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藥學研究

藥學研究

時間:2022-08-15 13:39: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藥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藥學研究

第1篇

英文名稱: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主管單位: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主辦單位:江蘇省藥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7806

國內刊號:32-1773/R

郵發代號:80-17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2篇

[關鍵詞] 苣荬菜;生藥學研究;總黃酮含量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13-0037-04

苣荬菜是菊科植物苦苣菜屬苣莢菜(sonchus arvensis L,)全草,具有涼血利濕、消腫排膿、化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痢疾、闌尾炎、腸炎、產后淤血、痔瘡腫痛等癥,民問也作野菜食用。因此,苣莢菜在藥用和保健方面均有使用價值。苣荬菜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其與苦莢菜(Ixefis polycephala Cass,)、全葉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態近似,臨床用藥時易混淆。因此本課題對其進行生藥學的研究,以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同時,為更深入認識、研究和利用苣莢菜資源提供參考。

苣莢菜資源分布廣泛、豐富易得,但是目前對苣莢菜生藥學的研究較少。通過其生藥學研究,為對苣賣菜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資源應用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進一步開發其藥用及營養價值。

1、材料與儀器

1.1 材料

菊科植物苦苣菜屬苣莢菜(sonchu8 arvensis L)全草,采于云浮市新興縣水源山。經高級實驗師田素英老師鑒定為菊科植物苦苣菜屬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槲皮素對照品(UNO,UNO-000337);番紅(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開發中心,20070405);固綠(國藥集團化學有限公司。20070308);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

套式恒溫器(TC-15,南寧市新華醫療器械廠);電子天平(廣州儀通興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ll02,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雙頻數控超聲波清洗器(KQ3200VDB,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數顯鼓風干燥箱(GZX-9246MBE,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搖擺式高速中藥粉碎機(DFY-400,溫嶺市林機械有限公司);暗箱式紫外分析儀(zF-20D,上海顧村電光儀器廠);顯微成像系統(BK-DM320,奧特光學;320v攝像頭);循環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 藥材性狀

苣荬菜干燥葉灰綠色,卷縮或皺縮,質脆,葉片邊緣可見小銳齒;莖外皮灰黃色或灰綠色,具縱紋,質韌,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多中空;主根多彎曲,表皮棕褐色或棕黃色,被須根,具縱紋,質硬,不易折斷,皮部黃白色,木部類白色,斷面具放射狀紋理。

2.2 顯微特征

2.2.1 根橫切面木栓層細胞2-4列,皮層較寬,薄壁細胞較大,類圓形或方形,排列不甚緊密,可見乳汁管成群分布,內含乳汁結晶。韌皮部有較多乳汁管群放射狀分布,常與木質部相對。形成層可見,但不甚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或數個成群,放射狀排列,木射線細胞3-6列(見圖1、2)。

2.2.2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一列,類方形,排列整齊。厚角組織細胞2-4列,類圓形,徑向排列整齊。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排列不甚緊密。莖橫切面可見多個維管束,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可見纖維束,乳汁管沿韌皮部外側成群或散在分布。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可見導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髓部細胞類圓形,多中空(見圖3、4)。

2.2.3 葉橫切面葉為兩面葉,上下表皮可見氣孔分布。上表皮細胞一列,細胞大小相間排列。下表皮細胞一列,類圓形,細胞大小較為均一,排列整齊,主脈下方表皮細胞可見縊縮現象。主脈維管束3枚,外韌型,構造與莖大致相同,韌皮部外層細胞可見乳汁結晶。主脈下方厚角組織明顯,細胞2-4列(見圖5、6)。散布于粉末中。導管多為螺紋,有少數網紋導管和梯紋導管。粉末中可見厚角組織碎片,纖維多成束存在。木射線細胞較長,細胞壁增厚。非腺毛淡黃棕色,呈丁字形,偶見鞋底形腺毛存在于粉末中,由4個細胞組成,呈淡黃綠色(見圖7)。

2.3 理化鑒別

2.3.1 黃酮類定性鑒別

鹽酸鎂粉反應:取試管2支,分別向其中加入1mL上述樣品溶液,一支加入少量鎂粉,另一支不加鎂粉,再分別向2支試管中滴加濃鹽酸數滴,溶液顯紅色。

三氯化鋁紙片反應:于濾紙片上滴加1滴上述提取液,再滴加1滴1%三氯化鋁,使兩液滴有重疊區域,置256nm紫外燈下觀察,重疊區域顯藍綠色熒光,熒光加強。

濃硫酸反應: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1mL上述樣品溶液,向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1-2滴濃硫酸,提取液顏色從淡黃色轉為紫黑色。

薄層鑒別:精密稱取槲皮素對照品10.06mg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備用。取樣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無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聲提取20分鐘,2次,過濾,濃縮至適量,95%乙醇溶解,備用。用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4:1)展開,待溶劑前沿線離薄層頂端2em時取出,晾干后用碘蒸氣熏顯色,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對應的位置上,顯相同棕黃色斑點(見圖8)。

2.3.2 香豆素類定性鑒別取樣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無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聲提取20分鐘,2次,過濾,濃縮至適量,95%乙醇溶解。取上述溶液2mL,加1%氫氧化鈉顏色加深,加入2%鹽酸溶液顏色褪去,加入5%氫氧化鈉顏色加深,可能存在內酯環。在濾紙片上滴1滴上述溶液和1滴5%氫氧化鈉甲醇溶液,使兩滴溶液有重疊部分,于紫外燈(365nm)下觀察,不重疊部分呈藍色,液滴重疊部分呈黃綠色。說明樣品中含有香豆素類化合物。

2.3.3 槲皮素的含量測定

2.3.3.1 制備供試品溶液稱取苣莢菜粉末10.2g,置索氏回流裝置中,用氯仿:石油醚(1:1)回流至浸出液無色,取出,保留藥材粉末,將粉末放置于100mL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加入70%乙醇50mL,超聲提取2次,每次30rain,過濾,合并濾液,濾液置旋轉蒸發器中濃縮至適量,定容至50mL備用。

2.3.3.2 制備對照品溶液

準確稱取槲皮素標準品10.06mg于50mL容量瓶中,并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作為對照品溶液備用。

2.3.3.3 紫外光譜吸收曲線的繪制及測定波長的確定精

密量取槲皮素對照液0.20mL于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為參比液,在200―500nm范圍內掃描,得到其吸收光譜,最大吸收波長入=256nm(見圖9)。

2.3.3.4 標準曲線繪制分別準確量取0.2mL、0.4mL、0.6mL、0.8mL、1.0mL、1.2mL的槲皮素對照液,注入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為參比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長下分別測定其吸光度值并且給出A值,記錄濃度和吸光度值。得回歸方程為:y=33.614x+0.055,(r=0.9994),其中y為吸光度,x為濃度(mg/mL)。表明槲皮素標準品溶液在0.0039~0.0276mg/mL與吸光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3.3.5 穩定性實驗精密量取0.4mL“2.3.3.2”對照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項法測定10min、20min、40rain、60rain、80min、120min的吸光度值,RSD為1.15%(n=6)。表明槲皮素對照品在120min內基本穩定。

2.3.3.6 精密度實驗精密量取O,4mL“2.3.3.2”對照液0.2mL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項法測定吸光度值,連續測定6次,RSD為0.271%,儀器精密度可信。

2.3.3.7 供試品槲皮素含量測定從供試品溶液中精密量取0.4mL儲備液置10mL容量瓶中,按“2.3.3.4”項法測定吸光度值,計算槲皮素含量。三批苣荬菜樣品的槲皮素含量分別為0.0744mg/g、0.0783mg/g、0.0773mg/g,平均為0.0767m昏/g。

2.3.3.8 回收率實驗配制3個不同濃度、已知含量的樣品,每個濃度各3份(共9份),按樣品制備方法制備樣品,分別準確加入對照品適量,按“2.3.3.4”項法測定吸光度值,平均回收率為103.21%,RSD為0.75%(n=9,見表1)。

3、討論

3.1 苣荬菜主要特征上部葉短劍形,葉中下部不規則淺裂。中下部葉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基部下延左右呈耳狀或呈楔形,葉片邊緣可見小銳齒,全草均有乳汁管分布。葉主脈維管束3個,均為外韌型。葉上表皮細胞大小差別較大,常大小相間排列。下表皮副衛細胞壁波浪形相對上表皮而言較為明顯。鑒別特征明顯。

第3篇

關鍵詞:藥店;藥學服務;綜述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3003301

1我國零售藥店藥學服務研究綜述

1.1宏觀理論研究

張廣立(2007)認為藥學服務對于藥店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好這項工作就應從規范藥學服務,提高服務技能,明確藥學服務的內容等幾方面入手。涂登云,黃久平,李金陽(2007)對我國零售藥店藥學服務的工作現狀及對策進行探討,認為我國目前藥學服務隊伍不夠穩定,技術力量和業務能力不夠,認識存在誤區,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等。藥學服務人員應著重核心服務、人本服務及長效服務。

1.2研究對象方面

1.2.1藥師

李陽(2011)通過對我國執業藥師工作內容的發展思考,認為應把藥師隊伍的發展與提高素質結合起來,樹立藥師形象,指導安全用藥,培訓店員醫藥知識,強化職業道德。李秋惠,邱紅(2011)從駐店藥師的職責和素質出發,闡述了駐店藥師在兒童安全用藥中的作用,并認為駐店藥師認真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作用是促進兒童安全用藥的關鍵環節;駐店藥師不斷提高素質是兒童安全用藥的保證。

1.2.2用藥對象

包淑云,張婕(2009)對巢湖市廬江縣的 5 個社區進行抽樣問卷調查,來了解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顧客對該縣零售藥店藥學服務的需求與期望,調查發現巢湖市廬江縣的被調查者對零售藥店藥學服務的總體需求較大,但對開展的藥學服務的認知度和滿意度不高,要加快培養藥學服務的專業隊伍,從不同層次完善藥學服務,并且要加強宣傳,提升消費者對藥學服務的認知度。李維涅,邢利寶(2011)采用頻數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對海口市消費者進行任意抽樣問卷調查,發現零售藥店是消費者購藥的重要終端,消費者已形成了“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的自我藥療意識,對于專業化的藥學服務需求迫切,對于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的認可范疇有一定的局限。

1.2.3政策監管方面

倪永兵,黃文龍,陳永法(2008)從藥品監管的角度深刻分析現階段零售藥店開展藥學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與藥學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缺失,零售藥店的準入條件與開展藥學服務的必備條件不相匹配,零售藥店監管現狀與開展藥學服務不相匹配,改善途徑從完善法律、提高準入標準以及加強監控方面入手;樊迪(2010)分析了《優良藥房工作規范》(GPP)的實施現狀以及必要性,探討了零售藥店藥學服務人員提高藥學服務的模式的構建。

