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4 07:00: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單詞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單詞呈現方式靈活巧妙多樣
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段來呈現單詞。有助于學生對單詞的感知和理解。
1、實物、單詞卡片、課件呈現單詞
實物、單詞卡片及課件是最直接直白的向學生呈現單詞的方式。學生能一目了然的學習單詞,如“desk”、“door”、“bag”、“apple”等。如學習“pen”這個單詞時,我隨手拿起一學生的鋼筆,說:“This is a pen”,然后將“pen”重復兩遍,學生在聽到“pen”這個詞的讀音時,同時也明白了單詞表達的意義,記憶起來也就不那么難了。
2.簡筆畫呈現單詞
優秀的老師,是多才多藝的,在課堂上向學生呈現單詞過程,加入繪畫教學。學生能從英語課堂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增長不同的能力。提高學習的興趣。
3.謎語呈現單詞
單詞呈現上,老師可以采取出謎語的形式,全英復述謎語,讓學生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
4.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拿英語解釋新單詞。
這個方式,我個人認為非常適合高年級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詞匯量,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老師可以用學生已經掌握的單詞,句型,解釋新單詞。學生不僅能鍛煉聽力能力,同時,復習了已經學習的知識。這種方式,老師最好在最開始自己做,但學生基本掌握方法后,學生就應該自己做預習,自己用英語解釋新單詞的意思。全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二、單詞教學要詞不離境。
新課改后的小學英語教材所選的內容尤其是單詞相對簡單,貼近生活,上課時,學生可以把實物,圖片,繪畫等搬進課堂。因為實物圖片能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讓學生親眼目睹這些實物,學生通過視覺的輸入,聯系情境,記憶效果會更好。像我們教動物的詞cat、pig、giraffe 等和表示水果、飲料的詞apple、banana、tea、coke等。這些物體課前教師都可以發動學生進行學具的準備把實物拿到課堂上以備學習之用,讓人人手里有東西,然后再把這些詞與句型和場景結合起來,師生間可以用實物和圖片進行師生互動,學生間可以進行生生互動。編造情境,如水果攤,餐廳等情境。課堂上每一個孩子課堂上都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處于主動狀態,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的興趣大增,熱情高漲,方可學以致用。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為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比起孤立地、枯燥地學習英語單詞的教學效果可謂天壤之別。
三、單詞教學的節奏性。
1、 單詞教學要與歌曲結合起來。
小學生都比較愛動愛唱愛跳,所以歌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不管會唱還是不會唱的,他們都愿意唱,同時,他們還會自發地加上動作。所以英語教學要與歌曲結合起來,對一些英文歌曲的部分歌詞進行替換。比如說我們學習“May I come in ? What color is it ?Are they seals?”等時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他們根據自己學過的歌曲譜上像“兩只老虎”的曲子或是“春天在哪里”等兒歌的調子。學習一些單音節詞時,就可譜上字母歌的調子。有些有天賦的孩子也會自然的加入一些優美的動作。讓學生在歌聲中學習英語,在玩玩唱唱中學習英語,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優美動作把相應體表達出來。這樣既愉悅了學生的身心,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也達到了英語教學的目的,且教學效果定會事半功倍。
2、單詞教學要與歌謠結合起來。
歌謠的朗朗上口,節奏明了。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它能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與飽滿的學習精力。所以把英語教學與童謠結合起來就會增加很多的趣味性,使學生沉浸其中,自覺或不自覺地說英語,記憶會更加鮮明、持久。春節晚會上,小品中開玩笑的一句:“英語說的像快板”。實際教學中,為什么不能用呢?如果它有助于孩子記憶,有助于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歌謠可以是全英文的,也可以是中英結合的。例如我們在學習表示星期的詞時,可以編成這樣的:Monday Monday today is Monday; Tuesday Tuesday today is Tuesday.以下類同。還有一種就是中英結合的,例如學習表示顏色的單詞 yellow 、green、blue,我們教師可以編成如下的童謠,(1)黃色、黃色yellow yellow 、 yellow 、 yellow。(2)綠色、綠色 green green、green、green。 (3)藍色、藍lue blue 、blue、blue 。同時還可以反過來說:yellow yellow是黃色;green green是綠色;blue blue是藍色。像在學習數字時,我們可以編成:one one two, two two three。如此這般的數字的有節拍的疊加。同時,讓學生邊說邊拍自己的手或同桌兩人對拍,速度可以時快時慢,聲音可以時低時高。這樣學生在說說玩玩中就學了英語。學生并不覺得英語那么陌生、那么難學,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了欲望,教學效果省時高效。從而使學生“盼上英語課”。
四、在活動中學習單詞。
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知英語,體驗英語,實踐英語,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相互交流。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抓住其注意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處于主動狀態,全身心地參與到教與學中來。
1、 單詞在游戲中的教學。
游戲是孩子們最愛的,因為在游戲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自己的天性。而且在游戲中,學生不僅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了成功的體驗,而且記憶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如:學習水果單詞apple 、pear、banana。教師把這三種水果分別切成小塊,用牙簽扎好,同時讓學生進行擊鼓傳花的游戲活動,課堂上完全可用敲黑板擦傳紅領巾的方法進行,傳到誰那,誰就快速地嘗一小塊水果,然后快速地說出這個單詞。這樣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都想在課堂上嘗一嘗,說出英語單詞。當然游戲的方法很多,像“摸一摸與猜一猜“、“連詞成句“、“奪紅旗“、“看口型猜單詞”、“聽聲音找單詞”、“手拍單詞”、“頭頂單詞”等等。游戲的趣味性可以讓孩子更加主動學習英語。
2、 競賽促進單詞學習與記憶。
競賽比游戲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深受學生的喜歡,小學生都爭強好勝,不肯輕易服輸,所以把英語教學與競賽結合起來,教學效果會更佳。我們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討孩子們喜歡的比賽形式,潛心鉆研,把英語教學與各種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一定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論文關鍵詞:詞匯,閱讀理解,猜詞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策略被認為是能夠直接有助于英語技能提高的學習策略之一。英語研究者和英語教學專家們至今對它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目前為止,人們普遍接受的概念是:“閱讀策略是閱讀者有目的、有意識用來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的過程。”(Prichard,1980:283)
閱讀的速度和效率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正確猜測生詞的詞義。因此,在閱讀中必須掌握一定的猜詞策略、排除語言障礙方能提高閱讀能力。本文以2010年全國高考卷為例,對常見的“猜詞”策略作一概述,以期助大家一臂之力。
一 語境猜詞策略 根據上下文來推測詞義的策略,被稱為語境猜詞策略。每個人都對本族語具有語境語意的能力,我們平時看書、看報時很少使用詞典照樣學到許多新詞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就靠這種能力,本族語既然可以根據語境,外語也不應該例外。以下是五種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的語境線索。
1 定義 句中常有is, means, is called, refer to等標志詞。
例如:The2012 London Olympics had enough problems to worry about, but one more has justbeen added-a communications blackout caused by solar storms.(上海)
根據causedby solar storms 以及下文可知communications blackout 意為由太陽風暴引起的the collapse of broadcasting systems.
