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美貿易戰論文

中美貿易戰論文

時間:2022-06-24 14:02: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美貿易戰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美貿易戰論文

第1篇

今天400股封死跌停,還不算-9.5%這種類型的,題材什么的基本上都沒有什么可分析的。在今天的走勢中,政府軍尾盤稍微有護盤跡象。現在務必注意的是大周期股票鋼鐵,煤炭,港口,海運,大宗資源,電子股票要徹底遠離。現在不去推測到底能不能形成經濟危機,就看主板指數的走勢。以缺補缺后如果能形成雙底,也是一個好的情況。我個人覺得連續兩年出現的上升趨勢線,這里就是葛挖坑,大盤的中期還是向上的!

股票方面,大家也別太擔心,一些主力以及介入的很深,這批主力不會徹底放棄不做了。這批強主力控盤個股的調倉和換股是后面一個出路。有人說這里直接到2800甚至2500的觀點徹底出來我覺得概率不大。畢竟今天很多跌停股票的跌停位都是沒有籌碼的。

不要慌,相信黨相信政府,國家隊進場了。

【知情人士:中國國家相關資金今日買入部分藍籌股 避免股市跌幅加劇】財聯社3月23日訊,新浪援引彭博報道,知情人士稱,中國國家相關資金今日入市干預,買入部分藍籌股。國家相關資金入市只是為了維護市場穩定,并非為了推高股價。今日買入中國人壽、中國石化等藍籌股;全天都進行了維穩操作,下午操作的力度加大。

昨晚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美股三大指數都大跌近3%,香港恒生指數、日經、韓國綜指也都紛紛大幅殺跌。

不過在這種極端市場,今日A股仍有35只標的漲停!

漲停標的除了避險的黃金股,主要以軍工、農業等預期中國未來或將采取“報復”的領域。

昨日,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上,記者來了一記互動平臺式的“回答式提問”:如果美方對華強征關稅,中方是否將在大豆和飛機這兩個領域采取報復措施

結果今日龍頭哈高科直接一字封死漲停,多只跟風農業股集體一字開盤,盤中雖有分歧但封板資金較為堅決。截止收盤,十余只農業及相關概念股漲停。相關的養豬板塊3只漲停,軍工板塊以細分領域“飛機”為主5只漲停。

第2篇

關鍵詞:邊際保護;加權福利;貿易摩擦

中圖分類號:F752.0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8)04-0018-08

一、引 言

近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國,并且出口額在2006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如果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2008年我國的貿易總額將會超過德國而位居第二位,并且在不遠的將來也會超過美國。然而,與對外貿易大國地位相比,我國的國際貿易摩擦情況也是毫不遜色。反傾銷、反補貼、技術性貿易壁壘、特保及知識產權貿易爭端等層出不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并成為全球貿易的焦點。這其中,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最引人關注,原因之一是美國是我國的最大貿易國,也是最大順差國,中美貿易直接關系我國對外貿易的生死存亡;原因之二在于美國也是我們的主要貿易摩擦國,理所應當的會受格外關注。然而,我們知道,要解決好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首要的必須找到摩擦的原因,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

國內外很多文獻研究了貿易摩擦的成因。國外方面,文獻基本從保護主義的動機出發,指出貿易一方的貿易保護行為導致了摩擦的產生,這些文獻大多從一般性角度研究問題,較少只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具體分析。如Sturm在他的論文“產品標準、貿易爭端和保護主義”中指出,貿易進口國總是傾向于制訂較高的標準,以保護國內產業,結果就是貿易爭端不斷[1];Yoshimatsu分析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動因。他的結論是,保護以及維護本國利益的動機是貿易摩擦的原因,且摩擦的程度與兩國間產業相互關聯程度相關[2];Bown就GATT框架下保護主義導致貿易爭端的事實作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報復性心理影響了政府的政策制定,從而可以解釋貿易爭端的存在[3];Irwin和Pavcnik分析了空中客車和波音兩家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文章在假定離散選擇、差別產品需求的情況下分析兩家航空公司的競爭行為,同時估測了美國和歐盟的貿易爭端情形,發現兩家企業對于政府的游說和尋租行為導致了貿易爭端的產生和激化[4];Baron的文獻總結和歸納了企業行為對于貿易摩擦形成的影響,論文以柯達和富士膠卷的競爭為例,研究了企業的綜合競爭策略(包括市場策略和非市場策略)與國際貿易爭端的產生,作者指出,正是企業根據自己的綜合競爭策略向本國政府尋求保護的尋租行為導致了兩國政府間的貿易爭端[5]。

