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分離技術論文

分離技術論文

時間:2022-02-21 17:10: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分離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分離技術論文

第1篇

1.1關于綠色化學的反應技術

所謂的綠化化學主要指的就是能夠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同時也能夠十分有利于保護環境的化學工程。簡單的一點來說主要是采用化學的技術以及方法來有效的減少或者是消除一些對于人類有害以及防治社會安全發展的不利的因素。綠色化學主要就是將污染從源頭進行有效的消除,其中也包括了含有原子經濟性以及高選擇性的一些反應,同時綠化化學能夠生產出來對于環境有利的一些材料,并且也能夠經過回收廢物進行循環利用的科學。

1.2關于新的分離技術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分離強化首先就是要對設備進行不斷的強化,然而在對生產的工藝進行強化,進而從整體上來說就是只要能夠將設備變小以及能量轉化效率提高的技術變為化學的分離技術強化的結果。這樣做不僅僅能夠更好的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也是化學分離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但是,傳統的化工分離技術主要是根據沸點的不同,把一些不同組成成分的物質進行分析,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對于該項工作的不斷研究,進而得出該項技術具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是這項技術的研究對分子蒸餾的基礎理論研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并且在理論方面也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說明。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分解技術也得到了不斷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并且也漸漸的把信息技術引入到了分離技術的研究以及開發當中,進而在對熱力學以及傳遞的性質進行的研究,對于分子模擬大大的提高了預測熱力學的平衡等,因此在進行研究以及開發的過程中對于分離技術具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2在熱傳導過程中的研究進展以及方向

2.1關于微細尺度傳熱的研究

所謂的微細尺度主要是從空間尺度以及時間尺度微細的研究以及對傳熱學規律的研究,目前在傳熱學當中已經是成立了一個分支,并且其發展的前景也是十分的廣闊。在物體的特征尺寸要大于載體離子的平均尺寸的時候,就是連續的介質便依然是成立的,然而因為尺度是微細的,并且以前的假設影響因素也將會隨著發生著改變,進而將會導致流動以及傳熱的規律出現一定程度的改變。當前隨著納米以及微米的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并且已經是受到了人們十分廣泛的關注,在很多的領域當中也都在是圍繞著微細尺度傳熱學進行不斷的研究,并且已經是在不少的領域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比如在微型熱管以及高集成的電子設備當中。

2.2關于強化傳熱過程中的研究

對于這項研究主要是從改進換熱器的設備方面進行入手的,其研究開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傳熱的效率,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改進設備的持續對外放熱,對于這項研究的改進主要是包括了傳熱材料以及生產工藝的改進,同時將傳統的設計進度優化等內容。

2.3關于傳熱的理論研究

在最近的幾年來,該項工作的研究人員主要是在滴狀冷凝在生產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但是一直到目前也沒有能夠得到實現。其主要的問題便是怎樣的獲得實現的滴狀冷凝,以及如何的是冷凝的表面壽命得到延長。目前其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改變冷凝界面的性質,以及怎樣才能夠將冷凝應用到工業當中進行傳染改造。在沸騰傳熱的過程中,其傳熱的方式不僅僅在機械以及石油化工行業當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在航天行業當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長期以來人們也一直對于液體出現核態沸騰的主要原因進行著不斷的研究。

3結語

第2篇

The Aerodynamics of Heavy

Vehicles II: Trucks, Buses,

and Trains

2009

Hardback

ISBN 9783540850694

Fred Browand等著

ECI國際工程會議(Engineering Conferences International)是一個國際非盈利會議,最早開始于1962年。為各個學科的科學家和工程人員提供了一個解決難題與共同關心問題的平臺。本次會議于2007年8月26-31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塔霍湖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工業界、大學和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工程師及卡車和高速列車制造商參加了本次會議,一起討論了在未來高效貨車、客車、快速列車設計中將被用到的計算機模擬與實驗技術。本次會議是該系列的第二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于2002年舉行,討論了數值計算與實驗研究在減小氣動阻力方面的相互作用。本次會議重點討論在重型車輛設計與分析中使用的高級空氣動力模擬與實驗方法的發展與應用和將來10年內新思想與發展趨勢。還討論了重型車輛、牽引車及掛車空氣動力學研究,推遲有害流動分離研究,發動機罩下熱管理研究等。

本次會議選出2篇主題論文,1?Pete Bearman,道路車輛的不良流線體流動研究;2?David Schimel,環境變化與節能。

會議共分7個主題,分別為:1.流場特性研究(6篇論文);2. 減少阻力的分離控制(6篇論文);3.車輛氣動力學相關的優化設計技術(4篇論文);4.列車空氣動力學(5篇論文);5.數值方法與應用(7篇論文);6.輪胎噴涂與車輛的相互作用(4篇論文);7.減阻(7篇論文)。此外還有展板交流論文5篇。

本書匯集了近幾年在重型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最新的實驗與理論研究進展,對于該領域將來的發展方向也進行了分析與展望,對于從事相關專業研究的科研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論立勇,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第3篇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化工分離過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54-02

化工分離過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是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具有鮮明的工程特點。伴隨著化學工業及其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新的分離方法、技術不斷產生,化工分離技術在石油化工、資源環境、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化學工業實現清潔工藝的重要手段。在“卓越計劃”的背景下,以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化工高級人才,必須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和時代的要求,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1]。目前,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上還是傾向于理論型模式,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缺少整合性和工程性[2],化工分離過程課程同樣存在教學內容老化、教學體系不完善、工程訓練與生產現場脫離嚴重、教學主體的新生代教師對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足夠的重視等問題。因此,筆者在化工分離過程的教學中,以大工程觀和集成式的課程改革和“卓越計劃”的精神為指導,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優化教學內容

分離工程主要從分離過程的共性出發,討論化工分離過程的基本概論、本質及其變化規律。從教學內容而言,分離工程是一個學術內容十分豐富的領域,既包括傳統分離過程基本理論原理方法的學習,同時各種新型分離技術的不斷涌現,要求跟上時代和技術發展的步伐,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與補充教學內容,擴展課程教學環節。

1.合理組織教學課堂。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新意,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優化教學內容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避免課程的割裂與重復,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設計、重塑與整合。教師按學科發展,從基礎、原理、特性到應用及發展的順序進行講授內容的安排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按照問題、案例和原理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結合化工企業項目的實際和教師工程實踐、科學研究以及學生實習,介紹常見分離技術。

2.積極整合教學內容。教師注意課程與專業基礎課如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等的銜接和關聯;在教學實踐中對本課程與“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物理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中有關內容進行有機銜接與融合,讓學生很自然地完成基礎理論到專業知識的過渡與應用;增加新型化工分離技術,如超離子液體技術、膜分離技術、雙水相技術等;把企業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課程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新意。基本分離方法與化工原理的融合在化工生產中涉及的分離對象幾乎都是多組分體系,而目前一般高等院校化工原理教學中因學時有限,大多側重于雙組分的分離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分離過程的教學時要做好與化工原理教學的融合問題。如對化工原理教材中已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教師對雙組分精餾、吸附和結晶等不做專門介紹,重點講解多組分體系的工程計算問題,將有關的基礎及計算機應用在耦合與集成過程設計中體現出來;減少與化工原理內容的重復,培養學生利用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復雜體系分離問題的能力。

3.有效延伸課程環節。化工分離工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工程背景的同時還兼有較強的理論性。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化工分離工程的教學使學生認為化工分離工程是“一大堆的方程、繁多的數據和大量的計算和循環迭代[3]。為了促進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如實習過程中、課程設計中及其他的化工實踐如創新實驗、化工競賽等過程中,布置作業、小組討論及綜合設計等,加深學生對已學的化工分離技術原理的理解,學會進行分離方法的選擇優化,以及新型分離技術的拓展。

4.強調選擇優秀教材。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限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對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十分重要[4]。劉家琪主編的面向21世紀的教材《分離過程》,該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體現了創新精神,注重拓寬基礎,強調能力培養,并在教學內容上作了重新安排;按教學規律的發展,從基礎、原理、特性到應用及發展的順序分章節;主要章節(如多組分精餾和特殊精餾)中逐一介紹各種精餾方法的特性和應用;選擇典型的分離方法展開講授化學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進展。這樣安的排結合了兩種教材編排方式的優點,思路簡潔清楚,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效果良好[5]。

二、采取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

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學習討論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探究和親身體驗[6]。這樣,改變過去由老師單一講解的方式,可讓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分析和討論。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性教學[7]為指導思想,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初顯成效。

1.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加強化工分離工程與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的銜接與融合,課前通過小班討論課,復習回顧掌握已學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并與該課程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概括和總結。例如,在講多組分精餾過程時,教師在介紹完兩個極限條件及進料位置的選取之后,讓學生討論簡捷的計算方法的步驟和應用,并與二組分精餾進行對比分析,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加強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教學中,結合一些實例,讓學生參與討論,鞏固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開闊學生視野,擴散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該課程對生產實際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特殊精餾教學中引入當地某藥企乙腈廢水的后處理技術,并結合企業生產情況,考慮能耗和溶劑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討論。

2.虛擬式仿真,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成熟的流程模擬軟件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實踐。在教學中,引入成熟的化工流程模擬軟件的應用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越過煩瑣復雜的技術細節,用分離工程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利用成熟的軟件解決工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生在對某藥企乙腈廢水的后處理工藝經過討論優化,然后通過流程模擬軟件如Aspenplus等進行模擬優化,實現現代計算機模擬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3.導向型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近十余年來,新型化工分離技術發展迅速,不少技術如各類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及新型吸附技術已趨成熟,其應用的體系也已經向醫藥、食品、生化、環境等領域擴展。但由于新型分離技術涉及面廣泛,學生基礎及興趣不一,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本人在教學中開展導向性的討論,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將學生領到學科的最前沿,通過典型研究成果的介紹,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術的基礎和方法,學會分析創新思路,培養學生創新和應變能力,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例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天然產物分離專題的研究和討論。在討論教學中,筆者從天然產物的新型分離方法、特定天然產物的分離研究進展等方面立題,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如醫藥、香精香料等的分離研究進展,撰寫小論文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利用圖書館及網絡資源查找與所選專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并且通過文獻整理、綜合、歸納和專題論文的撰寫,有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強調實踐。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增長經驗,把學到的知識與工程實踐和社會需求對接,而且能夠觸動學生心靈,使其產生開拓創新的激情與靈感。經過實踐歷練的學生可以把僵化的書本知識內化成為活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實際工業生產相結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的化工分離工程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法和能力[8]。

