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9 12:59: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出國考察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考察報告是指機關企事業單位派出的有關人員對有關的人和事進行實際考察之后寫成的書面報告。對人的考察報告主要有選拔任用干部考察報告,干部人事考察報告,模范人物考察報告等。對事的考察報告主要有外出參觀考察報告,重點項目考察報告,市場狀況考察報告等。關于干部人事類考察報告的寫作,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有專門的規定和要求,本文不再贅述。這里僅就外出考察報告的寫作談幾點意見。
一、考察報告的文體特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名級各地公派人員的外出考察活動日漸增多。每次考察活動結束之后,考察人員往往要將考察的情況、學到的經驗及受到的啟示等,寫成文字材料報告本單位或上級有關領導,以便借鑒外地有益的做法和經驗,推動和改進本單位的工作。正因為如此,這些年外出考察報告的寫作頻率明顯提高,而且越來越為各級領導所重視。
考察報告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常用的事務公文,是一種類似于調查報告的獨立的應用文體。它既不屬于記敘文,也不屬于論述文,有三個明顯的文體特點:
一是記敘和論述兼而有之。考察報告的寫作以考察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為基礎,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通常要用一定的篇幅對考察的情況和事實加以敘述和說明,有時還需要少量的描寫或抒情,需要引用一些當地的諺語、慣用語或群眾議論等。在敘述情況的同時,考察報告中還要明確地表示出作者對考察對象及有關情況的看法、意見和態度;有時還要將外地的經驗與本單位的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比較,提出一些評價性、結論性或啟示性的意見。而這些又需要用議論的方式來表達。可見,考察報告中的記敘和論述缺一不可。
二是觀點支配和統帥材料。考察報告的寫作同其他應用文寫作一樣,寫作者必須先對考察中所獲取的大量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形成綜合性、結論性的觀點或意見,然后才能進入實際的寫作狀態。離開豐富的考察材料,就難以提煉報告的主題和觀點;離開正確的結論和觀點,同樣無法準確地歸納考察的情況、事實和典型事例。在考察報告中,議論成分明顯地占居著主導地位,而敘述成分只是對結論和觀點起著配合作用。
三是語言和材料客觀準確。考察報告選詞平實準確,用語質樸自然,基調莊重嚴肅,措辭講究分寸。它既不同于以說明為主的解說詞和簡介材料;也不同于描繪性情感性較濃的事件通訊或游記散文。在材料的選用上必須客觀、真實、準確。報告中所引用的數據應是經過當地核實和確認的數據;報告中所列舉的事例應是真實的、新鮮的、具有典型指導意義的事例,不允許使用道聽途說的有水分的材料。
二、考察報告的基本結構
在外觀結構上,考察報告有標題、正文和落款。標題通常由事由和文種組成。如《關于赴海南經濟開發區參觀考察的情況報告》。也有的標題略去事由,直書《參觀考察報告》、《出國考察報告》等。落款一般寫“××考察團(隊、組)”,也有的在落款中標明考察人員的姓名。落款之下寫年、月、日,一般不加蓋公章、私章。
在正文內容的結構布局上通常分為三部分: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c)-112-02
現代醫療技術更新的加速迫使醫療行業專業人士需要不間斷地接受高質量的繼續教育培訓,以滿足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持續增加。但資源具有有限性的特征,醫療單位或個人對繼續教育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在保證繼續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繼續醫學教育投入收益率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對如何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的單位培訓費用的投入收益率進行了簡要探討。
1 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
根據我國衛生部相關規定,目前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四種方式:一是進修班、培訓班和研修班。它們是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培訓方式,其承擔單位都得經過國家衛生部的審查和批準,具有良好的計劃性和實效性。二是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座。它們主要由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以下簡稱指定社團組織)所屬各學術團體申報的非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座的方式傳播知識和學術思想,更多地是對醫學前沿技術和醫學理念的探索。三是出國、出境進修、考察、培訓。這是擴大交流,了解國外最新技術的較好方式。四是遠程繼續教育。通過網絡遠程教育手段,可以提供給廣大的醫療人員更多的繼續教育機會,尤其針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和基層醫療人員,極大地提高了各種方式的效果。除了以上四種比較常見的繼續醫學教育之外,目前還存在眾多其他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包括:自學、、科研立項、出版醫學著作、出國考察報告、國內專題調研報告、發表醫學譯文、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臨床病理討論會等。
