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16:06: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藥理學試題及答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案例教學法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它改變了傳統教學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改變一味地對學生“授之以魚”,而是同時更注重對學生“授之以漁”,采用一種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在藥理學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合理有效地應用案例教學法,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實驗方法
1.1實驗對象
采用對比實驗法選擇2011級臨床專業的本科班作為實驗對象。
將班級分成兩組,即案例教學組(實驗組)和傳統教學組(對照組)。本次共選擇了8個班級共290人,每個教師所教的班級在兩個組中均有分布;案例教學組總人數為149人,傳統教學組人數為141人。每個案例教學組再隨機分成若干個討論小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案例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均采用同一統編教材,同一授課計劃,同一教師進行講授。
1.3教學方案
1.3.1實驗組 采用案例教學法授課。
(1)案例導入
課前針對所講藥物,教師口述或課件介紹一小段案例,根據案例向學生提問。
(2)學生討論案例
圍繞案例以及提出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隨后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回答不完全的由其他小組補充,進行課堂大討論,得出初步結論。推理出藥物作用的規律,并開拓思維,歸納藥物分類 [1]。
(3)課堂總結
老師對同學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教師以案例為主線進行知識講解,對一些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并對學生討論的初步結論進行總體評價,給予鼓勵,指明不足,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正確評價學生的觀點及看法,提出今后的改進意見。
(4)課后作業
課程結束后,教師布置課后案例作業,給予練習,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及其他途徑查閱資料找出問題答案。
1.3.2對照組 采取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
1.4教學效果的評價
1.4.1考試評價
兩組均采取閉卷考試。考場及考試時間、監考等均由教務科統一安排。題庫出題與自主命題結合,題型及內容是:客觀性試題(選擇,填空,詞解)占40%,主要考核學生對藥理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理解;記憶主觀性試題(簡答,論述)占50%,考核學生的理解、分析及綜合判斷和應用的能力;附加題10分,考核學生創造性思維及知識結合能力。出題后并做出標準答案送教務科打印備案。考試結束后由教務科及考務人員封訂試卷裝訂線后,交付閱卷教師流水閱卷,評分標準一致。兩組考試成績采用兩樣本比較的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見表1)。
1.4.2學生評價
課程結束后,向學生發調查問卷,以了解學生對案例教學法的評價,和傳統教學法進行比較,并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效果。采用不記名的問卷方式,對問卷的信息數據, 用計算機作分析處理(見表2)。
2、結果
2.1兩個年級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見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考試成績的t檢驗,數據表明結果為P
2.2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
3、實驗結果
給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7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100%。通過上述表格數據顯示,贊成采用案例教學的同學占75.9%,認為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果、提高主動學習及自學能力、提高分析記憶能力、增強團隊精神及協作能力、增強了表達能力、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加深教師與學生的相互理解,教學相長;但也有21.8%的同學認為采用案例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偟膩碚f,案例教學法相比傳統教學法更能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狀態。
4、討論
在實施教學改革的試驗中,運用“案例討論”教學模式應注意到幾個問題:
(1)指導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教師在課前必須精心設計案例,有針對性,有一定代表性,有足夠的信息量,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
綱對藥理學相關知識的要求,有目的地從所選擇的典型案例中提出若干有關藥理學方面的問題,特別注意提出學生需要掌握的藥理學知識,和對臨床合理用藥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問題,以強化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基礎聯系臨床的教學思想。
