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冬季奧運會閉幕式

冬季奧運會閉幕式

時間:2022-07-02 00:04: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冬季奧運會閉幕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口號:激情同在(Passion Connected)。

2、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2018 The winter Olympics in Pyeongchang),第23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平昌冬奧會”,2018年2月9日~25日在韓國平昌郡舉行。這是韓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

3、平昌奧運會設15個大項,102小項。該屆冬奧會的開、閉幕式以及大部分的雪上運動在平昌郡進行,而所有冰上運動將在江陵市、高山滑雪滑降比賽則將在旌善郡進行。

4、平昌奧組委最終敲定來自92個國家和地區的2922名選手參加冬奧會比賽。其中男選手有1680名,女選手有1242名。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通常大多數關注網絡新聞的人都知道,北京冬奧會馬上就要開幕了,但很多人對于冬奧會的賽區是不太清楚的,那么北京冬奧會共設立幾個賽區?武大靖等4人獲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北京冬奧會共設立幾個賽區 三個。北京冬奧運會主要分為三個賽區,分別是北京賽區、張家口賽區和延慶賽區,而主體育場在鳥巢,開閉幕式也在鳥巢舉行。北京賽區舉辦的場地有冰絲帶,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舉辦速滑比賽。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心,鋼滑雪大跳臺是單板大跳臺運動(Big 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臺,也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產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冰立方,成為冰壺項目的比賽場館這次改造也將讓國家游泳中心成為雙奧場館。張家口賽區有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北歐兩項、冬季兩項、自由式滑雪等比賽項目。而自由式滑包括空中技巧、雪上技巧、障礙追逐、U型場地技巧、坡面障礙技巧等。延慶賽區有高山滑雪、舵雪橇、無舵雪橇、俯式冰橇等比賽項目。

武大靖等4人獲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 國家體育總局12月23日通知:鑒于武大靖、任子威、寧忠巖、高亭宇已獲2021-2022賽季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項目世界杯分站賽冠軍。經研究決定,上述4名運動員獲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其余運動員需通過選拔產生。在本賽季短道速滑世界杯的四站賽事中,中國隊總共收獲7金,并順利達成北京冬奧會各單項滿額參賽的目標。任子威四站世界杯均有金牌入賬,其中兩次登上1500米的最高領獎臺。而作為平昌冬奧會金牌得主,武大靖也在末站中狀態回勇,奪取主項500米冠軍。寧忠巖在本賽季速度滑冰4站世界杯賽事中獨攬3金2銀。其中在卡爾加里站獲得的男子1000米金牌,是中國選手首次在該項目上問鼎世界杯冠軍。同時高亭宇也有摘金的表現。

2022冬奧會共設有幾個大項 北京2022年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滑雪、滑冰、冰球、冰壺、雪車、雪橇、冬季兩項)。其中還有15個分項(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跳臺滑雪、越野滑雪、北歐兩項、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冰壺、雪車、鋼架雪車、雪橇、冬季兩項)和109個小項。女子單人雪車、單板滑雪障礙追逐混合團體、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臺、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跳臺滑雪混合團體、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為7個新增小項。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計劃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開幕,2月20日星期日閉幕。

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愿景是什么 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愿景是希望舉辦2022年冬奧會,打造純潔的體育運動環境、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推動冬季運動蓬勃發展。冰雪是純潔的象征,冰雪運動是充滿激情和活力的運動。希望舉辦2022年冬奧會,打造純潔的體育運動環境、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推動冬季運動蓬勃發展;邀請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歡聚一堂,共享奧林匹克帶來的激情、歡樂與福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奧運會后體育場館利用的歷史經驗

回顧奧運會的舉辦歷史,各舉辦國家在賽后奧運場館的經營利用上,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敗的案例。

(一)成功經驗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成功地利用了已有的場館,當時24個奧運會的比賽項目都有場館進行比賽,分散在城市不同的角落里。田徑和開閉幕式的主場選擇了一個1920年建造的大場館,直到今天這個場館還存在著,就是著名的NBA洛杉磯湖人隊的主場。

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共新建了15個體育場,翻新10個體育場來為奧運會服務,其中很多場館是臨時性設施。對這些場館的利用.政府做了周詳的安排,不僅考慮地理位,而且在賽前就成立了那珀摩西奧公司統一管理場館的綜合利用,大部分奧運村公寓在奧運會當年就賣給了公眾。現在,所有的體育場館都依靠自己的收入維持營運,不需要政府的任何補貼。巴塞羅那奧運會真正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好結合,被稱為“巴塞羅那效應”。

(二)失敗經驗

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當時日本政府花費了190億美元,建造了高速火車和滑雪跑道等設施。奧運會后,對場館設施的高額維護費導致了長野經濟的衰退。1999年長野的制造業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業宣布破產,下降速度創造了二戰以來地方經濟衰退的最高紀錄。

被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稱為主辦了“最好一屆奧運會”的悉尼,現在依舊在為2000年奧運會還債。由于可供承接的各類活動和賽事有限,悉尼奧運場館賽后經營狀況不佳;由于場館過密、過大,個別場館存在重復建設、耗能過多等問題,大量場館閑置乃至廢棄,致使奧運中心一片空寂,部分場館甚至開始進行拆除賣廢舊建筑材料,直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思路后才得到一定改觀。

二、北京奧運場館賽后經營面臨的問題

(一)場館的過分集中.可能導致賽后經營的激烈競爭

在北京地區32個場館中,13個場館集中在中心區即奧林匹克公園,9個場館集中在西部賽區,場館相對集中為奧運會的順利舉辦提供了便利。但對賽后經營卻提出了挑戰。目前,北京市大型體育場館包括工人體育場、首都體育館等,一年中舉辦的比賽和表演加起來不超過150場,而國外大型體育場館的使用率要遠遠高于這一數字,如美國的洛杉磯斯泰博體育館一年中的體育比賽和表演可達270―280場。如果考慮到奧運場館建成后的分流,賽后經營的壓力可想而知。

(二)現有的經營模式不能提供足夠的借鑒啟示

目前我國各類體育館比較普遍采取的是一種折衷式的“雙軌制”,即作為場館管理主體的“體育中心”采取全額財政撥款,而下面各場館實行差額撥款,自負盈虧,相對于計劃經濟.向市場化進程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要求相距甚遠。現行的承包經營責任制近年來也暴露出最大的弱點,即承包經營者只注重利用場館開展經營,而無視保養維修,由此導致場館經營的多種短期行為,使場館的設施損耗,損壞日趨增多,維修費用急劇攀升,而維修資金不能到位,造成了許多體育場館提前老化。

三、如何實現北京奧運場館賽后持續利用和有效經營

(一)承辦國際體育賽事是提高奧運場館利用的最佳選擇。

奧運比賽場館在日后應該以舉辦大型活動為核心,如體育比賽、文藝表演、慶典活動等。世界通過奧運會看到了北京的場館條件和賽事組織水平,這對日后申辦大型賽事是有利的。因此,北京應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的合作,積極引進和申辦國際頂級體育賽事。奧運會后在北京舉辦的賽事越多,那么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壓力就越小。

