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老年護理論文

老年護理論文

時間:2022-01-27 21:41: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護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老年護理論文

第1篇

1.1對象根據荊楚理工學院安排的20所實習醫院間隔抽取湖北省武漢市、孝感市、荊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荊門市10所三級臨床醫院及實習醫院附近的60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2所養老院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相關人員392名。納入標準:直接從事老年護理和護理照料的人員。臨床醫院選取的是目前以老年病人為主的呼吸內科和心血管內科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社區衛生機構是從事護理工作的社區護士,養老院是從事老年人護理的護士和照料老年人生活的養老護理人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自制老年護理培訓需求調查表。被調查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執業資格及工作單位。老年護理培訓需求調查問卷:老年護理培訓意愿1項(非常愿意、愿意、一般及不愿意,單項選擇)、老年護理培訓目的1項(單項選擇,提高工作能力、更新專業知識、上級要求、增加社交機會及不愿意落后別人)、培訓時間1項(單項選擇,半個月、1個月、3個月、半年及1年)、培訓方式1項(多項選擇,系統培訓、短期培訓、業余自學、經驗交流、專題討論、調研考察及其他)、影響參加培訓的因素1項(多項選擇,工作繁重、領導不重視、經費不足、沒有時間、學和不學一樣、家務重及其他)、老年護理培訓內容1項(多項選擇,護理保險、護理法學、人際溝通、社會福利、社會學、老年護理心理學、老年護理倫理學、老年康復學、老年營養學、老年精神護理學、臨終關懷、老年護理研究、老年生理與病理、老年用藥護理、老年健康評估、老年健康教育及老年健康管理,每項選擇為需要、不需要,以需要為評分標準)。

1.2.2調查方法選取荊門市三級醫院15名護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名社區護士及養老機構5名養老護理員通過預調查,間隔2周后重測,測得問卷信度系數為0.94,內容效度0.93。在2013年6月實習前由項目組負責人對荊楚理工學院2010級護理本科班實習并參與本次課題項目的18名學生進行統一培訓,18名學生分別在湖北省武漢市、孝感市、荊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荊門市10所三級臨床醫院實習,由18名護生在實習醫院及實習醫院附近的60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2所養老院,于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以方便抽樣的方式現場發放問卷,并解釋調查目的,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并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410份,回收有效問卷392份,有效回收率為95.6%。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軟件輸入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被調查者一般資料392名被調查者均為女性,年齡20歲~65歲(32.33歲±10.17歲);學歷:中專以下18人,中專89人,專科168人,本科及以上117人;職稱:無職稱31人,護士157人,護師117人,主管護師及81人,副主任護師6人;護士執業資格:無資格43人,有資格349人;工作單位:臨床醫院229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1人,養老機構32人。

2.2被調查者培訓意愿、目的、時間、方式及影響因素老年護理培訓意愿:非常愿意82人(20.9%),愿意226人(57.7%),一般66人(16.8%),不愿意18人(4.6%)。老年護理培訓目的:提高工作能力214人(54.6%),更新專業知識136人(34.7%),上級要求22人(5.6%),增加社交機會9人(2.3%),不愿意落后別人11人(2.8%)。培訓時間:半個月47人(12.0%),1個月82人(20.9%),3個月164人(41.8%),半年78人(19.8%),1年21人(5.4%)。培訓方式:系統培訓284人(72.4%),短期培訓265人(67.6%),業余自學181人(46.2%),經驗交流256人(65.3%),專題討論218人(55.6%),調研考察185人(47.2%),其他23人(5.9%)。影響參加培訓的因素:工作繁重274人(69.9%),領導不重視174人(44.4%),經費不足214人(54.6%),沒有時間228人(58.2%),學和不學一樣67人(17.1%),家務重142人(36.2),其他35人(8.9%)。

2.3老年護理培訓內容排列前5位分別是:老年護理心理學307人(78.3%),老年營養學290人(74.0%),人際溝通284人(72.4%),老年康復學283人(72.2%),社會學241人(61.5%),其次是護理法學237人(60.5%),社會福利206人(52.6%),老年護理倫理學195人(49.7%),老年用藥護理192人(49.0%),護理保險184人(46.9%),臨終關懷182人(46.4%),老年健康教育177人(45.2%),老年精神護理學163人(41.6%),老年健康評估136人(34.7%),老年健康管理125人(31.9%),排列最后2位是老年生理與病理116人(29.6%)與老年護理研究52人(13.3%)。

3討論

3.1老年護理培訓意愿、目的、時間、方式及影響因素本調查顯示,從事老年護理人員培訓愿意很高(78.6%),與周曉艷等調查結果類似,低于張顯碧等調查結果,可能與他們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有關。高培訓需求為對從事老年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本調查顯示,培訓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作能力(54.6%),與鄧荊云等調查結果一致,也反映我國目前從事老年護理人員的技能有待提高。本調查顯示,參加培訓的時間比例最高的是3個月(41.8%),培訓方式比例最高是系統培訓(72.4%),與張顯碧等調查一致,認為最好是半脫產方式,利用工作間隙進行學習,對函授和自學的方式認為自己不能達到學習目的,同時也擔心會影響經濟收入。對于培訓方法認為最好有指導老師講解示范,通俗易懂,學以致用。政府在護理員培訓方面給予宏觀引導與支持(如培訓經費),并能與就近的地方高職院校加強相關專業指導與培訓。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培訓,最好采用多種培訓手段,案例教學法、多媒體仿真標準化病人Simman教學系統,構建遠程網絡教學平臺并形成網上知識庫,理論與實踐培訓同時進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調查顯示,影響參加培訓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繁重(69.9%),其次是領導不重視(44.4%),說明目前養老護理人員工作任務重,政府部門要加大養老護理隊伍建設,提高養老護理隊伍素質,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第2篇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對疾病的發展、轉變、預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人一旦患病,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尤其手術病人,更會產生較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比如焦慮、恐懼等,而不健康的心理,會通過神經內分泌的改變,削弱機體的免疫力,使病人手術耐受性降低,對手術造成一定的危險性,且不利于手術后的康復[1]。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下降,生理儲備能力和代償功能逐漸減退,機體處于超負荷狀態,再加上老年人機體反應差,又常伴發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糖尿病等,使手術耐受性明顯下降,無論施行擇期或急癥手術,其危險性和死亡率都明顯高于年輕人。因此,做好老年手術病人術前的心理護理,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積極、健康的情緒,對手術治療和促進康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臨床資料

選自2003年1月~2003年12月老年手術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歲。職業:農民27例,工人12例,干部11例。

