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3:10: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理學本科實習自我,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學生;帶教;心得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588-01
我院為醫科大附屬教學醫院,每年有大批本科、專科、中專護理學生到我院實習,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護理技能進一步提高和形成專業形態的過程,更是護理學生確立人生信念、強化職業道德、適應護理學生角色、獲得全面發展的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對護理學生的職業發展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歷。護理學生在實習期間所接受的教育是將來能否成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的關鍵所在。重視護理學生的各方面的培訓,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讓護理學生在短短的2-4周內完成實習目標,一直是學校和手術室老師探索的問題。我院手術室在護理學生帶教中進行了方法的調整,強化安全防范知識教育培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匯報如下:
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手術室實習的護理學生共112人,其中中專生31人、大專生62人、本科生19人。
2 方法
選擇優秀的帶教老師,要求老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技能和廣博的知識,挑選主管護師或者是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進行帶教工作,另外要求在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用無聲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理學生。
3 帶教內容及實施
3.1 第一天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內容包括醫德教育、行為規范、規章制度、科室布局、工作內容,使護理學生盡快熟悉環境,對將來的工作有一初步的了解,該工作主要由科室教學組長完成。
3.2 第二天由教學組長集中進行操作培訓。內容包括外科洗手法、外科刷手、穿脫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無菌器械臺的鋪置、無菌物品臺上供應、穿針引線法等。
3.3 第三天后由帶教老師在手術間進行手術配合過程中的帶教,逐項讓護理學生熟悉掌握,在帶教過程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但切不可完全放手護理學生單獨進行操作,以避免發生意外。對表現好的護理學生應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其缺點要耐心教育和幫助。
3.4 自我安全防護培訓。手術室屬高危科室,受到銳器損傷和患者血液、體液感染幾率明顯高于其他科室,而護理學生對職業防護教育和職業危險的認識均存在不足,護理學生在手術室實習中對危險物品認識及個人防護意識較差,部分的護理學生曾受到過損傷。因此入科培訓應教會護理學生針刺傷的處理方法、接觸化學消毒劑時戴防護手套、C臂透視的防護等。帶教老師還應在帶教過程中反復強調安全防護,要愛護、保護和尊重護理學生。
3.5 培養護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及人際關系。手術室護士、醫生、麻醉醫生之間很好的配合是手術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所以在帶教中首先要告訴護理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謙虛學習,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強調語言的重要性,手術室護士要注意使用保護性語言,由于手術患者心理的特殊性,帶教老師要教會護理學生如何進行交流溝通,避免引起患者的猜疑和恐懼。培養護理學生嚴謹及慎獨的工作態度,嚴謹慎獨的工作態度是手術室護士必備的職業素質之一。
3.6 實行手術室護理教學查房:實習后期進行手術室教學查房,選擇常見的一項手術進行教學查房,根據手術配合方法、手術室護士應怎樣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怎樣進行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及護理評價,讓護理學生對手術室教學查房有所認識和了解。
3.7 書術室護理學生日記。從2011年1月開始我科要求護理學生書寫實習日記,由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僅僅通過2-4周的實習時間,要求學生掌握手術室不同于病房的護理工作,給手術室的帶教帶來一定的困難,通過老師們的思考,要求對進入手術室實習同學書寫實習日記,同學們通過日記寫出了實習過程中自己的收獲、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難;帶教老師針對同學在日記中的問題、知識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她們的帶教做出一定的調整,同時通過學生的日記,帶教老師了解到自己的帶教效果以及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及學生建議,不斷對教學工作及帶教方法進行改進和調整,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和手術室的教學質量,受到學生好評。
3.7 實習考核方法:實習過程中隨機提問和操作考核,實習后期對護理學生進行理論和操作的考核,理論應≥80分、技術操作≥85分。考核不達標者加強練習直到考核合格,方可在老師監督下獨立操作。要求本科護理學生在實習后期,自己選題制作一個與手術室相關的課件,在科內組織一次講課。
4 結果
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提高了護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護理學生的無菌觀念及動手能力、協調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更加強了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及修養,調動了帶教老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使其不斷的提高自己,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對手術室護理學生的帶教水平,為臨床培養了優秀的護理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老師;素質
素質是指個體完成工作活動與任務所具備的基本條件與潛在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與后天獲得的一系列穩定的社會特點的有機結合,是人所特有的一種能力。通過護理本科生對臨床帶教老師期望素質的調查,臨床帶教老師可以從中明白,護理本科生期望的臨床帶教老師所應具備的素質。
1.對象
內蒙古醫學院護理本科生共40名,均在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實習,實習時間為8個月。
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此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卷39份,回收率為97.5%,同時對結果進行百分率比較。
3.結果
實習護生對臨床教師的期望素質見
表1
護理本科實習生對臨床教師的期望素質調查 百分率
人格要素的期望
身心要素的期望
智能要素的期望
教學態度的期望
教學內容的期望
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期望 84.40%
83.60%
82.28%
85.54%
88.03%
82.18%
表2
人格要素的期望 平均值
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表示自信
熱愛護理事業
謙虛慎獨,能進行自我批評
具有高尚的師德,具有感召力
注重思想政治學習并且政治思想穩定
具有創新精神
具有幽默感 4.23
4.18
4.05
4.44
3.95
4.28
4.28
表3
身心要素的期望 平均值
性格開朗,大方,心態平和
具有良好的健康狀況 4.41
4.00
表4
智能要素的期望 平均值
經驗豐富
具有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
應激能力強
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理論水平高,知識面廣
具有較強的臨床管理能力
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及能力
學歷至少大專以上
學歷至少本科以上 4.54
4.62
4.33
4.02
4.36
4.03
3.01
3.76
3.85
4.討論
4.1人格要素的期望
我們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對臨床帶教老師的人格要素期望值還是比較高的為84.40%。從表中也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對臨床老師是否自信是否熱愛護理事業,是否具有創新精神與幽默感的要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帶教老師就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學習,注意知識的更新。
4.2心身要素的期望
我們可以看出,這兩項的期望值還是比較高的為83.60%,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一個健康的身體加健康的心理也是必備的,如果護理人員沒有良好的健康狀況,如何能完成長艱巨而神圣的護理工作呢?
