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1 02:09: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食堂問卷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低碳環保調查報告篇【一】
以前的龍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現在卻污水滿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和付某去河邊進行了調查報告。
調查
我們到了河邊,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發現有兩個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魚蟲的不明生物。我們又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植物生長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魚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這條河常年清澈見底,魚死的也很少,又沒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況,應該不會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實際上卻糟得很!
2.我從調查中發現,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車輛來往。小河附近有許多做買賣的,這條河離著這他們非常近。
結論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隨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煙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臟,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廠因用過的污水沒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條管道,通到河里。因廢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魚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還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紅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魚身上發出的臭氣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邊玩的時候,想尿尿了,就隨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變得非常臭。
種種跡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并且與污水排放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人們吃了被毒死的魚,后果可想而知。
關于低碳環保調查報告篇【二】
一、調查概況
1. 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學院在校學生對低碳的了解情況,對學校各種浪費電能、水以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做法;調查食堂里浪費糧食的狀況,同學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此的看法等。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為以后開展低碳活動,培養大學生低碳意識做理論上的依據。
2. 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只針對xx學院的學生,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向學生調查。問卷調查有兩個內容(共20道題),一是你眼中的低碳二是生活中你的做法和看法及建議。
二、正文:
1.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xx學院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狀況,對學校浪費水電、糧食等的看法,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做法。此次調查為以后開展低碳活動做數據準備。
2.調查方法
調查一發放問卷為主,配合一詢問學生,走訪觀察各食堂的糧食浪費情況以及教室、自習室、宿舍的用電用水狀況。
3.調查對象
此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是對xx學院各院系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涵蓋了二、三、四三個年級。
三、調查報告
(一).調查問卷反饋
此次調查共發放150份調查問卷,回收1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96.7%。無效問卷原因為沒有按要求填寫或沒有填寫完整。問卷內容包括同學們對低碳的了解情況以及同學們生活中的做法和看法兩個部分。
1.同學們眼中的低碳:
回收的調查問卷顯示,73.1%的同學聽說過低碳這個詞,但不了解低碳的具體內容,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5.52%的人對低碳的相關知識從未了解過,另外還有21.38%的同學對低碳非常了解。其中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電視、新聞媒體了解到低碳環保的,認為低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占74.48%,但也有極少同學認為低碳是政府的事情,與我們沒有關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低碳知識在校園中還需進一步普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時刻關注國內外大事,提高低碳意識,倡導低碳,呵護地球。
2.同學們生活中的看法和做法:
(1)關于水電方面。61.38%的同學認為我們學校的電力資源浪費比較嚴重,17.24%的人甚至認為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在我們對自習室、教室及宿舍的走訪觀察中發現普遍存在著空教室、自習室開燈、開電扇、空調及多媒體設施等現象;用水方面則表現為過度用水與一次性用水等,特別是不交水電費的宿舍樓此種現象最嚴重。大力提倡節電節水,迫在眉睫。
(2)對食堂的調查。食堂糧食浪費現象以及被同學視為正常事情,62.07%的同學認為此情況有些嚴重,但也難免,一小部分人已經養成了浪費糧食的習慣,總是會剩下一些飯菜。64.14%的同學會因情況不同偶然浪費,只有26.9%的同學總不浪費。還有近10%的同學認為浪費糧食沒什么關系,全國各地都這樣,作為大學生,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在思想和行為上逐步提高,減少糧食的浪費,珍惜每一粒糧食。此外,對于大多食堂所提供的一次性餐具,67%的同學認為有必要時才會使用,主要是趕去上課時或帶飯回宿舍吃時,而從不用的同學只有10%左右,其余的同學則因方便而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對于食堂浪費現象不容樂觀也不容忽視。
(3)環保方面。據調查,每年全球要消耗超過5000億個塑料袋,其中有不到3%可回收,其污染非常嚴重。我們的調查顯示,有近64%的同學買完東西的塑料袋會選擇性的收集起來備用,27.6%的同學會收集起來多次利用,這兩種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不但可以環保而且也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但也有近10%的同學在購物后會將塑料袋馬上扔掉,下次用時再買;在紙張的使用方面,有一半的同學在平常學習或打印東西時會雙面使用紙張,作為學生,這是我們實現低碳環保的一種有效途徑,然而還有近10%的人從未對紙張進行過充分利用;此外,對于派發到手中的傳單,38%的同學選擇把它們收集起來當廢品賣,30%的人會收集起來當作草稿紙等使用,其余的人則將傳單隨手扔掉,這樣做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對此,我們建議某些廣告信息可以多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進行傳播,減少傳單的發放,同時,同學們也應學會妥善處理發到手中的傳單,最好將其進行二次利用,而不要隨手丟棄。而對于其他類的垃圾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分類投入垃圾箱,只有少數人不會那樣去做。
食堂滿意度調查報告篇【一】
食堂是在校大學生一日三餐就餐的地方,是每個同學都必到的場所。根據調查96%同學的吃飯問題都是在學校的食堂解決。食堂緊密的聯系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學校的硬件設施之一,又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了解校食堂情況,為學校更好的加強對食堂的管理,我們做了一次有關學校食堂的調查,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我校食堂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食堂監管工作提供了依據。
一、調查目的與內容:
學校食堂是學生關注最多的問題之一,它關系到的不僅僅是學生吃飯的問題,更多的是關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而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正常運行。大學生群體和食堂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和諧的因素,這種現狀如果任其發展的話,勢必會阻礙學校的正常運行,為了解我校金石灘校區學生食堂服務整體情況,進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質量,營造和諧的就餐環境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條件,使同學們能夠得到更好的飲食服務。因此,我們展開的調查,更多的從學生對食堂的具體情況入手,具體的從學生食堂的飯菜口味、服務質量、價格、衛生狀況、對餐廳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面做了調查。
二、調查對象:
總體:在民院金石灘校區食堂就餐的全體大一同學、老師和工作人員
樣本:在民院金石灘校區食堂就餐的部分大一同學、老師和工作人員
三、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之以實地觀察、口頭訪問調查。
四、抽樣方法:
在金石灘校區就餐時間和學生課余時間向學生、老師和動作人員隨即發放調查問卷(共350份)和隨即訪問
五、調查隊伍:
調查小組共11人,其中組長一人,負責統籌安排,組員十人,負責具體事務和小組討論。
六、問卷情況:
共發放問卷350份,收回331份(其中作廢10份),未收回19份。
七、時間進度安排及人員安排:
調查活動時間:4月20日6月13日
階段安排:
4月20日5月3日:調查前準備(包括寫調查方案、設計問卷、人員分工確認、時間進度安排、活動經費預算、材料準備,由全體成員共同準備)
5月3日5月20日:問卷發放及回收(全體小組成員);進行攔問調查
5月20日5月25日:問卷數據匯總整理(全體小組成員);口頭訪問整理
5月256月1日:問卷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及建議,小組討論);實地觀察
6月1日6月12日:撰寫調查報告(小組成員討論,組長撰寫)
6月13日:展示調查報告并上交
八、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我學校食堂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對我校食堂基本滿意
金石灘校區同學、老師和工作人員對校食堂基本滿意。從調查問卷和攔問中對食堂滿意度的調查得出的結論,80%的同學對我校食堂持中間及以上態度,選擇不滿意為20%。從整體上看絕大多數同學都持中間及以上態度。這是對我校食堂的一種肯定。
(二)對食堂各種問題都有提到,并且不滿意居多
1.對食堂的飯菜不滿意。
不滿意原因有:
(1)、飯菜價格比較貴,飯菜量少質不優。87%的同學認為餐廳菜價情況是價高菜少,
83.6%的同學每天用餐費用在10元以上。
(2)、菜式更新慢。98%的同學認為食堂菜類偶爾更新或不更新。
(3)、飯菜不夠新鮮可口。65%的同學認為食堂飯菜新鮮可口度一般。22.7%的同學評價飯菜新鮮可口度為差
(4)、飯菜不熱。35.8%%的同學認為餐廳飯菜偶爾不夠熱;34.8%的同學選擇的是經常遇到冷飯菜.
(5)、其他原因:有時吃到變質食物(過期的火腿,壞了的豆腐等);葷菜較少,尤其是豬肉;早餐不夠豐富,特別是清真餐廳;飯菜里吃出頭發、細鐵絲、化纖品:不同地區的同學所喜愛的主食不同,食堂對其供應不夠等等。
2.對食堂的衛生不滿意。
(1)、總體上,64%的同學認為餐廳的衛生狀況一般。15.6%的同學認為餐廳的衛生狀況為不衛生。
(2)、有81.6%認為餐具(餐盤、筷子)洗得不干凈,餐盤殘留菜葉,有油漬水漬,筷子潮濕發霉,有異味。建議加強消毒,筷子按一定的規律立著放,增加餐具。
(3)、根據調查有同學提到賣飯人員不戴口罩,口沫四濺,有時衣袖進入飯菜等。有同學同學反映桌上餐具堆放過多,回收餐具速度較慢。還有就是認為桌椅擺放不整齊、桌上衛生得不到及時的清掃等。
3.認為學校食堂吃飯比較擁擠,午餐最擁擠,其次是早餐。建議多開餐廳,多開窗口,排隊就餐,清真食堂應添置桌椅。
4.對食堂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服務態度和服務速度的不滿。
(1)47%的同學評價餐廳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為一般。24.6%的同學認為餐廳人員的服務態度差。建議熱情服務。
(2)、75%的同學認為餐廳服務速度為一般或偏慢。
(3)、36%的受訪者認為食堂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監管。
5.認為就餐環境一般,營業時間基本合理。
九、結論和建議: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認真分析,我們發現同學對學校食堂大體上還是基本滿意的,但認為我校食堂管理存在細節缺失;同學們比較關心一些實質性問題的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例如擁擠、餐具異味等。
根據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和認真分析,我們小組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食堂的服務人員要嚴格遵守衛生標準,進一步提高食堂飯菜的衛生和質量
建議如下:第一,食堂飯菜的選料要好,無變質食品。第二,米、菜一定要洗干凈。第三,豐富菜品品種,努力讓不同口味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我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各地區各民族的口味、飲食習慣都不一樣,我們建議學校食堂可以區分一下不同口味的菜,例如北方口味稍重與南方偏好清淡、辣的與不辣的、面食與米飯、民族風味等。第四,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培訓。評選出每周服務明星,以資獎勵。
(二)加強對食堂的統一管理
這樣既可以控制食堂衛生又可以培養學生一日三餐正常的飲食習慣。打飯付費統一使用一卡通,一卡通的使用一方面很好的節省了服務員找錢的時間,緩解了擁擠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服務員接收錢款后觸摸食物造成的衛生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衛生保障。同時完善一卡通的管理,增加一卡通的充值網點、簡化補辦手續、擴展一卡通使用范圍,為普及一卡通的使用創造有利的環境。統一安排食堂清潔衛生,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統一餐具的使用,嚴禁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餐具的統一使用不僅能更快更好回收餐具,也方便餐具的清潔消毒。
(三)學校要加強監管,建立獎罰機制
我們建議學校對食堂進行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抽查,設立投訴信箱,狠抓衛生。學校對不符合要求的承包者及衛生服務人員給予嚴厲懲罰,對先進者給予表揚和激勵。
(四)大學生要提高自身修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飯自覺排隊,自覺使用一卡通,主動放回用后的餐具。排隊是我們學校學生一直以來都沒有自覺遵守的,有的同學在高中就讀時有自覺主動的排隊習慣,但是到大學每個人都不排隊也就慢慢放棄排隊這一良好的習慣了。我們建議學校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學管會、志協等)在食堂提示一兩周同學排隊,送回用完后的餐盤,同學們也會自覺主動的形成排隊的習慣。只要大家養成排隊打飯的習慣,不僅食堂吃飯有秩序了,也可以緩解吃飯擁擠的問題。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學生當中提倡健康按時飲食
調查了解到很多同學經常不吃早餐,其實在一晚的睡眠后不吃早餐會使我們處于低血糖狀態下,這樣會影響我們一天精神狀態,長期不吃早餐會影響我們胃的健康、智力的發展。一些女同學為了減肥,平時有能少吃一頓就少吃一頓想法,不按時吃飯是不利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為了學生有更好更健康的身體,為了同學們德智體全面的發展,學校要加強健康飲食的宣傳,提高學生的飲食素質。
食堂是學生集中就餐的地方。食堂飯菜質量衛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良好的就餐環境有助于愉快地飲食,更好地學習。我們熱切希望學校有關監管部門加強對食堂工作的監管,也希望同學們積極配合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我們相信在全校師生及食堂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飯菜價格公道合理,衛生質量符合要求,就餐環境輕松愉快的新食堂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食堂滿意度調查報告篇【二】
為了提高員工滿意度,進一步提高食堂工作水平,項目部于2013年6月中旬進行了食堂滿意度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25份,收回25份,對食堂的價格、飯菜質量和用餐環境等具體問題進行了調查。
一、飯菜價格:56%的員工認為項目部食堂的價格基本合理,但有時還是會偏高,剩下的員工覺得食堂的價格還是基本合理的。
調查結果表明,員工對食堂的價格普遍認為有時還是偏高的。適當調整價格,合理、彈性調整價格不失為一個有效辦法。食堂每天公布的價格,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及時調整。
二、飯菜質量
⑴、飯菜品種:20%的員工認為湯類的品種少,36%的員工認為飯菜、湯類的品種都少,36%的人則認為一般,而僅僅8%的員工認為飯菜品種多,也就是說,56%的員工都感覺飯菜品種過少。
調查結果表明,占有半數以上的員工對于食堂的種類不滿意。鑒于此,建議食堂采購原料時,盡量多購買時令蔬菜與葷菜,如:隔兩天左右增加葷湯一份,例如筒子骨湯、海帶排骨湯等,以滿足員工多變的口味要求,豐富員工的選擇。
⑵、飯菜口味:28%的員工認為食堂飯菜口味很不錯,48%的員工則認為一般,而剩下的24%的員工則對食堂的口味不是很滿意。其中68%的員工認為食堂飯菜油量適中,24%的員工則表示飯菜油量偏多了。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員工對食堂的飯菜口味表示一般,食堂在這方面仍急需加強。
