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動畫教學

動畫教學

時間:2022-10-25 00:52: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動畫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動畫教學

第1篇

素描作為鍛煉造型能力的一項基本練習在教學中被視為基礎,動畫行業尤其注重手繪功力,因此將素描和速寫納入動漫教育課程體系中順理成章。我國美院素描教學模式主要源于蘇聯,后經多次改革,方才形成大致穩定的格局。因其教學體系嚴謹科學,因此職院素描教學活動主要以美院標準來展開,從石膏像到靜物、人物,早期作業結合短期作業進行。

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通過此種素描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技能與動畫行業的要求并不完全吻合,沒有實現高效率的手繪能力的提升。

二、分析

1、對象問題

一為動一為靜。動畫研究的對象是一系列的有時間關系的造型,而傳統素描研究對象是對象的一個單獨的靜止的畫面。要表達一個動作只靠某一單幀畫面是不夠的,這一點上傳統素描是無法滿足動畫行業需要。美院的高材生可以把一匹馬的結構畫得非常飽滿,但要畫一個馬跑的動作,那便會很為難了。因為誰也沒有辦法在奔跑的瞬間讓馬停下來畫上幾個小時。那么這些傳統教學關照不到的“滯空階段”的造型問題如何解決?單單強調掌握對象的解剖與基本結構也未必能行。傳統素描教學用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周的時間來畫一個靜幀畫面,而動畫行業要求一天之內畫幾秒鐘,那就是幾十個連續的靜幀畫面。教學與行業需求的脫節,導致了學生不能適應制作要求。這個問題的補救辦法可以采用臨摹優秀動畫以及實景拍攝中的分解動作的方法。運動規律課中也會具體講到這些內容,但是在動畫手繪中重點在于造型、結構、比例,最終目標是掌握運動中角色造型基本規律和基本表達方法,從而能創造性地運用到實際項目中去。

2. 執筆方式

動畫行業執筆之法基本上都是像拿鋼筆寫字一般(筆與工作面基本垂直可以稱為豎式)。這種執筆方法對筆的控制相當不錯,筆頭的大小、輕重、粗細、虛實全憑自由,念之所至瞬間完成,特別適應于動漫行業細膩、精細的產業要求,因此不論是畫CG還是畫原畫,豎式執筆大行其道。而傳統素描,用的基本上是拇指與四指相對執筆,筆大體與畫面平行。此種方式主要方便繪制大畫,拉出長線以及排線上調子,在傳統美院素描教學中用得最多。但是極少有人會用這種方式畫畫幅小得多的動畫或漫畫。所以既然使用率很低,為何不多花些時間投入到豎式執筆的練習中去呢?

3.臨摹高下問題

美院傳統之一是視臨摹為下品,只有初學者才為之。因為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大自然是最完美的,藝術是對它的一種復制加工。臨摹別人的作品,直接將前人的處理方式據為己有,自然不會受到歡迎。而從動畫行業上來說,動畫角色大多造型夸張、奇特、純系虛構,沒有實體,如何來寫生?動畫前輩遺留下來的優秀畫稿是大師們的結晶,通過臨摹來學習,實在是再好不過的熱身方式。何況動畫產業是標準化生產流水線作業的行業,整本動畫片的角色標準型、場景設定稿一旦定下來,就必須在片中保持一致,絕不允許同一角色在影片中忽高忽低,忽肥忽瘦。因此動畫行業的要求是不光要臨得像,還要臨得能默得出來,會創造性地臨摹。原畫設計的動作就是要根據標準型來的,但具體動作中的角度的變形、轉面、動態無一不是原畫設計自身來確定的。沒有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的臨摹,只知道默出幾個標準型,那也無法做出優秀的動畫。這種基于標準型的創作已經超出了傳統臨摹的概念所涵蓋范圍,但在動漫教學體系中這又是一塊被忽視的盲區。

4.再現與創作問題

經傳統素描教學后的學生不知何故,往往創作作品的激情不夠,水平不高。動畫片多半是針對青少年群體以及家長和心態年輕的成人,無論其風格是風趣活潑還是嚴肅沉重,都需要動畫制作群體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對創意的孜孜以求,缺乏新鮮想法和對世界漠不關心是動畫人的大忌。著力于被動復制物像作范圍有限的調整的傳統素描教學無意中常常導致部分學生思維僵化,滿足于再現的樂趣。這一點也許只是筆者的臆斷,但是讓生氣勃勃的動畫學子們日復一日地面對呆板的靜物畫作長期作業確實有些不妥,他們的壓抑與失落是溢于言表的。

綜上所述,傳統素描教學中在許多重要方面已無法滿足動畫設計與制作的內在要求,因此,改良舊有素描教學勢在必行。動漫教育涉及面廣,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因此要把有限的學習時間投入到高效率的更加有針對性的練習中去,

三、改良

首先從名稱改起,“素描”和“動畫素描”容易讓人誤會為傳統素描教學。筆者建議改為“動畫手繪”課程。

“動畫手繪”的基本內容:

1. 以線造型,注重結構、透視、構成,作畫速度;

2. 摒棄傳統執筆,全部用豎式;

3. 速寫課加大對人物動態寫生的份量;

4. 大量臨摹優秀原畫、角色設定、場景設定;

5. 大力鼓勵創造性臨摹;

6. 加大創作力度,教學階段中必須讓學生有獨立的手繪小型項目的安排;

第2篇

關鍵詞 三維動畫 創作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三維動畫教學中現存問題分析

1.1 教學理念守舊,創作能力低下

當前在各個高校中雖然都普遍開設了有關三維動畫的課程,但是,課程設置的重點并沒有放在三維動畫創作上,而更多的是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各種先進的動畫軟件應用上,這樣的教學活動就讓三維動畫課程重心出現了偏移,學生的實際創作能力也就不會提高。軟件只是三維動畫制作的一種工具性途徑,而三維動畫的創作才是動漫產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但是從當前動畫作品來看,大多數都是用先進的技術效果來渲染動畫效果,實際創作思路并沒有實現創新。這也是當前三維動畫創作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教學理念沒有實現創新發展。

1.2 缺少明確的培養目標

當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三維動畫的教學目標和對學生的培養方向也要適當進行調節。在原來學生的培養方式主要是以掌握基本三維動畫創作知識為主,而在課程改革之后就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某些學校沒有聯系學生實際而進行培養目標的制定,導致學生的發展偏離了主要的方向,目前,學生所提高的能力都放在了先進技術的應用,而忽視了最基礎的三維動畫創作能力的提高。這種缺少目標的教學不但會阻礙學生的正常發展,更會導致學生失去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2 三維動畫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課程改革的條件下,三維動畫的教學活動也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變傳統的三維動畫教學模式為現代技術型動畫創作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的轉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技能型高素質人才。”

所以三維動畫的教學指導思想就應該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基礎、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學生能力素質成長為目標來對三維動畫的教學結構進行變革,讓三維動畫教學無論是從教學計劃上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都要實現現代化和科學化。同時要適應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對于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學校要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組織專業教師帶隊進行實驗研究,一方面能夠為動漫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更多的實踐能力。

3 三維動畫教學改革方向

3.1 更新教學模式,提高創作能力

課程改革在基礎教育中提出了很多尊重學生天性、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經過有針對性的變革也可以為三維動畫教學所應用,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模式的更新要從三維動畫課程構成著手,普通的三維動畫課程并沒有重點關注學生對三維動畫的創作上,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軟件應用上的教育,而實際上的三維動畫作品不單單是動畫畫面的設計,還包括故事情節的設計、人物角色的設計、動作的設計等創作性的內容,這是決定三維動畫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三維動畫的教學模式就要從動畫故事劇本設計、場景角色設計、燈光音效設計等多個方面著手,因此,對于學生而言要具有全方位的能力,除了掌握相關軟件的應用還要掌握動畫制作的基本規律,以此提高學生對三維動畫的創作能力。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整個課程中設置專業的動畫創作課程,讓學生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創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整個三維動畫要由多門專業性的課程組成,教學模式更新后學生所掌握的能力就會從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得到發展。

