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材料化學論文

材料化學論文

時間:2023-01-30 08:45: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材料化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材料化學論文

第1篇

1材料化學工程的概述

材料化學工程是由化學工程學科和材料學科交叉滲透所形成的一門分支學科,其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以新材料為基礎,不斷發展反應過程的反應技術,比如吸附過程、膜過程、催化過程等。該方向主要是通過材料的特征將其分離并進行反應,其目的是揭示材料微觀結構中物質進行傳遞和反應機理,進而總結出適用于材料設計和反應過程優化的理論方法和工藝技術。二是在材料制備的過程中,用化學工程的理論方法解決所遇到的關鍵問題,比如如何運用微結構的性能關系來實現對材料微觀結構和性能的控制,從而完成從材料制備到定向制備的轉化。新材料的開發是材料化學工程發展的關鍵和先導,直接可以衡量出國家的材料化學發達與否,因此,開發新材料對于材料化學工程的發展至關重要。材料化學包括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磁性材料、化學傳感材料、電子材料、超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催化和吸附材料和薄膜材料等,這些材料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材料化學工程的領域,對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新材料的開發

我國在新材料的開發領域取得了很多亮點,這些新材料的開發成為分離和反應過程的重要基石。一些研究所和大學正在開發一種非晶態的金催化材料,這種材料很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具有非常明顯的催化特性,而且其催化活性還具有特殊的選擇性,具有顯著的催化活性和特殊的選擇性。對這種材料進行流程綜合和技術集成,可以有助于我國新型石油化工技術的構建。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也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鈦硅分子篩催化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定向氧化催化作用,可以實現“原子經濟”,使“零排放”工藝成為可能,而且也具備工業化生產的可能性。而在新材料的分離技術方面,我國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中南京工業大學發展了以陶瓷膜材料為原料的新單元技術,同時加強了對集成單元技術的開發,這些研究不僅使我國陶瓷技術更加趨于成熟,而且還形成了陶瓷膜新產業,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材料化學工程技術的進展

材料化學主要是對產品微結構進行調控,其主要手段是在加工材料時,將化學方法引入進去,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宏觀條件來調控產品的微觀結構,從而為材料的加工和制備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因此,化學工程技術的改進將直接促進材料化學工程的發展。我國在化學工程技術改進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清華大學在碳納米粉體材料的制備過程中,引入了傳統的流化床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使此生產技術可以用于工業化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北京化工大學則用超重力場技術來放大納米材料生產過程中的形貌控制問題,這樣就可以通過調節超重力場的強度來調節和改變產品的粒徑,。通過這種方法,我國已經成功制備出碳酸鋇、碳酸、碳酸鋰、氫氧化鋁和碳酸鍶等納米粉體,并且形成了工業化生產的技術體系,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4展望

材料化學工程作為一門交叉學科,不僅促進了材料工業的發展,而且也豐富了傳統化學工程學科的內容,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義。我國材料化學工程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多可喜的成就,很多成果在世界上都位于領先水平。但是,材料化學工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因此,我們需要再接再厲,爭取使材料化學工程的研究更加深入,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5結語

材料化學工程在新材料的開發、材料技術的改進以及技術的工業化普及過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有著非常大的研究價值,其研究前景十分廣闊,已經成為國內外的研究熱點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材料化學的研究現狀,并結合新材料的開發和技術制備兩方面,闡述了我國取得的巨大進展和成就,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研究成果的出現,以促進我國材料化學的發展,為我國創造更多的效益。

作者:劉玉琴單位:渾江區東興街道辦事處

第2篇

關鍵詞:高等電化學;研究生;應用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3-0063-02

“高等電化學”課程是上海電力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專業課,電化學研究方向是環化學院碩士點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包含腐蝕電化學、材料電化學、化學電源、燃料電池等,每年研究生入學選擇的研究方向中,與電化學有關的人數達到80%之多,這就要求研究生在第一年的基礎學習中具備扎實的電化學基本知識,掌握電化學儀器的基本操作,才能在接下來的科研實驗中游刃有余,做出成績。但是上海電力學院統招進來的研究生電化學水平參差不齊,有材料專業、化工專業或環境專業,大部分學生在本科階段并沒有接觸到電化學的相關知識,成為后續科研實驗的一大阻礙。

因此開設“高等電化學”課程,使電化學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可以系統學習電化學基本知識,掌握電化學儀器的基本操作,對研究生的培養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上海電力學院的“高等電化學”(3學分)課程設置是由原有的“應用電化學”(2學分)和“電化學研究方法”(3學分)兩門課程合并而來,學分數雖然只有原先總學時數的60%,但要求不能降低,因此需要對該課程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方能適用實際需要。

一、課程教學團隊優化合理

該課程的師資隊伍原先只有2名教師(1名教授和1名副教授),經過建設,該課程組師資隊伍已初現規模,已有6名教師,其中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1名講師,梯隊結構合理,形成了一支很好的教學團隊。同時該教學團隊分工合理,課程負責人現為該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期主講電化學類課程,具有很深的學術造詣和教學水平。另一名教授是新引進的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在化學電源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其他三名副教授均從事本科生的電化學課程教學工作,在電化學內容上非常熟悉,另一名講師主要是對電化學企業生產非常熟悉,對學生的綜合訓練指導幫助很大。

各位任課老師進行深入全面講解,使課堂效果得到大大提高。該課程實際教學過程的主講一般由3名教師完成,另3名教師參與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討論、教學內容組織和實踐環節的指導等工作。教學隊伍中3 位主講教師的分工分別是:1位教師負責電化學基本原理知識的講解,包括電化學基礎與理論等;1位教師負責電化學研究方法部分的講解包括交流阻抗、循環伏安法等;另1位教師負責電化學加工與應用等,包括無機電解工業和有機電合成等等課程內容。另外,課外綜合訓練部分由6名老師共同指導并統一組織實施。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建立了老教師的“傳、幫、帶”機制,同時也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課程教學團隊定期交流探討,形成了很好的協作機制。

二、教學內容不斷更新

由于“高等電化學”課程內容豐富,既涉及電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又涉及電化學研究方法,還包括電化學的應用,特別是隨著電化學技術及電化學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深化,電化學的應用范圍已廣泛滲透到能源科學、材料科學 、環境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和納米科學等諸多領域。結合上海電力學院的專業定位和辦學特色,應用化學碩士點專業主要圍繞能源、環境及材料領域中的化學問題開展相關研究,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應用化學理論基礎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在該課程內容設置上除了保留相應的電化學基礎理論和電化學研究研究方法外,在電化學應用部分重點突出能源、電力、環保相關的知識內容,即材料電化學、腐蝕電化學、環境電化學、電化學能源體系的設計和應用等,這些知識點的拓展也與學生今后從事畢業論文工作乃至今后的就業密切相關,受到學生的歡迎。例如,圍繞電力材料防腐蝕的介紹,不僅包括腐蝕電化學機理、測試方法及防腐蝕技術等,而且著重介紹在電力企業現有的技術應用;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海上風電的發展十分迅速,其材料防腐蝕要求也很高,課程講解時可結合電化學知識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圍繞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電池要求很高,在課程講解時專門圍繞新能源汽車中各類電池的發展技術及材料技術進行系統分析,讓學生了解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不同電力驅動的差別等。還有圍繞當前智能電網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即電力儲能,這也是發展分布式能源及普及新能源的關鍵技術之一,而電力儲能技術中涉及到包括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和液硫電池等的選擇和應用,這些內容均涉及到電化學中各類化學電源的技術及最新發展,這些內容的拓展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極大的幫助。

三、實踐訓練環節得到強化

在傳統的課程實驗設置過程中一般都是利用課內時間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教學與實驗操作,很少進行系統性、綜合性的訓練,往往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由于該課程的教學時數十分緊張,實驗與實踐環節在課內安排很少,需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實踐環節的訓練。課程教師一般在課程結束前一個多月對學生布置一個綜合性訓練的研究課題,包括課題的確立、文獻調研、實驗方案制訂、實驗操作、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等各個環節。由學生利用導師實驗室資源或學院的學科基地獨立完成。事實上學院也擁有國家電力公司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上海高校電力腐蝕控制與應用電化學重點實驗室、上海熱交換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力能源轉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防腐蝕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學科基地,這些研究基地有非常先進的電化學儀器設備及相應的分析測試設備,包括光電化學測試系統、電化學工作站、電池測試系統、原子力顯微鏡、鹽霧箱、動態模擬試驗裝置、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等。這些儀器設備均對學生開放,通過綜合訓練有利于他們全面了解該課程體系所涉及到的儀器設備及實際應用,同時通過實踐也能大大提升他們對電化學理論的理解及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初步熟悉了進行科研環節的各個步驟,真正使學生近距離接觸并使用了這些學科平臺基地的先進的一起設備,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闊,通過動手實驗也培養了綜合實踐動手能力。

