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1 12:03: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橄欖球運動員訓練,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橄欖球 身體素質 體能 梯度傳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247-01
橄欖球運動具有田徑中的快速奔跑、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還要有其他球類運動中的靈敏、腳下盤帶、踢射能力,體操、武術中的柔韌性練習等等,因此是一項綜合性的運動,具備充足的體能是必要條件。身體訓練是橄欖球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促進橄欖球運動員身體全面發展,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及內臟器官的機能,使之承受大運動量訓練,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技術、戰術的必要條件,是充分發揮技術、戰術、提高運動能力,延長運動壽命,減少運動創傷的有效手段。身體素質是掌握各種技術的基礎,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不斷提高技術、戰術的重要保證,而發展與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又必須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地進行訓練才能實現。就身體練習所具備的素質淺談如下。
1 力量練習
力量是速度、耐力、靈敏和彈跳力等素質的基礎。在比賽中,突起突停、轉身變向、快速奔跑、合理沖撞、跳起爭球、司克蘭、冒和勒克等都要良好的力量素質。橄欖球運動員力量素質應是在發展全身力量的基礎上,根據前、后鋒的基礎需要,重點發展上下肢和腹、背、頸的力量。因此,各種負輕重量的練習,如連續快速推挺輕杠鈴的練習等,以及徒手和各種力量的練習,如俯臥撐、仰臥起坐、蛙跳等,對于發展橄欖球運動員的力量有重要的作用。
2 柔韌練習
柔韌性是運動員完成大幅度動作的能力。柔韌練習可以增加肌肉和韌帶的彈性,擴大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大動作幅度,對避免運動創傷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橄欖球運動隊柔韌的要求,柔韌練習要結合橄欖球自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關節的活動范圍要大,以利于加大各種動作的幅度防止拉傷和創傷。只要在每次訓練的準備活動中,或進行某些身體訓練中注意高質量地做各種體操動作,有意識的再結合一些橄欖球專門柔韌動作,就可以達到橄欖球運動柔韌練習的基本要求。
3 速度練習
速度快,對橄欖球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后鋒隊員。速度快是對提高橄欖球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有很大的作用。橄欖球運動員的速度集中表現為反應快、起動快、沖刺快、突然變向快和完成技術動作快等方面。在速度上不僅僅是空跑速度,而且還指控制球時的速度。如持球跑動等等,由于橄欖球比賽具有它本身的特殊要求,對于發展橄欖球運動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速度訓練,可以采用短跑運動員的主要訓練方法來提高兩腿的交換頻率。在速度訓練時要保持經常,并且還要與技術訓練相結合進行,要多采用視覺和聽覺等信號的反應來進行練習。
速度訓練要在精力旺盛、精神集中、情緒較高等狀態下進行,目的要使中樞神經處于良性興奮狀態時才能通過訓練改變中樞神經對肌肉收縮速度和協調配合的支配功能,因此,速度訓練應注意不可過于集中,不宜時間過長,不宜在其它訓練之后和運動員已感到疲勞時或情緒不佳時進行訓練。
4 靈敏練習
橄欖球運動員要在快速、復雜和多變的比賽中能準確的判斷情況,迅速而協調地完成技術動作的戰術配合,這就要求具有高度的靈敏性.靈敏素質對技術動作,特別是復雜技術的掌握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靈敏素質的提高必須要有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韌等素質的保證,要善于選擇那些與提高橄欖球場上的靈敏性有密切關系的那些項目中的某些技巧進行適當的訓練。分析橄欖球場上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結合球的各種變向移動;二是在各種情況下及時合理地運用各種倒地和起立的動作;三是空中動作的變化和平衡能力。因此在選擇訓練項目和動作技巧時,應結合上述三種情況,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哪些橄欖球場上很難用得上動作技巧。場上靈敏性與橄欖球技術水平的高低、熟練的程度、戰術意識的強弱等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注意與技術、戰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各種靈敏性的訓練。
運動訓練有準備期、訓練期、比賽期、賽后恢復調整等周期。運動訓練實踐在每周訓練中實施了一點訓練方法簡介一下。橄欖球訓練一周七天中六天訓練,周一恢復性球類練習,如梯度傳球、對向快傳、“神龍擺尾”練習、交叉與圍繞等,同時,可以加一些接高控球后的梯度傳球,進攻與防守和簡單Touch比賽,充分利用球來恢復周日訓練的缺失,還有體能上要盡快恢復,充分調動隊員積極性,利用游戲或競賽法使隊員在娛樂中能得到體能的恢復與儲備;周二進行力量素質練習。因為力量素質必須關節、韌帶充分拉伸開避免運動損傷,有上肢的連續推杠鈴,肩上挺舉小杠鈴、小臂提拉重物,引體向上等,腰部的核心力量、肋間肌的練習、屈身轉體、俯臥挺身等、臥推、單臂推重物等;周三早訓修腳步練習,跳標志筒,跳繩梯的各種腳步練習、單足跳等,上肢的引體向上、懸垂舉腿、雙杠臂屈伸等,下午訓練進行技術動作的分解講解與訓練,如冒爾的推進、勒克的倒地放球、支援與跟進取球、司克蘭的放球與勾球、托舉的變化等;周四早上速度練習,30米、50米、100米、150米、200米、400米三組,分別用60%、80%、100%的體力,調節好節奏。下午訓練力量練習,以下肢為主,蛙跳、負重提踵、深蹲、下肢蹲走傳球、分腿半屈膝、左右單腳Z型步等;周五早訓傳、接球提高手感球性,其中包括大梯度長傳、接高空球后進行交叉與圍繞,滲透防守練習,如二打一、二打二、三打二等,小體能練習,如折返跑、肘立撐等,下午訓練耐力素質練習,二人一組變速跑,疊加折返跑,底線―22米線―中線,12分鐘跑,要求2700米及格;周六進行實戰比賽,強調動作規范、變向靈敏、扎點與跟進及時、安全意識、戰術合理變通。賽后針對實戰比賽進行點評、指導、理論與裁判規則的細化,另外在天氣特殊、不允許室外訓練時,進行室內視頻欣賞,理論學習提高隊員的理論知識,更好的訓練與實踐。
參考文獻
關鍵字:橄欖球;橄欖球男女隊員;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10-0008-01
橄欖球是眾多球類項目中身體對抗最為激烈的體育項目之一,從而在不經意間造成各種各樣的運動損傷。因此,重視并做好運動中的損傷預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通過研究與總結該項目運動創傷的發生原因,發病規律,治療方法和康復手段等,有利于改進條件,做好預防措施,改進運動的訓練方法,提高運動成績,更好起到保護運動員身體健康的效果。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文以現役的和退役在遼寧省隊集訓的橄欖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知網、圖書館和網頁上查閱了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并搜集相關的期刊文章作為論文撰寫時的參考。
2.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制定關于遼寧省橄欖球運動損傷現狀的調查問卷,其中有男隊員10名,女隊員12名,共22份調查問卷。
二、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統計結果
1.訓練比賽時運動損傷的部位
由表1可以看出,在訓練時,踝關節受傷概率最大,其次是膝關節,再次是腰部。在比賽時,踝關節和腰部受傷概率最大,其次是手指,再次是膝關節。
2.損傷部位分析
在訓練與比賽中,易損傷部位大致相同,踝關節受傷概率最大。橄欖球因項目特點和難度要求,無論在技術訓練還是輔助訓練都要求反復,快速地進行沖撞,急停變向跑,傳接球等動作,其肩,手,腰,膝,踝成為最易發生損傷的主要部位。
(二)損傷原因的調查與分析
損傷的原因在訓練和比賽場上有很大的區別。訓練時,受場地器材等外界原因受傷是造成受傷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保護與自我保護不當,再次是準備活動不充分;比賽時,技術動作不正確是損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準備活動不充分,再次是場地器材等原因。據統計,損傷原因與場地關系密切,外出訓練或比賽造成損傷的概率達63%,這應與場地的硬度等方面有關;而造成比賽場上損傷差異的原因是,當面臨與自己隊伍技術水平相差懸殊以及心理方面的作用情況下,技術動作的不正確和準備活動的不充分導致的運動損傷明顯的顯現出來。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橄欖球隊隊員運動損傷的發生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關節、踝關節、腕關節、腰部、手指等部位。
2.訓練時受場地器材等外界原因受傷是造成受傷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保護與自我保護不當,再次是準備活動不充分;比賽時,技術動作不正確是損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準備活動不充分,再次是場地器材等原因。
3.外出訓練或比賽造成的損傷的概率為63%。
4.上肢關節中,手指關節損傷主要是傳接球技術動作不正確造成,上臂的損傷主要有爭邊球擲球和對抗中不良情緒導致,腰部的損傷常會因撲摟、司克蘭頂架和舊傷未愈合而再次受損傷造成。
(二)建議
1.在訓練過程中除嚴格要求掌握正確的技術,戰術外,加強運動損傷防治知識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增加易傷部位和薄弱環節的訓練,從而加強關節穩定性減少或避免損傷的發生。
3.加強隊伍的醫療工作,配備必需的醫療設備和足夠的醫療人員。教練在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尤其在為受傷患病的運動員安排訓練時要征求隊醫的建議,能有效地控制傷病的發生和傷病對訓練的影響。
4.完善訓練和比賽的場地設施,保證場地不會造成隊員損傷;同時要加強自我保護能力,增強自我保護,相互保護意識,加強體能檢測和力量訓練,配帶必要的護具及時進行自我保護。
5.教練應關注外出訓練或比賽造成損傷的原因,并找出可避免的因素解決。
參考文獻
[1]曲綿域.等.實用運動醫學(修訂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2]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醫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6:245-249
[3]王予彬.王人衛運動創傷學[M].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6.8
1984年的選秀大會。芝加哥人在挑到了邁克爾?喬丹之后又挑上了卡爾?劉易斯。幸虧劉易斯沒去公牛報道,要不然洛杉磯奧運會的跳遠金牌指不定被誰摘走了。同一年的狀元,后來的“大夢”奧拉朱旺據說之前是尼日利亞青年隊的守門員。難怪步伐如此怪異!這也算上帝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誰想到十年之后,1994年。退役的喬丹跑到芝加哥開始打棒球。在極度重視體育教育尤其是田徑的美國,競技場上的多面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別看喬丹打的是職業棒球,NBA里棒球水平比他高的,大有人在!
