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4 17:14: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級類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進步,人們對于建筑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那么建筑工程方面的職稱是不是越來越難了呢?這也不一定,最主要是要看論文,看論文的選材,是否滿足期刊的需要,是否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偟膩碚f,發表建筑工程方面的職稱論文對于行家來說,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對于新橙子們來說可能就比較難了。小編在此提醒各位童鞋,在選擇期刊的時候要選擇建筑類的期刊,至于期刊的級別還要根據職稱來定,是評中級職稱還是高級職稱,或者是看單位的要求,一定要選擇單位認可的期刊,最后就是論文的字數問題,一般來說建筑論文的字數在2千到3千字。那么初次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發表的話,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投稿到期刊雜志社,這種情況發的要慢點,并且有的還不一定能選上,這種方式是最穩妥的,另一種方法是在網上找幫你在期刊上發表,這種方式能很快的發表出來,不過要提放騙子。
另外有兩個小問題要留心一下:
1、一個是要發表在正規期刊上,一般正規期刊都有國內外期刊號,并能在中國期刊網上查得到。
2、二是要在正刊上發表,像副刊、增刊什么的,雖然價錢便宜,但發上去了,對評職稱沒有用。
親們看了小編以上的分享,是不是對于建筑類職稱論文的發表已經很是清晰了?當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需要評職稱的親來說,還是要早作準備,提前兩三個月就要把論文寫好,如果時間充足的話,最好提前半年就要著手準備論文事宜,因為有些期刊從審稿到收錄,再到發表,時間真的用得久,甚至長達半年的也很有可能,一般來說也要兩三個月,因此,一定要早早準備,以免到時慌了心,把事情搞砸就壞了。
由于國內學術雜志有限,而需求眾多,因此,難、難的現狀,一直困擾著廣大急需論文的朋友。
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要求,論文可以發表在報紙和雜志。一般省級及其以上公開發行的報紙和雜志即可滿足要求。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方要求,在諸如增刊、副刊、以書號代刊號的雜志、論文集等上面發表的論文,評職稱時候,視為無效。要的朋友們一定要睜大眼睛。
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整個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2005年前,很少有職稱評審單位對參評人員的期刊做真偽鑒定。但隨著近幾年的非法出版,私印克隆刊等情況的不斷曝光,全國各地的職稱評審單位明顯加大了對學術期刊的檢查力度。一大批沒有CN 刊號的假刊被查,也有很多非法印刷克隆刊的團伙被抓。有效檢查刊物的合法性是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的。
每年都有一些新刊物的誕生,同時也有一些舊刊物的???。哪些刊物是正規合法的?如果沒有互聯網,將很難作出十分正確的判斷。但是有了互聯網,情況就不同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為了方便各地的有關部門對刊物的合法性進行快速有效的鑒定,特意開設了一個期刊檢索窗口。
凡是正規的期刊,新聞出版總署都會將刊物的信息錄入其中。新誕生的刊物會第一時間錄入到檢索系統,停刊的刊物也會第一時間被從檢索系統中撤出。這樣,我們再判斷一本刊物的正規性與否,只需輸入刊物名稱,檢索一下就可以了。檢索不到的自然就是假刊,自然在假刊上也要算無效。
但依然有人鉆漏洞,一些非法份子使用跟正規期刊一摸一樣的封面和刊號信息,但內容卻完全換成自己的,這樣做出來的克隆刊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檢索系統里就無法判定是否正規的。
另外目前任然有些非法份子提供所謂的包寫報發表服務,這些人難道真的有這么多專業搶手提供寫文章服務?毋庸置疑這些基本都是在網上抄襲,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侵權的事件發生,什么北大教授文章抄襲曝光,什么高級官員任職報告抄襲曝光等等這些事件再一次給我們的作者敲一次文章嚴謹性的警鐘。
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以及雜志社明文規定是不提供任何包寫報發表的服務,并且所有投稿都必須通過反抄襲軟件的認證。
所有正規期刊刊登的文章都會被登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數據庫等學術論文數據庫,這些數據庫里可以很容易查找到某一期的所有文章。
職稱評審單位在檢查參評者的期刊雜志的時候,只需要將雜志的目錄跟知網或萬方的登錄數據對比一下就可以辨別出真假。
新聞出版總署和知網、萬方、維普的同時檢查也逐漸成為了職稱評審單位對“刊登作者學術成果”的刊物進行檢測真偽的有效手段。但無論是中國知網還是萬方數據庫還是維普數據庫,通常要在雜志出刊后的3個月內才會登錄該期文章。
一般的登錄過程是:雜志出刊后,雜志社向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遞交光盤版的期刊數據,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會根據自身的更新速度將光盤數據錄入系統。因為工作量大,所以一般要在3個月內才會登錄完。
這就要求我們的作者必須提前,才可以在職稱評審中用得到。而通常在投稿到出刊之間又需要1-3個月的時間。
比如現在投稿的文章,發表時間一般安排在3月份之后,這樣發表的文章在6月份的使用中就絕對沒有問題。而每年4月份的職稱評審通知,通常是在當年出通知。等作者收到通知再,通常就會錯過了時間。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作者,如果是為職稱,需要早做準備。但是,根據職稱論文所投期刊不同,我們需要準備的時候也各不相同。
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核心期刊論文是自己說明論述內容最真實的反饋,要做到實事求是。即使與預期不相符的研究結果都要明確道出,數據、緣由等信息,要做到根據實際情況精準繪畫,不能夸大實驗結果博眼球。隨意撰造虛假信息是不可取的行為。核心期刊又有哪些呢?
第一種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要目總覽》)。《要目總覽》收編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種學科類別的中文期刊。
第二種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建立的, 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認定中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中的刊物均認定為核心期刊。
[關鍵詞]高校 師資隊伍 構建 管理
[作者簡介]彭華(1978- ),女,河南南陽人,黃河科技學院教務處,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河南 鄭州 450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WSR方法論的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1YJC880051)和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河南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研究”(項目批準號:2012-GH-18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0-0058-02
綜合國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和國家素質的提升,高校的任務不僅僅局限于傳授知識,還肩負著培養高科技人才、提升全民族素質的重任。而高校主要的教育責任是由教師來承擔的,所以高校的師資隊伍構建關系著整體的教育質量和學校的長遠發展,因此,提高高校的師資隊伍水平,有利于高校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教育近些年來經過不斷的改革,高校的師資力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經濟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科技快速發展,高校的改革需要向著更深層次推進。不可否認,我國高校在不斷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其師資隊伍建設出現了許多問題,目前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以期促進高校的改革與發展。
一、我國高校在師資隊伍構建與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1.師資隊伍的素質不平均,高校教師的職稱結構存在弊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教師存在知識體系陳舊、課堂缺乏活躍氣氛、教師的創新能力不足等現象。教師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其整體素質都有待于提高。高校當中的支撐結構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之下,高校師資隊伍中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的構成比例要按照1∶2∶4∶3來構建,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師資隊伍的構建出現過分追求高職稱人才的現象,高級職稱的職務人員比例偏高,中間師資力量薄弱,這樣對高校的學科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2.高校教師的來源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師資的年齡結構需要調整?,F階段,我國高校的師資隊伍來源中存在教師子女頂替進入高校執教的現象,教師之間缺乏競爭,在高校當中還存在畢業生留校擔任教師的現象,這就加大了師資競爭的不公平性,不利于高校學術思想的構建和教育質量的進步。在高校教師中,高級職稱者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老齡化的現象。據統計,我國高校教授中年齡在55歲以上的占到了55%,年齡在45~55歲之間的占10%,而年齡在45歲以下的僅僅占到20%。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的話,未來的五年時間內,近70%的教授和科研人員要退出高校師資隊伍,高校急需年輕的教師進行補充。所以高校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使之盡快地成長來充實高校教師隊伍。
3.高校的學歷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年輕教師流失現象嚴重。在高校的教師隊伍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依然偏低,高校急需高學歷的人員來擔任高校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夠迅速提高高校的教育質量,提高辦學層次。年輕教師是高校發展的動力,也是高校師資隊伍的主力,但是現在許多高校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高校年輕教師時常在外兼職、出國不歸、改變行業等。許多任職于高校內的高學歷年輕教師也有了轉行的意圖,這些都造成了我國高校年輕教師嚴重流失,各高校應當提高重視程度。
4.高校教師隊伍中出現了嚴重的斷層現象,教師培養經費不足。在我國的高校教師隊伍當中,年齡在50歲以下的學科帶頭人少之又少,多半都是50歲以上的,這樣發展下去,學科帶頭人會出現斷層現象,將會嚴重影響高校學科的發展。另外,高校對于教師的培養經費投入不足,從我國高校目前的現狀來看,師資培訓進修經費緊張,且教師的教學任務負擔重,正常培訓進修的時間不斷被縮減等,造成了目前教師知識面狹窄、學科結構單一、知識老化,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和科研的質量。
5.教師職稱評定制度存在弊端,考核機制不完善。多年以來,我國高校在教師職稱評定過程當中的研究成果多由教師所的數量和質量決定,忽視了要把理論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而且職稱的評定是終身制的,導致高校的教師只注重學術論文的發表,不注重科研的實際需要,有些教師的視野比較狹窄,把培訓的機會當成自己的負擔。這些都直接導致教師教育質量得不到提高,教師的知識構成達不到高校教學的標準。
6.高校教師的配備不合理,工資報酬偏低。在我國,非教學人員在高校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工資水平較之其他社會腦力勞動者沒有優勢。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高校教師的工資水平并沒有與經濟增長相適應,高校教師的物質生活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也處于劣勢,這就直接導致許多青年教師在擇業時選擇其他行業,而忽視高校教師的行業。
二、解決高校師資隊伍構建與管理問題的途徑
1.根據師資隊伍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師資培養方案。(1)建設各學科的學術團隊。當代高校的各個學科之間都能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新的學科也在不斷地產生,高校應當打破傳統的管理和組織模式,建立各學科專業化的學術團隊,通過理論創新,創造出全新的學術成果,在學科學術團隊的內部應當采用相互合作與競爭的機制,以學科帶頭人為中心,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在學術團隊的內部要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鼓勵高校的教師積極進行學術研究。高校對于薄弱學科,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出現斷層的“瀕?!睂W科,更加應該予以政策上的傾斜。一是選拔和培養有前途的中青年教師,給予特別關注和支持;二是對科研設施和條件進行升級換代,進行必要的財政支持,使年輕教師可以迅速健康地成長,把人才斷層的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2)拓寬師資隊伍來源渠道,提高師資隊伍來源的素質。在招攬高學歷人才方面,高校應當抓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校、院兩級必須制定出接納優秀畢業生的優惠政策,比如實際的科研經費問題、住房問題、安家費、配偶工作及其子女升學和工作條件等實際問題,高校應該創造出一個適宜招納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才可以找到更多的優秀人才來充實高校的師資隊伍,對于高校內部的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師資資源配置,實現教師的優化組合。高校也可以適當地外調一部分教師來對本校的師資團隊進行合理補充,但是高校要嚴格控制外調教師的比例,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之上,旨在提升高校師資隊伍整體的水平。同時,還可以從企業以及社會當中引進一些基礎扎實、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進入高校的師資隊伍當中,這樣既可以彌補高校實踐型教師數量的不足,還可以加強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更有利于高校的學科建設。(3)提升師資隊伍的自身素質。學院應該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選拔和培養中青年教師,并鼓勵他們在職攻讀碩士和博士,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個人修養,高校應當定期對高校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了解本學科最新的學術成果,從而能夠與時俱進。高??梢远ㄆ谂e辦一些類似于學科專業知識競賽的活動,以賽代練,這樣既可以促進高校教師不斷加深自身的學科專業知識,又可以活躍高校的學術氣氛。高校還可以組織教師觀摩一些專業課程的講座,或是一些特級教師教學的錄像,通過觀摩可以使高校教師不斷改進自身的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從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
2.引進教師競爭上崗機制,優化師資隊伍的配置。首先,應該注重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對“入校”門檻進行高設置,保證后備教師的來源層次和學術水平,做到后備充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高校面臨著人才培養斷層、師資隊伍建設無從談起的問題,高校引進了一大批本科生充實高校師資隊伍,暫時解決了教師不足的問題??墒前殡S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高校師資隊伍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走向,不能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為此,我國教育部開始嚴把高校教師進校關,將其高標準放在了進校時的學歷和學位上,使高校教師在進校前就完成了高學歷高學位的教育。其次,應當建立完善的考核與監督機制,制訂明確的教師培養計劃與方案,旨在增強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理念品質和對事業的責任心。擺正他們的工作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高校還應當建立健全自身監督管理機制,對學校教師進行檢查、監督與評價,做好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理念的評價工作。
3.完善教師職稱評定制度。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要拋棄以往的陳規陋習,應該形成公開公平、自由競爭、學術第一、教學相輔的合理評價體系,切實做到以學術水平為職稱評定的標準,切實調動和激發教師們的學術科研興趣,使教學、科研和能力相輔相成,促進教師自我科研和自我學術水平的提升。高校應當根據學科的不同特點,設立不同的職稱評定條件,不要把所有學科的職稱評定一概而論,在職稱評定的過程當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公開職稱評定的過程,完善我國的職稱評定機制。應當由專門的評審專家去負責職稱評定的監督與執行工作,對職稱評定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指正,以防有些人進行暗箱操作。要進一步規范職稱論文的認定標準,不但要看到論文所發刊物的級別,還要綜合評價學術論文的質量,看其是否具有實用性。在對論文質量進行鑒定的時候應當采取一個完善、規范的鑒定標準,使得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更加系統化。高校還應當努力加強學術誠信建設,對于所出現的學術腐敗、學術造假問題應當嚴肅處理,努力構建一個誠信公平的職稱評定平臺。另外,在學術評定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地減少行政的干預,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職稱評定的公平與民主。國家還應當多興辦一些學術性的刊物,這樣才能夠給高校教師發表學術性論文更大的選擇余地,也能促進刊物之間進行市場競爭,不好的刊物就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樣也有利于減少學術造假與學術腐敗的問題。
4.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教師進修和提高是教師應盡的義務,也是師資隊伍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徑,當今世界處于知識經濟快速變革的年代,知識更新換代時間短、周期快,高校對教師的進修培訓應該經?;椭贫然?。國外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經驗對我國教師隊伍的建設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在高校教師培訓的過程當中,不僅包括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而且還要有道德方面的培訓,要不斷提升高校教師的師德和形象,為高校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示范。高校教師的師德主要包括教師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職業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合格的高校教師應當具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并且具有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高校應當定期對高校教師進行師德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努力促進他們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另外,高校應當制訂系統完善的教師師德培養方案,要把教師的師德培訓作為高校教師日常培訓的一部分,對于新上崗的高校教師要把對他們的師德教育作為培訓重點。要樹立明確的獎懲機制,對師德優秀的高校教師應當予以相應的獎勵,以增強其榮譽感。高校的師德評選應當與教師的職稱、晉升以及高校其他榮譽的評選掛鉤。高校也可以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對于高校教師的師德進行監督,定期讓大學生對高校教師進行師德方面的評價,督促高校教師要嚴于律己,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質,從而全面提升高校師資隊伍的水平。
目前,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與不足,這是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環節。關鍵在于我們要直面問題,找出原因所在,并進行有效的化解,高等教育的改革才可以順利地進行。因此,構建一支高素質的高校師資隊伍不單單是教師的個人問題,更多的是師資管理的問題,所以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應該引起高校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魯雷.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狀況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2(13).