四、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通過該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踐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而且促進了學生對電化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學生在電化學相關的領域中參加科創比賽和學術交流中屢屢獲獎。僅2013年就有10名同學獲獎,占學生數的20%,其中3名同學獲得上海市高校科創杯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1名同學獲上海市陳嘉庚青少年發明比賽三等獎,1名同學獲中國電化學會議優秀墻報論文獎,1名同學獲全國電廠化學會議優秀論文獎,3名同學獲全國腐蝕大會優秀論文獎。學生在電化學領域的學術論文質量有大幅度提升,近兩年學生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電化學頂級期刊SCI一區期刊 (Electrochim Acta 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發表了6篇論文,在SCI三區期刊( Solid State ionics和 Journal of Alloys & Compounds)上發表了2篇論文,充分反映了本課程建設的成效。從近幾年該專業學生獲得學校優秀碩士論文的論文題目來看,90%都與電化學密切相關,學生畢業就業崗位中需要的專業知識與電化學具有關聯度的也占60%以上,這充分說明了該課程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結束語

“高等電化學”課程作為上海電力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學位專業課,對該專業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雖然本團隊圍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更新和實踐環節提升等方面進行一些改革與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對課程體系全面合理的梳理、教材的合理選擇與更新、實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等等,真正為培養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而且也為學生進行后續課程學習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莉,衛國英,葛洪良.《應用電化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1(59).

[2]黃佳木.依托學科基地創建實驗平臺 培養材料專業創新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6).

[3]張卉,周益明,吳萍.《應用電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1,(3).

第3篇

1.選題

選題要盡可能早些。選題早,早做準備,時間充分。

2.選題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只有考慮主、客觀條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長,選擇最利于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課題。比如,您想對"交感胺類藥物"進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學、藥理學基礎好,可從其應用方面選題,可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同樣會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學及藥物化學基礎好,可從藥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進行研究,通常藥物的基本結構決定藥物的作用,取代基因決定作用強度、副作用等。醫學領域學科很多,不一一列舉,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寫出稱心的論文來。

3.選題不要太特殊選題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寫不出好論文的。盡量避開大而復雜的題目,選比較一般的題目。比如"膽囊收縮素一胰泌素"對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這類題目有比較、有借鑒,寫起來比較容易。

4.要擺脫單純的愛好和趣味個人的愛好和趣味是選題的一個前題,但是,單純地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也是不切實際的。比如你對分子生物學很感興趣,也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問題,但就目前的實驗條件及教學計劃而暫時還很難寫出如意的論文。當然有條件可從某個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對"愛滋病研究"很有興趣,但目前國內你接觸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難的。

5.選擇突破口選題要找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可選擇難度較小,而又帶有普遍意義的題目,或者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如果有條件,突破口可以選擇兩門學科的交界處,進行科學的"邊緣"研究。作為醫學院校學生各門課程都在同步與交叉學習,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好的連貫性,比如學習解剖知識較全面之后可以選擇"某種外科術式改進探討"。基礎理論融會慣通之后,往往在臨床內、外科交界處或其它相關學科交界處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內科側重于藥物治療,而外科是往往忽視的,"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治療化療致吐"研究成功即為內科藥學與腫瘤科交界處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鈣離子拮抗劑的廣泛應用亦然。就中醫與西醫而言,比如中藥大黃多種作用,如你從化學分析角度去分析藥物的作用機理就是對中醫的發展,容易重點突破,寫出一定質量的論文。

搜集資料

題目選定之后,就要以題目為中心,作一些踏實的搜集資料工作。

1.選定一個搜集資料的目錄制定一個搜集資料的目錄是寫論文的一個重要基礎,制定這個目錄時要和寫論文有經驗的前輩交談,或經導師或教研室有經驗的教師指點,也可以請與自己畢業論文題目相近的、論文寫得好的畢業生介紹經驗,交換意見。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錄,可以從現在的文獻資料調查入手,既熟悉,又有興趣。搜集材料的目錄可按年代由近溯遠,寫上調查中得到的有關研究對象的材料。隨著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文獻檢索,給作者搜集資料帶來很大方便,但這種文獻往往是二次文獻,筆者建議在此基礎上用追溯法查閱一次文獻。

2.摘錄與選題有關材料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沒有遺漏,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個問題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圍繞核心問題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記錄下來,摘寫出來,對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處理。

第4篇

作者:房曉敏 徐元清 丁濤 任艷蓉 單位: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壓縮四大化學基礎課學時,合理配置先修后繼順序河南大學原有的應用化學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模塊和化學專業基本相同。四大化學及其實驗課時充足,基礎非常扎實。但是,由于課時太多及先修順序問題使得后續專業方向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壓力較大。造成第六學期和第七學期學生課業繁重,影響其考研、找工作及實踐課程的學習;另外,專業課程完全地偏于理科,達不到理工結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學課程中存在的重復交叉內容,也很有必要進行刪減、理順。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也發行了相關指導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學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壓縮學時成為可能。壓縮四大化學學時,依照無機、分析、有機、物化的合理順序依次排課,并在前四學期內完成全部教學,給后續以四大化學為基礎的應用化學專業課程提供時間和空間。如無機化學及實驗的學時壓縮為54+36,在第一學期完成全部教學。分析化學及實驗壓縮為36+36學時,第二學期開課。同時,增設《儀器分析及實驗》課程,共72學時,其中講授36學時,實驗36學時。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儀器分析在工業生產和科研中廣泛應用,要求必須加強此課程。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都為108學時,分為(一)和(二)分別提前到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開課,相應實驗和課程同學期開設,并在第五學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學基礎課程。

增設必要工科基礎課程,夯實工科基礎應用化學專業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點,需要有堅實的化學基礎理論還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礎理論。原有的《化工基礎及實驗》是為非工科化學類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已遠遠不能適應目前應用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因此,必須采用化工基礎理論課程———《化工原理及實驗》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礎及實驗課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學為前修課程的一門化工基礎理論課程。開設學時設定為72+36學時,分別在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開課。《化工原理實驗》課程設置36學時,第五學期開課。此外,工科學生的培養,尤其是化工方向,離不開相應的電子電工學基礎以及工程制圖或化工制圖等方向的課程。在保證數學、物理等學科基礎平臺課程的基礎上,必須在專業基礎平臺課程中增設《電子電工學及實驗》和《工程制圖》課程及金工實習環節。《電子電工學及實驗》設置共72學時,其中36學時講授,36學時實驗,第三學期開課。《工程制圖》設置為54學時,第三學期完成課程教學。金工實習2周,第五學期進行。

開設“寬口徑”專業選修課程模塊應用化學還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學科。從全國重點高校的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來看,各個高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特色模塊差異較大,但是都體現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藥物化學、輻射化學和輻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學與材料、新能源與材料和核環境化學5個特色研究方向,并開設應用輻射化學、應用放射化學等方面的選修課程。因此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必須和學科科研特色結合起來,開設相關課程。根據自身學科科研特色以及師資力量,我們設置3類可供選擇的專業選修課程:偏向理學的應用化學方向模塊課程、偏向工科的專業方向模塊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塊。此外,根據目前我院教師們的學術專長、特色研究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開設了應用化學前沿講座、日用化學品、阻燃技術,農藥化學、高分子助劑及應用、染料化工與助劑、催化原理、精細化學品開發與設計等選修課程,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分享老師們研發產品的經驗、教訓以及研發思路。

以“大論文”為抓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型綜合人才的重要環節。在強化“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實驗—金工實習,工廠見習和頂崗實習—畢業論文”多層次課內實踐教學體系[2]的基礎上,我們采用以畢業論文環節為抓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是本科生人才培養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對于保證人才質量、與人才市場對接是至關重要的。針對目前畢業論文環節設置不合理,時間短,任務重,監管不嚴的問題,我們采取“大論文”措施改革畢業論文環節,通過延長時間,注重過程,加強監管,使其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大論文”之“大”主要體現在:思想意識上對畢業論文重視程度的提高;畢業論文要求的拔高;畢業論文時間的增加;畢業環節和專業課程的關聯與銜接更加密切;學生能力培養也更加綜合、立體等方面。首先,畢業論文開始時間提前到第五學期,在學生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完之后,即對學生開展畢業論文要求的教育,同時結合學院教師科研特色開展專業研究方向介紹,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礎上雙向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和指導老師。然后根據課題,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選修必要的專業選修課程,為進入課題研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結合第五學期設置的文獻檢索課程和專業英語課程,在相關課程教師和課題指導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圍繞自選課題進行相關文獻信息的檢索,和專業文獻的閱讀與翻譯,相應考核成績分別記錄為文獻檢索及專業英語的課程成績。第六到第八學期,學生進入實驗室,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的初步探索。并在課題老師的指導下繼續選擇必要的專業課程進行學習。這個過程中,實施論文中期檢查回報和畢業答辯的監管。嚴格管理程序,設置必要的獎勵機制和淘汰機制,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熱情。

