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09:43: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中級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養方案
為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校企聯合,優化教學計劃的方向模塊必將成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該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辦學宗旨,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辦學目標,深入用人單位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本行業人才需求狀況,準確把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密切與用人企業的聯系,與企業合作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上述指導思想,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的教學計劃中,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工程教育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當前國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在廣泛征求用人單位意見的基礎上,設計了“2.75+1.25”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把4年的培養過程分成兩個部分:“2.75”指在校進行理論課程和部分實踐課程的學習時間,“1.25”指在校內實驗實訓和在企業學習的時間,以實踐訓練為主,包含部分專業技能課程,使學生在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同時,盡早與用人單位接觸,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縮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周期。事實證明“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密切了校企關系,提高了辦學質量,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力學材料并重,構筑課程教學體系
力學是構建土木工程學科重要的理論工具,材料是土木工程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力學和材料是培養學生建造能力的基礎。設置以力學為中心的課程群,既聯系到數學和物理,又聯系到結構和巖土工程,強化力學課程群的教學,即強化專業基礎中主干課的教學。當代新型建筑材料不斷涌現,種類豐富的建筑材料應用于結構,將產生新型結構體系,種類豐富的建筑材料應用于施工,將產生新構造、新工藝、新技術,材料類課程對于土木工程來說十分重要。為此,改革“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課程,增加“新材料性能測試”設計性、開放性試驗課程,增加“趣味結構力學實驗”和“新材料結構模型創新實踐”的選修課程十分必要。基于此,地方高校必將培養出基礎扎實、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1.3遵循“卓越計劃”,鍛造學生建造能力
以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導向,構建“建造能力”的培養模式。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產學研合作關系,校企共建穩定的校外課堂,建設校外課堂教學的師資隊伍和基礎設施,那么建立一套公正、合理、準確、全面的學生成績評價制度則更為重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圍繞項目的策劃、設計、實施和運行等環節,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研究工作,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同時,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領會從事工程師崗位的工作方法。因而以“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項目管理”和“建造技術與管理”等課程教學模式為試點,努力鍛造學生的建造能力。
1.4培養引進并舉,優化師資隊伍
以高水平、工程型教師隊伍建設為保障,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地方高校應該積極采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措施,努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之一,在一批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教師承擔科研項目,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同時,聘請企業中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派送專任教師隊伍中年輕博士去企業鍛煉,解決工程技術難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科學研究和參與工程實踐攻關相結合,地方高校一定能夠建設一支高水平“工程型”的教師隊伍。
1.5完善評價體系,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地方高校應以教學管理制度為依據,努力完善教學管理與監控機制。在認真執行學校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土木工程的特點,積極改進并完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該體系分為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和教學質量信息系統兩部分。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教學質量管理系統由兩個亞系統組成:一是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學院教務科→系(中心)→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另一個是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學生科→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班干部→學生。這是一個逐層向下監控,逐層向上負責的質量管理系統。而教學質量信息系統包括質量信息的采集、處理與反饋等,正是由于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持續完善了質量評價體系,因而其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其成功經驗可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啟迪。
二、突出特色,理論與實踐并重,造就高素質人才
由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以培養“基礎實、技能強、素質高”的“應用型”高級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為目標,因而地方高校更應“重基礎理論、重創新精神、強實踐技能、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結構體系,貼近地方建筑實際,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突出建造能力的培養。每個地方高校都有其自身發展歷史,具有一定的特點、特色,因而突出特色,理論與實踐并重必將成為土木工程專業建設的必由之路。鹽城工學院2005年土木工程專業成為學校“小范圍、大幅度”四個試點改革專業之一,2009年通過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驗收,成為省級特色專業,2010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形成了比較完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為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奠定了良性循環基礎。
2.1理論教學夯實專業基礎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學院應該在院長領導下,由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專業系主任與企業專家共同制訂各專業教學計劃。力學和材料科學作為從事土木工程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在教學計劃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專業通過搭建“五大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和水力學)與土木工程材料并重的教學平臺,來體現“力學材料并重”的理論教學特征。同時將“彈性力學”和“新型建筑材料”列為選修課,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拓寬學生知識面,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一定基礎,并且突出特色,努力編寫適合自身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精品課程。如《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和《土木工程材料》等。