4.3智能要素的期望
我們可以看出,智能要素的期望值為82.28%也是比較高的。從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對臨床帶教老師的臨床經驗與操作技能的要求比較高,而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太高的,同學們期望臨床帶教老師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這就更要求臨床帶教老師廣泛涉取教育學,心理學等人文知識。
參考文獻:
[1]王志紅.我國護理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的研究現狀[J]護理學報.2006年,(13):01--02
[2l李向真.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模式的研究.護理研究[J].2004,18(7):1144-1145
[3]李寧,吳娜.護理本科生臨床帶教模式的初探[J].現代護理2003,9 (11):883-884
[4]韋麗,宋向巍,高玉霞.護理本科臨床帶教師資隊伍建設的探索[J].護理教育.2005,11 (1):66-67
[5]伍新春主編.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9)
【關鍵詞】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必要準備,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檢驗。通過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學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綜合發展。而且,畢業論文設計整體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學質量,是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因此,加強學生畢業論文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論文質量,對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亦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各高校院系結合本專業特色,在畢業設計選題、指導教師培養、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已經有大量的文獻,報道了它們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但相關報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為主,而關于醫學院系特別是護理學院系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方面所做的報道卻較為鮮見。近年來,我們結合護理學專業特點,對2001級、2002級、2003級畢業論文工作加強管理,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綜合能力為目的,通過施行舉措,在督促畢業生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論文寫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本文將對這些舉措進行介紹,以期為今后此項工作的開展提供適當的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和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程學時相對壓縮,使學生在橫向知識體系加寬的同時減少了專業知識的深度,加上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使畢業論文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其突出的問題有3個:
1.思想重視不夠
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的不斷發展,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方面的工作量隨之增加,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資源趨于緊張。大多數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的同時還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因此,思想上不重視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在指導時間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對于學生方面,有的學生平時課程學得不扎實,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容易造成對論文寫作的無從下手。有的學生對指導老師的依賴性太強,不能正確、靈活地利用論文檢索工具。有的學生思想上不重視,在要上交時隨便從網上東拼西湊地抄襲,敷衍了事。這些學生都是從思想上沒有能認清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浪費了畢業前的一次綜合訓練機會。
2.時間安排不當
畢業論文設計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個學期開始,若時間安排的太晚,會給論文的開展帶來困難。一方面,學生進入論文的設計時間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題意,更不能進行充分的資料收集、準備,從而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另一方面,指導老師與學生的接觸較晚,容易給師生交流和論文寫作過程管理帶來不便。
3.格式欠規范
學生的論文格式不規范,排版樣式多樣,錯別字眾多。而且許多學生習慣性地從網上下載一些文字,然后進行簡單的拷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識產權的問題,另一方面會造成文章的寫作風格不一,使文章缺少連貫性。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舉措
針對以上幾點問題,護理學系結合本院系的特點,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規范要求,嚴格把關,以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和水平。
1.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組織動員總結工作
系部廣泛動員全系教師、應屆畢業生和臨床教學醫院,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證學生論文的質量。護理學系成立了學術分委員會,召開專業教研室會議,布置年度畢業生論文工作安排,制訂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格式、確定嚴格的時間節點,最后形成詳細的論文指導計劃。在學生下點實習前進行專題畢業論文動員,組織有關教師講解、宣傳畢業論文重要性及寫作規范。使學生認識到畢業論文在掌握所學知識、培養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學位和順利畢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實習結束返校后,召開畢業論文工作總結大會暨優秀論文頒獎典禮,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及臨床優秀指導教師,邀請優秀論文作者上臺介紹論文寫作經驗,由專家現場提問點評,并安排低年級學生共同參加,以使其對畢業論文工作有所了解。
2.嚴格制定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和程序,確保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根據護理學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有關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醫學院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規定》,以規范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同時,又詳細安排了畢業論文工作的具體程序,將畢業論文工作劃分為準備階段、選題與審題、開題報告、論文撰寫、檢查與指導、論文評定、工作總結和歸檔與保管階段,明確列出各個階段的工作程序與要求、要求完成的時間以及完成人,并結合本科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一年的實習期劃分為上、下兩個階段:上半階段要求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工作的前期準備工作;下半階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寫論文,并集中選擇一個科室繼續完成實習。然后再將兩個階段的時間進一步細化,列出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的各具體的時間段,保證了臨床醫院與實習生對實習與論文工作能夠心中有數,確保了畢業論文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我系制作了畢業論文任務書、論文題目登記表、開題報告、評審表、成績登記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發給臨床醫院使用,并制作了論文“書寫體例”,以統一學生論文的格式。還由鄭國華博士制定了《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評分細則》,使論文的評審有據可依,從而也保證了論文成績的公正性。
3.加強系部與臨床教學醫院聯系,監控畢業論文工作全過程
為進一步完善論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醫學院護理學專業臨床教學工作會議上,我系與福州、廈門、漳州、泉州地區各臨床教學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臨床教學負責人一起,討論了此次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改革的情況,聽取各方意見。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級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完成以后,也專門召開了畢業論文工作總結會議,與福州地區部分醫院的護理部主任一起評選優秀論文、探討改進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舉辦2006年臨床護理學師資培訓班,對全省十五所醫院護理人員代表進行為期三天的培訓,介紹“護理臨床教學與畢業論文工作”、“護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識。此外,考慮到我系的畢業論文工作尚處于試驗探索階段,又專門安排了系部老師參加指導,負責與各臨床醫院護理部聯絡協調及為學生答疑釋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師作為聯絡員,下到福州各臨床教學醫院,參加論文開題、論文答辯,并加強中期檢查。
4.臨床教學醫院密切配合,保證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完成
臨床醫院重視畢業論文工作,組織成立畢業論文評審委員會,嚴格選聘指導教師,開展指導人員培訓,交流論文指導經驗,明確工作任務、職責,清晰論文指導流程。護理部針對學生論文的選題、設計、資料收集、統計、分析、文獻查閱等進行了專題講座,講座后,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確定論文的研究方向,論文評審委員會認真審定學生上報的課題,安排指導老師與學生見面,并由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協助學生論文擬題,為學生寫作答疑,避免學生在論文創作過程中走彎路。護理部組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會”,針對學生論文題目、論文設計、方法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在學生撰寫論文過程中,護理部負責宏觀調控,指導老師則耐心細致引導學生搜集論文相關資料撰寫論文,并針對論文相關內容定期進行督促和檢查,及時與學生交流并對論文進行修改,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寫出一定質量的論文。最后學生論文完成后由護理部組織論文評審委員會對學生論文進行評審,選出優秀論文上報系部。畢業論文工作結束后,護理部及時進行工作小結,綜合分析學生畢業論文水平,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取得的成效
1.學生表現了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個人潛能得到發揮。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運用相結合,培養了嚴謹勤奮的工作態度和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
2.大多數同學能夠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所選課題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統計和分析,掌握了文獻檢索、課題設計、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閱讀專業資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與方法,具備了撰寫論文的能力。
3.臨床教學醫院反饋,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展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鍛煉了學生從事科研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同時,為更好地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帶教老師也加強自我充電,使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夏魯惠.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楊立軍,何志鵑.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鐘立漢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畢業設計實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歐麗,胡浩.工程力學專業畢業論文指導與答辯中的一些問題與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2):189-190.
[5]歐孝奪.寬口徑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與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0:16-19.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基礎護理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起著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為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目前,隨著患者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新醫療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學生在臨床實習時動手操作機會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必須掌握操作技能[1]。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嫻熟的操作技能,成為護理學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本研究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探討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培養人文理念方面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我校護理學院2012級專科4個班245人作為研究對象,再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兩個班共123人,對照組兩個班共122人,兩組在性別、年齡及智育、成績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案例教學實施方法
提前一周將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查閱相關資料進行預習,要求學生通過課前小組討論,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相關案例進行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針對小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根據案例對操作目的、步驟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示教。
1.3評價指標
1.3.1客觀指標
(1)理論考核。學期末進行閉卷考試,題型參照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形式。(2)實踐考核。采用案例形式進行技能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操作前準備、操作過程、熟練程度、溝通能力、發現及解決問題能力。
1.3.2主觀指標
(1)基礎護理學實驗課課堂教學質量;(2)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1.4評價工具
1.4.1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采用李領等[2]編制的“案例教學法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量表”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該量表有20個條目,包括案例質量、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效果4個維度。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485,4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256、0.8341、0.8204、0.8925,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1.4.2基礎護理學實驗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采用慕宇舸等[3]編制的“護理專業實驗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評價實驗課教學質量。該量表共有20個條目,包括教學態度、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能力、教學效果5個維度。
1.4.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
采用張喜琰等[4]編制的“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該量表共有30個條目,4個維度,分別是學習動機、自我管理、學習合作、信息素質。Cronbach'sα系數為0.8223,總分半系數為0.7883,表明其具有較好的內在一致性。
1.5統計分析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所有數據用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視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兩組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比較
2.2兩組基礎護理學實驗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比較
3討論
3.1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本研究表明實驗組理論及實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這說明實驗組理論及實踐知識掌握較對照組好。由實驗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學生非常認可案例教學法,這與王磊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臨床案例是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載體,通過反映臨床患者的真實情況,將學生置于真實的臨床情境中,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有強烈的欲望去學習及解決問題。
3.2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人際溝通和合作能力培養
本研究表明實驗組學生學習合作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申華平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傳統的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方法是教師先示教,然后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練習,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缺乏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及應變能力;而且練習時在模型人上進行操作,缺少與患者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不利于護理人才的多元化培養[7]。案例教學也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講解時采用真實的臨床案例,需要小組成員之間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根據案例展開學習與討論,操作中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及護士角色,以同學為操作對象,可以進行有效溝通,提高溝通能力。
3.3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信息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信息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劉宇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案例教學法將學生信息素質培養與操作技能學習有機結合,有效提高了學生信息素質。
參考文獻:
[1]楊新月,高穎.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注重綜合實驗的開設[J].中華護理教育,2011,8(5):203-204.
