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1 01:25: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烏龜的生活習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那天,我惹了禍
鴻雁外語學校三年級 郭妍
那天,我惹了禍,我的小烏龜死了。
事情發生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在客廳里看電視,突然想起忘了給烏龜喂食,就馬上拿起龜糧走到放烏龜的水盆面前,正準備投食,卻發現小烏龜的殼上長滿了像綠色類似苔蘚的東西,又臟又臭。
于是,我就把它捉到廚房的水龍頭那,用水去沖,可是怎么也沖不下去,我看見旁邊有鐵抹布,想起媽媽用鐵抹布刷鍋的情形,于是我就拿起鐵抹布開始給烏龜洗澡。我左擦一下,右擦一下,擦得很仔細,我當時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就是一個勁地擦呀擦,吧小烏龜嚇得把頭和腳全都縮進殼內。十分鐘過去了,我終于把烏龜殼擦得干干凈凈,一點臭味也沒有了,可是當我把它放回水盆里時,它卻躺著不動了,我有點擔心,可我轉念一想,可能是洗完澡想偷睡懶覺,我笑了笑,就轉身去看電視了。
第二天早上,媽媽正在拖地,發現小烏龜肚皮朝上,死了。就連忙喊:“妍妍!小烏龜怎么死了?”我一聽,連忙跑到水盆前一看,“怎么會這樣,我昨天還給他洗澡了呢!”我說。“那你是怎么洗的?”“我是用鐵抹布擦的呀!”“啊!那小烏龜是不是被你擦死了啊!”
我很難過,我不知道小烏龜的生活習性,幫了倒忙,反而害死了太。我再讓讓奶奶給我買一只,我一定好好照顧它,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唉,可憐的小烏龜!
幾個月的一天,我和媽媽在運輸公園玩,我看到一個奶奶把一個小烏龜放到了池塘里,我問這是為什么,奶奶說不要了,我就把它從池塘里拿了出來,帶回家了。
這只小烏龜剛到我們家時,好像很害羞,我把它放進了小桶里,倒上清水,它一直都把頭、四肢縮在硬甲殼里,后來,由于我常接觸它,它慢慢跟我有感情了,也不害羞了,我發現它的頭周圍長著一圈一圈的花紋,上面鑲著兩個和珍珠一樣的大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大嘴,它的小爪子上長著的幾個小指甲,和針一樣尖,我一動它的小殼,它就把它的頭縮回殼里,由于一家人都特別喜歡它,我就給它起名:“打打”。
“打打”在我家生活了67個月一直長得很好,我還常從超市里帶回小魚、小蝦給它吃,一次我從超市帶回幾只小螃蟹,和打打放在了一起,想給打打做個伴,可第三天我去看打打,發現它被小螃蟹夾死了,我很生氣,一下把螃蟹全扔進了垃圾桶,打打死了,我真得很傷心……
打打的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養小動物要明白它的生活習性,不是一類的小動物不能一起養。
實驗四年級:***
“媽媽,春天什么時候會來呢?”寶寶忽然問??粗蓺獾难?,你會如何回答呢?春天什么時候會來……枝頭的積雪一點兒一點兒消融的時候,青碧的小草悄悄鉆出大地的時候,金色的小小迎春花勇敢地搖曳在風中的時候……還有,冬眠的動物們一個接一個醒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就像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一樣……
“滴答,滴答,雪,一點一點地融化了……醒了,醒了!‘嗯――’小熊和大熊一起伸了個長長的懶腰,‘啊――’又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醒了,醒了!‘呼――’大松鼠和小松鼠一起伸了個長長的懶腰,‘哈――阿嚏!’哎呀,哈欠變成噴嚏了。……”接下來是小蝙蝠和大蝙蝠、大烏龜和小烏龜、大青蛙和小青蛙,大家都醒了過來,都伸了個長長的懶腰、打了個大大的哈欠。他們一起從洞里探出頭來,啊哈,是春天來啦!
