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23:44: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關鍵詞:《買年貨》閱讀訓練
“九塊三,九塊四,九塊五,呃?咋少了五毛錢?”就要出門買年貨的父親吃驚地問道,我和哥哥低著頭大氣兒也不敢出。
買年貨是老家的一種習俗。元旦剛過,鄉(xiāng)親們就開始張羅置辦年貨。那年月,年貨其實是人人過年時想吃、要吃、未必吃得起的好嚼裹兒。往細了一點兒說,年貨也就是小伙子們企盼的大頭鞋,姑娘們眼饞的紅頭巾,老人們一直舍不得買的小氈帽,孩子們夢里花花綠綠的水果糖。當然,肉類暫且不算年貨的。家境稍微好點的,都能在過年前殺頭豬,殺不起豬的,就殺只雞解解饞。沒雞殺的,就忍痛拿出些口糧換點兒豬肉來。反正,年是要過的。買年貨其實就是過年關,過一道不過也得過的難關。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外加我們兄弟四人,全家八口人,只有當公辦教師的父親每月掙回些微薄的工資。故此,那時我家的年貨,無非就是幾尺給孩子們做新衣服的粗布,一人一雙新襪子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再就是一把過年時才舍得用新筷子、七八只小藍碟、小花碗和幾塊盛餃子用的淺底兒盤子罷了。若稍微寬裕,也能買回一斤五顏六色的糖球以及一排我和哥哥都喜歡燃放的大掛鞭。
快要買年貨了,家里家外洋溢著喜慶與溫情。在我的印象中,平素不善言談的父親,辦事嚴謹,從不馬虎。祖父總愿意把家里的大事交給父親辦,買年貨這事也就不例外了。頭天晚上,父親和母親坐在煤油燈下小聲地合計著所要買的年貨。父親有板有眼,和母親商定好一項就用筆在紙上記上一項。一會兒,父親小心地從衣兜里掏出一把錢來。這錢可不是現在的百元大鈔,也沒有當時面值較大的5元和10元票。最大的也就是1元的,小的還有1分的鋼镚。燈下的父母仔細地數著錢,滿臉喜悅。其實,這些錢也沒有多少,數了幾遍,還是10元。一角、兩角、五角,還有一塊的,錢真多呀。要是能給我?guī)捉清X多好,我就要幾角錢就行。在父母數錢時,被窩里的我就像摟著一只小兔子,興奮而不安。真的,我好久沒有小人書看了。桌上那么多錢,拿幾角錢應該沒事的。反正都數過了,父母也不會再去數了。我胡思亂想難以入睡。半夜三更,家人都入睡了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我悄悄爬起來下了炕,黑暗中躡手躡腳地向桌子上的錢摩挲著……
可萬萬沒想到,父親在出門買年貨時又數了一遍錢。“你們倆沒拿,那5角錢還能長翅膀飛了不成?”父親看看緊張的我,又審視著面紅耳赤的哥哥,目光嚴厲,聲音低沉。一旁的母親打圓場地說:“算啦算啦,錢在家里不會丟的。別把孩子們嚇壞了,先去買年貨吧。”父親“哼”了一聲,瞪了我和哥哥一眼說:“跑不了你們倆個拿的”,見哥哥一臉委屈我一臉膽怯,父親語氣緩和下來:“好啦,先不說這錢的事兒啦。你們倆別在家閑著,都跟我買年貨去。”哈哈,我還以為父親要懲罰我們,原來卻是這樣。這哪里是懲罰,分明是一種獎賞啊。我高興得差點蹦了起來。記憶中,這是我第一次跟著父親買年貨。父親背著手在前面走著,哥哥拉著雪爬犁在后面跟著。我呢,則坐在雪爬犁上手舞足蹈,興奮不已。雪地上被父親和哥哥踩得“咯吱”、“咯吱”直響,那聲音美妙得像一首恬靜純美的鄉(xiāng)村音樂。家鄉(xiāng)是公社所在地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公社唯一的供銷社就在村東頭,離我家也就四五里地遠。供銷社比較大,平常,這里的商品較為單一,但是一到臘月,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就一股腦兒地涌了出來。這時的供銷社無疑成了鄉(xiāng)親們年前趕集的好去處。前幾年,我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xiāng)。在村東頭來回尋覓著,卻再也看不到那個曾經帶給我快樂和希冀的供銷社了。原址上,只有幾間冷冷清清的小賣店茫然地打量著我這個不速之客。
供銷社里熱鬧非凡,大家爭相恐后買著盼望已久的年貨。柜臺里、貨架上各種新鮮的年貨散發(fā)著醉人的氣息。鄉(xiāng)親們一年到頭省吃儉用,就為了過個快活年、幸福年。所以花起錢來,也就顯得大方了許多。村西頭平素愁眉不展的張嬸兒今天也笑盈盈地給閨女買了一雙小紅鞋;那個摳得在全村出了名的李老倔,平時連鹽都舍不得買,今天卻打了一水桶醬油。而我家東院的張大嘞嘞,則在人群里串來串去。他神情復雜,嘴里不知嘟囔著啥,一會兒跑到賣槽子糕的柜臺前,一會兒又跑到賣棉帽子的柜臺前,眼里不放過每一件商品,就是不見掏錢買。足足轉了兩個來回兒,最后,張大嘞嘞在賣白糖的柜臺前站定,忍痛掏出快要被手搓爛了的一元錢。“來,給我稱2斤白糖!”張大嘞嘞幾乎是在喊。我知道,張大嘞嘞有個傻兒子,最喜歡蘸著白糖吃粘豆包。每見到傻子,我都不知所措。而傻子卻總是笑嘻嘻地朝我嚷:“豆包蘸白糖,又甜又香。”
買年貨買的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憧憬。父親領我和哥哥來到糖果柜臺前,從兜里掏出個面口袋遞給我們。我和哥哥撐開口袋嘴兒,欣喜地看著父親把稱好的五斤凍梨和一斤糖塊兒裝進去。見柜臺里擺放著各色香煙,父親眼里有光一閃而過。父親只抽祖父種的旱煙,從來舍不得買包香煙抽。那香煙,有的1包還不如1本小人書貴。哥哥背著小口袋,跟著父親繼續(xù)買其它年貨;我呢,則溜到了賣小人書的柜臺前。柜臺里的《山羊回了家》、《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閃閃的紅星》、《紅旗譜》等精彩的小人書,像塊塊磁鐵牢牢地吸引著我。“又想看小人書啦?”不知何時,父親和哥哥站在了我的身后,哥哥背著的小口袋顯然又重了一些。見父親臉上露出少有的笑意,我壯著膽子隨手指了一本。“哦,《大刀記》,不錯。”父親大方地掏出1角2分錢,交給了售貨員。《大刀記》每一頁都散發(fā)著墨香,讓我初次領悟到一種被滿足的幸福,也獲得了一份新奇的快樂。時至今日小學英語教學論文,我仍然懷念那種溫暖的幸福和快樂。偶爾夢中,還會重現父親為我買小人書的情景來。
年貨里有歡樂,有喜慶,也有感傷。正當我們買年貨時,從鞭炮柜臺前傳來一陣哭聲。一位老漢在打罵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原來,孩子是老漢的孫子,跟著老漢到供銷社買年貨。孩子看著鞭炮,就嚷嚷著讓爺爺買。可爺爺哪兒有多余的錢買鞭炮呢。孩子就坐在地上賴著不走。見圍了一大群人,老漢有些急了,“啪啪”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大聲地哭鬧起來。老漢“唉”了一聲,蹲在地上抹起眼淚來。我和哥哥看得眼圈都紅了,父親稍微猶豫了一下,掏出僅剩下的5角錢走到柜臺前,買了一排大掛鞭遞給老漢:“大人年好過,孩子都盼過年。拿著,讓孩子高高興興過個快樂年吧。”老漢連忙站起身來想拒絕,但是看著父親那堅決的目光,才難為情地接過那掛暖意融融的鞭炮。老漢想讓孩子給父親磕個頭,父親連忙制止:“就一掛鞭,干嘛難為孩子?趕緊回家吧。”5角錢,父親在家里數來數去找翻了天,連一包香煙都舍不得買,卻給這個無親無故的孩子買了大掛鞭。哥哥一臉不高興,我也撅起了嘴巴。
冬日天短,不知不覺太陽已偏西。我和哥哥戀戀不舍地跟著父親走出供銷社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父親把裝滿年貨的口袋綁到爬犁上后,蹲下身要背著我走,我一扭身不想讓父親背。父親笑了:“還在想掛鞭?你想想,那孩子有了掛鞭,該有多快樂啊。爸爸今天送掛鞭就是送快樂。給人快樂,咱們自己也快樂。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這個道理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心情也跟著輕松起來。趴在父親的背上,我仿佛看到那孩子在雪地上燃放著大掛鞭,跑著,笑著,十分快樂。我從內兜掏出那張父親找來找去的5角錢,怯怯地遞給父親:“爸,那5角錢是我拿的……”父親似乎一愣,轉過頭來只淡淡地說了句“收好吧”,就又背著我繼續(xù)前行。我感到,父親的腳步一下子輕快了許多,那厚實的肩膀也顯得更加堅實更加有力。
家家炊煙裊裊,戶戶喜氣洋洋。哥哥拉著雪爬犁在前,父親背著我在后,而買年貨的路快樂地伸向遠方。
一、字詞句排雷戰(zhàn)
1、認識新朋友(查字典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上拼音)。
嚼裹兒( ) 氈帽( ) 解饞()
躡( )手躡腳 摩挲() 閨女( )
摳得出名( ) 李老倔( ) 張大嘞嘞( )
嘟囔( )著啥 蘸( )白糖 憧憬( )
2、黃金搭檔(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的大頭鞋 ()的紅頭巾 ()的小氈帽
()的水果糖 ()地數著錢 ()的鄉(xiāng)村音樂
3、仿寫句子也不難(注意運用加點的字)。
(1)買年貨買的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憧憬。
(2)年貨里有歡樂,有喜慶,也有感傷。
二、閱讀排雷戰(zhàn)
1、我手寫我心。
“父親在家里數來數去找翻了天,連一包香煙都舍不得買,卻給這個無親無故的孩子買了大掛鞭。哥哥一臉不高興,我也撅起了嘴巴。”
看到這里,請你說說“我”會嘟囔些什么呢?試著寫一寫。
2、當個小小心理學家。
“我家東院的張大嘞嘞,則在人群里串來串去。他神情復雜,嘴里不知嘟囔著啥,一會兒跑到賣槽子糕的柜臺前,一會兒又跑到賣棉帽子的柜臺前,眼里不放過每一件商品,就是不見掏錢買。足足轉了兩個來回兒,最后,張大嘞嘞在賣白糖的柜臺前站定,忍痛掏出快要被手搓爛了的一元錢。“來,給我稱2斤白糖!”張大嘞嘞幾乎是在喊。”上文中的張大嘞嘞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為什么要轉兩個來回呢?快要搓爛的一元錢說明了什么?張大嘞嘞買糖為啥要喊那么響呢?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以筆者所帶的班為例,全班學生為74人,同意以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作為日常英語教學模式的為62人,不同意的為12人。可見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表演故事。因為故事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活畫面,有趣的故事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故事教學為導索,給學生的英語閱讀和表達提供一個訓練的平臺,這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二、故事教學在我們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應用
(一)教師如何將編故事運用在教學中
