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九年級英語教師

九年級英語教師

時間:2022-12-20 01:37: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級英語教師,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樹立信心,明確目標

信心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我們知道初三英語生詞多,課文長而且難,聽、說、讀、寫要求高。學生在學習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成功地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教師要上好課。如:備好課,吃透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提高授課的效率,注重授課的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英語學習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周密有效的計劃。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要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互相滲透,寓思想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如:向學生講述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急需大量的外語人才、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更需要更多的人會講英語等,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英語。

二、夯實基礎,查缺補漏

英語基礎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對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更應加強這一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呢?

1、立足課本,夯實基礎

我們知道,初三英語學習主要是以深化基礎知識為主。我想,在學習中要分階段學習,在第一階段要以大綱為標準,以課本為依據,按照課本的編排順序,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課都要細致地學習,力求基礎,全面。所謂基礎,是指學習要抓住“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題方法。所謂全面,一是指學習要全面覆蓋所學知識,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現象,絕不能冷落“差生”。

2、找出不足,查缺補漏

查缺補漏主要體現在語音、詞匯、日常交際用語上。語音和詞匯的補漏工作應穿插在>教學單詞的時候進行。在教新詞的過程中及時講解有關的語言知識和單詞辯音,及時歸納所學過的單詞;在復習時要善于觸類旁通,形成語音類、單詞串,力爭使沒有掌握的語音、詞匯逐一鞏固。日常交際用語的補漏要融匯于“四會”的語言運用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技能,要不斷提高英語的日常交際能力,力爭做到聽得懂、說得脫、讀得暢、寫得神。

三、模擬訓練,綜合提高

查缺補漏后,學生的基礎知識已比較全面、系統、完整。但是對于重點內容還要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訓練,以便于進一步突出重點。同時要強化易錯點,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選取高質量的模擬訓練題進行訓練,然后進行講評。那么,如何講評呢?好的講評應該在講評之前認真地分析,找出學生的錯點,并在課堂上講評時抓住這些錯點,幫助學生弄清出錯的原因,使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同時 ,講評不能就題論題,而是應該抓住試題中的典型題目,講清原理,歸納方法,總結規律,并對典型題目進行引申、推廣。要做好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1、課本為主,資料為輔

那種迷信資料而放棄課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同時,那種排斥資料中所提供的先進信息的做法是固步自封的。無庸質疑,課本是基礎,而好的資料則是加深課本、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但資料可以突出課本的重要內容,可以提供課本中所不具有的先進理念和與時俱進的信息。因此,無論是開始復習的夯實基礎階段,還是構建知識網絡、歸納基本方法及技巧階段,都要在立足于課本的基礎上進行。但同時,也要精選有典型性和針對性的資料,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

2、講練結合,練重于講

第2篇

一、調查目的

針對農村初中學生英語詞匯教學難的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詞匯時方法不具體,教法單一機械。很多方法不適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不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為此我們申報了“初中英語單詞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究”這一市級課題,為了解我校教師采用哪些教法進行詞匯教學和了解學生對哪些詞匯教學感興趣,我們做了這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圍繞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狀況、教師采用的教學詞匯方法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七道選擇題和兩道問答題進行調查。

三、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是針對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英語教師對問卷進行指導后讓學生填寫。

四、調查結果

七年級有70來名學生參加問卷調查,八年級有80來名學生參加,九年級60來名學生參加。(1)針對于音標教學單詞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46%的學生非常喜歡,有50%的學生喜歡,有4%的學生不喜歡。八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3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44%的學生喜歡,有15%的學生不喜歡,11%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九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47%的學生非常喜歡,37%的學生喜歡,有8%的學生不喜歡,8%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2)針對實物教具教學單詞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7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30%的學生喜歡。八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3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44%的學生喜歡,有16%的學生不喜歡,10%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九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45%的學生非常喜歡,25%的學生喜歡,有22%的學生不喜歡,8%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3)針對簡筆畫教學單詞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78%的學生非常喜歡,有20%的學生喜歡,沒有學生不喜歡,有2%的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八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4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39%的學生喜歡,有18%的學生不喜歡,3%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九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33%的學生非常喜歡,25%的學生喜歡,有26%的學生不喜歡,18%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4)針對教師讓學生表演或解釋單詞讓學生猜的詞匯教學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86%的學生非常喜歡,有14%的學生喜歡。八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48%的學生非常喜歡,有36%的學生喜歡,有8%的學生不喜歡,8%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九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53%的學生非常喜歡,30%的學生喜歡,有5%的學生不喜歡,12%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5)針對采用造句教學詞匯的方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7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30%的學生喜歡,沒有學生不喜歡,沒有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八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55%的學生非常喜歡,有40%的學生喜歡,有5%的學生不喜歡。九年級的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45%的學生非常喜歡,32%的學生喜歡,有15%的學生不喜歡,8%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6)針對讓學生機械記憶單詞教學詞匯的教學方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7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30%的學生喜歡,沒有學生不喜歡,沒有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八年級的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54%的學生非常喜歡,有26%的學生不喜歡,20%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九年級的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5%的學生非常喜歡,35%的學生喜歡,有25%的學生不喜歡,35%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7)針對教師采用構詞法教學單詞的方法。調查結果為:七年級有70%的學生非常喜歡,有30%的學生喜歡,沒有學生不喜歡,沒有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八年級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35%的學生非常喜歡,有58%的學生喜歡,有5%的學生不喜歡,2%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九年級的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是:有35%的學生非常喜歡,43%的學生喜歡,有17%的學生不喜歡,5%的學生回答教師沒有采用此方法。

