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1 19:29: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長期獨領,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在這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時期,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在他的這篇贈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勉勵后人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中更應勤奮、專心致志地學習。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使同為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知道求學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于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于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著父母為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才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為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為受凍挨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只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從發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終于明白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系的,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們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勤奮求學,這樣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將來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一份力。
前天學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可誰想到這樣一個偉人背后卻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輕的他為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著破鞋去上門請教老師,為了能學到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禮愈至,色愈恭”,滿腹經論讓他覺的自己很富有,他不與別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學知識,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p>
而后文所說的“太學生”不是與現在的我們一樣嗎?從小出生在父母的呵護中,像一朵溫室之花,不用擔心
衣,食,住,行,照理來說我們比宋廉幸運的多了,我們更應該好好讀書,有遠大的抱負,但像宋濂一樣能干出一番事業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數的學生整天只和別人比吃,穿,對于自己的成績卻不消一顧,每逢考試都只想多抄幾道題目,卻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兒女都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這能怪誰,只能怪我們自己,光口頭說說長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說的相反,天上不會掉下黃金的,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
甘肅張掖甘州區張掖四中初一:1111jj
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就是加強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能力指什么?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就是“聽人說話,說給人聽,看人家寫,寫給人家看”。這些話通俗而精要地道出了語文能力的內涵。其中“說給人聽”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校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人際交往日益密切、現代化傳媒迅速發展的今天,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語文教材也把語言的實際運用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來安排。但是,作為一名農村中學語文老師,筆者發現在目前廣大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學中,重“寫”輕“說”的現象仍然很普遍,其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包括某些“尖子生”)存在著嚴重的語言障礙,課堂上不敢發言,與別人不會交談,在會上發言需要老師反復動員,未說話先臉紅,說出話來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不敢說——不會說——不愿說形成惡性循環,以至于初中畢業了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好。這種現象與現代社會對綜合人才的要求極不相符。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迅速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尤其是農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
治病要對癥,解決問題要針對原因。形成上述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與某些教師的授課方式和習慣有關?!疤铠喪健?、“獨角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習慣成定勢,長此以往,學生心理上形成了“上課是老師的事”的觀念,從“不敢說”到“不想說”的習慣就形成了。二是與某些老師的思想觀念有關:不言不語的是好學生,而那些愛說愛動的學生則成了“搗亂分子”,對他們嚴厲批評,把“鴉雀無聲”看做是課堂秩序好、效果好的標志。三是與農村的語言環境有關。農村人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方言土語、臟話等都對學生的語言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帶入了學生的語言中。而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語言,在正式的交際場合不僅不能用,而且避之唯恐不及,嚴重制約了語言交際,對學生的心理也是一個壓力。四是缺乏系統、嚴格的訓練。由于師資水平、教學條件的局限,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口語表達技巧的訓練,在農村語文教學中長期成為空白,這也嚴重制約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和發揮。針對上述原因,結合農村學校實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多種嘗試,總結出了十六字方法:多管齊下,嚴格訓練,指點方法,典型示范。貫徹形式與內容相統一、聽說讀寫相輔相成、課內課外相互配合的原則,從而使學生的口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在四十分鐘上下功夫課堂是師生活動最多的場合,課堂教學過程也是加強對學生口語訓練的最佳時機。