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針灸臨床論文

針灸臨床論文

時間:2022-11-23 20:40: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針灸臨床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針灸臨床論文

第1篇

由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雜志社主辦、貴州省針灸學會協辦、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獨家冠名贊助的“第二屆環球杯全國針灸臨床特技演示大會”將于2008年9月中下旬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本次大會將繼續采用互動的方式,由特邀專家和與會代表現場點評演示技術,投票評出優秀演示獎。現將大會征文及征集演示者的要求通知如下。

1.征文內容:針灸治療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實際經驗;針灸療法適應證的拓展;針灸臨床新技術應用;針灸古方新用挖掘;現代名家經驗總結;民間實用技術整理;疑難病案討論。

2.征文要求:應征論文必須是未曾公開發表,資料翔實可靠。為證明工作屬實,請附單位證明或加蓋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公章。請采用A4紙打印,標點規范,描述請采用醫學術語。論文格式請參照《中國針灸》雜志同類文章,個案及臨床報道類文章字數在800~1-500字左右,研究及理論性文章字數在2-000~4-000字左右,并附200字左右內容摘要。每篇文章請寄30元審稿費(請通過郵局匯款,未寄者不予審理)。投稿時請在稿件及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樣。征文截稿日期:2008年6月30日。

3.演示內容征集:近年來涌現的獨具特色、療效顯著的臨床治療方法;有特色的手法操作技術;有推廣及應用價值的針灸器具操作。

4.演示征集辦法:采取預先報名、審查通過、擇優選擇的方式進行。請欲參加演示人員先將演示名稱及內容,演示者姓名、單位、詳細聯系方法(電話、e-mail地址)寄送我部(也可在投送的征文上注明是否參加演示),有條件者可將演示內容刻錄成光盤同時寄送。得到大會組委會審查通過的通知后,便可準備參加演示。獲得優秀演示獎者,除大會獎勵外,有機會與《中國針灸》雜志社合作進一步開發和推廣該項技術。

所投稿件經本刊編委會審查通過將發表于2008年《中國針灸》增刊,其中優秀者將刊登于《中國針灸》正刊。本次大會為中國針灸學會2008年學術活動項目,根據有關文件,論文入選者可獲中醫繼續教育一類學分6分,論文入選且參加會議者可獲繼續教育學分12分。

投稿及演示報名地址:北京市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中國中醫科學院內《中國針灸》雜志社

郵編:100700

聯系電話:010-84046331,010-64014411轉2925

聯系人:成平

第2篇

關鍵詞:肝郁化火;失眠;針灸治療;綜述

中圖分類號:R25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5-0074-05

失眠又稱“不寐”、“不得臥”、“目不瞑”,是由于機體臟腑功能紊亂,陽盛陰虧,陰陽失交,不能相互維系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一種病證[1]。據統計,我國失眠的發生率約為10%~20%[2]。失眠容易導致記憶力減退、抑郁、焦慮、狂躁等精神癥狀的發生,病久會導致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生殖系統等多臟器系統疾病,從而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妨礙患者的社會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療成為醫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西醫治療失眠以藥物和心理療法為主,鎮靜安眠藥物副作用明顯,心理療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針灸治療失眠,以交通陰陽、寧心安神為法,具有整體調整的特色和優勢,更可隨證在基本處方的基礎上加減取穴,從而實現辨證論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操作方便,無明顯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被稱為“綠色療法”。《靈樞?根結》曰:“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陽與陰,精氣乃光,合形于氣,使神內藏”,闡明了針灸有調和陰陽,安神定志的作用,參照2012版《針灸治療學》內科病證中“不寐”的治療,以照海、申脈、三陰交、神門、安眠、四神聰為失眠的基本處方,以調節陰陽蹺脈、益氣養血、寧心安神[3]。

失眠的證型可分為肝郁化火證、痰熱擾心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和心膽氣虛證等[1]。當今社會,人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差距,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致使人們心理壓力過大,情志不暢,肝氣郁結,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擾動心神,或灼傷陰血而致心血失養,心神不安,從而使肝郁化火導致的失眠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并較其他證型的失眠癥更為突出。參照周仲瑛主編的《中醫內科學》[1]心系病癥篇章中不寐之肝郁化火證的診斷標準如下:①主癥:不寐,甚則徹夜不寐,急躁易怒;②兼癥: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而苦,不思飲食,便秘溲赤,胸悶脅痛;③舌脈象:舌紅苔黃,脈弦而數。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應以疏肝解郁、清熱瀉火、養血安神為基本治則,臨床上選取符合證型之穴位、適合病情之療法尤為重要,故在常規取穴基礎上配以水溝、太沖、合谷、行間、風池等穴予以辨證施治。除體針治療外,尚有頭針療法、電針療法、刺絡拔罐療法、穴位敷貼療法及綜合療法,為臨床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提供了多種新穎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將近年來臨床上關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的針灸治療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體針療法

1.1常規刺法段延萍等[4]以疏肝泄熱、開竅安神為法,取穴水溝、太沖、合谷、三陰交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水溝以25 mm毫針向上斜刺,行捻轉手法至患者有強烈酸脹感、目中流淚為度,太沖、合谷行瀉法,三陰交平補平瀉,針刺后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針1次,每日治療1次,10 次為1療程,輔以患者心理開導,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總有效率為86.1%。

1.2“俞募配穴”刺法《難經?六十七難》曰:“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故俞募相配可通過調整臟腑陰陽來治療失眠。張荑雯[5]取心肝經俞募穴配以行間、俠溪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93.33%,86.67%,P

1.3補“照海”瀉“申脈”刺法中醫認為失眠與陰陽蹺脈“司目之開闔”的功能失調有關,且“陽蹺脈出于足太陽之申脈,陰蹺脈出于足少陰之照海”,故補照海可益水生陰,瀉申脈以滋陰潛陽,從而使“陰氣盛則目瞑”。馬新平等[7]以補“照海”瀉“申脈”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痊愈率、愈顯率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66.7%,40.0%;93.3%,83.3%;P

1.4“前四關”刺法“前四關”是指印堂穴、百會穴、間谷穴(三間穴與合谷穴連線的中點)、火硬穴(同行間穴),是由董氏奇穴門人楊維杰先生在董氏奇穴理論指導下,結合自身多年臨床經驗創建的配穴,因間谷穴和火硬穴在傳統“四關穴”前,故名“前四關”。間谷穴與火硬穴相配,既開宣上焦心胸氣郁,又清疏下焦肝膽郁熱,輔以印堂穴、百會穴調補中氣,健腦寧神,故臨床適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治療。關銘坤[8]采用“前四關”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3例,對照組取印堂、百會、太沖、勞宮,結果:2組臨床療效和遠期療效沒有明顯的差別,但針刺“前四關”為主的治療方法臨床起效較快,證候評分降低程度優于常規辨證取穴組。結論:“前四關”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起效快,療效佳,對肝郁化火證主要癥狀的改善情況較優。

1.5“龍虎交戰”針法“龍虎交戰”針法首載于《金針賦》,“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原用于治療痛證,盛驥鋒[9]選取風池穴行龍虎交戰針法治療失眠取得了良好療效,認為該手法可“調和陰陽”“補虛瀉實”。吳節教授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該針法行氣活血作用強,且在肝俞穴施此針法,許多抑郁、焦慮患者立覺情志舒暢,是以達到疏肝瀉火、補虛瀉實、調和陰陽的功效,周睿[10]在對照組常規取穴針刺的基礎上加予肝俞行此針法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36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結果治療組痊愈率及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屈亞哲[11]于肝俞穴行“龍虎交戰”針法配合常規針刺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56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發現此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狀態方面較常規針刺有一定優勢,但差異無顯著意義。結論:以肝俞穴施“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失眠較常規針刺有一定優勢,值得進一步研究。

1.6雙“十”字針法趙軍教授結合傳統中醫經絡理論、現代神經系統功能定位,及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雙“十”字針法以專門治療肝郁失眠[12]。該法選取百會、四神聰、膻中穴為雙“十”字之主穴:先平刺百會,再從四神聰向百會平刺形成第一個“十”字,以調理督脈安腦神;于膻中向外四方平刺形成第二個“十”字,輔以太沖以行氣解郁散肝火;再取神門以開心經經氣寧心神;同時針刺照海、申脈以調陰陽蹺脈而助安眠。趙軍教授采用此法治療肝郁失眠臨床上雖屢獲佳效,但尚無相關隨機對照研究。

2頭針療法

2.1“頭三神穴”刺法“頭三神穴”包括神庭、本神、四神聰,三穴合用以醒腦開竅、鎮靜安神。李曉艷[13]采用向后平刺針刺頭三神穴加常規針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愈顯率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P均

2.2“頭皮針”法“頭皮針”是根據傳統的臟腑經絡理論及現代大腦皮質功能定位在頭皮的投影,針刺頭部特定的穴線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此法直接刺激諸陽之會,具有疏通經絡、理氣開郁、活血化瘀之效,從西醫學機理上來說此法更能激活額、頂區對睡眠機制的調節作用,從而提高睡眠質量。茅盈盈[14]采用朱明清教授朱氏取穴法,取額頂帶頭皮針(屬督脈)以調理腦神、額旁1帶延長線頭皮針(屬足少陽膽經)以疏肝膽氣機,條暢情志,治療肝郁失眠患者33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對照組(93.54%,84.37%;P

3電針療法

3.1以“四關穴”為主的電針療法雙側合谷、太沖穴合稱“四關穴”,合谷主調氣,為大腸經之原穴,而大腸經屬陽;太沖主調血,為肝經之原穴和腧穴,而肝經屬陰,兩穴相合便可調和陰陽、調達氣血、調理臟腑;同時,肝經之太沖與督脈之印堂、百會穴合用,基于肝經與督脈會于巔且督脈入絡腦的理論,則有寧腦安神的功效。四穴同用,對機體起到了整體調整的作用,共奏疏肝清熱、調暢氣血、通絡寧神之效。王英名[15]采用電針“四關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在睡眠率、PSQI、SRSS、HAMA、HRSD及WHOQOL-100等多項指標的改善程度上均明顯優于口服丹梔逍遙丸組。陳俊如[16]用電針四關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總有效率亦明顯高于口服丹梔逍遙丸組(96.67%,70.0%,P

3.2以“俞募配穴”為主的電針療法陳品洋[17]在常規取穴(神門、內關、百會、安眠)的基礎上配合心肝經俞募穴(心俞、巨闕、肝俞、期門),各穴得氣后加用電針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及PSQI多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常規取穴配合行間、太沖、風池穴的單純電針組。結論:“俞募配穴”結合電針在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日間功能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單純電針組。

