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08:43: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沙塵暴的危害,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2、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3、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4、向學生進行自然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教育。
教學準備
1.為學生準備沙塵暴天氣的圖片以及沙塵暴天氣的影像資料。
2.導致沙塵暴現象的有關資料,近幾十年來我國出現沙塵暴天氣的數據。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了解學生已有的對沙塵暴現象的認識。問:你們見過沙塵暴現象嗎?有哪些現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塵暴天氣的主要現象。
(1)出示沙塵暴天氣發生時的圖片,或沙塵暴天氣發生時的課件,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有什么現象?
(2)分小組匯報并歸納沙塵暴天氣發生時有哪些主要現象,并在全班匯報。
(3)全班歸納沙塵暴天氣發生時的主要現象。
風將地面塵沙吹起;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氣相當混濁;車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處落是的沙子;天氣灰暗,看不見陽光,影響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險究沙塵暴現象形成的原因。
(1)學生分小組查閱資料,并在小組內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2)全班匯報: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多發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質裸露地表;空氣易受熱,形成冷暖空氣的上下對流;強風的作用……
3.探究沙塵暴對人類人危害。
(1)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沙塵暴對了類有哪些危害?教師也可為學生提供一些沙塵暴天氣發生時的資料片,讓學生充分了解沙塵暴對人類的危害。
(2)了解近幾十年來我國發生沙塵暴天氣的情況: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
(3)學生探究活動:繪制簡單的圖表,并展示學生繪制的圖表。
(4)學生活動:根據所繪制的曲線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曲線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沙塵暴天氣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特別是80年代以來,次數明顯增多;沙塵暴的強度越來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積在不斷擴大……
(5)讓學生結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對沙塵暴現象的親身體驗進行討論:沙塵暴對人類有哪些危害?
沙塵暴所到之處,造成土壤風蝕,植物破壞沙塵暴使地表層土壤風蝕、沙漠化加劇,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大氣嚴重污染,危害著人類身體健康;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的沙石、浮塵到處彌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太陽輻射減少,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惡劣的能見度,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嚴重影響交通,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玻璃破損、停運或脫軌。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農業減產 ……
4.探究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
(1)學生猜想,并在小組內收集大家的意見,并將猜測的原因填寫在表中。
(2)學生探究原因:學生分小組查閱資料探究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匯報總結。
5.人類應該做些什么。
師:面對沙塵暴現象出現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土地沙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1)分小組討論,并收集意見。
(2)全班匯報討論。
(3)總結:植樹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態屏障;將已經開墾成農田的土地還原成草地、山林,恢復生物保護帶,在沙漠土帶科學種樹,建立生物屏障;有計劃地發展畜牧業,不要過度放牧;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三、課后擴展:課后小論文
關鍵詞:沙塵暴形成原因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X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4-125-02
沙塵暴是一種發生于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區特有的災害性天氣,而我國北方地區屬全球四大沙塵暴區之一的中亞沙塵暴區,為全球現代沙塵暴的高活動區之一,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在2000年以來,沙塵暴的發生率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國北方沙塵暴的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北方沙塵暴的形成原因,提出今后對沙塵暴的預防及治理對策,已達到更好的人與自然的和諧。
1北方沙塵暴災害的基本情況
我國北方地區,包括西北及華北大部分地區屬于中緯度干旱半干旱氣候,地面多為沙地,稀疏草地,植被稀少,春季氣溫回升,加之春季降水稀少,土質疏松干燥,遇到大風極易形成沙塵暴天氣,特殊的地理背景和氣候條件,導致我國北方地區成為沙塵暴天氣的高發區,總體來說,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具有如下特點。
1.1沙塵暴天氣發生頻繁
近50年來,我國沙塵暴發生次數或沙塵暴的日數總體上波動式減少趨勢,其中50~60年代,發生次數最多,高達11次,60~80年代在波動下降,但趨勢并不明顯,80~90年代呈波動下降,尤其在90年代最少,8個年份低于平均值,1991年為最低,僅1次。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00年以來,沙塵暴的發生次數急劇增加,2000—2002年,我國西部地區連續出現了30多次的沙塵天氣,出現之早,之高,影響范圍大。在2003年,內蒙古22天內遭受了2次強沙塵暴天氣的侵害,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的惡化及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導致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擴延,短期內,沙塵暴只會加劇,難以減輕。
1.2沙塵暴天氣造成的危害嚴重
沙塵暴頻繁侵襲我國北方地區,各種作用方式使得農田受到破壞,生態環境惡化,另外,對交通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西北部是沙塵暴的多發區域,近5年來,我國西北地區共計發成了20多次沙塵暴,經濟損失高達20多億元,死亡人數累計超過200人。
2沙塵暴的形成原因
沙塵暴形成原因大致分兩大類:(1)自然原因,包括沙塵暴形成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沙源、這是沙塵暴形成的物質條件;其次是要有風力,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條件;沙塵暴的形成還會受到溫度和降水的影響;此外,還有下墊面的原因;(2)人為原因,近年來,人類濫用耕地,對地表植被的砍伐等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
沙塵暴的形成首先要有沙源,我國北方由于地質地理還有大氣的影響分布著大面積的沙地。西北地區多以地質時期形成的沙漠為主,而東北一帶則以人類歷史時期形成的沙漠化土地為主。西北地區的沙漠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豐富的沙物質,西北地區沙塵暴的主要源區有:(1)塔克拉瑪干沙漠; (2)柴達木盆地;(3)烏蘭布和沙漠;(4)毛烏素沙地。從我國沙塵暴的空間分布中可以看出,我國沙塵暴的空間分布基本上與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分布相一致。
2.1.2大風
足夠強勁的風力是沙塵暴爆發必要的動力條件,當地面風速超過某一臨界值時,就會發生沙塵風蝕。張莉等分析發現沙塵暴和揚沙天氣與大風的相關更達到0.946。我國沙塵暴高發區的共同特征都是降水少,植被覆蓋率很低,沙塵源豐富,因此一旦大風出現就很容易造成沙塵暴。
其次,以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為參照,在時間演變方面,沙塵暴的演變趨勢和大風的演變趨勢一致,由圖1可以看出,近40年來,隨著大風的減少,我國北方的沙塵暴和揚沙天氣也隨之減少。