簡單的故事情節,不斷反復的兩拍子節奏,反復中又有著細微而有趣的變化,就這樣輕輕松松地演繹了春天的到來,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寶寶的認知。通過聽故事、看畫面,寶寶可以知道:首先,有些動物是會冬眠的,比如熊、松鼠、蝙蝠、烏龜、青蛙;其次,自然界的動物和人一樣,也是會伸懶腰和打哈欠的;第三,動物們各有各的生活習性:松鼠住在樹洞里,蝙蝠是倒掛著的。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在閱讀中對知識點進行延伸,進一步啟發寶寶。比如給寶寶簡單地講講什么是冬眠,動物為什么會冬眠,除了故事里提到的,還有哪些動物會冬眠等等。至于動物的生活習性,那可以講的就更多了,只要寶寶感興趣,家長就可以充分地滿足他。
在巧妙傳達科學知識的同時,《春天》依然忠實于嬰兒繪本一貫的理念與風格,色彩搭配明麗雅致,角色造型和肢體動作簡練生動,所有的動物都以一大一小的形象搭配出現,給寶寶以安全感和親切感。大家都是和爸爸或媽媽在一起呢,和爸爸媽媽一起伸懶腰、打哈欠,多好玩!寶寶也和爸爸媽媽一起來伸伸懶腰、打打哈欠吧!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了目前國內少見的布貼(縫)工藝,以細膩的手工,將自己對春天的理解與愛一針一線地縫入畫中。棉布材質本身的柔軟,自然而然就能透出一種溫度,再加上細密的針腳、精心拼貼的顏色,使得每一幅畫面都充溢著飽滿的感情,它們溫柔地熏染著寶寶的眼,撫慰著寶寶的心,輕輕地對寶寶說: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呢。
還猶疑什么呢?在這個生機勃發的三月,快握著寶寶的小手,和他一起來讀這個美妙的故事吧,一起伸伸懶腰、打打哈欠,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關鍵詞 興趣 自主探索 啟發引導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學科學教育的過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主動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創設適宜的科學啟蒙教育環境和各種活動,孩子們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發展智力和好奇心,而且能在探索活動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應有的知識技能。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動探索中學習科學呢?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激發興趣,拓寬幼兒探索空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應以能滿足幼兒天生的好奇好動為前提,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充分調動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萌發主動探索的強烈愿望。
1.1實驗操作激發興趣
實驗操作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動手、思考、合作等能力,對激發幼兒科學活動興趣也十分有益。如大班科學活動《摩擦起電》,在活動前教師可提問幼兒:“你知道哪些材料通過摩擦吸起紙屑?”然后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材料(尺子、梳子、筷子、牙刷、玻璃棒、勺子、氣球等),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探索,不斷尋找答案。
1.2游戲活動激發興趣
游戲是最受幼兒歡迎的活動,幼兒就是在不斷的游戲中獲得相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如果巧妙地將科學知識運用到游戲中,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例如:科學《彈起來的球》《光、物體和影子》《鞋底的秘密》,教師就可以運用拍球、踩影子、小鞋踩大鞋等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3運用多媒體激發興趣
多媒體有著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它能呈現文字、圖片、視頻和聲音,創設情境,深受幼兒喜愛。如大班科學《海洋世界》,我們就能通過圖片的視覺刺激,讓幼兒知道大海中常見的幾種動物和植物,并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2貼近生活,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只有將科學教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學習的知識就容易被幼兒掌握、內化,所以科學活動必須貼近生活、來源生活。
首先,我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有效地組織科學活動。如在自然角中,孩子們每天都會去觀察花花草草、小金魚、小烏龜的生長情況,突然有一天發現小烏龜死了。這時,我們就可以由此開展一個“認識小烏龜”的科學活動,請家長和幼兒重新認識小烏龜,收集多方面烏龜的種類、特征、生活習性和飼養管理等資料,從而滿足幼兒的需求,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其次,我們要有一顆細致觀察的心,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比如每次飯后散步時,總是會看到孩子們嘻嘻哈哈地在玩“踩影子”的游戲,如何利用游戲的形式發揮它的教育價值呢?我們可以讓幼兒找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玩手影游戲、感知影子形成的奧秘及相關知識。
所以,教師在安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時,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能引起興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們理解、掌握的內容,使幼兒真正體驗到所學習的內容對自己及周圍人的用處,是自己當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東西。
3講究方法,培養幼兒科學思維
科學操作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看到孩子們的操作沒有目的和方向。這是與孩子的自主操作相矛盾嗎?其實不然,自主探索不等于純粹放手,而是帶著思考去探索。所以,在操作前老師必須要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樣了。比如:中班科學《勺子里的哈哈鏡》這個活動,老師提出問題:“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出來的人臉是一樣的嗎?勺子離物的遠近會不會受影響呢?請你們趕快來試一試吧!”孩子們帶著問題操作,目的性會更強、興趣會更濃,很快就會發現勺子里哈哈鏡的秘密,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有效。
4鼓勵引導,幫助幼兒體驗成功
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止才能的發揮?!庇變涸诳茖W探索活動中,教師適當引導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自然角 孩子 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221-01
我們班級教室門口有一個布置的十分精美的自然角。種植著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有云竹、吊蘭、玉樹、常青藤等;養殖著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有金魚、烏龜、螃蟹、泥鰍等;陳列著孩子們從海邊帶來的貝殼、海星、珊瑚等;還有孩子親手制作的各種水果娃娃。每天集體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都會涌到門口的自然角,看看花,賞賞魚。有些膽大的孩子甚至還會用手指輕輕的觸摸小烏龜,和自己帶來的小動物說說悄悄話。
有一天,一條小金魚死了,我趕緊把它撈出來扔掉。不一會兒,它的小主人琪琪(小班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小金魚不見了,著急的問:“老師,我的小金魚呢?怎么不見了啊?”“天氣熱了,你的小金魚生病死了。”“那你有沒有帶它去看醫生呢?也許看了醫生就能把它的病治好了,它就不會死了。”看著他充滿晶瑩淚珠的雙眼,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孩子把小金魚當成自己的好朋友,每天早上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小金魚換水、喂食,還喜歡和金魚說話??墒乾F在小金魚卻被我養死了,我的內心充滿了內疚和負罪感,同時也引發了我對自然角養殖的深思熟慮。
自然角看似簡單,但是要把其中的動植物養好,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自然角的養殖不僅要把那些花花草草、小魚小龜養活,而且要把它們養好、養大,吸引更多的孩子來觀賞。那么,怎樣來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引人入勝的自然角呢?