[2]李學容,鄒渝,夏澤勝.城鄉統籌視野下重慶市教師培訓機制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12).
[3]李愛紅.高職教師職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12).
[4]宋亦芳.轉型中的區域成人高校教師激勵方法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23).
1、圓滿組織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立項課題以及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多方位加強普通中學美育的實驗研究”的結題工作
組織“傳是文集”第三輯的編撰、修改、統稿、定稿及印刷、出版工作。這是“多方位加強普通中學美育的實驗研究”課題的成果總結和匯編,包括由陸琪、洪敏主編的課題研究論文集,由姜紅珍、徐永琴、朱小英主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由俞菊明、殷金方主編的“美苑擷英”,由徐俊良、郁杏春、黃梅玲主編的“昆中植物志”,由宗甄、魯德俊主編的“昆山禮贊”,由徐俊良主編的“三賢詩文精編選讀”,由王積慶、洪敏主編的“美苑漫步”(后三者屬于校本讀物,將在今后的使用中進一步修訂)。
完成“多方位加強普通中學美育的實驗研究”的工作報告和結題報告,完成江蘇省和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鑒定申請表”,完成江蘇省和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成果鑒定書”。
收集、整理有關的課題研究資料,并承擔成果鑒定會的籌備、組織工作。
XX年1月4日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組成專家鑒定組對課題進行了鑒定。鑒定組由國家督學、原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擔任組長,成員包括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助理蔡守龍、昆山市教科室主任、副主任楊惠玉等。在成果鑒定會上,專家們聽取了課題負責人陸琪、宗甄作的關于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和結題報告,查看了課題研究的資料和成果,與課題組主要成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鑒定組認為,該課題在“八五”、“九五”兩輪研究的基礎上,“十五”期間,著重從人格心靈美、教學藝術美、教育環境美三個方面進一步開展研究,課題研究的方案科學、思路清晰、過程扎實、方法有效,內容充實。通過五年的研究,該校師生的道德水準、精神風貌、心理素質日益提高,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熱情和能力不斷增強,教師對教學藝術美的追求正在成為自覺的行為,校園物質環境、人文環境、整體形象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通過提煉和總結,課題組還形成了論文集、案例集、校本讀物、學生作品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成果??傊?,該校通過“美育”課題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師生素質、辦學效益和辦學品位的提高,并在美育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成果。鑒定組一致同意該課題結題。同時希望課題組對美育的理論和實踐作出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取得更加積極的成果。
成尚榮組長還對課題組提供的成果匯編材料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課題組對研究成果的總結內容全面、材料豐富、精彩紛呈、美不勝收。昆山市電大、職業一中、進修學校、震川中學、一中、陸家中學、錦溪中學等兄弟學校的教科主任也對我?!懊烙闭n題的研究及其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成功組織、主持了高一年級課程改革階段性研討活動
根據學校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的要求,教科處(教務處配合)認真籌劃和組織了此次研討:在書面通知中要求教師高度重視、積極準備并向他們提供了研討議題,對高一全體任課教師和部分學生開展了有關的問卷調查。這有助于引導教師較為系統地思考課改的理論和實踐,為研討的順利舉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次研討活動分文(語、英、政、歷、地)、理(數、物、化、生)兩組分別舉行。11月20日下午,理科組老師放棄休息時間,參加了研討。11月24日下午,文科組老師開展研討,蘇州市教育督導組專家到會,并給予了好評。
研討活動由教科處主任洪敏主持,校領導陸琪、俞菊明、教務處主任周雪龍參加了研討活動。研討活動主要有兩個議程:各備課組組長介紹本學科在課改中的做法、成效、問題、困難、要求以及建議;與會者圍繞課程改革的理念、實施等發表各自的看法。
在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是科學的,如能持之以恒,必將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因而,盡管考試評價制度尚未根本改變、升學競爭壓力日益加劇,但各備課組和老師們仍然做出了可貴的思考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們表示,即使生存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過去的考試評價制度的夾縫里,也要堅持戴著鐐銬跳舞,學會“兩條腿”走路,將著眼于學生眼前利益與著眼于學生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成為推動課程改革的馬前卒。同時,大家也直言不諱地談到了教學中面臨的困惑和困難,如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滯后,教材內容與課時安排存在著矛盾,課程資源開發不盡合理,教師和學生的某些素質難以適應課改要求等。共2頁,當前第1頁1
在總結這次研討活動時,校領導希望老師們充分利用課改這一平臺,進一步轉變觀念,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繼續學習、思考和探索,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而為學校也為自己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本學期,我們比較重視對高中課改的研究,除編輯一期以課程改革(中)為專題的《昆中教研參考》(第8期)外,還編寫了一份“課題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為高一的教師和學生撰寫“研究性學習”中的開題報告提供參考。
3、精心組織青年教師培訓和研討活動
本學期,教科處組織XX、XX及XX年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開展集中學學和研討共計12次,其中講座4次,研討8次。同時我們還配合教務處組織了全校范圍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
在培訓中,我們將青年教師按工作年份不同,編成“青煬”和“涵青”兩個班,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態勢;我們更加重視主題研討活動,青年教師們圍繞著四次講座的主題認真撰寫心得或案例并集中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更加重視養成青年教師主動讀書、學習的習慣,為此我們組織了讀書筆記評比,要求他們讀一本書并認真寫好讀書筆記。
事實證明,青年教師培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進一步實現了“引領思想,規范行為、提升素質、促進成長”的目標:這些教師都能勝任他們承擔的教育教學工作;李猛、秦楓、冷亦泳
、唐琴、繆苗、彭星、吳瑤等老師參加了“傳是文集”的編撰和“江花”的編輯;許多教師寫出了有一定質量的論文;在本學期的全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青煬”和“涵青”兩個班的學員奪得了四個一等獎中的三個一等獎。
同時,我們還邀請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先生為我校教師做了學術報告,受到老師們的歡迎和好評。
4、努力構筑教育科研的平臺,精心組織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評比活動
本學期,我們編輯了《昆中教育》第45期;編輯了以課程改革和學校管理為主題的《昆中教研參考》第8、9期,編輯了《江花》第六編第7期;編輯了《傳是》“杏壇論語”版第29-32期。這些刊物已經成為教師們發表教育科研成果、開展學習的良好平臺和園地。
認真組織各項教育科研競賽,力爭獲得較高層次的獎項。本學期,教科處組織教師參加了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科院、蘇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組織的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制作評比、江蘇省中小學各科教學教案評比、江蘇省中學青年教師“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江蘇省“師陶杯”、蘇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評比、昆山市創新教育論文和個案評比、昆山市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等活動。在組稿過程中,我們還主動為部分教師修改論文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目前,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師陶杯”論文評比結果已經揭曉,我校有9位教師的論文獲得二、三等獎。
5、根據學校的要求,為學校參加蘇州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課題選題并填寫申報、評審書。我校申報的課題為“江蘇省昆山中學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主持人為俞菊明副校長,主要由教務處、教科處以及有關教師合作完成研究任務。
6、認真做好其他各項工作
本學期,我們完成了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論文的組稿工作各一次。
參加昆山市教科室組織的學校教育刊物評比活動。
根據《江蘇省昆山中學教育科研常規工作考核條例》,從工作、能力、成果等方面對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進行了全面、合理的考核。
為學校迎接蘇州市教育局對我校的督導提供教科方面的材料,并協助學校黨政辦公室做好整個材料的整理工作。
參加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培訓會和江蘇省教育科研協進會。
布置教師撰寫學期專題總結。在通知中,我們針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向教師明確了要求。在通知中,我們還將發動全校教師為學校“十一五”課題的確定獻計獻策。
對照本學期的學校工作意見和教科工作計劃,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我們十分欣慰。因為,我們比較出色地完成了計劃中的主要工作和目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制約,在“十一五”課題的思考與論證、教科研骨干教師的培養等方面,沒有能夠完成計劃預定的任務。我們將在下學期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從促進學校發展的高度做好教科工作,努力使教科研工作成為提升學校素質和質量的動力和渠道。
關鍵詞:中學 體育教學 準備活動 職稱論文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是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沒有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關注的是課的基本部分,而忽略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時段的健身功能的發揮,對體育課準備活動內容開發上缺乏創新點,慢跑-定位徒手操成為當前中學體育課的不變定律,學校體育課的準備活動組織形式與練習內容單一,致使學生對體育準備活動感到枯燥無味、厭學,嚴重影響了體育課教學效果。因此,中學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創新與改革勢在必行。
一、中學體育教學的準備活動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對體育課準備活動的認識不足
調查結果表明,我校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已懂得或了解準備活動在體育課中的地位和作用,半數學生知道準備活動內容與體育課主教材內容的關系和準備活動的運動量。但仍有不少學生對體育課準備活動認識不足或錯誤。如22%的學生認為體育準備活動可有可無等,同時通過交談和觀察,得知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錯誤地認為準備活動“太賣力”的話會消耗體力,影響基本部分內容的學習,特別是遇到有教學比賽、測驗,準備活動“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則更為嚴重。
2.學生對待體育課準備活動的態度方面
現在大部分學生對待準備活動持無所謂態度。老師盯得緊一點,學生練習就認真點,準備活動已完全成為一種形式。近13%的學生敷衍了事應付完成和不愿做準備活動練習,更說明有一些學生因各種原因,對準備活動的練習已產生反感,這足夠引起我們重視了。
3.體育課準備活動采用的組織形式與編排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體育課準備活動組織練習形式,最多采用的是由教師指定固定學生帶練;較多采用的是由教師帶練;很少采用的是由學生自己組織練習。由此說明,目前的體育課準備活動練習形式單一、死板,是學生對準備活動枯燥乏味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提倡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既要有集體形式,同時也適當采用分組進行?;静儆型绞?、有器械,活動有定位,也要有行進間的。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變換運用。在編排上應根據人體機能的生理規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順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由四肢到軀干再全身。專門性準備活動可安排在一般性準備活動之后,使其與基本部分自然銜接起來,在準備活動中,整理或放松活動不宜安排。在組織指導上應根據目的、任務、場地、氣候和學生年齡特點及水平有選擇地合理安排。
4.準備活動內容單調乏味。
一套基本徒手操,一個游戲長期使用,久而久之,學生感到乏味、厭煩。在教學中,選擇準備活動的內容應全面、豐富、形式多樣。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進間的;既有單人的、也有雙人或集體的;既有一般練習,又有模仿、誘導或輔的專門練習。這樣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既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又激發了學生的運動欲望。
5.只注重一般性準備活動、忽視專門性準備活動。
許多人認為準備活動就是做個游戲,做幾節基本操。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專門性練習在準備活動中的作用。我們知道,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關節、韌帶都得到充分的活動。準備活動是為主教材服務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與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關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統機能得到充分活動。它是在一般性練習基礎上,采用動作性質相似和結構與基本部分教材相類似的專門性練習。這是一般性練習無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練習的比重,才能保證體育課任務的順利完成。
6.準備活動缺乏中小學特點。
中小學生由于年齡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就決定了中小學的準備活動應各具特點。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區別不大,小學成人化,中學公式化,一套操,一個游戲,小學用,中學也用,甚至把高級運動員的專門性練習也拿來用。這種毫無區別,毫無特點的準備活動,違反了教學規律和中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小學生的準備活動應根據身體發育特點,以游戲或簡單易學動作為基本,中學體育課的基本部分相對運動量較大,在準備活動時,既要有一般性練習,又要有專門性練習,并要根據男女生生長發育的明顯差異,結合教材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1 準備活動是體育課教學中的一部分。準備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身體得到練習,而且可以預防運動損傷和不良生理現象的發生,發展一般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能力。因此教師在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使學生能認真的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做好每一節體育課的準備活動。
1.2 嚴格要求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在每節課上,學生情緒表現是不同的,我們要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情緒,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創造一個健康向上,節奏明快,氣氛活躍的課堂,是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的。所以教師要帶做準備活動,并以自己標準、優美的示范和準確宏亮的口令來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2.建議
2.1 準備活動的內容要與課的基本教材相結合
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門性準備活動相結合,做到場地規劃緊湊合理,減少發放器材,隊伍的調動次數。并把一些模仿性、誘導性和輔練習或分解練習都充實到準備活動中去。這樣不僅能增加準備活動教學的內容,而且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從而還提高了課的質量。
2.2 準備活動內容要不斷創新
目前的體育課準備活動練習形式單一、死板。要克服單調死板又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要不斷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大膽地對傳統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力求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這樣就能使學生產生好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達到準備活動的目的。
2.3 準備活動的練習形式要多樣化
關鍵詞:園林設計;城市園林;不足;建議
園林綠地是城市生態、環保、景觀、文化、休憩和舒緩空間、減災避險的重要保障。寫作論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園林建設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城市園林建設能否適應城市的發展和要求,如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將成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園林建設的意義
1.1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園林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園林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環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園林的建設規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境的改善密切關聯。
1.2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現代園林與社會發展是相互影響的,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決定園林發展形式與內涵的同時,園林也變成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反過來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國許多地區都將園林綠化的發展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改善投資環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濟、文化帶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優美的環境又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
2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不足
2.1簡單設計復雜化不少行道綠化和城市空地,實際上只需要簡單設計.甚至栽上幾排樹。寫作畢業論文簡約有時更能體現身份,樸素本身就是理念。設計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謂“亮點”,表面文章做多了卻顯浮躁和好大喜功。當然,也并不是所有設計都要簡單。
2.2尋求獵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園林江南化成風一樣,近幾年歐風、日風、洋風又光顧全國,當然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勢必走向
世俗。
2.3設計標準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昂貴材料,少園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廣場設計的八股化低頭是鋪裝(加草坪),平視見噴泉,仰臉看城雕,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寫作碩士論文干孔一面、大同小異。忽視了廣場休閑、納涼、交際等社會功能。草多樹少,大而不當,堂皇有余,樸素不足。
2.5綠蔭不足硬質化大樹少、鋪裝多。鋪裝、池底、駁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氣,不透水、不環保。
2.6小區景觀展示化居住小區有限的空間左一個“威尼斯水橋”,右一個“愛奧尼柱式”,形象張揚顯示華貴,環境排場取悅參觀者,卻擾得居住者不安寧。
2.7集中綠地的架空化隨著小區功能的疊加,一些設施進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綠地全部架空,建車庫、商場、俱樂部、游泳池,連同周邊樓座也下挖幾層。綠地變成了不接地氣的大盆景,從長遠看無法保證生態健全。
2.8構圖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無故地出銳角、加楔形、破軸線。片面理解“解構主義”,形象橫眉冷對,尺度比例不當,秩序和思維混亂。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視置景和舞美處理搬到園林里來,其中有些藝術質量尚可,并為園林注入了一些現代意識和原生態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籬茅舍,斷垣殘壁、寒窗瓦窯、魚網井臺,必將丟掉園林的本分。
3目前我國城市園林設計的應遵循的原則
園林不是簡單隨意的栽樹種草,推山開湖,而是一種藝術。確切地說就是在一定的地塊上,以植物、山石、水體、建筑等為素材,遵循科學原理和美的規律,創造出可供人們游憩和賞玩的現實生活境域,并伴隨著人類歷史進程,是城市建設的產物。它是一門綜合的造型藝術,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為造型構圖材料,而且它是一個“三維”的時空關系體,設計以“適用、經濟、美觀”為指導思想。
3.1科學規劃、注重細節。做到宏觀與微觀統一的原則
“城市在園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域環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境及整個城市綠地系統的協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周圍環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調統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規劃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往往要“不經意拈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事實上,有許多城市正是運用了宏微結合的辨證方法而取得了實踐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個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園林綠化的方針是以面為主,寫作醫學論文點線面結合。宏觀上以居民區、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等面上的綠化為基礎,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同時利用護城河建成城市公園,形成了環繞舊城區的綠色“圍墻”,改善了舊城區的生態環境。微觀上打破塊狀公園的概念,將城市綜合公園解體滲透到城市的每個生活空間中,提高了基礎綠化的藝術性;對組成環城公園的“包河……銀河……稻香”等景區部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設計,使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各具特色各領,充分體現了傳統造園的藝術境界和文化內涵,成為真正的園林藝術而不只是簡單的綠化造林。同時重點搞好城市的血脈——道路廣場的園林綠化,建成若干條有靜有景、優美舒適且富有安全感的園林路,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發揮多種功能,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宏觀與微觀完美結合,兼顧綠色環境質和量的風景園林才是現代城市園林發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原則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造景,既經濟節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境,協調城市生態系統,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3植物造景為主的原則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環境,優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
群落,生態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環境。
3.4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原則設計既要符合生態學原理,叉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達到生態性與觀賞性的統一,綠與美的統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一。運用好比例、節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樹木整型修剪規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3.5以人為本原則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人性和可參與性。發揮好園林給人蔽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則要根據自身地區的自然環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將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在滿足當地地形地貌和生態群落基礎上,寫作職稱論文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地生態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
4結語
城市園林設計與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設計基礎是美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林學、植物學、環境生態科學、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知識。所以,在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舒服、美麗、安全的城市環境時應注重綜合利用各學科理論來指導城市園林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趙兵.宏觀化與微觀化—轉型期中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理念[J].城鄉建設,2004(8).50—51.