3.2 重視基礎教學,保證創作素養

動畫本身就是由一個個活動的畫面組合而成的, 是由手工方式繪制而成的,雖然當前應用很多設計軟件進行設計,但是基本的繪制內容還是需要以人工方式進行的。因此,在三維動畫教學中基礎教學也需要得到重視,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繪畫能力,提高動手的表達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師在三維動畫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繪畫技巧和能力進行鍛煉,一方面在基礎課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繪畫基本功進行訓練,另一方面在動畫課程中要把學生的思路和設計同其繪畫能力進行融合,在很多情況下,雖然學生有較好的動畫構思,但是受到繪畫能力的影響,三維動畫的創作效果就不是非常理想。所以,本人建議可以對素描教學模式進行改變,變為對人和物進行動態速寫和結構速寫的訓練,這樣在其中就能夠掌握到人和物的自然狀態和運動原理,并以此為研究主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變繪畫為動畫。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基礎能力的提升。

3.3 明確教學目標,技術與創作并重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就是要具有綜合能力和素質,而根據當前社會主要人才類型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藝術創作型人才,另一種則是技術創新型人才,這兩種人才所掌握的能力不同,工作的領域也就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的才華和智慧相互融合之后就形成了具有獨特性的三維動畫藝術作品,這就是當前實際人才需求方向,但是,在學校培養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人才發展方向。

所以,根據以上內容分析,三維動畫教學目標也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明確,第一,以藝術創作為方向培養學生,這是三維動畫的主要生產者。而在三維動畫創作中,藝術內容創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即基本的藝術理論知識,比如總體的藝術概述和藝術歷史;燈光色彩、故事情節等的設計原理;視覺透視結構,基本的繪畫藝術,例如在素描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人體、物體的比例尺寸,在雕塑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不同藝術畫面風格的表現方式和手法。除此之外還包括動畫、寫作、視聽等藝術內容。第二,以技術創新為方向培養學生。在這里的技術主要就是指計算機技術,例如各種圖像的合成,采樣,紋理貼圖等;動畫特效技術,該技術就是指三維動畫作品中的風、火、雷、電、雨、雪、云等;程序語言技術。

4 結束語

三維動畫教學效果不但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動漫產業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因為,高校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專業性和綜合性人才的地方,如果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操作能力、創作能力就會不足,不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就沒有用武之地,所以,高校三維動畫教學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創作能力的提高,同時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進行適當的變革。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動畫基礎教學 創新思維 立體造型

動畫是綜合性的藝術學科,集繪畫、文學、漫畫、電影、攝影、音樂以及數字媒體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動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特殊而典型的。

動畫造型基礎教學是動畫專業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學生具有扎實的動畫素描、動畫色彩能力是創作出優秀動畫作品的前提條件,因此,要培養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思維的動畫人才,必須改革現行教學模式和課程中不合理的內容。

一、動畫造型基礎教學的特點

1.概括性與簡練性

在動畫造型基礎教學中,首先要明確課程設置的目的、要求以及動畫造型基礎教學的特點,以及動畫造型設計與其他造型設計教學的差別,根據這些特性來對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探討。動畫創作要有好的創意和大量的動畫和原畫設計工作,在這個工作中,任何一個造型方面的問題都會影響作品的質量,這就要求物象的造型要擯棄一些瑣碎的形態,提煉出本質的、主要的形態,從而創作出用簡練的線條、概括的形態、飽滿的色彩表現栩栩如生的鮮活的動畫形象。

2.裝飾性與幽默性

動畫片通過故事情節、人物的造型、獨特的場景設計,使人心情愉快、賞心悅目,使人在放松心情的同時得到心靈震撼。動畫片運用民間藝術、繪畫以及裝飾藝術等表現形式和手法,把人們心中各種奇思妙想、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裝飾性與幽默性的完美結合。

二、動畫造型基礎教學重點

1.寫實造型能力與形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寫實造型能力是動畫造型基礎教學的重點,包括形象的比例、形象的結構、動態及解剖。它是動畫創作的基石,只有掌握了扎實的造型能力,才能夠隨心所欲地設計心中的美好形象。

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寫實造型能力,還要具備將復雜的形態概括成簡練的藝術形態的能力。在抓住本質形態的同時區分主次、強弱,使學生做到觀察、表現物象一針見血,這需要一個學習積累的過程,合理的教學安排能使學生盡快掌握形象概括能力。

2.夸張變形能力與立體造型思維能力的培養

夸張的動作在動畫片中是普遍的。一部優秀的動畫片,夸張的動作、夸張的表情及幽默感是其必須具備的要素。這種夸張幽默是有的放矢,是從生活中汲取的精華,反映出事物、人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的性格特征、形體特征、心理活動、職業特點、表情特征,這就要求在動畫造型基礎教學中逐漸介入這種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針對變形與夸張做單獨訓練,以啟發學生對此內容的深入領會,在今后的創作道路上才能輕車熟路。對此,我們還應設置對學生三維及多維立體空間造型思維建立的課程內容,使學生適應動畫動態造型、多角度造型的特點,使他們在今后的動畫創作中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三、造型訓練與課堂實踐

1.在動畫造型基礎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及表現方法。針對此問題,在課上要求學生表現物象、人物有時間限制,使他們舍棄繁雜的表象,直接用簡單的線條概括與歸納。要達到此目的,不僅在課上進行專門訓練,課后要求學生完成臨摹人體骨骼肌肉的結構的單線速寫,一方面不僅鍛煉了他們對線的掌握,同時也為今后表現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礎。從量的積累到質的改變,從無從下手到表現自如、得心應手,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在動畫中線條的運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接下來,更進一層培養學生變形速寫的訓練,對物象、人物局部的形態、動態、神態進行超出常規、不可想象的變形夸張,如有一句廣告語,“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在基本技法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接下來要培養學生的表現形式和技巧。新生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課程設置除了對于速寫、變形夸張的訓練,對于鉛筆、水彩、水墨、版畫、雕塑等技法的運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此基礎上,透視原理的運用是動畫場景設計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掌握透視知識在動畫基礎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透視的訓練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一點透視、二點透視、三點透視、多點透視、魚眼透視等,怎樣通過做圖把它們畫出來,然后,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些透視在動畫場景中的應用。

3.在動畫造型基礎教學中,人物、動物以及場景是色彩訓練的主要課題。在二維或多維、靜止或動態的動畫片中合理地控制畫面的調子,處理好手、眼、腦的協調性,手體現了學生造型的能力,眼體現了學生的審美及藝術修養,腦則反映了學生的創意思維;教學中激發學生手、眼、腦充分結合,靈活運用,才能在動畫片中創造出栩栩如生、鮮活灑脫的形象。根據動畫造型基礎教學的需要舍棄傳統的課程設置,跳過石膏頭像,直接描繪真人頭像過渡到人體,進行造型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真人頭像過渡到變形夸張頭像素描,可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各種夸張表情的照片,展現出充滿幻想的森林女巫、守財奴、飄飄仙女、英俊武士等,不僅增加了趣味性,更主要的是在這種夸張造型表現中使學生對動畫片的了解更進了一步。在人體課程授課中,不僅完成人體骨骼肌肉穿插及形態特征表現,深入要求學生完成人體運動分解動作的速寫,提高學生對動態人物的理解。

隨著動畫產業的飛速發展,動畫造型基礎教學必須不斷更新、不斷改革,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我們必須不斷完善自我,掌握國內外本專業的動向,探索出一套開發學生思路、調動學生繪畫興趣、提高學生動畫專業基礎水平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為培養出優秀的動畫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動畫基礎教程[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第4篇

關鍵詞:動畫表演;動畫角色;動畫表演教學

動畫制作中最讓人亢奮并最富有成就感的工作是什么?那就是虛擬的角色被賦予了生命,獲得了人類的感情,具有了人類的行為,其實就是動畫表演。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動畫表演的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