2.2實踐教學突出建造能力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將在施工一線工作,具有出眾的建造能力是該專業畢業生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強內涵建設,不斷完善實驗條件,強化學生建造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產一線,與建筑工人打成一片,學在工地、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強化設計能力,積累施工經驗,由工地對學生進行考核,由工人對學生作出評價,在工地工程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下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應該對照行業標準和注冊建造師的培養標準,努力創造條件在校內搭建施工實訓現場,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自行搭設模板和腳手架等,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3通識課程體現素質培養
地方高校還應高度重視教書育人理念的確立,高度重視優良學風的形成,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只有通過通識課程、公共課程的開設以及學生課外活動的安排,才可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例如,通過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與環境保護等方面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節能意識;通過參與企業項目和現場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藝術素質教育,拓展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等。
三、落實畢業設計目標,切實踐行“應用型”人才培養
畢業設計是工科專業教學質量的集中體現,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得到從事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訓練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與一般教學實踐環節相比,有其顯著的特點,它是畢業前最后的綜合訓練階段,是學生學習、研究和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應注重工程實踐性、適用性,特別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旨的地方本科院校,更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條件,選擇合理的畢業設計題目,鼓勵學生到設計、施工或監理單位實習,以提高其實踐能力。
3.1精心組織,嚴格遴選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該嚴格遴選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應由具有實際設計(科研)工作背景和有指導經驗的中級職稱以上相關專業的教師、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為了進一步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應該適當增加校外指導教師的比例,特別是聘請理論和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基于此,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3.2把握關鍵程序,提升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開題、中期檢查和畢業設計答辯為畢業設計的關鍵步驟,決定著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總體質量。通過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了解選題的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通過中期檢查則可督促教師的指導進度,檢查學生畢業設計內容的正確性,考核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總體表現,提出整改意見,為畢業設計順利展開提供保證;通過畢業答辯,完成對學生整個畢業設計的全面評價,也是對指導教師的最終考核。總之,通過以上關鍵程序,可以切實把握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后一關,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設者。
四、結語
【關鍵詞】工程科技;英語翻譯;工程規范;專業背景;網絡詞典;PCBN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大量科技英語新詞和新義正以難以想像速度誕生并隨時進入計算機網絡數據庫。這些由于各種專業不斷交叉而生成的科技英語新詞或者是原本已存在但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或是通過一定的構成方式生成新的科技術語,尤其在工程科技英語方面亦是如此,這些都對科技英語翻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技詞典再版與更新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通過查閱科技詞典常常不能滿足翻譯的需要,而通過各式各樣名目繁雜的網絡翻譯工具尚存在譯文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問題。因此,傳統的科技英語翻譯正面臨這一新問題。
本文結合諸多土木工程科技英語翻譯實踐,探索一種在掌握公共英語翻譯基本知識以及理解和遵循相關工程專業規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知曉相關專業背景(包括上文下文詞義和句意)及國內外研究進展動態,并利用網絡閱覽不斷顯現的科技英語新詞,從而熟練掌握科技英語翻譯的一種新方法。具體是集公共英語(Public English)、工程規范(Code of Engineering)、專業背景(Background of Specialty)和網絡字典(Network Dictionary)等知識于一體的科技英語翻譯新方法(以下簡稱PCBN方法),力求工程科技英語譯文準確、嚴謹及規范、通俗。對于通常不需要使用網絡字典的情況,則可簡稱為“PCB方法”。以下從土木工程科技英語應用實例中單詞、詞組、句子和段落等譯文技巧方面對此新技巧和新方法進行敘述。
1 單詞與詞組的譯文技巧
1.1 新派生詞或詞組詞義的網絡字典查閱與初定
近年由現代科學與技術的各種專業交叉與結合派生出大量新詞。如醫學與新材料科學、計算機通訊及網絡技術、光電技術、激光技術、土木工程等結合而產生的新詞如Intelligent concrete self repair譯成:自我修補的智能型混凝土;smart material and shape memory materials譯成: 機敏材料和形狀記憶材料; Smart pressure crack monitoring sensor thin film/Cement based piezoelectric smart materials則分別譯成: 壓電薄膜裂紋監測傳感器/水泥基壓電智能材料;laser sensor譯成:激光傳感器; magnetostrictive sensor and optical fiber grating technology譯成:磁致伸縮傳感器和光纖光柵技術。這些新派生詞或詞組的詞義可通過網絡字典等查閱來初定,準確的詞義還需要根據上下文句意以及專業背景的等來確定。
1.2 單詞或詞組詞義確定的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英語中有時單詞的意義需要根據上下文句意以及專業背景來確定,并非簡單地通過查閱各種字典(包括網絡字典)等工具就能夠確定的。如將The city bridges with various kind of longer and middle span have brought people such feeling as lightness/smoothness and opennes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s of overcoming own weight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y, the cost of bridge project will be largely increased. Considering bridge landscape/economy and durability, the selection of bridge type and reasonable spa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design of the city bridge譯成:各類大中跨徑的城市橋梁給人們帶來了輕盈、流暢和開放式的感覺,但由于克服恒重、幾何非線性等因素的影響需加大橋梁斷面尺寸,勢必造成工程造價的大幅增加。綜合考慮橋梁景觀、經濟性及耐久性,精心選擇橋型及合理跨徑是城市橋梁設計的成功所在。作為本文的“PCB方法”的應用示例,顯然譯文應當符合漢語科技論文習慣,文中“恒重、幾何非線性、工程造價”等術語必須符合相關土木工程規范,并且“輕盈、流暢和開放式的感覺”等表明譯者對橋梁景觀設計等專業也有一定的知曉。
1.3 正反譯法和反正譯法技巧
