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網絡電話論文

網絡電話論文

時間:2023-02-16 04:35: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網絡電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網絡電話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電話通信作為主要的通信技術,目前得到人們的廣泛應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話通信技術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比如信號的穩定性,通話質量要求的提升,以及數據量的不斷增加,都使得電話通信技術的發展面臨重大挑戰。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電話通信技術的效果,促進了電話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本文就點算計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電話終端進行探究,指出了網絡電話通信技術設計思路以及電話終端實現方法。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是傳統電話通信技術的革新和延續,即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信號的傳輸和接收,較傳統電話通信來說,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數據量傳輸量更大。網絡資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使用價值和推廣空間,目前,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歡迎。

    1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設計思路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是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的一種新型信號信號傳播模式。通過USB接口,將電話電話終端與網絡設備相連接,并在電話終端連接上用戶電話,實現網絡語音及數據的接收和傳播,最終實現網絡電話通信功能。一般來說,電話終端設備由脈沖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實現,所謂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就是一種能夠模擬通信信號的數字化變化方式,相較于其他信號通信技術而言,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的信道利用率更高、數據損失更小、通信效果也更好,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調制技術。

    為實現電話終端的PCM碼流,往往需要借助USB數據接口,能夠有效將計算機設備同電話終端進行連接,實現通話信號的告訴傳輸,從而快速傳遞到計算機節點當中。USB接口的有效利用,實現了計算機外設同計算機設備的有效連接,實現了將計算機外的數據信息有效的導入計算機網絡當中,從而解決了傳輸問題,確保了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有效實現,USB技術同PCM技術的有效結合,促進了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有效實現。

    1.1電話終端的硬件實現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需要電話終端硬件來實現最后的數據解碼和通話活動,電話終端硬件是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1.2單片機控制電路

    單片機控制電路是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中電話終端硬件的一部分,是電話終端設備的電路核心,主要由存儲電路、CPU、輸入接口以及輸出接口電路四部分組成,單片機控制電路實現了對電話信號控制音的發生,實現電話信號的輸送,并能夠對DTMF的雙音多頻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完成對電路的接受,并能夠有效控制USB接口,讀取用戶在電路中的通話狀態,以及對系統參數的讀取。

    1.3用戶電路

    用戶電路,是一種厚膜集成電路,由MITEL工作研制,能夠為用戶提供穩定的26mA恒流饋電,用以驗證網絡電話用戶的電話使用狀態、電話的撥號脈沖等等數據,從而確保網絡電話的正常使用效果。用戶電路是確保網絡電話終端通過效果的重要組成單元,目前能夠有效支持2-4線的交換,屬于計算機網絡電話系統的基礎模擬接口。

    1.4編解碼電路

    編解碼電路也是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PCM編解碼電路是該電路系統中的重要功能單元,該系統主要組成單元有數據接收濾波器、數據發送濾波器、基準電壓源、輸入電路、輸出電路、邏輯控制單元以及PCM編解碼電路等等,用以對數據信號的編解碼,確保網絡通信信號的有效性。

    1.5電話終端的軟件實現

    電話終端數據通信的實現,不光需要硬件的支持,同樣需要軟件的支持,終端軟件功能的實現,才能夠使終端硬件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信息的傳輸、信號的編解碼,最終實現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正常運作。

    2終端主程序

    網絡電話終端的出程序,主要工作目標是實現計算機電話通信系統的初始化,包括了單片機定時器、時鐘。USB等設備的復位即初始化,對于網絡電話終端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網絡電話主程序軟件應用過程中,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即在程序中設置隊列性任務表,按照先后順序履行相關工作任務要求。電話終端主程序其實一種無限循環的數據查詢系統,不斷更新和制定查詢任務表內容,并獲知需要處理的相關任務,并以此進行相關任務的實現。在主程序運行過程中檢測到了需要執行的相關任務,就會根據程序中已經安排好的子程序序列,進行任務工作的處理和解決,逐一進行任務標準的處理。主程序主要采用“先進先出”的工作原理,如果任務的子程序到最后的工作單元,并實行重復循環。

    2.1中斷服務程序

    中斷服務程序,就是實現信號傳輸的開啟和關閉,一般采用的是計數的形式,其定時器由0開始,最大值為65535,并且以16.384Mhz的脈沖進行計數,持續時間約為4ms,如果電話終端設備采用AMBE芯片,則每個接收即發送數據包的周期更變為20ms;當終端服務程序的計數達到5120次之后,就能夠實現20ms的數據終端,完成數據包的接收機發送工作。

    2.2任務子程序

    任務子程序,主要負責對電話終端設備的摘機及斷機實現判斷,根據用戶的主叫和被叫等不同信號接收形式,完成相應的操作及工作的執行。當電話終端設備處于主叫摘機狀態時,電話終端設備將會向AMBE程序發送撥號音控制數據;當電話終端設備處于摘機狀態時,子程序將會向USB接口發送被叫的應答信號,從而判斷電話終端的相關狀態。

    2.3電話終端設備的工作過程

    當通話數據傳輸到電話終端設備時,用戶做出摘機動作,然后USB接口就會向計算機網絡傳輸摘機信號,同時,計算機電話通信網絡就會向主叫發送撥號音,并做出信息傳輸反應,使用戶電話重點設備接收數據信號并進行語音通話。當網絡電話系統呼叫本電話終端的相關用戶時,計算機網絡技術就會直接做出內部處理,接通被叫用戶;如果呼叫的是其他其他電話終端的用戶,則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就會直接栓送被叫用戶號碼,并等待對方的應答。當USB接口發回信息表明用戶電話終端被叫忙信號時,計算機網絡電話系統機會發送語音提示信息告知用戶被叫用戶繁忙并發送忙音。

    如果是外部用戶對本網絡電話終端用戶進行呼叫時,USB接口接收到被叫信號后就會進行數據解碼,并進行合理的分析如果用戶繁忙,USB接口就會向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反饋相關信息,并向呼叫用戶反饋機主繁忙的信息,并發出電話忙音。如果機主處于離開狀態,即用戶閑時,USB接口就會向向用戶發出相關提示信息,以及用戶振鈴提示,以提示用戶進行電話信息的接收。當被叫用戶聽到振鈴并做出摘機反應后,USB接口就會向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反饋相關信息,并隨機開展數據信息的傳送,網絡電話終端就會開啟語音傳送功能。

    3總結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應用,是傳統電話通信技術的一種革新和延續,能夠有效提高電話數據的傳輸效率和傳輸速度,使電話通訊信號更加清晰,是未來電話通信技術的發展發展方向。在計算機哦電話通信系統當中,電話終端無需購買其他電話網絡設備,經過USB接口同計算機設備向連接,很有效避免了繁瑣的電話線路,使電話通信技術設備的成本大大降低,優化了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效率,對于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效益的增長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們要重視對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以先進的網絡電話通信技術來逐漸替代傳統電話通信技術,確保電話傳輸系統的穩定性,從而促進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磊.論網絡電話類證據.中國政法大學, 2011

    郭峰江.網絡電話服務質量保證機制的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11

    李正賢.韓國網絡電話進入中國的營銷戰略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9

    鄧勇全. PC-PC的IP電話(網絡電話)設計.華中師范大學,2009

第2篇

關鍵詞:網絡社交工具;大學生;互聯網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與2016年8月在國家網信辦新聞廳,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上半年新增網民2132萬人,增長率為3.1%,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

從《報告》中,中國網民年齡結構可以看出,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從職業結構中可以看出,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仍然最高,為25.1%。由此可見,大學生是網民中的一支主力軍。

一、網絡社交工具的發展

中國當代大學生使用相對較多的網絡社交工具為:QQ、微博、微信。由《報告》統計顯示,這三者也是名列網民常用的六大典型社交應用的前茅。

(一)QQ

QQ是1999年2月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基于互聯網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騰訊即時通信。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

QQ空間(Qzone)是騰訊公司于2005年開發出來的一個個性空間,具有博客(blog)的功能。自問世以來受到眾多人的喜愛,在與人聊天的同時還能關注其動態。騰訊QQ給廣大網民帶來了方便,高效,快捷,是一款安全穩定,使用簡易,功能強大的社交軟件。

(二)微信

微信(We 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比傳統的手機短信和彩信更加方便快捷。同時,還可以使用多種社交插件和服務插件。

微信朋友圈是以微信為基礎衍生出來的社交服務,是社交元素與即時通信工具的融合。截至2016年6月,網民中有78.7%的人在過去半年內使用過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原本是基于微信聯系人形成的熟人社交平臺,隨著用戶規模的拓展、產品功能的豐富,弱關系社交也逐漸滲入,在產品內部形成多個相互平行、自成體系的圈子。

(三)微博

微博(Wei bo),即微型博客的簡稱,也即是博客的一種,是一種微博基于社交關系來進行信息傳播的媒體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包括標點符號)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根據《報告》數據,截至2016年6月,微博用戶數量為2.42億,使用率為34%,與2015年底相比略有上漲。微博主打陌生人社交,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注”、“被關注”網絡來傳播信息。

微博具有便捷性,技術門檻要求較低,只要有互聯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消息,向粉絲分享自己的動態;微博具有原創性,用戶通過輸入簡短的文字,插入圖片來動態,微博的到來,也促使了許多自媒體的興起;微博具有草根性,不同于博客,文章篇幅較長,邏輯性要求較強。微博只要用140個字,簡短的描述事件,抒寫心情。

二、網絡社交工具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人是社會的動物,每個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信息交換,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網絡社交工具的前衛性,便捷性,平等性,贏得了許多大學生的青睞。網絡社交工具給人們的交流帶來高效,快捷的同時,也同時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拓展了大學生的社交圈

進入大學校園,大學生在渴望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渴望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大學社團等組織現在基本有自己的QQ群,微信群,社團成員可以及時溝通,這樣一來,個人的社交圈不再僅僅局限于一個班,可以拓展到一個校園,甚至一座城市。網絡社交工具也可以和遠距離的朋友保持緊密的聯系,溝通感情。網路社交工具縮短了人與人之間溝通距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縮減了大學生的社交成本[1]

遠隔千里,若沒有網絡,則要通過電話或是書信進行交流,耗費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作為還未步入社會,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學生,如果是僅僅是通過電話交流那么通訊費用將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壓力,書信交流耗費的時間長,而網絡社交正是可以縮減大學生社交所耗費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通過網絡社交工具就能輕易實現。并且,現在QQ,微信有了網絡電話,有了Wi-Fi學生便可以免費視頻語音聊天。

3、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心理壓力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習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并且由于與家長的代溝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大學生會選擇主動和家人溝通,更多的是選擇把負面情緒埋藏在心底。這樣一來,容易導致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由于網絡的平等性,匿名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工具,與網友傾訴等多種渠道,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和負面情緒,釋放自己的情感,是心里疏導的一條新渠道。

(二)消極影響

1、導致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障礙

許多人會在網絡上和朋友聊得熱火朝天,可是到了現實生活中,卻發現無話可說,氣氛尷尬,網上朋友很多,在現實中卻愈發的孤獨。并且現在屢次出現的大學生殘忍謀殺室友的案件,正是因為同學之間缺乏溝通,矛盾慢慢累積,最后爆發所致。雖然網絡有各種的圖片,視頻,可以承載很多信息,但還是沒有現實中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來得實在,溫暖。

2、網絡的虛擬性導致信任危機[2]

如今,網上也有許多爆料,網戀幾年,約出來見面竟然發現對方是個男的,這正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所致,你甚至都無法準確地判斷網絡那一端和你聊天網友的性別。許多人網上相親盜用別人照片,一見面另相親對象大失所望,這樣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減少了網民在責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約束,更加的隨心所欲,可以扮演多種角色。雖然微博等網絡社交工具推行實名制,但是也難以從根本上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導致信任危機。

參考文獻:

第3篇

[論文摘要]寬帶通信技術和數字視頻處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視訊通信業務面向公眾廣泛運營已經準備好技術條件。結合當前通信領域和計算機領域的出現的技術,對如何實現遠程視頻通信進行研究。

隨著人們對視頻和音頻信息的需求愈來愈強烈,追求遠距離的視音頻的同步交互成為新的時尚。近些年來,依托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條件的發展,集音頻、視頻、圖像、文字、數據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各方面通訊,縮短了時區和地域的距離。