1 動畫表演藝術特點的講解

1.1 動畫表演的含義

動畫(Animation)一詞源自于拉丁文的字根anima,意為靈魂,所以我們可以把動畫表演理解為一種為動畫角色賦予“靈魂”的藝術,是動畫藝術表現的重要載體。其實,動畫影視和真人影視一樣,也是通過動畫“演員”的精彩表演而形成的一部完整作品。不論是電視劇、電影還是動畫片,其中演員和角色的精彩表演作用重大,動畫表演不好,即使場景設計、服裝設計、音響效果、燈光色彩、以及后期剪輯等各個環節做得再好,這樣的作品也會黯然失色。192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在看了當時淺陋不堪的動畫制作之后大為不滿,它滿懷感情地預言說:“終有一天,動畫片要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要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魄力,哥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創造出一種視覺的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的交響樂更能令人激動”。可以說,埃利?福爾的愿望是對動畫表演含義的最好詮釋。

1.2 動畫表演理論上的藝術特點

動畫表演在理論上有其自身的藝術特點,包括虛擬性、夸張性、擬人性、可控性和整體性。

1)虛擬性。動畫表演的主體是虛擬的,所在時空是虛擬的,故事情節也是虛擬的,因此可以說,動畫表演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虛擬表演。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特點,才使得動畫表演獨具特色。利用動畫表演虛擬的自由,就可以任意穿梭于現實與想象之間,就可以表現夢想、營造幻境。2)夸張性。夸張是最能使動畫表演表現其獨特魅力的地方,而這種夸張性,是其他任何表演形式無法替代的。動畫表演的創作者必須明白,動畫不是用現實主義表達想法的藝術形式,所以動畫動作的設計必須是夸張的,不夸張就不是動畫的動作語言,就不合理、不幽默,就不可能具有動畫作品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夸張就要做到:面部表情眉飛色舞;天賦神力刀槍不入;警車速度快過流星;老鼠追貓令人發笑。3)擬人性。動畫表演是動畫作品的生命線,是給予動畫角色以生命的母親,是點燃虛擬世界的火種。在動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動畫表演的責任尤其重大。擬人,必須達到外形酷似人物、肢體動作類似人物、心理充分理解人物這三個標準。也就是說,看起來像還不行,表演達到了恍惚人物真的就存在于那里也不行,要做到真假不分,形成獨特演繹人物和故事的魅力,那才行。4)可控性。動畫表演是藝術與技術的產物,它是由一張張原畫和動畫呈現出來的,這就意味著動畫表演可以精確控制每一格每一幀,可以隨意控制動畫角色的表情和動作。真人的演出可能會出現忘詞或唱歌跑調,但動畫表演是絕對可以控制的,不會出現這樣的瑕疵。5)整體性。動畫表演在動畫創作中是一個傳情達意的過程,在創作中凡是在傳達該角色的情感與性格而需要采取的一切手段,我們都可以視為“在創造”動畫表演。從這個角度講,動畫表演其實是集體合力的產物。比如動作就涉及編劇、原畫、動畫、攝影等工作,聲音也涉及配音、錄音、剪輯等部門。

2 動畫表演教學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動畫表演是整個產品的精髓和核心。動畫表演的角色就相當于一部真人電影中的演員,在展現著自己的魅力。動畫產品正是通過動畫角色的獨特魅力表演來吸引觀眾的。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動畫表演教學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訓練學生注重動畫角色的表情創造。創造出符合動畫角色性格特征的個性化表情是動畫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動畫的角色表情往往不應完全像真人那樣的表情,其表情經常要夸張,有時需要簡化或者變形來達到戲劇或者喜劇的效果。二是要訓練學生對動畫角色的動作創造。動畫角色有了表情之后,還要有活靈活現的動作,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動畫角色。比如利用動態線的變化提高動畫角色的表現力、利用漫畫式夸張展示動畫角色的動態、利用肢體語言表現動畫角色的思想和心理活動以及情感傾向等。三是要訓練學生聲音制造。隨著動畫技術的不斷提高,聲音將與我們的工作有著越來越復雜的聯系。如今,只有聲音與畫面兩大要素完美結合的動畫產品才能更好地吸引住觀眾的眼球。

3 動畫表演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3.1 動畫表演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動畫表演教學應堅持的以下七項基本原則:1)實踐第一的原則。實踐就是動手,動畫表演制作不動手,永遠也不能出作品。2)循序漸進的原則。循序漸進,就是教師要逐漸提高教學難度,最終讓學生掌握動畫表演的全部知識。3)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育,同時盡量發揮每個人的創作個性。4)藝術審美的原則。藝術審美,就是追求藝術的完美,追求藝術的魅力,追求精品。5)注重細節的原則。每位教師都有著神圣的使命,那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細節決定成敗。

3.2 動畫表演的教學方法

(1)基本功訓練法。學習動畫表演創作的學生,要具備很好的造型能力。在整個動畫表演領域中,塑造形體結構的能力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是最終達到動畫表演專業人員的創作能力和制作水平的關鍵。

(2)計算機軟件操作法。動畫表演是由編劇開始直到后期合成,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有了計算機技術和藝術的結合,使得動畫在技術層面和制作水平上有了質的飛躍。

(3)游戲表演法。通過做游戲,讓學生對這門藝術會有更深的感悟,會有更多的啟迪。

(4)信念培養法。動畫表演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放和開拓學生的自身素質。其核心是心理學意義上的信念的建立與把握。

(5)經典作品分析法。用經典作品的角色表演舉例分析,不能不說是一種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6)奇思妙想法。奇思妙想是一種教學手段和創作意識。教學中,使學生在創作中尋找到濃厚的興趣,開掘出強烈的創作欲望,實現個性化的創造。

4 結語

一部好的動畫產品離不開動畫角色精彩的表演,可以說,一個動畫角色會活動了,并不等于他已經活了,是表演為動畫帶來了無限靈魂,使其有了情感甚至生命。動畫表演教學,就是要將學生培養成著名導演的水平,明星演員的表演技巧,頂尖畫家繪畫的功底,一流的計算機技術能力。相信動畫表演的未來一定不是夢,辛勤的努力是現在,理想的目標是未來。未來,是學生們的世界。

參考文獻:

[1] 曉鷗.現代動畫概論[M].吉林美術出版社,2011.

[2] 黃穎.動畫概論[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3] 林洪桐.表演創作手冊[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

第5篇

關鍵詞:泛動畫動畫實踐教學工作室教學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新技術的涌現,移動終端的普及,多元化制作動畫的方式和應用領域將更寬泛,進而出現“泛動畫”的概念,它突破了傳統動畫的藝術范疇,轉而與新媒體技術結合,指向動畫的應用層面,延伸至社會應用實踐領域。動畫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隨著“泛動畫”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動畫專業尤其應該突出學科優勢,強調應用性,加強實踐教學比重,加快實踐教學技術的更新,構建科學的、創新的實踐課程與教學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多數高等院校動畫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普遍采用的是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實踐教學被當作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一種附屬課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自身相對完整且獨立的教學體系,更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因此,實踐課程缺乏系統性,考核標準不統一,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和盲目狀態,喪失主體性和創新性,能力與行業要求脫軌,制約了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動畫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應該是動畫專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理論教學環節的有力補充,更是貼近時代、貼近市場的重要體現。文章從適應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試圖建設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實踐課程體系,不局限于原來狹隘的動畫專業本身的教學,而是針對“泛動畫”多類型、多方向、多形式的特點,注重與數字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交叉融合和應用,將行業新要求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

二、構建動畫專業創新性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

1.以工作室教學為導向,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我國,工作室教學模式主要集中在一些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藝術類專業,如動畫、數字媒體、平面設計、服裝等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尤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符合當代“泛動畫”背景下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動畫工作室教學模式對低年級學生主要承擔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對高年級學生通過引入不同類型的項目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其深入地了解行業內的操作模式,訓練其團隊協作能力。結合行業要求將項目教學與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等進行對接,對不同階段的課程設立不同要求的項目內容,最終通過工作室平臺形成“基礎課程專業化、技術課程案例化、技能課程項目化”的特點,一步步將實踐教學向前推進,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2.注重項目引進和課內培養的有機結合,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研究型學習培養空間

