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08:49: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超聲工作經驗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臨床療效
隨著現代食品安全問題的突出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胃癌在我國臨床中的發生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胃癌的有效途徑[1]。近些年來,我國內鏡技術的提高,在輔助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也得到了醫學界的肯定,其在胃癌根治術能夠通過確定患者的病癥位置以及數量進行有效的癌癥分期[2]。文章主要針對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與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醫院收診需要行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癌患者[3]。6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為36~64歲,平均(51.2±3.3)歲;腫瘤部位:胃體部16例、賁門及胃底部21例、胃竇部23例。術前常規行胃鏡檢查并于檢查過程中取病理組織,觀察患者的病變部位以及病變類型,行常規心臟超聲、肝脾臟超聲、上腹CT檢查、MRI、肺功能、胸片以及心電圖檢查,u估患者淋巴結轉移部位以及累及范圍,評價患者的組織功能以及對手術的耐受度[4]。術后常規給予抗菌藥物防感染、營養支持等護理干預措施。
1.2方法 60例患者中中有全胃切除手術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術22例、遠端胃大部切除術23例;其中淋巴結清除D1式15例、淋巴結清除D2式45例。全麻后調整為平仰臥位,臍下2 cm行切口并置入10 mm套針,建立氣腹后置入腹腔鏡鏡頭。左側鎖骨中線肋緣下3~4 cm處行穿刺并置入10mm套針,且直線切割閉合器均由此孔置入,右側鎖骨前線肋緣下2 cm處行穿刺并置入5 mm套針,清除淋巴結。仔細觀察患者的腹腔,觀察有無腹水,并記錄腹水的顏色與量。由左向右至結腸肝曲,并使用超聲刀分離腹腔粘膜,觀察到橫結腸系膜前后葉間隙后即可將鏡頭置入,主要對幽門上下、肝固有動脈周圍、肝十二指腸韌帶內門靜脈周圍、為左動脈周圍、脾動脈周圍、賁門右側以及胃小彎周圍的淋巴結。于患者上腹正中行手術切口,約5~6 cm,做好切口保護措施,將胃從切口提出,并剝離橫結腸中段大網膜及系膜前葉至胰腺下緣,常規行全胃切除術、近端胃大部切除術以及遠端胃大部切除術,常規置留導管。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P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值檢驗,P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全胃切除手術、近端胃大部切除術、遠端胃大部切除術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79.6±31.8)min、(158.5±26.9)min、(151.2±28.5)min;平均術中出血量為(135.3±71.8)ml、(128.5±85.2)ml、(159.5±75.9)ml;平均清除淋巴結數為(16.8±5.2)枚/例;平均腸胃功能恢復時間為(3.4±0.6)d;平均住院時間為(7.5±2.1)d;術后無切口感染、吻合口瘺或梗阻、十二指腸殘端瘺等并發癥狀。
3 討論
傳統開腹手術的切口大、術后疼痛嚴重、住院時間長并且預后情況低,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腹腔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其在胃癌根治手術中的應用情況,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具有微創、疼痛小、預后好的優勢,在早期胃癌的手術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在臨床中受到了廣泛的認可。相關文獻指出,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其在遠端胃切除以及D2淋巴結清方面具有更好的應用效果,能夠作為胃癌手術患者根治型淋巴結清除手術[5]。胃周圍的組織結構比較復雜,相鄰的重要器官以及血管較多,因此,腹腔鏡手術對醫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文章研究觀察中,6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了手術,并且筆者以多年工作經驗總結:腹腔鏡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放大圖像,清除觀察到患者腹腔的血管、組織以及結構;此外,超聲刀在手術中能夠起到較好的切割、止血效果,并且對患者的損傷較小;并且淋巴結清除率較高。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在早期胃癌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具有手術切口小、并發癥狀少、安全性能高、術后預后情況好等優勢。
參考文獻:
[1]李佑,臧潞,胡偉國,等.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3(12):899-902.
[2]周敏燕,童鶯歌.完全腹腔鏡和開腹遠端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評估的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4):34-35.