有時候,對于生詞的定義常用標點符號分開。這些常用的標點符號有逗號、破折號、括號、冒號等。
2 舉例 根據句中列舉的例子來猜測生詞的意思。
例如:Shesmiled. It was a nice smile-warm and reassuring-and I
returnedher gift by smiling back.(浙江)
句中沒有直接告訴讀者her gift指什么,但讀者至少可以通過它后面的短語by smiling back推斷出her gift指her smile.
3 根據生詞后的同位語或定語從句來判斷。
例如:Afterdinner we watched a tape on Baccarat, where we will visit tomorrow.(全國)
根據生詞“Baccarat”后跟的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我們不難推測出“Baccarat”是一個地方,再結合上下文,可以判斷該詞指town.
4 利用上下文的對比或并列來判斷。
例如:Eventhough science can tell us that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beliefs don’t holdwater,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truth in the old wives’ tales.(陜西)
根據eventhough可知兩個分句為對比關系,再由第二分句中的truth可以得知hold water意為to be believable.
5 利用上下文的因果關系猜詞。這些因果關系有時是“顯性”的(有because, so, so that 等因果關系詞),有時是隱性的。
例如:Monkey-poxmay be the wake-up call, researchers believe infected animals may infect theirowners.(全國)
根據“研究人員相信被傳染的動物會傳染它們的主人”不難推測出the wake-up call意為a clear warning.
二 構詞法猜詞策略 構詞法是英語單詞的構成規律,常見的有綴合法、合成法和轉化法。
1 綴合法 由一個詞根加前綴或后綴構成的方法,叫綴合法。由綴合法形成的詞,成為派生詞。大多數前綴不改變詞根的詞性而僅僅對詞根的意義加以修飾或限制,英語的后綴具有較強的語法作用,常使原詞改變詞性。
一般來說,學生可以通過一定的詞綴來確定詞性,如-er, -ion, -ment, -ty, -th 等為名詞性后綴;-able,-al等為形容詞詞性后綴;-ate,-en,-ize等為動詞詞性后綴;-ly為副詞詞性后綴;dis-,il-,im-,non-,un-為否定詞前綴等等。
2 合成法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由詞素構成的詞,成為復合詞。
如class+room=classroom, war +ship=warship
3 轉化法 是指詞類的互相轉化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如英語的動詞可以轉化為名詞,名詞轉化為動詞,形容詞或副詞轉化為動詞等,但是詞性不變。
如watern.-water v., clear adj -clear v.
三 視覺猜測詞義
除了閱讀教學外,視聽教學也是一種好選擇,相對而言,視聽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學生可以借助視覺感官來猜測詞義。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圖片是培養學生猜詞能力的有效途徑。如牛津高中英語SBIIpage26,通過圖畫,學生可以輕松理解waterproof parka等詞的意思。
四 利用音譯法猜詞意
閱讀短文中出現最多最密集的詞匯是人名、地名、動植物名、建筑名以及山脈、河流、島嶼、海洋等專有名詞。對這類詞,還有漢語中的外來詞,如“logic”(邏輯)、“poker”(撲克)等,常可通過音譯來解決。當然,更多的詞,甚至不需要音譯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只要明白是人名、地名,并能理出之間的關系即可。
以上主要談了英語閱讀技能之一,即生詞意思的推斷策略。毋庸置疑,掌握這一技能可以大大提高讀者的閱讀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掌握詞匯不重要。恰恰相反,詞匯量是中國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瓶頸”,生詞過多將進一步影響閱讀理解的效率,尤其是在閱讀的出、中級階段。所以,對英語學習者來說,閱讀技能不容忽視,但還需通過大量閱讀或其他手段盡可能地擴大詞匯量。
參考文獻:
[1]Pritchard,R,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Schemata on Reading Processing Strategies. ReadingResearch Quarterly [J].1990.25,273-295.
[2]葉力.新教材環境下的高中英語閱讀策略培訓[J].外語教學.2007(15).
[3]任俊蓮.英語閱讀理解中幾種猜詞法[J].菏澤醫專學報.2000(3).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胡鄭輝.英語學習策略.廈門大學出版社.