把項目引入工作室的實際教學,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實際工作案例和公司的工作模式,以項目的具體要求進行實踐課程模塊的劃分,可以更好地構筑學生的技能,使之與行業標準統一,符合新時代對實踐教學的需求。由于動畫制作是一個復雜的藝術創作過程,學生通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和項目要求共同商討方案、分工合作以完成整個項目,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團隊成員的集體精神與合作能力;教師的作用也不僅僅局限在教學的層面上,更增加了項目引入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在制作過程中控制和啟發實踐過程的順利實施,同時針對教學對象的個性差異,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注重整體性培養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因材施教。因此,整個專業實踐過程的學習和交流在一種平等和專業的氛圍中完成,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提高,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操控和執行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在討論、質疑、探索中學會思考和創造,通過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有價值的經驗積累。

3.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有利于突破專業界限,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1)構筑校內相互關聯、網絡狀分布的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是動畫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動畫專業為例,根據動畫的制作特點、研究方向、應用要求,對工作室進行模塊化建設,如前期策劃和劇作工作室、漫畫工作室、二維動畫工作室、定格動畫工作室、三維動畫工作室、后期編輯配音工作室、衍生產品研發工作室、虛擬現實實驗室等,基本涵蓋了動畫專業教學的要求。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由不同方向的專業教師擔任導師,學生以項目組或課題組的形式進入工作室學習并參與日常管理。每個工作室除了承擔基本的教學任務,更要以獨立研究、任務驅動為主,要求獨立運行,成為具有教學、科研及產業服務功能的開放式實驗室,成為學生多方向培養的實踐教學平臺。

(2)提升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水平為了迎合“泛動畫”時代文化產業發展和產業布局的需求,必須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創新活動、專業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向學生提供各種專業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培養和社會需求接軌,從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

4.組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創新創業團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成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創新創業團隊,主要通過學科競賽、專業大賽、展覽、橫縱向課題開展實踐性教學。創新創業團隊由工作室平臺衍生而來,同時又獨立于工作室。工作室教學是長期的,是根據教學計劃執行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模式;創新創業團隊是應項目課題而產生的,是短期的、靈活多變的。因此,兩者相輔相成、互通有無,可以使實踐教學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從而成為緊密連接學校和行業的一個有效途徑。

結語

在“泛動畫”時代,動畫片制作技術和工具蓬勃發展,數字內容產業的外延更為豐富。動畫專業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以培養適應文化產業發展和滿足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提升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動畫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應用,注重項目引進和課內培養的有機結合,搭建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的平臺,共同構建系統的動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解決了動畫專業學生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技能之間的脫節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項目執行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郭賽.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動畫專業實踐教學探究.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陳支武,張德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8).

[3]黃蘇瑾,朱曉峰.動畫工作室教學中的激勵制度構建.科技創新導報,2010(2).

[4]林江湧,魏農建,段明明.項目教學:應用型教學模式的選擇.中國大學教學,2010(10).

[5]王永生,劉拓,章梓茂.建設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國高等教育,2006(22).

[6]余洪.動畫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教學體系研究.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6).

第6篇

關鍵詞:實踐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43

中國動畫自1925年以來第一部動畫的誕生,到現今經歷了80多年的歷程,但仍然處在起步階段。影視動畫發展的推動力量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才的聚集,影視動畫是強烈依靠人才資源的產業,人才培養應注重實踐與創新,是可操作能力和創造力的合二為一。但是,因為過度注重規模的擴大及定位不準確,導致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需求。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我校動畫專業分鏡頭課程教學改革后,經過多輪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

分鏡頭腳本又稱攝制工作臺本,也叫“故事板”,是動畫前期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將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它是通過把握片子的節奏和風格,利用蒙太奇語言,并配以各種特效、拍攝手法等來完成將文字劇本視覺畫面的轉換。一部動畫影片的精良與否,關鍵取決于分鏡設計的精良與否。從教育意義的生成方式可以把教學模式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替代性教學模式”,即學生通過教師提供教材來掌握現有知識;第二類“指導性教學模式”,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的教學意義是幫助和促進。教學中切合實際的考慮其教學模式及方法的選擇意義重大。現根據“指導性教學模式”進行以下教學方法的實施。

1 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散和重點記憶

分鏡頭腳本設計是劇本的圖形表現形式,是一種視覺表現上的創新,它的構造是依托于我們對日常信息的記憶、觀察、分析、以及打散與重組,以上環節是思維活動中有序的鏈條。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在眾多知識點中理清頭緒,清理信息,在清晰的邏輯關系下,增強學生記憶,構建一個思維鏈,為創造一個精彩的分鏡腳本提供堅實基礎。

2 營造氛圍,賞析優秀作品,交互式探討貫穿始終

學生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立在興趣與信息基礎之上,分鏡設計中鏡頭銜接的合理流暢是一個難點,也是學生把握動畫短片整體設計的弱項。技巧性轉場相對簡單,淡入淡出、疊化等技巧的運用,能直接的運用到鏡頭的自然銜接中,但無技巧性轉場則需要對整個畫面空間、時間、節奏上的把握,才可能做到較好的銜接鏡頭。所以,可以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進行交互式探討,例如,[1]美國動畫影片《小雞快跑》中,利用小雞們的視覺方向,切換到農場主在加緊修理餡餅機的鏡頭,使影片的轉場自然,同時加強了劇情的節奏性與緊迫感。這些轉場方式一般針對特定的情境,采取的方式。帶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反復剖析研究,探索知識點在影片中的運用以及如何關聯內部各元素的構成,真正地讓學生對影片做到能夠看懂。這樣,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潛移默化地使之受影響,逐漸形成較高的影視化思維。

3 高效合理的教學模式并行實施

3.1 分段式教學

首先,分鏡頭畫面的繪制,需建立于分鏡知識點的專項提煉。如鏡頭語言的表現、機位運用、轉場表現等,很多零散知識,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歸納、分類,同類別的知識點打包,進行專項疊加式實踐練習。整個環節實踐下來,知識點的異同點的掌握及實際運用,學生能發現其中的提升變化。接下來進行逆向性還原。一般動畫作品是構建在分鏡畫面設計之上再進行潤色及合成輸出的。先給予學生指定作品,進行制作。制作成動畫成品后再調轉方向提煉分鏡畫面,針對最終畫面效果,給學生一些難點的提示,使其有意識性地選擇分鏡畫面繪制,再準確地標注具體后期的鏡頭的處理方式,完成比較專業的分鏡設計。

3.2 選擇式教學

學生水平層次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良莠不齊。挖掘第一批隊,推動第二批隊,引導第三批隊是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方法。項目驅動的選擇性,避免了部分學生出現的尷尬狀況。在分鏡創作中,可以提供多個項目,可以以平鋪式內容,比如幽默笑話為項目驅動,此類任務重點要求直觀交代故事內容,畫面銜接自然。也可以運用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為項目驅動,更深入地表現命題主題,此類任務重點要求把握主題定位準確的同時,還需注重整體情節、節奏的穿插和把握。

4 搭建更高平臺,美學對分鏡設計的指導

職業技能課程的學習,技能的把握是核心,但過度注重技能也會使學生喪失創造力,無法實現就業后與市場的無縫接軌。分鏡設計不是單獨的技術或藝術,它是融合繪畫美學、設計美學、影視美學等多種審美意識的一種技藝結合的產物,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將美學知識融進課堂,讓學生對美的本質、美的形態、美的分類、審美關系的一般理論做到認知――理解――合理運用,使學生在系統學習該門課程之后得到再一次提升。

5 結束語

動畫分鏡頭腳本是動畫專業極為重要的專業課程,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程,構建動畫空間框架的藍圖,是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可喜之處,是本課程教學改革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力都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為教師,我們也將繼續關注學生狀態、關注市場動向,為人才的培養與輸送獻上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魏硯雨.江蘇高職教育中影視動畫專業的現狀與發展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9.

[2]米高峰.動畫專業《動畫劇作與分鏡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電影評介,2010,(8).

[3]劉源.高職高專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機械高等高專學校學報,2007,(4).

