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8 21:18: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抗美援朝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發揮紅色資源重要作用,將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續傳承。6月19日,人力部到抗美援朝紀念館開展“重溫紅色記憶,傳承抗美援朝精神”主題黨日活動,活動由支部書記同志帶隊,支部黨員及非黨積極分子參加。
支部成員認真地參觀了紀念館的抗美援朝序廳、戰爭廳、運動廳、中朝人民友誼廳、中國人民志愿軍英烈廳和全景畫卷廳,聆聽著講解員講述抗美援朝志愿軍先烈們的戰斗故事,回顧志愿軍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深刻領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光輝業績。志愿軍先烈們的遺物,重現戰爭場景的立體畫,鐫刻著抗美援朝英烈模范姓名的紀念墻,…豐富的歷史文物、翔實的文獻材料、新穎的展陳手段,真實再現了志愿軍的英勇作戰身影和光輝形象,大家不時駐足凝視、研討注解文字,追尋歷史記憶,緬懷先烈,感悟初心使命。
通過此次黨日活動,每位成員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靈魂的洗禮。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銘記歷史,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業務能力,為黨旗增光添彩。
是誰為了捍衛祖國的安全,援助了朝鮮人民?是誰為了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又是誰為了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浴血奮戰?是他們,我們最可愛的中國人民志愿軍。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今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了。對于一直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們,似乎已經漸漸淡忘了這種幸福的給予者。正值60年后的今天,我通過書籍網絡了解到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些激動人心的英雄故事,不由得熱血沸騰。它把我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仿佛看到了我國人民志愿軍正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跟美軍作戰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我國人民志愿軍正在戰場上為中國的安危拋頭顱、灑熱血的場面;我又仿佛聽到了那首流傳至今的《上甘嶺》插曲:“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
在60年前那場偉大壯麗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人民志愿軍中許多英雄戰士如朝陽一般的生命永遠長眠在那里:為了戰友的安全,不惜被熊熊烈火活活燒死;為了掩護沖鋒部隊開辟道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羅盛教為了救一位落水的朝鮮兒童而光榮犧牲……我被他們的事跡所感動著,我被他們的愛國之心所震撼著,我更被他們的勇氣所激勵著。
我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在朝鮮擊碎了美帝國主義者的夢想,保衛了祖國的安全,挽救了處在危險之中的世界和平,受到了愛好和平的人們的支援、贊賞和崇敬。正如魏巍所說,他們是全世界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人,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他們將永遠銘記在我心中。
新聞之于受眾,猶如買賣雙方,能給買方提供最需要最合意的商品,就是商家最大的成功。那么,媒體的服務對像――受眾,他們最需要什么樣的新聞呢?美國馬里蘭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美國新聞學評論》主席托馬斯?昆凱爾在他的文章《我們能從鄉村音樂中學到什么》中,揭示了受眾接受新聞的基本心理:渴求故事。
用講故事的形式寫新聞,滿足受眾對于新聞的心理需求,是新聞記者乃至媒體成功的關鍵之一。用情節吸引人,讓故事打動人,應該是記者采訪、寫作的基本功。
用講故事的形式寫導語。讓最新鮮、最重要、最有趣、最能說明新聞主旨的具體事例做消息的導語,讓消息一開門就能見山,抓住讀者的眼球。
