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1 20:09: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語法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各種教學理念也應運而生。在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當前社會,英語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一直以來都被忽略的語法教學,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漸漸地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初中英語教師也開始重視起英語語法的教學,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卻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一、初中英語語法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一,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而英語語法作為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語法是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運用的法則,人們在學習一種語言時,必須要遵守語言運用的規則,只有爭取的掌握規則,才能更好、更快的學習英語;其次,語法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運用,但是卻忽視了語法的教學,其實語言能力是由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組成的,而在語言知識的學習中,語法恰恰是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再次,語法并不是語言學習的目的,而是學習的途徑。語法作為英語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與聽、說、讀、寫等技能充分的結合,從而實現語法在語言交際中的成功應用;最后,語法是語言結構的規律。語法能力的掌握對于學生提高英語的書面運用能力、口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可以掌握語法,往往也可以更好更快的了解文章的語意和內容。因此英語語法的學習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的。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可遵循的教學方法
(一)語法的情景化教學
語法的情景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景化模擬的手段對特定的情景進行設計,然后在具體的情境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具體的練習。情景模擬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對語言進行描述,同時還可以通過圖表、錄像帶、以及動作的模仿等方式實現語法教學的情景化模擬。例如:教師在進行過去進行時的課堂教學中,可提前錄制一段關于本班學生課下活動或體育課堂的MV,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播放此錄像,這樣就可以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明白國企進行時的具體應用。例如:
學生甲:What was Kelsey doing at 6:40 last Tuesday?
學生乙:She wa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學生甲:Was Dave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Kelsey?
學生乙:No,he was playing football.
通過這樣一問一答的句式,不僅可以將過去進行時的情景進行生動直觀的表現,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情節模擬教學法的運用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件入手引導寫生以小組問答的形式進行自主練習,互相詢問。
(二)語法的活動化教學
語法的活動化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對所學習的語法進行掌握和運用,以達到在運用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英語的一般將來時的授課過程中,講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他們對將要進行的周末露營活動進行討論,并使用將來進行時的句式進行交流。例如:
學生甲: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學生乙:We are going to have it in Beihai Park.
學生丙: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學生乙:Shall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學生丁:I’m going to take some fruits and watch.
當學生熱烈的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各小組的學生使用將來進行時的句式制定一份小組內部的周末露營計劃,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匯報。通過這樣的活動化學習,學生再掌握了將來時的用法、豐富了課余生活的同時,還也建立了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
(三)語法的團隊性教學
教師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以此激發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中的興趣,提高語法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法的多樣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語法的團隊性教學的方式。具體的應用過程如下;
首先,課堂的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先活躍一下課堂的氣氛,這樣不但可以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先穿插一段英文歌曲;其次,教師還可以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對那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難以記憶的語法內容,尋求簡單的記憶方法;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安排一些英語競猜小游戲等等,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幫組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升。
然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水平對其進行分組,并且根據小組內成員不同的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安排和布置任務,使學生通過集體的努力,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英語的語法教學在英語的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加強對學生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視和關注的同時,也要針對英語語法的教中學不斷地革新教學方法,以尋求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素華.新課程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基礎英語教育,2009(05):60―65
英語的語法是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基礎的,其自身的規律性是語言的根本。但是有很多學生對于語法的學習心存恐懼,認為其枯燥而又繁冗,學習的效率因此大打折扣,與此同時很多的英語教學人士又過分地夸大語法學習的難度,降低語法學習的重要地位,進而導致學生既害怕學習語法又輕視語法學習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學生不愿意學就會學不好,學不好就更加的不愿意學……如此的惡性循環,導致了當今語法教學局面的尷尬。在很多很多學生的課堂問答和筆試作文中,“中式英語”屢見不鮮,這個局面必須加以改變,讓我們的英語語法教學走出惡性循環的誤區。對于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改革我做出以下幾點淺議:
一、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還學生們一個輕松學習的心態高中的學生們心智方面也完全成熟,對于困難的應對也不夠成熟,容易產生畏懼心理,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從各個方面去為學生減輕壓力,消除其畏懼心理,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學習英語的語法。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學生們認識到“語法就是語言學習的規律”,它非常有趣也非常的簡單。
二、改革英語語法教學模式,重視語法教學的重要性英語語法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確有很多淡化語法、削弱語法地位的思潮,很多學生也對語法學習存在很大的抵觸情緒,這對于英語的教學是十分不利的。由于東方人的性格原因導致我國英語語言環境異常匱乏,絕大部分人不敢說也不愿意說,甚至有很多人壓根就不會說,這就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和使用英語。這個時候英語語法的作用就尤為突出了,學生可以通過語法的學習,在外界語言環境非常匱乏的情況下,系統規范并且高效地掌握英語。與此同時在語法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簡化語法知識,但是絕對不能降低語法的地位。只有讓學生們發自內心地重視語法,我們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效果才能更好。同時在英語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語言環境的設置,脫離了語言環境的語言學習是生硬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用英語教學,強迫學生去適應英語的聽說讀寫,讓學生們敢于用英語開流討論,增加語言環境對于學生們的刺激。
