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5 02:19: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綿陽中學實驗學校,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各批次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
第一批次
綿陽南山中學:649分
第二批次(民辦普通高中)
綿陽東辰國際學校:658分
綿陽外國語學校:630分
綿陽南山中學雙語學校:549分
綿陽中學實驗學校:625分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622分
三臺中學實驗學校:639分
江油實驗學校高中部:610分
綿陽富樂國際學校:408分
第三批次
科學城第一中學:595分
三臺中學:544分
江油中學:528分
綿陽市安州中學:481分
綿陽實驗高級中學:612分
綿陽第一中學:546分
綿陽普明中學:501分
第四批次
江油市第一中學:550分
三臺縣蘆溪中學:503分
三臺縣第一中學:454分
鹽亭中學:443分
梓潼中學:486分
北川中學:466分
平武中學:418分
第五批次
高新區實驗中學:450分
江油市太白中學:476分
綿陽市開元中學:411分
綿陽市秀水中學:409分
綿陽市第三中學:425分
綿陽市豐谷中學:408分
二、全市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為408分。
邁進校門,迎面一本翻開的古銅色書卷,銘刻著《廣漢中學實驗學校賦》,它記述著實校的百年歷史,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著開放的博大襟懷;教學區的走廊墻壁上,懸掛的名人名言和學生的藝術作品,讓同學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名言的內涵和真諦,藝術的高雅和魅力,更是自信、自豪和自勵……所有這些都折射出一種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牽引能量。
2012年是這所百年老校裂變的一年。這年七月,學校迎來了一位校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凌明川;這年十月,廣漢中學實驗學校中層干部,全部實行校內非定向公開競聘上崗……
“學校的魂是什么?”
“追求一個價值,樹立兩種意識,培育三園文化品格,實現四個愿景。”
校長凌明川解釋說:“追求一個價值――立德樹人;樹立兩種意識――好習慣鑄造好人生,改革創新促發展;培育三園文化品格――關愛與尊重的人文校園,和諧與溫暖的精神家園,歡快與成長的育人樂園;實現四個愿景――管理服務的楷模,教改探索的前沿,師德校風的表率,育人質量的標兵。”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做法。科學的辦學思路、創新的實踐探索,使廣漢中學實驗學校得以產生新的裂變――
結構優化,同樣的干部會釋放出熱核裂變的能量;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層干部崗位的調整,能調動干部隊伍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定位準確,同樣的教師會發揮成倍增長的潛能;導航科學,同樣的學生能展示出幾何級數的才智。
聚焦班子――隊伍結構優化,人人以身作則。渦輪增壓,提速發展牽引力。
2012年10月,廣漢中學實驗學校中層干部,全部實行校內非定向公開競聘上崗。廣漢市委市府相關部門派出干部與教育局領導共同組成評委團,對參加競聘教導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科室和辦公室等“三處兩室”正副主任崗位的17名教師的競選演講進行評價,當場亮分,勝出者由教育局任命上崗。自愿、公開、公平地選擇學校中層干部,是廣漢市教育局的新舉措,也是廣漢中學實驗學校辦學歷史上干部人事制度的首次改革。
由5名正副校長、書記,三處兩室的6名正副主任組成的實驗學校干部隊伍,年齡梯度平緩,性別搭配適宜,學科結構合理,學歷職稱較高。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實驗學校這輛“國產紅旗車”的動力系統加油增壓,加大了提速發展的牽引力。
履新一年多,實驗學校各處室干部不僅所教學科成績突出,而且還充分發揮聰明智慧,所負責的部門工作卓有成效。每個處室緊緊圍繞學校的“四大工程”“四個課堂”和“四大愿景”,以教育科研為抓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效果顯著,得到師生肯定。
聚焦理念――科學準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成長。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推動力。
“廣漢中學實驗學校是一所初級中學,其定位就是基礎教育。”凌明川校長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并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準則和經驗”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幸福并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為所屬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這同當代中國的教育方針同工異曲。基于學校定位,他們提出“綠色發展”的理念。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實驗學校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均等的優質教育資源,而學生最終畢業的成績是參差不齊的,這再次證明內外因的辯證關系。