2心理特征

2.1焦慮和恐懼心理病人患病后,往往有一種肉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而且手術對病人來講常是萬不得已的,以致手術前患者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出現焦慮、恐懼心理。

2.2憂慮、孤獨心理老年病人性情較怪癖、固執、易怒,不易合作,同時又害怕孤獨,希望有人探視,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為他們解除寂寞。

2.3猜疑和擔憂心理由于老年病人的視力、聽力因生理因素下降,有時聽不清別人說什么,便猜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癥或擔心手術是否安全等,以至加重心理負擔。

2.4行為退化、情緒幼稚依賴心理有些老年人童心復萌,如愛吃、戀玩,表現天真,并且處處依賴親人,依賴醫護人員。

3心理需求[2]

3.1共性需求患者都希望在就診的醫院里由名望較高的醫生為自己做手術,不希望讓實習醫生在自己身上“練刀子”,都希望在術中能避免或減輕疼痛,并且希望親屬能給予同情理解、關心和支持,醫護人員能盡心盡力的精心照顧和給予幫助。

3.2不同的需求由于知識層次,經濟能力的不同,病人的需求也不同。如經濟能力差的病人僅需基本的醫療條件,他們往往除疼痛外最關心的是住院和手術費用問題。而經濟能力強的病人則不僅要求用最好的藥品,還要求住條件好的單間病房。知識層次高的老年病人除要求有好的治療條件外,對各方面的條件也要求較高。他們首先要求對自己的治療和手術有較高的透明度,其次是患病后不愿與他人來往,要求住安靜的單人間。

4心理護理

護士自身素質的好壞,是能否做好心理護理的基礎,同時也是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手術室護士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精湛的護理專業技術和嫻熟的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護患關系,對待病人熱情、態度真誠、語言委婉、關心體貼病人,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這是做好心理護理的前提和關鍵。

接手術通知單后,手術室護士應立即進病房訪視病人,主動介紹自己,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說明手術的過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對手術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認識。主動與病人交談,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耐心的交談,發現手術病人暴露出來的主要心理問題,并針對手術病人不同的心理狀態做好術前宣教,通過講解,將有關手術信息提供給病人,有助于降低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焦慮、恐懼、緊張,增強對手術的信心[3]。

注意交談的態度和技巧,耐心傾聽病人主訴,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談話,或表示不愿聽、不耐煩的情緒。交談時注意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可使術前病人高度緊張的心情得以松弛,對高度緊張的病人,應多使用解釋、鼓勵性語言。另外,護理人員還應重視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如說話的語調、表情、姿勢、動作、態度等。訪視病人時,護士微笑的面容、樂觀開朗的情緒、整潔美觀的儀表、穩重大方的姿態以及合適而親昵的稱謂,都能增強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病人,激發他們的積極情緒,喚起病人對手術的信心,增強其安全感。

根據病人不同的性別、職業、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個體差異,結合病人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和介紹疾病治療的有關知識,并詳細闡明手術在治療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術后可能留置的多種引流管、導尿管、胃腸減壓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意義。并告訴病人術后出現傷口疼痛是術后的必然現象,且疼痛持續時間短,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術后可使用鎮痛泵以減輕疼痛等,均應給病人作介紹和解釋。在介紹病情時,醫護人員的談話內容應保持一致,以免因內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統對刺激反應遲鈍,咳嗽反射減弱,再加上有的老年人長期吸煙,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術前護士應耐心的告訴吸煙病人吸煙對手術的不利因素,勸其戒煙,并指導老年病人多做深呼吸,教會病人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氣道通暢和增加肺泡通氣量,對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因老年人的腦細胞減少,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對術前所要注意的事項及將要實施的護理計劃、措施及目的,宜事先通知病人和家屬,并耐心作好解釋,對一些重要的、關鍵性的問題,要提醒家屬注意,以免術前準備不充分,而延誤手術進行。

可邀請同病房做過同類手術的病人談手術感受,并介紹他們在治療、護理全過程中的配合經驗和體會,用現身說法穩定病人情緒,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恐懼和緊張,產生安全感、信賴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整個手術前期心理護理應根據病人的反應逐步展開,讓其有一個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總之,全面掌握每一位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要,對每位老年手術病人做好手術前期的心理護理,都將對手術的順利完成和病人身體的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南海,杜益平.圍手術期護理現念、內涵和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6.

第3篇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入院治療的84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為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78~88歲,平均年齡(82.3±3.6)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77~85歲,平均年齡(81.9±3.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使用常規護理的同時,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其中包括與患者積極溝通、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具體方法如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需要長時間接觸護理人員,所以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通過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言語、熱情的微笑,都會使患者更加信任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在介紹自己時,應該充滿自信感,尤其是介紹醫師時,要給予患者充足的信息,全程陪伴患者,實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面對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加強患者康復期的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完成功能鍛煉,準時進行理療,如中頻治療、電磁技術等內容。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專業的按摩知識,為患者進行按摩。通過患者與護理人員愉快的交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避免發生護患沖突,為患者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住院環境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發現患者出現心理問題后,需要與家屬進行配合,共同激勵患者,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環境也會影響患者的心情,而心情則是患者恢復的關鍵因素。良好的環境可以使患者心情更加順暢,通過環境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關懷,通過干凈整潔的環境,可以使患者與家屬的心理更加舒適。大多數老年患者都不喜歡吵鬧的環境,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創建出安靜的醫療環境,為患者提供家一樣的溫暖環境。患者在良好的環境中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恢復速度,降低并發癥出現幾率。

1.3 滿意度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平均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患者完成治療準備離院前,發放由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患者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問卷。統計84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滿意程度,觀察組患者的平均滿意度為97.6%,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滿意度為85.7%。觀察組患者共有36例很滿意,5例滿意,1例一般,無不滿意;對照組患者21例很滿意,15例滿意,5例一般,1例不滿意,兩組患者中并未出現非常不滿意,兩組患者平均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第4篇

自發性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特別是老年腦出血在急性期病情發展迅速、變化快、死亡率高,所以應加強老年腦出血急性期的護理,為醫療提供可靠依據,為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信息。現將觀察與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36例,年齡70~80歲,平均74.5歲,其中橋腦出血2例(1.5%),丘腦出血41例(30.1%),小腦出血8例(59%),內囊出血57例(41.9%),其他出血28例(205%);死亡42例(30.8%)。

