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材料化學工程論文

材料化學工程論文

時間:2022-02-20 05:33: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材料化學工程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材料化學工程論文

第1篇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定位

1.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性質及培養模式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屬于工科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由于化學工業的相關領域極為廣泛,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涉及的專業方向也就非常多樣化,各高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特點亦不盡相同。我校近年來根據社會經濟、工業發展的需求趨勢,兄弟院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的設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專業優勢,設置了能夠體現我校特色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逐步建立了適合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教育培養模式。2008年,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已有7屆本科畢業生,其學生就業形勢良好,社會反饋積極.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工作中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能力更強的化學工程與工藝人才。

2.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任務

根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性質,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學習化學工程學與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優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學科和領域很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除了讓學生學習一般應用化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該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及本校的實際情況,重點學習化工在某個或某幾個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應用化工專業的特色專業方向.

3.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4.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課程設置

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統一的規范,又有不同的專業特色,根據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任務和業務培養目標,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畢業生應該具有較扎實的化工理論基礎,較寬的化工應用知識以及一定的工程技術基礎,從而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公共課、基礎課除外)應由基礎化學課、工程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3部分組成。基礎化學課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工程基礎課主要包括:化工儀表與自動化、化學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學等。專業方向課:可根據具體方向選擇專業化學課,如電化學工程方向可選理論電化學、化學電源工藝學、電解工程和電鍍工程等。精細化工方向可選擇化工工藝學、化工分離工程、化學反應工程等。另外實踐性環節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提高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

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

就專業方向而言,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性質是工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應該是培養具有較扎實及寬廣的化學工程理論基礎知識,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計劃的總體設計中要體現應用型人才所具備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重視實驗、實踐、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設置專業發展方向,結合廣西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廣西及學校的資源及適應科技發展、注重社會需求基礎上。據此,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專業方向設定為:電化學工程與精細化工。

第2篇

關鍵詞:產學研;創新創業創意;化學工程領域;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劉峙嶸(1969-),男,江西蓮花人,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樂長高(1967-),男,江西撫州人,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江西 撫州 344000)

作者簡介:本文系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XYJG-2011-028)、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XYJG-2012-057)、江西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XJG-11-8-1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5-0034-02

專業型碩士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與學術型碩士處于同一培養水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專業學位定位為具有特定職業背景的學位,主要培養特定職業背景的高層次專門應用型人才。2009年首次招生以來,專業碩士發展迅速,專業類型、招生比例和招生專業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預計到2015年,專業碩士招生將占研究生總招生的50%以上,我國將形成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均衡發展的總體格局。[1-3]

化學工程領域是一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化學工程是研究化學工業和其他工業過程中所進行的化學過程與物理過程共同規律的一門工程學科,涉及在化工、煉油、輕工、冶金、能源、醫藥、環保、軍工等部門從事產品研制、工藝開發、過程設計、系統模擬、裝備強化、操作控制、環境保護、生產管理等內容。

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2002年獲得“應用化學”二級學科工學碩士點授予權,2005年獲得“化學工藝”二級學科工學碩士點授予權,2008年獲得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2010年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工學碩士點授予權。該學科擁有先進的實驗平臺,雄厚的科研開發實力。“化學工程與技術”碩士點擁有一支知識和年齡結構均較合理的師資隊伍。

產學合作是一種學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人才培養,產學合作對化學工程領域人才的培養更為重要,豐富的實習實踐訓練、扎實的研究訓練對提高研究生就業競爭力有很大幫助。與19世紀研究生教育產生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現代社會更加強調產、學、研的一體化。我校“化學工程”領域一直高度重視產學合作教育對化工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對“產學研”與“創新創業創意”結合培養化學工程領域高級人才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成效。

一、“產”為先、引導創業意識

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原國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學優勢和核科學特色的高等院校,我校“化學工程”領域長期以來一直為核化學化工行業培養高級人才,一直與核化工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我校建校以來,長期受部委管轄,與當地化工企業聯系很少。自從學校下放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來,經過多方努力,積極與地方企業聯系,義務為地方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局部彌補了企業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比例偏低的不足。目前已與江西省內十多家化工企業建立了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如江西撫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撫州三和醫藥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贛亮醫藥原料有限公司、江西撫州蒼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撫州市臨川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方電源有限公司。通過不同層次層面的合作,形成了校企長期穩定的產學研關系,促進了企業通過加快引進高校技術成果來提升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形成了產學相結合的化工初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和產學研結合的教學科研創新基地,又是企業破解行業技術問題和研究生培養的共同體。

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方式,產學研合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雙向的。導師鼓勵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向社會學習,向基層學習,向實踐學習,注重就業創業引導,努力使專業學習與創業教育緊密結合,專業實踐與創業實踐有效銜接,讓研究生在“做中學”,進一步增強研究生創業理念,促進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企業的收獲在于教學培養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最終流向企業,通過一年實踐學習,對實習企業有一定了解的化學工程領域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回實習企業就業,這些研究生對企業工藝流程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不需要經過培訓,很容易上崗;企業的技術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過攻讀化學工程碩士學位提高理論水平。