三、對比式教學,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如果論語言的學習,我們的英語高材生也比不上英美國家的6歲孩童,這個原因不言而喻,就是語言環境的匱乏,這個不是我們英語教育者所能改變的局面,但是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的教學方式。由于對語法教學的輕視,導致了很多學生在表達或者是書面上出現很多的“中式英語”,例如我的一個學生就曾經在他的作文當中有過這么一句:“Ithismorningandfather,motherwenttothesupermarkettogoshopping。”類似這樣的句子在很多學生中都曾經出現過,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這個句子應該寫成:“Thismorningmyfather,motherandIwenttothesupermarkettogoshopping?!睗h語的語序和英語的語序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這樣的區別歸類都在語法的教學中,因此我們為了避免這種“中式英語”的出現,就要加大語法教學的力度,并且在語法教學過程中利用對比教學,加深學生們對于英語語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加大引申力度,拓展學生的語法知識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們基礎的語法知識,我們還要對基礎的語法知識有一定的引申,例如“Sheisnotadriver”和“Sheisnodriver”這兩個句子看起來非常相似,卻差意很大,前一個是“她不是個司機”而后一個則是“她絕不是一個司機”,還有“Leohasbeenateacherallhislife”和“Leowasateacherallhislife”這兩個句子用了兩種不同的時態表達,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前者是“里奧到現在都是一個老師”而后者的意思則是“里奧生前是一個老師”這兩個句子很相似但是意思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語法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這些語法知識引申,因為如果放在閱讀或者是完形填空中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甚至是造成關鍵點的失誤??偠灾?,為了適應英語教學的發展步伐,適應當今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目前課堂教學的語法教學模式勢必要改革。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對語法教學的重視程度,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對于語法學習的畏懼和輕視的態度,并且要增強課堂語言環境的設置,讓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和英語語法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成績。
【關鍵詞】語法教學模式 限制性活動 真實性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77-02
一、語法教學理念與原則
1.語法教學理念
語法學什么,怎么學?教什么,怎么教?這不僅取決于我們對語言和語法本身性質的認識,還取決于我們對語言習得過程的認識。傳統上,在對語法知識的認識方面,經驗主義占據主流。他們認為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這些已經歸納出來的規則直接灌輸到學習者的大腦里。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先驗論者認為,每個人腦子里都有一套與生俱來的語法,稱之為“普世語法”,所以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能起什么作用便大有疑問。上述理論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看不到社會互動在語言習得中發揮的作用。眾所周知,母親在孩子語言習得的過程中發揮了引導和扶持的作用,維高斯基(Vygotsky1989:61)把這一作用形象地比喻成腳手架(scaffolding),對于外語學習者,教師和同學無疑也可以起到腳手架的作用。
2.語法教學原則
從事英語教學研究長達25年之久的世界知名學者特麗西亞·赫奇(Tricia Hedge)在《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中語法教學部分,強調指出了在課堂中語法教學的交際功能并提出了幫助教師組織語法課堂的幾條根本性原則。原則如下:1.使學生覺得語法容易學非常重要。2.由于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不同,在學習新語法項目時所花費的時間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當循環地講授語法,并且在循環中不斷增加某一語法項目的新功能。3.學習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循序漸進。學習者自身語言系統的建立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有經驗的教師會等待學生逐步走向正確。4.學生能夠進行歸納性的學習,利用已有的英語知識。母語知識以及其他語言知識,形成自己的假設,并且嘗試這些假設,逐漸形成改進自己的語法知識。因此,教師指導下的語法呈現和講解可以讓學習者的學習變得更容易。然而,它的有效性仍然依賴于在真實,自然的情景中運用目標語言形式。這都有賴于教師的教學設計。
二、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作者認為,教師應當觀察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和原則進行教學。斯克里溫納在《學習教學:英語教師指南》一書中,提出了四種語法教學模式。此書面向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旨在指導課堂教學,幫助教師學習和采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書中指出,大部分語法教學建立在三個基礎部分之上,分別是1.澄清和聚焦; 2.限制性活動; 3.在真實條件下的應用。
常用的四種英語語法教學模式分別為:
類型1
(1)教師呈現語法學習項目的有關信息。
(2)學生做關于此語法項目的口頭練習。
(3)學生通過書面練習新學的語法項目。
(4)教師給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能運用新的語法知識和舊的知識,進行交際練習。
這種類型的語法課遵循的是“澄清和聚焦—限制性活動—限制性活動—在真實條件下的應用”的順序。這種教學法有時也被描述成“教學—測試”的類型,與我們傳統語法教學中所運用的“呈現—練習—產出”本質上是一致的。
類型2
(1)教師選擇一個教學活動,學生做此活動時需要運用某些具體的語言點。當學生口頭表達時,教師仔細聆聽并記錄下學生存在的問題。
(2)學生完成上面的活動后,教師運用自己的記錄為學生講解這個具體語言點的難點,以及如何避免此語言點在運用中的常見錯誤。
(3)教師再讓學生做一個類似于前面的活動?,F在學生應該有更好的資源和條件來完成這個活動。
這種類型的語法課遵循的是“限制性活動—澄清和聚焦—限制性活動”的順序。有時這種教學法也被描述成“測試—教學—測試”的類型。
類型3
(1)教師選擇一個交際活動,當學生口頭進行這個活動時,教師仔細聆聽并記錄下學生存在的問題。
(2)學生做完后,教師運用自己的記錄為學生講解這個具體語言點的難點,以及如何避免此語言點在運用中的常見錯誤。
(3)教師再讓學生做一個類似于前面的交際活動。現在學生應該有更好的資源和條件來完成這個活動。
這種類型的語法課遵循的是“交際性活動—澄清和聚焦—交際性活動”的順序。這類交際性活動與類型2中限制性活動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此類活動中,教師不需要強制學生使用某一特定的語言項目,盡管教師剛開始選擇的教學活動很可能側重某一語法現象。但教師很難預測學生在實際交際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他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活動情況,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并且重點解決此問題。
類型4
(1)學生閱讀一段材料或聽一段錄音。
(2)教師聚焦并講授此段文章中的語言點。
(3)學生做后續練習或者開展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
這種類型的語法課遵循的是“限制性活動—澄清和聚焦—限制性活動或交際性活動”的順序。值得指出的是,此類型第一步的材料中應包括大量目標語言項目的例子,而且第一步限制性活動通常是學生讀而不是學生說。
縱觀上述四種語法教學類型,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語法教學多遵循的是第一種模式,也有部分老師采取第四種類型。而對第二,第三種類型很少使用,因而語法課大都只覆蓋多項選擇題,填空題,翻譯等方面的內容。我們之所以這樣教學,原因主要有三:①很多老師仍然把語法教學作為一個單獨的環節,除了書面練習,很少運用交際法,聽說法等進行教學。②對于類型3,往往需要英語教師有很強的語言能力,并有充分的語法教學經驗。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 ③考試制度對教學的指導作用。語法測試重點通過選擇題,書面表達等測試手段來考核,因此具有測試性質的語法教學如類型1很受教師的青睞。
三、教學實踐
作者結合在大學教授語法虛擬語氣的課堂教學經驗,對如何進行英語語法教學進行探討?,F在讀者看到的是一堂講授虛擬語氣語法課的教案思路。
語法是形式、意義和用法的結合體。本課100分鐘左右,語法教學融入口語交際并且學生最終能準確運用本節課所學語法進行書面交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促進教學模式的有效改革,應加大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英語課程的比例。語法教學可以通過學生上機做練習,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教師可以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語法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為學生創設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使學生最終內化語法,運用語法。在教授語法過程中,我們應當把學習者始終作為一個需要調動興趣的個體來看,使學習者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尤爾. 如何教授英語語法 [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斯克里溫納.學習教學:英語教師指南[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特麗西亞·赫奇.在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陳啟賢, 陳明亮. 活用圖解英語語法[M]. 知識出版社·建宏出版社, 1998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語法教學中首先要明確中學所教的語法是實踐語法而不是理論語法。語法教學要以實踐為綱、以技能為核心。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避免其過分關注語法,使其對語法學習的目的有深刻的認識,把語法作為手段來學,作為橋梁來用,克服為學語法而學語法的偏向?,F在,根據以上列舉的問題,我歸納以下幾點對策。
一、逐步滲透,自然習慣
對有些語法項目,教師不必大講特講,而只要把規則教給學生就行了。教師需要做的事就是設計各種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這種規則的機會。比如,動詞在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后時詞尾加“s”,名詞復數時詞尾加“s”。學生在這兩方面常常出錯,并不是教師講得不充分,也不是學生不理解,而是學生使用這兩條規則的機會太少了。教師講上幾十遍,不如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練上幾遍。經常練,反復練。單項強化練,綜合反復練,這樣學生才會逐步形成習慣,掌握該語法。
二、提煉句型,列出公式
