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23:06: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志愿之星事跡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評選時間:2020年4月—2020年7月
二、評選范圍:全體在校學生
三、“校園之星”的基本標準:
1、熱愛祖國,樂于奉獻,團結互助,誠實守信;
2、熱愛學習,成績優良;
3、嚴格遵守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
4、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為集體或同學服務;
5、在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文明宿舍創建、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方面有突出表現。
四、評選類別與標準
根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成績和表現,“校園之星”分為“全能之星”、“學習之星”、“創新(業)之星”、“翰墨之星”、“才藝之星”、 “體育之星”、 “服務之星”、“文明之星”、 “社團之星”、 “公益之星”、“自強之星” 、“技能之星”、“友愛之星”、“誠信之星”等十三個類別。具體可參照以下標準:
1.全能之星:德智體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獲校級及以上的表彰,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等稱號,同時具備其它兩個以上(含兩個)“校園之星”的條件。
2.學習之星: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成績優異,曾獲校級以上“三好學生”榮譽稱號;積極推動班級學風建設,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帶動同學共同進步。
3.技能之星:思想端正、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學校、關心集體;在專業學習上刻苦鉆研,勤于訓練,有突出技能,獲得相關機構的認定,或在相關的技能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
4.創新(業)之星:愛學習、善思考、勤實踐,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實踐動手能力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創新(業)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5.體育之星:體育方面有特長,熱心體育活動推廣發展,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項運動比賽,并取得突出成績。
6.才藝之星:熱愛才藝表演,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水準,在校內外各級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并能帶領同學積極參加文藝活動;能獨自構思并創作才藝作品者優先考慮;或對書法、繪畫等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扎實的基本功,積極參學校組織的各類書畫比賽活動,榮獲校級以上榮譽者優先考慮。
7.社團之星:積極參與學校倡導和組織的各項活動,熱心公益事業,在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上作出突出貢獻,在社會和學校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學生社團負責人。
8.服務之星:擔任院系或校級學生組織的學生干部,有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責任心,在同學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感召力;能夠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計較個人得失,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積極組織各種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工作成績突出。
9.公益之星: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在扶貧、助學、助殘、志愿服務等方面事跡突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青年志愿者。
10.自強之星:勇于克服在經濟上或其他方面的困難,身處逆境卻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學習均有一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成績優良,事跡突出。
五、獎項設置
(一)單項獎
共評選20名,其中“校園之星”10名(項)、“校園之星”提名獎10名(項)。具體可根據上報候選人情況適當調整
(二)優秀組織
設優秀組織獎1名。
評選標準如下:
1、宣傳廣度(20分):注重內外宣傳,效果理想,達到學生了解“校園之星”評選相關工作;參評候選人十分了解評選的相關條件、進程;“校園之星”評選工作得到媒體關注。
2、選手表現(60分):推薦的“校園之星”候選人通過初評進入網絡投票情況、再進入復評情況、獲得“校園之星”和“校園之星”提名獎情況。
3、材料情況(20分):校級,校級比賽的材料報送情況,上交的時間以及候選人和相關材料的上報情況等。
六、實施步驟
(一)宣傳及推薦階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
1、自活動啟動之日起,根據疫情情況組委會將以網絡(返校后還將通過條幅、海報、宣傳單、校園廣播等)形式對活動進行廣泛宣傳。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本次“校園之星”評比活動,增強活動的影響力。
2、報名采取本人申報,系部推薦的方式。參評學生只能參加某一類“校園之星”評選。本次“校園之星”評選活動候選人需要提交的個人申請材料要求如下:
(1) “校園之星”評選活動申報表一份,事跡材料一份(不少于1000字)及生活照一張(JPG格式)。
(2)先進事跡的證明資料,如:有關單位出具的活動證明、照片、影像資料、證書復印件。
3、各學院推薦“全能之星”1人,其他9類“校園之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推薦5類,每類1人,共計6人。推薦人選請于5月22日前將以上材料及匯總表電子版交至校團委
(二)評選階段:2020年5月23日——6月20日
所有推薦的“校園之星”候選人將經過評審委員會書面評審,網絡評審,學院終審三個環節。
1、初步審階段:2020年5月23日——2020年5月29日
根據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評審委員會參照各類“校園之星”的評比條件,結合候選人提供的申請材料(個人先進事跡、獲獎情況等方面)綜合評分,確定進入網絡評審的候選人。
2、網絡評審階段:2020年5月30日——2020年6月6日
將在團委微信設立“校園之星”投票專欄,發動全校師生對通過書面評審的參評學生進行網上投票,并及時更新活動信息。同時,評委會將加大對投票真實性的監督,一旦發現刷票、買票等弄虛作假行為,將進行嚴肅處理。根據投票情況,結合學生特點確定人選進入學校終審階段,進入到學校終審階段的參評學生名單將在校內和網上公示。
3、學校終審階段:2020年6月6日-6月20日
(1)視頻展播:進入學校終審階段的參評學生需要提供3-5分鐘視頻,應涵蓋個人主要事跡,突出個人在該類“校園之星”中的優勢,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具有相應的內涵和表現力。
