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中好段摘抄

高中好段摘抄

時間:2022-02-09 05:14: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好段摘抄,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好段摘抄

第1篇

1、寂寞的嚴冬里,到處是單調的枯黃色.四處一片蕭瑟,連往日明凈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無神地躲在冰面下懨懨欲睡。有母女倆,在散發著絲絲暖意的陽光.下,母親在為女兒梳頭。她溫和的把頭發理順.又輕柔的一縷縷編織著麻花辮。她臉上寫滿笑意,似乎滿心的慈愛永遠裝不下,溢到嘴邊.流到眼角,紡織進長長的.麻花辮。陽光親吻著長發,像散上了金粉,閃著飄忽的光輝。女兒乖巧地依偎在母親懷里,不停地說著什么,不時把母親逗出會心的微笑,甜美的親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蕭索的冬景旋轉出春天的美麗。

2、傍晚下起了雪,然后一夜未停。雪花輕柔,落在一只只黑漆斑駁的蜂箱上。蜜蜂正沉睡。在精致的六角的蜂巢內,像被蠟封的秘函。又像提煉完畢的純金顆粒,被一位豐富的君王所珍藏。其實比金子更貴重,因為蜜蜂是活物,有生命。天底下,它們的夢境最甜美,南方的紫云英、油菜花,北方的槐花、棗花、山荊柯,一層謝了一層又開。卻不知今夜繁華的夢鄉,是否能出現雪的蹤影。如果有一只可愛的蜜蜂在雪的拍打聲中悄然醒來,會聞到一縷來自蒼穹的清香,圣潔而神奇。可惜沒有誰能幸運地復蘇,塵世的花朵,已經把它們累壞了。

3、貧困的歲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記得添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坐在“戶定”(廳門的石階)前細細品味豬油拌飯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

4、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于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于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5、當愛像明媚的陽光一樣照徹寒冷的心房時,我們會發現,愛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顫的弦音,一種花香的彌散,持久,熱烈,而又延己及人.從一雙手到另一雙手,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這是從施愛者靈魂深處飄散出來的溫暖,它蘇醒著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憊的足跡、一顆受了冷漠的心靈,然后,得了愛的人會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溫暖.去照耀另一顆心,盡管有時是那么微弱。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一、常見誤區

1.認識上的誤區

(1)有些學生經過中考的奮發努力,考上高中后認為可以松口氣了,打算到高三時再努力。(2)有些學生初一初二時邊玩邊學,初三時才刻苦努力,做了很多題,結果考上了高中。所以他們認為高中英語學習也是這樣,到了高三多做題就行了。(3)有些學生認為每天只要早讀認真讀,上課認真聽,作業認真完成英語肯定就學好了。(4)有些學生認為只要記住單詞英語就學好了,因此每到早讀就捧著單詞表讀、記,有的甚至在高一初始階段就背高考詞匯表。(5)有些學生重視詞匯學習,忽視聽、說、讀。每到講語言點時,他們就聽得特別專注,筆記上記很多內容,感覺自己收獲特別大。但一到聽說課或閱讀課,他們就明顯不感興趣,認為學不到什么東西。

2.聽說讀方面的誤區

(1)忽視聽力。因為陜西省高考不考聽力,所以有些學生認為聽力訓練沒有用處,課堂上老師講的一些簡單的課堂用語都不愿去聽,對于課本中的聽力材料更是漫不經心。(2)忽視口語。有些學生認為口語練習和筆試沒有多大關系,因此小組活動進行口語練習時很少開口,有的甚至認為那是浪費時間。(3)不重視朗讀和背誦。有的學生很少大聲朗讀課文,有近30%的學生說他們從來沒有背誦過課文。(4)不會正確處理文章中的生詞。閱讀時遇到生詞就查字典,沒有整體閱讀意識和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習慣。(5)不重視閱讀方法。有的學生認為文章讀得多了,閱讀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因此在進行閱讀方法訓練時,他們不愿意配合,等著老師逐句翻譯、講解課文。

3.寫作中的句子結構誤區

好多學生上高中了還會寫出這樣的句子:(1)I very like it.(2)He enjoy music.(3)I am like dog.(4)He is study hard.(5)The library have many books.(6)Many students goes to there after class. 以上句子中存在的錯誤可以歸納如下:

①謂語動詞的單復數錯誤,如句(2)、句(6)。

②按漢語順序翻譯句子,如句(1)、句(5)。

③隨便給動詞加be,如句(3)、句(4)。

④There be 句型沒掌握,如句(5)。

⑤動詞和副詞的用法錯誤,如句(6)。

其中句(2)和句(6)的錯誤筆者曾做過調查,原因是有些學生誤認為不管動詞還是名詞,復數都加“s”。

4.識記單詞誤區

(1)有些學生單詞讀音還沒過關就開始練拼寫。(2)很多學生記單詞還是采用初學英語階段的拼讀法,把單詞的字母一個一個拆分開來,拆得四分五裂。如果是比較長的單詞,得好長時間才拼讀出來。(3)有些學生記單詞時只用到了眼和口,即看著單詞嘴里拼讀,根本不動手。(4)大多數學生記單詞時只記拼寫和漢語意思,不記記詞性。(5)很多學生單詞讀過一兩遍就再也不管了,不及時復習。 二、解決辦法

1.端正學生的思想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尤其英語,必須每天都學,否則必然退步;高中英語光靠背單詞、短語根本無法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更談不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必須靠長期堅持訓練;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不可割裂開來;詞匯、語法、閱讀、寫作四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堂做好筆記;自主學習時積極思維;小組活動時積極發言;善于發問;大聲朗讀英語,培養語感;摘抄好句好段并背誦;在糾錯本上建立錯題集;堅持課外閱讀,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及時復習;工整書寫;模仿磁帶中的發音,練就純正英語等。

3.教會學生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的傳授應滲透于日常教學中,問題發現一個,解決一個。

(1)識記單詞策略

①快速記住單詞的拼寫。讓學生背單詞,是要聽音背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英語單詞的字母順序。由于英語單詞有拼寫規律,能記住單詞的語音,拼寫也就不難了。②多種感官參與記憶詞匯。在詞匯記憶中,盡量要眼看、口誦、耳聽、手寫等使用多種感官參與。③動機參與記憶詞匯。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以提高自我參與程度,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如: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用所學詞匯填空、造句;寫同義詞、反義詞;對所學詞匯進行歸納總結等多種方法。④關聯詞擴展記憶詞匯。關聯詞包括意義關聯詞(如potato, tomato, eggplant)和形式關聯詞(如 actress, waitress, princess, goddess)。這種方法及既可擴大詞匯量,又可復習已學詞匯。⑤構詞法幫助記憶詞匯。如前綴in?鄄, im?鄄, il?鄄, ir?鄄, dis?鄄, non?鄄表示否定意義;?鄄tion, ?鄄sion, ?鄄er, ?鄄or, ?鄄ment是名詞后綴;還有合成詞、詞性的轉化等。⑥同義詞,反義詞記憶詞匯。例如:safety-security, positive-negative。⑦利用詞的搭配記憶詞匯。如常與不定式符號to搭配的有哪些短語,與介詞to搭配的又有哪些;后面只接v-ing的動詞有哪些等等。⑧借助各種渠道學習詞匯。應制定短期和長期的閱讀計劃,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熟悉詞匯。還要定期對課外閱讀積累的詞匯進行復習鞏固。

(2)閱讀策略

①首先要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如:閱讀時出聲;在心里默讀;用手指指著助讀;“回視”;邊讀邊查字典;逐詞逐句分析;眼停頻繁;眼幅太小;一次只能看一兩個單詞等。②學會三種基本的閱讀方法:略讀(快速獲取文章的大意信息)、尋讀(快速尋找具體信息)和細讀(仔細查找細節信息)。③重視泛讀。每天讀兩篇適合自己水平的英語文章,閱讀時要給自己限定時間。遇到不會的單詞在不影響文章理解的情況下可以略過去,以提高閱讀速度。如果遇到影響文章理解的關鍵詞,則先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讀完后再去查字典,獲取該單詞的準確意思。這也是擴大詞匯量的重要途徑。

4.補全知識漏洞

高一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48個音標認不全,導致有些學生不會自己拼讀單詞。單詞不會讀就聽不懂,學不會,記不住,朗讀課文就更談不上了。這些困難直接影響到詞匯的學習、閱讀和背誦。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是讓他們過語音關,教會他們根據讀音規則去記單詞。單詞會讀了,記單詞效率提高了,文章看得懂了,他們也就樂學了。