英漢兩種語言在否定的表述上有著重要的差異,因此相互翻譯過程中應按各自語言習慣正確表達。對思維上的否定和講述方式上的否定加以分析并予以正確表述這種方法, 俗稱“正反譯法”以及“反正譯法”,這類詞常常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否定方式在英漢兩種語言上大致相同,主要有完全否定和絕對否定。完全否定有no, not, never, nothing等, 例如The measurement error could never be avoided in vibration test of structure譯為:結構振動測試中測量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絕對否定常見有none, not at all, by no means, in no way, nothing等,例如In no way, the modal parameters of a structural vibration could be exactly obtained in site testing譯成:現場振動測試總是無法得到結構精確的模態參數。另一類是否定方式在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在思維方法和表述形式上有著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種情況。半否定 hardly, rarely, scarcely, seldom, few, little等。例如Only a few bridges with long-span could be asked for analysis of hybrid non-linear ultimate capacity譯成:僅僅少數大跨徑橋梁需進行復合非線性極限承載能力分析。部分否定not every, not all, not much, not many, 例如Not every bridge is asked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in structural design就譯成:并非每座橋梁結構設計都要考慮幾何非線性的影響。具有否定含義的詞常見有without,fail,unless,except,rather than等,例如The damage of a structure could be evaluated exactly by using modal analysis method unless enough tested data is obtained譯成: 除非獲得足夠的測試數據,采用模態分析方法很難對結構損傷作出精確的評估。
2 句子與段落的譯文技巧
2.1 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
被動語態在科技英語中應用也十分廣泛,將漢語譯文作不同的處理,使譯文更加通俗也是一種技巧。若保留原來的主語,則常常加上“被”、“受”、“由”等詞,也有些被動句譯成漢語不加“被”更符合漢語習慣。例如The frequency-domain method combining with advanced senior techniques such as pressure crack monitoring sensor thin film, magnetostrictive sensor and optical fiber grating technology etc. have been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damage of cable members for a bridge就譯成:通過頻域方法并結合壓電薄膜裂紋監測傳感器以及磁致伸縮傳感器和光纖光柵技術等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可識別橋梁拉索構件的損傷。但如譯成“橋梁拉索構件的損傷可以被頻域方法并結合壓電薄膜裂紋監測傳感器以及磁致伸縮傳感器和光纖光柵技術等先進的傳感器技術來識別”就不太符合漢語習慣。作為本文的“PCBN方法”的應用示例,顯然譯文應當符合漢語習慣,文中“頻域、拉索構件、傳感器”等術語必須符合相關規范,并且譯者對橋梁健康監測技術等專業研究背景也應有一定的了解,“壓電薄膜裂紋監測傳感器、磁致伸縮傳感器和光纖光柵技術”等新詞可通過網絡字典查閱獲得并確定。
2.2 長句分合與拆譯技巧
在工程科技英語中經常會遇到復雜的長句。如果完全按照原文順序直譯會使讀者感到冗贅,也不符合漢語的習慣。因此,應在正確理解和吃透原文有時甚至在對上下文以及圖表等進行仔細分析的基礎上,再將一個長句作必要的分割譯成幾個較短的句子便于讀者理解。作為本文的“PCB方法”的另一應用示例,如A least-squares solutions method with best parameter adjustment of flexural rigidity identification for bridge structural members is developed by using measured modes, also the result of nume- rical identification for a full-scale three-span continuous beam show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rameter adjust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ducing the effect of measurement error on identified result, further the problem for excessive great effect of mode shape error on identified accuracy can be quite satisfactorily solved by using this method[1-4]譯成: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高精度低階測試模態對橋梁構件抗彎剛度通過導入最佳參數進行平差的最小二乘解識別方法。通過對混凝土試驗梁及一座3跨變截面連續箱梁實橋梁體抗彎剛度結合橋梁現場檢測工作及數值模擬計算識別結果表明此方法有效地抑制了模態振型測試誤差對于識別精度的過度影響,較好地滿足工程精度要求。但如譯成“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高精度低階測試模態對橋梁構件抗彎剛度通過導入最佳參數進行平差的最小二乘解識別方法,通過對混凝土試驗梁及一座3跨變截面連續箱梁實橋梁體抗彎剛度結合橋梁現場檢測工作及數值模擬計算識別結果表明,進一步地此方法有效地抑制了模態振型測試誤差對于識別精度的過度影響較好地滿足工程精度要求”則顯得比較呆板。
2.3 譯文詞序的調整技巧以及句序的調整技巧
在科技英語中常常將句子的詞序作必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調整,其目的是譯文應當符合每種語言的自然次序和表達習慣。當詞序與漢語的習慣詞序一致時,則可按原來詞序翻譯; 若與漢語的習慣表達不一致時則需調整,使詞序符合每種語言的要求。與英語習慣正好相反,漢語習慣則是先說時間狀語,接著是地點狀語,方式狀語則排在最后。例如A record of strong earthquake motions was obtained successfully on Nicaragua in 1972就可譯成: 1972年發生在尼加拉瓜的一次強烈地震被成功地記錄了下來。
為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在英語中常常將后置于主句的時間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定語從句等譯成漢語時往前移。如The factor of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for super long-span bridges就譯成:在超長跨徑橋梁設計中幾何非線性因素是必須要考慮的。再如In this paper, a hybrid non-linearity ultimate capacity and ductility analysis for RC tall-pier(H=45m) of expressway bridges is studied. The above study further shows that the regular linear-elastic analysis method in RC tall-pier design will cause quite-great errors when calculating the top-displacement of pier under a large horizontal force, as existing quite evidential geometric non-linearity in RC tall-pier of bridges可譯成:通過運用考慮復合非線性的結構彈塑性極限分析方法,對某山區高速公路橋梁中的鋼筋混凝土高橋墩(H=45m)的極限承載能力及結構延性等進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結果表明由于高墩柱結構存在非常明顯的幾何非線性,采用通常線彈性方法計算在過大水平力作用下的墩頂水平位移將會帶來相當大的誤差,設計中應充分引起注意。對照英漢句子,顯然譯文中省略了“In this paper—本文”,在“RC tall-pier of bridges—高墩柱結構”中省略了“橋梁”。此外,“hybrid non-linearity”應譯成“復合非線性”,而不能譯成“雜交非線性”。此例中除譯文詞組符合相關專業規范外,翻譯時還需結合上下文內容和研究背景,是一個“PCB”方法較為典型的案例。
3 結束語
在現有科技發展階段,任何試圖利用自動翻譯機器或網絡智能翻譯工具等來完全代替工程科技英語的人工翻譯都是不現實的。除遵守漢語和英語各自習慣表達方式外,工程科技英語翻譯工作者必須通過大量閱讀了解相關專業背景并且熟悉相關專業規范要求,這對于提高科技英語翻譯的技巧是有益的,這正是本文中所提倡的“PCBN方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H.G Nake. Updating computational modes in frequency domain based on measured data, A Survey [J], Probabilistic Engrg. Mech.,1988(03).
[2]袁紅茵,肖曉輝,張建民.基于高精度模態環境振動測試及導入最佳平差參數的橋梁在線抗彎剛度識別方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19)7.
[3]H.Y. Yuan, K. Hirao, T. Sawada And Y. Nariyuki. Modal Analysis Method for Stiffness Degradation Identification of Nonproportionally Damped Structures[J].Eng./Earthquake Engrg., JSCE,1994(11).
[4]H.Y. Yuan,K. Hirao, T. Sawada, Y. Nariyuki And S. Sasada. A Study on Reducing The Measured Modes in Modal Analysis Inspection for Damage Assessment of A Structure[J]. Structural Engrg, JSCE,1995.