二、“學”為主、培養創新能力

學校不必建立一個比真實化工廠的工程實踐環境更好的化學工業實驗室,通過多層面、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學校既可有效地解決化學工業實驗室建設所需要的經費不足和場地缺乏等問題,同時能夠解決實踐教學指導環節中化工專任教師“弱工程化”的問題,增加接觸化工企業的機會,增強工程實踐能力,以提高化工專業課程教師工程素質和培養“雙師型”教師。

另外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教師在承擔各級縱向科研課題的同時,也通過與化工企業廣泛合作,承擔大小橫向研發項目,在促進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時,也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所有這些縱向橫向項目的開展都為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環節提供了充足的題目來源和經費支撐,為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必備基礎。

創新是在一定范圍內、時間內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提出別人沒有提出過的東西的一種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入化工企業的專業型研究生,采取1+2或2+1模式,每位學生分配學校和企業雙重導師,共同負責整個培養過程。學生在校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進入企業則必須遵守企業的員工管理制度。使研究生“真刀真槍”作畢業設計(論文),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能夠在理論知識學習扎實的基礎上獲得足夠的實際工程技術鍛煉,獲得較強的化學工程專業技術核心能力,為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該學科及時與化工企業交流合作,了解化工企業對化學工程領域高級人才知識結構的需要,不斷調整專業型化學工程領域培養方案/培養計劃,制定出符合化工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聘請多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作為企業導師或工程實踐指導教師,形成了化工專業理論教師與化工企業工程人員相結合、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4-5]

三、“研”為線、點燃創意火花

化工企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校企雙方共享,校企雙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通過產學研用結合,可進一步提高我校化學工程領域研究生群體的社會貢獻率,優化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骨架,增強研究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合作單位研究開發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的不斷提高。[6]

高校應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三大職能。“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教師穿梭于學校和生產企業之間,能及時了解什么是社會急需的技術和適用的技術,密切關注科技成果應用價值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根本上解決經濟科技“兩張皮”,擺脫長期以來科研成果在實驗室“睡大覺”現象,切實充當產、學、研的紐帶和橋梁,讓彼此從原來的松散聯盟變成緊密合作體。目前“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多名知名教授被化工企業聘請為省級科技特派員或承擔省級產學研課題。2010年撫州三和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項目“雷貝拉唑羥基物鹽酸鹽”先后獲得撫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年撫州三和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項目“奧美拉唑氯化物”又先后獲得撫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2年撫州三和醫藥化工有限公司“醫藥中間體技術創新團隊”被認定省級技術創新團隊,這些科研成果里也凝聚了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教師和研究生的心血和汗水。研究生在企業實踐期間體會到比別人擁有更多的信息就會有更多的創意,也觀察到如何將好創意應用到商業,從而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大力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大力倡導創新創業創意理念,培養高素質的化學工程領域研究生,是我們今后將繼續探索和實踐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啟迪.抓住機遇 深化改革 提高質量 積極促進專業學位教育較快發展[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5):1-4.

[2]謝發勤,吳向清,田薇.工程碩士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3]陳皓明.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和發展觀全面推進工程碩士教育發展[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4]潘艷秋,張述偉,韓軼.密切產學研結合,培養化工創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9,(6):42-45.

第3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化工學會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0438-1157

國內刊號:11-1946/TQ

郵發代號:2-37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2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第4篇

1存在的問題

1.1內容廣,概念多

材料化學工程是以化學和化工基礎,研究、開發、生產和應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的工程領域。研修的主要課程包括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材料工藝、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在基礎課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學中的熱熔、積分溶解熱、積分稀釋熱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細區分容易混淆。在諸如高分子材料這類介紹性的課程中名稱特別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環氧樹脂等,這些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接觸。但通過學習很多學生還是不能識別基本的材料,掌握它們的基本制備工藝和用途。

1.2敘述性的內容多

關于三大材料的學習主要是敘述性的內容多,比較抽象。例如,金屬加工中熱處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幾個種類,每種鋼材根據用途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工藝條件。但是只通過課本的敘述,對于很多材料依舊沒有直觀的認識。雖然很多同學有參加過金工實習課,但是時間不長,很難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對一些材料的性質、加工方法感到陌生,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另外,在材料的合成中,每合成一種材料,需要通過一系列檢測看所得物質是否為目標產物。又或者合成一種新的物質,也可以通過檢測分析出其結構性能。材料專業的學生都有一門必修課《材料結構表征及應用》詳細介紹了材料表征中各種檢測手段。但是很多同學拿到檢測結果卻不會分析。

1.3課程教學與現實聯系不夠緊密

研究生與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接受系統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研究意識、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1]。材料化學工程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與實際應用密不可分。課程安排之前的金工實習,目的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對材料的加工有所了解。此外,還有一些實驗操作課,但是很多時候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又或者設備少學生多,平均幾人一臺設備,學生動手機會操作不夠,有時候老師只能靠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觀摩,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還有部分同學在實習中怕臟、怕累,不愿動手操作。另外,在課程結束后還有參觀見習,對材料的加工制作有個直觀的認識,但是很多時候由于人員過多,加上工廠環境復雜,很多同學在見習過程中往往走馬觀花,只停留在看熱鬧的表面功夫上。

