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5 13:31: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藥品市場營銷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獨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藥品營銷課程;教學改革
根據《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在初創時期,其辦學條件是由母體高校提供的。這樣做對于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教師資源是很有益處的,教師和各二級學院也可以從中獲取利益,因此各地方高校熱衷于興辦獨立學院和增設專業來創收的做法就不難理解了。但是,由于獨立學院的生源和二級學院相比質量較低,畢業要求也相應較低,而獨立學院多為自主管理,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降低學生課程的不及格率,便會或明或暗地要求任課老師放松要求。這樣,任課老師便會迫于體制和經濟上的壓力而放棄應有的責任,同時也會缺乏對獨立學院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共同的價值觀念,不去關心獨立學院的建設。這樣長期發展下去,獨立學院將失去與母體高校在招生、就業方面的競爭能力。為此,不少獨立學院開始轉變辦學方向,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色。
我校科文學院制藥工程專業最早于2005年開始招生,依托于化學化工學院的教學資源,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出教與學之間存在脫節和應用能力差的問題,因此科文學院于2007年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大力推進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并落實到每門課程當中。藥品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旨在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藥品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藥品市場適應能力和市場營銷的實踐能力,為勝任藥品營銷崗位工作奠定基礎[1]。對于這門課程的改革,筆者做了一定的探索。
1.教學內容改革
獨立學院屬于三本,對于理論知識的要求不應太高,應偏重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包括:信息收集,市場調研方案,市場推廣方案,市場開發,營銷渠道開發與維護,藥品促銷方案,等等。由于在藥品營銷過程中經常需要用到藥理學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添加部分和臨床藥理學有關的內容,對于以后學生走上藥品臨床專員的崗位大有益處。同時,藥物經濟學的知識對于藥品營銷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多數院校沒有開設這門課程。因此,結合具體藥物進行講解也是改革的內容之一,并指導學生以此方向做畢業論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用人單位對這些有研究經歷的學生非常感興趣。
2.教學方法改革
獨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與化學化工學院的學生相比較而言,理論學習能力差一些,但是思維活躍,眼界開闊,對社會性問題了解較多,也更成熟。在藥品營銷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單純的理論講解會使獨立學院的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我們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和直觀認識。案例的選擇包括經典營銷案例和最新發生的營銷事件,例如腦白金的營銷策略,白加黑的廣告效應,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市場定位,等等。在介紹案例后,首先由學生進行分析和講解,再由其他同學來提出不同意見,最后教師結合所學的內容給予詳細的剖析,不能簡單地評判學生對或錯,要鼓勵他們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在這一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地參與了學習、自覺地進行了知識的建構[2]。另外,每講完一個單元內容,教師都要準備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分組完成該題目,模擬實際工作中的要素,包括內容要素和過程要素。其設計不僅要從實際工作問題或情景出發,而且要讓學生按照實際工作的操作過程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教學環節與工作環境之間的差異,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直接應用于實際環境中,實現學習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3]。大多數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感興趣,并且自主采取了多種方法來完成題目,包括幻燈、自制短片、小品等形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良好。教師要對每一組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由學生自己投票選擇最優。
3.實踐教學改革
在課堂上的學習多少都有些紙上談兵的味道,因此在藥品營銷課程的實踐教學中我們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學生對于實際營銷過程的真實感受。我們與本地多家大型醫藥公司、醫院、藥房都有密切聯系,將其作為我們的實踐基地,在學院的支持下,多次到各單位的工作場地現場觀摩和學習。同時聘請其高層管理人員作為我們的指導老師,不定期舉行營銷講座和交流會,每次學生都踴躍參加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多次交流后學生的問題深度和廣度都明顯增加。此外,我們還邀請了西門子電器、飛利浦照明、通用醫療器械等跨國公司的經理講解外企的營銷策略,使得有意向去外資藥企工作的同學對于中外藥企營銷的差別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們還邀請了藥監局市場處的專家講解營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風險意識和法制觀念。
4.考核方式改革
過去藥品營銷課程的考核就是以論文形式了解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了解程度,但是效果非常差,抄襲現象嚴重,沒有自己的理解內容。現在將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就是每單元結束后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示成績,占總成績的60%,期末時教師給每組布置不同的題目,其中的設計方案,做預算,做調研,整理資料,角色扮演等工作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每個同學具體做的部分詳細標注出來,由教師最終給出分數,占總成績的40%。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每個學生都要憑借自身的能力去完成,在不用擔心不及格的前提下,能很清楚地區分出學生能力的高低。
改革實踐證明,我校獨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對藥品營銷課程的興趣大幅提高,畢業后從事藥品銷售工作的學生比例增加,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好評也增加了。今后如何將改革規范化、系統化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慶.案例教學法在藥品市場營銷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53):234-236.