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市場經濟的競爭,實質是職工隊伍綜合素質的競爭,辦好職工教育如同打好一座高層建筑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20年以來,我國鐵路科技日新月異、飛速發展。隨著我國鐵路科技的高速發展,為適應不斷提速的需要,鐵道車輛的技術性能和檢修標準不斷改進提高。為了更好地做好鐵道車輛的檢修工作,職工教育工作應該盡快適應這種要求,不斷地創新和發展。筆者長期在神華集團鐵路車輛檢修部門從事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針對現階段鐵路車輛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職工培訓工作的問題
1 職業分類不夠細。國家職業大典里關于車輛段技術工種的設置不夠細。很籠統地分為車輛鉗工、制動鉗工、輪軸裝修工、檢車員這四個主要工種。這樣的分類增加了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量和工人學習的負擔,給我們的職工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例如:從事車鉤緩沖裝置檢修的工種是車輛鉗工,從事轉向架檢修和車體檢修的工種也都是車輛鉗工,但三者的工作內容和技術要求是截然不同的。這在很大程度上給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造成負擔,給職工增加了學習負擔。
2 培訓教材更新不及時。隨著鐵路車輛科技的高速發展,各型高速重載的新車型不斷推出,相應的檢修工藝文件和檢修標準也能不斷更新。但是新車型的相關技術資料和培訓教材卻往往滯后很久才能推出,或者只能在小范圍內推出,給我們的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鶎勇毥滩块T往往得組織大量的人力編寫相關的培訓教材,給新技術的貫徹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3 職業技能鑒定規范與生產實際脫節。隨著我國職業資格認定制度的不斷深入實施,鐵道車輛檢修部門的職業工種也納入職業技能鑒定范圍。筆者所在單位從2000年開始對全體生產崗位的員工逐步進行職業技能鑒定,主要有檢車員、車輛鉗工、制動鉗工、輪軸裝修工等工種。這些工種的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還是以基礎手工鉗工操作為主。而現在的車輛檢修工藝和設備工裝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例如:鐵道部要求車輛段必須配備的八條檢修流水線,包括兩條輪對檢修流水線、軸承檢修流水線、構架檢修流水線、車鉤緩沖裝置檢修流水線、制動閥檢修流水線、制動梁檢修流水線、承載鞍、枕簧、斜楔檢修流水線。這八條流水線上配備的自動檢測設備主要有輪對自動檢測機、軸承不退卸自動診斷機、微機控制電磁輪軸探傷機、微機控制超聲波輪軸探傷機、軸承自動磨合機、微機集中控制單車試風系統、制動梁自動檢測探傷機、枕簧自動檢測機等等,這些自動化檢測設備幾乎代替了全部的手工勞動,對員工的知識與技能要求也就由原來的鉗工技能要求轉變成為了對先進設備的操作與維護技能的要求?,F行的職業技能鑒定規范還沒有及時改進這種要求,造成了職工學一套、用一套,嚴重與生產實際脫節,給我們的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二、職教工作改革的具體做法
1 與鐵路職業學校達成協議,筆者所在公司根據需要向學校提供人力資源儲備計劃,學校根據我們公司的要求來培訓學生。培訓課程除基礎課程外還根據我單位車輛類型、檢修設備狀況等加入了C64、C64K、C64H、C70A等新車型的日常檢修工作經驗總結、自動化車輛檢修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維護保養等比較切合我段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一畢業就立即能夠獨立上崗作業,合理優化了培訓資源,大大減小了培訓浪費,縮短了培訓時間。
2 細化了工種結構,把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里的車輛鉗工細化為車輛轉向架檢修工、車鉤緩沖裝置檢修工、車體檢修工、制動梁檢修工四個工種;制動鉗工細化為基礎制動裝置檢修工、制動閥檢修工兩個工種;輪軸裝修工細化為輪對收入、車軸探傷工、輪對支出檢修工、輪鏇工、軸承壓裝TA個工種把工種結構細化到了每一道工序。這樣大大縮小了職業范圍,更加突出工種的專業性,提高職工培訓的針對性。
3 根據細化后的工種結構,編制出一套培訓教材,教材包括鐵道車輛基礎理論、本工種檢修的車輛部件的專業知識、檢修設備的主要結構、工作原理、安全操作注意事項及日常維護保養方法等三方面內容。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術培訓,并根據車輛新技術的更新及時更新培訓內容,優化了職工的技術學習內容,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4 根據實際情況,對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做適當修改,降低了基礎知識的比例,增大了專業知識和車輛新技術的比例,融入了車輛檢修設備的操作、維護知識,使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更加切合生產實際。
經過這樣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員工培訓的效率,使培訓更加符合生產實際。同時使廣大員工有時間更加深入地學習鐵道車輛新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樁基工程,房建工程,檢測控制技術,應用