1.強調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該課程之前經歷了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對化工企業中分離過程的工藝過程及應用已有一些了解,但缺乏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注重舉例,對實習中接觸到的分離過程結合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如在多組分精餾的課堂教學中,結合實習車間橡膠生產溶劑回收工段的理論與工藝進行講解,既直觀,又切合實際;讓學生在理解分離方法、分離原理的同時,還學會從經濟、能源及生產實際的角度考慮分離工藝的優化。

2.有效延伸課程實踐環節。把工程現場轉化為實習、實訓基地,在知識傳授與實踐歷練的交融中進行。一方面,利用所建立的產學研聯合培養平臺,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外實踐項目,或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去,通過工程實踐來加深對分離方法原理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在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中,教師通過布置分析討論題、撰寫小討論文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分析討論選擇生產實際中的分離技術,對實習中接觸到的分離過程結合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對課堂教學有很大幫助。反過來,課堂教學也加深了學生對實際過程的認識,并能舉一反三。

3.聘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師資隊伍是關鍵,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加強課程教學教師工程教學能力的提升。除了聘請優秀的企業專家參與教學任務外,任課教師還需通過承擔或參與企目項目的改造或研發、指導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指導各類化工創新競賽等實踐教學活動增強自身的工程能力,把工業實際生產的案例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避免了空洞說教,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教學過程管理,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涉及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判。在課程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從注重“學習成績”向注重“學習成效”轉變,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課程考核形式采用期末考試、平時學習與專題討論結合起來的評判方式,改變過去一份期末考試卷一錘定音方式。成績由平時成績(包括平時討論情況和作業情況)、實踐成績(實習中作業完成情況、小論文寫作與講解)、考試等部分構成。

平時成績主要包含課堂討論思維能力、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態度等,小論文主要針對課堂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系統歸納、掌握某一方面知識,通過論文的完成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系統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撰寫論文能力。考試的內容分三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涵蓋了學科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試題。

參考文獻:

[1]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徐毅鵬,20世紀末麻省理工學院工程教育轉型探微[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馬新起,周彩榮,劉麗華,等.分離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中外醫療,2007,(1).

[4]萬春杰,張珩,宋航,姚日生,王凱.基于卓越計劃的制藥工程專業工程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2).

[5]呂華,劉玉民,席國喜.化工分離工程教學改革與探討[J].廣州化工,2010,(3).

[6]龍躍君.高校研究性教學的價值反思與內涵解讀[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7]趙輝,陳宏剛,丁傳芹.論研究性教學在化工分離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8]李繼懷,王力軍.工程教育的理性回歸與卓越工程師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第4篇

論文關鍵詞:,變壓吸附,分離,技術,回收

 

1 前言

目前,國內生產氯乙烯(VCM)大致有兩種工藝:電石法和氧氯化法。這兩種生產工藝的氯乙烯精餾工段的精餾尾氣經冷凝器回收后的不凝氣中仍然含有8%~12%的氯乙烯單體 (VCM),該尾氣不加治理,直接排入大氣,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嚴重的污染環境。為此,國內先后開發出活性炭吸附、膜吸附、活性碳纖維吸附和變壓吸附等尾氣處理技術來回收氯乙烯氣體。

但是,變壓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簡稱PSA)是一種新型氣體吸附分離技術,它有如下優點:(1)產品純度高;(2)一般可在室溫和不高的壓力下工作,床層再生時不用加熱,節能經濟;(3)設備簡單,操作、維護簡便;(4)連續循環操作,可完全達到自動化。因此分離,當這種新技術問世后,就受到各國工業界的關注,竟相開發和研究,發展迅速,并日益成熟。

2 變壓吸附分離技術原理和工藝流程

(1)壓吸附分離技術原理[1]

變壓吸附 (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劑對吸附質在不同分壓下有不同的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和吸附力,并且在一定壓力下對被分離的氣體混合物的各組分有選擇吸附的特性,加壓吸附除去原料氣中雜質組份,減壓脫附這些雜質而使吸附劑獲得再生。因此,采用多個吸附床,循環地變動所組合的各吸附床壓力,就可以達到連續分離氣體混合物的目的。

吸附常常是在壓力環境下進行的,變壓吸附提出了加壓和減壓相結合的方法,它通常是由加壓吸附、減壓再組成的吸附一解吸系統。在等溫的情況下,利用加壓吸附和減壓解吸組合成吸附操作循環過程。吸附劑對吸附質的吸附量隨著壓力的升高而增加,并隨著壓力的降低而減少,同時在減壓(降至常壓或抽真空)過程中,放出被吸附的氣體,使吸附劑再生,外界不需要供給熱量便可進行吸附劑的再生。因此,變壓吸附既稱等溫吸附,又稱無熱再生吸附。

PVC精餾尾氣是采用變壓吸附技術(PSA)來實現氣體分離的。變壓吸附技術是以吸附劑(多孔固體物質)內表面對氣體分子的物理吸附和解析為基礎,利用吸附劑在相同壓力下易吸附高沸點組分不易吸附低沸點組分的原理和減壓下吸附量減少的特征,將原料氣(尾氣)在一定壓力下通過吸附劑床層,VCM、非甲烷總烴等高沸點組分被選擇吸附,低沸點組分則因不易被吸附而通過吸附床層,達到VCM、非甲烷總烴等組分與其他組分分離論文提綱格式。然后在減壓下解吸被吸附的VCM、非甲烷總烴等組分使吸附劑獲得重生。有利于再次進行吸附、解析分離,增加經濟效益。這種高壓下吸附VCM、非甲烷總烴分離,減壓下解吸的過程為變壓吸附。

(2)變壓吸附工藝流程

PVC精餾尾氣經壓縮機加壓并經流量計計量后進入由多臺吸附塔組成的PSA系統,由入口端通入原料氣,VCM和乙炔被吸附劑吸附,每臺吸附器在不同時間依次經歷吸附(A)、均壓降(EiD)、順放(PP)、逆放(D)、抽空(V)、抽空沖洗(VP)、均壓升(EiR)、最終升壓(FR)等步驟,脫除了VCM和乙炔的氣體從出口放出,一部分返回到吸附塔內用做再生沖洗氣,另一部分作為凈化氣輸出放空。被吸附的VCM和乙炔氣體在逆放和抽空過程中被解吸出來作為產品氣,同時吸附劑獲得再生,吸附塔進入下周期的吸附循環。產品氣經過兩級穩壓后進入壓縮機加壓并穩壓輸出回收利用。精餾尾氣變壓吸附回收裝置流程示意圖見下圖。

3 不同吸附工藝介紹及特點對比

活性炭吸附、膜吸附、活性碳纖維吸附、變壓吸附等工藝介紹:

(1)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氯乙烯單體在活性炭上的高選擇吸附這一特性來制定的工藝。活性炭是多孔型固體,比表面積可達1000m2/g,活性炭對精餾尾氣中氯乙烯及氫氣、乙炔、氮氣等不凝性氣體的吸附能力隨其沸點升高而加大,其中氯乙烯先被吸附,乙炔次之,因此活性炭首先吸附的是氯乙烯單體。活性炭吸附氯乙烯達到飽和后,通入蒸汽解析,可回收氯乙烯單體。活性炭吸附流程簡單,2~3臺裝有活性炭的吸附器并聯并切換使用,即可保證吸收系統穩定運行。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優點。但吸收裝置需要鹽水冷卻,活性炭再生需要蒸汽升溫、熱空氣干燥、氮氣置換等操作程序,能源消耗量大,回收成本高,所回收的單體含水量大。同時還具有操作勞動強度大,不適合高流量生產的弊病。因此,目前的實際生產中,活性炭吸附法基本上已被淘汰,僅作為輔助吸附方法使用。

(2)膜吸附技術[2]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新型分離技術分離,隨著其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在石化行業已被廣泛應用。膜法回收系統主要采用“反向”選擇性高分子復合膜,在一定的滲透力推動作用下,根據不同氣體分子在膜中的溶解擴散性能差異,達到分離混合氣體中各類成份的目的。可凝性有機蒸汽(如氯乙烯等)與惰性氣體(如氫氣、氮氣等)相比,被優先吸附滲透,從而從氣體中分離出來。該方法具有氯乙烯回收率較高(90%~95%)、占地面積少、動力消耗少、回收成本低、操作簡便等特點。但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操作彈性小,當尾氣中氯乙烯濃度波動大,或尾氣帶料時,會造成膜的損壞,甚至必須停車更換,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膜更換頻繁而增大回收成本等問題。

(3)碳纖維是以粘膠基纖維、聚丙烯基纖維、瀝青基纖維等纖維為原料,經過高溫碳化、活化處理工藝制成的新型吸附材料。當廢氣通過碳纖維層時,其中的氯乙烯等有機物被碳纖維吸附、截留,而氮氣、氫氣等無機氣體則順利通過,使含有氯乙烯的廢氣得到到凈化。當碳纖維吸附有機物達到一定量時,用水蒸氣進行脫附再生。氯乙烯等有機物從碳纖維脫附下來,與水蒸氣一起進入間接冷凝器,水蒸氣被冷凝成液體,而氯乙烯等有機物仍為氣體被送入氣柜回收。該方法具有回收效率較高(≥95%)、吸附容量高、吸附脫附速度快、耗能低、強度高、壽命長、操作簡便等特點。