一、視頻通信概述

視頻通信實質上是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為不同地域的人們提供了類似與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為身處異地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互討論問題并可協同工作的環境,它集計算機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電視的真實性為一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二、視頻通信的組成

(一)組成

一個視頻通信系統包括節點機和通信網絡兩部分。典型的會議節點機主要由音/視頻獲取設備、回放設備、媒體編解碼器、通信接口卡和會議功能模塊構成。網絡部分主要指支持實時多點傳輸的網關和信道。完整的視頻會議系統的邏輯結構模型由六大模塊構成:(1)人際交互模塊,即視頻會議系統的人機界面。(2)會議文檔部件,包括會議文檔的自動生成、管理和查詢等功能模塊以及與數據庫的接口模塊。(3)媒體處理部件,包括音、視頻信息的獲取、編碼、回放等處理模塊。(4)共享空間部件,包括共享空間管理模塊、電子白板及應用過程共享功能模塊。(5)會議管理部件,包括會議的發起、與會人員的管理(加入/退出)、會話建立以及會議結束等處理模塊。

(二)軟硬件與網絡條件

要進行網絡視頻通信,需要一定的軟件和硬件設備作為支撐。

1.所需硬件環境。

要使用網絡視頻會議,除了要有一臺較高性能的多媒體計算機或顯示屏外,還需要配備攝像頭、麥克風、音箱或耳機等外部設備,其中最主要的設備為攝像頭,它是用來進行視頻獲取的一個重要硬件,攝像頭分為模擬攝像頭和數字攝像頭兩大類,前者捕獲的為模擬視頻信號,需要將其輸入到視頻捕捉設備進行數字化后方可轉換到計算機中使用。而數字攝像頭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過串、并口或者USB接口傳到計算機里。

2.所需軟件環境。

(1)操作系統軟件:目前絕大多數的網絡視頻會議軟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統,另外也可有一些視頻會議軟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統中運行。

(2)網絡視頻軟件:要進行網絡視頻會議,必須借助于網絡視頻會議軟件。網絡視頻會議軟件支持點到多點的視頻會議應用,即可以在用戶之間,也可以實現多個用戶進行聯機視頻會議。

(3)其他軟件:音頻連接模塊、網絡交換機、多媒體加速軟件、多媒體編碼/解碼軟件等。

3.承載網絡。

要在網絡視頻通信系統中使用視頻,用戶必須具有可供視頻流暢傳輸的網絡鏈路,也就是說用戶必須具有足夠帶寬的局域網環境和寬帶接入Internet的網絡環境。

三、視頻通信系統的實現

NetMeeting作為一款免費網絡電話與協作辦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視頻、音頻的實時交流外,還提供了文檔與應用程序共享、電子白板和遠程桌面共享等多種功能,是一款用于網絡視頻通信的優秀軟件,使用它我們可以輕松的進行網上視頻通信。

(一)安裝視頻軟件

首先,檢查需要進行視頻通信的系統中是否安裝了視頻軟件,如果沒有安裝,可以通過填加組件的形式進行安裝。

(二)連接信息設置

確認NetMeeting已經安裝在系統后,單擊“開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啟動程序。首次運行NetMeeting,軟件會出現一個向導,要求用戶信息進行簡單的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輸入個人信息。接下來,向導要求用戶設置網絡連接方式,可以根據具體的網絡連接情況選擇ADSL、局域網等。單擊“下一步”按鈕跳過NetMeeting服務器設置,此時向導會要求對計算機聲卡和麥克風進行測試。單擊“下一步”按鈕完成向導之后,即可進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開始視頻通信

1.新建視頻通信。單擊“呼叫”“主持會議”命令新建一個視頻會議,在彈出的“主持會議”對話框中設置會議名稱(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碼,然后,將“會議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傳送”四個復選框全選上,單擊“確定”按鈕。

2.呼叫主機。建立會議后,與會的計算機即可呼叫主持會議的主機,方法是單擊“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單擊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鈕,打開發出“呼叫”的對話框,輸入IP地址,并單擊“呼叫”按鈕即可對主機進行呼叫。3.接入驗證。此時,被呼叫方的計算機中會出現是否應接呼叫的對話框,單擊“接受”按鈕。然后,撥入方計算機即可登錄會議,如果在“主持會議”對話框中設置了會議密碼,此時還會彈出一個對話框要求用戶提交驗證密碼。

4.進行視頻通信。各個不同地方的參與視頻通信的人員,只需要單擊主界面中的“開始視頻”按鈕,即可發送視頻流。將發言請求發送到中心站的服務器上,由主會場主持人來確定允許還是否定發言請求,一旦確定可以發言,即可實現通話。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個按鈕,分別對應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傳送”四項主要功能(這四項功能需要在會議屬性中啟用,否則在非會議中處于不可用狀態):

1.“共享”功能。通過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會議參加者在獲得授權后控制本地主機上的應用軟件進行演示與操作。

2.“聊天”功能。單擊“聊天”按鈕,NetMeeting會彈出一個聊天對話框,可以對所有或某一與會者發送聊天信息。

3.電子白板。系統提供多塊白板,與會人員都可通過白板進行繪制矢量圖,可以進行文字輸入、粘貼圖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傳送文件。“傳送文件”功能用來在與會者之間傳送與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較簡單,只需單擊“文件傳送”按鈕并選擇需要傳送的文件即可。

四、結束語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視頻通信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視頻通信技術將越來越多地被人們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們根據自身對網絡質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選擇傳輸方式及終端設備,更多的行業、企業、個人都將享受到視頻通信所帶來的便利。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新詞語縮略詞仿照詞外來詞字母詞網絡詞一、新詞語的界定

關于什么是新詞語,漢語語言學界的說法并不一致。如:朱安義在《新詞新語淺論》中提出:“所謂新詞新語,一般認為是指:最近創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詞、短語或語句,或舊詞的新含義,分別稱作詞匯性新詞和詞義性新詞。從時間看,一般指1949年建國以后出現的詞語。”趙克勤在《論新詞語》一文中認為“新詞語是指解放以后產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區或根據地產生的新詞語,以及全國解放后港、澳、臺使用的新詞語。”

在我們收集并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如果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新詞語的界定,絕大多數學者都贊同以改革開放作為漢語新詞語的起點。如:徐波在《新詞新語的文化心理透視》中認為:“新詞新語指在改革開放后涌現出來的詞語。”陳建民《口語里的新詞新語與社會生活》對口語里的新詞新語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來在上述三種口語體中流行的新詞語新用法,它區別于書面上新造的科技術語和特殊用法。”而如從形式和意義上說,新詞語是表新義、新創造、新概念等。代表這個觀點的學者有:王鐵琨《10年來的漢語新詞語研究》(1991)、李建國《新詞新語研究與辭書編纂》(1996)等。王鐵琨(1991)指出:“新詞語是指一個新創造的或從其他語言中新借用過來的詞語,也指一個產生了新語義的固有賜予。這里的‘新’是個相對概念,有一定的時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創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詞或短語,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詞語的新構成。”我們贊同王鐵琨的觀點。

漢語新詞的出現非常復雜,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漢語新詞都收在研究之列。因此,對所要研究的漢語新詞應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本文選取了風君《網絡新新詞典》和中國教育部的《2006年漢語新詞語的選目》為研究語料。

二、新詞語的特點

(一)以名詞為主

名詞、動詞、形容詞是漢語實詞的主要類別,也是語言中運用極為廣泛的三類詞。其中名詞最多,出現得也最早。現代漢語新詞語的出現形勢也不例外。在《網絡新新詞典》和《2006年漢語新詞語的選目》中,我們發現大部分詞匯是名詞性的,而只有少數詞是動詞或形容詞。如:動詞(沖浪、貼、灌水、挖墳、打鐵、挖坑、刷屏、掃樓、翻墻、博斗、血拼、偷菜、給力、hold住、萌、替、攻受等;形容詞(雷、汗、、羨慕嫉妒恨、悲催、傻空、幼齒等);名詞(網站、門戶、電郵、論壇、博客、貼吧、賬號、月經貼、大蝦、美眉、青蛙、紅樓體、、三手癥、硬盤人、同人、、超女、群組、閃婚、小資、窮忙族、沒女、簡單方便女、剩女、房奴、孩奴、曬客等)等。

(二)多音節詞的數量不斷增加

在《2006年漢語新詞語的選目》中,多音節的新詞較多,只有一個英語的縮略詞,而沒有單音節詞。統計結果如下:

表1:《2006年漢語新詞選目》詞長分布表

詞長 新詞數量 占據比例%

單音節 0 0

雙音節 56 32.75%

三音節 54 31.58%

四音節 45 26.32%

多音節 15 8.77%

縮略語 1 0.58%

數字 0 0

在《網絡新新詞典》中,新詞語除了多音節為主以外,還出現了單音節的新詞語,縮略語也逐漸增加,數字的表達萌芽出現。統計結果如下:

表2:《網絡新新詞典》詞長分布表

詞長 新詞數量 占據比例%

單音節 8 1.81%

雙音節 185 41.76%

三音節 156 35.21%

四音節 41 9.26%

多音節 39 8.80%

縮略語 12 2.71%

數字 2 0.45%

從上面兩表可看出,漢語新詞語以多音節為主。在《2006年漢語新詞選目》表當中,絕大多數是多音節,占99.42%,只有一個縮略語,占5.48%。在《網絡新新詞典》中,雖然多音節還是較多,占95.03%,但已出現了8個單音節新詞語,占1.81%。同時,縮略語和數字也出現,總供占3.16%。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單音節、縮略語以及數字化的表達方式也開始出現,并逐漸增加,以符合社會的需求。上面兩表中漢語新詞語的雙音節的數量還是最多,說明中國人很喜歡并講究對稱,這是漢民族人的心理文化特點在語言觀上的反映。

(三)數量增大,涉及領域廣

據統計,漢語每年大量出現新詞語,涵蓋經濟、信息、科技、政治、生活等領域,如:2006年的新詞語為171條,2007年為254條,2008年為359條,2009年為396條,2010年為500條。

1.商業經濟領域

股票、婚貸、洋房貸、紙黃金、負股價、經濟、二奶專家、壟奴等。

2.社會生活領域

白奴、奔奔族、車奴、啃老族、拼客、擒人節、換客、急婚族、半糖夫妻、婚嫁大年等。

3.信息領域

電子商務、愛蟲、下載、域名、站點、電子飛蛾等。

4.政治領域

社情、、、國八條、國六條、國十條、十五細則、一國兩制、土腐敗、洋腐敗等。

5.網絡科技領域

老鳥、美眉、PP(漂漂)、BF(男朋友)、灌水、抱抱裝、動能車、草根網民等。

6.文化教育領域

裸考、托業、考霸、MBA、灰色技能、筆替、高薪跳蚤等。

7.體育娛樂和衛生環保領域

跑酷、入球、文替、三手病、手機幻聽癥等。

8.其他領域

剩女、掘客、白銀書、凍容、斷背、壓洲等。

(四)縮略詞、仿造詞、外來詞大量出現

“縮略”就是把本來較長的詞或短語簡略、壓縮成一個較短的但仍表示相同信息量的語言符號簡略、壓縮而來的詞語叫縮略語。新事物、新概念的層出不窮,人們對于經常使用的較長稱謂或聯用詞組覺得耗時間,會想辦法去簡縮,從而方便交際。加上市場經濟的運作對語言運用提出了更簡潔、高效的要求,如: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ID(Identity)、PK(Player Killer)、NPC(Non Player Character)、網戀(網絡戀愛)、小白(小)、網購(網上購物)、腦殘(NC)等。

“仿造詞”是指在原有詞語的對比下,通過其中語系的意義更換和諧音造出的新詞語。漢語新詞的仿造詞一般是附加方式結構進行類推。附加方式結構有兩種:

1.前綴+詞根

新明星學者、新中間階層

2.詞根+后綴

奴:白奴、車奴、房奴、節奴、壟奴、墓奴、證奴

族:奔奔族、試藥族、網絡曬衣族、洋漂族、裝嫩族、賴校族、樂活族、慢活族、急婚族

客:黑客、紅客、閃客、曬客、威客、試客、播客、拍客、淘客

黨:標題黨、家具黨、寂寞黨、該圖黨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間經濟政治文化合作和交流日益頻繁,相關的外來詞語也越發增多。這其中既有音譯詞,如:曬(Share)、威客(Witkey)、世宗(Sejong)、跑酷(Parkour)、秦(chin gu)等;也有意譯詞,如:盜版黨、斷背、眾包、凍容、樂活族、裝嫩族等。另外還有字母詞,如:MBA、ID、OT、H、PK等

(五)字母化、數字化傾向明顯

漢語詞語中的字母化現象早己出現,如魯迅小說中的阿Q,只是現在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如:P2P(“Peer- to- Peer”或“Point- to- Point”)、ID(Identity)、ACG(Animation Cartoon Game)、OT(Over Time)、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NPC(Non Player Character)、GG(哥哥)、MM(妹妹)、B超、IP電話、IC卡等。而數字化在網上更流行,如我們常看到的是:886(拜拜哄)、1314(一生一世)、520(我愛你)、94(就是)、419(、 “For One Night” 是 “Four One Nine”的諧音)等。

(六)漢語新詞語的構詞與基本漢語詞匯一致

從構詞特點上看,漢語新詞語與基本詞匯相同,以雙音節詞為例。

定中結構:腦殘、單男、單女

狀中結構:閃離、裸考、血拼、下載

動賓結構:沖浪、入世、洗血、選帥、凍容、打鐵

補充結構:剝離、酷斃

聯合結構:動漫、上佳

主謂結構:地落

附加準詞綴結構:火星帖、自爆貼、租奴、卡奴、白奴、車奴、房奴、節奴、文替、飯替、筆替、裸替、快閃族、網課族、月光族、裝嫩族、窮忙族、海蒂族、蟻族、啃老族、畢婚族等。

三、新詞語的來源與產生途徑

近些年來,漢語新詞新義大量涌現出來,網絡新詞和字母、數字化不斷增加。本文將漢語新詞來源大致分為以下八類:

(一)新造詞語

社會生活的每一變化,都會從詞匯上反映出來。在日常生活和網絡媒體中,我們不難看到新造詞,如:網戀、剩女、垃圾郵件、垃圾食品等,這是當前人們耳熟能詳的新詞。

(二)舊詞新用

人們通過詞義的擴大、縮小或轉移,或者語用色彩發生變化,意義都或多或少地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新詞語。如:“充電”原指把電源接到蓄電池等設備上,使電池重新獲得放電的能力,現在比喻通過學習補充知識、提高技能等;“透明度”原指光線可以透過并讓人看得清楚的程度,現在比喻事物的公開程度;“白奴”本意是身為白色人種的奴隸,而在今天,卻引申為“作為白領的奴隸”等。

(三)吸收、借鑒外來詞語

由于科技與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益頻繁,這不可避免地出現語言的交融。

1.直接借用,如:WTO、CT、IT、CPU、CEO、MBA、Email等,幾乎是不經改造直接借用。

2.純音譯類,如博客(blog),谷歌(google),親(chin gu)等。

3.音譯加意譯,如:吧(bar)、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樂(Coca-cola)、拷貝(Copy)、托福(TOEFL)、卡哇伊(かわいい)等。

4.意譯,如:汽水(Soda)、藍牙技術(Blue Toothtechnology)、 威客(witkey)等。

5.音譯、意譯融合類,如:血拼(shopping)、跑酷(park-our)、曬(share、 閃(shun)等。

(四)吸收方言詞匯

一些方言詞語的使用范圍擴大,漸漸進入普通話詞匯系統,也是新詞語產生的重要途徑,如:抓狂(閩南話)、給力(北方方言)、裝蜜蜂(北方方言)、山寨(香港)、福社(臺灣)、炒魷魚、靚麗、爆冷門、發傻(粵方言詞)等。

(五)縮略詞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言語交際更講究效率,人們常用減少語言符號的手段創造新詞,以求省時、省力、簡潔。因而由簡稱、合稱或短語縮略而形成的新詞語與日俱增,如:小白(小)、憤青(憤怒青年)、超女(超級女聲)、網文(網絡文學)等。

(六)因修辭用法穩定下來而構成的新詞

漢語新詞語造詞的修辭用法常見的是比喻造詞法,如:網蟲,垃圾食品,流氓軟件等。

(七)字母詞

漢語字母詞指的是漢語中使用的部分或全部由字母構成的詞,字母詞中的字母部分源于外來語和漢語拼音的縮寫,如:源于外來語的字母詞:OUT(過時)、YEAH()、IT(電子信息領域)、SPA(新式休閑美容)、SOHO(小型家庭辦公室)、VIP(貴賓)、IBM(工商管理碩士)IC 卡(網絡電話卡)、IP 電話(通過因特網傳輸的電話)等;源于漢語拼音縮寫的字母詞:B超、卡拉0K、維他命C、阿Q等。

(八)網絡詞語

網絡詞語是一種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下興起的新興語言表達形式,通常是通過某些特定方式對現有詞匯加以借用和改造,使得其詞義改變、感彩轉移,并創造出許多新詞,來滿足網絡上人際交流和思想傳播的需求。如:杯具(悲劇)、斑竹(版主)、94(就是)、BS(鄙視)、灰常(非常)、筒子(同志)、稀飯(喜歡)、小三兒(第三者)等。

四、新詞語產生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社會因素對新詞語的涌現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新詞語的出現和變化與社會因素是分不開的,它是反映社會變化的一面鏡子。社會各個領域發生變化,詞匯也隨之反映出來。

與此同時,詞匯系統里面的詞匯化、語法化也促進新詞語的出現與發展,以代替舊詞的意義或用法。漢語的詞匯不是處于靜態的狀態,而是處于時時刻刻自我調節的動態變化中。新詞語是一個集體,處于語音、語義、結構、功能等方面的各種各樣的聯系中,在這種種聯系之中,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推動詞匯語發展,致使新詞語出現符合社會的需求。

(二)主觀原因

新詞語的產生是因為人類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是新詞語出現的主觀因素。求新、求簡、求快、求雅,是人們的心理需求。

新詞語的產生是語言系統內部的推動,同時也受到來自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維、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新詞語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何對漢語新詞語進行規范,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語言的發展,這是每一位語言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建民.口語里的新詞新語與社會生活[J].語文建設,1991,

(9).

[2]風君.網絡新新詞典(第1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李建國.新詞新語研究與辭書編纂[J].辭書研究,1996,(3).

[4]教育部.2006年漢語新詞語選目[A].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2006)[R].教育部官方網站,2007.

[5]王鐵琨.10年來的漢語新詞語研究[J].語文建設,1991,(4).

[6]佘國秀.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化背景下漢語新詞語研究[D].烏魯

木齊:新疆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7]徐波.新詞新語的文化心理透視[J].丹山師專學報,1997,

(4).

[8]徐幼軍.新詞語新用法與社會心理[J].語文建設,1998,(3).

[9]于鯤.新詞語探析[D].延吉: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0]趙克勤.論新詞語[J].語文研究,1998,(2).

第5篇

高中美術欣賞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塑造學生的品格,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備學生的知識修養以及發達其心智、開發其潛能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息時代,我們高中美術教師應當與時具進,研究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適合現代學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學模式。

依據新的國家課程標準,在美術教學中倡導愉快教學、自主教學、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學習。我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依據現代高中生極具個性和創造性的特征,集合網絡資源和技術,引導學生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實現研究性學習作了一些探索。

一. 首先要正確理解“網絡環境”

網絡資源的知識包容量巨大、覆蓋領域廣闊,是學生進行研究性 學習獲得知識源泉的寶庫,具有資源無限開放性和共享性,它彌補了其他媒體傳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現在美術欣賞教學課上,網絡就是博物館、美術展覽館和圖片庫。同學們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圖片及其相關背景資料,并可以將學習內容下載保存,再通過軟件進行編輯處理,以供長遠研究學習使用。

以上只不過揭示了網絡的資源觀、工具觀、媒體觀,也就是說將網絡作為一種硬件的“物”,而網絡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本質應當是強調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即生命觀。在教學實踐中將網絡技術與美 術欣賞課程的整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才是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課研

究性學習的核心。那么,這就需要我們重新思考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里的作用;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的地位;以及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學生與網絡環境的相互關系。

二.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里的作用

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

1.美術欣賞課研究性學習中,美術教師角色由知識的權威者轉化為學生課題研究的參與者與合作者。美術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教師經常深入學生課題組,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碰到的難題,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課題,隨時掌握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美術欣賞涉及科學知識領域和人文知識領域,在學科聯系中,美術欣賞與中學歷史、地理、政治、文學、物理、化學、音樂、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聯系。比如青銅器的冶煉工藝涉及金屬熔點和合金的概念;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與政治、歷史緊密關聯;美術作品的發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與地理相銜接;花鳥畫中各類花鳥形體結構的理解完全依賴生物課學到的知識。在此過程中,美術教師不斷 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對本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愿望,這就需要不停地充實自己的學識修養,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課題研究,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指導,這樣也是教師責任心和學術胸懷的體現。

2. 美術欣賞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種指導與傳統教學指導不同,課 題研究的答案沒有所謂的標準,甚至課題的提出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列出。歸納起來,主要有①課題選題的指導②研究思路的指導③研究方法的指導④信息資料來源的指導。例如,我在中國古代山水畫教學中,教師先列出多條研究性課題:山水畫中詩情的體現、從山水畫里的樹種看現代環境保護、山水畫與古典音樂的聯系等十多條。學生可以選擇這些課題進行研究,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重新選擇課題,有的學生就自定了如:從山水畫看現代旅游資源、山水畫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畫里的宗教氣氛、水墨山水畫在現代家庭裝飾中的品位等優秀的選題。在確定的選題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資

料,下載保存后繼續分析直至完成分析報告。有幾位選擇《山水畫里的名山大川》為課題的同學,在網絡資源庫中游歷了全國著名的名山大川,飽覽了以《溪山行旅圖》、《瀟湘圖》、《廬山高圖》、《華山圖》等為代表的歷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載了這些山水畫圖片以及和他們相對應的實地照片和相關的文字說明資料,通過課后的編輯研究,得出中國名山大川不僅有極美的自然景觀,還具有極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報告,他們還將課題延伸至與古代山水詩相聯系,更加感覺到我國古代文化精華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學習中國古典文化的

興趣和審美品位,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3. 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美術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 進者。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各學生之間的能力也有差異,教師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將學生編排成不同的課題組,并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

三.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里的地位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學生在課程實施中自主地探究問題。學生個人或課題組在研究性學習中征求各種意見后,由自己決定研究內容、方式,結果的表達展示方式。有這樣一個實例,園林藝術和山水畫是中國古代美術中不同門類的兩種形式,但是它們的那種親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內涵將兩種藝術形式聯 系起來,我們的高中生在學習時感覺到了這一點。教師應當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對此建立研究性課題,學生們成立了課題組,作了具體分工安排,他們通過上網查找各類相關資料,不但查閱了著名園林建筑的圖片和建筑結構圖、研究了園林在中國的地域分布狀況、考證了園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變遷情況、下載了山水畫圖片與園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進行對比分析,甚至連園林建筑內部陳設和匾額、楹聯的內容都不放過,將這些信息資料編輯,通過一系列對比之后驗證了課題。在圍繞美術欣賞為中心的課題研究中能積極思 維、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查找理論依據,依靠自己查找的資料分析解剖問題最終做出可靠的評價。說明高中的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能夠有效地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并達到終生學習的能力。通過對美術欣賞的終生學習,從而達到自身修養和審美水準的不斷提高。

四.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學生與網絡環境的相互關系

網絡環境下美術欣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與學生是人―――人的關系,教師、學生與網絡是人―――物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共同使用網絡資源,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引導、指導學生的美術欣賞學習,學 生可以通過網絡反饋所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這樣就形成了

如下圖模式: (略)