1.自然角種(養)植(動)物的內容
1.1種(養)孩子認識的植(動)物
由于孩子的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認識的動植物種類比較有限。因此在選擇自然角種(養)植內容時,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來選擇自然角的內容。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自然角內的物品種類不宜過多,最好以常見、成品類的為主。動物類可以養烏龜、小魚等體積小、容易養活的動物;種植類可以選擇生長較快、容易觀察的植物,如黃豆的發芽等。到了中、大班,自然角的動植物的品種就可以豐富一些,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些生長周期較長的動植物,如蠶寶寶吐絲、結繭的過程、番茄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等。當然有些動植物可以在各年齡段的自然角中出現,教師可以根據各年齡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指導要求。
1.2種(養)孩子喜歡的植(動)物
自然角是為了孩子而創建的,種什么、養什么,當然是以孩子的喜好來選擇。只有種、養了孩子自主選擇的動植物才能吸引孩子們主動參與到自然角的活動中去。在創建自然角時,教師可以廣泛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每人選擇一種成活率較高的植物或便于飼養的小動物,或者也可以對自然角中的動植物采用領養的方式分配到個人,讓孩子們照顧它們的“生活起居”。讓孩子可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一些粗淺的經驗,了解動植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生長變化等知識。
1.3種(養)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植(動)物
自然角的內容應盡量與教學主題同步,在以主題為中心而開展系列活動的背景下投放相應的動植物。在主題活動下種(養)與主題相關的動植物,可以讓孩子將所學知識、經驗運用到管理動植物中去,更好的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如在“夏天”主題活動中,自然角可以增添夏天的瓜果、花朵、蔬菜、昆蟲等,讓幼兒在觀察動植物的同時了解其季節性,使自然角與主題教學互為補充、互相滲透與促進。
2.讓孩子管理自然角
既然自然角是為孩子創設的,那么自然角的主要管理者就應該是孩子。讓孩子照顧自己分配到的動植物,既能讓孩子更仔細的觀察動植物,還能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真正做到自主學習,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孩子照顧自己的“寶貝”時不能干擾到正常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安排兩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段;早上來園時和午餐后。在這兩個時間段內,孩子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自由結伴觀察和照顧動植物。
“媽媽,給我買只小狗吧?!毕嘈藕芏喔改付寂龅竭^孩子類似的請求。
周麗也是反對養寵物大軍的一員。雖然她也很喜歡小動物,明白養一只寵物能夠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但她不得不狠下心來拒絕女兒,因為養寵物,周麗有很多顧慮。
“女兒希望養一只薩摩耶,成年犬體型有點大,一方面家里地方沒那么大,另一方面還是擔心小動物會傷著孩子。”周麗和老公平時上班工作忙,公婆不在身邊,照顧孩子吃穿學習都有些吃力,要是再添一個“大寶貝”,周麗想想都覺得頭疼。
但,女兒想養寵物的念頭越來越強,母女倆經常鬧得不愉快。
像周麗一樣,很多家長的猶豫不是沒道理,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養一只大型動物的確是雪上加霜。
其實,父母可以換一種方式勸導女兒:寵物,咱們養,但爸媽建議挑選一個體型小些,容易喂養的小伙伴,這樣家里活動空間足夠,也不用擔心飼養不好。
養寵物進行愛的教育
目前,我國有1億獨生子女,國內外早期教育專家認為,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中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心、依賴性強等問題。而喂養動物有助于打破獨生子女成長的封閉環境,讓孩子懂得愛和責任。
寵物比起父母會給予孩子真正無條件的關注。它不會在意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如何,表現如何,無論孩子受到什么樣的挫折,它都會始終如一地陪在孩子身邊。
心理學家們將寵物與孩子之間的這種親密關系,歸功于寵物的“非歧視性”,這種完全無條件的關注,讓孩子在寵物面前可以坦率表現自我,并得到接受與認可,使他獲得自信,這恰是他重新出發的勇氣。
在國外,一半以上的家庭飼養寵物,而國內家長顧慮較多,常擔心孩子和寵物在一起就是和細菌為伍,增加了患過敏癥的幾率。
事實上,科學研究證實,不讓兒童接觸寵物未必能防止過敏,相反,經常接觸寵物反而有助于防止兒童患過敏癥,并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和提升寶寶們的抵抗力。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合作的一項針對寵物過敏癥的研究發現,過敏癥專家愛娃·萊馬克的研究小組是經過對瑞典2454名7歲至8歲的兒童進行追蹤觀察,每4年為他們進行一次皮膚過敏試驗,得出了這一結論:養寵物不一定會增加兒童患病風險。