對有的語法項,教師采用句型或公式套用的方式比單純講練效果好,而且節約時間。比如強調句式、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等。教師可在列公式以前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例句。列公式時同時講清各部分的語法功能和意義。
強調句式:
Itis/was+(被強調部分)+that/who+原句中其他部分。
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
Give+ab(接受者)+sth(物)
Give+sth(物)+to+sb(接受者)
理解以后,學生就可進行套用。并進一步在教師設計的情景中運用。學生使用熟練以后,模式便牢牢地在學生頭腦中定型了。有的公式可以用一個例句來識記,比如賓語補足語。教師通過例句講清楚賓語及補語的特征以后,就可讓學生替換使用。
He made the boy laugh
Call him Tom
Named the boy John
They elected Lj Peng leader
三、創設情境。形象直觀
有的語法項目用漢語敘述很難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用畫片、簡圖、表演等使其形象化。學生對時間狀語從句中連詞的理解和選擇與某對主句和從旬中兩個動作或活動的時間關系的判斷有關。由于學生個體想像力的差異性,隨著教師的講解,每個學生頭腦中浮現的畫面將不統一,給時間狀語從句的教學造成一定的障礙。如果教師設計出兩個動作的對比畫面,將它呈現在學生面前,創設一個統一的情境,使學生可以“看”到連詞when、while和as的不同及相同之處,這樣再講時間狀語從句就方便多了。如果再配上表示思路的簡圖,效果就會更好。
He came
I was reading
He came while I was reading
He was writing
His mother came back
When his mother came back,he was writing
They sing songs
They work
Thev often sing songs as they work
有時一個簡單的表演也能起到講解起不到的作用,比如下面這道填空題:Ilooked at him I passed him
學生會得出幾種答案。可是當老師表演以后,學生們會異口同聲地答出“as"。講分詞短語作狀語時,表演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有的語法項目只能放在特定情景之中,通過上下文顯現出其典型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故事、連環畫甚至扮演角色等來講解。比如:在學習表示猜測的情態動詞must和can't時,學生常把can't誤用為mustn't。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案件,讓學生扮演警察,在分析案情時用上must、can和may三類詞。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這幾個詞的理解。教時態也需要創設情境。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動作和活動的實際時間層次分清,再講語法上的時態。
四、英、英比較,英、漢對比
觀察和對比是語法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學生在學習了一些語法規則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常會有一種“越學越糊涂”的感覺,因為他們混淆了幾種有相似點的語法概念。這是學習語法的障礙。一旦出現這種問題,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觀察和對比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把題目編成組。讓學生觀察、對比、識別。學生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就必須使用所學的概念,當這些概念混淆時,識別必然發生困難。通過一組一組的練習,學生就可以測出問題出在哪兒。
例1 A:Please let me know when he'll come
B:Please let me know when he comes,
這一組題可以測出并解決學生在狀語從句和賓語從句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強化狀語從句中不用任何形式的將來時這一概念。
例2 A:This is the place we'll reach first
B:Thisisthe placewe'll arrivefirst
這一組考查定語從句連詞的概念,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詞性的重要性。
這種對比式的觀察在語法復習中很重要。
“英、漢對比”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也應給予一定的關注,因為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實際上在互相影響著,學生也因而自覺不自覺地在對二者進行著比較。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英漢對比,使學生理解二者之間的差異,有意識地避開干擾。比如,漢語的形容詞和介詞都可以作謂語,如太陽紅時他在教室里。我國學生受母語影響,常常把以上兩句譯成:
The sun red,He in the classroom
如果教師把英、漢中的這兩種語法現象作一下比較,并且強調英語中一般情況下動詞作謂語;在沒有動詞的情況下,形容詞、介詞、數詞等前面要加上動詞be共同構成謂語,學生就會觸類旁通,造出正確的句子。
通過對比,教師可幫助學生既擺脫母語的干擾,又利用母語的影響。而無論是擺脫還是利用,都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有所依附,深化學生的認識。
五、圖表概括。印象深刻
圖表在語法教學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簡單但不太好記憶的項目,用圖表來概括,就會一目了然。比如人稱代詞格的變化、定語從句連詞的概念、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轉換時時間狀語的變化等,用圖表表示清晰明了,初學者容易記憶。下面是不規則動詞類型
表一例:
六、系統講解,深入理解
對比較復雜的項目,教師需要進行講解,以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比如各種從句獨立主格結構。要使學生了解其來龍去脈和各成分之間的語法項目,使絕大部分甚至100%的學生“入門不難”,教師需要在“講”的技巧上下功夫。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教師要從最佳角度人手,選擇最典型的例子進行剖析,一次講透,給學生留下深刻、準確的印象。例如,講現在完成時可采取如下步驟:
①情景演示(開門,打碎玻璃杯);
②說句子(I have opened the door,I have broken the class);
③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現在完成時的意義和構成;
④教師進行總結(與一般現在時和過去時比較);
⑤啟發學生思考有關過去完成時的問題。
七、練中有講。及時點撥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忽視語法教學
由于受到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影響,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目標認識不到位,忽視了對英語語法教學,片面地認為語法教學并不重要,過度強化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造成小學生在實際使用英語交流時,由于缺乏語法基礎知識,導致詞不達意,無法正常交流。
2.語法教學形式化
由于部分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認識不足,沒有深入研究教學方法,導致在語法教學過程中,僅僅采取固定的模式和方式進行講解,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等因素進行靈活教學,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消化語法知識,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教學效果不明顯。
3.學生機械記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的研究,對學生進行單純的語法講解,學生機械記憶,缺乏練習,導致學生無法熟練運用語法,出現經常性錯誤,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學習英語語法的積極性。
4.語法教學過程繁瑣
通過對目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的研究可知,一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只有將語法知識詳細地解釋給學生,才能夠確保學生正確使用語法,然而,由于小學生心理、身體還處于發育階段,自控、學習等能力還沒有形成,如果教師忽視這一心理特征,繁瑣的講解語法知識,勢必會引起小學生的反感,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措施
1.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及應用,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語法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習策略是完成學習任務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點撥與滲透,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對語法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迅速地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自身的語法學習能力。例如,在“I often dream of…”與“I dream that…”兩種句型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來發現這兩種句型的不同之處,引導學生思考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最終讓學生自己感悟到其中隱含的語法知識。
2.通過梯度的設置引導學生對語法規律進行分層學習
教師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梯度的設置,通過對學生正確的引導來讓學生自己對語法知識進行探索。梯度設置主要強調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與完成任務來對語法知識進行理解,從而實現自身語法知識框架的構建。例如,教師梯度設置的過程,教師舉例――學生觀察討論――初步總結語法規律――教師進行答疑解惑――教師客觀評價,學生歸納規律――繼續努力實際操練。
3.通過童謠或歌曲等形式讓學生對語法規律進行輕松掌握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各自獨特的學習內容與特點,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節奏較為強烈的童謠、歌曲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反復的誦讀中掌握語法知識。例如,在情態動詞can及what can you do?I can…時,教師可以對《新年好》的歌謠進行編寫,讓學生進行兩兩對唱,在對唱的過程中對語法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
I can sing.I can sing.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I can dance.