(二)綜合開發做好奧運會后場館的改造利用工作

從各舉辦城市的經驗來看,單體場館效果并不好,奧運會后閑置場館較多。如何避免出現“賽事一完,人去樓空”的現象也成了目前擺在北京面前的課題。在場館的后期利用與改造建設中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介入和經營管理,并與商業開發相結合,提高場館的利用價值。

(三)繼續加大與奧運會相關旅游產業的開發

第4篇

關鍵詞:奧運營銷;營銷策略;品牌傳播

中圖分類號:F407.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41-0070-02

一、奧運營銷的概念與特征

奧運營銷是指企業通過贊助奧林匹克運動會,并圍繞贊助展開的一系列營銷,從而借助所贊助體育活動的良好社會效應,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形象,以獲得社會各界廣泛的好感與關注,為企業創造出有利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二、國際奧委會“TOP計劃”贊助商

“TOP計劃”代表著國際奧委會全球最高級別的合作伙伴。它向整個奧林匹克運動提供資金支持,是目前國際體育市場開發最成功的項目。“TOP計劃”4年為一個運作周期。每個周期含一屆冬季奧運會、一屆夏季奧運會。加入該計劃的企業將獲得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奧林匹克知識產權、開展市場營銷等權利及相關的一整套權益回報,更為重要的是TOP伙伴享有在全球范圍內產品、技術、服務類別的排他權利。這種類別的排他權利通過國際奧委會與各國(地區)奧委會和奧運會組委會簽訂協議的方式在各國和地區得到保障。

三、奧運會對企業產品營銷的作用

1.與奧運會聯系在一起,品牌知名度、美譽度都將空前提高

體育贊助可以把大多數的人拉到電視機前,但也存在人數差別,一般比賽達到上億觀眾的情況是少見的,而奧運會在這方面就凸顯其魅力了。奧運會電視觀眾自1984年開始始終沒有低于10億以下,2000年悉尼奧運會更是創下了歷史紀錄。

2.奧運會為產品提供了直接的廣告平臺

根據奧運會主辦城市和國際奧委會簽訂的協議,奧運會期間,城市內的所有廣告都將受到嚴格的控制。而奧運會特許產品則會在奧運會期間大放光芒,尤其是TOP贊助商,他們不但擁有產品排他權,而且還能夠優先享有在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火炬接力、重大體育比賽項目片頭、片尾中做廣告的權利。這些,又是非奧運會贊助商所無法比擬的。

3.奧運會提高了企業媒介的可獲得性

在許多國家,市場情況變得越來越相似,而傳媒情況卻有很大差別。如在歐洲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不是沒有電視廣告,就是電視廣告的時間非常有限。各國允許每天播放電視廣告的時間長度各異,在芬蘭僅為12分鐘,在意大利為80分鐘,在法國每個頻道每小時可播放12分鐘廣告;有些國家的客戶為獲得廣告播放時間竟需要等候一年時間。

四、我國企業在奧運營銷中存在的問題與誤區

1.企業投入不合理

奧運會不僅提供了一種體育的熱度,而且給眾多企業帶來了動力的引擎,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經驗及戰略的眼光,國內的企業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心態,而沒有考慮長期的規劃。為了奧運帶來的營銷機會,企業要提前幾年熱身運動、布局,這樣才能用長遠的眼光來審視企業奧運營銷,否則只可能使奧運營銷帶來的強力熱度,隨著奧運落幕而迅速冷卻。

2.奧運營銷市場的混亂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奧運營銷這個領域的市場狀況屬于初期的混亂、模糊階段。有一些非法的盜版營銷的行為存在。盜版營銷是企業故意實施某種營銷行為,使消費者誤以為該營銷與某特定的資產(本文特指奧林匹克資產)之間有所聯系。

3.奧運營銷未與企業總體營銷目標保持一致

體育、奧運營銷作為營銷方法的一種,是企業總體營銷計劃中的一項,由其贊助的類別決定其在企業總營銷中的重要程度。而本土企業常會因沒有做一個系統規劃而使企業和奧運營銷沒有與企業其他營銷活動和總體營銷目標保持一致,這引發了內耗。

五、我國企業北京奧運營銷的策略

1.制訂適合本企業的營銷方案

企業在實施奧運會贊助之前,應做好市場調研,搞好奧運會贊助評估工作,對哪一項活動、哪一個級別的贊助商需要多少資金投入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切忌盲目投資,以免使企業遭受損失。盡管舉辦奧運會潛藏著巨大的商機,也造就了許多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成功個案,但奧運會這項體育盛會畢竟是用經濟的手段來進行操作的。企業如果對贊助的本質認識不夠,反而會弄巧成拙。

2.主動宣傳,打出自己的品牌

目前,33家中國奧委會贊助(或特許)企業中,大多數企業配合奧運贊助的品牌營銷推廣并未大規模展開,其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不少企業希望中國奧委會出面推動這一活動的展開。然而,企業等待奧委會出面組織推廣活動是對奧運贊助的一種誤解,奧運贊助不同于一般的體育賽事贊助,它是用企業的有形資產換取奧林匹克的無形資產,奧委會更多的是給予規則規定的權益,企業需要自己策劃、實施,以贊助為核心,密切結合廣告、促銷和公關的手段開展溝通活動。

3.確立奧運會贊助與其他類型贊助相結合的持續性贊助模式

體育贊助不應是企業的一次性投入,而應堅持連續性、節奏性投入才能達到好的市場營銷效果。奧運贊助成就了“李寧”品牌,但這種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李寧”品牌今天的國際地位與其十多年堅持不懈的體育贊助努力密不可分,正如國際上流傳的一句話,贊助只能使有名的品牌變得更有名,很難使無名的品牌變成有名。贊助奧運會必須和其他贊助活動相結合,當然企業自身的經營機制、文化理念是產品品牌賴以生存的基礎,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蔡建輝.2008中國企業進行奧運營銷的策略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6):45-47.

第5篇

萬眾矚目的北京兩大奧運盛會已經圓滿地落下帷幕。在來自全世界各方的盛贊中,也包括了對中國在奧運期間及時、精彩的圖片報導所給予的高度評價。奧運會不但是世界最大的體育盛會,也是各新聞媒體攝影記者大展身手的盛會,是攝影報導相關器材比拼技術實力的盛會。從而也給了我們深入了解當前體育攝影師最新全套裝備以及相關器材技術特點、大賽拍攝技巧的機會。

為此本刊記者在奧運會結束后分別采訪了多位經驗豐富的著名體育攝影師,聽他們談談在奧運會工作中對器材裝備的看法意見和使用心得,獲得了不少第一手資料,也借機欣賞到他們拍攝的諸多寶貴圖片,確實令人大開眼界!