全民連鎖動物醫院總院院長張國彬建議,對寵物過敏的孩子若堅持養寵物,可選擇不會掉毛的動物,如養魚等。而購買或領養前,必須選擇健康的寵物。
養寵前,先約定
孩子經常吵著想養小動物,決定飼養之后,新鮮感過了,有可能變成父母的工作。在決定飼養之前,必須先破除小孩只想與寵物玩耍的心態,讓孩子了解寵物飼養的過程之外,也要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做好工作分配的約定。
1.與孩子一起找資料,讓孩子了解并參與寵物生活飲食所需。通過互聯網,或者專業寵物醫院了解寵物喂養情況,并整理出來,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項,共同學習。
2.教導孩子友好地對待寵物。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尤其是四歲以下的孩子,在對待寵物的時候,有時候顯得過于粗暴,例如出于好奇大力拉扯狗狗的尾巴和耳朵等。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友善地對待小動物,如溫柔地撫摸它們的頭和背,再告訴孩子們,拉扯或者擊打可能會對寵物造成傷害。
3.如果家中有寵物幼犬,教育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收好,到處亂放的話,最心愛的玩具就有可能被狗狗咬爛——喜歡咬東西,是幼犬的天性之一。告訴孩子們,在寬容懂事前的狗狗的同時,收好自己的東西,直到狗狗成年,那時,孩子們也許已經養成了收拾的好習慣了。
4.教孩子們正確地訓練寵物。如,訓練狗狗接物品,如讓孩子拋出飛盤或者小球讓狗狗去接,無論是孩子還是狗狗都能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5.畫一張表格。你的孩子也許還不能一下記住所有的事情,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張表上,遛狗、喂食、清理便便等,每完成一項就在旁邊打個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習慣,并且可以很好地照顧狗狗了。
此外,大型寵物會在保護食物或地盤時具攻擊性,寵物進食時勿打擾。參與寵物喂養工作,孩子能收獲很多正能量:培養愛心。寵物提供了讓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并了解到一個生物是如何成長、繁衍的,讓孩子學會尊重其他生命。在學會照顧小動物的同時,也可學會關愛他人,培養孩子的愛心。
提高社交能力??茖W家研究證明,飼養寵物可以改善寶寶的身心機能,相較不養寵物的孩子而言,養動物的寶寶通常心率穩定,心態平和。
增強機能。養寵物的兒童更愿意和寵物一起多活動,無形中鍛煉了身體,心臟機能會更強健。兒童飼養寵物,免疫系統功能更強大,可以輕松應付小病小災,少請病假,就少耽誤學習。
激發責任感。讓孩子參與到日常的照顧與清理工作中,以促成孩子的參與感,培養責任心,也更能體會飼養寵物的甘苦。同時也讓孩子體會父母養育孩子的不易。
挫折的訓練過程。對待寵物死亡的問題上,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并緩解孩子哀傷的情緒。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儀式來為死去的生物祈福。從對動物的態度,學會對人生的態度,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
鏈接:家長需要做哪些事?
定時體檢 去動物醫院給寵物做一次全面體檢,確認沒有任何病癥及某些病菌后,再讓它成為家庭“成員”。當然,還應給小狗小貓注射狂犬疫苗,將生病的寵物及時帶去就醫。
關注性情 不要養性情暴躁的寵物,以防傷害寶寶。細心觀察,發現寵物對寶寶發出嘶嘶聲、噓聲、吠聲或咆哮聲,應暫時將寵物與寶寶隔離,等寵物平靜下來,再與寶寶接觸。
衛生要求 用專用浴液給寵物洗澡,防止動物身上隨時帶有的細菌感染寶寶;及時清理便盆里的狗糞或貓糞,及時清理食盤,清理前最好戴上手套,處理之后徹底清洗雙手。
特別監護 要避免被寵物咬傷,寶寶與小貓小狗玩的時候,身邊必須有成人陪伴;如果讓寶寶單獨和小動物在一起,最好選擇觀賞性寵物,如金魚、小烏龜、小鳥等;要教寶寶不要去招惹正在睡覺或正在吃東西的寵物;盡量不要讓寵物進入臥室,不要與寵物共寢。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寵物
并不是每一種動物都適合孩子飼養,各類寵物之間的生活習性和性格會有很大不同。此外,孩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比較活潑,而有的相對內秀。家長選購寵物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作出決定,選擇合適的寵物。
兔——培養孩子動靜皆宜
推薦品種:熊貓兔、獅子兔、垂耳兔。
特點:溫順、黏人、安靜。
好處:兔子喜歡和主人親近,喜歡被抱著、撫摸,容易和孩子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
適合孩子:喜動喜靜的孩子都可以。
魚——激發孩子求知欲
推薦品種:熱帶魚。
特點:安靜、色彩絢麗、種類繁多且可同時飼養多個品種。
好處:可以激發孩子對于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魚兒與人的交互性比人們想象中的要強,能夠在人手發出指示后游過去。
適合孩子:年齡較小或性格安靜的孩子。
龜——滿足孩子好奇心
推薦品種:巴西龜。
特點:性格安靜、憨厚老實、行動緩慢、攻擊
性弱。
好處:龜性情溫和,易于飼養,不會占去太多
精力。
適合孩子:好奇心重,特別有觸摸欲的孩子。
鳥——幫助減輕學業壓力
推薦品種:鴿子、鸚鵡、八哥和金絲雀等,其中溫順的鴿子適合作為低齡孩子的寵物。
特點:體型較小,叫聲悅耳,羽毛顏色艷麗。
好處:鳥類的叫聲悅耳,外形可愛。常聽鳥鳴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情操,減輕學習和工作壓力。