⑶、飯菜分量:76%的員工表示對飯菜的分量表示滿意,20%的員工則認為飯菜的分量為一般。其中有36%的員工表示偶爾會遇到就餐時間內沒有飯吃的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飯菜的分量基本上能滿足員工的需要,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員工,食堂的飯菜應該足量,盡量做到讓每一位員工吃飽吃好。
⑷、飯菜新鮮程度:88%的員工認為食堂所采購的原料(肉、菜、油、米、面)有時候不太新鮮,其中12%的員工甚至還認為食堂的飯菜只有偶爾新鮮,甚至有員工反映食堂經常將剩菜用于隔天早上做包子餡,而剩飯則用于隔天早上做稀飯,僅僅12%的員工對食堂采購的原料和飯菜表示滿意。
調查結果表明,食堂在飯菜新鮮程度這方面存在較大問題,而這關乎到員工的身體健康方面,因此食堂應重視這方面的內容,加強改進,如:葷菜可留一頓,并且不收費,由員工自行決定吃不吃,素菜則一頓清。
⑸、食堂衛生:68%的員工表示最食堂的衛生狀況感到滿意,甚至很滿意,32%的員工則表示一般。
調查結果表明,食堂在衛生方面還是比較重視的,望食堂能繼續保持。
三、食堂服務質量
88%的員工表示對食堂工作人員的態度表示滿意,甚至很滿意,12%的員工則表示一般。
調查結果表明,員工對食堂的服務質量滿意度較高,希望食堂工作人員能保持微笑、親切的服務態度。
4、管理方面
物業公司員工工作積極性有待提高,遇到問題時應積極向辦公室反映。
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后寫出報告。下面就讓最新小編帶你去看看學校食堂經營調研報告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學校食堂經營調研報告1
一、調查背景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7000多人,到食堂就餐人次每天維持在5000余人次以上。因此,學生食堂的存在和發展狀況不僅僅是關系到學生的生活問題,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狀況。然而,據調查情況所知,學生群體和食堂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和諧因素,如果任由這些因素蔓延和發展,勢必會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行。
為了過更好的了解我校學生食堂整體情況,進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水平,改善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營造和諧的就餐環境,現將我校食堂情況作如下調查。
二、調查內容:
(1) 菜品方面:
① 對于菜品價格,70%的學生認為能夠承受。30%的學生認為價格偏高,其中,10%的學生認為葷菜的價格太高。
② 食堂的菜品單一,同一價格上葷素搭配不合理,而且在同一天中經常出現菜品重復的現象。
③ 菜品口味單一,時而偏談或時而偏咸;用油少;沒有地方特色;菜色不好看。
(2) 服務方面:
在對食堂各方面的服務狀況的調查中,40%的學生對服務工作表示認可和接受,60%的學生認為不滿意。究其不滿意的原因,表現為:服務人員微笑少,表情僵硬;語言冷漠,缺少熱情;耐心差;打菜量度不準確,偏少;刷卡錯誤次數多,經常多刷;還有存在經常打錯菜等問題。
(3) 衛生方面:
關于食堂整體衛生滿意程度的調查顯示:50%的學生認為食堂衛生狀況有待于進一步改進,30%的學生認為一般,10%的學生認為滿意,10%的學生認為很差。其中問題有:
① 食堂衛生管理不規范,責任心不強,清洗力度不夠。
② 用餐間異味較濃。
③ 個別工作人員在上班時沒有按規定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服太臟。
④ 食堂室地板較滑,部分地方存有積水,周圍環境衛生較差。
(4) 餐卡方面: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反映的問題歸納為:打錯卡的現象發生比例高;對充錢數的最低限制跟很多學生帶來不便;對非人為因素造成卡失磁補卡收費不合理。
三、調查總結:
在這一次調查中,說明我們食堂在很大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現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如下建議,希望對食堂改進有所幫助。
1、 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徹底做好食堂內部和外部衛生,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2、 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加大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培訓。對于工作中表現較好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表現較差的給予處罰,直至開除。
3、 食堂應購置一套餐具清洗和消毒工具,保證餐具衛生。并由專人負責驗收。
4、 根據學生的需求,適時調整相應的菜品價格和種類。
5、停止使用一次性木塊或竹筷,使用環保型木筷或鐵筷。
6、取消充卡最低限制,為方便學生就餐,對非人為因素造成的卡消磁,應免費更換。
學校食堂經營調研報告2
一、調查背景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人們只有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才可能進一步地發展自己。在當今的大學里,食堂與學生群體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食堂是在校大學生一日三餐就餐的地方,是每個同學都必到的場所,根據調查96%學生的吃飯問題都是在學校的食堂解決。食堂緊密的聯系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學校的硬件設施之一,又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了解學校食堂情況,為學校更好的加強對食堂的管理,我們做了一次有關學校食堂的調查,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我校食堂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食堂監管工作提供了依據。具體的從學生對學校食堂的飯菜口味、服務質量、價格、衛生狀況、對食堂的意見和建議等多方面做了調查。
基于食堂對學生群體生活影響的重要性,本社會調查實踐小隊制定調查方案,從本校食堂(大方人家)的經營現狀、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三個方面來對食堂問題作出調查,并進行充分思考,進而提出一些相應的改進措施。
二、調查時間
20__年5月25日-26日
三、調查地點
學生食堂(大方人家)
四、調查對象
在校學生
五、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實地觀察、口頭訪問
六、調查成員
______ _____________
七、調查內容
A調查對象每月食堂用餐消費情況:
1、月均生活費500元-1000元(不含)的83人(22.6%),其中每月用于食堂消費金額平均值約為450元,約占生活費的46.67%;每周有一、二次天在外改善伙食。
2、月均生活費1000元-1500元(不含)的54人(14.8%),其中每月用于食堂消費金額平均值約為500元,約占生活費的32.00%,每周有一、兩天在外改善生活。
3、月均生活費1500元-20_元的42人(11.4%),其中每月用于食堂消費金額平均值約為550元,約占生活費25.7%,常在外改善生活。
B食堂飯菜的價格:
1、認為食堂飯菜價格合理的223人,占60.76%;
2、認為食堂飯菜價格一般的108人,占29.43%;
3、認為食堂飯菜價格過高的36人,占9.81%。
c飯菜滿意度
1、菜和主食的口味和質量滿意度方面:很滿意的21人(5.72%),滿意的257人(70.03%),一般的64人(17.44%),不滿意的23人(6.27%),較差的2人(0.54%);
2、肉類的滿意度方面:很滿意的18人(4.90%),滿意的164人(44.69%),一般的153人(41.69%),不滿意的27人(7.36%),較差的5人(1.36%);
3、蔬菜的滿意度方面:很滿意的43人(11.72%),滿意的228人(62.13%),一般的81人(22.07%),不滿意的13人(3.54%),較差的2人(0.54%)
D服務及管理滿意度
1、餐具衛生和環境方面:很滿意的69人(18.08%),滿意的259人(70.57%),一般的28人(7.63%),不滿意的7人(1.91%),較差的4人(1.09%);
2、飯菜的保溫及充足方面:很滿意的23人(6.27%),滿意的187人(50.95%),一般的136人(37.06%),不滿意的14(3.81%),較差的7人(1.91%);
3、服務員態度方面:很滿意的12人(3.27%),滿意的233人(63.49%),一般的101人(27.52%),不滿意的12人(3.27%),較差的9人(2.45%);
八、調查數據總結
從以上數據可得出:月生活費越低的學生用于食堂消費的金額所占比例越大,主要在學校食堂用餐,而生活條件相對好的學生用于學校食堂消費的金額比例相對要小,并常在校外消費,改善生活。然而,不論是經濟條件好還是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每個月在學校食堂消費的金額大都在500左右,同時,大部分學生對食堂飯菜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對于食堂提供的飯菜基本滿意,學生對肉類的需求相對高于對蔬菜的需求,可以看出,在服務及管理方面,對餐具衛生和環境情況從總體上達到標準。
九、其它意見
在調查表后附的意見欄中,學生向食堂提出了數條中肯而寶貴的意見,根據調查問卷,實踐小隊整理出以下主要存在的問題:
1、食堂飯菜的價格雖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但還有部分學生感覺偏高;
2、在早上、中午高峰期,會出現擁擠現象;
3、較晚到食堂時,飯菜品種少,飯菜的保溫工作有待提高;
4、食堂的'菜品單一,同一價格上葷素搭配不合理,沒有地方特色;
5、有時,食堂地板較滑,行走不便。
十、建議措施
1、加大對食堂飯菜質量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做好飯菜的保溫工作;
2、盡可能多地滿足學生對飯菜口味的需求,根據不同的季節及時更換品種,并注意營養搭配;
3、加強對食堂員工的管理,對員工進行服務禮儀的訓練,并灌輸服務理念及強調責任心觀念,從整體上提升員工的基本素質,進而提高服務質量;
4、針對同學們提出的意見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并將信息即時反饋回學生中間;
5、學生應積極響應學校所提出的文明用餐的理念,維護排隊秩序,少用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節約每一粒糧食和每一滴水。
十一、調查活動總結
學校食堂是學生關注最多的問題之一,它關系到的不僅僅是學生吃飯的問題,更多的關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而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正常運行。此次調查報告,我們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闡述、調查。因此,我們開展的調查,更多地從學生對食堂的具體情況入手,具體的從學生對學校食堂的飯菜口味、服務質量、價格、衛生狀況、對食堂的意見和建議等多方面做了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食堂和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學生對食堂存在異議,一方面食堂工作人員因自己辛苦的工作沒有得到認可而困擾。此次調查報告,一方面著重對現狀有一個客觀真實的報道,一方面則提出了自己的改進措施。我們的調查報告僅是一種嘗試,旨在使學生能夠滿意的就餐,安心的學習;保證全體學生的用餐質量和生活質量,營造一個良好的、愉悅的、和諧的校園氛圍。進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質量,營造和諧的就餐環境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條件,使同學們能夠得到更好的飲食服務。
學校食堂經營調研報告3
近段時期,隨著物價指數的大幅上漲,__市一些學校食堂飯菜價格出現了上漲的現象。為了切實加強學校食堂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真正把學校食堂辦成服務師生、服務教學的重要場地,按照__市領導要求,__市物價局會同__市教育局、__市衛生質量監督局組成工作組對__市部分學校食堂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采取實地檢查、座談、走訪學生的形式進行,涉及大中專院校、市直城區學校、農村中小學等各級各類學校14所,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__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790多所,在校學生45萬余人,90%以上的學校辦有學生食堂。現有省A級食堂5個、B級食堂80個。近年來,全市各地各校食堂堅持“以生為本,服務為先”的工作宗旨,建立健全學校食堂各項管理機制,不斷加強學校食堂建設,為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師生生活,構建和諧平安校園作出了積極貢獻。__市學校食堂在經營過程中有如下特點:
(一)提高認識,維護學校食堂的公益性原則。學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為師生,提供餐飲服務,具有明顯的公益性質。學校食堂經營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學習,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學校的后勤部門應加強對食堂的管理,要從維護廣大師生根本利益出發,充分認識食堂管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要始終堅持為教育,為師生服務的方向為原則。食堂提供的飯菜應該保質保量,價格適當,充分考慮大多數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對食堂的就餐價格實行最高限制,切實維護廣大學生的利益。
(二)科學統籌,積極化解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面對物價上漲的壓力,各地各校應積極應對,不能將物價上漲的壓力一味轉移到學生身上,給學生家庭增加負擔。
一是要科學安排食譜,盡量避開高價,如東寶中學在物價高峰期,避開漲幅較大的肉類食品,取之以禽蛋、魚類食品,提前讓學校菜園的蔬菜供應食堂,降低了生產成本。
二是實行大宗食品原料招標采購制,__市學校后勤管理中心近年來組織城區大中型學校食堂統一招標采購大宗食品原料,進入學校的食品原料比市場價低5%左右,既保證了原料質量,又有效降低物價上漲風險,各地各校要繼續貫徹這一政策。
三是因地制宜發展校內養殖業,近年來,__市學校“兩個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為學生食堂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原材料,對物價上漲也有一定的消化能力。特別是農村學校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種植蔬菜,圈養家禽,減輕物價壓力。四是合理拉開飯價檔次,至少要保證三個以上盒飯檔次,一方保證貧困學生和普通消費水平學生在學校能吃飽吃好,同時可以滿足家庭條件較好同學的需求,獲取的利潤用于平衡最低消費。
(三)加強監督管理,理順食堂經營秩序。發揮社會輿論監督,職能部門行業監督,學校內部民主監督的優勢,定期評定食堂的飯菜價格和質量,聽取學生代表、工會代表的意見,定期公布食堂帳務,做到一月一核算,一月一公布,要堅決取消學校食堂個人承包制,教育、物價行政主管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地對學生的飯菜價格、飯菜成本、食堂成本開支范圍進行檢查,嚴肅查處種.種價格違規行為。
(四)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規范學校食堂經營行為。在現階段農村中小學校公用經費相當吃緊的前提下,改善農村中小學校食堂條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要通過逐步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緩解公用經費的壓力,同時對學校食堂進行適當補貼,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
調查地點:武漢工程大學
調查時間:2018年11月20日
調查人員:10級動畫1班
調查目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創建文明的校園。
調查對象:武漢工程大學全體同學。
調查形式:問卷形式(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69份。)
調查內容簡介:調查大學生自身的文明禮儀程度和對本院大學生整體文明禮儀的看法。
調查過程:
①確立調查主題
②確定調查人員
③撰寫相關調查內容
④向校內發放相關調查問卷
⑤回收調查問卷,并總結調查內容
⑥敘寫調查感受
⑦撰寫總結性調查報告
人們常說大學校園是“象牙塔”,“凈土”,大學生是“社會驕子”、“時代精英”,而一些大學生卻因多元文化的“污濁之氣”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帶進了大學校園。石河子大學舉辦了一場“污損圖書展”活動,共展出了200多冊具有代表性的圖書,如油浸、水浸、亂涂亂畫、撕頁、“開窗”等。據介紹,污損圖書現象在各大學很普遍。根本原因是缺乏公共意識。面對著眼前一本本破爛不堪的圖書,任何人都會問,這種毀書的不文明行為為什么會發生在大學校園中?反省與審視一下自身,應當肯定,我院的絕大多數同學是積極進取、要求上進的,表現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可貴品質。但也不可否認,部分學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還存在較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習甚至惡習還存在,與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和修養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們的校園里也確實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因此,我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全校范圍內展開了關于校園文明的調查。
以下是問卷調查統計
1.在圖書館、教學樓等公共場所,你會注意小聲說話嗎?
(很注意90%,有時會忘記10%,經常忘記0%,從來不在乎0%)。
2.碰到老師會不會主動問好?
(總是35%,熟悉的老師會60%,偶爾會5%,不會0%)。
3.上完課或下自習后自己的垃圾會不會帶出教室?
(一直是55%,有時會35%,有人提醒會5%,不會0%)。
4.離開圖書館的座位時會主動將椅子和取下的書放回原處嗎?
(總是會80%,記得時會10,有人提醒時會8%,沒這個意識2%)。
5.對于大學生普遍的在公共場合的親密行為,你的看法如何?
(反感,認為不符合大學生的身份25%,無特別感覺,但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60%,比較認可他們的行為0%,無所謂15%)。
6.上課你會把手機關機或調靜音嗎?
(一定會95%,重要的課會0%,老師提醒會0%,經常不會5%)。
7.在食堂中是否會自覺排隊打飯?
(當然會85%,人少時會5%,有時著急會插隊10%,從不會0%)。
8.宿舍中有同學休息時會不會注意保持安靜?
(很注意60%,有人提醒時會5%,興奮時會忘記35%,不會0%)。
9、看見水龍頭及廁所中水流不止會主動讓其停止嗎?
(會100%,心情好的時候會0%,忙的時候不管0%,不會0%)。
10、看到別人丟失的飯卡你會怎么辦?