[關鍵詞]中醫藥;營銷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54
據吳海俠所做的對廣東省醫藥營銷人才隊伍現狀調查顯示,目前醫藥營銷人才隊伍中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廣東省醫藥營銷管理人員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為20%和13%,高中及中專學歷的為67%。醫藥營銷管理人員中49%為藥學相關專業畢業,11%為管理專業畢業,這種現象在全國也基本相似。由于學歷普遍較低,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薄弱,基層營銷人員難以適應工作要求。基層企業營銷人員學歷偏低,初中以下占11%,高中占40%,中專占34%,大專占12%,本科占3%;知識結構不合理,具有藥學專業知識的占49%,管理專業知識的占4%,營銷專業知識的約占10%。這種水平的營銷隊伍很難適應工作要求。[1]
1 中醫藥院校在醫藥營銷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醫藥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四點。
1.1 學生職業目標模糊
雖然很多院校在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培養中都有培養目標,但多數大而空,并沒有實際落實好,因為通才教育和受困于教師資源有限等問題,等到了大三大四卻發現培養出來的人才并不都適合從事營銷或者不想從事營銷工作,這就要求大學教師在學生剛進入大學時就必須給他們做好職業規劃,講明專業培養的目標。時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所從事職業看法,幫學生疏導對職業認識模糊不清的障礙。否則學生大學四年下來,茫然不知所從,缺乏競爭優勢,就業壓力也就比較大。沒有明確的目標為導向,人才的培養也就失去了方向。
1.2 學生課余時間豐富但都揮霍了
曾紅強曾通過對復旦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商學院等全國12所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課余時間問卷調查得知:只有不到14%的同學認為課余時間過少;課余時間安排上22%的同學課余時間花在課程學習上,社團活動時間不到5%。百分之七十多的時間花在睡懶覺、上網打游戲及運動方面,且運動時間也不到10%。[2]如果老師能夠幫助他們規劃和指導好學生課余時間,那么對于學生學習或是綜合素質成長方面肯定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對于學營銷學方面的同學講意義就更重大了。
1.3 課程設置不合理無連貫性
目前,多數中醫藥院校在醫藥營銷專業課程設置都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種課程設置強調基礎課程和通識課程的教育,共性課程多,且多在大一至大三上占據了大量課時而專業課程少之又少,斷斷續續,這讓學生學起來沒有知識的連貫性,非常吃力,從而放松了學習,覺得大一至大三的學習就是陪太子讀書玩玩而已。而專業課程多在大三下學期及大四上學期,因為專業課程課時壓縮的原因,培養的學生盡管也具備一定的藥用專業和營銷知識,但是確實不穩固不扎實。缺乏對醫藥市場營銷相關行業知識的了解。[3]因而,學生畢業后需要長時間熟悉行業背景知識,直接提高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和風險。另外,由于課程設置中實踐訓練環節太少,導致學生雖然有理論知識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差。因此,專業知識與醫藥營銷市場的脫節,對于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醫藥市場營銷課程來說,很難實現其解決實際醫藥市場問題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的。基于上述課程設置培養的畢業生往往因缺少醫藥營銷行業知識而缺乏競爭力。
1.4 培養手段單一坐而論道
當前多數院校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手段是采用“課堂+實驗”的培養方式。其中課堂,坐而論道,填鴨式,即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傳授學生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知識;實驗,則是學生走進計算機機房,利用模擬軟件對營銷的某個環節進行模擬。基于上述方式培養的學生盡管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也了解一些軟件的使用,但其整個學習過程完全和社會脫節。毫無實踐和創新能力,思維比較死板,與營銷所講求的極強創新發散能力相去甚遠。即使一些院校能夠提供和創造條件建立一些專業實習課程,大多也是由老師帶領學生到企業走馬觀花,流于形式,走個過場。
2 醫藥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的對策分析
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人才定位和學生就業。因此,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取長補短、錯位競爭,既體現醫藥專業知識,又具備營銷專業基本技能,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醫藥市場營銷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方面加以探討和解決。
