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愛情格言

英語愛情格言

時間:2022-02-19 01:33: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愛情格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愛情格言

第1篇

關于夢想的英語格言大全(經典版)

夢想的實現只靠干,不靠空談。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 only by dry, without words.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n life is to know yourself.

你覺得用什么能夠讓你交換夢想。

Do you think what can let you exchange dream.

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

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the ideal person, is poor.

一個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純潔。

A person's ideal more noble, the pure life.

不要被問題所逼迫,要用夢想來引導。

Don't be pushed by your problems. Be led to your dreams.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Dreamed of battle sword go, take a look at the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要抒寫自己夢想的人,反而更應該清醒。

To express their dreams, but should be more clear.

人的愿望沒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盡。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desire of the people,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using them all.

愛情當作理想的人,不會有真正的理想。

Will love as an ideal one, there will be no real ideal.

把理想運用到真實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Apply the ideal to the real things, there is the civilization.

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

If a person is on the top, and an unyielding.

不要懷有渺小的夢想,它們無法打動人心。

Don't have a small dream, they are unable to move people.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

The happiest thing in the world is to struggle for the ideal.

即使夢想不能實現,我們也不會放棄努力。

Even if the dream cannot come true, we will not give up efforts.

關于夢想的英語格言大全(最新版)

為偉大的事業而犧牲的人,絕對不算失敗者。

Sacrifice for the great cause, is absolutely not a failure.

未來在我們手里,我們追逐,執著,堅持著。

The future in our hands, we chase, persistent, adhere to the.

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自己就會夢想成真。

Help others to get, he wants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你們的理想與熱情,是你航行的靈魂的舵和帆。

Is your ideal and passion, you sail the rudder and the sails of the soul.

任何偉大的夢想都是從微不足道的行動開始的!

Any great dream starts from the minor action!

昨天不過是今天的回憶,明天不過是今天的夢想。

Yesterday is but today's memory and tomorrow is today's dream.

你必須擁有夢想,這樣你才能一早從床上爬起來。

You must have a dream, in this way can you get out of bed early in the morning.

理想之風扯滿人生的帆;奮斗之桿舉起理想之旗。

The wind of ideal associated with life sails; Hold the flag of the ideal struggle of the rod.

勝利是不會向我們走來的,我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Victory won't come to us, we must I go to it.

勞動受人推崇。為社會服務是很受人贊賞的道德理想。

Labor respected. For the social service moral ideal is to feel appreciated.

因為夢想不是屬于有才能的人,而是屬于敢于夢想的人。

Because the dream is not belong to a man of talent, but belongs to those who dare to dream.

開始往往是為夢想而忙,后來卻因為忙碌而是去了夢想。

Began to tend to be busy, to dream afterwards but because busy but went to the dream.

我們所有的夢想都可以成真,只要我們有勇氣去追求它們。

All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

世界上有條很長的路叫做夢想,還有堵很高的墻叫做現實。

There is a long way in the world is called dream, and a high wall called reality.

使人站起來的不是雙腳,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創造力。

Cause people to stand up is not the feet, but the ideal, the wisdom, will and creativity.

關于夢想的英語格言大全(熱門版)

尚未實現的崇高目標,要比伸手可得的渺小目的珍貴得多。

Unrealized lofty goal, than to stretch out his hand to small purpose is much more precious.

有的人愛說目標很難達到,那是由于他們的意志薄弱所致。

Some people said love is hard to achieve our goals, that is due to their weak will.

所有的傷害只會讓我變強,用更強大的自己守護我的夢想。

All damage will only make me stronger, more powerful guardian my dream.

生活若剝往理想、夢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If life to the ideal, dream, fantasy, that life is just a pile of mere skeleton.

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樂趣,比將來實際享受的樂趣要大得多。

In hope you enjoy the fun, enjoy the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future.

有時你的夢想達到是一種幸福,有時夢想破滅也是一種幸福。

Sometimes you dream to achieve is a kind of happiness, sometimes dream is also a kind of happiness.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暫時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暫時的。

Life is not successful, success is temporary; To be successful, not successful is temporary.

對于大多數剛走入社會的人來說,一套房子就能消滅一個夢想。

For most people just entering society, a house can kill a dream.

有誰孤單卻不期盼一個夢想的伴,相依相偎相知,愛的又美又暖。

Who alone do not look forward to a dream, regarded his bosom friend, love is beautiful and warm.

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

Dream as long as persistent, can become a reality. Is we don't live in the dream?

人類的心正是憑借著希望而得到寬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時刻。

The human heart with hope and comfort, life until the last moment of life.

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People need to be ideal, but people need to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the ideal, rather than supernatural ideal.

沉湎于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

Indulge in fantasy dream and forget the reality life, this is no good, remember.

夢想,是一個目標,是讓自己活下去的原動力,是讓自己開心的原因。

Dream, is a goal, is a prime mover, live is to make yourself happy.

很多時候,我們富了口袋,但窮了腦袋;我們有夢想,但缺少了思想。

Most of the time, we have rich pocket, but poor head; We have a dream, but the lack of thought.

什么是理想,革命事業就是理想;什么是幸福,為人民服務就是幸福。

What is the ideal, the revolution is the ideal; What is happiness, and serve the people is happiness.

夢想是指路明燈。沒有夢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Dream is the beacon.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without a dream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理想,就比漫無目的混日子的人走得要快。

The slowest person, as long as he does not lose ideal than aimlessly along the walk very fast.

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A person to realize your dream,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meet the following two conditions: courage and action.

夢想的力量來源需要外在動力的話,停止尋找,夢想的動力只在你的內在。

External power source of the power of a dream need to stop looking for, dream only in your intrinsic motivation.

看了關于夢想的英語格言大全還看:

1.關于夢想的英語格言

2.關于夢想的英文格言

3.關于夢想的英語名言

第2篇

火車提速,飛機提速,地鐵提速,果蔬提速,牲畜提速,愛情提速,婚姻提速,教育提速,文化提速,政績提速……全社會在提速,一切都在提速。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步入了全速時代,只有想不到的速度,沒有達不到的速度,欲速則成,欲速則達。

瓜果蔬菜的生長期一天比一天縮短,速度快得驚人。黃瓜抹避孕藥,幾天時間就可以下架上市;喂食避孕藥的魚蝦、黃鱔、大閘蟹個頭兒比正常生長的大幾倍;化肥、激素催生的無根豆芽不僅長得飛快而且白胖鮮嫩賣相好;西瓜因為膨大劑在它遠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能輕易讓它長得炸裂;以前辛辛苦苦養一年才能出欄的豬,現在人工飼料喂養只需三兩個月時間就可屠宰上市……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地為著一個共同速成的目標奮力前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塑身美體照樣可以速達。單眼皮一刀下去立馬變成雙眼皮;白頭發輕而易舉可以染黑;胖子瘦身,去醫院或美容院用大號針筒把多余脂肪抽取出來就行;矮子要長高,穿上增高鞋墊,有不怕吃苦的想追求貨真價實也容易,請醫生把骨頭打斷拉長再接上鋼筋;女士對胸部缺乏自信,注入幾針管硅膠保你鼓脹渾圓活力再現。

教育也趕趟兒似的重踩油門飛速前行。從胎兒到娃娃到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乃至走上社會,速成教育一刻都沒有停止過,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速成學習,速成培訓,速成文憑,速成學歷,英語速成班,作文速成班,作家速成班,美術速成班……幾年縮成幾月,幾月減至幾天。我們在速成的環境中為速成呼號,為速成而戰,一速驚人,一速成名。我們不愿意體會速成過程的艱辛,更不愿意為速成付出辛勞和汗水。我們無暇瀏覽速成旅途的風光,也無心感悟速成過程的愉悅,我們眼里看到的只有“速”,我們心中追求的只有“達”。娃娃背幾首唐詩學前教育就速成了,小學生說幾個英語單詞,英語就速成了,培訓獲一紙證書學習就速成了,花錢換來文憑學歷就速成了,我們迷失在高速的運轉里,我們陶醉在速成的喜悅中。為了速成,拔苗照樣助長,武漢五道杠少年“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七歲開始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加之工作照中那泰然的表情,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

山禿了荒了,不用十年樹木的漫長等待和辛苦,帶上油漆、刷子,幾天時間里荒山重現一片蔥綠;脫貧致富也不用那么費心勞神地出錢出力扶持,只需在破敗的村落外加修一條長長的“遮羞墻”即可;GDP不用一項項細究核實,摸摸腦袋拍拍胸脯,無限夸大的數字里面速出政績;天下文章一大抄,他山之石能攻玉,“開封指導漯河”式工作報告一蹴而就。

落后就要挨打,遲緩必定吃虧。在滾滾奔騰的速成洪流中,不速將被淘汰;在爭名奪利的名利場,失速就會落伍。展開想象翅膀,挖掘速度潛力,助推提速更上層樓,讓“欲速則達”徹底顛覆經典格言“欲速則不達”。

【原載2011年5月26日《揚州日報》】

作者自薦

插圖/金錢打敗規律/勾

第3篇

關鍵詞:高職英語;情感;興趣;學生自學;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6-0247-01

一、關注學生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教師,要在關愛學生上做好文章。英語語言本身就是表達感情的工具。語言是人的心理發展與文明發展的紐帶。另外,教師與學生從事教與學,都是帶著情感的,而這種情感差異也導致了教與學的差異。在進行英語教學實踐時,我們更要注意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第一,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第二,解決情感問題也是促進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課堂是語言學習參與者(即學生和教師)的活動場所,也是他們進行人際交流的社會環境。傳授知識點的同時,教學目標不能囿于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更要使得他們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豐富感情。在上課時,教師要帶著積極的情感來工作,關注學生的情感問題,關注他們每一步成長,積極為學生營造舒適安全的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生從學習實踐中獲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二、創設愉快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與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對學習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感,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時感知較敏銳,記憶較牢固,想象較活躍。愉快教學正是適應了這個特點,能夠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

離職學生處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長發育漸趨成熟和穩定時期,他們多數會通過社會生活體驗以及網絡、影視、書籍的教育,具備一定思想和信仰、開始追求成功、希望得到所在群體的認同、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決定了教師要盡可能采取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的教學策略,因勢利導。

在教學中,首先要善于趣味導課,引人入勝。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風趣的開場,生動的故事,好聽的歌曲,走紅的電影等等,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合理利用校本環境。在教室,學校組織班級學生開設與英語學習有關的各種活動。例如在教室的墻壁掛上英語格言或警句,如“No SweatNo Sweet”、“Never Give Up”等。

還有教唱歌曲,也使得學生興趣盎然。愛好音樂,是高職學生這個年齡的普遍特點,而多數英文歌曲都嵌入了友情、親情、愛情、勵志、信念、懷舊等主題,既是好的專業教材、也是好的人文熏陶。

再有,通過一些游戲開展英語教學,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被動語態運用于現在完成體時(have/has been done),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些游戲。讓一位學生暫離開教室,教師和其他學生在教室里做一些事情,使教室有所變化。

三、善于“以逸待勞”,引導學生自學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效率的提高,單憑教師不行,強行灌輸或強化訓練也行不通。要將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有人就形象地說過,小學是老師牽著走,中學是老師指著走,大學則是老師看著走。過去我們高職英語教學,偏重于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往往事倍而功半。實踐表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變老師要他學為他自己要學,并努力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學,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教閱讀環節時,學生帶著任務自我閱讀,將自學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再與同學討論解決,如果還不能解決,則上課時集體討論解決,老師則略加點撥。這樣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成就感,輕松學習,學得牢固踏實。

其次,高職英語教學不同于中學,偏重于知識的掌握,不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切合生活的實際,學習的效果也不好。從事高職英語教學的老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學科,而且是現代交際的重要工具之一,一定要重視它的實用性,否則就偏離了教學目的。比如,導游專業的學生,讓他們扮演對話中的角色,模擬一些旅游場景,練習用英語介紹景點,訂酒店,訂機票等。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內在的素質培養。許多學生很快就把所學的知識忘個干凈,并沒有轉化為自身的內功。我在教學中,注重書本知識與其他知識的結合,一堂英語課涉及到的知識往往會有文學的、社會的、政治的、倫理的等等。講課中,多以見聞、生活、感悟等為引例,幫助消化課內知識。教會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規律,拓展能力。

第4篇

[關鍵詞]莎士比亞 “商籟” 里程碑

“莎翁”是對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尊稱,“商籟”就是“Sonnet”的音譯,也稱“商籟體”,意譯為“十四行詩”。十四行詩原是中世紀流行在民間的抒情短詩,是為歌唱而作的一種詩歌的體裁,十三世紀文藝復興中的意大利詩人采用了十四行詩并賦予嚴謹的格律。十六世紀初十四行詩體介紹到英國之后逐漸風行起來,到十六世紀末,這種詩體已成了英國詩壇上最流行的詩體,許多十四行詩詩人誕生了。在英國的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一座高峰。他的詩不僅在英國的抒情詩寶庫中,而且在世界的抒情詩寶庫中,保持著崇高的地位。梁宗岱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卷首介紹中概述:“他的十四行詩,是世界詩壇上的一顆明珠。就其藝術力量和意象的豐富而言,足以和他的戲劇媲美。”的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許多方面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熱情地謳歌了友誼和愛,青春和美;他們所包含的不僅是感情,還有詩人深邃的思想。它感情豐富,寓意深刻,語言優美,節奏鮮明,是詩人進步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生動反映。筆者拜讀過不少莎翁的十四行詩,而感覺最有趣的,莫過于第126首了。因此,筆者欲以下三個方面對該詩進行一下粗淺的分析。

一、該詩的結構造型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一種具有嚴格韻式、抑揚格、五音部、由十四行構成的詩體,其中有三個詩節(quatrain)和一個對偶句(couplet),壓韻方式為“abab,cdcd,efef,gg”。然而,莎翁154首十四行詩中的第126首卻是個例外,它只有十二行,由六個對偶句構成,其壓韻方式為“aa,bb,cc,ee,ff”。

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每一首的最后兩句(對偶句)是整個詩最為精彩的點睛之筆,也是對該詩的總結。眾所周知,莎士比亞一生共創作了154首十四行詩,這些詩從內容上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從第一首到第126首,這部分是詩人寫給一位男青年的。因此,第126首作為這部分的跋(envoy),用了六個對偶句,形成了大總結,是126首詩的結語。有的論者猜測說,因為這是詩人獻給愛友的最后一首詩,所以改變了章法,形成了奇特的結構造型。也正是因為這種異離于正常十四行詩的做法,才顯得格外令人注目,在整個詩集中充當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二、該詩的思想內容