教育質量的提高,不能走靠增加課時、機械訓練、題海戰術的外延式發展的歧途,而要走內生持續、綠色發展的內涵式發展之路,即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成才的課堂維度。學校以扎實推進“四個工程”為引領,挖掘和整合課程資源,激活了“四個課堂”,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質都得到了提高。
校本課程承載著學校品牌的精髓。該校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基于學生發展為本的菜單式校本課程建構研究”項目探索。每周三下午是學校最靚麗、最具生命力的風景,現開設有金話筒主持人、夢幻攝影班、國標太極、書法、羅漢松器樂隊、紅豆杉舞蹈隊、大葉榕合唱團、快樂數學、趣味物理、英語角、實中講壇等16種特色鮮明、意趣盎然的校本課程,滋養著學生發展的基因。
聚焦創舉――大膽改革創新,科研項目“供油”。四輪驅動,和諧發展大馬力。
“我校正處在‘成德綿’同城化的第一結點上,要在南有成都,北有‘二陽’(德陽、綿陽)的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一重要法寶,進行全方位改革創新。”凌明川校長十分嚴肅而淡定地談到在實驗學校履新一年的思考與實踐。
為夯實教育隊伍的“職業錨”,實驗學校扎實推進“四個工程”――以技為力的名師工程,以章為繩的規則工程,以景彰魂的校園文化工程,以心換心的溫情工程。學校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他們全力激活“四個課堂”――夯實以智育課程為根本的第一課堂,豐富以藝體課程為核心的第二課堂,拓展以家校互動為陣地的第三課堂,開發以區校聯動為平臺的第四課堂――有效整合和挖掘各種資源,為學生成人成才供給了源源不斷的豐富營養元素。
先進理論指導實踐,全員參與教育科研。“基于學生發展為本的菜單式校本課程建構研究”項目,以發現和培養學生興趣,滿足學生愿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建構體現時代特征、反映學校特色、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學校課程群和校本教材叢為主要目標,研究工作,進展神速。
“‘三?三’式高效課堂教學路徑探究”課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踐為主線”的“三主”為導航,以“學生任務要具體、教師講評要精辟、檢測題目要經典”的“三要”為導學案規范,以“不看不講、不議不講、不練不講”的“三不”為課堂教學前提,成果豐碩,同行注目。
“學生自主管理、自信成才的途徑和方法研究”和“新媒體時代依托家校同心共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研究”課題,其核心為“三園同建”:家庭即學園,學校即家園,家校共建育人樂園;“三教同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家教指導協調發展;“家校同心”:瞄正同一個準心――對癥下藥,樹立同一個恒心――不怕反復,圍繞同一個圓心――學生發展。
開創學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的先河,實現后勤崗位由勞動關系向勞務關系轉變。學校對臨聘人員實行物業公司化管理,與物業公司簽訂合同協議,臨聘人員與物業公司雙向選擇,簽定勞動合同,履行職責與義務。
實驗學校全體教育人士正在努力追求“上善若水”的境界。他們把日常教學活動當偉大事業來操辦,把平凡教育工作當課題來研究,奉獻社會、服務他人、成就學生、提升自己。筆者深受感動,真要為他們引吭高歌。
一年來,廣漢中學實驗學校奮勇前行,“四大愿景”的美夢漸行漸近。學校探索的“家校同心圓”校本課程,作為家長學校的范例,于2013年3月被教育部關工委向全國實驗基地推薦。創新的立德樹人的“四個課堂”路徑,受到國家教育部和省教廳有關專家的贊賞。
早上8點,成都市勞動模范張仕鳳收拾停當,和丈夫穿上相同的深藍色工裝一起出門。從所住的“紅光家園”小區到單位――四川永冠商業設備有限公司,走路不過10分鐘。一路上兩人說說笑笑,轉眼就進入公司開始了各自的工作,晚上下班后又一道回家。如今,“長白班”、“兩班倒”是這個家庭的“生物鐘”,“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老黃歷”成為歷史。
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郫縣紅光鎮居民張仕鳳一家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形式到內容儼然打上了“城里人”的烙印,對此,他們逐步適應并從中收獲著自信與驚喜。
記者近日走進郫縣成都現代工業港,在這個被譽為“工業引擎”的地方搜尋張仕鳳們的身影。從一張張自豪的笑臉、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我們體會到這種“選擇”的快樂,也洞見到廣大農民的未來,更感受到西部大開發10年來所取得的成果。
比翼齊飛,夫妻雙雙把廠入
張仕鳳夫婦所在的四川永冠商業設備有限公司是最早進入成都現代工業港的外地企業之一,也是吸納當地失地農民的“大戶”,現有職工600余人,廠里“雙職工”比比皆是。
41歲的羅義現任噴塑車間的班長,領導著一支50余人的團隊,管理游刃有余,而當這個組長前她的“領導經驗”僅限于管理自己的小家庭。進廠之前,羅義家里共有6畝地,丈夫常年在外打零工,雙親又年老體弱,種田的擔子就落在她一個人肩上。“一個女人種5個人的責任田,累得要命收成還薄,只夠填飽肚皮。”羅義常怨自己命不好,只能倚仗這幾畝田過活。自打2006年5月被永冠公司一紙招聘啟事“吸引”,羅義選擇了另一種活法――當工人,掙工資,換身份!