增加學生選課自由度,逐步實現自我規劃,自我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的源動力。并且傳統的理學“精英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大眾化教育”的現念相悖,也不符合社會和人才市場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培養了眾多遠大于社會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會和經濟建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得不到滿足。進入大學第五學期以后,學生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應用化學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必要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修專業課程,實現個性化教育[3]。因此,必須增加選修課比例,擴大選修課程范圍,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發展。表1是河南大學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表。我們在專業選修課程模塊設置了大量可供選擇的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分為三類,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學生選課的自由度,也使得學生的自我規劃,自我培養成為可能。選修課程的學分從原來的12學分提高到36.5學分,選修課程總比例達30.1%。當然,為避免個別學生的盲目性,選修過程是和前述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相結合的,在論文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的選擇。此外,我們還采用積極支持低年級學生自由選擇參與的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以及高年級大學生的課程設計大賽等課外科研創新活動。注重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實踐教學活動形成有機的整體,以全方位“立體”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育目的。#p#分頁標題#e#

結語

針對培養方案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緊密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及時修訂完善專業培養方案是一個長抓不懈的過程。本文立足于解決河南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運行過程中的不和諧,緊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圍繞“厚基礎、寬口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壓縮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學時,加強必要化工基礎課程,增大選修課程自由度,延長畢業論文時間,并以畢業論文為抓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以此為出發點修訂的河南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已經在2010和2011級學生中進行了試用,運行情況良好,為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的一專多能的創造型通識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第5篇

關鍵詞:石墨烯;石墨烯術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06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367-6358(2015)05-0307-04

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存在的二維自由態原子晶體,它是構筑零維富勒烯、一維碳納米管、三維體相石墨等sp2雜化碳的基本結構單元,具有很多奇異的電子及機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學、材料等其他領域科學家的高度關注。近5年我國SCI、EI期源刊研究論文873篇,論文質量良莠不齊,發表的論文有35.97%尚未被引用過,占國際論文被引的4.84%左右。石墨烯研究的有關翻譯也存在很大差異。為了更好的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規范化專業術語。本文就“graphene”的內涵及翻譯談以下看法。

l “Graphene”的發現史及簡介

1962年,Boehm等人在電鏡上觀察到了數層甚至單層石墨(氧化物)的存在,1975年van Bom-mel等人報道少層石墨片的外延生長研究,1999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R Ruoff等人對用透明膠帶從塊體石墨剝離薄層石墨片的嘗試進行相關報道。2004年曼徹斯特大學的Novoselov和Geim小組以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力剝離法得到一系列叫作二維原子晶體的新材料――石墨烯,并于10月22日在Sclence期刊上發表有關少層乃至單層石墨片的獨特電學性質的文章,2010年Gelm和No-voselov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石墨烯有著巨大的比表面積(2630 m2/g)、極高的楊氏模量(1.06 TPa)和斷裂應力(~130GPa)、超高電導率(~106 S/cm)和熱導率(5000W/m?K)。石墨烯中的載流子遷移率遠高于傳統的硅材料,室溫下載流子的本征遷移率高達200000 cm2/V.s),而典型的硅場效應晶體管的電子遷移率僅約1000 cm2/V.s。加上良好的柔韌性和透光性、極高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批量可制,激起了物理、化學、材料等領域科學家極大的興趣。2005年以后與石墨烯相關的研究快速發展,從事該研究的主要國家有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及德國等,論文主要集中在高分子物理學、材料科學及應用物理學等領域,熱點主要集中在石墨烯材料的導電性、導熱性、石墨烯的制備研究、材料基礎及應用研究等方向。從CNKI數據庫檢索得知,我國從2002年才開始石墨烯的研究,近幾年愈來愈重視,如圖1所示。

2 “graphene”研究的有關翻譯

2.1 我國EI、SCI期源刊論文翻譯

我國論文對石墨烯及相關研究翻譯有較大差別。有些文章將石墨烯譯為:graphene. graphitiza-tion、GN、GNS.GR、a 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s、 graphite、 graphene sheet、a two-dimensionalsheet of sp2_hybridized carbon。石墨烯薄膜:gra-phene thin film. graphene-based membranes、 gra-phene film、graphene thin layer、graphene sheet.graphene layers、GF;氧化石墨烯:GO、graphiteoxide、oxidized graphene、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EGO films等。單層石墨烯:monolayer graph-eme、single graphene sheet、 single layer graphenesheet, mono-layer graphene sheets、single-layergraphene sheets、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多層石墨烯:multi-layered graphene sheets。三維石墨烯: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3D graphene等。在EI、SCI期源刊論文的題目及摘要中出現:

①氧化石墨烯及其與聚合物的復合oxidizedgraphene and graphene based polymer compos-ites。

②單層和雙層石墨烯的可控制備和結構表征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and bi-layer graphene.

③stone-wales拓撲缺陷對石墨烯拉伸力學性能的影響the effect of stone-wales topological de-fects on the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graphene sheets。

④采用液相氧化法制備了氧化石墨,并通過水合肼還原氧化石墨制備了石墨烯。based on thehummers method, the GO was prepared from theflake graphite through liquid oxidation; and thenthe graphene was prepared by using hydrazine hy-drate to reduce the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nanosheets in the aqueous colloidal suspension.

⑤氧化石墨還原法制備石墨烯及其吸附性能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graphene byreduction of graphite oxide.

2.2

“graphene”的所指

石墨(graphite,如圖2)用強氧化劑來處理制備可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如圖3所示;多層氧化石墨經超聲波剝離出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單層氧化石墨烯經還原出現石墨烯(gra-phene)如圖4所示。

石墨烯又名單層石墨片,是指一層密集的、包裹在蜂巢晶體點陣上的碳原子,碳原子以Sp2混成軌域呈蜂巢品格( honeycomb crystal lattice)排列成二維結構,與石墨的單原子層類似。石墨烯的命名來自英文的graphite(石墨)+-ene(烯類結尾)。石墨烯應譯為“graphene”,而不是monolayergraphite(單層石墨)、a two-dimensional atomiccrystals(二維原子晶體)、graphite(石墨)、graphenesheet(石墨片)、a two-dimensional sheet of Sp2_hy_bridized carbon(Sp2混成的二維結構)以及不規范的GN、GR、GNS縮寫形式。

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數目龐大,為了系統地研究,化學家對其有著嚴格的分類。有機化合物主要結構特征的是其分子中的官能團(functionalgroup),按照官能團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分類是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根據不同的官能團,有機化合物主要可分為:烴(hydrocarbon)、醇(alcohol)、醚(e―ther)、醛(aldehyde)和酮(ketone)等等。烷烴(al-kane):有關詞頭十- ane;從戊烷(pentane)開始,烷烴的命名根據其含碳數由希臘數字派生(見表1)。如果希臘數字末尾帶字母-a,命名對應的烷烴時,直接在其后加-ne。烯烴和炔烴的命名可由對應的烷烴名而衍生,只要把烷烴名后的一ane用- ene或- yne取代,即烯烴(alkene):有關詞頭十-ene,炔烴(alkyne):有關詞頭十-yne。

石墨烯是由碳六元環組成的兩維(2D)周期蜂窩狀點陣結構,被認為是平面多環芳香烴原子晶體。芳香烴(aromatic,hydrocarbons)因其分子中含有不飽和碳碳雙鍵,所以其英文名都以-ene結尾,如苯:benzene,萘:naphthalene,醌:anthracene,菲:phenanthrene。

無機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有兩種形式,二元離子型化合物(binary ionic compound)和二元分子型化合物(molecular compound)。離子型化合物是有金屬(metal)元素與非金屬(nonmetal)元素通常由離子(ion)組成,命名規則是:①書寫金屬元素的名稱,②書寫由詞尾ide修飾的非金屬元素的名稱。如:KI(碘化鉀)一potassium iodide(“ide”結尾),Ca0(氧化鈣)一calcium oxide。二元分子型化合物的兩種元素都是非金屬元素,人們用希臘數字詞頭:mono一1,di一2,tri一3(見表1)等來指明原子的相對數目,如:S02(二氧化硫)一sulfur dioxide,S03(三氧化硫)一sulfur triox-ide。