羅更前

1984年開始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現任新華社攝影部體育新聞采編室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體育攝影學會副主席。曾采訪過三屆夏季奧運會;兩屆足球世界杯;兩屆冬季奧運會;三屆亞運會。1996年榮獲中國新聞攝影最高獎“金眼獎”,2003年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杰出體育攝影家。

作為資深體育攝影家,羅更前挑選器材是很“刁”的,甚至只要按兩下快門,不用看就能分辨出手中相機是新華社裝備中的哪一臺,一旦挑到稱手的“兵器”,他就輕易不再換出去了。這次奧運會,羅更前使用的是兩臺尼康D3相機,尼克爾16mm魚眼 、14-24mm 、70-200 mm、400mm和10.5mm鏡頭,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當屬70-200 mm,雖然從綜合性能上肯定不如定焦鏡頭,但確實方便許多。

因為以前曾長期使用佳能相機,羅更前對兩種品牌的優、缺點體會自然更深,他對尼康D3的對焦系統非常滿意,認為尼康D3是一臺基本沒有明顯弱項的優秀相機,高速連拍時的對焦沒有一點含糊。而同是70-200mm鏡頭,佳能鏡頭的對焦速度則更堅決一點,當然這樣微小的差異也只有具備多年體育攝影經驗,經常把器材用到極限的人才能感覺出來。

羅更前介紹說,拍攝體育比賽不同鏡頭都有不同鏡頭的用處,雖然有的鏡頭使用機會很少并且整天帶著數支鏡頭到處趕場很累贅,但有的場面或效果必須用到特定鏡頭,所以不能嫌麻煩少帶。以往有些機位只有大通訊社象蓋蒂圖片社等實力雄厚的媒體能安置器材,比如水下攝影,蓋蒂圖片社的設備是最先進的,每次都是提前安裝在水下,通過遙控拍攝,新華社以前一直都沒有這方面設備,這次也購買了,但使用經驗上還有差距。

這次拍攝奧運,羅更前是自行安排拍攝比賽項目,他笑稱是“打支援”的――哪個比賽項目重要或者哪里人手不夠了就去哪兒,相對自由一些,但也就要到處奔波,因而服裝和鞋都選擇了舒適輕便的。不過在賽場中,攝影記者必須統一穿組委會指定的攝影背心,上面印有編號表明身份。下雨的時候,場內會發簡易雨衣,所以也不用單準備。

新華社的報道時效性無疑非常重要,新華社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配置了最先進的設備,技術上也與世界幾大通訊社達到同一水平。在鳥巢體育場的場地中間有供幾家奧運會指定大通訊社使用的傳輸專線,每家線路密碼都是獨享,別家就是插上也用不了。這樣就保證了最快速度的圖片傳輸,即使幾個G的數據量也能在幾秒鐘內傳到看臺,而圖片編輯和技術支持人員就在看臺上邊收邊簽發,第一時間把圖片發回報道。

奧運會前接受采訪時,羅更前曾說過體育攝影需要激情,在拍攝中他就是一直在尋找著那些激情一刻,這需要攝影師非常了解運動項目的特點以及運動員的習慣,比如田徑200米比賽冠軍博爾特沖刺后大張手臂的照片,羅更前就是在彎道后抓拍到的,如果和大多攝影師一樣在直道盡頭的“地溝”標準機位,此時就只能拍博爾特的側身,完全沒有當時激情張揚的效果了。羅更前說,當時這也是賭一把,萬一博爾特沒做動作就白等了,但羅更前也分析博爾特連拿100米、200米兩項冠軍,一定會激動,事實證明果然!

另一張舉重運動員試舉成功后跳起在半空的照片則考驗的是瞬間反應能力和相機操控能力,在運動員跳起到最高的一瞬間,羅更前迅速按下了快門,凝固下了情緒最的動人時刻。而旁邊的攝影師因為太倉促,鏡頭不由自主跟著運動員向上抬了一點,結果沒照到杠鈴。

10.5mm魚眼鏡頭的特殊效果 羅更前 攝

魏征

2002 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現就職于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擔任圖片編輯、攝影記者工作。

曾參與報道過雅典奧運會、德國世界杯足球賽、世界田徑錦標賽、羽毛球、乒乓球世錦賽、多哈亞運會等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

多幅作品在全國攝影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三幅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中國新聞獎攝影類銀獎、三等獎。在攝影專業雜志、報刊上發表文章、作品若干,于 2007 年平遙國際攝影節中舉辦幻燈講座。

魏征非常滿意佳能EOS 1DsMarkⅢ出色的影像素質以及佳能EOS 1DMARKⅡN快速連拍不錯失瞬間的能力。他認為單獨談一個相機可能不足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學會相機使用的配置,相互彌補,發揮每個相機的優勢就沒有不足了。在使用三臺機身的時候通常會隨身再攜帶2塊電池,基本可以保證夠用,如果需要省電的話就少看LCD,不盲目、不停的跟蹤對焦,并利用相機中的設置,在幾分鐘內不操作而自動關機。這次奧運會他使用了4張4GCF卡、5張2GCF卡,速度和品牌都是目前最優秀的產品,其中LEXAR(雷克沙)4G 300X的CF卡在使用相機大文件量格式下連拍速度令人滿意。

專業相機都具備基本的防水、防塵、防高溫能力,在室外體育比賽場,主要做好防雨能力就好,一般使用佳能專配鏡頭的防雨罩來在下雨的時候拍攝。

鏡頭方面魏征主要使用佳能15mm1:2.8魚眼、16-35mm1:2.8、70-200mm1:2.8、400mm1:2.8及一只90mm1:2.8的移軸鏡頭。基于多年對體育項目拍攝的經驗,魏征認為以上這些鏡頭都有不同的用武之地。當然,這些鏡頭大部分都是佳能的專業紅圈鏡頭,所以成像素質優秀、對焦速度更是這些鏡頭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這些鏡頭出色的影像表現能力,比如層次細膩,影調豐富等。另外,他還偶爾使用佳能200mm1:2、50mm1:1.4這兩只鏡頭,因為在光線不足的室內比賽場館,它們都是很好的幫手,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影像質量也令人滿意。體積方面除了400mm1:2.8鏡頭只能每天扛在肩上外,其他的鏡頭都能納入攝影袋。

魏征配有一只佳能580EX閃光燈,并永遠在攝影包中。但由于比賽現場是不能使用閃光燈拍攝的,再加上他不喜歡用閃光燈來破壞環境氣氛,所以用處只是限于拍攝頒獎儀式。在很多攝影記者擠在一起拍攝的時候通常把閃光燈的輸出量減少一些,也就是不進行全光輸出,因為幾十個持閃光燈的攝影師擠在一起同時拍攝的情況很多,魏征不想圖片曝光過度。

