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量學研究論文

計量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25 12:14: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量學研究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計量學研究論文

第1篇

關鍵詞:河北省;乳制品;乳品消費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河北省奶業健康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碼:14457522D)

中圖分類號:F713.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9月28日

乳制品消費水平是一國居民消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乳制品的消費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

一、河北省乳制品消費總體分析

無論從生產還是從消費來說,中國都是一個奶業大國,但是卻稱不上一個奶業強國。自2005年以來,中國乳制品產量穩居世界第3位,約占全球總量的5.5%,但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乳制品生產量卻很低。液態奶消費量很低,奶油和奶酪消費量更低,奶粉消費量較高。

(一)河北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費情況。2010年、2011年、2012年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全年乳制品消費支出分別為148.19元、179.01元、203.69元,是全國平均消費水平的75%、76%、80%,居全國第25位、第26位、第25位,因此雖然消費水平逐步靠近全國平均水平,但所列名次并沒有根本變化,說明其他落后省份也在不斷進步。(表1)

(二)河北省農村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費情況。河北省農村居民乳品消費水平增長很快,2010年接近全國平均消費水平,排名全國第15位,2011年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消費水平,河北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費量分別為5.50千克、6.24千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6%、118%,居全國第14位、第11位。

雖然河北省農村乳制品消費相對于城鎮居民來說,從全國看來并不占明顯弱勢,但是畢竟當前城鎮居民消費是乳制品消費的主體。因此,從總體上看,河北省乳制品消費水平低,從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制品的生產。(表2)

二、河北省乳制品消費結構分析

(一)河北省城鎮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河北省城鎮居民對不同乳制品消費經歷著不同方向的變化,尤其2010年后,鮮乳品占比基本穩定在55%左右;酸奶消費出現下降趨勢;奶粉消費逐步上升,并逐步穩定在16%左右;其他乳制品消費首先上升,并逐步穩定在11%左右。(表3)

總體上看來,河北乳制品消費大體上是鮮乳品消費依然是主體,與其他乳制品消費分成。從全國情況看,鮮乳品與其他乳制品消費的比例大致是五五分成。相對而言,河北省鮮乳品消費比例較高,而奶粉消費比例較低。

(二)河北省農村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相對于河北省城鎮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而言,河北省農村居民對鮮乳品的消費比例更大一些,約占乳制品消費總量的65%左右,其他乳制品消費約占35%左右,但是鮮乳品所占比例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從全國情況看,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全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大體相當。(表4)

不論城鎮還是農村,目前奶制品消費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消費品種為鮮乳品、奶粉和酸奶,對于奶酪、黃油的消費量很少。這種現象一方面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另一方面是人們缺乏有關奶酪、黃油的知識。

三、促進河北省乳制品消費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引導居民消費。近年來,食用乳制品的人數越來越多,乳制品消費量也逐年提高。但目前國內消費者對乳制品的重要性還缺乏一定認識,對乳制品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因此,要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各種形式開展鮮乳及乳品營養價值和科學功效的知識宣傳,積極引導居民消費。宣傳重點放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引導居民膳食結構不斷合理化。逐步轉變居民消費觀念,使其認識到乳制品是一種有益健康的營養食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增強消費者對乳制品的消費偏好,使乳制品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必備品,從而擴大對乳制品的市場需求。

(二)加大對乳品市場的監測及信息披露力度,增強居民對乳制品的消費信心。通過加品監測,及時披露信息、公布乳品質量安全狀況,使乳品質量陽光透明,是增強居民對奶制品消費,尤其國產乳制品消費的重要措施。當前河北省乳制品消費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其中之一,“毒奶”的陰影在許多居民的心目中依然存在。因此,重塑國產乳制品形象,必須加品檢測,及時披露真實信息,讓居民重新樹立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是促進河北奶業持續健康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推動乳品由偶發性消費向習慣性消費轉變,激活四線及以下地區的乳制品消費活力。當前是四線及以下地區居民由“偶發性”消費向“習慣性”消費轉變的關鍵時期。因此,應在推進區域無縫隙鋪貨基礎上,提升低價位乳品生產比例,推動四線及以下地區乳品消費水平。四線及以下地區居民乳品消費從普及到形成習慣消費需要10年時間,到2025年居民乳品消費將由“偶發性”向“習慣性”轉變,當然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這一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翠霞,姜冰.情景與品質視角下的乳制品質量安全信任評價――基于12個省份消費者乳制品消費調研數據[J].農業經濟問題,2015.3.

第2篇

關鍵詞: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應用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等各種定量研究方法,對網上信息的組織、存貯、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等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以便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門新興分支學科。它主要是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相互結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邊緣學科,也是信息計量學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領域。

與文獻計量學和信息計量學相類似,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內容體系是由它的理論、方法和應用3個部分構成的,其理論是基礎,方法是手段,應用是目的, 3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免費論文。

一、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理論研究

丹麥皇家圖書情報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網絡信息計量方面的研究貢獻巨大。1997年,該學院的T.C.Almind和Peter Ingwersen首先提出了“Webometrics”的概念,標志著網絡信息計量學的誕生。1998年,Peter Ingwersen受文獻計量學中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的概念啟發提出了網絡影響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的概念,用來分析一定時期內相對關注的網站或網頁平均被引情況,以此來評價網站在網上的影響力。這篇論文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此后眾多學者從概念定義、測度方法、實證分析、應用實踐等眾多方面對網絡影響因子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使其成為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前沿熱點和重要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開創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證明了文獻計量學的經典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被成功地應用到網絡信息的研究中,此后更多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明確了網絡信息計量學作為情報學分支學科的性質。

二、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網絡信息計量學并不僅僅是文獻計量學方法在網絡上的簡單應用,它的研究對象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

2.1網絡信息的直接計量問題。

如對集文字、圖像、聲音為一體的多媒體數字信息的計量方法研究,對以字節為單位的信息量和流量的計量研究等。在第63屆國際圖聯大會上,美國計算機聯機圖書館中心奧尼爾提交的《萬維網可存取之信息的特點》一文對萬維網信息的統計指標、統計類型及其它問題進行了討論。奧尼爾認為,目前可以討論的內容包括:站點的數量、靜止的網頁數、靜止網頁的平均規模、交互式網頁的數量等;其它的統計內容還包括語言的分布、出版地、網頁的平均壽命等。

2.2網上文獻、文獻信息及其相關特征信息的計量問題。

如網上電子期刊、論文、圖書、報告等各種類型的文獻,以及文獻的分布、學科主題、關鍵詞、著者信息、出版信息等的計量,既涉及一次文獻的計量,又涉及網上二、三次文獻的計量問題。

對網上文獻增長規律的研究,有助于對科學知識增長規律的認識。對文獻老化規律的研究,對網絡文獻半衰期進行更加細致和完善的界定與探索,使網絡文獻管理趨于合理化。利用傳統的引文分析指標——同被引和引文耦等來表明文獻之間的定量化關系,可以反映出科學研究的理論方法的演變過程,也可以勾勒出科學研究的足跡與脈絡。

2.3網絡結構單元的信息計量問題。

如網絡站點的文獻信息增長、學科分布、信息傳遞,以及各單元之間的相互引證和聯系等的計量研究。

網站作為網絡時代的”知識地圖”成為網絡計量學家所關注的問題,不僅僅是網絡文獻保持著聚類關系,網站之間也有著獨特的引用關系。網絡文獻之間不僅是參考文獻的標注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了超級鏈接的方式;不僅僅是參考文獻條目,也可能是通過點擊得到引用文獻的全文。網絡計量學研究的正是萬維網(引文網)中的web網頁(引文)之間的引用關系,同被引與引文耦仍然可以用于揭示站點之間的相關性。

三、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網絡信息計量學可借鑒傳統的文獻計量學、情報計量學的文獻信息統計方法、數學模型分析方法等方法。但又不能將是文獻計量方法簡單地套。目前,網絡信息計量中主要適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3.1鏈接分析法

鏈接分析法是在引文分析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文獻資源分布、確定核心期刊、研究科學交流和信息傳遞規律等。在網絡環境中,文獻以網頁的形式顯示在網站上,站點、網頁之間通過超鏈接相關聯,因而,網絡中的鏈接就可以看做印刷型文獻中的引文。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搜索引擎為網絡信息計量研究提供數據來源。McKeman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sitation這一新術語,用以研究網頁之間的引用關系。Rousseau認為,對網頁鏈接關系的研究與對發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盡相同,他對網址的分布模式和進人網頁的鏈接作了分析,發現在他所研究的343個網址中最高層域名服從洛特卡分布,而且對這些網址的引用也符合格特卡分布,自引比例約為30%。

3.2統計分析法

運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是網絡信息定量研究的基礎,網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都離不開統計學的方法。在傳統的文獻計量學中,對文獻信息的統計分析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而由于網絡結構的分散和復雜,以及網絡信息的豐富,網絡計量學需要重新構建針對網絡信息測度的統計指標體系,并在實際應用中將指標與各因素建立起對應關系,從而構建出數學模型,再不斷地進行修正,使之趨于合理。

運用統計分析進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絕大多數的印刷版和光盤版數據庫已經實現了網上聯機查詢和檢索,為不同領域人員深入研究網絡信息的有關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已有的數據庫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美國科學技術情報所推出的三大索引數據庫,即《科學引文索引》、《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藝術和人文科學引文索引》。隨著期刊電子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可以通過有償和無償的方式很快捷地使用各類大型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如Elsevier,SDOS,Kluweronline,IEEE/IEE等,這些數據庫都是進行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除了必備的網絡數據庫之外,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還必須借助于強大的搜索引擎。

3.3圖論分析法

在圖論中,圖是網絡的一種數學表達。網絡是由結點和邊所組成的,結點之間通過邊相連接。在有向圖中,邊表示結點之間的定向聯系,Web就是有向圖的一個例子,其中的網頁對應于結點,而超鏈接則表示邊。