(盡力找到失主并交還25%,交到失物招領處70%,放到原處不理他5%,占為己有0%)。
關于這次調查,我們想說:
從統計這69份問卷中,我們看到了我校大部分同學的文明禮儀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們的文明禮儀需要改正。
由于教室或自習室內人往往很多,所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相信這樣的經歷你不陌生,經常能有手機鈴聲此起彼伏,而且鈴聲還都很有個性,比如“老公,接電話”、“寶貝,來電話啦”,要么就是突然冒出一段和弦的歌曲或幾聲動物的怪叫。手機鈴聲雖小,但足以打破課堂或自習室里原本的安靜,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或學習環境。
如果你常去圖書館自習室,那你是不是了解這樣的情形:人沒到,有紙條、書本“占”著座位,后來的同學只能“望座興嘆”。有時候晚自習都快結束了,不少被“占”的座位卻還一直空著。“占座”事情雖小,但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影響較大。很多同學對此感到既窩火卻又無可奈何。
如果你經常去上課,相信這樣的現象你幾乎每堂課都能看到:常有同學遲到、早退、上課中間拎著書包大搖大擺走出教室,也有同學在課堂上大肆睡覺,大聲地聊天,收發短信,接打電話,玩游戲,聽mp3,吃東西,翻閱與課本無關的讀物,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睡大覺。這樣很不雅觀與有禮的行為對老師和同學都是傷害和不尊重。
有一些宿舍的衛生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如果你可以做好準備大膽地走進去體驗一下,看看那臟亂差的樣子,聞聞那莫名其妙的氣味,然后你就可以豪不遲鈍地想到宿舍的那些主人翁們行為的不作為和不應該的行為了。沒準你還能在里面發現一兩個很坦然地蒙頭大睡的人呢。宿舍“小地方”的衛生雖小,但反映出來的個人素質尚待完善。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那你會在公共場合看到吸煙的行為,男女過分親昵的行為,拖拖鞋,穿背心進入的行為,隨地吐痰的行為,隨手扔棄廢物的行為,一樣還可以在公共設施上看到被人涂寫刻畫的文字和圖案。
還有講臟話,打架斗毆,抄襲作業,剽竊論文,考試作弊,浪費水電,惡意占用公共資源,使用違章電器,等等不文明行為發生在我們生活、學習的校園。而這些不文明行為的主語絕大多數就是我們學生自己。
1.梨樹縣食品藥品監督局食品化妝品稽查分局,吉林四平 136500;2.梨樹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四平 136500;3.梨樹縣食品藥品監督局食品化妝品稽查分局,吉林四平 136500
[摘要] 在學校中學生用餐的主要地點就是食堂,因此若食堂沒有較好的管理措施就會造成學生在飲食過程中出現食物中毒以及消化道疾病等事故。即使當前學校一直在提高食堂的食品質量,但其食品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安全問題。所以,針對學校食堂的食品生產,必須要從食品引進原料、加工、消毒以及工作人員衛生等各個方面都要做好控制和把關,讓食堂食品的安全得到保障。
[
關鍵詞 ] 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b)-0076-02
當前的中小學內都在逐漸完善和提高其后勤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并且學校食堂的食品衛生和飯菜質量工作的改善也比較明顯。不過其中仍有部分中小學校出現食品安全的問題,不能嚴格管理學校食堂,還有的學校只注重經濟利益,但卻把學生消費者以及食堂的特殊性給忽略了,造成學校食堂內出現了諸多的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時間。這類型的事故不僅對當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并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損壞學校的名聲,影響頗大。近些年來我縣的學校食堂在食品安全和衛生方面的改善工作效果還是比較良好的,在硬件、廚師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轉變。不過要注意的是學校食堂安全問題中還有很多事件有待解決,本文對梨樹縣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現狀進行調研,以此找出我縣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的通病,為今后制定適合我縣學校食堂的衛生安全管理法規提供依據,從而保障廣大在校學生的飲食健康。
1我縣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調查現狀
該調查的主要形式為調查問卷,對本縣內的中小學的住宿生進行調查,將共計1000份問卷按照每個學校100份發放到10所類型不同的學校,其中回收的問卷為10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為100%。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為讓學生對學校內食堂衛生工作進行評價,調查是匿名形式。根據其調查結果得知,當中有83.5%的學生都是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食堂吃飯,其主要結果和匯總報道如下。
①對學校食堂環境滿意度的調查報告可知,其中認為環境可以的學生占到71%,另外認為食堂有著較好只需的學生占到65%;②調查對象中有61%的學生認為學校食堂服務人員沒有較好的態度,另外還有41%的學生黨認為服務人員的個人衛生較差;③被調查對象中有將近51%的學生都對學校食堂衛生近況持擔心態度,而還有34%學生對于食堂內所使用餐具的消毒狀況持未知態度;④被調查學生當中有48%比例的學生都認為食堂飯菜質量一般,有49%的學生認為飯菜還可以,認為食堂飯菜種類較少的學生占到47%,認為飯菜沒有合理搭配的學生占到52%,另外認為其食堂三餐質量都不好的占到被調查對象的24%;⑤被調查學生當中有51%比例學生在其飯菜當中發現了沙子,發現飯菜內有頭發絲的占到11%,發現蟲子的占到8%,發現食堂的工作人員沒有將衛生用品口罩或帽子戴上的占到35%;⑥在被調查學生當中,有35%的學生都認為其食堂衛生管理工作沒有加好的三防措施,認為其管理和安全監督工作做得一般的學生占到33%;⑦ 被調查學生對于食堂就餐總體評價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能滿意以及不滿意的學生比例分別達到20%、54%、12%和14%。
2中小學食堂衛生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劣質的食材和原料的使用
由于食堂選擇的食材當中大多數都是由沒有足夠文化知識的農民進行種植,他們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未能掌握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致使農產品中殘留農藥量和化肥量較高,進而導致農作物當中有著極高的化肥和農藥殘留。食堂制造食品過程當中上繳過高的費用以獲得當地的承包權。因此他們開始使用較劣質食材以期望降低成本。例如購買的禽畜產品來源不明,蔬菜不新鮮等。
2.2 食堂管理秩序混亂,缺乏必要的硬件設施
部分學校為了將食堂的使用資金節省下來,對于一些消毒、冷凍的設備投資過程中盡量降低消耗,進而使得食堂的硬件設備缺乏。有的學校食堂內出現冷藏設備損壞老化,食品保鮮溫度達不到,同時食堂工作人員還沒能及時發現問題,使得食品開始出現變質,進而使得學生食用之后出現食物中毒。有較多的學校食堂沒有固定的洗、清、消毒等三池,特別是鄉鎮中小學校,大多數是洗菜與洗碗池共用。
2.3 食堂的飯菜營養搭配不合理、制作粗糙
為了降低食堂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多數學校都是避繁就簡,對于食物的營養搭配和菜品變化沒有過多注重,使得比如南瓜、冬瓜成為了食堂內的主要食材,另外也有部分學校食堂內的廚師沒有較高的烹飪水平,做出的飯菜沒有較好的味道,且忽略了學生的健康需求。例如在某鎮的一所中學附近,校園周邊的飯館人來人往,但是學校食堂卻是冷冷清清。
2.4從業人員衛生知識缺乏,衛生法律意識淡薄
部分學校并未將關于食堂衛生知識、法律法規的宣傳作為主要活動持續開展,使得工作人員并不按照工作要求穿著工作服上崗,同時對于食品用具工作沒有較好的消毒和擺放,使得食品長期在室溫溫度下暴露,例如食用油為劣質產品、土豆長芽還在食用等。
3中小學食堂的安全管理策略
3.1嚴格控制食品原材料,提高食堂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學校食堂的食物中,如有毒蘑菇、河豚魚、發芽土豆等有毒的動植物類、國家限量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添加劑、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材料以及農藥超標的蔬菜都是能夠造出學生食物中毒的原材料。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于這些不合格的食品原材料都必須強烈抵制,讓食堂員工對這些原材料的鑒別能力有所提升,同時還要了解供貨商的實時情況和信息。對食品原材料的采購時應索要發票,加強工作人員對倉庫食品的日常儲存工作管理。
3.2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學校食堂的基礎設施
在各地的政府預算當中都應加入學校食堂的建設工作,讓政府對食堂建設進行規劃和立項,成立專門的資金項目來對學校食堂的相關設備進行采購,要求冷藏、消毒、凈化飲用水等設備以及三防設施都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同時還要與當地食堂的基礎設施相配套,還要成立專門的食品存放室、加工室、就餐室等,使用餐具必須要定時消毒。另外學校食堂對于自身的管理工作也應加強,防止各種問題出現。各部門將自身職能發揮極致,做到各盡其職,明確分工。工作人員平常也要多培訓、多交流,對突發事件要及時有效的處理,把飲食安全工作責任和任務落實到人。
3.3 把好人員關和加工關,嚴格控制食堂承包問題
學校食堂的工作人員都應該按照有關食品衛生法規要求進行操作,在掌握好食品衛生知識、烹飪知識以及職業道德培訓之后才能上崗工作,同時工作人員也要有健康資格證,對個人和環境衛生也要注意保持。對于食堂食品的安全運輸和消毒工作也要加強,對食品的加工過程也要注意衛生的保持。只有讓食堂飯菜有安全保證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對其食品進行分類,以能調理出更好的營養搭配。與此同時,食堂不能只重利潤而忽視了安全管理,要根據中小學生成長發育的特征,制定出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菜譜,以滿足學生的營養需求。
3.4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食堂的衛生監督管理
按照國家《食品衛生法》規定,再和當地學校食堂的特點相結合,進而制定出于當地學校食堂相符合的《學校食堂衛生標準》,要求其標準包括食堂的選址、垃圾存放、污染源的影響、食堂的基本設備以及布局等等,向食堂的工作人員宣傳衛生知識,讓學校食堂的管理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制度執行,想當地教育部門等提供能夠操作的相關信息依據,這也是衛生部門對于其食堂的規范管理的主要要求。同時,加強學校食堂的經常性衛生監督管理,對食堂布局、衛生設施等方面進行現場審查,符合要求者,發放衛生許可證,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杜絕無證經營現象。
4結語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的希望,而民以食為天。因此,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各個家庭的幸福,同時也是社會和國家發展、和諧穩定的主要影響因素,完善學校食堂的衛生安全工作,讓學生和教師的飲食都有保障,這也是教育工作當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學校管理層次和各級管理部門必須要密切關注食品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必須要及時解決,讓學校食堂的衛生水平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讓學生和教師都有一個健康、安全的飲食就餐環境。
[
參考文獻]
[1]陳群.辦好放心食堂 構建和諧校園—關于我縣學校食堂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學校管理,2005(5):54-55.
[2]張占存.學校食堂衛生存在的問題及其管理對策[J].醫學動物防制,2009(4):294,296.
[3]徐新華.加強學校食堂衛生管理 預防食物中毒發生[J].成才之路,2009(29):84.
[4]石燕.淺談學校食堂的衛生監督管理體會與建議[J].西藏醫藥雜志,2009(3):54-55.
一、學生責任感現狀調查分析
2007年6月,本課題組對本校學生425人,通過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評議法,了解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并匯總、分析。
1.學生對父母的關心很少。
調查結果顯示,知道父母生日的學生只有30.4%,能主動分擔家務的只有20.6%,能為父母分憂解愁的只有17.4%。而父母普遍的要求是孩子讀好書就行了,很少讓孩子分擔家務,更不會把家里的困難、內心的苦惱與孩子交流。久而久之,造成現代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的勞累、憂煩視而不見。
2.學生缺乏崇高的理想。
在學生學習責任調查中選“為自己將來找份好工作”一項占34.8%,為父母讀書占了52.3%,為國家富強讀書僅占12.9%。可見,當今學生大多目光短淺。這是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父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教育、學校“應試教育”、“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共同作用的結果。
3.學生為他人服務及集體主義意識淡薄。
主動分擔班級工作的占40.9%,工作大多是被逼無奈而為之,在校園里主動揀地上廢紙的僅占35.4%;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的占8.7%;雖有82.6%的學生能主動跟左鄰右舍打招呼,待人較有禮貌,但看見鄰里有困難能積極提供幫助的只有32.3%。現在,父母生怕孩子吃虧,教育孩子助人為樂的少,怎樣才能不“吃虧”的多,從而使得學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二、學生責任感培養策略
責任就是分內應做的事,責任感就是要自覺地把分內的事做好的意識。學生責任感教育是對其進行以“責任”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以喚醒他們的責任意識,激發他們的責任情感,培養他們履行責任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責任行為。責任感教育可以分解為“四點四會”:以對家庭負責為起始點,學會孝敬;以對學習負責為基本點,學會求知;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報答。在具體實施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內容和形式上各有側重,通過多渠道全方位滲透。
1.創設良好的責任感教育環境。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性格、意志、個性及道德品質是在個體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環境是構成教育條件與過程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學習生活的各方面都不可避免接受到環境的影響與熏陶,他們的思想、觀點、習慣等無不打上環境的烙印。尤其是初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更是一種客觀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創設良好的責任感教育環境是推進學生責任感培養必不可少的工作。
(1)創設良好的校內“責任”氛圍。以“責任”為校訓,規范師生的行為;在各處室辦公室張貼相應的崗位職責;在各教室張貼學生的主要責任,懸掛《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黑板右側每天或每星期寫一條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富有責任感教育內容的名言警句;在教室的走廊、樓梯口等處懸掛名人(名言)畫像;在食堂、水池旁懸掛“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牌子;利用黑板報、櫥窗、師生集會等強化師生責任感意識。
(2)通過家長會、家長聯系卡等方式,使家長明白責任感教育的意義和要求,進而主動創設良好的家庭責任感教育氛圍。
(3)鼓勵師生向省市刊物及校刊積極投稿,廣泛宣傳責任感教育,以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大環境。
2.將責任感教育融入學科教學。
課堂是學校開展責任感教育的主陣地。只有各學科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責任感教育內容,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滲透,才能使責任感教育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落實。如自然科學教師可以結合環境污染內容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結合人口與資源進行人口方面責任感教育;結合水資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教育;結合傳染的防治和“甲型H1N1L流感”時期形勢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的教育等。
為保證老師有效地開展以課堂為主陣的責任感教育,我校的具體做法是:首先每學期開學初,要求每位教師制定責任感教育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計劃,然后以課堂為陣地進行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最后開展責任感教育課堂反思活動。此外,還通過學科責任感教案、案例、論文評比等途徑推動教師將責任感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之中,以提高教師課堂滲透責任感教育的能力。
3.組織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責任感形成。
如果說責任感教育的課堂滲透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那么組織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就可以達到“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教育效果。我校自本課題立項以來,各處室、教研組、學生會等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責任感教育活動,如組織了“迎國慶?談責任”、“向陋習告別”等征文評選,責任感教育班團課評比,責任感教育校園劇演出比賽,“身邊環境污染調查”、“人口調查”等活動,這一系列活動促使學生把責任認識內化為責任意識,形成責任行為和責任情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注重典范感召。
在實施責任感教育的過程中,單純說教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很小的,而榜樣的力量則是巨大的,特別是處境相同的同齡先進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良好品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更容易被他們領會和接受。我校的具體做法是:
(1)開設家長學校。給家長講“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有多么重要,要求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給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
(2)培訓教師,增強教師履行責任意識。校長給全體教師作了《教師應成為履行責任的典范》的報告,要求教師必須率先示范、以身作則,用盡責的行動感染學生履行責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3)選取處境相同的先進人物作為學生的榜樣。要求每個教師廣泛閱讀,留意有關這方面的信息,及時摘下或剪下作為榜樣的材料。
5.引入激勵機制強化責任行為。
責任感教育也離不開評價。只有對勇于負責的行為及時進行肯定鼓勵,才能使學生勇于負責、樂于負責的行為得到鞏固。
首先,學校利用班會、集會、各種獎勵來鼓勵學生,激發他們“想”過上一種負責任生活的愿望。同時,學校向學生提供各種機會,以使他們能實踐其高度負責的行為,并有機會為他人服務。
其次,學校根據責任管理目,結合“日常行為規范”要求,采取學生自評、他評的量化考評方式,引導、鼓勵和制約學生履行責任,提高責任意識。
最后,在開展責任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當好教育者、引導者、推進者之外,還充當了欣賞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盡可能采用“拉”的鼓勵方式,而不是“推”的強迫方式。
我校通過鼓勵學生參加互助服務團方式,鼓勵學生互相幫助;通過建立表揚單,使學生的進步和勇于負責的行為得到及時肯定和鞏固;通過每周的“三項”競賽、星級寢室評比,學期末“責任標兵”、“守規范標兵”的評選等方式,使學生樹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意識。
三、實施責任感教育的變化
1.后測評估,效果明顯。
2009年6月,本課題組再次對八、九年級學生280人作了跟蹤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知道父母生日的由30.4%增加到71.4%,主動分擔家務的由20.6%增加到47.8%,能為父母分憂解愁的由17.4%增加到40.4%;主動分擔班級工作的由40.9%增加到83.0%,為班級利益放棄個人利益的由56.0%增加到86.7%,在校園里會主動揀地上廢紙的由35.49增加到75.2%;在公共汽車上會主動讓座的由8.7%增加到43.8%;看見鄰里有困難能積極提供幫助的由32.3%增加到81.9%;為國家富強而讀書的由12.9%增加到47.19%。
從以上各項數據的變化,表明我校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呈現出較明顯的效果。
2.通過對學生責任感培養,學生發生了可喜變化。
(1)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使家長們欣喜異常。原先的小王子、小公主們不見了,重新展現在家長們面的是另一番精神面貌:放學回家會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孝敬父母長輩,為父母親端茶送水;當父母遇到煩心事時,關心體諒父母,盡量幫父母出主意,而不是漠不關心。
(2)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明確、自覺性增強,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能根據學習指導的要求,自主選擇薄弱項目進行訓練,大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原先課余時間愛看電視、玩網絡游戲的現象大大減少,網絡成了第二課堂、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
(3)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能力增強。在學校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學生會、班委會所起的作用比以前更大了:能夠自行組織黑板報的編輯,評比;協助值周教師維持食堂秩序;管理寢室的紀律、衛生;參與三項競賽、星級寢室的評比,等等。
(4)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社會責任意識增強。能自覺地參加義務勞動,主動分擔班級各項工作,隨手亂扔的現象少了。互助服務團能經常深人社區、敬老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學生們還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投身于創建省級“生態示范社區(村)”、“文明社區(村)”的活動,為家鄉的建設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贏得了社會廣泛的好評。
(5)學生在“談責任”、“除陋習”征文等競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習作《責任》、《往事》、《今天我值日》在《21世紀初中生》雜志上發表,《告別陋習走向文明》、《陽光總在風雨后》在《德育報》上發表;九年級何夢漪同學的《店口印象――走向和諧》、屠宇俊同學《關于中學生網絡問題的調查報告》、楊凡同學的《捍衛家園,從我做起》的中學生歷史與社會調查報告獲市一、二、三等獎;科學學科的調查報告《課堂外的植物調查》獲市一等獎。
3.學校教師收獲頗豐。
在學生們健康成長的同時,我校的教師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身。教師們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冶學,關愛學生,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已成為我校教師的座右銘。教師撰寫有關責任感教育論文、教學設計和案例,獲市、區級評比三等獎以上有40多篇次,其中論文《農村初中學生責任感培養策略研究》獲市一等獎、《新時期學生責任感培養的實踐思考與建議》獲市二等獎;《教師應成為履行責任的典范》、《讓初中生揚起自信的風帆》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學校被評為市文明單位、教育、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團總支,市衛生先進單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步顯著,年年考核優秀。
四、回顧與反思
通過兩年的農村初中學生責任感培養的策略研究與實踐,我們深深認識到:
1.必須增強師生對責任感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認識不提高,思想不重視,研究難以奏效。
2.學校責任感教育,必須找準突破口和起始點。“細節決定成敗”。我校結合實際,從“講衛生”(如不亂扔果殼紙屑)入手,從抓“獨立按時完成作業”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方有成效。
3.要充分認識到責任感教育的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責任感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需常抓不懈,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予以保障。
4.學校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主陣地,但家庭和社會作用也極為重大,然而目前卻存在家庭對學生責任感教育的普遍忽視和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這一現象,如何推動家庭、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三者如何形成強大合力,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新時期學校的主要任務之一,各個學校可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實施責任感教育。責任感教育的實施會有力促進教風、學風、班風、校風的全面優化,促進家庭、學校、社會聯合育人,達到以學校“責任小環境”帶動“社會大環境”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7,8).
