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

時間:2022-09-13 02:41: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學專業英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 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

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英語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學位課程,因此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養部門和教師、研究生的普遍關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勢對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來講,能夠閱讀醫學專業英文文獻,撰寫醫學英語專業論文和摘要尤為重要。這對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然而,作者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學以及學術交流中發現,目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①研究生英語教學仍然停留在基礎英語教學上,幾乎完全與研究生所學專業相脫節,不能起到有效地促進研究生專業發展的輔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語教學忽略了高層次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即醫學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對于專業英語寫作有著迫切的需求,卻茫然無從著手。

這些研究生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得到全國研究生英語教學部門及教師的廣泛關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種方式努力加以解決。如:和專業教師合作修改研究生專業論文,或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等等。然而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研究生或者僅僅學到了寫作方法,而對于如何遣詞造句仍然無從著手,或者僅僅某一兩篇論文得到了修改,卻不能持續性地發展專業論文寫作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針對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作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提出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學實踐達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對其理論基礎、基本內容、實踐意義做一詳細介紹。

1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由外部到內部的轉移和傳遞,真正有效的教學是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只有那種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Vygotsky,1962)。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以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優化完善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學會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目前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其中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基本內容

2.1 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原因分析

據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學發現,研究生的醫學專業術語、詞匯量并不小,但進行醫學專業英語寫作卻相當困難。這是一直以來困擾醫學研究生的亟待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方面:

2.1.1 學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識結構中,醫學專業術語只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著。由于對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和句式結構的缺乏,使他們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無法將已知的醫學專業術語運用于專業英語寫作中,因此也就無從完成專業英語寫作。

2.1.2 教學的原因

目前的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相脫節,研究生教學仍局限于基礎英語,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其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為其專業發展起到有效地輔助作用。

2.2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教學內容

此教學方法實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帶領下,研究生自主探索醫學研究生自主檢索醫學專業文獻、探尋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發掘醫學英語句式結構,并以其為框架進行自主醫學專業英語的寫作實踐,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積累,逐步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過程。具體步驟如下:

2.2.1 教師指導

專業英語寫作方法;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步驟、方法。

2.2.2 學生分組

將學生按照專業或相近專業分成研究小組。

2.2.3 學生自主檢索文獻

以小組為單位,檢索、搜集本專業權威文獻,并上傳到小組公用電子郵箱,作為搜集句式語料的文獻資料。

2.2.4 學生自主搜集語料

從專業文獻中探索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發掘醫學英語的句式結構,并以句式結構為框架,將醫學術語、詞匯靈活地運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為單位進行寫作訓練。

2.2.5 小組討論

學生互評句式語料,提出修改意見。

2.2.6 教師指導

學生將預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課上展示,教師予以點評、指導、修改、儲存。

2.2.7 創建句式庫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存儲的語料整理成句式庫。

3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教學的實踐意義

3.1 此教學方法解決了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相脫節的問題,以及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的難題,使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同時培養其終生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其個人專業發展,發表高層次的學術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奠定基礎。將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緊密相連,解決了兩者之間相脫節的現狀,促進研究生的個人專業發展。

3.2 在培養在校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的同時,為廣大醫學研究生和醫務工作者撰寫專業英語論文和摘要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源。

3.3 此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醫學研究生教學,也同樣適用于高校其他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當中,切實將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緊密相連,提高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為研究生的專業發展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并培養其終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松林.建構主義對客觀主義的檢討及其教學原則[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暉,王凌云.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基礎探究與外語教學,《外語藝術教育與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楊小菊.支架理論在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5]Piaget,J. 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6]Vygostky,L. S.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2.

第2篇

【關鍵詞】醫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逐步掌握包括聽、說、讀、寫在內的語言交際能力,醫學英語同樣如此。但與公共英語教學相比,醫學專業英語更顯得乏味和枯燥。學生首先應樹立學好、學精醫學英語的主觀愿望,發揮個人能動性,才能在學習中做到認真細致,講求實效。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對互動方法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希望有所指導。