圖片傳輸魏征是通過隨身的聯想筆記本電腦上網。中國體育報業總社這次在發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省去了前方攝影記者擔心的網絡問題,不但配置了奧運會專用的無線上網卡,還有付費有線上網卡及網線,可以說只要在奧運會的比賽場館,不論是在新聞中心還是在距離比賽場地只有10米的地方,都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發稿。

魏征非常滿意目前使用的捷信碳素獨腳架,質量輕、堅固可靠。一般在非站立拍攝的情況下,他會將獨腳架最粗的一端首先打開,逐漸往下直至合適的高度為止,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獨腳架粗的一端也就是增強了拍攝時的穩定性。

目前,市場上一般看到的攝影包,無論單肩、雙肩都不太適合體育攝影。魏征的基本配置是一個大號的樂攝寶帶輪拉桿箱,它能裝下所有的器材,包括一直帶遮光罩的佳能400mm1:2.8鏡頭。另外,他最喜歡隨身攜帶一個美國產的News Wear的相機袋,它的模樣類似士兵的子彈帶,目前國內的某品牌也有銷售,這個News Wear的相機袋主要裝常用的四只鏡頭,拿取相當方便,最初是為戰地攝影師而設計,因為能快速的拿取鏡頭,并傳說能系在防彈背心外。不過,國內只有香港能買到,魏征曾幫朋友買過一只國產品牌的,但是舒適性還不太滿意。

在工作服裝上,魏征表示向來工作時穿著休閑。一雙舒服、結實的運動鞋必不可少,服裝當然舒服一些,需要能隨時跪著、趴著拍攝。另外,有時還會帶一件防水、防風的沖鋒服在身邊,最好是帶帽子的那種,下雨時就會派上用場。

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魏征會隨身攜帶兩塊巧克力,因為奧運會的賽事非常密集,攝影記者要不停的趕場拍攝,午飯基本是靠這兩塊巧克力維持。

星光燦爛(使用大光圈拍攝,影像質量也令人滿意) 魏征 攝

胡金喜

現為北京青年報圖片部主任。1991年調入北京青年報,曾參加過長江水災、奧運會、世界杯、亞運會、全運會等重大新聞事件的采訪。拍攝的多幅新聞攝影作品在國內的一些重大新聞攝影比賽中獲獎。曾獲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第四屆、第六屆金像獎、中國新聞攝影金眼獎、2001年全國最佳攝影師、2002年CCTV全國體育新聞攝影金牌獎、中國當代十大杰出體育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會員。

胡金喜也是一位有著豐富體育攝影經驗的攝影師,他在這屆奧運會上裝備了兩臺尼康D3和14-24mm 、70-200mm、400mm、600mm等焦距段的鏡頭。尼康D3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現是最讓胡金喜滿意的地方,他最高使用了ISO2500拍攝,圖片在電腦顯示器上放大給我們看,沒有明顯噪點增多現象,仍可供使用,稍做剪裁也沒關系。而換用別的相機,胡金喜就覺得差了不少。并且尼康D3的耐用性也很好,使用期間基本沒出過任何問題,有時下點小雨也不影響,如果下大雨,尼康有專門的相機、鏡頭防雨罩。不過有一次拍攝沙灘排球決賽時,是在雨天里,雨還下得不小,胡金喜卻忘了帶防雨罩,想到平時尼康D3皮實的表現,他也沒太在意,一直在雨中拍攝,結果一臺相機就“罷工”了,怎么操作都沒反應,還好另一臺相機堅持到了最后,回來后送到尼康維修站,還沒等修,它又自己恢復正常了,大概是進里邊的水干了吧。看來現在隨著數碼相機的電子集成化程度提高,防護能力也變得更重要,不像以前的膠片相機特別是機械相機容易做到全天候使用。

圖片傳輸胡金喜一直是到新聞中心通過有線寬帶上網發送,插上購買的上網卡和網線就可用,也很方便,速度雖然不能和新華社的專線比,但正常發稿也夠了。場館現場的無線網絡因為使用人數太多,速度慢且不穩定。

對于本刊記者提出的在炎熱曝曬的天氣里是否帶些防中暑藥品和防曬霜等,胡金喜與羅更前同樣表示都不使用,自己皮糙肉厚早習慣了。常年東奔西走,體育記者確實都需要一副吃苦耐勞的好身板,而胡金喜平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工作時的體能不能不說有很大幫助。而羅更前則根本就是專業運動員出身。

現場拍攝時,胡金喜很注意角度的選擇,盡量避免雜亂背景的干擾,距離遠時他習慣用手先把400mm或600mm鏡頭的對焦環擰到無限遠,這樣可以提高對焦速度。雨天里為了表現運動員冒雨比賽的畫面,他索性爬到看臺高處,用長焦拍下運動員在滿地飛濺的雨花中沖刺的鏡頭。

胡金喜說作為體育攝影記者,不但要善于拍攝比賽中激烈緊張的畫面,有時也可以抓拍一些有趣的花絮鏡頭或利用相機的各種技術創作出有獨特視覺沖擊力的照片,如多次曝光和慢門追拍等,多次曝光也是尼康D3所具有的特殊功能,非常有用。

雨中沖刺 胡金喜 攝

姚明搶下籃板球 胡金喜 攝

安靈均

畢業于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現就職于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擔任圖片編輯、攝影記者工作。

曾參與報道過2004亞洲杯、第十屆全國運動會、2006多哈亞運會等在內的多個大型體育賽事以及眾多類的單項體育賽事,積累了豐富的競技體育和體育賽事拍攝經驗。

身材高大的安靈均使用一臺佳能EOS 1DsMarkⅢ和一臺佳能EOS 5D相機,從指標看兩臺相機的連拍性能都不算高,但安靈均幾年來一直是這樣搭配使用,已經習慣并掌握了抓拍技巧。他認為抓拍的成功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連拍性能,盲目一按到底的高速連拍也未必能抓住最精彩的瞬間,掌握了什么時候該按快門,連拍速度低些也一樣能拍到想要的畫面。

而佳能EOS 1DsMarkⅢ的高像素令安靈均非常滿意,可以拍到非常細膩、層次豐富的圖像,最有用的是在后期剪裁時提供了足夠的解析度。

安靈均的鏡頭配置基本是400mm1:2.8鏡頭配佳能EOS 1DsMarkⅢ,佳能EOS 5D則通常掛16-35mm1:2.8鏡頭,其他還有24-70mm、70-200mm鏡頭。安靈均用一個天霸攝影包來裝以上這些器材,但即使對于他這樣的大塊頭也實在有些吃力,所以他現在特別想買一個美國塘鵝(PELICAN)拉桿器材箱,不僅能放器材,并且非常堅固,甚至能承受卡車的碾壓,工作時站或坐在上面可以提供很大方便。

因為安靈均這次主要是拍攝殘奧會,記者人數比奧運會時少了很多,所以使用場館內的無線網絡也較暢通了。而奧運會時無線網基本是被擠癱瘓的,開、閉幕式干脆就不提供了。大多時間安靈均也還是使用插卡寬帶上網。

