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6 08:47: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上網的好處與壞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心得體驗)
好處:
中小學生上網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閱讀網上作文?查資料?看新聞?學大人編制Word?Excel?學制作Flash還可以利用QQ和同學?遠親交流,注意(請不要和陌生人交流,更不要給陌生人說家里的情況,也不要約陌生網友見面,注意自己的人生安全)……
還可以用自己的積蓄?零花錢投入到網上的少兒銀行以后有用時在取出。
壞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網絡的普及,現在中小學生上網很普遍。他(她)們大多都用來玩網絡大型游戲。現在網上游戲充值很方便,而現在中小學生的零花錢太多了,他(她)們不懂得去利用,把錢都投入到游戲這個虛擬的世界。有時我真覺的那些把錢都投入到虛擬的世界的人很傻。在游戲中,游戲幣是用爸爸媽媽的汗水換來的。全國有很多中小學生玩網絡大型游戲。
現在家長不僅頭痛的是自己孩子迷戀網絡?迷戀游戲,還頭痛網絡上的垃圾。現在網絡垃圾很多,家長害怕自己孩子被網絡垃圾教育壞。從去年起國家下了清理網絡垃圾的命令,各網站有專門清理網絡垃圾的人,讓所有的中國孩子身心健康。
我的體會和愿望:
我們中小學生正處在學習期,我們不能因為沉迷網絡而斷送了自己以后的大好前途。
我希望國家辦一個我們中小學生自己的網站。使我們即可以上網?也不被網絡上的垃圾而“腐蝕”。
我們現在已經是信息化時代,從1984年第一臺多媒體電子計算機誕生,到1993年美國政府提出建設“信息高速路”,再到今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科技產物“電腦”是我們常用的物品,可以上網。但是上網好不好引起了我們的爭辯,我今天的觀點就是小學生上網好處多。
網絡資源可謂數不勝數,是現代的標志。我們21世紀的小學生難道只讀圣賢書,不聞天下事嗎?我們應該多上網去了解更多的信息與知識。我們都說玩游戲使我們迷戀上游戲,但是玩游戲成功時,會讓我們知道不斷的求新,這能說玩游戲不好嗎?網絡的好處如下:
其一是上網可以了解世界新聞,擴大我們的知識范圍。
其二是玩游戲可以人際互動。
其三是可以通過QQ與遠方的親友進行交流。
雖然網絡也有壞處,但是,打比方說,你吃魚,被魚刺卡住了,你能說魚不好吃嗎?你玩電腦,能使我們受不良信息的侵害,那你能說電腦不好了么?網絡有壞處,那是我們自制力不強,所以我們要加強我們的自制力,以防被電腦給毒害了。我最后送上一句話,你寫沉迷于網絡黑洞里的同學們,當你們坐在電腦前,手握鼠標時,請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而不是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一說起上網,大概有許多人都知道這個名詞,網絡的出現是社會時代的進步,科技發展的標志。上網已成為一個21世紀流行趨勢。在中國的13億人里,網民就已經達到了1.1億人。隨著上網的人數與日俱增。中學生上網的也越來越多,上網的利與弊也漸漸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中學生到底該不該上網呢?