從年內變化來看,沙塵暴在冬季,春季發生率較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是因為在春季和冬季北方天氣冷,大風天氣較多造成的,尤其在春季由于下層空寂溫度急劇升高,并且空氣層結構不夠定,從而導致對流和湍流作用加強,造成了大風天氣,使得風沙活動增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春、冬季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 大風天氣數量增多,因此,在春季,沙塵暴更易發生。
2.1.3溫度和降水
溫度和降水是影響沙塵暴發生的主要因素,對于歷史時期揭示沙塵暴與溫度與降水的關系,張德二分析了中國歷史時期溫度與降塵的關系, 發現降塵曲線與溫度曲線呈反位相關系, 即降塵頻發期大致對應于氣候寒冷期, 并對應于干旱。是沙塵暴的發生期與氣候變化關系圖,從圖2中可以看出,沙塵暴的高發期與氣候的降溫期和溫度比較低的時期是對應的。
溫度與降水的變化可以影響沙塵暴的發生發展,根據統計顯示,沙塵暴變化趨勢與溫度和降水的變化呈反相關關系,同時從圖3a中可以看出,近50年以來,沙源平均溫度高,沙塵暴發生日數少,沙源平均溫度低,沙塵暴發生的日數高;在降水量增加的年份,沙塵暴減少,降水減少的年份沙塵暴增多。
2.2沙塵暴形成的人為原因
沙塵暴的多發區處于我國的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該地區氣候干旱,降雨量少,加之人類極其不合理的開墾、砍伐、放牧,以及對于發菜、甘草、蓯蓉等植物的過度開采,導致了土地沙漠化的加重,其中僅是過度農墾、放牧、樵采這三項原因所造成的沙漠化擴展高達85.1%。由于地質結構方面的原因,我國西北、華北地區的地表多為疏松的沙質,一旦失去了植被的穩固,必然會導致沙丘活化,地表風蝕沙化,從而使得荒漠化土地面積進一步擴大。
因此,對于沙塵暴形成原因的研究,人為原因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安排人類的的生產生活,合理利用土地,可以有效的減少沙塵暴的發生。
3 沙塵暴的預防及治理
治理沙塵暴,用從沙塵暴的形成因素入手。沙塵暴的形成是下墊面與天氣過程共同作用的產物,但目前人類控制天氣變化的能力有限,只能通過水土保持和調整下墊面生態系統的平衡來慢慢減少沙塵暴發生的次數和頻率。抑制沙塵暴災害的關鍵是改變不合理的人類生產活動,恢復植被的自然狀況,減少沙塵物質的來源。
3.1遏制沙源,增加地表植被
遏制沙源的擴延,是治理沙塵暴天氣發生有效手段之一,如果沒有了沙源,再大的風也不會形成沙塵暴,所以在沙源地及沙塵暴經過的地區,通過設沙障、 建網格、適當種植耐旱灌草等措施,固定流沙,阻止流沙擴展,減少沙源。在干旱、半干旱沙區,采取生物、工程、農耕等多種措施,加大以灌草為主的植被建設力度,增加地表植被的覆蓋率,逐步建立沙區生態安全防護體系。
參考文獻:
[1]宋豫秦,張力小.歷史時期我國沙塵暴東漸的原因分析[J].中國沙漠,2002,22(6):632-635.
[2]Wang S,J Wang,Z Zhou,et al.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China[J].Atmos Environ,2005,39:509-520.
[3]王金艷,王式功.我國北方春季沙塵暴與氣候因子之關系[J].中國沙漠,2007,27(2):296-300.
[4]張莉,任國玉.中國北方沙塵暴頻數演化及其氣候特征成因分析[J].氣象學報,2003,61(6):744-750.
[5]周自江,章國材,艾婉秀,等.中國北方春季起沙活動時間序列及其與氣候要素的關系[J].中國沙漠,2006,26(6):935-941.
[6]張德二.我國歷史時期以來降塵的天氣氣候學初步分析[J].中國科學(B輯),1984,(3):278.
[7]黃長生,彭紅霞,楊桂芳.中國地質災害與氣候波動的耦合性探討[J].地質科技情報,2002,21(4):89-92.
[8]張沖,趙景波.我國西北近50年春季沙塵暴活動的變化與氣候因子相關性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8(22):129-132.
[9]馮起,蘇志珠,金會軍.塔里木河流域12kaBP以來沙漠演化與氣候變化研究[J].中國科學(D輯),1999,29(增刊1):87-396.
3.2實行封禁保護
在某些沙漠化十分嚴重,并且處于生態區重要區域的地區,在急需治理,但是治理條件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可以將整片的沙漠化地區劃定為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從而使其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避免其擴散,與此同時,逐步增加該地區的地表植被,從而達到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保護下墊面不被破壞,減輕風力作用下引起的沙塵暴天氣。
3.3改革農耕畜牧業生產方式
據悉,目前,已進入沙塵天氣高發期。國家林業局要求各地采取切實措施,做好沙塵暴應急處置工作。各級應急人員要堅守崗位,隨時掌握相關情況并及時報告;各地要做好災前預報預防及沙塵暴發生中的應急處置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啟動相應預案,并對可能發生沙塵暴的地區向群眾進行廣泛宣傳,妥善安置好群眾的生產生活,將損失減到最低程度;必要時組織人員對災情作詳細調查。同時,還提醒人們在沙塵天氣發生時,應盡量減少外出和戶外活動,若需外出應戴好紗巾和口罩等防護用品;建筑工地要覆蓋好沙地和廢棄物,加固好易被大風吹落的搭建物。
二、沙塵暴概述
(一)沙塵暴概念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一百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它細粒物質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二)沙塵暴的危害
1、危害人體健康。當人暴露于沙塵天氣中時,含有各種有毒化學物質、病菌等的塵土可透過層層防護進入到口、鼻、眼、耳中。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塵土若得不到及時清理將對這些器官造成損害或病菌以這些器官為侵入點,引發各種疾病。
2、生產生活受影響。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太陽輻射減少,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惡劣的能見度,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腸胃疾病,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農田沃土、種子和幼苗。沙塵暴還會使地表層土壤風蝕、沙漠化加劇,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
4、影響交通安全(飛機、汽車等交通事故)。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玻璃破損、停運或脫軌。
(三)我國沙塵暴的現狀
(四)沙塵暴的成因
客觀地講,今年的沙塵天氣和特大旱災,與氣候異常有直接關系。據氣象專家稱,沙塵天氣主要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不穩定的熱力條件形成大風或強風天氣造成的。
但毋庸諱言,我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長期以來,追求GDP的政績觀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講保護生態環境是惠及子孫萬代的頭等大事,但實際干的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斷子孫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資急功近利,不顧環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許上污染企業,為環境違法企業“保駕護航”,形成“老板賺錢、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惡性循環鏈。
三、相關對策
沙塵旱災肆虐,是對人類警示,因此國家公務員網認為當下我們要盡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正確處理好“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系,主動節能減排,防治污染,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此外,還要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關設施建設,做到未雨綢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第一、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并建設一批示范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御體系。
第二、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黃沙滿天,大霧蒙蒙,一股黃風卷起……你們也許以為你在看電影,也許以為這在做夢,總而言之,你們相信這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沙塵暴“搗的鬼”。沙塵暴是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的總稱,他們經常用風把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使空氣十分渾濁。他們的出生原因是因人們大度砍伐樹木與植物而產生的。沙塵暴兄弟倆作為一種高強度風沙災害,并不是有風的地方他們都喜歡,只有植物稀疏的地方,他倆才去那里。如果那里是植物和樹極缺的地區,他們就會亮出自己的絕招——瞬時風速每秒達25米,風力10級以上,可能使地面水平能見度低于50米!