國內方面,基本將中美貿易摩擦原因歸咎于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經濟方面,石磊、寇宗來認為,中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導致兩國對貿易產品需求不對稱,從而貿易摩擦不斷[6];陳泰鋒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以及國際產業結構不協調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7];胡靜寅指出經濟民族主義是中美貿易摩擦形成的原因[8]。政治方面,李麗認為,美國貿易政策的特點和貿易政策制定的游戲規則引起了貿易摩擦[9];查貴勇、高凡也研究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性原因[10]。

以上的文獻都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猶如國外文獻指出的,中美貿易摩擦的產生,總體來說也是美國的一種產業保護行為,目的是維護美國的利益,保護美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但讓人費解的是,中美貿易基本是基于比較優勢的互補型貿易,我國出口美國的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對于這樣一種美國的夕陽產業,為什么還會受到美國政府的如此重視,千方百計地去保護呢?保護落后肯定對于美國經濟總體來說是不利的,同時這些夕陽產業及其從業人員也不應該會有很大的政治游說力量,那么政府的保護又是源于什么樣的目的?這正是本文所要揭示的問題。

二、中美貿易及摩擦現狀

我們首先來看看中美之間的貿易狀況。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統計數據有著很大的差距,但一致的趨勢是中美之間貿易量在快速增長,且中國貿易順差越來越大,這也是中美之間貿易摩擦頻繁不斷的一個原因。

再看看美中之間主要的貿易商品,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以服裝、鞋帽、紡織品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為主,這些產品在美國這樣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國家是處于即將被淘汰的夕陽產業,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盡快地淘汰這些產業是有利于美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但事實上,正是這樣的夕陽產品對美國出口,受到了越來越強的貿易摩擦阻礙,從貿易理論和社會福利最大化角度來說,保護是不應該發生的,然而事實卻是中美貿易摩擦匪夷所思的喋喋不休。

表2是近年來美國向WTO提出的貿易爭端申訴情況,表3是我國入世以來美國對我國發起特保措施的案例情況。另據WTO網站的貿易爭端統計資料顯示,從WTO成立以來至2007年4月底,美國作為申訴國共提出了88項爭端案件,而作為應訴國共被提出97項案件;其中,中國向WTO提出的美國貿易爭端案件1項(DS252),美國則提出關于中國的貿易爭端案5件。這些中美貿易爭端案件中,美國基本都是針對我國對其出口較多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提出的,這無不顯示了其貿易保護的動機。

2007年1―4月,美國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這些受調查的產品也基本都是我國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或者是資源密集型的產品,這些產業處于全球分工鏈的底端,由我國來生產和供應對于世界總福利的提高是有益的,但美國還是會以貿易摩擦的形式進行保護。從2004―2007年美國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總量以及針對中國的調查案件數來看,我國受調查的案件數幾乎占到了總數的1/2。美國之所以沒有把摩擦的矛頭瞄準和其有同種比較優勢的發達國家,而卻把摩擦重點放在發展中國家身上,雖然說這可能有對我國貿易量大的緣故,但也反映了美國政府具有保護本國相關產業的傾向。

表52007年1―4月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情況

以上的一些具體數據,給我們展示了中美之間貿易及摩擦的具體情形,與此同時,也讓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南北國家典型的不同產業層次間互補性貿易問什么還會遇到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如果說發展中國家采取保護措施,那是因為他們要實現本國產業結構提升或者為了獲取競爭優勢,但發達國家完全是沒有必要來保護本國的夕陽產業的。為了解釋該現象,以下將提出筆者的猜想和證明。