[2]李領,姜小鷹.案例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2.
[3]慕宇舸,朱京慈,周厚秀.護理學基礎實驗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5):906-908.
[4]張喜琰,李小寒.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工具的研制[J].護理研究,2009,3(9):639-640.
[5]王磊,溫雅,楊柳娟,等.PBL教學法在“護理臨床推理與決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雜志,2011,28(11B):5-7.
[6]申華平,孫建萍.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本科《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5):110-111.
[7]李領,姜小鷹.護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認同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2,9(1):4-6.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期間新入職的護理實習學員120名作為教學研究對象,所有學員全為女性,且都順利的完成了專業學校基本臨床護理理論的學習,取得了畢業證書。以隨機數字法把所有的實習護理學員隨機平均分成兩組,1號作為對照組,其中所有成員年齡在20~25歲之間,平均年齡21.4±1.2歲,文化程度方面:本科有35人,大有25人。2號作為研究組,其中成員年齡在21~24歲之間,平均年齡22.1±1.4歲,文化程度方面:本科有31人,大有29人。經統計,兩組學員在年齡和文化程度等一般性資料上都沒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于1號對照組學員我們以傳統的教學培訓模式進行培訓指導,根據教學培訓大綱里的方法,我們結合自學、多媒體教學和幾種現場演示等幾種傳授方式,由指導老師親自授課培訓。而對于2號研究組則是在傳統培訓教學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安全教育,其主要措施有:(1)教學模式設計。對教學目標和實現目標進行定位,設計出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同時對護理操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技巧進行詳細分析,找出臨床護理的風險點,并根據其風險點著重講解,并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分析。(2)實施安全教育。這個過程包含了認知階段和強化階段。認知階段主要是對護理操作中的各種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熟記,同時指出臨床護理的風險點,并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得出相對應的應變措施。而在教育強化階段,護理學員則是要通過實際的操作對自己的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做出評價,自行判斷自身的行為是否符合規范,是否會在護理過程中影響或者損傷患者,同時檢測能否在不同情況下作出最佳的應變處理。
1.3評價方法
在教學培訓結束之后,對兩組實習護理學員進行現場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同時統計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以此來比較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以上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選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X2進行檢驗,兩組數據對比以P<0.05作為有數理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據考核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學員在教學結束后的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好,理論考試得分和實踐操作得分都要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事件統計中,研究組中的發生率為6.67%,而對照組的高達2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摘要】在回顧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本科護生實習階段臨床能力評價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影響本科護生實習評價結果的因素,并預測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的發展趨勢,以期為本科護生臨床教學評價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 護理 臨床能力 教學評價 綜述文獻
臨床能力評價是近年來在教育評價領域內的一個熱點,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對促進其綜合素質、臨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本科護生的臨床能力評價是臨床教學的薄弱點,迫切需要改革。我國的護理教育也面臨著這場改革。任何改革都是基于對現狀的深刻分析以及對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所以有必要了解與分析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
1、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現狀
1.1 評價內容國內、外對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內容的確定都是依據高等護理教育培養目標、標準,結合教育理念及現實情況而制定,評價內容豐富但不盡相同。Lan等[1]認為,評價護生臨床能力應多方面、寬范圍地進行才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Marguis 等[2]從8個方面設計了本科護生的臨床能力測評工具,即書面通訊技能、口頭溝通技能、理論與臨床實踐聯系技能、心理社會評價技能、體格評價技能、計劃技能、實施技能、評價技能。之后有一些學者對這些評價指標進行了分析與合并。Mabel等[3]制作的護生能力評價量表從滿足患者心理社會方面需要的能力、滿足患者生理方面需要的能力、交流能力、專業能力4個方面進行評價。Jane等[4]則通過四維(護理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管理教學能力、專業自我成長能力) 評價問卷對本科護生臨床能力進行評價。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各專家對臨床能力的內涵認識不同,對本科護生實習評價的內容也不盡相同。目前我國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尚未確立,專家對其應具備及應考核的臨床能力意見各不相同,尚未形成規范。譚蓉瑩[5]認為,我國本科護生除了批判性思維以外還應該具備照顧、管理、溝通、專業、教學及研究6項能力。王艷梅等[6]從應用相關學科知識、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確學習要求、對自我護理角色的認識、證實自己的專業能力、明確患者的權利和義務、與患者的溝通、應用護理程序和分析影響患者健康的因素9個方面對本科護生的臨床實踐行為進行了評價,認為其自學能力、證實自己專業的能力和整體觀念3個方面較差,有待進一步加強培養。李靜等[7]從專業發展能力、臨床護理能力和溝通與合作能力3個方面對實習階段本科護生臨床能力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本科護生的臨床護理能力較好,但專業發展能力尚有待提高。
1.2 評價方法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和手段的科學性,離開了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就不能稱之為現代教育評價[8]。國外較重視評價方法的研究,認為評價方法應該多種多樣,可以有自我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評價、患者評價等。近年來自我評價在教育評價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Arthur[9]認為自我評價對本科護生臨床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必要的、有幫助的,通過護生的自我評價,可以使臨床教師的客觀觀察更加全面、準確。近年來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法的研究已成為焦點。國外有許多醫學院結合使用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 SP)對不同臨床教學階段護生的臨床能力進行考核,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成效。因此,OSCE在臨床能力評價中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同時有利于護生臨床技能的學習,比傳統的觀察法更加客觀。但另一方面,運用OSCE雖能大大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及目的性,但標準化模擬的程度越高,離真正的臨床實際距離越大,其可靠性與正確性也就越差[10]。有時運用OSCE方法所得到的成績與其理論考試成績和臨床實習成績僅有較低的相關性,不能預測護生真實的臨床能力,因此目前OSCE被限制在臨床技能考核方面。國內對本科護生臨床能力的評價方法較單一,常用的評價方法多為非結構性的觀察法與測試法,且以教師評價為主,因而,對本科護生實習評價時,臨床教師很少參考護生的自我評價意見和患者對護生的評價意見。但有研究表明臨床教師對本科護生的臨床能力評價與護生自我評價表現出較好的一致性,并認為這種一致性可能是促使護生能力形成的一個因素[7]。另有研究表明,患者是臨床護理的敏銳觀察者,并且在判斷護士臨床技能方面可以信賴,認為對護生的評價應該參考患者的評價意見[11]。近年來提倡以護理程序工作方法為指導的實習目標和整體護理為主線的考評方法,認為這種方法能促使臨床帶教老師從經驗型帶教向目標化帶教轉變,并促使護生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轉變,已逐漸受到了各醫院的肯定和歡迎[12]。
1.3 評價標準建立評價標準不僅是用來作為評價的工具,也是為了更好地對評價結果進行解釋,它要求建立的標準必須嚴格、正確及可靠。Pfeil[13]認為,評價標準應由護生、臨床教師及護理教師共同制定。Kate[14]認為應多采用檢核表和等級量表進行評價,高結構性的檢核表和等級量表可減少臨床能力評價的主觀性。國內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標準的建立主要集中在操作技能上,且全國各大醫院都有自己的操作程序評分標準。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統一、規范的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有些能力的考核如溝通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能力等甚至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國內檢核表和等級量表的制定較籠統,通常是按照一個評分要求,分成若干等級作為評價標準,缺乏權重與等級分值,使得操作性不強,其評分結果的客觀性和可比性也較差。
2、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存在的問題
護理教育者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確定護生的能力水平,同時也意識到臨床能力不能直接、確切地知道,因為它是不確定的、發展的,并要符合臨床實際需要的能力,這就使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內容的規范化成為困難。與醫學生臨床能力評價方法相比,國外對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的研究較少,評價標準缺乏等級體系。國內專家普遍認為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存在評價內容不統一、評價方法單一、評分標準不便掌握、缺乏量化標準、考核成績可比性不強等問題。有研究顯示,46.56%本科護生認為現行的考核方法、考核內容不能全面客觀評價護生的實習成績[15]。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的客觀性、公平性和可比性。