1993年8月,我獲得一條新聞線索:臨朐縣楊善鄉醫院院長王其敬的一項科研成果WQJ-V中風預測電腦程序通過國家鑒定,專家認為它為腦血管病的預防提供了可靠依據,居國內領先水平。一個小小山鄉醫院醫生的研究成果國內領先,這本身就有很高的新聞價值,我決定寫好這條新聞。當時我手頭上已經有了這條新聞的詳細的基礎材料,但都是些醫學術語和枯燥數字,我覺得必須有一個最能說明其科研成果的先進性的具體事實來吸引讀者。于是我在采訪王其敬本人時,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請給我講一個故事,來說明你的科研成果預測中風的準確率。王其敬給我講了一個具體事例,我把這個事例做了消息的導語:
今年5月,臨朐縣楊善鄉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王其敬應邀赴京,對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干休所105名離休干部進行中風預測。之后3個月內,預測危險組7人中,有2人因預防不力而發病,而安全組和警告組98人卻安然無恙,預測之準令人驚異。
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是王其敬和他的科研成果的背景材料。整篇消息不足500字,在《濰坊日報》發表后,新華社轉發了該消息,《廣州日報》、《濟南日報》、《徐州日報》等媒體也采用了新華社這篇稿件,此稿獲山東省地市報好新聞二等獎。
新聞引出故事。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有趣的故事已經成了遙遠的歷史,但若給它一個新聞由頭,就能把這些沉睡多年的故事激活,讓它成為消息的主體而公之于眾。
2000年10月26日,《濰坊晚報》一版刊登一則消息,題目是:10月25日,兒女們用特殊方式向參加抗美援朝的父親表孝心(引題) 爸爸,今天給你過生日(主題)。消息的導語是:現已離休的曹鴻范沒有想到,10月25日抗美援朝50周年紀念日這天,兒女們拿著大蛋糕過來非要給他過生日不可。雖然這天不是曹鴻范的生日,但兒女們知道,父親把這天看得比生日還珍貴。
這個小小的“家庭新聞”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懸念:不是生日兒女們為什么給父親過生日?緊接著,消息的主體就把一個美麗動人的真實故事娓娓道來:現已74歲的曹鴻范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曹大媽當年只有11歲,作為少先隊員代表,她給遠在朝鮮的志愿軍寫信。曹鴻范因有文化,就代表部隊寫回信,一來二往,一氣兒通了8年信,待曹鴻范從朝鮮回國后,他非常想看看給他寫信的小女孩長得什么樣,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站在面前的是位亭亭玉立的19歲少女。后來這位少女就嫁給了比她大十幾歲的“志愿軍叔叔”曹鴻范......
1、妹妹王芳由劉尚嫻飾演?!队⑿蹆号肥?964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2、該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士王成陣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來源:文章屋網 )
《三八線》
小說《三八線》以兩個東北小伙兒為主角,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他們懷著國恨家仇參加志愿軍奔赴朝鮮,在保家衛國的戰斗中與敵人展開殊死較量,并漸漸成長為智慧果敢的愛國戰士。與此同時,該劇還著力展現宏觀大歷史。隨著戰事的推進,中國志愿軍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獲得國際輿論支持和關注,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以生命代價贏得了最后的勝利。66年,白駒過隙,戰爭硝煙雖已散盡,但今天的我們更需要銘記那些為祖國和平穩定獻出鮮血和生命的“最可愛的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很難理解和領悟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難以對戰爭的慘烈和災難感同身受。《三八線》,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同期小說,正是為了那段不該忘卻的民族記憶和鐫刻在20世紀50年代歷史年輪上的精神氣節而創作的。和平是對軍人最高的褒獎,而這一切是英烈們的鮮血換來的?!度司€》重溫抗美援朝精神,向捍衛和平與民族尊嚴、為國捐軀的光榮前輩們致敬。這是一部致敬之作,又是一部家國情感史?!熬次贰币辉~始終貫穿全劇,《三八線》用真實的張力和殘酷的戰場去表達對父輩的敬意,去表現人類共有的對生命的尊重和愛好和平的信念。
亮點:抗美援朝大劇首登熒屏,開電視劇題材之先河;向志愿軍老兵致敬,揚我中華氣節。
編劇王海平扛鼎之作,小說史詩重現朝鮮戰爭的殘酷,根據戰場真人真事改編,直擊人心!