月薪從進廠頭3個月的200元、800元、900元到現在除去“五險”拿到手的近3000元,從普工到材料員再到班長,一路走來,羅義的個人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自身才能也得以盡情施展。
“進廠7個月零20天,組長讓我替他領兩天材料”,羅義沒想到這就是自己走上管理崗位的發軔。即便只是個簡單的領料任務,也難住了“字都認不全”的她,咋辦?只有下苦功夫!看、問、記,反復寫,反復背,不認識的字下班帶回家問小孩,別人午休,她就跑庫房一張單據一件實物地對照,“好長一段時間做夢都是數據、單據滿天飛……”
憑著莊稼人吃苦耐勞的勁頭,羅義僅用了半年時間就理順了一攤新活兒,并且靠著樂觀、合群的性格贏得了手下50多名職工的擁戴。
眼看工資越拿越高,聰穎的羅義又動起了心思:自己好不算好,夫妻共同進步才最好!她說服有一技之長的丈夫來廠里干:“基本生活有保障,比打零工穩定,干得好還有晉升空間。”可丈夫礙于情面一直抗拒:“哪有在老婆手下做活的說法!”僵持不下時,羅義拿出“職場巾幗”的潑辣,給男人下了“最后通牒”:不進廠上班,就離婚!
去年12月,犟脾氣老公終于“繳械投降”。如今,夫婦二人一個在噴塑車間當組長,一個在電焊車間當普工,丈夫的收入是妻子的一半。“沒關系,只要好好干,廠里不會虧待咱!”兩人都有信心。
“以前好多字會認不會寫,現在我也會耍電腦了!”雖然家里還有地,但轉型成功的她早已斷了“走回頭路”的念想,“生活就是要向前看嘛,過兩年等娃娃中專畢業能自己掙錢了,日子就更無憂無慮了。”羅義對前景很是樂觀。
一個選擇,改變兩代人命運
說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工業港里成都勃克啤酒廠的朱建秋頗有見地。女兒小予現在重點中學――綿陽中學“物理實驗班”念高二。小姑娘成功實現了擇校“三級跳”,這被朱建秋的同事們奉為學習的“樣本”。
“樣本”背后,是一個農村婦女勇敢的自主選擇。這一個選擇,改變了兩代人的命運。
13年前,朱建秋在德源鎮前進村當團支部書記,“工作繁瑣但眼界很有限”。看著活蹦亂跳的女兒一天天長大,朱建秋心頭常泛起一陣復雜的情緒:希望女兒走出一條與自己不同的路,又怕她跟自己一樣被“土地”拴住手腳。
1997年,重啤集團成都勃克啤酒廠落戶成都現代工業港,這為朱建秋的人生開啟了一扇門。經過激烈的思想博弈,她毅然辭去村團支書一職,成為該廠的首批員工。
“在那個年代,團支書是村干部的有力人選,前景大好,我的選擇讓很多人不理解!”朱建秋頂著來自父母、親戚、鄉鄰的多方壓力,在丈夫的支持下上起了班。
起初,朱建秋干的是庫管員工作,秉持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她幾乎沒經歷“陣痛”就順利完成了“轉型”。此后,被廠里提拔為開票室主任。“雖然旺季工作量巨大,但比起當團支書還是單純很多。”工作有規律加之心態從容,讓朱建秋騰出更多精力照顧女兒。
小予在德源小學念到四年級時,朱建秋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將女兒轉學到郫縣實驗學校。“聽專家說10歲左右是個轉折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朱建秋平時很注意收集教育資訊,這個決定幫小予實現了從“村小”到縣城最好小學的“一級跳”;到了“小升初”,自信的小予主動表示:放棄保送郫縣一中的名額,自己考更好的學校!朱建秋就帶著女兒奔成都、跑綿陽……考試結果讓一家人很是欣慰:女兒被成都樹德中學(光華校區)和綿陽中學雙雙錄取!選哪所學校呢?朱建秋傾向于成都,而小予更喜歡綿陽,最終,大人尊重了孩子的選擇。
如今,小予是綿中“物理實驗班”里的尖子生,前不久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還獲得了三等獎。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光成績優異,性格也很討人喜歡,可謂品學兼優。小予常跟媽媽說,感激那個轉學決定,給了她一條更寬的路。“而我要感謝自己當初勇敢邁出的那一步,改變了兩代人的命運。”朱建秋有感而發。
成功轉型,踏上美好人生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郫縣現代工業港已建成規模以上企業280家,從業員工達2萬余人,不僅有郫縣當地人,還有外地的失地人員。
面對他們在“轉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成都現代工業港黨工委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在員工子女就學、家屬就業及醫療、住房、婚戀等方面給予貼心服務,免去了大伙兒的后顧之憂,使這些昔日的“農民”順利融入了新生活,闖出了屬于自己的新天地,許多人成為技術尖子、管理人員……他們心中,有對前生的感慨,對現世的知足,更有對未來的希冀!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改進
1.改進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
1.1教材實驗分析
人教版必修2化學教材中乙酸乙酯的制備是一個重要的演示實驗,教材中對實驗現象所述如下:“可以看到,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狀液體產生,并可以聞到香味。這種有香味的液體叫做乙酸乙酯。”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所述,生成的乙酸乙酯位于飽和碳酸鈉的上方,乙酸乙酯和飽和碳酸鈉均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坐在教室前排的學生可以聞到有一定的特殊氣味,而坐在教室后方的同學可能既不能聞到氣味又不能看見乙酸乙酯的存在。