三、邊際保護、加權福利與摩擦的形成

實際上,現有對于中美貿易摩擦原因的文獻似乎都沒有很好地解釋美國保護落后夕陽產業的原因。筆者認為,美國之所以對我國出口挑起貿易摩擦和爭端,其原因肯定是該項措施能夠增加美國的福利,至少是能夠增加美國政府的福利,從這個程度上來說,政治性原因具有一定的說服力,而考慮到夕陽產業在美國應該是一個弱勢群體,這就決定了很難讓人想象他們會具有如此大的政治游說力量。既然如此,究竟是什么力量驅使美國政府制定保護落后產業的政策措施,筆者以為這是加權福利和不同群體收入邊際效用差異化力量在起作用。

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邊際保護”(Marginal Protection)的概念。所謂邊際保護,有著多層含義,它既是對于現象的描述,也說明了其背后的原因。首先,邊際保護可以理解成是對夕陽產業的保護,因為邊際產業本身就是落后夕陽產業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邊際保護的概念是對貿易摩擦原因的一個現象描述。其次,在微觀經濟學的效用理論中,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一個基本的法則,就是說當我們持續消費同一件物品時,每增加一單位的消費量,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增加程度是遞減的。按照這種原則,對于一個社會和國家來說,個體收入的基本平均就會有利于提高整個國家國民的總福利,而收入的差距過于極化不利于總福利的提高。正是這樣的原因,一國政府往往會更多地關注窮人和低層次勞動力的利益和收入狀況,因為他們的“一元”能夠產生比富人的“一元”大得多的總福利,這就是福利經濟學的“一元不等于一元”命題與此相對應的還有“一元就是一元”命題,其認為對任何為單純促進平等而對富人和窮人實行差別對待的制度的方案來說,都存在著另一個不采用差別性待遇的方案,它不會使任何人境況惡化,且能夠實現相同程度的平等,還能夠增加政府的稅收從而使每個人的境況改善。該類命題的具體分析參見參考文獻[19]。。由此,政府往往就會更多地保護低收入群體的利益,美國夕陽產業的從業人員一般應該相對是低收入群體,對于他們的保護也就無可厚非,從而美國保護落后產業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從這個意義上,邊際保護的概念還有保護收入邊際效用較高的群體所在的產業的含義,揭示了貿易摩擦的原因。

加權福利的概念也是起源于福利經濟分析,它的起初構想應歸功于Harberger,是指在經濟政策中,特別是在成本收益分析中,明確地將分配問題考慮在內,應用分配加權,從而使一元錢對富人的價值少于對窮人的價值[11]。加權福利的思想后來又被運用到國際貿易政策分析中,成為加權的社會福利貿易政策。該觀點認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會對政策的成本收益進行計量,但由于每一元的得益或損失對不同的社會集團不一樣,所以在計量中不同集團的權數就不同,有的較大有的較小。結果,對自由貿易的干預就導致收入再分配向政府偏愛的集團傾斜。在現實世界中,不同國家政府政策的偏向是不一樣的,有些國家,特別是一些富裕的發達國家,政策往往偏向低工資工人;有的國家,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和資源豐富的國家,政策常常有利于城市工人而不利于農村[12]。

至此,筆者的思路就已經非常的清晰,由于夕陽產業工人處于低收入層次,對于他們的保護能夠增加全社會的總體福利,所以政府的邊際保護想法促使他們在進行政策成本收益分析時,給予夕陽產業利益更大的權數,這樣加權福利結果得到的政策就是挑起貿易摩擦和爭端,抑制他國的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筆者用圖1來描述該貿易摩擦形成的過程。

四、模型分析

筆者的模型借鑒Brander和Spencer[13]以及Bagwell和Staiger[14]的方法,不同的是,由于分析的需要,筆者將舍棄三國模型,而建立兩個國家,一種商品的局部均衡模型,同時假設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并在模型中引入邊際保護參數。筆者假設兩個國家為本國H和外國F,兩國各有一個代表性廠商h和f,它們生產一種同質產品,兩個代表性廠商是一種競爭關系(沒有合作),其中廠商h在生產該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且它向F國出口,兩個廠商在F國市場上競爭。由于國際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結構環境,兩個代表廠商均不能控制該同質產品的世界價格。筆者以上所作的假設基本是根據我國向美國出口貿易的情形來確定的,這樣推導的結果將具有很高的可信性。