2早期觀察與護理

2.1正確觀察瞳孔和眼球活動變化瞳孔是受交感神經和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支配,當腦出血或腦疝時動眼神經受壓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態、對光反射發生改變[1~3]。例如:(1)橋腦出血時雙側瞳孔極度縮小及眼球固定。(2)丘腦出血時兩眼球向下方或內下方注視,亦可出現病灶對側或同側凝視麻痹,雙側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3)內囊出血時常有頭和眼轉向出血病灶側,呈“凝視病灶癥”和“三偏癥”,即偏癱、偏感覺障礙和偏盲。(4)小腦出血時眼球震顫或瞳孔往往縮小,兩眼球向病變對側同向凝視。(5)小腦幕裂孔疝早期病灶側一過性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遲鈍,如病情加重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6)枕大孔疝瞳孔縮小后散大。如果有腦疝發生瞳孔變化最早、最快。因此必須認真觀察,大約5~10min觀察1次瞳孔及眼球活動的變化,為搶救爭得時間,但須注意老年患者有青光眼、白內障者可影響觀察須注意鑒別。

2.2早期觀察意識變化意識變化是判斷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腦出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識改變,如小腦幕裂孔疝可表現為清醒躁動嗜睡朦朧昏迷,而枕大孔疝很快進入昏迷。在腦出血急性期意識的變化是很重要的,特別是70歲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且有一定的緩沖空間相對延長一定的搶救時間,但是老年患者神經系統代償能力低下,應激狀態的耐受性降低,對老年患者更應密切觀察意識變化。

2.3準確記錄血壓變化腦出血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壓,血壓越高越會加重腦出血及發生腦疝的可能性,必須及時觀察血壓,也不可忽視低血壓。一般監測血壓1次/2h,并做好記錄。

2.4注意呼吸改變腦出血急性期,由于腦組織缺氧、腦水腫使呼吸發生改變,病情危重時常常出現潮式呼吸、庫氏呼吸、雙吸氣、嘆氣樣下頜呼吸。尤其應注意腦干出血壓迫延髓導致呼吸驟停。

2.5觀察體溫丘腦下部是體溫調節中樞。當丘腦大量出血時往往出現中樞性高熱,如果老年患者出現中樞性高熱預后更差,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高熱的護理。中樞性高熱藥物降溫不明顯,物理降溫效果較好。但應注意老年患者肢體活動不靈活、末梢循環不良,用冰袋、冰帽時須防止發生凍傷。

3急性期的護理要點

3.1嚴格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和量

3.1.1迅速降低顱內壓快速輸入20%甘露醇和其他脫水藥是預防腦疝發生的關鍵。

3.1.2靜脈補液腦出血急性期患者都有意識障礙,均應禁食水,給予靜脈輸液,但是高齡患者多具有多種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腎功不全等),如果液體輸入過多過快,會因增加循環血量,增加心臟負荷,加快心率使患者躁動而加重出血,因此必須嚴格掌握靜脈輸液速度、量并做好記錄,為合理用藥,防止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提供依據。

3.2保持呼吸道通暢

3.2.1取出義齒70歲以上患者多裝有義齒,當意識有改變時,易松動、脫落而使呼吸道阻塞,因此首先要把義齒取出。

3.2.2吸氧吸氧能改善腦組織的缺氧狀態,但應注意掌握吸氧的濃度,防止高濃度氧引起氧中毒。

3.2.3吸痰老年患者痰較多不易咳出,為防止痰阻塞呼吸道應及時吸痰,這對防止肺部感染非常重要,吸痰時動作要輕,吸痰管一定要插到位,做到有效吸痰,注意時間不宜過長。

3.3鎮靜和抗驚厥腦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煩躁、譫妄等精神癥狀,如果不加以控制對預后是不利的,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安定和苯巴比妥,但靜脈給安定時速度一定要慢,因安定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高齡患者反應遲鈍,用藥更應慎重。

3.4臥位在急性期一定要平臥,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氣管而發生吸入性肺炎。老年人本身機體的抵抗力弱、耐受力差,加之臥床后局部的血液循環不暢很易發生褥瘡。所以在急性期也要做好皮膚護理。

綜上所述,老年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如得到及時治療、做好早期護理及觀察、采取相應對策,對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義,對預后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玉泉,周孝達,汪無級.實用神經病學,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44-648.

第5篇

1.1方法

1.1.1營造整潔、安靜、溫馨的病房環境:保證病房內光線適宜、通風良好;調整病房內的溫濕度至適宜的范圍;地面保持平坦防止患者發生意外,病房內的物品要合理有序的擺放;適當播放患者喜歡聽的音樂以提高舒適度。良好的醫療環境能使患者及家屬都心情舒暢,能提高患者治愈率、減少并發癥及降低復發率。

1.1.2心理護理干預:因腦梗塞病情多突然發生,機體各器官不斷衰退,導致老年性腦梗塞患者言語、吞咽功能障礙、肢體活動不便等癥狀,而患者每天接觸最多的是護理人員,有必要對患者實施全面心理護理干預。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進行評估,患者多表現為悲觀、抑郁的情緒,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的溝通進行心理疏導,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與家屬溝通,囑咐家屬多陪伴及鼓勵患者,幫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同時增加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1.1.3康復護理:

①被動鍛煉,對早期腦梗塞患者臥床不起時,為預防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由家人對其癱瘓肢體進行按摩,并對大小關節做彎伸手指、屈伸肘、屈伸膝等被動功能鍛煉。

②主動鍛煉,對稍稍具備活動能力的患者可在家屬或護理人員的攙扶下坐在凳椅上,協助患者做扶物站立、伸膝、提腿等活動;能行走后,要逐漸加長距離,還可進行小距離跑步,逐漸加強鍛煉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康復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及家屬對患者要有耐心,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不可操之過急。

1.1.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①穿衣。患者所穿的衣服建議樣式簡單,寬大柔軟。穿衣服時先穿患側,再穿健側。脫衣服時先脫健側,再脫患側。

②洗臉。開始洗臉用健側手漱口、洗臉、梳頭,以后逐步變成患側手協助健側手。

③排便。最初訓練排便習慣和方法,有意識的鼓勵患者自行排便,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給予相應處理。

④進食。早期可實行喂食,逐步訓練試行自食,康復期以半流質為宜,逐步向正常飲食過度。

⑤洗澡。淋浴或盆浴均可,但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最初需要有人協助,隨著逐漸增加次數,然后試著鼓勵患者單獨洗浴。

