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5 04:49: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cif術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CIP;cif;內陸出口
中圖分類號:F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一、CIP與CIF的定義
CIP的英文是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CIF的英文是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
二、CIP與CIF的異同
(一)CIP與CIF的相同點
1.進出口通關手續辦理。CIP與CIF術語均由賣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申領出口許可證和其他官方文件,辦理出口海關手續;由買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申領進口許可證和其他官方文件,辦理進口海關手續和通過他國過境運輸的手續。2.主要運費。CIP與CIF貿易術語下,均由賣方簽訂運輸合同或接受已裝船貨物合同,將貨物從指定發貨地點運送到指定地點。賣方承擔費用,簽訂由一般條款構成的運輸合同,利用通常航線和船只進行運輸。3.投保及保費辦理。CIP與CIF術語均由賣方自付費用,簽訂最低為倫敦保險協會的《協會貨物條款》(C)(LMA/IUA)運輸貨物保險合同或作用相同的其他運輸貨物險。應與資信較高的保險公司或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以有保險利益的買方或其他人為受益人,以便能夠直接向險保險人索賠。
(二)CIP與CIF的不同點
1.適合運輸方式不同。CIP術語可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而CIF術語只適用于海洋和內河運輸方式。2.風險轉移點不同。CIP術語風險轉移點在裝運地的指定交貨地點,賣方承擔在指定地點將貨物交給第一承運人之前的風險,而貨交第一承運人之后的風險則由買方承擔。CIF術語風險轉移點在裝運港船上,即賣方承擔貨物裝上指定裝運港船上之前的一切風險,而貨物裝上船之后的風險由買方承擔。3.適用的運輸單據不同。根據Incoterms2010的規定,CIP術語下,其運輸方式靈活廣泛,賣方應提交的運輸單據則視不同的運輸方式而定,如海運單、公路運單、鐵路運單、航空運單等;而在CIF術語下要求賣方需提交海運提單。
三、結合案例分析內地出口時更適合用CIP貿易術語
案例:2000年5月,美國某貿易公司(以下簡稱進口方)與我國江西某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出口方)簽訂合同購買一批日用瓷具,價格條件為CIF LOS-ANGELES,支付條件為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證,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裝船提單等有效單證。出口方隨后與寧波某運輸公司(以下簡稱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8月初出口方將貨物備妥,裝上承運人派來的貨車。途中由于駕駛員的過失發生了車禍,耽誤了時間,錯過了信用證規定的裝船日期。得到發生車禍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與進口方洽商要求將信用證的有效期和裝船期延展半個月,并本著誠信原則告知進口方兩箱瓷具可能受損。美國進口方回電稱同意延期,但要求貨價應降5%。我出口方回電據理力爭,同意受震蕩的兩箱瓷具降價1%,但認為其余貨物并未損壞,不能降價。但進口方堅持要求全部降價。最終我出口方還是做出讓步,受震蕩的兩箱降價2.5%,其余降價1.5%,為此受到貨價、利息等有關損失共計達15萬美元。
事后,出口方又向承運人就有關損失提出索賠。對此,承運人同意承擔有關倉儲費用和兩箱震蕩貨物的損失,利息損失只賠50%;但對于貨價損失不予理賠,認為這是由于出口方單方面與進口方的協定所致,與己無關。出口方卻認為貨物降價及利息損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運人的過失,堅持要求其全部賠償。3個月后經多方協商,承運人最終賠償各方面損失共計5.5萬美元。出口方實際損失9.5萬美元。
在案例中,出口方耗費了時間和精力,損失也未能全部得到賠償,這充分表明了CIF術語自身的缺陷使之在應用于內陸地區出口業務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據CIP與CIF貿易術語的不同之處闡述內地出口使用CIF術語存在的不合理之處:
1.適合運輸方式不同,所適用的運輸單據也不同。CIP術語下,賣方可提交各種運輸單據;而在CIF要求賣方只能提交提單、海運單或內河運輸單據。在本案例中,由于運輸單據的限制,致使賣方無法在當地交單。因為在本案例中,賣方采用CIF術語出口,只有將貨物從江西運至浙江寧波港,并將貨物裝上船后才能拿到提單,在那時才能向銀行交單議付。而若使用CIP術語,賣方在江西將貨物交給第一承運人,拿到其簽發的運輸單據,即可向銀行交單議付。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本案例中,使用CIF貿易術語使賣方延遲結匯,影響賣方的資金周轉。2.由于風險轉移界線不同,造成風險轉移嚴重滯后于貨物實際控制權的轉移。CIP術語風險轉移界線在裝運地的指定交貨地點,而CIF術語風險轉移界線在裝運港船上。本案例中,采用CIF術語,賣方在江西將貨物交由承運人承運后,賣方已經喪失了對貨物的實際控制權,而風險轉移點則在寧波港將貨物裝上船之后才發生轉移,顯而易見,內地出口使用CIF術語使風險轉移嚴重滯后于貨物實際控制權的轉移。但是,若此案例中采用CIP術語,賣方對貨物實際控制權的轉移和風險的轉移是同步的,均在江西將貨物交由第一承運人承運后發生轉移。3.內陸出口用CIF術語賣方要承擔一筆額外的運輸成本。CIF適用于水上運輸,交貨地點在裝運港,賣方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此部分運費核算在貨價中,但是從內陸地區到裝運港裝船之前的運費不計入貨價。而CIP條件下賣方要負責辦理從交貨地至目的地的運輸,承擔從交貨地點至目的地的運費;辦理貨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這些都反映在貨價之中。若此案例中采用CIP術語,并且交貨地點在江西省,那么從江西的交貨地點起至目的地的這段路的運費都計入貨價,從而轉嫁給買方。而本案例中,采用CIF術語,從江西至寧波港這段路的運費不計入貨價,要由賣方承擔此筆額外的運輸成本。
參考文獻:
[1]宮煥久.進出口業務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葉萬德.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作為在國際商務交往中涉及或使用的英語,商務英語包括商務活動的各個方面。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商務英語的翻譯數量激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且翻譯的質量也倍受關注。商務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與普通英語沒有本質的區別,那么翻譯起來和普通英語也是一樣的。但商務英語又與特定專業和職業相關,因此具有其特定的“商務”特色。所以商務英語的翻譯又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特別關注。本文擬從商務英語的語言特色入手分析商務英語的翻譯策略。
一、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對于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無論是嚴復先生的“信、達、雅”,還是彼得•紐馬克的交際翻譯法都無法完全套用,但均可適當借鑒。
眾多翻譯家和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學者對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張新紅、李明認為,商務英語翻譯“譯者除了要精通兩種語言及其文化以及熟悉翻譯技巧之外,還必須熟悉商務方面的知識,了解商務各個領域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法”。常玉田談到翻譯的原則時說:“翻譯的最基本任務不是轉換語言,而是傳達‘意思’、‘信息’和‘內容’”。劉法公先生提出的“忠實、準確、統一”的商務英語翻譯原則從根本上適應了商務英語這一特殊性。所以,商務英語翻譯不同于文學翻譯和其他文體的翻譯,它必須強調語義的對等或等效,做到“地道、準確”,讓讀者有專業化的感受,而不是一般的語言描述。
二、商務英語語言的專業性及翻譯策略商務英語涉及商務理論和商務實踐等方面,其語言具有極強的專業性。
商務英語的詞匯都是專業詞匯,其中包含大量專業術語、具商務含義的普通詞或復合詞,以及縮略詞等。如常用術語CIF到岸價,CP現時價,B/L提貨單,FP期貨價,L/C信用證,bluechip績優股,A/C(account)賬戶,ENCL(enclosure)內附;FYI(foryourinformation)供你方參考,I.R.O.(inrespectof)關于,afirmoffer實盤等等。不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根本無法了解這些專業的商務英語詞匯的內涵的。商務英語翻譯除了要精通兩種語言文化以及翻譯技巧外,還必須熟悉商務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專業術語的特殊含義,多分析具體的上下文,多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多查相關專業詞典,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道的做好商務英語的翻譯。
三、商務英語語言的正規性及翻譯策略商務英語語言正式、精煉,用詞嚴謹。