我們知道小學生都愛聽小故事。教師可以親自編寫一些小故事,讓他們盡快熟悉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比如,在教學食物單詞如:hotdog、cake、hamburger、bread時,教師可以把這些單詞穿插在故事中,并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在裝飾著各色汽球的快餐店里,動物將為Tiger舉行一個生日派對。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課件上逐漸呈現動物們喜愛吃的食物。然后,教師逐一教授單詞。學生在聽故事時會很用心,想知道這些食物的英語表達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輕松習得所教內容。故事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如果故事太難,會導致學生不敢開口,這就失去了故事教學的意義。故事長短要適中,太長的故事會使學生疲倦,失去興趣。注重故事中的對話,對話是交流的基礎,故事中的對話都是在特定情境下輸出的,語音、語調、語速都很到位,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應該有選擇地針對課文的重難點放入故事,不斷加強復現,擊破重點。
(二)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編故事
教師可以把所學的單詞、句子融合在一起,設置一定的情境,編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結合chant,sing,let’sdo等,使其讀起來上口,唱起來動聽,演起來生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來編一編,雖然創(chuàng)編故事有難度,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分步完成,可采用的方法:首先,鼓勵學生看題猜內容,如Mother,Cinderella等;其次,在故事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地方停下來,讓學生提問題來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再次,讓學生自己編故事的結局;最后讓學生進行細加工,編成完整的故事。
三、故事教學模式應有技巧性并可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
教學方式應注意經常進行變化,防止學生產生膩煩情緒。在故事教學中,我們應當注意將故事教學模式與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一)故事教學可與故事表演相結合
小學課本中有Zoo這樣一個模塊,可先讓學生結合動物園里的動物編一個故事,再由學生戴上動物頭飾說“tiger,tiger!Iamthetiger!”“l(fā)ion,lion!Iamthelion”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動物詞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來表演他們所編故事中的情節(jié):“Fly,fly,flythebird!Climb,climb,climbthemonkey!Run,run,runthelion!”這樣,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表演中,在潛移默化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故事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
故事教學可與音樂教學結合起來,這樣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英文歌曲可以愉悅學生的心情。學生在跟唱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還能提高自信心。結合上面的案例教學,我們就可以在學生編故事和表演故事的時候加入合適的背景音樂,這樣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師在故事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動作、語言和表情
1.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三十年發(fā)展狀況分析(1983-2012)
2.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fā)展方向研究
4.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銜接:現狀與思考
5.高職院校英語教學EOP轉向及其影響因素探究
6.再論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
7.公共英語教學的專業(yè)化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公共化——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8.從日本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看我國外語教學目標調整
9.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外語教學理念和方法——學術英語與大學英語差異研究
10.《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
11.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
12.高校開展專門學術英語教學之瓶頸與對策芻議——以法律英語教學為視角
13.淺談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4.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英語教學
15.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策略研究
16.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減負提質
17.快樂嘗試小班化英語教學
18.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任務型教學模式
19.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語言學教學分析
20.淺析中職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策略
21.淺議職業(y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分層教學
22.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
23.用“情”來凈化學生的心靈——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24.基于交際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25.淺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勢
26.關于初中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
27.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28.論“小先生制”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兩極分化中的運用
29.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淺析
30.對初中英語高效教學的思考
31.深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促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
32.從中介語僵化看高職會展英語教學
33.從應用語言學視角看英語文化導入教學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語寫作教學問題及改進措施
35.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36.情景教學法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37.淺析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監(jiān)控評價體系的建立
38.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9.英語語音智能測評軟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開發(fā)和應用
40.“對話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41.限制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因素
42.關注視障生特殊需要,開展有效英語教學
43.談語篇分析理論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44.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45.論詞源學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46.初中英語教學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聽力語料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作用
48.初中英語教學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
19.交際性教學法視角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探究
50.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對策探討
51.幼兒園英語課堂常規(guī)教學思考
52.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淺談小學英語教學原則
54.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建議
55.如何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閃光