就本人觀點而言中學生應該上網,但應適可而止。說到上網,上網不僅可以聊天、交友、查資料、玩游戲......,還可以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可以開闊視野,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可以毫無顧忌地與網友聊天,傾吐心事,減輕課業負擔,緩解壓力;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覺得很有成就感;還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余愛好的水平;現在自己動手做主頁已成為時尚,把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傳上去,開一個討論區,發一些貼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覺真的很棒。
無論何事好處與壞處只有一線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網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線便是“弊”。
當今許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經常上網,1.是因為怕自己的孩子近視。2.怕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3.怕上當受騙。的確,長時間的上網會引起視疲勞,而且,近視的度數還會逐漸增加;而玩網絡游戲,輕的會導致近視,重的還會導致學業的荒廢;而在網絡世界里,可信度不是100%的,我們不能完全相信網絡,在我們的身邊,網絡受騙的受害者也比比皆是。
雖然上網的壞處不少,但還是利大于弊,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上網,爭取讓它的弊端不在我們身邊出現,讓它成為我們學習、工作上獲取更多有益信息的高科技工具。
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
現在,我們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了,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東西發明。什么隱形眼鏡、掌上電腦的都有。而科技發展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關鍵在于人們如何去運用。而我認為科技發展是利大。為什么我會認為是利大呢?因為科技發展了,再加上人們的正確運用,就能給每一個人都帶來好處。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但當初人們研究并利用是為了制造武器——原子彈。原子彈是利用核能,能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裂變彈。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級梯恩梯當量,有巨大的殺傷破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無數的人民斷送了性命。而現在原子彈的利用,更多的是用來建造核電站,把核能轉化為電能,為人類做貢獻。
還有比如電腦。我們上網查資料、看新聞、增長知識、科學計算與數據處理、文字處理、娛樂、輔助教育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這當然好。可也有不好的,如果是上網玩游戲和上不良網站那就是不好了。就是說電腦對什么人來說都有好處和壞處。對上網查資料、看新聞、增長知識、科學計算與數據處理、文字處理、娛樂、輔助教育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是好的;對上網玩游戲和上不良網站的那是不好的。這是使用的人使用的正確不正確的問題。
因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好也有壞。好和壞都有使用者自己來決定的。科技發展也是如此,它的利弊也是由使用者來決定的。
首先,玩電腦游戲,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玩電腦游戲的時間過多的話,那么,我們用來學習的時間就必然會大大地減少,除非是不用學習一看就會的天才,就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學習成績不下降才怪呢!
其次,玩電腦游戲,尤其是長時間地玩,對我們的視力和健康十分有害,當你沉迷在電腦游戲帶給你的快樂中時,你的視力也在不知不覺中一天天地衰退,等你最后醒悟時,已經來不及了!可能還要搭上你曾經擁有過的健康身體。
再次,玩電腦游戲,特別浪費金錢,作為小學生的我們,零花錢主要依賴于我們的父母大人所賜,試想一下,誰家的父母愿意很爽快地給錢讓我們去上網玩游戲呢?所以,為了能夠進網吧上網玩電腦游戲,我們必然會巧立名目向我們的父母索取,要不然就東拼西湊、挖空心思地弄錢,哪里還有心思學習,有的同學甚至因此而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這又是何苦呢?
電腦游戲還有很多的危害,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也許有的人可能會不服氣,你說了那么多電腦游戲的害處,難道電腦游戲就沒有一點益處了嗎?起碼玩電腦游戲可以鍛煉、提高我們的反應能力和手腦的快速配合能力,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電腦、認識電腦、學習電腦,可以使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松,好處還是很多的嘛!何況,很多的大人不是照樣沉迷在電腦游戲中嗎?
玩電腦游戲,也許的的確確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好處,但是,好處與壞處權衡起來,我認為,玩電腦游戲,弊遠遠大于利,所以,我仍然堅信,為了我們自己的將來,同學們,請遠離電腦游戲吧!
大眼哥:兩臺電腦聯網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聯機互動,比如游戲對戰、語音視頻聊天等。壞處就是降低了本機的安全系數,容易導致兩臺機器之間的病毒傳播、重要文件的丟失。至于殺毒軟件,我覺得金山和瑞星各有千秋,說不上誰好誰壞。璃星在病毒庫方面要強大些,具有深層式殺毒方式。而金山在升級性和殺毒速度方面比瑞星好,還有個特點就是,金山在機子上不占資源而且不影響電腦的速度。但瑞星就有點拖進度了。
小瓦圈:大眼哥哥,最近上網的時候我的QQ一直向好友不間斷地自動送垃圾信息。請問這是不是中了“QQ尾巴”病毒?如果是,應該怎么清理呢?
大眼哥:可以斷定你是中了QQ傳播木馬病毒,俗稱“QQ尾巴”。該病毒會偷偷藏在用戶的系統中,發作時會尋找QQ窗口,給在線好友發送諸如“快去這看看……”之類的假消息,如果有人信以為真點擊該鏈接的話。就會被病毒感染,成為毒源繼續傳播。你可以根據下面我給你提供的地址選一個下載QQ尾巴專殺工具來殺毒。
地址1:qqdl.省略.duba_qqmsg.exe
地址2:it.省略.co/service/technolo-gy/tool.htm
仔仔:大眼哥,平時我的QQ都掛在家里的電腦上,但是最近QQ號總提示在別的地方上線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QQ被盜了?你能幫我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謝謝!