[摘要]本文報告對某大學部分中高級留學生識字量抽樣測試的目的、內容、方法、結果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文章認為,識字量是反映一個人漢語水平的重要參考數據,應該成為教材編寫、班級劃分、教材選擇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
測試結果顯示:中高級留學生綜合識字量偏低;對漢字字音掌握較好,對字形掌握最差;對甲、乙兩級漢字掌握不扎實;漢字文化圈學生在識字量方面有明顯優勢,但高級階段優勢大幅度下降;華裔學生識字量遠低于非華裔學生。作者根據測試結果,對如何提高學生識字量提出了相應的建議。01測試緣起一般來說,學習掌握漢字的過程是識字,具有識讀、書寫、理解使用漢字的能力也是識字,本文的識字指的是后一種意義的識字。這后一種識字又有狹義、廣義之分。漢字有形、有音、有義,學習漢字就要學習掌握漢字的形、音、義。狹義的識字,指能讀出某些漢字的讀音;廣義的識字,指掌握某些漢字的形、音、義,即會讀、會寫、會用。本文的識字指的是廣義的識字。一個人的識字水平具體表現在會讀、會寫、會用漢字的數量,即識字量。一般人對漢字形、音、義的掌握是不平衡的,會讀、會寫、會用的字數多寡不同,可以為分音、形、義3類單獨計算識字量,也可以取音、形、義各類識字量平均計算出綜合識字量。識字量是反映一個人漢語水平的重要參數,是教材編寫、學生分班、教材選擇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長期以來,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從整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到水平測試,都沒有對學生識字量問題給與足夠的重視,沒有對不同階段留學生應達到什么樣的識字量提出明確的要求。1992年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的《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對中高級階段留學生應該達到的識字量有了一個籠統的規定:“對對外漢語教學來說,基礎及基礎后階段要掌握常用字2000-2200,高級階段應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700-900,這樣共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2900”。[1]2002年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了《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開始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教學目標做出具體規定?!陡叩葘W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初級階段漢字共1414個,中等階段漢字共700個,高等階段漢字共491個?!盵2]《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規定:一年級學習漢字1491個,其中一級字795個,二級字696個;二年級學習漢字545個;三年級學習漢字467個。[3]雖然這幾個大綱在總識字量和各階段識字量的規定方面還很不統一,但畢竟有了可供各取所需的依據。不過到目前為止,國內對外漢語教學忽視識字量現象仍普遍存在,教材編寫、學生分班、課堂教學都不太考慮學生識字量。
即使想考慮也無從考慮起,因為一般來說,教師不知道學生大概識多少字,學生也不知道自己大概識多少字。為了能對學生識字量心中有數,2001年3月下旬,我們在某大學5個中高級班42位長期進修留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識字量測試,并取得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數據,現總結報告如下,供同行們參考。11測試目的本測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幾方面情況:(1)中高級留學生綜合識字量(即讀、用、寫三會的綜合識字量)。(2)中高級留學生對漢字形、音、義三者掌握情況。(3)中高級留學生對甲、乙、丙、丁4個級別漢字掌握情況。(4)不同文化背景留學生識字量情況。21測試內容和方法211測試題目設計21111題型測試題型共3種:A.為漢字注音。本題測試學生對漢字讀音的掌握??紤]到“聲母和韻母是由音質音位構成,聲調由非音質音位中的調位構成”。[4]聲母、韻母、聲調三者在決定字音時作用不同,聲母和韻母是區別一個音節與其它音節最本質的因素,不能錯,而聲調錯誤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寬容。故對聲母、韻母錯誤從嚴,無論聲母錯誤還是韻母錯誤,均視為整字錯誤;對聲調錯誤從寬,4個聲調錯誤算一個錯字。B.用指定漢字組復音詞語。本題測試學生對漢字字義(用法)的掌握。如果其它用來組詞語的字不會寫,可以使用漢語拼音代替或寫同音字,以半對計算得分。C.根據拼音填寫漢字。本題測試學生對漢字字形的掌握??紤]到漢字同音字多,也考慮到留學生基本是以詞帶字或字詞連帶記憶的習慣,為確保不因同音字引起答案歧義,也為給學生提供記憶的線索,題目給出一定語言環境———與測試字搭配構成復音詞語的另外一個漢字。21112題目難度所謂難度,第一是從常用度方面考慮,常用度越低就視為越難?!稘h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依常用度分為甲、乙、丙、丁4個級別,難度遞加。本測試每一種題型題目的難度亦分為甲、乙、丙、丁4個級別。分別測試學生對甲、乙、丙、丁各級漢字形、音、義的掌握情況。第二是從各題型具體情況考慮,盡量使難易度符合漢字實際情況。在測試字音(讀)的題目中,主要考慮3點:(1)在測試字中沒有表音偏旁的字不能超過20%;(2)作為測試字的形聲字,其表音偏旁整體表音率處于正常狀態①;(3)避開多音字。在測試字義(用法)的題目中,重點考慮測試字參與構成詞語的能力,一般盡量選擇構成常用詞語較多的字,同時考慮使測試字表義偏旁表義率處于正常狀態②。
在測試字形(寫)的題目中,主要考慮兩點:(1)結構繁簡程度符合漢字結構的實際情況;③(2)避開同音異形詞。21113選字從《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甲、乙、丙、丁4個級別的字表中隨機選字。為題目更加合理(如合理控制測試難度),略作調整(具體做法是將原來隨機選定的某字更換為同列的上一個字或下一個字)。21114分數分配每一題型40分,3種題型總計120分。每一題型中有4個小題目,每個小題10分,每個字2分。21115題量為簡便易行,3種題型共考60個字,每一題型20字。21116考試時間限15~20分鐘完成。212測試對象選擇測試對象是北京某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長期進修生。中級班選一個最低班(7班),一個最高班(15班),一個中等水平班(12班),高級班選一個最低班(17班),一個最高班(20班)。①在確定測試班時,除考慮學生整體水平外,還注意學生國別的多樣性。213識字量計算方法卷面總分120分,根據得分折合識字量,滿分識字量為2905字。由于甲、乙、丙、丁各級漢字數量不同(分別為800、804、601、700),平均每1分折合的識字量也不同。測試字音、字義、字形的三類題目各40分,分類計算識字量時,甲級字每1分折合80字,乙級字80140字,丙級字60110字,丁級字70字。測試甲、乙、丙、丁4級字的題目各30分,分級計算識字量時,甲級字每1分折合26167字,乙級字26180字,丙級字20103字,丁級字23133字。具體計算公式為:21311分類識字量計算公式:掌握讀音字量(字)=80×甲級字讀音得分+80140×乙級字讀音得分+60110×丙級字讀音得分+70×丁級字讀音得分掌握字義字量(字)=80×甲級字字義得分+80140×乙級字字義得分+60110×丙級字字義得分+70×丁級字字義得分掌握字形字量(字)=80×甲級字字形得分+80140×乙級字字形得分+60110×丙級字字形得分+70×丁級字字形得分綜合識字量(字)=(掌握字音字量+掌握字義字量+掌握字形字量)÷321312分級識字量計算公式:甲級字識字量(字)=26167×(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乙級字識字量(字)=26180×(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丙級字識字量(字)=20103×(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丁級字識字量(字)=23133×(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綜合識字量(字)=甲級字識字量+乙級字識字量+丙級字識字量+丁級字識字量214測試結果統計分類分級輸入成績,列出中高級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總表、各班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中級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高級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中級班華裔與非華裔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高級班華裔與非華裔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為使數據盡可能準確,除各表最后結果數據取整數外,其它數據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數據計算誤差在1個字以內。
31各項測試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311人均綜合識字量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1)由低班到高班,學生識字量呈層級上升趨勢。說明從識字量角度說,現在班級劃分相對合理。(2)中級班人均綜合識字量僅1000字,最低班7班識字量僅656字;高級班綜合識字量為1616字。按一般標準,中級班學生的識字量至少應達到《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的初級階段1414字,高級班學生的識字量至少應達到《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的2114字,或達到《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所規定的2000-2200字。看來無論中級班還是高級班,其識字量均與大綱的規定有較大距離。312對漢字音、義、形掌握情況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1)無論是中級班學生還是高級班學生,掌握最好的是字音(讀),其次是字義(用),最差的是字形(寫)。(2)與中級班學生相比,高級班學生掌握字義的字數接近掌握字音的字數。313對甲、乙、丙、丁4個級別漢字掌握情況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中級班音、義、形三會的甲級字只占甲級字的65%(高級班也只有83%),乙級字只有35%,而丙級字、丁級字分別為23%和9%。314漢字文化圈學生與非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③值得注意的情況:(1)中級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約為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的2/3;高級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約為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的4/5。(2)在對漢字音、義、形的掌握方面,中級班學生,都是掌握字音的字數最多,其次字義,再次字形;高級班漢字文化圈學生掌握字義的字數最多,其次字音,再次字形;高級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仍是掌握字音的字數最多,其次字義,再次字形。(3)在對甲、乙、丙、丁4級掌握方面,漢字文化圈學生在識字量方面的優勢,主要在高級別字(特別是中級班)。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中級非漢字文化圈13名學生中,屬于7班、12班、15班學生人數分別是4人、5人、4人;高級非漢字文化圈11名學生中,屬于17班、20班學生人數分別是5人、6人,均比較均衡。而在中級班漢字文化圈11名學生中,屬于7班、12班、15班學生人數分別是6人、2人、3人,最低的7班中6人,占漢字文化圈學生的55%;在高級班漢字文化圈7名學生中,屬于17班、20班學生人數分別是5人、2人,最低的17班占5人,占漢字文化圈學生的71%。因此,統計表中顯示的漢字文化圈學生平均識字量,顯然低于其實際識字量。如果各班參加測試人數相等的話,中級班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優勢還會增大。315華裔學生與非華裔學生識字量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1)非華裔學生識字量水平在中級階段高于華裔學生,在高級階段遠高于華裔學生。(2)在對字音、字義、字形掌握方面,非漢字文化圈學生的識字量優勢,以字形掌握最為突出。(3)非華裔學生對甲、乙、丙、丁四級漢字掌握的優勢,隨字級升高而加大。
此外,需要特別說明兩點:第一、中級班兩位華裔學生1人在12班,1人在15班,高級班六位華裔學生4人在17班,2人在20班,分布不均勻,且中級班華裔學生比例太小測試成績和比較結果的可信度偏低。第二、中級班華裔學生人均乙級字識字量為308字,非華裔學生人均乙級字識字量為277字,與華裔學生識字量普遍低于非華裔學生識字量的情況不合,似當視為例外。測試結果可以給我們以下一些啟示:(1)測試結果顯示,中高級學生識字量與《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的識字量指標有較大距離(見表1)。這說明我們的初中級漢語教學未能完成好識字教學任務。其首要原因當是沒有把一定的識字量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要改變學生識字量低的現狀,必須將上述兩個大綱規定的各教學階段識字量作為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加強識字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教師不了解學生的識字量,學生也不了解自己識字量的狀況應該改變。(2)測試結果顯示,中高級學本
生對字音(讀)、字義(用)、字形(寫)的掌握,字形(寫)一項成績最差(見表2)??梢?在中高級階段,雖然學生漢字書寫已基本過關,漢字教學要以字音和字義為重點,但不能忽視漢字形體教學。尤其是學習生字的時候,不經過認真書寫,是很難記住字形的。而且書寫漢字不僅有利于掌握字形,也可以加深對字音、字義的記憶。因此,盡管中高級漢字課不能把字形教學作為重點,但也不能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3)從中級班學生對甲、乙、丙、丁4級漢字掌握的情況看(見表3),學生在基礎階段掌握甲、乙兩級漢字的比例不高,而丙、丁兩級不該掌握的漢字已認識不少,而且漢字文化圈和非漢字文化圈學生在這方面的差別不大。這說明國內外基礎漢語教材對丙、丁兩級漢字的控制不夠,而甲、乙兩級漢字的教學還不夠扎實。這個問題應引起注意。(4)漢字文化圈學生在漢字學習中是有較強優勢的,尤其是初級階段。但測試結果顯示,到了中高級階段,這種優勢呈明顯下降趨勢(見表4)。因此,應該在高級階段提醒漢字文化圈學生,不要忽視漢字的學習。否則,他們將失去這方面的優勢。(5)測試結果顯示,華裔學生的識字量水平遠低于非華裔學生(見表5)。雖然由于參加測試的華裔學生比例小,且分布不夠均勻,這一結果的可信度要打一定折扣。但據許多漢語教師反映:相當一部分華裔學生聽說能力很強而書面讀寫能力差得多。這一反映支持本測試結果。華裔學生讀寫能力普遍落后于聽說能力的問題,影響著華裔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困難,應當引起重視。為華裔學生提供針對性漢字教學,大力提高他們的識字量,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策。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體系,要學習漢語,特別是要獲得漢語讀寫能力,必須學習漢字;要把漢語學好,必須盡可能系統熟練地掌握相當數量的漢字。一般來說,識字量是一個人漢語水平的重要標識之一。一個人的讀寫能力,與他的識字量是成正比的。這就要求漢語教學必須有目標、有計劃地教學生識字,越多越好。當然,這要有個前提,就是要對學生已有的識字量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漢字教學與學生的識字水平相適應,否則就難免帶有盲目性。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有人對留學生進行識字量測試,這說明我們的對外識字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盲目的。為了盡快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整體水平,必須盡快改變對學生識字水平茫然無知的局面。為此,我們做了本次識字量測試的嘗試。由于缺少經驗,本次識字量測試在題目設計、評分標準等方面考慮得還不很周到,統計方法也有值得再研究之處,而且為了簡便易行,測試的字數少,測試人數也不多?,F在我們將這次識字量測試的情況報告給關心漢字教學的同行,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1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S]1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1
[2]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1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S]1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1
[3]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1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S]1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1
摘要:本文分別從任務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兩方面入手討論二者的各自特點及實際運用效度,根據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指出案例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相結合的必要性,并結合兩種教學法的特點分析了實施模式及應把握的幾個關鍵問題。
目前,我國英語界積極提倡高校英語專業從單科經濟式人才培養模式向著寬口徑、應用型、復合型的方向發展,商務英語教學改革面臨新形勢下的巨大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來指導,采用新型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商務英語人才。商務英語(EBP:EnglishforBusinessPurpose)作為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的一個分支是區別于普通英語語言教學的。本文根據實際教學實踐并結合商務英語的特點談一談案例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結合的必要性。