Let’s dance together.
4.通過任務教學法的應用,幫助學生學習語法知識
傳統的語法教學中,往往過多地強調語言而忽視語言功能,語言形式與語言情境之間相互脫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能夠掌握語言形式,也不能夠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應用。教師可以通過教學任務設置的方式,對語法規律進行強化,實現語法規律的形象化,幫助學生掌握語法,并在實際情境中應用。
如何提高英語語法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向來被看做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這個問題直接導致了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降低,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只停留在口語及聽力的階段,對英語的基本內涵理解不夠,所以說,中職英語教學應針對“語法難”這一問題進行具體的研究和探討。
進行英語語法學習時,首先應打破“語法難”這一思想及認識,正確看待語法的教與學問題,應就英語語法本身的具體特征來展開教學。教師可通過具體的語篇或情境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興趣,積極進行想象和歸納,以此來提高學生英語語法的學習效率及學習興趣。
一、中職英語語法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之一
如果教師只是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向學生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就會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教語法時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踐性原則,語法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講解
與運用語法規則相結合,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逐步掌握語法規則。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服務。
3.互動性原則,語法教學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是缺乏
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不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重視考試中的語法和要點,忽略了語法的交際功能。教師必須擺脫“滿堂灌”的教法。在課堂上盡可能創造師生和生生互動與交流的機會,改變語法課堂中的沉悶氣氛,讓語法課充滿樂趣和生機。
二、中職英語語法教學應采取的具體方法
1.在具體情境中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學習語法的目的就是使語言運用更加流暢,把英語語法學習置于具體的情境中,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之下展開語法教學,可以使學生把語法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真實的場景來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真實化以及趣味化。同時還可以通過具體的句子或語篇來解釋抽象的語法現象,把學生所掌握的語法知識進行挖掘并進行靈活運用,把其頭腦中模式化的語法知識在實際練習中進行運用。還可以使學生通過這種具體的情境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無形中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注意總結過去的學習經驗
在英語語法的學習與使用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首先要教會學生面對錯誤,不怕出錯,善于從錯誤中進行學習與總結,這樣一步步來獲得新的知識。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語法作業一定要認真負責的批改,及時掌握不同學生在語法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然后加以糾正與講解,同時鼓勵學生建一個專門的語法知識錯題集,通過反復復習來鞏固自己的語法知識。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分組學習,加強英語交流,大膽發問或開口練習,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3.認真總結教材中的語法知識,形成系統化的語法體系
對于教材中的語法知識,教師應積極進行整合歸納,同時還可以與學生或其他教師整理內容進行結合。對于其中重復或冗雜的內容進行刪減,再通過研究談論完善其中的不足之處,形成一套完整的語法知識體系。在教學中,可依據這些整合后的知識,然后輔以圖片或課堂知識展開教學,使學生對語法知識有一個系統清晰的認知思路。只有這樣使學生建立一個扎實的語法功底,才能使語法教學課堂活起來。
4.靈活運用英語語法口訣進行教學
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教材語法知識零碎現象往往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耐心與興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巧妙地編制一些語法性的口訣或故事,同時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通過口訣或有趣的故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還可以把有關的語法知識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通過優美的旋律來舒緩學生學習語法的壓力。對于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打破原有的單一性毫無生機的語法教學課堂,優化語法課堂的教學結構,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語法的興趣。
[摘要]英語語法知識是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的基礎。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滲透語法知識,采取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語法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主動發現語法規律,準確理解語法知識,形成牢固的記憶,最終學會正確地使用語法。
[關鍵詞]語法教學;方法;歸納;圖示;比較
在當前的英語學習中,語法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很多教師認為小學階段學生只要學會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表達就可以了,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沒有對重要的語法知識進行必要的訓練,導致學生的英語表達存在大量的錯誤。對此,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語法。下面,我結合英語語法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具體的例子談一談英語語法教學。
一、利用歸納法,引導學生發現語法知識
在英語語法知識體系中,有很多知識點是具有規律性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知識時,可以利用歸納法,通過舉出一定數量的例子,讓學生去思考和發現,尋找其中的規律。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充分體驗發現的樂趣,還鍛煉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鞏固了語法知識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英語五年級上冊的Unit4《Hobbies》的語法知識時,我先讓學生用英語說出“我喜歡做某事”這個句型,同時介紹自己、家人、同學和朋友的日常愛好。學生一邊說,我一邊板書,并把學生說出的例句寫成一排,然后讓他們認真觀察大家給出的這些句子,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開始認真觀察例句,進行深刻的思考,有學生發現這些句子當中都用了like這個單詞,但是詞的形式不同,還有的學生發現like這個詞后面跟的動詞都加了ing。我肯定了學生的發現并讓學生嘗試總結其中的規律,學生很快發現了規律,即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要用likes形式,like表達喜歡做某事時,后面的動詞用ing形式。學生自己發現并且總結了其中的規律,對于這兩個語法知識點的記憶十分深刻。
二、借助圖示法,促使學生理解語法知識
形象直觀的各種圖形符號能夠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比較持久的印象,最大限度地迎合學生形象記憶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快速抓住知識的要點。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語法時,可以結合具體的語法內容,設計出恰當的圖形符號,幫助學生理解語法知識,讓學生能夠準確掌握英語語法,記憶更加牢固。例如,在學習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4《Whereisthebird?》這一部分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這一單元所學習的英語介詞的語法知識,我采用了圖示法。上課前,我準備了一些圖片,圖片上畫了小鳥在盒子里、盒子下面、盒子上面、盒子旁邊四個不同的位置,每張圖片還標注了相應的介詞。在課堂上,我帶領學生完成這一單元知識的學習后,拿出這些圖片,讓學生運用這一單元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對話練習并提問:“Whereisthebird?”學生齊聲回答:“Itisinthebox.”接著,我又換了一張圖片,問道:“Whereisthebird?”學生答:“Itisonthebox.”然后我與學生進行互換,讓學生拿著圖片向我提問:“Whereisthebird?”我答:“Itisunderthebox.”最后,我讓學生繼續反復練習,達到牢固掌握介詞用法的目的。通過這種圖形輔助的方式,學生對介詞的意思形成了比較準確的理解,記憶也比較牢固。