2017年教育調查報告范文一:
一、 **市職業教育工作基本情況
(一) **市職業教育資源基本情況。
目前,在哈中高等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共有227所,其中中職類204所,分別為職業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農村22所),中專119所,技工學校44所,在哈高職院校23所。從城鄉分布情況看,城市200所,農村27所。從辦學主體看,屬于政府興辦的47所,行業興辦的146所,企業興辦的27所,社會力量興辦的7所。我市中高等職業技術培養培訓機構設置的專業共有116個,其中中等專業90個;高等專業26個。
(二) **市職業教育工作情況。
幾年來,市政府認真執行《職業教育法》、《省職業教育條例》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相繼出臺了春秋季招生、注冊制、學分制、彈性學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近年來,市本級財政加大了對職業教育資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級共投入職業教育資金27414萬元,XX年市本級專項資金由以前的每年80萬元增加到780萬元,在市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區的職業高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道里區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職高后,今年又將第十三職高列入改造規劃,擬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學樓;道外區第一職高XX年建設一座5000平方米的實驗樓后,今年又進行了新的規劃,并制定了全區職教資源整合方案,擬定下半年組建區域性職教集團;動力區依托第十五職高成立了藍領學院南崗區第二職高去年新建的3萬5千平方米的教學樓投入使用,成為教學環境一流、教學設置優良的示范性學校;香坊區將郊區
學校151中并入該區職教中心,建成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這一切都為全市職業教育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黨的xx大做出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從XX年初開始組織力量,對我市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為振興我市經濟發展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聽取了各方面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組織有關人員赴沈陽、大連、長春進行實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職業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今年4月20日,召開了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哈爾濱市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即將出臺。總的看,我市職業教育正面臨大發展的趨勢。
二、 **市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不濃。調查表明,有95.2%的人認為,由于當前社會人們普遍認為上大學尤其是上名牌大學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別是高校擴招引發的普高熱以及精英教育的觀念,導致了社會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頗,從而造成了社會、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輕視。一些單位用人標準的唯學歷傾向以及不嚴格執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企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和擔心培訓后技術工人跳槽、雁南飛、為人做嫁衣裳的顧慮,致使一些企業不愿意在培訓技術工人上花錢。另外,主流媒體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乏力,也直接影響了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是職業教育多頭
管理、缺乏統籌。當前,我市職業技術教育。從管理主體看,存在教育部門、勞動部門和其他20多個行業管理部門。從管理層級看,主管職業教育的既有市、縣(縣、市)級部門,也有省級部門。由于多頭管理,難以形成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牟全市一盤棋。職業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閑置,未能發揮最大辦學效益。
三是職教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落后。XX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務的地區,教育費附加的20%應當用于職業教育,按此規定,我市尚有較大差距。《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企業應當承擔職業教育經費有明確規定,按此規定,以XX年為例,全市企業用于職教的支出經費應該是1,824億元,而實際支出是7900萬元,尚有1個多億的教育經費沒有落實。在調查中,有些單位反映,職業學校學費收入的15%被截留用于地方政府的整體規劃,違背了《省職業技術教育條例》的規定,由于投入不足,各職業學校實訓基地數量不足,條件落后。職業高中大多數沒有象樣的實訓基地。中專、技工學校雖有實訓基地,設施設備也十分陳舊落后,75%的實驗實習設備是企業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設備。
四是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陳舊,專業設置不合理。一些職業教育機構不能做到學校圍繞市場轉,按需培訓,而是學校有什么條件就開什么專業,專業設置重復,辦學模式陳舊,第三產業的專業設置比重過高。以XX年為例,我市中職學校招生1.7萬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比為1:5;社會培訓機構培訓1萬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比為1:20;高職院校招生1.3萬人,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招生比為1:5.5。近百個專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僅有18個,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設置和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有限的畢業生中,還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業崗位。這就表明,我市培養的職業技術類人才在數量、類別和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師隊伍素質偏低,雙師型教師匱乏。職業教育教師有50%以上都是從原普教崗位上轉移過
來的,絕大多數教師缺少專業技術知識。由于近年來職業技術院校不景氣,學校沒有能力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加之一些優秀人才被經濟發達地區挖走,導致職教師資隊伍不能適應實際需要。
六是農村職業教育薄弱。調查顯示,有92%的人士認為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與農村義務教育相結合,互相促進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 幾點建議
今后幾年是**市職業教育面對哈爾濱老工業基地振興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
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小康,抓職教就是抓素質,抓職教就是抓效益,抓職教就是抓社會穩定。要向社會宣傳我市乃至全國人才市場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要宣傳我市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急需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宣傳職教畢業生就業有路、致富有方、升學有望、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跡,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學高峰特別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使他們了解職業教育并產生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光明大道。要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推動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教育,是促進農村教育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的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從而使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2017年教育調查報告范文二: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05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實結及體會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上好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習前也有過一些試教活動,但真正的中學教學、面對真正的中學生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多次要求聽取輔導教師的講課均被婉拒,因此只能通過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來初步了解該校的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模式。最后出于種種考慮,決定采取自己的獨特教學模式, 而該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學生的良好反映以及輔導教師的肯定。
作為一名教師,天職就是教書,無私地將所學的東西教給學生,這是我實習的重要內容授課。從短短的實習生活中我了解到,做好一名教師的確不容易,要講授一堂課就必須有備課寫教案上課批改作業接受學生反饋信息自己寫反思講評鞏固學生知識這樣的環節,看起來很簡單,可是每個環節都有很多小細節,不僅要你認真,還要發揮創造性思維,尤其是上課,也就是一直在探討學習的課堂教學。 首先,我要了解四個班的學生基本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來安排教學。其次,在寫教案前,我必須通看整本課本的脈絡,然后認真地研究要講授的這個單元,認真地分析教材重點與難點,向指導教師征求意見,并加以修改和調整。然后自己先試教,接著再修改,最后才正式上課。在每上一節課前,我都會把所要講的內容反復練習,直到記住為止。而且在課后經常和學生交談,讓他們指出在課上教師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事實證明,這套方法很受學生歡迎,同時也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期間, 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教師不僅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發自內心的去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過去作為 道德說教者, 道德偶像 的傳統角色解放出來, 正真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在生活方面也學到了許多東西。由于學校的學生食堂未開放,我必須每天自己買菜做飯,和柴米油鹽打交道,這些東西是在書本里找不到的,我相信對以后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在人際關系方面,也深有體會。這次實習可以說是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第一步,處理與領導以及與辦公室教師的關系是一個很好的鍛煉,領導以及各位教師非常熱情,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與指導,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和學生們的感情很深, 與他們建立了很好的朋友關系, 雖然生活條件有些艱苦,但是他們讓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當漸漸進入角色,發現自己有一群可愛的學生、作為一位教師是幸福的時候,實習卻結束了,一時之間讓所有人都難以接受。
通過這次實習,了解了教師的酸甜苦辣以及教師的偉大,也從實習中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我們不能只從書本上看教學,也要在實際中教書,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將教學內容停留在眼前,而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展。我們應該用心去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并尊重學生,也就是用愛去教育他們,而不是一味地將我們的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讓他們完全成為統一的學習的機器,要讓他們去創造多彩的生活!
關鍵詞:外賣APP 美團外賣 O2O
一、美團外賣簡介
近年來外賣O2O行業風起云涌,各大新興的外賣平臺之間開展了激烈的競爭,美團外賣也在其中爭得一席之地。美團外賣是美團網旗下的網上訂餐平臺。用戶需要注冊美團外賣賬號,然后瀏覽用戶附近外賣餐廳,進行自助點餐,最后生成外賣訂單。美團外賣提供從點餐到送餐的一條龍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美團外賣是時下使用較多的外賣APP,本文對該APP在上海商學院的使用現狀展開了調研。
二、調研數據統計分析
1.調查概況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美團外賣的大學生用戶較多,195人(約91.1%)使用過美團外賣訂餐;剩余19人(約8.9%)則從未使用過美團外賣。以上數據顯示出外賣市場在大學生一族中具有潛力,而美團外賣的品牌效應在大學生群體中也頗具影響力,若今后該品牌能推陳出新,悉心研究目標客戶的真實需求,相信在未來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2.外賣平臺使用頻率
據統計,接受本次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超過1/2的人選擇“一周內使用外賣平臺的頻率為1-2次”,9.81%的人選擇“不訂購外賣”;僅有3.74%(約8人)選擇“每天訂購外賣”。(見圖2)
通過對部分調查對象的訪談,我們了解到在校大學生通常情況下以學校食堂為主,偶爾出于外賣送貨上門的便利性,節約時間,食堂高峰就餐時間排長龍、天氣等原因會選擇使用外賣平臺訂餐。盡管大學生每周訂購外賣的頻率不是很高,但我國本科及專科院校合計約為2132所,若每一位大學生都使用外賣平臺訂餐,對外賣O2O領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隨著品牌形象的深入,口碑效應的宣傳等因素都將成為推動外賣行業發展的助力。
3.用戶消費心理分析
(1)食品衛生與安全
從圖3可知,大學生對于網上叫外賣,最關心的問題仍然是食品安全問題,比例高達82.24%,其次是送餐速度,占比為75.7%;后依次為餐品營養(71.96%)、價格(51.87%)、餐品口味(41.59%)、餐飲種類(30.84%)、優惠幅度(22.43%)、售后服務(9.81%)。僅有個別調查對象表示在訂購外賣時不受上述情況影響。
隨著外賣市場的興起,或大或小的問題都開始一一浮現,外賣平臺中的入駐商家從大型連鎖品牌到高校附近的小餐館,比比皆是,如何監管和審核,保障用戶的利益應該是各大平臺首要考慮的問題,只有首先把好食品安全這道關,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2)時間成本
通過對“訂餐時用戶最關心的問題”的進一步調查,了解到了大學生愿意等待外賣的時間。據統計,在校大學生對餐品配送時間的可接受范圍為10―30分鐘,其中10―20分鐘占43%,20―30分鐘占40%;而愿意等待外賣超過30分鐘的相對較少,僅占8%。(見圖4)
這一數據符合上一點的調查結果,送餐速度是大學生訂購外賣時的第二大考慮因素。送餐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了餐品的溫度、口感、品相等方面,甚至還能影響用戶的情緒。試想一下,一位饑腸轆轆的客戶遲遲未能等來外賣,這會嚴重影響到用戶體驗及下一次購買的心情。所以美團外賣不妨在物流配送方面多做努力,提高客戶滿意度。
4.用戶滿意度分析
為了了解美團外賣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印象和使用后的體驗,筆者在本次問卷中設置了“為美團外賣打分”這一題目,共分以下九個選項,用1―5分別表示非常不滿意―非常滿意,受訪者打分的比重如表1所示。
據統計,九個選項的平均分均低于4分(低于良好水平),以下是按照平均分從大到小的排列:餐飲種類>餐品口味>價格>餐品包裝>餐品營養>食品衛生>送餐速度>優惠幅度>售后服務,其中餐飲種類得最高分3.66,售后服務得最低分,僅3.17。以上數據表明,大學生用戶對美團外賣持“中評”態度,美團外賣無論是從餐品品質、送餐速度到售后服務、優惠幅度等方面都有待改進。部分調查對象表示,有的菜品太過油膩,給商家留言的信息未能及時處理,送餐時間與預約時間不符等問題,這些都值得引起美團外賣的重視。
二、美團外賣的缺點及不足
1.訂單配送管理混亂
美團外賣日訂單數達百萬件,但系統沒有進入到餐廳后臺,無法有效快速處理訂單,處理餐品,也無法實時監控訂單進度。訂單一旦被送出,監管困難,而定餐者催單費時費力,以上種種問題都是由于美團外賣現在的訂單配送管理存在問題,未能形成智能化管理所造成的。
2.送餐速度不均衡,難以保證
對于美團外賣而言,送餐速度無疑是其線下服務的關鍵,然而其線下配送明顯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其線下的配送基本都是由餐廳本身員工進行配送,所以這就容易造成外賣人員配送外賣的時間不能有效的掌控,發生送餐慢、送錯餐的情況。尤其是在訂餐高峰時期,由于其線上的服務,大大增加了訂餐的數量,這也就意味著,物流配送方面更加難以跟上訂單的增加。顯然,美團外賣存在的主要目標客戶就是大學校園以及寫字樓,而這些人員密集的區域的訂單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大量疊加,如果沒有很好的物流配送體系,這就會造成用餐時間的延誤。無法保證消費者在他們需求的時間內完成他們所想要的交易。
3.平臺間存在惡意競爭
由于外賣APP平臺競爭激烈因此出現了刷單的現象,并且沒有良好的方法和技術手段來杜絕這種惡意競爭的行為。雖然可以通過限制每個ID(對應一個手機號)每天下單的數量,但刷單依然無法杜絕。
4.衛生情況難以保證
2016年3.15晚會中央電視臺點名暴露了一系列外賣APP存在的另一嚴重問題,即:食品衛生問題,美團外賣自然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由于是一種線上消費行為,消費者只能通過商家提供的圖片來了解店家的裝修以及衛生情況,單圖片的真實性難以保證。在暴露出這種事情之后,美團外賣能做的只有在引進這些商家的時候是有責任和義務去考察店家的真是環境和衛生情況的,嚴格審核商家資源,確保其衛生狀況,讓消費者相信在美團外賣APP平臺上訂餐也是一樣干凈衛生的。
三、改進建議與對策
1.品質為先,加強管理
“民以食為天”,外賣的品質與安全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健康,但外賣平臺因入門門檻不高,監管力度不夠,一時間魚龍混雜,衛生問題令人堪憂。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下,只有品質好了,才能說服用戶使用自己的平臺消費。面對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美團應嚴格審核入駐商家的資質和證照信息,嚴格把控外賣餐品質量,加強對入駐商家的管理,定期檢查各商家的服務質量,產品品質,提高客戶體驗,進而使外賣市場走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2.建立智能化配送體系,提高物流效率
隨著互聯網餐飲外賣的發展,人們對物流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物流效率已成為外賣市場的本能要求。因此,各大外賣平臺在物流方面絲毫不敢懈怠。美團外賣可以建立智能化的配送體系。例如,某家餐廳要送餐到上海商學院,智能化配送系統可以以餐廳到上海商學院的路程為半徑,劃定一個配送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如果有訂單,配送員可以一并配送。
美團外賣可以采用眾包模式,例如在上海商學院校園里招聘兼職送餐員,有送餐需求的商家訂單,送餐員搶單,將食品送到用戶手中。美團外賣還可以和更多物流第三方合作,讓第三方物流能夠標準化地介入到整個外賣的鏈條中來,希望借此能催生出一批區域化物流團隊,逐步建立起基于餐廳外賣配送的生態系統。
3.提高服務質量
美團外賣可以制定統一的送餐標準,為餐廳提供特制的保溫箱、冰袋等設備,以保證食物送達客戶手中時還能有好的品相和口感。此外,針對客戶備注的附加要求(如放紙巾、加辣椒等條件),商家也應盡量滿足。
美團外賣可以定期向客戶進行滿意度調查,將調查報告反饋給商家,讓滿意度較低的商家進行整改。
良好的客戶滿意度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成功之道,所以美團外賣應重視客戶的反饋與建議,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4.實現可視化、可追溯、每一個環節責任明確
美團外賣可以通過應用RFID技術實現外賣制作、配送等過程的可視化,掃描RFID標簽,就可以知道食品原料的產地、儲運歷史、外觀等信息,確保所使用的食品原料安全、健康、新鮮,此外,還能通過電子標簽里的信息了解食品的制作過程、配送過程。
確保每個環節都有個負責人,若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以通過掃描電子標簽,追溯到出現問題的環節,及時控制食品質量帶來的問題,可以借此來對外賣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得監控和管理。
四、總結
本文首先分析了通過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數據,了解了目前上海商學院在校大學生對美團外賣APP的使用情況及消費心理。然后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并查閱現有資料,指出美團外賣現在存在的缺點及不足:訂單配送管理混亂、送餐速度不均衡、平臺間存在惡意競爭、衛生情況難以保證。最后針對提出的問題,給美團外賣提出了幾點建議:品質為先,加強管理;建立智能化配送體系,提高物流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有針對性的優惠―返利給忠誠客戶;實現可視化、可追溯、每一個環節責任明確。
參考文獻
[1]王統帥,張妍妍,臧倩. 從“美團外賣”手機軟件淺談O2O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5,No.49109:43
[2]杜佳.美團外賣校園市場開拓營銷的啟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No.51209:143-145
[3]張源.美團外賣網站責任風險分析及保險條款設計[J].經貿實踐,2015(9):40-41,43
[4]郝昕悅,牟致樺.美團外賣市場營銷策略[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No.56937:59
關鍵詞:足球運動員;營養知識;態度;膳食行為;膳食營養狀況;調查
中圖分類號:G804.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11)01-0070-04
The Survey of Football Players’Dietary Behavior and Food Nutrition
HUANG Dey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dong 510421,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 reserve of physical ability is the key of sport ability for football players. The nutritive materials are not direct compensation for the substa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the key for physical recovery.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ootball players’ nutrition knowledge by questionnaires. Then three consecutive days dietary survey was done for the players who were sampl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lack of nutrition knowledge was the key for football players to lead to unreasonable dietary intake. The football players did not have reasonable energy intake in breakfast, lunch and supper. In breakfast, they did not intake enough energy; but in supper, they had taken excessive energy. The three major nutrients were also imbalanced. The carbohydrate was not taken enough. The adipose was taken too much. Some vitamins were not took enough. And calcium was taken too few.