56.淺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業(yè)英語教學研究
58.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調查——一項基于反思性問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60.互動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61.論文化背景知識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62.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63.職業(y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64.關于大學英語教學ESP論的一點思考
65.對中國英語教學宏觀模式的思考
66.行業(yè)英語需求狀況調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67.專業(yè)英語教學探索——計算機與網絡的運用
68.基于微課的翻轉教學模式研究——以大學影視英語課堂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態(tài)英語教學效率評價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礎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授課主體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探討
71.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教學新模式初探——南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紀實
72.基于ESP課程體系的中國大學英語教學連續(xù)體模型探索
73.建構和完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管理體系——一個解讀《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視角
74.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75.大學英語教學背景下翻譯教學的個案研究
76.轉變教學理念,建立新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
77.旅游管理專業(yè)英語教學優(yōu)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門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yè)英語學習行為特征的分析
78.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79.走出中國英語教學的歷史誤區(qū)——外語教學的哲學思考
80.《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實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語開設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的影響分析
81.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
82.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
83.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學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為例
84.從外語學習角度看大學英語教學和考試的改革
85.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反思
86.從中外合作大學學術英語教學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
87.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88.大學英語教學的動力機制構建——研究現狀與理論思考
89.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的研究
90.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
91.從教學要素角度探究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策略
92.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獨立學院英語課程改革實踐個案研究
93.我國第一份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文件的制定與說明
94.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定研究——再論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95.從通用英語到學術英語——回歸大學英語教學本位
96.外籍教師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透析——一份中國學生問卷調查整理分析
97.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98.基于網絡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
【關鍵詞】淺談;新課標;小學英語;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氣氛
新課標要求教師注重從小學生的自身興趣出發(fā),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英語的熏陶,因此,要想在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中滲透新課標的思想,實現新課標的作用和重要意義,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想實現這一課堂效果,就要求英語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十分熟練,自身的英語素質和整體素養(yǎng)要高,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可以用十分順暢流利的英語進行教學,給小學生們提供一個盡量真實和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的學習氣氛對新課標的滲透也是至關重要的,英語老師不要僅僅局限于一種教學模式,可以采用豐富的情感和生動形象的動作以及肢體語言來引導小學生們對英語的認知和掌握。
例如,在教給小學生諸如happy、sad、tired 、angry的單詞時,英語教師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表情動作,讓小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這些單詞所要傳達和表示的意思,英語教師的不同情感表情可以讓小學生對英語單詞或句子的意思揣測出來,這樣會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英語的激情和興趣,課堂氣氛會很活躍,小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漲,教學的效果自然會極好。
二、讓英語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充分運用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的要求就是強調小學英語的教學要在做中去學,在學中去用,不論何種語言,都是對生活的體現,與生活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小學英語也不例外。將小學英語的教學回歸生活,意思是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由小學英語教師多創(chuàng)造一些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和情境,這樣做可以有效的把小學生對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激發(fā)出來,讓他們的英語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讓小學生學到的英語是貼近生活實際的,有實際意義的語言,讓小學生學到的英語是可以體現和表達豐富感情和生活經驗的英語,以這種方式實施新課標制度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既可以鞏固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又可以開拓他們的事業(yè),鍛煉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為他們以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是為這些小學生以后的學習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的實施措施可以如下:將小學的整個校園的環(huán)境都布置的富含英語文化的氣息,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多多設置于英語相關的小知識或者是英語的小幽默,在教室里,可以由英語教師把學生們分為機組,讓他們輪流看管和負責教室里的英語角,在班級的黑板報上或宣傳欄中,可以張貼一些有趣的英國習俗的圖片和英文的介紹。除此之外,小學英語教師還應該在校園中積極的開展一些英語活動,比如,在每個喜慶的節(jié)日,可以讓小學生們用英語來裝飾自己的教室,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感情,制作英語小卡片互贈,舉行一些英語的演講比賽或者英語小知識的競猜活動等等。這些活動的舉行都會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讓他們在開心愉快的生活氛圍內提高英語能力。