1.2.4質量評價

方宇、黃泰康、楊世民等(2007)采用問卷調查法,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建立并驗證西安市藥店藥學服務的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藥師等對藥店開展藥學服務的影響因素的認知情況,探討各影響因素的相互關系及其對藥店藥學服務的影響程度,結果顯示,所獲數據能夠較好地擬合結構方程理論模型,部分研究假設得到了驗證。倪永兵,褚淑貞,黃文龍(2010)選取南京地區500名零售藥店的顧客作為研究對象,對零售藥店的藥學服務質量評價模型進行研究。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提出了服務的周到性、服務的能力、服務的可信性、服務的環境、服務的便利性五個維度的評價模型。并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對模型進行修正,用于國內零售藥店的藥學服務質量的評價。

2國外零售藥店藥學服務研究綜述

2.1宏觀理論研究

Galt等闡明了論文的目的就是調查“服務”的概念及其與藥學的關系。論文主要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服務的定義,作為行為的服務,關懷行為與健康的關系,關懷行為與結果的關系以及關懷行為的教學。文章建議制定具體的滿足患者需求的藥劑師關懷行為列表,在實行的專業標準中引入具體的關懷行為并在病患照顧過程中按程序實施關懷行為。Nahata,Milap C不僅闡述了藥學服務的不同定義并說明了其包含的具體能容,文章同時也研究了藥劑師的干預對于藥物治療結果的影響。研究者對于藥學服務中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2.2對象研究

Farris等研究了評價實踐拓展計劃在培訓社區藥劑師提供藥學服務中的成效。結論顯示參與這項為期16個月的綜合實踐拓展計劃的社區藥劑師主要將精力集中在藥學系統和藥劑師實施藥學服務能力上,參與該項目的藥劑師擁有在超過干預率水平提供藥學服務的能力。Anna T.Montgomery 等通過定性研究對16位開處方者和5位藥劑師進行集體采訪,對11位醫生進行半結構化電話采訪。研究的目的就是確定開處方者、藥劑師和醫生的以患者藥歷信息顯示的藥學服務中的藥方和經驗。研究結果顯示有患者藥歷信息協助的藥學服務的提供對于開處方者的日常工作和對于他們職業角色的觀點都有積極的作用。當開處方者和藥劑師把患者藥歷信息應用到藥學服務的概念和工作中時,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患者們也很樂意與更了解個人藥物治療需求的自信的專家接觸。

第4篇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性的保證對于任何領域而言都十分重要,對于藥學專業而言尤其如此。在藥學專業,種種藥物在性質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很多藥物會對人身造成傷害,這便造成了安全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主要體現為對人的安全的管理,同時也體現在對設備以及財產安全的管理。首先,要注重對人的安全的管理,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基礎上,去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這一問題非常必要。針對具有危險性的藥物,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有關人員能夠避免因此而受到傷害,這對于其安全性的保證十分重要。另外,存在一部分藥物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諸多危險性的反應,如果對此不加強管理,則很可能會導致實驗室的設備器材遭到損壞,這對于藥學專業財產安全的保證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去進行解決。對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而想要達成上述目的,首先就必須要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找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去對其進行彌補,要將上述問題以及補救措施及時記錄到安全管理條例當中,這樣才能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時也才能使實驗人員的安全得到保證,使實驗室的財產安全得到維護。需要注意的是,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定要滲透到實驗的每個環節當中,要盡可能的減少其中出現的漏洞,并將其具體應用到實驗的每個細節當中,這一點也是必須要做到的。除此之外,加強學生對于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非常重要,大量的調查顯示,當前由于學生實驗過程的疏忽而導致的安全事故并不少見,這一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對于安全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足所導致的,而想要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首先就必須要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從而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做好教學環境的管理工作

實驗室教學對于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教學環境達不到相應的要求,不僅會影響學生實驗的順利開展,甚至還會導致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這一問題必須得到有關人員的重視,因此,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保證教學環境的清潔性是非常必要的,要在實驗完成之后,及時的對實驗室進行打掃,同時還要將實驗器材放回到原位,以保證實驗室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鑒于藥物專業對于環境質量的要求,還必須要做好實驗室的消毒,這樣才能使實驗結果得到保證。

3做好設備管理工作

藥學專業實驗室的主要功能便在于完成一系列的藥學實驗,而藥學實驗的完成則必須要依賴相應的設備,一旦實驗過程中的設備出現問題,那么整個實驗過程都會受到極其嚴重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實驗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做好設備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總的來說,想要做好設備的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須要對設備進行歸類整理,而這一過程的實現則需要從設備的購買過程入手,在購入一批新的設備之后,有關人員必須針對設備的有關信息等進行記錄,同時將其以檔案的形式進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專業藥學實驗對于各種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精細化儀器設備管理,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安全、正常的運轉是實驗教學順暢進行的必要保障。實驗設備的日常管理包括:做好使用記錄,定期檢查、維護,及時維修并做維修記錄;編寫簡潔明了的儀器使用說明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項。對于使用時容易出現不當操作的儀器,在醒目的位置貼出正確操作提示,避免因錯誤操作造成故障發生。為滿足綜合性藥學實驗的需要,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實驗中心近年新購進了高速冷凍離心機、真空冷凍干燥機、納米粒度儀、紅外光譜儀、自動旋光儀、顯微熔點儀等實驗儀器設備。新購進儀器在開箱驗收后立即組織培訓,對工程師培訓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并保存培訓視頻、儀器附件清單、驗收單、說明書等全套檔案資料。

4做好危險品管理工作

藥學專業實驗涉及種類繁多的化學藥品,其中包含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化學危險品。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對購買、儲存、使用和廢棄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細致的監管,能有效規避其安全風險。教學實驗用試劑均在學校供應平臺購買學校指定有資質廠家的產品。實驗中心設有配備了排風系統、消防設施和鐵質防燃藥品柜的專用藥品庫,并定期檢查、記錄溫濕度,定期排風改善藥品庫空氣質量。實驗中對有些有機溶劑需要量很大,為避免大量儲存造成的安全隱患,建立了藥品庫試劑清單并定期更新,隨時掌握庫存情況,隨用隨買,也減少了重復購置造成的浪費。實驗室內僅放置實驗使用量的化學藥品,隨取隨用;危險化學品放入實驗室的通風櫥內。需低溫保存的化學品儲存在爆型冰箱中,避免在低溫環境下仍具揮發性試劑造成的安全隱患。對于使用易燃、易爆、毒性和有刺激性氣味的試劑或生成有毒和有刺激性氣味產品的實驗,嚴格要求在通風櫥內完成,同時打開實驗室排風罩,可降低廢氣對實驗室的污染。

5結語

通過上述文章的論述可以發現,在高校的藥學專業,實驗室屬于教學的一個主要環境,做好實驗室管理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實驗室性能的發揮,想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須要從安全管理以及設備管理等諸多角度入手,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只有如此,才能進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從而從根本上達到藥物專業對于實驗室管理的要求。

作者:游洋 單位:吉林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邵彥坤,陸濤,廖俊.高校藥學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的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233~237.

第5篇

    1無機化學實驗室綠色化的必要性及意義

    無機化學實驗是無機化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無機化學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得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近年來由于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做實驗的學生也相應增加,實驗室產生的廢棄液也隨之增加。無機化學實驗為我校中藥學、藥學、制藥學專業大一新生開設的基礎實驗課,將綠色化學理念融入其中,實現無機化學實驗室的綠色化,不僅能使教師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學習,而且使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綠色化學的教育,這對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及資源的觀念,提高他們環境保護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藥學無機化學實驗室的綠色化途徑

    2.1將綠色化教育融于無機實驗教學中

    無機化學實驗為大一新生第一學期的一門化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將與環境化學有關的知識與藥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白無機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環境中的分布及行為,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對人類未來的重要性。并同時在實驗室進行安全、環保教育,加強廢棄物處理方法、技術教育,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無機物造成的常見污染及治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并通過規范化的實驗操作、流程,節約藥品并減少環境污染,引導學生自己尋求治理污染的新途徑。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時,也認識到一些化學藥品的危險性以及它們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環保意識。

    2.2以實驗室綠色化建設為指導思想對實驗進行統籌設計

    無機化學實驗室綠色化建設必須從源頭抓起:即從源頭上減少有毒有害廢棄物的數量。具體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科學、合理、統籌地設計學生實驗方案,減少現象重復和藥品資源的浪費,減少藥品的用量。對所要開設的所有藥學無機實驗整體統籌,合理安排次序,盡量能將一些實驗串聯起來,可以實現某些產物或副產物回收、或再利用。每一次實驗安排都要進行優化考慮,盡可能達到:實驗材料廉價易得,實驗過程中無副反應或副反應產物較少。無機實驗反應過程中使用的試劑、溶劑、催化劑等盡可能無毒無害,反應產出物盡量無毒或毒害性小并易處理,反應條件盡可能溫和等。

    2.3積極采用微型無機化學實驗

    所謂微型化學實驗[1],就是通過使用盡可能少的化學試劑來獲得盡可能多的所需化學信息的實驗方法與技術。微型化實驗具有降低污染、減少教學經費,并能縮短教學實驗時間的優點。無機化學實驗微型化對環境保護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現在:無機化學實驗內容主要是一些無機化合物的性質檢驗實驗,所需試劑品種及用量都較多,對實驗室及周邊環境污染較大。如果采用微型化實驗,既降低了水、電等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減少“三廢”的排量。而且雖然化學試劑用量少,但實驗現象及結果仍可以達到準確、明顯的效果。

    2.4采用先進的技術、儀器,減少環境污染

    目前,使用計算機技術的CAI教學已成為全國各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2],此法具有教學和輔助教學的雙重功能。在藥學無機化學實驗中,對那些化學試劑、溶劑用量比較大且在整個實驗中廢棄物排放量比較大、處理廢棄物存在困難的實驗,或對于必須做但又需要用到有毒有害的藥品,以及藥品昂貴或易揮發、易引起燃燒、爆炸等危險,會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的實驗,可改為CAI教學,以模擬仿真的方法來完成,或采用比較先進的、可減少污染的儀器進行實驗[3]。

    2.5科學、合理地處理實驗廢棄物

    藥學無機化學實驗室的廢棄物種類相對較多,學生實驗結束后,必須對其廢棄物進行區別處理,根據廢棄物的不同狀態及性質,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4]。對于固體實驗藥品,無論剩余多少一律回收,可留作下次實驗使用。對于那些無毒、無污染的雜物,教師應要求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要隨便丟放,集中后倒入指定的處理地點。對于實驗過程中的固體生成物,能綜合利用的盡量回收后利用,不能綜合利用的,就需要在回收后進行處理。對于那些有毒廢渣、廢液等藥品,應該放入藥品回收缸中,積累到一定量后集中處理。

