時間:2022-06-30 05:37: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專升本學習經驗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心理健康
心理適應是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主體通過自我調節系統做出能動反應,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使主體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1]。心理適應能力是衡量大學生是心理健康、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近年來,因適應不良引發的各種心理問題日益增多,成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國內關于大學新生適應狀況研究,現象描述、經驗總結較多,實證研究相對薄弱。研究結論上,有的研究發現新生不適應狀況較為嚴重[2][3],有的研究則發現大學新生總體適應狀況良好[4]。關于適應與心理健康關系,實證研究較少。當代藝術類大學生兼具“90后”和“藝術類”雙重特殊性,有必要實證研究其心理適應及心理健康狀況,為開展入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數據支持。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文調查了某藝術學院670名新生,共回收有效問卷651份。有效問卷中,男生192人(29.5%),女生459人(70.5%);本科生372人(57.1%),專接本生191人(29.4%),??粕?8人(13.5%);城鎮戶口學生515人(79.1%),農村戶口學生136人(20.9%);北京生源學生481人(73.9%),外地生源學生170人(26.1%)。
1.2 方法
1)相關研究工具:①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測量:共20個題目,具有較高的信效度。②90項癥狀清單(SCL-90):本量表在國內外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包含軀體化、強迫等10個因子。
2)測評方法:由經過培訓的兩個主試統一程序統一組織學生進行網上在線測試(使用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V3.0)。
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顯著性檢驗和回歸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
2 結果
2.1 不同背景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差異比較(表1)
分析不同性別、戶籍、生源地、學歷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大學新生中,男生比女生、城鎮戶籍學生比農村戶籍學生、北京生源學生比外地生源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平均數要高,但差異檢驗不顯著。專升本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平均數最高,本科生其次,專業生最低,三者之間差異性檢驗非常顯著。進一步分析發現,三者之間的顯著性差異主要來源于專升本學生與??茖W生差異(sig=0.001,p < 0.01)和專升本學生與本科生(sig=0.02, p < 0.05),本科生與??粕g差異不顯著(sig=0.078,p >0.05)。
2.2 不同心理適應能力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較(表2)
根據得分將適應能力劃分為很差、較差、一般、良好、很強五組,比較其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異。不同心理適應能力的學生在心理健康十個維度上均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心理適應能力強的學生心理問題出現少或嚴重程度相對低。
2.3 心理適應能力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以心理健康水平各維度為因變量,以心理適應能力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藝術類大學新生中心理適應能力一般及其以下水平學生約占85%,可以說他們總體適應能力不高,適應狀況不良。黨靜萍[5]等人使用同一量表對大學新生進行調查發現,35.6%的人適應能力一般,21.1%的人適應較差,6%的人適應很差。韓金明[2]等人問卷調查發現,大一新生有約85%對學習和生活不適應,65%有明顯的心理不適應。李曉東[3]等人對大一大學生在學習、人際、擇業等7個維度的適應狀況進行調查,發現總體適應狀況較差。以上研究與本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這說明大學新生的適應能力亟待提高,亟需加強適應性教育。大學新生適應狀況差既有個體內部原因,例如依賴性強、自主能力差、自我中心等,也有外部原因,例如社會支持的相對薄弱、家庭經濟困難、學校重視程度和教育力度不夠等。加強適應性教育是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學習的現實需要,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等各方通力合作,從明確科學定位、增強支持力度(制度建設、組織建設等)、完善具體措施等方面入手提高[6]。
本研究發現藝術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較少受性別、戶籍、生源地等因素影響,與學歷相關較大。雖然從平均分上看,男生比女生、城鎮學生比農村學生、北京生比外地生心理適應能力強些,但差異并不顯著。這說明隨著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限制人素質發展的性別、區域、城鄉結構等因素作用越來越低。專升本學生適應能力明顯高于本專科生,本專科生之間無顯著差異,這一結論與教育實踐中的感性經驗也一致。因為專升本學生實際已經歷過大學適應,加上知識增加和閱歷豐富,適應能力自然高于本專科生。本專科生則起點一致,都是第一次獨立面對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的過渡。因此我們在進行新生適應性教育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到有針對性和側重點。例如,整體方案制定上優先考慮學歷層次不同,重點抓本??粕逃M瑫r考慮他們需求不同,教育方面也有所側重,例如專升本可側重擇業適應,本專科生側重校園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等。適應輔導時適度傾向女生、外地生、農村學生。
本研究發現, 不同心理適應能力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顯著,適應能力對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均具有反向預測能力,也就是說心理適應能力得分越高,心理健康因子值越低即心理健康狀況越好。這與于少萍[7]等人研究一致,也與教育實踐經驗一致。心理適應能力強學生能更好地調整自身適應大學環境要求,較少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和不適應行為。這也提醒我們大一學生心理健康首先要做到入學適應教育工作。
總之,受內外因素影響,當代藝術類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總體不高,直接影響著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大學生活學習質量。因此我們要加強入學及大學全程的適應性教育,各方力量、多種渠道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做好規劃并付諸努力,最終實現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汪艷麗.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韓金明,鐘黎安.關于大學生新生適應性教育的思考[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3):116-118.