[6]李輝.淺析如何在英語閱讀中運用猜詞策略[J].職教與成教.
[7]李群偉.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猜詞能力[J].文科教學探索.
[8]2010年全國高考卷.
Take the 2010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n example toanalyze the word-guessing strategy
聽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其是語言學習和交際技能的實踐性應用。據相關研究顯示,詞匯量、語音語調、語法以及語速等語言基礎知識是影響學生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鞏固學生語言基礎知識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語音分辨能力、對照注釋能力、領會記憶能力和猜測推測能力。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學的輸出方式和輸入方式,突破了傳統聽力課堂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僵局,為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徑。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高職英語在網絡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聽力教學。
1 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語音分辨能力中的運用
語音是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首要接受到的信息,掌握準確、有效的信息是辨別單詞、理解聽力內容的關鍵。不少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陷于這樣尷尬的境地:在聽的過程中對于對話的內容一知半解,而將文字稿看一遍,其中大意基本都能理解。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語音分辨能力差,特別是對連讀、弱讀等英語朗讀特殊現象缺乏了解。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這一弱項,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聽力教學,幫助學生矯正語音以及加強他們對單詞的辨別能力。
語音語調的訓練可以先由詞組再到句子,逐一進行鞏固。教師首先可以根據發音過程中的一些特殊現象進行分類,如常用的弱讀、連讀等,以及感嘆句、疑問句等特殊句式的語調。然后在分門別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進行個個擊破,使學生熟悉英語發音,提高對英語的敏感度。
如在“連讀”的訓練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足夠的(根據具體教學情況而定)存在連讀現象的聽力材料;然后將電影Big Fish中巨人Carl所說的“Go away”一句進行反復播放(由于巨人說話又慢又重,適合學生模仿),要求學生模仿發音,并談一談發音的特點。不難發現,在發音過程中,“Go away”實際上發為。
2 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對照注釋能力中的運用
所謂對照注釋就是將所接收到的聲波信息與貯存在大腦的知識進行漢英語法對照、漢英詞匯意義對照,然后經過翻譯、潤色等一系列步驟后,轉化為學生已知的、熟悉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既有的詞匯量和語法結構知識是確保學生對照注釋能力的兩個關鍵因素。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閃光點,以增強學生的詞匯量以及語法結構知識的積累,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對照注釋能力和英語理解能力。
如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可以將不常見或學生沒有學習過的單詞進行漢語意義的注釋,當然注釋內容需要在鼠標點擊之后才能夠看見。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字幕人員的工作,如將一些比較經典的英美電影或電視劇去除字幕,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寫臺詞以及翻譯的任務。在這過程中,具有畫面性的電影、連續劇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翻譯活動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強化多媒體培養學生對照注釋能力的運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播放器的一些特殊功能,調節聽力材料的語速,從慢到快再到非常快,三個層次逐一推進,加快學生由英語信息到漢語信息的轉換,提高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反應能力[2]。
3 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領會記憶能力中的運用
領會記憶能力在聽力過程中尤為關鍵,特別是在比較長的聽力材料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細節,如常見的有數字、地點等。那么如何領會文章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并將其牢牢記住呢?筆者認為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念等對于領會語境、語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聲波的接受過程中,不排除存在聽不懂的語音,那么有效信息便以跳躍性的一個一個單詞的形式進行呈現。而包括文化背景等在內的經驗知識可以將這些只言片語以聯想的方式進行連貫、補充,另外其對于深化記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教師在平時的聽力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滲透西方的歷史、文化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如尋求婦女平等是西方一直所關注的話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尋一些“反對婦女歧視、尋求婦女平等”的圖片、文字、影像資料,使學生大致了解婦女解放的歷史歷程。然后,搜集有關于這一類話題的聽力材料以供學生訓練,并要求學生摘錄、記憶在這一話題中經常性出現的單詞或詞組。
4 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猜測推理能力中的運用
生詞是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最為頭疼的問題,一旦陷入生詞的困境中便束手無策。在這一種窘境中,大膽猜測詞義是尋找突破口的唯一途徑。另外,在聽力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分心或沒有聽清個別的單詞,通過聯系上下文以及文章大意自動彌補句子的大致意義,不僅能夠解決生詞的難題,還有助于推測將要聽到的文章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聽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生詞,要求學生大膽地推測。如“The most popular tent sold in Britain is the frame tent with 2 bedrooms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 for 4 people”一句中,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單詞“accommodation”的意思,但是根據“bedroom”“sleeping”兩個單詞的意義,也大致能猜測出其與“睡覺”“房間”等有關。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意義相近但用途特別的詞匯或句子,通過讓學生分辨、推測,來提高他們的猜測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聽力材料中的一些關鍵詞或關鍵成分省略掉,讓學生根據猜測進行自動彌補。
5 結束語 [提供,第 一論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本科畢業 論文以及服 務,歡迎光臨DYlw.nET]
顯然,在信息技術高度滲透于現代生產與生活的現實環境下,多媒體以及網絡技術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影響著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人機互動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進入學生和語言環境,參與語言活動,這對于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其能夠針對學生在詞匯量、語音語調、語法以及語速等方面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及時解決難題,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參考文獻
[1]鐘紹春,張琢,李吉南.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
一、指導思想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基礎教育階段中,英語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英語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掌握知識,提高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同時又能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發展個性。
二、重點工作
(一)合理安排教材,因材施教。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和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任務。四年級班容量少,學生基礎比較好。為了今后更好的學習英語,在每堂課上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滲透音標教學。前十周使學生能夠認讀48個音標,后8周在熟悉掌握音標的基礎上練習主動拼讀音標詞。六年級在原有的音標基礎上有所提高,練習書寫部分音標。
(二)落實教學常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落實“教學常規”和實施工作。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自覺行為。