(2)推薦人介紹:參評學生需要有一位推薦人對其典型事跡進行客觀公正的表述和點評。推薦人可以是熟悉參評學生的老師或同學,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每一位參評學生的推薦時間不超過3分鐘。
評審委員會將根據參評學生提交的個人申報材料、事跡視頻,以及推薦人介紹等進行綜合評定。
(三)表彰宣傳階段:2020年7月
制作拍攝“校園之星”視頻,利用校內外網絡媒體等對評選出的“校園之星”及其優秀事跡進行宣傳。 同時將“校園之星”先進事跡匯編成冊并進行相關宣傳,引導廣大同學積極開展向“校園之星”學習活動,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七、相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校園之星”評選活動,是加強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各學院要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認真部署落實,要善于主動挖掘典型,以這次評選活動為契機,加強對先進典型的宣傳,為廣大學生樹立榜樣,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激勵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2、認真審核,嚴格把關。各學院要認真組織好推薦工作,保證質量,保證時間。在推薦申報過程中,要增強透明度,嚴禁弄虛作假,保證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把最優秀的候選人推薦上來,真正選出同學們信服,經得起公眾輿論評價,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生。對經核實確有異議的候選人,評選委員會將取消其參評資格。
候選志愿者事跡材料演講范文
文章導讀: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對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堅定了通過自身所學帶領家鄉人民科學致富的信心。下一步,為加快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家鄉人民科學致富……
回鄉后,為全面深入了解家鄉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實地調查,并與種植戶進行了深入交談。經過調查,我發現雖然家鄉食用菌產業已初具規模,但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農民對食用菌種植的知識了解甚少,多數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種植成本較高;雖被命名為“中國靈芝之鄉”,但是本地尚無自己的菌種,種植成本高,嚴重限制了本地靈芝產業的發展;種植的食用菌品種也以低檔食用菌為主,缺乏中高檔食用菌,制約了本地食用菌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針對上述問題,我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希望為家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009年8月,我和家人一起成立了安徽健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北冬蟲夏草、靈芝生產為主線,輔以中高檔食用菌,主要從事珍稀食用菌和藥用菌的研究和生產。先后投資近百萬元構建了微生物實驗室,該實驗室能夠進行食用菌菌種分離、純化、篩選、保存、擴繁,以及優化食用菌的生產工藝,為實現本縣食用菌菌種自主化、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技術平臺,公司也因此被納為“全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利用該平臺,結合菌種限制我縣靈芝產業發展現狀,2012年,我們成功分離純化獲得了幾十株靈芝菌種,通過不斷優化、篩選,獲得了幾株高產、適合本縣種植的菌種,經實驗,這些菌種品質優良。下一步,我們將在全縣范圍內大面積推廣高產優質菌種,有望解決我縣靈芝產業菌種長期依賴外地引進的問題,為我縣靈芝產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保障。公司自成立起得到了中國農業大學蔡祝南教授、張國珍教授等多名專家的悉心指導,并與多家高等研究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公司成功培育出高品質的北冬蟲夏草子實體,并與北京金貝爾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開發出包括蟲草子實體禮盒、蟲草茶、蟲草子實體膠囊等系列蟲草產品。這些產品一經推向市場,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先后獲得“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宣城市旅游產品”等榮譽稱號,通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公司年總產值可達到300萬元。
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我時刻沒有忘記帶領家鄉人民共同致富。我縣食用菌和藥用菌種植面積雖在不斷擴大,但由于種植戶缺乏專業知識、種植方式落后、操作不規范、病害防治不及時等,常常出現大面積病菌侵染的現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減少種植戶的經濟損失、提高他們的食用菌知識,我多次到種植基地對農戶進行食用菌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培訓,并現場解決種植戶遇到的問題。創業起初,我也曾遭到家人的強烈拒絕和別人的冷嘲熱諷,但這些并沒有打擊我的信念,我依然堅持了自己的理想,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正是這份對事業的執著和家鄉的熱愛,我先后被評“旌德縣十大青年創業之星”和“安徽省農民致富帶頭人”。該項目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和大力支持,在宣城市“麥莎廣場”杯青年創業設計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對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堅定了通過自身所學帶領家鄉人民科學致富的信心。下一步,為加快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家鄉人民科學致富,我將在不斷擴大“北冬蟲夏草”生產規模的基礎上,建立我縣首個菌種研發中心,篩選、優化獲得適合我縣種植的食用菌和藥用菌菌種,逐步實現我縣食用菌和藥用菌菌種的自主化;組織一些有能力有意向的農戶成立合作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逐漸實現我縣食用菌和藥用菌的綜合發展、改進我縣食用菌和藥用菌種植模式,增強我縣食用菌和藥用菌產業競爭能力,提高我縣食用菌和藥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為帶動家鄉人民科學致富做出應有貢獻!同時以實際行動告訴更多的年輕人:農村也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同樣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家鄉建設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