(2)案例選擇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案例在廣、深、難易程度的選擇上要恰到好處,達到易于理解的目的。授課初期,選擇簡單案例;中、后期,學生已具備較完整的理論基礎,選擇反映疾病發生、發展衍變過程的案例。教學案例素材的篩選[2]我們針對基礎藥理學教學的需要, 以現行藥理學教材上重點藥物為導向,以藥物的臨床作用、應用及不良反應為重點,從文獻材料、附屬醫院的病例中篩選出一些適宜藥理學教學用的典型案例,并根據具體情況編撰一些信息量大、深度適宜、切合藥理學重點知識點、符合教學目標的“案例”。這些案例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完整病例,而是針對藥理學教學特點和特定知識點而摘抄或設計的一些病例片斷,在此基礎上加以整理,成為一部方便教學雙方的實用輔助資料,并在教學試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3)課堂討論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在課前就要了解案例教學的特點,閱讀和熟悉案例內容,做好個人分析、組建學習小組,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是“案例討論”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特征。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有利于提高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3]。
藥理學(一)試題
課程代碼:02903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4小題,每小題1分,共4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關于受體描述錯誤的是
A.受體可以存在于細胞核內
B.連續應用拮抗藥可引起受體數目向上調節
C.拮抗藥的內在活性(α)介于0和1之間
D.與G蛋白偶聯而發揮作用的受體數量最多
2.某藥按照一級動力學消除,其半衰期為l0小時,一次給藥后,藥物基本從體內排泄干凈所需時間約為
A.10小時
B.20小時
C.1天
D.2天
3.有機磷農藥急性中毒癥狀不包括
A.M樣癥狀
B.N樣癥狀
C.口干
D.中樞先興奮后抑制
4.毛果蕓香堿溶液滴眼可引起
A.縮瞳、升高眼內壓、調節麻痹
B.縮瞳、降低眼內壓、調節痙攣
C.擴瞳、降低眼內壓、調節痙攣
D.擴瞳、升高眼內壓、調節麻痹
5.新斯的明禁用于
A.尿潴留
B.機械性腸梗阻
C.筒箭毒堿中毒的解救
D.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6.關于阿托品的不良反應,錯誤的是
A.口干
B.排尿困難
C.心悸
D.血壓升高
7.琥珀膽堿的不良反應不包括
A.阻斷神經節,使血壓下降
B.使眼內壓升高
C.損傷肌梭,致肌肉疼痛
D.升高血鉀
8.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壓宜選用
A.異丙腎上腺素
B.去甲腎上腺素
C.麻黃堿
D.多巴胺
9.靜脈滴注時漏出血管外可致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的藥物是
A.腎上腺素
B.去甲腎上腺素
C.異丙腎上腺素
D.麻黃堿
l0.治療外周血管痙攣性疾病可選用
A.多巴胺
B.東莨菪堿
C.酚妥拉明
D.異丙腎上腺素
11.下列關于局部麻醉藥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逆性阻斷神經細胞膜鈉通道
B.硬膜外麻醉危險性較大,已很少采用
C.利多卡因屬于酰胺類
D.普魯卡因可致少數患者出現過敏反應,用藥前應做皮試
藥理學1
l3.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首選藥是
A.苯妥英鈉
B.苯巴比妥
C.乙琥胺
D.地西泮
14.有關卡比多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外周多巴脫羧酶抑制劑
B.能提高左旋多巴的療效
C.容易透過血一腦屏障
D.能減輕左旋多巴外周副作用
藥理學2
16.嗎啡一般不用于治療慢性鈍痛的原因是
A.在治療量即有抑制呼吸作用
B.對鈍痛的效果不如其它鎮痛藥
C.連續反復多次應用會成癮
D.引起性低血壓
17.治療新生兒窒息引起的呼吸衰竭常選用
A.哌拉西坦
B.咖啡因
C.洛貝林
D.貝美格
藥理學3
19.屬于苯硫氮草類的鈣通道阻滯藥是
A.地爾硫草
B.氨氯地平
C.維拉帕米
D.氟桂利嗪
20.治療竇性心動過速宜選用
A.利多卡因
B.苯妥英鈉
C.阿托品
D.普萘洛爾
21.下列疾病中強心苷療效的是
A.縮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
B.嚴重二尖瓣狹窄引起的心力衰竭
C.嚴重貧血引起的心力衰竭
D.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藥理學4
23.下列有關硝普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口服應用具有持久的降壓作用
B.應臨用時配制并避光保存
C.對小動脈和小靜脈均有舒張作用
D.可用于高血壓危象的治療
24.有支氣管哮喘病史的高血壓患者禁用
A.哌唑嗪
B.可樂定
C.卡托普利
D.普萘洛爾
25.加速毒物從尿中排泄宜選用
A.氫氯噻嗪
B.螺內酯
C.氨苯蝶啶
D.呋塞米
26.治療肝素過量引起的出血應選用
A.硫酸亞鐵
B.魚精蛋白
C.凝血酸
D.維生素K
27.支氣管哮喘并發消化性潰瘍患者忌用
A.地塞米松
B.異丙腎上腺素
C.腎上腺素
D.氨茶堿
28.潑尼松與潑尼松龍體內過程的主要區別在于
A.消化道吸收程度不同
B.組織分布不同
C.肝內生物轉化后的代謝產物生物活性不同
D.代謝受肝藥酶誘導劑的影響程度不同
29.以下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抗癌藥物的是
A.抗代謝藥
B.拓撲異構酶抑制藥
C.長春堿類藥物
D.烷化劑
30.合并重癥感染的糖尿病人宜選用
A.甲苯磺丁脲
B.格列本脲
C.苯乙雙胍
D.胰島素
31.以下不宜選用糖皮質激素的是
A.感染中毒性休克
B.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C.角膜潰瘍
D.類風濕性關節炎
32.下列不屬于甲狀腺激素臨床應用的是
A.甲狀腺危象
B.呆小病
C.黏液性水腫
D.單純性甲狀腺腫
33.大劑量碘制劑可用于
A.單純性甲狀腺腫
B.黏液性水腫
C.輕癥甲狀腺機能亢進內科治療
D.甲狀腺危象
34.能促進內源性胰島素釋放的降血糖藥物是
A.格列本脲
B.二甲雙胍
C.阿卡波糖
D.羅格列酮
35.H1受體阻斷藥的臨床應用不包括
A.發熱和關節痛
B.皮膚粘膜變態反應性疾病
C.防治暈動病
D.耳性眩暈癥
36.關于青霉素G,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性質不穩定,水溶液易分解
B.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
C.口服給藥無效
D.對人體毒性大
37.為防止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使用青霉素前必須
A.明確診斷
B.肌注異丙嗪
C.備有氯化鈣
D.做皮膚過敏試驗
38.下列關于紅霉素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是廣譜抑菌劑
B.可用于對青霉素耐藥的金葡菌感染
C.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
D.易被胃酸破壞
39.下列對克林霉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腎毒性