大眼哥:對,有可能你的QQ密碼已被盜取。現在網上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盜取QQ賬戶上的Q幣。避免這樣的問題最好是早期預防,防止QQ被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盡快將QQ升級到安全性更完善的最新版本。
2 為自己的號碼申請“密碼保護”服務。
3 密碼要復雜,當然也要方便記憶。最好是數字加英文加標點符號。8~16位最合適。
4 在網吧等公共場所上完QQ后,最好能刪除自己號碼所在的目錄,一般是在QQ安裝目錄下面,以自己的QQ號碼命名。注意清空回收站。
5 機器最好要防毒,防偽軟件更要注意版本更新。
6 千萬不要下載來路不明的軟件,尤其是黑客類、炸彈類軟件。
【關鍵詞】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語言;動機;社會心理。
【作者簡介】李美霞,文學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語篇語言學、
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研究。
黃文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
與應用語言學。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系列簡潔、新穎的網絡語言應運而生。于根元說:網絡語言是指“網上通用的語言,相對于日常的交際語言。是一種新的媒體語言,是一種新的語體。”可以說,網絡語言是指在網絡上流行的,有其獨有的詞匯語法表述形式,其生成和理解依賴于特定的社會心理環境的一種語言。
自從網絡語言興起至今,網絡語言已經成為語言研究的另一個熱點。研究者們從不同的方面對網絡語言進行了探索,如背景分析,構成成分分析,詞匯、句法結構特點分析等。這些研究揭示了網絡語言產生、發展的緣由,同時也剖析了網絡語言所具有的獨特性。但是,這些研究主要是從語言本體出發,還沒有以更高、更廣的視野來審視這一語言現象。近年來許多研究者也將研究目光投向了網絡語言及社會心理環境這一話題上。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針對的是中學生和大學生。本文以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為對象,從社會心理視角出發,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得到數據,基于數據對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特點及動機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研究旨在揭示:一是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使用網絡語言的真實情況;二是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語言使用的社會心理動機。
二、研究方法論
1.研究的問題。(1)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如何?(2)影響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語言使用的社會心理因素有哪些?如何從社會心理視角闡釋這一現象?
2.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共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第一次主要是關于10個選擇題的問卷,共發放問卷120份,涉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48份)、德語(14份)、法語(17份)、俄語(20份)、日語(21份)五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第二次是關于影響網絡語言使用的社會心理原因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16份。由于專業限制,兩次調查的對象均為女生,所以無法從性別差異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
3.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及網絡語言使用現狀分析。(1)使用網絡情況調查。問題1:你每天花多長時間上網?問題2:你上網做什么:學習、信息交流、娛樂或其他?
調查發現,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上網時間每天3-5小時不等,但幾乎所有被調查者每天都花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上網。她們上網主要是進行網上信息交流,其次是學習和娛樂。這說明,網絡是她們進行信息交流,發表個人意見、觀點并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
(2)對待網絡語言的態度。問題3:你對網絡語言的態度:(a)認同;(b)不認同;(c)持中立態度?為什么?
調查顯示,持認同及中立態度的同學占多數。認同的意見大體分為四類:一是網絡語言富有趣味性;二是使用網絡語言是為了娛樂;三是使用網絡語言是一種趨勢;四是網絡語言代表著一種青年文化。不認同的意見分為兩類:一是網絡語言沖擊傳統文化;二是網絡語言大多違背語法規范。中立的意見分為三類:一是網絡語言是把雙刃劍;二是網絡語言只是一種語言現象而已;三是存在即合理,不排斥使用。
(3)網絡語言使用情況及對網絡語言的了解程度。
問題4:你平時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網絡語言?