3、影響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的因素
國內外對影響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因素的研究甚少,仍停留在現象分析階段,缺乏量性研究。臨床環境及師生關系是影響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結果的重要因素。此外,評價標準、評價者、護生以及評價方式也影響了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結果[16]。
4、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發展趨勢
Mahara[17]認為護生臨床能力的評價經歷了4個階段:①對操作技能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的研究;② 對描述性評價客觀性的研究;③對評價特性及價值的研究;④對已有的評價體系批判性的分析研究。由此可見,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正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綜合以上對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預測它今后的發展具有以下的特點:①注重整個評價體系的系統研究,并建立高質量的評價工具;②評價內容應更加規范化,并根據學科發展及臨床需要適時進行修改與調整;③提倡評價方法及手段的多樣化,并結合患者評價及護生的自我評價,更加注重評價方法有效性與可靠性的研究;④建立規范化、操作性好、具有等級體系的評價標準。我國的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體現在對多種評價方法的實施與研究方面及評價標準規范化的建立方面。目前我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統一的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以促進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評價工作向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LAN J N, ROGER W, TREVOR M,et al.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methods to assess the competence to practice of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ies[J].Int J Nurs Stud,2002,39(3):133145.
[2] MARGUIS B, WORTH C C.護理教育成果多種測評關系[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3,14(1):710.
[3] MABEL A, WANDELTJOEL W A.Quality patient care scale [M].New York: A Publishing Division of Prentice Hall Inc,1974:17.
[4] JANE L, CHIHUI K, CHIENLIN K, et al.Clinical nursing competence of RNtoBNS students in a nursing conceptbased curriculum in Taiwan[J].J Nurs Educ,2003,42(12):536545.
[5] 譚蓉瑩.批判性思考——我國護理人員第七項護理能力[J].護理學雜志,2000,15(3):5258.
[6] 王艷梅,孫田杰.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行為的評價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1,16(2):106107.
[7] 李靜,孫宏玉,鄭修霞.實習階段本科護生臨床能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5,20(4):5355.
[8] 胡中鋒,李方.教育測量與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8.
[9] ARTHUR H.Student selfevaluations: how useful? how valid?[J].Int J Nurs Stud,1995,32(3):271276.
[10]McGAGHIE W C.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J].Edu Res,1991,20(1):39.
[11]安麗萍,宋位萍,彭云紅.醫生、護士、患者評價優秀護士的差異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54256.
[12]吳雅文,胡曉燕,李瑜.臨床技能護理程序考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9):7678.
[13]PFEIL M.Assessing the cli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of nursing students[J].J Child Health Care,2003,7(3):191206.
[14]KATE A.Grading student clinical practice performance:the Australian perspective[J].Nurs Edu Today,2000,20:672679.
[15]王翠麗,王克芳,李明軍.護理本科臨床教學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2,17(4):304306.
[16]沈建江.影響實習生出科評估的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2):116117.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學 教學方法 改革方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TM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142-02
婦產科護理學是醫學護理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操作性非常強的專業,因此,在教學當中不僅需要教授理論知識,還需要重點傳授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該文選取該校護理專業2014級學生2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對理論教學模式和實踐課程安排進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以下幾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校護理專業2014級學生2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盲選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10例。220例學生全部為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并且全部為女生,年齡21~24歲,平均(22.1±0.4)歲。兩組學生由同一個教學團隊負責。在一般資料上相比兩組學生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改革
1.2.1 理論教學模式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對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直接學習護理操作。觀察組學生每天都需要學習和復習理論知識,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實踐學習。
1.2.2 實習課程安排
對照組學生根據以往的教學模式安排一個月的實習課程,大約180個學時,主要是由護理帶教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臨床護理實踐學習。而觀察組在臨床實踐學習之前,每天根據學習的內容先安排2個學時的理論復習課程,剩余的時間再安排臨床實踐學習。
1.2.3 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是教師自己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主要任務對專業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擴展。二是教師之間需要不斷交流經驗和心得,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專題講座或示范性授課活動來進行,為教師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平臺,促使教師共同進步,不斷提高師資力量,為提高教學水平奠定重要的基礎。
1.2.4 學校需要構建模擬實訓室
對實踐教學活動改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除了讓學生在醫院進行實踐學習,學校還需要加強對模擬實訓室的構建,讓學生在實訓室練習,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技能,以便更好適應以后的工作。另外,還需要對一般較老的教學設備進行更換,讓學生可以接觸到一些先進的儀器和設備,以更好適應當今醫院工作的要求。
1.2.5 實踐教學當中要突出護患溝通的重要性
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突出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教授學生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技巧,提高學生與患者進行溝通的能力。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實踐考試成績對比分析
觀察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時間考試成績都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
2.2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改革的評價
觀察組學生對各個方面的教學改革評價良好,優良率非常高(見表2)。
婦產科護理學是一項理論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學科,只有共同做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質量。婦產科護理學專業臨床實踐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有護理帶教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臨床實踐學習,一般都是遇到什么學什么,沒有針對性,系統性也不夠,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十分嚴重,學生學習的質量不理想。因此,需要對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進行密切的結合,使臨床護理互相滲透和融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3-4]。
通過該文的研究發現,觀察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實踐考試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
綜上所述,對婦產科護理學在理論教學模式以及實習課程安排上進行改革可以顯著地提高教學的質量,也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春蓮,周芳,孫晶,等.婦產科護理學臨床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護理研究,2013,27(22):2398-2399.
[2] 呂建萍,李朝品,李遠珍,等.臨床護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與探索[J].護理雜志,2012,29(13):58-59.
[3] 尹寧.《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效果觀察[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4):57-58.