B.在骨組織中的濃度高
C.屬半合成林可霉素類抗生素
D.對革蘭氏陽性菌敏感
40.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機制是
A.阻止細菌細胞壁粘肽合成
B.改變細菌細胞膜通透性,使營養物外漏
C.抑制菌體蛋白質合成
D.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影響葉酸的合成
41.氟喹諾酮類藥物因影響軟骨發育,應慎用于
A.老年人
B.小兒和孕婦
C.成年男性
D.關節炎患者
42.磺胺類藥物的抗菌作用機制是
A.抑制菌體細胞壁合成
B.抑制菌體蛋白質合成
C.影響胞漿膜通透性
D.抑制細菌葉酸代謝
43.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機制是
A.抑制依賴DNA的RNA多聚酶
B.抑制分枝菌酸合成酶
C.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D.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
44.關于抗瘧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奎寧是瘧疾控制癥狀的首選藥
B.青蒿素治療瘧疾的復發率較高
C.伯氨喹可控制瘧疾復發
D.乙胺嘧啶能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空,每空1分,共l0分)
45.對受體既有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的藥物稱為受體激動藥。
46.低劑量多巴胺可使腎臟血管__________,而大劑量多巴胺對腎臟血管有__________作用。
47.阿片類藥物通過與不同腦區的__________受體結合,減少__________的釋放,產生鎮痛作用。
48.氯沙坦通過阻斷__________受體而發揮抗高血壓作用。
49.青霉素V屬于耐__________青霉素類,苯唑西林屬于耐__________青霉素類。
50.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有腎毒性、耳毒性、過敏反應和__________。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51.肝藥酶
52.半數致死量(LD50)
53.水楊酸反應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54.簡述腎上腺素的臨床應用。
55.簡述嚴重急性感染時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56.簡述頭孢菌素類藥物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用的原因及目的。
57.簡述普萘洛爾的降壓作用機制。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關鍵詞] PBL教學法;藥理學;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9(c)-094-02
醫學教育模式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不但要求具備現代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而且還需要具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建立新型的醫學教育模式[1]。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灌注式”、“填鴨式”的方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方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是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是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醫學教育界實行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我國國內尚處于初步嘗試階段。
1 PBL教學法的起源和特點
PBL教學法始于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柯瑪斯特大學醫學院創立,PBL教學模式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根據建構主義中的“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而建立的,是建構主義教學改革設想當中的“一條被廣泛采用的核心思路”[2]。PBL教學方法強調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理念,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問題掛鉤,及早接觸臨床,使學生投身于臨床問題當中去,鼓勵醫學生自主探究,啟發醫學生對知識積極反思,促進醫學生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在學習上互相溝通的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互助精神。
2 PBL教學模式在藥理教學中的運用
藥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和藥學的橋梁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藥層出不窮,新理論、新的機制不斷發現,學生感到聽課容易,記憶難。傳統的灌輸方法已不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以及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在2003~2005級本科班藥理學教學中開展了PBL教學方法嘗試。
2.1 教學準備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內容集體備課,編輯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和“臨床用藥病例”。問題圍繞著課程的重點、難點編輯,病例突出典型的臨床表現,并告知學生明確的診斷。要求學生獲得的是用藥的道理及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圍繞問題和病例給學生提供一定量的參考書目,提前1~2周發給學生。
2.2學生自學
將學生5~6人編為一個自學小組,學生通過圖書館、因特網查閱文獻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并寫出回答問題和解決用藥病例的討論提綱。小組討論是學生互相溝通、資源共享的重要過程,小組結論代表了團隊水平。
2.3討論課