A. 用QQ, MSN 聊天時 B. 看帖子、發微博時 C. 辦公寫作時 D. 其他
問題5:你對網絡語言的了解程度是:
A. 完全不懂 B. 一看就懂 C. 有些懂有些不懂
對于問題4,大多數學生的問答是,她們在上網聊天、留言時會用到網絡語言。她們的解釋是:網上聊天對象基本是同齡人,對比較流行的網絡用語都了解,而看帖子、發微博時用一些網絡用語顯得“很潮”,效果不同。在辦公寫作時極少用網絡語言,但只要大家能理解也會用。有同學表示,平時生活中,如與朋友交談、購物等,也會用到網絡語言。
對于問題5,高達76%的學生對網絡語言一知半解。根據訪談發現其中的緣由是:一是有的網絡流行語有其產生的現實背景或原因,缺乏對網絡語言產生根源的了解就無法明白網絡語言的意義;二是有的網絡流行語為了達到特定語義、語音效果,與傳統語法的表達結構完全不同,這導致了她們對網絡語言語法結構產生了困惑;三是有的網絡流行語是舊詞新解、新用法,有的是表達方式特殊,如用數字、外語或新造字,這些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
(4)對網絡語言流行原因、好處、壞處以及網絡語言是否最終能融入大眾語言體系的評價
問題6:你認為網絡語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A. 言簡意賅,符合現代快節奏生活
B. 趣味橫生、十分幽默詼諧
C. 時尚前衛是新時代的標志
D. 靈活多變可表達不同情感
E. 張揚個性以引起別人重視
F. 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
問題7:你認為使用網絡語言的好處是什么?
A. 使消息傳播更加簡潔生動
B. 豐富語言表達
C. 提高交流效率,使語言表達簡單化
D. 使網絡生活趣味化
E. 其他
問題 8:你認為使用網絡語言的壞處是什么?
A. 沖擊傳統中國語言,打破原有的語言規范
B. 加深與長輩間的代溝
C. 容易誤導青少年的語言學習,形成錯誤的表達
D. 混亂網絡環境
現如今,在我們的家庭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一名“聰明的壞蛋”,他叫電腦。他的脾氣時好時壞。當然,帶給我們的有好處也有壞處。
電腦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很順利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中的一項——查找資料。如果我們生活中沒見到過,手頭的資料上也沒有,我們可以請教無所不知道的,世界上最聰明的學者——電腦。它上知天文地理,下懂生活中的常識。他所包含的知識就算活到老學到老,也學不完。原來需要人們精心抄到本子上的絕密文件,現在只需儲存到電腦上,這樣又方便又安全。它真是一個記憶百事的寶囊。
電腦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但他同時又有一定的“危險性”。
許多意志薄弱的青少年都迷上了上網,有的幾天幾夜不回家,讓父母擔憂。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過不了多長就有未成年人猝死與網吧,我親眼目睹到一名高中生死于網吧內,他死時臉色蒼白。最后經法醫鑒定,他是因興奮過度,而引發心臟病死亡的。看,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竟害死了一個的花季生命。
在網絡上也有許多壞人,他先用花言巧語騙得他人的信任,尤其是無知的小孩,問他家在哪,大人在嗎?達到拐賣兒童的目的。還有人在網絡上向青少年傳播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實際電腦是一把雙刃劍,你只要在坐在電腦桌前,調整好心態,去好好利用電腦,不要被他迷惑,電腦就是利大于害的。
指導教師:張敏
所謂的體驗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教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實際發生的事情作為重點內容,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實際遇到的事情為例再結合學生的個性來教授知識,并且在情景模擬的時候重點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地了解,不僅能更確切地掌握相關的知識,也能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至于無從下手,起到很好的活學活用的教學效果。所以,可以說體驗式教學法是一個提升知識水平、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
二、有效應用
1.情緒感染,角色扮演
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更確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課中的知識,才能了解到它的意義,因而,生活情境的設置對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來說特別重要,只有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才能讓學生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內涵,使他們提高對思想的認識,體驗一些人的感情世界。比如,教師在講課中講到如何克制不良誘惑時,可以通過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學生沾染上不良誘惑的后果有多嚴重,比只靠教師講授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直接講授與舉例說明的效果有明顯的不同,后者可以讓學生記憶更深刻并了解得更透徹。
2.適當設疑,注重體驗