2.1 根據市場需求落實好學生培養目標
對于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需要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一定要根據醫藥營銷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目前醫藥營銷市場需要的營銷人才類型主要有兩種。
2.1.1 營銷管理人才
醫藥營銷管理人才缺乏已成為影響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質的醫藥營銷管理人才應有較高學歷,受過良好培訓,團隊意識強,對市場敏感且反應迅速,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戰略判斷能力,能夠對營銷各環節進行宏觀和有效管理。
2.1.2 基層營銷人才
由于政府采用藥品集中招標制度,使得醫藥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基層醫藥營銷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對基層營銷人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苛刻了。基層營銷人員主要從事一線藥品銷售、市場開發與推廣、售后服務、藥品推介等工作,因而他們應具有一定的醫藥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2.2 引導學生規劃好豐富的課余時間
醫藥營銷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不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須具有深厚的社會知識以及高超的銷售技巧。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藥營銷工作者,我們必須利用好這些時間。
2.2.1 多閱讀自己感興趣醫藥專業知識書籍
所謂術業有專攻,作為一名醫藥營銷者,必須對藥學知識有較全面系統的掌握和了解,這是開展好營銷工作必備的前提和基礎。但我們可以重點攝取某方面的知識,來提高我們的競爭優勢即所謂的“核心競爭優勢。”雖然我們專業課程多多少少都涉及了這方面的醫藥知識但都太籠統了。如對心血管發病機理及治療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多看些相關書籍及論文
2.2.2 加強社會知識
醫藥銷售工作除了具備專業的醫藥知識外還應具備相應的社會知識,我們需要面對成百上千的客戶,我們需要接觸各種類型的人,他們的文化、興趣等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銷售人員得是個多面手,全面發展。如客戶對股票期貨感興趣,那我們不要求是“股神”巴菲特也至少得知道什么是牛皮市、績優股、多頭市場,倫敦金等。
2.2.3 錘煉和加強營銷人員所要求的基本素質
如溝通表達能力、組織策劃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關系處理等。醫藥銷售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表達能力。一個好的藥品必須以一個優秀的、樂于被接受的表現形式來跟消費者見面,在市場推廣的過程中要能夠做到清楚、簡潔、有力、易懂、形象、突出優勢特點,讓一個好藥品以最好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消費者及醫藥界中被較好接受并留下最好、最久遠的印象;現代營銷是高度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市場信息萬變,風險永恒存在,為規避風險擴大利益,營銷人員必須具備較好的組織策劃和管理協調能力,這種應對和處理能力的獲得除了通過一部分專業學習,醫藥營銷的開展往往還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參與努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卓越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將有助于將一個隊伍打造成整齊劃一、堅強有力、充滿戰斗力的團隊,也有助于每個人的快速成長,形成成員之間互助、互學共同進步和共同成功的和諧局面。所以我們除了積極參加和組織學校社團相關活動之外還得在專業內部組織針對于有助于營銷人員素質提高的活動,如辯論賽、社會調查與實踐、課題研究等。
2.3 課程設置應體現連續性及專業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醫藥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應區別與其他課程專業。對醫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當力求對不同院校醫藥市場營銷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系統分析,從而為全面解決存在的問題提供依據。課程的設置不應當簡單照搬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內容,而應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分析醫藥市場營銷案例、醫藥市場特點、醫藥營銷環境及醫藥營銷策略,來總結醫藥市場營銷活動的特殊規律,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而在課程時間設置上一定得體現其連貫性。
2.4 培養手段的多元化
醫藥市場營銷課程實用性非常強,應當實現培養手段的多元化,才能保障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4]
