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2 04:28: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藥學實踐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社會實踐是學生走向社會前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環節,這一過程是學生將課堂學習內容與社會需求對接的一個重要環節。帶領藥學系學生開展廣泛調研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進行本調研的目的:一方面積累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的帶教經驗;另一方面是評估以全國醫藥改革重點城市蕪湖市為代表的三線城市中老年人的用藥特點與現狀,挖掘其在社區藥學服務上的訴求,最終尋找到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廣泛深入的社區藥學活動的切入點,為公眾提供更優質、更廣泛的藥學服務做好心理和專業上的準備。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以蕪湖市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市區開放式公園、圖書館等公眾場所人群做為研究對象,以問卷形式進行中老年人用藥習慣及藥學服務需求進行調研。調查時間為2013年7月1日至8月31日。納入標準:意識清楚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愿意配合進行本項研究者。排除標準:(1)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者;(2)重癥或終末疾病者。統計學納入:年齡在中老年年齡段(&45歲)被調查人群。
1.2方法本研究所用調查表是綜合查閱相關文獻與專家咨詢并結合蕪湖社區現狀的基礎上設計而成。問卷完成后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經多次修改和小規模預調查后定。
本研究的調查員由本文作者及皖南醫學院藥學專業的實習同學組成。調查員經過統一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對調查表內容的說明,調查注意事項與調查技巧等。嚴格按照研究對象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確定研究對象。每例調查完成后,立即進行調查表的審核,及時完善調查信息,發現遺漏的項目及時進行補救,以求完善調查質量。
本調查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423份,納入統計分析。
1.3調查內容涵蓋以下內容:(1)居民的基礎資料(性別、年齡、文化背景、藥費主要支付形式、藥品購買來源、等);(2)常規用藥情況及利用醫療資源情況;(3)用藥依從性調查情況;(4)居民對社區藥學服務的想法與期望;(5)居民參與相關調查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數據資料用Epidata3.1雙錄入核對,用Excel表進行數據處理。
2.結果分析與統計
2.1被調查對象人口學基本特征本調查納入統計的423份有效問卷中,男性247名,女性176名。教育水平從小學以下到研究生不等,大專及以上學歷占16.08%,初高中學歷47.99%,小學以下學歷35.93%。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以醫保為主,占78.49%,公費占4.96%,自費占16.55%。有41.84%受試人群選擇在醫院購買藥品;但絕大多數人群(57.45%)選擇在藥店購買藥品;互聯網與其它來源的藥品購買行為僅占被調查人群的0.71%,見表1。
2.2常規用藥情況及利用醫療資源情況被調查人群總數的70.45%人群近3個月有過藥物服用史;在所有被調查人群中僅有19.15%的人群服用保健品;38.53%的人群在3個月內服用過中藥煎劑。57.92%比例人群3個月內在醫院看過門診。3個月內有過住院治療的人群占45.15%,接受過急救治療的人群占比為16.08%,見表2。
2.3用藥依從性調查情況及結果分別從以下5個方面對被調查人群進行用藥依從性判別:(1)出現漏服、錯服或忘服藥物情況的程度;(2)考察被調查人群隨意增加服藥劑量的行為發生的頻率;(3)被調查人群是否有隨意減藥或停藥的行為及其頻率;(4)被調查人群在藥店是否會主動咨詢執業藥師;(5)被調查人群是否有查看藥品說明書的習慣;(6)評價被調查人群是否會主動咨詢醫生,得到用藥指導,見表3。
2.4居民對社區藥學服務的認知與參與度通過預調查確定6種居民可以接受的藥物服務種類,確定被調查人員愿意參與的比例從高到低如下:社區用藥知識講座58.39%、建立慢性病患者藥歷并跟蹤隨訪35.46%、接受派發藥學相關宣傳資料24.59%、接收藥學服務短信7.80%、參與網上藥學咨詢活動6.15%、參與微信藥學服務1.89%。
2.5居民參與相關調查的情況當被問及是否接受過此類調查,在所有被調查人群中,只有11.58%(49人)接受過此類調查;88.41%(374人)的人群比例沒有接受過此類調查。同時,認為此次調查很有意義的人群比例高達90.54%(383人)。
3.討論
社會實踐帶教體會在社會實踐中,帶教老師要做到“五不與五要”不能“一視同仁”要“因材施教”;不能“端架擺譜”要“真誠帶教”不能“隨意批評”要“積極鼓勵”:不能“劃清界限”要“打成一片”;不能“做護崽母雞”要“大膽放手”。
3.1三線城市居民用藥情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的醫保普及率達到78.49%。在蕪湖中老年群體心目中,醫院具有較大的公信力。在蕪湖,在藥店購藥雖然也是最主要的購買藥物渠道(57.45%),但超過四成的受試人群(41.84%)更愿意在醫院購買藥品。中老年人群服用藥物比例高達70.45%,被調查人群的門診就診率高達57.92%,近期住院治療比例達到45.15%,接受急救比例達到16.08%。上述結果直接表明,居民用藥教育可以依托醫院開展,對門診或住院患者進行延伸社區藥學服務將是非常有效的手段0。同時,藥店做為另一藥品來源主要渠道,也是進行藥物服務的重要場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在社區藥學服務中將要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有超過三成以上的被調查人群存在多種錯誤的用藥行為,主要表現為隨意增減用藥的劑量和次數、按照經驗隨意服用藥物、隨意存放藥品、對抗生素的應用存在誤區、對藥物服用禁忌及藥物相互作用沒有任何相關概念等。而保健品在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的心中與‘‘無效’、“騙錢的”等概念劃等號。
3.3三線城市居民對社區藥學服務的想法與期望在本次調查的預調查中,社區用藥知識普及講座(58.39%)與建立慢性病患者藥歷并跟蹤隨訪(35.46%)是居民最希望參與進來的活動。但是,也有一些被調查者表示現在電視節目中有很多相關的中藥與西藥服務類節目,用藥知識可以從廣播電視等途徑獲取,如何選取有針對性的用藥知識進行普及,是在實際操作中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網上藥學咨詢活動、藥學服務短信與微信,這些新興的服務形式,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服務形式被認知的程度并不高。我們醫院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本院創建的‘‘藥學服務信息平臺”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咨詢、協助其開展自我治療指導以及藥學服務的評價,旨在提高合理用藥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大的方便。這一平臺的宣傳和更好地使用,也將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