前不久第三屆麥迪慈善壘球賽在休斯敦市西部的8號公路旁的名為“場地”的棒球場再次上演,眾多NBA球星紛紛一展身手。當然這些票友們太多不是麥迪的對手。麥迪從5歲開始打棒球一直到高中才結束。他還踢過橄欖球。出任四分衛。麥迪多次表示過。棒球才是他的最愛,如果不打籃球,他可能會進入職業棒球領域,他是一個地道的紐約揚基隊球迷。事實上,由于麥迪后來越長越高,已經不再適合打棒球了,才選擇了籃球。去年,他來中國訪問時曾表示:“我覺得我的棒球技術要比籃球技術更加出色。我想在拿到總冠軍并選擇退役之后,會嘗試加盟職業棒球大聯盟的。”2005年8月,麥迪臨時加入密西西比勇士棒球隊,在熱身賽中。輕易地擊出兩次全壘打。令身旁的棒球高手們都豎起了大拇指。當時。麥迪第一次揮棒就將球有力地擊打到左中外場。第二棒仍然出手不凡。他打出了119米的左中場球。
除了棒球之外。在NBA中最具人氣的要數橄欖球了。很多球星大學時代都是此中高手。“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和“答案”艾弗森就是著名的例子。艾弗森最愛的并不是籃球。其次才輪到籃球。在艾弗森看來籃球太溫柔了。9歲的時候他的媽媽給他買回喬丹鞋要他練習籃球。他哭著對他媽媽說他討厭籃球。如果不是他媽媽把他趕到籃球場上,現在艾弗森不是在NBA,應該是在美國的某支橄欖球隊,也許是費城老鷹隊。艾弗森回憶說:“有關橄欖球的東西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籃球太軟、不夠激烈,和橄欖球相比,我現在身上這點小傷算不得什么。(以前)我從來沒想過打籃球。我一直都認為我會是一個橄欖球運動員。”艾弗森在弗吉尼亞州貝瑟高中時。橄欖球球衣是10號。他是學校籃球和橄欖球的兩棲明星。1991年作為四分衛率領校隊以不敗戰績取得球隊15年來的首個分區冠軍。1992年艾弗森缺席了橄欖球隊的季前熱身賽,但這并不影響他在隨后的比賽中帶隊奪得州冠軍,當選當年的弗吉尼亞州3A級MVP,并入選最佳陣容。直到現在,他還保持著這個賽事的幾項州紀錄。高中畢業后佛羅里達州、北卡、馬里蘭和弗吉尼亞等大學都向艾弗森伸出了橄欖枝。當時的橄欖球教練丹尼斯?科茲洛維斯基說:“如果他成為職業橄欖球手一定會成為超級明星。”艾弗森后來的助理加里?莫爾同意這種說法:“阿倫在籃球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很多人認為,橄欖球更適合他。”“橄欖球和籃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項運動,但是橄欖球是最好的。橄欖球極具挑戰性,競爭的氣氛在比賽場上無處不在。能讓我更加強悍。”這就是艾弗森最愛橄欖球的理由。
2005年全明星扣籃大賽,作為小斯扣籃表演幫襯的史蒂夫?納什在籃球場上秀了一把腳上功夫。其實如果納什當初不是選擇了籃球,現在你很有可能在加拿大足球國家隊名單中看到納什的名字。納什的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職業足球運動員,曾為英格蘭和南非的職業足球隊效力;他的妹妹瓊恩如今是維多利亞大學女子足球隊的隊長,曾四次入選加拿大西部全明星隊;他的弟弟馬丁雖然曾經是一名出色的籃球手,并入選過大學的籃球隊。然而后來弟弟竟然進入了加拿大的國家隊,并參加了奧運會足球比賽,如今也成了一名出色的足球運動員。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你很難與納什現在的身份聯系起來。的確,他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非常喜歡踢足球。高中三年級。納什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市的足球錦標賽并一舉殺進決賽。結果他一人獨中兩元,為學校拿到了第一個冠軍!納什的足球技術在當今的聯盟中絕對是最出色的,直至今日我們仍舊能在每次的快攻反擊中依稀看到他在綠茵場飛馳的影子。是足球練就了他永不疲倦的雙腿。也多虧了他最終選擇了更加熱愛的籃球,才有了今天在籃球場上跑不死的發動機。所以全明星扣籃大賽上,當納什用精準的頭球和腳后跟挑球給小斯奉獻了兩次精彩的助攻時。他的心中是否會激蕩起曾經童年的美好回憶……
不過轉行最離譜當屬肯德爾?吉爾。2005年,37歲的NBA得分后衛肯德爾?吉爾在芝加哥首次參加了職業拳擊賽。在第一輪打敗了職業拳手Bileyo為了準備拳擊賽,吉爾進行了18個月的訓練。賽后這位效力NBA多年的后衛,承認自己無法抵御運動夢想帶來的誘惑。
【關鍵詞】英式橄欖球 十五人制 司克蘭防守
英式橄欖球運動起源于英國,是一項身體對抗激烈、運動技能復雜并要求有頑強的意志品質,具有觀賞性的團隊運動。現在橄欖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對運動員的技術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要贏比賽就必須要有旺盛的體力和精湛的個人技術,更要有精誠合作和勇于犧牲的精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澳大利亞國家隊、英國國家隊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閱讀大量有關橄欖球運動的文章和相關資料、規則。
(2)錄像觀察法:通過觀看比賽錄像出具結論。
(3)比較分析法:通過對比賽錄像進行統計,對世界優秀隊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4)數據統計法:通過對國際橄欖球比賽錄像進行觀看統計,證實司克蘭防守在15人制比賽中的重要作用。
二、結果與分析
1、司克蘭的定義
司克蘭是橄欖球比賽中常見的正集團技術,由雙方各8名隊員相互夾雜在一起半蹲頂在一起。由前拋或前拍隊的對方或獲得球權的隊向司克蘭中投球。投球隊員將球投進司克蘭后,雙方隊員互相頂推,中間的勾球隊員用腳爭搶球,將球向后勾出司克蘭。投球隊員繞道司克蘭的后面將球拾取,或傳球,或帶球跑,比賽繼續進行。
2、統計與分析
根據以上技術統計,可以明顯看出高水平球隊對司克蘭出球后進攻的重視程度,司克蘭出球后的前后鋒的進攻在比賽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本場比賽的錄像的研究可以發現司克蘭出現的次數較為頻繁,司克蘭出球后前后鋒的進攻是比賽的重要環節,不同隊伍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制定了不同的戰術,對前后鋒進攻戰術有著細致的研究。
表2可見:在英格蘭隊與澳大利亞隊比賽中司克蘭技術的統計,英格蘭隊擁有球權的總次數13次,失敗次數為3次,得出英格蘭隊整場比賽的司克蘭成功防守率為76.9%,大邊進攻次數與小邊進攻次數的比例為9:4,這說明英格蘭隊在司克蘭方面防守技術較好,與澳大利亞隊相比能夠較快的獲得球權,也證明英格蘭隊的前鋒整體能力較強。澳大利亞隊擁有球權的總次數為15次,失敗次數為4次,得出澳大利亞隊整場比賽的司克蘭成功防守率為73.3%,大邊進攻次數與小邊進攻次數的比例為11.4%。
從以上兩表中我們不難發現高水平隊伍在利用司克蘭各種進攻技術獲得利益,從而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兩支隊伍司克蘭出球后的前后鋒進攻戰術風格完全不同,但都能通過自己的戰術獲得最大的利益,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和身體優勢制定不同的技戰術,采用不同的進攻方法利用速度與力量在比賽中獲得利益。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 在英格蘭隊與澳大利亞隊比賽中,英格蘭隊司克蘭出球后前后鋒進攻的次數比為8:5,而澳大利亞隊前后鋒進攻的次數比為6:9,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英格蘭隊多采取前鋒進攻的戰術,利用身體力量的優勢在比賽中獲得利益,從而占居場上的優勢,而澳大利亞隊多采用后鋒進攻的戰術利用速度和靈活性在比賽中獲得利益。證明了英格蘭隊的前鋒能力較強,而澳大利亞隊的后鋒能力較強。
(2) 在英格蘭隊與澳大利亞隊比賽中司克蘭技術的統計中得出英格蘭隊整場比賽的司克蘭成功防守率為76.9%,大邊進攻次數與小邊進攻次數的比例為9:4,而澳大利亞隊整場比賽的司克蘭成功防守率為73.3%,大邊進攻次數與小邊進攻次數的比例為11:4。以上數據表明英格蘭隊在司克蘭方面防守技術較好,與澳大利亞隊相比能夠較快的獲得球權,也證明了英格蘭隊的前鋒整體能力較強。
1、 建議
(1) 在英式橄欖球比賽中,司克蘭出球后進攻與防守的技戰術在比賽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司克蘭出球后進攻是整體進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司克蘭的防守技術是整體防守中較為關鍵的組成部分。提高球隊司克蘭出球后進攻與防守的技術水平是提高球隊整體實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大隊員對司克蘭技術的訓練力度。
(2) 教師在訓練時,應注意培養參與司克蘭的隊員的位置感和方向感,根據自身條件制定適合本球隊的司克蘭出球后前后鋒的進攻的技戰術。此外,司克蘭防守方應主動利用防守戰術,目的性、針對性要強。
(3) 通過對國外強隊在訓練和比賽中司克蘭出球后的前后鋒進攻和防守的技術進行比較和分析,結合本國橄欖球隊自身的特點,針對我國橄欖球隊在司克蘭防守的缺陷進行相應的研究進行改革,培養出適合自身特點的進攻與防守技術,并在訓練和比賽中加以運用,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對我國橄欖球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我國橄欖球隊提高整體實力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鄭剛、李玉錚橄欖球(M)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6
[2]程公 七人制橄欖球運動教程(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3]何陽 橄欖球技術圖解(M)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4]馬巍然 中國橄欖球運動現狀分析(J)體育學院學報2002
[關鍵詞]乒乓球運動員 體能訓練 速度訓練 靈敏訓練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225-01
乒乓球運動是我國在國際體壇上具有明顯優勢的體育項目之一,隨著當今的乒乓球運動越來越趨向于力量大、速度快、旋轉強、變化多、對抗性強的特點,這種發展趨勢不僅要求教練員和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中加強技戰術和心理素質訓練,更要加強體能訓練。此外,國際乒聯陸續出臺并實施的關于乒乓球比賽的新規則,更加突出的強調了運動員的體能在比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21世紀乒乓球規則變化情況及對運動員體能的新要求
1.1 規則變化
在2001年9月1日起,國際乒聯對比賽規則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將原來的每局21分賽制改為11分賽制,發球也由原來每方發5個球后輪換改為現在的每方發2個球輪換;從2002年9月1日起,國際乒聯又對運動員的發球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制,實行“無遮擋”發球,無遮擋發球是當球與球拍接觸時,發球的運動員或者他的雙打隊友身體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網以及兩側網柱頂端與球進行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或上方的高度,以不遮擋接發球員的視線為限。也就是說,運動員發球時,不能用肘臂擋住球,應當讓裁判員和副裁判員看得見球和球拍
1.2 體能要求
進入21世紀,國際乒聯針對乒乓球運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堪稱“大刀闊斧”,既對于提倡“綠色乒乓”、促進乒乓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又對乒乓球運動的自身發展產生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影響。直徑40毫米“大球”替換38毫米“小球”,據研究表明:質量由2.49g增加到2.72g,增加了9.24%,直徑增加了5.26%,球的表面積增大了10.8%,球的體積增大了16.6%,大球比小球旋轉也降低了13%,速度減少4%,由于限制了速度與旋轉的威力,增加了擊球的回合數,所以要想達到以往擊球效果,運動員的專項力量在大球時代所起作用明顯增大;11分制的改革不僅僅是比賽分值的減少,同時打亂了原有每5個換發球的輪次,改為每2個換發球,比賽時間縮短,比賽間歇增加,運動量相對減少,運動強度隨之加大,要求運動員進入比賽狀態快、拼得兇,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所具備的競技能力,要求平時注重改變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訓練中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的比例分配,適應11分制的比賽節奏;實行“無遮擋”發球后,發球質量下降,很少能靠假動作或隱蔽姿勢直接發球得分,對于發球者搶攻造成一定削弱,發搶段實力指數降低,相對相持段比重可能會上升,要求運動員進一步提升自身相持段的專項耐力;無機膠水的使用雖然保證了運動員的健康,但球拍膠皮性能的下降直接導致速度與旋轉的下降,降低了回球質量,比賽中經常出現一板球相持十幾個回合的情況,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與相持能力占總體競技能力的比例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運動員努力實現原有的擊球效果,需要在專項力量與專項耐力上付出更多努力。
2 體能訓練的釋義、作用和意義
2.1 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及其構成
任何運動員的體能發展水平都是由其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及運動素質的發展情況所決定的。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和靈敏等。三種因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每一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體能的整體水平。因身體形態、機能受遺傳影響關系比較大,外界因素影響相對較小。運動素質是體能的外在表現,所以在運動訓練中多以發展各種運動素質為身體訓練的內容。
2.2 體能訓練的作用和意義
體能訓練能夠對運動員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具有進一步優化過程,對于其他種類與專項相關的身體素質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相互影響和協同促進作用。良好的體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良好的體能訓練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基礎;良好的體能訓練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心理狀態的基礎;良好的體能訓練有助于預防傷病,延長運動壽命。
3 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3.1 體能訓練的分類
在體能訓練中,由于專項的原因,把體能訓練分為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兩類。兩者互為獨立,又有著密切關系,共同發展。
3.2 速度和靈敏訓練
關于乒乓球運動員一般的速度、靈敏訓練,可以通過提高快速移動能力、協調控制能力和反應能力來實現。例如:加速跑、變速跑、接力跑、各種姿勢的突然性起跑、各種的快速跳繩練習、貼人游戲、追逐跑游戲、蛇形跑、小場地的足、籃、橄欖球比賽、各種聽口令的快速反應練習,等等。
3.3 力量訓練
在乒乓球運動中,運動員使用快速力量相對較多,在大球和無機膠水到來的時代更要求運動員重點放在力量素質練習上,具備突出的快速力量。力量訓練時應注意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結合練習,注意把發展速度與爆發力結合起來。在選擇聯系的內容上應有所側重。少年運動員應注重發展基本力量結合專項力量,訓練水平高且年限較長的運動員則應以發展專項力量為主,配合基本力量練習。
3.4 耐力訓練
按人體的生理系統分類,耐力素質可分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肌肉耐力也稱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為有氧耐力與無氧耐力。依耐力素質對專項的影響,耐力素質又可分為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一般耐力是對于提高專項運動成績起間接作用的基礎性耐力,專項耐力是指對于提高專項運動成績有直接關系的耐力,具體的講是機體堅持長時間持續完成專項動作的能力。乒乓球運動員所需的耐力是一種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混合的與速度、靈敏緊密結合的耐力,是一種專屬乒乓球運動員的專項耐力。
參考文獻:
[1]于慶川.乒乓球規則的演變對乒乓球發展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3):425-427.