在教學時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適當的設疑,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讓學生先自己分析或與同學討論,最后教師在講授時學生便會進行反思,把自己的想法與教師講授的作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消化知識,讓學生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斷設疑釋疑的過程中集思廣益、相互啟迪,并得以澄清一些模糊認識或錯誤認識,促使學生在體驗中自我感悟,在感悟中深入體驗,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享受健康網絡交往》時,向學生提問:“平時你們上網嗎?上網干什么?是在家里還是網吧?”“每次上網的時間長嗎?”“你玩QQ嗎?你有很多網友嗎?”“你認為上網對初中生來說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并讓學生相互討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針對這些教師再做最后總結,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不僅讓他們了解如何正確地上網,更要讓他們知道網絡的危害,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正確地運用網絡。
3.通過多媒體,深入感悟
對于思想品德課程來說,許多內容都跟實際有很大的偏差,是那種很朦朧的、也可以說是抽象的東西,角色無法去表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種情況,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視聽情境。在視頻、聲音、圖片、文字等內容的刺激下,能夠為學生增加更多的感知體驗,這樣也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問題明了化、具體化,從而產生情感共鳴。例如,教師在講《世界文化之旅》的時候,學生僅僅通過教師的講授根本就無法很好地了解各個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差異,但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去看、去聽、去對比,這讓學生更形象生動地了解不同國家的習俗和文化差異,并能使學生陶醉其中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感悟,提高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度。
4.通過調查,深入體驗情感
贊成派:需要是關鍵
田文靜(內蒙古通遼市清河鎮中心小學六年一班):我贊同用手機,因為我有些時候覺得很需要手機。我經常一個人去上興趣班,有時下課了,天也黑了,我會很害怕,不知媽媽在哪里。有了手機就放心了,就不害怕了。
范鑫博(吉林長春市艷春小學六年一班):我沒有手機,但是我很想擁有一個手機,最近正在向爸媽采取攻勢。因為如果我有些跟同學聊天的內容不想讓父母知道,就可以通過手機發短消息。而且無聊的時候,我還可以用手機玩玩游戲,打發一下時間。
劉京京(北京市芳草地小學六年一班):我認為小學生用手機好。除了方便聯系,對于我來說,手機還是與朋友交流的工具,可以和同學們的關系更好。
張煒康(福建福州市錢塘小學六年八班):老師們都說現在是信息社會了,既然小學生能用電腦,為什么不能用手機呢?只要我們明白如何正確使用,就只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的。
中間派:好好壞壞,想不明白
趙秋碩(山東曲阜市姚村鎮席廠小學六年一班)要說好處么,是有的。比如說用手機方便了許多,能打電話、上網、發短信等很多用處;但不好的地方,也是多得不得了,主要是手機會影響學習和生活,還要想想這手機擱哪兒,總不能成天拿著吧!而且萬一弄丟了可怎么辦?
反對派:影響學習是禍害
徐浩元(長春市艷春小學六年一班):我覺得小學生用手機特別不好,會影響學習。因為它響的時候,會影響我學習,不響的時候,我又會老想著它。有時候,還覺得帶手機不自由,去哪里玩兒一會兒,媽媽都會不停地打電話問啊問啊,好煩啊!
王建(內蒙古通遼市清河鎮中心小學六年二班):我覺得我們小學生不應該有手機。同學天天都見得到,帶手機有什么用?只不過是玩玩,耍酷罷了。而且上課時,手機鈴要是響了,還會影響上課,更不好。我曾經有過手機,用來給父母打電話的,平時也不發短信,但帶在身上很不安全,我已經丟了兩個手機了,一個掉進了公園的小湖里,一個掉進了廁所。
張天旭(北京市朝陽區王四營中心小學四年一班):我媽說手機有輻射,影響身體,所以我覺得小孩子還是不用的好。
智慧星團大辯護
Stop!多嘴貓快被你們的口水淹死啦!我看啊,不是手機讓人歡喜讓人憂,而是上課下課抱著手機玩兒的孩子們才是讓人愁呢。手機是信息社會里的技術產物,要是大家都不用,那不是對不起發明家、對不起生產商、對不起一直在努力尋求進步的人類嗎?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小學生用手機了,但是如何使用手機的主動權還在你的手上。中華史上的第一位治水專家大禹,他治水不堵、不截,而是改渠疏導,最后成為成功治水的第一人。大水肆虐,排山倒海而來,堵它?截它?無異于螳臂擋車。大禹用疏導的方法,引導水的流向,制服了猛獸般的洪水。同樣,小學生用手機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如何用”卻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校方可以明文規定學生什么時間可以使用,什么時間關機,加以適當的管理;家長告訴孩子手機的功能、使用手機的意義,從而正確引導孩子。如此一疏一導,小學生用手機還能成禍害嗎?
