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7 08:37: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招投標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建筑市場的管理尚有空白點。國家為了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管理,維護建筑市場的秩序,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從法律的層面上界定了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和義務,規定了施工企業進入建筑市場安全方面的門檻,對促進整個建筑市場安全生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建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建筑市場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比如,許多施工企業,特別是許多一、二級以上資質的施工企業已演變成純管理型的企業,其本身并無固定的勞務施工隊伍,公司一旦工程中標后,全部分包給有關的專業施工隊伍,公司派管理人員負責現場的管理工作。這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以包代管,公司只派少量的管理人員到現場,分管安全的專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從目前一些工程招投標情形來看,掛牌企業充斥市場,層層轉包,肢解分包,不能建立合理的工程總承包管理體系;轉、分包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水平逐漸走低,管理力量逐漸削弱;對于這種純管理型的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如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與管理自己的勞務施工隊伍又有著區別,比如職工的三級安全教育、現場的安全管理模式等都需要適應新的情況。另外一方面,分包的專業勞務施工隊伍本身安全資質管理以及日常的[發表職稱論文]安全生產監督,在一些地方還未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還未形成專業化勞務承包市場管理機制,不利于培養一批專業化的、成熟的勞務承包企業,也不利于勞務承包企業對員工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隨著市場分工的逐步細化和整個建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對專業化的勞務承包企業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大,如何培育和建立一批成熟的專業化的分包隊伍對保證工程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建筑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相互壓價已經成為拿到工程的普遍手法,一旦工程到手,壓縮安全方面的投入,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用于安全方面的設備、器材、工具等能省則省、能拖則拖,從而導致施工現場安全投入處處不到位,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專業教育培訓機制不健全。首先,建筑行業是接納農民工最多的行業,而從一個農民轉化成一個地地道道建筑工人應該有一個必要的培訓過程,實際上這一培訓過程目前在許多地方還是名存實亡的。雖然,許多公司可以提供安全教育記錄,但是一些記錄的真實性還是有待商榷的。許多農民工沒有經過必要的上崗培訓,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許多安全事故都是因此而發生的。而如何讓作為培訓主體的用人單位真正負起該負的職責是政府主管部門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監管的重點。而探索出一條農民工培訓的更加有效的途徑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許多施工管理人員甚至包括一些監理人員對施工安全知識也是相當缺乏,許多安全措施不知如何去做,出現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發現,更不用說提前做出防范。對工程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系統的安全知識方面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原有教育培訓機制顯然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健全和規范這一安全教育培訓機制應是當務之急。
施工企業的素質亟待提高。目前施工企業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好的施工隊伍能自覺高標準地要求自己,自覺按照安全規范的相關要求去實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仍然有許多施工企業對安全問題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不論從安全投入還是安全教育、安全培訓以及日常的安全管理都顯得不足。具體表現在安全設備、機具、器材等嚴重不足,人為消減安全投入;公司日常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制度雖然已經制定,但并沒有得到認真地執行,培訓機制形同虛設,不論是進場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還是管理人員安全知識培訓都顯得不到位;最主要的還是企業主要管理人員安全意識淡漠,認為有關安全的人、財、物的投入產生不了直接的經濟效益,能省則省,一味地追求高額利潤。雖然許多地方在招投標階段就規定了不可競爭的安全施工費用,但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這筆費用相當程度上并沒有直接投入到安全方面上,日積月累,導致企業安全欠賬越來越多。
監理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有待提高。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中明確賦予了監理工程師安全技術措施、專項安全方案審查責任以及現場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隱患的檢查和督促整改責任。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許多監理人員安全方面知識、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識遠遠不能滿足安全監理工作的需要,對有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等方面知識的培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只有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才能對施工過程中危險點、危險源實施預控,才能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發現事故的隱患,也才能對施工單位的不安全行為提出整改的要求和措施。安全生產的管理是一比較復雜的老大難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單靠任一單位、任一部門都不能辦到,需要有關部門牽頭,充分促進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系統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是強化行政管理的力度,消除管理上的盲區。國家雖然已經制定了有關安全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但要落到實處還需要有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從市場準入到日常的動態監管實施全過程監控,實時反應企業的實際情況。這需要創新的管理辦法和手段,以保證企業包括專業分包企業真正按照有關的要求去落實有關安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健全建筑從業人員的培訓機制,建立建筑從業人員的學習網絡,特別是對農民工培訓,凡進入工地的農民工必須接受培訓教育,合格后持證上崗,把對建筑從業人員包括農民工的培訓、教育納入施工企業考核、資質年檢和升級的重要指標。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功能,采用市場化手段規范企業安全行為、提高企業的安全意識。建立企業的安全信用體系,針對企業日常安全管理、教育培訓以及安全事故發生的頻次、嚴重程度及處理情況等建立完整的檢查及評價體系,并與市場準入和投標評分相結合,使“安全”真正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條件。另外,培育完整、成熟專業分包市場,培育一批有能力、有實力專業分包隊伍無論對整個建筑市場的建設還是提高整個建筑行業管理水平包括安全管理水平都顯得相當重要。
總之,安全問題解決事關整個建筑業的發展,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各個方面創新思路,認真實施,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