一、商務英語課程的內容特點及教學方法商務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ESP)的一個分支,而且也是目前專門用途英語中運用最廣泛、發展最迅速的領域。顧名思義,它包含英語和商務兩個方面,所以經貿英語、金融英語、營銷英語、國際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外貿實務、商務談判等為該專業方向的主要課程。商務英語類課程最大的特點是英語語言技能與商務專業知識(經濟學,營銷學,會計學,金融學,管理學,商法學等)的密切結合,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譯)的培養,同時還應不斷強化學生的商務專業技能。這就嚴格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語言素養和扎實的國際商務專業知識以外,還應具備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能力。因此,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專業英語技能及商務知識的培養。而我們的學生是在校生,談不上有任何實際經驗,只是簡單從書本或雜志等途徑掌握部分理論性商務知識,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更不能很好地實際運用。從英語專業技能來看,他們都可以很好掌握如英語語法、閱讀、詞匯等,但對于真實世界的工作狀況知之甚少,更不會如何將英語語言技能和商務專業知識相結合。原有的英語專業教學體制只是強調語言技能的培養,所以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法無法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商務知識相結合,效果也并不明顯。商務英語教學應該讓語言能力教學為輔助手段,讓商務信息的交流作為主要目標。于是,我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任務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和結合的必要性
1.任務教學法。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娛樂活動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有目的的活動。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與學習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任務型教學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細分為若干非常具體的“任務”,并把培養學生具備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學會英語,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其實質是:英語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種活動,即“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對話性互動,進而產生語言習得。如果從認知心理學來解釋,學生英語學習和習得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不斷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將所學過的知識表現出來的外顯過程,而學生的主體性正是通過內化與外顯的無數次交替而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極少有機會使用目標語進行交際的教學現狀的最佳途徑之一。
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主要是對具有一定真實性、實踐性和針對性的典型事例、實例或個案分析通過分析、辯論、演繹、推斷、歸納和總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致力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面向未來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討論過程中常能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所形成的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型的學習氛圍。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法有很多優勢,如在改革傳統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案例教學法具有高度的擬真性、靈活的啟發性、鮮明的針對性等特點。
3.二者結合的必要性。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任務型教學開始就呈現任務,以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用語言做事;二是為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的活動將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資源進行意義構建,以達到解決某個實際問題;三是任務型教學具有目的性、過程性、綜合性和思維的挑戰性等特點,有效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任務型教學法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全面發展。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以任務為教學策略基礎,強調從運用語言的任務入手進行教學,讓學生完成一項事實的任務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法等傳統教學法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教學材料不同。
傳統教學方法使用的是教科書。教科書是對某一學科基礎知識的系統化的理論闡述,并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來編排。案例教學法則主要使用的是案例材料。案例不是對理論的系統闡述,而是對一個真實情景的描述,這個情景中包含一定的思考題,并要求學生思考、分析、消化吸收。可以說,案例是適應特定的教學目的而編寫的。第二,教學過程不同。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對知識的系統講授,這種結構式教學通常要求教師的講授力求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概念準確、邏輯嚴密,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案例教學的過程則主要不是教師講授,而是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第三,教學目的不同。傳統教學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案例法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進行辯論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群體與人際協調技巧和溝通能力等。此外,由于將學生置于一種接近現實的情景之中,還能使學生積累一些將來用得上的經驗。從哈佛案例教學模式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把培養能力放在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的位置,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過時,而針對實際情況學習的能力則能終身受益。所以,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對于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任務型教學可以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討論中,充分發揮其社會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自律、自我、自信、自主、自擇和互動,有機地融合商務目標任務和英語語用能力訓練,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商務運用能力。
4.任務型-案例型教學法的模式。任務型-案例型教學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1)任務型-案例型的目標(goals)。指通過讓學生完成某一項任務而希望達到的目的。任務的目標可以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案例的目標是解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在這個環節,教師要設定兩個學習目標并認清二者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2)構成任務型-案例型內容的輸入材料(input)。輸入案例材料必須具有真實性,應以現實商務實踐中的真實典型案例分析為目的,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語言,運用商務知識.從而該學習不應局限于教材。(3)基于這些材料而設計的各項活動(activities)。任務型-案例型的教學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式由初級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并由數個微案例任務(mint-task)構成一串“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輸入后輸出原則,使教學階梯式層層推進。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創造出不同的任務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協商去完成案例分析任務。學習過程充滿了反思、頓悟和自醒,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認識策略,培養他們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并在完成任務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運用任務型-案例型教學法組織教學,強化了語言交際應用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本質。
5.任務型-案例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的問題。從任務型教學法來看,它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具體任務、并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它強調交際的過程和語言的功能,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當然,任務型教學存在一些不完備的地方,比如任務的選擇并有進行需求分析,任務的等級評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動在語言教學中都受到排斥,學生以對子或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教師在其間不直接指導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從案例型教學法來看,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有別于國外發達國家,多數高校為規范和量化教學過程所強制采用的教學大綱及試卷庫雙重衡量和制約機制,仍是一種應試教育模式。案例教學對案例質量的要求較高,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案例庫資源供應不足,質量低劣。許多高校盡管重視案例教學的應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上卻相當滯后,大多采用國外移植的案例,這種案例因不大適合國情,難以使學習者產生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和真實感。有些案例直接采自報紙、雜志或傳記文學中的內容,缺乏應有的規范和針對性。這些問題不解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案例教學的開展。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制約案例教學的開展,案例教學的案例需貼近社會,來源于現實生活,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時間、經費的投入,使許多教師望而卻步,找些過時或典型性不強的案例來湊數或干脆遠離案例教學。有些教師對案例教學的認識存在錯誤。
另外,有教師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舉例教學法。其實,二者雖然都要引用實例,卻有很大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學中占據中心地位,教學任務都是借助案例來展開的,而舉例在一般教學活動中則處于次要的地位。案例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鍛煉能力的一種手段,舉例則是輔助教師說明問題的一種手段。當然,這并不排除舉例也可以使學生鍛煉能力、發展智力。最后,案例教學與舉例說明的指導思想不同。案例教學重點在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而舉例說明一般以說明問題為目的。對案例教學法的誤認致使許多教師停滯不前而心態安然。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商務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仍然有待研究,所以商務英語教師必須處理好與其他教學法的關系,以任務型教學為主線,并且提高典型案例的使用效果,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通過任務型-案例型教學法,英語語言能力和商務實踐能力都可以得以提高。但是要想完善該教學法,必須針對各門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而稍作調整。
參考文獻:
[1]St.John&JohnsonChristine.FromtheGuestEditor[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96.
[2]MarkEllis&ChristineJohnson.TeachingBusinessEnglish[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TonyDudley-Evans&MaggieJoSt.John.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4]陳建平.案例教學法與商務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英語教學[J].寧波大學學報,2004,26(5).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訂單式”教育
步入21世紀以來,高等職業技術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也在這一教育領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都開設了經濟類管理專業。目前,教育界在理論上對理工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較多,對經濟類管理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能熟練運用經濟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企業對一線操作人員和中基層管理人才的需要,并為企業提供高級管理人才的后備力量。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因其專業特色,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目前的教學實踐中,這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多流于形式,容易使得該專業培養畢業生偏離高職教育的目標。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應是以管理實施技術知識為主導框架,其他知識作為基礎和輔助的教育,培養為管理實施過程提供技術保障和技術支持、最終完成項目的人才;這類教育的關鍵在于能否使用存量知識中的理論與方法,完成管理項目的開發及實施。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應明確定位在技術實施型教育的類型,并辦出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學校在辦學過程別注重管理技術知識的運用,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畢業生就業后能在具體的崗位上迅速開展工作。
一、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改革不系統、不深入。畢業論文高職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國對高職高專教育工科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多,但對文科類特別是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少,往往辦成了本科壓縮型。與工科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比較,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顯得非常薄弱,特別是沒有與工商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因而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與其培養目標仍存在偏差。
1.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相對滯后于企業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產品需求的變
化、企業體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業的大規模改造、管理技術的提升等導致企業對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趨不穩定。比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流程再造、客戶管理等概念的導入與實施,使企業增加了對具備相應現代管理技術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職教育由于市場反應慢,加之與企業的聯系松散,使得其專業設置滯后于企業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穩定的專業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計劃、從業教師、教學環境、教學理念、教師知識體系等適應不了企業的要求,出現了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的斷裂。