這首詩其實只有六個對偶句,共十二行,而不是一首標準的十四行詩。這里,詩人警告他的愛友說,雖然現在由于自然的幫助,他能據有時間給他的一切美,但他仍須留心,因為自然的能力也受時間支配,到最后,她也不得不放棄她最心愛的寶貝。第1行,“孩子”:對方在詩人眼中仍然年青;“沙漏”及第2行中的“小鐮刀”指時間之易變與不留情,現在這些東西在他愛友的掌握之中,即他愛友的美不易衰頹;第3行:愛友在時間的進程中不但沒有衰老,反而長得更美了;第5~8行:自然所以守牢他的愛友,就為了要與時間挑戰,證明時間對他愛友是不能加以損害的;第6行:用維持愛友的美而拖住他;第7,9,10等行內的“她”指第5行中的“大自然”; 第10~12行:自然不能永遠守牢他的愛友,她最后總得向時間低頭,把他的愛友交付與時間。這首詩是詩人寫給愛友的一系列十四行詩的最后一首,也是這126首詩的結語帶著悲觀色彩的結語。莎士比亞用這首詩(Sonnet 126)結束了對愛友(男青年)的友誼和愛情。

三、該詩的特殊地位和意義

莎士比亞的154首十四行詩從內容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第1首到第126首,這部分是詩人寫給一位男青年的;第二部分從第127首到152首,這部分是詩人寫給一位“黑女郎”的;第三部分是第153首和154首,這部分與上述題材無關,像是對希臘格言詩的翻譯或仿作,據說是詩人用來寄托愛神的。不難看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基本上都是歌頌友誼,抒寫愛情,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理想。詩人情真意切地投入了自己,既禮贊了友情,又表白了愛情,注入了個人較深的感受,因此我們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的情感世界,那么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真、善、美統一的世界。詩人在這些歌頌友情與愛情的詩歌中,提出了他所主張的生活的最高標準:真、善、美及這三者的結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除了強烈的感情之外,還有深邃的思想,反映了他進步的人生觀和藝術觀,這些思想在否定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禁欲主義和神權的基礎上,贊揚了人的個性,宣稱人的平等,賦予了人和人生以新的內容和意義,達到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最高水平。

莎翁“商籟”之126,以其特殊的結構和獨有的韻律,吸引了許多讀者的眼球。它是一個轉折點,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第126首之前的十四行詩中有四個很突出的方面:(1)表達“時間”的詞語出現得非常多,而且常被描述為是青春和美麗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不過,這敵人是可以戰勝的,戰勝了它就可以永保青春;(2)用詩表愛。詩人在詩中傾訴著自己對愛友的愛,猶如世間上的許多愛情一樣,他的情緒上下波動,一陣甜蜜一陣憂傷。詩人直接地表示,“(第76首)你和愛情就是我唯一的主題。”;(3)詩人在十四行詩中大量的引用了比喻,那些喻體,好像一聽到招呼就展翅飛來,而且還知道自己應該落在哪一個位置上,生動,真實的反映了詩人要表達的主題;(4)詩人很善于寫時間的流轉,即春夏秋冬的變化和白天與黑夜的交替。在第126首之后的十四行詩中,詩人的愛情轉移到了一位“黑女郎”身上,這個女子放蕩,性格怪戾,多情,善于折磨人,不美卻蠱,而“我”呢,一度對她癡心不已,弄到自己傷痕累累卻還是甘愿如此,得不償失。因為她,詩人和愛友之間發生了分裂,最后落得一無所有。有個別論者對莎士比亞在他的十四行詩中所描寫的愛情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說,詩人在第126首詩的前后描寫的愛都是不健康的:之前是他對愛友(男青年)的過分曖昧,有同性戀的傾向;之后是他對“黑女郎”()肉體的過分迷戀,有狎妓的行為。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共同認可的:莎翁“商籟”之126是他描寫愛情的一個轉折點,一個分界線,一個里程碑。

參考文獻

[1]屠岸,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謝祖均,英語修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

第5篇

一、自然環境差異

英漢民族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有異而形成各具特點的習語。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因而英語中產生了大量的來自航海用語的習語。如:to go with the stream隨波逐流,to take the ropes了如指掌,to trim one’ sails to the wind隨機應變,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堅持到底等等。英語 中有不少用魚來比喻人的習語:a poor fish可憐的家伙,a cold fish冷淡的人,queer fish怪人,a shy fish羞答答的家伙等……

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土地、山水對人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漢語中有許多與土地、農業有關的習語,如:山崩地裂、東山再起、水到渠成、土生土長、卷土重來、揠苗助長、順藤摸瓜等。比喻花錢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漢語是揮金如土。又如,中國盛產竹,竹子有極豐富的文化內涵,習語如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節外生枝等。古代的文人墨客也詠竹之高潔與堅貞。英美民族生活地區不產竹,bamboo是舶來品、借用語,所以英語中與竹子相關的習語寥寥無幾,更無聯想意義。形容事物迅速發展,漢語用雨后春筍般、如雨后春筍,英語用 like mushrooms。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夏天常常是驕陽似火,赤 日炎炎似火燒。英國夏季氣候涼爽宜人,英國人形容夏天是如“愛人”般可愛、溫柔、美好。在漢語中東風是春天的使者,在英語中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著名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

二、風俗習慣差異

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歲月中逐漸形成的文化意識的反映和表現,民俗是習語賴以生長并獲得頑強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許多習語就出自民俗。要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漢語有習語“小菜一碟”英語有習語 a piece of cake。漢語的“小菜”與英語的“蛋糕”都有“容易(或輕松愉快)的事情”之義,這與兩國的飲食習慣有關系。蛋糕是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一種食品,所以他們就用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國,小菜在中國人的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吃一碟小菜對中國人來說易如反掌,因此常用“小菜一碟”來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這兩個習語反映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飲食風俗習慣。

在性格方面,中國人質樸凝重,謙虛寬容;英美人性格外向開朗,看重自我,從不貶低自己。漢語習語如“不為禍死,不為福先”、“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槍打出頭鳥”、“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命中無者莫強求”…等表現了中國人以自苦、中庸、明哲保身為特點的為人處世哲學。而英美人則強調人要不斷創新,不滿足現狀,標新立異,尋找新的機會。如No money,no honey.沒有錢就休想得到稱心如意的女人為伴侶 ;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在愛情和戰爭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正當的”等習語就是這種形象的反映,這些對于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是接受不了的。

三、歷史文化差異

中英兩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習語中有很大一部分皆來源于此。由于古代中國長年戰爭,許多習語如圍魏救趙、臨陣磨槍、毛遂自薦、四面楚歌、臥薪嘗膽、負荊請罪、三顧茅廬等出自國家間的征戰故事,充分體現了漢民族獨特的古代文化。 古代的英國,磨坊和鐵匠鋪是農村的主要手工業生產地,許多習語如 a rut! of the mill job沒有多大變化的普通工作,to go to something at hammer and tongs全力以赴地,call a spade a spade實話實說 ,to come under the harmer被拍賣”等與此緊密相聯 。

四、典故和神話故事

大量英漢習語源于典故。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黔驢技窮”等是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畫龍點睛、愚公移山”等出自神話傳說。英語習語如cat’s paw受人愚弄的人,the bear and the two travelers患難見人心,the dog and the cook吃一塹,長一智”等出自《伊索寓言》,A laddin’s lame能滿足人的一切愿望的東西等出自神話故事。神話故事以其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豐富了習語 ,成為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五、對事物認知的差異

漢英民族對客觀事物各持己見,賦予事物不同的內涵。如“龍”在漢語中象征著吉祥尊貴、威嚴和力量。習語有“望子成龍、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有時也用“騰飛的巨龍”來形容我們的國家,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然而在英語中dragon是邪惡的代表,是一種兇殘猙獰的怪獸。撒旦被稱為dragon,兇暴的女人稱為dragon,“亞洲四小龍”是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又如在中國北方,貓頭鷹出現就是一種兇兆,和吉祥全然無緣。英語中卻有 as wise as an owl,表明西方人把 owl象征“狡猾、機警、聰明”。兩個民族都養狗,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多含有貶義,如“狗仗人勢、喪家之犬、狼心狗肺、狐群狗黨、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頭軍師”等口語。由此可見中國人對狗討厭之至,對狗沒有任何贊美之意。

然而,對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門或打獵,也可以做人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多數有褒義。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top dog優勝者;a gay dog快活人;a water dog水性好的人;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運。”又如中國人用“花花公子”表示“只追求享受、過紙醉金迷生活的輕浮闊少爺”,用“拈花惹草”表示作風不正派的男人。而英語的 flower卻無漢語中提到的含義。再如daffodil漢語中是“黃水仙”,僅僅是一種花而已,但在英語中它是春天、歡樂的象征。在色彩方面,英語中的白色象征著快樂、純潔。例如習語“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a white lie無惡意 的謊言,white elephant大、笨而無用之物”…。但在漢語中,白色蘊涵悲愴貧寒,衰敗死亡之意。如“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一窮二白”,都勾勒出蒼涼寂凄、衰敗哀愁的意境。

六、宗教差異

第6篇

[關鍵詞] 青春;懷舊情調;成長寓言;兩性視角

2010年上映的由九把刀導演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3年女性導演趙薇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①,是近年來青春題材電影中的翹楚之作,兩部影片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下面將從懷舊情調的營造,成長主題的表達,兩性視角的差異三方面,對兩部影片展開比較賞析。

一、后青春時代的懷舊

兩部影片從片名看就表現出濃厚的懷舊色彩。兩位導演都是“70后”生人,都已過了而立之年,進入到后青春時代。青春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是一段難以抹去的記憶,青春也是趙薇和九把刀心中無法割舍的光輝歲月。

《致青春》影片開頭的一段仰拍,鏡頭緩緩搖過碧樹藍天,濃密的樹葉間透出點點陽光,配以節奏舒緩、悠揚的樂曲,營造出濃厚的懷舊色彩。緊接著鏡頭跳轉到20世紀90年代大學校園開學的熱鬧場面,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就此穿越時空,拉開帷幕。《那些年》則采用倒敘手法,以幾個高中好友一起去參加沈佳宜的婚禮作為開端。鏡頭由蘋果的特寫轉到一本被風吹起的日記本,然后切到印有墨水點的校服,鏡頭慢慢拉遠,成年的柯景騰準備去參加沈佳宜的婚禮。接著同樣也是一個鏡頭跳轉,回到了1994年的臺灣彰化。影片通過男主角柯景騰的旁白,用回憶的口吻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跨越十年的青春故事。

兩部影片的故事都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講起,因此都不約而同運用了大量反映90年代的時代符號元素。

《致青春》中運用大量的細節刻畫,逼真地再現了90年代大陸大學校園:雜亂無章的男生宿舍,如火如荼的社團活動,宿舍用電爐,聽知心姐姐聊情感故事,新年晚會上的健美操表演,英語角,畢業招聘會,等等。《那些年》的故事跨度相對比較大,其中涉及很多從1994到2004十年間的臺灣往事,流行歌手張雨生、張學友、張惠妹、周杰倫,臺灣職業棒球聯賽中的龍象之戰,臺灣9?21大地震。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歌是屬于“70后”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兩部電影終究是演給那些青春已逝的后青春期的人來欣賞的,或緬懷或祭奠,或回憶或懷舊。因此在兩部影片的故事敘述中,導演都會不自覺跳出來,借劇中人物的對話或旁白,表明自己對青春的感悟。

《致青春》中給觀眾印象頗深的是四個女孩在寢室中喝啤酒暢聊的片段。鄭微因為失戀而傷心痛苦,此時阮莞走進宿舍,拿出私藏的啤酒勸慰失戀的鄭微,打開心扉的二人開始暢聊青春,后來朱小北和黎維娟也加入其中。阮莞的青春理想是希望青春不朽,而鄭微的理想“不想成為黃臉歐巴桑”,這是前者的俗語表達,也許這也是女性導演趙薇曾有的青想。

《那些年》中導演九把刀則是通過男主角柯景騰的旁白,表達出自己對青春的感悟。為了向心目中的女孩證明自己,柯景騰舉行了自由格斗比賽。當沈佳宜穿著柯景騰送她的T恤出現,等待柯景騰表白時,看到的卻是被打倒在地、滿身是傷的柯景騰。兩人因為對格斗比賽意義的認識不同,而產生分歧,在爭吵中不歡而散。這個場景之后,影片插入柯景騰的旁白:“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成熟,女孩的成熟,沒有一個男孩能夠招架得住。”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雖然相愛,卻在彼此傷害,人生有時就是殘酷的。這是柯景騰的青春感悟,也是導演九把刀對愛情的理解。

二、關于成長的寓言

青春永遠和成長伴隨在一起,青春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寓言。兩部影片中的愛情故事背后,都隱藏著導演對于人生成長的解讀。

《致青春》中的鄭微敢愛敢恨,從不情的懦夫,先后勇敢追求林靜和陳孝正。但兩段愛情都因為男方的背叛而失敗,她掙扎在失戀的痛苦中,最后在目睹了阮莞的悲劇和施潔的愛情之后,對于愛情,她終于釋懷,對于林靜和陳孝正再也沒有怨和恨。我們看到的是鄭微走出青春傷感的輕松。

陳孝正經過多年努力,終于獲得了超越所有人的資本之后,他卻痛苦發現原來人世間不是只有自己,人生中重要的東西也不是只有成功和事業,驀然回首,一切美好的東西卻都留在了青春的記憶中。回首青春,《致青春》中的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痛苦的經歷換來的是成長的代價。

《那些年》中,柯景騰的成長伴隨著對優質女生沈佳宜的愛慕。柯景騰和沈佳宜本是兩條平行線中的人物:一個是長相好、學習好的優質女生,一個卻是愛搗亂、幼稚無比的搗亂男生。兩人本是水火不容的,但因為柯景騰在沈佳宜忘記帶書本時,出手相助,兩人的世界產生了交集。沈佳宜從柯景騰幼稚舉動的背后看到了其可愛率真的一面,而柯景騰也從對沈佳宜的愛戀中獲得了學習的動力。大學里面為了獲得沈佳宜的芳心,也為使自己更像一個男人,他舉辦了格斗比賽。而和沈佳宜的戀愛失敗,則直接實現了柯景騰心理的成熟。從一個愛搗亂的壞學生到愛學習的好學生,從一個男孩變成一個敢于面對挑戰的男人,從一個因為失戀而哭泣的男孩成長為笑著祝福女生的男人。對柯景騰來說,青春愛情,是他人生成長路上的催化劑。

青春的故事中不光有愛情,還有學業、友誼、理想,尊嚴。但是在描寫愛情主題的背后,我們看到兩部影片中,兩位導演都有意融入了對于其他情感的關注和思考。《致青春》中的朱小北,為了維護個人的尊嚴,憤怒中砸壞商店,退學回家。這成為她人生記憶中無法跨越的恥辱,甚至最后改名劉云,事業有成之后,她仍舊無法面對昔日的同學。《那些年》中除了愛情的描寫,導演九把刀還著力刻畫了青年男女之間的友情以及青春期男孩子對于性的懵懂。

三、兩性視角下的不同敘事

雖然兩部影片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因為趙薇和九把刀兩位導演性別身份的差異,使兩部影片在敘事視角上呈現出很大的不同。