    2.6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

    建設綠色化的藥學無機實驗室,單靠教師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顯然是不夠的,還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大一新生中,有多數學生在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根本沒機會自己動手做實驗,有的甚至沒進過化學實驗室,所以安全、環保意識比較薄弱,只靠老師在實驗課上的強調不能達到實驗室綠色化的目標。有了學校制定的實驗室規章制度,就有了教育學生的標準,會更有利于實驗室綠色化建設[5]。

第6篇

[關鍵詞] 實驗魚類;藥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R-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2-18-05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LIAO Xiaoli YAO Feng WU Duanshe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imals,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fis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s model organisms. The zebrafish is a classic animal model in basic research, which is always used for establishing human disease models and discovering lead drug due to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any valuable research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on the study of zebrafish. In addition, Oryzias latipes, Oncorhynchu smykis,Xiphophorus helleri, Gobiocypris rarus, 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 Carassius auratus, Cyprinus carpio and other fish also show its advanta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ugs.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some examples of drug toxicolog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mpounds, drug screening and drug discovery, drug pharmacology, drug metabolism,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research.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accumulat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to provide new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Key words] Laboratory fish; Pharmacy; Application

隨著生物醫藥科技的進步和動物福利的改善,實驗魚類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顯得突出。由于實驗魚類在水中生活,具有給藥方便、劑量易控制、對藥物敏感性強等優點,使其越來越廣泛地在藥學研究中得到應用。本文綜述了國內外近年來實驗魚類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為藥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積累有價值的資料,并為實驗魚類應用研究提供新的啟示。

1 藥物毒理學研究與安全性評價

1.1 藥物毒理學與安全性評價

斑馬魚(Danio rerio)是一種世界范圍被認可的實驗魚類,已成為一種有效的評估藥物毒性和安全性的動物模型。以斑馬魚建立的藥物毒理學模型,既具有細胞等體外實驗用藥量少、實驗費用低、周期短、高通量等特點,又具備整體動

物實驗可觀察多個器官、評價藥效學及藥動學、評價代謝物活性等優勢。根據報道,斑馬魚模型已成功地用于藥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發育毒性與致畸性、神經性毒性、內分泌干擾毒性、心血管毒性等藥物毒理學實驗[1-5]。

斑馬魚也常被用于評價農藥的安全性。例如用斑馬魚研究有機氯農藥(艾氏劑、林丹、毒殺酚等)、有機磷農藥(甲胺磷、毒死蜱、殺蟲畏等)、殺菌劑(福美雙、多菌靈、代森鋅等)的毒性,評價這些農藥的安全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6-7]。

青(Oryzias latipes)也是一種世界公認的實驗魚類。青可用于研究抗菌劑三氯卡班(TCC)的生物富集作用、細胞的代謝和消除。Schebb NH等[8](2011)最近的研究表明,富集因子組織濃度低于蝸牛和藻類,吸收的TCC的很大一部分被氧化代謝為羥基化產物,故青可作為一種解生物富集的物種,用于進行水質安全性評價。

虹鱒(Oncorhynchu smykis)是歐美國家常用的實驗魚類。Shelley LK等(2012)在最近開展莠去津(ATZ)和壬基酚(NP)的毒性實驗中,發現虹鱒免疫系統的功能、代謝、氧平衡、細胞周期、細胞DNA的損傷等都受ATZ和NP暴露的影響,ATZ和NP在魚體的富集和亞致死濃度可以檢測這些化學品對魚類的潛在風險和其安全使用的評價標準[9]。

紅鯽(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是鯽魚的變種。最近有人(尹立紅等,2010)用紅鯽研究紫莖澤蘭浸提物的毒性。結果顯示,紫莖澤蘭枝葉的浸提物對紅鯽表現為安全低毒,認為紫莖澤蘭符合農藥對環境生物毒性評價的標準,可作為植物源農藥進行開發。

鯉魚(Cyprinus carpio)用作實驗魚類由來已久。王軍等(2013)將黃河鯉魚以不同濃度菊酯類農藥進行急性毒性試驗,研究其對黃河鯉魚肝胰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響,為安全使用該類農藥提供了實驗依據。

1.2 環境化合物安全性評價

劍尾魚(Xiphophorus helleri)是一種用于環境化合物安全性評價的優良實驗魚類。以劍尾魚作為實驗魚類,用不同的生物標志物,如EROD、ERND、GST等酶活性和CYP1A、CYP3A 、GST和P-糖蛋白mRNA的表達水平,對三氯生(TCS)的毒性進行評估。急性毒性試驗表明,CYP1A、CYP3A 、GST和P-糖蛋白的mRNA的表達水平均呈劑量效應關系,表明TCS對水生生態系統存在潛在生態風險[10]。類似的實驗也發現,暴露于全氟辛烷磺酸(PFOS)中的劍尾魚的生長狀況、性腺指數(GSI)、肝指數(HSI)均出現明顯變化。因此,以HSI和GSI來評估長期暴露條件下化合物毒性,是優良的亞致死化學評估方法[11]。經甲基睪酮的誘導,雌性劍尾魚隨誘導時間的延續均出現了雄性第二性征,體形、鰭、骨骼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性腺呈現萎縮退化趨勢,生殖能力受到影響。其中臀鰭、尾鰭和骨骼的變化最明顯,可作為水環境風險評價的有效生物學標記并應用于環境雄激素生物監測[12]。

稀有鯽(Gobiocypris rarus)是我國特有的對環境化合物敏感的小型實驗魚類,已廣泛應用于水生態毒理學研究。根據最近的研究資料,稀有鯽被暴露于17α-炔雌醇、雙酚A、己烯雌酚和壬基酚等激素類化合物中,性別分化和性別相關基因的表達被受到影響,其生長發育,免疫反應、物質代謝等受到多氟和全氟化合物聯合作用、氯苯胺等化合物作用的影響。可將稀有鯽作為檢測化合物毒性和評價水環境中化合物污染的實驗用魚[13-14]。

姜錦林等[15](2012,2013)觀察了微囊藻毒素(MC-LR)與阿特拉津單一染毒和復合染毒對鯉魚的生態毒理效應,研究其肝毒性及毒素積累,其肝臟通過ROS途徑和PP抑制途徑誘導解毒。該研究闡明了水環境中低濃度污染物共存對魚類的潛在風險,可為環境污染物安全閾值的確定和污染物水生態風險評價的完善提供科學依據。

2 藥物篩選與新藥發現

2.1 抗腫瘤藥物的篩選

Li Y等[16](2012)用斑馬魚對502種天然化合物進行抗腫瘤藥物篩選,采用MTT法與MCF7乳腺癌細胞株比較,結果在斑馬魚中檢測到59種有毒化合物,其中28例化合物誘導細胞凋亡和激活p53通路。其對抗腫瘤及誘導細胞凋亡的藥物生產具有指示作用。

張紅翠等(2012)采用MTT法檢測順鉑、紫杉醇、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4種藥物對HL-60和Hela細胞增殖的影響,并觀察藥物對斑馬魚胚胎發育的影響。發現這4種抗腫瘤藥物對斑馬魚胚胎的生長發育均有致畸作用。斑馬魚胚胎作為細胞毒性類藥物篩選模型,對于抗微管類藥物較為敏感,但對于抗代謝藥物敏感性較腫瘤細胞差。

Wang C等[17](2010)也利用轉基因斑馬魚卵篩選出了具有抗腫瘤和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化合物羅蘇伐他汀。

2.2 心血管藥物的篩選

He ZH等[18](2009)以轉基因斑馬魚對大黃的4個組分和5個蒽醌類化合物進行篩選,發現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酸具有較強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證明大黃抗炎可能與抗血管生成有關。

Ni TT等[19](2012)用心肌被GFP 標記的Tg(cmlc2:EGFP)轉基因斑馬魚做藥物篩選,發現小分子Cardionogen 能增加心肌細胞的數量,促進小鼠ES細胞向心肌細胞分化。胚胎和細胞實驗結果顯示Cardionogen跟經典Wnt信號通路相互拮抗。

2.3 神經系統藥物的篩選

Kokel D等[20](2010)的斑馬魚實驗證明STR-1為新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而STR-2在活體動物實驗中也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說明利用活體動物行為實驗可以發現新的刺激神經的化合物及研究其機制。由于斑馬魚在生理和行為學方面的特點,可作為應激及焦慮新模式生物,更適合中藥抗焦慮藥藥理研究和藥物篩選[21]。

2.4 肥胖癥和動脈硬化藥物的篩選

Jones KS等[22](2008)以斑馬魚檢測已知藥物(PPAR激動劑、乙型腎上腺素激動劑、SIRT-1激動劑、煙酸)的促脂肪代謝作用。結果顯示,這些藥物都能促進斑馬魚的脂肪代謝,提出斑馬魚胚胎卵黃囊內的脂肪含量可以用作篩選調節脂肪代謝藥物的指標,而哺乳動物肥胖癥模型很難用于高通量篩選。應用轉基因技術構建Agouti相關蛋白過量表達模型可模擬瘦素缺陷的人類肥胖疾病,并可應用于減肥藥的大規模篩選[23]。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Miller等(2009)利用動脈粥樣硬化模型觀察血管內壁的增厚情況,并利用此模型成功篩選出ezetimibe,該藥有減輕血管壁增厚和增強血管壁屏障的作用。此模型對研究血管壁的變化和脂類堆積有很大幫助,同時利用此模型也可進行藥物篩選和新藥發現[24]。

3 藥物藥理學研究

顏慧等[25-26](2010,2012)的實驗研究表明,通過成癮性藥物嗎啡和甲基苯丙胺作用于斑馬魚自發活動及T迷宮兩個行為模型,對成癮性藥物運動活動性、位置偏愛、認知功能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快速評價,與大小鼠模型相比,斑馬魚對神經系統類藥物反應的靈敏度較高,水平與垂直方向的行為指標可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較全面地反映藥物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Bownik A等[27] (2012)將鯉魚暴露在高濃度的類毒素-A中,ATP水平降低,低濃度和高濃度均影響細胞凋亡和壞死,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增殖能力降低,是水生環境中可能的免疫毒性劑,會增加魚的感染和患腫瘤疾病的可能性。

金魚(Carassius auratus)是我國馴化的觀賞魚類,也常用于藥理學實驗研究。例如將金魚口服印楝素,研究印楝素對金魚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和抵抗病原菌嗜水氣單胞菌的作用,檢測其免疫參數和血清生化指標,可作為水產養殖的潛在的免疫增強劑和研究其免疫作用機理[28]。

4 藥物代謝研究

斑馬魚可用于藥物代謝研究。Alderton W等[29](2010)在斑馬魚幼體中分析了一系列常用的人CYP酶探針底物的積聚和代謝情況,發現他克林(CYP1A2)、雙氯芬酸(CYP2C9)、安非他酮(CYP2B6)、睪酮(CYP3A4)等藥物能在受精7d后的斑馬魚幼體中發生羥化反應。對化合物西沙必利、氯丙嗪、維拉帕米、睪酮和右美沙芬代謝物的分析發現,在斑馬魚幼體中能催化發生一相代謝反應(氧化、N-脫甲基、O-脫乙基和N-脫烷基)和二相代謝反應(硫酸化和葡糖醛酸化)。非那西丁(CYP1A2)和右美沙芬(CYP2D6)分別能被代謝為撲熱息痛和右啡烷,這與人體中的代謝產物一致。