[2]尚志強.乒乓球規則變化對乒乓球運動產生影響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報,2005,21(1):66-67.
[3]湯建文.新規則、新賽制后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新特征[j].安徽體育科技,2006,(1):48
[4]程云峰.乒乓球國際比賽規則的變化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推動[j].四川體育科學,2004(03):66-67.
[5]汪杰.乒乓球改大球后技術動作和打法的變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7):66-67.
[6]劉建和.乒乓球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科學澄清足球迷思
如今的足球場上,22名球員的身后卻站著一群神秘的科學家,他們利用生物力學、物理學、營養學、心理學及其他與提高運動成績有關的學科來幫助球員。
下面幾個例子講述了科學怎樣幫助人們改變了足球的面貌,揭開了關于足球的謎團,打破了關于足球的各種謠言。
假摔:怎么知道球員是在假摔呢?英國心理學家保羅·莫里斯說,球員假摔時雙臂高舉、手掌張開、胸膛前挺、雙腿彎曲,就像一張拉滿的弓。“球員假摔時常常是這種姿勢,但從生物力學角度講,人自然摔倒時不會這樣。”莫里斯說,“實際上,人自然摔倒時,為了緩沖會本能地把胳膊向下伸,或者為了平衡把胳膊伸向一旁。”
爆冷頻率:說足球是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體育 項目的那些人,現在可以從統計數字中獲得安慰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數據表明足球運動在爆冷頻率上戰勝了橄欖球、冰球、棒球和籃球這4種主要的運動項目,也就是說足球運動中最容易出現以弱勝強的局面。橄欖球是最缺乏懸念的,爆冷頻率竟然比足球低了25%。
主場和荷爾蒙:生物學能夠解釋主場優勢的現象嗎?英國研究人員桑迪·沃爾夫森和尼克·尼夫測試了球員在主場比賽前、客場比賽前以及訓練期間的雄性激素水平,發現主場比賽前他們的激素水平高出很多。雄性荷爾蒙與支配感、自信心和進攻性相關,這意味著小伙子們在主場都會精神振奮,盡力保衛他們的地盤。
紅顏色效應:杜倫大學和樸利茅斯大學的專家通過數據分析,穿紅色條紋隊服的俱樂部取勝的概率要高于穿其他顏色隊服的俱樂部。紅隊(如曼聯、利物浦隊和阿森納隊)捷報頻傳,而黃隊或橙隊的戰績最差。理論根據是,穿紅色條紋隊服會產生心理刺激——紅色在本質上往往能激發男性的進攻力和表現欲。
雙手上的未來:者要了解下屆世界杯究竟鹿死誰手,不妨仔細瞧瞧球員的雙手。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約翰·曼寧提出,足球運動員手指的長度與他踢球的能力密切相關。曼寧對英國精英球員進行了觀察,發現他們的無名指比食指長。根據曼寧的理論,在胎兒發育早期,子宮內素水平對胎兒心臟發育、空間判斷力以及手指長度有關鍵影響,但不能預知能力。
這種電影最佳的觀影方式是在家中找上一幫朋友,或者去酒吧包下場子,志同道合的影迷與體育迷手捧啤酒杯,用看比賽的方式好好體味體育精神帶給我們的感動,那些揮灑汗水的艱辛在影片的最后一刻是那樣的彌足珍貴,折射出人性中最淳樸的美好。
橄欖球 FOOTBALL
橄欖球被稱為美國第一運動,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簡稱NFL)冠軍總決賽“超級碗”那天是除了圣誕節、感恩節以外的第三大節日,全家人團聚,圍著電視或者去體育場親臨比賽,據說黃金座位的票價會被黃牛炒到25000美元一張。中國的橄欖球迷也戲稱這一天為“美國春晚”,同中國春晚一樣,天價的廣告費讓“超級碗”受益匪淺,也是全世界最賺錢的單場比賽。
美國人是從骨子里愛上了這項運動,沒有什么運動能比橄欖球更能展現美國人的價值觀,他們推崇個人英雄,重視團隊合作,喜歡勇往直前,不向強勢低頭,在某種程度上,橄欖球比賽寄托著美國人的英雄夢。關于橄欖球的電影也層出不窮,在這里介紹的兩部電影都動用了明星陣容,其中2009年的《弱點》(The Blind Side)讓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捧走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弱點The Blind Side
導演:約翰?李?漢考克(John Lee Hancock)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昆東?亞倫(Quinton Aaron)/蒂姆?麥格羅(Tim McGraw)
上映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7.6/10;爛番茄新鮮度 66/100;META critic 53/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2900萬/2億5590萬
《弱點》根據小說《弱點:比賽進程》(The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the Game)改編,講述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麗?安娜?陶西(Leigh Anne Tuohy)領養了一名“問題”少年邁克爾?奧赫(Michael Oher)。這個男孩性格內向還帶有幾分倔犟,與之前的領養家庭都相處得好,但在陶西太太的幫助下,非常好地融入了這個家庭。
親情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橄欖球是整個故事升華的推動力,奧赫在學校的橄欖球隊中表現突出,訓練刻苦,有著高大身軀的他在美國橄欖球職業聯盟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職業球員。看似俗套的劇情往往會帶給觀眾最初的感動,桑德拉?布洛克自然流露的表演帶來的親切感就像一陣春風,日常生活的橋段也充滿了喜劇色彩。整部電影的格調十分積極向上,具備一切體育電影、勵志電影的特征。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陶西太太是一名受過良好教育的美國南方人,她充滿著自信,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力以及一顆堅定的心。這些因素都是驅使奧赫最終成功的原因,也正是在陶西太太的“指導”下,奧赫打贏了他的第一場比賽,建立了自信,在影片的最后,奧赫亮出了他自信的笑容,由此整個人生都發生了改變。
最長的一碼The Longest Yard
導演:彼得?西格(Peter Segal)
主演: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崔西?摩根(Tracy Morgan)
上映日期:2005年5月27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6.2/10;爛番茄新鮮度 31/100;META critic 48/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8200萬/1億5810萬
“爛仔幫”核心成員亞當?桑德勒在2005年傾情奉獻的這部體育電影雖然口碑欠佳,但仍被許多媒體評為體育電影的翹楚之作。片名“最長的一碼”與橄欖球的規則息息相關:橄欖球是一項注重體力與技巧的團隊運動,每一次的進攻方都要絞盡腦汁想出讓對方難以琢磨的戰術,艱難向前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守方隊員試圖憑借強壯的身軀,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人墻,阻止進攻方的滲透。在橄欖球的規則中,每4次進攻至少要向前推進10碼(約合9.14米),若進攻方不能完成這個目標,則攻守轉換,喪失進攻機會。
了解了橄欖球的最基本規則之后,我們不難看出,“最長”的一碼一定是比賽過程中最艱難的一段時間,進攻方竭盡全力向前推進,對防守方來說也要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更何況,在《最長的一碼》中,這場比賽是在監獄舉行的,一方是亞當?桑德勒扮演的保羅(Paul Crewe)的獄友,另一方是獄警們組成的隊伍。保羅在入獄前是一名職業橄欖球運動員,他因為打假球被剝奪比賽資格后自暴自棄,他的全部生活就是酗酒斗毆,最終因醉酒駕駛被送進監獄。
由于他與生俱來的運動天賦和領導才能,在監獄組織的橄欖球比賽中,保羅成為了囚犯隊伍的核心。這些囚犯在服刑的過程中,純真的人性在脫去了社會陰暗面之后重新顯現了出來,保羅在與隊友的相處過程中,再次體會到了熱情澎湃的體育精神。
在好萊塢的電影設置中,邪惡的典獄長似乎成為了監獄題材電影的標準“配置”,《最長的一碼》也不例外,典獄長策劃著一起骯臟的陰謀,而保羅卻成為這場旋渦的棋子,這場橄欖球賽則是全片的。雖然被關押的犯人身上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但在這場關于人性尊嚴的比賽中,囚犯的隊伍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勝利的渴望,參加比賽的每一個人都重新找回了自己,改變了自己。
亞當同學的一副“呆臉”在《最長的一碼》中發揮到極致,極具喜劇天分的他對這類影片的掌握絲毫不差,板起面孔就是男子氣概沖天的正面角色,幾乎讓人忘記了他插科打諢時略微帶有“丑角”性質的表演。本片可以說是亞當?桑德勒的誠意之作,他塑造的這名充滿野性、充滿熱情、極具正義感原則感的角色深入人心。
拳擊 BOXING
相對于橄欖球的團體合作來說,拳擊運動更為直接,更個人化,當然也更加激烈,幾乎所有直接描寫拳擊的電影都會被打上“血腥”的標簽,有時掉一顆牙只是賽場上的小兒科,選手被打得鼻青臉腫,神志不清的情況常有發生。但這還只是拳擊場上的故事,沒有了聚光燈照射的黑暗角落里,地下拳賽的兇狠,賭徒的瘋狂,這些戲碼在不停地上演,這些才是真正的殘酷。
在拳擊電影中,觀眾能最直接地身體對抗,如何讓堅強的意志戰勝疲憊不堪的身軀永遠是這類影片的,當裁判站在被打倒的拳擊手身旁,大聲倒數,10,9,8之時,永遠是拳擊電影催人淚下的時刻。
血腥歸血腥,黑暗歸黑暗,每一部優秀的拳擊電影都會塑造一個成功的個人英雄形象。2011年的《鐵甲鋼拳》(Real Steel)、《勇士》(Warrior);2010年的《斗士》(Fighter);2005年的《鐵拳男人》(Cinderella Man);2004年的《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還有奠定了拳擊電影格調的鼻祖,1980年的《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鐵甲鋼拳Real Steel
導演:肖恩?利維(Shawn Levy)
主演:休?杰克曼(Hugh Jackman)/伊萬杰琳?莉莉(Evangeline Lilly)/達科塔?高尤(Dakota Goyo)
上映日期:2011年10月2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7.2/10;爛番茄新鮮度 59/100;META critic 56/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8000萬/8540萬
