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6 22:23: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脫貧攻堅經驗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7月13日,《陜西精準脫貧藍皮書》《中國西北藍皮書》新聞會在陜西省政府新聞廳舉行。
《陜西精準脫貧藍皮書》(即《陜西精準脫貧研究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是榱斯岢孤涫抵惺賾諶力推進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發揮咨政功能,助力陜西脫貧攻堅工作,由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傾力打造的研究陜西精準脫貧的第一部藍皮書。《報告》從理論分析和經驗總結兩個層面系統地研究了陜西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全面梳理了取得的成效以及面臨的挑戰,并對下一步繼續加大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力度提出了對策建議,將對陜西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積極作用。
《報告》指出,2016年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部署,通過實施異地搬遷脫貧、產業就業脫貧、教育脫貧、生態保護脫貧、民生兜底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全面推進陜西精準扶貧脫貧工作。脫貧攻堅工作初戰告捷,移民搬遷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完善,脫貧步伐不斷加快。通過建立貸款風險擔保機制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推動互助資金擔保融資試點工作,扎實開展小額信貸工作,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通過加大對教育扶貧的投入,確保教育扶貧全力推進和全方位覆蓋。利用國家生態補償和保護工程資金,吸納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退耕還林,優先在貧困地區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改革,建立健全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提高貧困地區補償標準、擴大覆蓋面。組織開展農村扶貧和低保“兩線合一”試點,低保、養老等保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覆蓋。實施貧困村飲水安全、鄉村旅游等重點工程,推進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力扶貧、文化扶貧、廣電扶貧五大行動,全面提升貧困村整體承載功能和持續發展能力。
《報告》建議,陜西正處于脫貧攻堅關鍵節點,應建立精準扶貧脫貧動態管理機制,利用大數據平臺準確掌握貧困人口信息,加大貧困人口動態化管理和扶貧脫貧監督問責力度;打造精準扶貧脫貧長效機制,推動貧困地區三產融合發展,強化產業發展和貧困戶利益共享機制;培育新型多元化扶貧主體,堅持政府引導,構建市場、政府、社會協同共進的大扶貧格局;強化精準扶貧脫貧人才支撐,全面提升扶貧干部隊伍能力素質,加強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創新人才發展保障機制。
《中國西北藍皮書》(即《中國西北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是西北地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社會科學院聯合組織研究西北地區發展狀況的年度報告,由西北五省(區)社科院輪流出版發行,自2012年起,已連續編撰六年,今年由陜西省社會科學院主編。《報告》準確把握西北地區年度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形勢,全面反映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面臨的新機遇,出現的新難題,并對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研判。《報告》包括“總報告”、“綜合篇”、“省域篇”、“絲路篇”、“專題篇”五個部分。
“總報告”分析了2016年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認為西北五省(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且穩中向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社會事業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預測了2017年西北五省(區)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提出了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對策建議。
“綜合篇”全面分析了西北地區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發展的基本情況、面臨的機遇及挑戰,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省域篇”分析了西北五省(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年度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發展趨勢,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絲路篇”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背景,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踐、民心相通、外向型產業體系、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對外貿易、會展業發展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
“專題篇”重在展現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問題,同時圍繞陜甘寧革命老區、南疆、“三西”地區等特色區域,對精準扶貧脫貧、畜牧業、生態走廊建設、旅游聯動發展、民生建設、民營銀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產業教學與研究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和專項研究。
···村地處231省道東側,雙新大道串村而過,緊靠4A級···旅游區。全村共有955戶,3557人口,下設居民小組8個,耕地面積3650畝。2015年我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村”,2018年被評為區級“四好村居”,現我村無在外服刑人員、無組織、村干部無違法違紀現象。一直以來,鎮黨委政府將“四好村居”創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立足我村實際,按照“業強、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標打造本村。
二、主要成效和亮點特色
1、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抓好“四好村居”創建工作,鎮成立了“四好村居”領導工作小組,負責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等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全鎮各村創建活動的申報審核。明確了村兩委的職責分工,由村支部書記全面抓,村主任具體抓,村兩委成員全力抓。
2、責任落實到位。制定詳細的“四好村居”實施方案,村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親自研究、親自安排、親自檢查,對本地活動負總責。嚴格對照“四好村居”的標準和考評指標,層層傳導壓力,細化落實責任,確保長期有人抓、有人管。創建考評小組分領任務,強化督促、經驗總結、自查自評等,推動本村“四好村居”的常態化進行。
3、宣傳引導正氣。結合弘揚“孝善和儉”工作,以“涵養好家風,形成好風氣”為目標,培育“四好村居”的精神內涵。堅持開展移風易俗,促進農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風、勤儉節約之風、文明健康之風。科學制定“村規民約”,運用“村規民約”強化依法治村,讓村規民約起著維護鄉村文化傳承和秩序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村民對參與不夠自發,只注重抓硬件建設,對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等軟件建設認識不準、重視不夠。
2、宣傳動員欠缺。“四好村居”的氛圍還不夠,僅靠文件部署、會議傳達、宣傳標語少,群眾對“四好村居”要求的內容不清楚,沒有形成人人皆知、廣泛參與的氛圍。
四、接下來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