[4](英)威廉姆斯.原動畫基礎教程:動畫人的生存手冊[M].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7篇

【關鍵詞】汽車教學 虛擬動畫 仿真系統 教學研究

在我國,汽車行業在最近幾年取得飛速地發展,在制造汽車的時候,不僅要對汽車的數量提出具體的要求,對汽車的質量更是有嚴格的要求,這就要求汽車技術人員具有更精湛的技術。作為汽車技術人員,只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足的,還需要具備非常強的操作技能,只有把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制造出一輛質量達標的汽車。因此,作為汽車專業的學生,只接受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現在,在汽車的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這門技術可以通過呈現動畫模型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汽車的結構,這樣學生通過視覺刺激,會對汽車的結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保證教學的質量。

一、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改革也在風起云涌地開展,這就要求教學具有更高的質量和效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些人才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在傳統的汽車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填鴨式教學,為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完全不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不能與實際的操作結合在一起。但是,如果在汽車教學中應用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不足,使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的應用,不僅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多方便,也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有利于提高教W質量與效率

通過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向學生們展示汽車結構,有助于學生們加強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對汽車的結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把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這種教學方法能為學生夠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運用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把教師所要講授的理論知識呈現出來,給學生們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有助于學生們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利用這個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成為一個整體,能夠讓學生們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活學活用。教師可以利用軟件,對汽車進行重新組裝,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圖像把抽象的知識展示出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門技術的應用,使汽車教學更加輕松,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有利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這門技術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具有學習的動力,從而使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這樣學習效率也會有顯著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這門技術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靈活運用,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軟件有更加合理的教學設計,通過向學生們展示軟件,幫助學生們理解知識。這門技術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輔助手段,可以利用這個軟件重點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遇到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非常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這個軟件為學生一步步地分析。軟件可以把汽車的結構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對學生形成直接的視覺沖擊,學生通過對圖像的理解,能夠進一步理解知識,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汽車教學中的虛擬動畫與仿真設計

在教學中應用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對為汽車教學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汽車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這門技術的應用,要了解社會對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再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把這門技術的作用最大化。在汽車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汽車的整體結構以及各部分零件,學會處理汽車遇到的各種問題等。這門技術可以把汽車的結構進行拆卸和重新組裝,有利于學生的掌握。

五、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教學技術也會取得新的發展。最近幾年來。在汽車教學中應用了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通過這門技術,讓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這篇文章立足于汽車教學的視角,對虛擬動畫與仿真技術作出了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夠為汽車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高云,吉武俊.汽車教學中虛擬動畫與仿真的教學研究 [J].品牌.2015(05)

第8篇

本文作者:穆弈君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動畫專業教學內容的思考

綜合類高校動畫專業的素描、色彩基礎課應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教學,應在鞏固學生的造型能力的基礎上,緊密圍繞專業特點進行素描學習和主觀色彩、歸納色彩的表現與訓練。例如素描,綜合類高校的素描課程不像美院量大且集中上課,學生入學的專業底子也往往相對偏弱。對此,在動漫素描課程中須加強人物及動物速寫的訓練,目的讓學生理解各部分解剖結構,掌握連貫動作、動勢線、動勢重心。教學中設置頭像表現素描,須有夸張、幻想的造型訓練。一般學生不理解動態速寫的重要性,觀察方法及手上技巧也跟不上。這就需要專業教師有技巧有步驟地引導。針對動畫學生初期慢寫速寫放不開作畫,局部作畫,忽略結構,教學要以動態線、重心,骨骼結構的理解為主,設置人物幾何體造型表現課題,課時為8節。隨后課堂設計中加入技巧,強化人物動勢線訓練,課堂練習速度加快。訓練眼手的協調一致,讓學生圍成環形,中間為模特兒(設定一個動作連續的2~3個姿勢),同學們順時針走到其他同學的畫面上作畫,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張人物姿態。這種訓練持續到每位同學都能2分鐘內畫出一張動態速寫。這種教學改革讓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對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局部作畫的慣性,學習到他人的長處。老師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幫助學生解決動態結構及表現方法的問題。課外布置定量的動態速寫及默寫作業,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動畫運動規律》課程是動畫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也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一般我們單一地把它作為動畫基礎教學。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傳統教學只注重理論講解,興趣不高,其認識僅停留在淺層面上,待進入動畫設計制作課程時無所適從。而后續課程《二維動畫設計及制作》實踐教學偏后,使學過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面對此問題,將“動畫造型設計”“動畫運動規律”“二維動畫設計與制作”三門課程整合為“動作與角色設計”課。從基礎“動畫速寫”課程入手,通過準確把握動作的關鍵姿勢及迅速捕捉動作的全部過程,轉入“動畫造型設計”課程的角色設定,再到“動畫運動規律”課程對運動時間的控制和調整,最終通過“二維動畫設計與制作”實訓課程使動畫角色的性格、動作得到驗證,完成短片。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更新與整合,使課程環節由基礎知識到專業理論、由專業理論再到實踐操作,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踐完全同步的課程整合模式。

有的綜合院校學生在大四作畢業設計前,還沒有合作完成過一部片子。所以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成片作品設計,將成片創作(畢業設計)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突出設計與生產的關系,改變原來互不相干、各自獨立的課程設置。如二維、三維及偶類動畫片創作實踐將所學動畫專業基礎知識與這幾類動畫制作軟件相結合,獨立制作完成一部動畫短片,以此檢驗和鞏固所學基礎知識,熟悉各類動畫的制作流程及創作要領。藝術采風。主要是深入有深厚傳統文化的地區,研究民間美術的創作內容、特點及思想根源,收集生動的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民間故事、傳統藝術等,為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業實習。主要是到動畫或游戲公司實習。學生通過實習積累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為畢業后迅速融入社會打下基礎。但現在綜合類高校動畫學生真正去專業實習的不到一半。畢業實習。通過畢業實習,將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是我們的畢業實習往往和畢業設計相沖突,可以考慮提前進行畢業實習,這樣也使得畢業設計的教學和質量得以保證。

教學方式的改進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為了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選取項目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又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則要注意啟發學生去主動發現身邊的素材,選擇難度適合的動畫創作項目。在動畫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工作方式,由學生按照動畫創作流程制訂計劃,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合作的關系。通過相互間平等的討論、對話和交流,即使師生關系變得融洽,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和溝通的能力。此外,通過師生互評,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想,不斷調整和完善今后的教學;使學生從中了解并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從而確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動畫專業從自身的規律出發,建立動畫工作室不僅具有科研攻關的功能,也能夠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都大有益處。引進人才機制對高學歷的要求,使得部分綜合類高校動畫專業師資明顯不足,主要是實踐性教師不足。工作室建立可定期找有項目經驗的教師來校短期任教。工作室教學與市場的交流也可以將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要以及最新的業界發展動態及時反饋給學校。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第9篇

摘要:速寫是繪畫藝術創作的基礎,同時也是藝術創作者為實現藝術創作的早期設想與藍圖。動畫速寫是在傳統速寫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新興學科。為適應動畫專業的發展需求,動畫速寫課程已經成為國內外高等院校動畫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動畫速寫的職能不僅僅是表達形體的結構、形體的空間感覺以及迅速捕捉形體的造型手段,而且在動畫設計與創作中還要結合動畫創作自身的專業特殊性,能夠捕捉形體動作的關鍵動勢并迅速地畫出動作的運動全過程,從而設計并創作出生動鮮活的動態藝術形象。

關鍵詞 :速寫動畫速寫動畫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7-0134-02

為了適應現代動畫專業學科的需求與發展,培養適應現代需求的動畫設計專業人才,動畫速寫課程的產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在傳統速寫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提煉與取舍,提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融入動畫設計專業的獨特元素,不但著重研究快速塑造形體的能力,并且強調分析和表現形體的連貫性動作。一速寫與動畫速寫

(一)速寫

速寫是一種快速的寫生方法,是由造型訓練走向造型創作的繪畫手段。速寫同素描一樣,不但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速寫在繪畫語言和表現手法上既有獨特性,也有和其他繪畫藝術的聯系性。速寫對于繪畫創作者來說,是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記錄生活感受的方式。速寫可以說是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訓練形式,對于繪畫初學者來說,是快速提高造型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創作者的設計理念、設計圖稿的表現方法都是由速寫草稿開始的。設計創作者的基本意圖可以根據速寫草稿中線條間的關系、線條的構圖、線條的輕重緩急、線條的方圓疏密關系的處理來表現。較好的速寫表現能力,可以使創作者在創作、設計過程中得心應手,并且能夠快速、準確地表達出自己心中的觀念。