在不久的未來,人類拳擊運動因為太過血腥而被取消,創造了機器擊延續人類對拳擊這一高強度運動的熱愛與激情,并有機器擊聯盟大賽這樣的組織與賽事,整個系統非常完善。休?杰克曼扮演的查理(Charlie Kenton)是一名非常有天賦的拳擊手,但遺憾的是他從未獲得過拳王稱號,人類拳擊被取消后,查理變成了機器擊手的控制者,郁郁不得志的他始終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導致機器擊運動在他手中也沒有太大的起色。
直到他從未謀面的兒子麥克思(Max)的出現。
這名11歲的小男孩不僅是機器擊運動的發燒友,性格中的堅忍不拔,善良義氣感染了他“吊兒郎當”的老爸,最終他們和一個看似孱弱卻蘊涵強大力量的陪練機器人一起,向世界頂級機器擊手發起了終極挑戰。
所有運動電影在激情的外衣下一定包裹著一顆充滿溫情的內心,這里的溫情或許是愛情,或許是友情,或許是親情。在《鐵甲鋼拳》中,這顆內心融合了親情和友情,影片中的父子更像是一對互相鼓勵的朋友,兩人對于生活的理解有著天壤之別,父親由于生活的窘迫,以錢為重;兒子則初生牛犢不怕虎,以榮譽為重。在機器人小小的拳擊場上,這兩者的沖突顯得十分有趣,全片也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
影片的第三主角,也是看似弱小的陪練機器人亞當(Atom)具有模仿功能,它身體靈活,在先進的視覺感應功能的影響下,亞當能模仿查理的一切動作。于是,就有了最后一場決賽時的完美融合,查理在場下對著空氣打空拳,亞當在場上與強勁對手激烈對決;查理通過這場比賽重燃了對自我的信心,亞當的勝利贏得了所有觀眾的喝彩。
雖然《鐵甲鋼拳》中人與人的對抗性削弱了很多,在片中觀眾看不到口鼻鮮血橫流的刺激鏡頭,但機器人的拳擊更為兇狠,金屬味更濃,視覺沖擊力更強。最重要的是,拳擊電影的內核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反而在冰冷的機器外表之下顯得更加彌足可貴,也愈發的深入人心。
斗士The Fighter
導演:大衛?O?拉塞爾(David O. Russell)
主演:馬克?沃爾伯格(Mark Wahlberg)/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艾米?亞當斯(Amy Adams)
上映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7.9/10;爛番茄新鮮度 91/100;META critic 79/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2500萬/9360萬
相對其他拳擊電影來說,《斗士》把重心放在了一個拳擊家庭身上,真正走上拳擊場的只是一個人,但他身后卻站滿一堆支持他的人。馬克?沃爾伯格扮演的米奇(Micky Ward)便是電影的主角,克里斯蒂安?貝爾扮演的迪克(Dicky)是米奇同父異母的哥哥,也是一名天賦異稟的拳擊運動員,但成名之后自甘墮落,被的海洋淹沒,身體每況愈下,整個人一蹶不振。電影的主角米奇從小就生活在哥哥的名聲與陰影之中,當迪克的拳擊夢破碎之時,米奇扛起了整個家庭的希望。
這是一部充滿濃厚親情、愛情、兄弟之情的拳擊電影。米奇的媽媽便是他的拳擊經紀人,為了讓米奇取得拳王的稱號,哥哥迪克充當他的教練,但迪克總是帶著海洛因的味道踉踉蹌蹌來到訓練場。另一方面,艾米?亞當斯飾演的查蓮妮(Charlene Fleming)是米奇的女朋友,她堅定地認為這個不健康的家庭會毀掉米奇的一切,于是帶著米奇脫離了他的媽媽和哥哥,自己開始訓練。由此,這個家庭被撕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當然,拳擊電影最終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米奇在教練的指導下,經過了刻苦的訓練,挺過了一場又一場“要命”的比賽之后,獲得了中量級拳王的光榮稱號。大家庭的矛盾也隨之化解開來,迎來其樂融融合家歡的完美氣氛。
說到底,整部電影充滿著米奇尋求自我歷程中的不確定與不自信的困惑。他似乎沒有自己的夢想,對拳擊的運動也喪失了最本真的熱情,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家庭的期望,如果讓親人失望,他便會更加否定自己,掉入一個無限死循環當中。但是,經過一場又一場比賽的洗禮,男人心底的那頭野獸終被喚醒,當他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時,米奇經歷了殘酷的成長過程,男孩蛻變成男人,懂得為自己的將來負責,選擇屬于自己的道路。
這才是整部電影的精髓,關于一個人的成長。拳擊或許只是一件可以更換的外衣,這項運動換成籃球、足球、賽車都是可行的,整個故事也能繼續。然而,拳擊運動的沖突性更強,經受的挫折更為原始也更為直觀。米奇在一場比賽中甚至幾乎丟掉了自己的性命,這種視覺上的沖突會帶給觀眾更深的震撼。
馬克?沃爾伯格一直被冠以硬派動作小生的稱號,他在《斗士》中的完美表演不僅包括米奇健碩的身材,出眾的拳擊動作表演,同時強烈的內心情感,整個精神狀態的轉變也被馬克?沃爾伯格表現得栩栩如生。另一個角色,迪克,是整部電影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克里斯蒂安?貝爾為了塑造這個角色的頹廢感,瘋狂節食減肥瘦到了原先體重的一半,這個充滿瘋癲但又單純的形象為貝爾捧回了一座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小金人。
百萬美元寶貝
Million Dollar Baby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主演:希拉里?斯萬克(Hilary Swank)/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上映日期:2004年12月15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8.2/10;爛番茄新鮮度 92/100;META critic 86/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3000萬/1億50萬
以女性拳擊手為主題的電影頗為少見,拳擊這項運動對于女性來說或許太過陽剛,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本應該是小鳥依人的女孩子怎能在拳擊場上口吐鮮血?在場下看看就足夠了,何必像男子一樣上場去拼個頭破血流呢?
《百萬美元寶貝》就是一個女拳擊手與她拳擊教練之間的感人故事。前兩部拳擊電影一部帶有強烈的科幻色彩,另一部則展示了問題家庭內部的矛盾。在《百萬美元寶貝》中,電影的主題純粹利落,就是圍繞拳擊運動本身展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的法蘭基?鄧恩(Frankie Dunn)和女兒關系如同陌人,他把自己的熱情全部傾注給拳擊事業,這名老教練在事業上頗有建樹,卻不懂得包裝自己,點撥過有名的拳擊手卻落得拳擊館即將破產的窘境,生活各個方面的不如意,使得法蘭基愈加封閉。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艾迪(Eddie Scrap-Iron Dupris)可以說是唯一了解法蘭基的朋友,他是一名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失敗者”,兩人幾十年來的友情不再需要稱兄道弟,艾迪與法蘭基的默契只需一個眼神便能領會。
另一方面,希拉里?斯萬克扮演的瑪吉(Maggie Fitzgerald)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女拳擊手,她堅定的目標與對拳擊運動的熱情感染了法蘭基,打破了這位老教練固若金湯的心房,兩個人在訓練過程中互相鼓勵,都在對方身上找到了親人般的歸屬感,久違的親情暖流讓師徒二人拉近了距離,最終用堅定的信念迎來了一場終極對決。
說實話,這也是一部擁有俗套劇情的運動電影,或許唯一的亮點在于拳擊手的性別,斯萬克憑借本片的出色表演贏得了2005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斯萬克硬朗的臉部線條與堅毅的眼神完美詮釋了女拳擊手瑪吉鋼鐵般堅定的信心。她的每一場比賽都是一次蛻變與成長,在賽場下,瑪吉還要兼顧家庭的種種事端,與《斗士》中的主角不同,瑪吉以極其冷靜而又不失偏頗的方式平衡著家庭與拳擊事業的關系,也從另一個方面烘托了人物性格,使之更加立體。
值得一提的是,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獨特的鏡頭語言下,觀眾沒有看到過多的慢鏡頭拳擊場景,在《憤怒的公牛》中大量的慢鏡頭使用,幾乎成為了拳擊電影抒感的教科書式拍攝手法。在《百萬美元寶貝》中,更多的是常速鏡頭,不煽情卻更加客觀。讓觀眾了解拳擊運動的真實性,從而愛上了這門運動,愛上了這個堅強的女拳擊手,還有一個稀奇古怪的老頭。
我愛貝克漢姆
Bend It Like Beckham
導演:顧倫德?查達哈(Gurinder Chadha)
主演:凱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帕敏德?納格拉(Parminder Nagra)/喬納森?萊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
上映日期:2002年4月11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6.8/10;爛番茄新鮮度 85/100;META critic 66/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300萬/3250萬
這部小成本制作電影打著英國頭號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的標簽收獲了還算不錯的評價。其實,貝克漢姆在電影中以“資料片”的形式出現,小成本的電影沒有多余的預算請來這位大明星,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電影的故事性與邏輯性。
顧倫德?查達哈是一名英籍印度裔女性導演,她的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名熱愛足球運動的女孩子,由帕敏德?納格拉扮演的杰西(Jesminder 'Jess' Kaur Bhamra)視貝克漢姆為偶像,敢于沖破傳統,追尋足球運動的夢想。杰西在公園踢球時被凱拉?奈特莉扮演的女子足球隊隊長祖絲(Juliette 'Jules' Paxton)相中,由此,一支優秀的女子足球隊悄然誕生。但是杰西保守的父母非常不贊同女生穿著短褲在運動場上奔跑,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女兒遵循傳統,戴著印度面紗過平凡人的生活。
對于整部電影來說,核心的沖突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杰西對足球的熱愛只是這場矛盾的催化劑,她想和貝克漢姆一樣踢出漂亮的右腳任意球,她想和自己心愛的人共度一生,而不是聽從家庭的安排。從電影的海報便可看出,一個穿著印度傳統服飾的女孩子背影,手中卻拿著一雙足球釘鞋,還是偷偷地拿著,不想讓其他的人發現。說到底,《我愛貝克漢姆》仍然是一個小人物追尋夢想,實現夢想的成長過程。
一球成名Goal!