2.繼續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因此這學期要繼續加強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有實效,并在授課之后做好教學工作總結。
(二)重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英語教學的主陣地是在課堂,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研究。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老師必須具備較為扎實的英語教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了解教材特點,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師一開始就要給學生以正確、活潑、富有韻律感的語音、語調,加上豐富的面部表情、夸張的肢體語言帶領學生誦讀,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打好扎實的英語基礎。上課的內容應符合學生興趣,貼近生活,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新組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運用英語。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小學英語教學中,特別是詞匯和句型教學,枯燥的講解和機械的記憶單詞會使學生學起來毫無趣味。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采用游戲、謎語、歌曲、故事、簡筆畫、韻律詩等形式呈現單詞、句型。讓學生在游戲化的教學過程中享受到異乎尋常的樂趣,從而輕松掌握所學內容。另外,本學期重點還要在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上下工夫,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3.鼓勵后進生。要想提高一個班級的整體成績,就必須消滅后進生。特別是近年來外地生增多,基礎參差不齊。因此要提倡鼓勵后進生,善待后進生,糾正后進生的錯誤觀念,讓他們知道自己能行,鼓勵他們去追求。在課堂上,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要掌握評價的藝術,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發現他們的優點與長處,讓他們盡情發揮。教師要耐心幫助他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他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加強業務和理論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素質。
1.加強理論學習,本學期重點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學習質量評價標準》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任務,掌握新課改對學生和老師提出的新要求,要善于學習和思考,勤于研究和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提高。
趙梅花湖南省隆回縣荷田中心學校初三年級備課組長,中學英語骨干教師,荷田英語教研聯組組長。在從事中學英語教學的六年中,三次獲得縣英語教學比賽一等獎,輔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分別有兩人獲得國家級三等獎、四人獲市一等獎。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兩篇獲省級一等獎、五篇獲市二等獎。
記英語課堂筆記是同學們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為大家對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點當時還能接受,但是課后大部分知識會漸漸遺忘。因此,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記好課堂筆記,以便課后及時復習。但是不少學生不肯記課堂筆記,更多的是不會記筆記。如何才能記好課堂筆記呢?
第一、 抄錄板書
課堂上老師的板書,一般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它不僅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還會鮮明地指出同學們應注意的地方,即能形象地指出大家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時易犯的錯誤。此外,板書還能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大家一目了然,幫助我們理解教材,以利于課后復習。
第二、 摘錄補充內容
因為受教材篇幅的限制,往往有些知識點不能在教材上得以充分展現。老師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理解教材中的知識,使同學們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往往會根據教材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知識點,以挖掘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例如老師講到一些單詞和短語的一詞多義現象時,往往會舉一些例子,同學們就要及時把有代表性的句子記下來,復習時便可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 先聽懂,后摘要記錄
有些同學記英語筆記時,老師講什么,他就記什么;老師寫什么,他就記什么。一堂課下來,筆記本上是記得很多,但收效甚微。真正會記筆記的同學首先是仔細聽,老師講什么,就動腦筋想,聽懂了,再去記。這種記筆記的方法要求高,其實質就是要把老師講的內容經過思考、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記下來,而不是簡單、機械地“抄”和“記”。
第四、 把握重點,有的放矢
前面已提到有些同學上課不停地記筆記,有些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沒有把握好重難點。一般書本上有的、一看就會的內容不用記;次要的可以不記。要記的內容為老師強調的重點、課前預習時沒弄懂的問題、易混易錯的知識點等。當然,課堂上時間有限,大家對一些內容較多但必須記的重難點,可以采用略寫的方式,或者充分利用各種符號、圖表等簡潔方式記下來,等課后再加以整理。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1、2兩個班的英語科教學,完成了1、2兩個必修模塊的教學任務。雖然這屆是第二輪教學,但學生的基礎不一樣,所以方式和感受也不同。在教學中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集體精心備課,積極聽課、評課,認真上課,結合課內外知識,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后針對上課情況,做好教學反思。分層選擇適合生情的作業,及時批改講評,注重培養學生[此文轉于]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當然,在獲取了一些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經驗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工作中仍有許多須提高和改進的地方。為今后能更有成效地完成教書育人的己任,特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1、認真備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在領會大綱精神吃透教材的情況下,分析所教班學生(1班和2班)的實際情況,由于初高中銜接問題,加上學生基礎不扎實,就出現了部分原本初中的尖子生在第一次月考就不及格的現象,嚴峻的形勢使他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部分學生開始放棄。這學期的重點是幫助他們認識到高中英語的重要性和與初中英語學習的區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就應該從實際出發,我結合大綱要求,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學生基礎差,于是在傳授新課的同時,結合初中知識,不斷夯實基礎,發展能力;在45分鐘的課堂里,提高效率,讓學生真正吸收每節所學知識。
精心利用材料。這學期我們選用英語周報作為教輔材料,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每周進行一到兩次聽力訓練,選用部分隨堂練習作為課堂鞏固練習。周報上的單選題、完形填空及閱讀理解,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并及時講評(偶爾進行限時訓練)。講評結束時,通過聽寫等注意督促學生鞏固練習中的知識點。
2、努力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激發,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經常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以此來給他們加分,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為能順利通過模塊考試,都能積極的參與各種課堂活動,使課堂活躍起來。同時,多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單詞接龍比賽等。幫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并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3、不斷反思和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學習和培訓,參加組內聽課、教研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汲取有用的教學方法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認真撰寫教學論文和教學案例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英語教學上的心得體會;努力提高自己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水平,努力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加壓”。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學,在新的一學期的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修養,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執教水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二、制定了具有班級特色的工作目標。