傳統的速寫課程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用簡練的筆法,簡單的工具描繪物體的造型、特征、神態以及表現繪畫創作者自身感受。速寫對快速、簡練表現客觀事物的要求可以訓練學生養成從整體出發觀察事物的方法,以及用概括的手法表現客觀事物主要特征的能力。通過速寫課程的學習與速寫訓練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于客觀事物繪畫的提煉與概括能力,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畫出客觀事物的狀態與特征。

(二)動畫速寫

動畫速寫是在傳統速寫藝術上的進一步發展。其不但是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訓練提高動畫創作者運動藝術形式表現的入門訓練手段,動畫創作不同于傳統的繪畫創作,動畫是運動的藝術,因此動畫速寫更加注重造型的研究、概括與表現形式,從繪畫語言上講,多采用以線為主和少量的調子來表現。

在動畫速寫的學習與訓練中,因動畫自身專業特點,速寫的研究重點是對于客觀事物規律的研究,以扎實嚴謹寫實為主,盡可能準確地反應客觀事物的基本特征,形體及動態關系,尋找規律,快速準確地繪于紙上。動畫速寫的初學者一般從慢寫入手,對客觀事物的形態進行深入地分析,從內部結構到外部形象進行深入研究,并能嚴謹準確地描繪出來。對于動畫創作者來說,在動畫速寫訓練中,有意識地增強發展記憶、想象的綜合訓練,培養和展現快速描繪形體的能力,有助于動畫創作者的作品更接近生活,這需要動畫創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和努力訓練,從而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方法。

二動畫速寫的特點表現

傳統的速寫課程,其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觀察辨別能力,繪畫的技巧,培養其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審美能力、造型能力、繪畫能力,實現其對客觀事物的藝術認識和升華。然而,動畫專業開設動畫速寫課程則表現為根據動畫專業的自身特點量身設計的課程體系。動畫速寫同傳統的速寫從表現技法上是相通的,從動畫專業的專業特點來講,其更加強調對客觀事物動態的觀察方法,把研究運動規律作為重要研究方向,著重分析客觀形象的動態表現形式與特點。在分解每組動作或每個具體形態轉折關系中,把握動作的轉折點和體態置換關系,從而形成一種完整的動作鏈。動畫速寫的特點在于研究動畫創作的表現力、對事物的捕捉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結構的分析能力。對于速寫畫面效果,我們著重表現客觀事物在運動過程中的動態效果,并捕捉其動作的運動瞬間,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下,運動的物象形體動勢及其運動規律的表現形式。動畫速寫從表現形式上來說,簡便易學,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繪畫基本功,并且通過系統的理論訓練學習和專業訓練,才能更好地畫好動畫速寫。

(一)動畫是“運動的畫”,也可以說動畫是由一張一張的畫面連接出來的;在動畫片中,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都是由一個個畫面組成的。每一個生動的動畫形象、每一張完整的場景畫稿,就構成了動畫片中運動的基本單元。

動畫片中的畫面作為動畫片中最基本的藝術表現元素,不僅決定著動畫片的最初藝術形態,也決定著動畫在藝術上與技術上的品質。故在動畫的設計與創作中,不能僅僅從每一張靜止畫面的審美出發,而是要考慮整個動畫片的總體節奏、動態表現,藝術風格。因此動畫速寫更重視研究客觀形體的造型規律,提煉概括生動形象與夸張的表情特征,準確的形體關系以及富有張力的運動規律,將生活中的客觀形象轉換為動畫創作中所需要的生動藝術形象。

(二)動畫藝術的核心是“動”,所以說動作賦予動畫生命力。盡管繪畫作為動畫的表現手段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它與繪畫造型藝術大不相同,繪畫表現的是視覺上的瞬間靜止狀態,而動畫表現的則是在時間流動過程的形象具體描述,它始終隨著時間的變化在相對運動著,是運動的狀態。故動畫是表現運動的藝術,是時空中運動的畫面連接。

在大干世界中,不同的事物或者現象的運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規律、狀態、節奏。但任何運動狀態,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特點,例如:運動的路線、運動的節奏.運動的速度、運動的幅度等。如何以動畫的形式來描述運動,賦予運動表現的意義,明確運動表現的形式,如何運用動作的簡化和夸張表現“動畫化”,如何將個體的動作、單獨的鏡頭、獨幅的畫面以清晰、明快、有效的方式傳達給觀眾…--這些都應該是從動畫速寫訓練開始培養的意識。

因此,在動畫速寫課程的訓練中,不僅僅要求從靜止、整體上來觀察客觀形象,而且應該學會用動態的眼光來觀察客觀事物的運動和運動過程,分析客觀事物的運動特性,把研究運動規律作為重要學習與研究方向,研究客觀事物的運動原理與規律、運動特點與技巧,從而在理解分析每一個形體或者每組動作轉折的關系,訓練將每一個靜態的畫面進行動態連接和連貫鏡頭的意識。

(三)動畫速寫被賦予理性、概念性的表達形體和空間感的職能,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是十分必要也是極其重要的。動畫創作者的思維應該是清晰敏銳的,想象力應該是豐富飽滿、富有創造性和擴展性的。對于想象力的培養主要應該源自平時的積累:例如平時對客觀事物精心的觀察、專注研究、認真的思索,然后通過強化記憶,就可以將所觀察的事物具體化、清晰化。通過不斷的積累,頭腦中的信息量就會慢慢變大,有了一定的信息量,聯想與想象便隨之產生了。動畫片需要動畫創作者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創作,所以說創造性想象力對動畫創作者來說至關重要。

三動畫速寫教學意義的表現

(一)課程設計

動畫速寫課程的研究對象可以按照動畫制作的程序分為:角色、場景、運動規律。角色指的是包括人物、動物在內的一切具有生命力生物,例如角色的形體結構分析,角色的形象特征分析,角色的比例、骨骼、肌肉分析等;場景則是包括內景、外景在內的一切可以描幕的景物,在繪畫中著重研究透視的運用,空間深度,構圖處理等;運動規律主要是研究動勢的捕捉、連貫動作的運用表現等。

動畫速寫的主要表現手段是線。動畫速寫的學習訓練中,線條是最有價值的表現元素。線條可以勾勒外形、規劃輪廓、確定比例同時還能表現體積,線條能夠較好地體現所描繪物體的結構與造型,是體現視覺信息和造型表現力的重要手段。動畫速寫中好的線條能夠很好地展現被描繪事物的特征、結構、運動性與節奏性。

在動畫速寫課程的教學中,不僅提升學生快速描繪客觀事物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培養對運動規律理解與研究,描繪連續動態的能力。動畫速寫的特點也在于將客觀事物的運動記錄下來,在動態中完成動作并且讓每個動態都有一個連貫的動作。在訓練中強調用線條來描繪、用幾何形體來概括造型,強調概括與夸張,從整體空間出發,多側面多角度地提煉形體的運動特點,將所繪制的對象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下來。在繪畫風格的表現上,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與審美需求,可以強調個性化、簡約化的視覺效果。

(二)動畫速寫課程訓練重點

在動畫速寫的學習與訓練中,訓練重點分為兩點:一是研究規律型,強調以寫實表現為主,基本功要求扎實嚴謹,用簡練的線條準確生動地表現客觀事物的基本形體特征、形體間的動態關系,從客觀事物的內在結構到外部造型深入地研究準確地表現;二是為提煉表現型,表現型速寫中可以將被描繪的對象加入畫者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感受,對描繪對象進行主觀處理和生動、夸張、概括的表達,這種類型的速寫訓練多是捕捉生活中的動態形象并未將來的動畫創作積累經驗與素材。

(三)動畫速寫課程對于動畫專業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動畫設計師表達創作意圖的重要手段是通過速寫來表現,所以動畫速寫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其次、動畫速寫的教學能培養學生對客觀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并通過繪畫快速表達再現的能力。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總結、提煉、概況,有效地提高學生視覺敏感力和對形象的綜合判斷力。

第三、通過動畫速寫的強化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儲備,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創作出鮮活的動畫形象。在動畫速寫訓練中,學生通過繪畫、積累、記憶豐富的原始動畫形象,在學習生活中積累大量的素材,通過理解與分析、聯想與創作會設計出生動夸張的動畫元素。有了較多的原始積累,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作出更好的動畫作品。