Key words: football players;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dietary behavior; food nutrition;survey
足球運動屬于體能類速度型運動項目。足球比賽過程中以間歇性無氧供能為主,在比賽中運動量大,對抗緊張激烈,比賽時間長、運動員能量消耗巨大,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高。因此,足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專項體能[1]。科學合理的訓練是提高足球運動員專項體能的基礎,而科學膳食營養是保障足球運動員良好體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目前足球運動員缺乏正確的營養學知識,忽視膳食營養的重要性,使得運動訓練過程中消耗的各種營養素得不到良好的補充,是造成運動性疲勞過早發生和運動后疲勞難以消除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足球運動員體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學合理的膳食營養為足球運動員在運動訓練和比賽時提供了充足能源物質,同時是延緩運動性疲勞和促進運動后運動性疲勞消除的主要手段。因此,科學合理的膳食營養對維持足球運動員的良好體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膳食營養調查可以了解運動員的營養攝入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手段,是評價和改善運動員的膳食營養狀況的重要理論依據。但是目前國內針對足球運動員的膳食營養調查尚未見報道,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狀況如何非常值得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針對職業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態度及膳食行為進行問卷調查,并且隨機抽取運動員進行膳食營養狀況調查,探詢我國職業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的現狀,為今后我國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在海埂足球訓練基地進行春訓的男子職業足球俱樂部5個,共140名運動員。
1.1.1 調查方法
1.1.1.1 問卷編制 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并且結合足球運動特點自行設計問卷,其中包括基本情況、營養知識、行為、態度內容。通過專家訪談對調查問卷進行調整,最終確定調查問卷。
1.1.1.2 問卷評分 營養知識每題1分,答錯或漏答0分,共20分,達到60%為及格,達到80%為優秀;飲食行為按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級分別賦予3、2、1、0,滿分30分;營養態度按照好、一般、不好分別賦值2分、1分、0分,滿分10分。
1.1.1.3 調查方法 在得到俱樂部同意后,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意義的基礎上, 采用現場調查、不記名填寫、現場收回問卷的方式,共發放140份問卷,并全部收回,問
投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簡介:黃德沂,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卷收回率100%。
1.1.2 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用Excel錄入并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
1.2 膳食營養調查
1.2.1 研究對象 每個俱樂部隨機抽4名運動員為受試對象,共20名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運動員基本情況
性別人數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訓練年限/a
男2025.9±3.7174.9±4.565.2±4.19.2±3.1
1.2.2 研究方法
1.2.2.1 膳食調查法 食物稱重法。利用電子天平對上述20名運動員進行連續三天膳食營養調查。在調查期間將運動員每餐的各種食物的消耗量,每餐剩余食物量作準確稱重,并記錄下來。
1.2.2.2 膳食回顧法 在膳食調查期間,每餐之前詢問運動員在出食堂之外吃的零食及水果,估算并記錄種類及重量。
1.2.2.3 數據處理方法 調查結束后,采用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開發研制的《運動員及大眾膳食營養分析與管理系統軟件》及office軟件Excel進行處理分析。
2 實驗結果
2.1 足球運動員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結果表2 足球運動員調查問卷得分結果(x±s)
知識態度行為
得分10.6±2.77.6±2.719.2±6.5
調查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員知識平均得分(10.6±2.7)分,最高得分17分,最低分1分,及格率48.7%,優秀率12.7%;飲食態度平均得分(7.6±2.7)分,最高得分9分,最低得分3分;飲食行為平均得分為(19.2±6.5)分,最高分28分,最低分9分。
2.2 膳食營養調查結果
2.2.1 足球運動員攝入總熱量及一日三餐熱量攝入比例 研究結果表明:男子足球運動員每日攝入的總熱量略低于推薦值,相差不大。從三餐熱能攝入比例來看,早餐攝入過低,中餐與推薦百分比基本一致,晚餐熱量攝入過高(表3)。
2.2.2 足球運動員三大營養素供能比例 研究結果表明:男子足球運動員三大能源物質攝入比例失衡,其中碳水化合物攝入大大低于推薦值,蛋白質攝入比例與推薦值基本相符,而脂肪攝入比例大大超過推薦比例(表4)。
2.2.3 足球運動員維生素攝入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員的維生素A及B1、B2缺乏,其他維生素都達到了推薦值的水平(表5)。
2.2.4 足球運動員礦物質攝入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足球礦物質攝入基本達到了推薦值,但是鈣攝入較少(表6)。
3 分析討論
3.1 足球運動員膳食調查問卷結果 知識是人們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的綜合的信息,經過自身處理形成的對事物的認識,知識是指導行為的基礎,而態度決定是行為的條件[1]。對營養知識的正確認識是指導合理攝入膳食營養行為的關鍵,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是造成各種營養素攝入不合理的主要因素。對于營養知識的調查發現,雖然早在1997年我國營養學會就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但是聽說過的僅僅占不到50%,而能夠正確理解和應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少之又少[2]。國外對運動員營養知識的調查表明,運動員對營養知識水平普遍較高,究其原因可能與國外運動員素質水平高、職業道德感強有關,為了運動能力的提高和運動壽命的延長,運動員主動了解營養對運動能力的重要性,有目的的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營養與運動能力的關系,從而使其在膳食行為中普遍比較合理。
運動員的飲食行為與其知識水平、態度以及生活習慣關系密切。本實驗對足球運動員的營養知識的調查發現,我國足球運動員營養知識水平整體較低,及格率僅有48.7%,這與以往的國內較少的研究相一致[3]。足球運動員的營養知識通過教練員、隊醫、少數的科研人員以及其他一些途徑獲得,并且有些營養知識往往是錯誤的,從而造成了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行為的不合理,這在下面的膳食營養調查中得到驗證。運動員營養知識的缺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運動員知識水平較低,通過多種渠道學習營養學知識的能力不足;2)針對運動員進行的營養學知識講座與宣傳很少;3)運動員對營養學知識的關注程度不高;4)科研人員進入運動隊開展膳食營養工作力度不夠。足球運動員的營養態度相對較好,飲食行為得分也相對較高,這與足球運動員營養知識調查結果不相符合。這種營養知識與態度、行為不一致的結果的可能原因是:教練員對運動員飲食的嚴格要求;高規格的伙食水平;雖然運動員了解營養對于維持運動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尚缺乏正確的營養學知識和嚴格的隊伍飲食管理制度等等。足球運動員營養知識的缺乏導致在實際膳食攝入時出現了種種問題在后面的針對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調查中得到了驗證。
3.2 足球運動員一日三餐熱量分配以及總熱量的分析 足球運動特點是強度大、運動時間長、對抗激烈、能量消耗大的運動項目。研究表明,足球運動員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至少會消耗超過1000kcal的能量[4]。足球運動是熱量攝入均衡是保障運動員體能恢復的基礎。本研究表明足球運動員的每日總熱量攝入略低于推薦值,如果長期出現運動員總熱量攝入低于消耗量就會造成運動員體重降低,能源物質儲備量低下,進而影響運動能力。因此,足球運動員應根據每天的能量消耗科學合理攝入充足的熱量,保證機體運動后的各種能源物質和營養素的恢復。運動員的加餐往往是以飲料為主,水果的攝入量較少。
一日三餐的合理攝入比例是3:4:3[5],但是運動員往往不注意早餐的重要性,晚餐又攝入過多。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上午的訓練效果,而且晚飯后運動較少,攝入過多會導致脂肪堆積,這會嚴重影響運動員訓練期的能量供應以及訓練質量。大量的膳食營養研究表明早餐對于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和上午工作效率極為重要,因此要加強對早餐攝入的重視程度。本研究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員的早餐攝入大大低于推薦值,晚餐熱量攝入過高。對足球運動員營養學知識的調查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員缺乏正確的膳食營養學知識,缺乏對早餐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早餐的品種和質量相對于中晚餐都要差,加之起床后運動員的食欲相對較差,造成了足球運動員早餐熱量攝入過少、晚餐攝入過高的結果。足球運動員早餐熱量攝入過少是影響上午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晚餐攝入過多可能易造成體脂含量的增加。
3.3 足球運動員三大營養素供能比例的分析 碳水化合物是機體重要的能源物質。在三大供能物質當中,糖是唯一既可以有氧氧化也可以無氧酵解提供ATP的物質。同時大腦也依靠血糖在腦中氧化而獲得能量。因而當血糖濃度降低時,首先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產生疲勞或頭暈等現象,從而影響運動能力[6]。良好糖儲備是保障運動員良好體能的基礎。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決定了糖是足球運動的最主要的供能物質。在足球運動訓練過程中糖的消耗較多,因此,足球運動員膳食中對糖的需要量較大,膳食中尤其應注意含糖類食物的攝入。本研究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員攝入碳水化合物大大低于推薦值,出現了糖饑餓現象。足球運動員膳食糖攝入較少是造成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性疲勞提前發生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足球運動員體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對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調查中對于糖營養的重要性中大部分運動員缺乏正確認識,這是造成足球運動員在平時膳食中攝入糖類食物過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的結構物質和完成功能的物質。適量的蛋白質是保障機體蛋白質修復和合成蛋白質的關鍵。而現在的研究認為,蛋白質攝入過多易導致內環境的酸化,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影響某些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降低耐久力并引發疲勞[7]。本研究結果說明足球運動員的蛋白質攝入量與推薦了相一致,基本滿足足球運動員對蛋白質的需要。
脂類不僅是機體的能量儲備庫,還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部分,具有保護臟器,儲存熱能等功能。尤身體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只能由食物提供,同時脂溶性的維生素的載體,所以脂類是食物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但是如果脂肪攝入過多,會影響一些營養素的吸收,脂肪的代謝產物會產生疲勞降低耐力。因此要限制運動員脂肪的攝入量。調查中發現運動員脂肪攝入大大高于推薦值,足球運動員普遍喜好吃肉。脂肪攝入過多的原因與食堂烹調過程中大量使用豬肉有關,同時廚師在烹調過程中大量使用植物油也是一個原因,這是中國運動員在膳食中長期存在的問題[7]。
熱量攝入平衡是保證運動員體能恢復的基礎。但是僅僅熱量攝入平衡并不能保證體能良好的恢復,在膳食中產熱的三大能源物質攝入的比例適宜是影響運動員體能恢復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證糖、脂肪、蛋白質以適宜的比例攝入,同時保證熱量攝入平衡才是保證運動員體能良好恢復的關鍵[8]。
對足球運動員膳食調查結果表明三大能源物質攝入不合理,糖攝入過少,脂肪攝入過多,這進一步驗證了前面營養學知識調查結果。由于足球運動員營養學知識的匱乏,沒有平衡膳食營養的觀念,缺乏糖對維持足球運動能力重要性的正確認識,不了解通過哪些食物含糖量高,只是簡單認為伙食水平越高,蛋白質是最為重要的營養物質,所以才導致了在實際膳食攝入過程中出現了糖攝入量過少、脂肪類攝入量過多的結果。
因此,足球運動員正確的膳食營養應該是每日熱量攝入平衡,三大能源物質比例適宜,其中糖攝入量應占一天能量攝入的60%左右,蛋白質應占15%,脂肪25%。運動員在食物選擇時要保證多樣性,不能偏食挑食。
3.4 足球運動員維生素攝入的分析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和運動能力的重要營養素。運動訓練使得運動員的代謝速率加快,維生素的消耗和更新速率增加,同時運動訓練也會造成維生素的丟失增加[9]。研究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員的VA、VB1、VB2攝入不足。調查中發現足球運動員吃的綠色蔬菜較少、沒有生吃的蔬菜,蔬菜都是以傳統的烹調方式操作,造成了大量維生素的破壞,另外運動員水果攝入量并不多。
VA是維持人體視力的必需成分,可以促進視覺細胞內感光色素的形成,還可以促進生長發育。當缺乏VA時,會造成抵抗力下降,但是如果攝入過多會發生蓄積中毒。最好的食物來源是動物性食品,特別是各種動物肝臟等。
B族維生素是組成體內代謝酶輔酶的重要成分,是糖、脂肪、蛋白質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大強度、大訓練量訓練時,B族維生素需要量成倍增加[10]。VB1與神經肌肉的傳導有關。當VB1缺乏時,容易使機體發生疲勞,因為運動后的丙酮酸及乳酸發生堆積,還會發生肌肉痙攣。VB1不能在體內大量儲存,所以需要每日從飲食中補充。水果和蔬菜中富含VB1。
VB2在體內傳遞氫原子,并且構成與細胞呼吸密切相關的黃酶,有促進氧化還原的作用。如果缺少會引起代謝障礙。VB2與VA配合起來和視力有關,保護眼睛、皮膚、口舌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動物肝臟、雞蛋、牛奶、豆類及某些蔬菜,如雪里紅、油菜、菠菜、青蒜等綠葉蔬菜都能提供維生素B2。
3.5 足球運動員礦物質攝入的分析 礦物質是維持運動員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的重要營養素,運動訓練加速了礦物質的代謝更新,如果膳食中礦物質的攝入不足,將導致運動員礦物質的缺乏從而影響其身體機能狀況,進而影響運動能力。對足球運動員礦物質的調查發現礦物質整體攝入情況良好,達到了推薦值,只有鈣的攝入低于推薦值。足量鈣的攝入對運動員尤其是足球項目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奶和奶制品是鈣的主要來源,其鈣含量和鈣吸收率均比其它食物高。從前期營養知識調查發現足球運動員對含鈣多的食物缺乏認識,導致運動員每天攝入奶類及豆制品比較少,這是鈣攝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足球運動員營養知識缺乏是膳食營養攝入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2)足球運動員的三餐比例攝入不合理,早餐過少,晚餐過多;
3)足球運動員的三大營養素攝入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過少,脂肪過多;
4)足球運動員的維生素攝入中VA,VB1,VB2攝入過少;
5)足球運動員的鈣攝入偏少;
4.2 建議 1)加強對足球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的教育,定期進行營養學知識的講座,使足球運動員了解和掌握營養學知識,在伙食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科學合理攝入膳食營養。
2)增加早餐的能量攝入,適當減少晚餐的攝入;增加早餐主食的品種,注重早餐副食的質與量;晚餐一般以含糖多的食物及谷類、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3)增加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的攝入量,包括米面和適量的粗雜糧薯類。減少油脂類食物攝入量,用瘦的牛羊肉代替豬肉,減少炒菜的用油量。選擇食物時多吃魚類、豆類及其制品,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4)多吃綠色蔬菜、水果,增加生吃蔬菜的品種和數量;增加豆制品和奶制品的攝入量,保證充足鈣的補充。
參考文獻:
[1] 馬驍.影響健康相關行為心理因素的基本理論[J].江蘇衛生保健,2002,4(3):116.