【關鍵詞】 獨立學院;質量監控;探討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一支新興力量,是我國高等教育方針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所催生的一種新的辦學機制。獨立學院的產生適應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與社會需求不平衡的國情,迅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力量。教學質量作為獨立學院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根本標志,獨立學院想要獲得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在學院整體的教學質量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動搖的地位。
一、獨立學院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
(一)生源質量不高
生源的學習能力和現有知識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起點的高低,會影響教育的全過程。獨立學院屬于第三批招生的本科院校,絕大多數學生的入學成績較一本、二本的學生而言低得很多。以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為例,自建校以來每年新生平均錄取分數線比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要低40~60分,比一本院校錄取的學生成績要低80~100分。就整體而言,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夠,生源素質較低,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二)師資隊伍素質亟待提高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獨立學院的教師隊伍構成主要以高校教學經驗豐富的退休教授、副教授,企業退休的具有實踐經驗的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和應屆畢業的年輕教師構成,尤其是年輕教師占較大比例,中年骨干教師缺口較大,而年輕教師閱歷簡單、缺乏經驗,尚未完全成長起來,使得學院難以形成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師梯隊。
2. 師資隊伍流動性大,不夠穩定。因為獨立學院的民辦體制較之公辦高校,無論是從人們的觀念上,還是在個人發展和保障體系的考慮上,留住人才與引進人才工作都明顯處于劣勢地位,加之受"公務員熱"的影響,許多教師只是將學院作為臨時工作的地方和跳板,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使得學院師資隊伍不夠穩定。
(三)辦學條件不夠完善
獨立學院作為民營性質的學校,辦學資金主要來自社會投資和收取的學生學費,國家沒有任何資金投入,造成獨立學院在實驗室、圖書館建設及藏書、運動器材及場館等硬件建設方面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資源配置與辦學規模相對矛盾,學院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明顯影響。
(四)校園文化底蘊缺乏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然而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機制出現相對較晚,缺乏辦學的良好傳統和文化底蘊。
基于以上因素的影響,獨立學院要想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和培養出的人才深受社會歡迎,獨立學院只有從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方面著手,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確保培養出的人才深受社會歡迎。
二、加強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的具體作法
教學質量是獨立學院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教學監控工作是否及時、到位,將直接影響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好壞,關系到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要做好教學監控工作,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教學監控體系,獨立學院教學監控應抓住以下幾個環節開展工作:
(一)建立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
學院自建院以來就分別制定了《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教師崗位管理暫行辦法》、《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學生成績考核和管理實施細則》、《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考場紀律》、《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關于教考分離的管理制度》、《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關于加強考試組織管理工作的意見》、《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關于加強考試管理工作的意見》、《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教學督導委員會工作條例》、《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管理規定》、《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學士學位授予細則》、《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學位論文作假處理辦法》等共計70多項教學管理制度。
(二)加強教學檢查
1.日常教學檢查。日常教學檢查由教務處組織各系(部)教學秘書堅持每天對所有上課教師進行檢查,檢查結果每周、月、學期都進行匯總排名,在教學工作例會上及時書面反饋到各系(部);內容主要是檢查授課教師是否帶教案,是否有遲到早退和任課教師有無隨意調課、缺課等現象存在。
2.督導檢查。督導檢查制度源于教學,服務教學,推動教學,是強化教學效果的基本動力,是保障獨立學院教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有效機制。學院建立健全了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督導體系,學院安排每學期對占全院教師總人數15%的教師進行督導,其中2010年共督導教師51名,2011年共督導教師54名,2012年共督導教師71名。督導重點主要是:學院新聘專職教師、公共課和專業課的骨干課教師、外聘兼職教師和學生評教中反映問題比較多的教師。督導的方式主要采取隨堂聽課、印發督導簡報、面對面進行反饋等辦法。
3.專項檢查。除了日常教學檢查和督導檢查,學院也實行專項檢查,專項檢查活動是從主要教學環節入手,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專項檢查的主要內容為:
(1)教學材料檢查。教學材料包括教師授課教案、教學日志、教學日歷、教師授課教材等。每學期第8周至第11周,學院實行以各系(部)自查為主,教務處抽查為輔的教學材料檢查制度,其目的主要是審查授課教師的教學進度是否與教學日歷相符、教學內容是否與大綱相符、教學方法是否使用得當等與專業教學相關的項目,杜絕了隨意更改教學計劃、更改教學內容的現象。
(2)考風考紀檢查。為了嚴肅考風考紀,杜絕考試作弊,建立由學院領導和教務人員參加的考場巡查制度,尤其是在全國大學英語4、6級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大型考試期間巡考組會加大巡查力度。我院考務巡考組在各類考試的巡查期間,發現有個別監考教師在監考期間坐著監考的情況發生,巡考組對監考教師進行了批評并在全院通報,對考試期間發現的作弊考生,按照《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考場紀律》相關規定,堅決給予相應處分。
(3)考試試卷檢查。每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各系(部)、教研室都要對全學期的調、停課情況,期末考試命題情況,期末試卷批閱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每門課程的試卷,主要檢查試題設置是否合理,是否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部分內容、重點、難點相吻合,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在各系(部)對考試命題情況進行自查的基礎上,教務處組織有關人員依據課程教學大綱和考試命題要求,對有關課程考試命題情況和考試課程試卷評閱情況進行抽查分析。學生考試課程成績應嚴格按照《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學生成績考核和管理實施細則》進行評定,其中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學生出勤情況占總成績的10%,期末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對于考試命題、試卷評閱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各系(部)予以糾正和改進,對優秀的予以表揚,對構成教學事故的予以通報。
(4)畢業設計(論文)檢查。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內容。為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質量,我院嚴格規定參與畢業論文指導的老師必須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每位指導老師指導的學生不得超過10名,指導教師必須熟悉自己所指導的課題內容,掌握有關資料,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指導教師是保證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責任人,在畢業設計期間及時解答和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指導教師應把畢業設計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保證本人每周至少與學生直接見面一次,檢查工作進程和質量,每月進行一次階段性檢查,提出評價和指導意見;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原則上要求一生一題,如果確因課題比較大,而需要多位學生共同參與,一定要在內容、項目上有所區別,要有獨立完成的部分內容和相應要求,且一個大課題的人數一般不超過3人。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定期召開指導教師或學生會議,抽查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并按學院要求組織中期檢查,及時通報畢業設計(論文)進展情況;在論文答辯之前,學院將組織專家組對各系畢業生畢業設計(論文)情況再次進行檢查(抽查);在論文答辯環節,要求論文答辯指導委員會的每個答辯小組由3~5人組成,答辯委員會中至少要有一名副教授或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人員擔任組長。