2.4.1 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課堂教學方式應當大量引入符合實際的各類材料,充實講課內容。主要應堅持以下教學模式的引入。
一是案例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引入相關案例,在深入淺出地導出醫藥市場營銷的理論知識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不僅以國內外著名的醫藥企業作為分析對象,也應分析院校所在省市醫藥企業的市場營銷過程,為其策劃市場營銷策略,撰寫營銷案例,增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做到實地分析和深入理解。
二是“角色扮演”。根據醫藥市場營銷教學的特點,從終端角度來看,醫藥藥房、社區藥店等都是分銷渠道的最后一站,每個終端上都須進行營銷活動。實踐課程中,將學生分組,讓學生扮演直接消費者、客戶(病人、家屬及廣大需要健康服務的人群)和間接消費者(醫院分管的院長、主任醫生、藥劑科主任、藥師、經理、營銷人員等)。學生在扮演角色時,體會不同角色在組織中的優勢與苦衷,更貼近實際地考慮問題,各種角色同臺“演出”,模擬操作,使學生了解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以及各項營銷業務的處理程序,進一步加強對醫藥市場營銷的感性認識。
三是專題研究和討論。專題研究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專題的研究,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撰寫專題文章。專題討論:教師事先選取專題,讓學生查找資料,在課堂上討論,各抒己見,最后進行總結。使學生充分了解當前醫藥行業的法律法規及改革趨勢。
2.4.2 在模擬營銷實驗室進行“營銷實戰”訓練
在形體訓練、人員營銷等方面進行實踐性指導教學。在實際演練中,學生會遇到在醫藥企業經營中常出現的各種問題,涉及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產品研發、價格制定、分銷、促銷策略、市場與銷售、績效分析等多方面問題。
2.4.3 社會實踐調查
市場調查是做出營銷決策、制訂營銷計劃和營銷戰略、進行營銷活動策劃的依據。準備調查專題,讓學生深入社會、企業、社區等開展相應的醫藥市場調查活動,并對調查得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說明。在實踐調查中,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同時,找到理論與實踐的銜接點,學生的專業知識會更加牢固。
2.4.4 加強畢業生聯系及信息反饋
充分利用好畢業生這個資源,發揮畢業生的“余熱”。當畢業生走出校園,投身于社會工作以后,已經畢業的學生并不是說已經與母校沒有任何聯系了。畢業生對于用人單位來講,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畢業生的好壞,往往影響著企業對于高校的看法。通過收集畢業生的信息反饋,不僅有利于高校及時判斷自身是否存在問題并及時改正,同時,積極組織優秀畢業生返校演講,傳授經驗,當面解答應屆生對于未來所從事職業的困惑。我們也可以借助時下受大學生歡迎的新興媒介,如微信(微公眾號)、微博,創立微信、微博公眾號,將所有畢業學生或者應屆生加入這個平臺,大家在平臺上積極探討和交流。
4 結 論
醫藥市場營銷是醫學和市場營銷學的交叉學科,是一門應用性課程,對它在總結市場營銷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突出了醫藥市場營銷的特殊性,它不但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條件,還需要考慮高校自身的資源和學生自身的條件,同時也是不斷改進和完善落實好教育方法的過程。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滿足新時代醫藥行業對醫藥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海俠.醫藥營銷人才現狀分析及培養建議[J].中國藥業,2009,18(2):11.
[2]曾紅強.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情況調查與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11(6):115-118.
藥學專業課因為專業性太強,總是帶給人枯燥乏味的感覺,有些課程在學生今后的實習和工作中應用不多,但又有考試需要,大部分教師傾向于“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幾乎不懂得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為改變這種學生學習處于被動地位、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且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的教學現狀m,筆者嘗試在藥學專業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努力讓藥學教學貼近生活,從而使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1.源于生活
藥學專業課雖然枯燥,但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一定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有用的教學資源,所以教師在平時就要注意對這些資源進行積累。在授課前認真分析教材,將積累的生活資源怡當、合理地融入,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使藥學知識充滿生活化氣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1.1教學情境生活化