現在網絡交互的方式非常豐富,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BBS、QQ、E—MAIL達到交流。專業的美術論壇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園地,也可以在專業論壇發表個人美術欣賞專著,譬如全國著名的七彩網美術論壇等,當然還有更加專業的藝術論壇,譬如建筑論壇里的美術論壇等,都是人氣極旺的優秀論壇;QQ猶如網絡電話,師生可以面對面、點對點直接對話;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階段性成果 及疑問編輯成超文本通過E—MAIL發到老師信箱,待教師閱讀完畢給與完善的答復;還有網絡留言板,教師可以通過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學生通過留言板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鎮江教育網里熱門網頁教科教研里的藝術教育就有專門的留言板,為全市美術教師的業務交流、師生對話提供了交流平臺。這些交流平臺使得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得以迅疾和便捷。

網絡技術為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供了資源庫,為高中生圍繞美術欣賞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基礎,是高中生學會學習和學會終生學習、自主學習的堅強后盾,為我們所有高中美術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結合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課程優化網絡資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作為網絡時代的美術教師,我現在正在學習網絡技術,準備建立自己的網頁,內容涵蓋高中美術欣賞各課,針對教學內容建立美術欣賞圖片庫、編寫自己的欣賞性文字、鏈接其他優秀的美術專業網站、建立網絡留言板,在此基礎上體現自己教學思想和個性。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但極具意義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時代美術教學中對教學模式作新的探索,我們已經把眼光放眼到計算機遠程教育中,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在internet環境下學會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

第6篇

福建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是福建省2010—2011年為民辦實事項日之一l2]。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具體承擔了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的體系構建和實施運作,創造了多體相互協作的模式,與福建省農業、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福建農林大學、廣電局、J一播影視集、長威公刊等密切配合,資源共享,實現農村實片J技術遠程培訓教學與管理的最優化。福建省農村實用技術遠培訓結合農時農事,標新立異,創造性地利用省應急視頻會商指揮系統、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培訓系統、瑞福特遠程會議系統和電視直播,每川10l_{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遠程培訓的主會場大規模地傳播農、林、牧、副、漁、加一[和農村政策等相關課,授課的內容f富、課件栩栩如生、圖文并茂、圖像和質清晰,授課專家f『J與農民面對面地傳授實用技術矢¨、時解答技術難題。企省涉及市、縣、鄉近1400個視頻分會場、15331個行政村的農民及叢層農技人員,通過絡、電視、視頻傳送同‘時間異地多•收看。火規模的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使干家萬戶的農依靠科技增收斂富”。福建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為大規模地培養新型農民探索出一條新途,并為進一步研究農業科技遠程培洲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策略提供了實例與啟示。

2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的必要性

農業科技遠程培訓是在科技信息技術斷發腱中產生的一種新的培訓形式,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彌補r傳統遠程培訓的欠缺,網絡視頻互動功能為參訓肖提供了更便捷的學習條件,可以營造教師和參訓者面對面交流的虛擬課堂環境。基f現代信息技術的農業科技遠程培訓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大幅度地提高了傳播農業科學技術的范同、時效和參訓者的數量。參加農業科技遠程培訓者大多數是農民,參訓農民不受年齡、文化知識水平、號業技術水平的限制;農民不論智力高低、學習背景、學習動力,都有學習農業科學技術的機會,解決了農民由于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而不能參加課堂面對面授課的問題。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大規模地傳播和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為廣大的農民提供了學習農業科學技術的機會,但同時也會出現參訓農民在獲取農業知識和信息能力方面,以及在理解和用農業科學技術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的現象,此,農業科技遠程培訓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就得尤為必要,后續學習支持服務能給農民提供延伸的學爿質保障。

3遠程培訓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的理論依據

“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育有的概念,也仃學者將此表述為學生支持服務、學生學)J艾持服務。1978年,英國開放大學的戴維•西沃特(DavidSeward)在德剛哈根遠程教學大學發表了論著《遠程學列系統對學牛的持續關注》,首次提出學習支持服務的概念,即遠程教育院校和教師應該為遠程教育的學生提供持續的關心、更好的學習支持服務和其他各類服務。則,學生會遇到種種剛難而影響其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并導致學生的流失。此后,英國學者凱依(KayeA)和魯姆勃爾(GrevileRumble)主編的《遠程高等教育》書,以及戴維•西沃特、愛爾羔學者德斯蒙德•基史(DesmondKeegan)和瑞典學者博瑞•霍姆們格(Hohnberg)3位權威專家主編的《遠教育:吲際展望》一書,都開辟號章來論述“學習支持服務”。戴維•西沃特、A•凱依、約翰•A•巴斯、博瑞•霍姆伯格、奧蒙德•辛普森、德斯蒙德•基更等國外學先后對奠定支持服務論基礎和理論發展有著問程度的貞獻。._fJ閑著名學者丁興富教授最關外“學習支持服務”研究,將其引入國內并出版J,相關系列譯著、論文。在其博士論文《中澳遠程高等教育系統的比較研究》和編著的《遠教育學》以及《遠程教育研究》中對學習支持服務的概念、功能和I特征等做了詳細、深入地論述。丁興富教授認為:“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學院校及其教師等為遠程學生提供的以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F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支助服務的總和,其目的在于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遠程教育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陋】J’。

4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策略

“農業科技遠程培訓”與“遠程教育”有所區別,“遠程教育”注重于培養學生掌握與運用基礎理論知識,而“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則注重于培養參訓者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運用。“遠程教育”強調理論性,“遠程培訓”強調實踐性。“遠程教育”的周期長,需要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才能顯現出教育的影響及效果;而“遠程培訓”則不然,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往往是根據農時農事開展培訓的,其周期短,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見到成效。鑒于“農業科技遠程培訓”與“遠程教育”有所區別,農業科技遠程培訓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也應有所不同,后續學習支持服務是在遠程培訓后為參訓者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研究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后續學習支持服務,針對遠程培訓參訓者的個體差異和遠程參訓者的特征及需求,從實際出發,明確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哪些方面的學習支持服務,制定獨特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的方案,從而保證后續學習支持服務能有效運行,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具有針對性、開放性、靈活性和豐富性等特點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可分為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和非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

4.1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主要是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有關認知、智能和知識等方面的后續支持服務,注重咨詢、答疑、輔導等,幫助遠程培訓參訓者理解和應用所學的農業科學技術。遠程培訓參訓者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由于他們的年齡、學歷、經歷等的差異,其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學習時間等都存在個性化的特點,因此他們的認知學習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懸殊較大。利用現代網絡的先進技術優勢,開發建立多功能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個性化、人本化,以滿足遠程參訓者個性化、差異化和多樣性的學習需求,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優質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

4.1.1建立多功能信息服務平臺依據農業科技遠程培訓參訓者的特征,設計開發多功能、個性化信息服務平臺,努力為參訓者提供完善的咨詢、答疑、輔導、溝通等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盡量滿足不同參訓者的網上學習需求,營造一個有助于遠程培訓參訓者課后仍然還可以自主學習的環境。遠程培訓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具有信息容量大、資料更新快、超強互動等特征,能夠傳播海量即時信息。利用平臺的特征優勢,開辟培訓輔導、網絡咨詢和網絡留言專欄,動態呈現當前遠程培訓的相關信息。網絡信息服務平臺還應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復習資料,方便參訓者在網絡上查閱;提供視頻下載和上傳農民應用新技術時遇到的難題及專家解答,方便參訓者在網絡上咨詢。在每期遠程培訓后,及時將遠程培訓的授課內容、PPT課件和互動問題解答錄像及相關信息上傳到遠程培訓網絡信息服務平臺,供遠程培訓參訓者課后復習、學習和實時下載,并將所有課堂授課錄像按農時、農事進行分類,供參訓者隨時點擊查詢和學習。借助網絡信息服務平臺,遠程培訓參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效獲取農業科技知識。福建省在開展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的同時,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遠程視頻服務系統為依托的農村實用技術視頻服務中心,建立了3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遠程培訓網絡輔助平臺、遠程培訓電子郵箱輔助平臺和手機短信交流輔助平臺,為遠程參訓者農民提供網上答疑、雙向視頻交互、E—mail、短信等信息服務,對農民的求助信息、咨詢信息或反饋信息給予及時、有效的答復,為農民提供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農民在遠程培訓后或在生產實踐中遇到難題時,都可以通過遠程培訓這3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與專家聯系,實現遠程互動咨詢。

4.1.2利用農村現代遠程培i)4I系統多媒體視頻、雙向視頻會議系統、應急視頻會商系統等媒介可以為實現遠程教學行為的重新整合提供良好的條件,實現專家與參訓者異地多點即時雙向互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具有視頻直播、回看、點播、圖文資訊瀏覽、便民資訊收集等功能,可以為不能及時參加現場直播培訓的農民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福建省在開展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時,創造性地應用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此系統是依托省電信ITV視訊傳輸平臺,建有鄉(鎮)遠程教育接收站933個、行政村接收點14426個、農戶接收點2912個,拓展培訓功能,增強培訓效果J。系統可以及時為農民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擴大農村實用技術的輻射范圍。通過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農民群眾可以結合當地的農時農事,選擇自己想學的農村實用技術,可隨時點播收看授課和咨詢的錄像內容,使農民解除了因農忙而耽誤收看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現場直播的后顧之憂。

4.1.3開展區域特色農業遠程輔助培訓福建省地域廣闊,存在各種地貌和多種多樣的區域性氣候,區域農業種植、養殖業的差異性較大,生產結構呈多元化。福建省在辦好面向全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的同時,考慮到地區性的差異,及時為農民提供區域特色農業遠程培訓后續學習支持服務。按福建省自然、地理、氣候、農作物生長等條件,將一個省劃分為東、南、西、北4個區域,與各區域的科技局或農業局等單位合作,利用當地的遠程傳播設備、遠程應急會商視頻系統或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培訓視頻系統,在各區域聯合開展小范圍的區域農村實用技術遠程輔助培訓,使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的內容更進一步地與當地的農時農事、生產實際相適應,突出當地特色,幫助當地農民及時解決生產上遇到的難題。

4.1.4提供多層次、多進程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

(1)田間地頭實地診斷。福建省在開展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和區域特色農業遠程輔助培訓之后,對于農民用電話、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網絡信息平臺都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及那些更加適合于面授的內容,及時組織科技人員、科技特派員或專業合作社技術員深入農戶輔導農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進行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對于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技術,根據不同區域農民群眾的生產實際和產業發展的需求,利用移動無線轉播設備或在設有網絡覆蓋的田問地頭進行現場培訓,專家在田間地頭實地診斷,進行現場示范演示,幫助農民理解和應用農業科學技術。

(2)個別輔導。發揮當地科技特派員、基層科技人員和技術推廣員的作用,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個性化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參訓者遇到問題和困難可以隨時通過各種通訊方式與當地專家聯系,專家對遠程培訓參訓者進行個別輔導,在輔導過程中了解參訓者的特點與技術弱點,針對遠程培訓參訓者的能力和個體差異,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幫助參訓者理解和應用農業科學技術,努力實現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的個別化。讓科技特派員、基層科技人員和技術推廣員通過對遠程培訓參訓者進行導學、助學、促學等后續學習支持服務,成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掌握實用技術的良師益友。

4.2非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

非學科性后續學習支持服務主要是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除專業知識之外的幫助㈣,即在情感和組織學習等方面為參訓者提供支持服務,主要是發展參訓者的一般性學習技能、培養參訓者接受遠程培訓的能力和獲取農業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等。

4.2.1培養學習能力此項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的重點是提高遠程培訓參訓者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提高參訓者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不同年齡階段參訓者的信息素質是不平衡的,他們對信息的重視程度、對信息的需求不盡相同;他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80后的新生代農民,他們中的多數人對新媒體接受能力明顯較強,對于手機、互聯網等信息傳播工具能夠運用自如,但其中一部分農民的信息意識卻較弱。信息意識是指農民對信息做出的自覺能動反映,包括信息重要性意識、信息獲取意識、接收新信息意識、信息利用意識等。提高農民的信息意識對農民主動參加遠程培訓、主動利用現有信息設備獲取農業科技知識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農民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其對信息需求的認識與表達。在通過各種培訓渠道不斷提高農民信息意識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中、老年農民的信息獲取技能、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熟悉并能運用與遠程培訓相關的信息技術;了解網絡學習支持服務平臺的基本模式和操作方法等,使其具備基本的信息設備的操作技能。加強培養遠程培訓參訓者農民的信息設備操作技能有助于農民能更好地在遠程培訓網絡信息服務平臺上進行后續咨詢和學習,以便能較準確、快速地獲取所需求的農業科技信息。