(三)精心組織教學測評
教學測評,即教學成效的測量與評價,屬于階段性的自查自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學院內部組織教學測評有利于各系(部)及時查漏補缺,不斷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督促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授課方式,彌補不足,從而加強教學,使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1.學期期末檢查。學期期末檢查先是由各系(部)自查,然后由學院派遣主管教學副院長為組長的教學測評小組深入各系(部)對各系(部)專職教師的任務課時量、實際課時量、輔導答疑記錄、作業(試卷)批改批閱情況、學生上課到課率、考試及格率、成績合格率等方面進行檢查,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各系(部)及時改進。
2.年終教學測評。年終教學測評成績由學院領導測評成績、教學民主測評成績和教學工作考評小組測評成績三部分組成,學院領導測評成績占20%,教學民主測評成績占30%,教學考評小組測評成績占50%。為了檢查各系(部)教學工作的落實情況,學院每年年終都要成立專門的教學工作考評小組,考評小組深入各系(部),對各系(部)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成績、學科專業建設質量等環節進行測評檢查;測評依據《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學年教學測評標準》,采用打分排名次的方法,對測評中得分高的教學單位和個人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對測評結果靠后的教學單位和個人在測評結束后,測評小組將測評結果和測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各教學單位和個人,以便督促各教學單位和個人進一步改進工作,確保學院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學院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3.學生評教。學生評教由教務處采取隨機按班級調取學生名單,學生評教每學期一次,通常在每學期第8到第10周進行。學生評教方式采取問卷調查和召開學生座談會的方式進行。
(1)問卷調查。每學期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由學生作為課程教學評教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教,問卷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教師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學生問卷調查對教師評價分四個等級,從近幾年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滿意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10∽15%,比較滿意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30∽50%,一般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30%,不滿意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5%。
(2)召開學生座談會。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質量評價信息的重要來源,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和了解學生對教學各環節的意見和建議。例如在學生座談會中有學生反映兼職教師對學生輔導答疑幾乎沒有,作業批改量少,結果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永遠難以解決。還有學生反映年輕新聘教師授課方法簡單、重難點不突出,以致很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等等。
通過學生評教,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通過學生評教可以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三、獨立學院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的實踐成果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在11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適合獨立學院教育教學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保證了學院良好的教學狀態。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有效運行,從根本上鞏固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了教學管理工作水平、改善了教學管理手段。師資隊伍得到優化,學習,學術氛圍日益濃厚,學院被社會的認可度逐漸增加,學生就業率連年上升,教師科研成果顯著。
學院在2011年榮獲"2011全國教育管理創新百佳典范院校"稱號,學院陳玲院長榮獲"建黨90周年?2011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教育家"等榮譽稱號。
學生不斷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形成了趕、幫、超的良好氛圍。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上升,其中我院2010屆畢業生就業率為82.6%,2011屆我院畢業生就業率為85.51%,2012屆我院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7%;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的畢業生未畢業就已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協議。學院2014屆畢業生在2013年11月份就有1211人與用人單位提前簽訂就業協議。學院報考研究生的人數也逐年增加,考上重點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比例連年攀升。例如: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我院07級電子信息工程班學生蘇麗亭同學以417分的優異成績被河北聯合大學錄取;全國大學英語4、6級考試中我院學生考試通過率一直居于省內同類院校前列,如2011屆畢業生CET4通過率4年累計達到83.9%;全國大學英語競賽中我院獲獎學生人數連續多年位居省內高校前列;學生科技素養不斷提高,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我院參賽隊2010年獲得本科組甘肅賽區一等獎,2011年獲得本科組甘肅賽區二等獎,2012年獲得本科組甘肅賽區特等獎、全國二等獎的優異成績;模范個人、模范事跡不斷涌現,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中我院經管系張玉龍同學榮獲中國紅十字會授予的"抗爭救災優秀志愿者"稱號。我院機電工程系09級學生陳居昌在2013年榮獲中國紅十字總會授予的"優秀紅十字志愿者"稱號。
2013年5月份我院聯合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成立課題組,共同研究"中國獨立學院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成果交流",擬在今年12月結題上報,爭取成為國家級研究課題。近年我院教師在國內各種期刊累計300多篇,學院教師主編、參編教材23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5部。
在2013年11月由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組對我院的教學工作檢查后,反饋意見認為:
1.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定位準確;學院領導重視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突出。
2.繼承蘭州交通大學的辦學傳統,堅持以"為工業強省服務,創一流獨立學院"為主導,以鐵路事業和裝備制造業的需求為導向,初步形成了土木工程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骨干專業為核心的三大專業群,培養了一大批"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住"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全國鐵路事業蓬勃發展和裝備制造業振興做出了較大貢獻。
3.建立了多層次、較為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重視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大、成效顯著;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為改善教師的生活條件和提高學歷層次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4.重視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投入力度大,學生實驗實訓條件改善明顯,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有效。
四、結語
獨立學院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是保障其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一種有效機制,也是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及時獲取教學過程中各要素、各環節工作狀態的信息反饋,對教學過程進行準確客觀地監控、評估和調整,以有效的手段約束和激勵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使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并有效地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獨立學院加強教學監控體系建設,對獨立學院在當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狀態下,不斷地提升其辦學水平和社會地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薇薇,獨立學院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魅力中國,2011,6.
[2] 雷振文,對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3] 陳迎,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碩士論文,2008,10.