[2] 畢慧,李云.重慶某軍校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4):654-655.
[3] 孔粼,呂曉華.四川省優秀運動員運動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5):905-907.
[4] 賈高峰.淺談足球運動員的合理營養[J].才智,2009,36:232.
[5] 周麗麗,楊則宜,伊木清,等.中國運動員膳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與改進建議[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2,21(3):278-283.
[6] 林文.運動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0.
[7] 曲綿玉.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8] 朱小平.對我國運動員50年代以來膳食熱源質比例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33(3):106-109.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設計;就業導向
1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學設計內涵
教學設計就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的各種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教學理論向教學實踐轉化的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它是由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選擇、教學評估等項目組成的教學系統.系統中各項目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形成一定的結構,又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目前,在高職課程教學中,對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夠重視,隨意性較大,不少仍采用本科的教學方案,或是本科壓縮型教學模式,脫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成為制約職業教育服務能力的一個主要瓶頸,出現高職學生就業率偏低的現象,這顯然是高職教育的一個癥結所在.要體現高職教育的鮮明特色,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效果,就必須從教學設計的源頭上抓起,改進教學方案,在就業導向的指引下進行教學設計,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培養應用能力為目的,以突出技能訓練為特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這與以往我們所熟悉的“備課”不同,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是用系統的觀點,將與教學有關的各種要素有機地聯系起來(這些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條件,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活動等),圍繞著教學目標,制訂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策略及教學實施過程的方案.
2高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設計的思路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加強環境管理、防治污染、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有效手段,當今在世界各國得以迅猛發展.2004年國家人事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推出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資格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從以學術研究為主過渡到目前為一項環境保護專業技術工作.社會對環境影響評價從業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愈來愈高.
目前,我院不同的專業如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評價、環境監測與治理等專業均將環境影響評價課設置為主干專業課,但學習之后,學生仍不知如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學的好的、上手快的學生也要半年時間才能課題組做些輔的工作.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熟練程度不高,有的只流于形式,作為點綴而已,距離上崗就業的要求相差甚遠,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障礙.
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本和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學以致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注重以下幾個基本要點:
2.1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原則.不但要體現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更應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確定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目的和要求不同.對非環境影響評價專業的學生,除了解環評法率法規及我國的環評制度外,重點還必須熟悉環評導則及相關標準、環評的技術方法;對于環評專業的學生,結合大氣、水體、生物監測的實驗要求,做環評的污染源調查及現狀調查評價,分小組進入環評課題組或用模擬項目進行環評文件的編制訓練,將職業過程“嵌入”教學之中,為職業需要教與學,讓學生掌握環評文件的編制流程,到環評課題組親身感受工作氛圍,縮短畢業生進入環評單位上崗后的適應期,增強畢業生就業的競爭能力.
同時,通過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過程的設計,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方式,讓學生逐步掌握該課程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獲取信息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并盡可能將現代專業設計理念貫穿在教學當中,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學習作為培養職業能力的載體,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術能力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應只局限在該課程的學習上,使學生具有在迅速變化的環境中應變、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2在教學對象的分析上,應從學生的起始狀態出發.即從學生起始能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諸方面去分析,充分不同專業學生前期知識的差異,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根據不同的學習對象和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起點.
例如在教學中針對學生普遍存在應用文寫作能力不強,尤其是與專業技術有關的公文不會寫的狀況,在教學中增加環境影響評價采用標準的請示報告、公眾參與問卷調查表的制作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常用應用文的寫作訓練,讓學生熟悉其流程及寫作要點,為今后撰寫環境質量報告書、建設項目“三同時”驗收報告、環境影響報告書及相關科研技術報告打基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報告寫作能力.
2.3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根據不同專業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突出崗位的針對性、行業的適應性.
當前國內許多的《環境影響評價》教材及院校《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往往是讓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習在假設條件下成立的模式,進行大量繁鎖的數學計算,而高職院校學生的數理知識較差,對環境影響評價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事實上,隨著《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出臺,許多計算模式已被制成了商品化的軟件,評價參數輸入后很快就能獲得計算結果.因此,對高職學生而言,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對環境影響預測模式以《導則》必須的要求為尺度,重點應突出在評價參數的選擇及學生具有環境影響評價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
2.4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應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主體性學習基本原則.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環境保護專業技術工作,其許多操作技術必須嚴格遵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學生從未經歷過實踐,學習起來不免覺得枯燥、吃力.因而在教學中應堅持課堂內外結合,在課堂內選擇學生熟悉的實例,能使書本內容更貼近實際,課堂外引導學生從教室和書本走向廣闊的外部世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
如環境影響評價理論教學的同時,開展以學院校園內及周邊地區為調查區域開展環境污染源調查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利用圖書閱覽室資料、上網及實地走訪等方式開展調查撰寫調查報告,老師給予集體或個別輔導.學生的選題結合學習生活實際,如學院實訓樓實驗廢水、教學樓粉筆粉塵、食堂一次性飯盒、寢室生活固體廢物、寢室生活廢水、男生公寓吸煙,美食街燒烤攤污染問題等調查.這種活動一方面可以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彌補實踐教學時間的不足;另一方面讓學生切身體會如何運用書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環境影響評價實訓教學中,以模擬環境影響評價實際工作過程的形式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開展實訓教學,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分小組以學院新建學生宿舍樓或教學大樓為例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要完成評價報告表的內容,學生必須通過互聯網查尋最新環境標準,到后勤基建處查找相關工程資料,到圖書館查閱有關污染源的計算手冊,利用第二課堂污染源調查與評價報告的成果,結合水環境監測和大氣環境監測的實驗數據以及利用其他課程所學習知識進行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等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整個實踐過程學生以準“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身分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文檔的制作,掌握環境影響評價文檔的編制流程,體會到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組的工作氛圍.這種模擬的實際工作過程能幫助學生明白進入環境影響評價課題組后,自己能從哪些輔的事情開始工作,從而縮短學生進入環境影響評價實際工作崗位后的適應期,增強了就業的競爭能力.
3優化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設計的途徑與具體措施
隨著以就業為導向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對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從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出發,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采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優化教學設計,以適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就業市場不斷變化的要求.
明亮的教室、寬闊的環形塑膠運動場,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不時伴有鳥叫聲……走進湘潭市雨湖區江南小學,記者不由發出感嘆:“真美!”
可沒想到,這所學校之前竟然是湘潭市出了名的“灰塵學校”。
張胤翰是江南小學的畢業生,回到學校都快不認識了,“以前我們的操場沒有塑膠,全部是沙地,摔一跤,灰塵把傷口都給蓋住了。”
校長文建中說,有次湘潭三個多月沒下雨,學校每天籠罩在灰塵中,整整兩個月沒有安排課間操。“現在,你看我們的校園,仿佛一部立體的、多姿多彩的綠色教科書。”
“這是學校開展‘兩型’教育帶來的變化!”文建中告訴記者:自2007年以來,學校共投入280多萬元全面改善辦學條件,重新設計、安裝了供水、供電系統,對照明燈具進行了節能改造,全部換上了節能燈具,學校廁所的沖水系統和水閥全部采用紅外線感應裝置和節水型龍頭。
和江南小學一樣,不少學校參與到“兩型”建設中,爭先恐后地打造綠色環保節能校園。
岳塘區湘機小學投入6萬余元,將食堂用煤燒熱水改為空氣能熱水,實現了生活廢氣“零排放”,通過節能燈泡的改造,每小時節電7752瓦。
湘潭縣云龍實驗小學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建設校園文化廣場,投入50多萬元全面實施“煤改氣”工程,將污染嚴重的燃煤鍋爐改為天然氣鍋爐。
湘潭市十七中申報創建市節水型學校,通過節水設施的改造,每年節約水費10多萬元。
新天地益智實驗中學投入50余萬元,對學校老電路進行了改造,新增了一臺變壓器,全校所有教室、辦公室的燈、路燈全部采用節能環保燈,走道燈采用聲控燈等,電費從原來的每月1.4萬元,降到現在的每月1萬元。
……
這些巨大的變化,源自一個大膽而超前的決策——
2007年12月,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后,湘潭市教育局就湘潭教育如何積極參與“兩型”社會建設召開了專題會議,組織專門班子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兩型’意識從娃娃抓起,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理念,作出了創建“兩型”示范學校的決定。
回想這一決策的出臺,市教育局局長廖貽仲感慨萬千。他說,“兩型”是個陌生又新鮮的詞匯,當時還只有頂層設計框架,具體實施方案還處于摸索探尋之中,特別是教育方面的“兩型”實踐指導幾乎空白。教育是“等一等,看一看,緩一緩”,還是主動參與、主動對接、主動實踐?
2008年,市教育局組織相關科室負責人先后到一些城市進行學習考察,希望能有所啟發。但這些城市“兩型”建設發展雖然迅猛,“兩型”教育卻大多沒有具體舉措。有的甚至還好意“相勸”:“兩型”社會是“政府為主導,經濟唱主角”,教育敲敲邊鼓、搞搞宣傳、做做志愿活動就可以了。參與進去,誰給經費,誰來組織,誰來協調,誰來擔責?
原本想“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石頭”都沒有,還“過不過河”?“全國沒有先例,湘潭就來做這個先例,摸的石頭找不到,我們就自帶幾塊石頭墊下去。打濕了腳就不回頭!”廖貽仲的一番話讓大家下了決心:“‘兩型’教育不但要搞,而且要搞好!”