2解決辦法

2.1培養學習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最大興趣并使之保持這種熱情。材料化學工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老師可以在講授過程中結合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用途。比如高分子材料中的聚丙烯腈,常與羊毛混紡制成毛織物等,可以制作毛毯、軍用帆布、帳篷等。被稱為“人造羊毛”。又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木制家具,其實很多都是由木塑復合而成:以木材為主要原料,經過處理使其與各種塑料通過不同的工藝復合而成。既保留了木材良好的加工性能,同時具有塑料的耐水、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優良性能,還符合環保的大前提。通過這種理論結合實際,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了解更多信息。

2.2疏通知識結構,掌握各學科之間的聯系

在材料化學工程形成前,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科學都已自成體系,而且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借鑒,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如馬氏體相變本來是金屬學提出來的,廣泛地用來作為鋼材熱處理的理論基礎。但在氧化鋯陶瓷材料中也發現了馬氏體相變現象[2],并用來作為陶瓷增韌的有效手段。另外,各類材料的研究設備與生產手段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不同類型的材料各有專用測試設備與生產裝置,但更多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物理性能測試和力學性能測試設備等。在材料生產中,很多加工裝置也是通用的。比如生活中很多塑料用品大多是通過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但其實與粉末冶金工藝中的壓坯過程相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間已無明顯界限,甚至不同材料之間能相互代替。不過凡事都有規律可循,只要掌握規律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作為材料的規律就是:組織決定性能,性能決定應用[3]。再根據性質選擇材料,依據用途確定工藝路線。抓住這一規律,學習時就不會感到毫無頭緒。

2.3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

傳統教學大都采用“填鴨式”方式,學生聽課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新的教學改革中應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和討論式等新的教學方式。老師在課前布置問題,分小組完成不同的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查找資料,每組選擇代表在課堂進行發言,然后再各組進行討論。這樣不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減輕了老師的授課負擔,還鍛煉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傳統教學,計算機匯集了圖像、文字、聲音等元素,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色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元素,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工藝方法生動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可以結合一些相關視頻比如:注塑成型、擠出成型、模壓成型以及金屬材料的冷加工熱加工等。這些視頻網絡上都可以找到,如HOWITISMADE、TEDSHOW等。通過相關的視頻,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甚至激勵學生自己在課外繼續學習觀看。這種多媒體教學與視頻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2.4開設軟件分析課程

作為材料化學工程研究生,材料檢測分析應該成為一種必備的基礎技能。但是很多時候拿到檢測結果卻不會分析。軟件分析課程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有軟件可以分析,比如FTIR、XRD、NMR等,借助這些軟件,可以快速地分析所得結果。比如JADE,作為一款分析XRD數據的軟件,它可以對物相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雖然軟件分析不一定完全正確,更多的時候還是根據理論基礎來判斷,但軟件分析可以作為一個輔助手段。這樣學生既掌握了一門技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5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課堂所學的最終都是要能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在涉及如注塑成型、擠出成型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時,可以穿插一些參觀實習課。通過參觀實習,直觀地了解材料加工制備過程,將自己所學知識配合生產。理論上可行的事情,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考慮到原材料、工藝條件的控制、銷售渠道、成本控制等。如果有可能,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大型的工廠基地,接觸現代化的機器設備,體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感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實力。為學生豐富見聞開闊視野提供機會,這將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很有幫助,尤其是對于一些非重點名校的學生。另外,通過與企業或者研究單位聯合培養,即“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一般指企業、學校、研究單位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優勢互補。李元元等認為產學研結合是培養工科碩士的最佳途徑,學位論文的選題和相關實踐應當與工礦企業的工程實際相結合,密切結合其技術改造、革新、引進等技術難題或科研攻關項目。這將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之間的差距,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3結語

第5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2565

國內刊號:11-3981/TE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6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

主管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主辦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7333

國內刊號:31-1880/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1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7篇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T016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

B003 高校應用數學學報

R037 高壓電器

C056 高壓物理學報

E005 高原氣象

V021 給水排水

N105 工程爆破

E360 工程地質學報

S712 工程管理學報

N049 工程機械

V030 工程勘察

V033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C002 工程力學

C073 工程熱物理學報

N590 工程設計學報

B031 工程數學學報

T003 工程塑料應用

N064 工具技術

K018 工礦自動化

T563 工業催化

J057 工業工程

N110 工業工程與管理

P009 工業加熱

V010 工業建筑

P005 工業爐

Z013 工業水處理

F030 工業微生物

G025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N037 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