與父輩們相比,我們認為自己非常先進。他們黑白的電影,他們昏暗的煤氣燈,一切都顯得呆笨和古怪。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的后代,也會用同樣的態度來回憶我們。我們帶著沉重的筆記本,還不能在地鐵里收郵件,我們購買電影光盤,甚至還讀報紙。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10年后會怎么樣?100年后呢?《智慧地球》就是一個透視未來的萬花筒,本期讓我們從探索云計算開始吧。
云計算是計算機世界最熱點的話題之一,眾說紛紜。
歷史照亮未來的道路。談云計算之前,我們不妨回頭看一看因特網的歷史。某一事物引起激辯,說明它很有影響力。以電子商務為例,在因特網早期,電子商務也曾是人們爭執不下的一大熱點――在瀏覽器上輸入信用卡賬號和密碼,并且錢款得到真實處理,這行得通嗎?人們擔心――當然不無道理――在網頁上操作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其他一些問題。時光流逝,當電子商務公司有經驗和能力去保護消費者隱私及安全,顯示出電子商務的優越性,人們的觀點變了,人們開始說:“用這個很方便。”
如今的云計算也是如此。
為了更好地理解云,我們再回顧一下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計算機的核心是進行信息、知識的存儲、處理和傳播,它的第一階段是以IBM為代表的主機時代,最主要的特點是信息被中央主機所控制,用戶需要獲取信息時,要通過特定的終端連接到主機。上世紀70年代末,個人計算機的革命改變了這一結構。個人的信息存放在自己的計算機,每個人成為“自己知識的主人”。這場個人計算機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進步,普及知識的同時也打破了IBM的壟斷,產生出微軟、英特爾、蘋果等一代企業巨頭,并使美國牢固地占領了這個技術制高點,極大地提高了世界經濟的效率。
互聯網的出現又使得個人計算機通過網絡連接,更為徹底地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極大提高了信息傳播效率。技術變革演變至此,個人計算機的發展仍然面臨一個很大問題,每臺計算機能力利用很不充分,信息不能充分和高效共享,操作復雜,成本居高不下。
隨著網絡尤其是寬帶網絡的發展,人們意識到可以把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再一次集中起來,放在網絡中去。當我們需要的時候,就通過網絡拿下來,不需要時就放在網絡上面。這種無所不在的計算能力,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云”。
從主機的集中到個人計算機的分散,直至新的一次集中,計算機的發展似乎也在遵循著“否定之否定”的鐘擺定理。這次新的集中的結果將使每個“計算終端”的計算能力更強,計算成本更便宜――所謂“書本一樣的價格,超級計算機一樣的能力”。
從計算方式來說,云計算的出現相當于一個世紀以前的電力革命。在電力公用設施出現之前,每個農場和企業都利用各自的發電機單獨發電。電網建成之后,農場和企業關閉了自己的發電機,改為從公用企業購買電力,其價格比他們自己生產更低,可靠性更高。
“云“的出現,將會打破“Wintel”(微軟及Intel)聯盟對個人電腦的壟斷,并且是降低計算成本的大好機遇,可以讓每個人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使信息與知識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分享。有人比喻,如果個人計算機是“筆與紙”的話,“云計算”則是印刷術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傳播獲得極大普及,人類文明進入一個新階段。
云計算的發展面臨很多挑戰。目前的核心問題包括這種架構的安全性、新一代虛擬軟件的發展及標準等。就像歷史上任何一場技術變革一樣,“云計算”在剛開始時也會遇到許多似乎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歷史選擇的技術總是指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云計算”正是計算機發展的這樣一個方向。
云計算的通俗演義
云計算的前景
最壞的情況:云計算成了一個The Matrix,我們都成了NEO非要拯救的插滿管子的胚胎人,活在《黑客帝國》的幸福世界里。
最好的情況:云計算成為數字時代的巴比倫“通天塔”,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有俯瞰全世界的能力。
不好不壞的情況:聯合國有多少個國家,就有多少個云計算的王,每個國家的云計算都是要特別通行證才能用
的,光說你加入了世貿組織,不行。
云計算的好處
最大的好處:“IT不再重要”的行業危言被否定了。云計算重新定義了IT,IT=I am Technology。您自己都是IT了,您能不重要嗎?