近些年來,網絡計量學的許多研究工作已經開始從圖形的角度來對網絡進行研究,分析網頁間超鏈接的拓撲結構,以直觀反映網頁之間的連接關系。A.Broder等人利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收集了200兆的網頁和15億個鏈接,并采用圖形分析法對本地和全球網絡圖形結構進行分析,得出了看起來像“領結”形狀的網絡結構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網絡圖的數據庫模型。

四、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前景

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領域是十分廣泛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網絡信息資源的評價

網絡信息計量學可應用于網站信息資源評價及網站評價,就像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確定網絡信息資源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利用網站的鏈接和被鏈接情況,可以確定網站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通過統計網站、網頁的點擊率,可以確定類似于核心期刊的“核心網站”和“核心網頁”。“核心網站”和“核心網頁”的確定有助于用戶快速查找和選擇利用網絡信息,增強上網的目的性,提高獲取所需信息的準確度和快捷度。免費論文。

4.2網絡信息計量學在網絡信息資源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信息必將逐漸成為數字圖書館的館藏主體。網絡信息計量學可以提供定量依據和科學方法,在探明各類型信息數量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其增長和老化規律,判斷信息的價值和時效性,從而指導數字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使有價值的信息更充分地發揮作用,使信息空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文獻信息規律反映出的學術動態和信息利用規律反映出的讀者需求,可以指導數字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例如,分析著者信息,可以發現具有不同數量論文的作者的分布規律,進而揭示科學工作者生產科學文獻的能力,并可以據此預測科學家數量的增長和科學發展的趨勢等。

4.3網絡信息計量學對搜索引擎檢索功能的改進

文獻信息規律的研究將使計算機信息檢索系統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從而更方便用戶查尋。例如,面對網上海量的信息資源,且同一類信息分散在網絡的很多地方,使信息查準和查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免費論文。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確定出某一信息相對集中的網站,就會指導用戶進行有目的地查找。

4.4從網絡信息的交流研究各門學科的發展趨勢,實現對網絡信息的預測

在萬維網上,一個網頁或網站可能隨時增加新內容而成為新網頁、新網站;也可能因過時而從網上消失;個人主頁和網站也可因內容長期未更新而被主頁空間提供者關閉;一些網站也可能因不善經營而關閉,加上一些網站不時更新,使得網絡信息資源變化迅速。這同樣也帶來了信息老化的加速,甚至可能其速度還高于信息增長速度。通過分析某一領域網絡資源增長、老化、引證情況,可以直接或間接把握該領域的學科發展趨勢及其熱點問題。研究網絡環境下的科學信息交流,探討各學科發展趨勢,分析建立新的科學發展指標,為有關科技決策提供參考,這是網絡計量學的重要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1.邱均平,張洋.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9)

2.鞠延玲.我國網絡計量學研究熱點分析[J].科技信息,2008(9)

3.張洋.國內外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現狀分析[J].情報雜志,2008(5)

4.趙啟民.網絡計量學的應用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6(2)

第3篇

【摘 要 題】理論縱橫

【 正 文】

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綜合而成的現代信息技術,引發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人類業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社會環境使包括情報學在內的學科研究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來加以研究和利用,情報學的傳統方法在面對新的問題時,就要進行自身的轉化。如面對浩瀚的網絡信息資源,傳統的文獻計量學方法就顯得力不從心,相應地網絡信息計量學(Webmetrics or Cybermetrics)就應運而生,用新的研究方法如鏈接分析法來描述和組織網絡信息世界。

1 網絡信息計量學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在網絡信息環境下迅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作為信息計量學的一個新的發展和重要的研究領域,它的出現使傳統的基于文獻和信息的文獻計量學、信息計量學面臨著新的變革。關于其定義主要有:網絡計量學是一門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研究互聯網上數據相互引用的科學,是一門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科學,基于Web和軟件計量分析工具,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計量學方法、統計學方法于一體,其應用范圍覆蓋了所有基于網絡通信技術的信息測度。網絡計量學是綜合采用文獻計量、信息計量、統計學方法、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一門科學。網絡信息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的各種定量方法,對網絡信息的組織、存儲、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借以揭示網絡信息的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是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相互結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邊緣學科。

2 鏈接分析法研究現狀

2.1 鏈接分析法的內容

鏈接分析法是網絡信息計量學中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看成是文獻計量學中引文分析法在網絡環境中的應用。網絡超文本通過鏈可以將結點鏈接起來,一般使用兩種方法——索引鏈和結構鏈進行鏈接,它既可以表示信息之間的關系,又是構成網絡的手段。在將網絡相關信息資源內容鏈接起來形成新的信息鏈或信息集合的基礎上,融合了參考文獻鏈接功能,并通過引文關系來分析鏈接網絡信息資源的方法。可以按照引用程度和引用權威信息源來分析,在網絡信息組織、檢索、評價、服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1.1 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組織方面的作用

網絡信息資源生產者如網頁創作者使用鏈接分析,創建一些對訪問者有用的鏈接,可以鏈接到不同主題或相同主題質量更優秀的網頁。一般來說鏈接類型大致有:合作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友情鏈接(網站之間可能由于在資源或其它相關方面有關系,相當于影視術語中的友情客串)、推薦鏈接(被推薦網站由于質量好、人氣旺、訪問用戶多或是熱門網站等原因鏈接)、內容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在內容上存在著互補或相通關系等),可以起到網絡導航的作用,大大方便用戶在網上沖浪。Google還通過鏈接分析來確定網絡上的權威信息源來進行相關的排名。Google認為網頁制作者僅創建他們認為重要的網頁的鏈接,鏈接到另外的網頁就像一本書的引文,網頁之間的這種引文關系“像是對網頁進行評論的過程”。例如,網頁的制作者們創造了幾千個Yahoo的鏈接,困此Yahoo被當作一個重要程度點;如果許多重要的網頁都指向Yahoo,則其重要程度會更高。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網頁制作者不可能誤導網站的排序,并且擴展性極好——當網絡增長時,產生更多的重要網頁的鏈接,自然更能確定該網頁是否是權威的信息源。

2.1.2 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檢索方面的作用

鏈接分析主要應用于網絡信息檢索方面,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檢索結果的排序等。網絡信息檢索為用戶提供海量信息多媒體數據庫,采用超文本技術使檢索空間比傳統的信息檢索范圍更廣泛,以結點為單位組織,以超鏈接的方式鏈接相關內容,更加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打破了線性存儲的限制,真正實現多維檢索。Web信息檢索系統可以利用鏈接信息來優化對相關文獻的查詢,能夠極大地提高檢索結果的相關性。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過程中,J.Kleinberg認為搜索引擎的Robots直接訪問Web提取出權威頁(Authority Page)。但是如何提取出權威頁,這需要一個原始積累和評價過程。先給出一批起始網頁,Robot從這些源網頁開始收集,可以按照深度優先或廣度優先的算法進行。當網頁提取回來后,采用鏈接分析技術(具體用遞歸算法)來計算出權威頁。有了權威網頁,Robot在收集Web信息時,就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地訪問Web網頁。搜索引擎檢索結果排序方面也運用了鏈接分析技術,由于索引數據庫容量大,若用戶輸入一個關鍵詞,有可能會有成千上萬條記錄相匹配,搜索引擎對如此龐大的結果如何排序,如何把最相關的幾十條記錄顯示出來?搜索引擎按記錄號的順序提取結果集中的前幾十條記錄,再按鄰近圖(Neighbor Graph)算法對這幾十條記錄排序,最先顯示給用戶。這種檢索結果排序就是利用鏈接分析技術,大大減輕了搜索引擎的負擔,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就采用了超鏈接分析技術來對檢索結果排序。

第4篇

【摘要題】理論縱橫

【正文】

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綜合而成的現代信息技術,引發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人類業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社會環境使包括情報學在內的學科研究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來加以研究和利用,情報學的傳統方法在面對新的問題時,就要進行自身的轉化。如面對浩瀚的網絡信息資源,傳統的文獻計量學方法就顯得力不從心,相應地網絡信息計量學(WebmetricsorCybermetrics)就應運而生,用新的研究方法如鏈接分析法來描述和組織網絡信息世界。

1網絡信息計量學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在網絡信息環境下迅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作為信息計量學的一個新的發展和重要的研究領域,它的出現使傳統的基于文獻和信息的文獻計量學、信息計量學面臨著新的變革。關于其定義主要有:網絡計量學是一門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研究互聯網上數據相互引用的科學,是一門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科學,基于Web和軟件計量分析工具,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計量學方法、統計學方法于一體,其應用范圍覆蓋了所有基于網絡通信技術的信息測度。網絡計量學是綜合采用文獻計量、信息計量、統計學方法、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一門科學。網絡信息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的各種定量方法,對網絡信息的組織、存儲、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借以揭示網絡信息的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是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相互結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邊緣學科。

2鏈接分析法研究現狀

2.1鏈接分析法的內容

鏈接分析法是網絡信息計量學中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看成是文獻計量學中引文分析法在網絡環境中的應用。網絡超文本通過鏈可以將結點鏈接起來,一般使用兩種方法——索引鏈和結構鏈進行鏈接,它既可以表示信息之間的關系,又是構成網絡的手段。在將網絡相關信息資源內容鏈接起來形成新的信息鏈或信息集合的基礎上,融合了參考文獻鏈接功能,并通過引文關系來分析鏈接網絡信息資源的方法。可以按照引用程度和引用權威信息源來分析,在網絡信息組織、檢索、評價、服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1.1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組織方面的作用

網絡信息資源生產者如網頁創作者使用鏈接分析,創建一些對訪問者有用的鏈接,可以鏈接到不同主題或相同主題質量更優秀的網頁。一般來說鏈接類型大致有:合作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友情鏈接(網站之間可能由于在資源或其它相關方面有關系,相當于影視術語中的友情客串)、推薦鏈接(被推薦網站由于質量好、人氣旺、訪問用戶多或是熱門網站等原因鏈接)、內容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在內容上存在著互補或相通關系等),可以起到網絡導航的作用,大大方便用戶在網上沖浪。Google還通過鏈接分析來確定網絡上的權威信息源來進行相關的排名。Google認為網頁制作者僅創建他們認為重要的網頁的鏈接,鏈接到另外的網頁就像一本書的引文,網頁之間的這種引文關系“像是對網頁進行評論的過程”。例如,網頁的制作者們創造了幾千個Yahoo的鏈接,困此Yahoo被當作一個重要程度點;如果許多重要的網頁都指向Yahoo,則其重要程度會更高。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網頁制作者不可能誤導網站的排序,并且擴展性極好——當網絡增長時,產生更多的重要網頁的鏈接,自然更能確定該網頁是否是權威的信息源。