[4] 謝韞,彭升,提高獨立學院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對策性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5] 金貴朝,費驥慧,獨立學院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4.
[6] 張喜明,趙嵩穎,黃巖翔,獨立學院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2009,8.
[7] 吳虹,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11.
近年來,成人高等教育受困于規模與質量的關系,往往以犧牲質量來換取規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對象、教學任務的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成人高等教育各階段相關法律保障的缺失,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滯后、教學管理的粗放、生源質量的不斷下滑、社會影響力和認同感的降低以及缺乏必要的監管和考核措施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健康發展。
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成人高等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育部這些年也陸續出臺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的意見和辦法,把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教育培訓,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本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主要是面向海南本省,參加學習的學員大部分來自校本部所在地或省內市縣相關授課點附近的在職和社會人員。學生的專業學習主要以業余的學習方式即面授教學為主,要求學生必須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利用雙休日或晚上到校上課。
本校成人高等教育近些年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也積極地發揮了學校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窗口作用,但由于在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方面“普教化”和“學歷化”模式較明顯,致使教學管理相對粗放,人才培養缺乏特色,教學質量建設也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無法真正滿足社會對職業型、應用型復合人才的需求,加上學生工學矛盾方面的影響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學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針對本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校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實際,從校方主體管理層面出發,圍繞著如何加強人才培養的特色建設,如何提高面授教學的吸引力和約束力,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和實踐,通過近二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本校成人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方面,培養模式大都套用全日制本專科的培養模式,教學計劃基本上是沿襲普通高等教育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結構模式,強調理論的傳授和理論的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體現成人教育特色的實踐性、職業性即實用性和專業技能培養的課程則尤顯不足,不能適應成人學習的需求。
二是在招生專業的設置方面,對市場需求的調研不夠,缺乏對市場發展的前瞻性,專業設置方面跟不上時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三是在上課教師的安排方面,缺乏適應成人高等教育穩定的、教學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安排成教上課的教師因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方面的教學經驗,滿堂灌式的教學非常普遍,課堂互動、交流及課后的輔導、作業練習等教學環節較少,加上缺乏相應的監督和約束機制,致使教學隨意性大,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
四是在專業學習教材的使用方面,絕大多數是使用普通高校全日制教材,實踐性和適用性較差,多數教材只注重一般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訓練,滿足不了學員提升專業能力的要求。
五是在教學的方式和手段方面,仍以面授為主,即設置的課程均是教師和學生面對面教學,教師在講臺上也僅是照本宣科,缺乏新穎性和吸引力,教學手段也缺少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這些都削弱了成人高等教育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加上學生工學矛盾比較突出,致使到課率較低,平均不到30%,對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較大。
六是在教學質量的監控方面,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管理相對粗放,教學監控與評價不能到位,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方法與實踐
1、確立辦學指導思想及定位
(1)準確定位辦學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加強規范化管理,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辦社會和人民滿意的成人教育。
(2)清晰制訂工作目標。重點著眼海南,服務好海南省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工作,構建成人教育特色鮮明,面授與在線學習相結合,滿足海南廣大在職和社會人員終身學習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3)明確工作原則。按照國家、省和校的工作要求開展工作,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為學生服務,為社會培養人才服務。
工作中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工作原則的準確定位,避免了人才培養工作中在專業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以及教學管理等工作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和粗放管理,從而有效地保障各項工作開展的規范嚴謹和特色建設,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
2、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建設
(1)加強成人教育特色課程建設。從“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職業技能”三個層面出發,結合專業教育,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出具有本校成人教育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避免本校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普教化”和“學歷化”傾向 。
(2)及時調整和更新課程。對內容陳舊的課程及時進行更新和調整,增加和補充專業新知識、新技術課程,適當壓縮理論教學學時,結合職業技能的需要,增加專業實踐學時,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課程設置從理論教學環節中分離出來,并按占總學時25%的比例單獨設置,提高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習時間,強化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3)注重職業課程設置。結合專業教育,針對職業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以職業資格為導向設置課程,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和設置職業資格考試課程,讓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通過考級考證來提高職業競爭力,學生畢業時,通過努力達到專業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同時獲取,從而保障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4)注意專科升本科專業課程的銜接。充分考慮非本專業專科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調整專業基礎必修課,確保非本專業專科學生能夠順利進入本科階段的學習。
根據要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制訂時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均增加和標注了學生職業資格考試的課程,如法學專業的司法考試,會計學專業的從業資格、初級會計職稱和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土木工程專業的注冊建筑師、結構工程師、造價師等職業資格考試,英語專業的專業四級、專業八級考試等等。這樣的課程安排使參加學習的學員學習目標變得非常明確,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了積極主動的學習,這給他們的專業學習和職業技能提升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3、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的制度建設與執行
為確保教學過程管理的規范有序,保證面授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專業學習的效果及到課率,本校制訂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紅七條,并予以嚴格貫徹執行。