安靈均平時也不準備防護藥品,但他認為從保護自己的角度講還是應該帶上,比如拍攝沙灘排球這一類完全露天的項目很容易曬傷,防曬霜能起很大作用,帶后簾的遮陽帽也很管用。而食品可以不帶,因為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感覺不到餓,工作間隙可以去新聞中心休息,那里為記者提供有免費茶點區,這樣也省去了外出就餐過安檢口的麻煩。

輪椅馬拉松(安靈均使用佳能EOS 1DsMarkⅢ相機拍攝)

劉力航

新華社總社體育攝影部體育攝影記者

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運行團隊官方信號制作成員,全程報道奧運火炬境內傳遞活動,完成圖片報道五十余條,照片七百余底。

新華社記者劉力航配備的也是三套尼康D3機身和尼克爾16mm、 14-24mm 、70-200mm、300mm 、400mm(以上均為AF-S)以及10.5mm(DX)鏡頭。一般社會新聞大場景使用14-24mm拍攝 ,特寫使用70-200mm,足球、網球、射箭等體育項目主要用300mm/400mm(賽艇等項目甚至需要600mm)拍攝。他一般使用兩套機身掛兩個鏡頭(根據不同的項目的特性選擇性搭配),另外一個機身裝在背包里備用,或根據情況做遙控相機。尼康D3的高光度下的拍攝質量最令人滿意,尤其在開閉幕式表演較暗的現場光情況下,尼康D3高感光度的優勢非常明顯。另外,尼康D3電池容量和拍攝張數都不錯。每天三個機身帶四塊滿電電池足夠了,拍攝任務不太重的情況下甚至可堅持三天。

在特殊天氣下,除了需要用專業相機防雨布在雨天保護相機,還有盡量不要讓相機里進沙子,否則很麻煩。一般CCD和鏡頭灰塵送交尼康公司在新聞中心設立的專修店清洗,立等可取,非常方便。

習慣上,劉力航嘗試用不同焦段的鏡頭在不同的距離和角度拍攝同一個項目的比賽,以期得到豐富和完整的畫面。但各個項目根據其特性、比賽場地和拍攝位置等因素也有相對容易“出片”的“標頭”,對攝影師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尋找一場比賽的關鍵點,選擇適合表現這一點的拍攝位置,帶上合適的鏡頭,然后耐心等待這一刻的出現。

劉力航對尼克爾新一代AF-S的300mm1:2.8/400mm1:2.8鏡頭特別滿意,對焦速度快、畫質好,重量較上一代有所減輕。這兩只頭都帶有防抖功能,他的使用習慣是拍靜物或速度較慢的運動如果快門速度不夠高才打開防抖開關,拍高速運動打開防抖功能會感到對焦速度有所下降(Active檔更適合拍運動),但有時也會為刻意降低對焦速度而暫時開啟防抖開關。與這兩只定焦頭相比,其它所有的變焦頭無論從對焦速度還是成像質量都有一定差距。對他而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愿意拿300mm1:2.8鏡頭在遠點兒的位置拍攝而不是拿70-200mm鏡頭的200mm端在近處拍攝。

通訊社和大型網站這些對時效性要求極高的媒體會選擇最方便、快速的方式在比賽場館就把圖片發出。根據傳輸速度的快慢,首選有線寬帶,其次是W-LAN(奧運場館都有覆蓋,需要購買奧運會WirelessINFO賬戶卡),沒有W-LAN覆蓋的地方用手機上網卡(GPRS/CDMA),手機信號都沒有就靠人來“跑卡”,用“不擇手段”來形容并不過分。新華社在重要的場館建立了現場簽發系統,攝影記者在場地拍攝的照片可直接通過專線或安裝在相機上的無線傳輸裝置直接發送到看臺上編輯的電腦里,編輯可以實時編發照片,從完成拍攝到照片簽發最短只需要幾秒鐘。

劉力航感悟:奧運會上看到,現在的器材是越來越先進了,感光度更高、拍攝速度更快、處理能力更強,遙控也普及了,水下也布控了,很多我們以前拍不著的角度現在都能拍了。但我們仍然經常會被些“執著”的記者用老掉牙的相機拍的樸素片子感動、震撼。最好的器材不在手里,而在心里。

第6篇

年初,英國天空電視臺將3D技術請進了球場,阿森納和曼聯的英超聯賽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場由3D技術電視直播的足球賽事。在3D電視前戴上3D專用眼鏡,酋長球場就變成了球迷們的潘多拉星球。魯尼的射門迎面呼嘯而來,3D的神奇效果令球迷大呼過癮。據悉,為了此次直播,天空電視臺準備了兩年之久。技術組還專門飛赴美國向《阿凡達》的大導演卡梅隆求教。雖然目前全英國只有9個酒吧開設了3D轉播,但3D眼鏡、3D電視加機頂盒的配置在應用上并不復雜,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天空電視臺看準了3D的流行,雄心勃勃與IMAX、索尼和探索頻道合作,爭取在今年實現全天24小時播出。負責3D項目的經理聲稱,天空電視臺計劃在今年開辦天空體育3D臺,屆時160萬天空高清用戶在無需轉換機頂盒的情況下,就可以每周至少免費收看一場3D賽事。

3D節目一下映入普通球迷的眼瞼,令人興奮不已。其實3D轉播與體育賽事掛鉤由來已久。最早的大規模體育轉播是長野冬季奧運會。正式開賽一年前,冰球、花樣滑冰、滑雪等項目就進行了3D試驗攝像。當時大會使用6臺3D攝像機,從開幕式到閉幕式一共攝錄了5種項目。由冰球會場進行實況轉播,并在長野市內百貨商店的特設會場和電影制片廠停車場,以及歐洲國際廣播會議中心放映,均得到了好評。之后的悉尼奧運會、鹽湖城冬奧會、雅典奧運會、北京奧運會都有立體攝錄嘗試。奧運會之外,相撲、棒球、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賽車等各種體育運動比賽也都有相關實驗開展。在籃球的球籃上設置小型攝像機或將3D攝像機裝在摩托車上拍攝賽車選手的試驗都是為正式開播做相關準備。在體育比賽實況轉播中攝像機設置在何處會更有臨場感,攝像機設在何處更容易觀看,均需多次反復試驗之后才能決定。考慮體育運動的多元化,水下、空中成像、3D高速拍攝等特殊要求則對3D技術轉播的應用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防水、防震、穩定、同步、輕便、易用,都為設備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