(4)變溫變壓吸附[3]氯乙烯法是在加壓情況下,把含有氯乙烯、乙炔的精餾尾氣通入裝有特殊吸附質的吸附器,其中強吸附組分(氯乙烯和乙炔)被吸附劑選擇性吸附,弱吸附組分(氮氣、氫氣等)從吸附床的另一端流出排空,達到凈化含氯乙烯、乙炔氣體的效能。當吸附劑床層吸附飽和后,采用升溫、降壓、抽真空的方法使氯乙烯、乙炔脫附回收,并使吸附劑獲得再生論文提綱格式。在實際生產中一般采用2~4個吸附床交替切換使用。變溫變壓吸附法特點有:氯乙烯回收率高(≥99.99%)、吸附后廢氣可達標排放、吸附劑使用壽命長(可達10年以上)、操作簡便、能耗較小等優點。

目前處理回收精制尾氣中氯乙烯的最好方法是變溫變壓吸附法,處理效率可達99.99%以上。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開發的變壓吸附工藝現已成功地在山西太原化工氯堿分公司10萬噸/年PVC項目、云南鹽化股份有限公司10萬噸/年PVC項目、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12萬噸/年PVC項目等10余個項目推廣應用;成都華西化工研究所與西安西化熱電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采用變溫變壓吸附原理回收精餾尾氣氯乙烯的新方法也在西化公司年產5.5萬噸PVC裝置上進行了成功的工業運行。化學工業氯堿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已投產的山西太原化工氯堿分公司進行的實際監測表明分離,外排廢氣達標。

原料精餾尾氣及分離后的產品氣和凈化氣的工藝指標見表1、表2、表3。

表1 精餾尾氣中各組分含量

 

尾氣

VCM

C2H2

O2

H2

N2

%

12

10

2

第5篇

關鍵詞:鉑族元素 分離富集 分析 進展 評述

一、引言

鉑族金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貴金屬之一,地殼中的含量約為一億分之一,同時也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領域以及汽車制造業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如一氧化鈀(PdO)和氫氧化鈀[Pd(OH)2]可作鈀催化劑的來源。四硝基鈀酸鈉[Na2Pd(NO3)4]和其它絡鹽用作電鍍液的主要成分。鈀在化學中主要做催化劑;鈀與釕、銥、銀、金、銅等熔成合金,可提高鈀的電阻率、硬度和強度,用于制造精密電阻、珠寶飾物等。近年來鈀的分析在礦物、催化劑和工業用品中的應用已經有許多研究并取得取得很大進展:(1)分析采用了立體、全方位研究,凡是可能涉及的對象如催化劑、汽油、土壤、沉積物、水體、大氣、生物組織及體液等均進行分析和研究;(2)樣品的預處理技術不斷改進,處理辦法日益成熟;(3)分離富集手段多樣化;(4)各種儀器聯用技術不斷發展,并且和分離、富集技術相結合。本文對該課題進行系統的綜述,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二、鉑族元素分離和富集

1.負載泡沫塑料分離[1]

泡沫塑料(簡稱泡塑),其疏水而親有機物、比表面積大、空隙多且互相聯通,其中大量的(―NH2)等官能團對金屬絡陰離子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對于泡沫塑料不能完全吸附的無機離子,則可負載各種有機絡合劑或萃取劑(也可稱為輔助絡合劑)形成易為泡沫塑料吸附的絡合物,從而達到定量吸附,醋酸丁酯就是一種痕量貴金屬的萃取劑,用負載醋酸丁酯的泡沫塑料,是SnCl2+存在下,富集Au(Ⅲ)、Pt(Ⅳ)、Pd(Ⅱ),以2%HCl、2%NH4HF2和水洗去雜質。吸附率分別達到100%、98.3%和96.5%。該方法的特點是:操作簡便、快速,成本低,對設備無特殊要求,檢出限和準確度均能滿足化探分析要求。

2.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分離[2]

在鹽酸介質中,鈀與氯離子發生反應生成配合物[PdCl6]2-,該配合物能被大孔弱堿性苯乙烯系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方法檢出限為0.12n/g(10.0g樣品)。方法經國家一級標準物質驗證,測定值與標準值相符,精密度(RSD,n=12)為8.9~13.9%,回收率為89~118%。方法已用于測定水系沉積物中的痕量鈀。

3.活性炭分離富集[3]

對精礦濕法冶金氧化浸出液采用控制分取體積,制成10%鹽酸介質,以活性碳分離富集鉑、鈀,標準加入回收率鉑為98.9%,鈀為96.0%。,吸附容量為Pd≤150μg、Pt≤200μg,標準偏差鈀為0.52%,鉑為2.0%。

4.溶劑萃取[4]

溶劑萃取技術由于具有生產量大,操作簡便,分離效果好,回收率高,產品純度高,成本低,易于實現自動化等優點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鈀的萃取,人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對于浸出鈀的水溶液,以從酸性氯化物介質中萃鈀研究最多,同時也有部分從硝酸和硫酸介質中萃鈀的研究。從有機相看,采用的萃取劑包括中性 、酸性、堿性和螯合萃取劑等。近幾年,也有一些二元協同萃取劑萃取鈀的研究報道。現簡介如下

4.1中性萃取劑:中性萃取劑如亞砜、硫醚、烷基氧化膦、磷酸酯等,它們在水中一般顯中性在貴金屬提取和分離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4.2酸性萃取劑:主要包括羧酸和酸性含磷、硫萃取劑等。在水溶液中一般顯酸性。

4.3胺類萃取劑:包括伯胺、仲胺、叔胺、季銨鹽和酰胺。

4.4螯合萃取劑:指能與金屬生成螯環萃合物的萃取劑,包括 二酮類、 羥基喹啉類、肟類等,其萃取能力強、選擇性好,及分離系數大,是鈀的有效萃取劑。

4.5協同萃取劑:是指體系中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萃取劑萃取金屬時,會產生協同萃取效應的一類萃取劑。

三、鉑族元素的測定技術

1. ICP-MS和ICP-AES[5]

ICP-MS綜合了等離子體極高的離子化能力和質譜法的高分辨、高靈敏及多元素同時檢測,已成為鉑族元素分析最強有力的檢測手段。四極桿ICP質譜儀和具有磁扇場和電扇場結合的雙聚焦的高分辨率質譜儀的應用,對于一些樣品的測定可以不經過分離富集而直接進行測定,方法所具有的特有功能顯示了極其誘人的發展前景,而同位素比測定更是ICP-MS所具有的特有功能。ICP-AES也應用于污染的生物樣品中的鉑族元素的分析。Vlasanvoka等分析了空氣顆粒物中的Pt和Pd,對于50ml中含1~20ng的Pt和Pd 純溶液,加標回收率分別為97%~103%(Pt)和99%~101%(Pd)。

2.分光光度法[6]

水溶性試劑M間甲苯基N,-(對氨基苯磺酸鈉)硫脲(MMPT)在HAc-NaAc緩沖介質和CTM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與鉑(Ⅳ)和鈀(Ⅱ)反應形成綠色和褐色水溶性絡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長分754.4和304.6nm。符合朗伯-比爾定律的濃度范圍分別為0.00~1.25μg/ml和0.00~1.00μg/ml。摩爾吸光系數為εPt=8.6×104L?mol-1?cm-1和εPd=7.4×104L?mol-1?cm-1。在754.4和304.6nm波長分別測定鉑、鈀混合液的吸光度。計算出鉑、鈀的含量。50種共存離子中,僅有Cu2+和Co2+對鈀的測定有干擾。該法選擇性好,用于合成樣品、礦石和催化劑樣品中鉑、鈀含量的測定,其相對標準偏差RSD小于2.0%;回收實驗回收率是96~104%。由于試劑鉑、鈀形成的絡合物都易溶于水,不需予先分離即可同時測定,操作簡便,快速,環境友好。

3.發射光譜法[7]

本法操作簡便,檢出限低,對設備無特殊要求,適用于化探樣品測定。方法選用WPG-100型光柵攝譜儀,刻線1200條?nm-1,中間光欄3.2nm,狹縫12μm,交流電弧,220V預燃10A 2s,起弧18A 15s,光譜純石墨電極,上電極錐形,下電極規格Ф2.5×1.5×0.5mm,對電極攝譜。常規洗像,顯象20℃,3.5s在此條件下可得背景較淺的譜線。為使攝譜時的弧焰穩定,加入光譜純石墨粉作緩沖劑。由于是多元素連測,很難找到一種合適的內標元素。可選用背景作內標,基本消除了測定條件波動對譜線的影響。本法檢出限為(ng)Au:1.0,Pt:1.5,Pd1.7。RSD分別為35.38%,29.94%,12.5%。

4.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 [8]

采用王水和氫氟酸熔礦,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直接測定鉑含量。方法簡單、快速、測定準確。本法采用日立Z-8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條件為:波長265.9nm,燈電流12.5mA,光譜通帶0.4nm,載氣流量200ml/min,進樣量20μL,石墨爐升溫程序見表1。

測定時加入銅離子可以提高測定靈敏度消除其他離子干擾,本法加入400mg/L的銅溶液。在一定濃度下Fe3+、Ni2+等7種干擾離子對測定結果影響很小。在上述條件下方法的RSD為0.73%,加標回收率99.4~100.3%,檢出限0.044mg/L

5.其他方法[1]

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離子色譜和TXRF(全反射X射線熒光)等技術也應用環境和生物樣品中的鉑族金屬元素測定。國外有報道使用TXRF測定空氣粉塵中的鉑和鈀,檢出限為0.40ng/m3(Pt)和0.08ng/m3(Pd)。Lucena等采用激光誘導破壞光譜法標記汽車尾氣處理裝置中三效催化劑里的鉑族金屬元素,獲得滿意的效果。

四、結語

今后,鉑族元素分析的主要研究領域可能是:對于某些復雜樣品,不同的樣品處理方式,分析結果差異較大 。因此,仍需研究取樣、樣品貯存及防止污染和損失等;儀器造價較高,但是今后研究發展的方向之一,尤其是不經過分離富集并同時測定多元素的課題;隨著鉑族元素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其生物效應和環境效應尚需深入研究。

表1 石墨爐升溫程序

參考文獻:

[1]李承元等.負載泡沫塑料富集發射光譜測定化探樣品中痕量金、鉑、鈀[期刊論文] 黃金 2005 26(12).