將學生4~5個小組合并為一個討論課組,由一名教師參與指導,討論課由學生主持,小組代表中心發言,其他學生自由發言。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和辯論。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不急于回答正確與否,而是引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討論。教師利用課堂的最后15~20 min進行小結,小結圍繞討論中的共性問題和本節的新進展進行。討論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
2.4 保證措施
為使PBL教學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要有以下措施和保障:①配備年資較高的教師指導討論課;②在教務處的協助下安排配有多媒體的小教室,每班需要2~3個;③對學生自學和討論課中的表現記入平時考核成績。
2.5 實施效果
對PBL教學方法的效果,我們通過師生問卷和學生學習成績比較的方法來反饋。
2.5.1 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對學生問卷和對指導教師的問卷,共 8 大項,24個檔次(每項包括A、B、C 3個檔次,A表示好或明顯,B與傳統教學法比無明顯區別,C是不如傳統教學法)。
在學生的253份問卷中,對PBL教學認為有明顯提高的依次是:自學能力(95.6%),學習效果(83.8%),文獻檢索能力(78.7%),團隊合作精神(75.5%),語言表達能力(72.8%)。有提高的是:邏輯思維能力(68.2%),科學作風(66.7%),發現問題(12.2%)。
對指導教師的三大問題9項指標評價中,A的占92.6%,B占6.1%,C占1.3%,說明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是滿意的。
教師問卷中,明顯提高的依次是:與學生交流(98.8%),課堂氣氛好(95.2%);有提高的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92.8%),教師業務知識提高(84.5%),教學相長(80.8%);沒有改善的是:備課效率(79.8%)(指增加了備課范圍和時間),教學條件(75.4%)(指PBL教學需要的條件高了)。
2.5.2 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績比較見表1。從表1成績上看,試驗班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班,這是由于PBL教學法的內容試題多是以應用性、討論性或用藥病例分析的方式出現,可見PBL教學法對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上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學期總成績也明顯高于對照班,且3個學期隨著PBL教學法內容的增加(2003級選取總內容的10%,2004級15%,2005級20%),成績也逐年提高。
3 PBL教學法的評價與展望
3.1 PBL教學法的優點
通過連續3屆的藥理學教學嘗試,我們深刻地體會到PBL教學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臨床用藥問題和用藥病案的討論式學習,能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臨床工作情景中,使學生及早接觸了臨床,理論聯系實際。自學階段鍛煉了學生查找文獻資料,利用網絡資源信息的本領,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人際交流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討論課訓練了醫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討論課異?;钴S,有的學生到黑板前講解,有的學生自制了多媒體課件到臺前演示。由于討論課學生人數少,便于師生溝通,也便于教師對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PBL教學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使學生的學習研究時間和空間得到了拓展,在對問題尋找答案過程中,反復思考、討論,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突出地表現了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從以上可以體會到,PBL教學法的實施過程是建構主義和多元智能理論的真實體現。PBL教學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在編輯問題和用藥病例過程中,需要多種知識的集合,不同學科加強了聯系,擴大了教師知識面,教師也從學生的討論中得到一些啟示,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PBL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思想,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3.2 PBL教學模式的不足和展望
3.2.1 PBL教學模式打破了知識的系統性PBL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法的知識原有系統性,因此,應根據各學校,各學科特點開展。筆者認為在醫學院校中更適合于在較高年級開展,因為這時的醫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在某一學科中,不同課程可以選擇傳統方法與PBL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會達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3.2.2 PBL教學需要教學條件較高首先,教師投入精力較多,包括問題和病案的準備。教師投入的人力較多,如傳統教學法一位教師可接受100~200名學生的聽課,而討論課則每20~30名學生則需要配備一位指導教師。其次,PBL教學需要較多的配有多媒體的小教室和網絡資源。第三,學生需要更多的自學時間。因此,在現階段實施PBL教學應根據本校特點,學科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學時安排不宜過多。
3.2.3 PBL教學法的評價標準目前國內許多院校都開展PBL教學法的嘗試,無疑對我國的醫學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對PBL教學的效果評價尚無統一標準,這也是醫學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王大文,戚昕,衣桂花. PBL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3,39(4):379-480.