導演:丹尼?加農(Danny Cannon)
主演:庫諾?貝克(Kuno Becker)/斯蒂芬?迪蘭(Stephen Dillane)/安娜?弗萊爾(Anna Friel)
上映日期:2006年5月12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6.8/10;爛番茄新鮮度 44/100;META critic 53/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3000萬/420萬
《一球成名》是一部動用了大手筆制作的足球電影,導演來自丹尼?加農電視劇《犯罪現場調查》(CSI),為保證電影人物的真實性,沒有起用明星擔任電影中的主要角色。但這部獲得了國際足聯(FIFA)官方支持的電影絲毫不缺少星光,片中首屈一指的超級巨星,莫過于蜚聲球壇的貝克漢姆、齊達內、勞爾和英超球隊紐卡斯爾的隊長阿蘭?希勒,片中出現的大腕級球星不下10位。這些球星均以真人形象亮相客串,談論的話題也都是同足球息息相關。
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國際足聯的宣傳片,擴大足球這項運動在世界各地的影響,片中的主角――庫諾?貝克飾演的圣地亞哥(Santiago Munez)來自于墨西哥,他一直懷揣足球夢想,經歷了生活上的重重磨難后,球技出眾的圣地亞哥迎來被教練相中,有如足球游戲中升級一樣,從低級別聯賽積極打拼,最后入選英超球隊,成為中堅力量。
這是一部以足球為中心的純粹運動電影,圣地亞哥最初只是一名懷揣熱情的足球小子,經歷了比賽的失敗后,他明白了足球是一項注重團隊精神的運動,學會了和隊友的溝通和信賴,而不是那個只知道一味帶球向前沖的愣頭青。
點球成金MONEYBALL
導演:貝尼特?米勒(Bennett Miller)
主演: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喬納?希爾(Jonah Hill)/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
上映日期:2011年9月23日
主要媒體評分:IMDB 7.7/10;爛番茄新鮮度 94/100;META critic 87/100
成本/北美票房(美元):5000萬/7560萬
棒球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僅次于橄欖球,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簡稱MLB)在美國的影響力十分可觀,你可能不是特別了解關于棒球的專業知識,但是你一定聽說過紐約洋基、波士頓紅襪等明星球隊。
這是一部關于棒球的電影,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比利(Billy Beane)年少時是一名天才球員,但走上職業道路后被壓力打垮,沒有成為明星棒球運動員,他隨后選擇了教練這條道路,接手了一家預算開支極為緊張的棒球隊。在一名耶魯經濟專業學生彼得(Peter Brand)――喬納?希爾飾演――的幫助下,兩個人同心協力排除萬難,用數字化的統計方式組成了一支完美的隊伍,連贏20場比賽,刷新了棒球大聯盟的紀錄。
片中彼得使用的經營方式在現實世界中有例可循,這種極為經濟的管理哲學來自于邁克爾?劉易斯的《魔球―逆境中制勝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的體育管理書籍專著,影片的片名也來源于此。
布拉德皮特在片中奉獻了狂傲不羈、瀟灑自信的教練形象,在挑選隊員時的特立獨行帶有幾分乖戾氣息又十分可愛,他的出色表演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片中另一名靈魂人物喬納?希爾則是喜劇界爛仔幫的代表人物,在《點球成金》中他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臉裝瘋賣傻,把耶魯高才生的形象呈現給影迷,也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當然,這只是鼓勵性質。
2014年巴西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和往年一樣,為了讓球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比賽場上,一些國家隊紛紛下達了禁欲令。也就是說在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那些球員們將不被允許過性生活以及參加派對。
當被問到這種規定是否適用于NBA時,科比笑著說道:“沒有,沒有,事實上不是的。對我而言,我的妻子會把我照顧得很好。所以,這幾乎成為了我們訓練項目中的一部分。”
主持人接著問道,許多足球運動員都認為NBA球員的派對內容更加豐富。對于這個觀點,科比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不敢說自己曾經參加過足球運動員的派對,所以我無法做出評判。”他說道,“但是NBA球員的派對確實很棒。”
這次采訪中,科比還透露自己將不會在今夏前往西班牙觀看男籃世錦賽。“我不會去,我必須加強訓練,為湖人隊做好準備。”他這樣說道。實際上,他也是這么做的,回到美國的科比又重新出現在了湖人隊的訓練館,并繼續開始高強度的訓練。
世界杯?美國人不買賬!
就算沒有橄欖球比賽,也沒有棒球比賽,美國人的選擇依然與足球無關。據《好萊塢報道者》報道,在最新公布的收視排行中,馬刺與熱火的NBA總決賽以1060萬的收視人次遙遙領先于其他節目,而世界杯比賽的平均收視只有440萬人次。這一成績,甚至連ABC電視臺電視劇收視的及格線600萬都還不到。
甜瓜去哪兒?
卡梅羅?安東尼雖然已經打好了預防針,但當他真正宣布跳出合同,想要謀求新出路時,給聯盟帶來的震動還是難以估量的。
據ESPN報道,安東尼已經正式選擇成為不履行最后一年合同,7月1日成為自由人。“梅羅熱愛紐約,也愛這里的球迷,”安東尼的經紀人萊昂?羅斯說,“但在職業生涯的這一個階段,他只是想有新的選擇。”
如果留在尼克斯,安東尼最多能簽五年1.29億美元的合同,而選擇跳出合同后,他跟其它球隊最多只能簽四年9600萬美元的合約。
那么,跳出合同的安東尼,到底會去哪兒呢?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安東尼可能的下家將會在小牛、火箭和公牛之間產生,與此同時,如果熱火和詹姆斯對他拋出橄欖枝,也不排除去邁阿密的可能。
之前接受采訪時,安東尼說對搬家的考慮將影響他的決定。“一般人只會說,‘梅羅應該來這里’,‘他應該去那里’,但他們沒有考慮到家庭的因素。生活環境怎么樣,小孩是否能在這里好好成長,我是否想在這里結束職業生涯?”安東尼說,“這些都會影響我的決定。”
安東尼的孩子目前在紐約上學,如果他與其它球隊簽約,小孩又得開始新的生活,要交新的朋友。這對安東尼本人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他小時候九層從紐約到了巴爾的摩,他知道孩子要接受新的生活習慣,接受新的文化。
尼克斯總裁杰克遜最近說過,希望安東尼能留下來,明年再成為自由人,不過安東尼一直表示,他會試水自由人市場。從7月1日起,NBA轉會市場開啟,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這是一次意外,我無暇思考就開了槍。”南非“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本周在法庭上說。他的這番言論立即遭到了公訴人格里埃?內爾的反駁,尼爾在法庭上放了一段視頻,提供了有效的證據。畫面里可以看到,皮斯托瑞斯朝著西瓜開了一槍,西瓜爆裂開后,皮斯托瑞斯說道:“這玩意比人腦袋要軟的多。”尼爾指出皮斯托瑞斯應該很清楚,如果這槍打在瑞瓦的腦袋上,會是怎樣的結果?看了指控與對話,我覺得有些人對“刀鋒戰士”心理問題提出質疑是有道理的,我本人堅持認為:參加健全人奧運會,改變了皮斯托瑞斯的心態。
皮斯托瑞斯謀殺女友被捕,之后獲得保釋重返訓練場。據悉,恢復訓練不是為了重返賽場,而是為漫長的官司做準備。“他的家人和朋友鼓勵他每周花幾個小時在賽道上,這有助于他找到必要的心理和情緒平衡。”很難想象“刀鋒戰士”的心態在場上與場下有多大的不平衡?我相信在刀鋒戰士槍殺女友并被發現服用類固醇前,我以下觀點會有人不贊成:我支持殘疾人參加奧運會,前提是要保證不會有得利或存疑之處,但皮斯托留斯存疑。
2008年9月9日,我還在鳥巢觀看了男子100米T44第一輪的比賽,皮斯托留斯的J型假肢真是把我嚇到了,轉天晚上他用11秒17的成績在單腿截肢組男子100米項目決賽中奪冠。三年后,倫敦奧運會前一年六月末在貝寧舉行非洲田徑錦標賽中,皮斯托留斯并沒有達到奧運400米A標成績。但是南非奧委會還是決定將他選入13人的4×400米奧運會接力名單,他也因此得到參加個人400米的機會。事實證明,奧林匹克需要這樣的參與,南非更需要這樣的參與。
為什么要“為了參與而參與”?在南非,最受歡迎的三大體育運動分別是橄欖球、高爾夫和足球。2010年南非舉辦了世界杯,讓足球運動在南非迅速升溫,可是,這些都無法幫助南非在奧運中爭臉。和中國一樣,南非也清楚,游泳和田徑才是拳頭,南非游泳有男子200米蝶泳冠軍勒克洛斯和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紀錄保持者范德伯格兩張王牌,但田徑有什么呢?只有刀鋒戰士。
很多業內人士反對刀鋒戰士參加奧運會,他的J型假肢是被爭議的核心。因為它的滯空時間為0.090秒,頂尖運動員0.136秒;他擺腿時間0.284秒,頂尖運動員0.359秒;他平均觸地壓力是體重的1.84倍,頂尖運動員是體重的2.3倍。分析結果顯示,皮斯托留斯和健全頂尖短跑運動員相比存在明顯優勢,但也有專家認為他起跑卻因義肢也明顯比對手慢。在“公平競爭”面前,刀鋒戰士“重在參與”了奧運會。倘若在不對等前提下也能爭金奪銀,那還有必要區分奧運會與殘奧會嗎?