除了音標外,他們對句子成分不懂。一個句子中,哪些是主謂賓語,哪些是定狀補語,主語該由哪些詞擔當,謂語該用什么詞,他們完全不懂,所以就無法寫出正確的句子。不解決這個問題,高一學的一個大的語法項目定語從句就無法入門,其它語法也很難入手,寫作教學更是困難重重。因此,應該教會他們五種基本句型,再配合翻譯和仿寫訓練,以培養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和基本寫作能力。

5.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第3篇

【關鍵詞】 語文課堂 動 語文之美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探索"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這表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活動狀態要發生本質變化,即要由原來以教師教為主向以學生學為主轉變,要由原來的"'灌輸――接受式'教學"向"'引導――探究式'教學"轉變。換句話說,就是要強化"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語文課堂"動"起來。那么,怎樣讓語文課堂"動"起來呢?我就此方面淺析如下:

一、讓學生"動"口,感受語文之美。

古人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新課標中關于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課文比比皆是,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及意境渲染中都傾注了作者的深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陸蠡的《囚綠記》這些作品帶著荷的清香、雨的氣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語文教師引領學生,通過動口,領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探求這些作品中蘊含的意趣和情趣。教學中,為達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境界,使學生在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讓語文課堂再現書聲瑯瑯,既是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要求。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如,教師示范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朗誦會等等,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從動口閱讀中感受語文之美。

二、讓學生"動"心, 激活思維發展。

語文課堂上,學生如果不能就文本提出自己的思考,那一定是敗筆。如果學生始終隨著教師的指揮棒跑,他們怎么能跑出教師的視野呢?沒有思考,就不會發現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讓學生心"動"起來,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能力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過程中要實現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比如,教學《失街亭》時,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與分析是鑒賞《失街亭》時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怎樣提出來呢?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被神化了的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但是,他也有人性化的一面。他傳奇色彩中的人性化就是通過《失街亭》中誤用馬謖守街亭體現出來的。顯然,以"你怎樣理解馬謖與諸葛亮的形象"提問未免太籠統,以"馬謖堅守街亭,對丞相與王平的話置之不理說明了什么"提問顯然又太過狹隘,缺乏探究性。學生對《三國演義》非常感興趣,我何不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呢?于是,我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推薦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再由全班同學共同選出四個最具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很快就"動"成一團。經過思考、討論,同學們最終確定了如下四個問題:(1)街亭失守誰之過?(2)諸葛亮一生謹慎為何不聽他人之言而重用馬謖?(3)諸葛亮為何非殺馬謖不可?(4)馬謖身上有沒有值得贊許之處?

這些問題都很有思考價值,都很有探究性,激活學生思維發展。

三、讓學生"動"手,培養學習興趣。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的學生并不是沒有閱讀,拋卻電子閱讀之類的新生事物不論,傳統的書本閱讀從來也沒有離過他們的手。會讀不等同于會寫。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手,首先是做讀書筆記,摘抄文本中的好句好段。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培養積累的習慣,我覺得很有道理。然后是模仿。模仿不是復制,是一種仿效,也是一種創造。比如,教完白居易《琵琶行》后,我提出"語文是什么"的問題,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我是這樣回答:"語文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教完《報任安書》后,我又提出同樣的問題,我這樣回答:"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有意思的是,我還沒教完《逍遙游》,學生就遞上一張紙片,上面是"語文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兩次示范,一次模仿,學生自覺"動"手,享受到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喜悅,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達到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顯然,讓學生動起來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改變學生以聽講為主的接受式學習習慣與幫助學生克服羞于在公開場所說話的心理障礙方面下工夫,更要在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方面下工夫。為此,教師必須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從習慣講授為主向以啟發引導為主轉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重視教學結果向重視教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轉變,樹立過程意識;從看重教學方案的預設向看重教學情境中的生成轉變,讓課堂"動"起來;從單向信息傳遞向多向信息交流轉變,實現師生互動。

總之,語文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激動的氛圍,提供一種讓學生動口、動心、動手的機會,搭建一座讓學生互動的平臺,努力為學生的生命增添綠色。讓學生的人生因語文而美麗,也是我們眾多從事語文教學活動的工作者的最終目標和最大幸福。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12月出版。

第4篇

【關鍵詞】農村中學,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思考對策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而語文學習是學習中的“老大難”,作文習作又是語文學習中的難中之難。作文課上老師沒譜,學生頭痛;花費的時間多,效率差等等。因此,正確熟悉初中生作文存在的問題和給予正確的對策是初中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