NBA在2007年就對總決賽進行了3D直播。在轉播過程中,3ality Digital公司使用SONY特別為立體拍攝改進的高清攝影機進行拍攝。他們自己研發的新技術可對3D攝影機進行推拉搖移控制,還能利用不間斷工作的自糾錯軟件來傳遞高質量的立體圖像。3ality Digital的圖像捕捉系統集成了現有的視頻轉播設備,能夠完成對圖像質量要求很高的3D成像,而成像軟件能夠利用現有的衛星系統進行精確傳送,繼而將內容傳送到Cinedigm衛星網上,隨后就可以發送到全美范圍內任何安裝了Cinedigm設備的影院中。在影院里,利用RealD的數字3D設備就可讓觀眾看到現場直播的3D體育賽事。對于體育賽事轉播和其他現場直播來說,3D技術具有無限潛力。2008年底,NBA聯盟、TNT電視臺和Cinedigm公司宣布對2009年NBA全明星周末進行3D直播。這是體育節目首次商業化3D公共直播。類似的技術也被應用于在美國影響更大的橄欖球比賽NFL中。

2009年的NBA全明星賽中,Cinedigm Digital Cinema使用專門為3D放映而特別制作的數字攝像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高質量的體育賽事轉播。此次賽事在35個州80家影院超過120塊銀幕上進行了3D放映,球迷們佩戴3D眼鏡觀看了比賽的現場轉播。整個過程好比一場演出,后臺設置在亞利桑那菲尼克斯的美航中心體育館,而劇場則遍布于當地影院的大銀幕。按照目前數字視頻技術的發展速度,數字3D電視和數字3DPC監視器不久就會應用到3D視頻廣播中。在數字3D技術越來越受到歡迎之際,數字3D影院已經不僅僅再局限于播放數字電影,更成為了利用這一技術體育比賽轉播的最好載體。近幾個月每周四晚上美國觀眾都可以看到利用數字3D技術轉播的大學和職業橄欖球比賽。此次NBA以3D的形式現場轉播體育賽事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優質體驗,同時也為影院帶來了更高的商業收入。在內容、技術、應用逐漸成熟之際,數字電影及數字3D技術在未來將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從而成為數字電影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現階段,利用3D進行體育轉播已經越來越受到觀眾青睞,體育迷們可聚集在一起體驗和現場幾乎一樣的氣氛。這場為觀眾帶來震撼的體育比賽3D轉播,是美國大學體育史的一個里程碑。而近來3D電影票房的成功和將要上映的3D電影的龐大數量都表明,3D電影能滿足觀眾渴望的觀影體驗,觀眾希望影院能夠繼續通過提供體育和其他內容的現場轉播方式來革新這場娛樂體驗。

由于3D技術更能體現臨場感,體育賽事是目前除電影外最適合以3D形式播出的電視節目之一。而體育比賽轉播的特殊性涉及場館建設、設備更新的工程、轉播服務的一系列準備,不僅只是3D電視和3D眼鏡那么簡單。3D以技術為噱頭,自然離不開高新技術產品的支持。由3D設備制造商、3D軟件開發商、3D內容提供商和服務組織四部分組成的龐大3D生產鏈已經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從技術上講,以3D技術來解釋立體成像的原理其實并不復雜。人體通過左眼和右眼觀察到物體的細微差異從而感知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存在狀態,而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畫面不是一幅圖像,整個畫面就會立體起來。在應用中,3D顯示卻經歷了從戴眼鏡到不戴眼鏡的不同表現方式。最早的色分3D顯示技術,即人們所熟知的紅綠眼鏡。眼鏡利用光的三原色研發,通過紅綠眼鏡讓某些光只進入左眼,某些光只進入右眼,通過濾光實現3D顯示。這種方案幾乎沒有成本。但缺點在于會丟失畫面的紅綠色。此外還有一種利用光學原理的偏振式光分顯示眼鏡。而這些類似的簡單裝置都未成為主流,現在大部分家電廠商生產都基于時分3D顯示技術。顯示器以一定速度輪換在屏幕顯示不同圖像,觀看者的眼鏡用一個與發送端同步的開關控制,當左眼圖像出現時,左眼的液晶透光,右眼的液晶體不透光。相反,當右眼圖像出現時,只有右眼的液晶透光,左右兩眼只能看見各自所需的圖像,然后在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雖然歐美在3D節目轉播和應用上較為領先,但日韓在3D電視的技術和生產方面則更為激進。當前立體顯示技術位居世界前列的主要有美國的DTI公司和Actuality System公司、歐洲的飛利浦、日本的夏普、三洋和韓國的三星等,形成了DTI、飛利浦/夏普、三洋、三星4個技術流派。而三星、夏普等在液晶電視產業上占有先機的企業在3D電視的市場推廣上并沒有下太大力氣,在發展3D電視上遠沒有索尼、松下激進,但它們都有3D電視樣機面市。

早在2004年,荷蘭飛利浦就曾推出采用柱狀透鏡免戴特殊眼鏡3D顯示技術的42寸液晶電視。到2007年末,日本BS 11衛星電視臺開播3D電視之際,韓國現代IT日本分公司亦推出采用偏光眼鏡配備相位延遲薄膜的46寸液晶電視,都未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畫質不佳、片源不足及售價過高。2007年三星推出的3D DLP是獲得普遍承認的第一代3D電視。2009年,三星在顯示器方面又了旗下首款3D液晶,這款產品主要用以搭配NV即將推向市場的3D眼鏡。三星近期的在線應用軟件商店也是首個可用于高清電視的軟件店。

在家電行業領軍的日本在3D技術上也是押下重注。松下預期在三年內將3D產品銷售額達到110億美元,相當于目前營業額的10%。目前索尼和松下電器都是利用快門眼鏡的3D顯示技術,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影響分辨率,這是柱狀透鏡及相位延遲薄膜技術望塵莫及的。新技術再配備上目前已可量產的具有倍頻掃描功能的薄型平板電視,無論技術、市場都已相當成熟,和普通電視機的差價可望縮小。為搶占市場,索尼和松下電器均將3D電視配備藍光3D電影,內容的豐富絕非過去可比。

2009年,硅谷的HDI宣布在全球第一個擁有100英寸的3D雷射投射器。與目前標準的240MHz相比,HDI將提供1000MHz的IMAX質量。2009年9月在德國柏林舉辦的消費電子展中,索尼和松下電器不約而同地宣布將在2010年全面投入3D電視的生產,并且均以藍光作為當家花旦壓陣。在節目方面,索尼自己擁有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自不待說,松下電器亦不甘居后,和美國20世紀福布斯電影公司合作,將阿凡達作為重要的賣點,可謂是強強聯合。據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 BANK估計,2015年3D顯示器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0%,年成長率高達95%。而臺灣ODM行業也預計,5年內配備3D功能的筆記本將占領市場份額的30%。液晶電視最快在10年內也會全部具備3D功能。按照這樣的預估,體育比賽的3D電視轉播將不是炒作的噱頭,而是有前瞻性的戰略決策。