《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
《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是2015年由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古裝仙俠電視劇。吳奇隆擔任投資出品人,由黃偉杰執導,趙麗穎、陳偉霆、吳奇隆、葉祖新等領銜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明末期間,武林以蜀山劍派為天下正道之首,正邪兩派展開江湖紛爭的故事。該劇于2015年9月22日起分成5季以付費VIP獨播模式在愛奇藝全網獨播,每月22日一次性上線一季。2016年1月16日安徽衛視寒假黃金檔日播,2016年1月26日江西衛視1.5輪跟播,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臺網聯動和視頻網站的跟播模式。該劇制作精良、劇情扎實、節奏緊張,特技效果精彩震撼,獲得了媒體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清華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院長崔保國肯定了該劇弘揚中國傳統:“弘揚中華文化精神、陽剛之氣和武俠精神對今天的社會有正能量,是好戲和好題材?!敝袊穆撛u論委員會主任范詠戈認為《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的劇本是適合新媒體時代產生的,對觀眾群有明確定位,“尋找當下青年人成長的契合點”。劇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暗藏玄機。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就像清泉可被污染成惡水,惡水也可凈化成清泉,正邪的抉擇取決于自身。
亮點:圖書內容是由吳奇隆親自組稿,并請臺灣畫師張榕珊精心繪制的蜀山精美人物、場景的水墨寫意版畫冊兼短小的故事精編,集可讀性與可視性于一身。隨書贈送原聲帶主題曲和大幅精美海報。
【關鍵詞】評課方法《再見了,親人》
評課即課堂教學評價,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對上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學校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評價是評課者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等有關理論,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授課者的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分析、評議,指出其成敗得失,認定其優劣的教學研究活動。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薄Mㄟ^評課可以使授課者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不足,獲得啟迪借鑒,從而取長補短,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的目的。
評課要圍繞當次教研教學的主題,結合上課教師的綜合情況以及評課目的做出真實客觀、公平公正的評價。一份觀點正確、分析到位、點評得當、多方受益的評課稿必定能為其畫上圓滿的句號。
以下是我在本校“評名師”教研活動中,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堂語文課寫的評課稿,借此談談自己的評課方法。
聽了雍紅霞老師上的《再見了,親人》一課,我認為她那入情入境、聲情并茂、充滿激情而又響亮有力地范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激情也極大地感染了學生的情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學習后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作好了鋪墊和訓練準備。
雍老師深挖教材,鉆研教法,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準》,精心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與教法,制作了與教學活動相配套的多媒體課件,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她采用了“憶親人――講親人――誦親人――別親人”的四個主導環節,創設出了讓學生盡訴衷腸、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感場面。也使聽課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了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志愿軍之間深厚的友誼,知道這份偉大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情誼是無比真摯與堅定的。
在教學方法上雍老師根據敘事抒情的散文的特點,采用“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朗讀得到了強化,情感得到了提升。收到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自然滲透思想教育的良好教學效果。
上課開始,雍老師以:“你的親人是誰?”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入手,引出“沒有血緣關系哪來親人?”的疑問,課文引入自然,切合課題,重點突出。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雍老師對學生角色認識到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比如: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由于時空距離大,離學生比較遠,因而學生的知識比較欠缺,雍老師據此搜集制作了有關抗美援朝時代背景的視頻和歷史資料幻燈片,及時的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并認真地讀給學生聽。他們知道了,在抗美援朝中有130萬志愿軍戰士出國作戰,有14萬志愿軍戰士犧牲在了朝鮮國土上。這一壞節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志愿軍之間深厚的友誼是用鮮血和生命凝結成的。在簡介時代背景時還補充了羅盛教、、等英雄,使學生自然會聯想到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生死與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然,對抗美援朝時代背景的簡介,如果學生有搜集到的資料,老師最好把展示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把他的成果交流給大家,這樣既鼓勵了學生,又培養了學生課前搜集資料的好習慣,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也能在此時稍稍歇口氣,而并不影響教學。