2.1.2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檢索方面的作用

鏈接分析主要應用于網絡信息檢索方面,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檢索結果的排序等。網絡信息檢索為用戶提供海量信息多媒體數據庫,采用超文本技術使檢索空間比傳統的信息檢索范圍更廣泛,以結點為單位組織,以超鏈接的方式鏈接相關內容,更加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打破了線性存儲的限制,真正實現多維檢索。Web信息檢索系統可以利用鏈接信息來優化對相關文獻的查詢,能夠極大地提高檢索結果的相關性。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過程中,J.Kleinberg認為搜索引擎的Robots直接訪問Web提取出權威頁(AuthorityPage)。但是如何提取出權威頁,這需要一個原始積累和評價過程。先給出一批起始網頁,Robot從這些源網頁開始收集,可以按照深度優先或廣度優先的算法進行。當網頁提取回來后,采用鏈接分析技術(具體用遞歸算法)來計算出權威頁。有了權威網頁,Robot在收集Web信息時,就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地訪問Web網頁。搜索引擎檢索結果排序方面也運用了鏈接分析技術,由于索引數據庫容量大,若用戶輸入一個關鍵詞,有可能會有成千上萬條記錄相匹配,搜索引擎對如此龐大的結果如何排序,如何把最相關的幾十條記錄顯示出來?搜索引擎按記錄號的順序提取結果集中的前幾十條記錄,再按鄰近圖(NeighborGraph)算法對這幾十條記錄排序,最先顯示給用戶。這種檢索結果排序就是利用鏈接分析技術,大大減輕了搜索引擎的負擔,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就采用了超鏈接分析技術來對檢索結果排序。2.1.3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方面的作用

傳統的引文分析法在學術方面衡量學術期刊重要性的指標之一是“影響因子”(IF),哪家期刊和論文被引用次數多,影響因子就高,誰就被認為是權威,論文也就是優秀論文。在互聯網上IF對應于統計指向某一網頁的鏈接數目后對該網頁作出的排序,網站引用分析對應的是某個站點網頁被其它站點引用的情況的統計分析,也就是網頁可能被其它網站搜索提問命中的結果數的多少,采用計分法和線性代數方法對中心網頁和權威網頁分數進行迭代求和,以確定權威網頁和中心網頁。這與百度搜索引擎的創始人李彥宏1996年提出的搜索引擎的第二定律:“人氣質量定律”相一致。根據這一定律,用鏈接分析法進行統計網站被鏈接和訪問次數,可以作為評價網站和網絡信息資源質量的一個指標。再加上相應的鏈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結果的排序上了,對搜索結果進行的按相關性排序,不完全依賴于詞頻統計,而是更多地依賴于超鏈分析。在Internet上鏈接關系反映的是網頁在全世界范圍內、同一學科類屬的影響力,評價范圍是很廣的、甚至全球性的。目前主要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網絡上檢索網站和網頁的鏈接情況,并按相關性對檢索結果進行排序,大大方便了用戶在浩

翰的信息海洋中迅速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易于操作、實用且可以節省用戶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同行評議等定性方法的缺陷。

2.2鏈接分析法對情報學研究方法的意義

蘇聯科學家巴甫洛夫說過:“科學是隨著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向前的。研究方法每前進一步,隨之我們面前也就開拓了一個充滿種種新鮮事物的更遼闊的遠景。”情報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是一個開放的綜合性知識體系,它善于吸收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上世紀60年代后,隨著科學的日益發展,科學研究中應用研究、實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比重逐漸增大,情報學研究方法體系取得了長足進步,表現在:一是情報研究的領域、對象、內容等的擴大和深化;二是現代科學學科與方法的創立和發展。情報學研究方法體系是動態的、發展的。情報學科要想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學科研究模式的更新

、學科結構的變革和學科體系的拓展,就必須研究和采用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研究方法,及時反映最新的學科學術動態和最新的理論學說,移植、借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如哲學方法、數學方法、社會學方法、經濟學方法、信息技術方法等來豐富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創造和大膽創新,不僅引起自身學科結構的變革和深化學科前沿的研究,而且不斷發展新的分支學科,促使學科研究充滿時代氣息。

鏈接分析法大大拓展了信息計量學在網絡環境下的應用,充實了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內容,是情報學研究的新領域,完善了情報學方法論體系。它是情報學逐漸成熟的一個重要歷程碑,標志著情報學理論方法的一個新的飛躍。

2.3鏈接分析法目前存在的問題

在文獻計量學中,傳統的引文分析法只要統計參考文獻數據就可完成引文分析的任務,但是在互聯網上,鏈接分析法的研究對象是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覆蓋范圍廣、動態性強,具的信息量巨大、不確定性、缺乏合理組織、難以預測等特點,且信息過載(InformationOverload)和信息污染(InformationPollution)現象嚴重;引用與被引用關系也變得十分復雜;鏈接分析法的適用范圍也是有限的;Internet是在一個商業化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一個網站的被鏈接數量還與它的商業推廣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這種評價體制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客觀性。因此,在使用鏈接分析法時要充分考慮以上問題,盡大可能保證其結果的可靠性。

3結束語

由于鏈接分析法借鑒了引文分析法的方法和思路,是情報學研究方法在網絡環境下新應用,目前鏈接分析法主要實驗工具是搜索引擎,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網絡信息檢索、計算機網絡、知識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的發展,必將為鏈接分析法的研究和開發應用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情報學也必將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吸收其它學科的先進方法來深化、完善自己的方法論體系,建立起更為完善的體系結構,從而改變情報學學科的面貌。

【參考文獻】

1徐久齡等.網絡計量學的研究.情報學進展1998-1999年度評論,第三卷.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9:78-105

2夏旭等.網絡計量學研究:現狀、問題與發展.圖書館論壇,2001,(12):44-47

3鄒志仁.論情報研究方法體系.江蘇圖書館學報,1990,(2):18-23

4楊濤.鏈接分析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圖書情報知識,2002,(3):62-63

5劉雁書,方平.Web網站站外鏈接類型與特征調查-鏈接分析法可行性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5):65-68

6鄒菲.試論網絡信息計量學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圖書情報知識,2001,(1):16-17,20

7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一).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1)

第5篇

[關鍵詞]書評 引文分析 科研評價 亨克?莫德

[分類號]G31

科研評價是科學技術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推進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必要保證。如何科學、合理、公正地對不同類型的評價對象實施鑒別、判斷、排序,是一個長期困擾科學學理論與科技管理實踐的難題。引文分析作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科學計量學方法之一,逐漸進入到科研評價的視閾中。SCI、引文量、期刊影響因子等術語成為學術界耳熟能詳的“硬通貨”。但由此衍生的困惑乃至置疑之聲也越發使引文分析方法處于風口浪尖之中。著名科學計量學家,1999年度科學計量學最高獎――普賴斯獎獲得者,原荷蘭萊頓大學EWTS教授,現受聘于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集團高級學術顧問的亨克?莫德(Henk F.Moed)撰寫的Citation Analysis in Research Evaluation《科研評價中的引文分析》一書,2005年由出版界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公司出版,2010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引入版權,并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翻譯出版。該書對于國內學術界全面了解引文分析的本質、引文指標的構建,以及引文分析在科研評價中的優缺點展開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對于厘清當前我國學術界和科技管理實踐中的某些誤區,指導科學理性使用引文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全書共分2大部分27章。第一部分介紹了全書的基本觀點和一般結論,第二部分是關于引文分析的基本觀點和結論的一些理論分析、案例舉要和實證研究。全書的研究對象具有覆蓋面廣的特點,既關注自然科學領域的評價問題,還討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引文特征;既涉及了單篇論文、期刊的評價,又探索了學科、團隊等中觀評價,還剖析了國家層面的科研產出及其科研合作等宏觀問題。此外,秉持確定性和商討性的態度也是本書作者的主要研究和寫作風格。

作者指出,引文應用于科研評價的前提是,必須做到正式、公開、學術性。正式就是在進行引文分析之前,使被評價者和決策者明確引文分析所運用的各種指標的內涵;公開是指評價者使用的各類數據務必準確,并接收被評價者的核檢;學術性是指任何評價必須要有明確的理論假設、研究路線以及對結果意義和局限性的討論。學術質量是科研評價的中心話題之一。作者認為,“引文主義”所確立的研究質量和同行專家們所認定的學術質量都具有片面性。在引文分析與科技政策領域的關系上,引文分析畢竟屬于純學術領域,需要在理論框架下尋求適合的研究方法,而政策領域更關注的是可行性和政策相關性。作者認為,評價性的引文分析利用方式最好排除在政策領域之外。因為數據采集過程很容易出現錯誤,簡單的統計指標容易受到較強偏態分布數據的影響。對于廣為使用的期刊影響因子,作者認為,不存在一個衡量期刊績效的完美的單一指標。某個特殊指標的有效性隨使用的場合不同而變化。學科差異、引用時間窗口、期刊類型、標準化處理等都是利用影響因子必須考慮的因素。他強調,盡管影響因子存在某些局限性,但仍不失為一個較為可靠的指標。ISI收錄文獻的充分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來源期刊的統計發現,分子生物學、與人類相關的生物科學、化學等學科收錄的期刊十分全面,數學、地球科學、工程學等相對全面,而人文與藝術、社會科學的期刊覆蓋面較欠缺。對于前者,使用引文分析方法通常是恰當的,對于次者,作者建議應將非ISI來源期刊的引文補充進來,對于后者,應擴展引用文獻范圍,增加書籍和國際會議論文集的引文。尤其對于被分割為不同學派思想的學科領域,或者受民族和語言所阻礙的領域,不以引文分析數據為分析和評價依據可能效果更好。因此,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績效評價中,尤其是在定性研究主導的子學科中,尤其應慎用ISI引文索引。關于引文數據的準確性問題,如作者姓名、機構名稱和子領域劃分的模糊性,都會影響到結論的可靠性,作者認為,有必要運用更高級的引文數據處理。