(2)提高參訓者的自控能力。遠程培訓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如果參訓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當缺乏外部的有效控制機制時,或參訓者遇到各種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時,參訓者就很容易會失去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學習的主動性。遠程培訓這種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對參訓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較高,應及時為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心理疏導支持服務,培養和增強參訓者的自我控制、自主學習意識。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參訓者的學習興趣,激發參訓者的內部歸因和效能感,使參訓者在遇到學習困難和挫折時,能夠保持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學習動力是參訓者個體促使其學習的驅動過程,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力和興趣是屬于遠程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心理疏導支持服務對遠程培訓參訓者具有引發、維持、導向作用,能夠增強參訓者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信心與毅力。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響一個人生理能量的發揮程度,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保證學習成功的必備條件。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訓者在學習中就會提高積極性和自主性,以較強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克服各種困難,增強學習信心,促使其持續長久地學習。心理疏導支持服務應以驅動遠程培訓參訓者自身的學習動力為目標,并通過教與學的互動因素產生效應,使那些因為各種困難而產生放棄學習念頭的遠程培訓參訓者重新振作起來。遠程培訓參訓者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自我控制心理素質,才能在“以參訓者自主學習為中心”的遠程培訓學習中獲得成功。

(3)提高參訓者的溝通與協作能力。遠程培訓集教育、電腦、傳播、網絡、視頻于一體并相互結合,具有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是一種現代化教育形式。參訓者能否充分利用遠程培訓的開放性、交互性等優點,與他們是否具有較強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有著直接影響。具有溝通與協作能力的參訓者通過網上交互式學習,相互協作,可以獲得了比獨自學習更大的學習效果。“獨自學習”與“自主學習”是兩種概念,“獨自學習”是把自己孤立起來學習,而后者“自主學習”具有溝通與協作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已經成為遠程培訓參訓者獲取信息的必要條件,學會溝通與協作可避免完全獨立學習而導致的孤獨感,較強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是提高自主學習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要促進遠程培訓參訓者的主動溝通與參與意識,培養參訓者能夠主動利用網絡進行溝通、交流和協作,當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通過答疑電話、BBS論壇、聊天工具、網絡電話、電子郵件等與教師和同學進行雙向交流或與專業合作社小組同學進行討論,在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彼此鼓勵,拓寬思路,激活思維。通過溝通與協作,相互交流學習經驗,相互取長補短,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和技巧、相互交流學習信息和資料,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提高。

4.2.2開發智能型后續學習支持服務網絡系統開發

智能型學習支持服務網絡系統平臺,建立一個經濟適用、功能強大、應用靈活的后續學習支持服務模型,為不同層次的遠程培訓參訓者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輔導和個性化服務。智能型學習支持服務網絡系統平臺應設有學習資源支持、信息支持、師資支持、導學支持、督學支持、管理支持等欄目;參訓者數據庫中應設有遠程培訓參訓者的基本信息庫,以及參訓者的知識結構庫、認知能力評價庫、學習歷史庫和學習績效庫。遠程培訓參訓者可以通過瀏覽器完成個人信息注冊,登錄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開展個性化學習,進行課程復習和咨洵等。不同層次的遠程培訓參訓者需要的幫助信息是不同的,智能型學習支持服務網絡系統可以通過參訓者的知識結構庫、認知能力評價庫、學習歷史庫和學習績效庫,自動分析登錄參訓者的情況,對于不同層次的參訓者呈現出不同的頁面,依據參訓者的不同認知水平,自動給予區別,提供有效的學習引導;智能輔導答疑子系統會自動評價診斷不同層次的問題信息,白適應地提供深度不同的答案和差別化的反饋信息;智能輔導訓練子系統會自動指出參訓者的弱勢、長處,并給出改進學習的建議,提供不同層次的教學課件,使不同層次的參訓者得到合適的知識與技能訓練。通過智能型學習支持服務網絡系統不同層次的遠程培訓參訓者都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服務響應。指導教師可以在智能型學習支持服務網絡系統中觀察了解遠程培訓參訓者的整體學習情況,跟蹤參訓者的學習過程,通過接口程序與參訓者互通信息,及時給出學習效果的信息反饋;根據參訓者的學習情況及時更新、調整輔導資料,改進學習支持服務策略,最大限度地滿足遠程培訓參訓者個別化自主學習的需要,實現個性化支持服務。

第7篇

關鍵詞:網絡學習;學習共同體;有效應用;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7)05-0087-03

近幾年,國內外教育界都在積極地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式。經眾多學者研究后,網絡學習共同體被認為是革新傳統教育方式的一種新的最佳的選擇。筆者將針對網絡學習共同體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其解決策略,以促使W絡學習共同體能夠得到有效應用。

網絡學習共同體

網絡學習共同體是由來自不同地方的不同類型的學習者、教師、輔導教師共同構成的一個協作學習的團體,借助網絡平臺,團體中的成員經常在學習過程中溝通、交流,達到獲取知識、共同完成一定學習任務的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1.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兩種基本功能

(1)社會強化

學習者在學習共同體中展開學習,相對于單獨在網絡中學習來說,能夠獲得更大程度的自尊心和歸屬感。學習者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這不僅增強了自己對共同體的歸屬感,也增強了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同時對降低遠程教育中學習者輟學比率具有特殊的意義。

(2)信息交流

學習者與教師、輔導教師以及其他的學習者交流、合作,建構知識、分享知識。在溝通交流中,學習者不僅可以看到教師的意見,還可以看到其他學習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打開自己的思路,以更寬的角度理解問題,重新組織自己對問題理解的思路。

2.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特征

(1)以網絡為媒介,可以無限擴展

網絡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交互的限制,共同體內的交互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而且網絡具有海量存儲能力,只要需要,就可以把交互的所有信息保存下來,保證交互的持續性。由于網絡通信的高效和非線性,學習者可以在同一時間與多人交互,不斷分享、傳播和使用共同體中的信息。

(2)內部結構的變化性與多樣性

網絡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在網絡平臺上構建的學習共同體的內部結構不是簡單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關系,而是更加復雜多變的多對多的關系。在共同體的內部,學習者的身份和地位與他們對共同體做出的貢獻是成正比的。同一學習共同體內的成員之間分享經歷,共建文化,形成互依互惠的關系,與此同時,每個成員也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獨立思考,對問題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在幾個或者更多的網絡學習共同體內充當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習者可以“兼職”。

(3)成員之間交互方式間接化

傳統教學一般采用的文字語言進行交流,在現代網絡教學中,學生和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采用網絡學習共同體為他們提供的網絡交互工具進行交流,這就使得成員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簡單、方便、多樣。按時間特性,可以通過聊天軟件、網絡電話、音視頻會議等實時交流工具或者借助電子郵件等異步交流工具來進行交流溝通。如果根據同時在線交流的人數,可以利用電子郵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或者利用郵件列表、BBS實現一對多的交流,也可以利用計算機會議系統實現多對多的交流。

(4)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圍

在網絡學習共同體內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豐富的資源,共同體成員擁有各自明確的學習目標,且共同體內氣氛和諧,是一個良好的多用戶學習環境,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者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通過網絡自主學習,也可以與共同體的中的其他角色(學習者、教師、輔導教師)進行協作學習、探究學習。在網絡學習共同體中,所有的學習者都遵守共同的規則,都具有一致的價值取向和偏好,能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共同體中的一員。

網絡學習共同體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理論研究中,研究者們對其應用效果給出了很高的預測,但在應用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習者通過網絡共同體學習的效率反而沒有采用傳統教學的學習效率高。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共同體內的成員大部分不清楚自己在共同體內充當什么樣的角色,自己對學習共同體、共同體中的其他成員應該負有什么樣的責任,自己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的知識。這就容易導致在形式上,雖然教師、學習者、輔導教師通過網絡構成了一個學習的團體,但彼此間在共同體內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

解決策略

要解決在網絡學習共同體環境下學習者學習效率的問題就必須解決共同體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問題。首先要讓共同體內的成員搞清楚自己在共同體內的職責、角色;然后再針對所有的成員制訂相應的策略。

1.網絡學習共同體內的各成員所擔當的角色

(1)教師――學習的促進者

在現代教學中,教師是學習者學習的促進者、協作者甚至是學習者的伙伴、朋友。教師要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熱情詳細的咨詢、豐富全面的資源、合理正確的指導、及時準確的反饋等,這有助于學習者充分地回憶起自己頭腦中原有的知識,使學習者在頭腦中更快、更清晰地把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系起來,促進學習者對舊知識的遷移發散,完成對新知識的同化。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提出與學習者學習需要相適應的開放式主題,并與學習者共同探討研究提出的主題,同時在討論中幫助他們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主要充當學科人才、作者、項目開發者的角色。

(2)輔導教師――學習的助學者

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需要幫助的情況,這個任務就由學習者學習的助學者即輔導教師來完成。輔導教師在幫助學習者的過程中主要扮演管理者、推銷員、教育學者這三種角色。輔導教師在學習者學習的前后要組織預習討論和總結評價,為學習者提供選課材料和相關的選課咨詢,并為學習者在共同體內與其他人溝通交流提供相應的技術幫助。

(3)學習者

與教師和輔導教師相比,學習者是網絡學習共同體中最重要的成員。學習者參與網絡學習共同體,就是希望借助平臺,努力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水準,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在網絡學習共同體內學習,學習者要有強烈的進取心,這樣才能在參與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短時間內適應共同體學習的節奏。

2.針對各成員提出的學習策略

(1)管理者(輔導教師)策略

管理者要創造良好和諧的溝通h境,方便成員間的交流溝通;提供多種媒體交互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共享學習經驗的平臺,方便學習者自己思考的內容能呈現出來,以驗證自己的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結論;讓學習者能自己進行探索、反思,促進自身的成長,讓學習者方便地共享學習資源。管理者還需要制訂參與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成員都必須遵守的一系列基本準則。每個想參與網絡學習共同體學習的人都必須先進行注冊,在注冊的同時要承諾自己會堅決遵守制訂的準則。管理者要為成員提供一個安全可靠、和諧友好、開放穩定的學習平臺,以降低網絡給學習者帶來的孤獨感。

(2)教師策略

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與像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不同,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習者的幫手、朋友,他們要幫助學習者學習,要積極地引導學習者自己去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還要為學習者提供豐富有效的學習資源,對學習者的問題要及時地予以解決并及時反饋給學習者。教師要努力提高對學習者的指導質量,讓學習者滿意,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習者對自己參與的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滿意程度。針對不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習者,教師要多用心觀察他們,分析觀察結果,然后對癥下藥,和他們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另外,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習者使用網絡學習共同體為他們提供的各種網絡交流工具進行交流,參與學習活動。

(3)學習者策略

歸屬感對參與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歸屬感有助于維系成員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也是共同體更好更快發展的基礎。同一共同體內的成員彼此之間應相互尊重、信任諒解,學習者和其他學習者分享學習愿景,大家一起分工合作,以建立自己對共同體的歸屬感。

(4)共同體的凝聚策略

在每一位學習者剛剛加入共同體的時候,教師首先應介紹學習團體,讓他們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習者的共同體意識,讓其信賴自己參與的共同體、信賴共同體中的教師、輔導教師還有其他學習者,為以后在共同體中積極健康地學習、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增強共同體的整體凝聚力。另外,可以在網絡以外的日常生活中舉行聚會,開展學習以外的交流、溝通,學習者面對面的交談能夠增強互動,對增強共同體的整體凝聚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潘洪建.“學習共同體”相關概念辨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3(8):12-16.

[2]潘洪建.大班額學習共同體建構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47-51.

[3]徐婷婷,楊成.學習共同體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8):37-42.

[4]孟召坤,蘭國帥,徐梅丹,等.基于QQ群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運行現狀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10):101-111.

[5]楊冠英,李政,野菊蘋,等.在線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共同體交互策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2):60-64.