雍老師教態自然、沉著,多媒體操作熟練。語言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課堂評價語言也很豐富,能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了正面引導的作用。再加上老師信任的目光、親切的笑臉、堅定的手勢、同學的掌聲等多樣化的課堂評價,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更加融洽、自然。
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以情激情,引起共鳴,把學生帶入到依依惜別的情景之中。她將語文教學的誦讀這一教學環節演繹得富有生氣與活力。特別是“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這一段的朗讀指導上,將訓練分為三個層次:請求――哀求――無奈下達命令,在安排各層次的誦讀時,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反復的朗讀中,情感逐漸投入,學生的體會逐步深入。
有感情的朗讀是本堂課最大的亮點。雍老師三次分別要求學生用請求的語氣、哀求的語氣、無奈下達命令的語氣去進行感情朗讀,有效地訓練了朗讀的方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認知,使學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朝鮮人民的偉大情懷,對朝鮮人民付出血的代價締結的中朝友誼引起心靈上的震撼,從而使“知”與“情”,“理解”與“情感”在聯系中不斷加深,不斷升華,引起情感上的和諧共振,水到渠成地感知課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動、深刻的國際主義教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強化。達到了以讀代教,以讀促學的教學目的。
課后我想:如果在要求學生用請求的語氣進行感情朗讀后,雍老師要能再次創設情景地問學生:“志愿軍戰士們,你們把大娘勸住了嗎?”學生肯定會根據朗讀的效果先回答:“沒有?!边@時老師可用激將法要求學生用哀求的語氣進行感情朗讀,這樣既評價了學生的學習又提出了新的學習要求和方法。哀求的語氣沒有勸住,再要求學生用無奈地下達命令的語氣去勸,要是這些方法都沒有勸住,那就更能說明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志愿者是情誼深厚的親人。如果還沒有勸住,老師就告訴學生:“志愿軍戰士們,列車開動了,請讓我們向朝鮮人民告別吧!”這樣教學程序就會巧妙地進入到學習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上來,使課堂變成了告別的場面,創造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比直接要求用某種方法去朗讀效果要好。因為在模擬的情景中學生的情感會情不自禁地表露出來,投入的情感會更真摯,理解也會迅速到位。創設情境不僅僅只適用于開課時。
還需要探討的是雍老師的板書,只有“志愿軍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幾個字。我覺得簡潔了一些,因為僅有此是不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也不能很好地突出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而本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是理解課文內容。如果在布置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什么和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又做了什么這項練習后,雍老師能及時在學生回答交流時整理板書出:
這樣具體豐富的板書展現出來,肯定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真正能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親人”的含義。
戰爭類的電視劇,例如:“我要當八路”“與狼共舞”“鐵血”等等,我覺得能體現當時戰爭殘酷的那就要屬《亮劍》了。
《亮劍》這部電視劇描述了軍人李云龍經歷了,,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的故事。說明了李云龍的英勇,經歷了許多困難。軍人本色也始終不改,而且,這部電視劇也顯示出了當時戰爭的殘酷,當時中國多么的腐敗。而我們現在的幸福就是以前的抗日戰士,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為祖國的不斷強大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亮劍》這部電視劇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亮劍精神:無論對手多么強大,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努力去戰斗。即使失敗了,也要自信。這就是亮劍精神。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不勇于戰斗,不去努力奮斗怎么能夠勝利呢?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成長,共同去奮斗,讓我們像李云龍學習,學習他的勇氣,智慧,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要知道,每個人都奉獻一點點,將會變成大的力量,努力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去創造我們更加美好的家園吧!
我們家有一臺電腦,電腦里的知識可真多,有歇后語,有成語之最,有新聞……它的作用也很多,可以查資料,可以閱讀作文,可以畫圖畫……
一次,老師教我們《》這篇課文,這篇課文里有一個練習題,老師讓我們回家收集在抗美援朝中涌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讀一讀。放學后,我飛快地跑回家,打開電腦,輸入網址查找。不一會兒,一個個名字便出現了,有、……我點擊了這個名字,馬上,他的故事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立馬抄下來,中午上課時,我把我找到的說給同學們聽,同學們驚訝地張開大嘴,老師夸我:“你真行!”我不好意思地說:“這可都是網絡幫的忙?!?/p>
網絡帶給我知識,同時也讓我增強了自信心。以前,愛寫作文的我,就怕哪里沒用好詞佳句,可自從認識了網絡,我寫作文時什么也不怕了。一天,我偶然發現一個叫“小荷作文庫”的網址,我開啟它,看見里面的文章非常多,便給自己也申請了一個用戶名,一申請完,我就在里面輸入了文章《迷人的秋天》。就這樣,我經常把我的習作輸入“小荷作文庫”,現在我已經有三篇作文進入發表區,我太高興了。
網絡,你是我學習上的好幫手,你會是我永遠的朋友!
