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1 21:19: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審計質量控制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近年來,雖然高校內部審計部門相關審計工作的實施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校的相關審計人員和領導也對相關審計工作的效果提高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高校審計工作的效果,目前仍然不盡如人意。這對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真正作用的發揮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審計權責不明確
高校內部審計活動的相關活動宗旨以及權力、責任的劃分,就如其他相關社會組織一樣,是通過相關的章程進行規定、限制的,相關的審計工作人員和領導則是通過這些審計章程來對自己的審計工作進行有效定位。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審計章程就是審計人員的“規矩”。但是有極個別高校審計章程的制定并不完善,有的即使制訂了相關規章也不能完全按照規章的規定去做。所以“規矩”并沒有充分實現好“規矩”的價值,那么“方圓”也就不復存在。審計人員無法通過審計規章對自己的審計職責進行定位,便無法有效開展審計工作。嚴重地影響審計活動質量的提高。
(二)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目前我國各高校普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這是審計部門實現獨立的重要保障。雖然審計部門名義上已經獨立設置,但是,在審計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在審計環節安排、審計經費的預算安排以及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等方面,仍然對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開展時看待問題的客觀性等帶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還不能真正地完全做到。
(三)審計項目的規劃不合理
高校內部的審計項目規劃目前還存在諸多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因素,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內部審計水平的提高。具體表現有:審計項目所規劃的任務與審計人員的安排不相匹配,審計業務盲目性較大;審計工作人員不足,審計期限較短;被審計部門的不配合;審計規劃人員的自身審計知識和眼界的有限等。
(四)審計的質量保證制度的不完善
審計的質量保證制度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提高的一項基本保障,它是以保證和改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水平和質量為具體目標,對高校內部審計的效果提高具有重大意義。但是,有些高校對審計的質量保證制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們的審計部門和審計機構幾乎處于被放任自流的狀態,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開展無法得到有效管理和監督,導致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滯后和質量不高。
(五)責任追究制的缺失
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追究責任制度存在規范和實施方面的不足。具體表現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責任主體無法有效確認;追究責任制度建設力度不足;審計工作人員責任意識的缺失等等。
二、高?;椖績炔繉徲嬞|量的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不完善
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只有審計署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而關于面向高?;椖繉徲嫷南嚓P法律法規則只有國家教育部所頒發的《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這與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所擁有的法律法規而言,法律法規基礎較為薄弱。
(二)高?;椖康膬炔繉徲嬻w制的不健全
目前高校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審計人員看待問題的客觀性較弱,這也是高?;椖康膬炔繉徲嬻w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問題之一。高校內部審計體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內部審計人員的利益和被審計主體相掛鉤;審計部門的審計工作開展受到紀檢監察部門等的相關限制;內部審計的領導者難以確定等等。
(三)審計操作過程不嚴格
由于內部審計體制不健全、審計人員知識儲備不足以及審計經費緊張等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審計工作的審計方案制定環節出現問題,繼而使得審計工作的操作過程存在諸多問題。出現了某些不符合內部審計程序和相關法規要求的現象,進而可能導致項目最后的審計結果失去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四)審計工作開展前的調查準備工作不足
當前情況下,高校開展審計工作時對審計工作前的調查準備工作不重視,導致審計工作開展前的相關被審計主體情況的調查嚴重不足。具體來說,審計部門在審計工作正式開展前只是通過書面報告對高校項目工程的相關合同條款、項目工程的建設預算、建成工程的時間和期限以及每日項目工程的建設進展情況等進行較為片面的了解,而沒有進行實際走訪活動,缺乏直觀的認識和判斷,這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結果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五)工程審計的組織力量不足
工程審計一般而言具有系統性較強的特性,所以對于工程審計而言,審計工作的組織安排較為重要。然而,在實際的審計實踐中,工程審計組織的能力嚴重不足,審計組織安排水平較低,導致工程審計工作嚴重滯后且審計工作結果質量較低。
(六)審計重點不突出
工程審計涉及的內容多,工作量大,尤其是一些利潤和成本較大的工程項目。工程審計如果對工程項目的各項內容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視了突出重點的審計原則,就會導致工程審計無法深入下去。再者,由于審計人員數量不足、精力有限,審計工作者對工程項目的組織科學性、相關數據分析的真實性以及相關費用支出的合理性進行事無巨細的審計,會導致審計人員疲于應付,各項審計程序流于形式。
(七)內部審計監督不到位
內部審計對于工程的審計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內部審計貫穿審計全過程,即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和審計報告等,也能夠指導和監督工程審計人員;另一方面,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有效完善,促使工程審計工作的相關調查和整理等煩瑣任務的減少,大大減輕了審計工作者的審計負擔,使得審計人員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和審查關鍵問題和關鍵環節。
(八)審計結果得不到有效落實
在進行審計時,由于要受到人員年齡結構的限制、領導和審計工作者個人的知識和道德修養的限制,導致審計工作進行中的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從而影響到審計結果的有效落實。再加上,某些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單位或主體還存在利益聯系或者博弈關系,從而對審計工作的開展造成較大的困難,并使得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能力難以準確度量、確定,而且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有效實施又受到各個方面的制約,對被審計單位處罰時顧慮較多,所以審計結果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九)分級監督制度的缺失
分級監督制度就是對各級別的審計工作以及審計工作者進行相關指導監督以及審核和評價。但是,就現在而言,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所受到的各種因素的制約較多,例如:人員、機構編制等因素。所以必要的內部審計分級監督機構的設立較少,這使得高校內部審計的審核和評價體制機制處于真空狀態,從而進一步導致內部審計質量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即使某些高校設立了分級監督的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分級監督機構的監督內容也不過是編制底稿人員的簽字活動、工作底稿填寫齊全的審核以及審計報告結構和用語規范的合格性審核等,缺乏較為實質性的指導監督。
(十)審計管理水平低,審計質量控制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