五、調查結果分析及反思

通過這次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對于教師平時采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學生不是太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教法單一。針對七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教師在進行問卷調查時要對教學方法做出詳細講解,這樣才能得到更加準確的調查結果。通過調查我發現以下情況:1.對于一些直觀的詞匯教學法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學生都喜歡。如,音標教學、實物教學、簡筆畫教學。2.對于一些有趣味的教學方法法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學生都極為喜歡。如,教師解釋讓學生猜單詞或讓學生表演等方法。3.教師采用的教法單一,調查結果顯示有部分學生提到老師沒有采用問卷中最常用的方法。4.我們發現年級越高教師采用的方法越單一而且不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5.對于機械的教法學生都不喜歡。如,采用讓學生機械記憶。針對農村學生我們教師要從以下方面改進詞匯教學:(1)教師對詞匯的教法要深入研究,要注意查找文獻資料來提升自我。(2)農村的英語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3)教師要采用一些讓學生多動手動口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4)教師要有很強的學習意識和教學反思意識。

作者:顧統 單位:貴州盤縣雞場坪民族中學

第3篇

一、本次教學調研的學科內容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五科,其中英語學科還同時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

二、人員組織安排:

本次教學調研由嚴中牽頭組織協調,分四組進行,調研組教師主要從嚴中教師中抽調,另外從每個中心校抽調兩名英語學科骨干教師參加,組成本次活動的專家組成員,其中英語學科的三位教師組成英語優質課評比的評委(參加評委的教師原則上不參加比賽)。

組委會主任:王代玉

組委會副主任:司紹清萬志宏李啟露朱韶華

調研組長職責:負責協調本組調研教師的調研工作,并在4月20日到達有關學校和各校調研組聯系人取得聯系安排調研工作。

第一調研組。組長:萬志宏

調研學校:福泉初中、尚禮初中、古樓初中。

福泉初中、尚禮初中聯系人:張少海

古樓初中聯系人:陳永昕

調研組教師安排見下表。

英語優質課評比評委:組長:侯生友,成員:紅廟中心校2名英語教師。

第二調研組。組長:李啟露

調研學校:嚴橋初中、響山初中。

嚴橋初中聯系人:張幫林

響山初中聯系人:葉長青

調研組教師安排見下表。

英語優質課評比評委:組長:童朝福,成員:古樓中心校2名英語教師。

第三調研組。組長:朱韶華

調研學校:徐崗初中、紅廟初中、茶場初中。

徐崗初中聯系人:任俊田

紅廟初中、茶場初中聯系人:夏成平

調研組教師安排見下表。

英語優質課評比評委:組長:周建紅,成員:嚴橋中心校2名英語教師。

第四調研組。組長:司紹清

調研學校:嚴橋中學

調研組教師抽調情況為:

語文--由古樓初中抽調;

數學--由嚴橋初中抽調;

英語--由徐崗初中抽調;

物理--由紅廟初中抽調;

化學--由響山初中抽調。

二、調研主要工作內容:要求每個視導組圍繞以下工作展開,并有詳實的書面文字材料。

1、對各初中07屆初中畢業班的教育教學管理進行調研,各組形成書面材料,以便教研片發簡報,促進相互交流。

2、深入教學第一線,對有關學科畢業班授課教師的“備、教、批”的工作進行調研,通過總結交流促進相互提高。

3、開展英語優質課評比活動。在調研的同一天同時進行英語優質課評比,其方案如下。

優質課評比分初賽和復賽兩個階段,初評采取課堂教學的形式,復賽采取說課的形式(具體時間、地點、規則另行通知)。初評時課堂教學滿分為100分。評委對照有關標準進行評分,不作反饋。每個調研組產生一名選手參加復賽,嚴中產生一名選手參加復賽,復賽后嚴橋教研片將設立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對參賽選手進行獎勵。

4、要求每個調研組的每位教師,聽過課后要及時和上課老師進行交流并向學校領導班子集體反饋,以讓各初中學校采取針對性措施,整體提橋教研片的教學質量。

三、活動時間安排:

1、調研時間:200*年4月20日一天(星期五),200*年4月22日(星期日),各調研組長、各初中校長帶著本次調研形成的書面材料到嚴中進行總結研討,同時對嚴橋中學九年級教學進行調研。

2、要求各有關初中將4月20日九年級的課表提供給各校調研組聯系人。

第4篇

在《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英語作為語言課程的特殊性,進一步開展自主的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育人為歸宿,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核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靈活的課程體系,多元、開放的課程評價標準,重視基礎,適應個性需求,關注學生情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構建發展的平臺。轉變教研理念,改進教研方法,優化教研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新體系,努力將新觀念、新思路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團結奮斗,努力將外語組打造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工作思路

1、教學目標: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抓常態課堂、高效課堂,穩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教研目標:

(1)配合學校及教務處、教研室組織進行校內外的教學研究活動,認真撰寫論文,組織老師上觀摩課、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研討等形式,做好課后反思,使本組教師理論與實踐水平共同提高。

(2)本學期繼續加大力度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旨在通過集體備課,讓教師們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點,了解教學難點,形成較完整的備課教案。同一個備課組同一層次的班級要求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練習。各年級具體目標如下:

七年級:以構建課堂小組合作模式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強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抓好起始年級的英語學習習慣,平時注重口語的訓練,切實做到輕負優質。

八年級:加強閱讀教學,適當補充閱讀材料,注意讓學生在閱讀中慢慢體會到樂趣,在穩固現有成績的基礎上,強化培優補差,力求進一步提升質量。

九年級: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查缺補漏,著力加強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著重對復習課型和中考命題方向和命題的基本原則、方法、思路的探討研究,為實現11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礎。