2014年11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申報公示劇目共85部、3158集。其中,都市題材熱度不減,有43部立項,幾乎占公示劇目總數的一半。
按題材劃分,當代題材47部、1678集,分別占公示總數的55.29%和53.13%,其中 ,當代都市題材38部1380集,當代農村題材3部84集,當代青少題材2部70集,當代涉案題材2部70集,當代科幻題材1部36集,當代其他題材1部38集。
現代題材4部、135集,分別占公示總數的4.71%和4.27%,其中,現代都市題材3部100集,現代其他題材1部35集。近代題材22部、830集,分別占公示總數的25.88%和26.28%,其中,近代都市題材1部35集,近代傳奇題材8部324集,近代革命題材12部436集,近代其他題材1部35集。
古代題材12部、515集,分別占公示總數的14.12%和16.31%,其中,古代傳記題材1部30集,古代傳奇題材5部185集,古代宮廷題材1部45集,古代武打題材1部35集,古代其他題材3部170集,古代神話題材1部50集。
11月立項的電視劇中,有多部經典影視作品翻拍及文學作品改編項目。其中,由郭敬明成名作小說《幻城》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因其龐大的粉絲基礎而備受關注。該劇講述了遠古傳說中的兩大神族冰族與火族之間的較量,以及圍繞冰族幻雪王國年輕的卡索和櫻空釋兩位王子展開的恩怨與陰謀。充滿奇幻色彩。
此前,《幻城》曾多次傳出開拍影視劇的消息,但因拍攝難度較大遲遲未能實現。此次電視劇出品方為上海耀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曾拍攝制作了《蘭陵王》《離婚律師》等劇。此外,經典電影《英雄兒女》將被改編為電視劇,搬上電視熒屏。《新英雄兒女》由浙江海潤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制作,故事情節秉承電影原作,講述抗美援朝時期,王成、王芳兄妹在戰場上英勇奮戰、投身革命的感人事跡。
海潤翻拍的另一部經典電影改編劇是《地雷戰》。期間,膠東半島海陽地區人民配合八路軍展開敵后作戰。村民趙化龍因“軍功”被派到軍區專門學習造雷技術,學成歸來的趙化龍研發出各種不同的地雷以適應不同的戰斗環境,在這個特殊的地雷戰場上,與日軍斗智斗勇。
《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扭轉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上映以來票房喜人,對此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長津湖》票房升至今年全球第二,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自國慶檔上映三周以來,《長津湖》票房勢如破竹,截至18日晚票房已達49.44億元人民幣,不僅成為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第二名,在全球市場上同樣名列第二。
目前2021年全球和中國票房冠軍還是春節檔頭部影片、2月21日上映的《你好,李煥英》(54.13億)。不過據預測,《長津湖》總票房將達54.35億,成為僅次于《戰狼2》的中國影史第二賣座片。
海外媒體也十分關注《長津湖》的票房成績,美國《綜藝》稱,“《長津湖》的票房已經超過7.7億美元,其中僅IMAX巨幕的票房就達3460萬美元,是該制式非英語電影的第四高收入”?!逗萌R塢報道者》則贊嘆《長津湖》的票房成績是“疫情暴發以來好萊塢電影無法比擬的驚人數字”。
報道稱,相比之下,同為18日上映的黑白藝術電影《蘭心大劇院》雖然有鞏俐和小田切讓出演,但首映票房僅230萬美元,無法和《長津湖》相提并論。而22日上映的科幻大片《沙丘》才是考驗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影響力的作品,即便該片有中國萬達旗下的傳奇影業參與投拍,但因為華納公司的院網同步策略,其票房很可能受到網絡盜版資源的沖擊,目前《沙丘》的全球票房已達1.29億美元。
截至18日,2021年全球電影票房榜前十名中已經有3部中國電影,除了排名前兩位的《你好,李煥英》和《長津湖》,春節檔的另一部熱門片《唐人街探案3》以6.86億美元票房落后于《速度與激情9》(7.16億美元)名列第四。
漢族客家人凡華廈落成,屋主往往會在大門上端鑲嵌上一塊門匾,其常為長方形,選取與自家姓氏相關的成語、典故或體現房主理念的一個詞語,有的還配上吉祥圖案,是融書法、繪畫藝術于一體一種民俗文化現象。如:姓黃的寫“東觀流薇”、姓余的寫“新安垂風”、姓吳的寫“三讓傳家”、姓胡的寫“蘇湖世弟”。此外,還有“清白傳家”、“曲江世第”、“天祿遺風”等門匾。
“每一塊門匾都有一個故事。如‘清白傳家’、‘蘇湖流芳’、‘相國遺風’,它表示房屋主人是姓楊、胡、劉,反映他們祖上曾封侯做官;‘紫荊流芳’、‘三省傳家’、‘義門傳家’卻源于田、曾、陳姓史上的兄弟典故。而且即使同一姓氏人家的門匾內容也不一樣。如鐘姓就有‘潁川傳家’、‘飛鴻舞鶴’、‘知音遺范’等幾種題辭,蘊含著不同的意義?!苯魇∩溪q縣門匾民間研究人士蔡老先生如是說。