適合孩子:喜歡音樂,內秀的孩子,學業較為繁重的孩子。有些鳥兒喜歡“閑聊”,可以陪
孩子解悶。
貓——培養衛生意識
推薦品種:波斯貓、美國短毛貓。
特點:聰明,好動,干凈,個性相對獨立。
好處:貓類喜歡干凈的環境,孩子和它們待在一起往往能夠學會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但切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體育教學時要使幼兒掌握體育練習的動作,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案1活動目標
1、練習拍球,鍛煉上肢力量,促進孩子動作的靈活性及協調性。
2、體會集體合作做游戲的樂趣。
3、初步培養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孩子在活動中的靈活性及協調性的培養。
教學難點: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和個別孩子動作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氣排球4個、小經花10朵、紀念品12份。
活動過程
一、準備工作:
教師把孩子帶到操場中,平均分成四列排好,做準備工作。
二、游戲過程:
1、要求:
(1)每列第一名孩子在教師的發號令下用單手把球拍一個回合后交球到下一位孩子的手中,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名孩子,哪一列先完成任務就是本次冠軍,但是要進行兩次比賽方才獲勝。
(2)未拍的孩子要為本組加油,不能打鬧、起哄。
(3)點評:對表現好的孩子進行表揚,獎勵小紅花,給冠軍組頒發紀念品。
2、活動結束。
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案2活動目標:
1.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沙包若干、大籃子一個、鈴鼓一個、背景音樂。
2.幼兒已儲備了有關螞蟻生活習性的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時間:2分鐘運動量:較大)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晴朗,寶寶們,讓我們一起活動活動吧!
(音樂起,幼兒隨教師做熱身運動:頭、肩、腰、腿、膝、腳。)
2.練習手膝著地向前爬。
(6分鐘)
(1)自由爬。
師:來,寶寶們,跟著媽媽在地上爬爬,去散散步吧!在散步之前,媽媽還有一個要求:寶寶們爬的時候要手、膝蓋著地慢慢爬,看好路,不要撞到別人,好嗎?
(教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自由爬行,提醒幼兒不要相互碰撞。)
(兒歌:今天天氣真晴朗,小小螞蟻真高興,跟著媽媽去散步。手膝著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穩哦!)
(2)聽信號爬。
師:聽,什么聲音?(鈴鼓)。寶寶們,我們來聽著鼓聲玩一玩吧。一會聽到鈴鼓敲的快,我們就快點爬。鈴鼓敲的慢,我們就要一步一步慢慢爬。
3.嘗試倒退爬。
游戲:巧避大熊。
(“獅王進行曲”的音樂響起,聲音忽大忽小。)
師:寶寶們快聽,什么聲音?前面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引導幼兒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引導幼兒練習向后倒退爬)聽!聲音沒有了,讓我們看看大熊走了沒有?(引導幼兒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復2~3次。)
4.鞏固倒退爬
師:剛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讓我們再試試吧。
5.游戲:螞蟻背豆。
(1)找“糧食”
師:寶寶們,運動了這么久,肚子有點餓了。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尋找糧食回家做午餐吧。(引導幼兒尋找場地一頭用沙包制成的小糧袋。)
(2)運“糧食”
請幼兒將小糧袋運回相應的糧倉。(師幼共同檢查游戲結果。)
師:怎樣爬才能讓糧袋不容易掉下來?(啟發幼兒爬的時候背部要保持平穩。)
6.放松練習,結束活動。
小螞蟻跟著媽媽隨音樂做放松活動。(鼓勵幼兒先自己拍拍手臂、膝蓋,再互相拍拍手臂、膝蓋。)
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案3一、活動目標
1.在情境中嘗試采用匍匐爬行的方式爬過障礙物,提高匍匐爬的能力。
2.積極地參加活動并在烏龜搬家的的活動中感受爬行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匍匐爬得動作要領,在爬行過程中不碰響小鈴鐺。
2.教學難點:嘗試帶物匍匐爬行,并在過程中勇于探索不輕言放棄。
三、活動準備
1.大積木若干。
2.三根橡皮筋并穿有小鈴鐺。
3.椅子六把
4.紅黃兩色即時貼標記
四、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T:“立正,你們都是神氣的小烏龜,快跟著媽媽一起跑一跑,鍛煉一下身體吧!”(媽媽帶著烏龜寶寶跑步進場)
2.隊列練習
T:“立正,向右看齊,立正,稍息,立正。”
T:“孩子們你們可真是神氣勇敢的小烏龜啊!你們能幫媽媽實現一個很難實現的愿望嗎?”
(二)分層活動
1.教師創設情境:孩子們對面可真漂亮啊!媽媽真想住到在有花有樹的環境里哦!可是要把家搬到對面我們就要爬過這些鐵絲網。
如果碰到了鐵絲網,小鈴鐺就會響起來。到時候任務就失敗了,我的愿望就再也實現不了了。”
2.幼兒嘗試爬過鐵絲網
(1)T:“看這里就有一條鐵絲網,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怎么樣才能不碰響小鈴鐺,又能安全的爬過去呢?”