⑥家務勞動。當患者具備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時,可從事簡單家務勞動。

1.1.5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家屬可通過科普手冊、電視、錄像等方式普及腦梗塞相關知識,促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認識,能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出院后可使用上門、電話、短信等方式進行回訪,囑咐患者遵醫囑服用藥物,規范生活習慣,保持樂觀的心態,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1.2療效判定標準

調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量表進行調查;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評定患者運動功能障礙;采用Barthel指數(MBI)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則組間數據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護理組滿意度97.4%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6.9%,組間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FMA、MBI評分對比

護理組患者的FMA、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6篇

【關鍵詞】老年病人醫院感染監測護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發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健康問題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但是醫院內感染,對老年評價的健康和壽命都有一定的威脅。甚至成為長期住院的重癥老年病人,直接發或間接的死亡原因[1]。為了提高老年評價在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我們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老干病房,對60歲以上的老年口才醫院感染進行回顧性調查,并探討護理工作對控制醫院感染所起的作用,現執行于下:

1資料和方法

本組資料經電腦統計,并按全國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予以診斷。此期間60歲以上,住在我院老干笠的住院病人共1150次,醫院感染人數為132人,醫院感染率為12.18%,感染例次為198,例次感染率為17.22%,住院天數12~347天,平均住院63.7天,反復感染次數,最多達5次,132例感染人數中,男性占1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為69.5歲,其中97%生活能處理。住院條件均為1人1室。室中設紗門、紗窗與空調。

2結果

2.1年齡和醫院感染之關系。本組均為老年病人,其中60~90歲48人,共56例次感染;70~79歲51人,77例次感染;80歲以上的33人,65例次感染。可見年齡愈高,與感染率成為下變關系。

2.2醫院感染和感染的部位。本組發生呼吸道感染121例次,占感染數的61.11%。泌尿道感染25例次,占感染數的12.63%。消化道感染21例次,占感染數的10.61%,皮膚感染14例次,占感染數的7.07%;真(霉)菌感染7例次,占感染數的3.53%;其它部位感染10例次,占感染數的5.05%,從感染部位看,老年病人以呼吸道感染為首位,與1990~1995年病學調查的結果[2]吻合。說明呼吸道防御功能隨年齡增設而降低。加上老人咳嗽反射減弱,痰不易咳出,從而增加呼吸道感染機會[2]。

2.3基礎疾病與醫院感染的關系。本組中各種慢性基礎疾病,與老年病人的醫院感染有密切關系;其中因腦血管疾病引起感染63例次,占31.82%;糖尿病引起的感染44例次,占22.22%;白血病引起感染10例次,占5.05%;各種腫瘤引起感染31例次,占15.66%;高血壓引起的感染10例次,占5.05%;肺部疾患引起的感染20例次占10.10%;冠心病引起感染7例次,占3.54%;其它疾病引起感染13例次,占0.56%。

2.4抗生素使用及聯合用藥情況。一般根據病史、癥狀、體征與病種選用抗生素。感染后用一種的93例次,兩種的64例次,叁種以上的41例次。同一抗生素連用口服7~10天的17例次,靜脈點滴10天以上的103例,10~20天7例,超過20天的5例。

各種標本的檢測。132例感染病例中,進行標本培養59例次(包括血培養、痰培養、尿培養、咽拭子等)占感染例次的29.80%,陽性率31例次,占52.54%

3討論

3.1護理措施

3.1.1環境因素。住院環境對于老年病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病房設備要符合要求,具有通風、保暖、防蚊蠅等設備。有條件的可安裝空調。要保持適宜的溫度(18~24℃)和適當的濕度(50%~60%),且采光良好,保持空氣清新,防止各種污染源在室內傳播。舒適清潔的環境對減少醫院感染,具有積極的預防作用。3.1.2做好消毒隔離。為防醫院感染發生,做好消毒隔離,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策略。可通過晨間護理,每天用濕毛巾(1%消佳凈溶液浸泡過的)濕掃床一次,以達到有效清除塵埃,減少病原微生物傳播。一般一間病室只收治同病原,并根據病情適當隔離,如慢性肺炎、昏迷病人、氣管切開病人,都應實施保護性隔離。

3.1.3洗手。洗手是預防感染傳播,最簡單最重要的方法。護士在工作前后都要用消毒肥皂,在流動清水中,進行認真徹底的洗手。為了避免洗手過程中再次被污染,最好用腳踏式開關水龍頭,或防止濺散的龍頭。

3.1.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無菌操作是護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每個護士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進行侵入性操作時,必須衣帽整潔,戴口罩,操作完畢,用消毒液洗手后,再為另一位病人操作,操作過程中保證無菌性,防止交叉感染。

3.2合理使用抗生素。老年病人一旦發生感染傳播,其治療的關鍵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此要早診斷、早治療,明確病原菌(最好是作細菌培養),嚴格控制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杜絕用抗生素預防感染[4]。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不良反應,盡量縮短用藥時間,有效控制感染,減少耐藥菌株出現,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率。超級秘書網

3.3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處理,對醫院內感染要立即上報,加強監控力度,避免漏報、少報,從而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率。

本組資料通過篩選分析,可見老年患者醫院內感染與其年齡成正變關系。這與老年人功能退行性變,免疫功能低下有關[5]醫院感染與住院時間,也呈正變關系。慢性基礎病也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易感性,導致醫院感染增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規定,防止、杜絕與減少醫院感染。

參改文獻

[1]朱士俊.現代醫院感染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9.

[2]鄭明新,高緒文.醫院感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65.

[3]吳玉英.200例老年口才醫院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19988(3):157.

第7篇

老年病人由于其不斷衰老的機體組織器官,而造成其整體調節機能不斷減退,適應能力也在不斷下降,由此而導致特殊心理反應,特別是手術老年病人這種心理變化更大,因此,在手術期間應當針對患者心理差異的不同,而對其采取最佳的心理醫學護理措施,這對于患者心理活動能造成非常有利的影響,可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減輕或消除。我院為進一步提高對老年手術患者的醫學護理質量,采取多種心理醫學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在與病人進行醫學護理過程中,醫學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談話表情、姿勢、語調、動作等方面的重視,這是由于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可通過這些良好的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得到莫大的提高,同時這也是心理醫學護理得到良好實施的前提和關鍵。醫學護理人員應當熱情大方、語言委婉、態度誠懇的對待病人,并應當關心和體貼病人,在交談過程中對于溝通的技巧和語言藝術要非常注意,同時要盡量滿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對患者進行解釋時需要耐心細致,多鼓勵、多安慰,使患者能夠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由此來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如術前主動詳細的將術中應當注意的事項向老年患者進行介紹,并向患者肯定治療效果,使患者能夠心中有數,思想負擔得到減輕,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術后主動向老人詢問其切口是否疼痛,并協助患者轉換舒適。對于疑心較強的患者,應當注意在病房中對于其病情需要慎言守密,不能夠進行議論。在對患者提問進行回答的時候,絕對不可露出不耐煩或嫌棄之感,應當做到耐心細致。使患者能夠與醫護人員主動交流,以便能夠正確的掌握患者對手術既渴望又懼怕的復雜心理。對患者術前焦慮有效的降低,對于患者平穩度過手術十分有利,同時可使術后并發癥得到進一步的降低,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日康復。