由于涉及到雙方或幾方面的利益,商務合同、文件或一個條約所給的定義、條款和內容必須精確。為了做到準確無誤,不產生任何差異,用英語擬訂、書寫這些文件、合同時,除用詞恰當外,還經常使用結構復雜的從句、復合句、介詞、倒裝句、被動語態等來修飾或限定其內容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句子結構錯綜復雜,但句意完整、嚴密,不會出現歧義。例如:PleasedtoinformyouthatourcountersamplewillbesenttoyoubyDHLbytheendofthisweekandconfirmitASAPsothatwecanstartourmassproduction.(很高興通知您,我們的回樣將于本周末用特快專遞給您,請盡快確認,以便我們開始大批生產。)這個句子中用作inform一詞賓語的除了人稱代詞you還有that從句,從句中又帶有由sothat引導的目的狀語從句。商務英語中還常用一定的格式和套話。如:Yourearlyreplytoourspecificinquirywillbehighlyappreciated.(如蒙早日答復我方的具體詢價,將不勝感激。)這是商務英語外貿應用文中詢價函電中常用的句型之一。另外常見的表示感謝的套語有Thankyouforyourorder(謝謝您的定單),Weshallappreciateyour...(若能,我們將甚為感激)等。表示歉意的套語有Ioweyouanapology(我應該向你道歉),Pleaseacceptourmanyapologiesfor...(我們深表歉意)等。商務英語的這一正規性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做商務英語的翻譯時應正確地將原文語言的信息用譯文語言表達出來,不苛求語法與句子結構的一致,但要求信息內涵上的相等。
盡量做到措辭嚴密,選詞要準確,概念表達要確切,物與名所指要正確,數碼與單位要精確。譯文所傳遞的信息同原文所傳遞的信息要保持一致。商務英語翻譯與貿易、合同、保險、投資、貨運、金融等領域的文字相聯系,所涉及內容嚴肅而具體,不允許譯者在翻譯時隨便表達,翻譯過程中譯名、概念、術語在任何時候都應保持統一,不允許將同一概念或術語隨意變換譯名。套話的格式都是固定的,句式也是很正式嚴謹的,翻譯時同樣不可以隨意而為。
四、商務英語中一詞多義性及翻譯策略商務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
在不同的領域和專業,作為該領域或行業的行話和專業術語,同一個詞往往具有多重含義。針對一詞多義性,翻譯時首先要判斷該詞在文中的詞性,考慮到詞與詞的搭配關系,根據專業內容來進一步確定其詞義。我們以floating一詞為例,下面兩個例子中都用到了floating一詞,但其含義截然不同,第一句為Floatingpolicyisofgreatimportanceforexporttrade;itis,infact,aconvenientmethodofinsuringgoods(統保單對出口貿易至關重要,它實際上是貨物保險的一種便利的辦法),第二句為Itisnotsurprising,then,thattheworldsawareturntoa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又恢復浮動匯率就不足為奇了)。第一句中的floatingpolicy指以承保多批次貨運的一種持續性長期保險憑證,常譯為“統保單”;而第二句中的floatingexchangerate為“浮動匯率”,即可自由漲落,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綜上所述,為了真正做好商務英語的翻譯,我們必須在打好英語語言基礎的前提下,加強商務知識的學習,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采用一些翻譯策略,不斷地學習最新的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才能使商務英語的翻譯真正達到信、達、雅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常玉田:ef="整理提供經貿漢譯英教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2]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探索[J].中國翻譯,2002(1)
[論文摘要] 本文從情景語境特征、語言特征、銜接手段特征和語篇結構特征四個方面通過具體的實例來說明了商務英語信函的語篇特點,為商務英語信函的寫作交流提供了啟示。
商務英語信函是一種常用的英語應用文體,它在貿易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商務交流中,有些信件冗長而不連貫,有些信件不符合商務交流的基本要求。與普通信件相比,商務信函有其獨特的語篇特點。為了有效地利用商務英語信函進行商務交流,我們有必要對商務英語信函的語篇特點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情景語境特征
商務英語信函多用于國際貿易交往中,是英語文化中的一種特殊的語篇。根據情景語境的三個變項, 商務英語信函的情景語境可以描述為:
話語范圍:涉及外貿交易的各個環節,如下訂單、跟進業務、付運、存貨、付款等等。
話語基調:正式的,商務信函具有合同性質,是雙方經過多次交往而達成的交易。
話語方式:用于閱讀的書面語,具有較強的語境獨立性,屬于信函。
商務英語信函情景語境的這三個變項制約著語言的選擇,使得語篇表現出特定的語域特征。
二、語言特征
1.詞匯特征
(1)措辭明了、禮貌
商務信函在其詞匯選擇上,遵循“明了(clarity)”與“禮貌(courtesy)”的原則。要準確傳達商務交流的內容,應該盡量選擇簡短或詞義相對單一而穩定的詞,例如用“use”取代“utilization”,用“try”取代“endeavor”等。在詞義色彩方面,商務英語信函用詞正式,禮貌用語頗多。收到對方的詢盤、報盤、或訂貨等,不管能否接受,都要以禮貌的語言來表示誠摯的謝意,例如使用以下詞匯:appreciate, please, thanks 等。
(2)縮略語使用較多
商務英語信函中多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縮略語,這些縮略語定義準確,在商務信函中的使用相當的廣泛,涉及到貿易價格術語、運輸、支付與結算等。例如常用的縮略語有:FOB(Free on 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到岸價”,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證”,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單”等。
2.句式特征
商務英語信函的語篇主要是提供信息的, 陳述句使用得最多,它廣泛運用于敘述、解釋或說明外貿交往業務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事實。由于外貿交往遵循禮貌原則,因而商務信函的寫作也要遵循禮貌原則。而商務英語信函中,禮貌原則在句法方面主要體現在虛擬句的廣泛使用。虛擬句使得語氣委婉客氣,在商務英語信函中使用較多。
三、銜接手段特征
銜接作為一種語義關系, 在具體的語篇中主要體現為語法銜接手段(包括指稱、省略、替代、連接等)和詞匯銜接手段(包括重現、搭配等)。
商務英語信函常用語法銜接手段中的一些連接詞組來使得上下文連貫。例如,表示次序的連接詞組有 first, second, then, next, after, finally; 表示原因的有:since, because, as, for; 表示結果或后果的有:therefore, as a result,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表示轉折的有:but, ye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等。
例如: In our message of October 31, we said that we would send a purchase order by the end of November. However, as negotiations with the customers are still continuing, we are unable to place a complete order at this time. Enclosed, instead, is a particular order (No. 00501-55) for half of the merchandise listed in the provisional orde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order will be covered by P. O. No. 00501-61, which we will issue by December 6.
在這個商函語篇中,表示轉折關系連接詞如however與instead的使用使得語篇的邏輯關系清晰。而“a purchase order”,“a complete order”,“a partial order”這幾個詞組中 “order”一詞的重復出現所形成的重述關系則是采用一種詞匯銜接的手段使得語篇達到連貫。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講,order一詞反復出現而文中始終未使用代詞it來代替order,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誤解,使得意義表達更準確。商務信函中通常為了使行文準確,對指稱、省略和替代這些銜接手段的使用比較少,所選擇的盡量都是避免意義上有誤解的詞語或句子。
四、語篇結構特征
商務英語的語境構型決定了商務英語信函的語篇有著固定的模式。商務英語信函往往強調一事一信,內容多圍繞一根主線展開,因此在信函中可以通過“事由(subject line)”以突出內容主旨,使對方一目了然。商務英語信函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內容較短的可以是三個自然段),即起始、主體和結尾。其中每個部分都有其默認的功能和作用:第一部分(即首段)抓住讀者的注意力、需求或者興趣;第二部分處理業務;第三部分呼應前文提出己方的希望或者祝愿。
五、結語