三、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予學生愛和關注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動、好奇和注意力的難以長時間集中,而英語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門陌生的語言,一開始小學生也許對英語的學習充滿著好奇和新鮮感,但是時間久了,就由于其天性,會對英語產生厭倦感和抵觸,這個時候,就要求小學的英語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愛意,對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小學教師只有用真誠和愛大東學生,才可以和他們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才能與小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良好的師生交流和關系的密切對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才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是被關注的,學習英語的情緒自然會高漲。
但是只有高漲的學習情緒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盡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并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的將英語的重點傳授給他們。在剩余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可以依據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安排和教學內容僅僅相扣的教學游戲,幫助小學生鞏固英語知識,以免他們忘記重點。
四、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雖然是由英語教師進行組織和指導,但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的配合,因此,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在組織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為出發(fā)點,小學生是否積極主動的配合英語教師,決定著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小學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和主觀能動性,才能會將課堂的氛圍提到最好,教師的教學本就是為了小學生可以將英語熟練的掌握和運用,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幫助小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發(fā)揮小學生的才能和學習的能力。
五、注重作業(yè)內容要與生活結合,加以擴展
新課標注重對小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fā)和挖掘,注重小學英語教師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小學生對我進行管理以及評價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yè)的時候,應該從生活中選取英語的素材,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意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精神,將這些理論都貫徹在英語的練習中,可以有效的加強小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讓他們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拓寬自己的視野,實現英語中對生活的擴展。
六、結語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應該有所改革,才可以實現新課標的英語目標。如何將新課標的要求滲透到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幫助小學生提高英語的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應當成為當前小學英語教育的重點關注問題。小學英語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方式貫徹新課程的英語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興趣和積極主動中學習英語知識,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禹明.小學英語教學理念與教學示例,2008.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感,訓練,培養(yǎng)
1.簡介
眾所周知,一個孩子在習得母語的過程中總是先學會口語,在他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意愿時并不懂得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而是在語音、詞匯、句子中感受和領悟語言的實際意義,在實際交際中不斷掌握母語。所以本人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讓他們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語中,對他們以后深入學習英語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小學生是最好培養(yǎng)語感的時候,之所以要在小學開設英語教學,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這客觀有利因素促使小學英語多以口語交際為主。同時課程內容也多以日常用語為主。根據課程內容看,小學英語教學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興趣。
2.策略
2.1 多說。
教師每節(jié)課上課前3-5分鐘留給學生,讓他們搞好Free Talk。起初,可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對話進行訓練,往后逐漸推進,過渡到學生自由選題,自由對話,實現自主學習。為了減少難度,提高會話時效,可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樣,經過幾年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會大大提高,而且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有效地訓練了語感。當然,平時學習時也要多讀多背,這一策略就是復制學習漢語的方法,達到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也就是"熟能生巧"。
2.2 多聽。
聽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的重要手段,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聽的作用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識、積累口語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當學生剛接觸英語時,就不妨讓他們多聽英語磁帶,盡管他們對所聽到的內容不知所云,但他們在反復聽了之后,就會對英語的發(fā)音系統(tǒng)及模式逐漸熟悉和了解。除了聽磁帶,教師上課必須盡量用英語授課,讓學生極深刻地認識到英語課與其他課的不同。當然作為英語老師,自己的口語必須盡量純正地道,抑揚頓挫,讓學生更好地領會享受。學生在接觸了大量的語言信息刺激后,就會想開口說一說,這一特性和嬰兒的牙牙學語很相似。根據這一特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提供大量的語言素材,讓學生樂于模仿,而模仿力是語感訓練中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能力。
2.4 培養(yǎng)節(jié)奏感。
英語語言是具有連貫性的,要說出它的抑揚頓挫才有"英語味",如此就要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時的節(jié)奏感。 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buy some comic books.讓學生用黑點標注重音的單詞:what, going, I'm, buy, comic books,學生有輕有重的輸出語言,他們覺得自己和錄音里說得更像了,學習更積極了。在重音的基礎上,有些重讀音節(jié)在不同情況下還可以拉長,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小動物們在討論favorite fruit 的時候Zoom說I like beef, but I'm heavy now. I have to eat vegetables.這一句的時候,我們將like, beef, heavy, have, vegetables等作為重音來讀,還將like, have to, 這樣的單詞和詞組拉長來讀,讀出了Zoom有無奈和讓人發(fā)笑的生動場面,學生在取笑Zoom的同時,一邊將Zoom的神情語氣展現得活靈活現,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語感。
2.5 演并大聲說出來。
平時,有的學生不喜歡大聲朗讀,認為默讀可以代替朗讀。事實上,哪一種讀法也不能代替朗讀。讀的重音、節(jié)奏是理解語言的一大障礙,教師必須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機會,以各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和體會句子、模仿表演,讀時注意發(fā)音、重音、語調、節(jié)奏和語感等,這樣長期堅持就會增加記憶。例如,在教學購買水果這一話題時,就可以讓學生把教室布置成一個水果店,讓幾位學生扮演成售貨員站在柜臺后面,把事先準備好的水果放在桌上,而其余的學生扮成顧客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并要求用上句子:
A: Can I help you ?