2建立良好的睡眠環境

為進一步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將室內溫度維持調整在18~20℃,濕度50%~60%;病房內避免大聲喧嘩,在開關門窗時應當動作輕柔;患者睡覺前給予一杯熱牛奶,避免咖啡、濃茶,并對晚間引水水量進行限制;睡前囑患者使用熱水泡腳;由于音樂對于心血管、腺體分泌系統以及肌肉的緊張度都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進一步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系活動,增強副交感神經活動,使患者的血壓、心率得到進一步的穩定,身心得到松弛,心境更加穩定平和,情緒也得到進一步的穩定,并可達到鎮靜、緩解焦慮的效果,故可給予老年病人輕音樂;在術前晚給予患者鎮靜藥苯巴比妥口服。

3建立多種形式的宣教工作

在對患者進行宣教工作時,應當根據其在入院時的調查情況有針對性、個體化的進行,需要將手術前注意事項、手術采用的相關原理及方法、手術配合、手術效果以及如何對術后并發癥進行預防等方面的醫學知識進行宣教,同時要將麻醉相關知識進行簡單介紹,使患者對麻醉的恐懼感和依賴感得到消除,告知患者若術后一般不使用或盡量少用止痛藥,以免產生副作用或成癮,若實在疼痛難耐時,可使用止痛劑。在遵守保護性醫療制度的前提下可將手術過程及效果誠心的與病人進行交談,使患者焦慮、恐懼的困擾心理得到消除,能偶在坦然、平靜的良好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為使患者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可實施每日清單制,使患者能夠清楚的了解賬目。術后要囑患者保持樂觀情緒,合理飲食,使營養得到保證,并要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活動需要適量,注意休息,在醫生進行檢查時需要密切配合,對于病情的恢復非常有利。

老年患者的心理問題隨著日益轉變的醫療模式現已成為在臨床醫學護理的重點。對于患者而言手術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應激源,通過對老年患者術中心理醫學護理的加強,能夠使患者的應激反應得到有效的減輕,同時也可以明顯的減輕患者的恐懼、憂慮及悲觀程度,使其血壓、心率也能夠更加穩定,增加患者在術中的配合程度,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并有利于傷口的愈合,縮短圍手術期,使患者的恢復得到滿意療效。

第8篇

1.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一共有65例患者,男30例,女35例,年齡平均67歲。其中患老年癡呆的有3例,出現聽力障礙的有34例。患者中為單純性的白內障有59例,出現白內障合并全身病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有6例;患者在手術之前其視力為光感者43例,視力0.1~0.3者有22例。

1.2方法

本組的65例患者均進行摘除白內障手術。使用的手術方法: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術。

2結果

本組的65例患者在手術之后一周視力恢復到0.5-0.8以上,均痊愈出院。

3手術的配合

3.1手術前的準備

患者在手術之前對全身狀況進行檢查,需要達到手術要求方能進行手術。在手術之前測量患者的血壓、血糖、體溫、心電圖,并還要做眼科A、B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的相關檢查。患者角膜應該是透明,內皮細胞數目需正常。若是角膜內皮細胞數目<1000個/mm2,被視為相對禁忌癥,手術之前護士要給患者進行淚道沖洗、結膜囊沖洗、術前30分滴入復方托吡卡胺眼液,每10分鐘一次,共三次,使患者瞳孔盡量的散大,若是瞳孔<7mm將會增加手術的難度。

3.2術前器械準備

接通電源連接超聲乳化儀、顯微鏡。核對手術器械是否齊全。

調整并放好腳控器,再將管道正確連接好,并掛好灌注液,高度需要合理,再配合主刀醫師檢測超聲乳化儀的積液盤、超聲乳化手柄、注吸頭。待檢測合格后,讓患者取仰臥位。

3.3術中配合

使用碘伏消毒術眼皮膚,對患眼滴入丙美卡因進行表面麻醉,共三次,待麻醉發生效果之后,進行術眼常規消毒鋪巾,手術過程中,根據手術步驟傳遞手術器械,做到快速,準確。術畢,患者結膜囊涂復方妥布霉素眼膏,無菌紗布包封。即手術完成。攙扶病人送手術門外交病房護士。

4整體化的護理

4.1手術前的護理

在手術之前進行常規的檢查;詳細的詢問過敏史及家族史;手術前3d滴入抗生素的眼液,在手術前的1h口服0.5g的醋氮酰胺、2片果導。手術前快速靜脈滴注250mL20%甘露醇,肌肉注射0.5g的止血敏、0.1g魯米那鈉,手術前每隔10min滴1滴托品酰胺,一共3次。

4.2術后整體化護理措施

患者進行完手術之后,護理人員需要扶穩患者,均坐輪椅使其安全返回病房;因為是老年患者,所以會對眼部手術顯得特別的緊張,加之術眼部位蓋了眼罩,相對來說行動會不便;回病房后囑患者臥床休息。當護士和病員在交談的時候,要囑患者勿突然或長時間低頭、彎腰、劇烈咳嗽、保持大便通暢,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還應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后若是出現了劇烈眼痛伴頭疼惡心者應及時告知。根據醫囑進行輸液及局部點眼藥治療。

4.3術后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老年白內障患者由于復雜的心情,甚至還會感到極度的驚恐、焦慮,尤其是擔心眼睛手術的失敗導致失明,入院后護士應給予心理安慰,或者是握住患者的手給予安全感,以親切、和藹、委婉的語氣不斷的給予患者解釋、鼓勵、安慰,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避免因緊張而出現不必要的意外。