1.農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問題

作文難教,作文難寫,這是長期困擾著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

1.1 作文與農村學生局限性生活斷軌。

當今農村的初中生年齡小,生活范圍極其狹窄,在校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很少接觸社會。即使偶爾進城,多半也是買了東西就回家,都市生活很少插足。所以只是除了田野還是農田。這樣的生活,叫他們去哪里找寫作的素材,又怎么會獲得寫作的激情呢?因此,寫起作文來,內容枯燥,千人一面。在這種除了課本還是課本學習模式下,很少有學生對生活特別富有觀察力,大多數學生對生活抱冷漠的態度。他們覺得除了分數什么都“沒意思”,什么都與自己無關。這樣,學生寫作和社會生活斷軌,自然是無法積累寫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來的。

1.2 作文與農村學生語文層次的脫節。

平心而論,我們現在使用的語文版初中語文書,選篇都是精品,特別是現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贊嘆不已。教材的單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學性。然而遺憾的是,那些精美絕倫的文章離我們農村的中學生生活實際太遠了,學生不能體會其深遠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更不必說揣摩寫作藝術了。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現在的中學生沒幾個為它感動,父親“買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動得潸然淚下,但卻不能感動了當今時代的中學生,在當今的農村中學生看來那是天經地義的。至于揚州的風俗買橘意味著走局的說法,那就更不可能去探究了。自然,父親殷殷關切之情也就領會不到了。他們作文時也就根本不會去學朱自清細膩的描繪了。因此,任何一個語文教師,只要他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對課文的態度是:你盡管寫得好,我可是不愿學。俗話說學習貴在“舉一反三”,可從實際看,語文課本的“例子”作用卻得不到很好的體現,這又使人感到遺憾和困惑。

1.3 作文與農村學生教育不公平抵觸。

目前,農村初中,教學條件改觀不小。但是有的學校卻置其于一邊用不起來。有的農村初中師資不配套,學生不能接受全部學科系統教育。因此,學生生活難免單調乏味,知識結構不健全,到作文時候也就沒話說。再加上私立學校的出現,誘惑力很大,挑選走了農村中不少優秀生,使得農村初中缺乏優質生源,學習氛圍日益淡薄。自然教育的不公平又給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帶來障礙。 1.4 作文與農村教師工作復雜性矛盾。

寫作是一項艱辛的勞動,寫作不僅需要學生努力去寫,更需要教師認真的批閱。可以說,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師的精心批閱,每個教師都希望把自己學生的作文改好。然而,一個語文教師,正常教兩個班的語文,一個班的人數假設為50,其工作量就夠大的了,使教師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細改。

2.農村初中生作文對策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農村初中生作文能力的過關對其今后的發展極為重要。一個文理不通的初中畢業生進入高中,在數理化學習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再想提高寫作能力是難上加難的。這樣的初中生走向社會,在生活與工作中也將處處碰壁。心理學的研究還告訴我們,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正處于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他們的思維正由經驗型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向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轉化。這個時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語言、訓練寫作的最佳時期。

2.1 提高認識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地位。

2.1.1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種語文試卷中的高賦分板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測驗、段考、期考、小考、中考、高考各種考試,語文是必考科目,而作文又是語文必考的且高賦分板塊。在100分的試題中占40分,在120分的試題中占50分,在150分的試題中占60-70分,都占40%以上,而且考查的范圍非常廣泛,內容涉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一般常用的應用文、評論、隨筆等;它可以考整篇文章,也可以考片斷;從命題形式看,可以考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如看圖作文、文字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可以考原創的,也可以考擴寫、續寫、縮寫、改寫……

2.1.2 作文是衡量語文素養的重要尺度。《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的五大學習任務,用作文都能檢查學習效果。閱讀能力的強弱高低直接影響著寫作水平,它是寫作語言的儲備、再現以及再創造。作文實際上是口語通過規范了的更系統、更富有文采的書面語言。作文展示了綜合學習的成果。在學校,學生作文寫得好,常被認為語文學得好;教師會寫文章(特別是論文)也常被認為教師水平高、知識淵博。

2.1.3 人們社會交往的需要。作文為人類社會的交往提供較為完整和完美的服務。學生學習習作,目的是讓學生在今后的社會交往中能更好的傳達信息、交流經驗;述說事理、闡明見解;寫景狀物、抒發感情,形成能力、立足社會。

