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20:08: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電影協會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課外活動;意義;途徑
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之外,對學生進行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其特點是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學生自愿參加,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獨立自主的開展活動。課外活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大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之意義探析
1.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課外活動不受教學大綱和計劃的限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開展課外閱讀、參加相應社團、參加各種比賽、科研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吸收各個領域的新知識、新信息,擴大知識,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從各方面得到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鍛煉。
2.課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時期,綜合國力的競爭也集中體現在科技創新能力上。高校也應呼應時代需求,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新平臺,以培養能力為主,讓他們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自己認識新的現象,提出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這就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同時也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獨立生活、獨立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課外活動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增進身心健康。當今時代就業競爭愈加激烈,學業負擔也越來越重,加上戀愛、經濟壓力等帶來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壓力也明顯增大。如果無處釋放,長久郁積勢必導致荒廢學業、萎靡不振甚至導致精神疾病,后果難以預料。而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愉悅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在課外活動中學到新的技能和本領,讓他們產生課堂上無法擁有的成就感,緩和由學習就業等帶來的壓力,促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充滿青春活力,從而增進身心健康。
4.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增強責任感。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例如登山、郊游、參觀名勝古跡等,不僅有助于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更能培養大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增強責任感。學生在參觀游玩的同時,往往會在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我國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所說:“鄉土和學校周圍的事物不僅可做教科書的補充,同時它本身就是現實的,活生生的教科書,譬如雨后春耕的綠野、掘煤采鐵的礦山、曬鹽打魚的湖海……你如果引導學者去實地觀察,不獨給他們以自然科學的知識,而且包含有公民陶冶的重要價值,愛祖國、愛勞動、愛公共財物的公德心必油然而生。
二、大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之途徑探索
1.課外科研活動
課外科研活動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科研興趣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形成研究小組,根據興趣探討確定要鉆研的課題,定期組織匯總階段性成果;另一類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做課外學術研究。這一類研究規范性更強一些,畢竟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理工科從做實驗開始,到數據得來分析,再到整理數據形成文章,文科從選題、查資料,到形成初稿、修改到定稿,都有老師的跟蹤指導,避免了很多問題的出現。就目前高校的情況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做研究寫論文一般從論文綜述鍛煉起,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逐步過渡到特定選題的研究。如此訓練下來,成效顯著,對大學生科研素質的提高大有幫助。
2.文藝活動
文藝活動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文藝愛好和發展學生的文藝才能為主要目的的活動。包括文學欣賞、電影評論、文學創作、繪畫、雕刻、舞蹈、書法等活動。在當代高校一般以社團為依托來進行,比如電影協會、篆刻協會、文學社、通訊社等,通過社團的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欣賞鑒別能力,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充實了校園文化。
3.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是指在課余時間、讓學生適當參加一些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旅游、公益、宣傳等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社會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社會生活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福利院或者社區去,看望幫助有需要的人,讓他們在獻上愛心的同時得到心靈的滿足,形成自我認同感,從而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4.體育活動
適度的體育活動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體質大有裨益。除了正常體育授課之外,開展體育活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早操、課間活動、運動會等等。舉辦各類運動和競賽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科學的鍛煉方法,增強體質,培養勇敢、頑強的作風和意志,也有助于鍛煉培養當代社會最需要的團隊協作意識。
大學生課外活動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它應該納入學校整個教育工作計劃之中,不能視作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也不能沒有計劃性地隨便進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不可以隨意發號施令,包攬一切,盡量引導他們根據興趣主動參與進來。另外課外活動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高校老師要富于創新性的開展活動,新穎不落俗套,真正起到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大學生全面素質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愉.淺析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經營管理者,2012(8):292.
[2]孟強.社會實踐活動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5):31—34.
注:本文系河南省衛生廳項目(項目編號:201203074)。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