(2)幼兒嘗試,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T:“孩子們,成功了嗎?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樣安全的爬過去,沒有碰響小鈴鐺的?!?身體盡量貼著地面、頭不要抬得太高)
T:“你能為我們演示一下嗎?”教師在幼兒演示的時候將匍匐前進的動作要領講解一下。(身體怎么樣,頭怎么樣,能不能抬得很高,手要怎么動)
(3)教師歸納總結
T:“原來他在爬的時候用到了我們身體的一個特殊的部位——手肘。(教師介紹手肘)這就是我們的手肘,我們在爬的時候手肘緊貼地面,通過手肘一前一后的移動,來帶動我們身體前進?!?/p>
T:“孩子們我把安全過鐵網的要領編了一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匍匐爬很簡單,記住四點準沒錯。身體貼地面,頭要側一側。手肘帶動身體爬一爬,最后不要忘記屁股也放低。安全過鐵網,本領練得好?!?/p>
T:“孩子們,我們也來用這個方法試一試好嗎?”
T:“這次你們都成功了嗎?”(如果還有不成功的詢問他們為什么不成功,并請大家一起想辦法找出原因。如投沒有低下、屁股撅得太高了)
T:“那剛才還有個小朋友沒有成功,請你們幫他找找原因。為什么他沒有成功。”(請沒有成功的孩子演示,請其他孩子找出他沒有成功的原因。”
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案4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發展幼兒手腳著地及負重著地爬的能力,鍛煉四肢力量。
2、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協調性。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遵守紀律,在排隊中互相謙讓、等待的良好行為品質,以及樂于助人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彩虹橋”每人一個。
2、長、短部隧道各兩個。
3、球及放置紙球的筐兩個。
活動流程:
準備操——小海龜爬——帶殼爬——愛助人的小海龜——放松
活動過程:
1、師生一起做海洋世界操。
2、教師介紹活動內容:可愛的小海龜。
(提出要求:手腳著地爬)。
3、在教師引導下幼兒動腦筋在場地中用各種方式爬行。
(往前爬,往后爬,往左爬,往右爬,曲線爬,旋轉爬)
4、聽信號各種方式爬。
5、教師引導:想一想,小海龜還缺了什么?(龜殼)
6、幼兒背著龜殼(彩虹橋)聽信號以各種方式爬行。
7、游戲:“愛助人的小海龜”。
內容:
(1)海龜媽媽把海龜蛋下在了外面,海水漲潮要把蛋淹沒。小海龜們一起幫海龜媽媽 把蛋揀回來。
(2)海水退潮后再把蛋送回去。
規則:
(1)從各自的龜殼下鉆出,爬過地道拿蛋,每次拿得越多越好,再從旁邊爬回,將蛋放在自己的龜殼下。
(2)從各自的龜殼下拿出蛋,爬過地道將蛋送回原處,再從旁邊爬回。
8、放松活動:小海龜長大變老了。
活動延伸:
在孩子熟練掌握手腳著地爬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手腳爬和匍匐爬。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十分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動作的發展需要。教師在活動中突破了兩點創新,其一,教師充分利用玩具“彩虹橋”的造型特點,生動并創造性地設計成海龜的殼,創造性地設計了負重手腳著地爬的鍛煉,使整個活動設計渾然天成,前后呼應,而且對提高幼兒的四肢,頸肌的力量以及發展爬的能力頗有幫助,在注重身體鍛煉,發展能力,品德培養等方面,都符合總的教育目標;其二,教師創造性地編排了“海洋世界”操,操節生動有趣,幼兒十分喜愛,它既與教育內容相呼應,同時又與準備活動相連接,可謂一舉兩得。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遵循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激發幼兒的鍛煉興趣,層次清楚,銜接自然,每一個內容的出現始終圍繞活動目標,同時注重個體差異,為孩子提供長短不一的布袋,并對發展水平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且教師在活動中能注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組織形式上,避免了幼兒不必要的排隊時間,創設了自由寬松,愉快地氛圍,體現了改革的意識,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設計思路:
戶外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陸陸續續上樓回教室。幾個頑皮的孩子卻在上樓時,手腳著地學著小狗般爬著上樓梯,開心得意極了!由此,我聯想到平日孩子們其實也是十分喜歡爬著玩的,為了滿足孩子的興趣和愿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并在利用戶外玩具“彩虹橋”的造型特點創造性增加了負重著地
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案5游戲活動目標:
1、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方式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對體育運動的喜愛之情。
2、發展幼兒走、跑、跳、鉆爬、、平衡、匍匐前進、投擲等綜合運動技能。
3、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
游戲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做準備活動
2、給幼兒介紹游戲玩法
爬越電網(墊上匍匐)——過獨木橋(平衡木)——踩石過河(跨越)——跨過壕溝(雙腳跳)——鉆過敵人封鎖線(鉆爬)——仍炸彈(投擲)——奪碉堡,然后快速跑回營地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第二個幼兒出發,依次進行,游戲可反復進行。
二、各領域目標達成情況1、健康方面“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教育的首要要求,也是我園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高度重視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尊重他們的獨立要求,同時又避免包辦代替?;镜纳钭岳砟芰κ怯變罕仨殦碛械模彩俏覀円恢背Wゲ恍傅墓ぷ鳌F綍r,我們教師有意識地做一個“旁觀者”,鼓勵孩子們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用餐時,湯汁、食物殘渣灑在桌上,鼓勵幼兒自己收拾干凈;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管理自己的物品等。午餐時部分幼兒能完成自己的一份飯菜,能力強些的幼兒還能做到飯后漱口、擦臉、整理桌面;多數幼兒學會了獨自入睡,不要老師陪;多數幼兒大小便能夠自理,并做到解好大小便及時洗手,洗手時袖子卷高等。