氧化石墨烯是由石墨經氧化而得,具有非凡的吸附能力,它屬于分子型化合物。氧化石墨烯應譯為:graphene oxide(縮寫為GO),而不是graphiteoxide、oxidized graphene、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和EGO films。

英語film含義“薄膜、薄皮、薄層”;layer作“層”時,強調“一層層、(某物質的)涂層”;sheet含義“(薄物的)薄板”。石墨烯薄膜翻譯時,應根據其組成結構譯為graphene film或graphene layer,而不是graphene thin film、graphene-based membranes、graphene thin layer、graphene sheet、graphene lay-ers、GF。單層石墨烯應譯為monolayer grapheme或single graphene sheet而不是single layer gra-phene sheet、mono-layer graphene sheets、single-layer graphene sheets、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多層石墨烯:multilayered grapheme而不是multi-layered graphene sheets。三維石墨烯: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而不是3D graphene等。

2.3

SCI和EI收錄情況及“graphene”翻譯

SCI和EI收錄時首先看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是代表該論文主旨的扼要詞句。論文題目可作為讀者快速瀏覽和提交二次文獻編制索引及快報之用。二次文獻編制者,既是一次文獻的用戶,又是一次文獻的處理與加工者,它對一次文獻表達的明確與否,詞句的簡明正確與否,是否有利于索引編作等,均有所考慮。我國石墨烯研究的文獻的題目有著以下的欠缺。

① Research Progress in Grapheme/PolymerComposite(石墨烯/聚合物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題目“石墨烯”命名英語表達錯誤,應將“grapheme”改寫為“graphene”。

② Electronic 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AG-NRs by Uniaxial Strain(扶手椅型石墨烯納米帶電子結構的應力調控)

題目中使用了非慣用的“AGNRs”縮寫,使讀者難以猜出,“扶手椅型石墨烯納米帶”應譯為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不能用縮略詞“AG-NRs”表示。EI與SCI收錄的論文中題目很少用縮略詞。

③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Sin-gle Graphene Sheet(石墨烯拉伸力學性能溫度相關性的數值模擬)

閱讀論文研究內容,題目“石墨烯”含義是“Graphene Layer”,而不是“Single Graphene Sheet"。

④Synthesis of Graphene/Fe304 CompositeMaterials and Thei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 Ion Properties(石墨烯/Fe3 04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電磁波吸收性能)

題目“四氧化三鐵”表達應是“ferriferrous ox_ide”,而不是化學分子式“Fe3 O4”。EI與SCI收錄的論文題目一般不用化學分子式表示。

科技文摘形式分為報道性(informative)、指示性(indicative)、混合性(indicative-informative)及評論性(critical abstract)四種。科技論文摘要的翻譯原則:首先結構嚴謹,表達明確,語義確切;其次常用第三人稱;再者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最后縮略語、略稱、代號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查閱我國EI與SCI期源刊有關石墨烯的研究,文摘常出現詞不達意、專業術語撰寫不規范、動詞情結、句式紊亂、時態誤用和僵化對譯等問題。如:

①Abstract: Based on the Hummers method,the graphite oxide (GO) was prepared from theflake graphite through liquid oxidation; and thenthe graphene was prepared by using hydrazine hy-drate to reduce the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nanosheets in the aqueous colloidal suspension.The structure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graph-ite, graphite oxide and graphene were characterized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 Raman spectroscopy (RS) , X-ray diffractionanalysis (XRD)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 respectively.

文中“graphite oxide (GO)”詞不達意,應譯為“graph en e-oxide";X一射線X-ray專業術語撰寫不規范。粒子p(質子)、n(中子)、e(電子),X-射線、a-射線、γ-射線,撰寫時應當用正體。射線名稱和射線間用半字線連接。另外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專業術語的簡寫為“FTIR”無需中間用半字線連接。

②Abstract: Graphenen, which has a highspecific surface area,tends to restack to formgraphite through vander Waals interactions.Therefore, organic molecules are used to modifythe grapheme by covalent to improve the dispersionability in solvent.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gra-phene-DOPO, was synthesized by grafting 9 , 10-di-hydro-9-o xa-lophosphaphenanthrene-10-o xide(DOPO) to acylation graphene, using the activechemical bond, P-H. The Raman results explainthe differences of carbon layer structure before andafter the reaction. FTIR and XPS shows that the product is...

第6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the Chinese Rare Earth Society

主管單位:中國科協

主辦單位:中國稀土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4343

國內刊號:11-2365/TG

郵發代號:2-61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百期刊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7篇

關鍵詞: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策略

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級材料化學專業人才”是材料化學專業教育的本質[1]。目前,各高等院校不斷優化材料化學課程體系,使其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科學完備的課程體系是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的優化組合,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是材料化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對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首先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

一、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更新教學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優化課程體系不僅要使它所包含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等形成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而且要充分體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2.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材料化學專業教育課程論及教育理念的發展,我們根據材料科學發展規律,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兩次優化調整(分別為2008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我們優化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能夠體現材料化學專業教育特色,完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材料化學專業的學科方法論教育。

3.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能夠反映社會和市場經濟對綜合性專業人才的要求。優化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應該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我們倡導與專業相關的知名企業家走進課堂開展必修課教學,實現在校內與企業的對接,強化學生的就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1.辦學特色不明確。

專業建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材料化學課程體系的基礎課平臺不夠規范,課程設置不夠科學,教學進程安排不夠合理,等等。此外,由于材料化學專業辦學時間短,存在專業學科定位不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體系不夠科學等問題。近年來,為提高教學質量,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開展了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研究。因此,有必要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進行思考。

2.課程設置理念滯后。

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我們受傳統的重視知識傳授的狹義專業概念的限制,不夠重視獨立思考習慣、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課程設置中存在社會需求、學生的就業取向、市場前景等的考慮程度不夠周到等問題。合理的課程設置理念是讓每一位學生不僅受到本專業的學術訓練,而且受到廣泛的通識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有專業知識、有愛心、有責任心和有雄心的智者。

3.實驗教學條件欠缺。

優化實踐教學應該體現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一是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實行“分類指導,分流培養”。學生可根據個人從業需要,撰寫高水平的實習報告,獲取名副其實的學分。二是優化實踐教學進程。各專業可根據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科學、合理地確定畢業實習的時間和進程。三是增設創業實踐環節。學生可通過創業訓練、第二課堂與創新活動,獲得創新、創業學分。而我們現行的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因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等原因,欠缺根據學生需要安排實習和創新性實踐內容。

4.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

師資隊伍是優化課程體系的執行者,也是培養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主導者。先有優秀的教師,后有優秀的學生,再有品牌專業[2]。材料化學專業成立以來,我們加大力度引進了固體材料化學、無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博士研究生數名,充實了本專業的教師隊伍。目前我們正在通過各方努力引進高水平教師,加強材料化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三、課程體系的優化策略

課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指導思想、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及教學管理模式的綜合體現,是學校辦學特色、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特色的綜合反映。

課程體系是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其是否科學合理,對培養高質量人才目標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通過選擇、整合與調適課程體系等措施優化了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

1.調整教學計劃,優化專業基礎課內容。

(1)優化材料化學專業的無機化學課程內容

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是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課程體系的科學性直接影響材料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隨著材料化學專業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學理念的科學化,有必要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我們現行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無機化學課程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此門課程的指導思想直接影響學生在大學學習的思維模式和獲取知識的習慣,這個階段也是在大學一年級學生從中學學習模式轉變成大學學習模式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自學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無機化學課程內容包括理論部分和元素部分。我們認為無機化學理論部分內容是無機化學課程的核心部分,元素部分內容是輔助部分。目前無機化學課程詳細介紹理論部分內容和元素部分內容。我們對材料化學專業的三屆(2007、2008、2009級學生)90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80名同學不贊成全部介紹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內容,而是希望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學方式完成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內容的學習。

對元素部分內容我們采取了抓典型元素性質的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元素化學知識的方法;通過實例指導學生去認識一個元素、一族元素或一類元素;逐步了解結構—性能—功能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如何通過查閱參考書、手冊汲取知識的模式。其余元素部分內容我們設置為自學內容。

(2)優化材料化學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

高等數學作為高等院校的基礎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專業課程學習提供數學思想和數理方法論的任務。高等數學是化學、生物、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中有生物、化學、材料化學專業的“生化材”類高等數學教育教學。而隨著材料化學學科與數學學科的交叉日益加深,定性定量分析發展迅速,材料結構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測試計算時需要更深的高等數學知識,所以我們把材料化學專業的“生化類”高等數學調整為“理工類”高等數學教學。同時我們在材料化學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中增加了線性代數的內容,以便達到材料結構測試和性能計算的知識要求。