[2]王玉玲等.弱堿性陰離子樹脂分離富集一發射光譜法測定痕量鈀[期刊論文] 巖礦測試 2007 26(5).

[3]陳小蘭等.活性碳富集比色法測定金寶山精礦濕法冶金氧化浸出液的鉑、鈀 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

[4]朱萍等.用溶劑萃取從酸性溶液中回收鈀[期刊論文] 貴金屬 2002 23(4).

[5]鄒洪.等 環境和生物樣品中鉑族金屬的分析研究進展[期刊論文] 分析化學評述和進展 2003 31(5).

[6]馬冬蘭.等 光度法同時測定鉑和鈀[期刊論文]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9 29 (10).

第6篇

論文關鍵詞:TRIZ理論;教學實踐;課堂討論

隨著世界科技的日益發展,創新的重要性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并被提升至關系到國家發展和實力的高度,而由此引申的創新人才培養也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并被更多的人所實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責任不言而喻。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2009年起我們在大學一年級的機械類新生中開展了TRIZ理論教學。

TRIZ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俄語縮寫,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創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已成為一種被世界公認的、有助于開發人們的智慧并能幫助人們解決發明問題的有力工具。通常認為TRIZ理論由以下九大部分組成:(1)技術系統的進化法則;(2)最終理想解(IFR);(3)40個發明原理;(4)39個標準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5)物理矛盾和四大分離原理;(6)物一場模型分析;(7)發明問題的標準解法;(8)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9)科學效應和現象知識庫。TRIZ的各部分均有自己關注的重點,如“進化法則”關注的是技術系統的進化方向;“發明原理”更多地關注具體的解題思路;“IFR”更關注的是最終目標的確定等等。這些部分既相互關聯,也存在一定的獨立性。根據1學分的課時安排和大一學生的特點,教學時對“最終理想解”(包括創新中資源的發現和利用)、“40個發明原理”、“39個標準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物理矛盾和四大分離原理”進行了重點介紹,其他部分僅作簡單提及。

一、基本教學目標

創新人才培養有四個基本要素,即培養學生創新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直覺和洞察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注意力。由于創新概論教學的受眾是機械類的大一新生,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作了如下考慮:

(1)使教學過程涵蓋完整的創新過程,但有所側重。根據創新教學不斷線和可延續性原則,確定了概論課程以創新意識培養為主體,注重創新思維的鍛煉過程,輔以創新結果檢驗的基本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將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鍛煉作為主要努力方向,而將創新結果的評判用于檢驗創新思維教學的有效性和從中發現需要改進的教學方式上。

(2)使重點教學內容形成一條主線。也就是說要使學生了解這樣的事實:1)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需要改進的事物和已經被改進的新事物;2)所有改進所遵循的均是理想度增加的原則;3)理想度增加最有效的辦法是新資源的發現和資源更有效的利用;4)創新是通過在發現矛盾并以非調和方式下解決矛盾后來實現的;5)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而實際上我們已有許多成功的思路可以參考;6)創新是需要結果作為最終說明的,而判別標準則是能否被用戶所接受。

盡管對教學目標還可以列出更多的具體化指標,但如果達到了上述目標,則創新理論的概論性教學就應該被認為是成功的。

二、各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和注意點

TRIZ概論教學由課堂講授、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和發明問題小論文等環節構成,下面對各環節的具體實施方式做簡單的介紹。

1.課堂講授

課堂教學以TRIZ理論的講授為主,但為了能夠引起學生共鳴,應該有更多的應用實例介紹。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應該由淺及深、逐步深入。如在講授分離原理時,以城市道路為例,從信號燈的時間分離,高架和地鐵的空間分離,引入到現在許多城市都在普遍采用的十字路口的待轉區和待行區的設置(可以看成是多種分離原理的使用);然后從十字路口問題引伸到自動線設計控制中可能出現的類似問題,不但使理論的應用得到了延伸,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發明原理的多用性問題。

2.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性的一項實踐活動。就創新理論的教學和實踐而言,背誦理論并沒有太大的意義,而深刻的領會直至應用才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據此在各個節點上給學生更多的引導。譬如在發明原理的講解時,我們針對“周期性作用原理”舉了一個防風打火機的例子:該打火機通過周期性的點火而實現防風作用。而就此提出的問題是:這在創新思維上體現了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學生回答:“在設計防風打火機時,可以考慮只要火能夠被足夠快的重新點燃,而不必考慮它是否曾經被吹滅。”這一例子使學生在了解發明原理的同時更好地理解了思維定勢對創新設計的阻礙作用。

課堂提問時最重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和教師間的互動問題,實踐中經常遇到經多次提示仍沒有響應的情況。對此,我們沒有一概采用點名提問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聲音捕捉”的方法:通過捕捉課堂中出現的各種聲音,遇到“雜音”則點名提問,遇到“相關音”則以學生的只言片語作為新的引導起點。采用這種辦法不但可以很好地保證課堂紀律,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思維的基本規律——逐次遞進。

3.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的基本操作方式為:按1組4~5人進行分組,選定組長;根據課程的教學進程,在合適的點上留5~10分鐘進行分組討論,組長負責記錄討論結果。根據時間選定適當的組數(3~5組),各組進行3~5分鐘的講解,教師負責對每一個組的講解問題進行引導和點評,課后上交討論的書面結果。

課堂討論是課程教學環節安排時的重要一環,基本構想是希望它不但能使學生更深地理解理論,也能成為最終創新小論文的鋪墊,但結果卻出乎所料:在前一次課布置了“在生活中發現一個有待改進的問題”的題目,而在第二次上課討論時很多學生只是“空手而來”,討論根本無法進行。問其原因,答案竟然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找”。剛開始,我們將這一現象歸究于多年應試教學養成的被動性參與和學生的惰性,但與學生深入交流后卻發現其實并非如此: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去想了,但真的沒能觀察到有新意的內容。“觀察總是有選擇的,它需要有選定的對象、確定的任務、興趣、觀點和問題”,當學生不明確這些內容時,僅僅要求他們觀察是不夠的。通過在前幾次討論時降低觀察難度,即采用“布置具體的觀察對象”,“給出具體的觀察要求”,“使學生首先明確自己的觀察對象和觀察目的”的方式,使后續的討論得以較順利地進行。

4.小論文講評

最后的小論文采用自由選題方式。作為期終作業,要求學生必須上交1500字以上的創新小論文。為了保證小論文的質量,安排了兩個單位時間的學生PPT演講、教師點評環節。教師在點評過程中的主要工作是深化學生的思考,糾正學生的錯誤。譬如說,有學生提出了一種節能想法:感覺到騎自行車時身邊有風,這種風可以被利用,即在自行車上裝風輪,風輪帶動發電機發電,但卻沒有考慮身邊的風實際上是騎行時需要克服的阻力,加風輪將增加阻力。通過對“能量守恒”這一基本原理的提醒,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利用多余的能量才是合理的。通過啟發,學生提出了改進想法:可以使風輪在自行車速度高于某個值時自動打開,不用剎車而實現減速。

小論文中反映的主要不足有:

(1)學生間的合作性不強。盡管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問題分析和論文寫作以提升論文質量,但絕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了獨自完成。分析原因可能是學生們不知如何合作,或者是不愿或不敢對較大問題進行探討。

(2)內容涉及面較窄,分析膚淺。相當部分小論文涉及的是學生自認為高科技的內容,如電腦、汽車、飛機等,而對身邊的事物或認為太低檔,或認為不值一改。在論文書寫時半數學生以羅列為主,分析不足。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對此將結合后續教學環節作進一步的探討。

第7篇

關鍵詞:插件,軟件復用,游戲引擎,CrystalSpace

 

1.Crystal Space及其核心SCF

1.1 Crystal Space

在介紹Crystal Space之前,首先介紹一下游戲引擎和3D游戲引擎,游戲引擎是用于控制所有游戲功能的主程序,從計算碰撞、物理系統和物體的相對位置,到接受玩家的輸入,以及按照正確的音量輸出聲音等等,它是一個處理事務的系統,同時它也是一個控制模塊,向所有的子系統發出命令[1]。而3D游戲引擎,除了包含游戲引擎的所有功能外,它還負責處理3D世界的數據結構(包括所有的光源、行動)以及從玩家或相機所在的視點渲染3D世界[1]。

Crystal Space(以下簡稱CS)是一個開源的3D游戲引擎。除了具備3D游戲引擎應有的功能外,其自身還包含許多獨有的特點。首先,CS的框架是一個高度模塊化的框架,該框架能更好的為用戶提供服務,并且使用戶使用CS更方便。其次,CS是一個由構件和庫組成的包,雖然它很多的功能都偏向于3D游戲的處理,但是它同樣也適用于其他方面的應用,這主要是得益于CS中的大部分插件和庫的相互獨立性,這使得用戶在CS中,可以只使用自己需要的插件以及自定義插件,而不會與其他插件相關聯或受到其他插件的影響。科技論文,游戲引擎。最后,CS廣泛的支持各種不同類型的硬件和軟件平臺,具有很好的跨平臺性[2]。科技論文,游戲引擎。