三、建立班委會。學期初組織學生通過民主選舉組建一支工作能力強、熱愛集體的新一屆班委會,并明確班委會成員的具體分工,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得到錘煉,實行值日班干部負責制加強班級管理崗位責任制。設崗位,定人員,定工作,把班級工作分成若干崗位,每個崗位專人負責,使的干部的工作能力、班級責任感得到提高。為本學期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礎。班級的學習生活很快走入正軌。
四、做好常規管理工作。按時到班到崗,跟班緊。經常性地做好校紀校規的檢查督促工作,特別是遲到、追逐打鬧、自習課和晚自習講話等違紀現象,及時教育問題學生,杜絕了很多嚴重違紀的現象。做好了規范化教育,督促學生遵守紀律。
五、抓思想工作。由于七年級學生是新生,各入面還不熟悉,所以要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深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學生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準則,用身邊事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利用班會、校會將行為規范訓練落到實處。在班中“設崗位,定專人”,加強行為規范的檢查和監督。在學期初段,結合學校的安排,整頓班風學風,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動力。在學期中班級召開了《祖國在我心中》、《新起點》、《學會合理開支》、《寫給父母的一封信》等主題班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起點》專刊也有我班的多篇稿件登出。一系列德育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弘揚了正氣。
六、培優輔差工作。加強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把一些有可能影響厭學情緒的思想減到最低,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減少到最少。對每一次考試成績做好跟蹤,把臨界生的名單和人數把握好,及時找學生談心,了解其思想學習情況。鼓勵勤奮好學,樹立榜樣,協同科任老師做了優生的培養工作,同時做了差生的教育轉化工作,采用正面教育,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建設管理小組,由學習委員帶頭,全面負責班級學習工作;開展學習競賽活動;開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互幫互助活動;同時聯系家長,開展家庭指導工作: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與溝通,多角度進一步了解學生。
七、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主要做好交通安全,注意上學回家的交通安全,及時提醒,每周簽字。要求學生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擁擠時不要推拉,不要騎上宿舍欄桿上涼衣服。確保不出安全事故。班級公物保存完好。
八、組織集體活動。組織好班級學生參加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在學校的藝術節上我班在體育、書信、書畫和文藝比賽中都獲得很好的成績。
九、抓了“三結合”教育。建立教師、家長合作式“樹人計劃”。數十次與學生家長溝通。通過家訪。與家長交流、書面聯系等方式達到了三結合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多聯系,多反饋。真正發揮了家校聯系簿的作用,了解了學生動態。
十、做好了防甲流的工作,及時量體溫并做了詳細的記載。
十一、期中評比中,我班被評為“先進班級”。
總之,我全心全意認真工作了半年,只求能圓滿完成任務。
教學工作
一、按時到班到崗,從不遲到,不早退。
二、認真進行政治學習,用先進科學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并有學習筆記。
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辦事,沒做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事。
四、真正落實校本研修工作,與老師們進行教學研究。認真填寫了《報告冊》。
五、搞好英語入門教育,舉辦了英語書寫比賽、手抄報比賽和單詞競賽。促進了英語教學。
六、精心備課,高效上課,保證了課堂45分鐘的課堂價值。
七、確實做好了培優輔困的工作,兼顧優、困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
八、及時測驗,做到了每單元一考。及時反饋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及時檢測了我的教學工作。
一、將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中的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新課程標準》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綜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立,進一步強調教學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多組織一些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把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的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1.運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英語課堂中,創設與眾不同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會收到與眾不同的效果。在課堂中應該多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文字、聲音、圖像融為一體,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語言情境。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下會更容易進入角色,使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因此,在講授課程時要巧設開頭,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小學英語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經常用的有歌曲式導入、提問式導入、圖片、幻燈片導入懸念式導入、復習式導入等等。
2.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拴住孩子的心。
(1)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第一堂課的單詞教學中就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動物、植物的單詞,或者可以把下一個單元的單詞提前教,比如“duck、Monkey、dog”等等。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單詞編一個小故事,題目可以為“我的動物園”。要多鼓勵他們用學過的單詞來編小故事。
(2)在教學中要經常用“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也可以把身體語言帶進課堂。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會特別喜歡。在復習前面學過的內容時可以使用“表演法”,可以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另外,在鞏固新課時,應該經常引進競爭機制,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使英語課堂充滿活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使課堂快樂起來,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任何一種教育都應該是滲透著快樂的教育,在充滿快樂的氛圍里學生們才能快樂地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平等、和諧、快樂的氣氛。只有這樣做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的教態要親切自然,眉宇間流露出對學生的喜愛。
只有這樣做,學生的情緒才會自然、活躍,才能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比如,在一堂課中要教授“what is this (這是什么)”這個知識點,我會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請一部分同學先看圖片然后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動作,再請其他同學看動作并搶答。這時候同學們的熱情一定非常高。但是,教師如果板起臉去呵斥學生安靜下來遵守課堂紀律,課堂氣氛一定會馬上降溫,從而導致膽小的學生不敢舉手發言。因此,教師應該走進學生和他們一起表演。在這樣一個氛圍里,學生所感受到的是一個自由安全的空間,他們的各種能力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地對學生做出正確合適的評價,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
學習最大的快樂在于經過艱苦努力后獲得成功,如果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時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就會推動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評價中教師應該多使用肯定或者是積極的鼓勵,使學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提高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的興趣。根據學生表現的優勢,教師可以依次運用程度不一的話語,如OK、very good、Wonderful、very clever、Excellent,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回答好或表演好的同學,教師應該說:“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Don’t worry!”這樣的評價不僅不會挫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會使他們有勇氣再試一次。
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想、經驗和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堂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樹立這樣一種信念:“只要我參與,我會學好英語。”真心希望充滿活力的小學英語課堂能早日走進學校,走進每位教師和學生的心田!