最小的好處:說服一個打死都不愿進貨的客戶買一臺電腦終端,再也不用“以舊換新”這樣的廢話了,您只需要說,這是云終端。
時好時壞的好處:麥當勞在全中國火車站都開了店,這不算云計算,但好處是你上廁所不用花錢。麥當勞的麥樂送24小時送貨,隔壁大媽炸的臭豆腐也可以麥樂送24小時,給麥當勞交提成就行了,這叫云計算,但壞處是,你不能隨便去隔壁大媽家上廁所,因為這侵犯了大媽閨女的隱私權。
用誰的云計算更劃算呢?
用誰的都一樣:“麥樂送”的意思是“買了送”。你不花錢,誰也不給你送!不管是漢堡包,還是云計算。
誰的云計算都用一點最好:壟斷這件事兒,不管是Intel還是中移動,都對普通消費者沒什么好處。
大佬語錄
1. IBM的創立人托馬斯•沃森: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世界上所有的軟件都將裝載在這五臺電腦里,其他人呢,只需要一根網線,連接上“云”,“享受”就好。
2. 谷歌全球CEO埃里克•施密特:云計算就仿佛銀行的自動取款機,我們出門時再不用隨身大量攜帶現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提取。
3. 亞馬遜全球CEO杰夫•貝索斯:在云計算時代,你要做的,只是打開一臺剛裝上了系統的電腦,接上網線,剩下來的所有事情,就交給云計算來處理吧。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行為干預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影響。方法 將120名≤18 a的青少年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名。實驗組以自尊、自信、人際關系、壓力應對,以及健康使用電腦和網絡為主題進行干預,40 min ?1次?w-1,共干預4次。對照組在相同時間內進行與本干預無關的課程。干預前后采用自編問卷、自尊量表、網絡成癮量表進行評定分析。 結果 實驗組干預后自編問卷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t=2.781,P<0.01);干預后兩組間自編問卷評分有顯著性差異(t=2.635,P<0.05)。自尊量表評分干預后與干預前組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網絡成癮量表評分兩組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但組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實驗組干預后自編問卷單項因子回答正確率較干預前普遍提高,對照組多項因子回答正確率普遍降低。 結論 對青少年網絡成癮高危人群進行心理行為干預,能有效提高對網絡成癮問題的認識和對網絡的正確使用。
【關鍵詞】 網絡成癮;心理行為干預;青少年;自尊量表;網絡成癮量表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 teenager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 teenager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Methods 120 teenagers ≤18 year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experiment(n=60) and control group(n=60). Interventions such as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essure coping and healthily using computer and Internet were given to the experiment group for 40 minutes/once, once/week, a total of 4 tim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rrespective subject to the interventions in corresponding period.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SMQ) and the Selfesteem Scale(SES) and th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IA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Score of the SMQ of post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eintervention(t=2.781,P
【Key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eenager; the SES; the IAS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顯示,青少年是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而青少年對網絡功能的認知程度與網絡成癮的發生有一定相關性[2,3]。為此,本研究參考前人研究結果,以Davis提出的網絡成癮模式的認知行為模式(cognitivebehavior model)[4]的病因鏈中低自尊等非適應性認知、不適當的上網行為、社會孤立等為干預重點,期望能有效減少網絡成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6年11月廣東省樂昌市≤18 a的120名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名。實驗組男32名,女28名,對照組男30名,女30名。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由具有心理治療經驗的臨床心理、精神專業醫生以自尊、自信、人際關系、青少年壓力應對、健康使用電腦和網絡為主題對實驗組進行干預,40 min ?1次?w-1,共干預4次,干預時間固定每周五上午進行。對照組在相同時間內進行與本干預無關的課程。