(一)在處理愛情時,男女兩人的視角不同

《致青春》的小說原作者辛夷塢和導演趙薇均為女性,兩位女性在她們的作品中,都給予了女孩子更多的喜愛。因此小說和影片中的女孩子遠遠要比男孩更可愛,無論是性格活潑、敢愛敢恨的鄭微,令萬人著迷卻冰清玉潔的阮莞,還是性格剛烈的朱小北和雖然世俗但不失純真的黎維娟。尤其是兩位女主角對于愛情的態度,表現出類似蛾撲火般的執著。鄭微自詡為“玉面小飛龍”,敢愛敢恨,為了愛她可以放下女孩子的,對陳孝正展開死纏爛打的追求。阮莞對趙世永愛得死心塌地,不求回報。為了愛情她默默隱忍,在趙世永讓別的女孩懷孕的時候,她忍受著內心痛苦,幫助趙世永解決問題,甚至沒有一句怨言,她像母親一樣精心呵護著永遠也長不大的趙世永。

相比幾個女孩而言,《致青春》中的男性形象顯得有些卑微,尤其是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三位男性角色陳孝正、林靜以及趙世永無疑都是“懦夫”。陳孝正自私自利,為了他那振振有詞的人生不能有1厘米誤差的人生格言,最終選擇了公派留學,舍棄了鄭微;趙世永優柔寡斷,一方面他在盡情享受著阮莞的愛,但另一方面又從來也沒有主動地去爭取和阮莞的愛情;林靜懦弱狹隘,當他撞見了自己父親和鄭微母親的時,無法面對這一切,內心的狹隘,讓他選擇了逃避。在面對深愛自己的施潔時,他所選擇的仍舊是回避和抗拒。《致青春》似乎向觀眾在表明“男性是欲望和理性的主體和群體,女性是情感和感性的主體和群體”②。

惟一可圈點的人物只有外表灑脫但內心自卑的張開。他像哥哥一樣關心鄭微,內心深處卻默默愛著女神阮莞。他異常自卑,從不敢公開自己對阮莞的愛,像竊賊一樣,偷偷隱藏著這份愛,不敢讓它見光。他寧愿做一束滿天星,成為主角的陪襯。

相比《致青春》,九把刀從男性視角出發,在《那些年》中塑造了一群別樣的男女形象,雖然簡單,卻是中性審視每個人。長相出眾,溫柔可人,學習優異的優質女生沈佳宜是所有男孩子心目中的女神形象。五個男孩子雖然缺點多多,毛病一大堆,長相也不出眾,但心地不壞。雖年少輕狂,但是純真,令人感動。五個男孩子都用各自的方式喜歡著優質女生沈佳宜,當沈佳宜對柯景騰明顯表現出好感時,大家雖然心知肚明,但沒有人因為妒忌去點破,而是默默祝福。相比《致青春》中的男性角色,《那些年》中的男孩陽光、可愛。

(二)有性別的敘事方式

《致青春》的電影敘事采取了戲劇化的結構。每一段愛情故事都像是羅曼蒂克的樂曲,一波三折。為了強化戲劇化敘事,影片中設計了很多非現實的細節。影片從鄭微的夢開始,夢中變成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豌豆公主。當陳孝正終于接受鄭微的愛時,鄭微看見雪地中的自己像童話中的灰姑娘一樣,穿上了水晶鞋。還有那張寓意深刻的飄飛在空中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當鄭微要告訴林靜,自己被他所在的城市的一所大學錄取時,錄取通知書被風莫名其妙吹走了,似乎預示著二人的愛情,若即若離,分分合合,最終無法走到一起。這些具有童話色彩的、充滿寓意的細節設置,鮮明表現著趙薇作為一名女導演的浪漫風格。

《那些年》,改編自導演九把刀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因為充滿自傳色彩,所以整部影片故事簡單而又貼近生活,在敘事方式上導演選擇了人生故事的日常化敘事。電影中幼稚無比、臭屁自大、喜歡耍帥的大男孩柯景騰,就是導演九把刀的本名。而劇中的其他男孩,我們似乎都能從身邊找尋到他們的影子,努力上進的胖子阿和,喜歡籃球耍酷的老曹,愛變小戲法討女孩歡心的該邊,等等。

影片沒有設計離奇的情節,也沒有為男女主人的愛情設置太多的意外障礙,整個劇情的情節沒有任何戲劇化的造作,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現。作為導演,九把刀拍攝影片的目的本在于對自己的青春進行一場正式的懷念,無心引起別人的共鳴,只是以此來祭奠自己漸行漸遠的青春歲月。因為日常化的、平淡而真實敘事方式,使個人的青春紀實卻毫無征兆地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整部影片帶給人的感覺是陽光、燦爛。

注釋:

① 為行文簡潔,趙薇導演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九把刀導演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簡稱《那些年》,下文不再一一注明。

② 張會軍:《影像中的感性情感――女性電影導演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 高山.全民“青春”事件下的懷舊消費――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國產青春片的市場機遇[J].當代電影,2013(07).

[2]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之懷舊文化解析[J].電影文學,2013(10).

第7篇

習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是語言的精華所在,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英漢兩種語言都有其各自悠久的歷史,擁有大量的習語,但由于中英兩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文化意識差異,諸如生存環境,風俗習慣,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等方面所表達的意義存在著明顯差異,英漢習語存在著文化差異。英漢民族在文化上的差異使得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時,不理解其內涵;同時,又受母語文化的干擾,從而對英語習語的理解產生錯誤或偏差。要消除母語文化的干擾,正確理解、學習和應用英語習語,就需要在了解和掌握兩個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淵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要學好英語習語應具備雙重文化理解能力,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達到文化理解,同時還要不斷豐富文化信息,進行文化實踐。

關鍵詞:英語習語;母語文化干擾;英語學習;文化差異

Abstract

English idioms is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eople’s cultur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their respective long histories and a great deal of idioms. But such idioms differ a lot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such as life styles, custom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history backgrounds, etc. Therefore Chinese students have trouble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 idioms because of not knowing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ir native cultur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transference so as to understand and use English idioms correctly,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learn English idiom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both cultures. They should also try to develop good cultural sense and carry out cultural practices.

Key words: English idioms; negative transference of native culture; English lear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第一節 習語與文化的關系

(一)、定義習語

習語是從人民口語和經典著作中提煉出來的語言精華,是歷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和瑰寶。習語是一個社會的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不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都要使用一定量的習語,能否正確使用習語往往是一個人語言水平的標志。“英語習語就其廣義而言包括俗語、諺語、格言、俚語、成語等”[1](p98)。

“所謂俗語指的是流傳于民間,較為通俗具有普遍真理意義的表達”[2](p538-540)如: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滾石不生苔);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眾人拾柴火焰高);英語中的“proverbs”有更大的口頭流傳性,諺語可定義為: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Proverb《朗文現代英漢雙解詞典》。定義為:A short well-known saying usu. in popular language”。[3](p3-4)如:A man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觀其交友,知其為人);All roads lead to Roman(條條道路通羅馬);“格言可定義為:含存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為精練”。[4](p33-34)如:Life is like a buoy; nothing can make it sink(人生如一支浮標,任何風浪也無法使它沉默)。“俚語來源于英美日常閑談和調侃的口語中,具有較強的語言表現力,感染力和生活情趣,是一些一般用于非正式場合的口語詞或表達法”[5](p1)如:Say you! I never accept any money I had not earned by my own effort.----say you.(我從來不接受不是憑本事賺來的錢——聽你胡說)。“所謂的英語成語是指公認的喻義成語(established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有些論述英語成語的著作把英語單詞的習慣用法(idiomatic uses of words)也納入英語成語的范疇,這種處理方法使得英語成語所包括的范圍越發廣泛”。[6](p7-10)如:bury the hatchet.(化干戈為玉帛)。

(二)、定義文化

“文化”的含義很廣:《現代漢語詞典》(1996)給“文化”所下的定義第一條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這一定義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泛指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另一方面又特指文學、藝術、科學等等”。[7](p1-3)

(三)、習語與文化的關系

作為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習語與文化的關系同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一樣密不可分。我們知道,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發展上看語言與文化又互為條件,相互促進。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語言的底蘊。從語言中我們可以觀察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 從文化上又可以解釋語言現象.習語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與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它的發生、發展同社會現實密切相關,因而內容繁雜,包羅萬象,社會、歷史、心理、民俗等各類社會現象都可以在習語中得到反映。通過習語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和風俗民情;同樣,透過文化背景,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包含在習語中的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此外:習語還是一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習語折射出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各國文化上的差異,在習語中都得以體現。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總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典籍文學作品、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等。現從三個方面來比較英漢兩個民族的文化差異及各自對習語造成的不同影響。

1、宗教信仰

作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宗教文化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的語言交際,英漢兩個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必然會影響其語言行為。宗教引起的文化差異也可以在習語中體現出來。英國是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宗教在英國社會中起相當大的作用。《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影響深遠,不僅是一部宗教經典,而且是西方文化(包括英國文化)的重要支柱。我們知道許多習語源自《圣經》。例如:to put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出自《圣經·馬太福音》中耶穌的告誡,帶有明顯的貶義,指的是強求思想僵化的人接受觀念的“不明智”之舉。另外。“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出自《圣經·約伯記》,形容某事件所引起的恐懼,相當于“令人毛骨悚然”。 英語國家文化傳統的主體是基督教文化。"神"和"天"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指的是基督教的最高神話--上帝(God)。源于基督教的習語很多。如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說曹操,曹操到)。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同時也為漢語語言帶來了梵語文化。漢語中出自佛教的習語不少,主要來自佛經譯作。如“大吹法螺”一語即出自《金光明經.贊嘆品》。類似的還有:“大慈大悲”、“不可思議”、“現身說法”等等。

綜上所述,語言與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2、典籍和文學作品

英漢兩種語言均有相當長的發展史和輝煌一時的文明。其間涌現了大量的典籍和文學作品,對兩種語言中習語的形成及豐富有著不同的影響。

英語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喬叟、莎士比亞、培根、狄更斯等一大批著名的語言和文學大師。他們的作品培養和完善了英語語言的成長。以莎士比亞為例,他的作品,尤其是戲劇,對英語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英語習語的寶庫。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的出自莎士比亞作品的習語如:

(1)“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閃光的東西未必是金子)”出自《威尼斯商人》第3章第4節。

(2)“Too swift arrives as tardy as too slow.(欲速則不達)”出自《羅密歐與朱莉葉》第5章第7節

《圣經》既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宗教典籍,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對歐美國家語言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圣經》中的許多故事和語句,已經成為

英語習語產生的源泉。例如:“Wash one’s hands of”一語就出自《圣經.馬太福音》第27章耶穌受審的場面,原指羅馬總督彼拉多(Pilate)決計不再過問給耶穌定罪的事,于是便在眾人面前取水洗手。這一習語的意思也就引申這“不再管”和“不再過問”。又如:

(1)“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直言不諱)” 出自《馬太福音》第7章第6節

(2)“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出自 《出埃及記》21章第23,24節

漢民族在其幾千年的文字史上,語言的發展日臻完善與成熟,從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和先秦時期的文化到唐詩宋詞和明清時期的小說,這一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著名典籍和文學作品,成為漢民族語言寶庫中的精華,對漢語語言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漢語中的大量成語都來自古代豐富的文學作品。例如,“功虧一簣”一語即出自《尚書.旅獒》所載“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之句;“吹毛求疵”出自《韓非子.大體》中“不吹毛而求小疵”句;“開誠布公”是《三國志.蜀志.諸葛亮評傳》中“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一句的縮略,等等。盡管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一些習語因為情境的變化而發生了變意變形的現象,但究其源,仍可在古籍中找到其出處。

3、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神話傳說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和人類社會包羅萬象的朦朧認識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們的題材大都是關于神、英雄、愛情等方面的故事。這是中外神話傳說中的相同之處。

英民族文化中的神話傳說多來自古希臘和羅馬神話,英國由于歷史上多次外族入侵,語言的發展變化受外來影響較大,特別是公元前后羅馬人的征服,給英倫三島帶來了輝煌的古羅馬和希臘文化,其中自然包括豐富多彩的神話和傳說。這一時期英語吸收形成了許多與羅馬和希臘神話傳說有關的習語。試舉兩例:

(1) Heal of Achilles. (致命的弱點)

Achille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出生時其母將他浸入地獄的Styx河中,長大后刀槍不入。但被母親捏著的腳跟沒有浸著水,成為唯一弱點,終于在特洛伊戰爭中被敵人射中腳跟而死。

(2)A sop to Cerbrus.(Cerbrus,濕透了)

Cerbrus是古希臘神語中守衛地獄門的多頭狗,守衛著冥王Pluto的宮殿,禁止任何生物進入和任何鬼出來。女巫Sibyl欲訪冥王,遂丟了一個浸過肉湯的面包賄賂Cerberus.它吃后即躺下昏睡,于是Sibyl得以進入冥府。

除古希臘和羅馬的神話外,英語里還有一些習語是來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傳說的,數量不很多。如:“‘to rain cats and dogs’ (傾盆大雨)一語即出自古代北歐神話,說的是雨神奧丁(Odin)模樣與貓相似,身后跟著狗和狼,出現在哪里,哪里便刮風下雨”[8](p100)。

寓言故事對于英語習語的影響,首推古希臘的《伊索寓言》。如:“Union is strength”“A bird at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等等。

中國神話傳說來源多,題材廣,但多為“土特產”,所產生的漢語習語很具有漢民族的特色。這里需要特別提到的是中國的“龍”文化。漢民族文化中,龍象征著至高的威嚴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權,也代表了吉祥如意和成功的意思。由此衍生出許許多多的習語,如“望子成龍”、“龍顏大怒”、“龍鳳呈祥”等。而在西方人的眼里,龍被認為是類似鱷魚和蛇的動物,生有爪和翅并能吐火,其職責是守護寶藏。英語中關于龍的習語寥寥無幾,且多為貶義,暗指兇惡之人。

除龍文化對漢語習語形成的影響外,源于其它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成語也占有相當的數量,有名的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多見于一些典籍作品之中。豐富的寓言故事亦產生了許多眾口傳誦的漢語成語,如“自相矛盾”、“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畫龍點睛”等等。

轉貼于 (四)、小結

總之,英漢兩種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反映在語言上,就產生了許多來自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事件以及文學典故的習語。但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淵源和發展軌跡不同,這些習語均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蘊藏著特殊的文化背景知識,其意義之深遠,非字面上所能理解的。英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是不同的文化體系。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而英漢兩種語言都擁有大量習語,它們反映了民族的文化特征,是語言的精華但由于歷史進程,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也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第二節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習語的難點:母語文化干擾

由于英漢民族在文化上的差異,使得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時存在著一個難點——受母語文化影響。

學習習語受母語文化干擾的現象存在于大多數學生中,這不僅存在于語言表達層面上,而且存在于文化理解層面上。也就是說,漢語與英語的文化差異是造成干擾學習英語習語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達方式和傳播工具,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文化對語言的影響涉及語言的各個層面。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語文化的風俗習慣、價值觀來應對西方文化,自然會造成用語失誤,形成交際上的障礙。雖然中英文化由于地理環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呈現出較大差異,但是由于人們的經歷和對世界的認識在不少方面是相似的,因此英漢語中有一些相似的習語。這些習語在意思和形式上都能對等起來。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人多好辦事),Haste makes waste(欲速則不達),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見,心不煩),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魚), A cat has nine lives(貓有九命),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re (滴水穿石),God help the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Castle in the air (空中樓閣),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在家像獅吼,在外像鼠叫),Fat hens lay few eggs(肥雞不下蛋)等”[9](p74)。