2 提高單位培訓費用的投入收益率的方式
2.1 聘請專家法
聘請專家法是指把專家請進院內,直接對員工進行培訓,讓員工擁有面對面聆聽專家演講或手把手接受專家指導臨床操作的機會,從而通過專家效應來提高繼續教育的效果,這也可稱之為“請進來”策略。
雖然聘請專家需要高額的費用,但相比專家所產生的連環效應,聘請專家培訓院內員工的單位成本效益產出還是挺高的。根據對受繼續醫學教育者的調查顯示,專家是影響繼續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專家擁有權威性,人們易于接受專家的思想,而且受教育者在專家或教授的親自帶教下,通過示范性的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診斷性操作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來診斷疾病,跟專家或教授一起制訂治療方案,對接受繼續教育的醫生無疑是最實用,甚至受益終身。與此同時,參加繼續教育的醫生還可在上級醫生、專家的主持下進行病例討論,與大家一起分析病例,互相啟發,這不僅可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而且可形成鞏固的臨床思維。
聘請專家進醫院的方法是一種比較可行的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方法,它針對性地考慮了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通過開展靜止的理論與生動的病例結合在一起的教學,可以使人們消除抵觸情緒,是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的有效可行的方式之一。
2.2 集體學習法[1]
根據新頒布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我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分兩類:Ⅰ類和Ⅱ類。其中Ⅱ類學分的獲取多數為單位和個人自我學習。為了更好地擴大自我學習的內涵,我們可以把個人的自我學習與整個集體的自我學習結合起來。單位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該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自我學習,形成從繼續醫學教育計劃的制訂、組織實施再到效果的評估等系列方案。例如,定期進行以科室為單位的集體學習,由科室主任醫生或資歷深的醫生帶領成員,采用多種學習方式(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案例討論會、大查房等)共同學習。
集體學習法不僅可加強本院醫療人員醫療技術和經驗的共享,同時在大家合作的進程中還可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有利于推進合作。
2.3 以一帶多法 [1]
由于有限的醫療機構的繼續教育費用與員工對繼續教育的無限需求是相互矛盾的,為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醫療機構可采用以一帶多法。具體做法就是單位外派優秀的員工去接受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國內外學術會議等,費用可采取單位與個人按一定比例支付的方式,同時雙方約定受培訓者學成歸來后給全院相關技術人員匯報成果,交流學習體會和收獲,以提高單位培訓費用投入的收益率。
以一帶多法的關鍵在于提高受培訓者的積極性,確保受培訓者學成而歸。因此,首先,要選擇良好的培訓項目,再鼓勵醫院員工競爭參加培訓的機會。其次,制定良好的激勵制度,可以采取“結果獎勵法”,即初始的費用由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比例支出,而個人所支付部分由培訓的效果決定是否返回。
2.4 網絡傳播法
網絡的產生和應用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做事的方式,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效果。首先,由于以網絡為平臺的遠程教育的覆蓋率比較高,受教育的醫生數量比較多,這樣可以發揮規模效應,減少單個受教育的培訓費用,直接提高了教育投入的收益率;其次,遠程教育還解決了學習與工作互相矛盾的問題。去外地參加繼續醫學教育,不僅要考慮培訓費用和旅途費用的問題,同時也要顧及工作方面的事情,而遠程教育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再次,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可以制作出人性化、個性化的繼續醫學教育授課課件,提高學員參與繼續醫學教育的積極性,從而保證培訓的效果。
2.5 定期出版內部醫學刊物,構建一個內部知識與思想的交流平臺
繼續醫學教育是終身教育,是醫療單位的一項系統建設工程。我們應該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其中,定期出版內部醫學刊物就是一種較好的繼續醫學教育方式,值得業內嘗試和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