教研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體英語教師都要抽出時間學習新理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改進評價理念和評價模式,即努力做到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式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學校教學常規,指導檢查教師的教學工作,特別抓好“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培優輔導”等主要環節,鼓勵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特長,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3、打造“常態課堂、高效課堂”。教研組各教師認真學習常態課堂的基本要求,并每人按計劃上一次組內公開課,要求集體備課,及時評課,找出不足,共同學習,共同促進,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重點,以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為重點,從而來實現高效課堂。

4、加強集體備課仍是本學期教研組工作的重點,因此要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各備課組要集體備課,研究教學內容,研究學生情況,研究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安排及教學資料要一致。每周至少活動一次,時間固定,要有活動記錄。每次活動要定中心發言人,定活動主題,做到活動有充實內容,每次集體備課都由指定老師作話題發言,指出每個單元的重點、難點及如何突出、突破的方法,再由備課組全體老師集體討論、改進,力求精益求精,最終形成一個較好的、統一的方案。備課組要做到“五個統一”,統一進度、統一內容、統一檢測、統一作業及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做出統一的評價,及時了解反饋,及時調整改進,以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通過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外輔導、培優補差等多種形式縮小平行班間的差距,爭取整體取得較好的成績。

5、規范教學的每個環節。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配合教務處和教研室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能夠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6、組織好英語課外小組活動和競賽活動。協助教務處做好期中、期末命題雙向分析和補缺、補差同學的成績跟蹤,加強考試命題分析的研討和落實。從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對教學和命題進行調整。建立備課組內教學評價和質量保障體系,以達到自我診斷、自我調解、自主發展的目的。在英語教師中提倡精選習題、精編習題、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英語補缺補差工作。加強九年級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組織九年級英語教師及全組成員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連云港市中考說明》,加強對中考動向的信息收集和試題研究,凝神聚力,爭取九年級中考聽力口語自動化考試成功。扎扎實實做好一、二、三輪復習,要在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7、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英語組要確定教研專題,全體英語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和校本培訓,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英語教育教學論文。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育局舉辦的各類教育教學論文比賽。

第5篇

關鍵詞:減輕負擔;提高教學;效果;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6-0198-01

一、成功的第一步是要設法抓住學生的心

古語說得好:親其師,才會信其道。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設法管理好學生,讓學生喜歡你、聽從你。教育教學難就難在其對象是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點各異,又不斷在變化著的人。與其反復跟他們強調學英語的重要性,不如設法讓他們喜歡上英語教師。有能力學好但英語成績就是不理想的學生,主要是因為不喜歡英語教師,才討厭英語學科,所以不努力,導致英語成績不好的,結論就如此簡單。

同學們喜歡的東西太多,要讓他們喜歡上你,確實應費點心思。第一,對他們態度要好,無論何時,對學生都要耐心,要和顏悅色,絕不能擺出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態,時刻要讓他們感覺到教師是尊重他們的,是平易近人的。不揭學生之短,尊重他們,無論多惡劣的學生,也絕不能和他對立,這是最重要的。第二,可親之余,還要讓他們對教師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崇拜和服從。師道尊嚴不可廢,但不是教師教條式地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與學生交往中的自身智慧和得體的言行舉止,高雅的品味,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等,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你,崇拜你,無條件地服從你。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學生喜歡的歌,教師學著唱;學生喜歡的明星,教師可以盡力去了解,時事新聞天天去接觸,目的是讓學生感覺教師樣樣比他們要好那么一點點,是該仰望之人,是可敬可愛之人。

現在好多教師,受得了教學之辛苦,卻受不了學生不聽話,對不聽話的學生束手無策。網上不是曾出現過“珍愛生命,遠離學生”的感嘆嗎?《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都站在學生一邊,對于不聽話的學生,教師反而成了弱者。身為教育者,沒別的辦法,只能跟他們斗智斗勇保護好自己。設法讓學生尊重你、服從你,無論花多大的力氣都值,因為只有達到了這一步,教師才能占主動地位,教師的教育才有用武之地。好多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很不錯,上起公開課來,可謂嘆為觀止,可實際教學成績總不理想,關鍵是還沒有在學生的管理上下足功夫,沒有與學生培養好相互尊重、相互喜歡的和諧情感。因此,學生不會聽從教師,教師自身素質再好,也是浪費。

教育者,本來就是教書育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要搞好教學就要善于跟學生打交道。英語教師一定要想辦法先管理好學生,先和學生處理好關系,再設法教他們學好英語。

二、要為學生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既要營

養價值高,又要色香味俱全

學生親信教師,便會重教師的道。教師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四十五分鐘的有效性。第一步是備好課。備課是首先把初中英語三年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進行細致分析,直至了如指掌。其次,摸透這套教材的編排特征:從縱向來說,每一知識點是逐步加深,所以教師在教知識點時不須面面俱到,而是七年級時就過關所有知識點,以能活學活用為標準,對難度較大的只作了解,絕對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最后,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是為學生烹飪美餐,除營養價值高之外,一定要色香味俱全――也就是一定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第二,布置作業一定要少而精,盡量在課堂內全部解決。現在的學生課外生活豐富多彩,哪會靜下心來做功課,布置課外作業等于自尋煩惱。第三,批改一定要認真仔細,一是不誤導學生,二是以教師自身的認真態度換取學生的認真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良好的態度是需要教師培養的。

三、初中英語教學要以培養能力為主

第6篇

關鍵詞:有效;提問;智慧;金鑰匙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23(C)-0124-02

作為語言知識傳授的英語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學生單純接受的過程,而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課堂有效提問是指能引發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智活動并作回答反應的信號刺激,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合適的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它往往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和途徑,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得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優化案頭設計,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師的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就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初中英語教師必須牢牢把握這一規律。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如在講到《Go for it 》九年級Unit 6“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導入第一課時,采用先讓學生聽一首學生非常熟悉的音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問:Do you like this piece of music?然后陳述自己的觀點,I like music that is gentle.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論,在很濃的學習興趣中轉入正題。積極的學習容易使學生嘗到勞動和收獲的快樂。而學習的進步是進一步積極學習的有力的強化物。