三、運用比較法,幫助學生記憶語法知識
在英語語法知識中,學生缺乏對語法知識中細節內容的辨析,無法形成準確的記憶,導致學生對相似的知識內容產生混淆,從而在應用英語進行表達時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比較法,把這些相似的英語語法內容單獨列出來,讓學生比較并發現其中的細微差別,有意識地進行對比記憶,能夠有效地避免混淆,收到理想的記憶效果。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人稱代詞后,我發現學生在應用這些人稱代詞表達時會出現混淆的情況。因此,我運用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回憶填寫表格,進行比較記憶。首先,我讓學生先回想學過的作主語的人稱代詞,學生想到了第一人稱有I,we,第二人稱有你you,你們you,第三人稱有he,she,it以及復數they。其次,我再讓學生回想學習過的內容,列出第一、二、三人稱的賓格形式,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即“me,us,你you,你們you,him,her,it,them”。學生完成了這些內容的回憶后,我又通過投影給出一張表格,讓學生填寫完整。學生在自己填寫表格的過程中,又一次進行了對比記憶,對于人稱代詞的知識記憶也就更加牢固。總之,語法學習的方式需要靈活多樣,避免簡單機械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主動發現的機會,利用學生形象記憶的優勢,引導學生去總結語法知識中的規律,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從而增加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的積累,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吳文潔 單位:江蘇無錫市江溪實驗小學
[關鍵詞] 英語語法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一、英語語法學習的必要性
語言學家認為,語法是語言發生作用的框架。如果說詞匯是點,句子是線,文章是面,那么,它們只有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有機的整體,而系統整合的工具就是語法。語法能力是語言實踐能力的前提,語法能力幫助學習者理解和創造口頭或書面的話語。學生具有正確的語法能力,會促進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進入大學后,由于在中學所接受的英語教育程度各有千秋,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也就參差不齊。有的是時態不會用,有的是不懂什么是句法,連基本的語句分析也不知道。為了有針對性、快速地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抓好語法的學習。此外,中學的語法學習內容少而淺,而且很多重要內容被列為二級目標,只要求理解,中學教師不重視這些內容。因此,如果在大學里不繼續深入學習語法,很難進行較高水平、較大難度的閱讀、寫作等,不能提高英語水平。當前師生對英語交際的高要求也說明了語法的重要性。不重視語法學習,許多學生就不能完整地表達一句話,或者說出來的句子只是單詞和詞組的堆砌,意思表達不明。由此可見,對大學英語語法的學習非常重要。
二、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
首先,教學目的不明確,為教而教。這主要是指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純粹地教授學生語法,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使用。這種情況在大多數高校均存在。老師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只是一味地學,老師教了什么,學生學了什么,雙方都很少關注。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互動上。其次,語法意識淡薄。有些教師語法意識淡薄,認為學生有語法教材和練習及答案,可以自學語法。另外,機械式教學。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基本上是一種傳統的語法教學,教學是講解式、灌輸式的,內容主要是語法規則,注重語法體系完整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師舉例講解語法規則――學生機械練習――學生記憶規則。這種傳統的語法教學使得死記硬背成為學好語法的必要手段,而且語法學習本身就是比較枯燥的事情,一旦學生失去興趣,這對于語法教學來說是致命的。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如下教學策略。
三、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1.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環是老師要設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學習就有了內在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泵绹睦韺W家布魯納認為:“最大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的興趣。”因此,我們在英語語法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興趣。如從教學形式上創新,將課桌多年來沿用的排放整齊形式,擺放成會議圓桌形式使學生感到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這樣有利于師生面對面的交談。在對語法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的時候,以及處理習題時可以采用,這樣學生心理緊張減到最小,注意力很集中,思維活躍,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手段上,設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利用圖片、掛圖、錄音機、投影儀、多媒體吸引學生,創設各種情景,設計有趣、豐富、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創造一種學習語法的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閱讀中學語法。將語法項目與日常生活中的真實語言材料(如從報紙、雜志、書籍、電視等資料中選擇的材料)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對這些語料進行分析總結,了解其實際運用。讓學生多閱讀文章,如英語沙龍,英語讀者文摘中的文章,大都分都是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語,還有可以讀故事、寓言、童話、小說、甚至詩歌等。閱讀時要切實朗讀,不可有eye-reading。閱讀材料以切合自己能力或程度為佳。在閱讀中并注意引證自己已學習過的語法規則,或利用自己所學過的語法規則來了解文意,體會文體,模仿英語的表達句式或習慣。讀過10本語法書你不一定能說寫流暢的英語,但是閱讀了10本小說(或文學作品),你的英語的說寫能力必定能順暢自如。
3.實行動態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根據所講內容實際處處設環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保持熱烈的情緒。對有些英語易混易錯知識點,可以設計短小精悍的題目板書,讓學生選擇或填空,然后輔之必要的講解。如在講解raise與rise的區別時,可以設計The sun rises/raises in the east.一題讓學生進行選擇,并進一步講解兩個詞的用法,這樣學生印象深刻,容易掌握。另外,還可以設計巧妙、難度適宜的游戲活動,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練習if引導的虛擬語氣時,教師可設計“接龍游戲”,即一個學生說完一個由if引導的虛擬語氣的主從復合句后,下一個學生造句時須將前一個學生所說的主句內容作為自己從句內容。比如,S1:If you came here,you would know the truth.S2:If you knew the truth,you would change your mind.S3:If you changed your mind,you would fly there with them。S4:If you fly there with them,you would have an usual experience。這種開放式的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又練習了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造句不乏幽默與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4.教學中采用“換位思考法”。從普遍意義上講,換位思考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種良好方法。這一方法在語法教學過程中,依然會閃耀著耀眼光芒。它不但能悄然地掠去學習語法知識的枯燥乏味,能增進師生友誼,從而事半功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對于一些學生理解起來容易掌握起來難的語法點,如主謂一致一章,以-s結尾的名詞作主語的主謂一致問題,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每組推選一名同學到講臺上進行講解,擔當老師的角色,設法把內容講的透徹,老師則坐在同學們中間做一位學習者,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同學們熱情高漲,都相當一次老師,結果表明學生講解這樣的形式學生們印象很深刻,對知識點掌握的很好。同時鍛煉了學生們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四、結束語
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是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延伸和提高。我們教師要努力使枯燥的語法規則具體化、生動化,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使學生能夠在運用語言的實踐中比較輕松地逐步熟練和掌握語法。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進而實現大學英語語法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雙文婷.論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目的及其實現手段[J].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4).