Z032 工業用水與廢水

G207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X579 公路

X022 公路工程

X047 公路交通技術

N039 功能材料

M502 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

D503 功能高分子學報

E601 古地理學報

E304 古脊椎動物學報

E022 古生物學報

G478 骨科

R047 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

Y013 固體火箭技術

C103 固體力學學報

W007 管理工程學報

W018 管理科學

W008 管理科學學報

W025 管理評論

W016 管理學報

H226 灌溉排水學報

R026 光電工程

R061 光電子•激光

R082 光電子技術

C091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C097 光散射學報

R031 光通信技術

N015 光學技術

N033 光學精密工程

C050 光學學報

第8篇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教學改革;優勢學科

中圖分類號:G642.4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217-02

提高工科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目前高等學校教育改革中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實驗教學是高校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對理論教學內容的驗證,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機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等眾多學科的非常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由于有機化合物種類多和有機反應變化多的原因,有機化學實驗的實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化合物的結構直接影響和決定有機反應方向。常州大學每年工科專業招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如化學工程和技術、高分子材料、環境工程、輕化工、制藥工程、生物工程和應用化學等)達一千多人,人數和班級多,而實驗學時相對較少,如何充分使用現有學時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等問題逐一突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常州大學基礎化學實驗中心依托江蘇省首批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高校優勢學科的建設,對有機化學實驗的設置、安排和管理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實施開設綜合性實驗,為培養具卓越工程技術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開設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學科相互滲透、廣泛交叉,不斷產生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學科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被消除。現代科學技術綜合性和整體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強,傳統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因此,一些相對陳舊的實驗內容、較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等傳統的實驗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要,也無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研究意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為基礎化學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迫在眉睫。而有機化學由于其本身的獨特性,如化合物種類和反應多且復雜,反應機制復雜等。培養出具有綜合科研能力和工程能力的高素質和應用創新型人才,如何設置有機化學的實驗內容和改革實驗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目前高校素質教育和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戰略措施的實施,我校工科學生在保障其基本實驗知識和操作技能熟練的條件下,強化學生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才能培養出具高素質和應用創新能力的學生,培養學生如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有機綜合性實驗的教學內容至關重要

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與其他實驗的區別在于它的綜合性、應用性和相對獨立性。其綜合性表現在能體現出2至3個知識點,可以讓學生站在較高的位置去思考和探索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機化學反應原理能夠在實驗中得到印證,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銜接,培養學生在實驗中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應用性主要表現在綜合性實驗內容主要來自我校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工廠生產,通過有機化學的綜合訓練熟練掌握了含酚環己烷的提純、1-溴丁烷的合成、正丁基苯和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苯甲酸的精制及熔點測定、乙酰苯胺的合成、肉桂酸的制備和阿司匹林的合成等等。通過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的開展使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掌握現代儀器分析方法(如紅外、HPLC、GC、HPLC-MS和核磁共振)等,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具備最基本的運用所學理論和實驗技能進行研發和經營管理能力。國際化學界的綠色5R原則,作為有機化學綠色化和綜合化實驗改革的指導思想。基于上述考慮,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引入了多個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并由學生自由選擇和設計,由多名有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可行性分析。此外,每年我校還定期舉行基礎化學實驗技能大賽、設計實驗競賽,多方面、多層次培養和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參加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另外為了使課堂所授有機化學反應原理能夠在實驗中得到印證,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銜接,石油化工學院、基礎化學驗中心組織有機化學教研室教學名師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從實際出發,結合我校學生的特點和具體要求,結合我校石油化工大工程觀和科研特色,精編實驗內容,編寫適合我校理工科學生使用的教材《有機化學實驗指導》(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三、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是以實驗教師為核心主導實驗課程的進展。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方式,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可以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正式進行實驗課程之前,必需考察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對該實驗的理解,讓學生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讓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通過這種自主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驗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綜合性實驗教學方式主要分兩大類型:啟發式教學模式和開放式教學模式。

另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實驗教學上。我校自制的有機化學CAI課件和網絡教學可以對有機化學反應過程進行微觀的模擬,表現內容和方式不僅非常豐富,而且將有機化學課堂教學中非常抽象的原理、反應等表現更加直觀、易懂,簡化復雜的有機化學反應和原理,所以有機化學實驗網絡教學和CAI課件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有機化學原理和和反應、有機化學實驗中難操作、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過程,以更加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對這些有一定的了解,在實驗過程中更加容易控制實驗時間,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另外,網絡教學和多媒體課件可以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信息量,并且可以針對部分學生的需要,對部分實驗內容進行動態的修改,而不是以一成不變的實驗內容和方式去培訓學生,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定做實驗,大大提高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達到培養創新型應用型理工人才的目的。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幾方面的改革,能夠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校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受益非淺,近5年來就業率一直達100%,我校化工相關專業工科學生考研錄取率穩步上升,并在歷屆江蘇省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中均獲得優秀成績。全校多屆理工科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和在以后的社會工作崗位上的表現,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都比較好,用人單位反饋我們理工科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工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很強。由此可見開設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要以江蘇省化學工程與技術優勢學科建設為契機,對提高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進行較全面、系統的探索與改革,有效的提高有機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效果,為培養面向21世紀高素質的具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亮,蔡志強,李爾煬.提高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初步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5,(1):99-100.

[2]陳慧芳.提高高校計算機實驗教學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4)72-74.

[3]夏守之,王若田,張昱.開放實驗室教學改革障礙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5):94-96.

[4]蔡志強,趙希岳,王利群,等.提高生物工程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改革探索[J].生物學雜志,2010,27(3):104-105.

[5]李亨珉,賀仁睦.談學科建設和本科生教育課程的特點[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24-125.

[6]楊廣花.有機化學開放性實驗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廣東化工,2012,(16):160-161.