[3]李曉東,黃冉冉.大學生學校適應現狀調查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7(2):43-46.
[4]李曉或,王有智,王文霞.大學新生適應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1):1354-1356.
[5]黨靜萍,李紅燕,師會芳.論大學生適應狀況與人格特征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6):110-112.
(1)生源質量不高
專科院校的學生一般高考分數都不是很理想,有的學生進入??圃盒5哪康氖抢^續“專升本”,最終完成本科學業。專科院校的學生整體英語能力較低,在英語基礎、詞匯量以及語法知識等方面存在嚴重的欠缺,給??朴⒄Z教學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著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不足、甚至是厭惡英語學習的問題,導致專科英語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另外,??圃盒5膶W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普遍存在被動情緒,很少有學生會根據自身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英語學習計劃,甚至連教師布置的預習、復習內容都很難完成,根本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2)??朴⒄Z教學效果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首先,英語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目標除了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以外,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充分體現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形式、新特點,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往往還是基礎的語言能力訓練,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十分欠缺。其次,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科學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教學方式方法落后,無法將這些特點展現出來,也就達不到英語課程教學的標準。
(3)專科英語教學資源相對匱乏
當前很多??圃盒2扇》旨壗虒W模式,以對??朴⒄Z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進行補充、更新,例如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到課堂中、為學生推薦多種課外讀物和自學教材等等,但英語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仍然存在,很多專科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與本科教材是一致的,教材的內容設置與學習難度與??圃盒W生的實際英語能力情況不符,缺乏實用性強、難度適中的??朴⒄Z精品教學教材。
2交際語言教學方法相關內容闡述
交際語言教學方法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語言教學方法。這種語言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是Hymes在1972年提出的關于交際能力四個方面的認知理論,這四個方面認知分別是可能的交際形式、可行的交際心理、得體的交際語境以及交際實現。交際語言教學方法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通過目標語言進行真正的互相交流。將交際語言教學方法運用到??朴⒄Z教學中,目標語言就是英語,而專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英語的有效交流。通過交流方式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是交際語言教學方法的主要目標。與過去傳統的講授法相比,交際語言教學方法改變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模擬真實的場景,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交際語言教學方法在專科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教師和學生要對學習目標進行明確,認同提高英語交流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其次,交際語言教學要充分地體現相關人文精神、文化內涵,要符合社交、交際的實際情況。另外,教師和學生要明確自身在模擬場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要具有流利、正確使用英語的能力,學生要積極配合相關場景的布置和開展。
3交際語言教學方法在專科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1)學生和教師的積極參與
學生和教師的積極參與主要是指學生和教師要在交際語言教學方法中明確自身的作用,相互配合,促進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在交際語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要從過去的教學內容教授者、課堂教學管理者的角色中抽離出來,積極轉變角色,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引導,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讓學生成為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運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和詞匯量等,在各種模擬場景中練習聽、說、讀、寫、譯能力,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創新英語課堂教學形式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需要對英語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要將多種多樣的活動引入到交際語言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針對??圃盒W生基礎薄弱、溝通交流能力有限的現象,教師應當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實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進行教學。例如在詞匯學習方面,可以根據詞匯特色融入場景,通過大腦風暴進行詞匯記憶。在學習新課的時候,通過學習小組進行課文導入介紹,讓每一個小組都對即將開始的新課發表看法和討論結果;定期舉辦故事會活動,讓學生將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用英語講給全班學生,然后就故事中的人物關系、文化內涵、事物現象等展開討論。迷你情景劇也是交際語言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對名著、影視、戲劇中的相關場景進行情景再現、創新表演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展示語言,進行溝通交流。交際語言教學課堂能夠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在交際能力培養方面,提高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另外,教師應當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讓交際語言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外語話劇競賽活動、外語辯論會等,在訓練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肢體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注重??朴⒄Z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交際語言教學方法對??朴⒄Z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良好的人文修養和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語言素質,而且要求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交際語言教學方法的內涵,能夠有效地指導交際語言教學活動。因此,要注重專科英語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師在交際語言教學活動組織、活動預測和效果評價、經驗總結等方面的能力,通過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實際案例研討和交流學習等方式,發揮教師在交際語言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意義。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