(3)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形式的優化

測試方法在材料化學專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廣發和苛刻,對材料性能及其組分和微觀結構的關系越來越感興趣,因而不斷出現新的研究方法。測試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實驗方法的數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急速增加。因此我們把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具體做法是任課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材料結構和性能測定儀器的原理,然后到實際儀器設備房間進行教學。學生在儀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利用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和內蒙古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重點實驗室的科學儀器設備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內容。這樣設置學生自己動手測定樣品的結構和性能的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以專業前沿知識講座充實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應當隨著社會、企業、科技的發展及時充實新知識。材料化學專業教材的內容常常是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人類材料科學知識的概括。所以,任課老師要根據自身研究工作經歷及時充實現代材料科學知識,優化課程內涵結構。材料化學專業老師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將現代材料科技成果恰當地融入到基礎課教學中,用新的材料科技內容去改造、替代、充實陳舊的教學內容,并處理好知識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使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二是開設材料加工新技術課程內容或開展材料設計加工科技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三是開展能夠反映本學科專業前沿知識、最新科技成就的專題講座。

2.加強實踐教學,優化課程類型。

根據“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學專業規范討論稿的要求,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課程有基礎課實驗、專業基礎課實驗、專業課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內容[3]。

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使學生獲取基本的實驗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4]。在材料化學專業實驗教學上,充分考慮實驗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選擇具有一定難度和較大覆蓋面的交叉型綜合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開放所有實驗室,給學生創造開展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的場所,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目前,在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按材料化學課程體系要求能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教學任務。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的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以往三四十人的實習隊伍進入企業、經濟實體完成實踐教學任務。而今,大型企業自動化程度很高,實習生很難進入車間進行實地實踐學習,微小企業又沒有能力接收大量實習生,加上專業實習經費的缺乏等原因,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無法實現“大部隊”形式的實習任務。所以,我們對材料化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進行了優化。我們設置了適合地區特點的、按學生興趣分成由五—八人組成的“小組”進入不同的微小企業進行不同內容的實踐的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在不同的微小企業完成實踐教學課程時我們注重學生自身管理和實踐指導老師巡視管理相結合,保證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習效率和學生安全問題。

改變材料化學專業現行畢業論文模式,允許學生做畢業論文時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就業取向選擇課題,可以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課題,也可以在科研所、企業、經濟實體完成畢業論文課題。

3.增設自學選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

目前我院材料化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沒有設置自學性選修課程。材料化學專業教育不僅僅是傳授材料科學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以便學生順應社會需求選擇性地學習新領域的新知識而提高生存能力。社會需求多元化的當今時代,需要的人才不是單一性人才,而是綜合能力較強的復合人才。所以,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自學性選修課程是社會和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豐富學生知識面的重要措施,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終身學習的客觀需要。優化教學理念和教學觀點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所在,營造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輿論氛圍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科學指導學生自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本內容,科學的評價標準是促使學生自學的原動力[5]。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自學性選修課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措施。

目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化學與社會、化學史等課程完全可以設置為自學性選修課程。優化的材料化學課程體系中應有無機化學元素部分的一些內容,還應有自學性選修課程。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創建重視自學,提高自學能力的學習環境。

總之,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是材料科學發展的客觀需求,是培養合格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要求。優化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是我們辦學條件改善和教學理念提升的產物。我們主張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有興趣的材料科學問題。同時,我們給學生創造進行獨立或在老師指導下的半獨立實踐活動的條件。采取上述無機化學課程、高等數學課程、實踐教學課程和自學性選修課程的優化措施,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材料化學專業問題、具有一定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燕露.論高等教育的本質[J].科技信息(高校講壇),2011,(33):216-220.

[2]張婧,孫建三.麻省理工學院培養創造創新型人才論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4):130-132.

[3]高等院校材料化學規范討論稿[EB/OL].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2006,9.

第8篇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導師;引路人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078-03

一、引言

面對世界范圍的新技術革命和人才競爭,把自己的研究生培養成為“勤奮、嚴謹、求實、協作、創新”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是每一位導師追求的目標[1]。多年來,本文作者在碩士研究生培養方面做了些探討工作,并取得了一點成效。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準確把握研究內容,科學判定實驗方案和技術路線,合理確定研究目標,嚴格督促檢查。由于嚴格要求,方法得當,使得研究生取得了較好成績。每人發表SCI英文學術論文兩篇以上,獲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7篇、獲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篇、省級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近三年學生發表學術論文60%以上被SCI收錄,單篇最高影響因子為6.1,培養的研究生畢業時考取博士研究生達42%,并獲2009年度山東省優秀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清華大學的尤馭球先生在一次指導博士生座談會上幽默地說:“我的主要體會就是:帶博士生比帶碩士生省事兒”,這句話道出了碩士生培養的難度和重要性。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培養科研型人才的基礎教育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2]。本文在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中也深有體會,并積累了一些經驗。

二、明確培養目標,全方位正確引導

碩士研究生年輕活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缺少社會磨煉,比較看重個人價值,思想容易波動,自覺性和自制力不強,所以,在培養過程中需要使其明確培養目標,并進行全方位引導。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懂得要學會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不受功利與名利思想影響,甘于短期寂寞,樹立遠大理想和獻身科學的精神,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和勤奮苦學的學風。其次,引導學生明確學習與研究目標。為學生制定學術研究指導計劃,讓學生第一學期就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不但知道自己在三年里要做什么,還要知道具體怎樣做,達到什么要求。在這個指導計劃中強調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和獨立開展研究工作,打好基礎,掌握專業英語、信息收集、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分析四項基本技能,并通過要求發表英文學術論文培養學生運用外語能力和綜合素質。第三,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由于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知識面和實驗經驗有很大局限性,易判斷失誤而漏掉一些很重要的實驗現象,所以,導師要經常親臨第一線指導,親自動手,親自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幫助學生抓住一些重要的現象,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鍛煉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善于觀察的科學作風和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第四,引導學生善于協作與協調。協作協調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種素質[3]。平時有意讓學生去聯系處理校內外有關科研的一些事情,鍛煉培養他們的協作與協調能力,并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啟發,共同提高。

三、關心鼓勵,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強調了導師對學生的影響和導師的責任。導師的人品、學問以及如何對待學生都將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導師應該始終把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人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科研興趣。由于碩士研究生正處在談婚論嫁的時期,經常會遇到一些戀愛、婚姻、家庭以及其他個人生活方面的問題。作為導師應該細心全面了解學生,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做他們的良師益友。例如,一位研究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入學學歷較低,年齡較大,學習成效不佳。通過主動與他談話,和他探討學習、生活和就業相關問題,才知道是戀愛出現問題才造成他情緒低落。通過耐心開導,想法幫助他解決問題,鼓勵他要勇于攀登科學高峰。之后該生不但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而且變得善于與他人交流,學習成績優良,學習期間6篇,其中第一作者英文論文4篇,單篇最高SCI影響因子為3.05,并榮獲2007年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畢業后考入中國石油大學博士生,博士后出站后在河南理工大學工作,現已經是優秀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些研究生來自農村,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在生活上要盡力去幫助他們,例如,有一名學生的母親住院急需住院費,導師知道后設法幫助他解決困難,使他非常感動,也激發了他的學習和科研熱情,使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學習期間發表SCI英文論文4篇,榮獲省級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并獲2009年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博士生,博士畢業獲德國洪堡獎學金,現在德國讀博士后。

四、言傳身教,形成良好學風

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的一言一行對樹立良好的學風有潛移默化的影響[4]。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待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不斷感染學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遵守時間能反映一個人的作風和精神面貌。在參加任何活動中,導師自己要提前到,對無故遲到的學生會毫不客氣地批評,讓學生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與學生約好的事情導師一定要認真的去做,從不違約。平時經常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講解一些有關的知識,探討實驗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啟發學生思考問題,通過實驗培養他們實事求是和嚴謹的作風。有時約好與學生一起作實驗,甚至需要晚上繼續做,我們也會一直堅持到最后。在科研工作中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良好的學風使學生研究成績突出,例如,2009屆周偉家同學發表SCI英文論文8篇,獲2010年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并榮獲省級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博士生,博士畢業后進華南理工大學工作。另外,2012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發表SCI英文論文的影響因子有很大提高,分別達5.985(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和6.1(Chemical Communications)。研二的學生現在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實驗,積累了很多的實驗數據,已經發表出了中文綜述論文,并都至少撰寫出了兩篇英文論文進行投稿實踐。

五、把握學科前沿,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引導學生提高科研能力,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寫出高質量學位論文的具體做法有如下幾點。