但是這類可以對等的習語數量是相當少的,英漢習語中真正存在的是大量不對等的習語,例如我們在形容一個人很窮,常會這樣比喻: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church mouse”(教堂老鼠)這一形象也很有文化特點。中國的廟里的供品是食物,因而有可能讓老鼠富得流油,如果用這一形象去理解西方教堂,當然很難理解像“教堂的老鼠,沾不到一點油水”這樣的比喻。在西方教堂里是沒有供品的,‘窮得像教堂里的老鼠’相當于漢語的“一貧如洗”。還有意義相似,形式不同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人以群分),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這山望著那山高),Come knocking at your door.(開始發生),Come off the fence.(不再騎墻),Come out of the closet.(袒露隱情),Go around the circles.(進展緩慢),Go for broke.(全力以赴),Handsome is as handsome does.(不可以貌取人), Hang by a thread.(生命垂危),Hand in glove with.(密切合作),If push comes to shove.(在迫不得已時),In the heat of the moment. (一時

沖動)” [10](p136-137) 等。在意義表達的具體或抽象性方面有所不同。在一種語言中它是以直接概括的方式表現出來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在另一種語言中則是以具體的比喻形式出現的,第三條習語則是具體的比喻形式出現的,但是在不同語言中的喻體卻不太一樣。同樣是想說明“別人的東西看著總比自已的好”,“漢語用的喻體是‘山’,英語用的是‘草’”。[11](p100-101)此外還存在一種文化空缺即英漢兩種語言也許沒有對等或契合的習語。關于中英兩國彼此間的文化空缺(culture gap)現象,像中國的農歷節氣,天氣干支,陰陽八卦,中醫等。

習語在長期的使用中其意義或擴大或縮小,同時有些詞由于經常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一些聯想意義及文化內涵。如果我們對習語的文化內涵不了解,則可能在我們翻譯、理解和交際中造成許多障礙。習語在體現語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其他語言成分更具典型性。學生們在對待習語的處理上往往是望文生義,認為字面意義相同的漢英言語,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尤其對言外之意理解更差。因此,中國學生因為不了解習語文化內涵同時又受到母語文化影響造成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是常有的現象。簡要分析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過程中由于受母語文化干擾常犯的錯誤。

(一)、未弄清習語的特定文化含義,望文生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習語又堪稱是語言的精華。無論是漢語習語還是英語習語都是在語言的長期使用中形成的固定詞組或短語,因此使用時,不能隨意改變其結構和含義,更不能僅從字面上去理解。如我們常說 “It’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child ”正確理解為就算是聰明的父親也不一定了解他們的孩子,然而我們中國學生會錯誤將它理解為“知子莫如父”。為什么中國學生在理解這個句子時會出現如此誤區?這正是因為他們缺乏對西方文化之深入了解而又受到本土文化之干擾。在西方,人們崇拜個人主義,即使作為孩子的父親,他們的孩子怎么想,想什么,他們不會過多干涉,因為他們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發展空間;相反在中國,人們所處的是等級社會,幾乎可以說一家之主為父親,他們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作為孩子要孝敬長輩,父親要他們做什么,他們得照做,長此下來,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父親掌握之中,所以中國學生會望文生義,錯誤理解為“知子莫如父”。更直接的原因是漢語本來就有 “知子莫如父”的習語。另外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對狗的態度上。對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門或打獵,也可以視作人類的寵物、朋友或是伴侶。所以西方人對狗有極其衷憐的情感。英語中帶“狗”的詞語多含褒義,如:“A water dog(水性好的人)”但是中國學生一般會譯為“落水狗”。這是因為漢語中狗的形象與英語中狗的形象差距實在太大了,漢語中帶“狗”的詞語多含貶義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所以難怪中國學生一看到“A water dog”就會往貶義的方面聯想。

(二)、不注意文化和歷史背景的不同,導致理解上的誤區。

由于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即文化個性,不同的文化之間自然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文化形態。這種文化形態的差異反映到語言里,則表現為語言差異。例如,漢語中的“一箭雙雕”或“一舉兩得”,到了德國人那里則成了“一個拍子打死兩只蠅”,到了英國人那里則成了“一石打死兩鳥”,到了法國人那里則成了“一塊石頭打兩處”,而俄羅斯人則說成“一槍打死兩只兔子”,各個民族說法不一。因此只有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方可充分理解作者的真正含義。如:to sit above the salt 就涉及到了舊時的一種風俗,當人們吃飯時餐桌上擺上一個鹽罐,家長和貴賓坐在鹽罐上方,晚輩和地位較低的人坐在下方,所以to sit above or below the salt 有地位尊卑,待遇高低的區別,如果不知其來歷就會感到十分費解。Bell, book and candle 和宗教有關,歐洲中世紀教權統治時代,天主教會以開除教籍來威脅人們,在舉行逐出教會的儀式終了時,主持者吩咐“收起圣經,熄滅蠟燭,鳴起鐘來”,所以,此習語就成了開除教籍的象征。正因為中國學生不了解西方文化和歷史背景,僅從字面上去翻譯,所以想當然地認為“bell, book and candle”只是三個并列的英文單詞,從而導致了理解上的誤區。因此中國學生要學好習語,應深入理解其不同地文化和歷史背景。

因此,研究習語不僅有助于閱讀英美原版小說,雜志,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敏感性和雙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識,避免望文生義,似懂非懂,從而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也有助于日常語言交際中的正確理解和翻譯。

(三)、小結

由于東西方的自然和社會歷史的差異,使得人們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學生由于受母語文化的干擾,容易以漢語的思維習慣來理解英語習語;而又因為文化與歷史背景的不同,中英習語存在著差異,中國學生在學習習語時,不注重其不同的文化內涵,歷史背景,望文生義,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在理解上產生誤區,故而,只有理解和掌握兩個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淵源,才能順利地進行英語習語的學習。

第三節 如何預防母語文化對中國學生的負干擾

既然受母語文化的影響,中國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英語習語中遇到不小的困難,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克服這些困難呢?

(一)、教師要具備雙重文化理解能力

教師必須熟悉英漢語言內涵和外延包括其文化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詞語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必需的解釋,并且應用本族語進行比較,要求學生記憶一些在漢語中有相應詞匯但內涵和外延不同的英語詞匯,尤其要掌握其不同文化內涵。此外,還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的語言特征,加強學生對不同文化殊事物的感性認識,以及對所學語言民族的時空觀的了解等,從而使他們認知目的語文化,具有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的意識,并初步感受到它們的差別。

(二)、培養文化意識,達到文化理解

如何培養學習者的文化意識,語言教學界有不同的理論。有的理論認為學習目的語,重要的是排除母語的干擾,需讓學習者建立全新的模式,學習文化知識,了解其前因后果,做出解釋,眾多理論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之間有既保留了本族文化又容納了異族文化并對雙方文化有忽視理解的中間地帶,從而說明了培養文化意識最終必須達到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而使自己不是以異族人的眼光看待目的語文化,從心理上認可其在目的語文化環境中的合理性,調整自我觀念,達到文化理解,只有通過培養文化意識達到文化理解才能培養出真正跨文化交際的人才。事實上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所接觸的并非都是來自同一文化的人,因此我們還須做到不僅使自己擁有本族人對目的語文化的認識(insider understanding of target culture);了解目的語的人和其它文化的人對母語文化的認識,使其擁有異族人對母語文化的認識(outsider understanding of native culture );而且還要了解其它文化的人對目的語文化的認識(outsider understanding of target culture )。這樣我們就能夠突出英語的實際應用功能,保留和傳播本國文化,尊重異國文化。

(三)、豐富文化信息,進行文化實踐

英語習語的意義有時很難從字面上看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對常用習語的導入,以免誤解作者的原意。如在《大學英語》第二冊第四單元My First Job 一話,“This was the last straw .I was very young : the prospect 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indignity.” “the last straw”源于諺語“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本意是:壓跨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轉意指:終于使人忍無可忍的最后一事。通過這一文化因素的導入,學生們便能明白:盡管作者需要一份工作,但他最終還是拒絕了。 但是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文化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應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多交談,多觀察等方法與老師,同學,朋友與來自目的語文化的人和其它文化的人交流實現。我國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對民族文化探索的深入提供了各種文化信息來源和文化實踐機會。在大學校園里,各高校也紛紛掀起口語熱,設立了周末英語論壇,英語角,英語晚會,英語演講比賽,并聘請了外籍教師給學生們講座,為學生們用英語進行交際提供了廣闊的施展天地,此外我們還可利用科技來幫我們學語言,學文化,如上視聽,視說課及多媒體外語軟件的應用等。

(四)、小結

習語具有強烈的文化特色是語言的精華。不同的文化傳承,歷史背景、背景條件,其習語也存在文化差異。而中國學生易以漢語思維來理解西方的習語,但中西習語不同,這就使得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存在著母語文化的干擾。要預防這種干擾,就應認識不同民族、文化、歷史背景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習。由上可見,在學習習語的過程中,文化障礙是我們語言交際中有待解決的大問題,但只要我們以文化知識為起點,以文化意識為橋梁,以文化理解為目的就能使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暢通無阻。

結束語

習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是語言的精華所在,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英漢兩種語言都有其各自悠久的歷史,擁有大量的習語,但由于中英兩個民族在諸多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英漢習語存在著文化差異。文總體概述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時,有過分依賴母語知識的傾向,其次,不了解英語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從而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錯。列出了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常犯的錯誤及原因,并闡述了英漢不同文化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過程的影響,同時提出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習語中該注意此類問題。最后總結提出避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習語易犯的錯誤的一些建議及具體措施。

參考文獻

⑴梁鏞,劉德章.跨文化的外語教學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98

⑵黃景明.英語通俗習語精選[Z].北京: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38-540

⑶汪福祥, 董娜.英語諺語精學本[M].上海:外文出版社 , 2004: 3-4

⑷青閏 ,張玲, 聽泉.英語格言集錦[Z].青島出版社,2001: 33-34

⑸鐘玲.新編簡明英語俚俗語手冊[Z].知識出版社,2002: 1

⑹吳桂林,劉新.常用英語成語用法詞典[Z].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7-10

⑺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較概論[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3: 1-3

⑻謝大任.精選英語諺語3000句[Z].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7:100

⑼盛紹裘 ,李永芳.英漢雙解英語諺語詞典[M]. 知識出版社,1987:74

第8篇

[關鍵詞]基層員工;職業抱負;企業文化;激勵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9-032-01

航空運輸業是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和體現綜合國力的主要戰略性產業,它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而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專業技術人才的競爭,如何對這些人才進行有效的管理則是航空運輸業所而臨的一個挑戰。海南航空成立于1993年,自其成立伊始就立志成為中華民族的世界級航空企業,打造世界級航空品牌。以民航強國戰略為主導,加速國際化布局,力求機隊規模合理化與運營能力居世界前列的航空公司。在這樣一個企業經營戰略的主導下,吸引無數有識之士投入其麾下,發揮其聰明才智,共同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在海航特有的企業文化的熏陶下,這些懷有一技之長的來自五湖四海的員工在這個舞臺上施展著自己的職業抱負,而對基層員工的激勵管理則是海航之所以如此迅速發展,在業界創造無數奇跡的根源所在。

當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們出席SKYTRAX頒獎典禮,而對記者們的提問侃侃而談時,你可曾知道就在若干年前的他還只是市場銷售部一名默默無聞的基層員工。當人力資源總經理站在演講臺前向每一位入職的新員工訴說自己的奮斗歷程時,你是否知道他才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當市場銷售部的副總走基層慰問員工時,你難以相信在三年前的他只是一名公司的新員工。究竟是怎樣的企業文化、職業抱負和激勵機制促使這些青年才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走上管理層的崗位,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

入職海航的每'位新員工都會前往位于海口市興國大道的海航大廈參加例行的新員工培訓必修課。站在海航大廈門口,仰望這座雄偉的建筑背后誕生的一個個奇跡,是否也催促著每一何新員工以此為榮,精神飽滿地投入到這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中去。走入階梯培訓教室,將要而對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民航業發展概況、民航基礎業務、海航發展歷程、企業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導讀等。通過二十天的學習,使每一位入職者知道了白己的崗位職責,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抱負,領悟了海航特有的企業文化――同仁共勉十條,從而為自己規劃好了在業內發展的職業軌跡。培訓課結束以后舉行一個結業典禮,在這個場合員工可以目睹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的風采,聽他娓娓道來海航創業的艱辛歷程,海航人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恪守職業操守的道德規范。每一位親歷者無不感觸良多,無不以前輩的成就與業績自勉。從那一刻起,每一位新員工的海航之路就正式啟航了。他們以海航過去的發展歷程而自豪,海航也必將見證其創造無數奇跡的人生晉級之路。

一、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基層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

(一)基層員工的職業抱負

在海航內部有管理干部和普通員工之分,有職等高低之別。管理干部又分為中、高層管理干部和基層管理干部。以市場銷售部收益管理中心的管理干部為例,又劃分為收益管理中心經理/副經理、收益管理室經理/副經理、渠道管理室經理、效益計劃室經理等。員工則分為區域航線主管、航線管理員。作為一名收益管理中心的普通員工即航線管理員,他的職業抱負與晉級之路就是航線管理員――區域航線主管――收益管理室經理/副經理――收益管理中心經理/副經理。在海航這個大家庭中,歷來都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先例。例如曾經有一名收益管理中心的新員工馬某,入職之初就在師傅的帶領下認真學習航線收益管理的技巧,并很快掌握了該航線所在市場的旺季、平季及淡季等不同時間段的收益提升規律。通過一年的摸索,總結經驗,他很快就成為了一名資深的航線管理員,并擔負起教導其它新員工的責任。五年以后,他已經成為了收益管理中心經理,負責整個中心的工作,而馬某只不過才26歲。海航提供給無數的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臺,能者多勞,能者居之,當仁不讓。而年輕人善于學習,勇于創新,敢于拼搏,不懼失敗的性格也很好地契合了海航這幾年蓬勃發展的節奏。馬某從一名技藝精良,業務技能嫻熟的員工晉級成為管理干部以后,他將而對更為復雜的挑戰。畢竟賦予這位管理干部更多的職責是如何帶領一個團隊實現既定的目標,直接向市場銷售部總經理負責。這個崗何職責要求馬某知人善任,與各中心區域人員進行協調,確保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毋容置疑的是,海航賦予了他新的使命,他也必將在新的崗位上施展自己的職業抱負。

(二)企業文化對基層員工的影響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海航集團的員工訓條“積厚德,存正心;樂敬業,誠為本”就教導著每一位員工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文化格言之“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為自己做點事”則把實現個人職業抱負與體現個人與公司的價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海航的服務理念之SMILE服務精神(Safety andPunctuality、Manners and Elegance、Innovation and Passion、Leaderslip and Teamwork、Equality and Love)則濃縮了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精髓――安全正點、東方優雅、創新激情、團隊協作、平等仁愛。