4刺絡拔罐法

張爭昌[18]把刺絡放血的作用機理歸納為疏通經絡、泄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瘀去滯、醒腦開竅、鎮靜止痛、調整陰陽、調和氣血等方面。將肝經俞募穴與刺絡拔罐法相結合,更可協同產生疏肝瀉火,安神定志之效,從而有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王政研等[19]采用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有效率、愈顯率分別顯著高于單純火罐組、單純針刺組,對于患者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的積分改善顯著優于兩個對照組。結論: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法是肝郁化火型失眠癥可靠的非特異性自然療法。

5發泡療法

謝福利等[20]取穴雙側太沖和右側沖陽,以雄黃4 g,百草霜1 g,大蒜10 g搗碎混勻后貼敷24 h,1次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1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5.3%。結論: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可通過穴位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協同調整氣血、陰陽、虛實,從而治療失眠,且起效迅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和進一步研究。

6綜合療法

6.1針刺結合中藥內服療法李琳[21]采用針刺結合加味逍遙散內服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和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口服艾司唑侖組(P

6.2針刺結合耳穴貼壓療法《靈樞?素問》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皆上通于耳,因此刺激相應部位耳穴,能通行經氣,調節臟腑陰陽[25],對耳穴神門、交感、皮質下的刺激,可產生鎮靜、安神、催眠的作用[26]。宋春華等[27]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針刺:寧神穴(宋春華教授自擬,位于四、五掌骨間隙掌側,無名指與小指根部聯合下約0.5cm處)、于氏頭穴[28]叢刺分區額區(定位為神庭透囪會,與其平行的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風池、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公孫、涌泉、心俞、肝俞;耳穴: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肝區。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口服舒樂安定片對照組(93.33%,80.0%,P

6.3針刺結合刺血療法章小娟[29]采用針刺結合四花穴刺絡放血拔罐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與針刺結合耳穴貼壓組進行對照研究,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6.4針刺結合俞募穴拔罐療法堵靖舒[33]采用針刺結合俞募穴拔罐療法治療30例氣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針刺取穴神門、內關、太沖、行間、百會、風池、安眠,拔罐取穴膻中、肝俞、期門、膽俞、日月、肺俞、中府,遵循先拔罐后針刺、先仰臥再俯臥的步驟,結果總有效率與常規針刺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治療組在改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及總積分方面有顯著優勢。

6.5針刺結合音樂療法音樂治療失眠,是通過聆聽音樂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刺激人的感情中樞,引起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消除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從而改善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病變在肝,肝在音為角,在針刺治療的同時配合聆聽以角音為主音的音樂,可以共奏清熱瀉火、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功,達到治療目的。姜鵬博[34]在常規針刺時,循環播放《莊周夢蝶》、《漢宮秋月》、《春風得意》、《江南竹絲樂》、《江南好》、《江河水》6首以角音為主音的樂曲,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對照組(93.33%,80.00%;P

6.6頭皮針結合體針療法姜鵬博[35]采用頭皮針與體針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對睡眠質量的改善及肝郁化火癥候評分的改善均顯著優于傳統體針治療組。結論:頭皮針刺結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比傳統體針治療更具優勢。

6.7電針結合刺血療法呂晃禎[36]采用電針結合雙側耳尖、行間穴點刺放血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2例,結果2個療程后治療組除在PSQI量表評定多方面優于口服龍膽瀉肝湯組外,在中醫證候、臨床癥狀、體征等方面2組療效相近。結論:電針結合刺血療法較口服中藥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白天活動功能。

6.8電針結合耳穴貼壓療法游峻鳴[37]采用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內分泌、肝、心,治療肝火擾心型不寐32例(證型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及PSQI中多項評分的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針刺組。結論: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法對于肝火擾心型失眠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6.9電針結合穴位敷貼療法張彬[38]在給予常規電針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對照組分別采用丹梔逍遙散和安慰劑貼敷心肝經俞募穴,每組各3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00%,76.67%,P

6.10走罐結合艾灸療法張梅[39]在給予加味逍遙丸合杞菊地黃丸口服的基礎上,治療組采用背部走罐并艾灸,對照組加服艾司唑侖,各治療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41例,①走罐:大椎-腰俞、大杼-白環俞、附分-秩邊行緩慢柔和的往返走罐,肩井、肝俞行重走或坐罐;②艾灸:先用灸盒依次灸脾、腎俞、八s,背部督脈經及膀胱經第一、二側線部,神闕、關元,再以火龍罐灸雙足三里、雙涌泉。結果,2組療效無顯著差異,但在遠期療效、睡眠質量及焦慮抑郁評分上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走罐結合艾灸療法能顯著改善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癥患者的睡眠質量。

6.11耳穴貼壓結合中藥療法鄧世旺[40]在2組都內服丹梔逍遙散加減的基礎上,治療組加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內分泌、三焦、心、肝治療,結果,治療組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及日間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耳穴貼壓結合中藥內服是臨床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更為有效的療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

6.12刺絡放血結合中藥療法李滿霞[41]取百會、大椎和神庭、印堂2組穴位交替施行三棱針刺絡放血,配合龍膽瀉肝湯加味治療肝火擾心證失眠33例(證候標準同肝郁化火證),結果顯效率顯著高于單純龍膽瀉肝湯加味組和單純三棱針刺絡放血組,而3組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別。結論:采用龍膽瀉肝湯加味結合三棱針刺絡放血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可切實提高臨床療效。

7討論

肝郁化火型失眠雖病位在心,實則病機主要在肝,為肝的生理功能異常所致。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主藏血,主疏泄,主情志。若肝司其職,則氣血調和,氣機調達,情志舒暢,從而心寧神安,睡眠正常;若肝失其職,或因情志內傷,氣郁化火,或因房勞久病,陰虛陽亢,肝火上炎擾動心神,則使陽不交陰而成失眠。從古至今,就有許多醫家結合臨床體會,認為失眠雖病變于心,但與情志內傷致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關,如宋代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清代張志聰《素問集注?刺熱病篇》注“人臥則血歸于肝,肝氣傷而不能納血,故不得臥也”,清代陳士鐸《辨證錄?不寐門》曰:“氣郁既久,則肝氣不舒,肝氣不舒,則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則木中之血上不能潤于心則不寐”。如今,亦有滕晶[42]認為情志內傷,心神不安是形成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機。許良[43]認為精神過勞與情志不悅是失眠的主要誘發因素,主張從肝論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王坤山[44]也認為失眠的病機主要在肝。因此,失眠的辨證立法當從肝論治,以治肝為首要[45]。

針灸治療失眠體現了祖國醫學的特色與優勢,相關機理研究表明,針灸不僅可調節PSQI、SAS、SDS等臨床相關心理量表評分的異常程度,還能改善失眠大鼠空間工作記憶功能的損害,更對5-羥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及白介素、褪黑素、前列腺素D2等睡眠因子的異常有良性調節作用[46]。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時,在整體調整的基礎上配合辨證施治,以疏肝解郁、清熱瀉火、養血安神為基本治則,其療效獲得國內外認可,季向東等[47]通過研究表明,針刺療法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同時降低患者的血清NE含量,提高5-羥色胺水平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基因表達水平,療效顯著優于口服西藥曲唑酮。

從目前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情況來看,近幾年,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針灸治療方法日趨多樣,目前,仍以體針治療為主,或包括“俞募配穴”、“補照海瀉申脈”、“前四關”、“龍虎交戰”、“雙十字”等特殊刺法,或結合中藥內服、耳穴貼壓、刺血、拔罐、樂療等療法,尚有頭針、電針、發泡療法及多種綜合療法,可謂琳瑯滿目,但其中許多療法操作步驟繁瑣,考慮會造成患者依從性差,臨床執行力低的問題,還需精選操作簡便、療效可靠的方法。另外,在對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現代機制研究仍有欠缺,若僅從傳統中醫學理論中經絡、穴位的作用來解釋也難以跟上現代醫學研究的腳步,今后可把研究的重點轉移到這方面來,究其機制,方能精確選穴,合理選擇治療方法,從而增強療效,減少病人痛苦。最后,在治療的同時應重視調護,幫助患者從生活、飲食、情志、睡眠習慣等各個方面進行護理,協同治療[48]。

參考文獻:

[1]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6-167.

[2]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共識專家組.中國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39(2):141-143.

[3]高樹中,楊駿.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64-65.

[4]段延萍,周杰,張茹心.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J].中國針灸,2006,26(7):498.

[5]張荑雯.俞募配穴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3-29.

[6]田甜,季萍,張榮媛.針刺心經俞募穴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8):61-62.

[7]馬新平,李凈草,錢旭.針刺照海申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A].四川中醫,2011,29(3):119-120.

[8]關銘坤.針刺前四關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0-15.

[9]盛驥鋒.虎交戰法針刺風池穴的臨床新用[J].浙江中醫雜志,2001,4(1):172-173.

[10]周睿.“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30.

[11]屈亞哲.“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癥患者抑郁狀態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25.

[12]倪國忠,楊欣鵬,張韌,等.趙軍教授雙“十”字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的臨床經驗體會[J].針灸臨床雜志,2012,29(12):32-33.

[13]李曉艷.針刺“頭三神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9-26.

[14]茅盈盈.額頂帶、額旁1帶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1-38.

[15]王英名.“四關”為主電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32-36.

[16]陳俊如.電針四關穴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29-30.

[17]陳品洋.俞募配穴結合電針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6-21.

[18]張爭昌.刺血療法臨床應用撮要[J].陜西中醫,2001,22(6):347.

[19]王政研,豐芬,張巍山.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隨機對照研究[J].四川中醫,2015,33(4):160-161.

[20]謝福利,孫寧,潘懷義,等.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臨床觀察[A].河北中醫,2007,29(10):895.

[21]李琳.加味逍遙散配合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12):128-129.

[22]孟凡一,趙軍,金弘.針刺肝經俞募穴結合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7):38-39.

[23]黃俊山,吳文寶,曾雪愛,等.針刺合松郁安神方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40例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2(3):1-2.

[24]毛芝芳,鄭利鋒.龍膽瀉肝湯結合針刺治療肝郁型失眠43例[J].北京中醫藥,2009,28(6):453.

[25]康鳳河.耳穴貼壓配合針刺治療失眠78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5,24(2):89-90.