House Construction foundations detec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ENG Chun-lin
(1.Hengyang Jilong construction detection Co. Ltd,Hengyang 421001, Hunan,China;2.Faculty of Nuclear Resource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Hunan,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pile works in our house is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om works, one of the merits of its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these houses and households. Therefor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s one very important part. As in recent years in high-rise building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a growing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high, the share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status and role is also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foundations, building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 TU473.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樁基是整個房屋的基礎,樁基的應用是為了增加房屋的地基的承載力,樁基工程質量決定建筑物的結構安危,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近年來,我國的城鄉經濟發展迅速,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多,相應的樁基工程的使用也越來越多。樁基工程檢測控制技術逐漸成熟和先進起來,相關的標準、規范相繼頒布、實施,使得樁基工程檢測技術更趨于規范化,起到了促進房建工程質量的良好作用。
樁基工程檢測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樁基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樁基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樁基工程是房屋建筑的基礎,一旦失穩,將會造成建筑物整體的破壞。目前,我國的樁基工程隊伍龐大卻混雜,施工工藝不規范,設備良莠不齊,樁基的施工質量必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甚至還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如果檢測不能夠及時的發現隱患從而采取有效措施補救缺陷,就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另一方面,我國的樁基施工過程中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浪費現象,究根結底,是由于設計不規范、對樁基數量和長度等計算錯誤等等原因造成的,這極大的違反了我國建設節約能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原則。
2、房建工程樁基檢測技術
2.1 成孔質量檢測技術
在樁基礎的施工過程中,直接影響混凝土澆筑成樁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成孔質量。樁基的成孔孔徑偏小會降低整個樁基的承載能力;樁基上部的孔徑增大會造成樁基上部的側阻力變大,還會影響下部的側阻力正常發揮;樁基的孔傾斜會使樁基的承載力降低;樁基底部的成渣厚度過大則會降低樁基的有效樁長。
2.2 樁基承載力檢測技術
2.2.1 高應變動測法
在重錘瞬間沖擊樁頂時,樁周圍的土層發生塑性變形,在樁頂測量力與速度的變化曲線,根據應力波理論計算得到樁基土體系的相關參數,分析其在接近極限臨界點階段時候的工作性能,分析樁基的質量,從而確定樁基的最大承載力。這種方法與靜載法相比,具有費用低廉,周期較短的優點,其主要分為兩種:凱普維普法和凱斯法。
2.2.2 靜荷載試驗法
這種方法也是檢測樁基的承載能力,其一般包括樁基水平靜載、樁基豎向抗壓、樁基豎向抗拔承載能力的檢測,其中豎向抗壓檢測更為常用。靜荷載試驗法常用于房建工程試樁檢測樁基的承載能力,是應用廣泛的檢測方法,其優點是檢測時的受力條件更接近樁基的實際受力情況,但是其所需費用、時間、人力、物力較高。盡管費用較高,在實際工程中仍需要加強靜載試驗,不能為了節省成本而減少動靜態對比試驗。目前,樁基的靜載試驗仍然是檢測樁基承載力值的最直觀、最可靠的試驗方法。
2.3 樁基的完整性檢測技術
2.3.1 聲波透射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超聲波在混凝土中進行傳播的聲學參數,如頻率、振幅、聲速等變化或者波形對樁身構造的連續性進行分析,判斷其蜂窩、夾砂、斷層等缺陷位置和大小,判定樁身完整性類別。