參考文獻
[1]周建英 《競賽――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期。
[2]曹莉莉 《談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期。
[3]張麗賓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期。
才貌雙全的“紫薇”要和淘氣可愛的“小燕子”比人氣,總是差一大截,因為“小燕子”給我們帶來歡笑,我們需要“歡笑”。
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如夢似幻,曾在2002年度,占盡了我們的眼球。魔術經久不衰,因為我們向往“神秘”。
在如同繃緊的弦一般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總要找個空閑,與友小聚,甚至賴個床,因為我們需要“輕松”。
一根牛皮筋、一片樹葉、甚至一團泥巴,可以讓八九歲的男生女生留戀半天,因為孩子喜歡“玩樂”。
情節永遠不切實際,結局大多美滿團圓的卡通片對孩子有致命的吸引力,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看動畫,因為他們充滿“幻想”,喜歡“美好”。
生活如果沒有了“歡笑”、“神秘”、“輕松”、“玩樂”、“幻想”、“美好”、“思考”,生活將是蒼白的。我們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同樣我們也追求高質量的教育。如果沒有了上述這些,我們的教育將是無力的。
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歡笑”、“神秘”、“輕松”、“玩樂”、“幻想”、“美好”、“思考”等調味品?我覺得,讓課堂游戲化是關鍵。
游戲在英語課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魚了,很難想象四十分鐘一堂課,如果沒有了游戲,該怎么繼續。不論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在游戲中學習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低年級學生好動又好勝,游戲能讓他們在動身體的同時動腦,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悅,當然也會有失敗的經歷。好的游戲能讓一堂平凡的英語課亮起來!
游戲的安排應講究一個“適”字,適時、適式、適度。
一.適時
組織游戲,要看準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安排合適的游戲形式。
1.讓學生從思想上盡快進入英語課堂,游戲導入是個相當快揭、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安排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point, look and say, flash and say等操作簡單,但具有檢查性質的游戲。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復習了舊知識,情感上也得到了體驗,而從這些舊知識的復習中,我們自然過度到新知識的傳授,溫故知新,以舊帶新,一舉兩得。
2.在復習鞏固階段,最忌諱的是機械的操練。游戲能使復習變得生動。比如我們學了一系列水果以后,安排老師拿一個水果,學生說出來這樣的環節,反復幾次,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減弱,。這時,我們安排游戲Who is missing? Who is fast? Magic eyes等,學生的積極性就立刻恢復,一只只小手又會爭先恐后地舉起。
3.當學生的臉上閃過“無聊”“困惑”的痕跡時,游戲可解“燃眉之急”。高年級的學生面臨著背單詞,記單詞的難題。如果不講究方法地死記硬背,不但效果不好,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促使他們主動背單詞,一定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單詞接龍、吊死鬼、尋找共同點等游戲,不僅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而且能提高他們課后記單詞的興趣。
二.適式
有些游戲的可用性很強,像copy不走樣等游戲,無論什么內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戲,卻不是什么內容都合適的。作為教師要學會使用最恰當的游戲。Flash and guess這樣的游戲僅適合單詞教學,而不適合鞏固句型。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游戲的口味也不同,我們要學會投其所好。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趣味性強點的,像copy不走樣,high voice and low voice能引起他們參與的欲望。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喜歡探索型的游戲,比如bingo,加減運算對抗賽就很受他們的歡迎。
三.適度
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為讓學生放松、玩樂才安排游戲,歸根結底,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游戲以前,我們必須指定相應的規則,沒有規則,游戲過程就會很“亂”,有規則才能“活而有序”。當學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時候,我們的游戲就該結束了。因為如果游戲結束太早,學生才剛進入游戲狀態,熟悉游戲規則,結束游戲,一來掃興,二來游戲的“運用語言”的目的也沒達到。如果游戲結束得太晚,學生會越來越無聊,下次再玩這類游戲就沒有了熱情。
游戲的組織,還要講究一個“變”字----以不變應萬變。
一、巧設陷阱
同一個游戲“發口令,做動作”,我們一般都是自己怎么發,學生怎么做,最多讓一個學生發,其他學生做,偶爾做做反口令,分組進行比賽。做多了,學生的好奇心沒有了,游戲就變成了機械的操練。如果設幾個陷阱,真有“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的效果。趣味性的調節就是教師在做動作的時候,可以先慢慢的好象在做“坐下”的動作,眼神一定要是那種壞壞的笑,突然變成“起立”,讓學生產生和教師斗下去的欲望。”師生成了“敵人”,而游戲就成了戰爭。把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邊做動作邊說,動作和口令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在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
二、變換速度
隨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逐漸熟練,訓練的速度逐漸加快,這不但適合學習的規律,還使原本枯燥的操練重新顯出生氣,學生逐漸減淡的新奇感又被吊起。
三、獎勵機制的運用
在教育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表揚和激勵對學生起的作用比批評更大。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易發揮,更容易學會原本以為很難學的東西。我常常習慣于口頭表揚,認為給學生物質獎勵會使他們變得功利,但在同事們的感染下,偶爾嘗試獎勵,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激勵效果。去年,我用小五星激勵學生,常常搞得自己整個黃昏剪五角星,有時,一節課獎多了,自己還有點心疼,最重要的是用多了學生還不稀罕了。我們可以嘗試用加分,且分值有區別,加分要敏感,時時注意給學生以表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認可。這樣一來,不但讓自己得到解脫,更使獎勵更具可變性。
四、以人為本
英語教學崗位教師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首先感謝領導和老師對我的信任,給我提供的這次交流的機會。時間過的真快,轉眼我參加工作已經8年了。在這幾年的英語教學崗位上,我沒有取得過太多的成績,也沒有獲得過很高的榮譽,作為一名普通的科任教師,在工作中,我始終秉承著“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宗旨,努力做好學校交給我的每一項工作。
英語教學工作,雖不像語數那樣是家長心目中的主科,但近幾年來家長們對英語學科的關注度也是與日俱增。而英語學科作為一種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另一種語種,在沒有一定的語言環境下,教學起來著實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說,這幾年的英語教學我一直在努力摸索著前進,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套路。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感受和點滴做法。
1、 科任教師進班級,興趣是前提,紀律是保證。