海航是一個追求“誠信、業績、創新”的航空公司。他的每一位基層員工都是這種理念的堅定信仰者與具體執行者。企業精神與理念的傳播,員工靈魂的凈化,道德水平的提高作為海航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已經鐫刻在每一名員工的內心。基層員工有朝一日走上管理干部的崗位,他將成為這種先進理念的最好踐行者、高尚職業風范的集大成者。他會把這種理念與風氣傳遞給他的下屬,傳遞給每一位后來者。在這樣一種良性循環的氛圍中工作,員工努力去完成公司制訂的任務指標,企業創造了有口皆碑的業績,全體人員都享受著企業發展帶來的成果,個人的價值也就得以體現,職業道路也就越走越寬。

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對于基層員工的有效激勵方案

(一)物質層面的獎勵是激勵基層員工的催化劑

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對基層員工的激勵機制中,物質層而的獎勵不僅僅是對員工完成工作目標時的現金激勵、績效增發。例如公司對于員工在某一公關事件中對外展示了海航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服務品質,人資行政部會申請獎金為其表彰。進年來,海航的許多員工白發地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去,體現了海航服務大眾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此,公司也以表彰結合現金獎勵的形式對于這些員工予以了嘉獎。在每年年中、年終的績效考核時,人力資源部門還會針對在該年表現優異、業績突出的員工給予優秀員工的評定,并由此頒發獲獎證書,額外補發一筆獎勵。被評為優秀員工稱號的員工將有很大機會晉升為管理干部。

正如海南航空的文化格言所述,在海航工作的基層員工,是在為社會、為他人、為自己做點事。在職業發展的軌跡里,海航的員工踐行著企業文化之同仁共勉,實現著自己初入公司時憧憬的職業夢想,也完成了自己人生道路上一個個里程碑式的飛躍。這樣的飛躍不僅僅意味著白己的職場道路越來越寬,結識更多的精英人士,拓展了在本行業中的人脈圈子,更意味著自己的人身修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這種修養的達成是職業要求的歷練,也是水到渠成的精進。

(二)職業晉升渠道是激勵基層員工的坐標

海航的人力資源團隊無疑是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它制訂了一系列激勵基層員工的方案,這些方案包括輪崗培訓、后備管理干部梯隊培訓、高潛能人才培訓、青年人才培訓等。通過這些培訓,使許多基層員工慢慢地熟悉公司整體的發展戰略,掌握管理干部崗位的職責,能夠在更高、更廣、更寬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職業抱負。

海航之所以在業界成績斐然,身名在外,得益于健全的人才激勵體制下所孕育的一代代優秀的管理人才,業務尖兵。這些青年才俊正式通過這些培訓渠道逐漸走上管理干部的崗位。以后備管理干部梯隊培訓為例,它就是海航的人才庫,源源不斷地往決策層、管理層輸送新鮮血液。這些新鮮血液不但具備了嫻熟的業務技能,熟悉公司的發展戰略,而且認同公司的企業文化,能夠踐行公司的規劃目標。他們也就成為了這個激勵體制下最直接的受益者。每一位海航的基層員工從這些培訓渠道中看到了自己職業抱負實現的希望,看到了自己在海航發展的美好愿景,也看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可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海航在國際化進程中不斷培養著具備國際視野和公關能力的青年人才。這些青年人才是從高潛能人才培訓、青年人才培訓這兩個培訓渠道中脫穎而出的。他們或則是小語種領域的佼佼者,或則是具備國際業務技能的干將,還有一些是競爭公司的成熟型人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海航精心培育著自己的高素質優秀人員梯隊,并給予許多基層員工不斷發展、完善自我知識結構、拓展國際化眼光的機會。目前市場部的副總劉某正是出自于這個進階體系,而他正是從一名普通的基層員工做起。他自己曾經感慨道:“海航就是一個給年輕人無限希望,無限機會的舞臺。只要你付諸努力,只要你有實力,那么你的付出就能得到回報。因為公司的發展賦予了你的使命,公司的成長給予了你機會,公司的榮耀提供了你平臺。”

(三)企業文化層面的引導是激勵基層員工的向心力

在海南航空,并非每一位基層員工都能最終走上領導崗位,也有許多默默無聞耕耘在一線的員工們,他們的存在也體現著自己應有的價值。在海航的文化格言“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的熏陶下,更是有許多無名英雄在普通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海航的企業文化關注每一位員工的發展,關注著他們內心的思想變化,關注著員工身邊的家人。海航20年,彈指一揮間。海航集團旗下的云端雜志社曾經制作了一期特刊來紀念“海航20年老員工”為海航奉獻的點點滴滴。兄弟攜手其利斷金的同舟共濟;夫妻結合風雨同舟的世俗浪漫;姐妹聯合雙劍合璧的風姿綽約無一例外地都體現在了這20年絢麗多彩的如詩畫卷之中,成為各白夢想得以實現的最佳佐證。這些偉岸的身影背后是這個企業對其無微不至的關懷,對其無私奉獻的認同。

每逢中國傳統佳節來臨,海航的領導們會下基層走訪與座談,慰問基層員工的同時給他們送去溫暖與關懷。某些員工的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由此影響了員工的正常工作與生活,市場銷售部及人資行政部的領導會第一時間送去問候,并號召海航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募捐,解決這些困難員工的燃眉之急,從而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員工在工作中遇到了困惑,遭遇了瓶頸,分管領導會循循善誘與之促膝長談,分析員工的不足,以促使其改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HR平臺更是建立了海航文庫,讓員工通過自我學習來磨練自己,提高自己。EAP心理導師也會適時出現在員工的身邊,給他們帶來幫助。

海航企業文化之同仁共勉的第一條“團體以和睦為興盛”告誡著每一位基層員工要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這不僅僅是現階段共同實現短期目標的基礎,也是將來走上領導崗位之際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之一。雖然各自所處的崗位不同,所站的立場各異,所持的觀點迥然,所擔負的職責不一,但是在企業文化的引導下,每一個人都在實現著自己的價值,都在為海航的事業添磚加瓦。海航的文化血液不僅流淌進員工的日常工作,更是滋潤著員工的業余生活。周末的社區活動,節假日的體育鍛煉,一年一度的辯論比賽和英語演講比賽都是每一位基層員工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員工們從緊張的日常工作中解脫出來,釋放著自己的激情,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天地。更有一些跨板塊、跨部門的員工通過這些活動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擦出愛情的火花。大家見而時不由會心一笑,感懷海航集團董事局出席陳峰曾經歷歷在目、語重心長的教誨――人生在世,擁有黃金萬兩不如擁有一些值得交往的朋友,一輩子值得奮斗的事業。如此淺顯易懂的人生哲理引領海航的每一位員工兢兢業業,前赴后繼。

每一位工作在海航的基層員工的內心都懷揣著一種最樸素而又不平凡的情愫,他們希望實現自我,得到尊重.體現價值,創造奇跡。海航這個溫馨的集體正敞開它最溫情的懷抱,滋潤著每一個與它結緣的員工。今天員工以海航為榮,明天海航以員工為榮。海航這個中國民航業的后起之秀,正蓄勢待發向前發展,也必將獲得更多的殊榮,為世人所矚目。海航的每一位基層員工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奠定了這個企業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

參考文獻:

[1]張峰琳我國航空運輸企業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9(1).

[2]企業員工激勵方法及案例[DB/OL].

第9篇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藝術能育德,是因為美的事物所展示的社會和人生畫卷,能啟迪我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美的事物還能陶冶性情,使人愉悅,讓人凈化,對于人格的完善,人生境界的提升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轉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能益智,因為審美的過程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需要想象和創造。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還應該培養藝術細胞,讓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是實施德育的劑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周圍的世界是生動思想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庫”。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置身于一個整潔優美的環境,感受著鳥語花香,會給人美的芳馨,會令人精神鼓舞,自覺嚴格要求自己。搬進新教室,同學們都很興奮也很珍惜,為了讓教室更有生氣,同學們到花市買來了幾盆綠色植物,大家都踴躍的爭著負責給花澆水。現在教室里的植物郁郁蔥蔥。拿大家的話說就是教室很美,都不忍心破壞,所以教室清潔衛生一貫很好,隨地亂扔果皮紙屑的現象根本沒有,無需老師每天督促。

開學之初,我在班會課上談了我對這個班的希望和目標,發動學生們設計我班的班訓。學生們集思廣益,結合本班特色,寫出了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最后經全班同學集體討論,確定了“有禮有志,樂學樂爭”這條。大家解釋為“有禮儀,有禮節,有志氣,有志向;好學樂學,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同學們自覺地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不認為是老師強迫的。

教室里的名人字畫,我發動同學們自己寫,自己畫。班內張硯童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大家自己選擇格言警句,懸掛在教室里,給同學們以榜樣的激勵,哲理的啟迪,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班上同學全都喜歡音樂,有些學生甚至會自己創作歌曲。在班干部競選演講會上,張小姝同學為當上英語科代表,不僅發表了激情昂揚的競選演講,而且演唱了一曲動聽的英文歌曲。蘇佳悅同學競選班級文娛委員,演唱了自己創作的《青春》。于是我號召同學們自己創作班歌。很快,蘇佳悅作曲,陳牧云填詞的班歌《放飛夢想》就出爐了。其優美向上的旋律,積極奮進的歌詞,深深的打動了同學們的心弦。在秋游的路途上,文娛委員教唱了這首班歌。班歌是班級之魂,唱起班歌,會使學生油然升起崇高的榮譽感、使命感,集體的凝聚力一下子得到升華。現在每逢集體活動,大家都會高唱班歌。

作為班級文化建設奇葩的《班級日記》更是行之有效的德育形式。我班有一本《班級日記》。全開放式的,讓同學們憑自己的自愿寫,老師也可以在這里留下勉勵祝福和要求。我在扉頁上寫到:“一位哲人曾說,歷史就是人的出生相愛和死亡,愿我們一路相邀,邊走邊唱,且思且夢,亦讀亦行……”同學們在這里記載下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有的日記幽默風趣,有的日記含蓄深沉,有的日記熱情奔放,有的日記平凡樸實……同學們在日記談理想,談人生,談學習,談生活,談友情,也談自己心中至純至美的愛情。同學們在這里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思想得到熏陶,特長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發展。當同學們用蘸滿濃厚情感的筆,流淌出深刻雋永的人生感悟時,你能說這不是心靈的凈化嗎?

同學們還積極地設計班徽,班服,跟語文老師商量辦班刊的事。總之, 班級文化對學生德育的影響,不同于硬性灌輸,它創造了一個無形的潛移默化的有助于學生求學上進和做人的心靈的“場”,彌散于學生之中,能夠對每一個學生產生吸引力。這種凝聚歸向功能,無時無刻不在熏陶、感染和鞭策學生,借助于整潔優美的環境,設施齊全規范的硬件媒介和校園學風等精神紐帶,去吸引和團結每一位學生, 使他們之間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二 、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

班級活動為學生思想品德的成長提供了實踐的條件和生活經驗的基礎。班級活動,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密切了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更多地體驗個人同他人、集體、社會的復雜關系,并在實踐活動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規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班級活動使學生學習的領域擴大了,學習機會增多了,有效地激發求知的興趣,這對促進智能的發展有很大幫助;班級活動使學生不僅動腦動口,而且動手動腳,全身運動,身心處于緊張熱烈而又輕松愉快的興奮狀態,從而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可使學生受到審美教育,培養勞動觀點和習慣。

針對幼教班的特點,我要求學生們不要做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而應多方面培養自己的能力。希望她們 “能言善道,能歌善舞”。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以適應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對幼教人才的要求。于是班上開展各種活動,創設各種機會來鍛煉這方面的能力,比如班干部競選,全班40名同學都主動上臺演講,雖然名額有限,但學生們敢于上臺展示自己,推銷自己,本身就是成功。通過這種活動,增強了大家的自信心,使其自尊自愛自強。因為我希望她們能用“相信自己能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今天若不行,明天爭取行”這句名言來勉勵自己。

配合語文教學,我班每天有一名同學準備一首詩詞寫在黑板上,早自習時給全班同學講解。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膽量、口才,提高了自己的書法水平,而且讓大家熟記唐詩宋詞,提高了文學修養,增強了藝術細胞。同學們寫的小詩也張貼在宣傳園地里。另外,在德育課上,也是每節課一名同學做時政評述,同樣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僅如此,我還鼓勵學生們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我班校團委和學生會的干部就有5人,校文學社有5人,有很多學生課余參加朗誦主持的學習,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藝術特長。班上有小提琴6級的學生,有鋼琴9級的學生,還有舞蹈人才,書法和繪畫人才。濃厚的藝術氛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熏陶作用,同時在活動中學生的特長得到了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張揚,對培養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應用美的能力起了積極作用。

實踐證明,班級活動是創建班集體的血液,是形成集體主義思想的搖籃,沒有活動就沒有集體。

三、優化人際關系,教育講究藝術

蘇聯心理學家彼得洛夫說 :“教師的個性強有力的影響著兒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發展。學生不僅渴望得到老師的愛,而且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因此作為教師要熱愛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了師生的心理環境,為實施教育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第10篇

未被厄運擊倒,而是以超人的毅力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成長為一位電臺節目主持人和心理醫生。

“傾訴您的隱憂,我們盡力相助。這是個真誠的空間,讓心靈休憩的地方。”

這是一位殘疾女孩的工作格言,也是她為他人服務的宗旨。她的經歷讓人感動,催人奮進。

天有不測風云

1993年6月24日清晨6點多鐘,大雨傾盆,電閃雷鳴,廣西北海中學初二女生林茵獨自騎著自行車上學。對于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來說,眼前的一切如詩如畫,那是多么美妙的人生旅程,然而剎那間,一場車禍襲來,擊碎了她的美夢……

林茵行進到路口的拐彎處,雨越下越大,她欲下車避雨。此時,一輛出租車從她身后疾駛而來,猛然掛住了自行車,將她拋到馬路中間,撞在另一輛疾駛而來的汽車上,又跌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昏迷過去。肇事司機慌了神,和另一輛車的司機一起,一個抬頭,一個抬腳,將不省人事的林茵硬塞進出租車中,送到北海市人民醫院。

經醫生診斷:林茵受傷休克時,由于肇事司機搬運不當,第四頸椎骨折并滑落脫位,高位脊髓損傷導致截癱。這是十分險惡的外傷,致死率為百分之五十,致殘率為百分之百。外科醫生立即為林茵做手術。三天后,林茵才從昏迷中蘇醒過來。隨后的幾個月,林茵又做了兩次大手術,但僅有左上肢恢復了部分功能,右上肢、整個身軀和雙下肢則毫無知覺,并且肌肉萎縮。三次手術,未能解除頸髓所受到的壓迫,如果半個月內不能轉院到更好的醫院作手術,病情會進一步惡化,危及生命。

林茵生死攸關,醫療費已花去12萬。林茵的父母是普通工人,收入微薄,無力支付如此高昂的醫療費。而肇事司機幾乎身無分文。林家人只得四處借貸,勉強籌措了兩萬多元錢交給醫院,還欠醫院10萬余元。要繼續給女兒治療,昂貴的醫療費讓林茵父母一籌莫展。

甘露雨滋潤枯萎花

眼看著鮮活的生命在慢慢枯萎,林茵的父母心如刀絞。林茵母校北海中學的師生心情異常沉重,他們一個個解囊相助,有的學生把家里給的伙食錢都拿出來了,但是他們捐獻的錢依然杯水車薪。隨后,北海市團委、市教育局也伸出援助之手,他們通過媒體開展“獻愛心,救林茵”的捐贈活動,不到一個星期,林茵收到社會各界捐款24.7萬余元。有了救命錢,林茵得以到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及廣西針灸醫院治療。半年后,林茵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已成為一個高位截癱的重度殘疾人,胸部以下失去知覺,雙手麻木,不聽使喚。

女兒以后的生活怎么辦呢?現實太殘酷了。林茵的父母常常為女兒的前途擔憂,背地里不知流了多少淚,嘆了多少氣。為讓女兒恢復健康,夫婦倆四處求醫問藥,踏破鐵鞋。

面對不幸,林茵沒有流淚,為了不讓父母傷心,她總是笑著說:我一定能站起來!可當林茵努力要爬下床時,她連翻身的力氣都沒有,甚至想挪一挪身子都不行,她下意識地喊:我怎么會這樣,我不是這個樣子的,我還要去上學啊!