[26]李蓓.耳穴壓丸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1,14(3):23.

[27]宋春華,王雪瑋.針刺寧神穴配合耳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臨床體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7):9-11.

[28]于致順.頭穴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

[29]章小娟.針刺結合四花穴刺絡放血拔罐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0-15.

[30]鄭璇燕.四花穴刺血拔罐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7-22.

[31]宋楠楠.刺血拔罐法結合針刺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21-27.

[32]歐陽桂齡.俞募配穴結合刺血療法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6-24.

[33]堵靖舒.俞募拔罐配合針刺對嶺南地區氣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2014:14-20.

[34]姜鵬博,李巖,崔晨.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6):64-65.

[35]姜鵬博.頭皮針刺配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23-26.

[36]呂晃禎.刺血配以電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8-23.

[37]游峻鳴.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療法治療肝火擾心型不寐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26-36.

[38]張彬.丹梔逍遙散穴位貼敷結合電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7-28.

[39]張梅,曲慧馨,劉世寶.走罐并艾灸治療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證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3):210-212.

[40]鄧世旺.耳穴貼壓配合中藥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2-14.

[41]李滿霞.龍膽瀉肝湯加味加三棱針刺絡放血法對失眠(肝火擾心證)的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8-20.

[42]滕晶,張繼香.談失眠從心肝論治[J].山東中醫藥雜志,2005,24(1):6.

[43]許良.失眠癥從肝論治[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1(9):16.

[44]王慧艷,王坤山.從肝辨治失眠的經驗[J].新中醫,2000,32(2):5.

[45]姜華.頑固性失眠從肝論治臨證探討[J].天津中醫藥,2005,22(4):316-317.

[46]羅本華.從不同觀察指標綜述針灸治療失眠癥的基礎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4,7(12):972-977.

第3篇

1循證醫學對針灸學的影響

1.1循證醫學的宗旨與目標循證醫學是在90年代初期逐漸萌芽并發展的一門新興基礎學科,目前在西方醫學教育體系當中廣為應用[1]。循證醫學強調臨床實踐過程,即對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措施,必須建立在最佳的科學證據之上。醫師在決定臨床干預措施時,必須考慮三方面因素,即第一手的患者臨床資料、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意愿,三者結合,讓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2]。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區別在于,傳統醫學通常以個人經驗為主,對于臨床證據的收集與分析不夠系統全面。而循證醫學則更加強調臨床研究證據,相對而言,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治療方案更加審慎嚴密,更能體現醫生經驗、臨床研究進展和患者意愿的綜合價值。

1.2循證醫學與針灸學的關系針灸作為一種以針刺穴位為主要手段的外治療法,其基本技術是來源于人類從古至今長時間的實踐與總結。隨著人類對自身與自然的不斷認識以及歷代醫家對中醫理論的闡發與完善,針灸學逐漸依托經絡、腧穴等獨特學術內容而衍生為獨立學科。正因為以上原因,針灸學更加強調治療的個體化,特別是針刺手法等,更是難以用現代量化指標進行衡量。而且,針灸學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這個漫長過程中積累了海量的文獻,這些資料一方面為針灸臨床實踐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證據來源,同時又因其極其繁雜,而難以快速、有效地尋找到高質量的證據。循證醫學對于證據的獲得與評價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學體系,這個體系是中醫學數千年所不曾嘗試的。作為向世界展示中醫的窗口和排頭兵,針灸學自然要最先接受循證醫學標準和理念的考問。將循證醫學與傳統針灸學有機結合,將是促進針灸學國際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1.3循證醫學對于促進針灸學發展具有積極意義1999年3月31日,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中國Co-chrane中心)注冊成為國際Cochrane協作網的第十四個中心。值得欣喜的是,中國針灸界沒有落后于循證醫學發展的步伐。針灸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針灸學界逐漸認識到科學的研究設計方法對于驗證針灸療效、提高針灸學術水平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采用循證醫學研究手段進行針灸臨床研究,科研設計水平逐漸提高,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的數量急劇增加,為針灸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更多證據。循證針灸學,作為一個新概念被有關學者正式提出[3]。同時,在世界范圍內“針灸熱”的背景下,也使國外的醫療界同行對針灸的療效和安全性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助于針灸被更多的國外患者認識和接受。所以,循證醫學的興起對于針灸這門古老醫學重新被世人認識是很好的機遇,同時,其嚴格的評價體系不可避免地對以多年臨床實踐為基礎的針灸醫學形成挑戰。

2循證醫學時代針灸學面臨的問題

2.1針灸臨床研究文獻質量普遍偏低當運用循證醫學的標尺衡量針灸臨床研究的設計水平時,發現盡管經過了10余年的學習與應用,針灸臨床研究依然與國際公認的標準有很大距離。現行針對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標準,如CONSORT聲明和STRICTA標準,以這些標準評價針灸臨床試驗質量,會發現很多研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隨機方法不正確或沒有真正意義上采用隨機(只是名義上聲稱采取了隨機分配,但具體隨機方法并無描述);分配隱藏方法缺乏描述;對照組設立隨意性強,缺乏科學依據;沒有組間基線資料的比較分析;樣本含量估算不準確;療效判定標準和療程不統一;沒有進行隨訪或沒有足夠的隨訪時間;統計方法不正確;失訪、退出病例沒有做恰當處理等等。這些容易使讀者對研究結果的真實性產生疑問,不利于臨床推廣應用[4]。

2.2針灸標準缺乏標準的制訂與實施,是現代社會體現行業技術水平的關鍵要素,是在某一領域掌握話語權的制勝法寶。眾所周知,個體化治療是針灸的一大特色,針對疾病,每個針灸醫生的理解和治療可能不盡相同。所以,針灸標準化,日益成為針灸學界面臨的另一課題。實際上,在針灸發展史中,一直有關于針灸標準的嘗試,如宋代著名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和針灸銅人的鑄造,就是歷史上第1次官修針灸標準。建國后,針灸標準化得到一定發展,已經頒布了《腧穴名稱與部位》等12項國家標準,還有14項國家標準正在研制中。中國針灸學會建立了一系列標準化組織機構,編制了《針灸標準化發展綱要》和針灸標準體系。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標準化工作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同時對針灸標準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針灸標準發展現狀并不樂觀。我國針灸標準制定起步晚,專業人才隊伍匱乏,所以目前,針灸標準體系的建設尚不完善,標準數量相對較少,標準質量有待提升。與此同時,目前,韓國、日本及部分歐美國家也在積極制定針灸標準,針對針灸國際標準化的主導權存在激烈的競爭。標準是循證醫學的產物之一,也是循證醫學指導臨床的一種方式。由于標準的缺乏,導致臨床醫療行為缺乏規范性,療效可重復性差,這也是針灸研究難于出成果,即使有成果也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

2.3針灸療效評價體系有待完善科學、客觀的臨床評價是任何一門臨床醫學學科發展的基礎。針灸自身的一些特點,決定其評價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特殊性。針灸療法的效應不光與選擇哪些穴位相關,而且與針刺深度、刺激方法以及人體狀態等等密切相關。單一評價某些指標并不能反應針灸療效的全貌,可能導致針灸真實臨床療效不能被客觀、真實反映。例如,通過對現有已發表的Cochrane系統評價來看,以往普遍認為對某種疾病有效的針灸療法,卻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而無法得出確切結論。這已經對針灸發展形成了阻礙,因為循證醫學的產出如系統評價的結果等,將很大程度影響患者、醫生甚至國家醫療政策制定者對針灸的態度。針灸臨床評價要借鑒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要素,既運用大家公認的方法,又不失針灸自身特點,這是針灸研究者的一項艱巨任務。

3與時俱進,提高針灸學術地位

針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被世界人民接受和歡迎的一種有效、便捷、無污染的治療方法,在美國,調查顯示每年超過200萬人接受針灸治療,其應用前景不言而喻[5]。在循證醫學已經成為全球主流醫學普遍接受的公認標準的背景下,古老的針灸學惟有與時俱進,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采用現代手段,證明自己的確實療效、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優異的衛生經濟學特性,才能實現發展和提高。

3.1加快人才培養,提高針灸臨床人員和研究者素質循證醫學畢竟還是一門年輕的科學,很多針灸從業者對其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通過對某些病種的文獻質量評價可以看出,很多作者的臨床研究設計能力還停留在采用自擬標準觀察有效率的水平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針灸學界開始應用現代臨床研究設計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本世紀初,部分針灸從業者開始掌握循證醫學研究方法,進行針灸系統評價工作。但是,與龐大的針灸從業者隊伍比較,這個群體可謂鳳毛麟角。究其原因,與專業知識傳播不利、教育培訓渠道不通暢、重視程度不夠有關。有必要增加院校相關課程比重,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同時,針灸學術期刊應該提高針灸學術論文準入要求,從研究設計方面加大編輯力度,使真正的高水平文獻得以采納。

3.2構建符合針灸特點的科研模式針灸因其復雜性干預的特征,注定不能照搬西方醫學的評價模式。在針灸特色評價體系建立過程中,一方面要按照國際公認的臨床科研設計方法,進行療效驗證;另一方面不能拋棄針灸特色內容,如經絡辨證、補瀉手法、穴位配伍等,這些針灸關鍵技術必須在臨床研究當中加以詳細描述、記錄,采用中醫特色的、非量化的方法加以評價。近年來,基于真實世界的中醫臨床科研范式漸漸成為針灸科研的主流,同時也成為了聯通古老針灸與循證醫學的橋梁。臨床科研一體化的科研范式,可以避免為科研而科研,科研成果與臨實脫節的窘境[6]。依據基于真實世界的中醫臨床科研范式,可以使針灸研究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針灸辨證論治、復雜干預的優勢特色才能得以發揮。

3.3建立中國針灸標準體系20世紀80年代,在以我國針灸專家為主的團隊努力下,世界衛生組織相繼推出了《經穴名稱標準》《針灸基本技術術語標準》和《頭皮針穴名標準》。同時,我國也相繼推出了《經穴部位》(GB12346-90)和《耳穴名稱和部位》(GB/T13734-1992)等國家標準。進一步,如何針對我國現階段針灸學科發展狀況建立健全針灸標準體系,是針灸標準化建設的具體任務之一[7]。除了穴名、經穴定位、針灸器具等標準外,作為針灸從業者,更加關心針灸操作標準的制訂。臨床針灸標準的制訂水平與循證針灸學的發展水平直接相關。只有當針灸臨床研究水平普遍提高,才能為標準的制訂提供依據,使我們的標準經得起國內、國外針灸從業者的實踐檢驗。通過前期的努力,目前已有包括針灸治療面癱、帶狀皰疹等5項WHO西太區標準以及針灸治療肥胖、便秘等15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標準相繼。在欣喜的同時,也清楚地看到,因為針灸臨床研究水平的限制,在國際最新證據評價體系的衡量之下,得到的是大量低水平證據,以致于難以拿出成系統、多層次的推薦方案。因此,有必要從自己做起,踏實做好每一項臨床研究,同時加強標準的跟蹤與更新。

