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8 19:40: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蟋蟀的住宅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創設具體可感的情境,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交流
生本互動是指學生對教科書、課外讀物等文本的閱讀理解。理解是能動的,帶有創造性質的。真正的互動,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文本是語言符號的堆積,如果單純地依靠學生自己是無法體會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師要根據文本提供的豐富形象的語言描繪,將它創設成為一種具體可感的情境,對一些情境優化、篩選出最適合學生生活體驗的情境,并將他們引入情境,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到樂趣,從而保持思維的敏捷,使他們對文本的探究能不斷進行。《西湖》一文用優美而帶韻味的語言,敘述了西湖的秀麗多姿。文本中有許多適合學生體驗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體情境等都能將學生帶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畫面當中。所以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手段,將它組成了一個整體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索。我首先以錄像導入,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又以當小導游、小講解員的方式,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交流。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獲得親身體驗,給他們留下了寬闊的想象余地,使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到文本描寫的廣遠意境之中。對文本的理解,不僅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體驗,而且由表及里對文本內在內容也有了很深的體會。學生剛從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創造性的問題,而且,他們對問題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創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創造。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也得到了體現。
二、建立生生互動教學模式,培養他們多角度思維和創造能力
語文教學十分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系,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彼此對話,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主體與群眾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語文學習是一個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行為,感知、理解、頓悟,無不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師要喚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建立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培養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分組學習交流中,教師可通過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創設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環境,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進行多向思維。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與發散性,在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就安排了足夠的學生議一議,比一比,演一演,說一說,如讓學生自學第二次與第一次比,第三次與第二次比,你發現狼和小羊的態度有什么變化?猜一猜為什么狼不想再爭辯了?對于這些問題,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或小組合作,或個人自學,同時又將全班討論與教師點撥有機結合。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盡情交流,同時,學生獨特的見解也得到了顯現。這可是靠教師的一味講解永遠也得不來的呀!
三、建構師生互動活力課堂,形成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教材實現思想交流的對話過程。師生交流,教師是平等對話的首席。要實現師生互動,首先要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互動氛圍。學生不僅有機會說書,而且與教師共同決定著交流的形式與內容。在與學生交流中,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我就曾經有一次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課,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小蟋蟀這樣可愛、可敬,同學們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學生回答:“想!”)那我現在就是咱蟋蟀王國的首領了,誰讓我老蟋蟀比你們歲數大點兒呢。我老蟋蟀剛剛接到這樣一封邀請函,(點擊課件,出示信函內容)昆蟲聯合國總部快要召開昆蟲國際建筑經驗交流會了,請咱們派代表參加。去參加這次盛會,展示咱們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這可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啊!誰想去?(學生爭著回答:“我!我!”)有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幾只小蟋蟀,這樣吧,我們先來個人才選拔賽,好不好?大家滿口答應。那你們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學生有的表演,有的畫圖,有的講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誦。大家各展所長,把小蟋蟀的本領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這一過程中,我把“講臺”搬到了學生中間。我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不再板起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師道尊嚴”的面孔,而是一只快樂的老蟋蟀,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在與學生的對話與交流中,巧妙地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建構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在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中,老師與學生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四、讓預設和生成熠熠生輝,構建活力生命課堂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和提倡課中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因而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要集中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反應,著眼于學生真實的學情,不拘泥于預案,憑借自己豐富的教育積淀和智慧,順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去創造性地實施,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將教師教的思路與學生學的思路動態地融合在一起,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如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教學片段:――
師: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紅狐,小紅狐滿臉的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于是,熊警官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遠好遠……
生:老師,我認為那是假的。
師:好,那請你說說為什么是假的?
生:因為扔那么遠,小木偶早就摔爛了。
師:你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那讓我們再想想童話有什么特點?
生:童話是編的,童話里有很多夸張。
師:說得真好。讓我們又再一次體會到了童話這種文體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