B: Do you like……?
C: Yes, I do./No, I don't.
B: I like ……How much……?
A: …… yuan.
讓學生無拘無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這個場景中來,大膽地開口說英語、積極配合,這樣不但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還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地位發(fā)揮的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言行會積極效仿。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并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漢語,在課堂上形成一定的英語氛圍,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如:"Read after m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 "Say all together."等。有些課堂用語學生剛接觸時理解困難些,此時,教師可用body language幫助他們理解,必要時也可用漢語稍加解釋。教學中師生可用英語問答,如"Are you ready?" 學生回答 "Yes." 等。進行雙向英語交流,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3.總結
興趣是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前提,必要的技巧指導是關鍵。語感教學訓練應從語音語調、節(jié)奏感、朗讀技巧、情感態(tài)度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進行獨立會話;從拼讀、說唱、歌曲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并在聽、說、讀、寫中,在課內、課外有效滲透。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應持之以恒,將語感訓練和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英語教學與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在一切語言交際中有意識地去感受語感,把握語感,實踐語感,才會逐步養(yǎng)成小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席玉虎.《小學英語周報》山西省教育廳主管 山西師范大學主辦,2005年3月.
[2] 江蘇教育報刊社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江蘇省教育廳主管,2005年3月.
[3] 施茂枝.《語感與語氣的培養(yǎng)》學科教育,1998.6.
[4] 呂叔湘.《中學語文教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5] 宋霞菊.《小學生英語語感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年第01期.
[6] 呂菲.《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年06期.
[7] 陳靜.《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語感的培養(yǎng)》,2007年3月19.
一、將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中的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新課程標準》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立,進一步強調教學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多組織一些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把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的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1.運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英語課堂中,創(chuàng)設與眾不同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會收到與眾不同的效果。在課堂中應該多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文字、聲音、圖像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語言情境。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下會更容易進入角色,使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因此,在講授課程時要巧設開頭,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英語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經常用的有歌曲式導入、提問式導入、圖片、幻燈片導入懸念式導入、復習式導入等等。
2.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拴住孩子的心。
(1)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第一堂課的單詞教學中就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動物、植物的單詞,或者可以把下一個單元的單詞提前教,比如“duck、Monkey、dog”等等。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單詞編一個小故事,題目可以為“我的動物園”。要多鼓勵他們用學過的單詞來編小故事。
(2)在教學中要經常用“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也可以把身體語言帶進課堂。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會特別喜歡。在復習前面學過的內容時可以使用“表演法”,可以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另外,在鞏固新課時,應該經常引進競爭機制,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使英語課堂充滿活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使課堂快樂起來,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任何一種教育都應該是滲透著快樂的教育,在充滿快樂的氛圍里學生們才能快樂地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和諧、快樂的氣氛。只有這樣做才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的教態(tài)要親切自然,眉宇間流露出對學生的喜愛。
只有這樣做,學生的情緒才會自然、活躍,才能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比如,在一堂課中要教授“what is this (這是什么)”這個知識點,我會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請一部分同學先看圖片然后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動作,再請其他同學看動作并搶答。這時候同學們的熱情一定非常高。但是,教師如果板起臉去呵斥學生安靜下來遵守課堂紀律,課堂氣氛一定會馬上降溫,從而導致膽小的學生不敢舉手發(fā)言。因此,教師應該走進學生和他們一起表演。在這樣一個氛圍里,學生所感受到的是一個自由安全的空間,他們的各種能力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地對學生做出正確合適的評價,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
學習最大的快樂在于經過艱苦努力后獲得成功,如果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時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就會推動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評價中教師應該多使用肯定或者是積極的鼓勵,使學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提高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的興趣。根據學生表現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依次運用程度不一的話語,如OK、very good、Wonderful、very clever、Excellent,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回答好或表演好的同學,教師應該說:“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Don’t worry!”這樣的評價不僅不會挫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會使他們有勇氣再試一次。
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想、經驗和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堂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樹立這樣一種信念:“只要我參與,我會學好英語。”真心希望充滿活力的小學英語課堂能早日走進學校,走進每位教師和學生的心田!