[2]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認知語法;認知能力;語法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124-02
引言:
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們在英語語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習者的主觀識解對語言的選擇和表達的重要作用,要突出學習者在語法學習中的主觀作用及其一般認知能力,強調語言的形式與意義的結合。《英語語法》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是學生必須要掌握和學習的。由于多數學生都對語法不感興趣,所以語法基礎較差。再加上傳統的語法教材和枯燥的課堂模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法的積極性。本文立足于認知語法理論,基于學習者的一般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試圖在語法課程中通過引入真實的語言材料來解決語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用的問題。重視重構語法課程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方式,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知識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避免重復性、機械性的以記憶為主的教學、學習方法。
一、認知語法與英語語法教學的關系
1.認知語法――從體驗到識解到語法。認知語法理論把語義即概念化分析作為語言研究的出發點,試圖依據幾種人們基本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來對語法做出統一解釋,建立一個概括性的、統一性的模型,用識解來描寫語法,是一個從體驗到識解到語法的過程。實際上,整個語法在本質上具有相似性和模糊性,詞素、詞匯、詞法、句法等構成一個連續體,沒有明確的界限。認知語法還把構式(象征單位),即形義配對體,作為語言研究的首要對象,強調語法形式和意義并重,注重語法理據性的解釋,強調從實際使用的語言中抽象和概括語法,注重基于語言運用的語法教學(林正軍、劉永兵,2012[1];林正軍、姜暉,2012[2])。
2.認知語法下的英語語法教學相關研究。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國內外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認知語法和英語語法教學的關系。曾欣悅、劉正光(2009)[3];林正軍、姜暉(2012)[2];林正軍,賈磊(2015)[4]等主要是基于國外認知語法理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重點介紹和闡釋了認知語法對語法教學的啟示及其積極作用;黎金瓊(2008)[5],粟志祥(2010)[6],盧烈宏(2013)[7]等主要通過實證研究介紹了認知語法理論對某個具體語法點的學習產生的作用和影響?;诖耍S著認知語言學的進一步發展,認知語法理論的應用研究也成為了國內外語法教學研究的新趨勢。
二、認知語法理論視角下的英語語法課程教學模式
1.重視語法教學內容的構建。認知語法理論把形義配對體作為語法研究的出發點,試圖依據幾種基本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來對語法做出統一解釋,強調語法的理據性,遵循體驗―識解―語法的規律,那么對于傳統的教學語法內容就有必要進行重新構建。在語法課程改革中,我們要界定傳統的理論語法與認知教學語法,按照人們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習慣,重新對語法內容進行構建和整理,整理適用于學生水平的認知教學語法知識庫與語料庫,擺脫那種只強調語法的結構特點模式的影響,應該強調語言形式與意義的結合,語義優先。
按照認知語法的觀點,語法內容或者其應用都不是隨意的,但也不受制于一些條條框框的格式,語法應該是與人的認知方式相互連接、相互反應甚至相互影響的。這種語法是有理據性的,是可以解釋的,有很重的實際意義。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以英語專業學生為例,他們在中學階段都已經接受過英語語法的教學,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在大學階段我們要更注重他們對英語語法規則的內化,依據學習者的認知方式,使他們掌握語法現象的理據性,提高他們運用語法的實際能力。傳統的語法內容安排已經不適應這種要求,我們有必要對其內容進行重新的認知的構建。例如:
(1)a)We should do the work at once.
b)The work should be done at once.
我們在講解英語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區別時,往往忽視他們在意義上的區別,過分強調他們在結構上的不同以及主被動之間結構上的轉換,不能真正做到形意結合、語義優先。見例(1)。我們在準備教學內容時,往往只是強調了句a)和句b)結構上的區別,然后通過大量的訓練來告訴學生怎么主動變被動、被動變主動。我們很多時候都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某一語法結構,其應用就不成問題了,而在實際使用中意思表達失誤或者不知道應該怎么樣去表達的狀況經常發生。所以,在內容上我們應該引入真實的語料,讓學習者在真實的語境中去認知、歸納、總結他們在具體語境中意義的差別,做到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結合,語義優先,以語言的運用為基礎。
2.改進教學方法。語法教學對于語言學習是完全有必要的,關鍵在于我們要如何去革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原則。認知語法研究了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在內的一系列的語法原理概念。我們在英語語法教學中要注意語法其背后隱藏的語義條件和語義背景等,從這些方面來理解英語語法的運用,而不應該是羅列出語法的規則,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則,死記硬背,忽視語言的使用。總體來說,英語語法課程主要通過與真實語料的結合,從直觀的語言使用出發,解釋其背后的理據,上升到語法的結構和意義,理解語言的語義條件和語義背景,再回到語言的使用中去等,遵循體驗―識解―語法的過程。
與傳統課堂相比,我們在課前課后任務上應該有變化:課前可以以材料閱讀分析為主、課后以段落總結、寫作為主??己藘热萆系淖兓簲[脫只重語言結構的試題模式,可以把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運用(主觀題為主)結合起來。在改革初期我們還可以主要從以下幾個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以掌握或者理解的方面著手:對英語基本句型的教學、動詞時和體的教學、將來時間表示法的教學、虛擬式的教學、非限定動詞的教學以及對英語從句構式的教學等。在學習每個知識點之前,教師準備好相關的真實語句或者語篇,讓學生課前完成閱讀理解分析任務。通過閱讀理解歸納、總結出一些語法結構和意義,然后再通過課后的段落總結或者寫作等任務,又回到語言的使用中去。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可以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在課堂上,不只是單純的課堂語法規則講解和語法結構練習,而應該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和認知能力,注重學習者的認知方式對語言選擇和理解的影響。例如:
(2)a)It was yesterday that he met Miss Chen.
b)It was he that (who) met Miss Chen yesterday.
c)It was Miss Chen that he met yesterday.
我們在講強調句型時,往往容易只重視語言結構的正確性,告訴學生可以強調哪些成分,而往往忽視強調不同成分句子之間語義的區別,這就導致學生在以后的使用中不能理解強調句的真正用途。如例(2)中,我們往往只說明句a)―c)分別強調了狀語、主語和賓語,強調句的句型通常為“It is/was+被強調部分(通常是主語、賓語或狀語)+that/who(當強調主語且主語指人)+其他部分”,而很少去區別他們的意義,以及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用。
結語:
認知語法理論對英語語法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啟發性?;诖耍覀円貥嬚Z法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以區別于傳統的課堂理論講述為主、課后單一的語法結構練習為主的模式,改變只注重語言結構而忽視意義表達的模式。我們還可以把語法教學和閱讀、寫作等技能結合起來,回到語言的運用中去,擺脫抽象的結構學習,以提高學生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興趣,也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以及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正軍,劉永兵.構式語法視域下的英語語法教學[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1):51-57.
[2]林正軍,姜暉.認知語法觀指導下的中學英語語法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2,(6):80-85.
[3]曾欣悅,劉正光.認知語言學對語法教學的啟示[J].外國語文,2009,(4):111-117.
[4]林正軍,賈磊.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3):57-62.
[5]黎金瓊.意象圖式理論與英語短語動詞教學的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8.