以往在科研評價中我們有一個預設,即引文數量等同于質量。但果真如此嗎?莫德大膽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引文數量究竟測度了什么?這是一個與“科研績效”、“學術質量”、“影響力”相關聯的重要理論問題。作者在全面梳理了加菲爾德(Garfield)、斯莫爾(small)、朱克曼(Zuckerman)等人的觀點基礎上,認為盡管對引文的測度功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說引文分析就是缺乏理論基礎的。當然,“引文主義者”的觀點對探尋引文分析的學術理論基礎將產生負面影響,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在科研評價中運用引文分析,其目的不是要捕捉個人動機,而是要研究個體引用者共同表達其對學術活動結構和績效的社會觀點。當引文分析用于微觀和中觀層面評價時,可能會歪曲真實結果。即使擴大樣本也不一定排除所有偏差。原則上,用學術影響來解釋引用情況是行得通的,但是引用影響和學術影響的概念有時并不一致。筆者同意作者的謹慎態度,認為科研績效是與投入產出密切相關的概念,學術質量反映學術研究成果內在的創新性,而影響力則反應了學術成果的傳播和使用程度。引文數量對上述三個概念均有一定的測度功能,但更傾向于影響力測度。

盡管同行評議作為傳統的被認為是有效的一種評價方法而廣為使用,但是仍然受到學術權威、政治壓力、思維模式的影響,使同行間達成一致意見的程度偏低。作者通過大量案例研究指出,文獻計量指標應該被用作監測和研究同行評議過程的工具,并且在大多場合,同行評議和引文分析結果具有較強的統計相關性。筆者認為,在同行專家道德水準值得信賴的前提下,發揮專家主導作用并將引文分析作為輔助工具是值得嘗試的。而在學術規范尚未成熟之前,將文獻計量指標引入評價過程,發揮“鏡子”的映射職能非常必要。

此外,在引文分析的宏觀研究方面,作者也得出了一些相當有趣的結論。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全球科技論文數量由于科學合作(共同署名)逐漸上升。這可能是受到科研評價中的“毛”數指標激勵使然,當然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也可能由于受到強調在高影響因子頂級期刊發文導向發文數有所下降。通過國際科學合作,使得合作國都提高了本國的引用影響。但在雙邊國際合作中,強國與弱國合作從短期看可能會削弱強國的被引率。關于國家自引,作者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國家都過度引用本國論文,因此,所謂美國學者更傾向于引用本國論文的結論缺乏實證依據。至于其他國家更多引用美國論文,可能是一種引用偏見的影響,但不必強制取締。筆者認為,在

我國,通過與強國科研合作,可以提升我國的科研國際影響力,亦可以形成創新力強的科研團隊。但是在科研評價的成果數量導向下,可能會催生大量“偽合作”,這必然會曲解科研合作的初衷。

再者,作者對發展新的引文指標提出一些設想。如探索處理合作問題、測度知識庫的廣度、一致性及深度指標,有意與新生科學家鍛煉成長的指標,“定性的”引文分析指標等。此外,新的電子出版形式、數據庫和搜索引擎,在引文分析中作為來源文獻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盡管如此,仍應注意,來源文獻的多樣化并不支持學者對知識進步所做的貢獻越大這一結論。

最后,本書再次強調,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對學術質量信息的需求是合理的,但敘述學術質量不像其他社會領域的績效那樣可以直接測度,單靠文獻和引文排名,并不足以反映各評價對象間的關系,以及這些關系是如何影響個體對象的績效。

總結本書得出的基本觀點主要有:學術研究質量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引文測度的并不完全是實際的質量;引文評價和科技政策的價值取向不同;引文分析應用于科研評價時,數據的透明性和文獻計量學者的中立性是必要的;引文分析方法更適合宏觀層次評價,與同行評議方法各有利弊。

總之,這部著作為我們提供了使用引文分析方法應用于科研評價的富有啟發性的思路。對于解決我國科研評價中引文分析方法使用的越位和缺位問題,將給予極為有益的指導。

通過本書對引文分析與科研評價諸多復雜關系的系統闡述,筆者認為,引文分析在科研評價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巾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盡管已有的引文分析手段仍存在某些缺陷,但是它畢竟拓展了科研評價的視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同行評議方法固有的封閉性和主觀性帶來的評價偏差,使科研評價建立在客觀、公開、定量、可操作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學者必須承認,SCI對我國科技創新和科技事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SCI本身沒有錯,關鍵是如何理解SCI及其引文分析的內涵和功能,并智慧地而不是絕對使用這些工具和方法。尤其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領域,反對SSCI、A&HCl的不在少數。與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適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理應承載向國際學術界展示我國經濟、社會、歷史文化成果和爭取對國際問題研究的話語權的責任和使命。在特定階段,從科研管理角度適當給予激勵,至少是不壞的選擇。

引文分析仍有大量的理論和實證問題需要探索。從國際科學計量學界近年的研究現狀以及本書觀點看,引文分析要想在科研評價中有更大的作為,未來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進一步拓展引文數據庫源,如Google scholar、Scopus、ScienceDirect、開放獲(存)取等數據庫,并檢驗同一指標在不同引文庫的表現。對中文人文社會科學文獻,建議盡快建立中國學術著作數據庫。畢竟書籍是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的重要載體之一,目前書籍中的引文數據尚不能準確獲得。這對于全面反映評價對象科研績效是個缺憾。第二,進一步開發和設計新的評價指標,如類H指數、特征影響因子等,并檢驗新指標與經典引文指標的一致性和差異性。第三,進一步探討引文分析等科學計量方法與同行評議在科研評價中結合的機理,并提供可操作性的現實路徑。第四,科學計量學者有必要向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者、學科研究者乃至公眾普及基本的引文分析理論和方法。當前實踐中出現的評價爭議和評價失誤與使用引文數據的簡單化、絕對化、過度化無不關系。歐洲科學計量學夏季學院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第6篇

〔關鍵詞〕科學合作合作網絡可視化

〔分類號〕G306.3

Analysis of Interprovincial Science Collaboration Network Visualization Based on CSCD and SCI Databases

Yin Lichun1Yin Fuliang3

School of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116024

Jiang Chunlin2Wang Youqiang4

21st Centu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116024

〔Abstract〕Using the databases of CSCD and SCI, the paper gets the data matrix of science collaboration papers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a series inter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networks with directed weight. The paper also makes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visualization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Netdraw.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veloping provinces tend to cooperate with developed provinces, especially with the capital cities such as Beijing, but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provinces are seldom, and that cooperation differences among provinces in SCI database are more distinctive than in CSCD database.

〔Keywords〕science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on networkvisualization

1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學研究正日益呈現出既高度分化又充分整合的趨勢。科學合作是實現研究資源共享、減低科研難度和學者獲得學術聲譽的重要形式。科學合作的迅猛增長引起了眾多學者們的注意。著名科學學和科學計量學家普賴斯(J. D. Price),于20世紀60年代通過考察1910-1960年間發表于《化學文摘》中論文的署名形式,發現合作論文由不足20%增長至80%。美國科學社會學家朱克曼(Zuckerman)在20世紀70年代通過一項研究發現,在諾貝爾獎設立的頭25年中,合作獲獎者占41%;第二個25年達到65%;第三個25年則已高達79%。格蘭采爾(W. Glanzel)和克羅文(H.Gzerwon)從1992年出版的SCI中隨機抽取4 534篇論文進行分析,發現90%以上的論文是通過合作研究完成的[1]。不僅自然科學領域,而且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合作趨勢也呈加強之勢[2]。科學合作已成為科學計量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可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基礎。

20世紀90年代后,科學計量學對科學合作的關注已經從簡單測算某一學科領域的合著率、合作度、合作強度等,開始向構建數學模型、聚類、可視化方向轉移。國內學者劉杰等對我國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快報》和Chinese Physics發表的有關混沌理論方面的學術論文合作關系形成的小型科學合作網絡進行了研究,發現該合作網絡及其內部連通組群的聚類特性和小世界特征等[3]。梁立明等人利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對我國34個行政區跨省區科學合作的馬太效應和地域傾向進行了探討[4]。奧特(E. Otte)和魯索(R. Rousseau)將社會網絡分析成功應用于信息科學[5]。克里奇默(H. Kretschmer)運用網絡分析方法研究了62個COLLNET成員構成的合作網絡特征[6]。網絡分析方法在國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在科學計量學領域中的應用還極為有限,本文將利用網絡分析方法對國內省區間的合作特征展開討論。

2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使用的原始數據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CSCD(1998-2005)數據庫和SCI(2000-2005)給出的中國大陸31個省區合作論文分布矩陣①②,1998年和1999年無SCI合作論文統計項,具體數據略。所得分布矩陣中的列表示第一作者所在省區,行表示與第一作者合作的省區(不區分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只要第一作者省區和其他省區作者有合作,即累計一次,這樣矩陣中的元素就會有很大差異,合作次數越多,數值就越大。

3研究方法與結果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最初主要應用于社會學研究,隨著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復雜性科學的發展,網絡分析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日臻成熟,幾乎在所有學科領域得到應用[7]。本文使用廣為流行的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對各省區合作關系進行分析,并繪出可視化圖形。

在網絡分析中,某一個節點的度就是與這個節點相關聯的邊的條數。對于有向網絡,節點的度又分為入度和出度。出度是指從給定節點出發的邊的數量,入度是指指向給定節點的邊的數量。31個省份之間基本上都存在合作關系,但合作次數差別很大。所得矩陣的行向量表示所在行的省份作為第一作者分別與各個列省份合作論文的次數。而矩陣的每一列則代表所在的列省份作為合作作者分別與各個行所在省份作為第一作者合作的論文數量。在本文研究的省區合作網絡中,節點代表各個省份;出度代表某一個省的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的合作文章數量;入度則是某一個省的作者作為合作作者出現的次數。因此這個合作網絡是一個有向帶權重的網絡。為了能更加清楚直觀地展示出各個省份之間合作狀況,本文將各個年度段的合作次數取平均值,然后將合作次數少于平均值的邊去掉,這樣在圖上顯示出的就是合作強度很高的邊。