第一,各專業必須嚴格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安排教學。第二,任課教師要求講師及以上且從事該專業教學實踐二年以上。第三,教材方面須使用近三年出版的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的教材、“十二五”規化教材或教育部推薦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或國家重點教材。第四,每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必須對學生上課進行考勤并按要求的比例記入課程總成績。第五,每門課程均需安排課堂或課后作業并按要求的比例記入課程總成績。第六,本科畢業論文必須按規定要求規范進行并確保每名本科畢業生按要求進行論文答辯。第七,考試的組織管理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考試管理規定規范執行和嚴格管理。
這七項規定是保證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最基礎最基本的保障,學校堅持從做好最基礎環節的管理工作出發,將這七項規定作為硬性要求長抓不懈并取得了成效,各專業面授教學質量有了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到課率也由原來的不到30%逐步提升到了50%以上。
4、重視教學質量的監控與管理
一是做好每學期整體工作的部署和檢查落實。每學期開學前均制定和印發教學教務管理工作安排,將每個教學周的工作任務明確和細化,并逐項檢查、指導和落實,保證每學期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有序運轉。
二是加強對學生班級工作的管理。為保證學生班級管理的有序和學生專業學習的順利進行,對各專業班級均建立了工作聯絡員和班主任工作制度,從而保障了學生班級管理的暢通有序和及時到位,有效地保證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
三是做好每學期的教學檢查工作。根據教學管理各環節的規范要求,每學期均在開學、期中和期末安排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學檢查,檢查監督面授教學的整體情況和教學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將教學管理工作的亮點進行推廣和示范,在保證教學管理工作規范有序的基礎上,確保辦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是加強畢業論文工作的檢查指導和監督工作。畢業論文環節是本科專業學習的最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和本校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根據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規范要求,為加強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對畢業論文各環節的工作,即論文的命題、選題、開題、指導、撰寫、批閱和答辯等,均認真組織、認真準備并加強檢查監督和落實,確保本科畢業論文工作規范有序,確保每名畢業生均能認真完成畢業論文和認真參加論文答辯,保證本科畢業生的培養質量。
五是做好期末考試工作的組織管理和檢查監督工作。根據學校考試管理的規范要求,認真做好每次考試的準備、組織管理和監考教師的考前培訓工作以及對學生考前的考風考紀教育工作。《監考員職責》 、《海南大學考場規則》 、《海南大學學生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海南大學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等規定在每次考前均要組織監考教師學習,同時加強對考試過程的檢查和監督,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問題,確保考試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考試工作的質量和成效。
六是設立督導工作室。為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對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面授教學情況、考試組織管理和過程管理、畢業論文工作開展等方面的檢查、監督和指導,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不斷地提升教學質量,學校專門設立了成人高等教育督導工作室,全面開展了對學校繼續教育教學的督導工作。
5、推進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改進和提升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標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由于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對于促進科技商業化、促進商業和貿易、推動創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而各行各業對高質量的標準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標準化教育作為貫徹標準化理念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世界上許多標準化機構和國家也開展了相關的標準化教育活動,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標準化教育組、歐盟、韓國、日本等。標準化教育不僅僅提高了大眾的標準化意識,有助于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標準化理念和知識,更有助于通過一支高水平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立,提高產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1國外標準化教育發展概況
1.1國際及地區組織標準化教育發展概況
由于推進標準化教育能帶來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越來越多的標準機構和教育機構逐漸意:識到這一特點,因此標準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視。
二國際標準化組織認識到教育機構在提:高標準化意識和認識標準化發揮著極大的作用,開展了大量標準化教育培訓工作。2006年,專門針對高等院校設立了高等教育獎,對開展標準化活動的先鋒教育機構進行獎勵。該獎項:從2007年開始每兩年頒發一次,要求參評院校應有兩年以上開發標準化課程或培訓項目的成功經驗。另外,ISO還組織參與了各類國際標準化教:育會議和學術研討活動,包括國際標準化教育合作組織年會和世界標準合作學術周/學術日會議,以方便各國利用以上交流平臺,對標準化教育問題進行探討。2011年,工SO制定《2011-2015年戰略規劃》。該規劃確定了標準化教育的戰略地位,為ISO開展標準化教育活動指明了方向。該戰略規劃中第6個目標明確指出,要將標準化內容納入教育課程,并提出了要加強信息交流、制定教材、召開會議、開展培訓、設立獎勵機制等具體措施,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 ISO 的戰略目標。同年,ISO 與瑞士日內瓦大學合作開設了為期兩年的標準化、社會規范和可持續性發展碩士學歷教育課程。在 19 門必修課程中,與標準化直接相關的課程包括 5 門:協調標準、管理體系標準、合格評定、標準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風險管理和評估。這五門學科各占 3 個學分,24 個學時,與此相關的教案有兩千多頁,來自國際組織、知名企業、非政府機構的高管以及大學教授等 20 多名專家參與了教學。2012 年 ISO 搭建了標準化教育信息平臺,開發了教材資料庫,鼓勵各成員國將本國的標準化教育信息包括教學材料、科研論文、政策報告等在平臺上進行分享。目前該數據庫已收集了包括德國、西班牙、印尼、韓國、中國等 9 個國家的133 本書籍和 45 份相關資料。這些材料可分為中小學標準化教材和大學標準化教材兩大類,有助于優化資源利用,促進現存教學材料的使用率。同時教師可以使用這一材料庫來獲取相關資料協助他們設計和講授關于標準方面的課程。
1.1.2 國際標準化教育組織
ICES 是以個人名義參加的非官方學術論壇,旨在推動標準化教育、提升教育質量和吸引各利益相關方參與標準化教育活動,在標準化教育領域中受到廣泛關注。ICES 每年組織一次成員會議,并同時舉辦 ICES 研討會。ICES 年會由 ICES 成員所在的組織輪流承辦。ICES 及其年會正在成為全球范圍內交換標準化教育相關資訊、開展標準化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2006 年,ICES 在東京召開首次年會,參會的總共有 17 名代表,分別來自中國、新加坡、美國、日本、韓國、荷蘭等6 個國家,會議的目的是確定標準化教育是否在全球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并確定了每年召開一次年會,分享知識、經驗等。ICES 2007 年年會于2007 年 2 月在荷蘭 Delft 召開,參會的總共有 38名代表,分別來自中國、德國、日本、希臘、荷蘭、韓國、法國、美國、瑞士、比利時、斯里蘭卡等 11 個國家,會議提出了 ICES 戰略,旨在支持標準化教育的發展,進一步在世界范圍內推動標準化教育的參與、交流與合作。ICES 2008 年年會在美國的 NIST 召開,參會的有 78 名代表,分別來自希臘、日本、中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法國、韓國等 19 個國家,會議的主題為標準化教育的全球愿景與戰略,目的是通過 ICES的戰略,分享來自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區的關于標準化教育的全球觀點,期望形成一個跨學科的網絡,促進標準化教育政策在各地建立、推廣和實施,并就合作編寫教材、開展教育活動等問題進行討論,使現在和將來的標準使用者和參與者深刻認識到更深入認識到標準化。ICES 2013 年年會和 WSC 學術日于 2013 年 6 月 12日至 14 日在法國召開,會議的目的是促進國際標準組織與大學之間的對話,推動標準化教育活動的開展。 ICES 2014 年年會將在渥太華召開,會議的主題為培養專業的標準化人才與標準化教育,目的是通過標準化教育來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標準化人才。借助 ICES 成員網絡和年會,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分享其在標準化教育領域的經驗成果和問題,并進行國際合作。
1.1.3 歐盟
歐盟開展標準化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增進國際貿易、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國際競爭力、增強商業投資信心、促進創新、為新市場開發制定規則和提高歐洲市場就業率。歐盟將標準化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初級和中級教育、高級教育和終身教育。初級和中級教育的對象是中小學學生,目的是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認識標準;高級教育則是針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和大學學生,目的是讓他們了解標準如何跟學術知識相關聯并學習標準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準備;終身教育則是針對高管和員工,目的是讓他們認識商業標準的應用和益處、制定標準。目前,CEN、CENELEC 和 ETSI 重點攻克標準化教育認知、知識以及技巧方面的不足。這三個組織共同成立了標準化教育聯合工作組。JWG-EaS 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標準化意識,并拓展了解標準化及其的特點和益處的人群。