林茵不能來上學了,同學們爭相到病房看望她,給她讀課文,給她講新聞。為了排解她的寂寞痛苦,同學們湊份子買了一臺電腦送給她,并編制出一套特殊程序,讓林茵能用僵硬的雙手上網、寫作。

災難來臨,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林茵心里有十兒分感激,她在心里暗暗發誓:我要與命運抗爭,一定要改變苦難的人生。上不了學就自學,動不了手就動口。于是,她在輪椅上計劃著未來,安排每一天的學習任務,她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能自食其力,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

早晨醒來,她先鍛煉身體半個小時,由親人給她按摩,幫助她翻身,然后把她抱到輪椅上。她自己則用麻木無力的雙手一點一點地挪動輪椅,在狹小的屋子里來回轉動,每挪動一點,她都要使出渾身解數,以至大汗淋漓。林茵的雙手僵硬無力,勉強能翻書,依照她的學習計劃,家人每天給她準備好書籍,放在特制的書桌上,雖然讀得很吃力,但她總能完成計劃。除了跟著學校的教科書學習,林茵還讀了許多課外書,包括一些中外名著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讀到感動處,她想記筆記,寫心得,可她的手握不住筆,這時候同學送給她的電腦派上了用場。她的手不能打字,但可以點擊鼠標,按照特制的電腦程序,林茵可以通過鼠標要到所需的漢字,只是速度很慢,一分鐘點擊不了幾個字,寫東西很吃力。開始,她每天只能寫幾十個字,慢慢地,她一天能寫幾百字了,到后來竟能寫一千多字。此外,她每天要抽出一定時間讀英語,練習普通話,5年時間,她自學了高中課程,接著又自學大學課文,普通話講得十分標準。20歲那年,為了表示與不幸告別,林茵改名叫林雨青。寓意甘霖雨露,枯草泛青,生機無限。

電波傳情療救心靈

當年的同學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參加了工作,加冠之年的林雨青依然躺在病榻上寸步難行,連吃飯喝水都要別人幫忙。她心里著急,煩躁不安,常常夜不能寐。她不想坐以待斃,她希望有所作為。可是,自己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能有所作為呢!她把輪椅挪到窗邊,仰望天空自由翱翔的飛鳥,遠視車水馬龍的街道,情不自禁地嘆道:我其實成了一只長不大的雛鳥,不能覓食,難以飛翔!

此時的林茵心里倍感空虛和失落,她無奈地轉過輪椅,艱難地打開收音機,瞬間,天空中傳來動人的故事,那是主持人在朗誦《老人與海》,那是一個執著的殘疾老人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林茵不由感動異常,不僅僅是因為故事的精彩,還有主持人的工作讓她羨慕,讓她向往。

20歲生日剛過,林雨青托人找到北海電臺的領導,說她整天躺在病榻上心里不安,想為社會做點事;說她雖然殘疾,但有知識,普通話講得好,適合做電臺節目主持。電臺領導擔心她身體吃不消,一時沒答應。林雨青沒有灰心,給電臺領導打電話說:殘疾讓我體會到健康的珍貴,獲得關愛讓我深感關愛他人的可貴,幫助他人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領導能給我一個機會!

電臺領導被感動了,特地為林雨青開辟了一個名叫“雨青時間”的談心節目。

雨青不能行走,電臺就定期派出技術人員到她家錄制節目。“雨青時間”播出后,立即受到了廣大青少年聽眾的歡迎,很快成為北海電臺收聽率較高的名牌欄目。青少年們把林雨青當成了知心朋友,把不愿向父母和老師透露的心事向她訴說,向她咨詢。

一個13歲的男孩放學后不愿回家,整夜泡網吧,原因是不想面對討厭的繼母。那天他被父親毒打了一頓,跑出家門后想出走,可又不知路在何方,就打電話給雨青。

雨青跟他說:整天泡網吧或出走只能讓生活變得糟糕,讓親人擔心。學校是最好的去處。如果跟父母有什么誤會,可以請老師幫忙。只要自己上進了,就一定能贏得父母的愛戴……說畢,雨青要了男孩父親的電話,馬上撥過去,對方焦急萬分。一來二去,男孩回家了,一家人喜極而泣,終于和睦相處。

“雨青時間”贏得了更多的聽眾,雨青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北海電臺的一名編外員工,領到了一份報酬,她感到無比欣慰,并醞釀著一個新的計劃。

輪椅上的心理醫生

由于咨詢的人日漸增多,“雨青時間”已不能滿足聽眾的需要,雨青決定在做好談心節目的同時,兼做一名心理醫生,開辟一條名叫“雨青世界”的心理熱線。

做心理醫生可不簡單,得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掌握大量的信息。這下,雨青更忙了,上網查資料,閱讀心理學書籍,還請心理醫生到家里來指導。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1999年7月16日,“雨青世界”心理熱線開通了,她給這個節目擬定了服務宗旨:“傾訴您的隱憂,我們盡力相助。這是個真誠的空間,讓心靈休憩的地方。”

從這天起,她每天上午十點鐘守候在熱線電話旁邊,一直工作到深夜。與此同時,她每個星期還要為電臺談心節目準備1萬字左右的材料。這樣的工作量,一個正常人都感到疲于奔命。對雨青來說,實在不容易。

“雨青世界”開通不久,便熱鬧非凡,求助者絡繹不絕。無論是咨詢心理、生理衛生,還升學就業、戀愛婚姻等等問題,林雨青總是不厭其煩,娓娓道來,用暖如春風的語言引導人,以知心朋友般的真誠感動人。

一個寒冷的雨夜,一位姓程的女子帶著哭腔向雨青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程女士出生于南寧一個富裕家庭,大學時愛上了同學羅某。大學畢業,程女士通過關系在北海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由于羅某沒有著落,她毅然把工作讓給了男朋友,并帶著一筆豐厚的嫁妝嫁到北海,住進了羅某在北海農村的家中。結婚之初,夫妻恩愛,羅某經常回到鄉下與妻子團聚,領了工資也拿出大部分給妻子補貼家用。一年后女兒出生,丈夫就不對勁了,他不但很少回家,領了工資也不給妻子分文。一次,女兒發高燒,程女士帶著女兒去找丈夫,不料丈夫一見母子倆,竟氣乎乎地對妻子說:“你今后不要再帶孩子來找我,免得人家以為我結了婚,影響我的前途!”一盆雪水潑來,讓程女士渾身冰涼,目瞪口呆。

原來,丈夫與本單位的一位未婚女子相好了。為了保衛家庭,程女士給那女的打電話,婉言勸說對方不要當第三者。不料那女的竟然反唇相譏:“連自己的老公都看不住,還有臉來找別人?”程女士氣憤不過,找丈夫論理,丈夫竟冷冷地說:“我們離婚吧!”

真是青天霹靂,程女士幾乎暈倒,悔不該當初不聽父母的勸告,心中的痛苦無處訴說,只好撥打“雨青世界”心理熱線。

雨青對程女士的不幸遭遇十分同情,鼓勵她說:憑你的實力,要當富姐,不做怨婦,女人不相信眼淚。幾句話,讓程女士豁然開朗,最終走出了不幸婚姻的陰影。與羅某離婚后,程女士帶著女兒回到南寧,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如今,程女士憑借聰明才智過上了富裕生活,住著好房子,開著私家車,風光無限。

電話哪頭,一個失戀男子想到要報復女方。林雨青靜靜地聽完了男子的傾訴,用委婉而動聽的語調告訴對方:當愛情逝去,沉溺于痛苦和報復都不明智,長期沉溺于痛苦會毀了自己,報復會兩敗俱傷,明智的選擇是寬恕曾經愛過的人,讓逝去的愛成為美好的回憶。錯過了風,你將收獲雨;種下寬容善良的種子,你將收獲幸福……

一席話讓那男子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郁結在心中的怨憤云消霧散,他寬恕了女友,消解了不良的念頭。

……

第11篇

在問卷中,你會看到有媽媽說“踏實做人,認真做人”,也會看到有媽媽說“記得做好防護措施,女娃娃還是要愛自己一點”,不論哪種,都是媽媽愛子女的一種表達。這個問卷,牽扯出25位成都女人最溫馨的記憶,和她們分享給大家的最可寶貴的財產――那些媽媽念的經怎樣影響著她們的人生,怎樣讓她們變成充裕豐盛的一個女人,怎樣教導她們贏得應該屬于她們的幸福。

聽媽媽的話,就是這個母親節的主題。

① 你印象中媽媽對你說過的,對你影響最深的話是什么?

② 你是否始終以這句話警示(或規范)自己?

③ 在你的生活習慣方面,媽媽哪句話對你影響較大?

④ 媽媽對你所說的“金玉良言”中,最無厘頭的是哪一句?

⑤ 如果只能給自己的孩子一句話讓他(她)銘記在心,你會說什么?

01/劉旭 小學教師 27歲 女兒3歲

①“錢要用在刀刃上。”這句話直到現在都常常在我腦中回響,一旦想要花錢,就會想起媽媽給我說的這句話。

②沒有……就算一直記得媽媽這句話,自己也還是經常把剛發的工資迅速花掉買一些后來自己肯定會后悔的東西。

③“把你的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嘛。”我養成了勤于收拾的習慣。

④“找不到好男人還不如你自己一個人過。”當時我就窘了,為什么這么說!難道媽媽是在詛咒我么?還好我不用再理她這句話了,我找到了……

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雖然俗氣得要死,可是我現在當了老師,才知道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對生活充滿熱情的精神,很多道理都濃縮在這一句話里了。

02/張靜 家庭主婦 28歲 女兒2歲

①“各人后頸窩摸得到看不到。”因為這句話,讓我明白做人要給別人也給自己留點余地,對別人太絕,就是對自己太絕。

②至少現在是。其實我是個性格很要強的人,可是我絕不會強到去刺痛別人,就是因為這句話。

③“一定要吃早飯哦。”聽別人說吃早飯不僅對身體有好處,而且想減肥的人就更應該認真吃早飯了。還好我從小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④“死女子,你是要跳火坑啊!”其實,我當時只是要結婚……

⑤“只有身體是你自己的。”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只要她自己身體健康,好好成長我就心滿意足了。

03/羅子琴 騰訊運營主管 30歲 兒子3歲

①“無論怎樣,都要愛自己。”從小到大,遇到各種波折,媽媽總是會對我說這句話,讓我在心中痛苦難受的時候,會有一個心理底線:可以傷心難過,但是不放棄疼愛自己。

②當然是,從小我就已經學會了愛自己,愛自己的女人才會更堅強,更成功。

③“不愛干凈的人,找不到老公。”好可怕的恐嚇,還好我一直很愛干凈。

④我家狗狗到處尿尿,媽媽說:“所以要愛惜身體,看嘛,腎虧好造孽噢。”沒有邏輯可言,這有聯系么?

⑤“學會感激,懂寬容的人,最有可能快樂。”我對我的小寶貝沒有多么宏偉的期望,只是希望他能快樂長大,快樂生活。

04/米妙 文化公司策劃 29歲 兒子4歲

①“如果你不是處女,結婚后他就不珍惜你了。”我16歲生日時,她給我說這句話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②顯然不是的。

③“如果你不這樣(或者那樣),別人會覺得你家教不好。”于是我現在做事總是很謹慎,總是會怕人說我沒教養。

④就是第一個問題里那句話。

⑤“過自己的生活,不讓人生有遺憾。”因為我總是覺得我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藏在心底的遺憾,我不想我的兒子跟我一樣。

05/張陽 圖書公司宣傳主管 27歲 懷孕7個月

①“吃虧是福,不做壞事。” 我相信好人會有好報的,所以平時寧愿自己吃虧也不要占便宜損害他人利益.

②是。經常會想到這句話,特別是在自己吃虧的時候,一定會這樣安慰自己。

③“多喝水,少喝涼水。”在國外留學時,因為太久想不起喝水而流鼻血,上火時就會想起媽媽的教導。

④“吃飯時剩飯會挨餓一輩子。”我牢記這句話,從不挑食,也不剩飯,所以我到現在變成別人口中的“胖姐”。

⑤“吃虧是福,不做壞事。”這基本可以算是我們的家族理念吧。

06/李婉 舞臺劇編導 29歲 女兒1歲

①“有錢買什么書,買吃的不好嗎?”這是我媽媽的口頭禪,也是我從小就偏胖的原因。

②是的,吃已經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讓我懂得如何享受人生的快樂時光。

③“多擦幾遍屁股,擦干凈。”這是一個從小培養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典范,因為這句話很具威懾性。

④“只有讀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后來的事實告訴我,這上半句和下半句其實沒什么必然聯系。

⑤“多讀書,而且要做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真正能讓人沉靜并學習的方式,因為有時讀書應該是認真而非消遣的。

07/王瑩 藝人經紀人 31歲 女兒1歲

①“該喝粥的時候喝粥,該吃面的時候吃面,才不會噎住!”說白了就是該干啥的時候干啥,第一次聽到是她點評我早戀時說的話。

②是,剛開始是學習上,后來是生活和工作,還有婚姻――這句話是我拒絕婚前的最好理由。

③“做事大方得體,別讓人罵我!”最主要是后面半句,簡直就是威脅!可惜有時太大方了,所以自己老吃虧。

④“妹妹(我媽就這么稱呼我),我覺得你比這個明星漂亮多了。”這是我和我媽,還有我當時帶的那個藝人一起在家吃飯看電視時我媽說的話。當時那種尷尬的感覺,簡直莫可名狀!