3.4提高針灸在醫療系統的地位,鼓勵針灸從業者積極性盡管針灸在國內外廣受歡迎,但針灸專業在中國醫療體系中的地位尚待提高。針灸科在多數醫院,特別是綜合醫院屬于輔助科室,與重點專科無緣。針灸診療價格長期受行政干預,不受市場機制調節,其成本和價格不相匹配,長期處于極不合理的低價位,針灸診療的效益差,從業人員收入低,不受重視和尊敬,降低了其積極性,制約了學術研究和發展[8]。只有在經濟投入和產出方面給予針灸應有的待遇,才能使更多從業者有充分時間和精力從事臨床研究,提高學科整體水平。針灸以其“簡、便、驗、廉”的特點,在中醫學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循證醫學的興起,給針灸學與西方主流醫學平等對話提供了契機。雖然循證針灸學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循證醫學理念與方法在針灸學的應用必將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鈺琳,陸愛平.國外循證醫學教學研究進展[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9):16-17

[2]張鳴明,劉鳴,編譯.循證醫學的概念和起源[J].華西醫學,1998,13(3):265

[3]梁繁榮.循證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394

[4]蔣云峰,林麗霞,李素荷.基于CONSORT和STRICTA評價針灸治療白細胞減少癥隨機對照試驗報告質量[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4):380-384

[5]LarissaVados.美國針灸發展現狀[J].中華針灸電子雜志,2014,3(1):37-39

[6]劉保延.真實世界的中醫臨床科研范式[J].中醫雜志,2013,54(6):451-455

[7]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標準基本體系[J].中國針灸,2011,31(6):549-550

第4篇

 

關鍵詞:  針灸療法;急癥;發展策略

1 歷史回顧

1.1 適應癥

《內經》所載病癥中,針灸治療急癥達30多種。明代,《神應經》所載針灸治療的病癥中,急癥約占2/3。楊繼洲在總結臨證經驗的基礎上立針灸治證89種[1],基本上概括了針灸治療的急性病種。清代醫家對一些急性溫熱病證逐步采用針灸治療,并獲得較好的效果,如瘟疫“熱入血室,發黃,身如煙薰,目如金色,口燥而熱結,砭刺曲池出惡血,或用鋒針刺肘中曲澤之大絡,使邪毒隨惡血出,極效”[2]。一些歷代記載多屬不治的兇險重癥逐漸使之成為可治,如疔瘡走黃“毒氣內攻,走黃不住,瘡必塌陷,按經尋之,有一芒刺直豎,乃是疔苗,急用針刺出惡血。即在刺處,用艾灸三壯,以宣余毒”[2]。杜氏等[3]運用文獻研究方法對《中國生物醫學光盤數據庫》1978-2005年的針灸臨床療效觀察類論文報道的病癥按系統進行分析,歸納出16類針灸病譜461種,其中急癥占26%,病種涉及內、外、兒、婦、五官各科。

1.2 用具

生產力發展自然而然推動了針灸器具的革新,針灸治療急癥的方式也隨之多樣化。針具由粗到細,由砭石、竹針、骨針到金屬制作的九針,再到目前普遍運用的不銹鋼針,逐步精巧細微。灸材則從單純用艾葉到摻入硫磺、雄黃、麝香等材料,繼而衍生出硫磺灸、桑枝灸、藥錠灸等灸法。相應地,針灸技術方法也由簡到繁,以便適應臨床的發展。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是我國論述危重急癥治療的較早專著,其中隔蒜、隔鹽等隔物灸法治療癰疽、犬咬傷等病癥很受后世醫家推崇。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中記載產后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用隔鹽灸。明代出現的艾卷灸如太乙神針、雷火神針等常用于急癥治療,因其熱力和施灸時間可以調節,一直沿用至今。近現代為了適應急癥的救治特點,臨床工作者結合現代科技成果對傳統針灸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豐富了傳統針灸方法,如李氏等[4]運用紅外溫針配合超微粉碎麻術散治療痛風;邊氏[5]采用針刺配合微波治療儀治療急性乳腺炎初期;孫氏等[6]采用電針加水針和耳針治療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等。

1.3 手法

《內經》、《難經》中有大量論述針刺手法和操作技術的篇幅,奠定了針刺手法的基礎,為后世進行手法變革提供了依據。金元明時期是針刺手法的昌盛階段。竇漢卿提倡寒熱補瀉、手指補瀉以及十四字手法;泉石心《金針賦》倡“治病八法”和“飛經走氣”四法,這些對提高急癥針刺療效極具意義。楊繼洲《針灸大成》中的“十二字針法”和“下手八法”是對單式手法的歸納總結。楊氏對針刺輕重和補瀉手法的關系也頗有研究,他分析針刺人中等穴對中風不省人事無效的情況后認為:“針力不到,補瀉不明,氣血錯亂,或去針速,故不效也。”在急癥應用中,針灸手法多為瀉法,或以瀉法為主兼用補法,如透天涼適用于“風痰壅盛、中風、癲狂、瘧疾等一切熱癥”,龍虎交騰法能“治損逆赤眼,癰腫初起”等。清代醫家對刺灸之法也有所發揮,如用刺血法治療急痧將死。

灸治急癥方面,則出現了適宜于急性癰毒的黃蠟灸、豆豉餅灸、雞子灸等法[1]。張景岳在灸治急癥的壯數上也提出“灸者必令火氣直達毒處,不可拘定壯數”,如能“前后相催,其效尤速”。當代針灸學家石學敏院士率先在針灸界提出了“針刺手法量學”。他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通過嚴謹的實驗研究,提出將針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術時間及兩次針刺間隔時間作為針刺手法量學的四大要素,使針刺療法更具有規范性、可重復性和可操作性。

1.4 理論研究

宋代竇材提出灸可扶陽保本,認為人以陽氣為本,灸治可資生陽氣,從理論上初步說明了灸法防急癥的機制。金元時期,各派醫家在運用刺血療法治療急癥的同時對其機理也進行了探討。李東垣和朱丹溪主張“刺血祛瘀”;劉河間主張“刺血清熱”;張從正主張“刺血解表”。另外,這一時期灸治熱證的提出和運用也打破了張仲景“三陰宜灸”的傳統理法。劉完素以灸百會、大椎治療發熱;劉河間亦明確主張灸能瀉熱,可治療急性發熱病癥等。明代李梴首先對灸治機理作出較全面概括,而張景岳說得更為明確:“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陰毒,開郁破滯,助氣回陽,火力若到,功非淺鮮”,假如“癰疽為患,無非血氣壅滯,留結不行之所致,凡大結大滯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籍火力不能速也”。然而,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前人對針灸治療急癥機理的探討終究比較籠統。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科研工作者們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通過實驗研究,從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等角度對針灸治療急癥的機理進行探索,使其研究逐漸向縱深發展。大樣本、多中心對照觀察成為現代針灸治療急癥證實療效的主要手段。王氏等[7]對來自3個中心共276例產婦進行臨床觀察,結果在靜脈滴注催產素的基礎上加電針合谷對子宮收縮乏力的總有效率為97.1%;蔡氏等[8]通過對20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發現針刺“清喘”穴能顯著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喘息癥狀,且起效快;許氏等[9]觀察了80例房顫及房撲患者復律情況及安全性,結果表明,針刺是一種快速轉復陣發性房顫、房撲的安全、有效療法。

2 發展策略

2.1 構建新的急癥針灸理論體系

由于針灸學一直未能突破傳統理論框架的束縛,以致有關急癥針灸的主要理論研究還停留在傳統針灸經絡理論層面。雖然近年來關于針灸治療急癥的機理研究迅速增加,但總體上看卻過細、過雜,對宏觀的、關鍵問題的理論研究較少。盡管歷代醫家經驗是寶貴的,但隨著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臨床現象不能用已有的理論解釋時,就需要廣大研究者大膽地進行理論創新以適應現代針灸治療急癥的發展。

2.2 推動針灸治療急癥的標準化、規范化進程

大量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已肯定了針灸對多種急性病癥的有效性、安全性。但為何針灸至今還未被列入急癥的常規治療措施呢?根結就在于其治療缺乏相關標準和規范。針灸學獨特的理論體系、特殊的人文背景、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施術者的技術水平和流派等因素,導致針灸治療急癥的規范化研究面臨一系列特殊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統一的取穴標準和診斷標準(包括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診斷及辨證分型標準);制定基本固定的針灸處方(含相對穩定的加減);采用相對固定的針灸方法。

2.3 合理、大膽地推廣針灸治療急癥的臨床運用

隨著國家對公民醫療投入的加大和行業內部的整治,選擇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療方法是大勢所趨。針灸在治療急癥中表現出的簡、便、效、廉等也成為其未來得到推廣應用的優勢。為此,醫療系統應加大相關從業者急癥針灸的培訓,培養具有針灸科研、臨床能力的綜合性中醫急診人才,及時地將科研成果反饋到臨床上,采用高新技術開發新一代的針灸器械。

第5篇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5-0082-02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組包括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異常改變可資解釋的癥候群。因其發病影響生活質量及工作,而針灸治療效果比較理想,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從事相關研究。針灸治療IBS的臨床報道很多,臨床療效也得到了肯定,但至今沒有相關研究來對比臨床各種療法的療效,臨床治療方案也百家爭鳴。研究近年來針灸治療IBS的概況,有助于明確研究方向,完善IBS的針灸療法與其它治療方法的結合,確立針灸治療IBS的最佳治療方案。現就近年來有關IBS的針灸治療綜述如下。