一般地,筆者設定廠商h的供給和利潤函數為Q(Ph)和∏(Ph),這里Ph表示H國出口到F國的產品價格,同時也表示該類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同理,設定廠商f的供給和利潤函數為Q(Pf)和∏(Pf),這里Pf表示F國國內該商品的價格。筆者再假設F國對于該產品的需求函數是D(Pf),這里的Pf是F國國內價格。由需求和供給函數的基本定律,有D′(Pf)0和Q′(Ph)>0。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機構下,應該有Ph = Pf,但筆者假設,F國出于保護本國邊際產業,會采取一定的貿易措施,制定貿易壁壘τ,假定這是一個大國模型,則該貿易壁壘使H國出口價格下降,而使F國國內價格上升,也就是Pf = Ph+τ,這里τ≥0,如果τ=0,則表明F國沒有設立貿易壁壘,也就是沒有貿易摩擦。這樣,在局部均衡框架下,令廠商h的產品全部是用來出口的,所以有以下的市場出清條件:

為了使分析更加易于理解和方便,筆者遵照Bagwell和Staiger模型的方法,引入一個具體化的函數例子,這樣可以使筆者以下的均衡分析有一個具體的解析形式。該具體化的函數是從一般均衡結果推導出來的,假設廠商的生產函數是Q=(L)1/2,這里L是勞動,再假設勞動供給具有無限彈性且勞動工資為單位量1,這樣廠商的最大化行為由以下規劃確定:

再假設代表性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U=(C-C2/2)+N,這里C和N分別表示貿易商品的消費量和基準商品基準商品是指價格定為1,并作為一個基準的商品,其它商品價格以其為標準來確定的商品。這里的基準商品是指一國內非貿易商品,并將其價格設為1。(Numeraire Good)的消費量,這樣,代表性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形式為:

上式(5)中,筆者沒有把兩個企業f和h的比較優勢狀況區分開來,這樣的假設下似乎兩個企業是對稱的,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筆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F國國內貿易政策制定,而不用將分析集中于兩個企業的收益多少,故而為了分析方便,假設了對稱的企業,這不會影響分析結論。再由市場出清條件(1),可以進一步計算出:

要讓貿易能夠開展,必須滿足P*f >P*h>0,所以0≤τ<2/3。筆者再來分析政府對于福利的計算方法,假設F國政府在計算本國福利時,認為本國邊際產業工人收入的邊際效用高于其它產業,所以出于邊際保護的目的,他們會采用加權福利計算法。受到Baldwin[15]以及Grossman和Helpman[16]以及Bagwell和Staiger政治經濟變量引入法的啟示,筆者引入加權福利變量β,這樣兩個國家政府的福利函數分別為:

這里,筆者只取了一個加權福利參數是為了分析的方便,其大小表現了政府對于廠商收益的關注程度和邊際保護動機的強弱。而由于邊際保護的存在,政府的福利計算中肯定會給予廠商的福利更大的權數,也就是β≥1,當β=1時,表示政府沒有給予該邊際產業保護,而如果β>1,則邊際保護存在。式(7)中,筆者認為F國的總福利包括三塊,∏(Pf)是廠商的收益,∫1P*fD(P)dP是消費者剩余收益,而τQ(Ph)表示由于F國的貿易壁壘帶來的政府轉移收益如果該貿易壁壘是關稅的形式,則該部分是政府的關稅收入,如果是配額或者其他非關稅壁壘形式,我們可以認為該收益是出口國妥協措施或者出口企業尋租行為給進口國帶來的收益。。將以上(5)和(6)式中的具體函數代入(7)式,可以計算出以下結果:

以上筆者已經計算出了均衡狀態下F國將選擇的貿易壁壘強度,由上式,很顯然,當β=-2時,F國將選擇自由貿易,不再設立貿易壁壘,這個結果似乎有悖常理,其可能的解釋是政府比較厭惡該類產業的存在,或者說該產業是一種污染環境等具有負外部效應的產業,抑或這種產業已經影響了整個經濟的發展,這時候政府會給予其-2的權數,政策選擇就是引入完全競爭,讓其走向破產。我們還可以觀察到,當β=1時,也就是政府沒有邊際保護的動機時,τ*=6/21,說明政府天然就具有保護國內產業的激勵,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筆者的模型設計不夠準確。但無論如何,顯然根據(9)式有以下的結果:

這意味著,τ*隨著β的增加而增加,隨著β的降低而降低,即如果政府的邊際保護動機越強,則實際的貿易壁壘強度越大,也就是貿易摩擦越劇烈。至此也就說明了,邊際保護的動機引致加權的福利計算方法,又導致了貿易摩擦,或者是引致了貿易摩擦的加劇。(10)式中,筆者得出β

β>220>0>0或

1

實際上,筆者可以把(9)式中的結果變換為τ*=4822-β-2,這樣可以很容易地畫出β和τ*之間的函數圖形,通過圖形能夠更清楚地看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同時,綜合以上的分析,筆者可以得出結論一。

結論一:一國政府具有天然保護本國產業的動機,只要該產業不是具有負外部效應或對于長期經濟增長不利,政府就會采取保護措施;同時,邊際保護和加權福利增強了政府的保護動機,邊際保護程度越高,則實際制定的貿易壁壘越高,貿易摩擦也就愈劇烈;這就證明了,由于邊際保護的目的,即使是對于一國的夕陽產業,保護和貿易摩擦也會發生。

第二,我們再分析效率均衡的結果。

效率均衡就是從整個世界福利最大化角度來看的最優均衡狀態。顯然,世界的總福利應該是F國的福利和H國的福利之和,這里的福利計算是沒有權數的。所以,效率均衡是由以下規劃確定的:

上的結果說明,在全世界福利最大化均衡狀態下,應該讓τ*=0,也即F國沒有設定貿易壁壘,是一種自由貿易的狀態。這也再次證明了自由貿易是有利于全世界總福利的提高的,國際貿易能夠促進全世界的共同發展。然而現實的情況,由于貿易給不同國家帶來不對稱的收益,再加上邊際保護等原因,真正的自由貿易是不大可能實現的,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是現實世界的常態。由這一部分的分析,筆者能夠得到結論二。

結論二:在實現全世界福利最大化的效率均衡狀態下,可以推出τ*=0,即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均衡,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必然損失世界的總效用;但貿易政策是一國單邊的決策過程,單邊福利最大化的結果決定了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以上模型分析的結果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邊際保護和福利的加權計算法引起貿易摩擦以及加劇貿易摩擦程度的過程。至此,我們不難理解,雖然中美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且中國出口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美國屬于即將被淘汰的夕陽和邊際產業,但美國政府為了保護該產業從業人員(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和收入,從而產生了邊際保護的想法,制定較高的貿易壁壘,從而產生貿易摩擦滋生和激化。

五、總結及啟示

綜上分析,筆者給出了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原因的一個解釋,那就是邊際保護動機導致了美國政府的加權福利計算,又引起了對于邊際產業的過度保護,從而產生貿易摩擦滋生和激化。正是這樣的原因,美國政府會令人費解地保護對于本國經濟長期增長并不利的夕陽產業,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當然,筆者并不排除由于貿易過度失衡導致美國政府不滿,但同時按照經典國際貿易理論,無論兩國之間的貿易如何失衡,只要市場是充分發揮作用的,貿易對于兩國經濟都是有益的,這再次說明,也許邊際保護才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筆者提出的邊際保護思想和貿易摩擦政治經濟分析有著交叉的一致思路,那就是貿易摩擦是由于某種原因引起了政府在制定貿易政策時產生了偏向。不同的是,政治經濟分析認為是企業的政治游說活動影響了政府,筆者的邊際保護思想則具有更好的微觀基礎,那就是從收入邊際效用差異出發,認為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邊際效用高的原因影響了政府的決策,給出邊際產業更大的福利計算權數,而最終制訂更高的保護貿易政策,貿易摩擦也就接踵而至。