畢竟戴特制眼鏡看電視仍有不便,所以努力實現不戴眼鏡看電視,即裸眼可視立體顯示也是近年來行業內努力的重點。裸眼立體顯示都是基于光柵分光作用,通過光柵控制光路,達到只讓右眼或左眼看到的目的。目前為了獲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采用光柵的平板立體顯示器一般都采用多幅圖像構成,以求物體空間位置及深度的感覺更接近真實,同時在亮度等方面有所改善。這項技術在2003年左右就已經出現,但關鍵在于這種顯示技術要求同時處理多幅圖像,計算機計算速度當時還難以達到,同時液晶面板價格很高。可以說產業環境還不具備。這些問題在2007年基本都已經解決。裸眼可視立體顯示雖然突破戴眼鏡的限制,走入家庭也不會那么快。產業仍然存在很多難題,尤其是作為電視接收終端,因為要涉及到電視信號傳輸,并不是簡單過程。從電視臺傳輸信號到解碼然后終端接收,至少也有5、6個環節。裸眼可視立體顯示技術自身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3D顯示技術應用仍然受到限制。首先是觀賞者的位置。目前裸眼3D顯示的視覺角度是120度,如果距離太遠,或者角度超出界限,“出屏”的立體感、3D的效果就不明顯,但是如果太近人就會有暈眩感。暈眩感產生是因為觀看3D影像眼睛對焦方法與平時不同,最早觀看3D影像者都會出現反胃嘔吐的現象。目前這樣的問題雖然有所改進,但并沒有消除。其次,光柵立體視頻文件由于成像原理和顯示方法要求對圖像在存儲、播放過程中不能采用目前通用的圖像格式進行壓縮存儲,而一個60分鐘的光柵立體文件的原始數據量大約為80G,沒有更強大的存儲技術,光柵立體視頻文件的存儲、傳輸和播放將是項艱難的工程。

雖然存在諸多困難,但在已趨于潮流的3D電影、3D動畫的帶動下,裸眼立體顯示電視也已經如春草拱破泥土,蠢蠢欲動。而現在還處于研發階段的全息技術將會帶來更驚訝的未來電視。全息技術是一種采用全息攝像的三維立體電視技術,播放這種運用全息攝像技術制作的電視節目,從底下放映在空中成像,通過全息、技術,每個面、每個點發出的光信息不同,肉眼在不同角度所收到的、看到的信息都有所區別。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活生生的人在屋里奔跑跳躍。《阿凡達》中人類指揮部的全息立體沙盤將成為現實。

3D電視機為家電行業帶來了革命,供應商、服務運營商和軟件開發商也紛紛攻城掠地。英特爾推出的Sodaville新品是其第一個45納米技術在英特爾構架下產生的消費類電子芯片,將大大加速3D電視的處理速度。代號為Light的英特爾新高速光纖輸人技術將改善頻寬與彈性,且能減少下載視頻和其它數字媒體的成本與復雜性。Light Peak技術的單一光纜可取代目前3D拍攝舞臺上50條以上的銅纜線。這項技術和產品設計預計今年下半年能順利推出應用。日本Victor開發的可將實時畫面轉換成3D畫面技術,可將普通2D畫面轉換成3D畫面。只要戴上專用眼鏡就可以享受3D畫面的表現力。到2012年,3D立體市場預計將發展到25億美元。目前傳統電視正在快速消失,立體市場每周都有新動向,全新的服務和功能令人期待。

軟硬件供應商的迅速動作與市場需求密不可分。有3D計劃的不僅僅是英國天空電視臺。歐洲衛星電視營運商Eutelsat公司也看好歐洲市場上出現的3D TV商機。2008年底,該公司聯手歐洲總部設在羅馬,承擔3D TV拍攝、節目制作的DBW公司和專門從事3D數字內容衛星傳送的信號編碼、解碼及攝影等業務的Open Sky公司,在Euro Bird 9A衛星上開通了一個3D高清電視測試頻道,用于3D節目的傳輸試驗、信號測試及演示,并收集用戶在家中及公共場所收看3D TV的體驗和反應,為未來開拓3D TV市場做準備。日本BS11的試播幾乎也是勢頭強勁。美國福斯電視臺則擬在近期推出3D服務。美國衛星電視公司Direct TV以及擁有探索頻道的探索傳播公司,今年將利用新發射的衛星提供200個全新高清電視頻道,其中還將包括一套3D高清電視頻道。

第7篇

一、五感設計創意的表現訓練

五感設計創意的表現不僅表現為感官所激活的不同感覺形式的溝通與融合,也是進一步由五官感知所激活的不同感覺與知覺,波及并觸發心緒、思維、意志等心理活動,因此使主體對客觀事物的感覺與知覺突破性質的差異、時空的局限而成為一種融合的、多維的、立體的、深刻的感覺。廣告大師詹姆士•韋伯•揚把創意過程分為五步:收集原始資料;用心智去檢查這些材料;許多重要的創意的事物在有意識的心智之外去做綜合;實際產生創意;發展評估創意,使之具有可行性。在平面設計教學中,設計創意的五感設計表現訓練可以從積累設計創意素材、培養設計創意思維、開發設計創意方法、提高設計創意效果四個方面來探討。設計創意素材由視覺符號、聽覺符號、嗅覺符號、味覺符號和觸覺符號構成,這些符號構成出奇制勝的創意符號。作為一個從事視覺設計活動的設計師和學習設計的學生,從點滴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的創意素材。創作素材的源泉來自社會生活,只有用心生活、觀察生活細節、品味生活細節的人,才能發掘常人無法得到的創作靈感、想象力、創造力等。而創意素材的積累依靠知識的積累,積累是一個長期、艱巨,需要堅持不懈的過程,因此,重視傳統文化,培養時尚意識,豐富知識結構,增加審美情趣,樹立“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創作動機是積累創意素材的關鍵。

創新思維是人們對現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加工和再創造的過程,從而產生新知識、新概念、新思想的能力。對于學習平面設計的學生而言,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目前設計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創新思維和設計意識的培養可以借助思維訓練的方法,打破傳統的、單一的定式,結合藝術設計的具體實際,尋求一種全新的開發訓練的方式。在具體教學中,一些學生不能擺脫慣性思維的束縛,思維狹隘,不能從多角度去創意,經常進入創意的死胡同,難有好的設計創意,更談不上好的設計作品。

所以,合乎情理的想象、出奇制勝的創意、旗幟鮮明的個性、量體裁衣的設計,有效運用本原的創造性思維方法,才能拓展出更寬遠的設計藝術創作空間。設計創意的內容與創意的方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設計的表現空間是一個自由的表現空間,可以從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優秀的設計作品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設計的主題越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越完美,藝術形式就越富有創造性,藝術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就越震撼。首先,教師要啟發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積累與表達習慣,因為創意的方法和體驗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感受并表現出來。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啟發學生關注創意表現方法的組合結構,因為理解創意的表現方式是一個綜合的結構,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創意組合結構和自己擅長的表現方法。再次,教師要提倡學生用視覺筆記的辦法來記錄生活中的細節、感受及創意片段。許多設計創意經常是在生活的瑣碎細節中被發現、利用。在材料、風格、形式、表現手法和內涵的諸多方面來進行創新,可以完成視覺信息的有效傳達和設計創意的推陳出新。設計創意效果的體現以促進產品銷售和傳播企業形象為最終目的。在傳統設計教學中,學生缺乏與社會接軌、與實際相結合、與消費者溝通的經驗,而設計創意的效果關鍵取決于設計師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不是單向的行為,而是設計師與消費者的一種對話,一種雙向的互動。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與受眾溝通的能力,提高創意效果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做到:第一,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必須拓寬知識面,拓展專業才能,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增強市場意識,使設計和市場緊密聯系。第二,設計工作是要求綜合性專業技能非常強的領域,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應逐步提高專業的駕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市場的分析判斷能力和社會的適應能力。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視野、開放的舉措才能提升開放的境界,才能使設計品位提高。