12月1日,我園開展了以“我運動我健康”為主題的“冬季運動會”,不論是在前期的準備中還是在現場的表現中,孩子們都能積極地進行參與,孩子們在親子游戲活動中還取得了好的成績。通過活動,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健康和運動的重要性。
2、社會方面通過這個學期的朝夕相處,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已經非常地熟悉和了解,彼此間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孩子們都能準確地叫出同伴的名字,許多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即使回到家中,也愿意并主動地將班里的好朋友邀請到自己家去玩。
3、語言方面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這學期我們將培養重點放在語言的完整性及連貫性方面。通過每天的飯前聽故事活動,幫助孩子們掌握故事中的經典句子和詞匯,并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念兒歌或講述故事,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飯前語言游戲中來,孩子們自我表現的欲望在逐步增強起來。
4、科學方面動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朋友,這個學期,孩子們和自然角中的小烏龜、蚱蜢、小金魚、小白兔等小動物交上了朋友,孩子們用心地了解著它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表達著自己對這些動物的認識與感受。孩子們還“請”來了蟹爪蘭、君子蘭等各種植物,從活動中體驗到了養殖動植物的樂趣。
好奇心是孩子們的一貫特點,孩子們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圖形世界,通過關注周圍生活中的各種圖形、辨認集合圖形、大膽嘗試和體驗圖形組合的千變萬化,盡情享受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5、藝術方面學期初發現,部分幼兒不能很好地構圖,線條及簡單的圖案表現不盡如人意,有些幼兒因為完成不了一幅完整的作品而情緒低落,活動中既體會不到活動過程的有趣性,又不能有效獲得成功的喜悅。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學期美術教育的培養重點放在繪畫技能的掌握和想象力的同步提高上,對能力較弱的幼兒降低要求,采用“扶著走”的策略幫助他們積累創作經驗,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的美術表現力有了明顯提高。多數孩子初步學會了動手剪貼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音樂活動中,即歌曲、游戲、欣賞與一體,極大提高了全班幼兒的興趣,充分感受到了音樂的美感。
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通過一個學期家、園、幼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孩子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很大進步,但仍有許多方面還需加強,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問題一:個別幼兒吃飯時愛玩耍,衛生意識缺乏,需老師不斷的提醒和幫助;還有個別孩子棉毛衫跑出不知道到請老師幫助。
問題二:在游戲中,有很多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經常會為玩具爭吵,不能相互分享玩具,游戲規則意識較弱。
問題三:幼兒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不長,有個別幼兒常常游離于集體活動之外。個別孩子不能夠注意傾聽別人的講話,喜歡插嘴,喜歡搶著說話。
問題四: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安全意識還比較弱,如:游戲時或高興時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歡做一些出格的動作,個別孩子愛動手打人,相互間愛打打鬧鬧。
問題五:個別孩子不能接受成人善意的提醒,有逆反情緒,要么動不動就哭鬧,要么不配合,故意淘氣。
四、班級發展目標在下個學期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制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重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下學期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狀況,計劃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不斷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如:引導幼兒學會自己穿脫外套,學會系紐扣等。
2、繼續關注幼兒間的個體差異,全面提高幼兒素質。
一、讓幼兒感知環境的差異
平日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組織幼兒在園內散步,并且通過一些社區活動讓幼兒在馬路邊觀察各種車輛排放出的尾氣,在工廠里看大煙囪里冒出的濃煙,感受空氣被污染后人會很不舒服。孩子們會發現在幼兒園的小樹林、草地及寬闊、美麗整潔的大公園或居住小區里,空氣很清新。通過比較,幼兒體會到樹林里、公園內的空氣很清新,懂得樹木和小草都有凈化空氣吸附灰塵的作用。