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當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找到自己的“作案地點”時,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滾滾向前移動。他們的“作案”后造成的后果可不小,有時,會使大片農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躍土,或者農作物受霜凍之害。它還能加劇土地沙漠化,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他們一旦出現,所經地區受害尤為嚴重。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塵暴兄弟肆虐甘肅省河西走廊,蘭州市出現浮塵,在他們的統治下,連白天開車都要開車燈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西部已出現沙塵天氣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倆的蹤影出現在距沙漠地區遙遠的南京市,引起人們的恐慌。
沙塵暴兄弟氣焰囂張,甚至飄揚過海,登陸日本了,日本的電視新聞都在說:從中國來的6年來最大的一次沙塵暴襲擊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
沙塵暴兄弟對人類的危害這么大,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呀!我想發明一種機器,專門治理沙塵暴。當然,我的機器它并不是《西游記》中多聞天王的混元珠傘,能把花果山的猴子收拾得干干凈凈,而是一種能播撒綠色的機器。因為沙塵暴兄弟光靠擋是擋不住的,只有把他們消滅在“出生”的地方,才是治本的好辦法。沙漠是沙塵暴兄弟的“出生地”,我發明的機器,能把他們困在沙漠里不能出來“作惡”。機器的形狀象一個超級可樂瓶,里面裝滿了富于營養的物質和植物的種子,這種瓶子可以固定在飛機的肚子下面,飛到沙漠上空的時候,就通過操縱桿打開“瓶蓋”,把營養物質和植物種子均勻地噴灑在沙漠表面,營養物質里面飽含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經過科學家的特別配制,落到沙漠上后并不會馬上被沙子吸收或蒸發掉,它會一直堅持到植物長大為止。我相信,過了不久沙漠上就會遍布綠色植物了。我的機器表面涂著漂亮的綠色,好像在暗暗地告訴著我們要保護環境。有了我發明的機器,沙塵暴兄弟這兩個禍害人民的“罪犯”肯定被繩之以法了,哈哈!
當然,這只是我的幻想,現在真正地實現這個愿望還要等一段時間。所以,我們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有更多的發明創造,讓大自然變得更加美麗!
關鍵詞:沙塵暴;高空槽;蒙古氣旋冷鋒
中圖分類號:P4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86
沙塵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特有的一災害性天氣,強沙塵暴的風力達12級以上,沙塵暴的強風能摧毀建筑物樹木,造成人員傷亡,刮走農田表層沃土,以風沙流的形式淹沒農田、渠道、房屋、道路、草場等,使北方生態環境進一步弱化。沙塵暴主要集中春季,塔里木盆地周圍、河西走廊一陜北一線、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是沙塵的多發區。近50a來,青海、內蒙古和新疆局部地區沙塵日數增多,給人民帶來極大危害,烏蘭察布處于內蒙古中部地區,屬沙塵暴高發地。研究該地沙塵暴起因、天氣形勢、影響系統,找出預報指標,減少或避免災害損失。
烏蘭察布共5.5萬km2,有11個國家氣象站。地處華北平原北部,位于內蒙古中西部,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4.0℃,年平均最高氣溫10.9℃,年平均最低氣溫-2.1℃。1980―2010年的極端高溫為39.3℃,極端低溫為-32.2℃。數據來自烏蘭察布市氣象局檔案館,含11站1971―2010年地面觀測資料,含逐月、逐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實況,天氣現象,高空天氣形勢圖,探空觀測,以及地面形勢圖資料。研究資料均有足夠序列長度和精確度,滿足均一性、代表性和比較性的研究要求。
1 天氣過程實況
2000年4月6日02:00―20:00,烏蘭察布市發生了大面積沙塵暴、揚沙天氣,伴有局地小陣雪天氣,全市11個氣象觀測站,分布11個旗、縣、市、區,其中中部的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縣、化德縣、集寧區、興和縣6地出現沙塵暴,涼城縣、察右前旗出現揚沙天氣,卓資縣出現陣雪天氣,降雪量為1.0mm。
2 天氣形勢分析
前期:500hp高空形勢為兩槽一脊型,新疆北到貝加爾湖以西一帶有明顯溫度脊存在,烏蘭察布市處于脊前西北氣流中,6日08時,東北低渦旋轉,在蒙古至東北地區形成一橫槽,脊前高空急流明顯,中層700hPa與低層850hPa溫度場落后于高度場,且溫度線與高度線接近垂直,冷平流較強,蒙古氣旋位于高空槽前,氣旋前部為暖平流,后部為冷平流,熱力因子使地面氣旋前部減壓,后部加壓,從等高線上看,槽前為正渦度平流區,渦度因子使地面氣旋中心加壓,2種因子聯合作用的結果,使蒙古氣旋一面向東南移動,一面加深發展,6日02:00中心值達到997.5hPa,到6日05:00氣旋中心加強到995hPa,中心位于烏蘭察布以東地區,且正變壓值與負變壓值相對差達到9hPa,此時地面冷鋒移出烏蘭察布,地面高壓開始影響烏蘭察布,這時配合高空有鋒區移入烏蘭察布,促使地面風力加大,午后地面增溫最強,大氣層結不穩度顯著增大,為大風、沙塵天氣提供了有利動力和熱力條件,這樣地面沙塵容易被吹起,最后形成沙塵暴天氣。地面高壓從烏蘭察布市西北部逐漸向東南部移動,高壓底前部強冷空氣自西北向東南掃過全市整個地區,造成全市大范圍大風、沙塵。此前,在蒙古氣旋東移過程中,冷平流配合少量水汽造成烏蘭察布市東部地區出現分布不均的小雪天氣。