“柳煙輕,草色茵,遠聞牧童玉笛聲,花飛落渡亭。山青青,水盈盈,堤岸籬屋雞犬鶯,一江漁火明。”大廈既成,墨跡猶新,在崗陵丘壑、在淡冽的泉溪旁、在古樹密林內,突見一溜粉墻黛瓦,屋宇門匾上書寫著古香古韻的四個大字,誰都會產生一種文化與自然交融的美感。
門匾源自漢魏時期的門閥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為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文化傳統帶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傳下來,演變成現在的客家門匾,它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標本,是客家人追求美好、崇尚文明的形象表現。這些門匾,散淡著歷史的厚重,講述著歲月的故事,飄逸著時間的力量,彰顯著家庭的內力,傳達著房主的理念,并隨著家庭的繁衍世代相傳。從這門匾下走出去的子子孫孫,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將受其激勵,永遠銘記。
門匾的作用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表明姓氏,就好比各地酒家高高懸掛“太白遺風”的旗幌一樣,吸人眼球。外人一看門匾就知道屋主姓什么,如遇同宗同族,勢必更加投緣。二是炫耀家世,表明這家人曾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門望族之后裔,他的先祖曾為國為民做過奉獻,理應萬世彰褒、萬民仰慕。三是展示道德力量或人生態度,讓外界知道,此屋有讀書掌權之人,有背景較硬的后臺,有雄厚的社會基礎和人緣關系,從而不敢門縫瞧人、妄加欺凌。四是教化后代,讓子子孫孫能朝夕望匾、緬懷先輩、珍惜榮譽、自信自強,實現族旺家裕,偉業一脈相承的愿望。
當年,客家人在茫茫山巒、險隘絕壑中選址落腳,“結廬叢林、編竹為籬、砍樹作窗、割茅當瓦”,寄希望于早早在柴門之上,揮毫書匾,早早重振家威、重歸望族。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門匾的內容也在不斷翻新,郡望、姓氏色彩淡化了,更傾向于家庭或個人色彩。很多門匾都以住居環境、打工創業、立志自勉、處事理念等內容自擬。比如抗美援朝時期的“反對侵略”、“保衛和平”;時期的“為肥而戰”、“打破常規”;時期的“放眼世界”、“破舊立新”等。
2007年4月1日,央視正在熱播《恰同學少年》,百度《恰同學少年》貼吧出現了―個帖子《今夜我淚流滿面,羞愧難當》,作者“無心的竹子”,(應受訪者要求,下文稱其為竹子)出生于1980年。
她說看完電視劇里的潤之和開慧,聽說了現實中毛岸青逝世的消息,想到這個家庭為國家民族所承受的苦難,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第二天,竹子眼睛紅腫,不敢出門上班。
這一帖子得到了240多個跟帖,多數回帖者是竹子的同齡人。竹子認為和許多主旋律片不同,“該劇打動我的一個地方,就是全劇洋溢的青春氣息。雨中右岳麓山、齊誦《少年中國說》這些情節,每每想起都會讓我熱血沸騰?!?/p>
“這個片子不同于以往的說教劇。很好看,于是就看了下來?!敝褡觿傞_始是有空就看,在偶爾看到了借書這個情節之后,她就開始一集不落地追看這部電視劇。
“偏科,蕭三給他補課。對理科很頭疼,累了倒在床上,看到了蕭三從他哥哥那借來的一本歷史書,就要借去看。愛在書上批注,蕭三就不肯借給他,于是兩個人死磨硬纏。最后蕭三投降了,一臉無辜地對說:‘潤之兄,你是補理科還是補歷史啊……’”竹子對這個細節印象深刻,“它拉近了偉人和我們平常人之間的距離。我想,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所在。”
竹子對最早的印象來自于姥姥家里的白色瓷像和爺爺講述的偉人故事,再晚一點,是小學課本上那篇《楊家嶺的早晨》。她的父母以一種幾乎宗教的虔誠對待家里供奉的像。在竹子河南商丘家里,堂屋正中掛著馬、恩、毛、朱四位偉人的畫像。
“我爺爺是個抗美援朝時的老軍人,上世紀80年代才轉業回地方,在高校做管理工作。我上大學的時候,他每月都要寫―封長信,跟我交流思想。爸爸說,爺爺―輩子都在做青年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敝褡诱f,在這種家庭的影響熏陶之下,她“可能并不屬于典型的‘80后’―代人”。
竹子沒有像爺爺一樣成為一名軍人,她在鄭州―所與航空有關的單位工作。但她嫁給了―名軍人,成了―名軍嫂,婚期定在了“五一”,這使得她可能會錯過湖南衛視重播的《恰同學少年》。
為此她決定買―套光盤,“以后放給我們的孩子看,教育自己的孩子,告訴孩子我們國家民族不屈的歷史及那些智慧豪情、無畏犧牲和默默奉獻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