第8篇

【關鍵詞】礦山生產;物聯網;技術研究

1引言

物聯網是隨著生產自己自動化的不斷發展而別引入到企業的生產作業當中,從字面上不難理解,網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絡組合,其中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第一,物聯網肯定是以互聯網絡為技術基礎而實現的,利用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實現生產管理和調配。第二,所有在網絡上的延伸和發展都是以物為主要內容,及時進行信息的交換和傳輸來實現網聯網的運行。其實在物聯網的發展中,還有很多的新技術正在不斷的引入進來,例如FRID射頻技術,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等等這些最先進的信息通信手段,通過所有技術的整合來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定位,跟蹤和管理。

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擴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的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

當前,物聯網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研究和應用,如智能交通、機場監控、太湖水質監控、森林火險監控等。而在煤礦行業中,礦井環境惡劣,各種事故常有發生,因此,在煤礦井下建設物聯網系統,對礦井下環境進行實時精密監測,對人員安全與位置進行精確定位,對于提高煤礦生產力水平,改善工作環境,有重大意義。

2物聯網在煤礦安全中應用分析

2.1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勞動力廉價,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本應占有優勢,但由于我國煤炭儲存條件復雜,煤礦自動化水平低,井下用人多,生產安全監控系統采用的技術比較落后,功能單一,再加上管理等因素,使得生產成本高,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全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百萬噸死亡率大大高于世界主要產煤國家平均水平,嚴重影響了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2.2物聯網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必要性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分開。對煤礦安全生產而言,在“物聯網”時代,瓦斯、CO等各類傳感器、電纜、電氣機械設備、鋼筋混凝土等等,所有這些將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基于物聯網絡可以對煤礦復雜環境下生產系統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更加實時有效的協同管理和控制。物聯網概念為建立煤礦安全生產與預警救援新體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解決煤礦生產中人員安全環境的感知問題,解決礦山災害狀況的預測預報、減少或避免重大災害事故的發生,解決安全生產的智能控制;礦山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潮流以及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如何形成產業標準等。這都是物聯網工程需要解決的問題。

2.3煤礦井下安全生產物聯網需求

目前多數礦井裝備有安全監控系統和人員定位系統,但監測、定位范圍小,精度差,無

法了解井下詳細信息,在設計煤礦井下物聯網系統時,希望煤礦井下物聯網能在兼容以上兩

套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如下功能:

(1)定位功能,井下人員和車輛向系統發送位置信息,系統上位機可以得知礦工和井下礦車的位置;

(2)環境參數采集功能,井下甲烷、氧氣、二氧化碳、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會嚴重影響整個礦井的生產安全,工人工作環境,因此,需要對井下的每個巷道進行環境監測,并把采集的數據上傳至上位機分析記錄;

(3)數據傳輸功能,若礦井有一處發生礦難,井下礦工需及時知道信息,并規劃逃生路線,同時還可與其他礦工和井上人員發送消息,相互交流;

(4)系統需要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兼容性,便于增添新功能,如網絡電話、網絡監控攝像頭等設備。

根據以上功能對系統的要求,煤礦井下物聯網系統需要在井下安裝無線設備,無線信號范圍覆蓋井下大部分區域;每一名礦工均需攜帶終端,可以與無線設備進行通信,接入系統;礦車、采煤機等大型設備需要裝備定位卡;還需一些環境參數采集終端,可以將采集的數據傳至系統。

與此同時,煤礦井下物聯網還有其特殊的性能要求:在煤礦井下環境中,設備數量多,人員多,通信沖突情況時有發生,井下巷道距離長,拓撲結構復雜多變,地熱效果明顯,溫度和濕度值較高,對網絡可靠性要求高等。

3物聯網在煤礦生產與物流中應用

3.1人員、設備定位與管理系統人員定位系統

由主要標識卡、讀卡器、網絡傳輸系統、上位機與系統軟件組成,標識卡由個人佩帶,目前國內的煤炭企業大都已經安裝了人員定位系統,可以接入到物流信息化系統管理平臺,設備定位與管理系統與人員定位與系統相同,共用讀卡器、網絡傳輸系統、上位機與系統數據庫軟件,以標識卡的不同分組來區分人與設備,標識卡懸掛或粘貼在設備上。

3.2機車定位與管理系統

目前我國煤礦井下機車定位主要以有線通信方式為主,對于有軌機車,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定位繼電器+有線通信的方式的實現,由于技術、成本與現場安裝環境的限制,定位繼電器無法高密度大量安裝,所以只能在道岔、車站等少數關鍵位置實現定位,機車運行途中的精確定位無法實現;近年來有些使用WiFi或Zigbee技術進行定位的嘗試,但由于這些定位技術的核心為基于對無線信號場強相對強弱的分析來實現定位,由于煤礦井下的特殊性,定位環境為鏈型的封閉巷道環境,難以象地面一樣通過對多基準點的無線信號場強的測量與計算獲得精確的定位,被定位物體在一個地點只能探測到1~2個基準點,現場環境中的遮擋、環境中的移動物體與電磁干擾導致定位精度很差,對移動機車的定位精度非常低。

3.3物流信息化系統平臺

物流信息化系統平臺通過對物流、人流、車流、危險品過程數據的集成、加工處理,在安全生產管理和實時過程控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達到兩者之間的信息交換和緊密集成。在關系數據庫系統基礎上,實現各應用系統的集成、管理和信息共享、交互。通過該平臺可以將企業分散的物流、人流、危險品等各子系統實現有機的整合,增加監測監控、告警、存儲、分發、業務流程管理、協同作業管理、統計報表、數據分析等附加功能,實現多級、分層、實時以及任意位置的監控與管理。

4結束語

物聯網技術是一個新興技術,其技術應用還不是很成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物聯網技術的作用將日益完善,特別在我國支柱產業—煤礦中將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震.物聯網發展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6).

[2]桑媛,王博文,黃世超,姬雨初.物聯網在煤礦井下的應用與實現[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

[3]孔曉波.物聯網概念和演進路線[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09.

第9篇

[關鍵詞]教學工廠;POPBL;電子商務;網絡營銷;項目工作;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3-0118-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4

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并逐漸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如何在不斷深入的教學改革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在省級示范院校建設期間,通過廣泛的調研和論證,在學習考察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NYP)“教學工廠(Teaching Factory,TF)”辦學理念和丹麥奧爾堡大學(AAU)POPBL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改革經歷,提出了TF-POPBL高職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即在“教學工廠”的環境下實施POPBL的教學模式。

一.VTF-POPBL模式簡介

1.NYP“教學工廠”辦學理念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辦學理念享譽全球,被業界認為是“源于企業,用于企業”的最有效的職業教育模式之一,是實現“工學結合”的一種有效途徑。

“教學工廠”將真實的工廠環境、文化、項目、技術等模仿到學校教學中,在校內建立起環境逼真的“職場化”教學場所,使學校實踐教學不再依賴企業,教師在校內即可實現項目化教學,學生則可以在校內學習中感受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用林晉東的話就是“課堂即工廠,學校即社會,通過‘教學工廠’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性”。

“教學工廠”模式的精髓集中體現在“人與環境”這兩個因素中。一方面,“教學工廠”旨在建立一個靈活、創新又富彈性的“職場化”教學系統(環境);另一方面,“教學工廠”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實施“量身訂制”的教學模式,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工廠”模式為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創新職業能力課程(我院電子商務將專業課程分為“職業基礎課、職業能力課和職業拓展課”三類)的教學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思路:即利用“教學工廠”理念,結合電子商務專業特點,以省級示范建設為契機,改造傳統實踐教學環境,構建“工廠車間化”教學環境,以滿足職業能力課程項目化教學的需要。

2.奧爾堡POPBL教學模式

奧爾堡大學POPBL教學模式被眾多國家和國際教育評審組織認為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典范。教育科研的結果證明,POPBL教學模式在培養和促進工科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學生項目與人員管理、團隊溝通與合作、自主學習與創新、業務知識、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等能力和素質的養成方面表現突出。

POPBL是“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組織”的學習模式,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交融互動的三個方面。

(1)學習方法:嘗試“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組織”的學習方法。“問題”即一個具體存在于社會的問題,或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探索;“項目”即一系列綜合而復雜的努力過程。

(2)學習內容:鼓勵學科交叉。項目工作所需知識范疇要跨越傳統的學科邊界。

(3)學習的社會性:人和環境互動的學習過程。項目工作通常需要相互協作,即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

POPBL教學模式的特點使其非常適合在高職電子商務專業進行教學實踐。一方面,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需要POPBL這樣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另一方面,POPBL教學模式迎合了電子商務專業跨學科、綜合性的學科特點。

3.TF-POPBL高職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內涵

依據“教學工廠”辦學理念,模擬、模仿及融合企業關鍵環境要素,創建適合電子商務領域某一方向(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在示范建設期間,通過調研,將電子商務專業分為“商務網站建設”和“網絡營銷服務”兩個方向)業務運營需要的、先進的“工廠車間化”教學環境,同時將電子商務專業職業能力課程依據職業行動領域典型工作任務進行項目化改造,然后在“雙師型”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組織”的教學過程是TF-POPBL模式的內涵。TF-POPBL模式示意圖如圖1所示。

二.TF-POPBL模式六要素

理解和應用TF-POPBL模式,關鍵在于把握TF-POPBL模式的六要素:企業環境、項目化課程、雙師型教師、問題情景、項目工作、學生團隊。

1.企業環境

“企業環境”是對“教學工廠”辦學理念的借鑒,體現了TF-POPBL模式對教學環境的要求。項目工作只有在“企業環境”中開展,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項目化教學,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項目化課程

“項目化課程”是對職業行動領域典型工作任務的優化改造,是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的綜合體現,是實施TF-POPBL模式的基礎。項目化課程的優劣直接影響到TF-POPBL模式的教學效果。

3.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是TF-POPBL模式對教師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強調了職業技能、企業工作經歷對于一個高職教師的重要性。

4.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設置使學生以特定的角色置身TF-POPBL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并引導項目的進行。問題情境使學習過程變得有趣且有意義,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

5.項目工作

“項目工作”是TF-POPBL模式的重要環節,是教學過程的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工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有效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6.學生團隊

“學生團隊”是TF-POPBL模式下,項目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企業實際崗位工作方式的體現,是培養學生團隊交流合作能力、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三.TF-PoPBL模式的實現途徑――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

1.“教學工廠”的建設

借鑒“教學工廠”辦學理念關于教學環境建設的思想,并基于電子商務教學實際,進行“教學工廠”本土化建設。

(1)方案的確定

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廣泛的行業、企業、兄弟院校、畢業生調研,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討論,歸納出與某一職業能力課程相關的企業環境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同時考慮區域產業經濟未來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趨勢,制定詳細的“教學工廠”建設方案。方案應對“教學工廠”的功能與布局、設備采購、運營管理制度、教學和工作情境、企業文化塑造、學生能力培養等各方面進行分析和設計。

在網絡營銷“教學工廠”的方案設計中,通過充分調研浙江和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特點、電子商務發達省份網絡營銷現狀和發展趨勢、兄弟院校網絡營銷人才培養現狀、畢業生工作情況等,并邀請杭州電子商務協會、阿里巴巴、淘寶、全球五金網、北京博導前程等行業、企業專家進行方案的設計與論證,使得方案在設計上充分適應網絡營銷現在及未來發展的需求,體現了科學性和超前性。

(2)功能與布局

在功能上,網絡營銷“教學工廠”的設計應力求滿足網絡營銷領域人才培養的多方面要求。除基本的課程教學和項目工作外,應具備承擔行業和系統網絡營銷人才培訓、科研和社會技術服務等功能。在布局上,應充分引入企業工作情境、文化氛圍和管理模式等,讓學生在角色定位上有“公司員工”的感覺。

具體而言,功能布局上應包括項目工作區、客戶接待區、員工休息區、經理辦公室、項目展示區、資料存儲區、形象展示區等。項目工作區根據需要設置若干圓形辦公桌,每張辦公桌容納5~6個學生。一張辦公桌為一個項目組,項目組配備相應的設備與軟件,如電腦、固定電話、網絡電話、打印機、傳真機等。項目工作區是學生實施項目工作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承擔了必要的課堂教學工作。