除了假肢,“刀鋒戰士”還遭到服藥質疑。當地民眾表示,在南非永遠是富人當道,有錢就是自由。皮斯托留斯為什么有錢?為什么擁有槍支?為什么有模特女友?為什么能被保釋?還不是因為他有名!但前提是他必須在場上,而且是與健全人同場競技。針對警方在其家中搜出類固醇藥物,皮斯托留斯的發言人表示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已經確認這種藥物并不在禁用名單上。而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主席朗奎斯特則稱,對該藥物作用的研究不夠深入。不夠深入就等于是“非禁藥”嗎?“刀鋒戰士”之前已經接受過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IPC)的檢測,一旦翻案是不是就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呢?即便是“非禁藥”,國際奧委會難道就沒檢測出他曾服用類固醇藥物并做嚴厲提醒嗎?“刀鋒戰士”成為的背后,是不是也成了奧林匹克的“”,值得反思。
作者為天津電視臺新聞節目主持人,時事與體育評論員
關鍵詞:集體球類項目,反復沖刺能力,測試
中圖分類號:G84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3-0123-05
集體球類項目(籃球、足球、曲棍球、橄欖球等)在世界范圍內參與者多,影響力大,競爭亦激烈。而縱觀我國近年來在這類項目的世界大賽中,成績都不盡如人意。在這種歷史背景下,2011年5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2011-2020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綱要指出今后10年的奧運發展目標,集體球類項目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到2020年夏季奧運會,集體球類項目整體水平顯著提高,進入先進國家行列。要想達到這樣的預期目標,迅速提高我國的集體球類項目的競技水平,就必須從多學科的視角對項目的運動特征和訓練規律進行微觀、具體和有針對性地了解和認識,從眾多細節中提取出專項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對專項的訓練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促進專項運動水平的迅速提高。
對集體球類項目運動員來講,為了達到進攻或防守的技戰術目的,要在全場大約60到120 min的比賽中,不斷重復地進行最大強度或次最大強度的沖刺活動(
1、球員反復沖刺過程中的能量代謝機制
1.1 能量供應特征 人體由磷酸肌酸(ATP-CP)、無氧糖酵解、有氧代謝三大供能系統組成,為了更好地理解反復沖刺時的能量代謝特征,必須定量化地研究三大供能系統的貢獻率如何。Bogdanis等人以8名健康男性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受試者進行兩次間隔為4 min的30 s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車時肌肉能量代謝特征。結果顯示,第二次沖刺時無氧代謝產生的能量比第一次下降了41%,但總功僅下降18%。這個數字的差異說明在第二次沖刺時,有氧代謝供應能量的比例提升了。但前10 s仍以磷酸肌酸代謝為主。這與McCarmey N和Trump ME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在總功下降不明顯的情況下,第二次沖刺的無氧糖酵解代謝供能比例下降。aaitarlos等人以優秀運動員為對象研究了持續6 s的反復沖刺十次的肌肉供能特征。結果顯示,在第十次沖刺后乳酸量與前幾次并沒有顯著變化。這表明最后一次的沖刺所需能量主要來源于磷酸肌酸代謝和有氧代謝。因此,由以上研究成果不難看出,在反復沖刺時,有氧代謝供能比例逐漸得到增加。有一點必須明確,雖然比例相對增加,但其對總能量的貢獻率仍然較低。有氧代謝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機體的恢復階段,用來維持機體的內穩態。
在研究反復沖刺的能量供應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各種能量系統的供能比例受沖刺持續時間的長短影響比較大。galsomL8/等人研究了間隔30 s消極休息反復進行15,30和40 m的沖刺(總跑動距離為600 m)時生理變化和成績的關系。數據顯示,在進行間隔30s,持續15 m沖刺時,成績沒有明顯下降,但在進行持續40 m的沖刺時,從第三次的成績開始出現下降。前者的血乳酸濃度沒有明顯上升(P
1.1.1 ATP的釋放與再合成 研究證實,在進行反復沖刺活動時,率先啟動的能量供應來源于肌肉內儲存的ATP(通常含量為20~25 mmol/kg·dm),但最多只能釋放大約含量的45%。釋放比例與運動強度有很大的關系。以galsom和Dawson等人的研究為例,其分別以中等強度和最大強度進行5×6 s(間歇30 s)功率自行車蹬踏,ATP下降比例分別為4%和24%。Dawson還報道,在經過三分鐘的休息后,肌肉中ATP的含量仍然明顯低于運動前,可能是因為PH值的下降影響了ATP的再合成。
1.1.2 磷酸肌酸降解和再合成 在30 s反復沖刺練習時,運動成績與磷酸肌酸的再合成速度有相當大的關系。gogdanis等人研究發現,人體進行高功率供能的能力與磷酸肌酸的再合成情況呈高度相關性。除了在實驗室環境下的研究外,還有研究者設計了更貼近比賽實際情況的實驗。以Gaitanos的研究為例,其設計研究了10×6 s(間歇30 s)反復沖刺時的肌肉代謝情況。結果顯示,從第五次開始最高輸出功率(peak power output)明顯下降,最后一次比第一次下降了33%。第一次沖刺時,磷酸肌酸供能約占所有無氧供能數量的50%,第十次時,供能比例約占80%。但是,從第一次開始,磷酸肌酸供能占總供能的比例逐漸下降(44.3±4.7到25.3±9.7)。在第一次沖刺后,磷酸肌酸的濃度下降到安靜值的57%,最后一次沖刺后,下降到安靜值的16%。說明短暫的休息(30s)并不能使磷酸肌酸的儲備得以完全恢復。Dawson等人得出了相似的結果,在經過5×6 s全力沖刺(間歇24 s)后,在經過30 s的休息后,測得磷酸肌酸為運動前的45%;在3 min的休息后,磷酸肌酸恢復到運動前的84%。但是在正式的比賽中,實際的恢復時間主要集中在1~7 s,所以,磷酸肌酸并不能得到完全恢復,其供能比例也隨著比賽的進行而降低。據DawsonBLl2/的研究,磷酸肌酸降解的程度越大,其重新恢復所用的時間越多,因為其從一個較低的水平開始進行再合成。
1.1.3 無氧糖酵解(anaerobic glycolysis)和糖元分解
在經過反復沖刺運動之后,肌肉中乳酸的濃度明顯上升,上升的幅度與單次沖刺持續時間、強度和間歇時間密切相關。據Craig Twist的研究,單次沖刺持續時間越長,越依賴糖酵解供能,其解釋是主要因為運動導致肌肉微損傷所致(EIMD:Exercise-inducedmuscle damage)。McCarmey和Hargreaves報道,讓受試者在功率自行車上進行間歇4 min4×30 s的最大強度運動后,肌乳酸的濃度分別為150mmol/kg dm和130mmol/kg dm。由于持續時間和間歇時間與實際的比賽沖刺模式并不相符,造成其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較而言,Dawson B等人的研究與真實的比賽更接近。
無氧糖酵解可導致引起肌肉疲勞的細胞內氫離子濃度上升。雖然反復沖刺活動比單次沖刺更能引起肌乳酸濃度的提高,但是隨著沖刺次數的增加,糖酵解供能比例也隨之下降。aaitanos等人在測試受試者進行10×6 s功率自行車全力運動(間歇30 s)時肌肉代謝情況。結果顯示,第一次沖刺時的無氧糖酵解比率、糖原分解率明顯高于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沖刺的平均輸出功率是第一次的73%。研究人員推測,最后一次ATP主要源于磷酸肌酸降解和有氧代謝。所以,隨著沖刺次數的增加,無氧糖酵解的供能比例逐漸降低。另外,就不同的個體而言,第一次沖刺時無氧糖酵解供能比例大的運動表現下降幅度最大。這可推斷出運動員對H+的緩沖能力對反復沖刺能力的高低有重要的影響。
以上的研究均是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的,為了更精確地探討在真實比賽過程中不同能量系統的供能情況,Yoav Meckel等人以籃球比賽為例,研究了不同比賽階段球員的反復沖刺能力情況。結果顯示,在真實比賽過程中,無氧糖酵解的供能比例非常小,主要能量來源于磷酸肌酸供能(CP)和有氧代謝系統(aerobic system)。另外,隨著比賽的進行和疲勞的增加,有氧代謝供能的比例越大。為了保持比賽的高強度,球員的有氧代謝能力在比賽的最后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1.1.4 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運動員的肌糖原儲備和再合成及有氧代謝能力對反復沖刺能力非常的重要。隨著沖刺次數的增加,無氧糖酵解的供能比例逐漸降低,有氧代謝供能比例增加。由此可進一步推斷出,沖刺持續的時間將對各供能系統的貢獻率有重要影響。磷酸肌酸的合成和降解速率與沖刺表現呈現高度相關性。磷酸肌酸降解越快,沖刺成績越低。在反復沖刺過程中,骨骼肌內的嘌呤核苷酸逐漸減少。通過有效的專門性訓練,可以減少它的流失。
1.2 反復沖刺時疲勞致因分析
1.2.1 乳酸堆積 許多的研究證實,肌肉收縮力量的下降與肌肉內環境的PH值降低密切相關。Chin和Allen的研究證實,由于肌乳酸的堆積,降低了肌纖維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對鈣離子的敏感性,進而導致肌肉收縮力量的下降。David Bishop研究證實,對乳酸緩沖能力強的選手在進行反復沖刺運動時成績下降幅度低,間接地證實了乳酸堆積是導致肌肉疲勞的重要原因。Lavender和BirdL以食用碳酸氫鈉(NaHC03)的選手為實驗組,食用中性液體的為對照組,對受試者進行10×10 s(間歇50 s)的反復沖刺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反復沖刺能力明顯強于對照組(P
1.2.2 無機磷酸鹽堆積 關于肌肉疲勞的致因,早期的研究重點多集中在乳酸對疲勞的影響。但近年來已經將研究者重心導向了無機磷酸鹽的累積對疲勞的影響。研究結果均表明,無機磷酸鹽的累積是導致肌肉在大強度運動時產生疲勞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機理是,肌絲網上Ca2+的釋放控制著肌球和肌動蛋白橫橋鏈接,無機磷酸鹽主要就是通過抑制肌絲網上Ca2+的釋放來影響肌肉收縮功能的。
1.2.3 嘌呤核苷酸的流失 由于在反復沖刺運動時,機體需要大量的ATP來供能,至使嘌呤核苷酸的總含量降低。短時間的高強度沖刺使得肌肉中ATP含量急劇下降,在此過程中伴隨著血漿內次嘌呤核苷酸含量的升高。由于次黃嘌呤核苷酸不能重新擴散到肌肉中,所以,這導致了嘌呤核苷酸含量的降低。它的降低幅度取決于反復沖刺時的結構特征,即沖刺次數、間歇時間、沖刺強度、間歇時的恢復方式。隨著磷酸肌酸濃度的下降和ATP水解率超過ATP的再磷酸化,腺嘌呤核苷酸也不斷的下降。據文獻報道,磷酸肌酸的再合成能力通過有效的訓練可以得到提升,進而反復沖刺能力得到提高,其生化基礎是嘌呤核苷酸的損失減少和血漿中次黃嘌呤的變少。為了考察沖刺訓練對骨骼肌中核嘌呤苷酸的代謝變化,StathisCG等人以普通人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7周的沖刺訓練,測試前后的腺嘌呤核苷酸濃度、血漿次黃嘌呤濃度、肌苷濃度等指標,結果顯示,經過反復沖刺訓練,肌苷的生成速率和血漿次黃嘌呤濃度下降。Spencer M,等人以24名優秀曲棍球運動員為實驗對象,研究其反復沖刺訓練前后的血漿次黃嘌呤濃度的變化特征。結果證實,經過有效的訓練,血漿次黃嘌呤的濃度變化幅度降低。
2、反復沖刺能力的測試影響因素分析
對反復沖刺能力的測評有助于教練員了解運動員體能水平的現狀(優勢和劣勢)和訓練計劃的有效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RSA測試已成為評價集體球類運動員無氧耐力(速度耐力)的一種非常流行的方法。這種測試的最大特點是充分模仿球員比賽中的運動結構模式,其主要考察球員在多次最大強度的全力沖刺之間的快速恢復能力。研究者對不同項目及水平的運動員分別運用不同的沖刺時間、沖刺次數、間歇時間和方式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測試通常選擇的評價指標包括:(1)最好的一次沖刺成績;(2)平均沖刺時間;(3)疲勞指數,指最好的一次成績與最差一次成績的差距。(4)沖刺時間總和。Gab-bett對女足隊員反復沖刺測試方法進行了研究,其結論認為,運用總沖刺時間作為指標對評價運動員的反復沖刺能力可靠性更高。
2.1 沖刺持續時間 從檢索到的文獻看,在RSA素質的測試時所用的單次持續時間從2.5 s到10 s鐘不等。但大多數所用的時間為5或6 s。之所以選定這個時間段是因為與集體項目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移動特征相似。近來,科研人員運用時間位移分析軟件(time-motion analysis)分析了真實比賽中各項目運動員的沖刺情況,結果顯示,平均的沖刺持續時間為少于六秒,一般介于2~3 s之間。所以,為了提高測試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更有效地評定運動員反復沖刺能力(RSA),用短于6 s的持續時間更加貼近團體運動項目特征。
2.2 反復沖刺次數 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采用的反復沖刺次數為2~40次。從實驗的區分度看,重復的次數越多越容易辨別出成績的變化情況。從Bal-som等人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不同的重復次數對實驗結果有較大的影響。他們運用不同持續時間和不同重復次數的三種組合方案(沖刺總距離和間歇方式相同)來研究短距離反復沖刺的生理變化情況。結果發現,生理變化情況和運動表現明顯受沖刺距離和沖刺次數的影響。主要是由于腺嘌呤核苷酸含量的變化引起的。所以,在進行反復沖刺能力(RSA)測試時,要慎重的根據專項負荷特征來選擇沖刺距離和沖刺次數。