同時,課堂口語訓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口語訓練,不僅不會影響教學計劃的進行,而且對完成教學計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加強師生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一是變“師問生答”為“生問師答”,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這比單純的“師問生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無論有無意義,都要給予鼓勵,對能提出“難倒”老師的問題的學生更應給予表揚,以激勵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二是變“師教生學”為“師生互動”,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實現教學目的。為激勵學生發言,筆者有時故意“正話反說”,提出一些站不住腳的看法讓學生反駁;有時在講課中故意露出一些“破綻”讓學生去抓“把柄”。學生在尋找理由反駁老師的過程中,能鍛煉敏捷思考、合理組織語言、迅速表達意思的能力;而他們一旦“駁倒”了老師,成就感油然而生,對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信心也大大增強。三是變“師評生聽”為“生述師評”。作文課上,我一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先找出幾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讓其作者分別詳細談談自己的審題、立意、構思過程,然后我再對其略作評價。學生在談自己“為什么這樣寫”的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自然得到鍛煉。當然,剛開始時應找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以便講述順利進行,為其他學生做出示范,也避免差生因剛開始說不好而傷了臉面。
(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調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一是“變靜為動”。對平時不愛講話、沉默寡言的學生,為啟發其動口,就讓他們復述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每次復述,都要做到課前有準備,復述后有總結,吸取優點,糾正不足,并且指導學生由簡單復述到詳細復述,由摘要復述到綜合復述,由原文復述到創造性復述,逐步增強信心,提高水平。二是“變動為靜”。有些學生性格外向,愛唱愛跳,利用這個特點,可經常安排他們朗讀課文,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為提高興趣,采取交替朗讀、接力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安排短小精悍的小演講,一方面使學生能利用口頭語言系統地發表個人主張;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使用面部表情、手勢、姿態、表情等,增強口頭表達的感染力。三是變“批評處罰”為“激勵引導”。由于農村學生紀律觀念不強,上課有說話、做小動作等不守紀律的現象。對此,筆者從不一概批評,而是根據這些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分角色表演一些課文中情節簡單的小說、戲劇和故事。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復述表達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說寫結合,以寫促說將書面作文與口頭作文結合起來,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陬^作文除了能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之外,對學生的思維有迅速敏捷的特別要求。在口頭作文過程中,思維(內部語言)——快速遣詞造句——口頭表達(外部語言)幾乎是閃電般地進行著,一旦“出口成章”就成了最終形式,不能更改,因此更能體現學生口語表達的綜合能力??陬^作文要突出以下原則:1.篇幅短?。ㄈ廖灏僮郑?;2.最好緊扣課文進行,講述讀后感,改寫故事等形式都可。如學習了《我的叔叔于勒》,可讓學生把故事改為“于勒腰纏萬貫回家,情節又如何發展”,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談談感想等;3.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一般原則是先讀后說,先聽后說,先說后寫。
三、結合課外活動,設計說話訓練課外活動期間,學生拘束較少,思想放松,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是進行說話訓練的好機會。訓練題目可以由教師選定,也可輔導學生設計一些說話訓練項目。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筆者給學生設計過這樣一些內容:1“.我該怎樣講”:設計在不同的場合、對象的情況下該如何講話,使學生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做到用語優美、正確、得體。2“.猜猜他是誰”:學生自選班內某一個同學為對象進行介紹,讓其他同學猜猜看,然后對比印證,看看誰介紹得最形象。3“.杰出人物事跡介紹”:每人介紹一位自己最敬佩的杰出人物,側重介紹事跡、貢獻。4.“我的座右銘”:每人總結出一條自己的座右銘,并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進行說明。另外,還可采用故事會、辯論會、時事報告、讀書心得、影視評論等方式,力求形式多樣,寓學于樂。此外,課外活動中還要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以知識充實頭腦,豐富自己,以讀促寫。四、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綜合訓練
(一)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口語是教師教學的基礎,教師口語是否規范、生動、嫻熟,是否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起著示范作用。因此,教師要力戒語言的隨意性以及庸俗、不規范的語言習慣。農村缺少說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但教師切不可以此為由而不講普通話。教師要用規范、優美的普通話引導學生,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要盡可能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多講話,使他們逐步克服怯場心理,能夠在眾目睽睽之下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面對眾人。訓練時筆者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因人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學習成績和愛好特長等具體安排,不強求一致。二是積極鼓勵,特別是性格內向或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標準適當放低,每發現點滴進步,就要及時給予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三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急躁,不貪多求快,做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四是及時引導,發現學生中自卑、畏難等思想情緒,要及時解決。剛開始可讓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講稿,作為口語表達的“拐杖”,等適應環境、信心增強之后,再逐步脫稿,謹防弄巧成拙。
(三)系統的訓練表達技巧一是語音語調訓練,結合講解漢語拼音知識,重點訓練學生說普通話,糾正方言土語??刹捎迷姼枥收b、念繞口令等方式,讓學生多聽多練。二是表達技巧的訓練,包括發音技巧、姿勢技巧、敘述技巧、說理技巧等。三是應變能力訓練,可采用智力搶答、詞語接力賽、辯論會等方式。四是訓練說話要中心明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可以從簡單介紹、一事一議開始。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單靠簡單的訓練方法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和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只要我們貫徹素質教育的原則,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就一定能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