2.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專業設置的通用性與學生就業的行業特征發生偏差。除部分行業辦的高職院校外,大部分學校所設置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是通用專業。如電子商務、會計、商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其行業特征不明顯。但學生畢業后都會在一個特定的行業就業,學校與企業聯系松散,不能使學生熟悉就業的行業背景,如國家的產業政策,競爭格局、需求特性、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等等,從而影響學生上崗的能力。
3.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與管理工作藝術性發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仍然處于標準化的階段。具體表現在:主講教師的單一,甚至沒有專門的實訓老師;每班學生人數較多;教學環節程序化、標準化;實踐性教學也多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驗等,且由學校統一安排。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造成一個學校畢業的學哄性太多,像從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而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作,特別講究根據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忽視個體教育的模式必將影響畢業生的工作能力。
4.實訓場所的模擬性與職業環境的真實性的偏差。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中實訓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實訓教師缺乏,實訓基地難以建立,實訓方式單一,甚至很多院校沒有
一個系統的實訓計劃與實訓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習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具有模擬實習的性質,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擬背景會因實施的不齊全和費用的昂貴而有所簡化,因此與學生將來就業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決教學與職業環境相脫離的最佳途徑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企業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實現教育資源的有償互享,碩士論文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是實現其教育目標的最好選擇。
1.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梢郧罢靶缘亓私馍鐣θ瞬诺男枨?,包括需求的種類、結構、以及各類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的變化,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規律,以適時地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設置新的專業,培養更加適用的人才。
2.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資源短缺,具體表現在“雙師型”教師少,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科研資金不夠等?,F代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建設、經營、管理技術人才。他們可以為企業職業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辦理復雜的手續。學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可以將學校的科研理論優勢與企業的資金優勢、生產優勢、管理實踐優勢相互結合,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緩解學校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科研資金不夠的矛盾,又能為企業及時輸送適用性人才。
3.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我們強調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性特色,而參與整個企業的運作過程是學生實訓、實習的最好機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具體崗位,這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學習,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采購、生產、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等環節中的具體問題,以及解決現場突發性問題,培養應變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民族精神,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等等。例如:人力資源管理部的學生協助培訓部工作人員對企業員工正進行技能培訓,并參與對員工的職業技能考核。銷售部的學生協助企業對本市各大型商場進行調查,寫出詳細、全面的調查報告,并可在有經驗的銷售人員帶領下進行實際的推銷工作;生產部的學生擔任實習值班經理對生產人員進行監督檢查,進行成本調查,根據考查結果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議。公關部的學生對社會公眾進行統計整理,收集有關信息,設計調查問卷,參與公關事件的策劃準備工作??傊ㄟ^實訓切實體會了企業間競爭的形勢、職工就業的艱辛、企業管理的難度,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
4.企業也是教師開展現場調研的基地。是促進教師將其科研成果與企業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在直接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蒲谐晒D化為生產力的平臺。企業是教師開展調研活動的基地,可以為實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實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方式組建的知識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主要內容。教師、學生與企業頻繁而緊密地接觸,可以提高這些教學方式的真實性、具體性和案情的完整性。極大地縮短學生與現實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了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的自信心。
三、經濟管理類高職教育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利用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論界已被普遍認同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在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中,可以開發出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約式實訓基地。校企雙方通過契約的方式約定,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建立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實習指導委員會。醫學論文聘請行業(企業)的專家、高級技師等為實習指導委員會成員,與企業簽訂專業實習協議,由企業定期向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設施和機會,學校定期向企業輸送優秀人才。這種形式由于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使學生的一部分實習成果直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創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時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例如:北京聯大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到大型商貿企業——藍島大廈,頂崗實訓:湖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與湖南的幾家五星級酒店和旅行社約定:由酒店與旅行社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實習生可以領到實習工資;酒店可以到學校挑選最滿意的人才等。這是一種淺層次的校企合作的方式。
2.采取員工培訓的方式。采用這種方式與學校聯合的一般為大企業,校企雙方通過簽定聯合辦學的契約,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這是一種校企雙方之間較深層次的合作,學校為企業員工進行中專、大專、本科層次的學歷教育或高層次的專項管理培訓等。比如中國水電八局、湘火炬、湖南的國人啤酒公司、華天集團等委托湖南經濟職業學院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旅游與酒店管理的大專與本科學歷的人才。這些培養模式均由企業選送生源,培養對象全部是這些企業的員工。教學計劃由雙方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共同制訂。理論教學由學院承擔,依據教學計劃將企業經營管理中一些問題安排在課堂教學中,實習被安排在企業中,由雙方共同指導。這種方式培養的人才針對性強。適應企業要求快,為企業所歡迎和認可;在這個基礎上,學校和企業也可開展淺層次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體系。學校把企業經理、行業專家聘請到學校來。成立高職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傾聽他們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設想,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還聘請一些企業家、專家作為客座教授為學生進行講學、講座。學院教師也可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活動。
3.開展“訂單式”教育。所謂“訂單式”教學就是學校與企業達成協議,由企業在學校挑選學生,雙方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要求等有針對性地制定的教學計劃,職稱論文實現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的聯合方式。湖南科技職業學院于2001年與順德一家精密儀器公司達成協議,為該公司培養機電類的人才,并于2003年5月向該公司輸送了首批“訂單式”教育的畢業生,開創了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推行“訂單式”教學的先河。湖北經濟學院分別于2O02年12月和2003年4月與武漢市中百集團、中商集團進行聯合,組建“中百倉儲經理預備班”、“中商營運經驗預備班”,為企業定向培養中高層管理人才,開辟了校企聯合辦學的新天地。根據校企合作協議,中商集團、中百倉儲根據企業發展規模和人才引進計劃,每年從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專科生中遴選30名晶學兼優的學生組成“中商營運經理預備班”和“中百倉儲經理預備班”。然后。結合專業教學計劃,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管理類、營運管理人員。學生畢業后,經過校企雙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進入企業,成為企業中高層儲備人才。訂單式教學班開設的課程分兩部分,一是校內理論及實踐教學。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技能課四類共32門;二是企業開設的課程。包括基礎課、技術課和社會實踐課三類,實踐教學項目也作了具體安排,主要包括市場調研、模擬實習、賣場實習等。校企雙方分階段對該班學生進行考核,實行“滾動淘孤”,非“預備班”的學生中品學兼優者,經過學校推薦,企業考核,經雙方認可再補進來,原則上保持該班30人不變。訂單式教育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具體實施形式,有利于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實現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的有機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規章制度,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與決策能力;該方式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企業管理咨詢業務。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其經濟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產業務實的優勢,接受企業的委托,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辨析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的機會,根據清晰的市場定位采取適宜的行動方案,為客戶提供具有更高價值的解決問題方案。湖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成立了咨詢業務部,專門對企業開展信息咨詢、管理咨詢、戰略咨詢等業務,目前已為湖南的很多企業如:三湘汽配城、常德米業公司、婁底農業高科技公司等提供了各種類型的咨詢服務,包括市場定位,戰略規劃,環境分析,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策劃等。該部門“對癥下藥“量體裁衣”,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業務,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管理層的緊密結合,促使學校隨時關注著科技和管理發展的前沿動態,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既提高了老師的理論水平,又豐富了老師的實踐經驗,還能為案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有些項目可以吸收學生參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真實性更高的職業環境。
參考文獻:
[1]瀟湘晨報.訂單式教學現身高校[N].2003.5.12
[2]何琪得.校企聯合:寧波的現實與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03.12
[3]訂單式教育——校企聯合辦學的新舉措[J].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姚自平《職教論壇》2003.14
[4]劉曉明、楊如順.高職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模式選擇[J].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技術學院.職教論壇.2003.14
[5]北京聯大產學合作教育試點實踐.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www、tech.net.cn
[6]曾建文.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和特征[J].上海電機技術高等??茖W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4)
【摘要】勞動力派遣是當前出現的一種勞動用工的新的形式,由于其出現時間不是很長,對它規制的相關法律還不是十分完善,所以在勞動派遣方面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受派遣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勞動力派遣的形式下得不到很好的保護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一些學者對勞動力派遣這種形式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懷疑。但在筆者看來,我們不能因為當前條件下我國的勞動力派遣存在問題就以簡單禁止的方式對勞動力派遣加以規制,對于勞動力派遣存在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完善立法等方式加以改進。
【關鍵詞】勞動力派遣;“存廢之爭”;用工形式;勞動法
勞動力派遣存焉?廢焉?是當前在我國勞動法學界一個爭論十分激烈的話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企業整體管理水平、運營效率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適應競爭壓力,企業通常會采用彈性化的雇傭制度來精簡內部人力,降低人工成本,通過架構精而強的核心競爭團隊、整合廣而巧的勞動力派遣資源,以最有利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來加強企業的競爭力,這已是大勢所趨。這其中,勞動力派遣作為一種有效節約人工成本的彈性化用工方式,已經越來越普遍地被企業采用,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營運管理的重要手段。應該說勞動力派遣在今天已經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國際潮流;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卻還大量存在用人單位將派遣員工視為外人,很少為他們提供培訓及各項福利等種種不公正待遇的事件,大大影響了派遣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這種情況反過來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職稱論文。