第9篇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首先,化工、石油化工、能源、動力是國家的支柱產業,這些行業的發展以工藝過程為先導,以先進的裝備和控制技術為保障,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正是這些產業的支柱。我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前身是化工機械專業,成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基本上參照原蘇聯的模式。1951年大連工學院首先成立“化學生產機器與設備”專業,1952年天津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等先后成立“化學生產機器與設備”專業,簡稱為“化機”專業。在此后的幾十年里,該專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化工、石油化工、輕工、制藥等行業作用尤為明顯。該專業主要特點是“化工”和“機械”的交叉與復合。既可以處理化工類的問題,又可以處理機械類的問題,還可以解決化工和機械的綜合問題,而后一類問題在過程工業中非常普遍,實現了化工與機械的復合,曾被譽為“萬金油”專業。這正是“化機”專業生存以及“化機”專業人才一直受到社會青睞的根本原因。近幾年“化機”專業數量迅速擴大,目前我國已有140余所高校設置了該專業。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社會對“化機”專業人才的要求發生了改變。主要是由于過程裝備越來越趨向大型化、精細化和自動化,流程參數(如壓力、溫度、流量等)與過程的進行必須實施精確的自動控制,將“過程”、“裝備”與“控制”三個相關學科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化-機-電一體化”,這是“化機”專業改革的必然[1]。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遼寧工業大學將“化工設備與機械”本科專業正式更名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本專業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實際上是將機械工業和控制工程經發展和改造,使之能服務于過程工業。因此,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是一個融“過程”、“機械”和“控制”為一體,將“化工”、“機械”和“信息”學科緊密結合而形成的“化—機—電”一體化的多科型、交叉型專業[2]。

二、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以過程裝備設計為主體,以過程原理與裝備控制技術應用為其兩翼(簡稱‘一體兩翼’)”的復合型專業[3],培養以工程師為主的應用型人才。專業發展方向:了解工藝過程,熟悉機械基礎,突出過程裝備及控制。研究內容包括:過程裝備設計與制造、高效節能裝備的開發、成套裝置的開發與設計、成套工程、設備結構及強度理論、過程安全理論技術與裝備、流程參數控制理論與技術、粉體理論與技術等。主要服務對象定位能在化工、石油化工、能源、輕工、制藥、制冷、動力、環保、生化、食品、機械和勞動安全等行業從事過程裝備與控制的設計、研究、運營、技術開發與及管理工作。三、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參照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總體框架,專業的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為:培養具備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輕工、環保、醫藥、食品、機械及勞動安全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及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掌握過程裝備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基本方法,具備工程師的基本素質,能夠運用基本理論研制、開發、制造及生產組織管理等[4]。教學計劃體現了“一體兩翼”的專業總體構架,實現了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和控制工程多學科交叉。

(二)建設高素質專業師資隊伍

建立一支高素質、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關鍵。目前,該專業已形成一支學歷層次高(博士占25%,碩士占75%)、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比較合理(45歲以下占65%、高級職稱占75%)、專業素質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1]。為彌補原“化機”專業教師過程控制方面理論知識的欠缺,我們引進二位博士來做過程控制帶頭人。

(三)更新教學方法及手段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互動式、啟發式教學,講課突出重點[1]。對容易理解掌握的內容要求學生以自學為主,教師只起督促、答疑質疑和考核作用,讓學生自學和教師講授、指導、解難答疑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大增強。在教學手段上,利用先進教學技術,采用多媒體(CAI)和教學模具教學。如過程裝備制造、過程設備設計、過程機械和化工原理等課程,使用三維課件加圖片資料講解,增加動態演示效果,看到了只能下廠實習才能看到的設備結構、工作過程,形象生動真實。加深了學生對制造過程、設備結構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解決了黑板甚至掛圖也難以表達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

根據遼寧工業大學的實際情況,以培養目標為指導、以知識結構為框架、以培養規格為尺度,進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的合理配置。在教育思想上由傳授知識轉變為能力培養;在課程內容上按照“加強基礎、砍掉重復”的原則進行重組,并充分注意各課程的分工、銜接、協調與補充[2]。在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方面,以過程裝備為主體,以化工過程和過程控制為兩翼,具體地說:過程的主體是化工裝置,包括化工單元設備及設備成套技術,且必須以工藝技術(化工過程)和過程控制為補充,從而使之成為培養工程型人才的搖籃。貫徹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基本原則[2]。結合遼寧工業大學的實際情況,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如下:

1.精煉化工方面課程、加重機械方面課程、強化控制方面課程。由于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是復合專業,即化機電的集成,它不可能將三個專業方向的課程全部照搬,故根據我校情況,在教學計劃中只設置了工業化學及化工原理兩門化工方向的課程,將普通化學砍掉;又因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以機械為主體,故在課程設置上格外突出機械方向的課程。如:按傳統設置了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材料、過程設備設計和過程機械等;在此基礎上添加了過程工業必需的基礎課程,我們設置了粉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等課程。此外,為加強過程裝備的自動控制,實現機電一體化,我們認為最核心部分是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的應用。為此,設置了電子技術基礎、機械控制工程基礎、PLC技術基礎和過程裝備控制技術應用等課程,從根本上實現了化機電的復合。