Li ZH等[30](2011)利用轉錄組學以及蛋白質組學的方法檢測到,斑馬魚與哺乳動物的代謝酶體系具有極度相似性,由此構建了斑馬魚研究中藥及其單體藥物代謝的平臺。對羊藿黃酮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斑馬魚整體模型中的代謝途徑、分布機制進行探討,為斑馬魚成為一種實用的體內代謝篩選模型提供了理論依據。

虹鱒被單獨灌喂三聚氰胺、氰尿酸與同時灌喂此兩種化合物,發現,當劑量單獨,虹鱒對三聚氰胺和氰尿酸的腎殘留耗盡比在兩種化合物一起更快。可以此對動物組織中三聚氰胺殘留進行相關風險評估并研究其劑量效應[31]。以灌喂方式喂以土霉素(OTC)研究其藥物代謝及消殘規律,發現其使用多劑量比標準單劑量效果要好[32]。

實驗魚類對藥物代謝研究所作出的貢獻,為現有哺乳動物的藥物代謝數據提供了新的信息。

5 中藥研究

以斑馬魚開展中藥研究已有許多例子,例如研究黃芪的藥理作用。研究表明,黃芪中的黃芪甲苷與多糖成分能顯著促進斑馬魚體內HUVEC的增殖、遷移以及管形形成等,能上調VEGF、Kdr1、Flt1mRNA的表達,同時能激活Akt信號通路。但不能引起血管新生,對受損的血管新生功能具有較強的修復作用[33-34]。

當歸揮發油中分離的正丁烯夫內酯能顯著抑制斑馬魚腸下靜脈的生成,體外能抑制HUVEC細胞周期的進程,引起細胞的凋亡并激活P38和ERK1/2的信號通路[35]。

槲皮素和蘆丁藥物可在不影響斑馬魚體正常運動的情況下預防由東莨菪堿導致的記憶障礙,且槲皮素和蘆丁等植物成分可能成為神經系統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藥物[36]。

斑馬魚連續暴露于續斷總皂苷溶液中,可以顯著提高斑馬魚的認知和記憶能力及Na+-K+-ATP酶的活力[37]。

綠茶中微量成分表兒茶精可明顯減弱輻射誘發的斑馬魚胚胎毒性,防止輻射誘發的神經丘毛細胞減少,認為其是防治輻射誘發耳毒性的安全有效候選藥物[38]。

6 再生藥物研究

在組織器官再生研究中,與小鼠等模式動物相比,斑馬魚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它的多個組織和器官如尾鰭、心臟、神經細胞、血管和肝臟等都能再生, 為研究器官再生的調控機制提供了巨大優勢[39]。小分子化合物的高通量篩選在斑馬魚的研究中蓬勃發展, 為研究者尋找影響器官發育與再生的有效藥物, 治療相關的臨床疾病提供了研究藥物開發方向和信息。

近年來通過轉基因技術構建的轉基因斑馬魚藥物誘導模型,為通過大規模遺傳篩選方法來深入研究再生的調節機制提供了可能。Fgf、Notch 、Wnt等信號通路在心臟再生過程中的作用已被廣泛認知。通過篩選提示Pdgf 家族因子在心臟再生過程主要是再次激活心臟再生過程中的血管發生[40-41]。視黃酸(RA)能夠誘導鰭再生中的細胞凋亡。干擾哺乳動物膠原代謝的藥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可以干擾膠原纖維的沉積和組織,在TCDD 處理后影響魚鰭膠原的形成,再生過程受到抑制[42]。

此外,魚類在醫藥學上的廣泛應用與研究,也促使研究者們將魚類直接作為藥物來進行開發。紋鱧(Channa strtatus)作為ACE抑制劑、抗抑郁和神經再生劑的性能與在傷口治療、作為止痛藥的藥效方面超越傳統的治療創傷與痛苦的藥物處方。大鯢(Andriasdavidianus)機體中含有70多種天然活性物質,能改善人體細胞代謝水平,促進人體蛋白質合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因為大鯢特有的藥用價值可將其深加工成燙傷藥物、藥用營養保健品、美容護膚品等。鱘魚(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的軟骨可提取軟骨素,皮、鰓和脂肪均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鱘魚還具有抗癌、治癌的特殊功效。隨著魚類的藥效被研究者發現,越來越多的魚類將被用作藥物來進行開發。

綜上所述,以實驗魚類進行藥學研究已成為當今藥學研究,特別是藥物篩選的熱門手段。但是目前藥學研究可利用的標準實驗魚類品種(系)還相對較少。隨著現代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轉基因技術、基因敲除技術、克隆技術、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實驗魚類模型開發中得到廣泛應用,會有越來越多的實驗魚類在珍稀藥物篩選、藥物療效判定和新藥臨床前ADME/Tox評價,并在藥物毒性檢測與安全性評價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Padilla S,Corum D,Padnos B,et al.Zebrafish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of the ToxCast(TM)phase 1 chemical library[J].Reprod Toxicol,2012,33(2):174-187.

[2] Volz DC,Belanger S,Embry M,et al. Adverse outcome pathways during early fish develop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screening and prioritization strategies[J].Tox Sci,2011,123(2):349-358.

[3] Gustafson AL,Stedman DB,Ball J,et al.Inter-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a harmonized zebrafish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assay―progress report on phase I[J].Reprod Toxicol,2012,33(2):155-164.

[4] Selderslaghs IWT,Hooyberghs J,De Coen W,et al.Locomotor activity in zebrafish embryos:a new method to assess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J].Neurotoxicol Teratol,2010,32(4):460-471.

[5] Thienpont B,Tingaud-Sequeira A,Prats E,et al.Zebrafish eleutheroembryos provide a suitable vertebrate model for screening chemicals that impair thyroid hormone synthesis[J].Environ Sci Technol,2011,45(17):7525-7532.

[6] Yu L,Chen M,Liu Y,et al.Thyroid endocrine disruption in zebrafish larvae following exposure to hexaconazole and tebuconazole[J].Aquat Toxicol,2013,138-139:35-42.

[7] Strecker R,Weigt S,Braunbeck T.Cartilage and bone malformations in the head of zebrafish(Danio rerio) embryos following exposure to disulfiram and acetic acid hydrazide[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3,268(2):221-231.

[8] Schebb NH,Flores I,Kurobe T,et al.Bioconcentra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triclocarban in larval Qurt medaka (Oryzias latipes)[J].Aquat Toxicol,2011,105(3-4):448-454.

[9] Shelley LK,Ross PS,Miller KM,et al.Toxicity of atrazine and nonylphenol in juvenile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effects on general health,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nd gene expression[J]. Aquat Toxicol,2012,124-125:217-226.

[10] Liang X,Nie X,Ying G,et al.Assessment of toxic effects of triclosan on the swordtail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by a multi-biomarker approach[J].Chemosphere,2013,90(3):1281-1288.

[11] Han J,Fang Z.Estrogenic effects,reproductive impairment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in ovoviparous swordtail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exposed to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J].Aquat Toxicol,2010,99(2):281-290.

[12] Jin S,Yang F,Liao T,et al.Enhanced effects by mixtures of three estrogenic compounds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levels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J].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2012,33(2):277-283.

[13] Jiang W,Yang Y,Zhao D,et al.Effects of sexual steroids on the expression of foxl2 in Gobiocypris rarus[J].Comp Biochem Physiol B Biochem Mol Biol,2011,160(4):187-193.

[14] Zhu B,Liu T,Hu X,et al.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3,4-dichloroaniline on rare minnow(Gobiocypris rarus)embryos and larvae[J].Chemosphere,2013,90(3):1132-1139.

[15] Jiang J,Shi Y,Shan Z,et al.Bioaccumulation,oxidative stress and HSP70 expression in Cyprinus carpio L. exposed to microcystin-LR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J].Comp Biochem Physiol C Toxicol Pharmacol,2012,155(3):483-490.

[16] Li Y,Huang W,Huang S,et al.Screening of anti-cancer agent using zebrafish:comparison with the MTT assa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2,422(1):85-90.

[17] Wang C,Tao W,Wang Y,et al.Rosuvastatin,identified from a zebrafish chemical genetic screen for anti-angiogenic compounds,suppresses the growth of prostate cancer [J].Eur Urol,2010,58(3):418-426.

[18] He ZH,He MF,Ma SC,et al.Anti-angiogenic effects of rhubarb and its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J].J Ethnopharmacol,2009,121(2):313-320.

[19] Ni TT,Rellinger EJ,Mukherjee A,et al.Discovering small molecules that promote cardiomyocyte generation by modulating Wnt signaling[J].Chem Biol,2012,18(12):1658-1668.

[20] Kokel D,Bryan J,Laggner C,et al.Rapid behavior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neuroactive small molecules in the zebrafish[J].Nat Chem Biol,2010,6 (3):231-238.

[21] 方芳,余林中.斑馬魚―― 一種可用于中藥抗焦慮藥研究的模式生物[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1,27(1):102-106.

[22] Jones KS,Alimov AP,Rilo HL,et al.A high throughput live transparent animal bioassay to identify non-toxic small molecules or genes that regulate vertebrate fat metabolism for obesity drug development[J].Nutr Metabon,2008,5:23-34.

[23] Song Y,Cone RD.Creation of a genetic model of obesity in a teleost[J].FASEB J,2007,21(9):2042-2049.

[24] Stoletov K,Fang L,Choi SH,et al.Vascular lipid accumulation,lipoprotein oxidation,and macrophage lipid uptake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zebrafish[J].Circ Res,2009,104(8):952-960.

[25] 顏慧,宮澤輝.利用斑馬魚建立成癮性藥物對運動機能及認知功能影響的評價模型[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8):1173-1177.

[26] Mathur P,Guo S.Use of zebrafish as a model to understand mechanisms of addiction and complex neurobehavioral phenotypes[J].Neurobiol Dis,2010,40:66-72.

[27] Bownik A,Rymuszka A,Sieros?awska A,et al.Anatoxin-a induces apoptosis of leukocytes and decreases the proliferative ability of lymphocytes of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in vitro[J].Pol J Vet Sci,2012,15(3):531-535.

[28] Kumar S,Raman RP,Pandey PK,et al.Effect of orally administered azadirachtin on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of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Linn. 1758) and resistance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J].Fish Shellfish Immunol,2013,34(2):564-573.

[29] Alderton W,Berghmans S,Butler P,et al. Accumulation and metabolism of drugs and CYP probe substrates in zebrafish larvae [J].Xenobiotica,2010,40:547-557.