1.2 SCF

由于CS高度模塊化的框架,而作為其框架核心的SCF(Share Class Facility,共享類工具)為用戶設計與開發基于CS的自定義插件提供了便利。科技論文,游戲引擎。SCF與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組件對象模型)[4]類似,但只是一個輕量級的COM。SCF與COM相比,其使用更加簡單、方便,并且SCF屏蔽了COM中很多繁瑣的部分,卻同時具備COM的大部分優勢[3]。

在Crystal Space中SCF用來管理引用計數、系統插件、自定義插件和抽象接口。在插件的開發中,SCF技術實現了類接口與類實現的分離,這一方面,使插件使用者只用關心類接口的功能及接口的使用方法,而不用關心它的具體實現;另一方面,它對類實現進行了很好的封裝,不會將類實現的任何細節暴露給用戶,并且插件開發者對類實現的修改不會對插件的使用造成影響[2]。另外,SCF還提供了插件對象注冊器和插件管理器使CS能自動的完成對插件的管理,用戶只需要書寫少量的代碼就能實現對插件的加載、使用及卸載。

2.設計和使用自定義插件

自定義插件的設計、實現及使用流程如圖1所示,用戶自定義插件設計時,必須在SCF中的對象注冊器中注冊,并由插件管理器統一管理,而應用程序對插件的調用及加載也必須通過對象注冊器和插件管理器來完成。

圖1 自定義插件的設計、實現及使用流程

2.1 設計自定義插件

用戶自定義插件的實現包括定義插件的API,自定義插件的具體實現,自定義插件的編譯及自定義插件的注冊四個部分。

1)定義用戶自定義插件的API

在Crystal Space中,使用SCF定義插件的API,其優勢在于,將接口的定義和實現進行明確的分離。操作步驟包括:

Ⅰ. 定義插件API所在文件“Myapi.h”

Ⅱ. 定義API的版本號;

Ⅲ. 定義抽象類“iMyApi”,類名以“i”開頭,用于標識該類是一個SCF接口。

Ⅳ. 定義兩個純虛函數DoSomthing( )和GetSomething()用于設置/獲得一個3D坐標。下面是API定義的具體代碼:

struct iMyApi : publicvirtual iBase

{ SCF_INTERFACE(iMyApi, 1, 0, 0);

virtual void DoSomething (intparam, const csVector3&) = 0;

virtual int GetSomething ()const = 0; };

2)創建自定義插件的實現(頭文件)

下面是用戶自定義插件具體實現的頭文件“myplug.h”的定義。其操作步驟包括:

Ⅰ. 實現類必須同時繼承iMyApi和iComponent接口,以保證能使用插件管理器來管理插件。

Ⅱ. 定義初始化函數,用于完成插件的初始化工作。具體代碼如下:

class MyPlugin : publicscfImplementation2 <MyPlugin, iMyApi,iComponent>

{ …………

virtual boolInitialize (iObjectRegistry*);

virtual voidDoSomething (int param, const csVector3&);

virtual intGetSomething () const; };

3)創建自定義插件的實現(源文件)

下面為用戶自定義插件具體實現的源文件“myplugin.cpp”,操作步驟包括:

Ⅰ. 使用CS_IMPLEMENT_PLUGIN通知CS本模塊是一個插件

Ⅱ. 申明在CS中,允許使用SCF初始化MyPlugin類的對象,部分代碼如下:

…………

CS_IMPLEMENT_PLUGIN

SCF_IMPLEMENT_FACTORY(MyPlugin)

…………

bool MyPlugin::Initialize(iObjectRegistry* r)

{ object_reg= r; returntrue; }

…………

4)在SCF中注冊自定義插件

SCF能夠自動且動態的查找已定義的插件,并通過查詢每個插件的meta-Information來判定插件實現的細節。科技論文,游戲引擎。Meta-information是結構化的XML文檔,其中包含插件在SCF中的注冊信息,及本插件與其他插件的關聯等。科技論文,游戲引擎。插件的meta-Information文檔在插件被編譯時,將被嵌入插件模塊中,方便對插件的查詢。科技論文,游戲引擎。下面是自定義插件的meta-Information的設置,內容包括:

Ⅰ. 設置插件的名稱

Ⅱ. 指明實現該自定義插件的類的名稱

Ⅲ. 對插件的一般描述及設置與該插件相關聯的其他插件的名稱。具體代碼如下:

<plugin> <scf><classes> <class>

<name>crystalspace.mygame.myplugin</name>

<implementation>MyPlugin</implementation>

<description>My Special Game Plugin</description>

<requires> <class>crystalspace.graphics3d.</class></requires>

</class></classes></scf></plugin>

5)編譯自定義插件

插件模塊的編譯取決開發時所使用的開發工具,這里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進行編譯。

2.2 自定義插件在應用程序中的使用

完成自定義插件的設計與實現后,就可以使用了,自定義插件的使用包括加載及調用。

1)在應用程序中加載自定義插件

在應用程序中加載自定義插件的操作步驟包括:

Ⅰ. 導入自定義插件API的頭文件,插件使用者通過調用插件API實現對插件的使用。

Ⅱ. 調用對象注冊器。對象注冊器查詢已注冊的插件中是否包含應用程序指定的插件。

Ⅲ. 使用csQueryRegistry調用插件管理器,利用插件管理器實現自定義插件的加載(或從應用程序中卸載)。具體代碼如下所示:

#include <myapi.h>

csRef<iPluginManager>plugin_mgr = csQueryRegistry <iPluginManager> (object_reg);

csRef<iMyApi> myapi =csLoadPlugin<iMyApi> (plugin_mgr,'crystalspace.mygame.myplugin');

if (myapi.IsValid()){ ... }

2)在應用程序中使用自定義插件

最后一個步驟就是使用用戶自定義插件,在應用程序中,通過調用自定義插件的API來實現對插件提供的功能的使用,具體代碼如下:

myapi->DoSomething (1,csVector3 (2, 3, 4));

printf ('%d ',myapi->GetSomething ());

3.小結

本文設計和實現了一個基于Crystal Space的自定義插件的實例,從中發現,基于Crystal Space技術設計和實現的自定義插件與使用其他方法實現的插件相比具有很多優勢,首先,基于CS的插件具有很好的跨平臺性;其次,插件的開發實現了類接口與類實現的分離,從而使插件的開發和插件的使用相分離;再次,用戶自定義插件的功能不會受到任何限制,能最大限度發揮插件開發者的能動性;最后,SCF提供了插件對象注冊器和插件管理器,使CS能自動完成對插件的管理,減輕了插件開發者和插件使用者的開發負擔。因此,在實際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可以設計及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自定義插件,從而使基于CS的游戲開發或軟件開發更加便利、快捷。

[參考文獻]

[1][美]Andre Lamothe著. 李祥瑞,陳武譯.3D編程大師技巧[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2][美]Box.D 著. 潘愛民譯.COM本質論[M].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第8篇

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熱門與緊俏到日前的招生與就業困難,其中的變化很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作深刻的反思。長期以來,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以一專多能的專業定位培養計算機方面的人才,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最終導致計算機應用專業舉步維艱。以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的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中有近90%的學生畢業后沒有從事計算機行業,絕大多數畢業生走上社會后需通過其他的社會實踐或學習才能獲得工作。學校的生源質量及人數也都在下滑,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招生從早期的3個班直降到1個班。可見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發展形勢將越來越嚴峻。

1 計算機應用專業發展困難的原因

1.1 社會發展的必然

計算機應用專業最初熱門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認為計算機是門高科技的學科,對其崇拜,都去追寵,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及計算機軟硬件的不斷升級更新,計算機已經不像早期那樣神秘,現在的計算機就像電視一樣走進了普通老百姓家,計算機的操作也十分簡單,于是報考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便隨之減少。

1.2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定位問題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計算機應用專業,他們制定的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有扎實的計算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機基礎知識,有較強的計算機辦公自動化應用、數據庫等常用軟件應用、網絡基本應用等能力,畢業后能夠在企事業單位相關部門從事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軟件應用等相關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一專多能。

這種專業定位在早期的確合理,同時高校用這樣的專業定位為國家培養了很多計算機方面的人才,不過這種專業定位所帶來的隱患在當時并沒有顯現出來。首先,上世紀90年代人學畢業生實現分配制,所以沒有就業難的問題;其次,當時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只用計算機進行打字、復印等比較簡單的工作,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生分配到單位后,體現不出個人能力的好與壞,這種假象迷惑了很多人。

現在這種一專多能思想專業定位所存在的問題已顯現出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為了多能,專業課程開設過多,但由于課時總量的限制,每門課程只能講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深入進去。

(2)學生掌握的知識多而膚淺,很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3)專業課程理論過多、過舊,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平時實踐類課時少且遠離社會實際應用,學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能達到企業用工需求,最終導致學生就業困難。

(4)學校的學生成績測定方式存在問題,現在還有很多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成績評定局限在一紙試卷上,考查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夠。

上述問題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日趨激烈,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用工的條件越來越現實,他們需要上崗就能工作的員工,招聘會上的常見詞“有工作經驗”是最好的體現。這對于那些在學校里學了很多計算機專業知識但缺少職業性的動手能力的畢業生來說是不小的打擊。

(2)計算機的工具特性使計算機在社會上的應用呈現多樣化趨勢,現在很多職業要求是既要懂計算機,還要懂其他相關知識。對于那些僅學習計算機應用但水平不高的畢業生來說,找份滿意的工作相當困難。溫州地區的一些計算機專業的工作崗位,如平面設計師和網頁設計師的職業,公司希望招聘美工好的員工,對于那些PS,CORELDRAW,網頁三劍客等應用軟件操作非常熟悉的畢業生來說,他們還要去學習美工方面的知識。