【論文摘要】建立能夠滿足本科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要求的臨床實習基地,保證臨床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應用型高級護理專門人才。方法:通過調查研究、建立臨床實習方案、確立臨床實習醫院關系、實施協議、加強建設,最后進行總結,以便提高實習醫院的帶教水平。結果:探討出與教學基地建設相關的方法、條件、措施等。結論:建立起"三結合一穩定"的護理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基地。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而對于以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的高等護理教育來說,校外實訓條件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過程的實施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影響,醫院護理隊伍規模越來越大,覆蓋面積越來越廣,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許多高校缺乏必備的校外實訓場所,沒有布局合理資質良好的校外實習基地,疏于對實習基地的管理和考核評價,導致辦學水平的低下和人才規格的"縮水"。如何選擇與建立良好的校外實訓基地,是護理專業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我院經過調查研究,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方法
我院于2006年6月-2007年5月通過調查研究,對現有承擔護理學專業臨床教學的臨床教學基地和可能建立臨床教學基地關系的醫院進行相關研究資料調查、核查、補充、完善。對擬建立臨床教學基地關系的醫院進行相關內容的聯系、溝通、磋商與談判,對形成共識的提出建立方案。建立教學基地關系的協議(合同)文本,簽定協議,明確關系。必要時,可在醫院加掛"北華大學護理學專業臨床教學基地"牌匾。選派適合、適量學生進駐接受臨床教育教學實踐。在教學方面,臨床帶教老師按教學計劃認真備課,明確重點、難點,熟練掌握操作規程,統一標準。實行護士長管理,專職老師負責,以一對一的帶教方式,落實每位護生的實習計劃,安排每周1次講課,1次護理查房,做到理論聯系實際[1]。對與臨床護理教學相關的要素進行必要的建設,適時檢查指導,使其適應、符合、達到、提高臨床教學階段的質量要求。對每一輪臨床教學的中期和結束時,都要進行總結,提出發展和改進的具體意見,為下一輪教學提供借鑒和保障,以便得到鞏固和提高。
2、護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類型單一,,與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協調
許多院校在選擇校外實習基地的過程中,只關注醫院的地理位置,沒有充分地考慮到醫院的層次和級別,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生所接觸到的病例過少,動手能力差。不利于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和職業發展。
2.2部分老師缺乏帶教意識,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
有的帶教老師業務能力較差,不能指導學生掌握全面的護理知識。有的老師只分派學生完成具體工作,不講為什么做、怎樣做好,以致護生感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有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單一,師生溝通欠缺,教學評價不全面。影響實習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2.3實習基地過少,與護理專業的發展不匹配
問卷調查中有的護生反映動手操作的機會少。原來實習醫院只有12家,各科室加床多,重癥多,周轉快,臨床護士人力資源相對不足。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下,臨床帶教老師既要很好地完成本職工作,保證病人需求,又必須以臨床病人為實習對象來指導護生練習各項操作,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拒絕護生操作,造成教學與臨床工作的現實矛盾。
3、校外實習基地的選擇策略
3.1結合就業建立多元化實習模式
實習加就業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道路。經過近幾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我校在實習與用人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創出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習促就業的模式,如"訂單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醫院與學校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在實習醫院就業。充分利用了學校和醫院雙方資源,是很好的實習形式。
3.2實習醫院的合理性選擇
實習醫院的層次是保證學生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實踐最重要的因素。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以北京、上海、廣東為中心的區域板塊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醫院技術能力最為先進的地區,也是醫學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護理專業在選擇校外實訓基地的過程中,除考慮服務于區域經濟的因素外,還應與中國醫學的發展主流相適應,校外實訓基地的區位應當布局合理。對其實習教學環節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合理的區位分布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隨著高校招生范圍的不斷擴大,生源已不局限于某個省份,在實習就業的選擇中必然會出現多區域選擇的趨勢。因而高校在實習基地的選擇和布局中應當從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角度出發,兼顧不同區域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可能性,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地,避免校外實訓基地區位分布過于集中的情況。
3.3運行機制的選擇
專業實習是一個系統化過程,有效的運行機制是校外實訓基地得以正常運轉、實現共贏的保障。學生到崗實習并不意味著學校完成了教學任務,它代表著新的管理階段的開始。為避免實習過程中矛盾的產生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運行保障機制尤為重要。應增加實習醫院之間的聯系[2],成立由校方和醫院方共同組成的實訓管理機構或產學合作項目教學負責機構,對基地的選擇、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安排、師資培養、基地考核全面負責。同時,選派業務能力和責任心強的校方和醫院方實習指導老師,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思想動態、崗位工作情況、畢業論文等進行指導,提高實習質量。加強實習過程性控制與評估,建立學校、行業、用人單位三位一體的實習質量評估體系。建立動態的對醫院方的考評機制,提高醫院對實習工作的重視和管理,促進雙方合作關系穩定與和諧地發展。
4、實踐成果
4.1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
通過上述方法與基地建設選擇策略,我們的實習基地逐年擴充,由原來的12所,增加到20所,取締3所,并且相對穩定,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4.2建立完善了實習管理制度
成立臨床護理教學指導小組,制定臨床護理教學程序、護理教學質量控制辦法等對全院的臨床護理帶教給予檢查、指導與評價。并舉辦臨床帶教老師培訓班,以提高帶教老師的教學技能。同時注意組織學生自學討論,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進自學;應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教學等形式,以更好的掌握知識[3]。
4.3提高了就業率
該研究成果于2006年開始應用于北華大學護理學院護理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學生的綜合操作成績明顯提高,對臨床實習的態度積極,實習單位評價反饋,學生具有很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好,進入臨床角色快。學生的就業率由原86%上升至99%。
總之,通過研究,建立能集臨床實踐帶教教學與臨床相關理論知識教學相結合、與提供生活服務相結合、與就業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三結合一穩定"型護理學專業臨床教學基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商臨萍.臨床護理教學研究新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3):388-391.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實習成績;臨床工作能力
隨著高等護理教育的擴大及護理繼續教育的開展,護理專科學歷的護理人員呈上升趨勢。截止“十一五”末,我國注冊護士達205萬,較2005年增長了52%[1]。其中大專學歷達51.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下,護理專科生只有把握好就業核心競爭力[2],既臨床操作能力,才能與護理本科的專業力、思維力、創造力、可持續發展力等核心核心競爭力相抗衡[3]。
本研究對某醫科大學的120名實習后期專科護生進行了調查,探討實習后期專科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臨床實習成績的狀況,明確兩者關系,并分析臨床實習成績的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0年入學的120名護理專科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10名。其實習單位為廣東省各個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調查時間為2013年4月下旬,是護生結束臨床實習準備返校的月份。
1.2方法 使用統一指導語,集體發放問卷,匿名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1研究工具 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專科護生的一般情況、性格、大學理論成績、家庭情況、對學院以及帶教老師的評價及帶教方式的態度等12項內容。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著名臨床和健康心理學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編制完成,開始時共有20個項目,后來改進為10個項目,被試在14等級上進行自我評定,得分范圍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目前該量表已被翻譯成至少25種語言,在國際上廣泛使用。中文版GSES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0.87,重測信度=0.83(P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運用以下統計方法:①采用百分比描述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②用百分比、均數描述調查對象自我效能感情況。③應用t檢驗與相關性分析,比較專科護生實習后期實習成績的影響因素的差異。④應用散點圖統計圖形描述護生實踐成績總分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
2 結果
2.1調查結果 護生大學期間理論成績績點為1.8~3.3,平均(2.55±0.34)。護生臨床實習成績得分為83~99分,平均分(91.44±3.94)分。表一顯示護生對本校護理學院老師的評價是極高的,負面評價是沒有的,說明學院護理老師確實對護身起到正面影響作用。而護生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地的評價相對較差,說明臨床護理帶教隊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2.2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況,見表1。
2.3專科護生實習后期實習成績的影響因素 以護生的后期實習成績為因變量,以一般資料各項為自變量進行分析,一般資料中對護生后期實習成績有影響的因素依次為大學績點、專業的態度、實習老師、實踐成績,見表2。
3 討論
3.1打好學生在校理論基礎,提高實習實踐成績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生在校成績以中等為主,尖子生相對較少。表一顯示理論成績越高,越有助于臨床實踐成績的提高。護理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存在理論知識不夠扎實、理論指導實踐不強等問題[4]。實習的目的是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扮演好護士的角色。因此要加強護生實習前教育。
3.2關注護生專業態度的培養,促進護生臨床實習成績的提高。表2顯示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喜歡程度直接影響臨床實習成績。態度決定行為,護生只有對自己專業充滿熱愛,才會積極投入到本專業各方面學習上,致力于各方面能力提高。專職護理教師和帶教教師應共同關注對護生專業態度的培養和情感教育,穩定護生的專業態度,使其能熱衷于護理專業,提高其各方面素質。
3.3重視臨床護理教師的教學行為對護生的影響 表2顯示實習帶教老師對護生臨床實習成績有正面的影響作用,并且相關性顯著。.提示:①帶教教師應該改進帶教方式,定期召開師生交流會,傾聽護生的心聲,分享彼此的體會,結合護生的要求和建議進行計劃和實施實習方案;③關心護生的需要和感受,滲透人文關懷,為她們創造積極向上并且和諧溫暖的實習環境。
4 結論
明確護生自我效能感與臨床實習成績、臨床實踐能力的關系,對于護理教師采取相應的對策,培養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護生的專業興趣,提高護生各方面能力,提高護生臨床實習成績與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努力將其培養成新世紀的高等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
[2]黃謹耘.護理本科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要素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2:3032.