2.3.2 低應變動力檢測法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小錘對樁頂施加比較輕的振動能量,使得樁身和周圍的土層均發生微幅振動,同時利用動測儀實測樁頂產生的加速度或速度響應時域曲線,根據一維波動理論等原理進行分析,檢測樁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樁身完整性類別。
2.3.3 鉆芯法
本方法適用于檢測混凝土灌注樁的樁長、樁身混凝土強度、樁底沉渣厚度和樁身完整性,判定和鑒別樁端持力層巖土性狀。該方法不受場地條件的限制,特別適用于大直徑混凝土灌注樁的成樁質量檢測。
3、樁基檢測控制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
3.1 房建工程概述
以某房建工程為例,其具體情況如下:該工程共計十五層,地下一層,地上十四層,為框架式結構,建筑面積總計388820m2,樁基礎采用混凝土預制樁?,F場土層自下而上依次為強風化泥巖層、礫砂層、粉質粘土層及粉土層。其中礫砂層為樁端持力層,樁基設計要求為樁長10~12米,樁徑φ0.5米,數量為170根,樁基承載力值為2000KN,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40。以上述民建工程為例,結合現場的環境和地質條件,采用了成孔質量檢測技術、靜荷載試驗、高應變動力檢測及低應變動力檢測。
3.2 檢測技術的應用
3.2.1 成孔質量檢測
本房建工程成孔質量檢測采用JJC-1A型孔徑儀、JJX-3型井斜儀、JNC-1性沉渣測定儀、深度測量儀等機具設備,分別檢測了成孔的孔徑、孔斜度、空沉渣厚度、孔深等參數。檢測結果:孔徑:最大孔徑52.4cm~63.3cm、最小孔徑45.1~47.1cm;孔斜度:垂直度為0.67%~0.98%,小于1%;空沉渣厚度:8cm~10cm,小于15cm;孔深:設計深度為10.45~12米,實際測量值為10.5~12.2米。根據檢測得到的數據分析,以JGJ 94-2008為準則,本次樁基的成孔質量檢測四項參數全部達到了規范要求。
3.2.2 靜載試驗檢測
本次民建工程的設計要求在試樁中抽取3根試樁分別進行豎向的靜載試驗檢測。進行靜載試驗檢測時采用靜載試驗的成套設備為RS-JYB型靜載測試系統,其主要構成有主機、位移傳感器、控載箱、中繼器以及千斤頂等。檢測時采用錨樁反力設備和配重聯合加載法,先將千斤頂置于試驗裝的樁頂,然后將主梁、次梁放好,其中次梁與4根錨樁連接,與此同時,要在次梁上放置配重用的預制樁。加載時采用快速維持荷載法,逐級加持荷載,每次加荷后每隔15分鐘即讀數一次,每級加荷間隔2小時。根據設計要求分10級加荷,每級加載量為400KN。如果在加載過程中出現試樁破壞要立即停止加荷。經檢測,3根樁基的最大承載力均值為4000KN,極差極限值為0,小于均值30%,因此其承載力的標準值為2000KN,滿足設計要求。
3.2.3 高應變動力檢測
本次民建工程根據設計要求對樁基中的10根樁進行高應變動力檢測。檢測的設備為FEI-C3型動測分析系統,該系統主要構件有12位的轉換器、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重錘以及最重要的計算機。檢測時 ,在樁側的表面對稱安裝兩只應變式力傳感器和兩只加速度計,使重錘做自由落體運動錘擊樁頂,瞬時的沖擊力產生了力信號和加速度,通過上述系統進行放大,由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上傳給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存儲,匯出實測波形,最后將實測信號進行重播,對實測曲線擬合分析,計算得到樁的豎向最大承載力。檢測結果:經檢測,抽樣的10根樁的豎向最大承載能力值為2180~2344KN之間,本工程樁基的豎向最大承載力的均值約為2261KN,因此可知,本次高應變樁基最大承載力的檢測結果為2261KN。
3.2.4 低應變動力檢測
根據JGJ 94-2008規范中規定,低應變動力檢測主要檢測混凝土樁基的構件完整性,判斷其具有的缺陷程度和位置,以檢測到的數據為基礎劃分樁身的完整性類別。本次民建工程中抽取樁基中的30根進行低應變動力檢測。檢測時采用FDP204PDA型分析系統,該系統主要組件有力棒、加速度傳感器、轉換器等。首先將一只加速度傳感器置于樁頂,收集錘擊過程中的加速度信號,利用系統放大,通過轉換器轉化成數字信號上傳計算機,經過處理后匯出實測波形。在每根樁設一個采集點,每個采集點采集5、6錘的加速度信號。將收集到的加速度信號利用時域及頻域的輔助,分析各個部位的反射信號,判斷各個樁的樁身完整類別。檢測結果:I類樁27根,Ⅱ類樁3根,均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
結語
經過筆者的深入研究以及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得出:如果在樁身發生阻抗變化或者多變的情況下,利用低應變的檢測技術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現場要測量出準確的信號才能夠對樁基施工質量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F代的樁基工程檢測控制技術已經趨于成熟,但是現場地質環境復雜,仍然需要工程技術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和工作經驗綜合運用各種檢測技術,對樁基的情況做出正確判斷,為地面建筑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孟秀英、李俊杰,CFG樁復合地基施工質量檢測方法 [J],munic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2011(05);
[2]梁如福,淺談高應變檢測在工程基樁檢測上應用以及注意的事項[J],科學之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