2.加強專業實驗,強調工程實踐,注重動手能力培養。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理論教學同樣重要,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過控”專業實驗室主要承擔“過控”的專業實驗,過去大多是化工機械方向的實驗,與“過控”專業要求很不相適應。為此對專業實驗進行了全面整合,按照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堅持“厚基礎,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思想,補充了過程裝備控制項目的實驗。實驗類型由單一的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例如:新增了過程裝備與控制多功能綜合實驗,多容液位控制系統綜合實驗等。搭建實踐教學,科研平臺。實驗數據采集、測量、控制與數據處理系統大部分實現計算機控制,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同時,將實驗仿真和實際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參與性、擴大學生知識面。目前可為本科生開設20余個實驗,供學生自由選擇。為學生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實驗教學基地,并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實驗支持,同時還可為社會承擔科研與開發任務。

3.充實和豐富實習環節內容,實現實習模式的多樣性。實習是工科學生完成工程師基本訓練極其重要的實踐性環節,也是目前高校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6]。其內容與實施方式安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素質與知識面。經多年教學經驗,我們感到培養一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是確保實習質量的關鍵。因此應該加強專業教師到校外實訓的建設,聘任在生產一線工作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來參與實習指導,從而提高實習指導教師的整體實踐水平[6]。其次,還要強化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基地包括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習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到校內無法學到的先進生產技術與科學管理經驗。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必須是互惠互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企業無償或有償地提供一些技術咨詢和科研服務,從而使企業愿意與我們合作,為學生實習奠定基礎[6]。即使這樣,也不可能一遇到問題就到企業去實踐,對于一些簡單的或特別復雜的問題,可將過去去校外實習的單一模式改為在校內實習模式。通過仿真軟件的訓練,提高學生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既經濟、方便,又能達到實習目的。校內實習基于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課件和仿真軟件,由人工建造的模擬工廠操作與控制或工業過程設備為工具,用實時運行的動態數字模型代替真實工廠的仿真實習,緩解由于實習經費緊張,造成實踐教學質量滑坡的壓力,并可以學到校外實習難以學到的知識;在仿真實習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對化工過程,設備性能及控制參數有了更深理解。這種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習模式既緩解了實習壓力,又豐富了實習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4.改革畢業設計(論文)的模式,從單體化工設備為主轉向成套裝置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的最后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問題,是完成工程師素質基本訓練的一個關鍵性教學實踐活動。根據企業的要求,修訂了畢業設計(論文)大綱和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書,指導教師依據培養目標從工程實際或縱(橫)向科研課題選好題目(不設虛擬題目)后,采用雙向選擇方式。畢業設計(論文)內容以工程設計為主線,計算機為結合點,把機械、化工及控制技術三個學科的知識交叉、滲透、集成,考察和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過程裝備系統性和大工程概念的理解,改變了原來傳統的單體化工設備設計模式[2]。學生在確定自己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后,采用計算機軟件(AUTOCAD、CAXA和Word)繪制工程圖樣并輸入和輸出畢業設計(論文)說明書,從中得到了真刀實槍的訓練。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提高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過去單一的獨立設計模式轉變為部分獨立項目與部分協作項目設計模式,培養了學生協同工作能力。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機會。

5.加強能力培養,以體驗為手段,學研互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提高創新能力。教學計劃有2個創新學分,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崇尚科學的思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體的做法由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工作體會、工程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把工程案例帶進課堂。這些知識的傳授必然能夠啟發學生思維[5]。然后學生自己申報創新實驗的題目或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以實驗室(實驗裝置或過程設備拆裝)或工廠為平臺,以教學模型或實物為道具,讓他們在動眼、動腦、動手過程中認識基本結構,了解基本原理、讓技術還原[5],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獲得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中受到初步的科研訓練。最后,學生將成果以專利、發表科技論文、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和創新實驗報告的形式申報,經評審合格獲取1~2創新學分。

第10篇

1研究方法

將引證報告核心板的118類核心期刊歸并成為8大類即基礎及綜合類農業類醫療衛生類工程技術類電子信息計算機類交通運輸類材料能源及環境類文化教育管理及其它分別對載文量大的500篇及以上和載文量小的100篇及以下的期刊上述期刊指標進行分類分析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之間的關系曰對相關數據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求出其相關系數r的值r值越接近-1或+1則相關程度越高正值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關同時進行相關性的顯著性檢驗從統計學的維度來說明其相關性及相關程度[5]<0.05為顯著相關<0.01為極顯著相關>0.05則相關性不顯著為了便于敘述和書寫分別將4個指標即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用abcd表示4個指標的排名依次用ABCD表示分別對樣本的大小和排名進行比較并對樣本數量達到有統計意義的期刊類別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相關性統計分析求出相關系數r值和反映相關程度即顯著性的P值

2研究結果

2.1計量學統計結果

從核心版的1989種期刊中選出載文量逸500和載文量臆100的期刊及具有一定數量的同時有500篇以上和100篇以下載文量的期刊類別分別對其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進行排名如物理類37種期刊中7種載文量逸5009種載文量臆100農業綜合類33種期刊中6種載文量逸5003種載文量臆100農業工程類2種載文量逸5001種載文量臆100臨床醫學綜合類37種期刊中8種載文量逸5005種載文量臆100化學工程綜合類36種期刊中5種載文量逸5008種載文量臆100計算機科學類28種期刊中11種載文量逸5001種載文量臆100環境和資源科學技術33種期刊中種3種載文量逸5001種載文量臆100管理類19種期刊中4種載文量逸5002種載文量臆100各期刊的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