因此,本人對原教材實驗略作改進,在制備乙酸乙酯之前的盛有飽和碳酸鈉的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指示劑,由于飽和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溶液會呈現紅色,而產生的乙酸乙酯浮在水面上,由于顏色的不同,會產生明顯的界面,隨著反應的進行,紅色會慢慢的變淺,透過這一現象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飽和碳酸鈉在這個實驗當中起到的作用之一是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
1.2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及實驗現象
1.3實驗總結
(1)通過本實驗的改進,增強了乙酸乙酯制備實驗的可觀性,使得實驗現象更加明顯,解決了因學生在教室就座位置的限制而觀察不到乙酸乙酯產生的問題,從而增強了實驗結果的說服力。
(2) 乙酸乙酯的制備是高中化學的經典演示實驗,其中用到飽和碳酸鈉,關于飽和碳酸鈉在此實驗中的三個功能: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溶解乙醇、中和乙酸一直是高考考察的熱點,用酚酞與飽和碳酸鈉顯紅色,并且隨著反應的進行紅色變淺這一現象,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含有揮發出來的乙酸這一雜質,然后通過消耗碳酸鈉而與乙酸發生中和反應從而將其出去這一原理,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理論到親眼目睹這一實驗過程,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和探究能力。從而可以引發學生繼續探討本實驗的另一個探究問題既如何有效的防止反應原料揮發。
2.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改進
2.1問題的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鐵與水蒸氣的反應實驗被設計為一個科學探究實驗,課本采用濕棉花作為水蒸氣源,用一支稍大的試管加熱鐵粉與水蒸氣,但本人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如下問題:第一,棉花如果沾水太少,會導致水蒸氣不足,實驗沒法順利進行。如果棉花沾水太多,則又會有明顯的水滴流動而沖走鐵粉。第二,按照課本裝置的操作進行實驗,由于棉花的著火點很低,在加熱到后面時棉花容易燒焦,且此實驗持續性差,產生的氫氣氣流斷斷續續,反應時間長,成功率很低。
2.2改進后的實驗裝置與步驟
改進的裝置為導管、橡膠塞、圓底燒瓶、鐵架臺組成的水蒸氣發生裝置,替代了教材中的濕棉花做為水蒸氣源,將還原性鐵粉事先與一定量的粉筆碾碎后的顆粒一同混合(由于粉筆具有一定的吸水,將粉筆顆粒與鐵粉一同混勻,有助于鎖住水分,使其充分反應)先加熱酒精噴燈使將鐵粉燒至紅熱狀態,再點燃酒精燈加熱圓底燒瓶提供水蒸氣,大量的水蒸氣和鐵粉接觸,可以看到尾端產生的氫氣進入盛有肥皂水的蒸發皿中并且產生大量的氣泡,點燃尾管可以聽到爆鳴聲,證明產生了氫氣,成功的完成實驗。
2.3實驗總結
此實驗改進的優點在于擺脫了棉花提供水量的局限性,而且將鐵粉與粉筆顆粒混合可以提高鐵粉與水蒸氣接觸的面積,能夠保證其充分反應,并且粉筆熔點高不易燃燒,可以對其直接進行加熱,通過實驗驗證,此反應速率較改進前更快,實驗效果更明顯,實驗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并且次實驗的改進也正好體現了教材設置此探究實驗的初衷,教材上敘述“請設計一套裝置,使還原鐵粉與水蒸氣反應,這套裝置包括水蒸氣發生、水蒸氣與鐵粉反應、檢驗產生的氣體等部分。”并要求學生設計并畫出實驗裝置簡圖。教材提供了上述圖中的一種方案,讓學生在條件允許的儀器用品中自己設計并任選方案進行實驗,所以,對次實驗的改進不僅提高了實驗成功率,節約了實驗的時間,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還有助于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的探究能力,學生敢于挑戰教材權威、敢想敢做,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帶來的無限樂趣。
【參考文獻】
[1]劉新知.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唐娟.高中必修教材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的研究[D].湖南范大學,2012
你好,我是一個工作了6年的“不新不老”教師。在這幾年的鍛煉之中,我對日常的教學流程已相對熟悉,但我并不想止步于“當一名合格的老師”,我一直在尋求更多的專業成長空間。來信向你請教,希望你能為我指點一下方向。
小 林
2012年11月13日
小 林:
你好,感謝你對我的信任。你對教學和專業發展的熱情很打動我,我愿意和你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說到你的問題,教師應怎樣使自己的教育生活有不斷的更新與升華?古人的話當給我們以啟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古人的話有其特定的時代語境,在今天,我們該怎樣以這句話來指導自己呢?我以為,可以把它轉化成一個具體的目標:讀100本與教育有關的書,讀100本與教育無關的書,走訪100所學校,結識100位不是本地區的教師朋友。這些,也正是我自己在做的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教師是遇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正如電影《霸王別姬》中那個老班主對弟子們說的:“你們算是遇上了!”當前,不論是體制內的教育官方力量,還是體制外的民間教育力量,包括教師自我的覺醒,都重視兩件事:教師讀書與教師專業發展。而且這兩件事往往是被直接聯系在了一起,讀書被視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武器,所以“被讀書”現象也比較普遍:學校集體為全校教師統一購買若干本教育書籍,要求大家讀并寫下讀后感,有些學校還搞些讀后感評獎,而有些學校把讀后感收起來作為學校的備查資料后就此結束。至于教師們讀書的真正收效只有天曉得了!把讀書的目標直接指向教師專業發展,我以為是太形式主義了,這樣雖然好操作,但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著相”了!一個優秀教師的成功離不開讀書,但讀書不一定能成就一個成功的優秀教師。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著許多的促成要素,讀書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所以,讀書對教師而言,應該是一種狀態,行走的狀態!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我對此深以為然,我也一直認為,讀書是最美麗的事!讀書可以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渺小與不足,從而去探尋未知的世界。讀書可以長才,人非生而知之,書籍奠定了我們生存的精神基礎。讀書可以怡情,“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樣的文字,可以讓我們感動與咀嚼一生。讀書可以學會做人,智者用讀書蘊養自己的品性,而愚者用讀書養成自己的“心高氣傲”,這樣極端相反的例子在現在進入基層學校的研究生們身上見得太多。
教師要讀100本與教育有關的書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那么,教師為什么要讀100本與教育無關的書呢?其實,一個好教師應該了解的不能局限于教育,讀書是讀教書育人之道。人世百態,可以促進我們對教育的理解,都可以讀出為師之道。比如,武俠玄幻小說是最通俗的書了,假如有心,同樣可以體悟到教師的成長之道。如《凡人修仙傳》的主人公出身鄉野,資質平庸,但不懈努力使之成為人界翹楚。《飛升之后》讓我們知道想要見到更美的風景,只有更上一個層次,一名優秀教師只有跳出學校這個“碗口”,才能踏上真正的教師專業發展通途。《偷天》里佛門天尊的一句“我欲為人”,告訴我們要關注自己身邊的家人,教師的奮斗應該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礎上。所有這些小說的主人公都有著自己的獨門絕招,而好教師也應該要有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絕招與特色。在成長路上,這些小說主人公都離不開門派資源的支持,恰如我們教師專業發展路上也需要專家引領與同伴支持,但想要成為一代大家,則必須博采眾門派之長,自成一家。最后,我想,好的武俠玄幻小說要讓讀者有強烈的代入感,投入小說的情境中,而優秀教師的課堂,也同樣要讓學生能有積極投入學習的意愿。
教師讀書,是一種比較自我的修煉,那么,“走出去”,則是一種入世的修煉。
我們可以學古人,尋訪名山大川、幽村僻巷,甚至是異國風情。這樣的游歷能在社會與自然的環境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并把這種提升回饋課堂,回饋學生。就如我的朋友楊浦高級中學的李遜芳老師游歷世界各國的美景,采集當地音樂風情,然后帶回學校開設《覓影尋聲》特色音樂課程,把自己的收獲與更多的學生一起分享,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我們還可以走訪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可以體會不同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并能從更高的層次來解析課程在學校的實施等問題。