一、互動教學模式內涵

“互動”是指各種不同因素相互促進、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互動模式是指以學生為課堂活動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利用師生互動、學生之間小組互動等方式構建起課堂活動主體架構的教學模式。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聽的僵化模式得以改變,師生雙方在互動過程中實現思想和情感的深度交流,雙方互相提供信息,師生一改傳統角色地位,而出現實質性改變,學生由傳統課堂中被灌輸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主動參與者,通過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學不僅實現了知識的傳授,更能培養出與社會需求實際相符的人才。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對各類資源與相關因素的互動交流予以關注,使教學過程整體充滿活力,有生動活潑之感,從而避免課堂活動的沉悶和單調,充分實現立體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統一,使醫學專業學生怕學、厭學專業英語的現狀得到實質性改善。

二、互動角度下的醫學英語

1.互動問答

教師基于所講述的內容提出問題,由學生一一作答,這是課堂上教師常用的最為普遍的互動教學模式。而問答法并非僅此單調的一種,它包括多種互動問答模式,筆者在這里舉例一一說明。

(1)教師——學生互動問答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問答在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極為普遍。而醫學英語教材文章大多屬于介紹性、科普性說明文,教師只要善于提出新奇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就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能動性,繼而通過良好的課題導入,幫助理解,最終鞏固并反饋。例如在對The Skin(《人體皮膚》)一課進行討論時,筆者提出了如下問題:What is the biggest organ in the human body? 針對此問題,學生們非常感興趣,有人回答為stomach(胃),有人回答為liver(肝臟),也有人回答為heart(心臟),而當有人給出正確答案skin(皮膚)時,筆者帶領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充滿對人體皮膚的探究與新奇情緒中,筆者結束了課堂導入部分,引導學生開始本章節內容的學習。

(2)學生——教師互動問答模式。在課堂活動中,學生可基于教材內容向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筆者常將此種方法應用于復習課上,鼓勵學生勇于、善于向老師發問。學生基于教材內容發問,不僅忠實于課程內容,更使語言重點得以凸顯;在使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得到強化訓練的同時,其語用思維能力也得到加強。

(3)學生——學生互動問答模式。筆者也常在復習課堂上采用此種問答模式,由學生向其他同學發問,被問者則做出相應回答,此種模式下,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有效鍛煉,語言交際能力也得以合理化培養。筆者常組織兩組學生,分別為A組和B組,所有學生應參考教材內容,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先有A組中選出學生代表提出問題,同時告知其It’s up to you to invite one classmate from group B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鑒于此種情況,學生往往會選擇與之相熟的培養來回答自己的問題,在B組學生回答此問題后,先由學生自行評判答案正確與否,教師在其后給予相應指導,然后由B組同學向A組同學提問,如此循環往復。而在問答過程中,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并有所鞏固,語言組織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語法知識得以進一步鞏固。

2.編制對話與角色扮演

通過編制對話和實施角色扮演,學生口語練習得到很大促進。在醫學專業英語學習中,很多學生都能正確答題、閱讀英文材料、寫英語論文,但卻讀不準一些基本的醫學詞匯,更難以用英語口語展開交流,因而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進行口語練習,例如在Nurses wanted一文的學習中,筆者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模擬面試現場,選出扮演面試考官的學生,其他同學則扮演應聘者。面試問題包括:①Why do you choose to be a nurse?②Do you have working experience?③What are some of your professional goals for future?...通過此類問答與角色扮演,學生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進行對話編制與互動練習。

教學活動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與情感的多層次交流活動,從互動角度分析醫學英語,對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和教學效果的圓滿達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第3篇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立項為契機、以醫學生為主體,構建多元化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并應用于實踐,通過調查了解學生醫學英語課程學習現狀,對醫學英語教學體系進行分析,從而不斷完善醫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

醫學英語;教學現狀;教育改革

1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醫學教育的背景下,醫學生不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嫻熟的技術,具備進行醫學研究和交流的專業英語能力,還必須具有不斷吸取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分析現有問題、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的能力。隨著中國國際化發展的逐步深入,醫師面對外國患者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能否順暢閱讀醫學專業的原版書籍和文獻,怎樣正確撰寫英語論文或英文病史以及與患者交流將成為醫務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挑戰[1]。因此,切實提高醫學英語的應用技能,培養學生在醫學場景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和運用英語綜合各種信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醫學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2醫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改革的必要性