1 傳統針灸法

研究發現,針刺治療IBS有良好療效。薛媛等[1~2]通過動物實驗及臨床檢驗,發現針刺天樞、足三里,艾灸神闕等穴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血漿自由基的影響,認為針灸治療IBS可能通過增強機體抗氧化、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清除蓄積的自由基,從而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和機體的功能狀態。王威等[3]研究針刺天樞、上巨虛穴治療腹瀉型IBS的療效。治療組針刺天樞、上巨虛穴為主,每天治療1次,每次30min對照組口服得舒特,每次1片,每天3次,1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判斷療效。主要從腹痛、腹瀉及其他證候如排便急迫或脹墜感、胸脅或小腹脹悶等與體征的嚴重程度以計分方式評估。結果針刺治療腹瀉型IBS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故認為針刺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腹瀉型IBS的方法。

有學者采用針法與灸法結合運用治療IBS。王育海[4]在腰椎棘突兩側查找敏感壓痛點,進針達骨面后探及針感最明顯處留針溫針灸并與藥物對照治療IBS,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1.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5.6%。熊嘉瑋[5]取穴中脘、神闕、天樞、氣海、大腸俞、上巨虛、內關、太沖治療IBS。方法:神闕隔姜灸3壯(蠶豆大),其他腧穴用針刺法,平補平瀉,留針30min,每日治療1次;對照組口服中藥協定處方,每日1劑,14天后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12%(32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97%(22例)。王偉[6]將110例IBS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6例與對照組57例,治療組取穴足三里(雙)、中脘、三陰交(雙)、天樞(雙),針刺得氣后留針溫針灸,每次2壯;對照組服用思密達沖劑。觀察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并按癥狀評分標準計算積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5%(49例),明顯高于對照組77.78%(42例)。陳玉琪[7]給予溫針灸天樞、大腸俞為主(每2天1次)同時配合康泰膠囊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對照組給予康泰膠囊治療。4周后觀察療效,發現2組都能較好改善臨床癥狀和提高生存質量;2組對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療效雖無統計學差異,但治療組總有效率提高,并且多數主要癥狀獲得更快的改善,在腹痛程度與頻度及大便溏而不爽等方面改善更顯著。

部分學者采用針灸辨證分型治療IBS,療效滿意。黃志剛等[8]將IBS患者172例辨證分型,其中肝氣郁結型53例,脾胃虛寒型46例,腸道濕熱型34例,腎陽虛衰型39例,用相應的針灸方法取相應腧穴辨證施治。結果治愈98例,顯效40例,有效2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6.5%。認為針灸辨證分型治療IBS療效滿意,其中肝氣郁結型、脾胃虛寒型治療效果較好,腸道濕熱型、腎陽虛衰型治療效果略差。崔大威[9]先用磁圓針叩刺背俞穴后,再取天樞(雙側)、足三里(雙側)為主穴施針灸并隨癥加減辨證施針,得氣后留針30 min,主穴加灸,配穴每5 min行針1次。共觀察200例,痊愈66例,占33%;顯效82例,占41%;好轉24例,占12%;無效28例,占14%;總有效率為86%。

2 其他相關療法

儲浩然等[10]觀察周氏萬應點灸筆點灸法與常規針刺治療腹瀉型IBS的療效差異。點灸組(30例),將藥紙含藥面緊貼穴位,點燃點灸筆對準穴位如雀啄之狀,一觸即起,每穴點灸5~6次,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針刺組(20例),采用常規針刺法,2組取穴相同:肝郁脾虛型穴取肝俞、脾俞、天樞、足三里、太沖;脾胃虛弱型穴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樞;脾腎陽虛型穴取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里、章門。治療15次后,比較2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及臨床療效。結果:點灸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3%,明顯優于針刺組的75.0%。并且在臨床癥狀積分及單項癥狀積分方面點灸組亦優于針刺組,認為點灸治療IBS具有的“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陳志斌等[11]觀察俞募配穴埋線法治療IBS的臨床療效。2組均取大腸俞、天樞、小腸俞、關元、胃俞、中脘,治療組采用埋線法,每10天治療1次,共治療10次。對照組采用電針法,隔天治療1次,每次治療30 min,2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結果:治療組有效率占97.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90%。認為俞募配穴埋線法治療IBS能明顯減少治療次數,且療效優于電針治療。陳榮環[12]觀察電針配合耳壓對IBS的療效,并與西藥組(特良高朗聯用愈利舒盼口服)比較。2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在癥狀積分方面:在對腹痛,腹脹或不適,大便溏而不爽,大便不盡感改善方面,2組都有非常明顯的改善作用;對神疲乏力及胃納減少改善方面,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對腹痛,腹脹或不適,心煩失眠多夢,大便干結改善方面,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3 針灸與其他療法結合

朱永蘋等[13]觀察美常安聯合針灸埋線治療腹痛型IBS的療效。對照組予美常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針灸埋線治療。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4 述評

近年來針灸治療IBS有了很大進展,顯示出了廣闊前景,隨著針灸治療IBS的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臨床實驗設計和方法學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從大量的報道可以看出,針灸治療IBS的臨床使用設計在方法學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幾點:①缺少大樣本、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等設計合理的臨床研究,更少前瞻性研究;②缺少明確的辨證分型及診斷標準,統一的納入和排除標準以及公認的療效判定標準;③本病病程纏綿,但普遍的文獻報道都缺乏規范的療程限定和有臨床意義的較長時間的隨訪記錄,由此導致治愈率、好轉率過高。因此,在今后的針灸臨床研究中應推廣使用RCT研究,為循證醫學的系統評價提供更多的原始資料,從而形成系統評價的證據。

參考文獻:

[1]薛媛,口鎖堂,田旭東,等.自由基與腸易激惹綜合征的關系及針灸對此影響的實驗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23):100~101.

[2]薛媛,田旭東.自由基與腸易激綜合征的關系及針刺對此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1(27):111~112.

[3]王威,白麗,高志雄,等.針刺天樞、上巨虛穴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醫學雜志,2008,9(26):35~36.

[4]王育海.宣氏銀質針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觀察[J].淮海醫藥,2009,5(27):234.

[5]熊嘉瑋.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34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9,49(1):49~50.

[6]王偉.溫針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8,10(17):1377~1407.

[7]陳玉琪.溫針灸天樞、大腸俞治療腸易激綜合癥的臨床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數據庫,2006.

[8]黃志剛,尤斌,雷震.針灸辨證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72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6,7(25):21~22.

[9]崔大威.磁圓針配合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200例[J].上海針灸,2005,5(24):26.

[10]儲浩然,王志紅,楊駿,等.點灸特定穴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9,2(29):111~113.

[11]陳志斌,譚武.俞募配穴埋線法治療腸易激綜合征90例[J].中醫研究,2009,4(22):52~53.

[12]陳榮環.電針配合耳壓治療腸易激綜合癥的臨床研究[C].中國優秀碩士論文數據庫,2005.

[13]朱永蘋,林壽寧,黃適,等.美常安聯合針灸埋線治療腹痛型腸易激綜合征[C].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2009.

[14]干安建,肖小珠,侯一民.穴位注射治療腸易激綜合征83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8,6(14):292~293.

[15]楊淑敏.中藥填臍加穴位注射治療腸易激惹綜合癥79例[J].中國實用醫藥,2007,1(2):45~46.

[16]唐素敏,劉作高,李麗華.神闕隔物灸合耳壓與針刺綜合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26例[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0):25.

[17]楊淑賢,王秀芹,蔡永.溫針灸、神闕穴貼敷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143例觀察[J].河南中醫,2006,26(12):59~60.

[18]周蘭利.藥針并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120例[J].光明中醫,2007,1(22):43~44.

[19]龍澤榮,于存海,于洋,等.針刺加微生態制劑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6,6(26):403~405.

[20]姚學英.針灸配合耳穴貼壓治療腸易激綜合征30例[J].上海針灸,2008,2(27):31.

第6篇

【論文關鍵詞】中風 血脈康膠囊 治療 針刺療法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血脈康膠囊與針灸配合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口服血脈康膠囊配合針灸針刺風池、氣海、關元、舍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對照組采用我院常規治療方法(西醫治療)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參針劑30ml靜脈滴注,l~L/’d。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對照組總有效率78%,兩組療效比較,P

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中醫益氣活血、行氣通絡的治療方法,以血脈康膠囊配合傳統針灸療法,治療中風后偏癱患者5O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共觀察了神經專科門診及神經科住院患者100例,并按就診的先后順序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觀察期間患者依從性良好,無中途退出觀察者。治療組50例,男38例,女l2例;年齡46—76歲;其中缺血性中風40例,出血性中風l0例。對照組5O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45—78歲;其中腦梗死36例,腦出血l4例。兩組患者治療前對于性別、年齡、病程、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等進行詳細評分(采用FI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診斷均按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納人標準:符合腦梗死或腦出血診斷標準,病程在半年以內的面癱、肢體偏癱患者;排除標準:病程超過半年以上,無明顯面癱、肢體偏癱的患者,或短暫腦缺血(TIA)發作、大面積腦梗死、腦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礙、腦外傷、顱內占位病變、代謝障礙、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智能障礙和深昏迷患者。

1.2治療方法:兩組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方法,即:甘露醇脫水降顱壓、胞磷膽堿鈉活化腦細胞、氯比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控制血壓等。治療組在接受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以中醫“益氣活血、行氣通絡”為治療原則,采用內服血脈康膠囊3粒,3次/d。配合針灸治療。針刺取穴如下:氣海、關元、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血海、風池;合谷為主穴。配穴:上肢配肩髂、肩髑、曲池、手三里、外關;下肢配環跳、承扶、委中、梁丘、陽陵泉、足三里、昆侖、太沖;痙攣嚴重上肢配天井、尺澤、十宣,下肢配梁丘、膝陽關、犢鼻。手指拘攣者配陽池;足下垂者配申脈、照海、丘墟;大腿抬舉無力者配承扶、陽陵泉;小腿后曲不能,脛部發緊者配承山;口角歪斜者配地倉、頰車、下關、承漿等穴。毫針以強刺激為主,1次/d,留針30rain,1個月為1療程;對照組: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參30ml,靜脈滴注,1次/d,15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月后評定療效。

1.3療效標準:治療組與對照組均采用《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和I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估。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為0級;②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一90%,病殘程度為1~3級;③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一45%,生活部分輔助;④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左右;⑤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多>l8%。

2結果

2.1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由表1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經統計學處理,)c2=12.31,P

2.2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見表2。

由表2分析可以看出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治療前顯著改善,而且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針藥結合能明顯提高患者肢體功能,同時也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第7篇

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評價體系對針灸醫學的啟示,根據針灸學科的發展現狀和特點以及證據來源范圍,本研究確定的針灸研究證據范疇主要包括:現代研究證據、古籍載錄證據、專家經驗證據,其中現代研究證據又包括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個案報道。下面對各類研究證據的特點和納入理由作簡要闡述。