二、明確提問要求,把握提問時機

教師提問時只有分階段、分時機提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中學生有時對學習的知識指向目的不太明確,所以有些問題可以在學前提問,即在講授新課之前,問一些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或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使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例如在教九年級Unit 5第一課時導入新課時,我先收集一些學生的學習用品,如notebook,dictionary,pen,backpack,etc.用我自己的錢包問學生:What’s this? Whose is it? 學生回答:It’s a wallet. It is yours. 然后我引出新的句型:Yes, it belongs to me. 接下來用學生的物品來問:Whose is this notebook?導入本節新的內容:表示猜測的詞must, can, may, can’t. 通過這種問答形式,學生很容易進入狀態。有些問題要在學中提問,即在講授的過程中提問,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比較難的語言現象。在閱讀課中尤為可行。如在教九年級Unit 6的Reading 中,等新課導入之后可以先問學生兩個問題找出Main idea:How many people are talking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然后read again完成下列表格。

再讀第三遍,做以下True or False題目:

(1)Peter prefers too much fried food.

(2)Tony doesn’t eat sugar.

(3)Some types of oil are bad for us.

(4)Laura eats meat.

(5)Burnt barbecued meat might cause cancer.

通過教師的課堂指導和評論,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技能。而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所以一些需要進行歸納概括的抽象問題要在學后提問,如九年級Unit 8 Section A 3a教完后,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Do you like to be a volunteer? Why? What can you do? 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歸納和總結,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三、把握問題難度,滿足個體需要

維果茨基關于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知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見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所以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問題太易,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起不到發展學生思維的作用;問題太難,學生思考不出,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讓比較聰明的和自信的學生回答稍難一些的問題;讓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勵和幫助的學生回答稍容易的問題。比如在學習《Go For It》八年級上的Unit 1時,可以為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their house in a hundred years?(適合中下學生)What will robots do in a hundred years?(中等學生)What will robots be like in a hundred years? 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a robot in every house?(適合中上學生)。這樣,程度好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認為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程度差的學生會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

四、鼓勵學生提問,促進師生互動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提出了“讀書須有疑”的觀點,他主張讀書要善于提出問題,要窮根究底。他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由此可見,學習就是一個從“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增長了,能力也就加強了。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如教學《Go for it》九年級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section A 第一課時,通過展示各地迷人的風光圖片,創設去各地旅游的情景,直觀地呈現新詞,讓事先預習好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的平臺,教師在闡述自己的預測之前,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去猜測,給他們真正的“說話權”和“提問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一個明智的老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更要善于激發學生思考,多思善想,質疑問難,從被動的“啞巴英語”轉為主動的用英語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促進了學生會參與、會發現、會運用、會創造,使學生全面、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作者單位:黃巖新前中學

作者簡介:王君玫,女,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新前中學,本科,中學一級,從事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保羅・D.埃金(美).《課堂教學策略》.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7.

第7篇

一、調整教材內容的教學順序

筆者所教學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均來自于本鄉四所小學,只有一所小學有開設英語課,而且任課教師不是專業英語教師,其余三所小學均未開設英語課,所以本校七年級學生的英語基礎差。仁愛初中英語教材單詞量大,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困難,也是對發展學生英語學習情感態度與學習策略的障礙。很多學生在學完新課之后都無法識讀所學單詞,所以學生急需學習音標來識讀單詞,然而仁愛英語對音標的教學分布于七年級一學年,從Unit1 Topic2到Unit7Topic3的每個SectionD,這樣的音標教學進度不能適應筆者所教學校七年級學生的實際需要,所以筆者結合學生的實際在音標教學時把七年級下冊音標教學內容調整到上冊來教,使學生能在七年級第一學期學完音標。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這樣的教學調整對學生的單詞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能在第一學期內學會音標,根據音標讀、記單詞,減輕了學生學習詞匯的難度,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如,仁愛英語八年級unit5topic2sectionA1a以對話的形式由Miss Wang和Helen共同談論Li Hong因考試不好而感到難過的事情及其原因。而unit5topic2SectionB1a 繼續由Miss Wang和Helen談論Li Hong考試失敗后心情變好的事實。為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筆者在教學時把這兩部分內容合并成一個對話來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學習和掌握。

二、修改不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

仁愛英語教材project內容分布于每個話題sectonD的最后一部分,目的在于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探究活動,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然而,有些project內容不適合筆者所教農村學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和能力,所以筆者在教學中經常對這一內容進行修改。例如,仁愛英語八年級unit1topic3sectionD5project的內容是1.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s.2.Talk about what you know the olympics.3.write a passage with the title“My Olympic Dream”。叫學生探究這樣的問題對于來自農村,知識面相對狹窄,獲取課外知識渠道少的農村學生來說,要獲取奧運會的歷史知識顯然相當困難。所以筆者把這些內容刪去,打印一些有關介紹奧運知識的英語文章發給一些學生,讓學生課外去閱讀,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豐富教材內容

仁愛英語教材很多都是介紹英美國家的風土文化,對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拓寬視野有著重要的作用。仁愛英語八年級Unit3 Topic2sectionC1a的內容主要是學習U2這支愛爾然樂隊,為豐富教學內容,在學1a之后,筆者叫學生列舉中國的主要樂隊,如S.H.E.,然后按照各自喜歡的樂隊分組討論,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又如,仁愛英語九年級Unit4Topic2SectionB1a主要以過去時的被動語態討論不同發明物的發明家和發明時間,在對話的末尾筆者補充iphon手機的發明家和發明時間,極大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再如,仁愛英語八年Unit4Topic2SectionA1a主要討論機器人的用途,在學完1a之后,筆者補充了2011年12月11日CCTV播出的《我要上春晚》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洪炳镕教授帶著他的學生們共同開發的機器人表演,它們會跳《四小天鵝》、會翻跟頭、會做單杠,讓嘉賓與觀眾都非常喜歡,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