[2]姚芬.PBL教學法在藥理學實驗課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6,5(7):323-324.
【關鍵詞】口腔粘膜病學 ;試卷分析; 難度 ;區分度口腔粘膜病學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礎理論與臨床診治的學科。在我國,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是一門年輕而各方面亟待發展的學科,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考試管理都有待改革和提高??荚囀墙虒W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檢測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對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而通過對試卷和考試成績的分析,我們可從中獲得反饋信息,評估教學方法的優劣,反映出教學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既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又能進一步促進教學方法的革新,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我們選取本校2008級5年制本科口腔臨床醫學專業全體學生的62份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期為本學科的考試管理提供參考。資料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試卷 試卷為本校2008級全體口腔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口腔黏膜病學》期末考試試卷,共62份。試卷由本教研室根據課堂授課內容及教學大綱要求,先從題庫中抽題,再由3名高年資的教師商討后,修改、組合而成的;本次試卷,總題目75道,其中固定答案的客觀題(單選題、判斷題和填空題)共65道,分值65分;主觀題(名詞解釋和問答題)共10道,分值35分,全卷滿分100分。試卷以參考答案統一評分,主觀題由一人評判,客觀題由2人評判。
1.2分析方法 將62名學生的總成績和每道試題的答題情況輸入計算機,采用本校開發的試卷分析軟件進行試卷分析,統計指標包括:平均分標準差、難度、區別度和可信度等;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試題的內容組成進行了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考試成績分析
2008級口腔臨床醫學專業62名學生《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成績中,最高分92,最低分34,平均75.6,全距58.00,標準差為9.77,正態性檢驗呈負偏態分布。優秀人數(≥85分)10人,優秀率16.1%;及格人數(≥60分)60人,及格率96.8%,??荚嚦煽兎植碱l數表和直方圖見表1、圖1。
表1 考試成績分段頻數表分數 頻數 頻率(%) 累積頻數 累積頻率(%)
圖1 考試成績分布直方圖
2.2 試題質量分析 以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作為評價試題質量的主要指標。
難度(P)是反映試卷難易程度的指標。本文采用試題通過率法計算客觀試題難度,用平均數方法計算主觀題的難度。在評價試題時,P值越大,考試的難度越小。P值在[0.3~0.7]內時比較理想,在[0,0.3]時偏難,在[0.7.1]時偏易。
本次考試試題的難度指數見表2.
表2 口腔粘膜病學各類試題難度分析結果
難度(P) 名解 填空 判斷 單選 問答 頻數 頻率難(0.7) 4 10 8 25 3 50 66.67%
由表2可看出:小于0.3的難題僅4道,0.3~0.7之間的中等難度題21道,大于0.7的偏易題有50道之多;且難題、宜題、易題的題數之比例4:21:50,其比例結構欠合理,易題偏多。區分度(D)是指試題對考生學習成績的鑒別程度,應列為常規測量項目。D值越大,題目的區分度越大,也越有效。
表3 試題區分度分析結果
區分度(D) 名解 填空 判斷 單選 問答 頻數 頻率≥0.3 2 8 4 18 2 34 45.33%[0.15,0.3] 2 4 2 13 2 23 30.67%
由表3可見,區分度≥0.3的試題有34題,占總題數的45.33%,0.2≤區分度
2.3試卷質量分析
2.3.1 信度 信度是指試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程度,以信度系數R來表示。RR>0.7,則可靠信好,R≥0.9,則可靠信很好。本次考試的R值為0.87,信度較好,說明本次考試是穩定可靠的。
2.3.2 整體難度 一般標準參照性考試的試題平均難度以0.65左右為宜,各種難度的試題都有,難、中、易試題的比例以兩頭小、中間大為宜。本次試卷的整體難度值為0.76,難度適中但略偏低。
2.3.3 區分度分析 一般考試的平均區分度應≥0.20。本次試卷平均區分度為0.28,區分效果尚可。
2.3.4 內容組成 試卷的內容效度是決定考試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必須在考試命題、組卷時就應由專家根據考試的目標、要求對試卷內容組成進行合理設計,考試后檢查其內容組成與原設計要求的差距,應列為常規測量項目。本試卷內容組成包括:本學科所學內容各章節占的分數比例,各種題型所占的分數比例,試題內容按教學要求掌握分類的不同層次(了解、熟悉、掌握),按教育目標分類的各認知級別(記憶、解釋、問題解決)等。具體見表3.