表1給出了1998年和1999年各省區科學合作的出度和入度值。可以看出,北京作為我國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云集的地區,出度和入度值均處于最高水平,表明其在省區間科學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此外,江蘇、上海、廣東作為我國科技和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也是其他省區尋求科技合作的主要對象。而青海、、寧夏和海南則極少與其他省區合作,其他省區也很少與其合作。從整個數據分布可以看出,在這兩年內,我國省區間的科學合作存在較大差異。從合作方向看,基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出度和入度基本平衡、出度大于入度、出度小于入度三種。出度和入度的差異反映了某省區與其他省區、其他省區與該省區合作的傾向性。

為了形象展示歷年的省區合作及變化情況,針對CSCD 1998-2005年和SCI 2000-2005年的數據,我們分別將相鄰兩年數據合并,這樣就得到了7組數據,形成7個合作矩陣。我們將數據轉化為Ucinet可接受的DL格式,應用Netdraw功能,以可視化的圖形來表示各省區的合作狀況,見圖1-7。各圖中的節點代表省區。節點的大小與節點的出度成比例,表示節點所代表的省份作為第一作者省份的發文情況。邊的粗度與合作的次數成比例,合作次數越多,邊就越粗。

首先分析在CSCD合作環境中各省區合作的狀況,見圖1-4。1998-2005年,在合作網絡中,北京作為合作的主導方,網絡節點最大,合作論文數最多,邊的粗度較大,與其他省區的聯系緊密,始終占據整個網絡的核心位置。江蘇、山東、上海、廣東、湖北等經濟發達省份的邊粗度也較大,表明這些省區與其他省區的科學合作也較為活躍。而新疆、內蒙古、寧夏、青海等省區不僅作為主導方參與的科學合作較少,而且與其他省區合作的頻度也很少,但合作次數有增加趨勢。再看在SCI合作環境中的情況。一般情況下,SCI收錄的論文往往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質量。我國學者之間以什么樣的合作方式進入國際科技交流領域,哪些省份之間合作的研究成果會更多進入到SCI,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圖5-7展示了從2000年到2005年6年間省區間合作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對于CSCD,SCI合作網絡圖的節點之間的相對大小相差很大。這說明進入SCI系統,作為合作的主導方,省區間的差距拉大。在整個網絡中,北京仍然處于強勢地位,其次為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區。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江西、等西部省區仍處于合作網絡的弱顯示度狀態,即以這些省區為第一作者省區的論文較少進入SCI系統。從連接省區間的邊的粗度來看,合作呈現出與強者合作的傾向。北京作為中心,幾乎所有的省區都偏好與其合作,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區也成為弱者合作的選擇對象,而弱―弱省區之間的合作卻較少出現,幾乎沒有多少邊的聯接。

4 結論

通過對兩個數據庫合作絡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合作中,在國內數據庫中表現出以北京為中心,以江蘇、上海等為次中心的網絡結構,弱勢省區傾向于與發達省區合作; 第二,以合作形式發表于SCI中的絡,同樣表現出北京等強勢省份的中心地位,作為主導方,與弱勢省區的差距相對于CSCD差距拉大。弱勢省區同樣傾向與發達省區合作; 第三,弱勢省區之間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合作傾向。

科學合作的動機十分復雜,合著論文僅是合作關系的外在表現。合作各方產出能力的差異、地理接近性、學科差異、基金投入、社會文化傳統、政策導向等均是影響科學合作的主要因素[8]。在我國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特別強調要加強自主創新,提升我國的科學技術競爭力。在有限的科技投入條件下,如何充分發揮創新功能,縮小地區之間科技經濟差距,加強省區科學合作,提高各省區科學研究效率,是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

參考文獻:

[1]Glanzel W. Gzerwon H. 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bibliography coup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reg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 Scientometrics, 1996(2):195-221.

[2]Smith M. The trend toward multi-authorship i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1958(130):596-599.

[3]劉杰,陸君安.一個小型科學合作復雜網絡及其分析.復雜系統與復雜科學,2004(3):56-62.

[4]梁立明,朱凌,侯長紅.我國跨省區科學合作中的馬太效應和地域傾向.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24(2):42-50.

[5]Otte E, Rousseau 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powerful strategy, also for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28(6):443-455.

[6]Krechemer H. Author productivity and geodesic distance in bibliographic co-authorship networks and visibility on he web.Scientometrics, 2004,60(3):409-420.

第7篇

〔關鍵詞〕論文耦合 著者耦合 核心期刊 CNKI 文獻計量學

〔分類號〕G350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of 6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u Zhengyong Jia Konghan Jia Yuwen Dong Yan

Management School of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116029

〔Abstract〕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d the data of CNKI,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6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2005, including paper coupling, author coupling, coupling intensity, coupling ratio, the paper of most coupl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and objective criter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6 core journals. It also disclo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es.

〔Keywords〕paper couplingauthor couplingcore journalsCNKIbibliometrics

論文耦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開斯勒(Kessler)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這個定義是以論文本身為基礎的,即以被引證文獻為耦合鏈把某些引證論文聯接起來,從而體現引證論文之間的相互關系[1]。論文耦合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技文獻之間的潛在規律,對研究情報學、圖書館學、文獻學,以至科學學和預測學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幾十年來,論文耦合的研究始終因其獨特之處吸引著不少學者,而且其理論和方法還在進一步完善和深入,但總體而言,我國對論文耦合現象還未全面進行研究,特別是近幾年更鮮有所見。

因此,下本文通過統計CNKI的數據,對2005年國內6種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的論文耦合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系統地分析與比較,以期得出一些重要的有益結論。

1統計數量說明與引文基本情況

筆者基于CNKI的統計數據,對其中收錄的2005年出版的《大學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工作》、《情報理論與實踐》、《情報學報》和《情報資料工作》這6種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為統計源,提取其中的4 235篇引文作為統計樣本,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與CNKI搜索引擎生成的數據,對樣本進行了定量與定性統計分析。來源期刊中的“動態”、“通知”、“簡訊”等消息性文章不計入統計中。在此需要重點說明的是本文統計結果全部基于CNKI收錄與生成的引文數據,與6種期刊的印刷版本中的原始數據有一定的誤差(見表1)。

從表1 可以看出,2005年6種來源期刊的論文引文率為76.78%,低于2004年6種來源期刊的論文引文率96.12%[2]。這種誤差的原因主要是CNKI在論文錄入時有引文漏錄或CNKI系統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但本文只對具有引文的論文進行耦合比較,不影響結果。

2統計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2.16種來源期刊論文耦合比率

本文通過期刊某段時期論文耦合的篇數占全部具有引文的論文量的比率來反映6種來源期刊的耦合情況,以進行定量的比較。根據CNKI所錄的包括圖書館學情報學在內的所有期刊論文耦合比率,統計2005年6種期刊論文與6種期刊2005年以前收錄的論文耦合比率及2005年6種期刊的論文耦合比率(見表2)。

《情報學報》和《中國圖書館學報》與其他學科期刊或論文的耦合率最大,分別是6 955%和6 987%,這說明這兩刊的研究范圍最為寬泛,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更加頻繁、滲透更加深入。同時也可看出其余來源期刊與其他學科的論文耦合比率也很高,相差不大,這說明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論文的著者知識面比較開闊,易于采納其他學科的新思維、新方法,善于借鑒和引進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特別與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管理科學等密切結合,產生了相當多的科研成果,使本學科的研究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大大促進了學科的發展。

2005年以前發表的論文與2005年發表的論文耦合比率最高的是《中國圖書館學報》與《圖書情報工作》,其次是《情報資料工作》和《情報理論與實踐》,《情報學報》和《大學圖書館學報》卻比較低,這說明《中國圖書館學報》和《圖書情報工作》的論文具有比較高的時間上的科研延續性,論文的某種屬性較大,相關性較高,包括論文的主題、引證的數據、資料或背景較為相近或具有延續性。相反,《情報學報》與《大學圖書館學報》的耦合率很低則說明其論文的延續性較低,但開創性較高,研究方向比較開闊與寬泛,創新性強。《情報理論與實踐》與《情報資料工作》則位于上面兩者之間。

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中,耦合比率的順序是《圖書情報工作》、《情報資料工作》、《情報理論與實踐》、《中國圖書館學報》、《情報學報》、《大學圖書館學報》。從中可以看出前幾種刊物的耦合比率都相差不多,唯獨《大學圖書館學報》的耦合比率比較低,這可能與《大學圖書館學報》本身的引文率相對比較低有關。據統計,《大學圖書館學報》的引文率在幾種刊物中一直是比較低的。例如,2004年6種期刊的論文引文率依次是:《情報學報》100%、《情報資料工作》99.32%、《情報理論與實踐》98.39%、《圖書情報工作》97.32%、《中國圖書館學報》96.03%、《大學圖書館學報》82.31%[2]。論文引文率高說明借鑒能力強,反過來論文引文率低也可能是原創性高,當然,這種引文率低也是相對的,《大學圖書館學報》的絕對引文率也是很高的。

從6種來源期刊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論文耦合比率差不多,但相比之下,情報學的論文耦合比率要高一些,特別是在與其他學科的論文耦合上,這說明情報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聯系略強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自身發展演變要快于圖書館學。

2.2耦合強度比較分析

論文耦合強度指被引證的論文的數量的多少,反映了引證論文之間的相關度,耦合強度越大,則引證論文之間的相關度越大。著者耦合強度指被引證的著者數量,揭示了一種學科專業人員在結構成分組成上的相關度,耦合強度越大,則引證著者之間的相關性越高。根據CNKI提供的數據,本文統計出了6種來源期刊2005年刊登的論文的論文耦合強度和著者耦合強度(見表3)。