商務英語信函由于產生于特殊的情景語境中,具有其獨特的語篇特點。我們在商務英語信函的寫作中必須注意這些特點,從語篇的層面把握商務英語信函的特征,從而根據具體的語境構建出合適的商務英語信函語篇,寫出符合語境的意義連貫的商務英語信函,真正實現商務英語信函在商務交流中的交際功能。
參考文獻
[1]陳冬純:商務英語信函的體裁分析與撰寫策略[J].國外外語教學, 2003 (2)
在國際經濟貿易日益發展的今天,各國之間的交往異常活躍與頻繁,國際貿易合同的簽訂與履行時刻都在發生,但由于現實的種種原因,國際貿易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履約問題也時常發生。因此,對國際貿易中的違約問題及相關救濟措施非常值得我們探究。
一、合同履行中違約的類型
(一)根本性新違約與非根本性違約
所謂根本性違約,按《公約》第25條的規定為: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約定,使合同的目的完全不能實現,以致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根本性的損害,即因為一方的違約導致另一方基于合同約定的可期待利益受到了損害。但有一種例外情況,即出現不可抗力的情形時,違約方可以以此為由進行抗辯。不可抗力是指出現了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形,在這種情形下,任何一般的自然人都無法預知該種情形的發生。因而根本違約方可以以不可抗力為由,主張免除責任。根據以上論述不難看出根本違約的構成要件:一是違反約定與損害的產生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二是違約使另一方當事人的合理期待利益完全喪失,即損害結果嚴重;三是不存在不可抗力情形。
(二)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
根據違約行為發生的時間,違約行為可分為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
預期違約的案例分析
例如:1999年6月,中國A公司出售給日本B公司3000噸錳礦,合同將最遲的裝船時間約定為1999年8月26日,約定支付方式為信用證,選擇的國際貿易術語為CIF。合同成立后,A公司將3000噸錳礦運抵約定港口,等待B公司裝船,B公司也開立信用證。但是B公司因為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兩公司決定延期裝船發貨。然后錳礦市場疲軟,價格連續大幅度下跌,B公司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降低貨物錳礦的價格。到了1999年11月,雙方的談判還在進行,此時錳礦價格已經下降了30%,乙方未對信用證交貨期做出修改。中國A公司宣告解除合同,依法要求B公司賠償損失。分析中國A公司是否主張預期違約。
運用預期違約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可知,日本A公司構成預期違約。一是乙方在向甲方要求延期裝運時表明其財務狀況發生惡化、經濟狀況不佳,表能其履約合同義務的能力發生了變化。二是由于鋼材市場價格大幅下降,乙方一再要求貨物降價才能修改信用證,表面其現在不愿意按照先前合同約定的價款履行支付義務。
(三)賣方違約與買方違約
根據違約主體的不同,合同履行中違約的類型分為賣方違約和買方違約。賣方違約包括不交貨、少交貨、遲交貨及交貨造成的違約,交貨不合格造成的違約,賣方根本違約或賣方在寬限期內沒有交貨導致的違約。買方違約包括因買方不付款、延遲付款、不收貨、延遲收取貨物造成的違約,以及因買方根本違約或者買方不在寬限期內履行義務,或者聲明其將不履行導致的違約。
二、國際貿易合同履約中違約的救濟措施
(一)賣方違約,買方的救濟措施
1、要求賣方實際履行
根據《公約》第46條的規定,當賣方違約時,買方可以選擇要求賣方繼續履行合同的救濟措施,但是要求買方沒有采取阻止賣方繼續履行的救濟措施。《公約》將要求繼續履行作為違約救濟措施的首要措施,表達了保證交易穩定的立法目的。
2、要求賣方交付替代物
要求賣方交付替代物是指賣方交付了合同約定數量的貨物,但是交付的貨物內容或者質量與合同約定的不相符時,供買方選擇適用的一種救濟措施。即要求賣方交付合同約定內容相符的貨物。
3、要求賣方修理
根據《公約》第46條的規定,修理的救濟措施針對賣方交付的貨物存在瑕疵的情形,并且貨物有修理的可能性。可以要求對貨物的瑕疵部分進行修理、修補或調整,使其符合合同約定。但是請求修補的通知應當在《公約》規定的合理期限內提出。
4、要求賣方減價
根據《公約》第50條的規定,當賣方交付的貨物與合同約定不符,或者存在瑕疵,即交付的貨物的價值低于合同約定的貨物的價值時,買方可以要求賣方減價。減價的數額以交貨時交付的貨物的價值與合格貨物的差額為準。
5、給賣方一段合理的時間,讓其履行合同義務
依《公約》第49條規定,如果發生不交貨的情況,如果賣方在合理期限內沒有如約履行義務,買方即可宣告合同無效。這時再宣告合同無效,既顯得仁至義盡,又符合法律規定。
(二)買方違反合同時適用于賣方的救濟選擇
(1)要求買方履行義務;
(2)要求買方在合理期限內繼續履行合同義務;
(3)宣告合同無效。