四、滲透思想情感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學中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語教材中很多內容適合融入思想教育。例如,仁愛英語八年級Unit2SectionB1a主要學習情態動詞mustn’t,shouldn’t的用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把《中學生守則》翻譯成含情態動詞mustn’t、shouldn’t的英語句子。例如,You shouldn''t be late for school. You shouldn''t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You shouldn''t make noise in class等,這樣既學習、運用了語言知識,又讓學生加深了對中學生守則內容的印象,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實際上,英語與思想品德聯系是最緊密的,大多數語言內容中都滲透著思想品德情感教育內容。我們英語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加強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第8篇

關鍵詞:人文性;中學英語;教學材料

新課程改革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重視基本語言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英語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要重視為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元素而進行的教材研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地滲透人文教育,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體驗中外文化之間的異同的過程中形成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主義是一種追求健康、進步和發展的文化,同時它也是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一種文化,關心和關注公平和個性化的文化,關心并且重視人類個性特征的體重文化。

下面筆者就以就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科書《Go for it》來談談這套教材中所體現的人文性。

1.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這套教材人性化設計理念促進了學生的語言意識,讓學生更加有欲望來表達,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迫切地想要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與經歷。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topic就是Holidays and vacations。剛學這個單元的時候正是學生剛渡完他們美好又難忘的暑假,所以第一單元就是“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學生很樂意與同學分享他們的快樂。使學生有表達欲,剛好迎合了學生的心里需求,對他們口語表達的提高很有幫助。

2.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1)學生文明用語的習慣。“Good morning!”,“How are you ?”是七年級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就要教給學生的日常禮貌用語,旨在讓學生在一個個溫暖的問候中進入接下來的英語學習。接下來就是“Sorry,I’m sorry”,”Thank you very much”,“What can I do for you”。再接下來就是八年級學的“Could you please----”,一直延續到九年級。這樣的問候式的目標語言的目的是要培養有禮貌的學生。通過語言教育,我們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的日常語言規范并且得體。

(2)良好生活方式的習慣。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鍛煉的習慣是學習的有力保障。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的topic 就是Free time activities.以問題對話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思考他們多久鍛煉一次,課余實踐又是做什么運動呢?本單元的課文“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值得學生深思,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今的中學生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互聯網上,都沒有時間鍛煉身體了,以至于肥胖和近視眼的學生呈上升趨勢。

(3)良好的學習的習慣。新教材的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個單元內容的設計都有著科學的安排。Section A部分的Language Goal部分是與本單元的topic有關的聽力練習和一個簡短的role-play conversation,而在聽力訓練之前,是一些有關本單元的一些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片能聯系實際,以至于接下來聽聽力不會那么的費力。接下來就是語法的學習,學完語法,在進入課文的學習,在課文中出現了已學過的語法就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了。每個單元的最后都有寫作和Self-check部分,每一部分的作業和任務都有一定的梯度。這些都是旨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教科書中的體現

該套教材介紹了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在英語課堂上講解并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對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培養他們用英語介紹我們的文化的能力。

(1)中國傳統節日。九年級第二單元是圍繞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文本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源:是有關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的故事“嫦娥”。本單元旨在使學生掌握節日的專屬詞匯,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學習如何交流溝通和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

(2)中國傳統藝術。九年級第四單元Section B中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藝術:中國經典名曲《二泉映月》。通過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了解中國風俗習慣與傳統文化和這些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藝術特色。學生們可以學習并了解這些藝術的象征意義,以此提高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中國傳統文化。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介紹了中國的成語,典故及名著:愚公移山,后羿射日,《西游記》等。九年級第六單元介紹了中國茶文化,中國茶文化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對人類文化和文明的一個偉大的貢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介紹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操,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

4.關注外國禮儀,文化,節日

通過學習該套教材,學生可以了解外國文化和外國節日,發現中國與外國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1)中國和外國的習俗和禮儀的差異。習俗文化指的是在社會生活和交際活動中體現出來的一種文化。中國風俗與外國風俗有所不同。例如,第十單元介紹了不同國家的餐桌禮儀和第一次見面時的禮儀:中國人吃飯使用筷子,而西方人習慣于道和叉。這和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有關,西方人吃牛排和面包用刀和叉更方便。至于見面時的問候禮儀,那更是千差萬別了:中國人是握手,日本人是鞠躬,歐美國家是擁抱。

(2)中外節日的不同與不同的慶祝方式。《Go for it》教材對外國傳統節日有做詳細的介紹。比如八年級下冊就涉及到中西文化不同的知識。介紹了圣誕節的來歷,西方國家如何慶祝圣誕節,有圣誕老人,圣誕樹,床頭掛一只襪子,圣誕節前一天是平安夜。而在中國,西方的圣誕節就相當于中國的春節,平安夜就相當于中國中國的除夕。慶祝春節不同于西方慶祝圣誕節,我們要貼對聯,吃餃子,穿新衣,發壓歲錢。中西節日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總之,英語是一門人文性很濃厚的學科。英語學習對提高學生的人文性具有積極的意義,。在當前的教學體系改革中,教師必須堅守人文性的概念為學生服務,在加強自己的人文素養的同時也必須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9篇