參考文獻
[1]周建英 《競賽――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期。
[2]曹莉莉 《談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期。
[3]張麗賓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期。
本學期英語學科教研工作,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課改完善和深化學科教學常規(guī),組織教師參加課改理論學習和培訓,組織課改研究課和專題研討等系列活動,以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
1、本學期要重點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學習課程改革專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四個基本任務,特別是要認真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六個基本理念",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快信息技術學習進程。組織本教研組全體外語教師學好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能熟練運用基本信息技術,從而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組織有關教師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設計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組織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等。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外語教育教學論文。
二、狠抓教學常規(guī)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guī)"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guī),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guī),實施常規(guī)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我校教研組要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
3、抓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教學。本學期初一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小學英語教材,基本上達到了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但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現象,初一教師要及早摸清情況,根據我校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中小學銜接教學。
4、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guī)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guī)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三、加強初三畢業(yè)班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yè)班教學效率。
組織初三英語教師認真學習《大綱》和《中考說明》,扎扎實實教好第一遍,要在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
四、其他工作
1、精心組織,認真輔導,組織初三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
一、 落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教學效益
1、規(guī)范和加強教學“五認真”管理。鉆研教材,精心備課,要做到: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及其與前后內容的聯系;確立單元教學目標;合理劃分課時,初步確定每課時的教學內容;分課時備課。分課時備課,要注意做到教學目標具體化;重點和難點準確定位;進行學情分析和教學策略分析;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包括教學方法的選擇、媒體的使用和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形成個性化的設計方案。
2、堅決杜絕隨意加快教學進度、拔高教學要求的現象,力求輕負優(yōu)質,練習設計要注意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作業(yè)杜絕過重,無效。
3、關愛“學困生”,制訂切實有效的幫困措施并落到實處,避免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4、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沙龍系列活動,開設“英語角”、進行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書寫比賽等,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小學生英語口語交流,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規(guī)范書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guī)范、正確地書寫。
二 、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
1、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繼續(xù)學習《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
2 、鼓勵并組織英語教師,加強教學業(yè)務進修,努力提高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特別是英語語言專業(yè)素質,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奠定基礎。本學期,我們還是嚴格按照區(qū)教研室的要求,自覺練習《新概念英語》中的文章,以此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本組教師都很年輕,所以我們還要求每位教師學習并熟練掌握電腦技術、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手段,并適當地運用到英語教學中來,豐富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 加強科學研究,形成個人風格。
1、教育沒有科研就沒有生命力。我們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游戲化”為特色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扎實開展教研組、備課組的活動,提高活動的實效。有效地組織好集體備課、案例剖析、沙龍研討等活動。教研組活動要把重點放在集體備課會上,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多進行教前的預測和教后的反思,以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活動時多溝通教學中存在的困惑,作業(yè)中學生出錯較多的地方,嚴格按照學校電子備課的要求,規(guī)范格式,高質量地進行備課,真正使備課成為教師實施課堂教育的平臺。同時配合教導處定期做好落實常規(guī)的檢查、督促工作;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促使共同提高。另外,教研組中還要發(fā)揮“傳、幫、帶”作用,幫助新教師們迅速成長。
一、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
1、要繼續(xù)組織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系統(tǒng)學習一本理論書籍以及雜志上有關教學改革的經驗文章,探尋以先進的、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切切實實地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的途徑和方法,將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實到學科教學中。
2、要組織教師繼續(xù)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要求教師們對課程標準中闡述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要常讀且時刻牢記,,并努力內化成自己的教學思想,逐步體現在自己教學的一言一行中。
3、教師要轉變觀念,適應新的教學評價機制,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形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
二、引導校本教研,提高教研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對于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課程管理,各校領導要認真對待,積極指導,努力開好各年級的英語課程。同時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使學生樂學、愛學,以避免部分學生過早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造成高年級的兩極分化。
2、積極幫助學校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英語學科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一些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評價、校本教研的途徑和方法等,開展專項研究,注重研究實效,及時推廣研究成果。
3、各校要加強對英語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常州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英語教研組的工作。要真正形成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探討學法的濃郁教研氛圍。要幫助教師使用科學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去處理教材,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促使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4、積極參加市級“學習英語學科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學術研討會和專題學術沙龍,把握課改方向,轉變教學行為,交流課改經驗,增強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5、繼續(xù)征集教學設計典型案例,積極發(fā)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6、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聽說讀寫技能和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因此要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創(chuàng)建以活動課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采用韻律兒歌、歌曲、表演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英語。同時,積極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外活動,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和個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本學期將組織四年級學生的聽能競賽、五年級學生的朗讀競賽,六年級學生的書寫比賽,英語歌詠選拔賽并推薦優(yōu)勝校參加市第二屆歌詠比賽。還將組織部分校班的分析性檢測等工作。加強對英語學科教學過程的管理、調研和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各校要重視和加強英語課題的立項和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以教科研來推動教學改革的發(fā)展。
1、要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立項的課題要根據研究方案定期進行課題組的活動,要抓好研究過程的落實,研究資料的積累及階段性小結工作,不斷提高課題研究水平和實效。
2、認真搞好小學英語教研基地,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
四、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在課程體系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本學期配合市室建立體現素質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激勵教師上進和推動課程不斷完善的評價體系。