一、我國與荷蘭漢斯大學護理專業教學計劃比較
(一)培養目標
1•中國:護理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社會和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并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系統掌握現代護理學理論和技能,具備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后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層次護理人才。
2•荷蘭漢斯大學:畢業生不僅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須有管理才能,有遠見,能夠處理復雜情形,知曉衛生保健及相關學科的新進展。具備良好的評判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畢業生是能夠在歐洲勞務市場發揮作用的高級職業護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國:本專業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基礎醫學、預防保健、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臨床護理技能訓練,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6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2)掌握現代護理學理論和技能;(3)掌握護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癥病人的護理原則、操作技術及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并能應用護理程序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4)具有社區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護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寫和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
2•荷蘭漢斯大學:通過學習,學生必須獲得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明確專業發展的趨勢,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自我反思能力。畢業生應能勝任5項職業角色:(1)提供護理服務;(2)組織護理工作,開發、指導護理計劃和制定個體護理方針,組織和協調涉及幾個學科的完整的護理過程;(3)進行護理改革;(4)指導同行;(5)護理專業人員。畢業生應具備12項能力:(1)應具備提供專業的和人道的護理服務的能力;(2)應具備應用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的方法;(3)應具備對個人和群體進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應具備協調相關護理服務的能力;(5)應具備協調落實已達成共識的措施的能力;(6)應具備開發和實施新的護理計劃的能力;(7)應具備制定相關護理方針的能力;(8)應具備參與護理質量標準設計的能力;(9)應具備幫助和支持其他護士完成指定的護理任務的能力;(10)應具備提供建議和幫助的能力;(11)應具備改變專業和專業意識的能力;(12)應具備積極嘗試新的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1•中國:四年本科、理學學士。
2•荷蘭漢斯大學:四年本科、護理理學學士(BSN)。
(四)專業特色
1•中國:突出護理、注重整體、加強人文、體現社區、學習管理、涉及科研。突出護理是核心,以護理為主線組織課程,課程體現現代護理學的觀念,反映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護理專業課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對健康問題的反應,注重人文科學知識和行為科學知識的補充,注重解決健康問題的具體措施和技能。學生從第一個學期就學習護理學的課程直到完成全部課程,護理這條主線貫穿四年學習的全過程,使“人是一個整體”的觀念不斷得以強化。設置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群使學生具有科學研究的意識,尋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參與護理科研;主動地、持續地、評判性地獲得國內外與本專業有關的新知識,促進自身和專業的發展;運用管理學知識有效地計劃和安排護理工作;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社區衛生服務也在不斷發展,社區護理理論與實踐的教學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荷蘭漢斯大學: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能力本位學習。
護理學院提供以能力本位為中心,多種教育方式為特征的教育。重點是使學生能夠應付復雜的護理情形,能夠在沒有或不能使用現有的標準護理計劃和護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護理工作。獲取質量控制、質量檢測和質量改進的知識和技能,控制護理質量,并具備護理管理能力。傳授更具科學性的循證護理,使畢業生能以此指導和發展護理,使畢業生能在迅速發展的衛生保健事業中提供審慎而又有科學依據的護理服務。部分課程將使用雙語(荷蘭語和英語)教學,開設多國文化教育,以便于學生和教師到歐洲各國交流學習,推動國際合作進程。
(五)專業化方向
1•中國:(1)社區護理方向:開設課程有全科醫學、社區衛生服務與管理、康復護理、老年護理、人際溝通、傳染病護理等;(2)中醫護理方向:開設課程有中醫基本理論、針灸推拿學、中醫護理學、傳染病護理學、人際溝通等;(3)口腔護理方向:開設課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醫學基礎、人際溝通、口腔保健與護理、傳染病護理學等;(4)涉外護理方向:開設課程有英語口語、專業英語、傳染病護理學、人際溝通、多元文化與護理等。
2•荷蘭漢斯大學:(1)慢性病護理;(2)精神心理疾病護理;(3)重癥病人護理;(4)婦產科、兒科、青少年護理。除專業化方向課程外,學院還提供幾個選修模塊。如:家庭護理,護理教育,護理技術,司法精神病學,護理管理,護理改革等。學生必須選擇一些選修模塊,才能獲得足夠的學分。通過選擇選修模塊和專業化方向,為學生提供多個職業方向,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迅猛發展變化的衛生保健事業。
(六)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
1•中國:
(1)課程結構。四學年組成:40周/學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論111.5周,實踐48.5周。第一年,以公共課和部分基礎課為主,實踐2.5周(軍訓2周,入學教育0.5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課和基礎課為主,實踐2周(臨床集中見習);第三年,以專業課和專業方向課為主,實踐4周(社區集中實習2周,綜合實踐2周);第四年,實習和畢業論文,40周。
(2)課程設置。1)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包括國情、英語、體育、計算機等;2)專業基礎課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等;3)專業課程,包括護理學、心理學、健康評估、護理技術、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等;4)專業方向課程;5)實踐訓練,包括軍訓、綜合實踐(社會實踐)、臨床及社區見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
2•荷蘭漢斯大學:
(1)課程結構。四學年組成:42周/學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論78周,實踐90周。第一年,預備教育階段,理論30周,實踐10周,選修2周;第二年,職業準備階段,理論20周,實踐20周,選修2周;第三年,專業化方向階段,理論20周(專業化方向4周,選修模塊16周),實踐20周,選修2周;第四年,畢業階段,專業實踐20周(專業化方向16周,選修模塊4周),實踐20周,選修2周。
(2)課程設置。1)理論,包括護理學、解剖學/生理學、醫學科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倫理學、法律、組織管理學、國際學、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護理專門技能、溝通技能、管理技能;3)實踐訓練,第一學年10周,第二學年20周,第三學年20周,第四學年40周(實習20周、論文20周);4)專業化方向。
(七)教學方法
1•中國:(1)課堂講授;(2)示教;(3)自學討論;(4)實驗實習;(5)操作練習;(6)角色扮演;(7)病例討論。
2•荷蘭漢斯大學:(1)理論學習路線,學習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2)綜合學習路線,針對護理單個項目的學習,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應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3)技能學習路線;(4)進一步學習路線,附加路線:包括特殊理論和概念的學習,如科研、循證護理、各國文化學習等。
二、中國與荷蘭漢斯大學護理教學計劃比較結果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狀況大體一致,筆者收集的幾理學院教學計劃大同小異。我國與荷蘭漢斯大學護理專業教學計劃比較結果如下:
1.培養目標。盡管東西方文化有較大差異,教育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在對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方面是一致的。即不僅要專業知識扎實,而且還要會管理,要面向國際。
2.基本要求。從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方面,兩國的要求大同小異。但從能力方面荷蘭更加注重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3.專業特色。兩國的專業特色與國情密切相關,各有特色。但荷蘭在對不同年齡的護理、家庭護理以及心理護理方面更有特色。
4.課程結構。從課程結構看,差異較大。近幾年,盡管我國的護理課程作了較大幅度的改進,加強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護理理論為主。相比較而言,荷蘭的課程設置以能力為主,面向國際,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是專業素質。
5.實踐訓練。從實踐教學看,由于各校招生規模大,實踐教學資源有限,國內多數學校的實驗課與理論課的比例為2∶1,實驗多采用應證性實驗,臨床見習多采用集中見習的方式完成,課程設置為先基礎,后專業,再實習的“三段式”,因此,理論和實踐是脫節的。荷蘭的實踐訓練從第一學期開始,每學期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實踐訓練,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別20周,第四年40周,超過了理論的學時,學生的能力得到加強,學習目的明確,因此,適應護理發展的需要。
三、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國家的改革開放,國際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護理教育如何適應社會人群對健康的需求,與國際接軌,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