前段時間我去了閔行區平南小學,聽了程遙老師的一節口琴課,幾天后又在虹口區實驗學校聽了江韡書記的一節思想政治課。非常湊巧,這兩個學校都是上海市的“新優質學校”。“新優質學校”強調要將教育關懷公平地惠及來自不同社群的全體學生。具體地說,就是沒有辦法挑生源的薄弱學校,在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前提下,學校綜合辦學水平、育人質量明顯提高,成為周邊百姓滿意的好學校。我發現兩所學校的校長,不論是平南小學的張小娟校長,還是虹口實驗學校的胡培華校長,語言魅力很強,但這個僅僅是表象。除了善于溝通,他們能把學校辦好,我發現只因為一點:他們都是把學校當自己“家”一般來建設的,而不是把學校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如燕銜泥般努力與用心,只有這樣的校長,才能把學校真正建設好。
結識不是本地區的教師朋友,可以了解到不同狀態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遭遇不同風格與流派的教育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有助于自己教育思想與理念的形成與完善。
想要結識不是本地區的教師朋友,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網絡,還有一個是外出參加學術活動。當然,這兩個途徑有時候會是重合的。走一走,你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時,你也會認識一些與你生活環境中完全不一樣的人,并與一些人結下一份特殊的緣分,或許,這些人會成為照亮你教育天空的一顆星星。
今年暑假,我去江蘇溧陽參加了生命化教育優培計劃教育敘事研討會,這次,我是和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的王麗琴博士結伴前往的。以前我們單獨深入交流的機會并不多,而這次前往溧陽走了近4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各自交流了自己的研究現況和教育教學思考,談得簡直有點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次公益研討會是教育學者張文質先生組織的,屈指算來,這已經是我今年第三次與文質先生遇面了。我還遇到了四川綿陽的謝云老師和他的“知行社”團隊,由此我認識了李楊老師,因為她的專業發展狀況有點像以前的我,她是音樂專業出身,教了兩年音樂后“被改行”而教語文。她似乎越教越喜歡。我問她是否會最終走回音樂教育路,與我不同的是她卻準備在語文教學路上走下去。
第二天晚上的教育敘事朗誦會結束后,文質先生建議:“到操場上去仰望星空吧!”一呼百應,大家到了操場上席地而坐,清風徐來,星輝滿地,不知道誰說了一句,我們應該唱歌。“最好歌詞里帶著星星的!”王麗琴老師說,于是大家開始搜尋記憶里帶著星星的歌,《星星點燈》《昨夜星辰》……這些人,這些事,如今依然清晰地在眼前浮現,他們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有著許多在精神上守望相助的教育者,教育路上我們不是孤獨的。這就是“行路”的意義所在吧。
去讀書吧,去行路吧!就讓我用梭羅的詩句與你共勉吧:“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華!把非生命中的所有一切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陳 璞
【關鍵詞】教材 作文 教學
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是中外眾人智慧和知識的結晶。李鎮西老師也說過“最好的作文范本,就是課本。”為了達到“自能作文”這一目標,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課程目標、結構、內容、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樹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選文方面,力求每篇課文都有較豐富的文化內涵,又適合于作為學生學習閱讀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觀,又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更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所以,只有充分利用新課程標準的語文教材,以書本為中心,從文本中挖掘“泉水”,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作文教學才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筆者僅以自身教學體會,談談如何利用語文教材來指導學生作文。
一、教材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例子