3 中尺度天氣分析
我國北部地區對流層低層(700hPa、850hPa等壓面)水汽很差,相對濕度小于30%,配合高空冷槽自西向東移動,地面蒙古氣旋中心冷暖峰相繼影響內蒙古中部地區,高空急流(風速大于12m/s)輸送沙塵及能量,引發地面大風,形成混合層引發沙塵暴。高空急流在300~600hPa有一中心最大值為48m/s,高空動量下傳,近地面至高空為一致的下沉氣流,也是沙塵暴將要發生的關鍵區域。
4 物理量分析
4.1 24h變溫分析
5日08:00,在沙塵天氣出現前,烏蘭察布市大部地區T24為正變溫(圖略),變溫在-3~6℃。沙塵暴是一種干對流風暴,沙塵暴出現前,地面增暖的熱力不穩定層結是沙塵暴發生的有利層結條件。當有冷空氣侵入時,層結變的不穩定,也有利于沙塵暴的發生。
4.2 3h變壓分析
6日08:00,出現沙塵天氣之前,蒙古地區已有沙塵天氣出現,正3h變壓中心位于蒙古一帶,正3h變壓達5hPa,隨系統東移,正負3h變壓差逐漸增大,到6日05時,正負3h變壓差達最大為9hPa,到6日14:00,正3h變壓達6hPa,此時該地區沙塵暴到最強,隨后系統減弱,沙塵暴趨于結束。
通過對本次內蒙古中部烏蘭察布市沙塵暴天氣分析,得出預報指標。影響系統的路徑為西北路徑。沙塵暴主要為蒙古氣旋冷鋒型;高空急流導致動量下傳,下墊面沙化,致地面強迫抬升作用,地面大風生成,為沙塵暴提供了動力機制;500hPa冷中心為-32℃,急流軸最大風速達40m/s;700hPa急流最大L速為30m/s;850hPa急流最大風速為30m/s;地面氣旋具有3條或以上閉合等壓線;正負3h變壓差>9hPa。
論文摘要:近年來研究表明:顆粒物已成為環境空氣污染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顆粒物是造成我國多數城市環境空氣污染嚴重的首要因素。北方城市由于受外來沙塵暴的影響,顆粒物污染較南方城市嚴重。由于顆粒物污染,華北地區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日數也為數不少。此外,顆粒物能夠散射太陽光,對大氣能見度和氣候造成影響,給交通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那么由此,我們研究顆粒物的組成,并如何更好的控制它們對我們人類的危害是很有必要的。
一、 空氣中顆粒物的成分及成因
我國做為世界上的內陸大國,每年春季的大風、強風天氣和干旱少雨致使空氣中的懸浮物質極為眾多,沙塵暴是空氣中顆粒物誕生的主要途徑。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又稱塵。大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狀物質。顆粒物可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
一次顆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釋放到大氣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顆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鹽粒子、燃燒煙塵等等。
二次顆粒物是由大氣中某些污染氣體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之間,或這些組分與大氣中的正常組分(如氧氣)之間通過光化學氧化反應、催化氧化反應或其他化學反應轉化生成的顆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轉化生成硫酸鹽。煤和石油燃燒產生的一次顆粒物及其轉化生成的二次顆粒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
目前對顆粒物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顆粒物的組成十分復雜,而且變動很大。
大致可分為三類:有機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后兩類主要是無機成分。
1.有機成分含量可高達50%(重量),其中大部分是不溶于苯、結構復雜的有機碳化合物??扇苡诒降挠袡C物通常只占10%以下,其中包括脂肪烴、芳烴、多環芳烴和醇、酮、酸、脂等。有一些多環芳烴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如苯并(a)芘等。
2.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鹽、硝酸鹽、氯化物等,其中硫酸鹽含量可高達10%左右。
3.顆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來源于地殼,它能反映土壤中成土母質的特征,主要由硅、鋁、鐵、鈣、鎂、鈉、鉀等元素的氧化物組成。其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約占10~40%,此外還有多種微量和痕量的金屬元素,有些對人體有害,如汞、鉛、鎘等。
顆粒物中1微米以下的微粒沉降速度慢,在大氣中存留時間久,在大氣動力作用下能夠吹送到很遠的地方。所以顆粒物的污染往往波及很大區域,甚至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二、抑制空氣中顆粒物的有效措施
華北作為沙塵暴的主要區域,每年春季的3—5月是其席卷華北的準時間段,而此時空氣中的顆粒物也是瘋狂之多的時節。如何有效地預防顆粒物的消極影響,保護我們的財產利益是我們社會有關部門、個人應該深思的:
首先,環保部門、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氣象干旱和沙塵暴天氣進行監測、預報,發現氣象干旱或者沙塵暴天氣征兆時,應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收到報告的人民政府應當采取預防措施,必要時公布災情預報,并組織林業、農(牧)業等有關部門采取應急措施,避免或者減輕風沙危害。
其次,對于空氣中的大量顆粒物,個人防護才是最為重要的。對于突如其來的大量沙塵顆粒物如何防護呢?