1.1古籍載錄證據流傳至今的針灸古代醫籍是歷代針灸臨床經驗的積累,不僅涵蓋了針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經驗、針灸的適應癥、禁忌癥和注意事項等有價值的信息,并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反復證實了其真實性、可靠性和適用性。因此,古代醫籍載錄的相關針灸防治疾病證據是針灸臨床決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證據之一,本研究納入的古籍載錄證據涵蓋清代以前所有針灸治療類文獻,從內容形式上說主要包括以疾病為綱的針灸處方文獻和針灸醫案。

1.2專家經驗證據經驗類文獻對于臨床醫學來講往往是最直接的體驗記錄,是臨床實踐與醫學理論相結合、突破和創新的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概括和實踐指導意義。因此針灸專家經驗總結也是針灸臨床決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證據之一。本研究納入的專家經驗總結主要為1919年以后國內針灸專家的臨床經驗類文獻,按照專家資質分為針灸名老中醫專家經驗和一般針灸專家經驗。

1.3現代臨床研究證據近現代臨床研究文獻是針灸臨床研究證據的主要來源。針灸學的特點之一是辨證施治,強調個體化治療,并且療法豐富,因此采用統一、標準化治療方案的針灸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并不足以代表針灸臨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納入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還納入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個案報道,沒有納入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

(1)隨機對照試驗: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認為是評價醫學干預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設計,證據的論證強度和科學性最佳[4]。本研究將RCT作為針灸研究證據之一,但對于針灸RCT的評價既要考慮試驗設計完成質量,又需考慮到針灸臨床實際。

(2)非隨機對照研究:目前,非隨機的臨床對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醫藥、針灸領域中占據多數地位[5]。這類研究雖未采用隨機方法,但采用對照組進行比較,故非隨機臨床對照研究仍能給針灸臨床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或線索。因此,非隨機臨床對照研究為本研究針灸研究證據納入來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價值在于可用于觀察臨床對照試驗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針灸辨證論治特點,且費用低廉,而且在國內發表現代臨床研究文獻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將其納入針灸研究證據的范疇。

(4)個案:個案(Singlecasestudy),也稱單個病例報告。針灸個案往往靈活多變地記錄針灸療效卓著的治療方案或完整的治療變化過程,是最能體現中醫辨證論治、針灸療法復雜干預特點的文獻形式,對于針灸臨床實踐具有一定價值。因此個案也是針灸研究證據的納入范疇。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是循證醫學提倡的最佳證據之一,但針灸治療方案隨辨證論治靈活多變,強調臨床研究的“同質性”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對比分析,難以顧及針灸辨證論治、復雜干預的核心特點,故本研究沒有將其納入臨床決策分析的研究證據范疇。

2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質量評價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面癱》制定過程中形成的針灸研究證據評價方法和標準基礎上,借鑒已有中醫領域的證據評價方法和標準[6-7]進行補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類針灸研究證據質量評分標準和分級標準。

2.1古籍載錄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古代醫籍中的證據是論述性的,是臨床經驗記載或具體醫療過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慮醫籍質量、醫家資質、記載形式(醫案、論述)、證據應用強度、內容完備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載錄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1)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前3條中1條以上,其中符合第2條者為經典著作文獻,符合第3條者為歷代沿用的古代證據。中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且須符合前4條中2條以上(含2條)。低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2)評價指標說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編的大型叢書《針灸古典聚珍》中的收錄67種針灸醫籍。古代針灸經典著作:采用專家咨詢法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確定的古代針灸經典著作指《素問》、《靈樞》、《難經》、《甲乙經》。古代針灸名醫:依據中醫文獻學、醫學史及針灸發展史[8-9],用專家咨詢法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初步確定的古代針灸名醫有33位,包括:黃帝、扁鵲、華佗、涪翁、郭玉、曹翕、呂廣、皇甫謐、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權、楊上善、孫思邈、王燾、王惟一、王執中、何若愚、閻明廣、竇漢卿、王國瑞、滑壽、徐鳳、凌云、高武、汪機、馬蒔、楊繼洲、李時珍、吳崑、張景岳、李學川。記載為歷代沿用:指該治療方案在歷代專著中重復應用。

2.2專家經驗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專家經驗總結一般由專家自己或他人概況歸納而成,來源范圍包括專家經驗代表性專著和期刊論文。本研究一方面結合疾病的診治特點制定納入排除標準,一方面依據專家范疇界定、作者、載體形式及經驗總結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專家經驗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1)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前3條中1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且須符合前4條中2條以上(含2條)。低質量文獻:得分﹤4分者。(2)評價指標說明:針灸領域名老中醫專家的界定:在時間范圍上界定為民國至今的近現代針灸名老中醫;進而依據文獻學、醫學史及針灸發展過程[8-9],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集成工作指導老師名單,經過專家咨詢、討論和總結,初步確定近現代針灸名老中醫范圍,他們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經驗總結為證據來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依據進行界定。

2.3現代針灸研究證據的質量評價方法(1)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基于CONSORT聲明[10]、Jadad評分量表[11],結合針灸臨床實際及文獻特點對干預措施的質量控制標準、療效指標、文獻載體指標等進行補充,初步制定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11分者,且前3條得分≥3分,第4~11條符合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10分者,且前3條得分≥2分,第4~11條符合3條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條得分≥2分,且必須符合第4~11條符合5條以上。低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3條得分≤1分;或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2)非隨機對照試驗:本研究在RCT評價基礎上,根據非隨機的臨床對照試驗研究特點,初步制定該類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8條標準必須符合5條(含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8分,但前8條評價標準符合5條以下。低質量文獻: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質量評價方法:本研究在RCT評價基礎上,根據病例序列研究特點制定該類證據的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具體見表5。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8分,且前8條標準必須符合5條(含5條)以上。中質量文獻:得分≥8分,但前8條評價標準僅符合5條以下。低質量文獻:觀察對象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得分﹤8分。(4)個案:針灸個案質量評價表及分級標準的制定考慮了載體形式、作者資質、病人診療信息完整性、治療措施、療效等因素,具體見表6。質量分級標準:高質量文獻:得分≥5分者,且須符合第4、7條。低質量文獻: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條標準。

3針灸臨床研究證據強度及推薦等級標準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結合針灸學科特點,通過專家會議討論、問卷咨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針灸循證決策的研究證據強度及推薦等級標準,證據質量與推薦強度的等級一一對應,即高質量證據推薦強度也高。

4結論

遵循最佳研究證據是實踐循證醫學的關鍵環節,而證據的評價是保證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將循證醫學理念和方法與針灸學臨床實踐原理與現有文獻特點有機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針灸自身特點的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該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4.1參考循證醫學證據評價方法結合針灸自身特點

循證醫學以客觀、真實證據作為臨床決策的可靠來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針灸醫學深入研究和借鑒。針灸臨床文獻中同樣也存在著大量應用于針灸臨床決策的文獻,故此本研究以從文獻中挖掘真實、有效的治療方案為目的,參考循證醫學證據評價方法并結合針灸學科自身特點,建立應用于針灸臨床循證決策的證據評價體系。該體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證據的評價方法,同時強調名老專家經驗證據和古籍載錄證據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反映針灸臨床實際特點的證據如個案在評價體系中的作用,能基本體現針灸臨床實踐的規律和特色。

4.2以針灸臨床決策為目的最大可能納入研究證據

針灸臨床研究證據評價體系是應用現代循證醫學理念方法研究針灸臨床決策的方法學探索,它跨越兩個不同醫學體系,但歸根結底還是以針灸理論及其實踐為根本的,因此該體系必須兼顧針灸臨床個體化、經驗性等特色。隨機、對照、盲法固然是臨床可靠性評價的最好方法,但中西醫學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導致應用這些方法到針灸臨床實際中尚有很多不適用性。針灸臨床文獻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專家經驗、個案報道、古籍載錄證據等多種類型,各類型文獻之間既有方法學可靠性上的強弱,也有針灸臨床可適用性的高低,還有完成質量優劣以及針灸數千年傳承的習慣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證據等級體系以目前針灸臨床證據水平現狀為基礎,調和多因素對證據水平的評價影響,最大可能的納入各類有價值證據。

4.3多角度考慮影響證據質量的因素

第8篇

據有關文獻記載,19世紀早期中醫藥就傳入古巴。到19世紀末,針灸療法又被一位生活在哈瓦那以東的馬坦薩斯省、名叫Chen Bom-Biam的古巴籍中國醫生引進古巴。此后,還有另外兩位古巴籍的中國醫生(Chi和Li)在古巴應用針灸和中草藥為患者進行治療。但從19世紀到20世紀60年代,中醫針灸療法在古巴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后與中國建交。出訪中國的古巴代表團帶回了有關針灸的信息,受到了古巴醫學界的注意。

目前,傳統醫學在古巴衛生計劃中正在掀起熱潮。這種熱潮在利用植物生產藥品和使用亞洲古老針灸療法中開始充分反映出來。

在古巴全國各大小醫院都設有中醫科、中醫病房。 據統計,在古巴一些相當于中國的縣級醫院的醫院,中醫科門診病人一年就達2萬多人次,居各科之冠,20多張床位的中醫病房總是住得滿滿的。每個醫院都有專門的草藥制劑室,都能生產上百個品種。用針灸、草藥治病不局限于中醫科,其他西醫科室醫生也在普遍應用。首都哈瓦那的幾所大醫院還開設了針麻研究和埋線療法。

在古巴距哈瓦那350公里遠的圣克蒂斯皮里圖斯建立了第二所天然和傳統醫藥醫院。第一所醫院設在馬坦薩斯省西部。這兩所除門診部外,都沒有制藥車間、住院部和針灸麻醉手術室。此外他們還開展醫學教育、美容、激光治療等方面的活動。

在古巴國際康復中心,應用針灸、草藥、氣功、按摩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獲得顯著療效,因而吸引了一大批拉美、北美及西歐各國的病人。由于針灸、草藥治病療效顯著,在古巴流傳著這洋一句話:“如果中醫都治不好的病,就再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了。”由此可見,中醫在古巴受到了極大的信任。