上。6種期刊中論文與著者平均耦合強度最高的是《情報學報》(1.37),從中不難看出情報學的論文耦合強度要高于圖書館學的論文耦合強度,說明情報學的論文的相關性要高于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學者相關度要大于圖書館學,被引證的論文與著者的數量多,也反映了情報學的研究更寬泛一些,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更強一些。

2.3論文耦合最大分析

期刊中每篇論文與其他論文耦合所形成的相關網絡大小是不一樣的,對期刊中與其他論文耦合最多的論文進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期刊論文的某些相關屬性,為包括文獻規律在內的文獻研究提供分析基礎。

從表4中可以看出,2005年6種來源期刊中與其他學科期刊中的論文耦合量最大的是《情報學報》第1期的論文《基于粗糙集加權的文本分類方法研究》(590篇),作者是胡清華,謝宗霞,于達仁;其次是《中國圖書館學報》第2期的論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述評(1995-2004)》(558篇),作者是吳慰慈。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6種來源期刊中這兩篇論文所形成的相關網絡最大,與其他學科或論文的交叉滲透最深,涉及面最廣,是2005年圖書情報學最為重要的論文之一,其作者也是圖書情報學比較優秀的學者,對這個相關網絡進行研究,可以看出圖書館學情報學所涉及的范圍。

6種來源期刊2005年的論文與2005年以前的論文耦合量最大的是《圖書情報工作》第5期的論文《競爭知識與競爭知識管理――關于情報與情報學本質的探討》(26篇),作者是龔蛟騰;其次是《中國圖書館學報》第2期的論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述評(1995-2004)》,作者是吳慰慈。可以看出,這兩篇論文在各自期刊中的傳承性較強,與以前的論文形成的相關網絡最大。對這些相關網絡進行研究,可以分析出各自期刊論文的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圖書館學情報學的變遷情況,對圖書館情報學的未來發展能做出某種科學上的預測。

6種來源期刊2005年的論文耦合最大的是《圖書情報工作》第10期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發展中的缺憾及思考》(7篇),作者是陸剛,其次是《情報理論與實踐》第3期的《論情報學的科學發展觀》,作者是向英明。這反映了關于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情報學的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在2005年的論文中具有最大相關網絡,某種程度上反映了2005年圖情學研究的最大熱點。

2.4耦合強度最大分析

對期刊中耦合強度最大的論文與著者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期刊中聯系最為緊密的論文和著者,能為學科中的論文檢索與學者之間的交流提供方便,可以組成相關著者群,為進行學術交流建立通訊網提供線索。從表5中可以看出,《圖書情報工作》、《情報學報》、《情報資料工作》的最大耦合強度都為4,《中國圖書館學報》與《情報理論與實踐》的最大耦合強度為2,《大學圖書館學報》中凡是有耦合關系的論文耦合強度均為1,因此可以分析出,圖書館學情報學2005年聯系最為緊密的是表中耦合強度最大的幾篇論文,他們反映出2005年圖書情報學研究最為一致的主題。例如《圖書情報工作》2005年第7期的論文《當代圖書情報學研究范式的變革及應用研究取向》就與第5期的論文《圖書館學的科學化與合理性》有很強的相關性,兩篇論文應該結合起來研究。表5中論文的作者可以建立必要的通訊網,加強之間的學術交流,讀者在閱讀本主題的論文時,可以集合起來閱讀,收益會更大,同時,也可為學科專業課題提供定題檢索的途徑,提高查準率和查全率。

參考文獻:

第8篇

標題: “科技論文寫作及SCI投稿技巧”講座

為提高我校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促進科研創新,科研院與圖書館共同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雜志社編審、《中國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任勝利博士來我校做“科技論文寫作及SCI投稿技巧”專題講座,此次講座也是第三屆“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宣傳月的首場講座。 任勝利博士1997年6月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后出站后從事科技編輯工作, 先后擔任《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基金》、《自然科學進展》的責任編輯,并兼任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外事工作委員會和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編輯學報》、《中國科技期刊研究》、《中國科技術語》和《自然科學進展》編委。任博士自1997年參加科技編輯工作以來, 先后在Science, Nature, cientometrics, Learned Publishing, 《科學通報》、《編輯學報》、《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發表文獻計量學和科技編輯與寫作方面的論文或雜文50余篇。

講座內容:

1、寫作前的準備

2、論文的結構安排與撰寫

3、科技英語的文法與表達

4、投稿及與編輯的聯系

報告人:任勝利 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雜志社編審、《中國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

時間:10月16日下午2:00-4:30 地點:食品學院報告廳 主辦:科研院 圖書館

第9篇

【關鍵詞】SCI-E h指數 材料科學 科研績效

1研究對象與研究理論

2005年,美國Jorge.E.Hirsch富有創意地提出了一個用作評價科研人員個人研究績效的新指標h指數。與一些傳統的指標相比,h指數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它巧妙地將數量指標(發文量)和質量指標(被引量)結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各種評價科學工作者科研成果單項指標的缺點[1],因此,h指數一經問世,便迅速引起了各國學者的廣泛興趣和高度關注,成為信息計量學和學術評價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

1.1 h指數的概念

Hirsch將h指數定義為1:一個科學家的h值,等于當且僅當在他/她發表的N篇論文中有h篇論文每篇獲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數,而剩下的(N一h)篇論文中每篇論文的引文數都小于h。一位學者的h指數越高,則表明其在科學研究界的影響力越大。

1.2 研究對象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1986~2011年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科作為研究對象,在1986~2011年(具體截止時間:2011年12月20日)依據檢索結果累計收錄文獻數降序排列前15位的高產作者。再根據作者名字依次各個精煉,得出引文報告,獲得SCI收錄總論文數,總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文次數和h指數。

2數據分析

2.1學科整體分析

表1給出了國內外部分大學材料學科h指數。通過圖表看出,我校科研近年雖有非常快的發展,但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極大,與國內一流大學也有很大差距,即使與同屬工信部的哈工大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

2.2 15位高產作者的論文分析

15位高產教師的具體發文各項指標詳見表2。

根據SCIE檢索結果和我校網站教師介紹,以上所列15位高產教師均為我校全職教師。除四位來自材料工程學院,其余均來自化工學院,這與我校具體的學科設置有關。材料學院發文貢獻百分比為29%,化工學院為88%。因為每篇文章作者常常不只一個,且可能同時來自材料學院和化工學院,所以實際總百分數高于100%。

15位老師13位為碩士或者博士導師,一位工程院院士。年齡段集中分布在45~55歲。

3 h指數優缺點

3.1優點

1.h 指數是發文(產出力)和被引(影響力)兩者相結合的評價指標。

從h 指數的定義可以看出, 某學者的論文質量高低和數量多少是h指數大小的決定性因素。加州大學的物理學教授Hirsch說,論文總數能夠衡量一名學者的科學生產力, 但不能僅依據論文總數評價這些論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當論文總數相近時,若總被引次數較高,篇均被引次數較高,h指數就容易高。如第二梯隊的朱俊武老師,篇均被引次數達到了驚人的20.19,是我校材料學科最高的(15人中排名第一)。h指數亦為第二梯隊第一高,達到11。“總被引頻次”的缺點是作者的影響力會被少數重要的合作論文夸大。

2.h指數應用廣泛,除了精確評價個人的科研影響外,還可以對團隊、學院、某學科、某國家、某企業的科研影響力進行評價。

3.2缺點

1.h 指數是總結研究人員科研實力高低的數據,與從事科研的時間長短有關。

根據許新軍對我國經濟學領域高被引作者的h指數統計看:當此學科作者h指數均較高時,學者平均大約需要6.5篇的發文累積,才能提升1個h指數值,有的甚至需要近16篇的積累,即使是那些發文少而精的作者最少也需要近2篇的發文積累。因此, h指數比較適合用于衡量科研已經有一定成果和時間長度的教職員工。

2.沒有區分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

由于學生發文一般都會加老師為合作作者,所以當上博導碩導后可以招到更多更好的研究生h指數會容易提高。

【參考文獻】

[1]劉俊婉,蘇新寧,鄧三鴻. 經濟學研究現狀——基于CSSCI的評析[J]. 經濟學家,2004(04).

[2]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5(102).

[3]Web of Science. Thomson Reuters,2011.

[4]ESI. Thomson Reuters,2011.

第10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ome theses on the study of stem cells are retriev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in ISI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11 along with appropriate citation analysis an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ose more frequently cited papers the knowledge mapping which mainly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es and institutions, hot topics and tendencies of the research on stem cells is drawn by the virtue of world-renowned software Pajek. On these bases,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stem cells is analyzed, and som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關鍵詞:干細胞;知識圖譜;Pajek軟件;引文網絡

Key words: stem cells;knowledge map;Pajek software;citation network

中圖分類號:G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1-0008-03

0 引言

二十世紀是生命科學發展成為自然科學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領域。在1999年末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成果評選中,“干細胞研究的新發現”榮登了十大科學成果之首。干細胞的研究為什么會引起人們的如此關注?干細胞是什么?當今國際干細胞研究學術界都在研究什么樣的主題?干細胞研究有著怎樣的特征及發展趨勢?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對國際權威期刊中的干細胞研究的主題文獻統計分析。

干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不同的細胞,甚至可以發育成各種復雜的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 [1][2]。

在當今科學研究領域,知識圖譜正在蓬勃興起。知識圖譜是一種可以顯示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圖像,并且用可視化技術描述知識資源,來挖掘、分析、構建、繪制和顯示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它把學科的理論與計量學引文分析、共現分析等方法結合,用可視化的圖譜形象地展示學科的核心結構、發展歷史、前沿領域以及整體知識架構。它把復雜的知識領域通過數據挖掘、信息處理、知識計量和圖形繪制而顯示出來,揭示知識領域的動態發展規律,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直觀的研究途徑。在國內已有的干細胞研究中,樹立和總結國際干細胞研究的成果較為少見,因此,本文擬基于科學計量學的新方法——科學知識圖譜,對干細胞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把握國際干細胞研究特征與趨勢,為我國的干細胞研究提供參考[3]。