4.4病情觀察及處理

對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要進行嚴密觀察,若是出現異常需要及時的告知醫生。然后再仔細觀察患者的術眼部有無出現滲血、滲液、流淚,再詳細的詢問患者有無出現心胸不適,一般情況下患者在手術之后,或者是在手術之后的2-3h待麻醉失效之后,患者會感覺到眼部有疼痛及異物感,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較重的疼痛感覺,可以按照醫囑給予患者口服鎮靜及止疼藥,一般癥狀會慢慢的緩解,并向患者解釋這些均為術后正常反應,不必過于緊張。對于一過性高眼壓患者按照醫囑給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靜脈滴注。若是有心臟疾病的患者,速度不能過快,并且還要密切的巡視,對老年癡呆的患者需要隨時進行眼部觀察及病情的變化,從而更好的確保患者的安全。

4.5生活護理

在飲食方面要幫助患者,協助其患者的大小便等,還要積極主動的和患者溝通,并且還要及時的掌握患者病情,心理變化,以便于滿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對于老年癡呆的患者更應該特別加強生活方面的護理,以保證其安全。患者在術后的第一天需揭去眼罩,護士叮囑患者閉上眼睛,護士再輕輕的為病人撕去眼部的膠布并揭開紗布,眼罩,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給予必要的維生素和蛋白質,多食水果蔬菜,禁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患者在出院時遵醫囑告知患、復診的時間,通常復診時間為手術后的第3天、第7天、第10天,并按醫囑按時吃藥及點眼藥治療,如有不適隨時和醫生電話聯系或來院復查。

5、小結

第9篇

社區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格式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在寫作當中要注意什么呢?大家在寫作中都考慮這些了嗎?關注學術參考網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區護理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社區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李繼坪.社區護理[j].北京;[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2]王愛紅.社區護理學[j].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10.

[3]馬文霞.社區護理的探討[j].當代護士,1995年04期

[4]孫惠英,丁立堅,劉靜.社區護理初探[j].云南醫藥,1997年06期

[5]毛惠芳,護患交流中的換位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8):67

[6]徐萍,海燕,張麗芳.音樂治療產后抑郁癥114例臨床護理體會.中外健康文摘(醫藥月刊),2007,(5):211

[7]盧品梅,馮文,何海玲.家庭護理干預對減少早產母親產后抑郁的研究,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7):129-131

社區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彭成。抓社區護理實習。促進護理學習能力提高[J]。實用護理雜志,xxxx1,17(8):61

[2]李偉。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醫學教育,xxxx1(5):11-13

[3]姜日平。訪視護理現狀與發展[J]。實用護理雜志,xxxx0,16(4):184

[4]施永興,賀金仙。社區護理工作有效時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xxxx2,37(11):887-877

[5]鄺星弛。香港社區護理工作見聞[J]。xxxx護理,1999,:2137

[6]周瑩。社區護理概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xxxx4,8

社區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孫紅娥,楊靜.加強社區冠心病的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j].吉林醫學.2011(07).

[2]陳敬歡,李玉蓮,鐘慕賢,鄧群好.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社區護理干預[j].北方藥學.2011(06).

[3]聞榮,黃小明,蔣其武,肖翔.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22).

第10篇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錄入SPSS13.0軟件,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

結果

1一般資料

54名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8~47歲,平均33.0歲。工作年限5~26年,平均12.5年。職稱:護師23人,主管護師28人,副主任護師3人;職務:護士33人,護士長18人,科護士長1人,其他2人;學歷:大專3人,本科47人,研究生4人;編制歸屬:病房48人,護理部4人,其他2人;科室:老年科8人,內科36人,外科1人,其他9人;從事專科工作情況:兼職專科護士52人,未從事2人。醫院等級:三甲38人,三乙2人,二甲11人,其他3人。

2老年專科護士的臨床護理角色

2.1臨床護理實踐者角色

52名(96.3%)老年專科護士在臨床實踐中開展專科護理工作;23名(42.6%)老年專科護士僅在所在病房參與老年專科護理或指導工作;19名(35.2%)老年專科護士在醫院部分科室參與老年專科護理或指導工作,包括護理會診和危重疑難病例討論;12名(22.2%)老年專科護士在全院參與老年專科護理或指導工作,6名(11.1%)老年專科護士參與醫院老年專科護理門診,36名(66.7%)參與院內老年專科護理會診,37名(68.5%)參與編寫/規范老年專科護理相關流程指引。26名(48.1%)老年專科護士參與分管患者。所有專科護士不同程度完成或參與老年患者臨床常見護理問題(失禁、進食、跌倒、睡眠、皮膚、意識、智能障礙、活動等)指導工作。63.0%的老年專科護士在臨床上開展了新業務、新技術。

2.2教育者角色現狀

15名(27.8%)老年專科護士承擔過醫學院校的老年專科護理理論教學,47名(87.0%)老年專科護士為其他護理人員開展過老年專科護理相關知識培訓。

2.3研究者角色

19名(35.2%)老年專科護士參加過與老年護理相關的科研工作,24名(44.4%)老年專科護士發表過1~5篇本專業相關的論文;20名(37.0%)老年專科護士參加過國內老年專科護理學術交流會,2名(3.7%)老年專科護士參加過國際老年專科護理學術交流會;9名(16.7%)老年專科護士是當地老年護理學術委員會委員。

2.4咨詢者角色

26名(48.1%)在所在病房開展老年專業相關護理知識咨詢活動,17名(31.5%)在醫院其他科室開展咨詢活動,2名(3.7%)在外院開展咨詢活動;3名(5.6%)專科護士定期為患者舉辦聯誼會/咨詢。

3開展老年專科護理的形式

96.3%的醫院成立了護理專業小組或聯絡護士小組,實行臨床專科護理實踐、專科護理會診、查房和巡查等工作。

討論

1老年專科護士臨床護理角色現狀

臨床護理工作能力是進行護理實踐的基本要求,在臨床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是專科護士最重要的職責。臨床實踐是專科護士的首要特點,其主要從事專科相關疾病的直接與間接護理。本研究中52名老年專科護士在臨床實踐中開展專科護理工作,但有19人同時擔任護士長或科護士長職務,且96.3%是兼職專科護士,編制歸屬病房,參與正常的輪班,除參與所在病房老年專科護理或指導工作外,還參與醫院部分科室老年專科護理或指導工作,包括護理會診和危重疑難病例討論、參與醫院老年專科護理門診及老年專科護理會診,以上種種原因導致老年專科護士用于專科臨床實踐的時間不足。建議設立專職老年專科護士工作崗位,為其提供固定的工作時間,更大地發揮現有老年專科護士的臨床實踐角色功能,為患者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對提升患者滿意度、提升護士地位、促進專科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老年專科護士承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老年專科護士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以臨床護理實踐者角色為核心,解決老年患者常見的失禁、進食、跌倒、睡眠、皮膚、意識、智能障礙等專科常見護理問題;通過成立護理專業小組(96.3%的醫院成立了護理專業小組)、開展專科護理會診、組織護理查房、病例討論帶動護理人員學習、交流,可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提高專科護理質量;傳授臨床護士專科護理知識,在病房、院內定期組織咨詢活動,開設專科護理門診,將臨床指導、會診、教學等幾大職能融匯在一起,可提高專科護士的影響力和患者、醫護人員對其的認同度[5]。本研究結果顯示,分別有27.8%、48.1%的老年專科護士承擔著教育者及咨詢者的角色。提示老年專科護士此方面的角色功能還有待加強。

