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4 00:53: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藥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腎藏精 卵巢低反應 輔助生殖技術 針灸
【正文快照】:
卵巢低反應是卵巢對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應不良的病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卵巢刺激周期發育的卵泡數量少、血E2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獲卵數少和很低的妊娠率[1]。1983年Garcia[2]等人首次提出了卵巢低反應的概念。卵巢低反應是目前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控制性超排卵(C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朱小明;蔡婕;黃荷鳳;;卵巢低反應的診斷標準和預測[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年05期
2 馬瑞芬;陸海娟;施孝文;;中藥合穴位針刺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年01期
3 劉麗麗;曲秀芬;周穎;李瑩;;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中醫藥治療[J];吉林中醫藥;2012年02期
4 王瑞霞;連方;孫振高;;從現代生殖醫學角度探討“腎藏精主生殖”理論[J];遼寧中醫雜志;2010年09期
5 邱文喜;張小玉;林曉霞;陳文俊;張斌;;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卵巢低反應患者胚胎質量及妊娠結局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性科學;2012年07期
【關鍵詞】 骨折 心理干預 飲食指導 職稱論文
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為2009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骨折患者,實驗組60人,對照組60人,年齡20~55歲,小學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
2 背景及意義
根據國內外一些骨折病例,會發現關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飲食不當而造成患者會留下許多骨折后遺癥,骨折后病人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會出現負氮平衡和鉀、磷、鈣丟失。尤其長期臥床的病人,此現象愈加明顯,所以盡早對患者實施最有效的心理護理和飲食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3文獻回顧
3.1全身因素(1)年齡:小兒因其組織再生和塑形能力強,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較成人快,功能恢復好(2)全身情況: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營養不良、惡性腫瘤等病人,則骨折愈合延遲。(3)個體差異:骨折愈合速度可有差異。
3.2局部因素(1)骨折類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因骨折斷面接觸大,有部分新生骨痂生長,所以骨折愈合快。橫行骨折骨折斷面接觸小,雖有新生骨痂形成,但需要較多的成熟骨痂才能臨床愈合,故愈合相對較慢。(2)骨折段血液供給情況:骨折端血液供應較好的,骨折愈合快;遠折段血供差,骨折愈合慢 3)軟組織損傷程度:損傷重,骨折愈合較慢。損傷較輕,骨折愈合較快4)軟組織嵌入:若有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嵌入,不僅影響復位,還妨礙骨折端的對位,使骨折難以愈合或不愈合而發生骨不連。(5)感染的影響:開放性骨折發生感染,引起化膿性骨髓炎,或死骨形成,骨折斷端充血脫鈣,骨折愈合很慢。
3.3功能鍛煉(1)骨折早期傷后1~2周內,方法是使患肢肌肉作舒縮活動,但骨折部上下關節則不活動或輕微活動。下肢骨折時可作股四頭肌舒縮訓練或足趾活動。應循序漸進,活動幅度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以不痛為原則,忌粗暴被動活動。(2)骨折中期傷后3~4周后,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舒縮外,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逐步活動骨折部的上下關節。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動作緩慢,至接近臨床愈合時應增加活動次數,加大運動幅度和力量。(3)骨折后期骨折已臨床愈合,以加強傷肢各關節的活動為重點,下肢著重負重訓練。配合中藥熏洗、按摩、推拿等手法。
3.4飲食 同健康人的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高營養、易消化吸收食物,忌辛辣品。在全身癥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軟食,食物少渣,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調時切碎煮軟,不宜油煎炸。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愈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 4 護理方法
首先將符合條件的120名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特殊飲食(實驗組);二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具體情況如下:
4.1實驗組每天起床后到院子里呼吸新鮮空氣;進行上肢伸展運動;聽輕音樂或患者喜歡的音樂;1個小時后回病房進行常規治療并有家人陪伴聊天;每周一和周三14:00—16:00在病房進行心理干預,每次15—20人。內容包括:(1)醫務人員進行集體健康宣教和用錄像、圖片、畫冊提供相關的醫療信息,讓患者及家屬掌握外傷骨折知識,持續20—30分鐘;(2)患者或患者家屬之間自由開放地談論有關外傷骨折的問題,包括受傷經歷、治療過程的感受及擔憂,請心理狀態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介紹成功的經驗,持續30—40分鐘;(3)醫務人員就患者的問題給予指導,病區護士長做總結,持續10—20分鐘;(4)集體放松、唱歌、讀報、聽音樂,持續5—10分鐘;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均有營養師為其準備的合理營養套餐。
4.2 對照組每天只進行輸液、功能鍛煉等常規護理。八周后應用焦慮、抑郁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進行X線片檢查。
5 結果
實驗組干預后較干預前焦慮抑郁明顯降低。兩個月后拍攝x片顯示:實驗組的全部患者x片顯示骨折愈合良好,20名患者骨折線消失40名患者骨折線近似消失;對照組的35名患者x片顯示骨不連現象,骨折線清晰可見,其他25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線近似消失.
6 結論
心理護理是提高骨折患者生命質量促進康復的重要手段。說明有效心理干預能改變骨折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滿足患者安全的生理需要,證明了心理干預的重要性。進行心理干預后不僅調動了患者積極性,還增強了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充分發揮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使患者成為康復主體,從而促進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加快骨折愈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