表3 2008級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試卷題分統計表
3討論
口腔黏膜病學[1]的理論教學不僅涉及到皮膚病學、內科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等多門學科,而且,它的研究對象――口腔黏膜病病種繁多、病損形態多樣,因此,對本科生來說,相對應于其他口腔專業課程來說,學好口腔粘膜病學比較難,也是歷來教學的難題,為了提高教學,本教研室進行了多種教學法的嘗試,如PBL教學法在口腔粘膜病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標準化病人在見習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本研究旨在通過對08級口腔本科學生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分析,一方面檢查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
本次考試成績均數為75.6,標準差為9.77,從偏度和峰度值可以看出,成績分布為偏態分布,但優秀和不及格人數都較少,成績仍主要集中分布在均數附近,基本符合課程結業考試的規律[2],反映了學生的整體實際水平,也一定程度體現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說明本試卷命題基本合理。
試題分析是批判地審視試題,以便挑選最佳試題從而生成高質量的試卷的過程[3],通常是以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作為評價試題質量的主要指標,它們既是不同的概念,又有密切聯系,分析試卷時常將二者結合起來應用。試題難度值可為0.00-1.00,一般認為0?30
一般標準參照性考試的試題平均難度以0.65左右為宜[5],各種難度的試題都有,難、中、易試題的比例以兩頭小、中間大為宜。本次試卷區分度較好,但整體難度指數為0.76,適中但略偏易,這可能與本次試卷試題難度偏低試題所占比例過多,難:宜:易題的搭配比例略欠合理有關,在今后的考試管理中,對于學生得分超過90%的考題應加以修改,增加其難度系數,降低此類題在試卷中的比例,以保持試卷適宜的難度。
試卷的內容效度是決定考試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有良好的內容效度[6],必須在考試命題、組卷時就應由專家根據考試的目標、要求對試卷內容組成進行合理設計,考試后檢查其內容組成與原設計要求的差距。本試卷內容在本學科所指定的范圍內,試題覆蓋面廣,題量適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較全面地考核;掌握、熟悉、了解性試題所占分數的比例為52:33:14.,該比例比較適當,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其次,試題與認知分級的關系:記憶、解釋、應用、綜合分析試題所占分數的比例為40:15:20:25,該比例比較適當,既有效考核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理論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也有效測試了學生對的知識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再次,題型結構情況:客觀性與主觀性試題所占分數的比例為65:35,結構基本合理。從各題型得分情況分析,在5種題型中,以名詞解釋題、填空題及問答題得分較高,而是非題與選擇題得分相對較低;說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能力較好,而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和應用的高層次認知能力較差,這提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進一步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注意學科滲透性,更多聯系臨床等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本次期末考試的命題做到了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命題時考慮到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命題范圍覆蓋了大綱要求和了解的內容,內容比例基本合理;考試信度是可靠的,區分度較好。但難題:宜題:易題的比例配比不太恰當,使得整套試卷總體難度略偏易,在今后的教學考試中,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合理地把握好試題的難度。參考文獻
[1]陳謙明.口腔粘膜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 許志強,周華東,李 靜,等.試卷分析系統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重慶醫學,2010,39(10):1311-1322
[3]郭懷蘭,王建洲,劉長俊,等. 預防醫學考試試卷分析與評. 西北醫學教 育,2004,12(1):34-35
[4]金中執. 醫學考試質量測量與評價. 繼續醫學教育,2001, 15( 3):41-43
高等醫學院校為適應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開設了諸如藥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信息方向)等非醫學類的醫學相關專業。這些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熟悉相關醫學課程及基本理論知識,作為專業基礎,基礎醫學概論正是使醫學相關專業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基礎醫學基本理論知識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所以它成為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重要必修課程之一。
一、課程性質地位
基礎醫學概論是一門概要介紹機體結構組成、功能代謝、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以及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規律和原理的課程,它是一門融會貫通基礎醫學各學科、廓清基礎醫學整體脈絡的綜合性課程。它突破了傳統醫學課程的內容,以“器官、系統為主線”從正常和異常兩個方面重組,融合了細胞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等10余門課程的內容,使基礎醫學知識體系高度融合,課程間的知識相互滲透。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基礎醫學知識體系有一個整體的、簡要的、明晰的認識。它是我校醫學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考查課程,為這些專業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一定的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基礎。