JWG-EaS 為歐洲標準組織及這些組織的成員起草了一份關于標準化教育的方針。該方針確定了標準化教育的目標人群包括:教育機構和學生;企業、工業、政府及公共機構;以及標準制定者。該方針的內容包括:
為不同級別制定標準化教育教學內容和目標;推動學術界和其他機構把標準化納入教育課程;
為學生、教師以及教材編制者獲取標準化信息提供便利;確保 EaSs 及其成員在標準化教育方面的最佳實踐,并確保其培訓課程都包含了標準化相關內容;
在與教育或培訓對象開展交流方面進行合作。JWG-EaS還制定了兩個標準化教育課程模型,即高等教育課程模型和職業教育與培訓模型。兩大課程模型包含以下幾個教學模塊: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對標準化及其重要性的認識;
了解標準化基本概念;
標準化在相關學科中的運用;
標準化對商業活動的影響;
開展與標準化相關活動;
特定標準的使用和實施。
1.2 主要國家標準化教育發展概況
1.2.1 韓國
韓國的標準化教育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主要由韓國標準協會重點推進,分類教育特色顯著。在中學教育階段,結合從教材中學習標準和從活動中體驗標準這兩種教學模式。在初高中階段,KSA 開辦了標準化奧林匹克訓練營項目,激發學生參與標準化活動的積極性。在教材方面,初中教材中增加了制造技術標準化內容,高中教材增加了工程技術標準化單元。在高等教育階段,韓國 KSA 啟動了 UEPS 項目。此外,KSA 還對標準化從業人員開展培訓。
1.2.2 日本
日本政府非常重視標準化人才的培養,從2004 年開始,日本政府就致力于在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開展標準化教育活動。日本于 2006 年啟動國際標準化百年計劃,主要是從 2006 年開始向中小學和技校學生提供標準和標準化相關培訓;從 2005 年開始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編制標準和標準化相關教材。2008 年,日本工業標準委員會人力資源開發特別委員會報告,確定了向學生提供標準化培訓和標準化教育。2012 年 7 月,JISC 啟動日本青年專業人才計劃,主要向年齡在29至39歲之間的企業管理人員、政府官員等提供標準化相關課程。目前,日本的標準化教育體系已經初具規模:在中小學教育方面,開設了標準化教室上門授課活動,授課內容為 PDF 版本、授課視頻均可在線下載;高等教育方面,開發了基礎教材《標準化基礎知識》,并在一些專業領域如機械、電子電氣、化學等制定了專業教材;同時,這些資料也適用于在職培訓和標準化教師自身學習。
另外,日本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標準和標準化相關的專業課程,如日本千葉大學、大阪工業大學、日本一橋大學、關西學院大學、東京工業學院、早稻田大學、金澤工業大學等。這些高校開設的一些課程采用非學分制,適合那些對標準化感興趣的學生;另一些采用學分制,如早稻田大學從 2010 年開始在技術管理專業開設技術標準戰略課程(2個學分)。同時,日本高校還積極推進在研究生院開設一些標準化課程,每個課程 2-4個學分,如建議在 MBA 專業商業戰略和 / 或技術管理課程中開設標準化相關課程;為工程、金融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引進知識產權與標準化等相關課程。此外,日本國內還出版了一些參考書籍,如《國際標準化入門》、《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重要性》、《產業競爭力和國際標準化戰略》、《標準化入門》、《企業標準化》等。
1.2.3 英國
英國政府非常重視開展標準化教育活動,目前,英國的標準化教育體系主要涵蓋以下方面:中小學教育方面:針對 7-11 歲兒童:宣傳風箏標志,結合橋梁隧道、鞋類、食品包裝、可持續發展開展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針對 11-14 歲學生:結合風箏標志、鞋類、食品包裝、可持續發展、紡織品開展互動教學;針對 14-19 歲學生:結合能源、應用科學、電子、家具、玩具、助殘設計、質量等開展互動教學,包括比較測試、調查、設計等。
高等教育方面:在農業和園藝、建筑和土木工程、工程學、環境管理、助殘設計、紡織、信息安全、質量管理等學科領域,開展標準化相關教學活動,包括標準基礎知識、具體標準解析等。
1.2.4 美國
雖然目前美國的標準化教育開展得并不廣泛,但對標準化教育卻越來越重視。美國標準化機構積極與大學開展標準化方面的合作,例如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通過提供免費會員制、獎學金、論文競賽、實習機會、虛擬研討會、校園參觀等讓學生積極參與標準化相關活動;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重點關注工程技術領域,向所有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提供專業研討會、競賽、在線自學、電子學習課程等;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于 90 年代中期成立標準化教育委員會,致力于將標準化納入高等教育。
目前,在美國的高等院校教育中,培養制定標準化戰略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為此,美國幾所主要大學均設立了 MOT 專業,并在其中開設與標準化相關的課程。例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設立了 MOT 專業,該專業的涉及面較廣,目前在工程、科學、技術、政府與公共政策、企業、經濟、法律等領域開設標準化相關課程,主要為高科技企業培養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的管理和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2 國內標準化教育發展概況
目前,國內的標準化教育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發展。一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都在積極探索標準化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問題。中國計量學院的標準化高等教育體系是當前國內最完善的標準化教育體系之一,例如其開設的標準化工程本科專業是我國第一次正式在國家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中增設此類本科專業,并已于 2011 年面向全國招生。此外,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廣東省廣播電視大學等高校都設置了標準化專業相關課程,對標準化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國家層面也在研究設立質量管理與標準化專業碩士。
但是,目前國內標準化教育尚未形成覆蓋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在職教育等相關教學領域的標準化教育體系,只是零星在數家高校開展相關課程,課程也主要集中在標準化概論、質量管理、計量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實際應用結合得不甚緊密,標準化專業人才的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特征也不夠明顯。因此,我國標準化教育體制創新、分類教學、課程設置等方面均有很大發展和提升空間。
3 國際標準化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一個趨勢,標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標準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為了應對標準競爭,各國政府和標準化組織都在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積極推動標準化教育,普及標準化知識。
3.1 建立適應我國標準化發展的標準化教育模式
國際上關于標準化教育的工作開展得較早,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所以,我國應充分借鑒國外標準化教育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的標準化發展現狀,由政府主導、研究和制定中國的標準化教育發展戰略。通過積極推進和有效實施這一戰略,建立我國的標準化教育模式,提高公眾對標準化重要性的認識,尤其是要在教育系統大力推廣標準化知識,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標準化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標準化知識的積極性。
3.2 推進標準化分類教育,實現中小學標準化科
普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院校教育及在職教育的標準化教育全覆蓋政府應加大對標準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支持學校開展標準化教育研究,全面推進標準化教育,實現標準化教育在教育體系各個階段的全面覆蓋。同時,應加強教育機構與標準化研究機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根據分類教育的不同授課對象和教學重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編寫標準化教材。
針對中小學標準化科普教學,結合標準化在日常生活、科技發明中的應用等,編制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的課件和教材;
針對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別編制具有學科特色、實操性強的標準化專業課件和教材;
針對在職教育,可結合企業參與標準化實際需求及企業標準化工作程序,編制一系列分類、分級、分專題、場景式的標準化、模塊化課件和教材。
3.3 發揮政府、企業、學術界力量,共同培養標準化人才
政府可設立專項資金,資助標準化師資的培養。支持學校開展標準學和標準化教育研究,建立標準化實驗室和標準化教育實踐基地,為我國標準化工作培養和輸送各類優秀人才。
同時,應當發揮政府、企業、學術界的力量,共同培養標準化人才。這樣可以將學術界的理論應用到市場中,并將市場中的經驗融入到教學中。例如,從大型跨國企業的知名企業家或技術專家中選拔人才,擔任高校客座教授或標準化機構培訓講師,重點培養國際型標準化高級人才。
3.4 在高校推行 MOT 教育
目前,我國已有幾所高校開設了標準化專業課程,如中國計量學院、中南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但是,國內現在的標準化人才培養主要側重于工程技術方面;而國外的 MOT 教育包括兩方面:工程技術教育和商業管理教育。MOT 教育是集戰略性技術聯盟、技術獲得理論、財務會計與財務戰略、技術經營概論、營銷學、技術經營領導論、環境商務以及技術評價、預測和動態管理等為一體的、完整的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國內也出現了 MOT 教育的跡象,如陸續開設 MOT 教育的論壇、講座、研討會等。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國應在高校中重點發展MOT 教育,如通過選派人才到國外攻讀 MOT 等,增強 MOT 專業的師資力量。
3.5 重點培養國際型標準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