1 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本文數據源自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基于Web開發的數據庫——Web of science數據庫,按title(主題)檢索“stem cells”,選擇1996年至2011年間,獲得超過60000條論文記錄,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為科學計量學中的引文分析的方法,并借助了代表科學計量學最新發展、由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信息可視化軟件Pajek進行科學知識圖譜的繪制。

1.1 國際干細胞研究國家分布 本文利用可視化Pajek軟件的,繪制了干細胞研究論文被引頻次在前100的國家分布圖(圖1),其中v1——v100表述被引頻次前100的文章,表示國家與被引文章的關系。

前100篇文章主要分布在14個國家,中國(2),日本(6),英國(4),意大利(3),德國(7),法國(5),澳大利亞(4),以色列(3),新加坡(3),荷蘭(3),瑞士(1),瑞典(1),加拿大(5),美國(53)。由圖1看出美國干細胞領域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排名中居首位,占到總成果的53%。排在各國的首位,遙遙領先于別的國家.這種趨勢顯示出美國對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視程度之高,達到了近乎壟斷性的優勢。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的干細胞研究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只占了2%,中國干細胞研究者在國際權威期刊上少,其中被國際科學引文檢索收錄的論文更少,國際地位較低。

1.2 國際干細胞研究成果的機構與作者分布 為了了解國際干細胞的高產機構情況,本文對引文文獻被引頻次最高的500篇文獻進行分析統計,得到圖2。

主要的高產機構前十為HARVARD UNIV,MIT,STANFORD UNIV,MASSACHUSETTS GEN HOSP,WHITEHEAD INST BIOMED RES,DANA FARBER CANC INST,KYOTO UNIV,UNIV MICHIGAN,UNIV CALIF SAN FRANCISCO,BRIGHAM & WOMENS HOSP,從表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機構是美國的哈佛大學,是排名第二的麻省理工學院兩倍多,研究高產機構中排名前10的除了日本的東京大學,其余全是美國的大學或者是美國的研究機構。

美國是一個頗具科學精神的國家,但也是有著深厚基督教傳統的國家。因此,基于人類胚胎的各項研究都飽受爭議。政府對干細胞研究的態度和政策不斷反復。雖然聯邦政策掣肘于干細胞研究,但是美國在干細胞研究領域依然保持著絕對領先的地位。那是因為美國民眾對干細胞的大力支持,不僅有地方和私立基金資助,還有產業界和金融資本的介入,所以雖然美國政府對干細胞抱有搖擺的態度,美國的干細胞研究也是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4]。

1.3 國際干細胞研究機構的研究內容特征 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國際干細胞研究,本人對被引頻次最多的前十個國家的論文主要研究領域進行閱讀、研究和統計得到表1。由表1可以看出美國和德國的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對細胞融合,胚胎干細胞的研究和防止其發生病變,產生致癌物等方向。日本主要是對胚胎干細胞的分化、發育進行研究。法國主要是對基因的表達與基因突變的研究。而中國的主要研究領域在于利用干細胞治療后,防止其發生病變。

由上可得利用干細胞治療人體疾病雖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對干細胞治療之后防止其發生病變及其他后遺癥狀的研究已經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

1.4 國際間干細胞研究的關系 分析干細胞相關的文獻及其被引文獻的關系,使用Pajek軟件繪出干細胞研究領域的引文網絡圖譜[6],圖3。

其中各字母代表相應的文章,表示這些文章之間的被引關系。其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是A1——日本機構研究的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7],由此可看雖然美國在出版文章數量上占絕對的優勢,但日本對干細胞研究更具有權威性,更能代表國際干細胞研究的方向。

2 我國干細胞研究現狀

我國對干細胞及組織工程學研究方面給予高度的重視。為了促進基礎研究向應用的轉化,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手段,政府在組織再生應用等方面最大限度的給予了經費支持。在已經設立的多項重大研究計劃中,干細胞及再生醫學相關研究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中,政府對干細胞研究的經費投入將持續增加;隨著人才引進力度的增加,中國目前已有100余個獨立的課題組在進行干細胞相關的研究,而這一數目仍在迅速增長。我國科學家在干細胞領域的進步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干細胞研究作為生命科學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近年來在我國十分活躍。據統計,我國每年在SCI核心期刊發表的干細胞相關論文呈逐年增多趨勢(如圖4),2006年和2007年發表的論文數均超過2000篇。

從發表的文章數看,因為2011年發表的論文現在還沒有被完全進入檢索庫以外,上升勢頭顯著。由此可見,我國在干細胞方面的研究工作方興未艾。與此同時,我國于2007年加入國際干細胞組織(ISCF),該組織宗旨是鼓勵國際合作、支持干細胞研究,旨在促進生物醫學等重要領域的研究進程,幫助從事干細胞研究的科學家在生物醫學領域開展創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革命性進展。ISCF成員一致同意關于干細胞研究的關鍵原則,包括使用人體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的原則,用最少的材料建立人胚胎干細胞系,構建干細胞研究的國際倫理標準和產學研究一體化的格局,反對人生殖性克隆。

3 結論

本文旨在應用一種融合了文獻計量、社會網絡分析和基于Pajek的知識可視化技術的文獻計量方法,對人們十分關注的干細胞研究領域計量分析,力圖展現出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全貌,包括研究國家分布、研究主題以及發展趨勢。但是為了避免出現不妥之處,本文更多地呈現了有關干細胞研究的統計數據以及圖譜表格。

目前,雖然我國的干細胞研究和應用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研究成果數量偏少,缺乏國際影響力與國際學術界的合作并不緊密,研究力量比較薄弱。因此考慮到國干細胞研究的發展現狀和我國的研究特點,有必要加強對干細胞的研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國內與國際合作的強度,早日與國際干細胞研究接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湯翠菊,田有勇,張穎冬.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J].醫學綜述,2011,(17):2564-2568.

[2]胡利勇,陳定權.引文分析可視化研究[J].情報雜志,2004,(11):78-81.

[3]劉則淵.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第11篇

關鍵詞 中文圖書 圖書評價 評價體系 文獻計量學

1.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圖書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在人類文明的傳承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經出版過的圖書浩如煙海。如此眾多的圖書,如何選擇,如何利用,對于圖書工作者和使用者來說,始終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因此,在圖書出版、傳播和典藏的過程中,圖書評價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圖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編制、出版發行、篩選、典藏和淘汰的過程。

但是,長期以來,國內外對于圖書評價的研究,由于其出版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相關數據統計困難等諸多原因,無論在理論探討還是實踐應用方面,都相對薄弱和滯后。圖書評價的主要方法基本仍停留在傳統的定性分析層面。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權威性和易操作性,但往往規模較小,且帶有主觀隨意性和不確定性,缺少定量化的精度和力度。

為了促進新環境新技術下的我國圖書出版事業有序發展,增強我國圖書出版的持續創新能力,提高我國圖書出版的整體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全民閱讀素質,我們需要通過研究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客觀的圖書綜合評價體系,能針對圖書的不同類型、特點和功用選擇不同的指標,從多個角度對圖書的質量以及在社會生活和科學活動中的作用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以得到改進和完善圖書出版質量的方向和途徑,同時,更好地發揮圖書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

2.圖書評價文獻計量理論依據

文獻計量統計研究證明,文獻的許多特征是有規律的。如:英國文獻計量學家布拉德福發現學科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規律:對某一主題而言,將科學期刊按其登載相關論文數量的多少依次遞減排列時,可以分成對該領域論文有顯著貢獻的核心區,以及與該區論文數量相等的幾個區,這時核心區與相繼各區的期刊數量成1:n1n2……的關系。布拉德福在此首先提出了核心區的概念,后來的研究者們將這部分位于核心區內的少數“信息密度大、載文量多”的期刊稱之為核心期刊,而布氏揭示的這一規律也被后人稱之為布拉德福文獻集中與離散定律。

美國文獻計量學家加菲爾德發現了引文分布規律:大量的引文都集中在多個學科的一小部分核心期刊中,而少量的引文則散布在大量的期刊中,因此,一個基本的、集中的期刊集合,就可以代表所有學科的核心。這一“集中效應”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并不隨時間推移呈現出顯著變化。這就是著名的加菲爾德文獻集中定律。

美國文獻學家特魯斯威通過對文獻使用情況的統計分析,發現20%的館藏,就可以滿足80%的流通需求。他據此認為,帕累托的80/20定則同樣適用于圖書館活動,并可用作確定圖書館的核心館藏的參考。同樣地,圖書使用情況也存在類似的核心效應。

上述研究揭示了文獻的使用特征確實存在集中和分散的規律,即少數文獻集中了大量的使用量,而其他大多數文獻只具有少量的使用量,因此,我們認為,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適用于圖書評價研究。我們完全可以采用文獻計量統計的方法對圖書進行評價,篩選出少數使用量和影響力都較大的核心圖書。

3.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原則與方法

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圖書評價體系,必須充分考慮不同類型和范疇圖書之間的差異,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數據和事實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全面兼顧各類型圖書的外在形式、內在質量、使用規律等各方面,設計互為作用和補充的多個評價指標,形成一套能達到最優化評價效果的多元互補的綜合評價體系。因此,我們在研究建立中文圖書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大致遵循以下3條基本原則。

(1)明確評價對象,分類型分學科進行評價。

圖書品種繁多,包括各種類型。有學術理論專著、實用技術圖書、科學普及讀物、大眾通俗讀物等等。不同類型和范疇的圖書,彼此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內容各不相同,特性也各不相同,很難用統一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和衡量,因此,我們在進行圖書評價時,應針對各類型圖書的特點,設立不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進行分類型分學科的評價。

(2)多指標綜合評價。

要對圖書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和分析,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成功的關鍵之一。能反映圖書質量和水平的因素很多,因此,在構建圖書綜合評價體系時,必須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和評價目的,進行全面分析,從多個角度考慮設置評價指標。在評價指標選擇完成之后,還需要認真分析選擇評價指標統計源,只有以準確客觀的統計數據為基礎,才能得到科學合理的評價結果。