【關鍵詞】 護理本科生; 心理健康; 焦慮; 抑郁; 實習前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before clinical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health.Method:For all 216 nursing undergraduates of grade 2012 were investigated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efore their internship through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SAS and SDS,the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test the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before clinical practice were respectively (34.84±6.56)scores and(35.53±6.77)scores poorer than the non pre internship survey score of (28.73±5.94) scores and (28.94±5.91) score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Nursing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Anxiety; Depression; Before clinical practice
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Nursing,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26
o理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具備較強的臨床實踐技能。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臨床實習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必修課程,是護理教育的一項重要環節。它是護生進入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護生樹立職業信念、提升職業技能的重要時期[1-2]。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心理狀況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實習環境,提高實習質量。然而,有研究顯示,由于護生臨床實習存在著某些擔心和顧慮,致使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影響,從而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3-5]。本研究旨在調查分析護理本科生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為針對性提出教育對策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包頭醫學院護理學院2012級護理本科護生216名為研究對象,男生16名,女生200名,平均年齡(22.14±2.11)歲。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非實習前護生心理健康狀況:2015年1月(護生實習前6個月)選取2013級全體護生,發放自填問卷,當場收回,所得數據作為參照。實習前護生心理健康狀況:2015年6月(護生實習前1個月),選取全體護生,發放自填問卷,當場收回,分析所得數據。
1.2.2 調查工具 (1)個人基本信息量表:自行設計個人基本信息量表,分析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性別、生源地、在校成績、家庭經濟狀況以及目前健康狀況等。(2)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采用Zung[6]于1971年編制的量表,該量表含20個選擇題,每道題目有4個選項供選擇,即分4個等級:沒有或很少時間,小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若為正向評分題(15個),依次評為粗分1、2、3、4分。若為反向評分題(5個),則評為4、3、2、1分。將20個項目的各項目分數相加,即得到總粗分,得分越高,焦慮狀況越嚴重,心理狀況越差。(3)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采用Zung[7]于1965年編制的量表,該量表含20個選擇題,每道題目有4個選項供選擇,即分4個等級:沒有或很少時間,小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若為正向評分題(10個),依次評為粗分1、2、3、4分。若為反向評分題(10個),則評為4、3、2、1分。將20個項目的各項目分數相加,即得到總粗分,得分越高,抑郁狀況越嚴重,心理狀況越差。
1.2.3 調查方法 經知情同意后,采用自陳法收集資料。在安靜明亮的教室里,學生理解整個問卷的填寫方法及每個條目的含義后,做出獨立的、不受任何影響的評定,進行無記名作答。答題時間約15 min,現場回收試卷。發放量表216份,量表的所有條目均被有效作答,問卷有效率為100%。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針對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P
2 結果
2.1 護理本科生實習前心理健康現狀 研究顯示,臨床實習前護理本科生的焦慮和抑郁狀況得分為(34.84±6.56)分和(35.53±6.77)分,與非實習前比較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分別以護理本科學生實習前焦慮和抑郁總分為應變量,以性別、生源地、在校成績、家庭經濟狀況以及目前健康狀況共5個因素為自變量做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變量進入水平α入=0.05,剔除水平α出=0.10。結果顯示:進入焦慮和抑郁回歸方程的包括家庭經濟狀況、身體健康狀況和在校綜合成績(P
3 討論
3.1 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護理專業的本科學生在學校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缺少臨床實踐能力。臨床實習正式為學生們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使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真實的工作崗位。這對護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對她們的學習和生活存在較大影響[1,8]。本研究顯示,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前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焦慮和抑郁程度明顯提高。原因可能在于護生由于自身專業經驗不足,對未來實習生活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實習即將開始的這一時期,護生擔心無法適應環境的改變、學習模式的變化、角色的轉換以及心態調試等一系列的適應性問題,從而引發膽怯、緊張、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在臨床工作中,護理工作的專業性強,技術操作要求嚴格,這些使得護生的心理壓力增大。在實習后期,護生又面臨就業擇業等問題,極易導致護生的生活和學習受到影響,從而降低了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效率以及滿意度,容易出現焦慮、抑郁、低沉等消極情緒[9-11]。
3.2 影響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 從研究結果來看,家庭經濟狀況、護生自身健康狀況和在校成績與護生焦慮和抑郁水平顯著相關(P
3.3 提升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的對策分析 在臨床工作中,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容易受到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護理工作者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技能,還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以及心理護理能力,這樣才能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因此,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護生實習前心理狀態不佳,不僅會影響當前的學習,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實習以及實習期間患者的滿意度,甚至影響未來的工作釤。因此,學校應重視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5],在實習前的特殊時期,應采取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來提高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坪,幫助護生以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接下來的實習與工作。
首先,在護生實習前,應加強心理問題的篩查和干預,掌握護生實習前心理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可通過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減輕學習壓力、加強人際交往能力訓練等方法,積極引導護生樂觀的面對實習、工作,培養護生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為即將到來的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應該加強在校教育。教師應針對護生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制定相應的措施,可通過以下方式如:(1)開展心理講座。就某些特殊問題,如:“如何適應臨床實習環境”“怎樣調節心理壓力”等開展專項心理講座;(2)提升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設置實習前臨床技能訓練強化課程,增加護生自身專業勝任力信心;(3)加強職業教育,培養護生的職業信念和工作責任心[16];(4)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讓護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及相關專業防護知識;(5)開通網絡信息溝通交流平臺,班主任及時了解護生的實習情況,以便進行相應的針對性指導。再次,護生在進入臨床前像一張“白紙”,所以帶教老師的教學態度十分重要。在帶教過程中,不僅要“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帶教老師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護生的職業態度及護理行為[4,17]。好的帶教老師不僅可以讓護生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更能使護生減輕心理上的壓力,更快地適應新的環境[18-19]。
本調查研究發現,護理本科生在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學校及臨床教育工作者應給予重視,并采取積極的、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幫助護生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盡快轉變學習模式,盡早適應臨床實習,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觀[20-21],為今后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護理事業培養更多優質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朱芬芬,濮麗萍,張思聰.實習護生人格特征和心理狀況對其評判性思維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8):839-841.