1.2.2 干預內容 每次干預分為理論觀點傳授和互動兩部分。在“自尊、自信”干預主題中,講授自尊、自信的內涵及其對青少年的影響,家庭對于個體自尊和自信的影響,不自信的負性影響;在互動環節中,讓學生練習如何表揚、欣賞別人,如何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表揚,并對在夸獎別人時的技巧和注意事項進行了培訓;在“青少年壓力應對”干預主題中,講述壓力的形成、壓力與情緒的關系,相關的心理應激源、壓力曲線,并與學生討論個體面對壓力的本能反應以及建設性的應對方式等;在“健康使用電腦和網絡”的干預主題中,干預者與學生通過雙方的互動,共同探討使用電腦的好處與壞處,電腦和網絡成癮的原因和表現,并介紹如何正確使用電腦和網絡,以及時間管理的策略和技術。
1.2.3 測評工具 采用自編問卷(內容涉及網絡特性、健康的網絡使用、不健康的網絡使用、青少年自身特點與網絡使用、時間管理、壓力應對以及自信等26個項目)。應用自尊量表(SES)[5]、網絡成癮量表(IADI,北京大學心理系)對兩組干預前后分別進行測查。測查前由研究者宣讀指導語,集體施測,當場收回問卷,對問卷測評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處理,并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各問卷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各問卷測評結果(略)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表1顯示,干預后實驗組自編問卷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極顯著性(t=2.781,P<0.01),兩組間自編問卷評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2.635,P<0.05)。SES評分干預后與干預前組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IADI評分兩組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但組內、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2.2 自編問卷單項因子回答正確率 實驗組干預后自編問卷單項因子回答正確率較干預前普遍提高,正確率提高較顯著的因子為“網絡空間所特有的三大特性(10.64%提高到29.79%)”、“面對壓力的本能反應(59.57%提高到80.85%)”,“網絡使用不當可能引發的軀體癥狀(19.15%提高到37.17%)”、“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常見類型(19.15%提高到42.55%)”、“合理利用電腦和網絡的方式(4.26%提高到44.68%)”、“網絡使用不當可能引發的人際關系問題(10.64%提高到42.55%)”等。對照組除個別因子回答正確率有所提高外,多項因子回答正確率普遍降低。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對照組干預后各量表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均無明顯改變。實驗組干預后IADI評分較干預前有所下降,雖然組內、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較對照組下降幅度大;自編問卷評分干預后有顯著提高(P<0.01),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提示實驗組干預后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認知,較對照組更加充實。多選題部分,涉及電腦和網絡成癮的原因、表現、使用常識等方面知識較多,干預后實驗組得分顯著提高。實驗組通過“健康的網絡使用”干預后,開始了解和接受電腦和網絡使用相關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轉化成為自己的認識。兩組干預后與干預前SES評分無顯著變化,可能與本次干預的時間有關。自尊是一個長期形成的、內隱的概念,要在短期干預基礎上實現量表得分顯著差異的改變是不太現實的。今后若能增加每周干預次數,逐步形成一些簡單行為的改變,對切實提高學生自尊、自信更具有實際意義。
將實驗組IADI得分較高者作為“潛在成癮個體”,并對IADI量表分維度進行前后測評比較,盡管差異無顯著性,但“潛在成癮個體”在行為指標,即上網重要性、上網時間延長、戒斷癥狀三方面得分皆有降低,表明相關行為有所改變;而在情緒調節、負性影響、復發三個維度上得分沒有降低。由于被試并非已“成癮個體”,本身并未存在大的生活負性影響和反復戒斷網絡的行為,而短期內也不易改變個體情緒調節。可見,此干預方法主要針對于改善個體的網絡行為。
在網絡成癮治療與干預中,基于干預對象的網絡依賴程度輕重不同,干預對象數目不同,干預內容也有所差異。如針對個體的,Hall&Parsons[6]的認知行為案例報告,楊國棟[7]對成癮者的藥物治療等,還有楊彥平等所作的團體治療。而本次嘗試性干預中,針對初中生這個“高危群體”,以班級為單位,對電腦網絡知識進行宣傳普及,促進個體對自身的正確認識,訓練其學會恰當的壓力應對,逐步糾正了學生不適當的電腦和網絡使用行為,避免造成社會孤立,引發惡性循環,使網絡成癮的病理程度進一步加深。
參考文獻
[1] 黃芩.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成因及干預[J].職業與健康,2004,20:98
[2] 蔡春嵐,李曉駟,董毅.合肥市青少年網絡成癮危害性調查[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2):157
[3] 路英智,張勤峰.網絡成癮現象[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468
[4] Davis RA. A cognitivebehavior modal of pathology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1,17:187
[5] 汪向東.自尊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318
[6] Hall AS, Parsons J. Internet addiction:College student case study using best practices i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J].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001,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