1.3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素質下降

隨著高校的擴招,其生源素質也逐漸下降。學生的英語和數學知識掌握不夠,學習計算機的深層知識困難較大,最終導致很多畢業生走出校門后,感覺到自己處在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很難實現就業。浙江東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方職業技術學院目前的計算機應用專業2007級的3個班中,高考分數基本都在350分以下。還有部分學生是從職高通過學校的自主招生上來的,他們在職高基本沒有學習英語和數學,升到高職院校學習,感覺知識跟不上,最后發展到學不下去,不想學的程度。

2 計算機應用專業發展之路

2.1 拆分細化,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針對目前的社會需求,應該把計算機應用專業拆分和細化,把早期的一專多能思想改變成一專一能的思想,可以把計算機應用專業拆分成一些生命力更強的專業。如企業辦公自動化(MIS,信息管理方向)、企業Ⅵ設計(平面設計方向)、Internet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網絡技術方向)、企業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技術方向)、WEB設計與開發(軟件技術方向)、數據庫應用開發(軟件技術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印刷,模具設計,服裝設計等方向)等。目前在國內許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設置中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邁進,下面是對一些高職院校的縱向和橫向分析: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06—2009年計算機相關專業變化情況詳見表1。從表中可清晰看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從計算機應用專業中分離出計算機信息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專業。

浙江省其他主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分離情況詳見表4,其中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分離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軟件技術。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設置了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軟件技術專業等新專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設置了電子商務、通信網絡與設備、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在新專業中,最明顯的從計算機應用專業中細分出來專業就是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該專業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中的網絡工程方向應用。

從全國部分示范性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設置情況詳見表5,該表列舉了我國幾所非常著名的高職示范性院校,其中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應用專業基礎上分離出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技術專業。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應用專業基礎上分離出網絡系統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應用專業基礎上分離出計算機網絡、軟件技術、信息管理、游戲軟件、IBM軟件測試、IT智能樓宇,值得一提的是 該校新專業中的游戲軟件、IBM軟件測試、IT智能樓宇專業都是面向某種具體應用的專業,這些專業具有很好的前景。

2.2 培養方式必須堅持以職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之路

計算機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的工具性決定了計算機必然成為其他職業的附屬技能。隨著高職高專教育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文化已經融入到各個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故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以職業為導向進行教學。如企業辦公自動化專業,除了要講授OA的相關軟件,還應該講企業管理,企業的信息化,業務流程等專業知識。

走工學結合之路是大勢所趨,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目的。該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其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但以職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之路只能暫時解決計算機應用專業發展上的困難,因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不可違背,計算機應用專業被拆分細化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3 結語

由于社會的發展以及對計算機應用新的需求,計算機應用專業一專多能的專業定位已經失去了生命力,計算機應用專業必然會在未來的幾年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上需求廣,生命力更強的從計算機應用專業中拆分和細化出來的更多新專業。我們在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發展的問題研究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招生計劃及報到率沒有詳細數據對比分析。為了更好地研究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發展之路,今后的工作將對以上問題進行詳細研究。

參考文獻:

[1]林來杰.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需求社會調查與培養模式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4):41-44.

[2]項霞.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49-51.

第9篇

參考文獻的撰寫是要有真實的科學依據的,論文的參考文獻也是要可查閱到的文獻資料,不是自己胡編亂造的瞎寫的。關注學術參考網可以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污水脫氮除磷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污水脫氮除磷論文參考文獻:

[1]李艾宏.深圳市橫崗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改造.中國給水排水,2004(06).

[2]楊紅,王輝,姜義圓.營口市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系統改造設計.給水排水,2006(05).

[3]孫笙,劉月.污水廠增加和完善硝化功能的工藝改造探討.中國市政工程,2006(04).

[4]蔣玖璐,勵建全,何文斌.上海南橋污水廠改造工程的設計.中國給水排水,2006(08).

[5]晏振輝.上海市泗塘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達標改造工程實踐.中國給水排水,2007(02).

[6]李洪利.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廠脫氮除磷工藝改造工程.中國給水排水,2007(24).

[7]胡英,楊侃.污水處理工藝改造的實踐成果——高效A/O工藝.大眾科技,2007(02).

[8]李燕峰,管真真,郭方錚.臨沂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工藝改造成果介紹.科技咨詢導報,2007(26).

[9]張亞勤,熊建英,雷震珊.上海松江污水處理廠達標改造工程介紹.給水排水,2008(01).

[10]鄧銘庭,虞錦君,朱麗梅.蕭山城市污水處理廠HCR工藝改造.中國給水排水,2008(02).

污水脫氮除磷論文參考文獻:

[1]張辰,李春光.城鎮污水處理廠改造研究與實例.建設科技,2008(14).

[2]魯年喜.曝氣生物濾池在污水廠技術改造中的應用.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8(10).

[3]林清秀.海滄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的思路及工程實施.中國給水排水,2008(24).

[4]肖寧.ECOSUNIDE工藝在德州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中的應用.中國給水排水,2008(22).

[5]張雁秋,李昂,李燕.分點進水脫氮除磷新工藝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中國給水排水,2008(24).

[6]周金全,董小龍,蔣伯忠.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一級A排放標準新工藝及工程實例.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09(Z1).

[7]王秋陽,李濤,王東升.AAO污水處理工藝化學強化除磷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08(11).

[8]段瑞文.化學輔助除磷在改良AAO工藝中的應用.中國給水排水,2005(08).

[9]鄭興燦.城市污水處理決策與典型案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11:18-19.

污水脫氮除磷論文參考文獻:

[1]戴鎮生.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應用前景.中國給水排水.2004,10(4).

[2]周岳溪.廢水生物除磷機理及間歇式生物處理工藝的研究.清華大學,2004.

[3]張波,高廷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厭氧/缺氧環境倒置效應.中國給水排水.2001(7).

[4]陳朋,反硝化細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強化處理硝酸鹽廢水的研究,環境工程,2009,5.

[5]許彥娟,張利平,反硝化聚磷菌的分離篩選及鑒定,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5

第10篇

【關鍵詞】現金流權 控制權 兩權分離

股權激勵 研發投入

【中圖分類號】F275

一、引言

創業板是國家為扶持高成長和高科技的中小企業融資而設立的,其目的為加快產業升級和提升國家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業板企業通常為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大多從事于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的同時,卻往往存在著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分離,使終極控股股東往往依靠較小的現金流權就能獲取較大的控制權,能夠憑借控制權轉移上市公司資源從而獲取控制權私利,卻只需承擔與現金流權相對應的損失,因此激發了上市公司終極控股股東利益侵占的動機。而對于創業板上市公司至關重要的研發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對未來發展的預期,但由于企業研發的回報具有滯后性,因此本文推測企業的現金流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將可能導致企業忽略研發,忽略企業長期價值,這對創新性企業的發展尤其不利。

本研究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創業板上市公司兩權分離以及高管持股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為中國創業板的發展提供新的理論假說和實證證據。本研究屬于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研究的新領域,目前國內外對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研究通常集中于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將結合我國制度背景,以創業板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切入點,集中研究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以及高管持股是否會削弱兩權分離對研發投入的影響。

二、文獻綜述

國外較少文獻直接對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現金流權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做出研究,較多學者研究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現金流權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結論主要分為兩類,分別為無關論與相關論。關于無關論,Wiwattanakantang(2001)、La Porta等(2002)對上市公司進行的研究發現,最終控制現金流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度對公司績效沒有產生顯著的影響。Claessens等(2002)、Marchia等(2005)、Yeh(2005)和Attig等(2006)則支持相關論,認為控股股東的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偏離程度越高,控股股東篡取私利的行為就會越多,公司價值則越低。另外,國外對于高管持股對研發投入的影響通常分為高管持股促進企業研發與高管持股抑制企業研發兩類。Jensen和Meckling(1976)、Knopf(2002)、Coles(2006)和Marianna(2006)認為高管持股可增加其風險偏好,令其更注重企業長期價值,從而改變公司財務政策,增加研發投入。然而Amihud 和Lev(1981)與Pathan(2009)卻認為企業管理者通常因考慮自身職業生涯的穩定性,天然地具有規避風險的傾向,從而傾向于放棄一些能提高企業風險的項目。

與國外研究相似,國內較多學者研究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現金流權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徐永斌等(2007)和鄭晨曦(2013)認為,我國上市公司價值與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呈正相關關系,我國上市公司價值與終極控股股東兩權分離程度呈負相關關系。另外,我國國內學者對高管股權激勵對研發投入影響的研究結論主要分為高管持股能夠促進企業進行創新與高管持股比例不同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不同兩種意見。唐清泉等(2009)和鞏娜(2014)在實證檢驗中發現民營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能夠促進企業的研發投入。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高管持股比例不同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不同。而唐清泉等(2009)和徐寧(2013)認為高管持股比例與企業研發投入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即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企業研發投入卻呈現遞減趨勢。

無論是國外研究還是國內研究,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會降低企業的績效。但是鮮有文獻直接研究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對企業研發的影響,也鮮有文獻研究高管持股與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對企業研發的交互影響。同時,現有的文獻通常以上市主板與中小板的企業為主體,較少文獻直接研究創業板企業。而對于高管持股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一直以來也缺乏一致的結論。所以本文選擇直接研究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對企業研發的影響,研究企業高管持股對研發投入的影響并研究在高管持股與實際控制人控制嚶胂紙鵒魅ǖ姆擲攵云笠笛蟹⒂瀉謂換ビ跋臁

三、研究假設

由于創業板企業成立時間較短,企業規模也較小,內部控制與企業管理相對也沒有主板上市企業完善,因此創業板上市公司更易有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第二類委托問題,表現為公司的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兩權分離。同時La Porta等(1999)、Faccio和Lang(2002)等學者研究發現,兩權分離使得控股股東有利用其控制權侵占中小股東利益的動機。創業板企業通常為中小型民企,由于實際控制人的決策往往出于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非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他們具有利用 其超額控制權篡取私人收益的動機,上市公司可用于投資的資源會因此減少,以高科技公司為主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資金量也會有所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1: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現金流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程度越高,企業研發投入越少。