[30] Li ZH,Alex D,Siu SO,et bined in vivo imaging and omics approaches reveal metabolism of icartin and its glycosides in zebrafish larvae[J].Mol Biosyst,2011,7(7):2128-2166.

[31] Stine CB,Nochetto C,Gieseker CM,et al.Depletion of melamine and cyanuric acid in kidney of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and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J].Vet Pharmacol Ther,2013,[Epub ahead of print].

[32] Miller RA,Pelsor FR,Kane AS,et al.Oxytetracycline pharmacokinetics in rainbow trout during and after an orally administered medicated feed regimen[J].Aquat Anim Health,2012,24(2):121-128.

[33] Hu G,Mahady GB,Li S,et al.Polysaccharides from Astragali radix restore chemical induced blood vessel loss in zebrafish[J].Vasc Cell,2012,4(1):2.

[34] Zhang Y,Hu G,Li S,et al.Pro-angiogenic activity of astragaloside IV in HUVECs in vitro and zebrafish in vivo[J].Mol Med Report,2012,5(3):805-811.

[35] Yeh JC,Cindrova-Davies T,Belleri M,et al.The natural compound n-butylidenephthalide deriv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of Radix Angelica sinensis inhibits angilgenesis in vitro and in vivo[J].Angiogenesis,2011,14(2):187-197.

[36] Richetti SK,Blank M,Capiotti KM,et al.Quercetin and rutin prevent scopolamine-induced memory impairment in zebrafish[J].Behav Brain Res,2012,17:10-15.

[37] Yan W,Yang ZL.Dipsacus saponins effect spatial learning ability in zebrafish[J].Acta Chin Med Pharmacol,2010,17:22-24.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38] Pyun JH,Kang SU,Hwang HS,et al.Epicatechin inhibitsradiation-induced auditory cell death by suppress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J].Neuroscience,2011,199:410-420.

[39] Li L,Luo LF.Zebrafish as the model system to study organ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J].Yi Chuan,2013,35(4):421-432.

[40] Wang JH,Panáková D,Kikuchi K,et al.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zebrafish reverses cardiac failure caused by genetic cardiomyocyte depletion[J].Development,2011,138(16):3421-3430.

[41] Kim J,Wu Q,Zhang Y,et al.PDGF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epicardial functionand blood vessel formation in regenerating zebrafish heart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0,107(40):17206-17210.

第7篇

劍尾魚(Xiphophorushelleri)是一種用于環境化合物安全性評價的優良實驗魚類。以劍尾魚作為實驗魚類,用不同的生物標志物,如EROD、ERND、GST等酶活性和CYP1A、CYP3A、GST和P-糖蛋白mRNA的表達水平,對三氯生(TCS)的毒性進行評估。急性毒性試驗表明,CYP1A、CYP3A、GST和P-糖蛋白的mRNA的表達水平均呈劑量效應關系,表明TCS對水生生態系統存在潛在生態風險。類似的實驗也發現,暴露于全氟辛烷磺酸(PFOS)中的劍尾魚的生長狀況、性腺指數(GSI)、肝指數(HSI)均出現明顯變化。因此,以HSI和GSI來評估長期暴露條件下化合物毒性,是優良的亞致死化學評估方法。經甲基睪酮的誘導,雌性劍尾魚隨誘導時間的延續均出現了雄性第二性征,體形、鰭、骨骼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性腺呈現萎縮退化趨勢,生殖能力受到影響。其中臀鰭、尾鰭和骨骼的變化最明顯,可作為水環境風險評價的有效生物學標記并應用于環境雄激素生物監測。稀有鮈鯽(Gobiocyprisrarus)是我國特有的對環境化合物敏感的小型實驗魚類,已廣泛應用于水生態毒理學研究。根據最近的研究資料,稀有鮈鯽被暴露于17α-炔雌醇、雙酚A、己烯雌酚和壬基酚等激素類化合物中,性別分化和性別相關基因的表達被受到影響,其生長發育,免疫反應、物質代謝等受到多氟和全氟化合物聯合作用、氯苯胺等化合物作用的影響。可將稀有鮈鯽作為檢測化合物毒性和評價水環境中化合物污染的實驗用魚。姜錦林等(2012,2013)觀察了微囊藻毒素(MC-LR)與阿特拉津單一染毒和復合染毒對鯉魚的生態毒理效應,研究其肝毒性及毒素積累,其肝臟通過ROS途徑和PP抑制途徑誘導解毒。該研究闡明了水環境中低濃度污染物共存對魚類的潛在風險,可為環境污染物安全閾值的確定和污染物水生態風險評價的完善提供科學依據。

2藥物篩選與新藥發現

2.1抗腫瘤藥物的篩選LiY等(2012)用斑馬魚對502種天然化合物進行抗腫瘤藥物篩選,采用MTT法與MCF7乳腺癌細胞株比較,結果在斑馬魚中檢測到59種有毒化合物,其中28例化合物誘導細胞凋亡和激活p53通路。其對抗腫瘤及誘導細胞凋亡的藥物生產具有指示作用。張紅翠等(2012)采用MTT法檢測順鉑、紫杉醇、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4種藥物對HL-60和Hela細胞增殖的影響,并觀察藥物對斑馬魚胚胎發育的影響。發現這4種抗腫瘤藥物對斑馬魚胚胎的生長發育均有致畸作用。斑馬魚胚胎作為細胞毒性類藥物篩選模型,對于抗微管類藥物較為敏感,但對于抗代謝藥物敏感性較腫瘤細胞差。WangC等(2010)也利用轉基因斑馬魚卵篩選出了具有抗腫瘤和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化合物羅蘇伐他汀。

2.2心血管藥物的篩選HeZH等(2009)以轉基因斑馬魚對大黃的4個組分和5個蒽醌類化合物進行篩選,發現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酸具有較強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證明大黃抗炎可能與抗血管生成有關。NiTT等(2012)用心肌被GFP標記的Tg(cmlc2:EGFP)轉基因斑馬魚做藥物篩選,發現小分子Cardionogen能增加心肌細胞的數量,促進小鼠ES細胞向心肌細胞分化。胚胎和細胞實驗結果顯示Cardionogen跟經典Wnt信號通路相互拮抗。

2.3神經系統藥物的篩選KokelD等(2010)的斑馬魚實驗證明STR-1為新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而STR-2在活體動物實驗中也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說明利用活體動物行為實驗可以發現新的刺激神經的化合物及研究其機制。由于斑馬魚在生理和行為學方面的特點,可作為應激及焦慮新模式生物,更適合中藥抗焦慮藥藥理研究和藥物篩選。

2.4肥胖癥和動脈硬化藥物的篩選JonesKS等(2008)以斑馬魚檢測已知藥物(PPAR激動劑、乙型腎上腺素激動劑、SIRT-1激動劑、煙酸)的促脂肪代謝作用。結果顯示,這些藥物都能促進斑馬魚的脂肪代謝,提出斑馬魚胚胎卵黃囊內的脂肪含量可以用作篩選調節脂肪代謝藥物的指標,而哺乳動物肥胖癥模型很難用于高通量篩選。應用轉基因技術構建Agouti相關蛋白過量表達模型可模擬瘦素缺陷的人類肥胖疾病,并可應用于減肥藥的大規模篩選。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Miller等(2009)利用動脈粥樣硬化模型觀察血管內壁的增厚情況,并利用此模型成功篩選出ezetimibe,該藥有減輕血管壁增厚和增強血管壁屏障的作用。此模型對研究血管壁的變化和脂類堆積有很大幫助,同時利用此模型也可進行藥物篩選和新藥發現。

3藥物藥理學研究

顏慧等(2010,2012)的實驗研究表明,通過成癮性藥物嗎啡和甲基苯丙胺作用于斑馬魚自發活動及T迷宮兩個行為模型,對成癮性藥物運動活動性、位置偏愛、認知功能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快速評價,與大小鼠模型相比,斑馬魚對神經系統類藥物反應的靈敏度較高,水平與垂直方向的行為指標可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較全面地反映藥物對動物行為的影響。BownikA等(2012)將鯉魚暴露在高濃度的類毒素-A中,ATP水平降低,低濃度和高濃度均影響細胞凋亡和壞死,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增殖能力降低,是水生環境中可能的免疫毒性劑,會增加魚的感染和患腫瘤疾病的可能性。金魚(Carassiusauratus)是我國馴化的觀賞魚類,也常用于藥理學實驗研究。例如將金魚口服印楝素,研究印楝素對金魚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和抵抗病原菌嗜水氣單胞菌的作用,檢測其免疫參數和血清生化指標,可作為水產養殖的潛在的免疫增強劑和研究其免疫作用機理。

4藥物代謝研究

斑馬魚可用于藥物代謝研究。AldertonW等(2010)在斑馬魚幼體中分析了一系列常用的人CYP酶探針底物的積聚和代謝情況,發現他克林(CYP1A2)、雙氯芬酸(CYP2C9)、安非他酮(CYP2B6)、睪酮(CYP3A4)等藥物能在受精7d后的斑馬魚幼體中發生羥化反應。對化合物西沙必利、氯丙嗪、維拉帕米、睪酮和右美沙芬代謝物的分析發現,在斑馬魚幼體中能催化發生一相代謝反應(氧化、N-脫甲基、O-脫乙基和N-脫烷基)和二相代謝反應(硫酸化和葡糖醛酸化)。非那西丁(CYP1A2)和右美沙芬(CYP2D6)分別能被代謝為撲熱息痛和右啡烷,這與人體中的代謝產物一致。LiZH等(2011)利用轉錄組學以及蛋白質組學的方法檢測到,斑馬魚與哺乳動物的代謝酶體系具有極度相似性,由此構建了斑馬魚研究中藥及其單體藥物代謝的平臺。對羊藿黃酮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斑馬魚整體模型中的代謝途徑、分布機制進行探討,為斑馬魚成為一種實用的體內代謝篩選模型提供了理論依據。虹鱒被單獨灌喂三聚氰胺、氰尿酸與同時灌喂此兩種化合物,發現,當劑量單獨,虹鱒對三聚氰胺和氰尿酸的腎殘留耗盡比在兩種化合物一起更快。可以此對動物組織中三聚氰胺殘留進行相關風險評估并研究其劑量效應。以灌喂方式喂以土霉素(OTC)研究其藥物代謝及消殘規律,發現其使用多劑量比標準單劑量效果要好。實驗魚類對藥物代謝研究所作出的貢獻,為現有哺乳動物的藥物代謝數據提供了新的信息。