1.關緊門窗:沙塵暴時要及時關閉門窗,盡量不要到室外活動,沙塵嚴重時,可用膠條對窗戶進行封閉,以減少在家中受沙塵影響的程度。也可在室內使用空氣加濕器,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適宜。
2.戴口罩:如果因職業需要必須在室外活動,最好使用防塵、濾塵口罩,以有效減少吸入體內的沙塵。
3.及時清洗:沙塵暴多發季節,天氣多較干燥,加上揚塵,皮膚表層的水分極易丟失,造成皮膚粗糙,塵埃進入毛孔后易發生堵塞,若去除不及時,可能會引起痤瘡,過敏體質的人還容易發生各種過敏性皮炎。因此,回到房間后應及時清洗面部,以保證毛孔通暢。另外,房間內落滿灰塵要及時用濕抹布擦拭清理干凈,以免把房內塵土吸入呼吸道。
4.多喝水:由于沙塵暴時氣候會比平日更為干燥,此時顆粒物很容易通過鼻腔黏膜進入人體內部,多飲水能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加快體內各種代謝廢物的排出。因此要注意多喝水,以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5.疾病發作及時就醫:一旦發生慢性咳嗽伴咯痰或氣短、發作性喘憋及胸痛時,均需盡快就診,求助于專業的醫護人員,并在其指導下進行相應治療。
6.灰塵瞇眼時,不要揉,立即把眼睛閉起來,稍低頭,眼睛受到沙塵的刺激會流出大量眼淚,這時再眨動眼皮,沙塵就會隨著淚水沖到眼角而流出來。如果眼淚無法將異物沖出,可請人翻轉上眼瞼,用消毒棉簽或干凈手絹疊出一個棱角輕輕拭出異物,并及時點幾次抗生素眼藥水以預防感染
以上是只是具體的防護知識,要想達到長期的防護標準。必須做到
a.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b.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
c.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工程技術措施,即房屋、建筑物的結構
d.加強農業技術措施。
e.加強對顆粒物形成的因素,運動的規律,時空分布的研究。
f.加強預報、預警以及通訊系統的現代化。
g.加強宣傳,對經常發生大面積懸浮顆粒物的地區,盡快宣傳普及,并寫成科普文章。
另外,大氣中的顆粒物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得到自然清除
①雨除(作為凝結核形成雨滴而降落)和降水沖刷。這是最有效的清除途徑。
②在大氣動力作用下由于撞擊而被捕獲在地面、植物或其他物體表面上。
③由于本身重量而自然沉降。
三、未來顆粒物的存活預測
由國家環??偩趾椭袊茖W院首次聯合組織的“探索沙塵暴”科學考察活動日前結束。隊員們考察了沙塵暴發生源地的生態環境狀況,探究了沙塵暴的成因、危害。參與考察的有關專家不無憂慮地指出:由于我國西北部地區植被破壞嚴重,未來幾年我國北方沙塵暴仍呈增加趨勢。由此可得,未來幾年顆粒物在我國西北、華北地區還是潛在存在的。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許多地方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只重視植樹、種草和水利工程建設。實際上,在維護生態環境中,保護現有的生態資源比以上措施更為重要,更為有效,也更加容易實施,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在全國上下沉浸于2008北京奧運年的喜悅之際,4月24日的古城太原,又一次揚沙天氣不期而至。面對沙塵。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一夜襲來,整個世界看上去都灰頭土臉,剛洗的車就像蒙上了厚厚的一層土,沙塵只是一種天氣現象,但現象背后,我們應該多做點事了。
認識沙塵
沙塵天氣是指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使空氣渾濁,大氣能見度顯著降低的一種天氣現象。根據其強度由高到低可依次分為沙塵暴、揚沙和浮塵三個等級。沙塵暴是指空氣非常渾濁。水平能見度在一公里以內;揚沙是指空氣相當渾濁,水平能見度在一至十公里之間;浮沉是指塵土、細沙均勻地浮游于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十公里。
沙塵暴形成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強風、沙源和不穩定的空氣。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類生產活動等因素對沙塵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為破壞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大規模施工等對地表的破壞,這些為沙塵暴發生提供了細沙和塵土。
2008年3月1日,受中等強度冷空氣影響。太原市出現了今春第一次揚沙天氣,3月18日,太原市氣象臺臺長趙彩萍應邀作客太原電視臺《新聞對話》欄目,就本次揚沙的形成原因、對生產生活的不利影響以及人們關心的今春沙塵天氣增多進行了訪談。
她說。目前處于氣候上的“拉尼娜”年,受其影響,我國北方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由于太原十春九旱,大范圍的翻耕農田和基建工程開工。也加劇了本地的起沙,導致沙塵天氣可能會增多。
沙塵天氣的健康防護
每逢沙塵天氣到來前,打開CCTV,我們都會看到中央氣象臺預報員的提示,讓公眾做好防風防沙準備。及時關閉門窗,出行時注意攜帶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以免沙塵對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損傷;并做好精密儀器的密封工作,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影響的室外物品:由于能見度較低,駕駛人員要控制速度,確保安全,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要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沙塵暴對人體健康的確存在著巨大威脅。它可造成煙塵與粉塵攜帶細菌侵入人體呼吸道,直徑在0.5um~5um的微小顆粒,能在大氣中長期飄浮,飄浮范圍可達幾十公里,并在大氣中不斷蓄積。使污染程度逐漸加重,然后直接通過呼吸道沉積在人的肺部,引發呼吸道疾病,并易被肺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其他器官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氣管炎等,甚至導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變。
每逢這種“沙塵暴式”天氣來臨。醫院里的呼吸科和眼科的病人都會驟增,其中尤以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居多。
4月下旬的一次揚沙天氣過后,記者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呼吸科看到,候診椅上坐滿了等待診療的患者。一名大夫說,每年春末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這兩天揚沙天氣嚴重,門診部接待的病人數量明顯增多。
沙塵天氣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如此多的危害,讓我們聽聽醫生的建議。
第一,提早進行預防。預防勝于治療,在干燥多塵的大風天氣里,細菌病毒和支原體等微生物活動頻繁,容易誘發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氣管炎、哮喘等。平時可口含潤喉片,保持咽喉涼爽舒適。
第二。鍛煉時避開風沙。愛晨練的朋友在有風沙時應盡量避免室外鍛煉,可選擇一些室內進行的運動項目。
第三。保持室內濕度。風沙天氣里,空氣干燥,相對濕度小,人們咽干口燥,容易上火。
第四,沙塵天氣里,如發生慢性咳嗽伴有咳痰或氣短、發作喘憋及胸痛時均需盡快去醫院診治,尤其是患有哮喘的病人。
第五,做好自我防護。減少在沙塵天氣里外出。及時關閉門窗。如必須到戶外時。最好使用防塵、濾塵口罩。還可用濕毛巾、紗巾等保護眼、口、鼻。但這種簡單的防護對粒徑小的顆粒起不到阻擋作用。其他保護措施包括帶眼鏡,穿戴防塵手套、鞋襪、衣服,保護眼睛和皮膚,勤洗手臉(尤其是在進餐前)。
第六。多飲水。沙塵暴多發季節,天氣會比較干燥,多飲水能補充丟失的水分,加快體內各種代謝廢物的排出,對皮膚保健和全身健康都非常有益。
第七,做好對皮膚的養護。揚塵天氣。皮膚表層的水分極易丟失,造成皮膚粗糙。塵埃進入毛孔后易發生堵塞,若去除不及時??赡軙痧畀?,過敏體質的人還容易發生各種過敏性皮炎及皮疹。所以在外出回家時。一定要記得及時洗臉清潔。
第八,尤其要提醒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兒童及老年體弱者,一定要盡量減少外出,避免誘發疾病。
第九。多吃蔬菜水果增強抵抗力。
心靈防護事關幸福指數
人類只有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才能獲得真正持續健康的幸福。
毫無疑問,環境優劣已經成為影響國民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