第四、動畫速寫課程的訓練,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繪畫能力、審美能力。通過空間意識、透視變化、形體動態、運動規律等方面的培養,學生的理解力與判斷力有很大的提高,學生能夠展開聯想設計出具有藝術風格的作品。

第10篇

【關鍵詞】實踐教學;團隊建設;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90-02

截止到2008年全國已有447所高校設立了動畫相關專業,相關在校生46.6萬人,但因為動畫專業的設置時間普遍較短,相關課程的理論與實踐還未與市場實踐相關聯,導致現階段高校的動畫教育存在較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的社會生產中。以目前的動畫本科教學方式來看,剛入學的前兩個學年中,學生都以課程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為主,學生在這階段主要是對專業所需的軟件有了一個掃盲式的學習與了解,尚且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其到相關的實踐中;在之后的兩個學年中,學生們被要求參與更多的實踐環節,高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消化前兩個學年基礎課與專業課所學的技能。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強化技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通過近年來學生的表現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實踐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課下的時間則很少被利用到專業的制作。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會導致學生的實踐時間較少,無法很好地掌握相關技能。此外目前高校關于動畫的教學往往都強調大而全,這種大而全的教學要求出發點是較好的,但是學生無法較為深刻地掌握教學中的某個環節,在實際的社會生產中往往是不需要這種大而全的人才,而是對動畫某一領域有較強針對性的專業人才。而解決上述問題較為可行的方式就是基于導師制的工作室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并不是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作為課堂教學補充而存在,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完成設計與實踐,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工作室教學模式對于教學的影響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還是停留在依賴教師的教與自己的學這個層級上,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對于理工類的教學是較有成效的,但是對于動畫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種方式只適用于前期的理論學習,而不適用于實踐中。對動畫這個以實踐為主要環節的專業來說,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該專業的相關技能。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作為課堂的補充,可以很好地改變這種情況。學生課上所學到的知識點,可以在工作室中很快地應用到實踐中,不僅增加了實踐的時間,也可以很好地達到一個復習的效果。

第二,加強學生之間的專業溝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課堂提供了學生學習的場所,但是學生課后的討論卻變得很少。我們知道,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課后相互討論對于學習的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尤其體現在動畫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工作室制度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討論的時間與空間,基于實踐案例的制作,學生們可以就某一點進行討論,鞏固已學知識。

第三,提供學生合理的學習氛圍。工作室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習與探討的氛圍供學生在其中學習與實踐。學習氛圍對于學習效果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學生來說,日常的學習生活就是宿舍與教室的兩點一線,學生上完課后就自然地回到宿舍,開始課后的娛樂生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娛樂上,但是,宿舍不是一個適合學習與實踐的場所。因此,工作室的存在也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實踐的場所,也是一個增加師生課后交流的場所。

第四,促進學生的自學意識。在工作室的實踐過程中,某一案例的完成絕不只是單一課程的實踐,而是融合了其他的課程。那么這就要求學生積極地試著去學習其他課程的知識,通過對于其他課程知識的探索,就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相關的技能與知識,對于日后的學習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意識,這種意識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本學科內,也體現在日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一種意識。

通過上述較為直觀的四點,我們可以看到工作室的存在可以很好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可以促使學生更加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課后時間,由此可以提升學生整體的實踐能力,以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對教師授課效果的影響

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影響,也促進著教師授課效果的提升。首先體現在教學層次的明確性。在傳統的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授課的方式是普適性的,不會因為某一個學生而重復或者刪減一些所授技能,學生接受能力的不統一也就導致了學生對于所學技能的掌握情況的不統一,從而使得同一班級中出現了層次不齊的教學情況。工作室教學模式可以提供一個教師與學生更好交流的場所,由導師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工作,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更加明確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并且可以及時地向教師詢問得到解答。此外,教師在與相關學生的溝通中也可以知道自己授課的效果,從而可以快速地調整教學計劃,以適應不同的班級授課情況,以達到授課效果的最優化。

同時,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本身也是一個實踐的鍛煉,與學生共同實踐交流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專業能力的查漏補缺。動畫是一個更新換代較快的產業,從使用的軟件到制作的理念幾乎每個月都呈現新的態勢,因此,作為教師也需要及時地將這些新的內容帶給學生,而實踐的過程就給教師提供了一個自我學習與更新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從授課到實踐到學習的良性循環。

此外,工作室教學模式體現在對教師科研能力的促進作用。在實踐性較強的動畫學科內,教師的課題研究往往都基于一定的實踐基礎上,也需要一個團隊的配合與研究,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產生可以很好地為教師解決團隊建設中的人員問題。工作室的成立是學生與教師的雙向選擇,教師可以選擇對自己擅長專業領域感興趣的學生來充實自己的團隊,前期通過一些虛擬的實踐案例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當學生有一定的R禱礎后,教師就可以帶領這個團隊去參與相關的課題項目,教師在這個團隊中就起到了把控方向與總結項目的關鍵作用,通過帶領學生就某一課題開展研究,不但對學生有積極的影響,也促進著自己對于課題的鉆研能力,從而從整體上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影響

工作室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學習方式上,也體現在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這一點在動畫的制作領域尤為重要,動畫的制作往往依賴的是一個團隊的配合,尤其是在市場化的動畫制作中,各個分工尤為清晰。反觀高校的教學,通常希望學生能夠掌握整套的制作技能,但是忽略了學生的專長所在,而在工作室中,面對一個項目時,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擅長的環節,并且可以在這個環節中進行更深一步的鉆研,由此,在每個人選擇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后,隨著項目的進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就會形成團隊的默契,每個人能夠很好地感受到自己的責任以及對于團隊的重要性,這一點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素質培養。

第二,可以培養多元化的復合型人才,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大量實踐之后所帶來的效果,工作室的存在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每一次的實踐都是一次接觸到動畫領域之外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們自然就會接收到動畫學科之外的相關專業知識,從而促使學生形成一個交叉學科的知識架構,隨著項目的積累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謂創造性思維,是基于大量的實踐之后所產生的。比如,對于某種動畫的表現形式,經過一定的實踐之后,學生們自然會在以往的制作基礎上,總結并衍生出一種更為獨特或者更為便捷的制作方式和理念,那么這便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對于這種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體現在有著大量的實踐,也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工作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這種從思想到實踐過程的不斷交流,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拓展自己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階段來說,這種創造性思維是尤為重要的,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是基于思想與實踐的雙重培養,對于擁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往往會成為他積極融入團隊,融入社會的一種加分項。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對于動畫專業的教學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大量的實踐,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銜接到產業化的動畫制作中。但是現在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處于探索與發展狀態,從高校的角度出發,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還只停留在發揮了提供場所的作用,并沒有與學生的評優評分機制掛載到一起,使得學生對這一教學模式的認識還很淺薄,從而無法達到整體提升教學水平的作用。筆者希望在日后的教學中,高校能夠重視這一教學模式的發展,能夠將更多的學生考評機制落實到學生實際的工作室表現中,從而最大化地激發學生投入到實踐中的積極性,以促進高校在動畫專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蘇瑾.動畫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初探[J].電影評介,2009,(20):69.

[2]查筱菲.江蘇高職院校動畫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特點分析[D].江蘇:南京藝術學院,2012.