2.2 激發作文興趣,克服畏難情緒。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開發智力的動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學都必須嚴格遵循興趣性原則。

2.2.1 明確興趣在作文中的作用。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作是一種潛能,需要老師去喚醒、去挖掘。只有引導學生喜歡作文,把寫作文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那么所有的寫作活動都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贈送,我們的學生當然是樂意接受這種贈送的。這樣,作文就成為學生心靈的釋放,是對自己心境最好的詮釋,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戰。

2.2.2 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只是把作文看成一種令人頭疼的常規作業而已,在敷衍和推脫中,徒然地消耗著自己的熱情與靈氣。寫作教學,若是僅憑教師之力,只會走入困境和誤區。學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因此我認為指導學生寫作,一定要喚醒學生寫作方面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從“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首先在寫作指導課,要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真諦,必須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會他們講真話,寫他們內心所想寫的,所追求的所欣賞的,先動情,再動筆,情動于中,學生自然產生不寫不快的欲望,這樣學生才能提起寫作的興趣。其次教師要挑選學生最關注或最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一起審題,搜集材料,研究寫作方案,在整個寫作訓練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調動和保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的創作欲望被充分激發后,才可能表達對自然、社會的獨特感受和真摯體驗。

2.2.3 要克服畏難情緒,除了要激發興趣之外,還需要做好以下四點:①作文前必須要讓學生知道寫什么,有事可寫,有話可說。②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寫,如何下筆。③要降低作文難度,減輕心理壓力,把“作文”二字改為“表達能力作業”等。④樹立學生寫作信心,向他們介紹王勃寫《騰王閣序》、“諸葛亮舌戰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筆成文,出口成章的典范。

2.3 指導積累寫作素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讀書筆記,既是學生對所讀讀物產生的感受和認識的文字記錄,也是一種表達能力的訓練。堅持要求學生進行“摘錄筆記”的訓練,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與智者前賢的心靈對話中逐步明確摘記的思想觀點,形成摘記的閱讀風格和審美趣味,建立摘記的閱讀材料庫。可以教給學生摘錄的方法:每拿到一本書,首先得問自己,我想從中得到些什么?接著快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讀的內容,反復閱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摘錄其中的好詞、好句、好段,讀完全書以后,再回顧全文內容,并寫出閱讀感受。剛開始要求低些,指導得細些,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學生的詞匯量增加了,寫作素材豐富了,作文水平也自然提高了。這一點要貫穿到整個作文訓練的始終。但是,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忙于傳授布置,學生疲于接納應付,因此寫出的文章缺乏靈氣,即使偶有佳作,有時也免不了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而有的學生在作文課上更是一籌莫展,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在于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悟,缺乏對生活素材的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內背誦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課外必背古詩古文240篇(首),課外閱讀總量要達400萬字以上,內容涉及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現當代文學中的中外優秀作品特別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科普科幻讀物、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這些都說明讀書背書對于提高寫作能力,對于寫出好文章很有關系。作為初中生,只有具備了豐富詞語、詞匯,具備了表達的基本功,具備了豐富的史料、知識、道理、信息,借鑒別人文章是如何謀篇布局,寫景狀物,議論抒情,才能寫出生動完美的文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讀書背書的過程中,只有善于厚積,才能簿發。積累包括語言積累,生活積累,道德情感積累。

語言積累又可分為三種:①積累景語,豐富語感。在閱讀散文、小說時要注意體會領悟摘抄那些描寫自然景物生動形象的詞句。如:《金黃的大斗笠》中的“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云,風推著它爬上山頭。山這邊,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散步》中的“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春》中的“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等,這些句子是對云、對風、對水、對草、對花、對雨、對霞等細膩生動的描寫。②積累哲語,開拓思維。哲語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點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還能拓展學生思維。魯迅《故鄉》中的“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古詩古詞里的名句,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趙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③積累音樂語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圈,神話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種神秘感和形象美;《走進新時代》中的“讓我告訴世界,中國正進行著接力賽,承前啟后的引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給人以一種自豪沖動與自信美;《為了誰》里“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為了春回大雁歸;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獲;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的奉獻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種悠揚綿長真誠專一美。

學生習作有了素材,還用擔心沒“下鍋”的嗎?他們寫作起來同樣會信手拈來,涉筆成趣,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意識是提高其寫作水平的基礎。