⑤“該喝粥的時候喝粥,該吃面的時候吃面,才不會噎住!”我要把我媽媽給我的話也原封不動告訴我的寶貝女兒。

08/肖蕊 政府公務員 30歲 兒子2歲

①“如果你學不好,我就打斷你的腿,我們養你,你不用擔心。”裸的威脅,讓我從小就不敢不好好學習,一直到大學后我都有學習強迫癥……

②當然會,也是因為這樣,我煉成了超強的自控能力。

③“生活沒規律,沒有哪個男孩子會喜歡你。”突然發現我媽說話都是以威脅為主。

④我覺得她說的很多話都很無厘頭,不像一個媽媽給女兒說的話,倒像是對待敵人說的話。

⑤“長輩說的話不會錯的,雖然我曾經也有不聽的時候,但是那的確是經驗。”

09/邢莉云 西南航空空乘 25歲 懷孕3個月

①“跟男的吃飯也要學會自己掏錢。”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它不僅僅是一種行動,其實更體現了一種理念和驕傲。

②當然,我一直以此為傲,并始終努力地貫徹執行。

③“穿衣服既要穿和別人不一樣的,又要穿適合自己的。”我一直遵守著這個理念,代價是發現只有名牌才會既不一樣又適合自己……

④“不剪頭發不長個。”所以我小學時一直是短發,長大后才留長發。

⑤“你要做一個善良的、健康的、快樂的人。”只要達到這個要求,其余的愛干啥干啥。

10/黃梅 工程咨詢公司總助 30歲 女兒4歲

①“女孩子要愛惜自己,不要太任性,放縱。”我想很多媽媽都會對自己的女兒說這句話吧。

②是的。一直謹記,正因為這樣才生活得很快樂。

③“不要睡懶覺,對身體不好!”所以我真的不怎么睡懶覺,這個就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④“他們各方面的實力都很強呢,真的是個不錯的組合!”中學時癡迷一個偶像組合,媽媽跟我這么說的時候感覺很吃驚。

⑤“愛惜自己,快樂生活。”我女兒現在已經4歲了,我這樣給她說的時候,她已經可以似懂非懂地點頭了。

11/盧晶 地產公司策劃 28歲 兒子1歲

①“女孩子不要著涼,老了對身體不好。”我從小就愛吃涼的,即使生理期也是。平時穿得也少,媽媽心疼我。

②總當耳邊風,沒聽過媽媽的話,好在生了孩子之后身體反而變好了,就不太害怕這些生冷的東西了。

③“早睡覺,別熬夜了,對身體不好。”我有時也會這么對老公說。

④“要是不想嫁了,就跟爸爸媽媽住一起,我們養你。”曾經失戀時媽媽安慰我的話,很無厘頭又很暖心。

⑤“要學會獨立,靠自己。”

12/王秋麗 信貸公司財務主管 34歲 兒子6歲

①“搞對象的時候不要和男朋友照相,結婚前不要住在一起。”第一次給我說這話時,我才17歲;第二次給我說的時候,我已經27歲了。

②對!因為沒有前男友照片,我省去了很多麻煩。

③“你這衣服穿得不行,露太多了!換一件!”這讓我習慣了莊重的穿衣風格,也適合我工作中的身份。

④“哪怕是登記了也不能住在一起!必須等到婚禮那一天。”我媽說這話的時候,我準老公一臉苦笑。

⑤“自尊、自重、自愛。”懂得這三個詞,我兒子就有幸福的一生。

13/龐小帆 房管局公務員 29歲 兒子1歲

①“女人千萬不能委屈了自己。”這是在我剛談戀愛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的,她說不管什么時候女人都要對自己好,自己疼自己,心情愉悅了什么事情就都順心了。

②是的,于是我的愛情、工作和生活都挺順利,委屈了、不順了就對自己好一點,自我調節,幸福和諧。

③“學會穿高跟鞋。”于是,我才開始從一個天天穿跑鞋的小姑娘邁向女人的角色,開始學習優雅。

④“換牙的時候,上牙往下扔,下牙往上扔,新牙齒才能長出來。”于是多少年了,我家下水溝里、房檐上總能找到我的牙齒……

⑤“不要做你明知道會后悔的事情。”

14

“絕不要自殺”

張媛媛 撰稿人 31歲 女兒3歲

當那根“稻草”將要壓垮我時,母親幫我吹走了它。

那天晚上,成都的天黑得很早,正是冬天最冷的三九天,我跟在母親身后,默默地走著。過馬路的時候,我完全沒有看兩邊來往的車流,只是低著頭前行。不是不知道自己正在馬路中央,只是選擇性地忽略了周圍的危險,心里一個可怕的聲音在低吟著……

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從小到大就沒有在乎過成績的我,會因為一次考試失敗而崩潰。現在想起來,也許這是我整個學生時代一次壓力的總釋放,釋放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好好走!”母親一把拽住我。身材矮小的母親比我矮半個頭,卻感覺她此時突然有一股巨大的力氣拉住我,讓我完全不能反抗地跟她安全地走過了馬路。從主干道拐進一條小巷,我坐在地上失聲痛哭。

“你從來沒有努力學習過,所以無論你以前是憑小聰明而獲得了優秀的成績得以進入重點高中,還是后來在重點班成績一落千丈,你都無所謂,因為你從來沒有在乎過結果。可是這次我知道你之前認認真真拼命學習了一學期,所以,這樣的結果直接擊垮的是你對自己的信心。”有一個當老師的母親,就是有這個問題,她總能把自己的女兒分析得如此精準,特別是當我這個女兒那時還是一名高中生時。我坐在地上,抽泣著,想著母親的話,情緒終于平穩下來。

母親頓了頓,幽幽地說:“前面說的,不重要,下面說的,才是我今天要跟你說的最重要的話:“無論如何,我要告訴你必須記住的是――絕不自殺。”

我嚇了一跳,首先嚇到的是母親居然察覺到了我的那陣心中的低吟;其次嚇到的是母親居然能直言不諱地跟我說出這個話題。

母親沒有往下說,可是我心中明白。對于年過半百的母親來說,經歷過特殊年代和慘痛的個人命運,她的堅強不言而喻。雖然只是四個字,從母親嘴里說出來但是卻有一種字字千鈞的重量。

為什么這些細節我至今記得如此清楚?已經過去了快15年,自己也為人妻為人母,可是母親的這句話一直深藏我心中,簡單有力,沒有任何裝飾,不需要任何解釋,這就是真理。在往后的日子里,除了自己的堅強,在每當看到有各種尋短見的新聞時,我不會像別人那樣去哂笑“這人好傻,這點大的事情就尋死”,而是會深深理解這樣的人做這樣的選擇一定有著別人不能理解的痛苦。人的心理就是很奇怪的東西,很多時候壓垮他們的也許只不過是一根“稻草”。

我是幸運的,因為當那根“稻草”將要壓垮我時,母親幫我吹走了它,并用一句話讓我支撐起堅強的心靈之網,來面對后來艱辛的生活。

15/溫虹 簽證公司副總經理 36歲 兒子7歲

①“媽媽不會強迫你做什么事情,所以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18歲生日時,媽媽鄭重地對我說。

②沒有,因為我本來就是缺乏規范的人。所以媽媽說的話我是記住了,可惜并沒有那么奉若圣旨。

③“身體最重要,別怕胖。”所以一日三餐絕不放過,吃得比豬多。

④“不要問我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我不知道。”小時候覺得這句話很無厘頭,長大后才明白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一句話。

⑤“媽媽不會強迫你做什么事情,所以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我希望我兒子在這一點上比我做得好。

16/孫景蕊 私營店主 32歲 兒子1歲

①94年的時候要去北京上大學,媽媽對我說 “你終于走上自己選擇的路了,所以你無論得到什么結果都不能后悔。”

②是啊。會讓自己再次想明白究竟要不要去做這件事,就不會太沖動了。

③“女孩子穿衣要大方利索。” 媽媽喜歡女孩子穿正裝,有精神。但是我做的不是那種必須天天穿正裝的工作,所以也就無所謂了。

④“頭發太長會跟身體搶營養 。”毫無道理可言……

⑤“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不能后悔。”兒子現在還不會說話,不過我將來會告訴他這句話。

17/黃婭雯 培訓機構負責人 34歲 兒子7歲

①“車到山前必有路。”對于自己經營著小生意,照顧身體不好的父親,然后把我撫養長大的媽媽來說,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永遠不要害怕苦難,沒有什么坎是過不去的。

②有時就是想著這句話堅持到最后,就會發現出路。

③“想干什么的時候一定要去嘗試著干。”生活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

④“你是找婚姻還是要找感情?”看著第一次帶回家的男友,媽媽直言不諱說,讓我和男友尷尬了很久。

⑤“再困難也要相信會有光明的一天。”二年級的兒子還不能聽懂這句話,不過我會一直這么告訴他。

18/和艾萱 公司行政主管 27歲 女兒2歲

①遇到困難的時候,“咬咬牙,一下子就過去了”。

②是的。一般當我缺乏耐性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句話“麻痹”自己。

③“先洗手去,不脫衣服別躺床上。”現在我女兒比我當年還調皮,我也拿這句話來教育她。

④“有了這個你會多長塊肉嗦?”每次我要想消費什么時,她就會這么說。現在想起媽媽說我時的表情,還是覺得很有趣。

⑤“人只能活一次,要活得不后悔,死得也不后悔。”等他長大點,就說前半句,等他成年的時候補上后半句。

19/陳冰 面點師 30歲 女兒3歲

①“不管你犯任何錯,就算媽媽當時很生氣,也都會原諒你的。”

②每當自己做了錯事,覺得愧對父母的時候,就會想起這話。

③我從小媽媽就教育說“女孩子一定要學會做家務”,然后我就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廚房生涯,連工作也跟做吃的有關。

④“要拴住一個男人的心,就要先拴住他的胃。”最可恨的是前男友一邊吃著我做的蛋糕,一邊說要跟我分手……

⑤“過你喜歡的人生。”我不能想象我的女兒如果對自己的人生感到“不喜歡”,會是怎樣的一種悲劇。

20/張丹妮 攝影師 29歲 懷孕8個月

①“那有什么……”每次我向我媽匯報我的各種恐懼,我媽就會用這句話來驅趕我的害怕。

②有的時候會,當我發揚阿Q精神時。

③“燙飯豆瓣簡直就是一絕!”我跟我媽對此有絕對認同,山珍海味也不能奪走我對此美味的愛。

④“你媽氣質是不是特好?”慣于看媽媽嚴肅的模樣,突然這樣自戀地來一句,讓我大呼受不了。

⑤“成為你在這世界上希望看到的改變(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把這句我最喜歡的格言送給我即將出生的孩子。

21/王爍 貿易公司銷售經理 32歲 兒子4歲

①“永遠不要為了壞人傷害自己,為了不愛的人傷害別人傷害自己是最愚蠢的。”母親安慰第一次失戀的我的話,成了我之后堅強的理由。

②受傷的時候不但這樣安慰自己,也會用這句話去安慰朋友。

③“晚上要早睡覺,不然老得很快。”我很努力去做,雖然不是每次都做到,但是確實對我有很好的影響。

④小時候我說我腰疼,媽媽說小孩兒沒腰。生孩子后我說我腰疼,她還說小孩兒沒腰,到底多大才有腰啊?

⑤“沒有什么會是永遠的。”如果我的兒子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他就會看透很多事情。

22/周羽 職業經理人 27歲 女兒1歲

①“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你要與人為善。”

②話說,確實自己現在對很多陌生人都有戒備,或許這個世界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你不要挑食。”這個認識延續下來,也成為我找男朋友的標準,看到吃飯有剩飯的男人,我心里就很不爽,心想,要是他做我的男朋友,門都沒有。

④記得當時大學讀書,經常去做群眾演員,和媽媽聊在劇場的所見所聞,結果她很認真地問我:"你有沒有可能去當演員?"

⑤"18歲就要靠你自己完全獨立。"

23/巫小婭 職業游戲玩家 26歲 兒子4歲

①“女兒,我愛你。”

②“老媽,我也愛您。”既然老媽都做表率了,我還是毫不吝嗇地大膽說出愛。

③“吃了飯就馬上洗碗,不要泡著。”其實我知道,老媽的意思就是,做事不要拖拉啦,今日事今日畢。

④上大學前,媽媽送我上飛機,臨行前,她幾次欲言又止,最后蹦出這么幾句話:“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想吃就吃,別忍著。”

⑤“做自己!不要在乎他人!”

24/趙蕾 商行消貸部主任 35歲 女兒8歲

①“早點回家。”

②是。再晚也要回家。

③“多喝水,”小時候媽媽說,“就算身上有一塊錢,也要留下來等渴了的時候買水喝。”我現在最愛喝白開水,每次喝完都發自內心地說一句:真好喝。

④“我的外孫女真丑,比你小時候還丑。”媽媽太能打擊人了,我當時可還在手術臺上……

⑤“我只希望你快樂,媽媽絕對不逼你學音樂學畫畫學英語學各種各樣無用的東西,我就希望你用自己的方式學會快樂。”

25/唐果 自由職業者 29歲 女兒2歲

①我媽經常給我說:“女孩子手心拿錢,和手背拿錢是完全不一樣的。手心拿錢是向別人討要生活,手背拿錢是自己努力去掙!”

②是的,這句話一直記在我的心里。記得有次在太平洋商場里面,看見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挽著一位中年男人挑選一件2000元的衣服。可是那男的一句話“超過標準了”,女孩子就乖乖脫下大衣,灰溜溜走了。那時候不知道為什么,我臉上火辣辣地覺得丟臉的仿佛不是她一樣。

③“你怎么什么都記不住了!”我是個馬大哈,為此常常被媽媽嘮叨。

④我小時候不聽話的時候,媽媽經常罵我:“你是掛在樹上風吹大的。”

⑤“性格決定命運!”因為我自己就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對我自己也很受用。

26/曾璐 圖書策劃 30歲 兒子3歲

①“從今天起,有媽媽的地方才是家。”這話一說,讓小時候的我頓時明白,啥子叫做“歸屬感”。

②媽媽在我幼小心靈種下了家的概念,讓我在現在復雜的社會中,有一處安心的地方。

③28歲了,也不算小了,但我媽卻說:“與其逼你隨便找個人結婚,不如就讓你現在這樣自由自在地過,反而更舒坦。”

④每次做錯事情,我媽第一句總要強調,她不想多說我,接著卻劈里啪啦可以說上一整天。

⑤“孩子,做符合自己年紀的事情,順其自然。”

27/夏霞 美術設計 24歲 懷孕4個月

①“女人要自立。”

②是的,我做很多事情都靠自己。生完孩子后,本可以一直在家帶孩子,不過由于媽媽的話,孩子1歲3個月我就出去工作了。

③“身體和皮膚是‘吃’出來的。”所以對于雜志里的各種美容養生類飲食欄目都特別關注。

④“男人都不可靠。”如果男人不可靠,那為什么媽媽又很滿意她的女婿呢?而且還和老爸那么相愛了一輩子呢?

⑤“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28/馬帥 零售業30歲 女兒4歲

①“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第一次媽媽對我說這話時,覺得好冠冕堂皇,結果慢慢長大才發現,原來人是要有些必要的經歷。

②在我看來,天晴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晴空萬里。人還是要朝前看。

③“回家咋個還不洗手喃?”小時候回家第一句話,不是問我今天學習怎么樣,在學校里乖不乖,而是質問為啥不洗手,所以現在自己都有“洗手病”了。

④“去把你的字好好練一下!”