醫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區別于通用英語,其性質決定了其教學方法不僅要強調運用應用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來研究醫學英語教學,而且要按照醫療實踐的需要、方法以及醫學規范的特殊要求來研究英語在醫療理論實踐中的運用。目前,我國大多數醫科院校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授課教師絕大部分采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語法教學法,主要以傳統的“生詞—課文—練習”教學模式為主,師生互動較少,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聯系不夠緊密,學生的專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與社會需求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醫學英語詞匯的晦澀難懂,很多醫學生對醫學英語這門課程望而生畏,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習興趣較低,課堂氣氛不活躍,影響了教學質量。高等教育單一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創新型、實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單一的考試模式亦不能滿足與國際接軌的全方位英語教學環境下學生綜合能力的判定。醫學英語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更新和改革勢在必行。

2多元化醫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

為使醫學英語課程教育適應現代醫學生培養的發展要求,2015年汕頭大學醫學院質量工程建設項目“醫學英語教學團隊”積極申請并成功立項,旨在組建基礎教學主體與臨床教師整合團隊,將基礎與臨床學科充分滲透;針對醫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重新調整,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實施多元化創新醫學英語教學模式。該院的醫學英語課程由平時的基礎教學、PBL小組討論、模擬問診視頻、演講、反饋調查、學生考核等幾個部分組成。

2.1平時的基礎教學

教師的英語水平和專業醫學知識直接影響醫學英語的教學。醫學專業教師一般難以勝任英語語言教學,英語教師又不懂醫學專業知識[2]。在汕頭大學醫學院,一部分教師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醫師,另一部分教師是具備全英教學資格的醫學專業教師,解決了教師英語水平和專業醫學知識的不平衡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師資力量。該院建立教師成長中心,并與國際知名大學(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聯合舉辦教師成長培訓班,對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全英教學方面進行培訓,每年組織青年教師赴境外參加短期英語教學培訓和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選派優秀教師赴國外知名醫學院接受為期半年或一年的進修學習,組織教師分批到廣州外語外貿大學進行英語強化訓練,在院內設立由外籍專家授課的全英授課培訓班,提高全英教學水平,建立一支國際化師資隊伍。教師將互動式教學法及自主學習理論引入醫學英語教學,打破了傳統模式,創造了實用與趣味相結合的課堂[3]。在第二學期,教師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大模塊,分別是StructuralSupportandDefense、Circulation,Nutrition,HomeostasisandSurgery和NeuroendocrineRegulationandReproduction。在這三個模塊中,教師注重基礎醫學英語知識的教學,包括各種疾病、器官和組織、診治方法的名稱及各種基礎理論知識等。而醫學英語詞匯是教學的基礎,很多詞匯較長,但是卻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尋,可以劃分前后綴及詞根等。例如:胃腸炎gastroenteritis一詞可以分為詞根gastr(胃),enter(腸道)和后綴itis(炎癥)。在這些基礎上,教師同時注重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例如小組討論、個人提問、角色扮演、小組比賽等。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互動教學法強調的是平時的教學效果,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互動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滲透。

2.2PBL小組討論(problembasedlearning)

教師提前1~2周給出真實臨床病例及與課程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自行尋找相關資料,分析與整合資料,學習病例的病理過程,參與小組討論并最終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病例作出解釋。PBL在教學中的推行要求學生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捕捉重點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闡述觀點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4]。傳統教學模式是以“生詞—課文—練習”教學模式為主,而PBL教學實現了角色的轉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PBL能夠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同時使課內與課外的知識和經驗得以銜接,將學科基礎與臨床知識進行整合,拓展了知識面。

2.3模擬問診視頻

教師規定主題(如人體內生化水平的紊亂如何導致疾病的產生),圍繞醫患溝通,學生小組自行分配角色,扮演醫師、護士及患者模擬問診,在問診過程中對疾病病理進行闡述,并說明治療方案、預后,最終制作成視頻短片,放上優酷等視頻網站供學生互相學習、評估。在得到教師的檢查確認后,成果優秀的視頻將面向公眾傳播。這種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學習如何采集病史,形成正確的臨床診療思維能力。此外,面向公眾傳播醫學知識也賦予了這種教學模式更高的價值與意義,將課堂搬到網絡,讓更多的人通過視頻走進醫學,在潛移默化中搭建了醫師與患者溝通的橋梁,拉近醫患距離、改善醫患關系。同時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學以致用,激發了醫學生的熱情,是汕大醫學院的一個創新之舉。