老年專科護士研究者的角色對于護理學科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老年護理領域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可以將科研成果用于指導護理實踐,最終促進老年護理質量的提高。本次調查中僅有19名老年專科護士參加過與老年護理相關的科研工作,24名發表過1~5篇本專業相關的論文。從中可以看出老年專科護士參與護理科研工作的程度不足,參與或開展科研的人員較少。老年專科護士應在臨床工作中善于提出問題進行研究,對研究結果作出評估,并將其運用于實踐工作。針對開展老年護理研究,劉雪琴等認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需加強,特別是應多開展遵循科研設計基本原則的護理科研項目,從而使臨床護理領域中的專科化程度不斷提高。老年專科護士應充分利用護理專業委員會等組織的交流平臺或科研會議等機會,進行廣泛的科研交流。

2老年專科護士發展的思考

第11篇

醫學論文寫作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是我們隨便在網上找一些觀點套到論文里,醫學論文是科技論文的一種,有其獨特的屬性,即科學性、創新性、理論性、規范性、可讀性、簡潔性等。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醫學論文寫作要求,給大家閱讀借鑒。

㈠、科學性所謂科學性就是要求論文資料詳實、內容先進。科學性是醫學論文的生命。如果論文失去了科學性,不管文筆多么流暢,辭藻多么華麗,都毫無意義,只能是人力和時間的浪費。

資料詳實,指論文內容、材料、結果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能夠經得起科學的驗證和實踐的考驗。要對每一個醫學概念、數據等準確無誤的理解和運用,堅持唯物辨證法的立場,實是求是,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做到立論客觀,論據充分,論證嚴謹。不能主觀意斷,更不能為達到“預期目的”而歪曲事實,偽造數據。

內容先進,要求論文理論和實踐水平能夠代表當今國內外醫學發展水平,如果失去了這一點,論文也就失去了價值。

㈡、創新性創新是醫學論文的靈魂。能否為促進醫學發展作貢獻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根本標準。醫學論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新創見、新觀點。醫學論文不同于教科書及綜述講座之類的文章,而是在于學術交流,報到新發現,發表新方法、新理論。因此在內容中必須突出“新”字,對于已為人知的觀點不必復述,而應突出闡明自己新的觀點。

㈢、理論性醫學論文不僅是醫學科學研究的總結,而且是一個在創造的過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記錄或實驗報告,而應提煉出指導醫學科研活動及臨床實踐的經驗教訓,發現規律,并上升為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

㈣、簡潔性醫學論文要求簡潔,這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需要各種修辭手段和華麗的詞藻,它要求行文嚴謹,重點突出,文字語言規范、簡明,能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就不用兩個字,不濫用同義詞和罕見詞。文章盡可能簡短,材料方法部分應簡明扼要,結果部分可用較少的圖表說明較多的問題,討論部分不贅述已公認的東西,不重復已有的討論。總之,用最短的文字說明要闡述的問題,以減少閱讀時間,使讀者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

㈤、邏輯性論文的邏輯性是指論題、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聯系一環扣一環,循序撰寫,首尾呼應,順理成章,并做到資料完整,設計合理,避免牽強附會,虎頭蛇尾,空洞無物。

㈥、可讀性寫論文的目的就是進行學術交流,最終是給人看的,因此,論文必須具有可讀性,即文字通順,結構清晰,所用詞匯具有專業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達了的字眼。使讀者用較少的腦力和時間理解所表達的觀點和結論,并留下深刻的影響。

醫學論文范例欣賞:

【摘要】目的轉變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方法收集xxxx9年1月—xxxx0年1月之間我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注意建立護患關系,親切而又耐心的解釋并盡可能地解決患者存在的思想問題,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鼓勵患者自覺配合各種治療。結果患者由最初對疾病認識不足出現異常到引導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結論良好的護理指導對防止血壓升高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血壓;心理護理;措施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鐘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測得的血壓>=140/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是常見的代謝失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積極防治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指導。

1.臨床資料

我國高血壓患者每年以300萬例的速度增長,使許多人深受其害,即我院從xxxx9年1月~xxxx0年1月共收治104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齡40~50歲38例,50~60歲52例,60歲以上14例,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措施,可將其危害降至最低點。現將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措施淺談如下:

2.心理護理

2.1心理護理基本概念

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心理護理強調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緊密結合護理實踐,發揮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職業優勢,注重心理護理,使之成為心身康復的增強劑。心理護理與軀體護理的目的都是促進康復和增進健康。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只有與軀體護理緊密地結合,才能在護理的全過程中增進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但心理護理不同于軀體護理,例如腹壁結腸造口的護理,要求護士教會病人自行處置腹壁腸造口的操作技巧(軀體護理),并對病人關心、體貼(心理護理)。

2.2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因素與全身生理活動有密切的聯系,情緒能影響免疫功能,如恐懼、緊張可使機體的“免疫監視”作用減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療價值。因此從整體看待病人是護理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重視對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護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亂,大都存在情緒穩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對自身行為控制能力降低等傾向。因此,患者容易出現消極反應。心理護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優美的環境、使緊的心理狀態得到松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可以使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松愉快的業余活動,將精神傾注于音樂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對待已出現的癥狀進行解釋。讓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隨而來的不愉快情緒和各種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2.3心理護理措施

護士要必須做到對病人家庭環境、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病情變化、思想情緒等有所了解,在護理過程中采取疏泄、勸導、解釋、安慰、暗示、保證等手段,并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進行心理護理。還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質修養,通過語言、表情、態度、行為來影響患者的感受和情緒,使之感到溫暖,增強信心,減少顧慮,振奮精神,從而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這就是良好的醫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價值,也是對一個責任護士的嚴格要求。

2.4.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尊敬患者、愛護患者、耐心宣講住院規則、周圍環境、作息時間。部分患者的隱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負擔,使患者感覺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樣。視患者為親人、朋友,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理解,對患者不論身份、文化水平、社會地位高低均應同等對待。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治療成功的保證。