1.引導學生要選新的、有一定難度的、屬于學科前沿的課題,把握好研究方向,使學生進入學科的前沿陣地,這是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前提。要想引導學生進入學科的前沿陣地,首先就要求導師自己要緊緊跟上最新理論的發展,并要特別注意一些新興學科的成果和不同學科的交叉結合。只有在學科的前沿陣地上,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5]。

2.近三年來,本實驗室根據本學科前沿的研究動態,以納米功能材料的仿生合成為研究方向,提出微生物催化綠色仿生合成新技術,利用這個新技術在常溫常壓下合成了一系列復雜結構的介孔磷酸鹽材料,解決了傳統化學法合成的非氧化硅介孔材料穩定性差、難以合成、無法調變其結構的關鍵技術問題,并實現了介孔磷酸鹽材料的批量合成,合成的介孔材料在化工環保、醫藥、能源等領域顯示出重要應用價值與應用前景,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國內外引起了同行專家的重視。由于本研究方向屬于新興交叉學科,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有關微生物發酵原理、生物無機化學、超分子化學、配位化學、納米化學,結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跨學科方面的知識。所以,鼓勵引導學生針對實際問題擴大專業知識面,深入理論分析,才能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3.經常組織學生討論學科研究領域的發展和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充分發揚學術民主,互相取長補短,創造學術探討式的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性工作。

4.引導和幫助學生不但能正確分析實驗結果,包括與同樣方法制備出來的空白樣品的對比分析、與不同方法制備出來的同種樣品的對比分析和參考文獻中的結果的對比分析等。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實驗結果,找出其創新點,并引導學生進行高水平的學術寫作,把自己的實驗成果發表出去,讓同行專家們認可。要引導學生在論文寫作上一絲不茍,從實驗方法的嚴格性、結論的可靠性以及句法、標點符號、專業名詞、格式、結構布局、參考文獻等都要嚴格要求,尤其對論文的每一個結論都要非常慎重,不確定的結論不要急于發表。投稿前至少要修改五遍。

六、結語

實踐證明,上述做法行之有效,在加強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基礎上,努力提高學術水平,才能使碩士研究生在學術研究中早日成才。

參考文獻:

[1]徐匡迪.學師風范做名副其實的科技工作者[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1-5.

[2]吳孟超.用一生為理想去奮斗[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6-8.

[3]陳學飛.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學科研究生培養的工作報告[J].現代大學教育,2002,(4):7-10.

[4]李連.淺談當好碩士生導師的幾點體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4):11-14.

[5]薛惠鋒.研究生成才需重點把握的四大觀念[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6-8.

第9篇

論文關鍵詞:材料化學專業實驗,實驗教學,探索

材料化學是一個理工結合、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在信息、能源、環境、航天等前沿科學領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 許多高校設置了材料化學專業實驗, 我們根據我校辦學經驗和實際條件,并結合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培養目標及專業實驗內容。為了讓學生了解先進的材料合成與制備方法,掌握高技術材料性能的最佳測試技術,具體設置了材料合成與加工和材料性能測試相結合的專業實驗教學大綱[1-2]。本文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過程,談一下材料化學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重視實驗室建設,保證教學質量。實驗室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具體的說,硬件條件包括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實驗儀器和大型設備的購置等等;軟件條件包括實驗教學大綱制定優化,教師隊伍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建設。具備優良的實驗室硬件條件和優秀的教師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1.實驗室硬件條件建設

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優良的實驗條件,是順利開展實驗課程,保障實驗室安全的先決條件。我校材料化學專業的實驗室面積達到500 m2,實驗室分為材料合成實驗室和材料性能測試實驗室兩部分,主要承擔了材料化學專業的專業實驗和本科畢業論文等教學任務。

隨著現代化儀器技術的高速發展化學論文,培養掌握現代化測試技術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此,我校花大力氣引進了一大批與材料化學專業有關的先進測試儀器,并為材料化學專業開設了現代分析與測試實驗課程,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熟悉和系統掌握測試材料的常規科研方法,包括紅外光譜、紫外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熱分析儀、比表面儀、納米粒度儀、電化學分析儀等儀器多種測試方法的介紹和使用,這些儀器偏向于基礎化學性質研究,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材料的各項微觀性能。

同時,我們還開設了用于研究材料電學、硬度、力學等性質測試的實驗。實驗儀器包含了納米Zeta電位測試儀、體積電阻測試儀、簡支梁試驗機、布氏硬度計、電熱平板硫化機、單螺桿擠出機、桌型老化試驗機、氧指數儀等大型儀器。學生在學校里熟悉了這些儀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后,我們還會積極聯系一些相關的單位,引導學生到企業進行相關的實習操作,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具體實際相結合。

2.實驗室軟件條件建設

軟件條件建設的主要摘要對教學內容深入了解,合理組織編排,采用合適的教育教學手段,與同學多做交流,不斷總結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優缺點,找到最佳的傳授知識手段。

2.1 緊跟專業方向特色,制定實驗教學大綱

材料化學專業實驗從大三開始開設,此時學生以及通過前兩年的基礎實驗課程的學習掌握了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更容易接受一些較為專業,相對復雜的實驗項目,同時也要緊跟材料化學專業的專業方向特色,這就成了我們在制定實驗教學大綱時的宗旨。

我校的材料化學的專業實驗分為高分子與無機兩個方向論文格式。我們根據理論課與實驗課相銜接的原則,通過開設一些與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無機功能材料等課程相關的典型高分子和無機材料合成實驗、性能表征及加工修飾實驗,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力度,使他們對高分子材料研究領域有更深一步的體會,對高分子材料制備工藝、組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2.2 精心選擇實驗,合理編排順序

我校根據材料化學的專業背景和培養目標,對材料化學高分子方向的實驗總共安排8個實驗,其中6個為必修實驗,2個選修實驗從教學大綱中的14個實驗中根據實驗需要選取。8個實驗中有材料的合成實驗,也有材料性能加工測試實驗化學論文,安排實驗順序時我們依據連貫性的原則,盡量使兩個甚至三個實驗能夠串聯起來,形成一條鏈,例如,我們通過“聚乙烯醇縮甲醛(PVF)膠黏劑的制備及性能測定”這個綜合性實驗,學生可以掌握聚乙烯醇與甲醛在酸性條件下發生縮合反應的基本原理,以及縮合反應的具體實驗技術,最后收集到的產物我們可以作為下一個實驗“GPC法測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一個輔助測試原材料,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凝膠滲透色譜的基本原理,掌握GPC法測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實驗技術及數據處理。這樣的實驗安排有利于將各自獨立的單個實驗有效的串聯起來,增加實驗的綜合性,更加有利于學生以后從事科學研究思路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嚴格考核制度,提高學習效果

只有嚴格要求學生,規范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積極性。我們的教學與考核方式采取實驗預習報告、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報告綜合評價的辦法,即實驗前,試驗中,試驗后這樣一個辦法。實驗總成績采用百分制記分,預習報告占總成績的30 %,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占總成績的30 %,實驗報告占總成績的40 %。只有嚴格要求學生寫實驗預習報告,他們才會去查閱本實驗相關的文獻資料,對實驗機理、實驗步驟有相當程度的熟悉和了解,尤其對于一些設計性實驗,會對實驗的設計方案有更多更好的想法與思路,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做實驗的樂趣性。在實驗的進行過程中,老師對實驗的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對學生提問,考核學生對實驗的認識與理解程度,并予以打分。最后,實驗報告綜合反映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數據處理等的完成情況化學論文,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具備一只優秀的教師隊伍是保障本科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我校材料化學專業實驗指導教師和實驗專職教師共計5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碩士2人,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結構較為合理的實驗教學隊伍。實驗專職教師實行坐班制,負責實驗室相關儀器的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根據實驗教學大綱安排實驗教學進程表。我們嚴格要求實驗教師認真備課,每個實驗項目開始前都要做預實驗,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各種注意點都記錄下來,對于一些實際的樣品,測出準確的數據,做到心中有數。實驗教師在實驗指導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說改進實驗方法,改變原料配比,改變模具形狀,改變測量方式等等,都是很好的嘗試[3]。教師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實際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積累,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

第10篇

1.辦學特色不明確。自我校材料化學專業招生以來,在辦學過程中發現在專業建設上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專業學科定位不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體系中基礎課平臺不夠規范,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合理等。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材料化學專業建立時間短,辦學經驗不足。

2.課程設置理念滯后。合理的課程設置理念是讓每一位學生不僅受到嚴格的專業訓練,而且還應受到廣泛的通識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有專業知識、有愛心、有責任心、有雄心的智者。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設置中,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俠義專業概念的限制,只要求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同時,在課程設置中存在對社會需求、學生就業、市場前景等考慮不周等問題。