我一直擔任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學生們的英語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接受能力也不同,并且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們也產生了消極情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課堂紀律渙散。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每一節課我都認真鉆研教材,查找資料,精心制作每節課課件,到現在為止,我基本儲備了五六年級每一課的課件,形成了自己的小小的資源庫。其次,為了教學更直觀,訓練更簡捷,我自己制作直觀教具,如句式訓練圖片,單詞卡片,音標卡片等,我還自己花錢購買同步課文視頻,這樣不僅能給學生創造英語語言環境,而且保證了復習和訓練的頻率和效率。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努力跟上課改步伐,把高效課堂理念引入到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愉快教學法)。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自學,共學,群學的能力,讓學生做課堂中的主人,并以鼓勵的方式來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改善了課堂紀律,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成績。
2、 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高各方面能力。
我深知“學海無涯”,作為一名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源”。特別是當今的化在信息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知識更新飛快,能力要求甚高,所以我常常不滿自身現狀,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和教學能力,我積極參加學校和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活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參與課題實踐研究,探索適合農村小學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找些書來讀,不同類別的書籍不僅豐富了我的人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為帶給學生“源源不斷的活水”奠定了基礎。
3、 在分管工作上,服從安排,積極主動
【關鍵詞】小學英語;提問能力;提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6-0116-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功,只在每事問。”提問,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提問是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解惑、獲取知識,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英語交際互動的催化劑;是教師輸出信息、傳遞信息和獲得教與學的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師生間溝通、學生間交流的重要渠道。
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就新授課中的疑、難點進行提問,另一方面是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問答練習。教師應在教學生“怎么問”“怎么思考分析問題”上下功夫,以培養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那么,怎樣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呢?筆者結合英語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更多、更有效的英語句子進行提問。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英語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在備課工作中認真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每課的重、難點,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發現疑點,有的放矢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Cartoon time部分中,文中第一次出現了一般現在時人稱為第三人稱單數時用動詞的變化。例句為My hand hurts.在備課過程中,筆者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地方“My hand hurts”的“hurts”,做好提問題的準備。學生在學習這個句子時,往往只是簡單地知道它的意思,但沒有注意這一語法點的運用。對此,筆者便教會學生hand、hurt的讀音和中文意思,再提醒他們觀察這句話,一些學生注意到“hurts”中的s,由此提問這個s是不是復數。究其原因,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動詞的“三單形式”,難免會誤以為是復數形式。于是,筆者便根據語法知識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判斷此句話中的hurt是什么詞性及其主語是什么,在引導學生掌握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后,了解動詞后加s或是es的這一重要語法點。由此,學生就對這類句型有了較深的印象,從而為之后學習一般現在時的知識點奠定基礎。通過這個“學生提問,教師解答”教學環節的設計,幫助學生實現了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課堂提問給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使他們的思維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到啟迪。
二、轉變角色,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鍛煉學生提問的勇氣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通過學生提問可以提高他們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問的主動權總是掌握在教師手中,課堂教學局限于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單向交流中,忽略了師生的雙向交流以及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經過調查發現,學生不敢問的最大原因就是膽子太小,不敢向老師與同學發問,對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從而鍛煉學生的膽量,幫助他們養成愛提問、敢提問的習慣。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What’s the matter?”這一課,要求學生學習一些關于身體狀況的形容詞,如hungry,thirsty等,教學中,筆者根據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整理、復習已學過的有關詢問他人情況的日常用語,如“How are you? How is she? 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然后把全班學生分成相鄰兩個一組,其中一位學生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各種身體不適,另一位學生則用Are you…?進行提問。練習后,再挑選學生到講臺前表演,并從第一、二人稱的問答句衍生到對第三人稱進行問答,使用以下句型: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 She’s…以及一般疑問句的正確使用:Is she…? Yes,she is. No,she isn’t. 在這種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溫故而知新,學生的害怕、害羞心理就得到克服,其思維也會顯得更加活躍。
三、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小學英語教材突出的是交際性句式的學習,教材每一單元都有功能結構句式,一般以問答的形式出現,比如,Whose dress is this?等。在英語課堂的交際活動中,怎樣恰當地提問是學生學會提問題的關鍵所在,有些學生因問得不得法,碰了幾次釘子后,就不敢再問。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從以下3個方面來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1. 在思考中提問,注意提問的內容
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story time的內容是學習四季,在對課文進行整體復習時,要求學生把4個季節描述的陳述句轉變成對話,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提問能力。對此,筆者先用文中的第一幅圖給出范例,問題如下:How is the spring?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What season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spring? 學生只要熟悉了課文內容,就能很快回答出來,就這樣,在提問中,學生輕松地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