關鍵詞:語法教學 教學模式 顯性語法教學 隱性語法教學
語法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極其重要,但存在“高費時低效率”的問題。英語語法教學不得法,缺乏一定的教學模式指導應該是問題的癥結。為解決高中英語語法教不得法的問題,筆者在陜西省帶領6所子課題承擔學校進行研究。經過循環往復的教學設計、課例研究、課例展示、課例觀摩、課例研討,對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反復討論、實踐和完善,課題組最終形成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四種基本教學模式。
一、呈現――觀察――發現――總結――運用
以某中學黃老師的新授課――人民教育出版社Book 6 Subjunctive mood & writing為例。
虛擬語氣作為語法新授課,首先在“第一步導入”中以問答的方式引出該節課的語法項目,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感性認識;在“第二步”,教師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將漢語翻譯成英語的方式呈現出三個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句子結構和時態,讓學生自己發現語法特點;再通過“第三步”的“運用”環節,學生在練習該語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檢驗對該語法項目的掌握情況。在這個環節中,基本可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該語法項目。
二、呈現――觀察――分析――對比――小結――運用檢驗
以某縣高級中學肖老師的復習課例――“復習現在分詞作定語和狀語”為例。教師在“第一步”中要求學生通過聽歌填詞,引導學生發現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進入該節課的重點;在“第二步”,教師為學生設置了多項任務,通過完成任務實現有效復習的目的;在“第三步”的綜合練習中,教師設置了不同題型,從機械到靈活、從封閉到開放、從句到篇的練習,也在“用動詞的正確形式完成短文”中使用了實驗教師所在學校的描述,既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又很好地利用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復習、運用該項語法。
三、預習案+探究案
以某中學邱老師的教學設計“Book 4 Unit 2 Part 2 Grammar:-ing forms as the subject & the object(Period 1)”為例。
1.構成部分
(1)預習案:【觀察思考1】【我的發現1】【觀察思考2】【我的發現2】【寫下疑惑,與老師和同學探究】
(2)探究案:【質疑探究】【總結歸納】【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2.設計說明:這個設計可以歸納為“預習指導――質疑探究――歸納建構”。該模式設計到課前,相當于在課前的預習中就讓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先在“觀察思考”中感知語言材料,然后在“我的發現中”進行初步的思考和分析,以獲取較為深入的認識。在編寫學案時教師充分考慮到語篇寫作和語篇運用在語法教學中的使用,將語法教學融入生動有趣的情景,實現語法知識的運用這個難點的突破。
四、三段式――課前+課中+課后
以某中學邱老師的教學設計“Book 7 Unit 4 Sharing Part 2 Grammar: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為例。
1.構成部分
(1)課前預習案:【觀察思考】【我的發現】【我的疑惑】(寫下疑惑,與老師和同學探究)。
(2)課中探究案:【學以致用】【質疑探究】【歸納建構】
(3)課后:【課后作業】――根據學生水平布置兩種不同層次的作業。
2.設計說明:這種模式與第三種模式極為相似,不同之處有兩點:第一,該模式在關注課前、課中之外,把課外的作業環節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第二,課中的探究案中,“學以致用”設計了多個語篇運用,學生在語篇中反復訓練之后,再質疑探究,同時歸納建構。與第三種模式相比,它把歸納建構放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因為“學以致用”中的練習形式多樣,訓練量足夠,因此,學生的語法運用得到保證。
五、結語
在教學中研究一定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教學相對比較枯燥的、一線教師比較教不得法的語法教學上,意義更加重大。筆者帶領6所學校的英語教師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探索出的四種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很多教師語法教學不得法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對于年輕教師,這些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促進他們在短期內掌握一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還可以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縱深處研究,獲取更大成功。
參考文獻
[1]陳思算 新課標下的單元語法循環教學――顯性與隱性語法教學方法的結合。
[2]黃蘭香 NSEFC Book 6 語法項目Subjunctive mood.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中學英語 語法教學 探微
初中英語教學是中學階段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中學英語教學的成績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老師在教學中沒有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學的效率較為低下。第二是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不高,所以在學習中表現出的主動性不足。第三是英語本身存在著和漢語不同的語法結構,而且許多知識點具有相似性,所以學生對知識點的區分存在困難。這三方面的原因綜合作用,導致了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困難,所以從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入手進行教學策略分析具有較大的價值。
一、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1.語法的特征分析不足。語法特征的分析不足往往會造成英語教學的效率低下。在英語教學中,有好多具有相似性的知識點,比如在中學英語時態教學中,時態中有幾個存在相似性,像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和過去完成時;在語法構成方面,同位語和定語、補語等也具有相似性,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將這些語法因素進行有效的區分,那么在理解中就會發生混淆。這種混淆狀況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這也正是許多中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付出了時間卻得不到回報的原因。
2.語法教學缺乏有效的方法。語法教學缺乏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就英語語法教學而言,第一是要進行語法特征的分析研究,第二便是采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教學。但是目前的英語教學,一方面特征分析不足,另一方面,教學方法的普遍性較強,針對性不足,所以教學效果不高。正所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老師教學方法不具備針對性,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性也較弱,久而久之,老師的教學回報不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很難提升。
3.語法教學的思路不夠清晰。語法教學思路不夠清晰也是目前語法教學中的普遍性問題。在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存在著同一個心理,那就是力求將知識點全面的掌握。其實,知識是一點一點補充的,所以無論是教學還是學習都需要有一個重點,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的循序漸進。但是目前的部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課程設計重點缺乏,導致教學思路混亂,而學生受其影響,學習出現迷茫,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解決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問題
1.深化語法特征分析,掌握語法根本特點。深化語法的特征分析,掌握語法根本特點是解決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主要手段。所謂掌握語法的根本特點就是要從最鮮明的特色出發,讓學生對語法有一個深層的理解。比如在中學英語的時態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往往會發生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和過去完成時的混淆,而發生這種混淆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們沒有掌握到根本的區別點。就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而言,雖然這兩者在時間點上都強調現在,但是一般現在時表示的是一種經常性、習慣性的狀態,而現在進行時則重點在“進行”二字上,也就是說現在進行時強調的是正在發生的狀態。所以掌握了“一般”和“進行”兩個關鍵字眼,兩種時態的劃分會更加明確。
2.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目前解決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策略。改變教學方法主要是說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全新教學方法來強化教學的互動性,并且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比如人稱代詞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探討的方法對各類型人稱代詞進行具體用法的討論。在英語中,人稱代詞不僅有主語和賓語的形態區分,而且存在著單復數的變化,所以在具體的運用中需要對人稱代詞的位置進行討論,這樣才能準確確定人稱代詞的使用形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英語中存在同位語、定語以及一些介詞或者連詞的復合結構,這些因素的出現使得人稱代詞的位置確定更加的困難。所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能夠更加深層的認識到確定位置的規律和方法,從而總結出自身的學習策略,這種教學方法要比老師一味的講解更有效果。
3.優化教學設計,明確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設計,對教學思路進行明確也是解決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策略。在目前的教學中,部分英語老師的教學設計目的不夠明確,所以在內容的設置上,除去主要內容,還會夾雜一些其他的內容,而由于內容的相關性較強,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們的思路會出現模糊的情形,這種情況的出現無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學生都非常不利。所以老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重視內容的單一性,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教學內容的精髓,通過認識的加深,學生們在接受其他內容時,混淆特征的情況便可以得到降低,這樣,教學的思路更加清晰,學生們學習的動力會更充足。
三、結束語
英語在中學階段的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強化英語教學成績的提升意義重大。字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非常的關鍵,因此,積極的探討語法的根本特征,從而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理清教學和學習的思路,可以實現語法教學成績的全面性提升。
參考文獻:
其實不然,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它的規則。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學習和掌握母語因為能夠接觸和使用的機會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語感和習得語言,不必專門學習語法。而學習英語就不一樣,學生缺乏習得英語的語言環境,一般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和機會里接觸和使用英語(如:課堂),很少有其它機會接觸和使用英語,而且學習一種外語,如果不了解該語言的內部規則,終究會影響學生準確地、成功地運用該語言進行交流。所以說,必須學習和掌握系統的英語語法知識,把握英語的基本結構,才能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準確性,從而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在小學階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語法知識幫助他們牢固地、正確地掌握和運用語言。新課程標準也要求在小學階段要進行一些簡單的語法教法。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語法教學是語言教學中的必不可缺的內容。
語法學習本身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習語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語言,事實上,我們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學習和運用著語法。靜態的、封閉的語法知識是在運用中為動態的、開放的、創造的交際活動服務,語法是幫助實現交際目的的手段。要真正掌握語言,就必須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所以語法學習是必要的,語法教學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讓其掌握新課標所要求的“枯燥的”語法知識呢?