3.實踐、實驗教學條件欠缺。實踐、實驗課程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起初,我們以三、四十人組成的實習隊伍進入企業、經濟實體實習。而今,大型企業自動化程度很高,實習生很難進入車間進行實踐操作,另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大型企業為數不多,小型企業又沒有能力接收大量的實習生,加上實習經費的短缺等原因,無法實現“大部隊”形式的實習。在實驗教學方面,由于條件所限,只能開出部分專業課的實驗。

4.專業教師缺乏。師資隊伍是優化課程體系的執行者,也是人才培養的主導者。先有優秀的教師,后有優秀的學生,再有品牌專業[2]。我校材料化學專業建立以來,雖然引進了固體材料化學、無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數名博士研究生充實本專業的教師隊伍,但是由于地域和待遇的局限,專業教師數量有限,還是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的需求,目前正在通過各方努力引進高水平的教師,以加強本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二、課程體系的優化策略

課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指導思想、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及教學管理模式的綜合體現,是學校辦學特色、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特色的綜合反映。課程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對培養高質量人才目標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今年,為提高教學質量,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開展了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改革研究,重新制定“2012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借此契機,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作了重新修訂,通過選擇、整合與調適等措施進行了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一)調整教學計劃,優化專業基礎課內容

教學計劃是一門課程授課的整體規劃,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結構不斷發生變革,教學計劃也必須不斷改革。在本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材料化學專業也調整了教學計劃,對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

1.無機化學課程。現行的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無機化學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也是他們從中學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大學學習方式的關鍵時期。在本階段,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無機化學課程內容包括理論部分和元素部分,對于材料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無機化學課程的理論部分是課程的核心,元素部分是輔助內容。在調整教學計劃前,我們就無機化學課程的講授內容對本專業三屆(90人)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9%的學生不贊成講解課程的全部內容,認為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

在元素部分的教學中,教師以典型元素的性質進行講解,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通過實例指導學生去認識一種元素、一族元素以及一類元素,逐步了解元素的結構—性質—功能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掌握學習元素化學知識的方法。另外,我們在化合物的性質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工具書、參考書和手冊等,這樣,其余元素部分設置為自學內容。

2.高等數學課程。高等數學是材料化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目前我院材料化學專業使用的教材為“生化類”《高等數學》。隨著材料化學學科的知識量迅速增加,對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材料結構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測試等技術的要求,需要高深的高等數學知識。因此,我們把材料化學專業的“生化類”高等數學調整為“理工類”高等數學。同時,在高等數學課程中增加了線性代數的內容,以達到材料結構測試和性能計算知識的要求。

3.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課程。測試方法在材料化學專業的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對材料的性能、組成和微觀結構的深入研究,新的研究方法、實驗方法和測試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因此,我們把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講授和儀器操作。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測定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儀器,然后學生到儀器實驗室進行觀摩,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測定樣品學習操作。另外,還可借助內蒙古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重點實驗室的部分高檔儀器進行學習。

4.專業前沿知識講座。課程內容應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及時充實新知識。材料化學專業教材的內容往往是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科學知識總結。為及時補充材料科學領域的新知識,我們將現代材料科技成果融入到教學中,用前沿的材料科學研究內容去充實陳舊的教學內容,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專業前沿知識專題講座課程,及時傳授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動態。

(二)加強實踐教學,優化課程類型

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使學生獲取基本的實驗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般的創新能力[3]。根據“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學專業規范討論稿的要求,材料化學專業的實踐課程有基礎課實驗、專業基礎課實驗、專業課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等內容[4]。在材料化學專業實驗教學中,充分考慮實驗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選擇具有一定難度和較大覆蓋面的交叉型綜合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院全面開放所有實驗室,給學生創造開展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的場所,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目前,在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按材料化學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材料化學實驗室基本具備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教學條件。學院倡導請相關的知名企業家、工程師指導部分實踐教學,實現學校與地方大中小型企業的對接。

根據各企業的實際,按照學生意愿分成由五至八人組成的“小組”進入不同的微小企業進行多元化的實習。材料化學專業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實行分類指導和分流培養的方式,改變以往的畢業論文撰寫模式,允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已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的從業需求選擇畢業論文課題,可以在本學院教師的指導下,也可以在科研院所、企業、經濟實體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三)增設自學選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

當今,是社會需求多元化的時代,需要的人才不是單一性人才,而是綜合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材料化學專業教育不僅要傳授材料科學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學習相關領域的新知識,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自學性選修課程是社會和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豐富學生知識面的重要措施,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學理念和觀念的提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所在,創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科學指導學生自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本內容,科學的評價標準是促進學生自學的原動力[5]。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自學性選修課是一重要措施。如“化學與社會”、“化學史”等課程我們設置為自學性選修課程。這樣給學生創造自學的機會和環境。

第11篇

1.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

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以300~350字為宜。外文摘要內容及格式應與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約250個實詞。

關鍵詞

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時有中、英文對照,分別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錄

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要求標題層次清晰,標明頁碼。

4.正文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4.1緒論(前言、引言)

緒論(前言、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是畢業論文主體的開端。包括畢業論文的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意義、采用方法、理論依據和具備的條件、畢業論文構成及主要內容等。

4.2本論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實驗材料、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實驗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本論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對論文中出現的名詞術語、物理量、公式、數字、圖表、符號、計量單位等一律采用國際、國家通用標準。

4.3結論

畢業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為一章編寫。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是整個論文的歸宿。要求精煉、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5.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于參考文獻中(15篇左右)。

6.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畢業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7.附錄

對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

基礎醫用化學論文范文欣賞:

【摘要】本文針對大一醫學生各門基礎化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從精選實驗內容、優化實驗項目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等各方面采取的措施進行小結。

【關鍵詞】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

面向醫學院一年級新生開設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包括《基礎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化學》等,涵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等專業。在課程教學中,實驗課是最能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環節,鑒于中學階段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訓練很少甚至空白,如何在大一時利用有限的實驗課學時更好地培養醫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已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多年來,各高校針對化學各專業學生進行的基礎化學實驗內容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普遍建立了“基礎實驗-中級實驗-綜合實驗-創新實驗-畢業論文”一條龍的實驗教學體系,時間從大一延續至大四。將這些成功經驗照搬用于醫學生的化學課程實驗教學顯然是不合適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不僅需要結合醫學專業特色挑選實驗內容,更得考慮在有限的實驗時數內,通過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與實踐,激發大學一年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我們進行了如下一些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精選實驗項目,優化實驗內容

基礎化學實驗“水質總硬度測定”[5]除了自來水樣外,增加了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兩個樣品,不僅激發學生興趣,還能通過水質硬度大小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討論,培養學生對醫學專業的熱愛。

在“熔點測定”[6]實驗中,除了練習毛細管法外,還將顯微熔點測定儀以及數字化熔點測定儀的使用方法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掌握經典方法的同時認識較先進的儀器設備。待實驗經費較充裕時可以考慮購買,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引導學生對實驗手段、實驗結果進行對比。

“常壓蒸餾及沸點測定”[6]除了蒸餾工業酒精外,將另一樣品溴苯改為汽車防凍液,因為溴苯毒性大,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另外,化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橫向整合,縱向打通”,重視課程的層次性和教學內容的相關性[1],將《基礎化學》理論課中學習的依數性凝固點降低、沸點升高與《有機化學》課程基本操作訓練聯系起來,既貼近生活,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又補充和完善了防凍液的基本性能[7]數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知識體系的系統性。

及時將文獻中介紹的新知識、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到實驗中。例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備”,將催化劑由濃硫酸改為一水合硫酸氫鈉[8]及TiO2/SO42-固體超強酸[9],按照綠色化學的理念對實驗內容進行相應改進。同時,該實驗對產品的表征除了根據餾液的沸點外,將折光率的測試改為確定樣品密度,只需在稱量產品質量后量取產品體積即可,操作簡單易行。產品沸點以及產品密度相互佐證,提高了產品表征的可靠性。

2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

化學實驗一般遵從學生預習、老師詳細講解示范以后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在實驗講解的過程中總會有少數學生心不在焉或似懂非懂,導致實驗過程不順利或影響實驗結果。采用提問式、討論式或其它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備”:如何創造條件使平衡右移?反應完成后最經濟有效的除去雜質方案?產品的表征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或途徑等問題的提出,都能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參與討論,或者由某一學生演示實驗裝置的安裝、分液漏斗的使用操作等,使每位學生都能用心參與,不再有旁觀者,進而對實驗方案、操作步驟以及原理都有充分地認識,做到動手前對整個實驗過程思路非常清楚、實驗時心中有數。