很快,“兩型”教育的理念得到湘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同和大力支持。2009年初,市教育局與市兩型辦聯合發文,要求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創建“兩型”示范學校活動,全市中小學校都要按照《湘潭市“兩型”示范學校建設標準》建設和辦學,都要力爭建設成“兩型”學校。在具體路徑上,決心在5年內建設50所湘潭市“兩型”示范學校和10所湖南省“兩型”示范學校,通過示范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市“兩型”學校的建設。
2010年初,湘潭新一屆市委書記陳三新到職。他專門召開有關“兩型”教育的專題議教會議,指示成立湘潭市“兩型”示范學校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兩型’意識從娃娃抓起”,要舉全市之力,要特事特辦、“一路綠燈”,并且重點關注了“兩型”教育的長效機制、經費保障等核心節點問題。
在三新書記的傾心關注下,湘潭市“兩型”教育高規格、高效率、高水平的領導機構迅速成立,責任機制、獎懲機制和考評機制及相關規章、制度、標準、方法紛紛出臺,“謀創新,重管理,看長效,抓后續”的“兩型”教育長效機制全面建立。
更可貴的是,在市政府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兩型”教育專項資金卻優先安排、優先投入、優先劃撥。近三年,全市“兩型”示范學校共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每年表彰創建“兩型”示范學校合格單位經費達10萬元。縣(市、區)各級政府也熱情高漲,僅“兩型”教育系列讀本的推廣和發行工作,湘潭縣政府就投入55萬元專款。
各級黨委政府“真金白銀”的大力投入,使“兩型”教育有了“不差錢”的可靠保障。
學校一樣影響社會
“大浴缸,清水流,八戒泡澡樂悠悠。孫悟空,忙關掉,說得八戒直害羞。這樣用水太浪費,你該打開蓮蓬頭。”每天回家,湘機小學五(3)班的彭宛欣同學都要唱唱這首節約用水的童謠。她開心地告訴記者,以前全家都是用浴缸洗澡,自從自己創作了這首童謠后,家里人洗澡的時候都改成淋浴了。
在湘機小學,像這樣由孩子們自己創作的童謠還有上千首,學校挑選了50多首,整理編寫成一本《地球的孩子——湘機小學低碳環保生活童謠集》,發放給每位學生,每天在校園內外誦讀、傳唱。這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植根于孩子們的心田,內化為他們的品質,他們成了創建“兩型”社會的宣傳員和踐行者。
學校附近的運河社區的居民們欣喜地發現,以前喜歡在小區的小樹上掛皮筋玩游戲的孩子們不見了,每棵小樹都掛上了“別踢我,我會疼”的愛心牌。
校長劉劍濤說,不僅要讓孩子們參與到“兩型”教育中來,還要讓家長們也參與進來。為此,我們召開了全校家長會,發放了《告家長書——做孩子環保行動的榜樣》,讓“兩型”活動走進每個學生的家庭。三(3)班的學生家長成立了湘潭市第十一環保小隊,帶領孩子到湖湘公園植樹,開展湘江污染調查,參加全市節能燈泡宣傳活動……
“以前我們總覺得,社會影響教育的因素很多,而教育影響社會的地方很少。”劉劍濤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通過“兩型”學校的創建,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輻射一個社區,影響整個社會。
這與市局的“戰略構想”不謀而合。在市教育局召開的關于教育參與“兩型”專題會議上,剛上任不久的廖貽仲充滿豪情:“教育不能一直被動地適應社會,被社會影響,教育理應是精神的高地,意識的引領,觀念的先導,正能量的源泉。教育要成為社會的引領力量、率先力量。在參與‘兩型’社會建設上,教育要‘定好位,有作為’,以特別之為,立教育之位。”
風車坪小學地處鬧市區,每到上、下學,學校門口就被前來接送學生的車子堵個水泄不通。怎么改變這種狀況?學校組織孩子們分成幾個調查小組,對校門口的交通狀況進行細致的觀察,最后形成了“風車坪小學學生上學放學交通方式”的調查報告。
“學校1907人中,有40%的學生由767輛私家車接送!”調查組的鄒希同學說,每輛小汽車全年耗油約315升,碳排量約248克,每年需要種樹約13.5棵來凈化空氣。我們學校接送學生的私家車有767輛,這就需要種11000棵樹來凈化空氣,這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基于此,學校對家長進行了廣泛訪談,隨后開展了“愛我校園,拒絕停車”的活動。
現在,每天上、下學,學校門口看不到一輛接送孩子的私家車。曾思陽同學的父親頗有感觸,以前開車送孩子上、下學,短短的一段距離要走上半個小時,現在騎單車接送,不但節約了時間,還更加低碳環保,更重要的是給兒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父子關系也越來越好。
湘鄉市昆辦中心小學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兩型’一起走”活動,號召學生與家長一起進行“三個一”的實踐活動:在家進行一次衛生大清掃,為社區進行一次義務勞動,為家庭低碳生活設計一個“金點子”。
火炬學校利用家校通平臺,每天向家長發送“兩型”知識電子手冊,同時開展“兩型”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評比年度“兩型”家庭;開展親子運動會,父子“同舟共濟”,一家三口“袋鼠搬家”;藝術節,家長和學生同臺演出;還舉辦讀書節、淘書活動,評選書香家庭……在家長參與的多姿多彩的節目中,都滲透“兩型”知識。
目前,“兩型”意識正在由學校不斷向家庭、社區拓展,向全社會延伸。湘潭縣云龍實驗小學、湘鄉市湖鐵實驗學校等發出了創建“兩型”示范學校倡議書,岳塘區湘機小學發放了《湘機小學創建“兩型”示范校告家長書》,湘潭縣云龍實驗中學編寫了《創建“兩型”示范學校知識宣傳手冊》,雨湖區熙春路逸夫小學編寫了《環保、節約小讀本》……
“學校一樣影響社會。”采訪中,許多市民說,我們希望多開展“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的活動,通過廣大學生向家庭倡導“家庭環保文明”,如節約用水、使用節能燈、選用無磷洗衣粉等,由家庭影響整個社區,從而多一些環保文明小區、環保文明村。
匯小溪而成大海,一個城市將因“兩型”教育而改變。
推進素質教育的抓手
在湘潭市火炬學校的科技館里,有一個“大樓立體停車系統”,這是個集裝箱式立體放疊停車系統,目的在于解決停車場占地面積大的問題。這項發明出自彭近然、劉戀、蔣舟揚三個小朋友之手,他們中年紀最大的才10歲。
校長黎輝告訴記者,“兩型”學校創建要和素質教育相結合,我們的做法是將科技融入學生的各種活動之中,讓它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抓手。孩子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兩型”意識,各種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目前,火炬學校成立了機器人、動漫、氣象哨、太陽能等活動小組。學生們通過觀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場景、人物、作品的制作,努力實現資源的節約和利用,如利用學校光伏電站嘗試用太陽能代替電能,利用機器人改造鍋爐,開展《破解能源》的小課題研究。
岳塘區育才學校則通過大力開展綜合性的“兩型”社會實踐活動,把素質教育搞得風生水起。
《綠竹生態環境與開發利用》是他們的亮點。學校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在家長們的積極參與下,以“竹”為載體,進行科技手拉手活動。城里的孩子和鄉村孩子一起對竹子生長的土壤進行分析,還參觀恒盾集團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竹文化館及竹產品現代化生產線,考察白石生態園萬畝竹林,進行竹林探寶活動,觀看民間藝人竹文化剪紙藝術表演,并學做剪紙和竹工藝品。
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許多關于綠竹的知識,初步學會了土壤分析的方法,培養了調查、采訪、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同時了解了中國竹文化以及竹產品最新的開發利用情況。
“‘兩型’意識的培養,各種素質的形成,體驗是最好的途徑。”這是湘潭市各個學校達成的共識。為了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兩型”意識,做到知行合一,湘潭市各個學校都在組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各種“兩型”體驗教育活動。如今,學生的“兩型”意識已經融入到點滴生活之中。
在各種各樣的“兩型”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出奇地高。對此,湘潭縣一中校長趙羅海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去年學校組織全體學生開展實踐調查競賽活動,評出獲獎作品70余篇,共計20多萬字,調查報告涉及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諸多方面。活動結束后,不少老師發現自己的課堂活躍多了,以前一下課學生都忙著嬉笑打鬧,現在都圍著老師提問,直到下節課鈴聲響起,才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
湘潭縣云龍實驗小學和市青少年宮科技活動中心組織學生前往湘江進行水資源采樣、分析、研究,去市污水處理中心考察。該校一位學生說,他這次的調查報告涉及地理、化學等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他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緊密聯系起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活動的帶動下,他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也更加積極了。
這些特色活動讓學生在不同階段享受到多彩的校本課程,也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讓不同興趣、特長的學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進步。在火炬學校,近三年來,學生個人在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級、省級獎勵分別達148人次、142人次。在第十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大賽決賽中,學校代表湖南省參賽,學校電腦動漫工作室創作的黏土定格動畫片《輪椅歷險記》,榮獲小學電腦動畫組一等獎,這是湖南省10年來參加這一活動的最好成績;在第六屆世界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WRO)中國區選拔賽上,學校代表隊獲得全國一等獎。2010年5月15日至16日,學校成功舉辦了湖南省中小學機器人競賽,學校代表隊共獲得三個一等獎。2010年7月,學校代表隊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機器人大賽又獲得三個一等獎。同年12月,在澳大利亞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上,何一鳴同學獲國際特別獎。岳塘區湘紡小學榮獲湘潭市第三屆科技教育競賽團體一等獎,學生創作的《可愛的時間機器人》科幻畫獲省一等獎,國家三等獎;學生發明的《帶放大鏡的指甲鉗》和《乒乓球發球回收器》均獲省一等獎。
實效在課堂
“土壤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的孩子有的很小很小,有的很大很大。從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木,從小小螞蟻到白象紅馬……世界上無數的生命都在她溫暖的懷抱中長大……”這是湘潭市三年級學生上的第一節“兩型”課:《土壤——偉大的母親》。
為了讓小學“兩型”教育系列化,湘潭市教育局2011年就編寫了小學生“兩型”教育系列讀本《親親大自然》《大自然的悄悄話》《走進大自然》《愛護大自然》《我愛地球母親》《綠色自然、環保綠園》等,從而使各個年級學生的“兩型”教育有章可循。
而在此之前,湘潭的不少中小學都開發了“兩型”教育的校本教材,特別是湘潭縣云龍實驗小學編寫了小學生“兩型”教育系列讀本,這是全省第一套“兩型”教育讀本,受到了時任省委書記張春賢的高度評價。還有,雨湖區江南小學開發的《我們的家園》校本教材,湘機中學開發的《“兩型”社會在湘潭》《化學與環境》校本教材,岳塘區育才學校開發的《環境教育讀本》校本教材等。這些校本教材的使用,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質。
湘機小學更是別出心裁,從影視教育入手,以“關心獻給環境,愛心獻給社會”為主題,從浩瀚的影片庫中選取了一批與“兩型”社會、低碳環保密切相關的優秀影視劇,根據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科學分類編排。依托影視平臺,湘機小學裝備了“湘機小學影視資源庫”,完善了影視點播系統,構建了一到六年級電影教育電子教材體系。學校還對學生進行了低碳環保生活現狀的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列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觀看影視劇,如《地球的最后景觀》《走近我們的星球》《未來水世界》《獨角鯨落難記》《大氣層的消失》《神秘的叢林》《遷徙的鳥》等等。
在湘潭,“兩型”教育不單單只是上一兩節“兩型”教育課,更多的是把環境教育和資源節約意識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目前,各個學科都通過鉆研教材,圍繞環境和資源這兩大主題制訂計劃,尋找滲透“兩型”教育的切入點,做到教學有環境和資源教育目標,把環境教育、資源節約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億有多大”這本是一堂平淡無奇的數學課,讓學生會讀寫億以上的大數。但就是這樣一堂常規的數學課,在湘潭市風車坪學校上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課后,數學老師石桂花布置了家庭作業,讓學生嘗試研究“一億雙一次性筷子要砍伐多少棵大樹”“生產一億張紙要多少木材”等問題。199班的8歲孩子李卓陽回家后,聽見家里水龍頭滴水的聲音,他走過去發現水龍頭壞了。看著一滴滴水珠滴下,然后慢慢流失掉,李卓陽覺得有些浪費,同時又覺得很好奇:一億滴水會滴多久?如果把這些水攢起來,會有多少?
隨后,他拿漱口杯對著滴水的水龍頭,先測出水龍頭一分鐘可以滴56滴水,一個小時3360滴。又用1億除以3360,再除以24,最后除以365,最后約等于3.3975年。一億滴水要滴三年多呀!一億滴水會有多重呢?他又細心計算出一億滴水約重11.6噸。
他繼續計算,健康者每天大約喝1500毫升水,約等于0.0015噸。11.6除以0.0015等于7733.33,這個結論讓他很驚訝:一億滴水大約能讓7733人喝一天。
看著自己計算出來的結果,李卓陽感嘆道:“沒想到一億滴水這么重要。”后來,他通過網上留言的方式給市長寫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節水建議寫了下來。結果出人意料,他在網上收到了一封署名為“市長伯伯史耀斌”的信。在信中,史耀斌稱贊他通過實驗測算出一億滴水的重量和作用,懂得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能小看一滴水的道理,還夸獎他的行為很有意義。
在湘潭,像這樣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兩型”教育已經成為常態,不少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尋找“環保眼”,抓住每一門學科、每一個環節進行“兩型”教育。
湘潭縣一中圍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主題,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將教學內容和“兩型”主題結合起來。如生物教學中,把《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光合作用》等章節與節能環保結合起來;地理教學中,把《環境管理》《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等與節能環保緊密結合;政治教學中,教師著重從哲學層面闡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化學教學中,通過化學反應和化學實驗講述工業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引入一些反思人類活動、呼吁保護環境的詩文,不僅從理性的角度闡明人類必須愛護環境、節約資源,也從情感上熏陶學生;研究性學習課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與“兩型”有關的課題。
岳塘區育才學校結合學科教學的相關內容,普遍開展了滲透式環境教育課。同時,還進行了各學科“兩型”課堂教學方案的評比和教學故事、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例如:語文課《爺爺和小樹》,讓學生充分領略人和樹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自小樹立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的觀念。品德與生活課《大自然的悄悄話》讓大家深深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教師們善于發掘每一處“兩型”契機,潛移默化地在學科教學中完成了“兩型”觀念的滲透。
“兩型”教育,實效還是落腳在課堂。一些學校就“兩型”課堂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火炬學校組織了一個專家聽課組,實行“推門聽課”制度。聽課組的老師劉敏娜說,一堂課下來,我們要就上課老師的無效提問多少個,浪費了多少時間,該如何改進等問題提供一個課堂評價,讓每個老師找到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這種制度下,不少老師都摸索出更加“兩型”的課堂模式。例如,數學課上,老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進行分層練習,提高了課堂的針對性;語文課上,有的老師把同類型的課文放在一起講解,有效節約了課時。五年級236班的語文老師周海鷹說,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個單元的語文課可能要耗費10個課時,實行單元教學后,只要三到四個課時,剩下的課時用于“海量閱讀”,這樣一來,孩子們不但學到了新知識,閱讀水平也大幅提高了。實行這種教學模式后,他們班的語文成績一直是全年級第一名。
【關鍵詞】建立; 新的雙向推舉樣式和作用分析; 戰略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01-05
Private hospitals in the Yellowstone area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ouble (c) to the referral patterns of strategy and results
Dai Qiong Li Liyan Xia Xiaolia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Yellowstone are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Huangshi AiKang hospital as in Hubei Province, the only private three Polyclinic, give full play to the mechanism for flexible, spearheading a set by upper Yellowstone area hospitals, all of these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double (c) the referral” mode, explores the hospital and community centers a series of quick referral system and processes, gradually built a gradient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mutual referral city new medical service framework (see Figure 7). At present, the model has tw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7 to promote the us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nd more than 〖citation needed〗 teaching hospitals and primary hospitals network interworking, this four-year referral data show that, in the exercise of its dual (c) the referral pattern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on the go and chang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re marke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nnual release of 160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hows, community referral after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 2008 certified for leading domestic level.