找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對于我們制定應對策略就會有很好的啟示。

第一,貿易摩擦是美國政府的邊際保護行為,該行為不可能因為簡單的外在影響而消逝,所以我們應該能夠預測到,中美貿易摩擦會長期的持續下去,只要我國對美出口保持較高的價值,摩擦不可避免,所以我國要有這種心理準備,必須做好長期貿易戰。

第二,解決貿易摩擦必須進一步加強和美國的經濟貿易聯系和相互依賴程度,只有當美國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我國,也就是相互依賴程度基本對稱時,美國自然就會考慮到貿易摩擦的后果而毫不吝惜地舍棄邊際保護的目的。

第三,我國經濟貿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提高質量和提升結構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從此意義上來說,貿易摩擦也許還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和推動作用,讓我們不得不騰出一定的空間和精力來發展較高層次的產品生產,這也才是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所在。

第四,任何貿易摩擦不可能僅是一個原因和因素所引起和導致的,所以筆者的分析僅是給出一個方面的合理而有力的解釋,不可能囊括所有,也不可能解釋一切中美貿易摩擦,所以對于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還需要不斷地進行理論研究和深化。

參考文獻:

[1] Sturm, Daniel M.Product Standards, Trade Disputes, and Protection[J]. Canadian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6,39(2):564-581.

[2] Yoshimatsu, Hidetaka.Social Demand, State Capability and Globalization: Japan-China Trade Friction Over Safeguards [J]. The Pacific Review, 2002,15(3):381-408.

[3] Bown, Chad P.Trade Disput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Under the GATT: An Empirical Assess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62):263-294.

[4] Irwin, Douglas A. and Pavcnik, Nina. Airbus versus Boeing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Aircraft Marke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64):223-245.

[5] Baron, David P.Integrate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 The Kodark-Fujifilm Case[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1997,6(2):291-346.

[6] 石磊,寇宗來.美國的貿易逆差及中美貿易摩擦成因探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23-27.

[7] 陳泰鋒.中美貿易摩擦根源的反思[J].國際經濟合作,2005,(9):40-43.

[8] 胡靜寅.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經濟民族主義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6,(4):12-16.

[9] 李麗.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1):37-41.

[10] 查貴勇,高凡.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兼析中美貿易摩擦政治性原因[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6,(7):12-18.

[11] Harberger, A.C. On the Use of Distributional Weights in Social Cost-Benefit Analysi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86):87-120.

[12] 尹翔碩.國際貿易教程(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13] Brander, J. and Spencer, B. Export Subsidies and Market Share Rivalr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5,(18):83-100.

[14] Bagwell, Kyle and Staiger, Robert W.Strategic Trad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al Trade Disputes[J]. Economics and Politics,2001,13(2):113-128.

[15] Baldwin, R.Politically Realistic Objective Functions and Trade Policy[J]. Economic Letters, 1987,(24):287-290.

[16] Grossman, G. M. and Helpman, E.Protection for Sal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833-850.

[17] 王麗娜.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變化、原因及對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63-66.

[18] Lun, Thomas and Nanto, Dick K.Chinas Trade with the Unites States and the World[J].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r RL31403, 2007/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锡林郭勒盟| 宁阳县| 石泉县| 德钦县| 崇文区| 怀仁县| 宝鸡市| 齐齐哈尔市| 大冶市| 会东县| 马关县| 瑞昌市| 新建县| 腾冲县| 祁东县| 增城市| 会同县| 桃园县| 凭祥市| 乌兰县| 广灵县| 福贡县| 德格县| 津市市| 南华县| 昭平县| 平遥县| 海南省| 渝中区| 湘潭市| 河津市| 平度市| 罗城| 应城市| 万全县| 满洲里市| 会理县| 台南市| 涪陵区|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