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8 23:35: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婦科醫生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 病案報告
李某,女,34歲,醫院住地附近農民,2010年7月16日在家務農時因行走不慎從家鄉住地山區高山上滾下山溝約50米,被他人救起后感腰痛劇烈,雙下肢無知覺,感覺運動消失,經各種檢查后確診為“第一腰椎暴力性粉碎性骨折并截癱”,入院后第四天在全麻下行腰椎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椎板減壓、脊髓探查,術中發現骨片刺入脊髓,脊髓青紫、瘀血,有損傷但未完全斷裂,術后麻醉清醒送回重癥監護室,術后次日復查復位良好,三天后轉入單居家庭式病房,進行抗炎止血、對癥支持治療,術后一周感覺平面逐漸下降,兩月后知覺基本恢復,運動覺仍障礙,雙下肢肌力僅達到Ⅱ級,三月后肌力恢復不理想,患者丈夫要求借片到外院會診,當地省級醫院骨科主任會診后建議再進行磁共振復查,估計壓迫沒有完全解除,家屬要求轉院,隨后轉當地會診的省級醫院,經磁共振檢查后,報告脊椎仍有骨折片壓迫,一周內進行再次手術,即人工椎體置換,第二次手術后半月患者丈夫來院要求賠償,理由是手術不成功,屬醫療事故,要求免去醫院一切醫療費和賠第二次手術所有的醫療費用,共計約14萬元,本院認為醫療事故應由國家衛生行政機構作出鑒定后,才能作出賠償。院方要求按法律程序辦理,但丈夫答復:我是農民,沒有錢交鑒定費。在到本院要求的第三天,患者丈夫到當地衛生局報案,寫出申請,但未交鑒定費。當地衛生行政機構進行第一次調解,未能達成協議,院方堅持按法律程序進行醫學鑒定是最合理最有效的途經。但對方堅持不交鑒定費,協調后的第三天,經過多方解釋,患都要約當地村民十余人來院說理,經過多方解釋,威望較高的一名長輩同意按法律程序辦理,于是將村民帶回,隨后醫院經反復研究認為,手術是成功的,糾紛的根源是術后發后骨折,再次移位,但不明白移位原因,期間傳來消息,該患者第二次手術后懷孕,并且已進行了人流術,本院立即到第二次手術醫院核實,患者受孕情況屬實,人流術由婦科醫生完成,患者受孕時間應是在本院手術后15-20天左右,把此情況報告當地衛生行政機構,經調查核實,糾紛得到了平息。
2 討論
隨著時展和人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信息的快速發展,患者自我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醫療糾紛不斷增多,最終目的均為經濟賠償。作者對本例醫療糾紛提出如下見解,供醫務工作者借鑒參考:
2.1 發生糾紛的主要原因:
2.1.1 單居病房失去監管是發生糾紛的間接原因,夫妻同房造成術后再次骨折移位,是引發糾紛的主要原因:該患者入院前托朋友要求照顧,住院醫師即按領導吩咐安排了單間居住病室,手術后患者的護理、生活也較為方便,作為主管醫師也未想到截癱病人手術后放置尿管,夫妻仍然發生同房,在糾紛之前手術后小便仍失禁,放置尿管期間尿管反復脫落,上級長生查房時還被批評,各級均未想到夫妻同房所致。
2.1.2 患者病情嚴重,恢復延遲,對醫院信譽度降低:病初通過朋友送到醫院有放心之感,術后復查良好更有信心,但后期痛覺恢復,運動覺恢復差,隨著時間推移,患者及家屬即對醫院治療效果不滿,產生了不間斷的外院會診,醫院與病人的溝通存在分歧,病人對醫學知識的缺乏,產生了對治療的不滿意。
[1]
2.1.3 醫療管理的缺陷:在住院期間,醫院對單居病室沒有設置視頻監控系統,特別是恢復期,每天只作常規的治療,晚間放松監護,給患者夫妻有同房機會,類側病人如果考慮問題全面些,建議家屬由同性護理,就可避免此次糾紛,避免患者第二手術,減少精神和經濟損失。
2.2 心理分析
2.2.1 糾紛前病人及家屬的心理分析:該患者通過朋友找到醫院打過招呼,對醫院有較高的信譽度,醫院在診療過程中因家庭經濟困難給免過陪護床位費,后期因恢復遲緩而產生了逆反心理。
2.2.2 發生雙方同房的心理分析:在情感方面由于病的創傷加深了夫妻之間感情、語言情感都會發生急劇的變化,女方長期患病臥床,男方生理需求,雙方在情感方面失去控制發生同房。
2.3 防范醫療糾紛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3.1 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患者入院后臨床醫師應當積極完成相關檢查作出明確診斷,并做好相關解釋工作,正確處置,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診療效果,解除患者對疾病的心理壓力,同時還要認真地做好護理工作,使患者感到醫院的溫暖和親切感,提高醫院信譽度,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達到早期康復的目的。
2.3.2 醫務工作者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防范糾紛的能力:病人選擇醫院和病人選擇醫生已成為患者就醫的共識,所以醫院應不斷地把醫務工作者的學習培訓拿入工作計劃,從理論和實踐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務知識,達到既有診療工作水平,又有良好的處世能力,患者來診放心,走時愉快。
2.3.3 認真書寫好各種醫療文書: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鑒定最終必須以醫療文書為依據,可見醫療文書對醫療糾紛結果的重要性,在書寫醫療文書中既要有醫學基礎理論作指導,又要有患者疾病的發展過程,既要有患者本人對疾病診療過程中的反應,還要有上級醫師查房醫囑及執行情況和效果,特別是風險性高的診療工作,既要有向病人解釋的條款,還要有病人或家屬的簽字或手印,因此住院醫師在書定醫療文書時必須嚴肅認真對待,規范化地完成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工作。
2.3.4 認真做好醫療糾紛初期的調處工作:在談話溝通中應把握談話的時機、溝通的技巧。醫院住院醫師發現有醫療糾紛苗頭時應積極主動地向上級醫師及科主任和分管此項工作的領導報告,爭取早期做好相關的調處工作,初期調處工作在整個醫療糾紛過程中將發揮積極的作用,處理得好通過語言即可化解,如果初期不注意調處工作,到雙方形成對置狀態時,維一的解決就只能是法律手段,任何一件官司都沒有絕對的贏家,都將給雙方的人力、物力、財力造成損失,因此初期的調處顯得十分重要。
醫療風險之所存在,源于人類知識和技術手段的有限性,疾病的復雜性多變性及患者個體的差異,由于醫療活動始終有人的參與,因而醫聞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2]
2.3.5 要加強對單居病室的監管力度:在單居病室的管理方面,醫院均應想到有可能發生同類的問題,加強監管,特別是外科手術病人更應更加注意防范。在恢復階段突然出現異常,育齡婦女,丈夫陪護,醫生應考慮到同房可能。
2.3.6 善義的無效搶救效應:死亡之前搶救的程序、方法、時間、人員、地點等均應高度重視,預防醫療糾紛過程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特殊情況下,如發現病人在病床突然死亡,應立即搶救并搬搶救室進行封閉搶救,搶救人員分工進行,有高職人員參加最佳,一部分人按醫療搶救措施逐項進行,指派有經驗、有口才、反應敏銳的醫師給家屬作好解釋、告知、簽字等工作,搶救時間長一些,最好達到家屬放棄。特別是在發現猝死無法復蘇時,本來從醫學角度告知即可,但從預防醫療糾紛的角度仍需進行程序完整的搶救,讓家屬充分理解醫院已盡職盡責了,消除誤解。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