2.3 沖刺之間的間隔時間 沖刺之間的間隔時間也將對沖刺成績的變化產生影響。Holmyard等人的研究發現,在非機動腳踏車上進行間隔60 s的10×6 s的反復沖刺時,每次都平均功率輸出基本保持不變。但當間隔時間縮短為30 s時,前五次的平均輸出功率無顯著變化,從第六次開始,平均輸出功率明顯下降。Balsom P,等人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其進行間隔30 s(消極恢復)的15×40 m的測試時,成績下降10%。但間隔時間變為60 s或120 s時,成績下降分別為3%或2%。Holmyardt認為,這可能是由于間歇時間的降低導致了磷酸肌酸的再合成速度降低和肌肉酸中毒所致。所以,在對集體球類項目運動員進行反復沖刺能力測試時要更加比賽中的移動特征來合理的選擇間歇時間。
2.4 沖刺之間的恢復方式 由于在集體球類項目的比賽中,高強度的沖刺一般是從運動狀態開始,極少的沖刺是從靜態開始的,因此,研究不同恢復模式對理解間歇性反復沖刺的疲勞致因具有重要意義L14J。從以往的文獻看,大部分采用的間歇方式是消極的休息來進行恢復。但根據SignorileJF和Ahmaidi S的研究,采用積極的休息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沖刺成績的下降。Signorile等人研究對比了消極和積極休息方式對8×6 s腳踏車時平均輸出功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積極性休息時平均輸出功率和總功都呈現顯著性增加,積極性休息能加速乳酸的轉移并能被臨近的肌肉作為供能燃料加以利用。因此,在進行反復沖刺運動時,進行低強度的積極性恢復可以降低肌肉酸中毒的發生。所以,這提示我們,在實際的運動中,運動員要在場上進行反復沖刺時的間歇多進行低強度的積極性走動,可以延緩疲勞的發生。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沖刺的時間、反復的次數、間歇時間、間歇方式都對研究結果有較大的影響。由于此類項目移動的復雜性及影響因素的多元性,要想設計出完全符合比賽移動特征測試方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許多學者還是在這方面進行了卓越的研究,也創設了一些有效的測試方法。如針對檢測足球和籃球運動員反復沖刺能力而設計的拉夫伯勒間歇往返測試(Loughbomugh Intermittent Shuttle Test,LIST)和YO-YO間歇測試;針對橄欖球運動員而設計的“J.A.M.Intermittent Test”。縱觀這些有效測試方法的設計過程,無不是先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Time-motion analysis技術,SIMIO SCOUT軟件、GPS定位系統等),對運動員在比賽時的移動特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根據研究結果來設定能力測試方案,這樣測試結果會更精確、更科學,才能有效地為訓練提供指導。
3、對訓練的啟示
對此類項目反復沖刺能力的能量代謝機制和測試的研究其主要目的為了探索專項特征,進而提高訓練質量。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對球員的訓練得到如下幾點的啟示:1)由于集體球類項目的間歇性特征,在安排體能訓練時,必須把提高絕對速度能力和反復沖刺能力訓練進行有效組合,并將反復沖刺能力列為重中之中來進行,遵守高強度和間歇性原則,尤其是要嚴格控制間歇時間。2)集體球類項群雖然存在相似的移動模式,但在沖刺時間、反復次數、沖刺距離等方面仍然存在差異,在制定訓練計劃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使訓練內容最大程度地貼近專項特征。3)在此類項群中的比賽中,反復沖刺能力不僅取決于體能方面的因素,還與球員根據場上情況快速地做出決定的能力有關。所以,為了更好地貼近比賽的實際,在進行球員反復沖刺能力的訓練時,要以結合有球的技術為主來設計練習,提高球員的預判能力。4)根據David BishopTM和McMahon S等的研究,球員的有氧代謝能力與反復沖刺能力呈顯著性相關,其作用主要是體現在能促進運動員在全力沖刺后的快速恢復,所以,欲最大限度地提升球員的反復沖刺能力,進行促進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5)要不定期的對球員的反復沖刺能力進行科學監控,以檢查訓練的效果和是否存在過度訓練。
關鍵詞:高職院校;女籃;初級選材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2)04-0104-03
選材、訓練、比賽、管理是競技運動的組成部分,其中選材是基礎。在高職院校女子籃球業余訓練中,初級選材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由于受籃球運動特點的影響,如果按現代選材學,科學選材涉及到遺傳、形態、生理與心理等綜合體系指標。測試指標多,工作量大,作為高職院校女生籃球隊選材有其特殊性,其初級選材設計可分以下幾個部分:選材基本原則、選材方法及選材基本素質指標。
1初級選材的基本原則
1.1特殊性原則
特殊性原則是指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它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的定位類型上,特殊性原則首先就應考慮的是生源問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地方培養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招生對象主要以本地生源為主,因此本地區中學及高中體育課程及運動隊建設的開展情況,籃球的普及程度等,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籃球運動項目的開展。現實的中學教育受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學校采用快樂體育或陽光體育的形式進行教學,籃球運動得不到系統的開展,多數學校只有男子籃球隊,較少組建女子籃球隊,即使有女子籃球隊,也是在有比賽任務時,才進行賽前一個月的突擊訓練,賽后隊伍解散,再無訓練。為了扭轉這種局面,首先,應在招生政策上為女子籃球特長生創造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她們籃球特長。其次,加強高職院校籃球運動的正面引導,為女生創造良好的籃球活動氛圍和有利條件。
1.2可行性原則
按照科學訓練的要求,科學選材的指標多,且完成各項測試也需要科學的儀器設備,因此女子籃球隊選材的指標體系必須遵循可行性原則。高職院校女子籃球隊處于較低的競技水平,選材的測試項目盡可能簡單易行,方法上易于操作,難度上要適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一定要了解她們參與球隊的目的性與動機,這樣會更有效地進行集體測試,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身體素質方面的要求,不必過全、過嚴、過細,不要按專業素質來要求,如有較高的身高,有一定的力量素質、靈敏素質,協調性好,不怕苦,有動力,意志頑強即可選進培養。
1.3有效性原則
有效性原則是指測試的指標選擇得當,即有效性。測試的指標切莫太專業化,因為不是專業訓練,只是業余訓練,應選擇遺傳度大,相對穩定的因素來測定和評價。實踐證明,一些女生只有當她們接受了較正規的專項素質練習時,才能看到她們是否適合這一運動項目的操練。因為選材的對象基本上是沒有經過專項訓練的,她們存在著多種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在評分標準及理論要求不能套用已成型的模式,以免會造成不客觀的評價,給選材造成一定的損失。如在全校有限的女生中進行初選時,還要根據她們的興趣選擇,挑選一些神經類型好,反應較快,心理素質及本體感受較好的女生進行初期的訓練,采取有效的方法去發現、去認定、去把握那些較有潛力的女生,進行專項素質的開發,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2初級選材的實用方法
2.1積極為女生選上籃球課創造有利的條件,鼓勵她們積極選上籃球課程
首先,在新生入校時和集會及軍訓等環節上進行觀察目測,把一些身材比較高、體型較正、體重勻稱及活潑好動的女同學們統計下來,掌握她們參加籃球活動價值觀方面的認識。其次,從身體素質測驗中和日常學習生活中以及性格內外向等方面進行了解和發現她們從來沒有被發現的籃球運動的天賦。根據信息,進行大力宣傳,鼓勵她們選上籃球課,盡管她們很有可能從來都沒有打過籃球,然后再從選上籃球課的女生中挑選有籃球培養價值的人才入隊接受專項訓練,形成良性循環。
2.2以簡易的身體素質測驗的方法來測試女學生的籃球能力
在籃球教學或訓練中,身體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整個籃球運動技術的全面保障,不論是速度素質,耐力素質,力量素質,還是靈敏反應素質,在進攻和防守過程中,都起著連接整個運動環節的作用。如彈跳能力在搶斷籃板球尤為重要。在攻守轉換,突破與防突破,搶、斷等技戰術上,都離不開靈敏反應這一特殊的身體素質,這一素質的測試內容可選折返跑急停起跳等內容來完成。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可以反映出搶球、追球、摸高及快速反應的能力。速度能力可以選擇10~15m加速變向跑的練習內容來完成。摸高項目能力,可選擇原地縱跳、單、雙手伸舉摸高。搶球能力可用橄欖球游戲方法練習,追求能力可用足球的地滾球和長傳球游戲方法練習。
2.3從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去考慮籃球技能的測試
學生在投籃球時借以本體感受器傳入的信息,通過皮質下運動神經中樞和大腦皮質機能的協調性,互相密切聯系來共同完成動作。這種關系如果不統一或不協調,動作技術受到錯覺影響,導致投籃不準確及運球、傳球等環節都會受到質量的影響。還有立體視覺的準確性問題,這些素質最后都要經過中樞神經系統的整合,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立體視覺,因為立體視覺有差錯直接影響投籃命中率,所以本體感覺和立體視覺比較發達的女學生,才適宜進行籃球運動項目的學習和訓練。培養方法先用投擲小籃球、低籃板(如幼兒園里的小籃板)由1m處開始正面練起,逐步放射增加遠距和不同視角進行投準的練習,以增加立體視覺水平,最后再到籃球場地進行練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女隊采用此方法練習后,主力隊員中投命中率由原來的30%,增加到50%。)
3初級選材基本素質指標
由于籃球這項運動特點的決定,必須要具備一定水準的跑速、彈跳力、耐久力、靈敏、協調性及心態方面的運動智力等素質。
3.1速度基本指標
速度,不僅是指跑動的速度,還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及意識速度等。這些速度都是在比賽中爭取時間優勢的重要條件。這種速度就是要在較短的距離中,迅速發揮出最快的速度來控制全場,力求發揮出更好的水平。從女生籃球教學和業余訓練得出:疾跑速度決定主動權,動作速度決定穩定性,位移速度決定空間權,意識速度決定心理制勝信念等道理。
3.2力量基本指標
力量素質是籃球運動項目中技戰術快速多變、巧變、善變的物質基礎。籃球運動的力量不僅體現在腿部的彈跳力上,也體現在腰部和上肢及全身的力量上,可以說暴發力量是完成攻防技術的保障。彈跳不僅要跳得高,還要跳得快、及時、準確,甚至能連續跳起來,這樣就能占據場上的空間優勢。
3.3耐力基本指標
耐力即耐久力,籃球運動要具有良好的氧耐力,因為它要在較長的時間里保持較高強度的對抗。一場籃球比賽,運動員要完成往返跑3000~5000m的距離。從廣東省大學生(2011年)籃球聯賽(高職組)中統計,女籃主力隊員一場比賽可往返跑2500~3000m;800m跑3’35;原地縱跳27cm;50m跑了”9。
3.4心理選材的基本指標
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心理選材指標也有了新的要求和術語。如籃球智力,認知焦慮、敢為性等。籃球智力,就是籃球的智商,由于籃球場上的競技千變萬化,運動員們必須要根據場上的不同情況,要快速、準確、無誤的選擇和運用合理有效的技戰術去贏得主動及比賽的勝利。認知焦慮,它是一種情緒的表象,運動員們都會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反應產生一種內在的緊張或憂慮,而這種狀態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場上的競技效果。敢為性,即膽量,面對強悍的對手,誰都會產生一種心理反映,如某隊中有兩名敢為性強的隊員,即可體現出這支球隊的隊魂。
4結語
目前,高職院校女子籃球運動項目的普及程度、組織形式及觀念等環節,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為了盡快改變這一被動的局面,應從更深層次上思考高職體育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努力拓展高職大學生體育人文教育、生活教育、行為教育、學習方式及終身體育的培養。從女子籃球教學與訓練入手,科學設計高職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實施課內、外,校內、外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的大課堂,利用多學科的知識和途徑,發揮其多種功能和作用,為今后積極面向社會和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定會產生與其它學科無可取代的效果,值得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們的深思及投入。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教材小組,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40.