[2]唐P平,楊娟,李治偉,等.大專護生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4,8(30):1102-1103.
[3]楊娟,王愛玲.新實習模式對本科護生實習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5):1359-1360.
[4]光春賢.本科護生不同實習階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5, 22(4):94-96.
[5]李楊,張慧,楊軍,等.護理本科生實習前焦慮現狀及干預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3):1087-1088.
[6] Zung W W.A rating inst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7] Zung W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12):63-70.
[8]王素紅,張彥,楊巧枝.護生不同階段心理狀態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3):97-98.
[9]商進榮,焦鑫鑫,黃留祥.本科護生實習期間焦慮抑郁調查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9):49-51.
[10]周媛媛.大專護生實習后期常見心理問題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5):65-66.
[11]黃肆娥,萬小琴.臨床心理護理與護士心理品質淺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8):97-100.
[12]詹向紅,周正,楊雪,等.家庭經濟狀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8,16(3):190-191.
[13]譚冠文,吳鵬.護生臨床實習前心理狀況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1):129-130.
[14]崔亞丹,胡翔,劉臘梅.本科護生實習前心理現狀的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3,11(3):658-659.
[15]曹建琴.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10(7):500-502.
[16]苗菁,王h,張艷,等.重慶醫科大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5):890-891.
[17]胡傳嬌,張婷婷,雷雨晴,等.實習前期護生職業獲益感及其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6,31(13):76-78.
[18]王金花,實習護生的心理問題分析與帶教對策[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2):168-169.
[19]李遵清,韓鵬,仇愛玫.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98-1101.
1.1成立領導協調小組
本研究課題領導協調小組由5名組員組成,其中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1名。主要負責擬定研究主題,編制專家咨詢表,遴選咨詢專家,以及對專家咨詢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
1.2遴選專家
根據Delphi法的特點和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及對象,擬訂選擇專家的條件:(1)具有高級職稱臨床產科醫療和護理專家,包括高級職稱助產士和高級職稱醫師;(2)從事專科、本科的婦產科護理教學15年以上,并具備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育者;(3)具有助產專科護士培養與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4)熟悉婦產科專業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或長期從事婦產科護理學專業教育研究;(5)愿意參加本研究并回答專家函詢問卷;(6)能保證在課題研究的時間內持續參加本研究的幾輪函詢。本研究依據遴選專家條件,共聘請了專家20名,分別來自10個地區的10個單位(4所醫學院校,6所三級甲等醫院),且分別來自婦產科臨床護理和醫療教學醫院、大專及本科婦產科護理專業教育及助產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臨床帶教老師等領域。專家組成員于本課題研究內容相關性較好。
1.3初擬指標體系草案
根據行為主義理論、素質教育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以及婦產科護理學理論和臨床教學的情況分析,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后,研究小組成員制定了專家函詢表,包括說明信、問卷正文及專家基本信息。初步將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分解為6項(表1),二級指標23項。專家按照Likert5級評分進行評價。(最重要賦值5分,最不重要賦值1分)
1.4專家咨詢
在初步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草案基礎上,課題領導協調小組設計出專家咨詢表及專家基本情況調查表,采用親自發放或E-mail方式發放并回收專家咨詢表。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用頻數、構成比、率表示,專家積極系數用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意見權威程度用指標的權威系數表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用變異系數及協調系數表示。缺失值處理:及時審核咨詢表信息,減少缺失值的出現;對出現的缺失值,賦予均值以減少數據的損失。
2結果
2.1專家一般資料
參與本研究兩輪函詢的14名專家均為副高級或以上高級職稱,職稱結構:教授、主任護師、主任醫師共8名,占57.14%;副教授、副主任護師、副主任醫師6名,占42.85%。年齡結構:30~39歲1名,占7.14%;40~49歲9名,占64.28%;50~59歲4名,占28.57%。學歷結構:大專1名,占7.14%;本科10名,占71.42%;碩士2名,占14.28%,博士及以上1名,占7.14%。
2.2咨詢結果的可靠性分析
2.2.1專家的積極程度
積極系數主要反映在專家函詢表的回收率上,回收率的高低能說明專家對該項目研究的關心程度,也是進行專家咨詢的關鍵。本研究共進行了兩輪函詢,兩輪均發放專家函詢表20份,每輪均回收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100%。每輪函詢均認真完成表格,部分專家還對指標內涵及指標分級提出建議和意見,并通過書面或來電等方式針對一些問題給予指導和探討。
2.2.2專家對本研究課題的權威系數(Cr)
Cr取決于專家自評熟悉程度(Ca)及判斷依據(CS),Cr=(Ca+Cs)/2,一般認為Cr大于0.70即為信度較好。本研究中Ca=0.92,Cs=0.84,專家平均權威系數為0.88。
2.2.3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分析
協調系數反映全部專家對全部指標評判意見的協調程度,用W表示,W越接近1,表明專家對指標結構認同的一致程度越高,所有指標的協調程度越好,結果越可靠。顯著性檢驗是專家一致程度的可信檢驗。本研究中,6項一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805,23項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713。同時,全部指標的協調系數的顯著性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4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經過兩輪調查、整理和分析,確定了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討論
3.1運用Delphi法的科學性
Delphi法源于上個世紀40年代,后被各個領域廣泛運用,并主要作為決策分析、指標篩選與指標體系的構建等。該方法的核心是通過調查征求專家意見,再通過綜合、整理、歸納后反饋給專家并提出新的論證,多輪論證后得到一個可靠性較大且比較一致的意見。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法,初步擬訂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草案,采用Delphi法搜集婦產科領域專家和婦產科專業教育者對評價體系進行咨詢論證,依據咨詢結果構建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問卷回收率均為100%,;專家熟悉系數、專家判斷系數等均表明專家參與積極性較高;專家平均權威系數為0.88,可以認為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結果可信;本研究中6項一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905,23項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913,說明專家意見認可程度非常高,協調性好。
3.2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本研究通過兩輪專家函詢,確定了6項一級指標和23項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中,理論學習能力賦值最高,包括了婦產科護理學理論考核、文獻檢索能力、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4個方面。在本科教學中,專家認為要培養學生應用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能力,并掌握除開專業理論知識外的英語、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同樣,專家們認為婦產科護理學除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外,臨床學習能力也十分重要,包括臨床上主動學習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病情和用藥觀察能力及應急能力。這說明專家認為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臨床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強化鞏固理論知識,另外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要培養護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及臨床思維和觀察能力。在一級指標中專業精神和慎獨素質被認為僅次于理論和臨床學習,強調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慎獨性,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目前隨著健康定義的擴展,需要臨床將患者的生理、心理作為整體來護理,所以對即將轉型為臨床護士的護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更高,需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主動學習、更新知識、滿足患者需求。護生要學會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同時要求護生自己學會自我調節,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為患者提供護理。另外專家們認為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也是在婦產科教學中需要被關注的方面,這包括關愛婦產科病人,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將護理倫理學知識運用到婦產科護理中,并且要學習和掌握與母嬰相關的法律知識。
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