企業技術創新是企業長期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之一,而研發活動的資金投入情況往往決定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的“利益收斂理論”認為高管股權激勵將公司價值變量引入到高管人員的個人目標效用函數中,協調了高管與企業股東間的利益關系,促使企業高管人員更有積極性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考慮。由于我國創業板企業具有高成長性,多處于創業階段,因此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更有將企業做大做強,促進企業長期發展的意愿。當企業高管持有與自己利益直接相關的公司股份時,也同樣存在對個人長遠利益、效用最大化的私人動機,因此會更加注重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加大對研發的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2: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高管股權激勵比例越高,企業研發投入越高。

委托理論認為控股股東和小股東之間存在著“成本”,這種成本會降低企業運行效率。而高管持股一方面能捆綁高管與企業的利益,從而促使高管更高效地經營企業,降低了全體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業高管人員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面臨的風險挑戰更為了解,所以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股東決策更有效。高管持股能減緩控股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成本”作用,減少實際控制人采取資金占用、關聯交易等手段來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因此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制衡控股股東達到降低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干涉程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3: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將削弱兩權分離對企業研發投入的負面影響。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2011~2013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作為初始樣本,剔除數據不全的公司,共獲得 836個樣本。其中,2011年188家公司,2012年293家公司,2013年355家公司。

本研究所需上市公司數據資料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數據處理主要使用Stata 12.0統計分析軟件及Microsoft Excel 2010等軟件進行。

(二)變量定義及模型(見表1)

(三)模型構建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研究目的是考察企業現金流權、兩權分離度及高管持股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影響,因此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線性回歸基本模型:

RD=β0+β1MO+β2 Separation +β3Cashflow+β4 Growth+β5 ROA+β6 LEV+β7 EPS+ε

五、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表2為我國創業板2011~2013年836個樣本觀測值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根據表3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特點:

1.2011~2013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本年營業收入比例均值為2.5%左右,最高達89%左右,最低存在無研發投入,說明不同企業間研發投入存在較大差別。另外,由于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較緩慢,相比2011年中國GDP 9.3%的增長率,2012年僅為7.67%,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也有較小幅度的下滑。但總體而言,2011~2013年企業研發投入基本平穩。

2.2011~2013年高管持股比例均值都在30%~35%的區間,最高達82%,最低為0。836家企業中,僅有73家企業高管未持股,表明近3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普遍持股。另外,2011~2013年以來,高管持股數持續下滑,而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卻持續上升(2011年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約296萬,2012年約324萬,2013年約353萬)。

3.2011~2013年兩權分離度有升高的趨勢。836個樣本中,有285家企業存在兩權分離現象,其中,兩權分離最大的企業所有權與控制權差值為42%。

4.實際控制人擁有的現金流權普遍在37%左右,最大值為73%,最小值為14%,相差較大,說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現金流權在不同行業和公司的程度有很大差異。

(二)回歸結果與分析

將836個樣本代入模型進行回歸,得到回歸結果“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由表4可得,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兩權分離度與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在10%水平上呈負相關,這與假設一致,表明兩權分離度越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越小。此外,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實際控制人的現金流權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在1%水平上負相關,表明創業板企業實際控制人的現金流權越大,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越小。另外,高管持股與企業研發投入呈負相關,但結果不顯著,這表明我國創業版企業高管更追求企業穩健的發展,他們更希望有安穩的生活,而不刻意追求企業帝國的創建。2011~2013年,高管持股比例穩中有降,然而高管薪酬s大幅上漲,這又進一步地驗證我國創業板公司高管更看重企業近期的發展,而不愿將精力用于企業長遠的發展。

鑒于分析企業高管持股在不同水平上對兩權分離度和現金流權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影響的不同,本文以高管持股50%為界,把樣本企業分為高持股比(218個樣本)和低持股比(618個樣本)兩組,然后將高持股比與低持股比重新進行回歸,結果如表5。從表5中可以看出在低持股比下,兩權分離度和現金流權與企業研發投入都成負相關,其中,現金流權與企業研發投入在1%的顯著水平內負相關,兩權分離度與企業研發投入在5%的顯著水平內負相關;而在高持股比下,兩權分離度與企業研發投入相關程度有所降低,同時現金流權與企業研發投入在5%的顯著水平內呈負相關。結果說明,當高管持股比上升時,現金流權和兩權分離度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影響程度降低,即高管持股可降低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干涉,對實際控制人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從而導致上市公司可用于研發的資源減少的動機產生制衡作用。

六、結論

本文通過選取2011~2013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總共836個樣本)對近三年的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考察了高管持股、實際控制人的現金流權、兩權分離度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影響的相關性,并按高管持股比的高低進行了進一步的實證分析,得出了一些相關的結論。本文的研究結果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高管持股與企業研發投入額呈“U”形關系。

這說明,當高管持股比較低時,高管收入來源主要源于個人固定薪酬,高管更希望企業有穩健的發展來保障其個人穩定的收入,從而忽略企業的長遠利益,因此公司的研發投入力度隨著高管持股增加而減少。而當高管持股比較高時,高管收入主要源于其擁有的股權,此時高管希望企業能做大做強,希望企業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并通過增強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來提升他們擁有的股權價值,因此公司的研發投入力度隨著高管持股增加而增加。

(二)兩權分離度與企業研發投入呈顯著負相關。

這表明當前創業板上市公司由于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導致實際控制人利用其超額控制權來謀取私人收益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兩權分離程度越大,企業研發投入的資金更可能被挪用,從而導致研發投入越出現不足的情況。

(三)高管持股比越高,實際控制人的現金流權和兩權分離度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越小。

這說明高管持股可以有效地減少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干涉,能對實際控制人操控企業資金,操控企業研發投入產生制衡作用。

七、建議與討論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投資者保護機制。如今,大股東的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偏離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對上市公司控制人的監管法律需要進一步完善。一方面,政府需為完善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政府需加強對上市控股股東的監管約束,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建立良好和高效的法律體系和機制。對于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分離程度較大的企業,要加強監管,加強對其關聯交易的監管,要通過法律、法規手段來制約控股股東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占行為。

其次,大股東與高管形成權力制衡將有利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高管持股降低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干涉,對實際控制人通過資金占用、關聯交易等手段來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從而導致上市公司可用于研發的資源減少的動機產生制衡作用。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將有利于我國創業板企業加大研發強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實現國家整體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

最后,創業板企業是中國資本市場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源泉之一。要構建創新性社會,促進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政府可鼓勵企業大膽嘗試創新,為創新性企業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主要參考文獻:

[1] Amihud Y., Lev B., 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 [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1, 12(2): 605-617.

[2]Bertrand M., Mullainathan S., Enjoying the Quiet Lif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rial Prefer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 2003, 111(5):1043-1075

[3]Pathan S., Strong Boards, CEO Power and Bank Risk-Taking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7):1340-1350.

[4]王燕妮.高管激勵對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基于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檢驗[J].科學學研究,2011,29(7):1071-1078.

[5]唐清泉,徐欣,曹媛.股權激勵、研發投入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31(8):77-84.

[6]唐清泉,徐欣,夏蕓.我國企業高管股權激勵與研發投資――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11,9(1):21-42.

[7]徐寧.高科技公司高管股權激勵對R&D投入的促進效應――一個非線性視角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34(2):12-19.

[8]杜劍,周鑫,曾山.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上R&D的影響分析[J].公司治理,2012,11(1):94-95.

[9]許永斌,彭白穎.控制權、現金流權與公司業績――來自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186(4):74-79.

[10]趙武陽.什么決定了企業的研發投入[J],中國會計評論,2012,10(4):453-472.

[11]劉小元.董事會、資源約束與創新環境影響下創業企業研發強度――來自創業板企業的證據[J],軟科學,2012,26(6):99-104.

[12]鄭晨曦.我國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3.

[13]梁光紅.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分離對投資行為的影響[D],碩士學位論文.廣州:暨南大學,2011.

[14]喻喜.最終控制人的現金流權、控制權對公司績效的影響[D],碩士學位論文.湘潭:湘潭大學,2012.

[15]陳炫光.上市家族企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分離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廣州:中山大學,2008.

[16]陳佩.企業研發投入與績效相關性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3.

第11篇

開題報告是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的制度文本,在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中具有法規性質,對師生雙方具有強烈的約束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規劃開題報告步驟,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查字典。

開題報告經集體討論通過后,我們就以此為依據,使開題報告貫穿于畢業論文指導的全過程。畢業論文指導過程大致分三個階段。

1、論文指導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大致延續兩周。主要工作有:專業責任教師著重檢查指導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情況,選題進行所必需的條件是否具備,開題報告中提到的參考資料是否在著手收集;指導教師著重檢查學生是否編好比較詳細的論文三級提綱,了解學生寫作的最大困難,進一步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增加學生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的信心,指導學生根據開題報告的要求制定比較具體的寫作計劃,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資料。

2、論文指導鋪開階段。這個階段是整個論文指導過程的關鍵環節,論文能否順利完成,論文質量的高低,與這一階段的工作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開題報告中這一階段安排的時間也較長,大概15周。我們在開題報告中規定用五周左右的時間完成初稿,在初稿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嚴格把關,防止出現抄襲現象和捉刀 現象。隨后專業責任教師主持全體指導教師討論會,收集論文初稿寫作中反映出來的典型情況和帶傾向性的問題,商討對策,并將這些問題向全體學生集中通報,提出整改意見,部署下一步的寫作任務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轉入對論文的修改,指導教師重在對論文的主題思想、層次結構、邏輯關系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我修改為主,通過幾次反復,論文框架基本建立,內容比較充實,整體上實現開題報告的預期目的。 在整個鋪開階段,專業責任教師根據開題報告的寫作計劃與要求,定期進行兩到三次檢查督促工作,著重檢查畢業論文的學風、工作進度、教師指導情況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教學部門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檢查情況,并適時提出指導意見和協助解決有關問題。