2.4 采取課堂快樂教學,促使學生樂于動筆。

作文難,難就難在難以下筆。所以,教師除了授以寫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進行快樂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4.1 直觀演示,豐富生活認知。寫作源于生活,但初中學生的感性和理性認知往往是局限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教師可以將多彩生活濃縮于三尺講臺,或把大千世界匯聚到斗室之課堂,增加學生的深層形象,豐富內心情感,求得文如泉涌。組織戶外活動如春游、參觀名勝古跡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如精品展覽、小制作、小實驗等,生活的再現和創造如表演小品、繪制圖片、講述故事等等,讓學生做到有話可說。

2.4.2 利用情境,激發寫作欲望。通過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地結合,集中利用課堂體現,感染學生的內心世界并引起共鳴,來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表達欲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尋找情境的切入口,導入寫作的沖動、靈感乃至震撼!從而捕捉“閃光點”,把握作文的靈魂,達到“樂寫”的境界。例如播放VCD片《世上只有媽媽好》后讓學生寫作《我的父母》,在這樣的情境中,寫出來的文章能不感人嗎?

2.5 寫作訓練與實踐觀察相結合。

觀察是獲取一切知識的門戶,也是學生直接運用感官在實際生活中獲取第一手材料,進行獨立寫作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孩子生活在農村,接觸廣闊的生活天地,應引導學生從司空見慣的景物或行為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適時引導學生去觀察農村的一花一草,一藤一樹,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和生養自己的土地。如欣賞田園風光和美麗,采摘誘人的果實,靜聽小鳥婉轉的歌聲,感受潺潺流水的清涼等。幫學生再現活動的場景,如砍甘蔗,割稻谷的苦與樂,烤紅薯的真與趣,搗蜂窩,撈魚蝦的險與趣,然后讓學生將感興趣的所見所聞所感寫成片段或短文。學生有了生活素材,并有了練筆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有了明顯的提高。

此外,還應編入一些課外作文訓練的指導,供師生選用。如寫日記、讀書札記、隨筆,寫“放膽文”。可規定每周必須完成的篇數(可以是片斷、幾句話)與字數,也可提示寫作的范圍、要求,不定具體題目。在作文訓練的具體方法上,要改變過去那種“出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循環往復的不變的流程,而代之以更加靈活的“開放型”的訓練步驟。將作文訓練放到社會、學習、生活的大環境中去,讓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與具體活動中,為解決實際問題,為了“用”而練習寫作;或者是把作文訓練干脆變成一項具體活動,在活動中,應活動的需要而完成一系列寫作訓練。(這種訓練形式在國外已經流行,限于篇幅,恕不介紹)這種“開放型”訓練模式,真正做到了“學生為中心”,強化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為各種實際需要而寫,激發了寫作興趣,強化了動機,其訓練效果自然是很理想的了。

2.6 展開精彩點評,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和鑒賞能力。

作文需要評閱,沒有評閱不能找出作文的成功失敗所在,但也不能教師獨攬生殺大權,一個人說了算。作文教學一般簡化為“指導——寫作——評改”三個環節,其中評改作為收尾性工作,在整個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按照“互評互改——自我修改——教師總評——優秀文章展示”,創造良好的作文氣氛,讓學生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創設學生作品的展示平臺,如在教室開辟專欄,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或將一些出色的作品推薦給學校文學社、報社,喚醒學生的自信心,價值感,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和寫作興趣。葉圣陶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語文教師要自己放自己。指導學生批改作文,是自己能放自己的一種有效途徑,我們何樂而不為?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讓學生終生受用的。

總之,這是筆者對當前農村初中生作文存在問題及采用對策的粗淺看法,僅作引玉之磚,希望能引出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的真知灼見。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临高县| 武穴市| 孟连| 柘城县| 安宁市| 慈溪市| 阳朔县| 乐至县| 秦安县| 东乌| 扶余县| 祁阳县| 凭祥市| 南投县| 玉屏| 忻州市| 衡水市| 怀来县| 广河县| 盐津县| 钦州市| 寿光市| 海宁市| 大兴区| 崇信县| 芜湖市| 伊金霍洛旗| 泾源县| 诸城市| 延长县| 桂平市| 故城县| 垦利县| 长海县| 马关县| 文登市| 乌兰察布市| 芜湖市| 琼海市|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