古巴不但有全國性中醫學術組織“國家針灸委員會”,還成立了國際性的團體。如總部設在哈瓦那的“國際整體醫學聯合會”,其成員就有大西洋沿岸的美國、墨西哥、巴拿馬、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西班牙等國的學者。該聯合會明文規定以老子哲學思想為指導思想,研究中醫為代表的各國傳統醫學。他們對老子的《道德經》以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大成》,甚至《易經》都頗有研究,還將“子午流注針法”編成軟件輸入電腦,用于臨床。該聯合會主席Malcos撰寫的論文《老子與中醫》在加拿大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上宣讀。1985年11月在哈瓦那召開國際整體醫學學術大會。這些學術組織擔負著促進古巴中醫針灸發展的重任。

古巴的高級中醫人才大多是經中國培養的,古巴政府和軍方都承認并發給畢業文憑。古巴本國的中醫教育主要是針灸教育。在這方面古巴國家針灸委員會做了大量工作。他們將針灸學納入醫學院校的課程,還開設教師教育項目為古巴培養針灸教學人才。

古巴的西醫水平并不低,80年代就有CT、核磁共振,醫院各科室都擁有電腦。舌巴的生物制品、疫苗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在西醫藥如此現代化的國家還掀起了巨大的“中醫熱”,可見中醫的生命力和威力是無窮的。所以,古巴國家衛生部長、古軍總后勤部長多次在全國傳統醫學學術會上反復強調,在古巴發展傳統醫學,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的戰略規劃。因此,無論是從古巴民眾對中醫的喜愛程度或是古巴政府對中醫的重視程度來看,中國針灸療法在古巴都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第9篇

論文摘要:通過整理近幾年文獻針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和臨床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針灸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治療方法中療效是肯定的,并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時,還應建立統一的療效標準以加強研究深度,并總結出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法或方法組合,最大程度地發揮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勢和潛力,以提高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愈率。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后髓核向方突出致使相鄰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出現一系列的以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為主要臨床癥狀,該病好發于20—30歲青壯年,廣泛存在于各行各業中,以勞動強度大或長期處于坐立位的人員多見,病因為勞損、負重、不良、外傷、脊柱畸形等導致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而誘發椎間盤突出,臨床突出節段以L4~5最多,L5~1次之,L3~4最少。按纖維環及厚縱韌帶損害的程度可分為3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突出的腰椎間盤刺激神經根及周圍膜囊、靜脈叢等導致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無菌性炎癥或水腫粘連而出現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覺異常及運動功能減弱。在治療上多采取舒筋通絡、通經止痛、補益肝腎的治療原則,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是確切的,本文對近五年有關報道綜述如下:

1 單純針刺治療:

1.1 體針治療:體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比較有效的方法,臨床有效率治愈率在48%~55%,有效率78%~90%。潘小霞[1以環跳或秩邊為主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運用朱璉抑制工型手法,以上療法每日1次,每周治療5次,10次為1個療程,中間休息3~7天。一般治療4~6個療程。結果表明53例病例中臨床治愈28例,好轉21例,無效4例,臨床治愈率52.83%,總有效率92.45%;費蘭波[2]以青龍擺尾針法針刺大腸腧、環跳、委中、陽陵泉(患側)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以疼痛量表,視覺模擬量表來評定該患者的疼痛指數積分,并以常規針刺方法作為對照,結果青龍擺尾針刺組治愈10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32%,與對照組比較療效差異有顯著性,并且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疼痛指標比較有顯著差異(P

1.2 電針治療:張氏[9]采用夾脊穴深刺加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67例,穴位常規消毒后用0.30 mm×75 mm毫針垂直進針至椎板后,遂改變針尖方向,向上下關節突內側間隙方向緩進針,待患者產生向下放射感時停止進針,并把針身略上提,然后接電針儀,選擇連續波,刺激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留針20min,經治2~3療程后,治愈101例,好轉28例,有效率為77.2%。門間信之[10]對椎間盤突出的坐骨神經痛患者180例,用90 mm、20號針刺入約40~60 mm,進行低頻通電1 Hz、15 min針刺環跳穴至足尖有針感后通以低頻電流,使其形成神經脈沖,通過MRI評價臨床療效。結果治療15次以內疼痛消失為有效(156例);治療后當時無效,連續治療15次以上疼痛未消失為無效(24例);向詩余[11]以環跳穴齊刺法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結果齊刺組有效率97.14%,對照組有效率78.57%,說明齊刺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王占慧[12]采用電針環跳2穴治療坐骨神經痛54例,結果治愈38例,有效16例。患者疼痛均于治療1~3次消失。其中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屬腰椎間盤突出者1次治療疼痛消失2例,2次治療疼痛消失5例,3次治療疼痛消失3例,共10例。

1.3 穴位注射療法 :在穴位上注射藥物兼有穴位刺激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其較常規用藥藥量少,減輕藥物副作用的發生。傅建明[13]觀察了腰椎牽引配合同側環跳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下肢痛的療效。將以一側下肢痛為主要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被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腰椎牽引和同側環跳穴位注射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牽引治療,結果治療3周后,治療組痊愈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1.4 其它針法:周氏[16]將192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分別采用踝三針、肌肉注射來比林、常規針刺治療。取穴:踝三針,即根痛1(足陽明胃經外踝高點上4寸)、根痛2(足少陽膽經外踝高點上4寸)、根痛3(足太陽膀胱經外踝高點上4寸)。治療后對鎮痛起效時間、療效維持時間、直腿抬高試驗進行觀察,分別在治療后第1、12、24、48小時各時點進行疼痛評分,在治療后第12小時進行綜合評價顯示:1)踝三針組在鎮痛起效時間、鎮痛維持時間、綜合療效方面及治療后第1、12、24小時的鎮痛評分與兩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5)。

楊氏[17]運用浮針治療40例腰突患者,痊愈20例,好轉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張氏[18]采用圓利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0例,治愈56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達90%。

何氏[19]運用眼針,取患側眼區穴的膀胱區、腎區、下焦區, 嚴格消毒后,右手拇、食、中指挾持25 mm長毫針快速小幅度捻轉,直刺入穴區0.2~0.3寸,患者得氣后留針30 min,其間每隔10 min行針1次加強刺激。出針后休息10min再行腰椎牽引治療68例,治愈43,好轉9,有效率95.6%。

黃移生[20]采用圓利針加環跳齊刺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8例,結果臨床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陽性體征轉陰,直腿抬高70°以上,恢復工作35例,占60.3%;好轉:癥狀大部分消失,仍有陽性體征,直腿抬高50°~70°,可從事一般性工作21例,占36.2%;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直腿抬高30°以下2例,占3.5%,總有效率達96.5%;

2 針灸配合其他療法 :傅建明[21]采用針灸腰夾脊穴、環跳為主,配合牽引推拿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0例,并以國際上公認的功能獨立性評測量表(FIM)進行臨床療效評價,結果表明經過連續3周的治療后,共有43例患者臨床治愈,顯效27例,好轉10例,無效0例,其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治療后的FIM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P

總述,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多樣,療效確切,其機理可能是由于針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神經根炎癥和水腫、松解粘連,改善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系,促進神經損傷的修復,增強肌肉的興奮性,預防和治療肌肉萎縮。由于針灸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治療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建立統一規范的診斷標準、病例納入標準、排除標準、療效判定標準;總結出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法或方法組合,最大程度地發揮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勢和潛力,以提高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參考文獻1 潘小霞,岳進,韋立富 .韋立富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經驗.中國民間療法,2005,13(10):5.

2 費蘭波,李家康.青龍擺尾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5,13(1):47-48.

3 趙允濤,王安祥.環跳雙針 治療腰腿痛24例臨床觀察.實用醫技雜志,2004,11(11):2477.

4 吳越.白虎搖頭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1例.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1,11(2):35.

5 宮會愛,呂延國.針刺環跳穴治療原發性坐骨神經痛66例.中國民間療法,2004,12(7):17-18

6 卓華.“燒山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65例.天津中醫藥.2003,2,20(1),33-34.

7 席江寧,李海權.五虎奪羊針法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志,2002,10(29):621.

8 泉昕,單赤軍.齊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療效觀察.湖南中醫藥導報,2003,10,9(10):38-39.

9 張倩如,程建東等.夾脊穴深刺加電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和預后判斷.中國針灸,2004,24(4):226.

10 門間信之.低頻電針刺激環跳穴對坐骨神經痛治療的MRI驗證.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 2003,25(2):112.

11 向詩余,瞿濤.環跳穴齊刺法為主治療坐骨神經痛療效觀察.針灸臨床雜志2002,18(8):46-47.

12 王占慧. 針刺環跳2穴治療坐骨神經痛54例.中國臨床康復,2003,32(7):4430.

13 傅建明,姚云海,張雄偉.腰椎牽引配合環跳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痛的療效.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4):256-257.

14 郭大平,羅世書,閭迎鴿,等.雪蓮針治療繼發性坐骨神經痛384例.陜西中醫,2003,22(11):669.

15 巨劍玲.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33例.遼寧中醫藥雜志,2003,1,24(11):518.

16 周友龍,劉宜軍等.踝三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鎮痛作用的研究.中國針灸,2005,1,25(1):31-33.

17 楊方劍.浮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療效觀察.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4,6(2):61-62.

18 張玉和.圓利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0例.針灸臨床雜志,2005,21(4):15-16.

19 何希俊.眼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8例.上海針灸雜志2000,19(30:31.

20 黃移生,彭易雨.圓利針加環跳齊刺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8例.中國針灸,2005,25(4):280.

第10篇

[摘要]目的:探討針刺水溝穴治療急診抽搐昏迷休克,為安全而有效的開展急救針灸治療提供依據。

方法:使用針刺水溝穴和安定注射兩種方法,比較鎮靜止驚抗休克效果。

結果:68例即效,14例顯效,2例無效。

結論:通過觀察,發現這種療法對上述這些疾病有立竿見影之效。

[主題詞]休克/針灸療法;抽搐/針灸療法;穴,水溝

Acupuncture at Shuigou Point for Intervenient Treatment of Convulsion and Shock in Emergency CallGuo Hualin1,Guo Jie2,Chen Ling3(1.Section of Emergency Call,Henan Oil Field Stuff and Workers Hospital,Nanyang 473132;2.Henan Nanyang Health School;3.Henan Xinye County Hospital)

[Abstract]Purpose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Shuigou point(GV 26)on convulsio n,coma and shock,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afe and effective acupuncture emergency treatment.MethodsThe actions of sedation,anticonvulsion and antishock of acupuncture at Shuigou point(GV 26) and injection of diazepam were compared.Results68 cases were cured immediately,14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2 cases were ineffective.ConclusionAcupuncture at Shuigou point is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vulsion,coma and shock.