5中藥研究

以斑馬魚開展中藥研究已有許多例子,例如研究黃芪的藥理作用。研究表明,黃芪中的黃芪甲苷與多糖成分能顯著促進斑馬魚體內HUVEC的增殖、遷移以及管形形成等,能上調VEGF、Kdr1、Flt1mRNA的表達,同時能激活Akt信號通路。但不能引起血管新生,對受損的血管新生功能具有較強的修復作用。當歸揮發油中分離的正丁烯夫內酯能顯著抑制斑馬魚腸下靜脈的生成,體外能抑制HUVEC細胞周期的進程,引起細胞的凋亡并激活P38和ERK1/2的信號通路。槲皮素和蘆丁藥物可在不影響斑馬魚體正常運動的情況下預防由東莨菪堿導致的記憶障礙,且槲皮素和蘆丁等植物成分可能成為神經系統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藥物。斑馬魚連續暴露于續斷總皂苷溶液中,可以顯著提高斑馬魚的認知和記憶能力及Na+-K+-ATP酶的活力。綠茶中微量成分表兒茶精可明顯減弱輻射誘發的斑馬魚胚胎毒性,防止輻射誘發的神經丘毛細胞減少,認為其是防治輻射誘發耳毒性的安全有效候選藥物。

6再生藥物研究

在組織器官再生研究中,與小鼠等模式動物相比,斑馬魚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它的多個組織和器官如尾鰭、心臟、神經細胞、血管和肝臟等都能再生,為研究器官再生的調控機制提供了巨大優勢。小分子化合物的高通量篩選在斑馬魚的研究中蓬勃發展,為研究者尋找影響器官發育與再生的有效藥物,治療相關的臨床疾病提供了研究藥物開發方向和信息。近年來通過轉基因技術構建的轉基因斑馬魚藥物誘導模型,為通過大規模遺傳篩選方法來深入研究再生的調節機制提供了可能。Fgf、Notch、Wnt等信號通路在心臟再生過程中的作用已被廣泛認知。通過篩選提示Pdgf家族因子在心臟再生過程主要是再次激活心臟再生過程中的血管發生。視黃酸(RA)能夠誘導鰭再生中的細胞凋亡。干擾哺乳動物膠原代謝的藥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可以干擾膠原纖維的沉積和組織,在TCDD處理后影響魚鰭膠原的形成,再生過程受到抑制。此外,魚類在醫藥學上的廣泛應用與研究,也促使研究者們將魚類直接作為藥物來進行開發。紋鱧(Channastrtatus)作為ACE抑制劑、抗抑郁和神經再生劑的性能與在傷口治療、作為止痛藥的藥效方面超越傳統的治療創傷與痛苦的藥物處方。大鯢(Andriasdavidianus)機體中含有70多種天然活性物質,能改善人體細胞代謝水平,促進人體蛋白質合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因為大鯢特有的藥用價值可將其深加工成燙傷藥物、藥用營養保健品、美容護膚品等。鱘魚(AcipensersturioLinnaeus)的軟骨可提取軟骨素,皮、鰓和脂肪均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鱘魚還具有抗癌、治癌的特殊功效。隨著魚類的藥效被研究者發現,越來越多的魚類將被用作藥物來進行開發。

第8篇

【關鍵詞】 牛白藤;生藥學研究;顯微特征;薄層鑒別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ical studies on Caulis hedyotidis. Methods Ultrastructrual, microscopical and TLC characteristerics of Caulis hedyotidi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rystal fider in the powder had certain identity. TLC identified ursolic acid, βsitosterol and scopolamine.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harmacognoy of Caulis hedyotidis.

Key words:Caulis hedyotidis; pharmacognosy;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牛白藤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干燥藤莖,別名土加藤。牛白藤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叢中,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臺灣等地,越南亦有分布。味微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暑、祛風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風濕痹痛、跌打損傷[1]。

牛白藤作為地方習用藥材,收載于《廣東省藥材標準》,但其質量標準尚不完善,為了更好地保證其藥材的安全、有效、質量均衡,本文對其進行藥材性狀、組織顯微及理化鑒別研究,完善其質量標準,為其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1、材料與儀器

1.1 材料

實驗藥材和對照藥材分別采自廣州大學城和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均經作者鑒定為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熊果酸、β谷甾醇、東莨菪素對照品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研究所;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環己烷、正己烷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

SK250LH超聲波清潔器(上海科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WD9403C紫外分析儀(北京市六一儀器廠);YOKOPN電動噴霧器(武漢藥科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Nikon YS100生物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封閉式電子可調電爐(廣州偉業五金器械廠)。

2、藥材鑒定

藤莖類圓形,直徑0.2~1.2 cm。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黃色,有突起較細的縱直筋脈紋,老莖可見灰白色縱長突起相互連接的皮孔斑,刮去表層栓皮現灰綠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淺灰褐色,木部占大部分,黃白色或淡黃色,髓多中空。無臭,味微甘。

3、顯微特征

3.1 莖橫切面

表皮尚存,為1層扁平、無細胞間隙的細胞組成,開裂狀。非腺毛多見,且多為紅色。木栓層為6~9列木栓細胞,細胞呈扁平狀,磚形,排列整齊、緊密,往往多層相迭。木栓形成層為1層扁平的長方形細胞。栓內層為1~2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皮層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尚含有石細胞。內皮層細胞排列緊密整齊。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窄,木質部較寬,導管孔徑較大;木質部射線1-2列;導管單列或2、3個并列。髓部類方形或類圓形,薄壁細胞內含針晶。草酸鈣針晶束幾充滿細胞腔。見圖1。

Micrograph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Caulis hedyotidis

3.2 粉末

粉末灰白色。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草酸鈣針晶束暗灰色,針晶長約80 μm;草酸鈣簇晶直徑7~20 μm。導管主要為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80 μm;螺紋導管多見,直徑約11~20 μm。纖維管胞多見,具緣紋孔口V形、X形或斜裂狀。非腺毛單細胞和多細胞,有長和短兩種[2]。石細胞眾多,單個或多個相聚,形狀各異,孔溝或層紋明顯,壁較厚,胞腔狹窄。晶鞘纖維多見,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簇晶。淀粉粒較多,單粒類圓形,臍點明顯,層紋不明顯,復粒由2~4個分粒組成。見圖2。

4、薄層色譜鑒別[3]

4.1 牛白藤薄層鑒別Ⅰ

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 mL,超聲處理15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牛白藤對照藥材1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β谷甾醇對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4種溶液各2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體積比20∶4∶0.5)為展開劑,展開缸飽和15 min,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與紫外光燈(365 nm)下都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見圖3、圖4。

5、討論

5.1 首次發現牛白藤的粉末特征中含有晶鞘纖維,數量不少,可作為其顯微鑒定特征之一。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牛白藤存在較多的螺紋導管,與文獻[1]報道的“螺紋導管較少見”不一致,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

5.2 牛白藤含有熊果酸、β谷甾醇及東莨菪素等成分[4],選擇它們作為薄層鑒別的對照品,分別選擇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體積比20∶4∶0.5)和環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體積比6∶10∶7∶1.2)作為展開劑,分離效果好,斑點勻稱,可作為牛白藤的鑒別依據。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 42.

[2] 黃成勇,廖月葵,林安平.牛白藤的生藥鑒定[J].中草藥,2001,32(6):54.

第9篇

關鍵詞:民族藥;野棉花;生藥學;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9--0036--03

野棉花為毛茛科銀蓮屬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Buch,―Ham,)的根及全草,分布于我國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貴州、東南部和南部。現代文獻記載,本品味苦、性寒、有毒。具有祛風,散瘀,利濕,驅蟲等功效,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鉤蟲病;外用治瘧疾,滅蠅蛆等。云南各民族均有使用本品的歷史,經各民族長期使用,均具有較好的療效。本品分布廣,資源豐富。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民族藥資源,制定藥材質量標準,筆者對野棉花的民族藥名、民族藥用經驗、植物來源、藥材性狀、顯微及理化鑒別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1 民族藥名及藥用經驗

阿昌族:整兒阿鋪。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蛔蟲病,鉤蟲病。

白族:yonmalwul榮麻烏、白葉葉。用根和全草。昧辛、苦,性寒,有毒。清熱除濕、活血祛瘀、殺蟲。用于菌痢,淋病,胃痛,食積,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難產,死胎,瘙癢癥,瘡瘍,腸炎,痢疾,蛔蟲,急性腸炎。

德昂族:山棉花。用根。味苦、性寒,有小毒。祛風,散瘀,利濕,驅蟲。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鉤蟲病。

景頗族:Haqmui bvun。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蛔蟲病,鉤蟲病。

傈僳族:尼三臘。用根。苦、寒,有小毒。理氣,殺蟲,祛風濕,接骨。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骨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瘧疾,黃疸,胃寒痛,咳嗽氣喘,內外傷出血。彝族:阿堵沙波、松羅告。用根。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收斂止血,散瘀消腫,祛蛔。用于風濕骨痛,胃腸出血,食積,肛腸脫垂,產后腹痛,跌打損傷。

2 實驗儀器

Nikon ECLIPSE80i型高級研究用正置生物數碼攝影顯微鏡、JNOECXS一212―202型生物顯微鏡、Nikon E―CLIPSE80i FVM--PF高級研究用明場微分干涉系統顯微鏡、Canon IXUS850型變焦數碼相機、ML5―4型可調式電熱板、組織切片機、恒溫水浴鍋、旋轉蒸發儀、Adobe photoshop 9.0簡體中文版圖形處理軟件等。

3 來源鑒別

3,1實驗材料采于云南昆明,經作者鑒定為毛茛科銀蓮屬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 Bueh,―Ham,)的根及全草。

3,2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莖斜生,粗0.8~1.5cm。基生葉2~5;葉柄長25~60em,有柔毛;葉片心卵狀或心狀寬卵形,長11~22cm,寬12~26cm,頂端急尖,3~5裂,邊緣有小牙齒,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被白色短絨毛。花葶粗壯直立,有柔毛;聚傘花序長20~60cm,二回至四回分枝;苞片3,輪生,葉狀,但較小,柄長1.4~7cm;花梗長3.5~5.5cm,密被短絨毛;花兩性,萼片5,花瓣狀,白色或淡粉紅色,倒卵形,長1.4~1.8cm,寬8~13mm,外面被白色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長3.5~4.5mm;心皮約400,密被綿毛。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5cm;瘦果長約3.5mm,密被綿毛,果柄細。花期7~10月,果期8~11月。(圖1)

4 性狀鑒別

根呈短圓柱狀,直徑0.6~2cm。外表灰棕色,表面粗糙,具縱向凹裂,偶見支根痕。根頭略膨大,頂端附有殘存的葉柄基部,密生白色絨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黃色,射線色較深,根中心部分可見裂隙。莖圓柱形,外表灰綠色至棕色,有多數縱棱。葉革質,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生絨毛。(圖2)

5顯微鑒別

5,1野棉花根橫切面(直徑約0.7cm)木栓層由數列細胞組成,外被落皮層,深棕色,細胞多破碎。皮層和韌皮部有眾多篩管群和纖維束散在,篩管群大多被纖維所包圍,纖維木化,壁薄。形成層呈環狀,由3~5列細胞組成,細胞扁長方形。木質部呈放射狀排列,由導管、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組成,導管散列或縱列,木射線明顯。(圖3)