一場揚沙天氣過后,記者在街上隨機采訪了幾位路人,當他們被問及:“沙塵天氣是否會影響到你的心情?”所有受訪者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一位秦女士告訴記者:“刮沙塵暴的時候,很不愿意出門,只能待在家里,感覺特別無聊。心情和外面的天氣一樣,糟糕透頂!”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則向記者訴說了自己的擔憂:“遭遇沙塵天氣時,呼吸很困難,身體感覺很不適應?!?/p>
的確,揚沙氣候給人的直觀感覺是漫天黃沙,遮天蔽日,讓人心情特別不爽。有心理研究顯示,一些脾氣極大的人很難逃脫天氣的影響,他們往往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出現負面情緒。
但心境畢竟是主觀操縱的,我們不應該由于揚沙、下雨或者室內暗淡便愁眉不展,甚至暴躁易怒,應避免使情緒因天氣而變異。這種微小的不適會引起煩惱,損害我們的精神健康。所以,應對不良天氣時,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其次是保持身心愉悅。
良好的環境和生態秩序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又是人類向往和追求的目標。環境狀況直接決定著人的生存質量,左右著百姓的幸福程度。
防塵重要措施
我國沙塵暴主要源地是蒙古國至中亞沙漠地區,沙塵暴強度明顯大于境內沙塵暴源地。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南部、河北北部及其它沙漠區是我國境內源地。太原不是沙塵暴的源頭,但是深受其害,在2004年、2005年就發生過多次強沙塵暴天氣。
根據沙塵天氣標準,近三年來太原春季沙塵天氣多以浮塵、揚沙為主,且總體呈減少趨勢。氣候變化是引起沙塵變化的主要原因,植樹種草是防治沙塵的重要措施。
針對沙塵暴天氣,國家已經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在華北地區有防風護沙林,在沙漠源頭種植一些耐旱的草、樹等等。
在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本刊記者采訪了自動監控室主任馮新宇。
“太原受沙塵暴影響相對比較小,在太原。真正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的還是一些空氣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刺激性很強的一些氣體等。”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初三的同學,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沙的危害》,什么是揚沙、沙塵暴與浮塵呢?中央氣象臺的專家介紹說,揚沙與沙塵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它為什么會發生呢?
據資料表明長期以來無計劃的亂砍濫伐,導致我國的草的面積正在從每年65萬至7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這是多么龐大的數目??!長期的超載放牧導致我國的百分之90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沙塵暴更是頻頻發生連我們的首都也面臨著沙塵暴的威脅。
至于沙塵暴的防治中國環境科學院生態所所長高吉喜提出,要有效防治沙塵暴、改善生態環境,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不是簡單地進行生態建設就能解決問題。
他表示,改善生態環境,第一,要深入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態保護意識。特別是要提高各級領導的環境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科學保護生態的觀念、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兼顧的觀念。
第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不能僅僅局限于沙塵源區,而應包括整個區域、流域的產業調整和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正確理解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關系,開展大面積的生態恢復,再輔以適當的生態重建。如果過分注重生態建設,而忽視生態保護,不僅有限的資金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還會因違反生態規律而形成新的生態環境問題。
第四,荒漠化防治的重點應是農牧交錯地帶;應科學劃定西北干旱區農墾的北界,降低這些地區的墾殖指數;改變傳統的治沙方式,防止引水造林治沙造成的水資源短缺;保護沙漠周邊地區的地表結皮、固沙植物,切忌盲目的“人進沙 退”?!〉谖澹黾由鷳B環境保護的投入,逐步建立流域補償、資源開發補償、遺傳資源共享的生態補償機制。
所以我們要預防沙塵暴,或許它沒在你那里出現,但你如果不防一下那么它或許不久就會到你那里,現在國家斗重視防治沙塵暴,我們也應該行動起來,讓明天更美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沙塵暴天氣的形成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There are thre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storm:
一是要有沙源,
First, there should be a source of sand,
二是要有強冷空氣即大風,
Second, there should be strong cold air, i.e. strong wind,
三是要有冷暖空氣相互作用。沙源來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沒有植被覆蓋的干松土地以及城鄉建筑工地的泥沙。氣旋和低壓產生一種垂直的上升運動,把沙塵吹揚了起來,形成沙塵暴天氣。揚沙、浮塵和沙塵暴天氣的差別在氣象上是以能見度加以區分的:水平能見度在1—10公里之間的為揚沙或浮塵天氣。出現浮塵天氣時,空中彌漫的是一些細小顆粒物,沙塵多由外地而來;揚沙天氣卷起的塵土是一些較大的顆粒物,它們基本是本地產生的。而水平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就是沙塵暴天氣,它屬于災害性天氣現象,所帶來的危害最為嚴重。氣象專家介紹,由于沙塵暴起因包括了風力、高空大氣強對流和地表狀態三方面因素,而前兩者屬氣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塵暴目前尚無可能。
Third, there should be interaction between warm and cold air. The source of sand comes from deserts, degraded forest and grassland, or dry pine land without vegetation cover, as well as the sedi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ites. The cyclone and the low pressure produce a vertical upward movement, which blows up the dust and forms a dust storm. The weather difference of sand blowing, floating dust and sandstorm is distinguished by visibility in meteorology: the weather with horizontal visibility between 1-10km is sand blowing or floating dust. When the floating dust weather occurs, the air is filled with some small particles, most of which come from other places; the dust rolled up by the floating dust weather is some larger particles, which are basically generated locally. The sandstorm with horizontal visibility less than 1km is a kind of disastrous weather phenomenon, which brings the most serious harm. According to meteorologists, the causes of sandstorm include wind force, high-altitude atmospheric strong convection and surface state, while the former two are climatic factors and irresistible by manpower, so it is impossible to eradicate sandstorm at present.
