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0 10:59: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衛生委員工作經驗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品管圈; 注射室; 身份識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rate of the indentification in injection room patients.Method: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was seted up,and established theme, made activity plan,gras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eted the goal,analyzed the reason,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measures,etc.Analysis,inter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ossible err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code for the injection room,the performance rate of the indentification of 1200 cas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ivity.Result:Before the activity,th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rate was 74.20%,th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rate was 95.83% after the activity,the performance rate of the indentification of 1200 cases were 95.85%.The performance rate of the indentification after the activity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activity,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jection room; Identity Recogn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Shi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2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6.020
患者身份識別一直是保障患者及醫護人員安全和利益的關鍵,是保證各項操作安全有效地執行和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的前提和基礎[1-2]。患者身份識別問題是2011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發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中的首位目標,但在實際操作工作過程中,往往存在護士對患者身份識別的執行不夠規范的情況,缺陷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管理理念在臨床工作中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品管圈活動逐漸運用到護理管理中[3-4]。本院為提高注射室患者身份識別規范執行率,針對注射室開展了品管圈實踐活動,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注射室為研究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組,由9名護士組成,年齡21~39歲,平均29歲;其中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3名;本科1名,大專6名,中專2名。護士長擔任輔導員(指導和監督整個質量控制活動),由大家選出1名高年資護師擔任圈長(統一管理和統籌安排活動進度)。征集、投票確定圈名為:“蜂蜜圈”,圈徽寓意:我們是快樂、勤勞的小蜜蜂,勤勞、團結、奉獻、有序。
1.2 方法
1.2.1 設定主題 圈長負責召集圈員開品管圈會議,各圈員根據自身工作經驗、針對本科室目前存在有待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3個待選項目:提高護士對患者身份識別規范的執行率、降低護理人員針刺傷的發生率、降低患者高危藥物外滲率。從問題的急迫性、上級重視程度、可行性及達成的可行性等方面,圈員進行打分,得分最高的主題為“提高護士對患者識別規范的執行率”。因此,確定活動主題為“提高護士對患者識別規范的執行率”。
1.2.2 制定活動計劃書 制定活動步驟、確定完成時間及每個步驟的負責人,活動周期為2015年11月-2016年4月,繪制成甘特圖:2015年11月份選定圈名、選定主題及擬訂活動計劃;12月份把握現狀、設定目標;2016年1月設定目標、解析、對策擬訂;2月對策實施與檢討;3月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和改進;4月資料整理與發展。
1.2.3 現狀把握 設計護士身份識別調研表,內容包括:身份識別內容(詢問患者姓名、治療單信息)、身份識別方式(輸液前雙人核對)、身份識別工具(靜推、靜滴、肌注、貼瓶單、電腦治療單)。調查了559例輸液患者,24名護士,發現身份識別方式錯誤116例(20.75%),身份識別內容錯誤142例(25.40%),身份識別工具錯誤113例(20.21%)。根據柏拉圖顯示:身份識別方式錯誤和身份識內容錯誤占46.15%。
1.2.4 目標設定 按照品管圈目標值設定公式:目標值=現況值+(100%-現況值)×改善重點×圈員能力。最終確定目標為提高護士對患者身份識別規范目標值由活動前的74.20%上升至74.20%+(100%-74.20%)×76.20%×80.00%=89.90%。
1.2.5 解析 從方法、設備、環境、人員4個方面,運用魚骨圖進行分析。通過要因分析后,最后確定導致身份識別方式錯誤的要因包括缺乏監督和風險意識、人力不足及護士未養成規范身份識別習慣;導致身份識別內容錯誤的要因包括護士缺乏責任心和身份識別內容不夠完全、清晰。
1.2.6 對策擬訂 對導致身份識別方式錯誤和身份識別內容錯誤的要因,品管圈成員積極獻言獻策,提出對策方案,從可行性、經濟性、效益性3個維度以1、3、5分進行評價,5分最好。根據二八定律,108分以上為采行對策,見表1。
1.2.7 品管圈活動開展情況 (1)完善患者身份確認制度及流程,開展品管圈前無患者身份識別監督表,部分護士責任心缺乏,無完善的身份確認制度及流程進行規范。開展后,針對缺陷部分進行補償和完善,制定了患者身份識別監督本,制定身份識別號碼牌的流程指引,形成規范的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及流程。(2)加強人員培訓、學習,對新入科護士進行學習、培訓并考核,定期監督其輪科或畢業5年內工作中規范患者身份識別情況,不按流程核對患者身份識別的護士給予指正批評,并按規定說明原因并書面檢討,提高人員素質水平和責任心,提升風險防范意識。(3)納入績效管理,通過定期自查的方式檢查落實情況,并把檢查結果納入科室績效管理,以此激勵護士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
1.3 評價指標 (1)分別抽取品管圈活動前后1200例患者實施身份識別執行情況進行對比,了解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身份識別規范執行率;(2)計算品管圈目標達成及進步率,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改善前)×100%,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身份識別執行率比較 品管圈活動前,1200例患者中,890例患者身份識別執行內容和方式均正確,占74.20%;品管圈活動后,1200例患者中,1150例患者身份識別執行內容和方式均正確,占95.83%,品管圈活動后患者身份識別執行率較品管圈活動前明顯提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9.43,P
2.2 品管圈目標達成率及進步率 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95.83%-74.20%)/(89.90%-74.20%)×100%=137.77%,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5.83%-74.20%)/74.20%×100%=29.20%。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