一、做好聽力總訓練

聽力能力的訓練,要求提高學生的聽力基本功,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提高學生“聽”的技巧。教育學生學會捕捉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短語、句子、數字。這對幫助學生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反映,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對這些材料只是簡單地聽,但不懂意思,教師要提煉出這些材料中的重要部分進行反復訓練,不要讓學生喪失信心。對于內容較簡單的基礎字、詞、句子要人人過關,對于有一定難度的提高篇,要部分人過關,尤其是尖子生。另外,在選擇材料時,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等,讓他們聽了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二、做好基礎知識的提高、訓練、總復習

在講完九年級的課程之后,進入總復習階段,其時間大約是三個月左右,要注意分時段、分步驟、分層次、分題型練習。

1.對于基礎知識的復習

包括初中英語七至九年級的五本課本,稱之為“過課本復習法”。在過課本復習法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要緊扣《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參照《初中英語中考說明》,抓住初中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進行復習。從字詞的復習、課文的復習、句型結構和語法的復習幾方面入手,把在課文句子中出現的關鍵語法知識讓學生理解性地去掌握,對句子的結構類型進行提高性訓練,做到單詞背誦、用法人人過關,句子結構練習人人過關。

2.專題復習

把初中英語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首先按照詞性分類復習,可以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冠詞、數詞等幾個方面,在復習的過程當中,要詳細地復習,對于各種不同的詞性的詞語要歸納、總結出其涵義、用法、句法功能等。其次,是句子的總復習,包括句子的類型、句子的時態、句子的主謂一致練習等。

3.對各種中考題型的復習

對各種中考題型的復習要全面、具體。我們作為指導學生復習的教師,要研究近三年的中考題,弄清中考可能要涉及到的重要信息進行專項訓練,包括單選題、完型填空題、閱讀理解題(包括任務型閱讀)、寫作題。其中主要是對閱讀理解題的復習,它分值大、難度大,是學生失分率較高的題型,也是一個復雜而綜合性強的思維過程,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訓練的進程中,要狠抓詞匯,打下堅實的基礎,選擇正確的讀物,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總結一定的閱讀技巧。在平時的學習中,要不斷積累、不斷實踐,在實踐中接受、體會和理解語言。總之,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進行持之以恒的練習,爭取每天帶學生做一個閱讀題,擴大詞匯量,豐富閱讀知識,提高閱讀技能。

寫作題方面的訓練,更是一項長久的硬功夫,從初中一年級起,我們就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寫作練習,從易到難,由少到多地積累學習。

三、要從聽說讀寫各方面展開訓練,分階段、分側重進行練習

第10篇

關鍵詞:Go for it!教材“Reading”教學 “快樂閱讀、享受閱讀”

自2004年新一輪課改啟動,廣大英語教師就開始使用具有全新教學理念的Go for it!教材。這套教材中一個明顯的特色是: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即從八年級(下)開始至九年級的各單元后增加了閱讀語篇“Reading”的教學。而“Reading”文章的特點是語篇長、生詞多和句型結構復雜等,對于八、九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頗具深度和難度的,這就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加大了難度。那么現在“Reading”的教學進展情況如何呢?“Reading”教學又該怎樣優化和提高呢?下面筆者就從這幾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Go for it!教材“Reading”教學的現狀分析

為了了解Go for it!教材的八年級(下)至九年級各單元后“Reading”的教學情況,筆者設計了一份學生問卷調查。下面是對我校八年級和九年級的6個班的學生(318人)進行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

英語Go for it!教材“Reading”學習的問卷調查

你對Reading課文的內容和知識難度的評價。

A. 簡單7% B. 一般31%

C. 難41% D. 十分難21%

你對英語Reading感興趣的程度。

A. 很感興趣6% B. 感興趣17%

C. 尚無興趣55% D. 毫無興趣22%

你參與英語Reading課堂的態度。

A. 總是積極參加10% B. 有時積極參加43%

C.不太主動參加30% D.不愿參加17%

你對Reading文章中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

A. 很好5% B. 一般41%

C. 不好48% D. 根本不懂6%

通過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學生“Reading”學習中存在的2個主要問題:(1)學生認為“Reading”文章知識“難”,因而對“Reading”不感興趣,上課不積極參加;(2)學生課后的復習和鞏固不到位,對文章中的知識點掌握不扎實。

那么大多數英語教師關心的只是第二個問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扎實怎么辦?其實,這兩點既是并列又是因果關系。那么新課改中,Go for it!教材“Reading”的教學目標到底要求我們注重什么呢?

二、Go for it!教材“Reading” 的教學目標分析

《英語課程與教學研究》中說道:教學目標是英語教學設計的前提,它具有引導教學活動的功能。因此,優化和改進“Reading”教學,了解它的教學目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根據《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關于“讀”的要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應包括以下三點:(1)獲取信息,拓寬視野,獲得樂趣。(2)了解文章體裁及結構,學習文中一些重要的語言點,為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打下基礎。(3)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仔細觀察,便可發現閱讀教學的新目標與以往閱讀課的教學目標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第一點。第一點是“獲取信息,拓寬視野,獲得樂趣”,而且是位于教學目標中的首位。也就是說,在新課改里,學生在閱讀課堂里“獲得快樂”和“獲取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的獲取是知識的“享受”,因此我們可以把Go for it!教材 “Reading”的首要教學目標視為“快樂閱讀,享受閱讀”,它是實現其它教學目標的前提,也是《新課程標準》下指引我們優化“Reading”教學的根本方向。

三、優化Go for it!教材“Reading”教學的努力方向――快樂閱讀,享受閱讀

說到“快樂閱讀,享受閱讀”,很多英語教師就會覺得這是無法實現的夢想。與后兩點教學目標相比,這一目標是抽象而不夠具體的,它沒有明確地指引我們具體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這就給英語教師帶來了難題,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它為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展示和處理教材的智慧和才藝搭建了平臺。