沙塵暴引起的風災、沙積、風蝕,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壞,沙漠化程度加劇。氣象專家提醒,人類對風沙天氣最積極、最有效的行為是:首先要加強對大風天氣的監測和預報工作,特別是在前期干旱的情況更要重視。其次,對于西安這樣一個旅游大都市來講,在突發性災害來臨之前,要有相當有效的應急對策,加強管理和強化預防措施。對全省而言最根本的還是要進行綜合治理工作。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環境。我們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要注重生態建設。每個公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環境保護意識,而且應多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從而真正做好植樹造林,擴大植被覆蓋率,開源節流,合理利用水資源。特別是我們陜西,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應當把實行“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為主要措施,爭取早日實現米糧下川,林果上山,草場滿坡,使三秦大地山綠、水清、人富。逐漸恢復自然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這樣,也許再過幾十年,沙塵暴將淡化為我們的記憶,我們的子孫后代看到的將是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The wind disaster, sand accumulation and wind erosion caused by sandstorm damage the forest and vegetation, and aggravate the degree of desertification. Meteorological experts remind that the most active and effective behavior of human beings is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gale weather,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drought. Secondly, for Xi'an, a tourist metropolis, there should be quite effective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s,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preventive measures before unexpected disasters. For the whole province,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is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act together to control deserts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doing well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very citizen should have a strong sense of hardship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in this area, so as to do a good job in afforestation, exp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open up resources and reduce expenditure, and make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Shaanxi, in particular, is the bridgehead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We should t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grass), closing mountains and greening, individual contracting, and grain for relief" as the main measures to strive for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grain to Sichuan, fruit to mountain, grassland to slope, so that the land of Sanqin is green, clear and rich. Gradually restore the natural rich and diverse ecosystem. In this way, maybe in a few decades, the sandstorm will fade into our memory, and our descendants will see a beautiful northwest.
【關鍵詞】 沙塵天氣
沙塵天氣是我國西北地區多發的氣象災害,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呼吸系統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研究表明,沙塵暴細顆粒物(PM25)能引起大鼠肺巨噬細胞的氧化損傷,增大質膜通透性和膜脂流動性,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甚至導致DNA損傷,是一種細胞毒性物質〔1-4〕。但有關沙塵天氣對人群呼吸系統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研究較少〔5〕。本文應用時間序列的半參數廣義相加模型(GAM)分析了1994~2003年沙塵天氣對甘肅省民勤縣居民呼吸系統日入院人數的聯系,以揭示沙塵天氣對人群呼吸系統健康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地點 為甘肅省民勤縣,該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102°45′~103°55′E,38°20′~39°10′N),海拔高度1000~2000m,西、北、東分別與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接壤。是典型的大陸性沙漠氣候,是我國沙塵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揚沙、沙塵暴等沙塵天氣是該地區全年性的氣象災害。
12 資料收集 呼吸系統疾病日入院資料取自甘肅省民勤縣2所大中型醫院1994~2003年的住院登記表。呼吸系統疾病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編碼為J00-J99之內的疾病,并剔除因人為原因造成的疾病。氣象數據來自國家氣象局。
13 統計分析 采用半參數廣義相加模型(GAM)分析沙塵天氣對呼吸系統疾病日入院人數的影響,并分別按性別的不同分層建立模型。日入院人數相對居民總體屬于小概率事件,其實際分布近似于泊松分布,因此,本研究采用泊松回歸模型。同時,采用Akaike信息標準(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作為評判標準〔6〕,對回歸模型進行因子選擇與優度檢驗。具體模型如下:log[E(Yk)]=α+DOW+βXk+s(time)+s(Zk)其中:E(Yk)響應變量Y為在k日的住院人數預期值;α為截距;DOW為反映日歷效應的虛擬變量(dummy variable);分類變量X(虛擬變量)包括非沙塵天氣、沙塵天氣兩類;β為回歸系數;s為非參數平滑樣條函數(smoothing spline function);time指日期;Zk為在k日的氣象因子變量。
2 結果
21 沙塵天發生頻數描述 除2003年發生26次沙塵天氣外,1994~2002每年沙塵天氣發生頻數均超過30次,其中以1996年發生次數最多(51次)。10年的沙塵天氣中以揚沙發生的頻數最大(287次),其次為沙塵暴(120次),浮塵天氣鮮有發生(6次)。民勤縣沙塵天氣主要集中在3~6月份,占全年發生次數的60%。
22 沙塵天氣與非沙塵天氣氣象因子比較(表1) 與非沙塵天氣相比,日最大風速與日定時最小能見度在各個季節的沙塵天氣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而其他氣象因素一般在沙塵天氣下變化不明顯。說明民勤縣沙塵天氣所引起的氣象因素變化主要表現為風速顯著增大、能見度顯著降低。
表1 民勤縣沙塵天氣與非沙塵天氣氣象因素比較(略)
注:與非沙塵天氣相比,經t檢驗,a P≤005,b P≤0001
23 呼吸系統疾病日入院資料描述(表2) 研究期間民勤縣共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3435例,男女比例為1∶045,其中肺炎患者為1515例,占呼吸系統患者總人數的45%;其次為URTI(特指急性感染,包括急性鼻(竇)炎、咽炎、扁桃腺炎、喉炎、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1248例,占總數的36%。