⑤“不要迷信運氣。世界偶爾不公平,但放遠一生來看永遠是公平的。不要羨慕別人,一切努力都有回報,成功必定來自付出,而非偶然佳運。”

29/朱琳琳 網絡營銷 33歲 懷孕3個月

①“踏實做事,認真做人。”

②媽媽一直對我說要“踏實”,導致現在我因為老實,吃了不少虧,但我還是信奉自己的原則:踏實點,至少自己心安。

③“衣服要抖平晾曬。”因為這句話,我現在每次曬衣服都要抖半天,才慢條斯理把衣服晾完。

④媽媽好像沒有啥子“經典語言”,印象中就是每次打牌胡了后,話特別多。

⑤“勇敢自信樂觀,要享受生活,而不是簡單地過生活。”

30/鐘菲菲 攝影 27歲 女兒半個月

①“你自己看著辦。”印象中,小到今天吃面條還是米線,大到讀書時是學畫畫還是音樂,都是讓我自己做決定。

②我漸漸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命運,從高考志愿到現在的工作,都是我個人一手選擇的。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跪著也要走完。

③“多吃西瓜身體好。”呵呵,西瓜利尿又爽口,但不能貪吃哦。

④“多吃飯,吃胖點。”我越來越發現,在上一輩心中,孩子身體健康的標準還停留在長得白白胖胖上。

⑤“你自己看著辦!”因為對我受益匪淺,這句話將一直在我們家傳下去。

31/李亦 記者 26歲 準備要孩子

①“好好學習,長大了當醫生。”

②我好好學習了,但是堅決不當醫生。

③“做人要有收拾。”

④“肉吃多了要得糖尿病,你該減肥了”……我減肥了,然后媽媽說“減啥子肥,營養要跟上”。

⑤“千萬不要當記者,也不要當編輯。”

32/沙淘 設計 35歲 兒子6歲

①“你不要覺得媽媽話多,媽媽現在對你說這么多,你以后會理解的。”從小到大,遇到什么事情,媽媽從來不大罵我,都是用這種“講道理”的形式進行,我也就在這些羅羅嗦嗦中長大了。

②還別說,這些羅嗦還真管用,字字珠璣啊。

③“大姨媽來時,千萬別碰冷水,別吃冰淇淋哈。”

④“呵呵,你這個黑框眼鏡咋沒有鏡片呢?還多安逸的,也給你老媽整一副嘛。”某次帶了一副自認為比較“潮”的黑框眼鏡,老媽如此說。

⑤“娃娃,媽媽絕對不得讓你學這學那,只要你開心快樂就好。”

33“為了你堅持下去,我的菲菲。”包小菲 心內科醫生 32歲 兒子4歲

因為母親,在我往后跟異性的相處中,我完全不能忍受一點點暴力的因素。

如果沒有跟母親那次激烈的爭吵,也許我不會在床下發現母親這本舊舊的日記。

對于母親,我是又有著深深的愛,卻也有著難以揮去的“恨”。如果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從來沒有見過像母親這樣逆來順受的女人,即便是面對父親的家庭暴力和種種背叛,還有婆家的輕蔑,她都默默地不說話,忍受著這一切。

可是我那時畢竟是小孩,我也會跟母親發生矛盾。那次爭吵后,我在自己床頭幼稚地貼上了“討厭媽媽”的紙條。母親看到后失聲痛哭,可是我也并沒有因此消氣。也正好是過后的兩天,我東西落到床底,尋找之下,發現了母親的這本日記。

“當時我抱著懷里哭得稀里嘩啦的菲菲,覺得為了她我也要堅持下去。”原來,母親記錄的是前不久我們一起去看《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時的情景。看電影時,母親淚如雨下,我也哭成了淚人。

原來母親看完電影后心里有這么多想法,原來當時她已經難以承受父親的暴力和家庭的冷漠,原來她現在所有的忍耐都是為了我。

坐在床前,我沒有哭,只是震驚。各種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對于一個小女孩來說,這種難以名狀的情況只能是如被重擊。

從那以后我一直記得當時媽媽為了我的成長而犧牲了她的幸福,所以一直想要做一個獨立的堅強的人來保護媽媽,給她所有我可以給的幸福生活。所以哪怕自己一個人在成都打拼的時候,也會覺得現在的一切辛苦都是有價值的。

后來上大學時,曾經想促成父母的離婚,希望靠這個給母親一個自由。但是畢竟對于大人的事情,我沒有辦法去控制,只是對于母親深深的疼惜。

因為家庭,也因為母親,在我往后跟異性的相處中,我完全不能忍受一點點暴力的因素,哪怕只是有點勢頭。一次跟一個男人約會,他的一個表情突然很像我父親在發火前的樣子。當時本來很好的氣氛,瞬間在我心中冷成了冰點。其實他并沒有對我發作什么,只是一瞬間的感覺就讓我PASS掉了他。以后再怎么邀請,我也不再赴約了。

在結婚前,我曾經跟老公說過,對于暴力我沒有一丁點的容忍度。童年的家庭故事和母親的話語就這樣永遠烙在心中。

34/高燕 市場策劃助理 26歲 女兒1歲半

①話都不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的是行為。小時候有次與奶奶吵架后,媽媽被迫離家,但在收拾東西時,還對爺爺奶奶說些保重、注意身體之類的話。讓我明白,做女人,就應該像母親那樣誠摯、謙遜、善良。

②受媽媽影響,一向喜歡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但不愿像媽媽那樣委屈自己。

③“要洗澡,要自己洗衣服!”

④母親太樸素了,確實沒有什么“無厘頭”的思想涌現。

⑤“孝順、尊重、自我、個性。”

35/岳茜茜 導游 25歲 兒子1歲

①“不管你身處什么環境,都要健康樂觀地去生活,不要怨天尤人。”

②這句話,媽媽說多了,我自己后來也就按照這個“路線”去做,凡是做錯了什么,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③“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樣子,干干凈凈漂漂亮亮多好。”我就不知道現在社會上的“中性美”是如何審美的,我還是覺得女人要有女人的樣子。

④“對男人而言,如果他不是真心的,就算有金山銀山也跟你沒有半毛錢關系。”

⑤“只要你健康快樂就行了。”

36/范丹 外企行政 27歲 兒子2歲

①“如果你不好好努力(學習、做事等),看你以后眼淚順著大腿淌!”想當年,我在“如果,不”的句式中,生活了好長一段時間。

②或許我天生叛逆,媽媽的話僅僅有威脅作用,現在也沒什么特別好后悔的。只是現在有些習慣確實不好,比如拖拉。

③“女孩子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簡單就是美。”不知道我現在的短發造型,是不是和這句話有關。

④“上了廁所一定要沖水。”每次我上廁所,她都要提醒。

⑤“好好愛自己,善待自己。”

37/程愛莎 小學老師 25歲 懷孕8個月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知道人是以“群”分的。

②自從媽媽叫我要和所謂的“好”同學玩耍后,我在學校時就從來不跟有壞習慣的小孩一起玩。后來工作了,交往的朋友也以和自己興趣相同的人居多。

③“看書的時候必須開燈,小心看成瞎子。”害得我經常把燈開通宵,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④“寧愿跟尖子打一架,也不跟傻子說句話。”以前不懂,現在明白了,大概也是“人以群分”的意思。

⑤“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我要讓孩子覺得未來是美好的,只要努力,沒有什么辦不到。

38/丁婷 全職太太 24歲 懷孕4個月

①“麻雀吃胡豆,不和屁股商量。”我們南充那兒的土話,大致意思就是遇到什么要量力而行,不要硬撐。

②說來簡單,但實際做起卻難啊,這個社會有太多誘惑了,有時候還是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

③“聽話。”就這兩字,活了24年這句話也重復了24年,無論做什么,都以“聽話”為標準。

④有次老媽居然問我:“娃娃,你最喜歡老媽哪點呢?”我馬上接話:“你哪點我都喜歡。”現在想起,有點矯情。

⑤“你媽和你是平等的,有啥子都可以和老媽交流。”

39/楊天 網店模特 27歲 女兒3歲

①“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②吃苦是要吃苦,但我覺得還是要講技巧,不能一味低頭干事。

③“你是個女娃娃。”兒時和小伙伴一起過家家耍泥巴,她要說這句話;放學了在路邊攤吃東西,她要強調這句話;夏天穿裙子把腿叉開點了,她也要嘮叨這句話。

④“男朋友,175CM以下別領回家見我們。”

⑤“寶貝,我們愛你。”

40/牛雯 小店店主 24歲 懷孕2個月

①“板凳怕調頭。”

②人在社會混,還是不能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凡事都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多為別人著想,愛人才能愛己嘛。

③“凡事不能拖,先做完再休息。”

④有次我媽問我,“想吃草莓不?我去給你買櫻桃。”話畢,我們兩娘母笑慘了。

⑤“孩子,媽媽希望你能相信自己的判斷,堅持自己的立場,永不放棄。”

41/彭莉莉 公關公司PR 28歲 兒子2個月

①“做人要堅強,做事要堅持。”

②以前讀書時,800米根本跑不下來,硬是想著這句話,才咬牙硬拼。

③“沒味!”老媽好像吃什么,都覺得沒有味道,在她的影響下,我現在吃什么都比較味重。

④“你媽年輕的時候那也是成群結隊的男同志前仆后繼,前呼后擁,叫著鬧著要追求的對象。”

⑤“做你想做的和你認為是對的事,并堅持下去。”

42/蔡陽 教師 24歲 懷孕4個月

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話在我還不能理解它含義的時候,就被我媽用故事加灌輸的方式牢牢刻在我的腦袋里了。

②這不是矯情,這是事實,天啊,我從小到大一直不太會撒謊,總覺得撒了謊以后早晚會被人知道。

③“穿衣戴帽一定要端正,行為舉止要守規矩。”因為這句話,我小時候還被幼兒園的小朋友打過,因為自己習慣把衣服扣子扣得很嚴實,看到幼兒園里另一個小朋友衣服總是扣不好,就主動跑去幫人家扣上。結果人家很不愿意,自己解開了,我又扣,她又解,幾次三番下來,就把人家惹毛了,直接照著我臉上抓了一把,現在還能看得到我臉上有一條很淺的印子。

④“有洗潔精在,萬事搞定!”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3/王萍 涂鴉藝術家 23歲 懷孕2個月

①“平淡做人,認真做事。”

②以前的平淡就是現在的低調吧,但好像低調不符合我的這個職業,或許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漸漸懂得沉下去。

③“隨時整理自己的生活環境才能舒服。”自己呆著順心,環境看著順眼,才是最最重要的。

④“現在先不忙尋覓男友哈,先觀望,兩年之后再下手。”讀大學的時候,對我強調的事情。

⑤“博學篤行,日參省。”

44/曾莉 警察 27歲 兒子3歲

①“寧愿對自己‘狠點’,但一定對別人要寬容點。”

②記得一次暑假,表弟寄住在我家,一向喜歡管著他們的我,為了一件小事咄咄逼人。媽媽大聲吼了我,我總覺得自己沒有錯,回到自己房間里,把門一摔。結果媽媽非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講起了道理,告訴我凡事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問題在于你的態度,對待每個人都應該寬容、大度,生活就會不一樣。

③“起床,再不起床,拿冰了哈!”這個話還是多管用,我還真沒有再賴床了。

④“你娃娃,比我還笨!”

⑤“寬以待人。””

45/張序 自由職業 31歲 女兒3歲半

①“是金子,總是會閃光。”

②我人生中最困難的時候:2003年春節,深圳,找不到工作走投無路,一直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堅信自己是金子,總有伯樂識貨。

③“細節決定成敗。”

④有次睡覺前,老媽溜到我床邊,悄悄問我:“你到底是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⑤“狹路相逢,勇者勝。”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無論如何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能夠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戰勝困難,戰勝自己。

46/朱紅 外企行政總監 26歲 懷孕6個月

①“女人,還是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要太依附男人了,對婚姻要這樣,對生活也該這樣。”

②從小耳濡目染媽媽的獨立,現在自己也漸漸認可了獨立,誰說女人天生就該嬌柔?

③“少吃鹽巴,多喝開水。”這算是養生吧。

④“等下說哈,老媽把這局QQ斗地主打完再說。”

⑤“其他都不重要,只要你真正開心快樂。”

47/安平平 政府工作人員 30歲 兒子3歲

①“人窮志不窮。”

②貧富差距哪里都有,重要的是堅定自己的坐標,而志氣這個東西也比較虛,也許在某些事情上,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動搖,就是有志氣。

③“少熬夜。”媽媽天天叨咕著,確實少熬了很多夜,盡管很多時候還是躺在床上睡不著,但我還是努力地改變著。

④“老實說,你是覺得媽媽漂亮,還是隔壁王阿姨漂亮?”

⑤“生生世世做一個快樂的人。”

48/吳楓 自由撰稿人 26歲 兒子4歲

①“氣死我了!”好像我的媽媽是一個愛抱怨的媽媽,想到她,就不禁想到這個口頭禪。

②因為太愛生氣,所以反而我很樂觀,也算是一種良性的“潛移默化”吧。

③“少抽煙,多吃菜。”結果我還是悄悄抽了很多煙,吃了很多肉。

④“不能再吃了,再吃就像你爸了。”

⑤“做一個好人。”

49/劉佳 川師英語老師 26歲 女兒1歲

①“一定做一個有用的人。”

②實際上這句話讓我很糾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似乎變成一個堅強和脆弱的混合體。

③“內褲必須要每天洗。”

④“女人手小抓金銀。”

⑤“做一個聰明人,不要做人云亦云的蠢貨。”

50

“記得做好防護措施,女娃娃還是要愛自己一點”

周倩菲 律師 32歲 女兒7歲半

真的很感激我的母親給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尊重我的所有選擇,讓我快樂的成長。

說起來有點難以置信,作為一個70后,面對母親從小到大的“敞放式”教育,還真有點不自在。比如可以在課間十分閑暇時,在同學們艷羨的目光中,給他們吹噓頭天看的動畫片情節;比如可以在周末盡情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會為無止境的所謂興趣班而頭疼……這些特別待遇,即使轉換到現在看來,父母的教育方式確實都很“超前” ,而在那個年代,更是百分之百的“另類”。信息閉塞的社會,凡是有一些風吹草動都會驚起一層浪,這么看來,在我們那小地方,四處流傳著“周家溺愛他們女兒得很,要不得”之類的話,確實再正常不過了。而母親當時只是一笑而過:“是不是愛,你們說了不算數,要等她長大了自己評價。”

就這樣,在母親主導的“放養”式教育中,在周圍各位叔叔阿姨叔叔伯伯的驚嘆聲里,我非但沒有成為一個小太妹,反而正常地茁壯成長,按照自己的意愿成為了一名律師,既能賺錢,還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其中,母親只給過我一個建議,而這個建議,對我而言,受益終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鹤岗市| 屏东县| 达州市| 英德市| 曲阜市| 托克逊县| 郎溪县| 乌鲁木齐县| 揭阳市| 桂林市| 刚察县| 安平县| 仪征市| 兴国县| 宣汉县| 临颍县| 兰考县| 获嘉县| 大冶市| 海城市| 鞍山市| 昂仁县| 红河县| 澄江县| 芦山县| 江阴市| 宝坻区| 泽普县| 凤山县| 高青县| 襄垣县| 和政县| 永州市| 奉新县| 东宁县| 伽师县| 安徽省| 博客| 昭通市|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