勞動力派遣制度源于美國,成長于歐洲、日本。美國早在1971年就頒布了《人才派遣業的法律》。如今,人才派遣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已經很普遍,已成為西方國家和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主要用工形式。勞動力派遣的稱謂很多,也稱“勞動派遣”、“人力租賃”、“工人派遣”、“臨時勞動”(Temporarywork)、“租賃勞動”(Leasedwork)等。對于勞動力派遣,一些學者的定義為:勞動力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簽訂派遣契約,在得到派遣勞工同意后,使其在要派機構指揮監督下提供勞務之勞動形態。[1]其基本的運作模式為:派遣機構與派遣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使派遣員工在要派機構指揮監督下提供勞動,而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則通過要派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因而,勞動力派遣最主要的特征是“雇傭”和“使用”關系的分離。[2]其中,派遣機構以勞動合同形式直接“雇傭”受派員工,而要派機構以指揮監督方式直接“使用”派遣員工。因此,與一般形態的“勞動者——用人單位”一對一直線型勞動關系相比,勞動力派遣中派遣機構、要派機構和派遣員工三方形成三角形勞動關系。在勞動力派遣關系中,派遣機構,即勞務公司作為派遣勞工的雇主,是勞動合同的相對人,但卻不是派遣勞工實際給付勞動的對象;相反,給付勞動的對象是勞動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要派機構,即實際用工單位,并且派遣勞工要服從實際用工單位的指揮監督,進行勞動。
勞動力派遣是一種新的人力資源的市場配置方式,是人事業務的拓展和延伸。在今天,勞動力派遣這種新型用工形式,其涉及的企業類型不僅包括外企、私企,也有國有企業;所涉及的行業也不僅是傳統的加工制造業,也有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派遣的對象不僅涉及藍領工人,也有越來越多的白領,甚至是高級管理人員。其特點在于招聘和用人相分離,勞務派遣公司“招人不用人”,用人單位“不招人而用人”。[3]
勞動力派遣的優勢在于:一是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支出。用人單位在核算租賃勞務的總支出時,主要考慮崗位效益,以市場價格確定工資標準,自主調整工資福利待遇等,綜合核算單位支出成本比在編員工的支出大大降低,且用工靈活,可隨時雇用合格的勞動力。二是人力資源管理更加便捷。勞動力派遣可以把檔案管理、社保繳納、勞動爭議處理等大量事務性工作外包,由勞務派遣機構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這樣大大減少了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綜合成本。勞務協議期滿,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合同終止,是否續簽,主要在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可以在增加業務時增加人員,在業務減少時減少人員,用人機制十分靈活。三是可以減少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資糾紛。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勞動人事政策指導下,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力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公司和勞務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務人員是一種有償使用關系。這樣,用人單位可避免直接與被聘用人員在勞動關系上產生糾紛。四是采取勞動力派遣這種新型的用工方式,員工與勞務派遣機構簽訂勞動合同,勞務人員的工資、各種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均由派遣公司負責,確保了國家用工政策得到貫徹執行,避免了勞務人員工資被欠、社保不繳,保證了勞資雙方在遵守《勞動法》的前提下實現了用工受法律保護,員工的權益也有了保障。五是可以轉移企業的管理風險。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力派遣協議,明確人數、條件、待遇等,通過勞務派遣公司組織招聘、篩選、測評,將候選人名單交給用人單位,用人單位確定人選。勞務派遣公司和勞務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勞務人員到用人單位就職后,用人單位可根據勞務人員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業績確定工資福利待遇等。合同期滿,勞動力派遣協議續簽或終止,對企業來講手續簡便、見效快、風險少,也更規范??傊?,在采取勞動力派遣這種新型的用人方式后,能最大限度凈化用工的管理職能,使企業內部用工管理逐步走向社會化,能夠集中精力參與市場競爭,理順了勞動關系,規范了用工行為,用工單位和勞務人員建立起和諧穩定的勞務關系。[4]
目前,我國勞動力派遣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對于增加就業渠道,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滿足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特殊需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勞動力派遣雖然發展快速,潛力巨大,但同時由于缺乏規范,在運作過程中暴露出了種種問題。第一,勞動力派遣協議和勞動合同簽訂不夠認真嚴肅。有的員工派遣到用工單位工作很長時間了,還沒有簽訂勞動力派遣協議或勞動合同,另外有些勞動力派遣協議及勞動合同中的某些條款過于簡單、不規范、雙方權利和義務不明確。第二,逐利行為導致派遣公司的價值取向,尤其在社會保險問題上。有的派遣公司為了迎合用工單位,不惜犧牲派遣員工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險險種不全、低水平參加,有的根本就不參加社會保險。第三,一些企業為了降低用工成本,借勞動力派遣的名義,大規模裁員。第四,與國外相比,我國勞動力派遣的管理制度還極不成熟。沒有關于勞動力派遣的單獨立法,已有的法律法規中也沒有相關的規定,并且在法律缺位的情況下,其他管理制度也沒有跟上。個別地方雖然出臺了一些有關的規章政策,但普遍存在調整對象范圍過窄、調整內容不全面等問題。第五,員工結構不合理。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勞務型公司,以勞動力派遣形式,大量向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企業派遣“低價”勞務人員,造成這些企業用人結構出現正式員工少、勞務人員多的不正?,F象。有的企業甚至整條生產線包給外地勞務型公司,再由勞務型公司招收勞務人員,采取“外包內做”形式。第六,同工不同酬。有些用人單位把勞務人員與在編人員進行嚴格劃分,勞務人員的工資報酬往往低于同崗位的在編人員待遇,甚至不享受用人單位的獎金和福利等。第七,勞動力派遣作為特殊的用工形式,尤其是異地派遣,派遣員工的工資水平、社會保險的繳費基數、爭議裁決的依據標準是按照派出地還是按派入地不夠明確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盡管勞動力派遣存在許多的問題,但它在我國當前的條件下存在,不僅是十分合理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勞務派遣公司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為低技能的勞動者提供培訓,以幫助其實現就業,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提供較為廣泛的就業機會,提高了就業崗位的供求匹配效率,有效降低求職與招聘過程中的成本費用。對于勞動者來說,勞動力派遣不僅可以為低就業能力人群提供有序的就業渠道,而且可以滿足高就業能力人群的一些特殊需求。[5]
從事勞動力派遣的勞務型公司往往是在各級政府及勞動保障部門的鼓勵、引導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有的是再就業服務中心轉型而成,有的是職業中介機構擴展勞動力派遣義務,有的是勞務抽出機構增加勞務輸出的形式,也有的是新建立的。[6]勞動力派遣對于增加就業渠道,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用人的特殊需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主流是應當肯定的,但也恰恰就是勞務派遣公司存在的問題最多,許多勞務派遣公司本身就是由要派機構設立的,要派機構通過設立派遣公司將自己的用工風險轉嫁出去,一旦要派機構與勞動者在用工方面出現問題,要派機構就可以將責任轉移出去,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讓派遣機構破產倒閉,從而達到規避用工風險的目的。這也正是部分學者否定勞動力派遣存在價值的主要理由。
但在筆者看來,對勞動力派遣這一形式絕不能采取簡單禁止的方式。勞動力派遣這種用工形式的存在增加了就業的途徑,對于從多方面擴大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問題的存在會使我們對當前的勞動力派遣存在的價值產生一定的懷疑,但我們決不能“因噎廢食”,否定勞動力派遣存在的價值。任何事務的存在都是有兩面性的,不能僅僅因為它在萌芽時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就以簡單禁止的方式加以處理。我們只有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勞動力派遣這一用工形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趨利避害”,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要使勞動力派遣走上正軌,真正的發揮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根本的途徑是完善我國的勞動立法,放低勞動法的標準,加強對派遣機構的管理,進一步加強對勞動者的保護,但這些工作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做到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才能最終實現完善勞動力派遣立法的目標。從我國的現實出發,今后發展勞動力派遣的總的思路應該是:通過循序漸進地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制體系,為勞動力派遣行業創造自由、規范發展的法制環境;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發揮特殊作用的勞動力派遣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鋯石;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地質應用
隨著能夠顯示礦物內部復雜化學分區的成像技術和高分辨率的微區原位測試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研究顆粒鋯石等副礦物微區的化學成分、年齡、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應用等已成為國際地質學界研究的熱點[1 ] 。鋯石U2Pb 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同位素地質年代學方法,鋯石的化學成分、Hf 和O 同位素組成廣泛應用于巖石成因、殼幔相互作用、區域地殼演化的研究等,對地球上古老鋯石的化學成分和同位素的研究是追朔地球早期歷史的有效工具。筆者著重綜述鋯石的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特征及其在地質學中的應用。
1 微區原位測試技術
鋯石等副礦物在地質學中的廣泛應用與近年來原位分析測試技術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目前已廣泛應用的微區原位測試技術主要有離子探針、激光探針和電子探針等。
1. 1 離子探針
離子探針(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簡稱SHRIMP) 可用于礦物稀土元素、同位素的微區原位測試。在目前所有的微區原位測試技術中,SHRIMP 的靈敏度、空間分辨率最高(對U 、Th 含量較高的鋯石測年,束斑直徑可達到8μm) ,且對樣品破壞小(束斑直徑10~50μm ,剝蝕深度
2000 年,Cameca NanoSIMS 50 二次離子質譜開始用于對顆粒大小為1~2μm 的副礦物進行U-Th-Pb 年代學研究。畢業論文 NanoSIMS 對粒度極細小的副礦物進行定年要以降低精度為代價,且用于U-Th-Pb 定年還沒有進行試驗,還未完全估算出其準確度和分析精度,有可能在西澳大利亞大學獲得初步的成功[2 ,4 ] 。
1. 2 激光探針
激光剝蝕微探針2感應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la-ser ablation micro2probe2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 romet ry ,簡稱LAM2ICPMS) ,即激光探針技術可實現對固體樣品微區點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的原位測定[ 5 ] 。近年研制成功的多接收等離子質譜(MC-ICPMS) 可同時測定同位素比值,該儀器現今已經成為Hf 同位素測定的常規儀器[6 ] 。近年來激光探針技術在原位測定含U 和含Th 副礦物的U-Pb 、Pb-Pb 年齡或Th-Pb 年齡方面進展極快,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獲得與SHRIMP 技術相媲美的準確度和精確度,且經濟、快速(每個測點費時< 4 min ,可以直接在電子探針片內進行分析[5 ,7-8 ] ) ;但與SHRIMP 相比,激光探針要求樣品數量較大,對樣品破壞大(分析束斑大小一般為30~60μm ,剝蝕深度為10~20μm) ,其空間分辨率和分析精度一般低于SIMS、SHRIMP[ 1 ,9210 ] 。
1. 3 電子探針、質子探針、X 射線熒光探針
電子探針(elect 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is ,簡稱EPMA ) 、質子探針(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 micro-p robe ,簡稱PIXE) 和X 射線熒光探針(X-ray fluorescence p robe ,簡稱XRF) 均屬微區化學測年技術。其優點是可以直接在巖石探針片上進行測定,不破壞樣品,保留了巖石的原始結構,樣品制備方便,便于實現原地原位分析,與同位素定年相比,價格低廉,分析快速;其缺點是不能估計平行的U-Pb 衰變體系的諧和性[1 ,11 ] ,且由于化學定年不需進行普通鉛的校正,容易導致過高估計年輕獨居石、鋯石等礦物的年齡[12 ] 。
電子探針測定鋯石的Th-U-全Pb 化學等時線年齡方法(chemical Th2U2total Pb isochron meth-od ,簡稱CHIME) 的優點是空間分辨率高達1~5μm ,可進行年齡填圖[5 ,8 ] ,可進行鋯石和獨居石、磷釔礦、斜鋯石等富U 或富Th 副礦物年齡的測定[11 ,13215 ] ;缺點是因對Pb 的檢出限較低而導致測年精度偏低,不能用于年齡小于100 Ma 的獨居石等礦物的定年。
質子探針是繼電子探針之后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微束分析技術,能有效地進行微區微量元素、痕量元素的分析,近年來用于測定獨居石的U-Th-Pb年齡,其分析原理與電子探針相似。對EPMA 無能為力的、小于100 Ma 的獨居石年齡的測定, PIXE具有明顯的優勢[ 5 ,8 ] 。
此外,近年逐步改進的X 射線熒光探針在測定年輕獨居石年齡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在分析束斑為40~60μm、使用單頻X 射線的條件下, Pb 的檢出限可達10 ×10 - 6 ,對于年齡為數十百萬年甚至是15 Ma 的年輕獨居石,可獲得與ICP-MS 同位素定年相近的結果,XRF 化學定年的精度和分辨率大大高于EMPA ,但在相同空間分辨率的情況下,XRF化學年齡與同位素年齡測定的比較有待進一步研究。其另一優勢是儀器成本較低,裝置簡單,易于組建和操作。但由于XRF 的空間分辨率較低,因此不適于分析內部具有不均一年齡分區的、粒度小的獨居石[ 12 ,16 ] 。
盡管微區原位測試技術給出了重要的、空間上可分辨的年齡信息,但在精確度、準確度方面仍無法與傳統的同位素稀釋熱電質譜技術( ID-TIMS) 相比。碩士論文 在副礦物不存在繼承性(如對幔源巖石、隕石等中的鋯石進行定年) 的情況下, ID-TIMS 仍得到廣泛使用。
2 鋯石U-Th-Pb 同位素年代學
2. 1 鋯石U-Th-Pb 同位素體系特征及定年進展
由于鋯石具有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普通鉛含量低,富含U 、Th[ w (U) 、w ( Th) 可高達1 %以上] ,離子擴散速率很低[17 ] ,封閉溫度高等特點,因此鋯石已成為U-Pb 法定年的最理想對象[1 ] 。
雖然鋯石通常能較好地保持同位素體系的封閉,但在某些變質作用或無明顯地質作用過程中亦可能丟失放射性成因鉛,使得其t (206 Pb/ 238 U) 和t (207 Pb/ 235 U) 兩組年齡不一致。造成鋯石中鉛丟失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鋯石的蛻晶化作用;此外,部分重結晶作用也是導致鋯石年齡不一致的又一原因[18-19 ] 。
鋯石內部經常出現復雜的分區,每一區域可能都記錄了鋯石所經歷的結晶、變質、熱液蝕變等復雜的歷史過程[20-21 ] 。因此,在微區分析前,詳細研究鋯石的形貌和內部結構對解釋鋯石的U2Pb 年齡、微區化學成分和同位素組成的成因至關重要。只有對同一樣品直接進行結構和年齡的同步研究,才能得到有地質意義的年齡。利用HF 酸蝕刻圖像、陰極發光圖像(cat hodo luminescence ,簡稱CL) 和背散射電子圖像( back2scat tered elect ron image , 簡稱BSE) 技術可觀察鋯石內部復雜的結構[20 ] 。
近年來,鋯石年代學研究實現了對同一鋯石顆粒內部不同成因的鋯石域進行微區原位年齡分析,提供了礦物內部不同區域的形成時間,使人們能夠獲得一致的、清楚的、容易解釋的地質年齡,目前已經能夠對那些記錄在鋯石內部的巖漿結晶作用、變質作用、熱液交代和退變質作用等多期地質事件進行年齡測定,從而建立起地質過程的精細年齡框架。
例如,變質巖中鋯石的結構通常非常復雜,對具有復雜結構鋯石的定年可以得到鋯石不同結構區域的多組年齡,這些年齡可能分別對應于鋯石寄主巖石的原巖時代、變質事件時間(一期或多期) 及源區殘留鋯石的年齡等。對這些樣品中鋯石的多組年齡如何進行合理的地質解釋,是目前鋯石U-Pb 年代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21 ] ,而明確不同成因域的鋯石與特定p-T 條件下生長的、不同世代礦物組合的產狀關系是合理解釋的關鍵。吳元保等[21 ] 的研究表明,鋯石的顯微結構、微量元素特征和礦物包裹體成分等可以對鋯石的形成環境進行限定,從而為鋯石U-Pb 年齡的合理解釋提供有效的制約。目前對變質巖中鋯石、獨居石等礦物定年的主要方法是先從巖石中分選出測年用的單礦物,然后用環氧樹脂固定并拋光制成靶, 再進行微形貌觀察和年齡的原位測定。但這樣往往破壞了待測礦物與特定地質事件的原始結構關系。為此,陳能松等[8 ] 提出了原地原位測年的工作思路,即利用各種微區原位測試技術直接測定巖石薄片中與特定溫壓條件下生長的不同世代礦物組合、產狀關系明確的鋯石和獨居石等富U-Th-Pb 的副礦物在不同成因域的年齡,從而將精確的年齡結果與特定的變質事件或變質反應聯系起來。