相信只要我們在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中掌握幾個基本要領,很快“Reading”教學就可以得到逐步的優化和改進。以下是筆者在“Reading”教學上有關“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幾點經驗和看法。

1.“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前提條件是“快樂的學習氛圍”。

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無論什么時候,教師都要以滿腔的熱情面對學生,以特有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Reading”課堂里“快樂閱讀,享受閱讀”。比如說教師真誠的微笑、豐富生動的肢體語言及課堂上幽默詼諧的教學用語都可以使課堂氣氛愉悅,有助于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下快樂地學習。

2.“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引入條件是“精彩的教學序曲”。

課文的導入是課文教學的“序曲”。 恰當而巧妙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閱讀上的必要準備。因此,“精彩的教學序曲”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快樂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閱讀欲,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篇章的教學。例如8年級(下)Unit 6 Reading “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這節閱讀課,這篇文章的內容本是比較枯燥的,如果導入不精彩,勢必會影響學生接下來的閱讀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在引入環節中,設計“歷史知識大比拼”游戲:What dynasties and famous characters from the history do you know? 然后拿出幾個歷史朝代的著名人物及相關知識作為比賽的內容,如秦始皇兵馬俑的相關知識、諸葛亮“三顧茅廬”的典故、漢朝司馬遷與《史記》、祖沖之的圓周率3.1415926及北朝花木蘭的故事等。這些不僅可以對課到有效的引入,又能讓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3.“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重要條件是“拓寬學生的視野”。

“拓寬學生的視野”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進和優化英語“Reading”教學的重要條件。在“Reading”課堂里,學生走進神奇、浩如煙海的世界是一種“快樂”;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又是一種“享受”。而且大量的課外語篇輸入,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拓寬學生的語言詞匯量,讓學生對英美等西方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語言表達有了更多更好的了解,從而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例如8年級(下)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這節課,教師可以把新加坡的風土人情作為比賽內容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如新加坡“魚尾獅”的歷史典故和現狀、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相關知識,以及新加坡的貨幣、語言、飲用水、氣候衛生等,都可作為拓寬學生視野的極好素材。

4.“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輔助條件是“豐富的教學活動”。

單一的形式容易導致大腦刺激的單調,使興趣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因此“Reading”教學同樣應該根據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發展的規律,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閱讀活動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傾向。例如8年級(下)Unit 7 Reading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這節課,教師在課堂上可設計多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禮節”辯論賽、看圖片猜單詞、看錄像說出人們不禮貌的行為舉止、西方文化說說看、學生模仿表演等多種教學活動。這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快樂閱讀、享受閱讀”。

5.“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內在動力是“體驗學習的成功”。

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它能極大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品嘗到更多成功的喜悅。例如8年級(下)Unit 1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節課, 教師可以設計“機器人知識知多少”活動。本身“機器人”的話題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十分感興趣的,再由于知識比拼游戲的激勵,學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比賽中。一旦答對了比賽的題目,他們的臉上就會露出喜悅的笑容。他們體驗到了成功,自然就感受到了快樂。又如8年級(下)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這節課, 我們可設計“聽英語歌曲猜歌名”的活動;另外,“英語歌曲大比拼”這一環節學生也可以在歌唱中體驗成功,享受快樂,這就有助于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任務中做到“快樂閱讀,享受閱讀”。

6.“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關鍵條件是“分層要求、降低難度”。

為了認真貫徹英語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到學習英語帶來的快樂,增強每一名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Reading”的教材“難”這一特點就決定了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好語篇的全部知識。因此,對學生“分層要求、降低難度”是學生“快樂閱讀,享受閱讀” 的關鍵條件。在教學內容的“分層要求”上,筆者認為可以這樣做:對于中等以上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生詞表中的全部詞匯和文章中的全部重點句型;對于中等以下、但基礎還算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全部單詞,文章中的重點句型作為欣賞、理解即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單詞表中的黑體單詞即可,句型結構可忽略,但要做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大意。這樣一來,中等以上的學生可以擴大詞匯量和重點句型結構;而基礎差的學生掌握詞匯表中的黑體單詞應是能力所及的事情,也可以讓他們體會到閱讀學習的快樂。另外也要考慮閱讀課堂和課后作業的“分層”,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閱讀、喜歡閱讀。

7.“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后續條件是“布置個性化的作業”。

教師在教學后給學生布置個性化的作業,不僅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還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地鞏固文章的知識點,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例如8年級(下)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這節課, 我們可以把作業設計為“世界城市知多少”。學生在課后可以進行網上調查,也可以翻閱書籍或其它有關參考資料,寫出某個城市的情況。這項作業既可以鞏固學生課上所學的知識點,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可以說這是閱讀課快樂的延續。

四、結語

以上幾點僅是筆者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有限經驗,在Go for it!教材 “Reading”的教學中,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快樂閱讀,享受閱讀”是抽象而又難以達到的教學目標,但它并不是不能實現的夢想。只要教師堅持把這一教學目標放在首位,努力思考和探索各種可能有助于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教學形式和活動,Go for it!教材的“Reading”教學一定能得到很大的優化和改善。

參考文獻:

[1]金秀敏.優化初中Go for it教材英語閱讀課教學初探.考試周刊,2007,(7).