(3)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

圖書的定性評價方法是由學科專家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圖書的價值做出主觀判斷的方法。它的優點是簡單易行,權威全面,但往往也會受限于專家的個人學識、偏好等因素,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而定量評價方法強調數據計算,具有客觀化、精確化、標準化的特點,但同時也會因為選取的評價指標自身的完善程度、統計數據的質量水平等種種原因產生偏差。所以,無論是定量評價方法還是定性評價方法,都有其優點,也都有其局限性。正因為此,科學合理的圖書評價體系,應考慮從多維度視角對圖書進行評價,努力將各種指標數據與專家評議與用戶評議有機結合起來,尋求兩者平衡的最佳結合點,以求得到更客觀、更公正的評價結果。

4.構建中文圖書綜合評價體系

根據上述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總體原則,我們通過“德爾菲專家調查”和“層次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考慮圖書評價的各方面因素,構建了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中文圖書綜合評價體系,其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其中,有關圖書編輯質量的評價在圖書的質量管理規定中都有較成熟的標準和規范,我們就不在此詳細論述了,重點介紹有關內容質量評價部分的設想。

如何對圖書的內容質量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和困難的工作。我們認為,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對圖書的內在價值的評價,包括對圖書內容的思想性、創新性、科學性、藝術性、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等多個方面的分析比較;二是對圖書的使用價值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圖書的影響力和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上。對這些價值和效應的評價,其中有些可以通過定量指標來進行量化測算,有的則是難以計量的。因此,我們在構建中文圖書內容質量的評價體系時,選擇了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來綜合考慮對這兩方面因素的評價。

4.1定性評價方法和指標

定性評價是指根據人們的經驗和主觀認識來直接判斷和確定圖書價值,與定量方法相比,它更強調對評價對象的主觀觀察、歸納、判斷、分析,側重于對圖書難以量化的內在價值部分的把握,因此,我們在設計確定定性評價指標時,更多考慮的是從宏觀角度出發,從整體著眼,努力平衡指標的“充分性”、“通用性”和“適用性”,使得評價指標體系既能滿足多樣化需求又同時具備可行性。

“中文圖書綜合評價體系”在評價圖書內容質量方面共設置了“思想性”、“科學性”、“創新性”等8個定性指標,基本涵蓋了評價質量所需的各個方面。

如何使用上述定性評價指標對圖書進行綜合評價,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般我們可考慮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將各個具體指標根據重要程度的不同賦予不同的權重,然后請專家根據各個具體指標進行評分,評分結果直接納入評價數學模型。這種方法數據更為精準,但操作難度大,可行性較差。第二種方法則是由專家根據上述各個指標,結合對該圖書的整體認識,直接給出綜合評價結果,這種方法易于操作,更適用于較大規模的評價,但缺點是在精準性上有所欠缺。

4.2定量評價方法和指標

定量評價主要是通過對圖書或與其某部分特征相關的定量指標進行文獻計量統計和數據分析,來評價圖書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功用,它更強調數據統計和計算,具有客觀化、標準化、精確化等優點。

在定量評價指標方面,我們共設立了8個指標。包括:

(1)被引頻次。指被評價圖書在統計年限中被期刊或其他圖書引用的次數,以此來表示該圖書在科學學術交流中被利用的程度。

(2)借閱頻次。指被評價圖書在統計年限中在圖書館等文獻情報機構被讀者借閱的次數,它從一個角度反映了該圖書的被使用情況。

(3)被摘頻次。指被重要檢索工具摘要或書評的次數。

(4)網絡下載頻次。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圖書的使用和閱讀提供了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平臺,圖書的數字化出版、網絡化傳播日益廣泛。為了適應這一新的趨勢,我們在計量評價時,也設立了相應的網絡下載頻次指標,通過統計圖書在互聯網上被下載閱讀的頻次,反映圖書在互聯網上的傳播情況。

(5)獲獎頻次。指在圖書評獎活動中的獲獎次數。它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圖書本身的質量和社會對其的評價,可以借鑒吸收其他項目的圖書評價成果,進一步提高對圖書質量的評價作用。

(6)出版次數。指圖書再版的次數,是反映圖書被利用的持續程度的重要指標。

(7)發行數量。指圖書銷售發行的冊數,它通過讀者的消費體現圖書的價值和影響,直接從市場角度反映了讀者對圖書的認可情況。

第12篇

關鍵詞:情景再現;表達應用;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5-0105-02

一、引 言

電視播音員成功的播音創作需要恰切的運用情景再現技巧。什么是情景再現呢?簡單的說就是播音員在播讀稿件的過程中,隨稿件內容的進展,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與稿件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場景;并像過電影一樣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同時,在此基礎上賦予相應的感情態度,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就稱之為情景再現[1]。

看得出來,情景再現特別強調了播音員在播音創作中要使稿件中的內容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并形成連續動態的畫面,這聽起來似乎不難理解,但問題在于,在播音創作中如果播音員腦海中僅僅是平面的畫面和感受,那么播音創作顯然是不成功的。要讓電視播音更能觸及受眾深層敏感的心靈層面,則需要立體、透視的感知表述方式,具體到播音學應用中,就是要運用好情景再現的技法[2]。

因為對于電視播音員來說,為使自己的播音能恰切的達到最佳的表述稿件的預定效果,讓腦海中簡單的畫面更立體透視的再現,必將有助于達到成功的進行播音創作的目的。現就對這一技法的使用進行簡單的剖析。

二、情景再現的立體、透視表達是一種全面可感的表達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3]”。

看到這段文字,如果用情景再現的方法,我們的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一碧荷塘之中,荷葉片片,荷花朵朵的美景。曲折的荷塘,在微風中輕擺著的出水很高的像裙子的葉子,讀到這段文字立時會讓我們腦海中聯想出一個個貌若天仙的裙擺飛揚,在一池碧水中翩翩起舞的樣子。

而文中描寫的那一朵朵裊娜的開著的和羞澀的打著朵的荷花們,也會讓我們打開想象的翅膀,不自主地進入到和作者同樣的感受意境中。

它們像星星、像明珠、像剛出浴的美人,伴隨著這些美好情景的聯想,播音員在播讀中又怎能不真情流露而娓娓道來呢?顯而易見,這種非平面的立體透視的情景再現,也自然會為聽者所感同身受。

三、情景再現的立體、透視表達是一種細致融入的表達

在播音創作中,要將“情景”到位的再現給受眾,首先,要感受到位,只有感受到位了,表達才有了物質基礎,預期的傳播效果才有了達到的先決條件。我們不妨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爐子上鐵壺里的水燒的吱吱響,張大嬸屋里屋外的忙,剛倒完熱茶就又忙著蒸包子炒雞蛋。不大的屋子里滿是騰騰的熱氣和誘人的香味。這段話不長,但卻包含了很多的感受內容。有作用于聽覺的吱吱水聲,有張大嬸屋里屋外運動方位的變化,有她蒸包子炒雞蛋的勞作過程,還有騰騰的熱氣和香味,那具體鄉村特色的生活氛圍。

對于這一段包含了視覺、聽覺、嗅覺的連貫文字描寫,如果播音員不能到位的感受到,并且準確的體驗,想真正播好這一段文字是不容易的。

四、情景再現的立體、透視表達的審美觀

播音創作中恰切的情景再現的過程,往往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功夫在戲外”,它卻是播音員長期實踐積累和深厚修養這一漫長過程的結果,而立體透視的情景再現自然會讓播音員在播音創作的過程中,感受更加獨特,情感更加細致;

網絡文獻影響因子(WIF)包含4個指標,總鏈接數、總鏈接數/目標網站總網頁數、總鏈接數/源網站總網頁數、總鏈接數/目標網站和源網站總網頁數。有研究表明,超鏈接數和WIF與研究質量、期刊水平之間的聯系有統計學意義[10]。Thelwall等[11]創立了文獻轉換模型(ADMs),它利用基于名錄、域名和網站的超鏈接替換網頁的超鏈接解決了無價值鏈接問題。

(二)網絡文獻引文計量

網絡計量適用于網絡文獻檢索研究、文獻著者研究、引文分析、站點評價、搜索引擎研究、信息資源建設以及網絡信息優化處理等,主要涉及到3個層次:網絡信息的直接計量,網絡文獻、文獻信息及相關特征信息的計量和網絡結構單元(站點)的信息計量。

三、小 結

科技期刊的內容新穎、信息量大、報道迅速,是最重要的一種科技文獻類型。科技期刊不但能夠傳播科技信息,還有評價功能。不管是科研機構的科研質量,還是研究人員的研究水平,亦或是科技期刊本身的質量,都可以用數量和引文數量進行定量分析。

參考文獻:

[1] 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 邱均平.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科學學研究,2003(12).

[3] 劉雅娟,王巖.用文獻計量學評價基礎研究的幾項指標探討:論文、引文和期刊影響因子[J].科研管理,2000(7).

[4]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九):第九講文獻信息引證規律和引文分析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14).

[5]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十二):第十二講信息計量學在科學學與科技管理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14).

[6] 高俊寬.文獻計量學方法在科學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圖書情報知識,2005 (4)

[7] 龐景安.中文網絡文獻引文分析方法與計量評價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06(8).

[8] 李長玲,翟雪梅.基于PageRank的引文分析方法探討[J].信息系統, 2007(1).

[9] Thdwall M, Wilkinson D. Finding simillar academic Web sites with links, bibliometric couplings and colinks[J].Informal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宁| 黔西| 安乡县| 微山县| 静宁县| 巴彦县| 陆川县| 大冶市| 乌兰察布市| 太仆寺旗| 拉萨市| 青阳县| 通许县| 封开县| 乐陵市| 灵宝市| 扶绥县| 临桂县| 上思县| 调兵山市| 响水县| 宁安市| 阿鲁科尔沁旗| 舞阳县| 朔州市| 玉田县| 宕昌县| 晴隆县| 中山市| 当阳市| 分宜县| 文水县| 陵水| 宣威市| 湘阴县| 宝应县| 崇州市| 莱芜市| 阿拉善右旗| 昌都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