1、不斷完善學業(yè)評價體系。對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探索建立促進學校發(fā)展、教師成長和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2、引導學校逐步采用“教師成長檔案”“學生成長檔案”等評價方式。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總結性的考試評價方式,著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應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同時有校長、同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改進工作的信息,引導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激發(fā)在自審、反思基礎上的自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加強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問題的研究,構建符合本地實際、促進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4、加強對小學英語考試的研究,加大考試內容改革的力度,以考試為切入口,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五、組織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fā)展。
1、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構建舞臺,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本學期將組織好區(qū)中心理論學習小組活動(每月一次);不定期地組織教學骨干上示范課、研究課;繼續(xù)征集優(yōu)秀教學課案,供大家觀摩學習、借鑒研討,全面提高我區(qū)小學英語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2、要根據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形勢具體安排,制訂計劃,繼續(xù)對部分教師進行培訓,以適應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
3、繼續(xù)抓好新師范生的跟蹤聽課及指導,幫助他們盡快掌握教學常規(guī),提高駕馭教材及課堂教學的能力。
六、活動日程安排
八月份:
1、市英語教研工作會議
2、參加省教材培訓活動及各年級英語教材分析。
九月份:
1、 口語訓練并參加市小學生英語口語比賽。
2、 區(qū)三年級英語教學研討活動
3、 征集英語優(yōu)秀教學案例(三、四、五年級)
十月份:
1、組織英語教師參加市“學習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學術研討會”。
2、組織教師交流在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學教研的心得。
3、區(qū)四年級英語教學研討活動
十一月份:
1、 參加市英語課堂教學評優(yōu)活動和外出聽課學習
2、 區(qū)五年級英語教學研討活動。
3、 區(qū)五年級學生朗讀比賽、六年級學生書寫競賽
4、 對部分年級、班級進行英語分析性檢測
5、 市對部分學校進行英語教學常規(guī)調研
十二月份:
1、參加市召開的基地現場會,了解小學英語學科基地研究情況。
2、區(qū)英語歌詠選拔賽,優(yōu)勝校參加市第二屆小學英語歌詠比賽。
3、區(qū)四年級學生聽力競賽
一月份:
關鍵詞:反省式思維 情境設置 小學英語教學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要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交際機會。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己學習能力的過程。新課程標準更是全面提出了對英語教學的要求:重情趣、重感悟、重參與、重實踐。這也就是情境教學法的特征。目前,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都很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使用,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容易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對教材的挖掘不深,情景創(chuàng)設目的不明確。由于對教材的挖掘不深,造成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已有的材料,激活情境。另外對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不明確。使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該課話題關系不密切,使語言目標不能落實,教學低效。問題二: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學生實際,使情境交際變?yōu)闄C械操練。教師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不相符。為了觀賞,刻意制造些什么,額外添加些什么。或將情境變成了機械的句型操練,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猶如虛設。不給學生機會表達自己,學生的交際行為也停留在假交際的層面上,課堂教學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問題三:情境創(chuàng)設生硬,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些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的情境雖然較恰當,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但是情境創(chuàng)設生硬,有一些類似木偶式的問答過程缺乏語言應用的生活氣息,同樣也沒有體現語言的功能性,使課堂氣氛十分沉悶、無趣,讓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問題四:情境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過多,反而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過于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的形式,而沒有整體把握教材,創(chuàng)設了多個小情境。在小情境之間沒有連接的主線,因而顯得課堂很凌亂。如老師們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里,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設計過多的環(huán)節(jié),一會兒唱歌、一會兒理解詞語,一會兒又表演等等,教學場景雜亂,讓學生目不暇接。這些情境將整個語篇切割得支離破碎,因而部分學生只忙著關注老師在干什么,根本沒注意教師在講什么。問題五:不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將情景拓展。老師能運用多媒體手段但某些多媒體的運用不夠恰當。如僅僅以畫面吸引學生,而不是以知識本身的思考性、開放性、挑戰(zhàn)性來吸引學生,不利于引導學生探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拓展。
針對情境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困惑,我去閱讀了杜威的《今天我們如何思維》試圖得到啟發(fā)。杜威認為,反省思維不是碰巧出現的“心中的閃念”,也不是頭腦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無法言說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最好的思維方式”。杜威指出,反省思維是指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嚴肅的和持續(xù)不斷的深思。杜威是最早在教育學意義上運用“情境”一詞的,他提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并把情境列為教學法的首要因素。他說,“我們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所以,思維起于疑難是他教學過程的理論基礎。這里的“疑難”意即相對學生認識程度而言的有困難的情境。他認為,要使這個有困難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思維,必須使這個情境和學生經歷過的情境有相似之處,而學生對付這個情境又有一定的能力。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
怎樣創(chuàng)設能引發(fā)思維的情境?根據杜威的理論,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情境要生活化。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才能激活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語言,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和經驗,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習。如在教授put...in...和put...on這個句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鞏固練習:圣誕節(jié)要到了,Tom一家要布置圣誕樹,讓同學分別來扮演Tom,用英語說Put the star on the tree./Put the stocking on the tree...其他同學根據他的指令來完成相應動作。我自以為設計得很巧妙,學生也練習得有模有樣。但是課堂氣氛有些冷淡,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我正有些迷惑時,聽到有同學在小聲地問同桌,“要過圣誕節(jié)了嗎?”我忽然意識到問題了,我這個情境設計得太突兀,沒有前期的鋪墊,學生根本沒進入圣誕節(jié)的氛圍,對這個練習感到莫名其妙,當然課堂氣氛沒那么熱烈了。我的這個練習雖然操練了語言點,但是學生一定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重新調整了教案,并在另一個班進行教學,我用PPT出示了課前準備的教室場景,書本、文具、作業(yè)本亂糟糟地鋪在桌面上,我問到:“Look!What a mess!What should we do?”由于這是學生熟悉的場景,學生馬上進入了狀態(tài),紛紛舉手,搶著說”Put the pen in the pencilbox”,“Put the English book on the desk”……從學生急切的小臉上,我明白這個練習成功了!
2.情境要直觀。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大多好動、好奇心強、喜歡自我表現。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情境,必定能引起他們的參與興趣。如在教weather report這一課時,讓學生看生動的模特表演,聽大自然中形象的聲音,了解四季的特征和人們的穿著,在動感的世界中引出如何預報天氣,如何根據天氣情況提醒人們出行注意。這樣的教學可以通過逼真的情景將抽象枯燥的文字變得直觀、形象、清晰,使學生對所學語言的認識更深刻更鮮活。
3.情境要有信息差。信息差是人們在對事物或人的了解、知曉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們進行交流,多數情況下是因為交談雙方存在信息差,彼此想了解對方的信息,從而產生了交流的愿望和需求。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注意信息差的創(chuàng)設,不能流于形式而形成假交際,導致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也達不到語言運用的目的。如在練習句型“Are you...?Yes,I am / No,I’m not”時,我設計了要去車站接人的場景,我將學生分為A、B兩組。A組負責接人,兩組同學手上都有我發(fā)的姓名卡片,但是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卡片內容,為了接到正確的客人,A組學生需要用句型Are you…?來確認,B組學生也必須用Yes,I am./No,I’m not來應答。這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學生為了達成任務,自然得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學生沉浸其中,自發(fā)地運用語言而不是被動地操練語言,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