第11篇

關鍵詞:傳播學;兒童動畫;教學應用

1 傳播學視角與兒童動畫片教學

1.1 傳播與傳播學視角

傳播譯自英語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語Communis(community)。該詞的中文意思可以有十幾種解釋,如交往、交流、通訊、傳播等。其基本含義是交流、溝通,是人們運用符號并借助媒介來交流信息的行為與過程。人類社會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活動,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系的體現;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傳播是一種行為,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系統。[1]

美國傳播學先驅拉斯韋爾(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在其1948年發表的《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對人類社會的傳播活動進行了分析,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傳播學的研究范圍和基本內容,影響極為深遠。“5W”模式是:誰(Who)說什么(Says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針對這五個要素的研究分別為控制研究、內容研究、媒介研究、受眾研究和效果研究五大研究領域。[1]從傳播學視角分析某一種傳播現象時,一般從拉斯韋爾的“5W模式”著手進行分析與研究,同時這也就形成了從傳播學視角看問題的一種全新的視角。

1.2 動畫與兒童動畫片教學

動畫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2]最早發源于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于美國,中國動畫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而本文提及的動畫是指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動畫片”,探討動畫片教學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問題。從90年代開始,隨著國內的動畫技術越來越成熟,動畫產量也隨之大幅度上升。從事作動畫創作和制作的人員隊伍也在逐漸增大,動畫片的放映和一些產業鏈的活動、相關商品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動畫不僅僅供娛樂消遣,它的其他功能也逐漸體現,運用于教學中的情況也逐漸多了起來,尤其是在兒童教學中,運用更加廣泛。可以說,動畫成了我國小學階段經常采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并且這將也會是一種發展趨勢。

2 基于動畫的教育傳播模式構建及其問題分析

2.1 傳播模式的構建

傳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關特性時,就稱為教育傳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決定何時的信息內容,通過有效的媒體通道,把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等傳遞給特定的教育對象的一種活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3]

作為人類傳播活動中的一種,教育傳播必須遵循人類傳播活動的一般規律,因此,對傳播模式進行研究,有助于正確理解和認識教育傳播過程,有助于我們構建科學的教育傳播模式。構建教育傳播模式,首先要明確教育傳播系統的構成要素。教育傳播系統由教師、學生、教育信息和教育媒體四個要素構成,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教師根據某種需要選擇教育信息和教育媒體,并通過媒體將教育信息傳輸給學生,學生主動地接受通過教育媒體傳來的信息并進行反饋,教師根據反饋信息進一步調整教育信息與媒體,達到優化傳播過程、提高傳播效果的目的。關于教育傳播系統的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韋爾提出的5W模式來解釋。于是,構建了基于動畫片的教育傳播模式:教育者(控制研究)教育信息(內容分析)教育媒介(媒介分析)受教育者(受眾分析)教育效果(效果分析)。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通過對動畫片環境下教育傳播模式中各要素之間關系的研究,能及時反饋、多向互動的多媒體運用于教育傳播的理論或傳播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2 兒童動畫教學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誠然,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動畫片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拉斯韋爾的5W模式分析可得:(1)從傳播者看:老師自身計算機技能和參與程度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2)從受傳者看:在多元文化的語境中,兒童對動畫信息的選擇意向對動畫教學傳播的形式和內容產生了重要影響。(3)從傳播內容看:動畫片的內容的質量影響教學成果。(4)從傳播媒介角度看:動畫片表現形式容易分散兒童注意力。(5)從傳播效果看:動畫片的使用可能會對后面的教學產生影響,最終傳播效果的綜合值得研究。

綜上所述,兒童動畫片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在以下地方加強改進:首先,在整個動畫產業來說要著力培養適應教學的動畫片制作人才。其次,在動畫片的制作和選擇上要注意動畫片的說理要生動有趣,知識性,娛樂性要強。一般而言,兒童喜歡聽故事,把知識性,娛樂性注入生動的故事情節中,寓教于樂,有時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最后,教師作為傳播者在整個教學傳播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的身份也進行了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互換,教師在動畫片教學的過程要做到能掌控全局,讓動畫輔助教學而非取代教學。

3 結語

多媒體動畫教學實現了文字、圖像、聲音三種媒介一體化教學,它可以讓學生看到聲情并茂、色彩鮮艷和形象生動的動畫片段,能有效地刺激學生各種感覺器官,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新奇的興奮感,因而其思維能夠隨著教學的思路,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多媒體動畫教學模式,對于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要想在整個教學傳播的過程中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種動畫片輔助教學的模式還有待改進。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第12篇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國家更加注重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現代教育提倡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通過素質教育綜合提升學生的各項實際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雖然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教學漏洞。本文以小學美術教學為探究主題,強調動畫資源是如何利用其中、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在逐漸深入,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方面,學生正處于充滿好奇心的關鍵時期,美術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實際角度考慮,利用生活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因素,最終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結合生活、學到更多的知識。動畫是現今較為新興的一種藝術產業,這種藝術形式逐漸被大眾認可、走進學生視野的同時,將其帶入小學課堂中,深入探究其在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動畫資源,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創作的興趣

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應當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在其中起到引導作用,所以,為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老師可以將教學課堂與動畫形式相結合,以一種欣賞的態度提升學生實際的創作精神,激發學生美術學習和創作的興趣。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較為全面、深刻的表達理解能力,通過將日常生活中他們見到的人物以這種課堂形式表現出來,在拉近學習與生活的距離的同時還能放松課堂氛圍,帶動學生更加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為以后的美術創作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在《童話的小屋》這一課中,老師可以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制作課件,例如《哪吒傳奇》,將其中的人物利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利用哪吒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受喜愛的程度,從細小的環節入手,深入剖析在現代人物畫像中細節之處的表達與應用。通過老師栩栩如生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深入了解畫畫技巧的同時還能抓住重點,引發他們創作的熱情,將心中所想以一種具有個人表現力的形式表達出來,真正的激發創作的興趣與熱情。

2將動畫資源與教材相結合,靈活的運用美術教材

美術教學是一個具有很強的人為想象力、感性的過程,這門藝術不同于理科類知識教學,其更帶有各人的主觀意識。所以,老師應當以學生的教材為教學基礎,將學生帶入美術的殿堂之中,先通過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以及美術素養的了解使得學生產生基本的繪畫基礎,打開學生創作的空間。教材中那些圖片以及美術技巧的選取和應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很好的以學生的立場考慮他們對美術的真實看法,這些瑣碎的表現形式更適應他們的年齡以及心理狀況,在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認知體系之前更適宜他們接觸抽象的美術。例如在《學習山水畫》這節課中,讓學生接觸具有較強思維形式以及抽象難以理解的作品,學生很難接受,在這一過程中,將動畫中的人物帶入課堂中,通過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有趣的故事情節,利用學生對這些人物的了解,明確美術作品中這些人物的創作、或者是形象的創作都是建立在創作者的個人思想以及情感基礎之上。這些有趣的形象以及作品所傳遞的,更多的是美術的意志,最終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美術創作實力以及對繪畫作品的真實理解。

3動畫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手段

美術這種具有很強的藝術氣息、個人情感色彩表達濃厚的學科體系,需要具有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實踐,對于老師來說,他們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美術在生活以及學習中的作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僅僅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簡單的技術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單調的教學方法不能促進學生長久創作美術的熱情。信息時代到來的今天,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美術教學以一種更加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豐富教學手段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國古代建筑藝術》這門課中,學生很難通過簡單的課堂學習或者是老師講解了解基本的繪畫技能,也很難體會美術作品中創作者的情感表達。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使用方法將繪畫技術帶入課堂之上,例如使用多媒體技術,將各種類型的古代建筑物以立體三維坐標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各種建筑物的特色與美感,以這種更加形象生動的藝術手法顯現出來的美術學習方式讓建筑物在學生眼中更加立體,建筑物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增強更多的藝術氛圍。

4總結

小學課堂的美術教學受到小學生年齡、知識儲備、藝術素養等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老師不能僅僅是從完成教學目標和計劃的角度入手,不關注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美術課堂上,將動畫資源帶入課堂中,通過將學生生活中喜歡的動畫人物帶入課堂之上,從而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加有趣的課堂環境。同時,這種接近生活的藝術人物將拉近美術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們提高對美術的關注度,提高在生活中創作美術的熱情。

作者:羅桂琴 單位: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第五小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江门市| 玉溪市| 黑河市| 咸宁市| 于田县| 定兴县| 西安市| 阿城市| 祁门县| 宜昌市| 天全县| 淳化县| 巴里| 太湖县| 连平县| 富宁县| 新龙县| 仪陇县| 双桥区| 徐闻县| 红安县| 鱼台县| 潜江市| 调兵山市| 樟树市| 仪征市| 乌拉特前旗| 曲阳县| 西昌市| 古田县| 桦甸市| 德钦县| 右玉县| 镇沅| 临夏市| 武宣县| 开封县| 南通市| 紫云|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