2.5創造良好環境

病房舒適、環境幽雅,給患者以賞心悅目的感覺,病房要求清潔、整齊、舒適、美觀、空氣清新,盡量做到輕重患者分開,以免互相干擾。恢復期患者病房可配電視或收音機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里,增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復。

3.護理措施

3.1適量運動

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但高血壓患者不宜進行劇烈活動,以免血壓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臟負擔,可根據患者的體力、病情、心功能情況量力而行,開展適合自身活動的有氧運動項目。堅持長期做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等有氧運動。但患者在進行運動的時候應注意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后2小時。

3.2戒煙限酒

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堿)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于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煙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煙。

與吸煙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3.3自我管理

患者應學會自我管理,應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

治療高血壓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恒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害。定時服用降壓藥,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除服用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如患者服藥后出現血壓升高或過低,血壓波動大并伴有出現眼花、頭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現象應立即到醫院就醫。如病情危重,請求120急救中心救助。

3.4合理膳食

“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要做到合理的膳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淀粉、玉米等。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于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宜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癥有一定的作用。其次,還要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患者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果患者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有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再次,要限制鹽的攝入量。如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后,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折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滯留。最后,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每天可吃1-2只蘋果,有益于健康,同時,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于8兩,水果2至4兩。最好在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3.5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成為高血壓病的并發癥。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腎病、周圍動脈疾病、中風、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如有頭暈、頭痛、心慌、手指發麻、心動過速等一系列癥狀時,應及時配合醫生給予及時處理,同時要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小結:

高血壓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與藥物治療在我們護理工作中是同等重要的,家屬也要與之密切配合,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孤獨之情緒。同時要細致觀察患者的不同心理,在病情許可的條件下投其所好,教會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幫助指導其建立健全的人格與正常的情緒反應,生活規律,以便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申濤.防治高血壓從點滴做起[j];醫藥與保健;xxxx5年08期;17

[2]夏泉源.內科護理學[m].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xxxx4:97~102.

[3]韋公遠.靜默練習治療高血壓[j];健康科學;xxxx6年02期;37

第12篇

相關合集:醫學護理論文

相關熱搜:醫學護理  醫學護理學習  醫學護理專業

1.臨床資料

本組232例,男162例,女70例,年齡60~92歲,平均68歲。其中乳腺癌31例,甲瘤36例,甲狀腺癌12例,肝癌15例,胃癌21例,大腸癌36例,急性闌尾炎28例,腹股溝疝26例,大隱靜脈曲張12例,其他病種15例。出現并發癥16例,其中呼吸系統疾病8例,腦血管疾病1例,心血管疾病4例,尿路感染3例。

2.護理體會

2.1心理護理:人到老年,不僅生理機能出現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下降。精神健康網專家表示,老年人很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患上某種精神疾病。尤其是當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較大的困難與挫折時,情緒反應往往較年輕人更為明顯,也就更容易被精神疾病所困擾。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社會課題,心理健康不僅能夠改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還能減輕家庭以及社會負擔,使老年人健康長壽。王霞告訴記者,除了定期為老年人做一些健康檢查之外,還要幫助老年人保持與社會接觸,及時地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最主要的是幫助老年人培養愛好,多一些戶外活動。“要多搜集一些老年人年輕時代的愛好,幫助他們重拾愛好,認識一些有共同愛好的人,重新建立朋友圈,避免產生孤獨感。”王霞說,幫助老年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就解決了一大部分問題。

2.2加強基礎護理:年老體弱或合并頭暈、高血壓等,自護能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跌跤,需要囑患者在變動時要穩、慢、行動時要有人協助并安裝夜間照明燈,走道中加裝扶手等。因長期臥床易發生圧瘡,需要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勤洗澡、換內衣、剪指、趾甲等。經常變換和輕拍背部,促進疾病恢復。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重體力活動。但在心功能允許情況下,可進行適量的輕體力活動或輕體力的工作。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扁桃體、牙齦炎等。如果發生感染可選用青霉素治療。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療。房顫的患者不宜作劇烈活動。應定期門診隨訪;在適當時期要考慮行外科手術治療,何時進行,應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定。

2.3飲食護理:每天一碗稀軟溫熱的粥,是老年朋友恢復胃腸功能的最好辦法。煮粥多用糙米,少用精米,可以用大米、小米為主料,搭配薏米等雜糧。牛奶燕麥粥養胃和脾,適合早餐,小米粥暖胃安神,適合晚飯。細嚼慢咽最健康,對老人尤其如此。經過葷腥油膩折騰,胃非常疲憊,不宜讓它再奮力研磨東西。慢慢吃,可以幫助牙齒細細研磨,舌頭充分攪拌,與唾液混合,然后咽下。建議老人每餐時間掌握在30~40min。

2.4皮膚護理:老年人,由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萎縮,肌膚性能降低,皮脂腺分泌減少,因此,皮膚失去光澤且易干裂。比如如果想要用臉部保養品擦頸部,可先用美白,再用保濕、抗皺保養品。涂護膚霜的同時,最好再做個3min按摩。先將右手四指并攏放在左側耳后方,然后由上往下輕推,一直推到肩部,共8次,然后再換另一側。之所以要按照從耳后斜向開始按摩,是因為這是頸靜脈流向的方向,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甚至消除面部浮腫和頸部的酸痛,同時防止皺紋出現。大部分人只注意頸前的護理,卻忘記頸后的護理。殊不知,頸后如果產生皺紋,皺紋便會向前伸延。因此,頸前和頸后的皮膚護理要同時進行。同時適當的延長穿刺部位的按壓時間,定期給患者剪指(趾)甲,避免無意識的劃傷皮膚。

2.5排尿護理:掌握老人的排尿規律,需要時間較長的治療、檢查或外出活動時,應事先排尿,老年人有尿意即應及時排尿,不應憋尿,接近排尿時,協助等待排尿;對頑固的尿失禁老人,應給預留置導尿管護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锦屏县| 卫辉市| 左权县| 股票| 抚州市| 江门市| 佛山市| 青龙| 梁山县| 赫章县| 遵义市| 同心县| 镇康县| 筠连县| 贵溪市| 邳州市| 澜沧| 繁峙县| 山东| 离岛区| 贺兰县| 灵武市| 凤凰县| 宜兴市| 甘孜| 定边县| 顺义区| 永宁县| 浮梁县| 手游| 随州市| 崇文区| 溧水县| 保靖县| 康乐县| 郓城县| 本溪| 镇江市| 华亭县|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