2.2各類期刊

4個指標間的關系分別取樣本數量達到有統計意義具有一定數量并同時具有載文量逸500和臆100的期刊類別進行統計如基礎及綜合類中的物理類期刊農業類中的農業綜合類和農業工程類醫療衛生類中的臨床醫學綜合類工程技術類中的化學工程綜合類電子信息計算機類中計算機科學技術類和電子技術類均滿足統計分析條件根據表1統計數據用統計軟件spss19.0先對上述各類的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4個核心指標分別進行相關性統計分析求出相關系數r值和反映相關程度即相關顯著性的P值.2.2.1物理類物理類載文量a總被引頻次b影響因子c綜合評價總分d4個指標數值之間均為顯著性正相關其中載文量與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之間相關性均為極顯著正相關置信度雙側為0.01<0.01與綜合評價總分之間相關性為顯著正相關置信度雙側為0.05<0.052.2.2電子信息計算機類a與b之間有極顯著正相關<0.01a與cb之間無顯著相關>0.05曰bcd三者之間有極顯著正相關<0.01說明電子信息計算機類載文量總被引頻次之間有極顯著正向相關關系載文量與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相關性不大曰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三者之間有很強的正向相關2.2.3醫療衛生類表2顯示臨床醫學綜合類4個指標中的a與b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0.01a與cd之間無顯著相關>0.05曰b與c之間P值接近0.05有一定相關曰c與d呈極顯著的正相關<0.01結果說明醫療衛生類載文量總被引頻次之間顯著正向相關關系載文量與另兩項指標間無顯著相關曰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2.2.4工程技術類工程技術類中的化學工程綜合類a與b之間顯著正相關<0.05a與cd之間均無顯著相關>0.05曰bcd三者之間相互均為極顯著正相關<0.01說明工程技術類載文量總被引頻次之間有顯著正向相關關系載文量與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不相關曰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三者之間有很強的正向相關2.2.5農業類農業綜合類和農業工程類中a與b之間a與cd之間的相關性與化學工程類相同結果說明農業類期刊的載文量與總被引頻次有明顯地正相關關系曰載文量與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的高低沒有明顯關系P>0.05曰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的高低之間相關性極顯著<0.01

3討論

3.1載文量與其它指標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各類期刊載文量與總被引頻次為正相關<0.05<0.01說明期刊載文量升高總被引頻次也升高載文量降低總被引頻次也降低曰載文量與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物理類呈顯著正相關<0.01其它幾類均無明顯相關P>0.05說明除了物理類其它4類增加載文量不會造成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下降曰何榮利[2]對期刊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與載文量相關趨勢研究認為隨著載文量的增加被引頻次也相應增加兩者之間呈正比例關系賈志云[3]對生命科學領域期刊研究后認為綜述性期刊的影響因子不受載文量的影響;他認為在研究性期刊中當影響因子小于1的時候所有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與載文量無關;在影響因子大于1的情況下42%領域的期刊的影響因子與載文量正相關58%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與載文量無關可見針對相當多數期刊而言影響因子與載文量無關這與筆者研究結果有共同之處在正常情況下載文量高的期刊被引頻次相對高被引頻次高的期刊影響因子也相對高筆者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3.2總被引頻次與其它指標的關系

總被引頻次是期刊創刊以來被引用的總次數可反映期刊的受關注程度是評價期刊影響力的動態指標程維紅[9]等研究了農業類期刊認為農業類期刊學科平均總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呈極顯著正相關此論點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總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在物理類農業類工程技術類電子計算機科學技術類等多數學科有顯著正相關曰總被引頻次與綜合評價總分在各個學科均呈現正相關關系多數情況下期刊總被引頻次高其綜合平均總分也高這與之前的許多研究結果一致

3.3影響因子與其它指標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各學科的期刊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綜合評價總分均呈正相關關系<0.01或<0.05說明影響因子的高低與總被引頻次和綜合評價總分的高低有密切關系是評價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第11篇

Thermodynamic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2011,500pp

Hardback

ISBN9780521884556

B. R. Bakshi等編

本書從獨特的多學科的視角努力把嚴格的熱力學基礎知識在各個學科領域的應用展示出來,所有這些領域的探索都涉及了可持續發展問題。這些領域包括機械、化學工程、物理學、地理學、經濟學、生態學和工業生態學。

編者相信:需要一本像本書那樣能綜合反映熱力學基本原則在各個領域應用的專著,使人們能充分地了解熱力學基本原則可以在定性判斷“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自然資源和環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書的目的就是匯集各個領域的專家撰寫的各自領域內熱力學規則應用的最新成果,并將本書的最終目的演化為:不是在領域以外尋求解決本領域內的嚴格的科學和工程問題的方法,但是要吸取其他領域解決類似科學問題的經驗和智慧,定義好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核心、堅定“環境保護”的原則,在本領域解決方法的基礎上適當融合其它學科的有效辦法,為將來有可能被稱之為“可持續性科學”的解決方法打下基礎。