【Key words】establish;new two-way referral patterns and effect analysis;Strategy
黃石市愛康醫院是湖北省黃石市的1所三級乙等私營醫院,前身是大冶鋼廠有限公司職工醫院。2004年,醫院被北京愛康公司收購,改名為黃石市愛康醫院,是全國首家由國有企業成功改制為民營企業的國家三級綜合醫院,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私營三級綜合醫院。為了更好的經營和管理醫院,醫院開展了一系列管理體制改革,而開展雙(三)向轉診體制改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將醫院4年來的改革實踐與體會做一綜述。
1 雙(三)向轉診結構的構建
(一)雙(三)向轉診組織基本架構:黃石市愛康醫院與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簽訂有雙向轉診協議。它們由醫院統一管理,均有獨立執業資格。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為臨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衛生服務站分別為馬家嘴社區衛生服務站、黃廠街社區衛生服務站、桃園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東風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銅盛社區衛生服務站、楠竹林社區衛生服務站、銅花社區衛生服務站。
從圖中可以看出,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布在黃石市西塞山區、黃石港區、下陸區,管轄區內約有在冊居民14.4萬,占黃石市總人口24%;60歲以上人口2.63萬,所占比例為18.3%。共有醫務人員144名,其中高級職稱14名,中級職稱49名,初級職稱78名。
從2006年開始,醫院轉診架構中又逐漸增加了一些縣、鎮級基層醫院,對于這些基層醫院,醫院提供技術支持,提供免費培訓進修、免費義診等服務,簽訂轉診協議。對于其中一些確有困難的費用予以減免,提高這些醫院、社區和患者的滿意度,以保證轉診組織架構的穩定。
(二)雙(三)向轉診網絡架構
黃石地區現有2家三級綜合醫院,即黃石市愛康醫院和黃石市中心醫院。但從湖北省總體實力來看,醫療技術水平最高的當屬武漢同濟、協和、省人民、中南等醫院。許多疑難重癥病人需長途跋涉去該院治療,需要承擔相當可觀的治療費用。而且醫保不可能報銷,因為這些醫院未參加醫保。根據黃石地區實際情況,為了把“以病人為中心”,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落到實處,為老百姓真正帶來實惠,同時也為了提高醫院綜合實力,從2006年開始,醫院定期聘請湖北省著名教授每周坐診,所聘請教授分別為內、外、婦、兒等十八個學科的資深專家。所聘請教授作為黃石市愛康醫院的醫療顧問,負責坐診、教學查房和一些疑難疾病的手術。病人可自選專家進行診治。在專家進行確診后,如果病人同意,則轉入我院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診療。如確有需要繼續上轉的,由各專家與所在醫院聯系,轉入武漢上級醫院。病人在急性期緩解后回愛康醫院或轉入其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繼續康復治療。
對于涉及到多學科疑難雜癥的病人,愛康醫院同時邀請多個醫院不同專科的著名專家在愛康醫院為一個病人會診和手術,專家們的費用均由醫院支付,從而免去了黃石及周邊地區人民長途奔波、外地住院種種不便和經濟耗費。最重要的是資深專家的傳、幫、帶很大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實力,為雙向轉診制度的實施成功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拉近金字塔頂端的專家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讓黃石地區的百姓能夠足不出市享受到頂尖專家的診療服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醫療資源耗費,是愛康改制以后的為老百姓所做的最大的一件實事。也是雙(三)向轉診網絡架構重要的組成部分。
2 建立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及流程
2.1 制度是根本,執行是關鍵:自從改制后,愛康醫院領導非常重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努力按照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人性化逐步落實好社區中心建設工作。如2006年6月出臺的《愛康醫院雙向轉診管理辦法》,明確了愛康醫院雙向轉診工作規劃,網絡架構,制定了操作性強的轉診制度、明確的轉診標準、詳細的獎罰細則,明確規定了上、下轉病人條件(標準)、流程、時間、途徑、對象、獎懲細則,構建了有效的轉診平臺和順暢的轉診通道,使雙向轉診工作落實到位,并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管。在《愛康醫院專家下社區管理辦法》《愛康醫院外聘武漢著名專家會診制度》《愛康醫院社區醫生培訓制度》中,醫院對不同部門及科室下達了外聘專家會診指標、專家到社區坐診指標、社區醫生到醫院培訓提高指標,并納入每月醫療質量考核。年終根據科室完成的情況進行獎勵,對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違規的科室和部門進行考核。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醫院和社區綜合實力的提高,并使雙向轉診工作更加順暢有效。
2.2 架構是基礎,落實是保證:細節決定成敗,只有根據實際不斷完善轉診流程如綠色通道的建立、醫療服務的連續性、違規處罰的落實、信息化的優勢和提高病患滿意度,才能建立科學、高效、快捷的雙向轉診模式。
(1)信息共享,上下通暢――合理利用信息化、網絡化的優勢,醫院與社區實現了信息共享: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免費建立了健康檔案,提供包括免費定期測量血壓、健康咨詢、預約專家門診、預約疾病會診、預約特殊檢查、定期著名專家義診等多項便民服務;當患者需要向上轉診時,社區中心將通過電話將轉診申請反饋到醫院全科醫學中心。中心確認后,立即通知相關科室、醫生做好患者所需檢查、治療準備。也就是說,病人還沒到,“接收”工作已經做好了。社區中心還可以通過電話幫助患者向醫院進行檢查預約,安排預約檢查患者所需設備和醫生。社區中心也可申請醫院專家定期到社區出診。極大的方便了患者。同時也給醫院拓展了更多的病源。
(2)上轉流程關鍵點-綠色通道的建立:①對于符合上轉標準的病人,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必須在半小時內為病人開具住院單,并通知愛康醫院相關科室做好接收準備。②聯系愛康醫院接送病人專用車,攜帶病歷將病人免費送到愛康醫院相應住院科室。③與相應科室把病人病情交接清楚,待交接雙方在各自的專用轉出/轉入記錄本上簽字后“上轉”流程方可結束。④社區上轉病人的確認記錄部門為醫院醫保科,社區在與相應接收科室交接完畢后應在醫保科備案,醫保科應做好確認記錄工作。⑤病情較重者,社區衛生服務站必須立即撥打醫院急救電話,并通知急診科派醫護人員隨車前往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院前急救,社區衛生服務站當班醫生完成病人交接后方能離開。⑥對于經武漢專家診治后需轉往武漢治療的病人,醫院必須提供救護車由醫務人員親自送往武漢。
(3)下轉流程關鍵點――醫療服務的連續性:①對于符合“下轉”條件病人,住院部臨床科室須在出院小結中注明該病人到就近社區衛生服務站復診。②在為下轉病人辦理出院手續前一天將病人相關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出院診斷、康復治療方案等)匯總反饋到相應社區中心,以便社區中心安排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上門聯系,繼續后續的康復治療。
(4)違規處罰條例關鍵點――違規處罰的落實:院部臨床科室的出院病人如符合下轉條件而為未按下轉流程告知相應社區中心的,經查出,處罰相應管床醫生500元/次,直接上級200元/次。醫院有專門的監事機構來專門徹查此事。從2006-2008年,發現違規的醫生均被落實考核,這也為流程的順暢運轉起到了促進作用。
(5)注重向下轉診服務和病人滿意度:為了加強雙向轉診流程中的向下轉診服務,愛康醫院投資建立了《愛康醫院客戶回訪系統》軟件。當患者出院時,醫院會提前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反饋患者康復治療意見。對一些不需要繼續在醫院進行治療的病例,通過雙向轉診模式將患者及其相關信息一起轉向社區中心。社區接到通知后,會立即來到患者家中進行接診,然后根據患者病情與個體需求安排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訪視時間。社區中心會按照計劃繼續康復治療工作,病人的恢復情況也會進入電腦系統。病人出院后的滿意度調查則由專門部門負責,病人的意見會以最快速度反饋到相關部門和科室。
(6)以病人為中心:在轉診過程中,如果患者要求到其他醫院進行診治,我院120救護車必須按照患者意愿將其送達。與以往狹隘的轉診定向醫院不同的是,一切以病人滿意度為中心,以病人的主要意愿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某個醫院狹隘的地方主義為出發點,這才是“以人為本”醫療衛生工作的內涵。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雙向轉診模式才能真正全面推進。只有病人真正滿意了,醫院、社區才能實現實際意義上的雙贏。
3 提高醫院和社區服務中心整體素質――長遠要發展,素質是核心
3.1 提升醫院整體水平和形象:醫院注重醫院環境和文化的構建,在醫院環境的塑造和美化方面,請專業公司包裝設計,綠化面積達30%,多棵百年老樹、葡萄藤架、繽紛花卉組成了醫院獨特的人文景觀,在省廳組織的醫院管理年檢查中被稱為“花園式的醫院” ,獲得省廳檢查組的高度評價。醫院還是成為湖北地區首家引進佛教佛像的醫院,滿足了具有患者的需求。同時,多次外請國內著名專家來院授課,講解學術專業、文化、禮儀、溝通等課程,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修養和與患者溝通的水平。不斷引進DSA、核磁共振等重要設備,外送醫務人員到國內著名醫院進修培訓,大力開展新技術,成為黃石地區首家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等新技術的醫院,員工的診療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各項措施對提高醫院整體水平和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資深專家到社區坐診或會診:為了提高社區服務中心的醫療技術水平,愛康醫院委派各科資深醫療專家,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顧問,負責每周到社區坐診,醫院則由質量中心負責將專家下社區時間、人數、人選、車輛等情況安排落實,違規者予以處罰。該制度的實施保證了社區服務機構各專業每星期都有至少2次黃石市愛康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以上專家坐診(根據社區需求而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區的醫療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同時,愛康醫院落實了凡是需要晉升高級職稱的人員必須先到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一年的制度,這一舉措也促進了社區醫療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醫院與社區間的雙向交流。而對于社區的疑難病例,社區醫生可申請醫院專家到社區會診,這無疑大大方便了病人,同時也提高的社區的醫療技術水平。
3.3 社區醫生到醫院參加免費培訓進修:“雙向轉診”是社區醫療的根本出路,而盡快提高醫生素質則是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為了提高社區醫護人員醫療技術水平,愛康醫院制定了《社區醫生培訓制度》,為社區醫生免費提供進修、學習、參觀、帶教查房等培訓方面的便利;同時鼓勵社區醫生積極外出學習并對此相關產生的費用予以報銷。同時,愛康醫院已經建立大醫院年輕醫師定期到社區工作,在晉升時必須有社區中心工作的經歷,以解決基層社區中心缺少后備力量的問題。
3.4 社區自身主動出擊:為了提高自身素質,社區衛生醫療機構除定期選派醫務人員到愛康醫院進修,還積極參加全科醫生和全科護士培訓,召開不同系列健康教育講座,為社區每戶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積極探索“以病人滿意度為中心,讓病人感覺溫馨、滿意、放心、舒心、貼心,實現就醫流程合理化,就醫時間最快化”改革,縱向整合醫療資源,探索雙向轉診和社區首診新機制,在社區已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基礎上,完善“雙向轉診”的信息網絡,逐漸構建梯度就醫和相互轉診的城市新型醫療服務構架。探索醫院和社區中心之間一系列快捷的轉診制度和流程,實行患者資料的收集和轉診管理,落實治療、保健、康復服務.健康教育服務,加強雙向轉診跟蹤服務,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醫療服務的信任。
3.5 建立專門部門收集患者滿意度:“以患者為中心” 貫穿于整個醫院管理的主題。為了保證調查的準確性,每個住院患者的滿意度調查均在患者出院時發放(以免患者在住院期間有顧慮),建立“愛康醫院客戶回訪系統”,回訪系統關鍵點在于:(1)門診病人由掛號處錄入病人相關信息,住院病人由護士將每個在出院病人信息錄入系統;(2)回訪人:管床醫生對每個經管病人進行回訪;營銷中心則對每個出院病人進行回訪,收集病人意見;(3)監事部門對醫生回訪情況進行抽查。如果發現出院病人醫生在一月內未對病人進行回訪,將對當事醫生予以考核。患者對各個部門的意見(如對臨床科室、功、檢、放、后勤等部門)由營銷中心迅速反饋到各部門進行整改。重要問題在院內月例會上予以通報批評。
4 結果
4.1 轉診病人總數
4.1.1 上、下轉病人總數明顯增加:經過調查統計,從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間,每年上轉病人數分別為156人、192人、307人、491人,下轉病人數分別為25人、31人、52人、168人;對照組病人總數為404人,觀察組病人總數為1018人,(見表1),觀察組病人總數比對照組病人總數明顯增加,增長幅度為151.98%,上轉病人增長幅度為129.31%,下轉病人增長幅度為292.85%。
4.1.2 下轉病人總數及比例在逐年增加,但上轉病人總數及比例仍明顯高于下轉病人:從表中可以看出,四年間上轉病人所占比例分別為85.71%、86.09%、85.51%、74.50%;下轉病人所占比例分別為13.73%、13.90%、14.48%、25.49%,觀察組下轉病人總數及比例比對照組有所增加,但上轉病人總數及比例仍明顯高于下轉病人; 2004年8月-2008年7月雙向轉診病人人數及所占比例,見表1。
4.2 轉診病人病種分類
4.2.1 上轉病人多為心腦血管疾病急重癥病人:從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間,上轉病人多為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急重癥病人,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所占比率最高,分別為30.34%、29.68%、27.45%、27.90%;均符合上轉疾病標準的要求;
4.2.2 下轉病人多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性恢復期病人:其中占比例最高的疾病依次為以腦卒中、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見表2、3)。其中以腦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40.00%、35.48%、34.61%、35.11%,這些數據為社區各種慢性病、常見病和各種住院病例歸類分析,對各種疾病做分型分期分析,建立社區疾病譜及其處理方法資料庫提供了規范、真實可靠的依據。
表1 2004年8月-2008年7月雙向轉診病人人數及所占比例
表3 上轉病人病種分類表
表3 下轉病人病種分類表
4.3 轉診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情況調查:這是愛康醫院從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轉診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按照下降幅度排序依次為:癌癥晚期43.52%、冠心病34.93%、糖尿病29.10%、高血壓24.60%、腦卒中21.66%、消化道出血20.45%;在住院費用方面下降較為明顯的是癌癥晚期18.48%、消化道出血13.23%、腦卒中9.33%、冠心病5.84%、糖尿病4.46%,從這些數據統計可以看出,開展新型雙向轉診模式以來,對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減少平均住院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4 雙向轉診病人參加醫保情況
4.4.1 上轉病人參加醫保者占大多數:經過調查統計,從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間,上轉病人參加醫保人數分別為138、149、240、346,所占比例分別為88.46%、77.60%、78.17%、70.46%,上轉病人仍以參加醫保者占大多數,上轉病人參加醫保人數與非醫保人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4.4.2 下轉病人非醫保人數在逐年增多:下轉病人參加醫保人數分別為19、17、29、83,所占比例分別為76.00%、54.83%、55.76%、49.40%,觀察組下轉病人非醫保人數及所占比例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增加(見表5)
4.5 調查問卷情況
4.5.1 社區居民對雙向轉診滿意度及知曉率調查問卷情況:愛康醫院臨江社區服務中心居民調查問卷結果(每年發放1600份,回收1600份,回收率100%)表明,對照組和觀察組居民知曉率分別為11.5%、75.6%,滿意度分別為60.45%、93.4%。社區居民和醫務人員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對雙向轉診的了解率也明顯增強。
表4 轉診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統計表
表5 雙向轉診病人參加醫保情況分類表
4.5.2 醫務人員問卷調查情況:觀察組、對照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各80人調查問卷結果表明,醫院醫生中60% 和社區醫生中70%認為在社區首診可行,主要原因是其技術水平和設備條件已經明顯提高;90%的醫院醫生和95%的社區醫生認為醫院和社區有必要“互動管理”實現雙向轉診,主要原因是醫療資源和患者信息可共享,社區醫護人員水平可提高。
4.5.3 就診患者滿意度情況:就營銷中心、監事部門取得的數據對照來看,4年來的患者滿意度的確在逐年增高,從2004年不足50%達到現在的90%以上。尤其在問卷設計方面,細節問題增多,反映事實更加客觀,涉及到就診期間可能涉及到的各個部門(甚至包括就(轉)診流程、醫護人員的告知、食堂、物供、電梯、就診和取報告時間、洗浴設施的滿意度等),調查方法也更加多樣靈活,且有專門部門對整改結果進行追蹤。這一系列舉措對于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5 討論
5.1 模式的可行性:經過調查對比,兩組雙向轉診模式區別如表6:
表6 轉診模式異同點
隨著城市社區深入發展,社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醫療模式將成為一種必然選擇,而能否建立起規范有效的雙向轉診制度則成為這種選擇能否實現的關鍵〖1〗。黃石市愛康醫院根據黃石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特點,建立的這種由上級醫院、黃石地區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雙(三)向轉診”模式,符合黃石及周邊地區實際,滿足了老百姓的實際愿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符合以“病人為中心”醫療體制改革的要求。根據四年來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雙向轉診病人上、下轉人數均明顯增多,病人滿意度明顯增強,轉診病種符合規定,非醫保病人明顯增多,某些病種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還有所下降,證明此模式是可行的。
5.2 醫院的綜合改革及制度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醫院重視綜合素質建設,除大力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技術水平外,還重視構建醫院文化,改善就醫環境;規范完善各種制度、流程及監督機制,建立科學、高效、快捷的轉診模式,特別是“以病人為中心”真正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根據黃石地區特點,讓老百姓足不出市也能享受到武漢著名專家的診療服務,免去了黃石地區患者長途跋涉、異地住院等經濟耗費和生活上的不便,真正起到了提高患者滿意度的作用。
5.3 醫院重視流程監控起到了重要效果:醫院積極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以病人為中心”構建了梯度就醫和相互轉診的新型服務構架,完善了各種關鍵點如雙向轉診制度的執行、綠色通道的建立、轉診過程中醫療服務的連續性、違規處罰的落實,并合理利用信息化、網絡化的優勢,建立了一個科學、高效、快捷、符合區域特色的雙向轉診模式。尤其是醫院對于病人滿意度的重視,對于促進醫院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5.4 對推進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積極作用
(1) 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認可度:愛康醫院作為三級醫院,擁有技術力量較為雄厚的專家團隊,通過定期派專家到社區巡診、深入社區進行健康講座、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同進行義診等服務活動,讓居民在社區也能看到、接觸到專家。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各種方法告知居民和病人,與上級醫院建立的“互動”網絡組織、形式和流程,讓居民感覺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后面有大醫院保障,這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居民心中形象的提升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從而達到讓社區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區”。
(2)有利于社區居民在大病、重病時得到及時就診:由于雙向轉診網絡的建立,如遇危重病人,特別是60歲以上和低收入人員在患大病時,能夠及時得到大醫院的醫療保障。對慢性病人就診、會診、住院和手術,大多可以通過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組織和安排,還可以做到讓病人點專家進行檢查和手術,保證讓社區病人真正做到“小病放心在社區,大病順利進醫院”。同時協助社區有效應對突發衛生事件,尤其在發生疫情時,能有效降低擴散和傳播范圍,降低損失范圍等方面均具有積極的作用。
(3)提高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的技術與業務水平:據多個城市和我院的調查報告,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醫技人員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學歷和職稱偏低現象〖10-12〗。而在這種情況下,更加迫切地需要利用三級醫院的優勢人力資源,通過專家下社區坐診及指導和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參加專家查房,以及在醫院急診科和相關科室進行短程實習等互動機制,達到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進行臨床知識和技術的培訓目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技術與業務水平,解決“社區醫院看不好病”的問題。
(4 )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危重和疑難病人及時轉往上級大醫院,是醫療保障安全的需要;康復病人以及慢性病人轉往社區,是合理使用衛生資源的重要措施〖2〗。大醫院通過雙向轉診,不但可以加快醫院和科室病床周轉,而且能建立相對固定的病源網絡,擴大醫院的影響;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雙向轉診,能較好地保證服務質量和規避醫療風險;病人在雙向轉診中得到的是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和照顧,同時既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又充分體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功能;只有這樣,雙向轉診才能有序進行,患者治療才能連貫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