第11篇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單詞掌握的多少,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所以學單詞、背單詞就成了學習英語的主要內容。由于多數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加之家長監督滯后,讓學生背單詞成了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為了提高學生的詞匯量,許多英語教師不斷嘗試用各種方法做好詞匯教學工作。我們發現,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們就思考,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相結合是不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因此教師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信息技術,部分英語教師與信息技術教師結成聯盟,共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掌握英語詞匯的最大化。在長期的努力嘗試下,確實收獲不小。

一、回顧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單詞的學習和鞏固

在不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情況下,多數英語教師課堂上以口頭教授、板書學生記筆記的形式教與學,真正繁雜的記憶環節要靠課后學生獨自完成,這存在很大的弊端:(1)進入初中后的學生明顯感覺科目增多,難度加大,要平衡各個學科的學習,不可能把大把的時間全用在英語單詞的背誦上;(2)初中生的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到了初中,家長愛莫能助,家長持放養態度;(3)許多學生學了忘,每天都有每天的記新單詞的任務,能夠返回來鞏固舊知的學生少之又少。長此以往,不會的單詞越積越多,就出現了七年級每個班只有幾個不及格,到八年級每個班十幾個不及格,九年級導致了許多學生直接放棄英語學習的現狀。

二、總結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詞匯教學的成果

英語學科的短語又如同漢語的詞語,光記漢字,不組詞是萬萬不行的,因此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詞匯教學就要更為靈活,涵蓋面要更廣。在利用信息技術應用于詞匯教學嘗試著多種方式展示詞匯幫助學生記憶詞匯。比如,展示漢語意思,引導學生記憶,逐個展示英語單詞或展示英語單詞再引導學生記憶,逐個展示漢語解釋。詞匯的變換可采取多種顏色或不同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發現利用信息技術鞏固舊知識相比與傳統方法占有幾大優勢:直觀、可操作性強、可重復使用、方便檢測、降低老師備課難度等。可利用每天的課前幾分鐘復習舊知識,長此以往,可想而知,學生的收獲會有多大。

通過長期不斷的嘗試和不斷的改進,正如預期所見,成績有了顯著提高,若從七年級開始就采取這種模式,我們相信一定會改變現在英語虎頭蛇尾的學習現狀。

第12篇

一、營造良好課堂心理氛圍,改善學生消極狀況的環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九年級教輔實際情況,平均每周講一個單元。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語言教學面向全體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然而,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自我自控約束能力。而培養學習的能力,核心又在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選擇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邏輯思維形式,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開發創造力這一根本目的,從而提高學習效益。英語教學是語言的教學,良好的課堂氛圍、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氣氛,能讓學生放松身心,并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身優勢和不足;樂于與人合作,養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對知識進行整合梳理,建構重難點知識系統體系

九年級的復習工作,就總體來說,一是對學生前面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調查,查漏補缺;二是把所學習知識重新加以歸納整合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體系。所以,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講解知識的時候應面對中招考試,針對性要強。中考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主動獲取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協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查漏補缺。中考考前第一輪復習,注意全體學生共同提高。第二輪復習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學會歸納、總結,查找不足。第三輪復習,應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學會學習,學會克服困難,培養競爭意識。我們在復習中應注意到:

1.計劃性。九年級時間緊,任務重,教師應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認真分析新的命題趨勢避免盲目性復習。在復習課上主要目的應放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上,也就說是這一堂課涉及的知識密度要高,達到平時新授課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高密度還能進一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引導學生以少馭多,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萬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針對性。協助學生將三年中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使處在分散、支離狀態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建構英語知識體系。在練習或試題的選擇和設計上更要注重針對性。在九年級的后一階段的復習中,做試卷,評講試卷是不可避免的。學生在復習了某個專題知識或系統復習了整個知識架構后,一方面,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試題來熟練鞏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過測驗來檢測一下自己的復習效果。在總體復習的基礎上,要對學生平時理解不深、練習不夠、運用不當的語言項目進行重點練習。典型題型強化訓練。練習題的設計要有梯度,滿足不同程度、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要由專項訓練過渡到綜合訓練。通過復習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使他們獲得成就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與教師合作,爭取更大進步。

3.條理性。第一輪――基礎復習。依標靠本,溫故知新,按單元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同時注重詞匯、短語、句型的過關。第二輪――專題復習。系統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復習。第三輪――指導適應性復習。

4.實效性。抓關鍵,講方法,多總結,勤反思,精講精練,在命題、閱卷、分析、講評指導及練習后的反思上下功夫,注意新題型訓練。英語課堂復習中既要抓系統,又要抓全面,更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使學生通過復習查漏補缺,體驗進步,增強自信心,更加認真復習。

三、引導學生總結規律,鞏固興趣

事實證明,善于總結規律的學生學起來非常輕松,而不善于總結的學生學起來就比較吃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總結規律,使學生在總結中進步,在總結中提高。學生發覺自己進步提高了,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我在中考考前復習的授課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以線帶點總結法。如,我們在初中學了動詞不定式作賓語補足語后,讓學生利用“一感(feel)二聽(hear)三讓(let)四看(see)半幫助(help)”這一口訣為線條,總結出動詞作賓補省略to,變被動時不能省略。

2.以點帶面總結法。我們學習新課文時,有些單詞發音很特殊,我給學生指出后,一般再把其他的特殊現象列舉一些,發現特殊中的規律。如,字母組合oo的發音。

3.歸類總結法。每當一學期結束或一本書學完了以后,我們都要對所學內容進行歸類。如,句子類型、動詞時態、語音、詞性等都等做相應的總結,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己總結,把所學的知識像織網一樣橫向縱向地聯系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镇巴县| 阜康市| 阳谷县| 婺源县| 乌什县| 得荣县| 泗阳县| 九寨沟县| 桐乡市| 象山县| 盘山县| 北海市| 平远县| 门头沟区| 敦化市| 同德县| 麟游县| 潮州市| 福鼎市| 原平市| 蓝田县| 兴业县| 安庆市| 旅游| 柳江县| 桦南县| 嘉黎县| 宿州市| 肥东县| 南郑县| 教育| 青州市| 曲麻莱县| 泰安市| 文昌市| 定襄县| 沁水县| 平阳县| 进贤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