一、明確語法教學的目的,把握語法教學的尺度
語法是用詞造句規則的綜合。語法教學泛指教學語言的結構形式,其內容主要是語音、語法和詞匯的知識。語法教學的目的是掌握學習語言的工具,是用語法解釋語言,而不是語法決定語言。它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重要基礎之一,是學生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發揮創造能力的依據和手段,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并提高學生積極參與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語法教學放在以實現真實的交際意圖為中心的交際活動中去進行;同時要明確教會學生語法,不是為了培養他們用語法分析語言的能力,也不是要他們掌握一系列復雜的語法術語概念。語法教法從屬于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是為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服務的。小學英語教師要圍繞這一目的進行語法教法,但不能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要在大量形象生動、直觀有趣、富有交際性的語言活動中對語法項目的關鍵之處略作點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已獲得的感性認識,歸納、概括其特點,使語法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地幫助交際任務的實現。也就是說小學英語的語法教學要“淡化而不忽略,重視而不死摳”。
二、 遵循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其天性,針對現行教材中的語法內容和要求,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人為本”,讓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生動起來,在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交際性原則
小學英語語法的交際性在于語言呈形象化、交際化。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不應在孤立的單詞或句子中進行教學,應該在交際活動中將零碎的語法點和真實有效的語境相結合,從視、聽、說入手,在聽說實踐中使學生發現、掌握語言規律。通過設計、創造交際性語言環境,運用課件、實物、圖片、表演、動作表情等,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組織真實、半真實的交際活動把語法點和交際性語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貼近生活實踐的語言材料感知、理解和學習語言,在語言交際實踐中熟悉語言結構,發展言語技能,培養初步的交際能力。
2、實踐性原則
語言學習,離不開實踐和反復練習。只有把所學語法知識運用到實際語言交際中去,語法才能體現它的價值,語法學習才有意義。正所謂:只有在水中才能學會游泳,這恐怕永遠是語言學習的成功秘訣。因此,語法教學必須重視語言的實踐性。小學英語語法主要出現在單詞、句型和短小的文章中,因而語法教學要結合這些具體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知、體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法知識。語法教學要做到精講多練,適當點撥,反復練習,直到熟練掌握,形成語感,從而建立一套新的語言習慣。
3、多樣性原則
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單詞、句型、對話或短小的課文形式出現,而且每一種感性材料和特定情景都為某一語言項目或語法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靈活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情景創設來活化語法,讓語法項目生動起來,并且巧妙地融入到語言活動中去,從而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孤立和零碎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法學的多樣性原則就是主要體現在為一種語法項目設計多種不同的活動形式,或為多種不同的語法項目設計多種不同的與其相適合的活動方法。比如:用對比、圖表、歌謠、游戲、順口溜等方法把枯燥的語法規則變成形象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語法知識。
4、階段性原則
語法是語言內部規律的總結,學習英語要了解其基本語法。小學階段的語法教法不是從語法到語法,而是要幫助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讓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指導下進行語言實踐。小學階段的英語實際就是對英語知識的感性積累階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好好把握這一階段性原則。
三. 善用語法教學方法
對于英語語法學習,一直是困擾著我們學生的問題之一,而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也同樣感到很棘手。英語語法作為一種語言現象,本身是存在的,如果教師不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點,學生難于真正理解所學的語言材料,在運用語言時經常出現錯誤。如果講解語法,又怕陷入枯燥乏味的傳統語法教學模式。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語法教學觀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等學習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那么小學英語的語法教學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呢?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如下幾種方法:
1、實物法
實物法是充分利用圖片、動畫和實物等具有形象生動和直觀等特點,有效地避免語法教學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對學習主要是感性認識的小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教學方法之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時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之一。例如:“現在進行時”這一時態教學的時候,先通過自制的動畫展示句子的基本形式及用法,然后再利用動畫來玩游戲、猜動作、說句子。其間教師只需作些簡單的解釋,學生易理解和掌握這種時態的用法。接著還可以再呈現幾個小朋友在公園各自玩耍的動畫,讓學生進行綜合的文字描述和口頭表達以鞏固“現在進行時”的基本用法,通過動畫教學,語法學習變得更有趣,學生也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2、歸納法
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就能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在教“情態動詞can”的用法的時候,先列舉幾個例子讓學生觀察他們:
I can swim . You can write .The bird can sing.
然后分小組討論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點,學生馬上就發現這些句子都用了情態動詞can;接著啟發學生繼續觀察can前面的主語和后面的動詞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并分析,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原來can后面是用動詞原形的,它前面的主語可以是任何人。這時教師可以讓個別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歸納:情態動詞can表示“能、會”,主語不用考慮人稱,后面直接加動詞原形。最后再給出一些動畫,讓學生用can來說句子或者各自說說自己能干什么,并以此類推其它情態動詞類似的用法,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內化語法規則,掌握好其用法,并使他們逐步建構起清晰且完整的語法知識圖式。學生學到的知識需要經過自己大腦的加工和整理,才會更好吸收。這一教學方法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逐條講解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只記筆記不思考、少練習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3、圖表法
圖表法就是把學生容易混淆的一些相關的語法點歸類列出表格,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對比和分析,啟發他們找出關鍵點,并重點加以突破,化難為易,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語法問題。例如:對于“to be ”與“to have”的用法,學生經常會搞錯人稱與動詞的配對,如果列個表格讓學生去觀察和對比并加以練習,他們很容易就能夠區分出來并掌握。
4、對比法
對比法是把學生容易混淆或犯錯的相關語法點呈現出來,引導他們對其進行觀察,對比和分析,找出關鍵點并加以突破,使學生最終理解和掌握這些語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