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抓住學生喜歡新鮮事物、容易受感染的心理特點,通過討論、辯論有效地刺激他們的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進入角色”,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012年看到有關毒膠囊的新聞,筆者去網上找了相關視頻,在藥劑課上讓學生了解毒膠囊的制作過程,一方面讓學生對膠囊殼的原料--明膠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藥品關乎人體的生命健康,不管是原料還是包裝材料,都來不得半點馬虎,別把治病救人的藥品變成危害人生命的毒藥。
在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有一集大頭兒子跟爸爸送牛奶,大頭兒子對有孩子的阿姨說:“這是加鈣的牛奶,喝了有助于寶寶長身體”;對上夜班早上回家睡覺的叔叔說:“叔叔,這個牛奶喝了有助于睡眠”;對早上趕著去跳廣場舞的奶奶推銷時,送了個加熱器,方便老人家喝到熱牛奶……筆者將這-集動畫片下載下來在藥品市場營銷課上讓學生觀看,學生看了以后都對大頭兒子的營銷策略大加贊賞。
1.2教學道具生活化
藥劑學介紹空膠囊有8種規格,分別是000號、00號、0號、1號、2號、3號、4號、5號,常用的為0~5號。為增強學生的記憶,在上課時教師通常會在PPT上放一張圖片,展示從大到小規格不同的空膠囊,但學生還是無法想像各種膠囊實際到底有多大。筆者從家里找了兩顆膠囊,一顆快克,代表1號膠囊殼的大小,另一顆阿斯美,代表5號膠囊殼的大小,這么一對比,學生立即對膠囊殼的大小有了準確的認識。還有學生總結性發言:原來5號膠囊殼只有1號膠囊殼的一半大。”
藥劑學中涉及的儀器介紹是教學的難點,由于拆機器很麻煩,教師一般采用圖片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例如單沖壓片機,每次講起機器里的沖頭沖模,筆者往往先用圖片展示。為了更形象生動,筆者經常會用生活中學生見過的扳指來形容模圈的形狀,告訴學生模圈中間的孔比扳指要小一些。有調皮的學生會故意問“老師,扳指長啥樣啊?”有一次筆者直接抱起一個教室里的飲水機空桶,指著上面的藍色蓋子說:“喏,就像這樣的一個,邊上一整圈都是金屬的,就中間挖了個孔。”雖然引得全班哄笑,但這個描述非常形象,學生對模圈的形狀有了準確的認識。
1.3教學內容生活化
2010年的百多邦廣告中提到百多邦中含有PEG(聚乙二醇)和莫匹羅星,看上去很“高大上”,其實藥劑學中PEG是軟膏劑中的一種基質,幫助制劑成型而已,但廣告中卻在提及主藥莫匹羅星時特意強調PEG。筆者在上課時給學生播放了這則廣告,并提問PEG和莫匹羅星分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由此也加深了學生對PEG的認識。
藥劑學中介紹各種制藥用水的制法,其中反滲透法和超濾法等對學生而言專業性太強,有些學生對原理都無法理解,因此經常記錯,更別提應用了。筆者在講課時提到家里的凈水器,因為很多凈水器的凈水原理就是其中的濾芯用了反滲透膜或超濾膜。筆者又從網上找了相關示意圖向學生展示,如此一來,學生不再抱怨藥劑知識難懂,進而對凈水器產生了興趣,甚至有學生說“‘老師,我回家可以去顯擺一下,我連凈水器的凈水原理都懂”雖然是句玩笑話,但給筆者的教學工作增加了一份信心。
2.用于生活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是可以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釋和解決實際生活中與學習相關的現象和問題。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考慮藥學專業課的特點,建立學生生活和藥學知識的聯系。
2.1開展生活化小組活動
藥劑學中經常會介紹一些制劑的附加劑,如防腐劑、調味劑、著色劑等,有一次筆者為調節上課氣氛,上課時帶了一袋子糖,請學生就學過的知識找出糖果中的添加劑,找對的有糖吃。那節課上學生都很高興,效果也很好,臨下課時筆者問學生:“如果以后你拿到一袋零食或者一瓶飲料,能找出里面的添加劑嗎?”所有學生都說能,那天讓筆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學生都比較“健忘”很多上學期才學過的知識,這學期問起他們已經不記得了。比如這學期筆者上課時問學生藥品和保健品如何區別,只有個別學生能說出一點。幸好筆者早有準備,筆者讓學生比較了幾張圖片,首先讓學生知道保健品的包裝上會有個小藍帽,藥品和保健品的批準文號是不一樣的,藥品的批準文號是以“國藥準字”打頭,保健品的批準文號有“國食健字”和“衛食健字”兩種。為了鞏固知識,筆者布置了課外作業,讓學生回家找有完整包裝的藥品或保健品,下次課時拿來與同學交流,這樣他們以后在生活中也能區分藥品和保健品了。
2.2布置生活化課外作業
為讓學生知識面更廣、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強、對筆者所上的課更感興趣,筆者在藥品市場營銷學課上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要求每位學生按學號選擇一個全國百強藥業,做一個PPT,主要介紹該藥品企業的歷史或發展史、特色、主打產品等,要求圖文并茂,最好能有相關視頻。在每節課前,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介紹他們做的PPT。結果筆者發現,學生其實都是很有想法的,有的學生做出的PPT很精美、設計新穎,有的學生講解時聲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