3、論文指導定稿階段。這個階段是進一步提高論文質量,培養學生嚴謹治學學風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除了指導學生對論文篇章結構作局部調整外,還應進行文字上的修飾,確保語言流暢,體現學術論文的語言特色。同時指導學生完善畢業論文格式,寫好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編好目錄、列好參考文獻等,為論文答辯作好準備。

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一方面我們不斷強化開題報告的制度文本作用,與此相適應,我們在專業網頁上開辟了一個論文寫作指導園地,為開題報告作用的發揮構建了一個技術平臺,同時也架起了一座師生相互交流的橋梁。通過這個園地,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與問題,隨時可以向指導教師請教。我們還規定,指導教師之間是分工不分家,針對具體的問題,學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導教師詢問,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有義務為學生解答疑問。同時,指導教師通過這一園地,隨時了解學生畢業論文的進展情況,有條件地向學生提供一些他們難以找到的數據資料,充實文章內容。我們還將那些寫作進展快、論文質量好的學生及時在園地中提出表揚,并請他們介紹經驗談體會,極大地調動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要進一步提升開題報告在畢業論文指導中的作用,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與開題報告相配套的畢業論文實施細則 現行的開題報告設置的六大欄目都是粗線條的,這樣,在具體操作上,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導致同樣的開題報告填寫的內容會有較大的差異,如研究方法欄目,許多學生就無從下手,有的雖然填寫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導教師也會按照個人的理解開展指導工作,離規范化要求就會有一定的距離。有鑒于此,我們建議制定一個與開題報告相配套的畢業論文實施細則,這既是對開題報告的說明與解釋,又使開題報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讓師生在使用開題報告過程中不存在疑問和困難。

(二)對現行的開題報告欄目作適當的修改與補充 我們認為,開題報告中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欄目,對開放教育學生來說,要求高了些。開放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理論型人才,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選題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既沒有必要,學生想了解也難以做到。雖然上網可以查到一些與選題有關的信息,但要從中分析出國內外研究現狀,對部分指導教師來說也非易事,遑論成人學生。因此,我們建議將此欄目改為論文的理論與實踐價值。開題報告中的參考文獻,我們認為,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指導教師都不好把握,因為填寫的參考文獻在論文寫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參考文獻中找得到,不如改為參考文獻來源與查找方法,給學生利用參考文獻、查找資源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除此之外,我們建議設置一個新欄目研究的有利條件和困難,這樣,師生對論文寫作與指導就會心中有數,未雨綢繆,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三)建立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網頁 從選題情況看,部分學生仍然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掌握足夠的信息。網上給學生提供的畢業論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實施意見和一些選題,遠遠不能滿足師生的要求。我們雖然開設了論文指導與寫作園地,但規模小、資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生分離給畢業論文指導帶來的困難。因此,我們建議各分校建立各自的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網頁,這個網頁可以考慮設置論文寫作動態、優秀論文展示、論文選題集錦、寫作方法漫談、參考文獻薈萃、師生交流互動等欄目,這些欄目既滲透了開題報告的內容,又是對開題報告的進一步延拓,實現開題報告的制度文本作用與開放教育網絡技術平臺的完美結合。

第12篇

[關鍵詞]大氣污染;活性碳纖維;水污染

中圖分類號:X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6-0068-01

一、前言

活性碳纖維的結構屬于微孔型,這對多種污染物都有良好吸收功效,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環保領域里。對于水治理而言,活性碳纖維的使用能夠起到凈化飲用水和工業廢水。而對于大氣污染而言,活性碳纖維能夠吸收大量空氣有害氣體。文章分析活性碳纖維在這兩個領域的應用。當前,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人們對環保產品渴求,活性碳纖維在未來發展中有良好的前景。

二、水污染治理中對活性炭纖維的應用

(一)飲用水凈化中對活性炭纖維的應用

飲用水凈化選擇了活性炭纖維,水凈化效率高。從實踐中得知,凈化裝置它的裝置結構、占用空間大小以及經濟效益都有極大優勢。即使是處于斷續通水情況下,處理量不會有所下降,反而會逐漸增加,使用壽命長。活性炭纖維發揮出特殊功能,實現無機物凈化,有機化合物清除和水質細菌凈化等。水質澄清層面,進水質難聞的異味凈化掉。在無機物層面,一般而言,飲用水會包含大量的高猛類物質,活性炭纖維能夠有效地凈化這些物質。在有機化合物層面,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水體中會包含大量的酚類、氯類物質,屬于有機化合物范疇。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大,活性炭纖維在一定程度上能將其去除,去除效率較高,達到98%。次氯酸鈉分解方面,活性炭纖維在同水體中的次氯酸鈉實現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鈉。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具備有效地凈化作用。

(二)污水處理中對活性炭纖維的應用

水體污染因素較為復雜,文章選擇較為典型的因素進行說明。一,銀離子廢水。第一方面是利用自身還原吸附性直接吸附大量的銀離子; 第二方面是通過活化作用令纖維表面含氧的官能團發揮作用, 通過化學鍵作用除去銀離子。活性炭纖維對染料處理效果較好,染料廢水的污染顆粒較多,而且PH值呈現不同。在使用活性炭纖維之前,理當對廢水進行檢測,確定出污染物類型。再選擇PH值同孔洞類似活性炭纖維,這樣才更好的保障染料處理效果。

三、大氣污染治理中對活性炭纖維的應用

相對面積較大,能夠為活性炭纖維提供良好的吸附空間,提升吸附重復率。大氣污染中,最為常見的有硫化氫、硫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活性碳纖維對大氣污染有較好處理效果。

(一)活性炭纖維用于吸附分離硫氧化物

活性炭纖維相對于粉末活性炭而言,它的吸附和阻截能力較強,能夠較好處理黑水污染問題。因此,被大量使用于高端凈水產品里。當前市場存在的活性炭棒,它的攔截作用較強,但是吸附能力很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二次污染出現。因此,在使用中備受爭議,有的學者希望使用活性炭棒,而有的學者反對。但是如果科研過程中, 能夠提升活性炭棒吸附能力,那對凈水而言將是有力探索。活性炭纖維是基于活性炭棒基礎上的產品,吸附和攔截能力都較強,凈水性效果明顯,備受市場青睞。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加快研究步伐,研究更多凈化水體和空氣產品,推動環保事業發展。

眾所周知,酸雨形成最為重要的導致物是硫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大,對酸雨的處理變得至關重要。一般而言,傳統的硫氧化物分離方式比較多,然而使用都會具有局限性。在該情況下,活性炭纖維吸附功能較強,是其他吸附物質四倍。而且。活性炭纖維能夠實現重復使用。因此,在經濟效益層面有著重要優勢。

(二)活性炭纖維用于吸附分離氮氧化物

活性炭是一種借助活化處理之多孔碳,在使用中具備超強的吸附作用。在軍事、化工以及環保層面,有著悠久歷史現代的活性炭纖維,纖維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吸附作用強,吸附顆粒效率相對于活性炭高出20倍,吸附速度達到1000倍。但是,我國活性炭使用時間較短,使用普及率較低。隨著科技社會不斷發展,我國環保意識增強,我國引用活性炭纖維應用于凈化水和凈化空氣中。活性炭纖維是高科技產品,它的制品可以是絲、紙、氈、布等等。而且市場價格也相對高,我國在對活性炭纖維研發時,急需探究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研發模式,為我國普及使用活性炭纖維奠定基礎。舉個例子,活性炭纖維產品活性炭纖維氈,對灰塵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凈化空氣。但是使用時間過久之后,微孔會被填滿,導致吸附能力下降。一般而言,活性炭纖維再生方式較多,可以使用加熱方式將吸附的物質隨著動能增加而益處。活性炭纖維之所有備受青睞,關鍵在于其重復使用率較高。在工業上使用一般都會借助專門的裝置實現,使得空氣凈化效果更加明顯。

當氧化物是大氣污染常見的物質,該污染物具有可凝性,尤其是在常溫環境下,會使得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可凝性增強。還具備高沸點以及二聚作用。這些特性使得活性炭纖維很難被吸附。在使用時,要對氮氧化合物進行處理,分離氮氧化合物,對活性炭進行微調整,改變微孔距離,保障吸附效果。另外,硫化氫大氣污染處理也類似。硫化氫具有毒性,氣味較為刺激,在進行處理時要做好準備工作。對活性碳纖維進行預處理,使得活化水平更高。在特定的環境中發揮出作用。

結束語

我國的活性炭纖維技術相對于國外而言,我國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國外活性炭纖維使用已經普及,被大量生產。而在我國活性炭纖維還處于研究階段。較少的部門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未被推廣應用。在我國活性炭纖維未來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對技術研究力度,集中于產業化和使用化層面研究。研究人員要努力降低批量生產成本,提升工藝水平。在條件許可下,可以引入國外先進技術,推動我國環保建設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殼聚糖、碘的抗菌性能及其在窗體頂端

[1] 沈岳,蔣高明,季濤,高強,劉其霞.活性炭纖維材料吸聲性能預測模型 [會議論文]2012-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新型纖維材料的研發與應用紡織分論壇.

[2] 董德榮.抑菌處理中的應用[期刊論文]2013-中國人民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邯郸县| 晋江市| 普安县| 淮滨县| 宜城市| 大关县| 印江| 大庆市| 武陟县| 大渡口区| 塔城市| 元江| 北票市| 虹口区| 漳平市| 荥阳市| 漳州市| 延边| 安图县| 方正县| 城固县| 桑日县| 宁陕县| 利辛县| 镇赉县| 兰坪| 长葛市| 苗栗市| 达孜县| 恩施市| 宜兰市| 鲁甸县| 双城市| 江油市| 宁阳县| 柳林县| 贺兰县| 桐柏县| 宁津县|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