5,2野棉花莖橫切面(直徑約0.4cm)

表皮細胞類長圓形或圓形。皮層較窄,細胞排列緊密。維管束散在,于近皮層處排列成環狀,大小不一,中心部位排列稀疏。維管束外韌型,韌皮纖維束層帽狀,木化,壁不甚厚;木質部由導管及木纖維組成,導管散列,大小不一。(圖4)

5,3野棉花葉主脈橫切面上表皮細胞圓形或類長圓形,內側有1~3列厚壁細胞。下表皮細胞類圓形,壁略增厚。上下表皮外側均可見單細胞非腺毛。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導管散在,木纖維眾多,位于韌皮部上方,纖維壁薄,略木化。柵欄組織由2列細胞組成。海綿組織細胞長圓形,排列疏松,形成氣室。(圖5)

5,4野棉花全草粉末全草粉末淺灰棕色,氣微,味辛。非腺毛眾多,大小不一,均為單細胞組成,平直或略彎曲,壁較薄,直徑8~22μm。導管多為具緣紋孔,少為螺紋,直徑20~45μm。木栓細胞黃棕色,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花粉粒類圓形,外壁光滑,表面可見點狀雕紋,萌發孔3個。葉表皮細胞不規則形,壁呈波狀彎曲,氣孔較大,不定式。木纖維眾多,成束,壁薄,胞腔內有斜點狀紋孔,直徑25~40μm。韌皮纖維成束或散在,長梭形,淡黃色,直徑32.5~40μm。莖表皮細胞類方形,壁多呈連珠狀增厚。棕色塊眾多,大小不一。(圖6)

6 化學成分

經系統預實驗證明,野棉花全草中含有內酯、香豆素及其苷類、氨基酸、糖等成分。

7 理化鑒別

7,1檢查內酯、香豆素及其苷類取樣品粗粉10g,加95%乙醇100mL于水浴上加熱回流1h,稍冷后加入蒸餾水使含醇量為70%,冷至室溫,過濾,濾液用石油醚(60~90℃)100mL分兩次萃取,以除去葉綠素等脂溶性成分。將所得到的乙醇提取液進行濃縮,加95%乙醇50mL溶解過濾。濾液供檢查內酯、香豆素及其苷類成分用。(1)取乙醇提取液滴于濾紙片上,待干燥后,于紫外燈下檢視,斑點有藍色熒光,噴灑1%氫

氧化鉀試劑后斑點顏色變為黃綠色。(2)取乙醇提取液1mL,加3%碳酸鈉水溶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熱3min,冷卻后,加入新配置的重氮化試劑1~2滴,顯紅色。(3)取乙醇提取液1mL,加7%鹽酸羥肟甲醇液3~5滴和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10滴,于水浴上加熱至反應開始(有氣泡產生),冷卻,再加入5%鹽酸使成弱酸性,加1%三氯化鐵水溶液5滴,反應液呈暗紅色。

7,2檢查氨基酸取樣品粗粉5g,加蒸餾水60mL,室溫浸泡過夜。過濾,濾液供檢查氨基酸。(1)取冷水浸液1mL,加入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搖勻,于沸水浴中加熱5min,冷卻后顯藍紫色。(2)取冷水浸液滴于濾紙片上,干燥后,噴灑吲哚醌試劑,于120℃加熱5min,斑點顯多種顏色。7,3檢查糖及其苷類成分取冷水浸液的剩余液,在60℃水浴上熱浸30min,趁熱過濾。濾液供檢查糖及其苷類成分用。(1)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新配置的菲林試劑4~5滴,在沸水浴上加熱5min,有磚紅色沉淀。

(2)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2~3滴,搖勻,沿試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1mL,加在試液與硫酸的交界面產生紫紅色環。

8薄層層析

取藥材粗粉5g,加95%的乙醇50mL,超聲振蕩提取30min,過濾,濾液回收乙醇至干,加少量熱水溶解。溶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濃縮后點樣。吸附劑: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點樣:樣品的甲醇提取液。展開劑:環己烷一乙酸乙酯(5:1)。顯色劑:紫外光燈檢視結果:在紫外燈下有10個斑點。a點為紫色熒光,b點為淡橙紅色熒光,c、d點為橙紅色熒光,e點為紅色熒光,f點為黃色熒光,為紅色熒光,h點為淡藍色熒光’i、j點為黃色熒光。(圖7)

9 小結與討論

第10篇

“創新”是我們一直提到的一個觀點,它是深入探索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推進教育改革、激發創新能力、提高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保證。因此,改革生藥學研究生研究生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課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國藥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章。

一、國外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

(一)美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美國高等教育有很好的適應性及高度的靈活性、開放性。近年來,美國研究生的培養又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比如: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研究型博士和專家型博士培養并重的模式。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學校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合作,實行交叉學科的培養的方式,開啟了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的新紀元。

(二)英國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

在英國寬進嚴出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使無論是本地學生還是外國學生都能比較容易的申請到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機會,但是,不同的大學都會設不同比例的淘汰率,已檢索最優秀的學生。英國對于導師的概念是很淡化的,學生主要了解的是自己的研究方向。碩士生的培養主要采取統一授課的形式,同一專業的學生常幾十人一起上課,導師一般出現在完成課程學習后,進入學位論文階段才由學生自由選擇導師。英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型開發利用。

二、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

我國教育部于2002年醞釀并提出“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原名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其核心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已取得了許多成績,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培養類型上都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教學水平上還存在有很大的差距。

(一)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二)研究生培養模式缺少多元化。

(三)課程設置、教學形式也有待改進。

三、培養高素質創新能力生藥學研究生的模式和策略

(一)實行交叉學科,建立綜合培養制度。

1、學科平臺模塊化:研究生培養方案應按照“一級學科或學科群”進行構建,力求體現按“寬口徑、厚基礎”培養高層次人才。

2、培養過程特色化:培養方案應該突出和體現不同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特色化”、“個性化”、“差異化”,同時應使新的培養方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靈活性。

3、知識能力綜合化: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確定以“知識”為手段、“能力”為目標的宗旨,解決好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銜接和合理分配。

4、課程體系一體化:按照新的學科培養平臺,設置公共專業課、藥學基礎理論類、生藥學專業課程。按照“高、新、精”的要求,構建新的研究生培養課程體系,突出生藥學課程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層次性。

(二)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

(三)建立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四)注重產學研結合。

(五)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

第11篇

關鍵詞:中藥學;微理念;混合教學;教學改革

信息化時代微博、微信等“微現象”的出現,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深刻的變革,教師也需要不斷地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模式,進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但建設之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基于教育“微理念”,在教學設計時用混和學習模式來構建中藥學課程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中藥學課程的“微學習”。

1基于“微理念”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

遼寧中醫藥大學網絡教學平臺開設的中藥學課程教學空間,整體結構設置了課程信息、答疑討論、研究型教學、在線測試、播課單元、作業、學習筆記等欄目。在中藥學課程現狀分析和學生對象分析的基礎上,基于“微理念”構建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課程設計。精心設計學習知識點和選用知識點最佳的呈現方式,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包括文字講稿、演示文稿、視頻講解、在線測試、學習反思等。依托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基于“微理念”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究型教學活動,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撐下,課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微閱讀、觀看微視頻、完成微測驗、參與在線微討論等。課堂教學進行面對面展示與交流,導入微話題、師生與生生開展多維度的深入交流、教師適度予以指導和點評等,經過思想碰撞,有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課后圍繞衍生性問題反思總結、拓展學習。教學反饋形式包括在線測試、答疑討論、調查問卷、作業等。教學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制定形成性評價標準和評價量表,關注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和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評價方式包括討論區學生表現和研究型教學活動表現評價、課前微測驗和課后微測驗等。依據學習目標針對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營造微環境,制作微課件、微音頻、微視頻等。如圍繞中藥學課程課堂教學中經典歌訣“十八反”“十九畏”等知識點,遼寧中醫藥大學雅韻樂坊的學生以學習共同體形式完成原創音樂版經典誦讀“微音頻”的設計和錄制,并上傳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共享。“微音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性“微學習”。

2基于“微視頻”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

“微視頻”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法,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心理與時代特征[1]。《中藥學》微視頻具有碎片性強、結構微縮、知識面廣、探索性強、趣味性高等特點[2]。“微視頻”是學生進行中藥學課程知識點“微學習”的主要載體,包含學習目標、前測、小結、后測等。一般“微視頻”的時長為5~10min。統籌設計中藥學課程內容的整體框架,教學單元間以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1個教學模塊;制作系列“微視頻”,形成1個教學單元;每個“微視頻”介紹1個中藥學課程的知識點。如在中藥學課程混合式教學中將理氣藥進行梳理和設計,完成系列“微視頻”制作;圍繞中藥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制作以“陳皮與青皮”“附子與干姜”“人參與黨參”等相似藥物比較為核心內容的“微視頻”;制作以具有疏肝、安神、安胎、止嘔等功效的中藥辨析為核心內容的“微視頻”,在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播課單元,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自主學習。

3基于“微討論”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

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是師生與生生進行在線互動交流的平臺,在線活動設計包括答疑討論、課程問卷、研究型教學、在線測試、課程作業等。圍繞中藥學課程教學目標,將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到網絡教學空間中,發起有針對性的與中醫藥經典文化[3]、臨床應用、創新創業等領域相關的“微討論”話題。開展多種形式與主題內容的“微討論”,既有助于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有助于基于討論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的運用,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課程主講教師在中藥學課堂教學中發起“微討論”話題,學生自愿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自主探究式學習,形成學習報告,在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討論區欄目下,師生與生生圍繞主題進行進一步的互動交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精心設計“微討論”話題,如臨床如何區別選用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如何減輕烏頭類藥物的毒性?古代本草學和方書中有關決明子制枕的記載有哪些?