在有幼兒發出難聽的尖叫聲時,引導幼兒討論這樣的聲音好不好聽,聽了有什么感覺,讓幼兒了解這種聲音是噪聲污染,對我們的身體不好,從而進一步教育幼兒在看電視、聽錄音機時聲音要小一點,上下樓梯時腳步要輕一點,室內說話時聲音要低一點,從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我們要以直觀教育的方式,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同時,還要引導他們初步懂得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居住環境需要人們保護和創造,使他們明白自己能為保護自然和居住環境做些什么。
二、在各科教學和游戲中滲透環保教育
幼兒園不可能單獨開設環保教育的課程,更不可能枯燥說教,所以只能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例如在常識課中,結合“水”、“聲音”等內容,讓幼兒懂得干凈的水和安靜的環境對人體健康的意義,并教育幼兒不喝臟水,不在公共場合和家中大聲喧嘩;在社會活動中,組織幼兒參與《愛護小樹苗》等有關環保教育內容的活動,并且可以教唱諸如《愛護小樹苗》這類歌曲,引導幼兒要像歌中所唱的那樣去做。
環保教育除了在教學中進行外,還可以結合幼兒愛唱、好動、喜歡游戲的年齡特點,把環保教育靈活巧妙地滲透到游戲中。幼兒園開展結構游戲時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那么老師就可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酸奶杯、碎布等廢物,改作游戲材料,使幼兒在游戲中懂得減少垃圾、利用廢物、節省材料的道理,使環保教育自然地滲透到游戲中。例如開展體育游戲《好玩的報紙》時,可以讓幼兒來探索報紙的玩法,在游戲中不但可以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兒對廢舊物品的再次利用有所啟發。此外,教師還可結合環保教育的有關內容,設計和創編各類游戲,豐富教育形式,使之更適合幼兒。
三、重視環境創設與隨機教育
我們可利用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在園內開辟種植區、自然角等,首先可以利用學校的種植區組織幼兒到園地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如種植蔬菜瓜果,組織幼兒集體來種豆,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種植成功的不容易,從而萌發保護植物的意識。各個班級也可以開設每班特色的自然角,種上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小植物、小動物。如大蔥、黑豆、小鳥、小金魚、小烏龜等,讓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情況,了解動物的活動和生活習性。在培養植物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知道動植物生長的不易和保護它們生長的艱辛,并感受付出的艱辛、失敗的傷悲、收獲的喜悅,從而更加自覺地去關心身邊的花草樹木和小動物,關注自己的生長環境。如當孩子們想到他們親手養大并放生的青蛙會被捉、被吃,造成害蟲肆虐、植物死掉時,不僅會難過,而且會產生憤怒情感,從而激發保護動物的迫切愿望。
教師通過創設環保教育情境,對幼兒進行積極感化和熏陶,培養幼兒的環保情感?,F代人生活空間與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幼兒園、家庭都應創造條件縮短人與大自然的距離。如幼兒園活動場地盡量使用泥地而不是水泥地,充分利用沙、水這兩樣來自大自然的素材,開辟玩沙區、玩水區,讓幼兒自由活動,以打開幼兒通往大自然的窗口。還可飼養動物,栽種花草樹木來綠化環境。優雅、整潔、充滿生機的自然環境,必能引起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激發幼兒愛護環境的情感。
記得一次手工活動《小蝸牛出來了》,由于生活中很多幼兒都沒有見到過真的小動物,因此我想在活動開始先讓幼兒觀察真實的小蝸牛,一方面對幼兒制作小蝸牛有幫助,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通過對小蝸牛的憐愛,萌發一定的保護意識。這天正好下雨,我和一個小朋友一起出去找小蝸牛,皇天不負有心人,沒一會我們倆就找到了。當我們帶著小蝸?;亟淌視r,很多孩子都發現了小蝸牛,你一言我一語:“呀,小蝸牛好小呀!”“咦?這些蝸牛有的好小啊。”在活動結束后,我問孩子們:“這些小蝸牛該怎么辦呢?我們把它們放在自然角好不好?”有的孩子說好,但是還有一些孩子說:“我們把它們放掉吧,讓它們回自己的媽媽那里去吧,不然它們看不到媽媽要哭了?!蔽衣犃撕芨吲d,欣然地答應了。其實我們向幼兒進行環保教育要著重于多讓幼兒接觸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有目的地引導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把行為認識統一起來,完成內化。
四、鍛煉生活自理能力,嘗試參與保護環境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衛生意識弱。老師可讓幼兒學習有關詩歌、故事,開展談話活動,在老師行為示范及同伴榜樣作用中初步嘗試參與保護環境的活動。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可引導他們注意著裝整潔,手臉干凈,培養常洗澡換衣、勤剪指甲等衛生習慣;指導他們學習整理自己的物品,如折疊衣服,擺放被褥等;幫助他們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也可以以老師為主,讓幼兒一起來承擔一些簡單的衛生工作,讓幼兒在實際中認知整潔美觀的環境是怎樣創造的,以有利于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并改掉亂扔紙屑、亂吐痰、亂踩亂畫等壞習慣,使園舍始終保持清潔。
五、在娛樂活動中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幼兒是在生活中成長的,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直觀有趣、積極愉快的活動中主動活潑地接受環保教育。如“健康飲食兒歌創編比賽”、“親子廢舊物品小制作比賽”、“幼兒環保兒歌比賽”、“我的環保小故事”、“幼兒環保美術作品展覽”、“植樹節行動”等。這些滲透著環保教育內容的活動絲毫找不到說教的痕跡,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里既獲得了知識,愉悅了身心,又積累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大大增強了參加環?;顒拥姆e極性。
六、重視一日活動中隨機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