三、結論展望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經濟大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合同違約制度的完善與發展,應當在固有法律框架下,結合我國本土經濟交易習慣及文化,借鑒地吸收國際的相關法律制度、糾紛救濟措施和機構設置,推動我國違約制度在立足本土特點的基礎上飛躍發展,進而保障我國對外貿易主體的經濟利益,促進我國在國際貿易合同違約制度方面的法治建設,鞏固我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的大國地位。
[關鍵詞] 國際貨運;國際貿易;操作;高校物流專業;人才缺口信息
[中圖分類號] F259.2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迅猛發展,對于國際貨運這個新興行業來說,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國際貨運行業需要大量的具備較高的業務操作能力的人才,以逐漸滿足近些年來國際物流和國際貿易對于貨運行業的高度需求。那么對于即將進入本行業的高校物流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從哪些方面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使自己輕松地進入國際貨運行業,并且能夠滿足社會和企業對自己的要求呢?我們將從兩方面對此進行探討:
1 國際貨運操作人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1.1 人員具備整體宏觀調控的業務能力
國際貨物運輸涉及面廣、環節多、貨物種類復雜,各種手續繁多。國際貨運操作從接受業務委托開始,便要求進行全程跟蹤貨物信息,所以要求必須具備極強的業務操作能力。以國際航空貨運出口業務為例,從市場委托運輸、審單、訂艙、出口報關、出倉、上機信息的確認,到最后的目地國的進口報關、及委托公司簽收等各種繁瑣環節,每一步驟、每個字母都不能有任何瑕疵和錯誤,從而要求參與跟單的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每個操作細節,才能完整地完成這單貨物的出口運輸。并且針對每個目的國不同,所要求的報關手續和步驟也各有不同,對貨物的檢疫要求也相差甚遠。
針對某一單的相同貨物,到達的目的國不同,所辦出口手續有很大差異,不同的運輸方式更是要求有完全不同的單證,海運的方式和空運的方式便完全不同,進口和出口的程序、同為海運整柜和散柜的各種程序差異也甚遠。所以要求操作人員具有扎實的貨運業務知識和整體調控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每一單貨物的運輸業務。
1.2 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服務行業所需的服務意識
國際貨運是發貨人、收貨人一方和承運人為另一方的兩者之間起聯系的橋梁與紐帶,這種既需要良好的工作技能同時需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要求從業人員要時刻意識到自己屬于服務行業的工作者。
從接受發貨人的承運協議之時,就要為發貨人的工作設身處地的著想,在貨物運輸的過程中,要時刻向發貨人匯報貨物的進展,各種單證處理的程度,與承運人之間有效溝通和處理好良好的工作關系,以保證貨物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順利通過。特別是國際貨運的整個過程復雜而漫長,各種手續特別繁瑣,要與多個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單證的處理;以海運為例,要通過多道海關和檢疫部門的手續,并且和船舶公司的關系處理也尤為重要,貨物是否能在船舶公司截關前2日把所有的單證和檢驗處理好,是關系到貨柜能否順利登船的關鍵。綜上所述,國際貨運行業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服務意識。
1.3 熟練掌握國際物流及國際貿易方向專業英語的口語及書面信函等表達
國際貨運業務中自從委托人那里接到委托書開始邊要接觸要大量的單據,而這些單據都是全英文的格式,填制和審單都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英語水平才能完成。國際貨運的操作人員在整個貨物運輸的跟單過程中避免不了要和國外或者香港的委托人、承運人、國外等有語言上和文字上的溝通,并且國外的業務人員習慣于應用E-Mail進行所有工作上的來往,所以國際貨運操作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口語溝通能力和商業英語信函的書寫能力。
1.4 能夠謹慎進行審核和制作各種貨運單證的工作
國際貨運業務中每一個環節都要涉及大量不同的貨物運輸單證及其他所需單證,填制和審核單證也是國際貨運人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專業技能。例如,從接單開始操作人員,就要求客戶提供以下單證:(1)運輸委托書(2)報關委托書(3)報檢委托書(4)報關單、報檢單(加蓋委托單位的專用章)(5)合同(6)箱單(7)發票(8)商檢放行單(9)核銷單等各種單證[1],這些單證還是需要審核和協助填寫的常規單證,一旦遇到特殊貨品,如:瓷器、某些紡織品等或者是危險物品,那么需要的單證和手續則更為復雜。