二、學時與適用對象
課程學時總計110學時,其中課堂教學108學時、考核2學時。適用于四年制藥學類、管理學類等專業學生。
三、課程目標
通過對基礎醫學概論的學習,了解基礎醫學的發展現狀,學會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和整體水平,特別是從整體水平理解人體的結構組成、功能代謝、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藥物和機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和原理,具有將所學知識按系統進行串聯、歸納、總結的綜合能力;通過對基礎醫學概論相關課程的網絡學習拓寬知識面,延伸課堂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和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與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為學習有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
四、教材和課程資源的選用
根據課程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及學時,考慮教材的實用性、系統性和融合性,我們選用了劉利兵主編的《基礎醫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為基本教材。選擇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前述相關課程教材和牡丹江醫學院校園網中網絡教學平臺作為參考資料與課程輔助資源。
五、課程教學實施
(一)教學組織。
課程教學由教務處、基礎醫學院及病理生理學教研室組成的教改小組負責論證審核教學大綱等,由病理生理學教研室主任任教學組長負責具體的組織與實施?;玖鞒贪ǎ撼闪⒔虒W組-教學準備-課堂教學-輔導答疑-課程考核-成績分析-總結反饋。課程教學在第二學期進行,一學期內修完。
(二)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啟發式、案例式教學法,如在部分章節采用以臨床病例為引導的課堂討論式教學,通過病例引導和教師指導下的課堂討論,啟發學生分析、討論有關生理學及病理生理學問題,學習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知識,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探索并運用理論知識,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章節包括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系統等與臨床基礎理論相關的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網絡課程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和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輔以學生自修教師輔導答疑的教學方法,如與中學學過的知識相關且易懂的內容(細胞、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等)以學生自修為主,教師答疑、分析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六、課程考核
本門課程考核性質為考查課??荚嚪绞綖榫C合評價學習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課程結束考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由出勤和測驗構成,測驗方式由測驗教師決定,占總成績的20%;課程結束考試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以百分制評分,60分為及格,滿分為100分。試題類型及權重為選擇題60%、名詞解釋10%、填空題10%、簡答題20%,占總成績的80%,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七、教學效果與課程評價
通過校、院二級教學督導組專家評價、學生評價和課程平時測驗、考核等形式,加強課程教學質量監控。我們將課程考核作為基礎醫學概論課程評價的主要方法,課程結束后進行閉卷、筆試,根據課程命題標準、實施教考分離、設A、B卷,有評分標準和標準答案,客觀評價教學效果。以百分制評分,課程最后的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80%,學生平時的測驗成績占總成績的20%。
對成績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從而對后續的教學工作提供指導意義。2012年6月我們對我校2011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學生29人、藥學專業本科學生27人,共計56人,進行了關于學生學習動機的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6份,回收56份,問卷有效率100%。同時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和藥學專業的學生課程考核成績進行分析。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藥學專業整體學習態度端正,全體學生對目前班集體學習氛圍感到“很滿意”或‘‘比較滿意”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有75.87%的學生對目前學習氛圍感到“很滿意”或‘‘比較滿意”;藥學專業全體學生認為基礎醫學概論課程‘‘與本專業知識的繼續學習幫助很大”或‘‘有一定關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在這一問題上,有51.72%學生認為課程開設與專業相關性大或有相關性。
在授課條件相同和試卷難度相同的前提下,我們利用牡丹江醫學院成績分析軟件將2011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和藥學專業所有學生成績輸入該系統,生成最終分析結果
通過以上成績分析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同等教學條件下,藥學專業基礎醫學概論成績優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結合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我們發現無論是班級整體學習氣氛,學生個體對開設課程與自身專業認知度、課堂實際運行中學生消化理論知識水平,都是與最終的學習成績效果成正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