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31 12:41: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記者節感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電視記者王莉萍先進事跡
干了十年新聞記者,榮獲各類獎項18次之多,先后5次被評為市、縣宣傳及廣電系統先進個人,XX年被評為全市廣電系統優秀通訊員和蕭縣廣電局十佳記者,受到表彰獎勵。王莉萍作為一名女記者,她深知肩上攝象機的份量,把新聞宣傳當作至高無上的事業,常年累月在一線摸爬滾打。XX年至XX年的兩年間,她拍攝采訪電視新聞稿件730余篇,在省、市臺采用230余條。
“當記者就要成為行家里手”
王莉萍常說:“要做個合格的記者,首要任務是學習,不精通業務,是當不了好記者的!”為了當個稱職的記者,她不放棄任何參加學習的機會。工作再忙,時間再緊,王莉萍都堅持為自己充電。學政策,學業務,學老記者的采訪經驗,汲取各方面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學習為她增添了不竭的動力,使她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成為蕭縣廣電局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各個行業的稿件她都能得心應手,并擅長于選擇最佳角度,使新聞稿件增色、電視鏡頭添彩。
為新聞事業傾注一腔熱忱
作為一名女同志,干好新聞工作要比男同志付出的更多。特別是在新聞崗位上干了十年,攝像、采訪一肩挑,新聞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她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因長期不能按時吃飯患上了嚴重的胃病。憑著對新聞事業的一腔忠誠,她經常加夜班寫稿,把不到周歲的孩子哄睡著之后,坐在床頭挑燈夜戰。XX年1月13日,她的小孩39度高燒不退,連打一個星期的吊針。當時縣里正在開人大、政協兩會,她不好意思開口請假,堅持在會場報道,出色地完成了宣傳報道任務。每天晚上回到家,王莉萍做好家務后第一件事就是寫稿。沒有稿件寫就構思第二天的報道計劃。家里人對她不理解,她耐心解釋說:“記者的責任重大,新聞工作不容許有一絲馬虎,個人的事再大都是小事。”
“甘于付出是記者最大的快樂!”
在不久前縣里組織的科學發展觀演講比賽中,王莉萍發自肺腑地深情感言:“一個記者水平再高,沒有甘于付出的奉獻精神,沒有過硬的工作作風,就一文不值,記者最大的快樂就是奉獻!”
“奉獻”二字,是王莉萍多年來工作精神的集中體現。XX年夏季,為了報道抗洪救災奪豐收的事跡,她懷著三個月的身孕淌著深水鉆進杜樓鎮郝新莊村的大棚內攝像,衣服被棚架上的鐵絲刮破了,胳膊流出了血。爬到磚墻上拍攝遠景時,不慎摔下,造成流產,但仍堅持拍完最后一個鏡頭。休息一周之后,聽說縣里要籌備防腐蝕控制大會,為了宣傳好蕭縣的品牌,展示蕭縣的對外形象,她扛起攝象機就投入到采訪中去,寫出了《蕭縣13萬“品牌”工人活躍在全國各地》一稿,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此稿榮獲全省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