2. 在疑惑中提問,把握提問的角度
小學英語涉及到很多細小的語法點,在一些筆試題中,學生很容易出錯,為此,筆者經常教導學生提問要提得小、問得細,只有從細節入手,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所學內容。例如,教材中關于on,in,at這些介詞的用法,要求學生將in the tree 和on the tree作比較,并思考這兩個介詞用法的不同,對此,筆者引導學生針對性地從“in”和“on”這兩個介詞入手,學習“in”與“on”的用法,從而縮小了問題的范圍。由此,通過提問,不僅實現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還使學生掌握了單詞的使用規律,真正做到化難為易。
3. 在情境中提問,注意提問的時機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感,訓練,培養
1.簡介
眾所周知,一個孩子在習得母語的過程中總是先學會口語,在他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意愿時并不懂得語言的語法規則,而是在語音、詞匯、句子中感受和領悟語言的實際意義,在實際交際中不斷掌握母語。所以本人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讓他們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語中,對他們以后深入學習英語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小學生是最好培養語感的時候,之所以要在小學開設英語教學,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這客觀有利因素促使小學英語多以口語交際為主。同時課程內容也多以日常用語為主。根據課程內容看,小學英語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興趣。
2.策略
2.1 多說。
教師每節課上課前3-5分鐘留給學生,讓他們搞好Free Talk。起初,可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對話進行訓練,往后逐漸推進,過渡到學生自由選題,自由對話,實現自主學習。為了減少難度,提高會話時效,可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樣,經過幾年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會大大提高,而且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效地訓練了語感。當然,平時學習時也要多讀多背,這一策略就是復制學習漢語的方法,達到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也就是"熟能生巧"。
2.2 多聽。
聽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的重要手段,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聽的作用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識、積累口語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當學生剛接觸英語時,就不妨讓他們多聽英語磁帶,盡管他們對所聽到的內容不知所云,但他們在反復聽了之后,就會對英語的發音系統及模式逐漸熟悉和了解。除了聽磁帶,教師上課必須盡量用英語授課,讓學生極深刻地認識到英語課與其他課的不同。當然作為英語老師,自己的口語必須盡量純正地道,抑揚頓挫,讓學生更好地領會享受。學生在接觸了大量的語言信息刺激后,就會想開口說一說,這一特性和嬰兒的牙牙學語很相似。根據這一特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提供大量的語言素材,讓學生樂于模仿,而模仿力是語感訓練中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能力。
2.4 培養節奏感。
英語語言是具有連貫性的,要說出它的抑揚頓挫才有"英語味",如此就要培養學生說英語時的節奏感。 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buy some comic books.讓學生用黑點標注重音的單詞:what, going, I'm, buy, comic books,學生有輕有重的輸出語言,他們覺得自己和錄音里說得更像了,學習更積極了。在重音的基礎上,有些重讀音節在不同情況下還可以拉長,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小動物們在討論favorite fruit 的時候Zoom說I like beef, but I'm heavy now. I have to eat vegetables.這一句的時候,我們將like, beef, heavy, have, vegetables等作為重音來讀,還將like, have to, 這樣的單詞和詞組拉長來讀,讀出了Zoom有無奈和讓人發笑的生動場面,學生在取笑Zoom的同時,一邊將Zoom的神情語氣展現得活靈活現,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和語感。
2.5 演并大聲說出來。
平時,有的學生不喜歡大聲朗讀,認為默讀可以代替朗讀。事實上,哪一種讀法也不能代替朗讀。讀的重音、節奏是理解語言的一大障礙,教師必須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機會,以各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和體會句子、模仿表演,讀時注意發音、重音、語調、節奏和語感等,這樣長期堅持就會增加記憶。例如,在教學購買水果這一話題時,就可以讓學生把教室布置成一個水果店,讓幾位學生扮演成售貨員站在柜臺后面,把事先準備好的水果放在桌上,而其余的學生扮成顧客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并要求用上句子:
A: Can I help you ?
B: Do you like……?
C: Yes, I do./No, I don't.
B: I like ……How much……?
A: …… yuan.
讓學生無拘無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這個場景中來,大膽地開口說英語、積極配合,這樣不但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點,還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地位發揮的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言行會積極效仿。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并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漢語,在課堂上形成一定的英語氛圍,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如:"Read after m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 "Say all together."等。有些課堂用語學生剛接觸時理解困難些,此時,教師可用body language幫助他們理解,必要時也可用漢語稍加解釋。教學中師生可用英語問答,如"Are you ready?" 學生回答 "Yes." 等。進行雙向英語交流,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3.總結
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前提,必要的技巧指導是關鍵。語感教學訓練應從語音語調、節奏感、朗讀技巧、情感態度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進行獨立會話;從拼讀、說唱、歌曲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并在聽、說、讀、寫中,在課內、課外有效滲透。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應持之以恒,將語感訓練和語感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英語教學與活動的各個環節,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在一切語言交際中有意識地去感受語感,把握語感,實踐語感,才會逐步養成小學生的語感素養,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席玉虎.《小學英語周報》山西省教育廳主管 山西師范大學主辦,2005年3月.
[2] 江蘇教育報刊社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江蘇省教育廳主管,2005年3月.
[3] 施茂枝.《語感與語氣的培養》學科教育,1998.6.
[4] 呂叔湘.《中學語文教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5] 宋霞菊.《小學生英語語感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年第01期.
[6] 呂菲.《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年06期.
[7] 陳靜.《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語感的培養》,2007年3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