二、五感設計的視覺化訓練

西方文化一貫具有強調視覺的優先性和首要性的傳統,黑格爾在對藝術審美的論述中也給予視聽感官以至上的地位:“藝術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視聽兩個認識性的感覺,至于嗅覺、味覺和觸覺則完全與藝術欣賞無關……”①眾所周知,人們是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感覺器官參與認知活動的,而視覺是人類最主要的感覺形式。設計作為一種“為人造物”的藝術,與視覺思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信息傳播的焦點向著人類感官的原始體驗回歸,視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在設計教學中,為了使設計作品適應視聽多媒體時代的特點,需要提高學生利用多種表現手段提升多種感官刺激的視覺轉譯能力。五感設計視覺化的訓練成為設計創意課程中不可缺少的創意訓練新模式。五感設計的形式不僅僅表現為感官單一的打通和融合,也可以表現為多種感官同時打通、融合。各種感覺、知覺同時形成、融會貫通,成為主體對外部信息刺激的多層次、全方位、多樣性的豐富感受,從而形成一種立體化、多元化的全新感官形式。學生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方面提取設計素材,讓設計的素材最大限度地表現真實生活,從而形成豐滿的可視、可觸、可聽、可聞、可感的視覺符號。設計創意以視覺為表現媒介,通過想象、聯想和藝術通感打破傳統單一的定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地思考問題,為設計創意的表現提供多元化的設計思路。

1.五感設計的觸覺視覺化表現。設計的目的是商品信息的傳播,其主要是在商品自身宣傳上,在設計中通過產品真實的圖像或利用多種設計表現手法,再現產品的材質、顏色、大小、款式等,讓人感到真實可信,猶如身臨其境,具有很強的視覺吸引力與說服力。五感設計將產品的消費觀念和企業服務理念通過象征手法、聯想、想象、通感表現,含蓄、間接地表現出來,從而實現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的心理滿足,如幸福、快樂、身份、品位等。五感設計的視覺化表現,即視覺與色彩的訓練、視覺與質感的訓練、視覺與心情的訓練等;在色彩構成課程中,包括色彩表現冷暖、色彩表現心情;在平面構成課程中包括堅硬、松軟、干燥、潮濕、平滑、粗糙等元素的表現和運用;在圖形創意課程中,利用多種材料,如紙材、木材、金屬材料進行創意圖形表現等形式,都是多覺視覺轉譯能力的訓練。例如,在DM廣告設計課程中,學生利用紙材、絲巾、緞面、蕾絲花邊、泡沫、扣子等材料進行設計(圖1)。在設計創意中,有意將不同材料進行對比,引導受眾觸摸材料,感受材料。通過五感設計觸覺視覺化表現手法,除傳達產品的信息、展現產品的真實感、表現產品的特色,同時還在藝術上創造了一種設計美感,具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表現性。

2.五感設計的味覺視覺化表現。人們通過眼睛認識產品和其特有的色彩,由此通過物質與精神的互動,對產品的色彩產生豐富的聯想,同時形成共同規律性的認知,其中也包括對味覺的分辨與聯想。例如,一塊蛋糕具有色、香、味、形、質等多種屬性,其中任何一種屬性刺激到人的感官,都會引起人對蛋糕其他屬性的聯想,聞其香則思其形,品其味則感其質。多種感官在互相作用中形成通感,誘發人的潛在的饑餓感,從而產生喜愛并想要食用的心理欲望。五感設計的味覺視覺化表現即酸、甜、苦、辣、咸、澀等味覺元素的視覺化表現和運用。在設計應用中,味覺視覺化表現的概念比較新穎,但在實際運用中十分廣泛和普遍,特別是在食品廣告設計和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和發展特別顯著。飲食文化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的通感就是一種聯覺效應。當人們看到豐富多彩的色彩時,色彩的色相、色性的構成、色彩的變化都可以使人受到強烈的視覺刺激,并由此得到對該產品特性的初步認識,從而產生與之相應的聯覺效應。聯覺效應常常同時引起人的情感變化,如親近感、興奮感、壓抑感、質樸感等。

3.五感設計的聽覺視覺化表現。人有五種感覺方式,但表述的媒介體卻僅限于視覺、聽覺和由文字或通過視覺或通過聽覺所喚起的五種感覺的集合即“文字感覺”三種。②視覺和聽覺是人類感官感覺世界的不同媒介,不可否認其存在的差異性。然而,視覺和聽覺能夠在藝術世界建立起親密的關系,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音樂和設計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利用音樂藝術和設計藝術存在的相似點和契合點,無聲的、靜態的設計藝術也能引發人們的聯想和想象,表現“畫形于無象,造響于無聲”的意境。五感設計的聽覺視覺化表現即視覺與聲音的訓練,如樂曲、歌曲、風雨雷電、方言、動物鳴叫等聽覺元素的表現和運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視聽藝術的不斷融合,視覺與聽覺的通感轉譯表現形式也日漸成熟和多元化。

4.五感設計的嗅覺視覺化表現。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設計手段的革新,人們對傳統的視覺形式越來越麻木,而對于具有高度視覺刺激的新型表現形式表現得更為敏感和易于接受。視覺創新已成為連接已知與未知的橋梁,成為一種材料更新穎、邊界更模糊、手段更綜合,在視覺經驗上直接挑戰極限的實驗性生活方式。五感設計的嗅覺視覺化表現即視覺與氣味的訓練,如清新、芬芳、甜蜜、腐腥等嗅覺元素的表現和運用。在廣告設計和包裝設計中,優秀的設計作品能提供給人廣泛的視覺聯想空間,滿足不同人的審美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陇川县| 永年县| 孟连| 科技| 全椒县| 屏山县| 含山县| 柳江县| 商南县| 金坛市| 拉孜县| 呼和浩特市| 凤阳县| 铁岭市| 池州市| 额尔古纳市| 会昌县| 广丰县| 长乐市| 砀山县| 读书| 大兴区| 白沙| 拜城县| 化隆| 曲周县| 德阳市| 北海市| 上林县| 南昌市| 松江区| 卓资县| 高雄市| 托克逊县| 安多县| 大方县| 灵山县| 客服| 竹山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