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11:32: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數學四年級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圖形的變換”是在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與旋轉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深化,通過具體實例演示、變化,使學生體會到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可以得出一個美麗圖案。教材中先后編排了“圖形旋轉90°的情境活動”“數學萬花筒”“操作題”等內容,以達到學生能設計制作簡單圖案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實踐的感悟與建議
1.多操作,注重學生的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放手讓學生親自操作,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例如,教科書第54頁的情境活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兩幅美麗的圖案,再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四張畫有同一圖案的紙條),逐一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再旋轉90°后貼一張,直到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學生通過旋轉、貼紙條的操作,能很清楚地發現手中的圖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尤其是圍繞哪一點旋轉的,對“旋轉中心點”的認識一定會印象深刻。實踐證明,多動手操作會讓學生更快地積累感知經驗,將思維引向深入。
2.多練習,注重學生的層次
圍繞“圖形的變換”的教學內容,教師可設計不同類型的練習題,一般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讓學生根據圖形的變化敘述其位置的變換情況,再按要求進行變換的設計與制作。在實際教學中,因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具有層次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多交流合作、反饋總結,這樣易于發現個別學生有特點的操作方法,并帶動其他能力較弱的學生。小學生都是喜愛繪畫的,在解決了圖形變換題后,教師可適時引導:“你有什么有趣的發現?課后可以嘗試寫一寫小小數學論文……”然后安排時間讓學生共同分享成果,在互評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3.多激勵,注重學生的創新
“圖形的變換”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教學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這些圖案,分析圖案變換的特點,并以此為啟發,引導學生動手設計、制作圖案。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評價學生的發現,鼓勵學生在圖形世界中大膽地去想象。例如,教科書第58頁的內容都是針對喜愛設計的學生安排的練習題,由于每位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設計的圖案也會各不相同。學生反饋時展示的圖案異彩紛呈,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可見,當學生的創新潛能被充分開發出來時,書本上的內容就會被學生當作禮物來接受,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4.多預設,注重教學具的利用
教學“圖形的變換”這一單元內容時,有條件的學校可結合多媒體演示,使整個圖形旋轉的過程明明白白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讓每一位學生親身感受到圖形世界的奇特和學習的樂趣。例如,解答教科書第57頁按要求作圖的填空題,有的學生可能有些困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手中的學具(三角板)或親自剪一個題中的圖形,讓學生轉一轉、想一想、畫一畫、填一填,無疑是幫助學生輕松跨越臺階、突破難點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