全書分為4部分,含19篇論文,第1部分基礎,含第1-3章:1. 熱力學:廣義的有用能量和可用的最大功或放射本能(exergy);2. 能量和放射本能(exergy):研究資源利用需要的兩個概念?3. 熱力學給出的資源使用帳單。第2部分產品和過程,含第4-8章:4. 材料的分離和回收;5.轉換技術發展的一種基于熵的度量;6. 在生產過程中所用資源的熱力學分析;7. 超純度和能源利用:半導體制造的個案研究;8. 能源和利用:現狀、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和熱力學的觀點。第3部分生命周期的評估和度量,含第9-13章:9. 用熱力學和統計學提高生命周期庫存數據的質量;10. 可持續發展技術:來自熱力學的度量;11. 生命周期評估中的熵的生產和資源消耗;12. 在工業和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和物流;13.物流分析和投入產出分析的合成。第4部分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產業系統與生態系統,含第14-19章:14.能源和生態系統投入產出分析的早期發展;15. 放射本能(exergy)經濟學和放射本能(exergy)環境分析;16. 熵、經濟學和政策;17. 人口的一體化和隔離:熱力學家的一個觀點;18. 在生態系統中的放射本能(exeergy)分析:背景和挑戰;19. 熱力學用于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思考。附錄:標準化學放射本能。

本書是由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24位專家撰寫。可供相關領域的大學生、研究生、教師、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閱讀和參考。

吳永禮,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第12篇

喬治?斯穆特、雅各布?帕里斯和?哈桑分別作了5分鐘左右的演講,喬治?斯穆特為大家帶來的主題是用突破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來思考問題,雅各布?帕里斯為大家帶來的演講是關于科學家和科學論壇應該對世界產生影響和作用,?哈桑為觀眾講述了在貧窮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能源的發展和機遇。隨后,幾位外賓與中國嘉賓院士、首都大學生和百姓朋友關于新能源與新材料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在國際間跨領域合作、高溫超導材料、發展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核能的安全性等既前沿又貼近百姓生活熱點的幾個方面都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討論。

出席本屆“首都科學講堂?諾貝爾獎獲得者專場”的領導有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周立軍、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楊彩虹、首都圖書館館長倪曉建、中國科普研究所理論室助理研究員尹霖、中國科普研究所理論室主任助理劉向東、北京市教委學習型城市領導小組副處長吳纓、領導小組成員陳敬文。

本次專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北京科普發展中心、嘉星一族傳媒、首都圖書館執行。

“首都科學講堂”于2007年5月在科技周期間正式啟動,是以“解讀科學精神”為主線,以“當今科學熱點”為話題,以“打造明星專家和系列演講”為特色,以“媒體聯動”為延伸,以“捐助科技小學和推出系列出版物”為落腳點,具有公益性質和鮮明特色的全民科普事件。“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首都科學講堂專場”由市科協2008年11月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首次啟動,每兩年舉辦一次,是諾貝爾獲獎者北京論壇的主要活動之一。本次是第四屆舉辦。

本次“2013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首都科學講堂專場”,再次為關注環保節能、人類生存和未來發展的京城朋友們、關注科學前沿與科技發展的愛好者們帶來了一次與諾獎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在北京地區創造了積極的科學文化氛圍。

嘉賓介紹

喬治?斯穆特因在1992年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而與約翰?馬瑟共同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喬治?斯穆特先主修數學,之后才轉向研究物理學。獲麻省理工學院粒子物理學的博士學位。通過兩年多的觀察和分析,由喬治?斯穆特領導的COBE小組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微小波動,它的公布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贊揚。喬治?斯穆特還在2009年擔任了韓國首爾梨花女子大學的特聘教授,并在2010年2月被巴黎七大聘為教授。

?哈桑國際科學院組織聯合主席和聯合國大學理事會主席,同時擔任多個國際組織理事。在等離子物理學和聚變能源、灰塵和沙土在干燥土地中的傳輸方面發表大量論文。并就發展中國家的科學與技術發表多篇文章。他當選為多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包括: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非洲科學院、伊斯蘭世界科學院、哥倫比亞科學院、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巴基斯坦科學院、黎巴嫩科學院、古巴科學院和南非科學院。

雅各布?帕里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學位。曾獲得MoinhoSantista獎、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巴西國家獎、美洲科學獎、墨西哥獎、里雅斯特科學獎、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國際獎、巴爾扎恩數學獎、所羅門?萊夫謝茨的獎、巴西科學價值大十字勛章、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多所巴西和外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CAS)愛因斯坦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名譽教授。他是15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巴西科學院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前任主席,國際數學聯盟前主席。

葛昌純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在氣體擴散法生產濃縮鈾用的分離膜研制、先進陶瓷研究、氣-固系燃燒合成氮化物基陶瓷的研究和耐高溫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等方面貢獻突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秦安县| 宁安市| 永丰县| 轮台县| 固镇县| 江口县| 溧阳市| 本溪| 芜湖市| 云南省| 阆中市| 英超| 桐城市| 大庆市| 普兰店市| 叙永县| 萨嘎县| 永靖县| 丰台区| 哈密市| 报价| 桑日县| 桃园市| 昌图县| 梅河口市| 金溪县| 齐齐哈尔市| 桂平市| 湖南省| 惠来县| 方城县| 日照市| 公安县| 靖宇县| 南涧| 元阳县| 淮南市| 榆林市| 宁国市|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