[2]劉獻武,運動選材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15.
[3]劉安清,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21.
[4]田野,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
[關鍵詞] 電影主題;意志;信念;勝利者
一、創作背景
如同片名一樣,這是一個關于繼承的故事。這是發生在西弗吉尼亞亨廷頓小鎮的真實的故事,在這個安逸的小鎮里橄欖球這項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習慣里在橄欖球的運動場上尋找屬于自己的天地。馬歇爾大學的橄欖球隊作為西弗吉尼亞亨廷頓小鎮的驕傲,以其輝煌的比賽成績書寫著一個個關于橄欖球的奇跡。當馬歇爾橄欖球隊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時,一次飛機事故成為這個小鎮居民的災難,在一個夜晚,馬歇爾橄欖球隊成員一同乘坐飛機返回西弗吉尼亞亨廷頓小鎮,突發的飛機事故讓這個曾經輝煌的球隊在一夜之間消失在了地球之上。小鎮的居民在這個痛苦的事件當中漸漸失去了對于橄欖球的信心,面對這樣的沉重的打擊,橄欖球隊的年輕教練希望能夠重新召集隊員成立新的橄欖球隊,喚起小鎮居民對于橄欖球的熱愛,但是這條道路并不好走,在經歷了艱難與挫折之后,杰克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了經驗與教訓,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之下帶領他的隊員創造了絕處逢生的奇跡。
一個像是上帝使者的陌生人來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一個陷于痛苦的小城,然后是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同時還伴隨各種客觀主觀的障礙,最終在無法預知結果的挑戰面前創造奇跡;而這過程發生的種種細節也表明故事不止關于災難或者橄欖球,更關乎一群人如何在遭受巨大損失和心靈創傷后撫平傷痕證明生存尊嚴。華納兄弟制片人Basil Iwanyk在看到馬歇爾大學橄欖球隊的歷史報道和惟一一部記載這一體育界傳奇的電視紀錄片后便意識到不需要任何修飾,這個故事已經具備搬上銀幕感人肺腑的資本。電影人對歷史的尊重和理解終于讓亨廷頓人向他們大開綠燈,主動提供居所和社區作布景,馬歇爾大學還完全開放給劇組拍攝,師生們自然也做起了臨時演員。
作為典型的美國勵志體育類電影,《后繼有人》以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生動的球場競技將這部勵志電影烘托得更加令人激昂亢奮。馬修·麥康納和馬修·福克斯兩位教練為臨危受命,最終帶著馬歇爾橄欖球隊、馬歇爾大學、馬歇爾小鎮走出陰霾。兩位主角都姓馬修,而且和馬歇爾也相近,也真是巧合。電影很多地方相當讓人熱血沸騰,特別是那句We are marshall,無數人一起喊起來更是有氣勢。如果不從過去的資料中查證,無論導演McG還是你,都會堅定不移地以為這是又一個好萊塢式的勵志傳奇。
二、起死回生的信念之戰
馬歇爾大學的球隊的重生雖然振奮了小城,但人們仍擔心這些外鄉人把他們的故事公之于眾時把握不好分寸而再次刺痛受難者家屬。林頓帶著劇本每家每戶地造訪,讀過劇本的市民發現他的故事不但抓住了球隊復興所體現的精神和價值,更細心地處理過任何會對觀眾情緒造成刺激的細節。電影人對歷史的尊重和理解終于讓亨廷頓人向他們大開綠燈,主動提供居所和社區作布景,馬歇爾大學還完全開放給劇組拍攝,師生們自然也做起了臨時演員。片中兩位主角的本尊Jack Lengye和Red Dawson亦主動擔任跟組的顧問,隨時提供第一手資料之余還可以代市民們監督,Red Dawson更友情出演球隊復出后第二場比賽的對手澤維爾隊的教練。被Jack Lengyel說服并肩作戰的Red Dawson則是期望用球隊的重生來減輕自己的內疚,因為錯過飛機與死亡擦身而過,可一想到那些自己親自招來并允諾會好好照顧他們的球員全死了,他甚至不敢面對他們的母親。他不像Jack Lengyel那樣樂觀,他的努力更像是贖罪。教練首要的任務是重新組隊:校長爭取到了大一學生可以參加橄欖球比賽的政策,在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中尋找合適的隊員人選;說服幸存的原助理教練出山,請教資深同行,好不容易拼湊了教練人員和教學材料。這個承擔著巨大傷痛和使命的新隊伍,還不團結。新人不能理解老隊員的內心,老隊員也不負責任地給新人太多的壓力。教練一直在試圖彌合大家的創傷,讓新人更多地知道他們繼承的原來那支球隊是多么的令人驕傲。深情的墓園誓師講話讓所有人振奮。We Are,Marshall!至于球隊的目標,教練接受了嚴酷的現實,他沒有提出不切實際的前幾名的想法。只有兩點:(1)全體教練、隊員全力拼搏,展現Marshall的精神,給學校,給小鎮的居民,給所有關心Marshall的人信心,給他們心理安慰;(2)盡情享受橄欖球運動的樂趣,在戰斗中成長。經過漫長的一個又一個賽季,Marshall終于從一個蹣跚學步、隨時可能被擊垮的弱旅成長為一支讓人敬畏的隊伍。技能、信心、榮譽和勇氣在傳遞和延續過程中不斷地增長。總之,受命于危難之間,倉皇組建團隊,管理和激勵團隊成員,達成切實可行的團隊目標,這個二流教練的表現是個一流的經理。
真實的We Are Marshall自始至終震撼著觀眾的心靈。影片沒有像大多體育電影一樣放大運動員個性,側重點在于災難后那一顆顆受傷的心靈。其中更衣室里隊長奈特在林格教練面前痛哭以及林格和助理教練道森在房頂和教堂的兩次談話令我印象深刻。空難留下的痛苦難以愈合,但當亨廷頓鎮上的人們在隊長發動下來到校董事會樓下高呼“We Are Marshall”,馬歇爾隊承載的已經不僅僅是體育,而是勇氣與希望。當慘敗后為首個主場能否得到支持忐忑不安的林格在比賽日走出家門,發現鎮民們以一如既往的熱情走上街頭,涌向球場時,影片到來了。亨廷頓的人們找回了靈魂,而你我都知道,所謂的靈魂絕不是指橄欖球。壓軸戲,四分衛致勝一傳出手后,導演閃回了空難重建過程中的一幅幅畫面,正如結尾處旁白所說,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馬歇爾隊輸掉的比賽比任何一支球隊都多,然而這支球隊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們用信念延續了傳統,使球隊和小鎮得以重生。馬修·麥康納一如既往的瀟灑,林格教練的人物個性很適合他的發揮。配角們同樣出色,除了上面提到的隊長奈特和助教道森,扮演校長的老演員尤其值得稱道。角色的善良誠懇、忍辱負重演繹得頗為傳神。而這部電影另一個功勞,就是實事求是,灰燼中重生是一回事,而奇跡又是另一回事;世上的奇跡少之又少,影片最后的旁白說馬歇爾大學橄欖球隊在那一個賽季只贏過一場比賽,在激昂的故事之后,這也是現實世界里的一面。大部分觀眾還是會被那些俗套的劇情所打動。原來,只要是真摯的情感,平凡的故事也會放出光芒。在Marshall球隊經歷如此重創之后,仍然有勇敢的人堅持下來,為重新組建一支隊伍而奔勞。這份勇氣和熱情就已經讓人欽佩。
三、激勵人心的體育精神
經歷了巨大悲傷洗禮的靈魂該如何獲得重生?唯有踏著前人的足跡繼續奮斗,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事業,讓亡者的靈魂得以在灰燼中起舞!就算失敗擋在世界的盡頭,告訴你這就是結果,就算所有人都勸你,放手,記住,Nothing is impossible!奇跡,總是被人類制造的,被我們的雙手制造的!近年來好像美國關于橄欖球的電影很多。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對于一支球隊、一個學校、一個城鎮來說,后果都是極其嚴重的。每個生活在這個故事里的人,精神上都受到了折磨,不愿意回首過去,逃避曾經發生的事情。這時候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精神力量,往往顯示出強大的能量,其能量遠遠超乎體育本身,幫助人們從巨大的災難面前站起來。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任何人、任何團體都會遇到生命的低谷。走出低谷除了依靠自己的堅強,沒有他路。總要有人站在灰燼處,替遠方的涅槃之路清掃陰霾……在下一個頂峰看自己的重生處,那時閃過的螢火,亮過山后的日出……那時相逢的笑,還在原處等著你未泯的回頭。杰克·林格教練說:“你在場上怎樣打球,決定了觀眾怎么記住你。”我們在生活中如何表現,決定了周圍的人怎么記住我們,周圍的人怎么記住我們,決定了他們給我們什么樣的反饋和評價,這些反饋和評價被我們知道了后,強化了那些我們有意或無意認同的東西。關鍵的是,生活中如何表現是可以改變的,也可以由自己做命運的主宰者。看著希望從絕望的灰燼中慢慢發芽、壯大與復蘇,真的是溫暖而又震撼,片尾演員與真實人物照片的比對,頓覺陰陽兩重天。有關重生的電影,起步常常是最艱難的,重整雄風又談何容易。成功并不單純是勝利,用失敗來告訴大家精神永駐,希望不滅。很多時候我們都難以發現自己體內到底蘊藏了多么大的能量,也許只有在絕境的時候才會激發出我們這樣的潛能。電影《后繼有人》作為典型的美國勵志電影,在宣揚體育精神的同時,也將美國的國民精神進行了深刻的挖掘與展現。在一夜之間,這個小鎮的居民失去了他們熱愛的隊員、失去了往日的信念支撐,如果在這個時候只是單純的失落,一蹶不振的傷心,那么奇跡絕對不會出現。正是源于主演永不放棄的精神才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奇跡是加倍努力的代名詞,世界上沒有完全的奇跡,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四、結 語
在經歷災難之后,人們努力走出悲痛陰霾、心理重建的過程。本片用很長的篇幅,刻畫了多位當事人,如相冊般平面記錄著這些因空難失去親人、愛人、朋友甚至是希望的人們,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圍繞著他們如何用再組橄欖球隊的方式,完成重回生活正軌的故事,也許是照顧的面很廣,雖然影片制作精細,還是略感片中缺少體育片中能讓情緒爆發的點。
[參考文獻]
[1] 張海英.家與國的故事 現實與夢想的傳奇——淺析謝晉、李行影片中家國情結之異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12).
[2] 劉思韻.論當下臺灣電影對傳統父親形象的超越——以影片《不能沒有你》為例[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02).
[3] 梁波,陳榮.近年來中國體育傳播學研究創新進展與趨勢展望[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