2.4演講

演講教學法要求以學生小組為參賽隊伍,由教師擔任評分員,在限定時間內對教師指定的主題用醫學英語闡述觀點。該教學方法要求參與的小組根據主題自行查閱相關資料,經過小組討論、分析、整合后,在教師和學生面前以脫稿的形式演講,并在演講結束時根據觀眾提問的內容進行解答。演講的主題涉及多個方面,從基礎的解剖學內容到臨床案例。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將成為一種實用性工具,讓學生自由應用醫學英語進行交流一直是教學目標之一。演講不僅僅只是讓學生了解一種疾病,也是希望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做到醫學知識跟英語表達的結合,使醫學英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與世界醫學接軌。

2.5反饋調查

任課教師會在課后或者每次考試之后對學生進行反饋調查,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通過反饋調查,醫學生和醫學英語教師共同討論教學法,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制定有效的學習評價機制和課程評估機制,對醫學院進一步深化及完善醫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出有益的建議,使醫學英語課程能綜合語言教育和醫學教育的優勢,引導醫學生成為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2.6學生考核

在每個模塊教學之后會有一次測試,每次測試的成績、期末考試的成績、PBL小組討論學生的表現、模擬問診視頻、演講及反饋調查都占醫學英語總成績的一定比例。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都較為簡單,即在課程結束時進行一次閉卷考試,將成績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很多學生考完也就忘記了這門課程,無法真正掌握和應用所學到的知識[5]。汕大醫學院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醫學英語成為一門實用技能。

3醫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的效果

對平時的基礎教學、PBL小組討論、模擬問診視頻教學法、演講教學法、學生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查。我們對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

3.1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該次調查中,98%的醫學生認為平時的基礎教學是生動趣味的,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發揮的空間。他們在教師組織引導下,主動參與教學,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汲取了豐富的醫學知識。

3.2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將學習設置到具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82%的醫學生認為通過病例分析能夠培養整合和判斷各種信息價值的技能,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臨床思維能力,加強獨立學習能力。

3.3提高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

面對越來越多的外國患者,83%的醫學生認為通過模擬問診,他們對門診問診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學會了如何采集病史、告知病情、化解醫患沖突,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

3.4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對于演講教學法,有79%的醫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法可以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特別是提高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預防與治療等方面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將來的國際學術交流,走向世界醫學領域。

3.5評價自身,總結經驗

隨機采訪醫學生顯示,大部分學生反映通過反饋調查可以從各個方面有條理地評價自己,更全面地反思自己的不足,總結經驗、揚長避短。而且這種方式的作用是相互的,從學生那里收集到的反饋信息會有利于調整教師的教學側重點,促進更好的教學。

3.6推動醫學英語教育質量

96%的醫學生認為多元的考核方式比單一的期末考試更適合他們,做到了從多方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推動醫學英語教育質量,通過這樣更為多樣的考核方式,他們認為自己醫學專業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都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汕頭大學醫學院的醫學英語多元化創新教學模式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改革。由一線的臨床醫師和科研工作者擔任教師,小班授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程體系以系統整合為基礎,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優化組合和交叉滲透[6]。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醫學英語專業詞匯、醫學基本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都得到升華。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專業詞匯多和難的情況下,學生的醫學詞匯量有限,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仍有欠缺。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也將成為未來醫學英語教學方面的探討。汕頭大學醫學院在醫學英語課程中加入了更多的創新元素,有一套完善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整合基礎與臨床共進的教師團隊,注重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強調教學內容的臨床化,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重新調整,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努力提高醫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促使教師與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通過制訂科學嚴格的形成性評價模式,規范其實施,形成客觀公正、全面的能夠判斷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深化了醫學英語教學改革,為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高醫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整合思維能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愨,鄧昌明,黃晶,等.七年制臨床醫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5):1314

[2]張燕,吳新煒,張順興.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8):2930

[3]黃積虹.論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思想戰線,2011(37):361365

[4]王會巖,姜勇.P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2):127128

[5]劉榮.國內外高校考試制度的現狀比較及啟示[J].教育論壇,2009(6):1341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神农架林区| 梁河县| 始兴县| 新源县| 泽州县| 常州市| 开封县| 安化县| 靖西县| 黔江区| 罗平县| 黑水县| 康马县| 陇川县| 武汉市| 五莲县| 奉贤区| 安图县| 济南市| 金坛市| 东乡| 高雄县| 尉犁县| 黄平县| 灌阳县| 大冶市| 呼伦贝尔市| 玉龙| 富宁县| 桐柏县| 五常市| 陆良县| 抚远县| 东乡| 永兴县| 育儿| 田阳县| 张北县| 广宁县|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