4基于“微測驗”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

“微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評價設計內容包括在線測試、討論區活動評價等。“微測驗”是開展中藥學課程教學效果實時評估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一個“微視頻”學習完成后,教師根據“微視頻”的教學內容設置“微測驗”的考核內容。“微測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微視頻”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微視頻”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相關數據信息,也有助于教師根據反饋信息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與“微視頻”制作,隨著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數據實時予以合理調整。基于“微測驗”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主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以學習共同體形式進行階段性“微測驗”命題工作,經主講教師審核與修正后,上傳到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在線測試欄目下,開展學生在線“微測驗”。“微測驗”有助于督促學生對中藥學課程階段性學習內容進行復習,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形成性學習過程。

5基于“微實訓”促進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

5.1基于“微實訓”促進中藥學實訓課程改革

中藥學實訓課包括中藥飲片辨識、中藥應用訓練等內容,目前,在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學實訓課程課堂教學環節中,仍然存在部分學生無法與教師講授同步辨識中藥飲片性狀特征細節的問題。基于“微視頻”構建中藥學實訓課程的創新學習平臺,將中藥學實訓課程的中藥飲片性狀鑒定等相關重要知識點制成5~10min的“微視頻”,上傳到中藥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播課單元欄目下。以“微視頻”的方式促進中藥學實訓課程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解決實訓課程課堂教學中中藥飲片性狀細節無法同步觀摩的問題。“微實訓”主要圍繞重點與難點知識,針對中藥飲片性狀特征的細節之處,運用特寫、字幕提示等方式,輔助教師的講授。通過微課教學進行中藥飲片識別學習,利用動態效果增強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實訓知識的理解[4]。中藥學實訓課程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答疑解惑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以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中藥學實訓課程課堂的主人。

5.2基于“微實訓”促進創客教育理念在中藥學課程教學中的滲透

第12篇

一、建設綜合實訓教學平臺

1.高起點、多功能的實訓基地硬件建設實踐性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在教室,更多的應該是在實驗室、實訓基地等“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性教學場所中完成,其中“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只有在模擬或真正車間中才能完成,而藥品生產GMP的內在要求,使得醫藥企業無法滿足藥學類專業人才GMP實訓教學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標準的、與現代制藥工業同步的藥學類專業校內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也就成為相關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擁有行業辦學和江蘇地區醫藥產業發達等特殊環境優勢,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奠定了便利條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堅持特色發展,遵循“不唯藥、需圍藥、應為藥”的九字方略,以“學生現在的學習環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環境”為目標,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總結了鎮江校區實訓基地的建設經驗,依據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相關法規,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規格搭建集規模化、系統化、信息化于一體的實訓教學平臺,作為項目化教學的載體,保持GMP實訓與行業生產的一致性,探索課堂教學與實訓技能訓練的一體化,實現“教中學、學中做”的教學和實訓互動,縮短了教學與實踐間距離。本校GMP實訓中心由安徽省醫藥工業設計院參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討論稿)進行規劃設計,規范施工,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其中凈化面積達3800平方米,現有各種設備、儀器價值1368.977萬元。實訓中心以公用工程為支撐,融藥物合成、中藥提取、生物制藥及藥物制劑等車間為一體。其中,凍干車間配備西林瓶粉針聯動線、真空冷凍干燥機等設備,車間內潔凈度設計為B級背景下的局部A級;注射劑車間凈化級別設計為C級背景下的局部A級,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劑、塑瓶大輸液、軟袋大輸液三條自動化生產線;固體制劑車間凈化級別為D級,主要包括片劑和膠囊劑,生產工序包括原輔材料的前處理、制粒、壓片、膠囊填充、包衣和內包裝工序;生物制藥車間潔凈級別設計為D級背景下的局部A級,符合國家GMP要求;中藥提取生產線主要包括浸出提取、過濾、濃縮、醇沉、干燥等工序;藥物合成車間根據撲熱息痛的合成路線設計,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濃縮回收等崗位;公用工程車間主要包括工藝用水系統、空調凈化系統、冷水機組、空壓機組等。實訓基地硬件設施已達到國內制藥行業先進水平,在國內藥學類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制劑車間內生產線均采用國內先進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并配備了相應的輔助設施,使實訓教學能夠在醫藥企業真實生產情境下順利開展。本校對GMP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職業技能的訓練場、企業培訓的推進器、繼續教育的加油站、技術革新的試驗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規范化、數字化的實訓基地軟件建設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從車間工藝設計、凈化廠房建設到設備的選用、安裝、調試、運行的每一個環節均嚴格按照GMP要求實施,并同步開展GMP軟件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藥品生產、廠房、設施及設備在內的一整套GMP軟件體系,如:凈化廠房設計、空氣凈化系統、純化水注射用水(清潔蒸汽)系統及相關制藥設備的GMP檔案文件。同時,采用數字化多媒體、計算機虛擬仿真等手段,全程記錄整個硬件和軟件的建設過程,為實訓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獲取第一手實踐教學素材。3.校內GMP實訓基地建設標準的制訂工作本校在充分調研藥學高職崗位職業能力培養需求的基礎上,總結了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成果,確立了藥學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藥物制劑工藝技術、藥物分析技術、中藥制劑技術、化學制藥技術四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標準的制訂工作,方案獲教育部批準,在全國藥學高職教育中實施,對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與管理,促進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更加科學、合理、規范,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取得了廣泛的社會效益。

二、構建實訓教學體系

由于藥學類專業本科校內實訓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可以借鑒的教學模式,為此,學院積極探索和實踐以“工學結合”為核心的現代藥學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把實踐教學從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應用提升到主體地位,使理論真正服務于實踐。為此,必須打破傳統的學科系統化束縛,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實現由“學科完整”向“工作過程完整”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團隊學習、虛擬學習、專題討論等多種學習方式引入實訓教學過程。以求實、求新、求變,體現工程實訓特征為原則,以生產實踐應用為目的,設計項目化實訓課程,開發實訓教材,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藥學類專業實訓教學新體系。建設實訓內容項目化、實訓組織生產化、實訓手段多元化的藥學類專業本科實訓教學體系。

1.實訓內容項目化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本身是以生產一件產品或提供一項服務為目的的任務,它與學科知識領域沒有一一對應關系,而是從具體的“工作領域”轉化而來,常表現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綜合性學習任務。通過一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可完成某職業的一個典型工作任務,處理一種典型的“問題情境”,通過若干系統化的項目化教學模塊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某一職業的職業能力。校內實訓基地雖然按照工廠化、車間式進行布局,但實訓教學主要以基礎性、規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訓為主,需要將崗位能力分解為一個個實訓項目,對學生進行崗位基本技能的訓練。我們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找到實訓內容由實踐情景構成的過程邏輯,使學生實訓的過程變成基本符合制藥企業工作的過程,實現由“學科導向模式”向“項目導向模式”的轉變。[2]學院把實訓基地按照制藥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劃分為七個車間,即注射劑車間、固體制劑車間、生物制藥車間、中藥提取車間、藥物合成車間、凍干粉針車間和公用工程車間,以各個車間的生產工藝過程為主干線,參照制藥生產的實際生產崗位以及實訓教學的規范化、項目化的需求,將每個車間劃分成若干實訓模塊,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為基本出發點,根據制藥企業的生產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對每個實訓模塊的實訓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再將每個車間的所有實訓模塊的實訓內容加以整合,成為該車間的實訓內容,然后將各個車間的實訓內容融合起來,形成整個GMP實訓中心的項目化實訓內容。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專業本科生的實際需求,對實訓內容進行模塊化組合、篩選設計,建立不同專業的實訓計劃、實訓大綱、實訓教材、實訓教案等,從而建立了項目化的實訓教學內容體系。

2.實訓組織生產化本著“車間與教室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的原則,以“生產過程即是實訓過程”為出發點,開展實訓教學的組織工作,實現由“學科體系導向模式”向“生產過程導向模式”的真正轉變。在實訓過程中,每個實訓模塊既是實訓崗位也是生產崗位,針對每個實訓崗位,建立一個實訓教學指導小組,實訓教師指導小組由主講教師和輔講教師組成,根據崗位需求,進行教師專業結構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講教師負責制度,完成崗位教學任務。主要包括該崗位的實訓計劃、實訓大綱、實訓教材、實訓教案的編寫和修訂工作;崗位實訓教學的組織和教學研討工作等。主講教師既是崗位實訓教學的帶頭人又是實際生產的班組長,實訓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師傅,參訓人員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再以各車間實訓教師為基本教學單位,設立實訓車間負責人,組建實訓教學研究室,開展各個車間的實訓教學工作,進而完成生產化的實訓教學組織體系建設。3.實訓手段多元化在實訓教學實踐中,學院以職業崗位技能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為目標,以服務于生產實踐為切入點,以校內實訓基地為依托,以《GMP仿真平臺軟件》為平臺,將現場教學、虛擬實訓和現場實訓三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根據實訓項目和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強化學生能力培養。這三種教學手段各有所側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現場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從理論到實踐的軟著陸,虛擬實訓著力強化學生對制藥生產工藝過程及設備的規范化、程序化的認知能力,現場實訓則側重于實際操作技能、實踐經驗技術的積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將現場教學中的實踐性理論知識實施于GMP車間現場實訓和計算機虛擬實訓中,在實踐中理解、消化與掌握;同時將GMP車間現場實訓和計算機虛擬實訓中的技術、經驗和感性素材應用到現場教學中,進一步提升現場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實現了知識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循環認知過程,全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教學實踐成果及影響

學院以中國藥科大學雄厚藥學專家團隊為依托,以全國大型知名醫藥企業工程技術權威為外援,以GMP實訓中心“雙師型結構”教師團隊為中堅,以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實訓內容設計為理念,開展實訓教學研究,形成“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利用所擁有的校內實訓基地,在原有的藥學類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新增實訓課時,合理安排實訓內容,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訓有機統一”,對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交叉培養,以及行業崗位技能訓練。加強實訓教材和實訓制度建設,優化實訓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能力。改革實訓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試方式和方法,增加崗前培訓內容,安全理念貫穿整個培養過程。設計了中國藥科大學實訓教學方案(模塊化),制定了適合藥學專業、藥物制劑專業、中藥學專業、制藥工程專業、生物工程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臨床藥學專業等各個專業的實訓教學方案。以此為基礎,制定了包括注射劑車間、固體制劑車間、凍干粉針車間、生物制藥車間、中藥提取車間、藥物合成車間及公用工程等各個車間的實訓方案、實訓大綱,編寫了細化到每個車間、每個崗位、每個工作項目的單元化、模塊化實訓講義、實訓教案。藥學類不同專業本科實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案、講義等已基本完成,編寫藥學類實踐性理論教材與實訓教材,初步構建了藥學類專業的實訓教學體系。

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建設校內GMP實訓基地,探索實訓教學改革,從2011年開始,已為本校近6000名學生開設了實訓課程,實現了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有機銜接和融通,畢業生就業率持續攀高。建立起校內外合作格局,為境內外其他院校教師、學生提供GMP實訓教學服務,實現深層次、多方位的實質性資源共享。加強與企業合作,使企業共享學校GMP實訓教學設備資源,調動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為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戰略開辟了道路。同時,本校藥學類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構建和校內實訓教學基地建設的完成,也為國內藥學類其他院校的實訓教學、校內實訓教學基地建設起到示范作用、輻射作用和指導作用。

作者:馬愛霞王澤單位:中國藥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苏尼特左旗| 富顺县| 上杭县| 色达县| 合江县| 安乡县| 东平县| 汕尾市| 宜城市| 鹤峰县| 龙游县| 鄂托克前旗| 赤峰市| 无极县| 隆德县| 蓬溪县| 高唐县| 虎林市| 屏东市| 全州县| 资溪县| 张北县| 亚东县| 南靖县| 东丽区| 隆昌县| 道真| 湘潭县| 大宁县| 南部县| 报价| 宾阳县| 平泉县| 祁门县| 左贡县| 方正县| 忻城县| 翁牛特旗| 水城县|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