轉貼于
表2 1994~2003年呼吸系統疾病日入院人數分析(略)
24 模型擬合結果分析(表3) 呼吸系統疾病總日入院RR在沙塵天氣滯后第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114,95%CI=102~127),其中男性RR=114,95%CI=101~129,女性RR=118,95%CI=100~141。URTI入院RR在沙塵天氣滯后第3d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RR=116,95%CI=100~136),其中URTI男性日入院RR在沙塵天氣滯后第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128,95%CI=104~159),而URTI女性RR在沙塵天氣滯后0~6d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肺炎男性日入院RR在沙塵天氣滯后第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117,95%CI=100~138)。
表3 1994~2003年沙塵天氣對民勤縣呼吸系統疾病日入院人數影響的GAM分析結果(略)
注:P≤005;RR為沙塵天氣下就診危險度對非沙塵天氣下就診危險度的比值
3 討論
民勤縣是我國沙塵天氣,特別是沙塵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1994~2003年共發生了413次沙塵天氣,平均每年發生約40次,而且多為揚沙、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因此,將民勤縣作為沙塵天氣的研究地區,有明確的地域代表性,對于揭示我國西北地區沙塵天氣和保護當地居民健康特別是呼吸系統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表明,民勤縣居民呼吸系統疾病日入院人數的增加與沙塵天氣的發生存在統計學聯系,且沙塵天氣的影響表現為滯后效應。經GAM模型分析得知,呼吸系統總疾病日入院RR在沙塵天氣滯后第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沙塵天氣對人群呼吸系統有明確的傷害。民勤縣沙塵天氣發生期間氣象因素的變化主要為風速顯著增大和能見度的顯著降低,大氣中顆粒物濃度高低直接決定了大氣能見度的大小。因此,沙塵天氣的變化主要是風速增大與大氣中顆粒物濃度增高。由于沙塵天氣一般都具有持續性,所以沙塵暴之后很有可能會出現浮塵或者是揚沙天氣。目標人群隨暴露時間的延長吸入細顆粒物就越多,且這些細顆粒物吸附有害氣體、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隨漂浮時間延長而增多,對目標人群呼吸系統造成的危害就增大,這可能是沙塵天氣對人群健康產生滯后效應的原因。分層分析發現,沙塵天氣的發生只與URTI和肺炎的男性患者日入院數有統計學聯系,說明沙塵天氣對男性呼吸系統的影響較大,具有性別差異。可能是男性居民從事戶外工作的比例較女性高,且防護意識比女性相對淡薄所致,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酗酒)可能也是男性受沙塵天氣影響較大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 Geng H,Meng ZQ,Zhang QX.Effects of blowing sand fine particles on 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fluidity,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 levels of rat alveolar macrophages[J].Toxicol Let,2005,157:129-137.
〔2〕 耿紅,孟紫強,張全喜.沙塵暴細顆料物對大鼠肺泡巨噬細胞鈣水平和脂質過氧化的影響[J].環境科學學報,2005,25(6):845-850.
〔3〕 耿紅,孟紫強,張全喜.沙塵暴PM2.5水溶和有機成分對巨噬細胞的損傷[J].中國環境科學,2006,26(1):20-24.
〔4〕 孟紫強,張全喜.大細顆粒物致大鼠肺泡巨噬細胞DNA損傷[J].中國環境科學,2005,25(1):15-17.
我聽媽媽講了一個童話故事,童話中有一段小鳥與鳥媽媽的對話讓我感觸頗深。小鳥問鳥媽媽:“為什么天黃了?”鳥媽媽說:“因為沙塵暴來了。”“沙塵暴為什么來了?”“因為樹沒了?!薄皹錇槭裁礇]了?”“因為人來了。”
是??!地球原本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森林郁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晌覀內祟悈s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砍伐樹木,你做床、我做書桌、他做餐桌……就這樣一棵棵樹木沒了,一棟棟高樓大廈聳立起來了,森林覆蓋率也越來越少了,的土地不斷擴大,沙塵暴發生的次數越來越多,給人類帶來不少危害,地球爺爺發出沉重的嘆息!
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多植樹,保護樹木,多做環保宣傳,爭當環保小衛士,讓地球爺爺重新綻放笑容!
我相信:只要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未來的地球一定會更美好!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態已成為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森林具有較強的和不可替代的吐故納新的功能,森林對城市的作用遠不止綠色點綴、凈化空氣等等。
如果讓森林走進城市,那么城市就可以有清新的空氣,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健健康康的成長。人類來自森林,人類離不開森林。在城市的人每天不關注森林,導致森林在城市不起眼。森林就會離城市越來越遠,在城市的人將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導致死亡。這樣我們的后代將無法在城市生存。在漫天風沙時,人們想到了森林;在水土流失時,人們想到了森林。我們離不開森林,森林也離不開我們。要是這兩者能在一起,那我們的世界就會非常的完美。森林為我們提供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源,森林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屏障。“共建綠色家園”講的就是凝聚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參與造林綠化,美化我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森林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綠色動力”。森林可以把被污染的空氣凈化成新鮮的空氣,使人精神舒暢,可以使無力的人變得精神振奮,茁壯有力。因為人們亂砍伐樹木造成了樹木逐漸減少,空氣就會被迅速污染。我們應當行動起來,保護樹木被砍伐。要實現“讓森林走進城市”這個目標,就要讓所有人行動起來,來完成這個目標。森林和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只有森林和綠色多了,我們的城市才會生機盎然。雖然,我的能力不夠大,但是我堅信總有一天會讓森林走進城市的。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希望的心,就可以使大自然更加美好,也可以讓城市更加美好。
如果讓城市擁抱森林。我們就可以不用受城市的污染環境,我們可以不用制造垃圾了,危害有毒的垃圾,我們也要少用塑料袋,因為塑料袋要幾百年才能分解。既危害自己的身體,又會把土壤弄得五分四裂的。沙塵暴最容易在沒有森林的地方出現,一旦沙塵暴走進城市,垃圾便會在城市上空飛舞,弄得人心惶惶,會讓衛生員們很難打掃。更不好的是:垃圾在城市上空飛舞,一些帶著小沙子的垃圾也在城市上空飛舞,不幸的是小沙子掉下來會掉到路人們是眼睛里,路人們的眼睛就會很難受。更氣人還是沙塵暴和泥石流,沙塵暴和泥石流會使城市搞的雞飛狗跳。城市會收到極大的破壞,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森林使城市里都有樹木的蹤影,不能讓樹木的蹤影給逃走了。否則,又會引來很多的災難。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保護樹木人人有責,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如果我們付出了這份責任,可以使大自然更加美好。我們可以自由的玩耍,不用被沙塵暴和泥石流把整個城市弄得垃圾漫天飛舞。
在這“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主題當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對森林很關注,要熱愛大自然,這樣才不會使災難走進城市。這樣我們也不會被災害所纏繞。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我們應該行動了,趁著現在還沒有把樹木砍光之前,趕緊讓大自然恢復健康!
五年級:孫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