2. 2 鋯石微區定年的示蹤作用
火成巖中耐熔的繼承鋯石可以保持U-Pb 同位素體系和稀土元素(REE) 的封閉,從而包含了關于深部地殼和花崗巖源區的重要信息[22-23 ] ,可用于花崗巖物源和基底組成的示蹤。職稱論文筆者在研究江西九嶺花崗巖中的鋯石時,發現部分鋯石邊部發育典型的巖漿成因的環帶,其中心具有熔融殘余核(圖1) 。SHRIMP 分析表明,這2 部分的年齡組成有明顯的差別,環帶部分的年齡約為830 Ma ,而核部的年齡集中在1 400~1 900 Ma ,核部年齡可能代表花崗巖源巖的鋯石組成年齡。
dele Rosa 等[23 ] 通過研究葡萄牙境內歐洲Variscan 造山帶縫合線兩側的花崗閃長巖、星云巖中繼承鋯石的稀土元素和U2Pb 同位素特征,發現這2 組鋯石無論是在年齡譜上還是在REE 組成上,均存在明顯差異,說明它們來源不同,即這2 個地區深部地殼的物質組成(基底) 不同。
近年來,隨著LA-ICP-MS 技術的發展,沉積巖中碎屑鋯石的年齡譜分析廣泛應用于沉積巖源區物質成分組成和地殼演化的研究[24-27 ] 。通過對比盆地沉積物中鋯石的U-Pb 年齡譜和盆地毗鄰山脈出露巖體的年齡,可以了解某一沉積時期沉積物源區的多樣性及盆地不同時期物源性質的變化特征。該方法同時還可估算地層的最大沉積年齡。 3 鋯石化學成分特征及其在巖石成因中的應用
通常,在組成鋯石的總氧化物中, w ( ZrO2 ) 占67. 2 %、w ( SiO2 ) 占32. 8 % , w ( HfO2 ) 占0. 5 %~2. 0 % ,P、Th 、U 、Y、REE 常以微量組分的形式出現。由于Y、Th 、U 、Nb 、Ta 等離子半徑大、價態高,留學生論文使得它們不能包含在許多硅酸鹽造巖礦物中,趨向于在殘余熔體中富集,而鋯石的晶體結構可廣泛容納不同比例的稀土元素,因此鋯石成為巖石中U 、Th 、Hf 、REE 的主要寄主礦物[1 ,28231 ] 。稀土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是限定源巖性質和形成過程最重要的指示劑之一,鋯石中的離子擴散慢,因此鋯石中的稀土元素分析結果可為它們的形成過程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學信息。
3. 1 鋯石中的w ( Th) 、w (U) 及w ( Th) / w (U) 比值
大量的研究[21 ,28 ] 表明,不同成因的鋯石有不同的w ( Th) 、w (U) 及w ( Th) / w (U) 比值:巖漿鋯石的w ( Th) 、w (U) 較高, w ( Th) / w (U) 比值較大(一般大于014) ;變質鋯石的w ( Th) 、w (U) 低, w ( Th) /w (U) 比值小(一般小于011) 。但也有例外情況,有些巖漿鋯石就具有較低的w ( Th) / w (U) 比值(可以小于0. 1) ,部分碳酸巖樣品中的巖漿鋯石則具有異常高的w ( Th) / w (U) 比值(可以高達10 000) [21 ,28 ] ,所以,僅憑鋯石的w ( Th) / w (U) 比值有時并不能有效地鑒別巖漿鋯石和變質鋯石。
3. 2 鋯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應用
鋯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用于判斷其寄主巖石的成因類型,但巖漿鋯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是否能判斷寄主巖石的類型目前還存在較大的爭議[21 ] 。而一些變質巖(如麻粒巖) 中的變質鋯石可以具有較高的w ( Th) / w (U) 比值[21 ] 。
Hoskin 等[ 29-30 ] 認為,雖然幔源巖石中的鋯石與殼源巖石中的鋯石在REE 含量及稀土配分模式上具有明顯差別,但并未發現不同成因的殼源巖石中鋯石的REE 特征存在系統差異,它們具有非常類似的REE 含量和稀土配分模式, 目前對殼源鋯石REE 組成如此相似的原因并不清楚。
Belousova 等[28 ,31 ] 的研究結果表明,鋯石中的稀土元素豐度對源巖的類型和結晶條件很敏感。從超基性巖基性巖花崗巖,鋯石中的稀土元素豐度總體升高。鋯石的w (REE) 在金伯利巖中一般低于50 ×10 - 6 ,在碳酸鹽巖和煌斑巖中可達600 ×10 - 6 ~700 ×10 - 6 ,在基性巖中可達2 000 ×10 - 6 ,英語論文 而在花崗質巖石和偉晶巖中可高達百分之幾。這種趨勢反映了巖漿的分異程度。
正長巖中鋯石具有正Ce 異常、負Eu 異常和中等富集重稀土元素( HREE) ;花崗質巖石中鋯石明顯負Eu 異常、無Ce 異常,無明顯HREE 富集;碳酸巖中鋯石無明顯的Ce 、Eu 異常,輕、重稀土元素分異程度變化較大;鎂鐵質火山巖中鋯石的輕、重稀土元素分異明顯;金伯利巖中鋯石無明顯的Eu 、Ce 異常,輕、重稀土元素分異程度不明顯[28 ,31 ] (圖2) 。大部分地球巖石中鋯石的HREE 比L REE 相對富集,顯示明顯的正Ce 異常、小的負Eu 異常;而隕石、月巖等地外巖石中鋯石則具強的Eu 虧損、無Ce 異常[28 ] 。Belousova 等[28 ] 建立了通過鋯石的微量元素對變化圖解和微量元素的質量分數來判別不同類型的巖漿鋯石的統計分析樹形圖解。
與巖漿鋯石相比,變質鋯石HREE 的富集程度相對LREE 的變化較大。巖漿鋯石具有明顯的負Eu 異常,形成于有熔體出現的變質鋯石具有與巖漿鋯石類似的特征:富U 、Y、Hf 、P ,REE 配分模式陡,正Ce 異常、負Eu 異常。但變質鋯石的w ( Th) /w (U) 比值低( < 0. 1) ,這是區別于巖漿鋯石的惟一的化學特征。在變質過程中,鋯石是否發生了重結晶以及結晶過程中是否有流體或熔體的參與,都會顯著影響鋯石稀土元素組分的變化[32 ] 。
變質增生鋯石的稀土元素特征除與各個稀土元素進入鋯石晶格的能力大小有關外,還與鋯石同時形成的礦物種類有關(如石榴石、長石、金紅石等) ,這些礦物的存在與否對變質作用的條件(如榴輝巖相、麻粒巖相和角閃巖相等) 有重要的指示意義,鋯石的REE 組成可反映鋯石母巖的變化,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反映了鋯石與其他礦物如石榴石(稀土元素總量低、虧損HREE) [32-35 ] 或長石( 負Eu 異常) [32 ,36-37 ] 、金紅石[34 ] 的共生情況。
變質增生鋯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不僅受與鋯石同時形成的礦物種類的影響,而且還與其形成時環境是否封閉有關。在“封閉”的榴輝巖相的體系中,REE 的供應有限,由于石榴石是榴輝巖中富集HREE 的礦物,固相線下石榴石的形成會使熔體虧損HREE;而在開放環境中,石榴石的形成并不能引起局部環境HREE 質量分數的改變,這種條件下與石榴石共生的鋯石就不會出現HREE 的相對虧損。因此, HREE的相對虧損與否并不能直接用來判別變質鋯石是否與富集HREE 的石榴石同時形成[21 ] 。
鋯石微區的稀土元素分析與微區定年、鋯石中的包裹體研究相結合能夠較好地限定鋯石的形成環境,可以將鋯石的形成與變質條件聯系起來,從而將變質過程中的p-T-t 有效地聯系在一起,在造山帶研究中用于追溯超高壓變質巖的形成過程[ 21 ,36-38 ] 。 4 鋯石同位素的地質應用
4. 1 鋯石的Lu2Hf 同位素
Lu 與Hf 均為難熔的中等2強不相容性親石元素,這與Sm-Nd 體系類似,因此Hf 同位素示蹤的基本原理與Nd 同位素相同。
Hf 與Zr 呈類質同象存在于鋯石的礦物晶格中,相對其他礦物,鋯石中w ( Hf ) 高[ w ( HfO2 ) ≈1 %] ,這為獲取高精度的Hf 同位素比值數據提供了保障;同時其w (Lu) / w ( Hf ) 值極低[ w (176 Lu) /w (177 Hf) n 0. 01 ][39-40 ] ,由176Lu 衰變形成的176 Hf 比例非常低,對鋯石形成后的Hf 同位素組成的影響甚微,這樣鋯石的Hf 同位素組成基本上代表了鋯石結晶時的初始Hf 同位素組成。加上鋯石化學性質穩定,具有很高的Hf 同位素封閉溫度,即使經歷了麻粒巖相等高級變質作用也能很好地保留初始Hf 同位素組成,因此鋯石中的Hf 非常適合于巖石成因的Hf 同位素研究[41-42 ] 。Lu-Hf 同位素體系本身所具有的高于Sm-Nd同位素體系的封閉溫度及鋯石特有的抗風化能力,使得鋯石成為研究太古宙早期地殼的理想研究對象。
近年來,一些作者應用鋯石的Hf 同位素原位測試成功地解決了太古宙早期是否存在超虧損地幔的問題。在太古宙的Sm-Nd 同位素研究中,部分太古宙早期巖石(年齡約為3. 8 Ga) 具有較高的ε(Nd)值[ε(Nd) ≈ + 4 ][43-44 ] ,似乎顯示當時地球發生過極大規模的殼幔分異作用,并出現地幔的極度虧損。通過鋯石Lu2Hf 研究發現,高ε(Nd) t 值的樣品并未顯示高的ε( Hf) t 值,同一時期不同地質單元的太古宙巖石中的鋯石具有十分相近的ε( Hf ) t 值,這表明由Nd 同位素確定的極度虧損地幔,是由于Sm-Nd 同位素體系開放造成的假象[ 45-48 ] 。
沉積巖中碎屑鋯石的REE 特征及其原位的U-Pb 年齡、Hf 同位素組成測定已被作為研究沉積物母巖以及地殼演化的強有力工具[25 ,42 ,49 ] 。
在巖石由多種組分構成、而其Nd 同位素數據只有一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多組鋯石的Hf 同位素來認識其演化過程。
鋯石微區年齡、稀土元素的測定與Hf 同位素研究相結合,是示蹤殼幔相互作用、研究區域大陸地殼增長的有力工具[ 50-51 ] 。如鄭建平等[51 ] 對玄武巖中麻粒巖捕虜體的鋯石進行了年齡、REE、Hf 同位素分析,探討了早元古代華北克拉通的形成和殼幔相互作用。
由于性質不同的巖石的Hf 同位素組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物理條件或結晶途徑也可能改變礦物的化學成分,但不會影響Hf 同位素組成。如果鋯石在生長過程中不僅存在化學成分和晶體形貌上的變化,而且還伴隨了Hf 同位素組成的變化,則說明有來源明顯不同的巖漿發生了化學混合。這為研究巖漿作用過程中不同組分的混入提供了重要途徑。工作總結 對于一個由多種組分構成的巖石樣品,巖漿巖中形態不同的鋯石晶體及同一鋯石內部不同環帶均記錄了不同組分的巖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通過多組鋯石和同一鋯石顆粒內不同環帶的Hf 同位素研究,可追蹤巖體的結晶歷史,獲得巖漿演化的信息。
Griffin 等[52 ] 通過對華南平潭和桐廬I 型花崗巖體中鋯石的Hf 同位素研究,發現不同生長階段的鋯石的Hf 同位素組成不同,且它們的微量元素組成也存在差異[53 ] ,揭示這2 個I 型花崗巖體在形成過程中有多于2 種不同來源的巖漿發生了混染。雖然化學混合(mixing) 使巖體中不同類型的巖石具有類似的Sr 、Nd 同位素組成,但鋯石卻像“錄音機”一樣記錄了不同巖漿產生和相互作用的細節。
汪相等[54 ] 利用鋯石中的Hf 同位素探討了幔源巖漿對過鋁花崗巖成因的制約。華南過鋁花崗巖在巖相學和巖石化學上充分顯示了殼源的基本特征,且在這些花崗巖體中很少見到地幔巖漿侵入形成的淬冷包體或基性巖脈,故它們的成因無法與地幔活動聯系起來。鋯石顆粒內部的多階段生長的環帶,記錄了巖漿形成和冷凝過程中的物理化學信息。因此對顆粒內部不同環帶的同位素原位分析可以直接揭示中下地殼花崗質巖漿形成過程的復雜性和巖漿性質的演化,這些現象很難在野外觀察到,通過全巖同位素分析也難以檢測出來,而鋯石中的Hf 同位素特征卻可以有效地揭示幔源巖漿對花崗巖形成的貢獻。
由于鋯石中的Hf 很難與巖石外部的Hf 發生交換,因此,除Hf 同位素組成本身可以作為地球化學的示蹤劑外,還可通過對鋯石Hf 同位素的研究來解譯導致鋯石U2Pb 年齡不一致的原因。對于重結晶的鋯石,如果體系在鋯石結晶前后在成分上未發生明顯變化,則其鋯石的同位素組成符合單體系的線性演化規律;但如果有外來Hf 的加入,則會形成年輕的、Hf 同位素組成明顯不同的增生鋯石。基于同樣的原因,鋯石的Hf 同位素組成能夠指示鋯石的U-Pb 體系是否、何時發生了重置,因而在解釋下地殼、地幔來源的高級變質巖的鋯石年齡時幫助很大[55 ] 。
4. 2 鋯石的氧同位素
由于地殼物質與地幔物質的氧同位素組成存在差異,因此氧同位素可以很好地示蹤殼幔的相互作用。此外,氧同位素是一種敏感的、示蹤地殼中的流體和固體相互作用的、依賴于溫度的示蹤劑,巖漿巖的氧同位素比值對那些經歷了低溫水2巖反應的物質混染尤其敏感,這些物質可能曾經與大氣水、沉積物及與那些曾經和大氣水發生蝕變的巖石發生了相互作用,因此氧同位素是示蹤巖漿來源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56 ] 。
高溫下鋯石和巖漿的同位素分餾很小,鋯石的氧同位素組成基本上反映了鋯石形成時巖漿的氧同位素特征[57 ] 。研究表明鋯石中的氧同位素擴散很慢,氧擴散的有效封閉溫度≥700 °C[58-59 ] ,其氧同位素組成不像其他礦物那樣易受高溫變質、熱液蝕變的影響而發生變化[59-60 ] ,即使巖石經歷了麻粒巖相的變質作用,巖漿鋯石也能在干的巖石中保留巖漿氧同位素的初始比值[57 ] 。
正常地幔的δ(18 O) 約為5 ‰,源于地幔的巖石表現出接近該值的、均一的氧同位素比值(該值被認為是正常地?;鸪蓭r的比值) 。在高溫條件下鋯石與正常地幔巖石達到平衡時的δ(18 O) = 5. 3 ‰±0. 3 ‰[61 ] 。幔源巖漿分異出的火成巖結晶的鋯石δ(18O) 接近正常地幔的δ(18 O) [ 61262 ] 。研究表明,鋯石的δ(18O) 是巖漿物質來源的良好示蹤劑。通過鋯石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判斷結晶出鋯石的巖漿是直接來自地幔還是來自經過地殼循環的物質[ 56 ,60-63 ] 。
如果巖漿的氧同位素比值低于正常地幔值,通常認為巖漿的產生是與發生了熱液蝕變的地殼巖石有關,這些巖石可能是洋殼巖石與高溫海水或者陸殼巖石與大氣降水發生了高溫熱液蝕變的結果[64-66 ] 。但如果巖漿鋯石的δ(18 O) 明顯高于正常值,則說明巖漿來源于曾經歷低溫水2巖交換的巖石的部分熔融或巖漿在形成過程中有表殼物質的加入[56 ,67-68 ] 。
鋯石的氧同位素分析為研究花崗質巖石的成因和巖漿系統的演化提供了新的方法[60-61 ,69 ] 。在巖漿演化過程中,如果體系是封閉的,且同位素分餾達到平衡(此假設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成立) ,那么從基性- 酸性的巖漿結晶的鋯石的δ(18 O) 應該相同;但如果發生了同化混染,則鋯石從內到外的生長區往往記錄了巖漿成分的變化。分析各組鋯石或同一鋯石顆粒不同區域的氧同位素,可為巖漿的同化混染、不同來源的巖漿混合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信息,也有助于深入認識巖漿的期次問題。
如能對鋯石的U-Pb 年齡和氧同位素組成以及REE 進行同步測定,就有可能把氧同位素組成特征與某階段年齡相聯系,對具有復雜地質歷史的巖石的成因環境進行限定。將鋯石的氧同位素與U-Pb年齡(必要時進行REE 分析) 原位測定相結合是鋯石的氧同位素研究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澳洲J ack Hill s 地區的古老碎屑鋯石進行了微區離子探針U2Pb 年齡和氧同位素組成的研究,獲得了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鋯石單顆粒年齡(4. 4 Ga) ,其δ(18 O) 為7. 4 ‰~5. 0 ‰,比地幔值高,暗示著巖漿混染和高δ(18 O) 物質的重熔,這些高δ(18O) 的物質可能是沉積物或低溫水2巖反應的熱液蝕變巖石,表明有上地殼物質參與的巖漿過程最早可追溯到4. 4 Ga 前。這些鋯石的氧同位素組成表明,地球在4. 4 Ga 前就可能存在水圈,地球的表面溫度在地核和月球形成后不到100 Ma的時間里就已冷卻到允許液體水存在的溫度[56 ,67 ,69 ] 。
陳道公等[65 ] 、鄭永飛等[66 ] 分別對大別2蘇魯超高壓變質巖中的鋯石進行了U-Pb 和氧同位素微區原位分析,發現即使在榴輝巖相高級變質作用中,鋯石仍基本保存了原巖中鋯石的氧同位素特征,其中原巖年齡為0. 7~0. 8 Ga 的變質巖中鋯石的δ(18O)明顯低于地幔平均值,表明其形成時巖漿源區明顯有大氣降水的加入,這可能與新元古代華南Rodinia超大陸的裂解和全球的雪球事件有關。
5 結 語
鋯石的結構和成分記錄了巖石所經歷的復雜地質過程。對內部結構復雜的鋯石進行同位素和化學成分的微區原位分析,必須在對其內部結構進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進行。
由于幔源鋯石和殼源巖漿鋯石的化學組成存在較明顯的區別,因而容易區分,但利用殼源巖漿鋯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識別其寄主巖石的類型還有待于成因明確的鋯石微區原位測試數據的積累,因為目前用于建立“判別樹”的數據比較有限,且有些數據的來源不太明確。此外,在原始成因產狀不清楚的情況下(如碎屑鋯石) ,變質鋯石和巖漿鋯石的區分除利用w ( Th) / w (U) 比值外,能否通過其他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比值或圖解來有效區分,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報道較少。
分別對鋯石顆粒中的不同區域進行年代學、化學組成、Hf 或O 同位素進行原位分析,可以提供有關巖石成因的豐富信息,而這些信息的提取依賴于分析儀器和分析技術的進步。雖然現在的測試技術已實現了礦物的微區原位測試,但分析儀器的空間分辨率不夠高(目前鋯石REE、O、Hf 同位素微區測定的束斑直徑一般為20~40μm) ,且鋯石顆粒一般較小,尤其是變質巖中變質增生或變質重結晶部分的鋯石,或者是記錄了幾個期次巖漿活動的巖漿鋯石,每一次地質作用形成的生長區域可能較小( < 10μm) ,致使很多重要的信息無法提取。隨著原位測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鋯石內部不同結構域地球化學特征的研究將提供更多、更詳細、有關巖石成因的重要信息。參考文獻
[ 1 ] Poit rasson F , Hanchar J M ,Schaltegger U. The CurrentState of Accessory Mineral Research [ J ] . Chemical Geology , 2002 ,191 :3 - 24.
[ 2 ] Davis D W,Williams I S ,Krogh T 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Zircon Geochronology[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145 - 173.
[ 3 ] Ireland T R ,Williams I S. Considerations in Zircon Geochronol-ogy by SIMS [ 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15 - 227.
[ 4 ] Rasmussen B. Radiomet ric Dating of Sedimentary Rocks : The Application of Diagenetic Xenotime Geochronology[J ] . Earth-Science Reviews ,2005 ,68 :197 - 243.
[ 5 ] 王勤燕,陳能松,劉嶸. U2Th2Pb 副礦物的原地原位測年微束分析方法比較與微區晶體化學研究[J ] . 地質科技情報,2005 ,24(1) :7 - 13.
[6 ] 李獻華,梁細榮,韋剛健,等. 鋯石Hf 同位素組成的LAM-MC-ICPMS 精確測定[J ] . 地球化學,2003 ,32 (1) :86 - 90.
[ 7 ] 梁細榮,李獻華,劉永康. 激光探針等離子體質譜法(LAM-ICPMS) 用于年輕鋯石U2Pb 定年[J ] . 地球化學,2000 ,29 (1) :1 - 5.
[ 8 ] 陳能松, 孫敏, 王勤燕, 等. 原地原位定年技術工作思路探討———中深變質巖區精細變質年代學格架的建立[J ] . 地質科
技情報,2003 ,22 (2) :1 - 5.
[9 ] Horn I ,Rudnick R L ,McDonough W F. Precise Elemental and Isotope Ratio Measurement by Simultaneous Solution Nebu-lisation and Laser Ablation-ICP-MS : Application to U-Pb Geo-chronology[J ] . Chemical Geology ,2000 ,164 :281 - 301.