[Key words]Shock/acup ther;Tic/acup ther;Point GV 26(SHUIGOU)

在急診突發抽搐的疾病中,如高熱驚厥、癲癇發作、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暈厥、子癇發作,

患者出現昏迷、抽搐、休克,給予針刺水溝穴干預治療,均收到明顯療效。對在急救藥物未

來得及使用前的突發危重急癥,針刺水溝穴簡便易行,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單月為治療組,雙月為對照組。

治療組:對象為急診就診患者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齡1~59歲,其中1~14歲27例。滅鼠藥中毒休克抽搐6例,癲癇發作休克抽搐5例,低血糖休克暈厥10例,糖尿病昏迷9例,腦囊蟲抽搐5例,高熱抽搐36例,子癇抽搐13例。

對照組:64例。年齡、性別、診斷與治療組基本保持一致。

2治療方法

治療組:水溝穴常規消毒,快速進針,強刺激,不留針。

對照組:安定針劑,10~30 mg肌肉注射。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

即效:抽搐立即停止,神志清楚,臨床癥狀消失。

顯效:神志清楚,抽搐停止,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

3.2治療結果

兩組的鎮靜、止驚、抗休克效果,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P

4討論

水溝穴位于人中溝上三分之一處,是手足陽明與督脈之會,督脈經起始穴,陽脈之首,總督一身陽氣。本穴具有調和陰陽,升陽通氣,祛風清熱,鎮靜安神,醒腦開竅的作用。針刺水溝穴可通調全身經脈之氣,調整陰陽,使氣血歸經,神智清醒,有急救回陽之功效,為搶救抽搐、昏迷、休克之要穴。

針刺水溝穴位可以引起中樞及外周的內源性阿片肽的釋放,這亦是得到驗證的事實[1]。過強的針刺尤如近代醫學中的應激反應,即可導致內啡肽(猹玻牛穡┑氖í放。不同的手法或針刺強度可能導致中樞或外周有不同的內源性阿片肽的釋放,從而表達出不同的免疫功能上的調整[1]。有研究者認為[2],人體在應激狀態下(包括休克時),釋放內啡肽的機制可能由于垂體中餑詵入暮停粒茫裕卻嬖謨諭幌赴冢醋?同一體蛋白--前鴉片素,二者的分泌調節關系密切。休克時二者分泌均有增加,休克時交感腎上腺髓質興奮,腦啡肽分泌也增加。如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2],內源性阿片樣物質有降低血壓作用,內啡肽釋放的增多是休克發生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有報道[2],針刺"人中"后血糖升高,提示針刺"人中"在抗休克過程中有促進糖元合成,糖元異生延緩休克向低血糖轉變作用。

當患者發生抽搐休克時,機體可能引起的應激反應或感染而使機體的內環境發生了變化,影響了體內一些體液因素的分泌和代謝。針刺水溝穴,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休克時所引起體液因素神經內分泌和代謝的紊亂,促進內環境的改善和穩定,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病理反應,減少了中介物質釋放。Volf N.實驗證明[3]針刺不同部位可引起中樞不同部位的阿片樣物質的變化,故針刺在臨床上有防止和抗驚厥作用。循經感傳激發時間受到不同刺激方法影響,針刺所需時間較短,刺激強度增加,激發時間減少,感傳出現迅速。針刺水溝穴進針迅速,強刺激,循經感傳,"氣至病所"為抽搐、昏迷、休克急病急救的有效治療良方。

5參考文獻

1成柏華,張開齊,王如瑤.針灸對免疫調整作用的機理研究.中國針灸,1991;(5):31

第11篇

英文名稱: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單位:陜西省中醫管理局

主辦單位:陜西省中醫管理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7369

國內刊號:61-1105/R

郵發代號:52-2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12篇

當然對待科學一定要實事求是,與西醫學一樣,中醫學不是萬能的。希望中醫回到沒有西醫的歲月,起到那個年代的作用,不現實,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這種觀點不是對中醫學的否定,也不是對其價值的貶低,而是為了真實客觀而又卓有成效地繼承和弘揚好這一傳統寶藏。在西醫不斷發展的今天,中醫的互補與替代功效不是在減低,而是在增加。

中醫針灸在美國四十年的發展,中醫學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和推廣,以及中醫療法在某些領域所具有的西醫無法比擬的優勢都充分地表明,它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不會因為西醫學的發展而丟失,也不可能因為任何人為的干擾而被打倒。因此有理由相信,通過一代又一代專業人士的不斷努力,中國醫學一定能夠與西方醫學一道,在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更為重要的貢獻。

令人興奮的是,美國中醫研究工作正在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中醫在社會上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Brian Berman是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整體療法醫學中心主任和著名的西醫教授,他主持完成了一項嚴謹的針灸對膝關節炎治療的臨床研究。在這個持續五年、耗資200多萬美元、參與患者達570位之多的調查中,病人被隨意分到治療組(針刺治療),對照組(假針刺治療,即不讓患者知道針是否插入身體的心理療法) 與骨關節炎自我控制教育組(參加12周美國關節炎基金會“關節炎自助課程”)接受23次治療。其過程完全參照西醫和現代科學方法進行統計,報告十分詳細。結果顯示,治療組40-50%患者疼痛癥狀與關節功能得到改善,獲得了最好的療效。NIH為此發表新聞公報,稱其為一次“標志性研究”。

美國國家補充與替代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斯蒂芬?斯洛博士(Stephen Straus) 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臨床研究,它有力地證明了針刺治療可以減輕膝關節炎造成的疼痛和功能損害”,“完全可以成為關節炎治療的新手段。”這份被稱作里程碑式的報告發表以后,極大地擴展了中醫學在美國的影響。

耶魯大學采用耳針戒毒研究,結果發現,經8個星期治療,54.8%的人沒有驗出可卡因。同時,美國對中醫基礎研究也加強了力度,有些甚至達到了分子水平,還有大量的對比試驗。以前中醫藥可重復的實驗很少,現在此類實驗已大大增加,而且分布很廣。隨著中醫針灸在美國學術地位的提高,國家主流社會的認可程度亦得到了發展。

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是位大牌好萊塢影星,因其在《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中的杰出表演,榮獲1999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該巨星的中醫情結較具代表性。據稱在其父去世后,是位中醫師幫她走出了悲痛的陰影。她還告訴媒體,也是一枚針灸針將她指給了丈夫——英國“酷玩”(Cold play)搖滾樂隊的克里斯?馬丁(Chris Martin)。2004年在出席紐約廣播電視博物館電影特別儀式上,葛妮絲曾身著露肩禮服,有意暴露潔白脊背剛經火罐治療的烙印,導致輿論界對中醫療法大幅介紹。因成功飾演《泰坦尼克號》而一炮打響的著名女影星凱特?溫絲麗(Kate Winslet),也因接受中醫減肥以及治療頸部疾患被媒體吵得沸沸揚揚;《紐約時報》還曾刊登過文章“Acupuncture Moves Toward the Mainstream(針灸向主流方向前進)”。

目前美國接受中醫療法的西人比例有增無減,從事中醫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其中80%以上為西方人士。另一個現象是,西醫對針灸的認同程度驚人,他們自己組織的醫療針灸協會就有1萬多人。紐約等州要求這些醫生必須經過300-500個小時正規中醫學習方可使用針灸。幾年前NBC(國家廣播公司)電視報道關于替代療法調查,全美20% 人士用過草藥,5%用過針灸。最近NCCAOM一次全國調查表明,每十個成年人中,已有1人接受過針灸治療;21%同時使用了中藥、推拿、按摩等療法。此外,60%的人表示,需要時會考慮針灸療疾。中醫針灸正式進入美國不過四十年,可以說幾年就上一個臺階。在個別領域,其發展已趕上并超越了它的發源地——中國。比如獸醫針灸學,即為動物療疾的針灸學科已悄然興起,有些執照針灸醫師專門從事了這一領域的工作。

在美國從事醫療工作必須購買“誤醫保險”,專業機構雇請員工有時會到保險公司核查。西醫保費昂貴,內、兒科醫生年平均2.5萬,五官和眼科4.5萬,普外9萬,婦產科3-12萬美元。中醫則便宜許多,針灸師拿到執照滿三年者,只需850美元年費,保險公司可保至100萬美元。即如果發生針灸醫療官司,保險公司支付100萬美元費用。當然這種機率很小,主要是以防萬一。但不管如何運作,中醫能夠在異國它鄉發揚光大,都是令人高興的事。

與此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美國中醫界面臨的挑戰仍然很大,特別是接受行業的保險公司還十分有限,與美國傳統醫學——西醫相比,無論政治還是經濟地位都有較大差距,為此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如實現業界廣泛大聯合,統一組織全國性中醫針灸學術組織,成立中醫行業工會,建立業界發言人制度,形成對政府和媒體的統一聲音,加強對中醫的宣傳力度,推動行業保護性立法,促成中美FDA合作,采用相同標準對待中藥質檢,促進科研、教學、醫療等方面向科學化、客觀化、標準化、規范化不斷邁進。

對于專業人士來說,提高從業質量和技術水平仍是關鍵,通過療效擴大社會影響,使醫療水平進一步被主流社會所認同,醫者醫德和個人素質被廣大患者所稱頌和歡迎,讓更多的保險公司,特別是Medicaid (醫療補助)和Medicare (醫療照顧)兩項全美最重要的保險項目,認識到中醫和針灸的優越性,從而開放接納行業的醫療給付,使廣大的聯邦雇員及家人有機會享受到中醫針灸福利,數以萬計的專業人士則會有更多機會服務于美國社會,這對于美國中醫針灸業來說意義重大,大家正在為這天的早日到來而努力奮斗著。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在上述工作中作出扎扎實實的成效,中醫在美國新一輪的騰飛就一定可以實現,并最終達到與美國傳統醫學各科的并駕齊驅。

李 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丰城市| 博兴县| 五峰| 嘉鱼县| 宜都市| 商南县| 曲阜市| 澄江县| 轮台县| 洛扎县| 柞水县| 喜德县| 富源县| 印江| 巴林左旗| 永吉县| 辽阳市| 阿拉善右旗| 兖州市| 闸北区| 阿拉善盟| 丰县| 盐城市| 托克托县| 岢岚县| 搜索| 华池县| 青浦区| 正定县| 金塔县| 海口市| 安义县| 大宁县| 阳东县| 江山市| 辽宁省| 阆中市| 安义县| 墨竹工卡县|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