(3)日常運營管理

網絡營銷“教學工廠”應在常規實驗實訓室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依據網絡營銷企業運營管理的特點,制定企業級運營管理制度,實施全面的企業化管理。

同時為了保證課程教學的與時俱進,與企業實時對接,網絡營銷“教學工廠”的設備應保持與行業發展同步更新。

(4)多元化、多層次配套環境

在“教學工廠”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還應建立工作室、校辦企業等多元化、多層次實訓配套環境,以便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2.項目化課程的開發

近幾年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NYP“教學工廠”和奧爾堡POPBL模式下的項目獲取和實施方案在國內較難實現,因此需尋求一種適合自身的項目化課程開發方案。國內普遍的做法是通過對職業行動領域的調研,分析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并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改造,形成學習性工作任務供教學實踐。這一途徑的難點在于企業項目的獲取。

網絡營銷項目化課程的開發需要緊跟行業發展現狀,需要大量企業案例和項目。如何開展與眾多企業的合作是難點。一種創新的方式是“1:1:N”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與一個擁有大量企業資源的企業深度合作,以其為橋梁,實現一對多的合作。網絡營銷項目化課程的開發就是與北京博導前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網絡營銷大會承辦方)合作的成果。

網絡營銷項目化課程從企業網絡營銷實踐的角度出發,構建了9大項目,每個項目由“學習案例、相關知識、實訓項目”組成。學習案例即企業真實的案例,由當事人按照項目實施流程進行描述,充分展示了企業實施某一項目的全景,便于學生了解企業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工作流程和組織管理等內容。“相關知識”融入了項目涉及的專業知識及行業術語。“實訓項目”指與學習案例相對應的工作項目,源于企業真實項目。根據工作流程分步設計,便于項目的實施操作。網絡營銷項目化課程實現了“學生所學”與“企業所用”的高度融合。同時每年中國網絡營銷大會眾多企業鮮活案例的補充,使得課程緊跟行業科技進步,保證了課程的前沿性。

由“學習案例、相關知識、實訓項目”三部分內容組成的網絡營銷項目化課程為TF-POPBL模式的實施提供了“量身訂制”的課程內容。

3.TF-POPBL教學實施過程

(1)前期準備

實施TF-POPBL模式,前期需做好相應的課程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項目任務單的制定、項目小組的創建、課程網站(或博客)的開通等。

為了明確項目工作任務,記錄工作過程及便于考核,在教學開展前教師應根據每次項目,制定相應的項目任務單,在項目工作實施前下發給學生。項目任務單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項目層面,包括項目簡介、項目目標、項目內容、教學組織、項目考核、項目總結等;二是任務層面,包括任務描述、相關資源、任務分配、任務實施、相關知識、任務執行評價、任務拓展等。任務是項目內容的具體化。

在網絡營銷課程中,項目小組以4~6人為宜,強調小組成員能力特長、性格特點、性別的差異,以充分發揮個人在網絡營銷中的創新思維。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教學開展,教師需建立課程網站或博客,用于學習素材和拓展任務。項目小組需建立項目團隊的博客,用于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分享。

(2)實施過程

TF-POPBL模式的教學實施主要包括4個環節:問題提出、項目工作、成果分享、任務拓展。

第一步:問題提出。教師基于“學習案例”,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案例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任務。一個學習案例即一個綜合的問題。由于案例來源于企業真實工作崗位,因此案例的學習、分析也是一個引導學生了解問題性質、探索解決方案的過程。

第二步:項目工作,即解決問題的過程。首先由教師下發事先準備好的項目任務單,分析講解任務操作要點。學生依據任務特點進行角色和任務分配。在項目工作中,項目小組在“教學工廠”進行探究性學習,他們可以參考“相關知識”和教師下發的相關素材。教師主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起到協助作用,是項目工作的顧問。一個項目下設有多個任務,每個任務由教師根據課程教學計劃下發。

項目工作的重點在于做什么而非學什么,它是課程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需要大量集中的時間,因此在課時設置上,每個項目根據大小安排8個以上不等的課時,并且4個課時(即半天)連上,同時學生也需要安排課外時間完成大量的項目工作。

第三步:成果分享。在一次項目完成后,項目小組除需提交項目工作報告外,將根據自愿原則在班級進行工作過程和成果的分享,教師也將根據項目實施情況推薦1~2個小組。在成果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將共同參與作品的點評。通過點評,完善學生對項目工作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的認識。

第四步:課外拓展。課外拓展主要包括兩方面工作。一是教師將項目所有學習材料上傳至課程網站或博客,同時給出一個平行的拓展項目供學生課外實踐。二是學生在成果分享、點評之后完善各自的作品,并分享至各項目小組博客。優秀作品還將在“項目展示區”進行展示。學期末,優秀作品統一裝訂成冊放入“資料存儲區”資料柜。

4.教學評價環節的創新

TF-POPBL模式創新了教學評價,即考核過程全程化、考核主體多元化、考核內容全面化、考核指標真實化,實現了“教、學、做、評”一體化。

考核過程全程化,指課程考核重視平時各個項目的考核,而不是以期末考試為主。考核主體多元化,指課程考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及項目小組自主評價的優勢,而不是以教師個人評價為主。考核內容全面化,指課程考核不僅針對項目工作內容,還涉及團隊合作、職業素養養成等。考核指標真實化,指課程考核不僅關注學生過程表現,更注重項目工作的實際效果產出。

由于網絡營銷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因此,學期末項目小組還將進行學期總結與答辯,為最終的網絡營銷效果給出一/卜成績等次(優、良、中、及、不及),并與平時成績進行加權平均。

四.保障TF-PoPBL模式實施效果的其他因素

1.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是現有教師企業掛職鍛煉、職教培訓常規化;二是積極引進具有多年企業工作經驗且具有教師潛質的企業員工為教師。其中應以“走出去”為主要途徑。

2.管理機制創新

TF-POPBL模式打破了高職院校原有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其順利實施必須要求學院教學管理制度的跟進,給予教師在教學實施中更多的自,以便于教學活動靈活的開展。同時在校企合作方面,應實施積極的雙贏政策,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3.建設資金配套

“教學工廠”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配套,除了建設初期的資金投入,為了保證教學環境與行業發展同步,還必須配備大量資金用于設備的更新與日常維護,因此除了合理的建設方案外,學院應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傾斜。

第10篇

關鍵詞:USB;總線結構;CH375芯片;應用常識

中圖分類號:TP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2-21624-02

The Technique and the Applied Sense of the USB′S Contact

XU Hui

(Longitude and Latitude Information Technique Limited Company Zhejian,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The USB has already been the computer′s contact to the first choose because of the easy using ,the delivering date rapid and reliable,the cost cheap and so on,It also has been used in the equipment for example,the monitor scanner Digitalcamera and the nrtworktelephone etc.Thetext set forth 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USB cont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Key words:USB;The line of total structure;Chip of 375;Applied sense

1 引言

USB的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英文縮寫為USB,中文含義即“通用串行總線”。早在1995年就已經有PC機帶有USB接口了,但由于缺乏軟硬件設備的支持,這些PC機的USB接口都閑置未用。1998年后,隨著微軟在Windows 98中內置了對USB接口的支持模塊,加之USB設備的日漸增多,USB接口才逐步走進了實用階段。近年,隨著大量支持USB的個人電腦的普及,USB漸成PC機的標準接口。在主機(host)端,新推出的PC機幾乎100%支持USB;在外設(device)端,使用USB接口的設備例如數碼相機、掃描儀、游戲機手柄、圖像設備、調制解調器、打印機、鍵盤、鼠標等等正與日俱增。

USB設備雖被廣泛應用,現已發展到了2.0版本,但USB本身是有USB1.1(最高數據傳輸率為12Mb/s)和USB2.0(最高數據傳輸率為480Mb/s)兩個版本的。USB2.0的規范是從USB1.1演變而來,并由康柏、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七家廠商聯合制定的接口標準,USB 2.0將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增加到了比USB 1.1標準快40倍左右。速度的提高,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設備,而且具有多種速度的外部設備都可以被連接到USB 2.0的線路上,還無需擔心數據傳輸時發生瓶頸效應。USB1.1 和USB2.0兩者的物理接口完全一致,數據傳輸率上的差別完全由PC的USB host控制器以及USB設備決定。市面上的某些USB相關產品標注為USB 2.0 Full Speed的實際上是USB 1.1,而標注為USB 2.0 High Speed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USB 2.0。USB 2.0中的“增強主機控制器接口”(EHCI)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它可以用USB 2.0的驅動程序驅動USB 1.1設備。所有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而且像USB 線、插頭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2 USB總線的主要特點及適用

USB總線因為之所以被大量應用,主要具有以下優特點:

(1)易于使用。USB總線非常通用,一個接口就能滿足多種外設的要求。可以熱插拔,讓用戶在使用外接設備時,可以在任何時候連接或斷開,并且無論主機或是外設是否開機都不會被損壞。另外,USB的協議靈活,很多USB外設廠還為其芯片提供子代碼,USB的規范和相關文檔可以免費在線獲得,Windows98及其更新產品等操作系統都USB支持。

(2)攜帶方便。USB設備多以“小、輕、薄”見長,對用戶來說,同樣20G的硬盤,USB硬盤比IDE硬盤要輕一半的重量,想要隨身攜帶大量數據時,當然USB硬盤是首要之選。

(3)驅動程序自動配置。USB外設接到系統中時,系統可以自動檢測設并載入相應驅動程序,USB外設無需用戶選擇及設置。

(4)標準統一。過去大家常見的是IDE接口的硬盤,串口的鼠標鍵盤和并口的打印機掃描儀,但自從有了USB串行總線之后,這些應用外設統統可以用同樣的標準與PC連接,這就有了隨之產生的USB硬盤、USB鼠標、USB打印機,等等。

(5)易于連接,可以連多個設備。USB在PC上往往具有多個接口,可以同時連接幾個設備。如果接上一個有4個端口的USBHub時,就可再連上4個USB設備。如果外設多,還可用集線器增加USB口,盡可以將所需外設連接下去,最多可連接至127個設備。因USB接口小巧,電纜、集線器又有嚴格規范,上游端口和下游端口接插件不同,可確保不會接錯。

(6)功耗低。USB串行總線供電可分為低功率和高功率兩種類型,所有集線器和外設都必須支持暫停模式(即USB外設未被使用時,電源會自動關閉,但又可在需要時被激活),暫停模式下消耗電流不超過500μA。另外,USB接口可供+5V/500μA的直流電源,低功耗或中功耗外設可直接靠USB總線供電。

(7)可靠性高。USB從硬件設計和數據傳輸協議兩方面來保證了系統的可靠性。USB驅動器、接收器、電纜的硬件規范,可有效消除大多數可能引起數據傳輸錯誤的噪聲。USB數據傳輸協議采用數據錯誤檢測并能將檢測結果反饋給發送方,讓其重新發送。而錯誤檢測、通知、再發送均同硬件來完成,不需編制程序。USB串行總線的數據傳輸也是快速可靠的。

USB適用于各種外設與計算機間的通信。在應用于低速、交互式設備中如鍵盤、鼠標、搖桿、游戲機、條碼機。在音、視頻和送受話器類中,如耳機、電話、寬帶、掃描儀、顯示器、麥克風、PBX電話網絡、視頻壓縮等。在應用于高速視頻、存儲方面,有視頻設備、存儲設備、圖像MPEG2或MPEG4、DVD、寬帶。

3 USB總線的基本結構與傳輸方式

3.1 總線拓撲結構

USB總線的物理連接是一種層疊的鏈的星型結構,集線器(hub)是每個星形結構的中心。PC機就是主機和根Hub。用戶可以將外設或附加的Hub與之相連,這些附加的Hub可以連接另外的外設以及下層。USB最多支持5個集線器層以及127個外設。每個外設都是通過集線器串接到主機的。