[ 10 ] Ko s∨ler J ,Sylvester P J . Present Trends and t he Future of Zir-con in Geochronology :Laser Ablation ICPMS[ 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43 - 275.
[ 11 ] Catlos E J ,Gilley L D ,Harrison T M. Interpretation of Mona-zite Ages Obtained via in Situ Analysis[J ]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8 :193 - 215.
[ 12 ] Scherrer N C , Engi M ,Berger A ,et al . Nondest ructive Chemi-cal Dating of Young Monazite Using XRF- :Context Sensitive Micro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 h Th-Pb Laser-Ablation Mass Spect romet ric Data[J ]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91 :243- 255.
[ 13 ] Geisler T , Schleicher H. Improved U2Th2Total Pb Dating of Zircons by Elect ron Microprobe Using a Simple New Back-ground Modeling Procedure and Ca as a Chemical Criterion of Fluid-in-Duced U-Th-Pb Discordance in Zircon [ J ] . ChemicalGeology ,2000 ,163 :269 - 285.
[ 14 ] French J E , Heaman L M ,Chacko T. Feasibility of Chemical U-Th-Total Pb Baddeleyite Dating by Elect ron Microprobe [J ]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8 :85 - 104.
[ 15 ] Asami M ,Suzuki K, Grew E S. Chemical Th-U-Total Pb Dat-ing by Elect 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Monazite , Xenotime and Zircon f rom t he Archean Napier Complex , East Antarcti-
ca : Evidence for Ult ra-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at 2 400 Ma[J ] . Precambrian Research ,2002 ,114 :249 - 275.
[16 ] Engi M ,Cheburkin A K, K¨oppel V. Nondest ructive Chemical Dating of Young Monazite Using XRF1 : Design of a Mini-Probe ,Age Data for Samples f rom t he Cent ral Alps ,and Com-
parison to U-Pb ( TIMS) Data [ J ]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91 :225 - 241.
[ 17 ] Cherniak D J ,Wat son E B. Diffusion in Zircon [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112 - 139.
[ 18 ] Mezger K,Krogstad E J . Interpretation of Discordant U-Pb Zir-con Ages : An Elevation [ J ] . J . Metamorph. Geol. , 1997 , 15 :127 - 140.
[19 ] 陳道公,李彬賢,夏群科,等1 變質巖中鋯石U2Pb 計時問題評述———兼論大別造山帶鋯石定年[J ] . 巖石學報,2001 ,17 (1) :129 - 138.
[ 20 ] Corfu F , Hanchar J M , Hoskin P W O , et al . Atlas of Zircon Textures [ 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
53 :469 - 495.
[ 21 ] 吳元保,鄭永飛. 鋯石成因礦物學研究及其對U-Pb 年齡解釋的制約[J ] . 科學通報,2004 ,49 (16) :1 589 - 1 604.
[ 22 ] Keay S ,Steele D ,Compston W. Identifying Granite Sources by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 An Application to t he Lachlan Foldbelt [J ] . Cont rib. Mineral. Pet rol. ,1999 ,137 :323- 341.
[ 23 ] de la Rosa J D ,J enner G A ,Cart ro A. A Study of Inherited Zir-cons in Granitoid Rocks f rom t he Sout h Portuguese and Ossa-Morena Zones ,Iberian Massif :Support for t he Exotic Origin of t he Sout h Portuguese Zone [J ] . Tectonophysics ,2002 ,353 :245- 256.
[ 24 ] Bruguier O ,Lancelet J R. U-Pb Dating on Single Det rital Zir-con Grains f rom t he Triassic Songpan-Ganze Flysch ( Cent ral China ) :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Correlations [ J ] . E PSL ,
1997 ,152 :217 - 231.
[25 ] Knudsen T L ,Griffin W L , Hartz E H ,et al . In2situ Hafnium and Lead Isotope Analyses of Det rital Zircons f rom t he Devoni-an Sedimentary Basin of NE Greenland :A Record of RepeatedCrustal Reworking[J ] . Cont rib. Mineral. Pet rol. ,2001 ,141 :83- 94.
[ 26 ] Fedo C M ,Sircombe K N ,Rainbird R H. Det rital Zircon Analy-sis of t he Sedimentary Record [ 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77 - 298.
[27 ] 李任偉,萬渝生,陳振宇,等. 根據碎屑鋯石SHRIMP U-Pb 測年恢復早侏羅世大別造山帶源區特征[ J ] . 中國科學:D 輯,2004 ,34 (4) :320 - 328.
[ 28 ] Belousova E A , Griffin W L ,O’Reilly S Y,et al . Igneous Zir-con :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ource RockType[J ] . Cont rib. Mineral. Pet rol. ,2002 ,143 :602 - 622.
[ 29 ] Hoskin P W O ,Ireland T R. Rare Eart h Element Chemist ry of Zircon and it Saves as a Provenance Indicator [ J ] . Geology ,2000 ,28 :627 - 630.
[ 30 ] Hoskin P W O ,SchalteggerU. The Composition of Zircon and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 rogenesis[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7 - 62.
[ 31 ] Belousova E A ,Griffin W L ,Pearson N J .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Cat h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out hern Af Rican Kimberlitic Zircons[J ] . Mineral. Mag. ,1998 ,62 :355 - 366.
[ 32 ] Rubatto D. Zirc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 ry : Partitioning wit h Garnet and t he Link Between U-Pb Ages and Metamor-phism[J ]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4 :123 - 138.
[ 33 ] Schaltegger U ,Fanning C M ,Günt her D ,et al . Growt h ,Annea-l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Zircon and Preservation of Mona-zite in High-Grade Metamorphism:Conventional and In-situ U-Pb Isotope ,Cat hodoluminescence and Microchemical Evidence[J ]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 1999 , 134 :186 - 201.
[ 34 ] 吳元保,陳道公,夏群科,等. 大別山黃鎮榴輝巖鋯石的微區微量元素分析:榴輝巖相變質鋯石的微量元素特征[ J ] . 科學通報,2002 ,47 (11) :859 - 863.
[ 35 ] 吳元保, 陳道公, 夏群科, 等. 大別山黃土嶺麻粒巖中鋯石LAM-ICP-MS 微區微量元素分析和Pb-Pb 定年[ J ] . 中國科學:D 輯,2003 ,33 (1) :20 - 28.
[ 36 ] Liati A ,Gebauer D. Const raining t he Prograde and Ret rograde p-T-t of Eocene HP Rocks by SHRIMP Dating of Different Zircon Domains : Inferred Rates of Heating ,Burial ,Cooling and
Exhumation for Cent ral Rhodope ,Nort hern Greece[J ]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1999 ,135 :340 - 354.
[ 37 ] Rubat to D ,Williams I S ,Buick I S. Zircon and Monazite Re-sponse to Prograde Metamorphism in t he ReynoldsRange ,Cent ral Aust ralia[J ]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2001 ,140 :458 - 468.
[ 38 ] Hermann J ,Rubattto D , Korsakov A. Multiple Zircon Growt h During Fast Exhumation of Diamondiferous ,Deeply SubductedContinental Crust ( Kokchetav Massif ,Kazakhstan) [J ]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2001 ,141 :66 - 82.
[ 39 ] 凌文黎,程建萍. Lu2Hf 同位素體系對若干基礎地質問題的新制約(之一) ———地球早期演化[ J ] . 地質科技情報, 1999 , 18(1) :79 - 84.
[40 ] 李獻華,梁細榮,韋剛健,等. 鋯石Hf 同位素組成的LAM-MC-ICPMS 精確測定[J ] . 地球化學,2003 ,32 (1) :86 - 90.
[ 41 ] Andersen T ,Griffin WL ,Pearson N J . Crustal Evolution in t he SW Part of t he Baltic Shield : The Hf Isotope Evidence [ J ] .J ournal of Pet rology ,2002 ,43 (9) :1 725 - 1 747.
[ 42 ] Griffin W L ,Belousova E A ,Shee S R ,et al . Archean Crustal Evolution in t he Nort hern Yilgarn Craton : U2Pb and Hf Iso-tope Evidence f rom Det rial Zircons[J ] . Precambrian Research ,2004 ,131 :231 - 282.
[43 ] Bennet V C ,Nutmanm A P ,McCulloch M T. Nd Isotopic Evi-dence for Transient ,Highly Depleted Mantle Reservoirs in t he Early History of t he Eart h[J ] . Eart h Planet . Sci. L et t. ,1993 ,119 :299 - 317.
[ 44 ] McCulloch M T ,Bennet V C. Progressive Growt h of t he Eart h’s Continental Crust and Depleted Mantle : Geochemical Con-st raint s [ J ] . Geochim. Cosmochim. Acta, 1994 , 58 : 4 717 -4 738.
[ 45 ] Vervoort J D , Patchett P J , Gehrels G E ,et al . Const raint s on t he Early Eart h Differentiation f rom Hafnium and Neodymium Isotopes [J ] . N ature ,1996 ,379 :624 - 627.
[ 46 ] Vervoort J D ,Blichert-Toft J . Evolution of t he Depleted Man-tle : Hf Isotope Evidence f rom J uvenile Rocks Through Time [J ] . Geochim. Cosmochim. Acta ,1999 ,63 :533 - 556.
[ 47 ] Amelin Y,Lee D C ,Halliday A N ,et al . Nature of t he Eart h’s Earliest Crust f rom Hafnium Isotopes in Single Det rial Zircons [J ] . N ature ,1999 ,399 :252 - 255.
[ 48 ] Amelin Y,Lee D C ,Halliday A N. Early2Middle Archen Crustal Evolution Deduced f rom Lu-Hf and U2Pb Isotopic Studies of Single Zircon Grains[J ] . Geochim. Cosmochim. A cta, 2000 ,64 :4 205 - 4 225.
[ 49 ] Bodet F ,Sch¨arer U. Evolution of t he SE2Asian Continent f rom U-Pb and Hf Isotopes in Single Grains of Zircon and Baddeley-ite f rom Large Rivers [ J ] . Geochim. Cosmochim. Acta , 2000 ,64 :2 067 - 2 091.
[ 50 ] Griffin W L , Pearson N J ,Belousova E ,et al . The Hf Isotope Composition of Cratonic Mantle : LAM2MC2ICPMS Analysis of Zircon Megacryst s in Kimberlites[J ] . Geochim. Cosmochim. Acta ,2000 ,64 :133 - 147.
[ 51 ] 鄭建平,路鳳香,余淳梅,等. 漢諾壩玄武巖中麻粒巖捕虜體鋯石Hf 同位素、U2Pb 定年和微量元素研究:華北下地殼早期演化的記錄[J ] . 科學通報,2004 ,49 (4) :375 - 383.
[ 52 ] Griffin W L ,Wang X ,J ackson S E ,et al . Zircon Chemist ry and Magma Mixing , SE China : In-situ Analysis of Hf Isotopes , Tonglu and Pingtan Igneous Complexes [J ] . L ithos , 2002 ,61 :237 - 269.
[ 53 ] Wang X ,O’Reilly S Y,Griffin W L ,et al . Morphology and Geo-chemist ry of Zircons f rom Late Mesozoic Igneous Complexes ,SE China[J ] . Mineral. Mag. ,2002 , 66 :235 - 251.
[ 54 ] 汪相,Griffin W L ,王志成,等. 湖南丫江橋花崗巖中鋯石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學[J ] . 科學通報,2003 ,48 (4) :379 - 382.
[ 55 ] Kinny P D ,Maas R. Lu2Hf and Sm-Nd Isotope Systems in Zir-con[J ]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327- 341.
[ 56 ] Peck W H ,Valley J W,Wilde S A ,et al . Oxygen Isotope Ratios and Rare Eart h Element s in 3. 3 to 4. 4 Ga Zircons : Ion Micro-probe Evidence for Hign δ( 18O) Continental Crust and Oceans in t he Early Archean[J ] . Geochem. Cosmochim. Acta,2001 ,65 :4 215 - 4 229.
[ 57 ] King E M ,Barrie C T ,Valley J W. Hydrot hermal Alteration of Oxygen Isotope Ratios in Quartz Phenocryst s , Kidd Creek Mine ,Ontario :Magmatic Values are Preserved in Zircons [J ] .
Geology ,1997 ,23 :1 079 - 1 082.
[ 58 ] Valley J W, Chiarenelli J R ,McLelland J M. Oxygen Isotope Geochemist ry of Zircon [ J ] . Earth Planet . Sci. L ett. , 1994 ,126 :187 - 206.
[ 59 ] Wat son E B , Cherniak D J . Oxygen Diffusion in Zircon [ J ] .Earth Planet . Sci. L ett. ,1997 ,148 ,527 - 544.
[ 60 ] Monani S ,Valley J E. Oxygen Isotope Ratios of Zircon :Magma Genesis of Lowδ( 18O) Granites f rom t he British Tertiary Ig-neous Province , Western Scotland [ J ] . Earth Planet . Sci.
L ett. ,2001 ,184 :377 - 392.
[ 61 ] Valley J W, Kinny P D , Schulze D J ,et al . Zircon Megacryst s From Kimbelites : Oxygen Isotope Variability Among Mantle Melt s[J ] . Cont ribut ions to Mineral logy and Pet rology . ,1998 ,133 :1 - 11.
[ 62 ] King E M ,Valley J W,Davis D W,et al . Oxygen Isotope Ratios in Archean Plutonic Zircons f rom Granite-Greenstone Belt s of t he SuperiorProvince : Indicator of Magmatic Source[J ] . Pre-cambrian Research. ,1998 ,92 :365 - 387.
[ 63 ] Bindeman I N ,Valley J W. Formation of Low2δ( 18O) Rhyolites After Caldera Collapse at Yellowstone ,Wyoming ,USA[J ] . Ge-ology ,2000 ,28 :719 - 722.
[ 64 ] Gilliam C E ,Valley J W. Low δ(18O) Magma , Isle of Skye , Scotland : Evidence f rom Zircons [J ] . Geochem. Cosmochim. A c-ta ,1997 ,61 :4 975 - 4 981.
[ 65 ] 陳道公,Deloule E ,程昊,等. 大別- 蘇魯變質鋯石微區氧同位素特征初探:離子探針原位分析[J ] . 科學通報,2003 ,48 (16) :1 732 - 1 739.
[ 66 ] 鄭永飛,陳福坤,龔冰,等. 大別- 蘇魯造山帶超高壓變質巖原巖性質:鋯石氧同位素和U-Pb 年齡證據[J ] . 科學通報,2003 ,48 (16) :110 - 119.
[ 67 ] Monjzsis S T ,Harrison T M ,Pidgen R T. Oxegen-Isotope Evi-dence f rom Ancient Zircons for Liquid Water at t he Eart h’ s Surface 4300 Myr Ago[J ] . N ature ,2001 ,409 :178 -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