對實驗中學生遇到的問題,盡可能采用啟發式或者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問題所在并得到解決方案,比如“分子模型操作”實驗中,有學生對含兩個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與Fischer投影式的表達以及內消旋化合物、對稱面和對稱中心的概念理解感覺有困惑,指導老師在學生做好模型的基礎上,先要求學生回憶Fischer投影式書寫規則,再結合模型進行Fischer投影式的表達;接著借助內消旋酒石酸分子模型說明對稱面、對稱中心的定義;最后和一對對映體的模型進行對比,使學生充分理解內消旋化合物的含義。“乙酸正丁酯的制備”,直接回流法和分水回流法哪種方法產率較高?建議和同組同學商量后選定其中一種方法進行實驗,合成產品產率的高低影響因素有很多,只有通過整個班甚至整個年級兩種方法實驗結果的統計才能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水質總硬度測定”實驗,有些滴定后的樣品放置一段時間后為什么返紅?分水回流法制備乙酸正丁酯,分水器在實驗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點漏,如何補救?等問題,教師不是簡單地給出一個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分析可能原因并通過實驗確認結果如何。啟發式或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與同組同學的商量、討論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實驗過程中貫穿綠色化學理念,例如要求學生預習并思考,實驗會產生哪些廢物?如何處理?另外,節水、節電、節約試劑,比如蒸餾裝置,相對兩組冷凝水串連并將冷凝水開到最小;乙醇可反復用于“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等,是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綠色化學意識的一些做法。

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利用實驗錄像素材,結合PowerDirector、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視頻以及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11-13],可以保證在較少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介紹相關化學實驗知識。目前已完成實驗視頻5項,包括水蒸氣蒸餾、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等,并已應用于2012、2013級醫學各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中,效果良好。逐步開展和完善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是醫用基礎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頭戲,任重而道遠。

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手段的提升,使學生帶著問題和對問題的興趣進行實驗,能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醫用基礎化學實驗課的能動性,保證教學質量,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樹永,張劍榮,陳六平.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和措施初探[J].大學化學,2009,24(4):24-28.

[2]肖小華,鄒小勇,張杰鵬,等.基礎化學實驗(綜合)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3,28(4):36-38.

[3]付穎,葉非.基礎化學系列實驗課程體系優化[J].大學化學,2013,28(2):25-28.

[4]朱莎娜.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3):186-187.

第12篇

2018年上半年面向社會開考專業實踐性環節考核時間安排表

專業

考核課程

報名時間

報名方式

考核時間

實施單位

報名聯系電話

通信信息管理(專)

所有實驗

2018年3月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電子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406室,成都市一環路東一段240號)

2018年5月上旬

電子科技大學

自考辦

028-83202390

uestcedu.com/

電子技術(專)

所有實驗

計算機及應用(專)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專)

所有實驗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及應用(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網絡(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所有實驗

工業工程(本)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中上旬

工業工程(本)

畢業設計

計算機及應用(本)

畢業設計

計算機網絡(本)

畢業設計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畢業設計

房屋建筑工程(專)

所有實踐課程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學校自考辦(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5408房間)

2018年3月中旬

西南交通大學自考辦

028-87600449

建筑工程(本)

所有實踐課程

環境藝術設計(本)

所有技術法考試

工程造價管理(本)

所有實踐課程

物流管理(本)

所有實踐課程

工程造價管理(專)

所有實踐課程

環境藝術設計(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2018年3月下旬

建筑工程(本)

畢業論文

文化產業(本)

畢業論文

工程造價管理(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學校自考辦(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5408房間)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交通大學自考辦

028-87600449

物流管理(本)

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本)

畢業論文

英語(專)

英語(本)

聽力 、 口語

口譯與聽力

2018年3月1日至3月29日

網上報考

2018年4月21日

西華師大自考辦

內江師院自考辦

四川大學自考辦

西科大自考辦

sc.51100.net

028-82009200

國際貿易(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四川大學

自考辦

51100.net

028-85412537

聯系人:邱老師

法律(本)

畢業論文

公共事業管理(本)

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本)

畢業論文

英語(本)

畢業論文

新聞學(本)

畢業論文

旅游管理(本)

畢業論文

對外漢語(本)

畢業論文

中英合作商務管理(本)

畢業論文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

畢業論文

美術教育(專)

實踐課程

2018年6月

電話報名

2018年7月

護理學(專)

1、生化實驗2、病理實驗3、藥理實驗4、臨床實習5、生理實驗

2017年12月

網上報考

2018年3月至6月

人力資源管理(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漢語言文學(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1月

網上報考

2018年3月

四川師范大學自考辦

crjy.sicnu.edu.cn

028-84760759

數學教育(本)

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教育(本)

畢業論文

物業管理(本)

畢業論文

應用化學(本)

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本)

畢業論文

社會工作與管理(本)

畢業論文

應用化學(本)

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

環境影響與評價

有機化學(二)

信器分析(一)

2018年3月9日

現場報名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四川師范大學自考辦

028-84760802

應用化學(專)

微生物學

無機化學(二)

分析儀器結構與維護

工業分析

食品理化檢驗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物業管理(本)

物業管理與實務(實踐)

2018年3月10日上午

028-84760255

學前教育(專)

幼兒教師實習指導(實踐)

028-84760713

學前教育(本)

幼兒教師教研指導(實踐)

教育管理(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30日之前

網上查詢細則,材料郵寄學校自考辦報名

2018年3月

成都師范學院自考辦

028-66054321

cdnu.edu.cn

會計(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

網上報名

Swufe-online.com

2018年3月24日

西南財經大學自考辦

028-87352955

聯系人:尹曉瑾

金融(本)

畢業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本)

畢業論文

財稅(本)

畢業論文

市場營銷(本)

畢業論文

經濟學(本)

畢業論文

營養食品與健康(本)

1、所有實驗

2、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報名,四川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四川理工學院匯北校區食堂4樓408辦公室

2018年3月中下旬

四川理工學院自考辦

0813-5505572

聯系人:張老師

電子商務(專)

1、課程考核

2、課程設計

2017年12月

到學校自考辦

1、2018年3月第1周

2、2018年3月上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自考辦

028-87077790

聯系人:梁老師

小學教育(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

西華師范大學自考辦

0817-2314317

13219131715姚老師

體育教育(本)

畢業論文

2018年1月4日至10日(法定假日除外)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成都體育學院繼續教育處306室)

2018年3月14日報到,3月15日考核

成都體育學院自考辦

028-85050130

數字媒體藝術(本)

所有實踐課程、畢業設計(開題、答辯)

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15日

信函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科技大學自考辦

0816-6089268

zk.swust.net.cn/

信息管理與服務(本)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本)

電子信息技術(本)

建筑經濟管理(本)

物流管理(專)

實踐課程

2018年3月12日

到學校成教院

2018年3月26日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028-85094025

秘書學(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4月初

成都學院

自考辦

028-84612006

聯系人:李老師

鄉(鎮)村管理(專)

所有實踐

2017年12月

信函、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第2周

四川農業大學自考辦

0835-2885763

林業及園林高新技術與管理(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第2周

汽車服務工程(本)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實踐)

汽車檢測診斷技術(實踐)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8日

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下旬

西華大學

自考辦

028-87721841

畢業設計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

電力電子技術(實踐)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踐)

自動控制原理(一)(實踐)

工業過程與過程控制(實踐)

計算機控制系統(實踐)

畢業設計

工程管理(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網上查詢細則(網址:jjy.pzhu.cn)郵箱報名(郵箱:1277155636@qq.com)、現場報名

2018年3月1日

攀枝花學院

自考辦

0812-3372897

信息技術教育(本)

數據庫Visual Foxpro及學校應用(實踐)

Photoshop圖形處理(實踐)

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實踐)

畢業論文

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30日

2017年12月2日至12月20日(論文)

到學校自考辦(綿陽師范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自學考試辦公室一樓410房間)

2018年1月10日報到及開始實踐性環節考核

2018年1月6日論文答辯

綿陽師范學院自考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南澳县| 大姚县| 本溪市| 大宁县| 乌什县| 临洮县| 汉川市| 旬邑县| 牡丹江市| 韶山市| 阜康市| 遵化市| 灵丘县| 新巴尔虎左旗| 竹北市| 资讯 | 宜宾县| 奎屯市| 威远县| 阳山县| 南岸区| 大理市| 原阳县| 全椒县| 淮北市| 阿城市| 马公市| 南华县| 虹口区| 邯郸县| 赤水市| 沂南县| 牙克石市| 安国市| 隆子县| 隆回县| 泰顺县| 社会| 汝阳县|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