3.2 USB的物理層

USB的物理接口包括電氣特性和機械特性。USB通過一個四線電纜來傳輸信號與電源。其中D+和D-是一對差分數據信號線,而VBus和GND則提供了5V的電源,它可以給一些設備(包括Hub)供電。USB提供了兩種數據傳輸率:一種是12Mb的高速(full speed)模式,另一種是1.5Mb的低速模式。這兩種模式可以同時存在于一個USB系統中,而引入低速模式主要是為了降低要求不高的設備的成本,比如鼠標鍵盤等等。USB信號線在高速模式下必須使用帶有屏蔽的雙絞線,而且最長不能超過5m。而在低速模式時中可以使用不帶屏蔽或不是雙絞的線,但最長不能超過3m。這主要是由于信號衰減的限制,為了提供信號電壓保證以及與終端負載相匹配,在電纜的每一端都使用了不平衡的終端負載,這種終端負載也保證了能夠檢測外設與端口的連接或分離并且可以區分高速與低速設備。所有的設備都有上行的接口。上行和下行的接頭是不能互換的,這保證了不會有非法的連接出現。插頭與插座有兩個系列分別為A和B系列。A用于基本固定的設備,而系列B用于經常拔插的設備。這兩個系列是不能互換的。

USB接口標準

3.3 USB設備

USB設備包括Hub類(提供附加USB接入點的設備)和功能設備類(為系統實現某些功能的設備,如ISDN適配器、數字游戲桿等),而功能設備又可以細分為定位設備字符設備等等。每一個USB設備在主機看來就是一個端點的集合。主機只能通過端點與設備進行通訊,以使用設備的功能。集線器Hub是USB接口中的關鍵部件,Hub提供附加的USB接點(即端點),檢測每一個下游端口的狀態,并可為下游端口提供電源。每個端點實際上就是一個一定大小的數據緩沖區,這些端點在設備出廠時就已定義好。在USB系統中每一個端點都有唯一的地址,這是由設備地址和端點號給出的。每個端點都有一定的特性,其中包括傳輸方式,總線訪問頻率,帶寬端點號,數據包的最大容量等等。端點必須在設備配置后才能生效(端點0除外)。端點0通常為控制端點,用于設備初始化參數等。端點1,2等一般用作數據端點,存放主機與設備間往來的數據。一個USB管道是驅動程序的一個數據緩沖區,與一個外設端點的連接。它代表了一種在兩者之間移動數據的能力。一旦設備被配置,就存在了管道。管道又有數據流管道與消息管道兩種類型。數據流管其中的數據沒有USB定義的結構,消息管道其中的數據必須有USB定義的結構。管道只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所有的設備必須支持端點0以作為設備的控制管道。通過控制管道,可以獲取完全描述USB設備的信息。包括設備類型,電源管理配置端點描述,等等。只要設備連接到USB上,并且上電,端點0就可以被訪問。與之對應的控制管道就存在了。一個USB設備可以分為三個層。最底層是總線接口,用來發送與接收包。中間層處理總線接口與不同的端點之間的數據流。通一個端點是數據最終的使用者或提供者。它可以看作數據的源或接收端。最上層就是USB設備所提供的功能,比如鼠標或鍵盤等。

3.4 USB的傳輸方式

針對設備對系統資源需求的不同,USB規范中規定了四種不同的數據傳輸方式。一是等時傳輸方式(Isochronous):該方式用來聯接需要連續傳輸數據,且對數據的正確性要求不高。等時傳輸方式以固定的傳輸速率,連續不斷地在主機與USB 設備之間傳輸數據,在傳送數據發生錯誤時,USB并不處理這些錯誤,而是繼續傳送新的數據。二是中斷傳輸方式(Interrupt):該方式傳送的數據量很小,延遲短,通常用于傳輸設備反饋回計算機的字符和坐標信息,多用于人機交互設備,如鼠標,鍵盤、游戲桿等。三是控制傳輸方式(Control):用于傳輸控制信息,該方式用來處理主機到USB設備的數據傳輸,包括設備控制指令、設備狀態查詢及確認命令。當USB設備收到這些數據和命令后,將依據先進先出的原則處理到達的數據。四是批(Bulk)傳輸方式:該方式用來傳輸要求正確無誤的數據。通常打印機、掃描儀 和數字相機以這種方式與主機聯接。

4 USB接口器件的類型與控制器結構

(1)USB接口有3種類型。Type A型一般用于PC。Type B型一般用于USB設備。Mini-USB型一般用于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測量儀器以及移動硬盤等。而USB控制器從速度上講有低速和高速之分,從結構上講則分為USB接口的單片機(MCU)和純粹的USB接口芯片兩類。帶USB接口的單片又分成兩類,一類是從底層設計專用于USB控制的單片機。如Cypress公司的CY7C63513(低速)、CY7C64013(全速);另一類是帶USB接口的通用單片機。純粹的USB接口芯片只處理USB的通信,而協議處理和數據交換必須同一個外部生微處理器完成。典型的產品有Philips公司的PDIUSBD11(I2C接口)和PDIUSBD12(并行接口)、NS公司的USBN9603/9604、NetChip公司的NET2888等。此類USB接口芯片價格便宜、接口方便、可靠性高,尤其適合產品的改型設計。

(2)USB移動存儲設備接口的控制器芯片。在一些需要轉存數據的設備、儀器上,使用USB移動存儲設備接口的控制器芯片的種類也很多,但基本的結構大同小異。以CH375芯片為例,CH371是沁恒公司推出的USB 總線接口芯片, CH375芯片內部集成了PLL倍頻器、主從USB接口SIE、數據緩沖區、被動并行接口、異步串行接口、命令解釋器、控制傳輸的協議處理器、通用的固件程序等。CH375芯片引腳排列如圖,在本地端,CH371 可以通過數據總線、讀、寫信號線、中斷請求線方便地與單片機連接,單片機對其訪問與并行口相似,設計人員無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熟悉USB 協議;在計算機系統中,CH371 的配套軟件提供了簡潔易用的操作接口,只要熟悉 VB 程序設計,就能隨心所欲地調用庫函數與設備進行USB 通信。

CH375芯片內部具有7個物理端點。端點0是默認端點,支持上傳和下傳,上傳和下傳緩沖區各是8B;端點1包括上傳端點和下傳端點,上傳和下傳緩沖區各是8B,上傳端點的端點號是81H,下傳端點的端點號是01H;端點2包括上傳端點和下傳端點,上傳和下傳緩沖區各是64B,上傳端點的端點號是82H,下傳端點的端點號是02H。主機端點包括輸出端點和輸入端點,輸出和輸入緩沖區各是64B,主機端點與端點2合用同一組緩沖區,主機端點的輸出緩沖區就是端點2的上傳緩沖區,主機端點的輸入緩沖區就是端點2的下傳緩沖區。其中,CH375的端點0、端點1、端點2只用于USB設備方式,在USB主機方式下只需要用到主機端點。

對于USB存儲設備的應用,CH375直接提供了數據塊的讀寫接口,以512b的物理扇區為基本讀寫單位,從而將USB存儲設備簡化為一種外部數據存儲器,單片機可以自由讀寫USB存儲設備中的數據,也可以自由定義其數據結構。CH375以C語言子程序庫提供了USB存儲設備的文件級接口,這些應用層接口API包含了常用的文件級操作,可以移植并嵌入到各種常用的單片機程序中。 CH375的U盤文件級子程序庫具有以下特性:支持常用的FAT12、FAT16 和FAT32 文件系統,磁盤容量可達100GB以上,支持多級子目錄,支持8.3格式的大寫字母文件名,支持文件打開、新建、刪除、讀寫以及搜索等。

5 USB接口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在使用USB接口的設備中,出問題較多的是移動硬盤。因為移動硬盤所需的電流較大,如果USB接口無法提供足夠電流,就可能會出現移動硬盤無響應,或提示無法識別的設備或在運行中無法穩定工作等問題。

為什么會導致設備供電不足,這要從USB接口的供電方式來理解。USB接口所需要的5V電壓來自于+5V或+5VSB,前者視不同的電源所能提供不同大小的電流,而后者多為2A,每個接口所能提供的電流通常是500mA,有的主板提供了+5V或+5VSB供電的轉換跳線,如果你的USB接口是由+5VSB供電的話,那么關機之后若沒有徹底斷電,你的帶夜視燈的攝像頭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將會自動開啟輔助燈,因為主板在沒在完全斷電的情況下將會保持+5VSB弱電流的輸出,這樣也可以借助判斷你的USB接口的供電方式了。當你的移動設備使用超過500mA的電流時就會出現供電不足的問題。現在有的的移動硬盤連接線提供了兩個同時連接電腦USB接口的接頭,可以從兩個USB接口獲得所需要的電流來改善供電不足。但要注意的是,每個接口所能提供的500mA實際上是指一個usb root hub所能提供的電流數,而一個usb root hub一般能夠提供兩個USB端口,如果你把移動硬盤連接線的兩個接頭都接在同一個usb root hub的兩個端口時,那么所獲得的電流數還是不會增大的,只有把兩個接頭接在不同的usb root hub上的端口才能起到增大電流的作用。另外,前置和后置的USB接口提供電流也會不一樣,原因在于連接線線材和接頭的質量或是排線方式。較早的機箱的前置USB通常都是遵循USB1.1的標準設計的,所以也可能會因為這個造成兼容問題而影響傳輸速度。另外,有的主板后置USB接口是直接的+5V,而提供給前置的針腳電源來源方式卻是+5VSB,加上前置的接口及連接線線材質量導致的電阻過大等,這也導致前后的USB接口所能提供的電流會不同。

解決移動硬盤遇到供電不足的問題,一是可以嘗試由兩個不同usb root hub的接口同時獲取電流。注意盡量不要使用任何的延長線,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盤廠商都建議你最好不要使用前置的USB接口,這也是擔心其無法提供足夠的電流。二是可通過外電源來供電。很多的移動硬盤都使用了外接電源的做法來保證供電,有的品牌產品會提供一個外置變壓器電源。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按照說明書上的電壓伏數要求,制作一個外置變壓器電源來外接供電,或者是找一個自帶電源的USB HUB,這樣通常能夠獲得足夠的電流。通過這些手段,應該能夠解決好移動硬盤供電不足的問題。

至于常用的其它USB設備如U盤、MP3、攝像頭等,由于所需電流小,因為供電不足導致的問題是較少見的。如果出現問題,多數應也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驅動或CMOS設置或設備本身的問題等。如果無法正常工作的話,要先確定USB設備本身無故障,然后才去排除其它方面的因素。如USB設備在前置接口能夠正常工作而后置接口不行的話,可能是前后的接口供電來源方式是不同,這時最好查看一下你的主板說明書看看是否有切換USB供電方式(包括是由+5V或+5VSB供電以及跟PS2接口合并或獨立供電)的跳線;如果插入USB設備沒有反應或傳輸速度很慢或提示無法識別時,可以先進入CMOS,查看Integrated Peripherals下的OnChip USB Controller和USB 2.0 Controller(如果有的話)以及PNP/PCI CONFIGURATION下的Assign IRQ For USB的設置,如果只是沒打開,則設為ENABLED,然后確定。要是接在前置接口不能正常工作,需進一步檢查前置接口在主板上的連接方式是否正確,升級操作系統的最新補丁以支持最新的USB接口標準和主板相關的驅動程序,確保不會因為驅動程序而導致設備不可使用的兼容性問題。

6 結束語

USB技術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可以預計在不遠的將來,USB技術將更趨完美,更能有效解決資源沖突、中斷續求和查找數據通道等諸多問題,成為眾多電子數碼設備的通用外設接口,達到便利高效的與計算機連接。相信這種技術也將會被更多用戶所掌握并運用。

參考文獻:

[1]王文藝.高速串行總線在DSP數據采集系統中的應用與研究[J].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2.9,21.

[2]王愛廉.串行接口器件及應用電路[D].電子報2003,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莒南县| 瑞安市| 濉溪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同县| 老河口市| 元朗区| 广东省| 托里县| 泽州县| 于都县| 宝兴县| 泾阳县| 平凉市| 开远市| 应用必备| 柏乡县| 乐陵市| 依兰县| 新郑市| 鄢陵县| 仙居县| 虎林市| 北京市| 洪雅县| 靖安县| 三门峡市| 长垣县| 宜春市| 五家渠市| 贵港市| 南京市| 玉田县| 皋兰县| 县级市| 汕头市| 静海县| 梧州市| 清流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