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就必須善于運用多種形式、多種媒體為學生的英語實踐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在于通過引起學生的驚奇、困惑等心理狀態(tài)引起學生的反省式思維,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通過對學生學情恰如其分的全面把握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英語是通向世界的語言橋梁,在小學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習慣,使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讀音,良好的情感,初步的語言交際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熱點和核心。淄博師范附小在近幾年英語教學的探索和實驗中,實施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營造語言環(huán)境為障,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創(chuàng)辦英語特色學校”的構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創(chuàng)造校園英語環(huán)境,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英語的學習目的是: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策略,利用年齡優(yōu)勢,使學生在語言和聽說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首先從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開始,要求全校師生在校園內都講英語。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見面打招呼,相互之間的問候都要用英語;校園內設置的名人名言,各種標志牌,黑板報宣傳標語都注有英語標識;校園內各種花草樹木名稱介紹都有英語標識;每日安排一定時間的英文早讀練習,英文廣播;教師每周二、四下午安排2個小時的英語學習培訓,規(guī)定培養(yǎng)內容,英語學習成績與考核掛勾;在班級設立英語角和辦好英語板報,并鼓勵學生自辦手抄報,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比如:英語單詞,課文背誦比賽,日常用語使用比賽,英文歌曲演唱比賽等。通過這些形式,在學校、班級創(chuàng)設了師生人人奮發(fā)進取,個個爭先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
二、優(yōu)化英語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習質量。
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外語水平。小學生模仿力、記憶力、可塑性強,具有許多成年人所不具備的優(yōu)越條件,從小學開設英語課,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對每個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根據國家教育部教學大綱的要求,城市學校從三年級開設英語課,而我們學校從幾年前就已經在全校開設了英語課,而且是從學前班開始。從學前班到五年級的英語教學都有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納入課程表,配備優(yōu)化了教材。從教材內容到課時安排都有了充分地保證。
如何將學生對英語學科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并保持其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質量,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我校根據英語學科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從教學氛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活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是精心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以滿足小學生尋求知識的心理需要。我們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不斷創(chuàng)造新情景,把各種能聽、能看、能觸摸的情景放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覺得一節(jié)英語課上學到不僅有少量單詞或一小段對話,還有一些能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具有生氣的語言材料,同時適當增加內容,擴大知識面,注意新舊知識的串聯,做到以舊引新,以新溫舊。二是建立輕松愉快的競爭性教學氛圍,以滿足小學生獲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如:設計比賽性游戲,比賽性活動等。表揚先進,鼓勵進步,鼓勵實踐,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功感,進一步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三是積極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小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心理需要。如:激發(fā)靈感,發(fā)展學生即時應答能力;啟發(fā)思維,展示學生運用語音的才能。四是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小學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如:授課與游戲相結合,使教學內容輕松易學;操練與游戲相結合,使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復習與游戲相結合,使學習效果更為顯著。五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滿足小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生動形象,信息儲存量大,交互性強,適合個別學習等特點。我校是省級電化教育示范學校,在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教學中有較強的優(yōu)勢。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小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與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高度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非常靈活,可以進行課堂計算機教學,也可以進行網絡教學和學習。特別是用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可以提供形象逼真的情景,正確標準的發(fā)言,生動有趣的練習游戲,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行為產生興趣,興趣形成習慣,習慣養(yǎng)成性格。我校非常注重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1)上課前的習慣。上課前把課堂上要用的書、本、用具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響就安靜下來收心,唱唱英語歌,造成英語氣氛。(2)嚴守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3)文明禮貌,尊重別人的習慣。(4)主動積極,大膽開口,用英語交流的習慣。(5)良好的書寫習慣,(6)每天課后自覺復習、朗讀、背誦、記憶的習慣,學一點,會一點,記住一點,才能逐步提高英語快速反應。通過上述改革和探索,優(yōu)化了英語教學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三、從家庭、社會中學習英語,鞏固學習成果。
家庭、社會有廣泛的學習空間,我們倡導學生在家中看電視、上網、聽錄音,要注意學習英語,用英語與家人交流,晚上睡前20分鐘背誦英語單詞等。形成了一個良好聽英語、說英語的家庭語音環(huán)境。參加外出學習、訪友、出游、聚會、夏令營考察等社會活動,要注意英語學習,見了外國人要主動用英語上前交談,學習外國人口語。留心觀察記錄,商場、街道、各類宣傳牌等英語標識語,以此,鞏固英語學習成果,讓英語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以學校總體工作教學工作為依據,以提高教研質量和教學質量為目標,增強教習的學習意識、服務意識、教科研意識、質量意識、合作意識、充分發(fā)揮業(yè)務職能的作用,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英語教研組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重點:
本學期英語學科教研工作,要圍繞課改完善和深化學科教學常規(guī),組織教師參加課改理論學習和培訓,組織課改研究課和專題研討等系列活動,以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為重點開展教研組的活動,把自己的自評和教師的互評相結合,爭取能讓每次的教研組活動能夠達到研究的目的。每一次參加人員都有收獲。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
1、英語組的活動改變單一的聽課和評課形式,增加教研組學習的新內容。本學期要重點學習《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小學教學設計》等,并自主學習。領悟《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學觀念,靈活的課程體系,多元、開放的課程評價標準,重視基礎,適應個性需求,關注學生情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構建發(fā)展的平臺。努力將新觀念、新思路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基本要求,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的開展好活動,讓教研組的活動發(fā)揮其實際的作用。
2、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外語教育教學論文。開展教研組的聽課和評課活動,而且緊緊圍繞教研組的活動專題,重視對師生關系的研究,重視對學生的研究,因為學生是研究的重點,是教學中的主體。在評課和說課中,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重點,以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為重點。
(二)狠抓教學常規(guī)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guī)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guī),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guī),實施常規(guī)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教研組要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各備課組要集體備課,研究教學內容,研究學生,進度,研究教學方法,安排及教學資料要一致。每兩周至少活動一次,時間固定,要有活動記錄。每次活動要定中心發(fā)言人,定活動主題,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切實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每位教師要按照教學常規(guī)完成每一件工作,規(guī)范我們的教學行為,要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做好11月第一周的期中考試復習工作。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鞏固。養(yǎng)成用英語交際的習慣。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注重學習興趣得培養(yǎng),并關注他們的聽、讀、寫能力得鍛煉;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要注重能力得培養(yǎng),同時注重對學習方法得指導。
4.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本學期,圍繞我校校本教研的主題既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結合我們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面臨的最大問題,認真選題,根據教學重點,制訂詳細的教研計劃。我們堅持集體備課貫穿始終,實行選課,集體備課,上課,反思,再上課或一課多人上,共同反思,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并加強對視頻案例的研究。
4、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guī)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guī)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本學期教研組長將進行每月兩次教案、作業(yè)檢查,每月第一周、第三周教研組會議時檢查,地點一樓教研活動室。
5、關愛“學困生”,制訂切實有效的幫困措施并落到實處,避免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6、樹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觀,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留有語言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為此,我們將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下功夫。
7、做好期末復習計劃及復習工作,安排好教學進度,確保1月13日至16日期末考試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