新課標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突出“新”和“活”字。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突出的主題,使教學目標更為清晰,學生在學習上更容易接受,新教材重點體現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在寫作方面,學生往往不明確寫什么和怎樣寫。雖然必修教材中每冊都有作文指導,但是學生的寫作如果不拓展開,是很難提高的。因此,如果能夠很好地把握住課文內容,就為學生以后寫作積累了素材,同時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過去從知識出發,現在從實踐活動出發;過去從教師講解出發,現在從學生自主活動出發,應該說,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新課標教材閱讀部分,以閱讀能力的發展為內在線索,抓住主要實踐環節(如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作為顯性標志,配合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與自我能力發展為主線索,要求教師進行專題教學設計,目的是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教材為本,挖掘寫作要素和寫作手法,學生的習作中不時出現“依葫蘆畫瓢”的漂亮文章。
二、如何從教材中挖掘學生寫作的例子
目前,新課標語文教材的入選范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方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覺得沒有什么內容可寫。除了缺乏生活體驗和積累之外,更缺乏老師的點撥、引導,缺乏用課本的范本之“長”聯系對照己文之“短”,缺乏進行“對話文本”與擴散思維的訓練。新課標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突出的主題。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抓住每個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寫作素材,相信學生一定找到寫作的例子。如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的《荷塘月色》《古都的秋》《囚綠記》,第四單元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就是兩個不同的主題選文,可以分別指導學生學習寫景散文的技巧和排比句式(段落)的寫作練習。
同時,在講授過程中應注意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加以理解。例如《故都的秋》就是從多種角度來寫古都的秋景、秋色、秋味、秋感;再如選修教材中的選文《六國論》就是典型的議論文文本,是總分總寫作模式的經典范文。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在以后的寫作中,就容易從課文中獲取靈感元素,并加以創造性地發揮,輕松解決了“沒有東西可寫”或“難以下筆”的難題。如在教授柳永《望海潮》時,筆者就引導學生一句話(一首詩、一首詞)點評古代杭州;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指導學生結合學過的《赤壁賦》,填一首《念奴嬌》,學生非常踴躍,積極性很高,佳作頻現。
另外,在課文文本學習中,學生還可以學會如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完成作文寫作“我文寫我心”的寫作目標。即要讓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此外,在課文中還可以學到文章立意、構思、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結構、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的問題同范文作比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取人之長而補己之短。
三、感悟生活,讀寫一體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使學生的文章成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從教材中挖掘出例子,還需從以下兩個途徑去努力:一是感悟生活。要讀兩本書,一本是中外名著佳作的有字之書,教材選文和書籍上的經典文本都要讀,人文科學和自然歷史書籍都要看;另一本是社會人生的無字之書,社會人生、世間百態、人情世故、街議風云的事都要關注。挖掘自我性情,勇于作文實踐,抒寫性靈;要善于觀察比較,感悟、體悟、領會生活,一有所感,就有所記錄。真正使生活成為語文的內容,使語文成為生活的工具。二是讀寫一體。沒有讀就寫,是無本之木;沒有寫就讀,是“霧里看花”。要讓學生深深懂得,為寫而讀,讀是手段,故要讀得全,讀得透,書中自有作文法,書中自有營養液;為讀而寫,讀是目的,故要寫得勤、寫得深,寫出讀書的體悟,寫出讀書的境界。讀寫一體,不斷提高。
當然,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語文課堂,是語文老師的舞臺,因此作為課堂教學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須“與時俱進”“花樣百出”,多一些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文章,使學生學家們是怎樣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從而思考自己的生活該怎樣來表現,將會收獲頗豐,作文教學的效益也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