在現代國際貨運中,稍具規模的國際貨運企業通常會為委托人提供非常全面的業務服務,這樣便會涉及報關、報檢、某些產品出口產地證、許可證等都成為操作人員必須要掌握的工作內容。
1.5 熟悉國際貿易進出口相關知識及報關、報檢等相關業務
國際貨運業為國際貿易業務服務,作為國際貨運操作人員,要求委托人辦理各種國際貿易相關的工作,代收貨款、代辦進出口的各種單證等,這些都要求國際操作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國際貿易知識,并且國際貨運需要收取客戶費用的報價也是相當復雜的,僅海運費就通常分為預付或者到付,包括可能相關的陸運費、報關、報檢費、提貨費、快遞費、電放、更改甚至涉及到沖港費/沖關費等,都是要懂得國際支付結算方式以及國際貿易術語的含義和應用;而為委托人代為辦理報關、報檢等更是國際貨運人員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和操作流程,通常由委托人代為辦理比客戶自報的難度和要求的單證更加精細,所以難度勢必也會相對增加,這就對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6 國際貨運操作人員要求能夠處理應急事故和索賠業務
國際貨運在業務中會遇到突發事件和緊急事故,要求操作人員能夠快速處理緊急事故,并且在國際長途運輸過程中因為時間長、手續復雜,避免不了會出現貨物破損或丟失現象,但是因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以及運輸方式的不同,處理的方式和不同的法律規定也不盡相同,僅關于賠償責任限額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對于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規定為每千克17計算單位;而《漢堡規則》規定以滅失或損害貨物相當于每件或其他裝運單位835計算者為準[2]。
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通常都訂有保險條款,內容主要取決于買賣雙方的成交條件和所使用的貿易術語。例如,按照FOB條件成交,運輸途中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買方為了轉嫁風險,就要自行辦理貨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按CIF或CIP條件成交時,更要根據買方和賣方投保的不同內容約定而差別甚異[3]。不同的事故原因、不同地區的法律規定以及不同的貿易方式,要求國際貨運的操作人員不僅要熟悉海運、空運、陸運等運輸規則,充分了解每單貨物的交易方式,還要懂得我國的對外政策和法律,要按照運輸規則、理賠規定還要參照國際慣例,才能更加全面地為公司和客戶及委托人作出完美的處理方案。
只有充分了解國際貨運行業對操作人員的各方面知識和素質的要求,對于高校物流專業的畢業生來講,才會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平時學習或者社會實踐中所缺乏的專業知識,從而以學習和實訓上面能夠就社會實際要求來充實自己。
2 國際貨運行業的人才需求趨勢
針對于近些年來國際貨運行業的人才需求趨勢來講,通過近幾年來的市場調研發現,盡管全國高校開設物流專業已達100多家,但是遠不能滿足市場和企業對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國際貨運企業是功能性物流企業重要組成部分,也可稱之為是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承擔著,在國際物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其需要的也必然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成本核算、報關知識、國際理賠政策、物流專業英語等綜合性人才。
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認為,近些年來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據統計,到2010年僅深圳對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就達1萬~2萬,對初、中級物流人才的需求達10萬,全國需求量將近600萬。據了解,目前最為搶手的就是具有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物流操作能力以及整體調控能力的國際運輸及物流經營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鵬強.國際貨運實務[M].中國海關出版社,2010.
[2]孫紅.物流法規概論[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3]張良衛.國際物流實物[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