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11:31: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防止瓦斯爆炸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瓦斯爆炸界限及引火溫度。在空氣中瓦斯遇到火后能夠引起爆炸的濃度,稱為瓦斯爆炸界限。引起瓦斯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引起瓦斯爆炸的最高濃度稱為爆炸上限。根據研究,瓦輻爆炸界限為5-16%,只有空氣中的瓦斯濃度在這個爆炸界限以內,遇火才能爆炸。瓦斯濃度在5%以下時無爆炸性,只能在高溫火源附近燃燒。瓦斯濃度為9.5%時,因為瓦斯和氧氣全部參加了爆炸,其爆炸威力最大。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了爆炸性,但遇火在空氣中仍會燃燒,如果再混入其他爆炸性其他或氧氣,遇火還有可能引爆。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為650-750℃。所以,明火、抽煙、電氣火花、煤炭自燃,甚至摩擦火花,都可引燃瓦斯。
瓦斯的引火溫度受瓦斯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瓦斯含量在7-8%時最易引燃;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引燃火源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瓦斯和高溫火源接觸后,并不立刻引燃,二要延遲一個很短的時間,這種特性叫做瓦斯引燃延遲性。瓦斯引燃延遲時間的長短與瓦斯濃度和引火溫度有關。瓦斯濃度越高,遲延時間越長。引火溫度越高,遲延時間就越短。當引火溫度為攝氏650°時,遲延10秒鐘;當引火溫度達攝氏1000°時,則遲延1秒鐘就引燃。這種引燃遲延現象,對礦內安全爆破有著重要意義。
二、影響瓦斯爆炸界限的主要因素。瓦斯的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當瓦斯的混合氣體的溫度、壓力發生變化,或混入煤塵及其他可燃性氣體,都會影響瓦斯爆炸界限的變化。
含有瓦斯的混合氣體的最初溫度越高,爆炸界限越擴大。如最初溫度為攝氏20°時,其爆炸界限為6.0-13.4%。
在含有瓦斯的混合氣體中混入煤塵,則爆炸下限降低。如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10-12克的煤塵,瓦斯含量達4%時遇火就引爆。
其它可燃氣體混入時,對爆炸界限也有影響。
三、瓦斯爆炸的危害作用。井下瓦斯爆炸時,產生高溫(約攝氏1850-2650°)、高壓(平均為9個大氣壓)的氣流,形成爆炸波,以極快的速度自爆源地點沿巷道向外沖擊,這種沖擊稱為直接沖擊。它將有可能推倒支架,造成巷道或工作面的頂板坍塌;并由于高溫,容易把木材支架和煤壁引燃,造成井下火災。
瓦斯爆炸時生產高溫的水蒸汽,在爆炸后的爆源地點溫度迅速下降,其水蒸汽凝成水,使爆源地點空氣稀薄,呈半真空狀態的低壓區;在的高壓氣流以反方向沖擊過來,這種沖擊稱為反向沖擊。反向沖擊的力量比直接沖擊的力量要小,但反向沖擊通過已受直接沖擊所破壞的巷道,因此,其破壞作用更為嚴重。
由于爆炸波的沖擊作用,會使別處積存的瓦斯沖出并能揚起煤塵,構成瓦斯或煤塵的連續爆炸。瓦斯爆炸,是一種強烈的化學反應,它需要大量的氧氣,同時伴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已發生瓦斯爆炸的地區,充滿了有害氣體,其中幾乎沒有氧氣,會使人員中毒和窒息。
四、礦井各處瓦斯含量的規定
由于瓦斯爆炸界限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同時考慮到礦井瓦斯涌出的不穩定和測定瓦斯含量時的誤差等原因,所以《煤礦安全生產試行規程》對井下各處風流中的瓦斯含量作了如下規定:
礦井總回風或一翼回風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75%;采區回風道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采掘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達1%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采掘工作面局部瓦斯積聚達2%時,附近20米以內,停止機器運轉,只有在濃度降低到1%以下,才許開動機器;放炮地點附近20米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禁止放炮。
造成礦井瓦斯爆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瓦斯濃度為5-16%的混合氣體和溫度為攝氏650――750°的火源來引爆。這兩個條件中缺少一個都不會發生瓦斯爆炸。因此,預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就必須從防止瓦斯積聚和消除火源這兩個方面著手。
一、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
1、加強通風。用足夠的風量把瓦斯稀釋到無害的程度,為此,必須采取下列措施:
(1)采用機械通風(在瓦斯礦井應采用抽出式通風)。
(2)正確、合理地計算與分配風量,使各采掘工作面、各巷道、各硐室都供給足夠的風量,既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創造良好的氣候條件。
(3)加強局扇管理和風筒的維護,防止漏風,避免循環風流,保證掘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嚴禁擴散通風。
(4)正確的選擇通風構筑物的位置,加強其維護與管理,防止礦內大量漏風。
(5)在瓦斯礦井中,回采工作面、回風巷道都要采用上行通風。
2、加強瓦斯檢查。經常檢查礦井通風及瓦斯涌出情況,準確地掌握礦井空氣中的瓦斯含量,是防止瓦斯爆炸的重要措施之一。
(1)各礦井必須建立區域巡回瓦斯檢查制度。瓦斯檢查員必須選派政治思想好、責任心強的工人擔任。
(2)在瓦斯礦井中所有巷道(包括可能涌出或可能積聚瓦斯的硐室)內瓦斯濃度的檢查次數:一、二級瓦斯礦井,每班至少檢查兩次三級和超級瓦斯礦井,每班至少檢查三次;有煤和瓦斯突出煤層中的采掘工作面,必須有專人經常檢查。
(3)在瓦斯礦井中,對個別瓦斯涌出量較大、變化異常的采掘工作面以及三、超級瓦斯礦井中采用機械采煤或掘進的工作面,要有專人經常檢查瓦斯。
3、及時處理局部瓦斯積聚。經檢查發現有局部瓦斯積聚時,要及時處理。巷道空頂積聚瓦斯的處理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
隔離法:在棚梁的上邊或下邊釘木板,上填黃土或砂子,把頂空填塞,消除瓦斯積聚。
分支通風法:在風筒上接上分支大小風筒,把風送到頂處,吹散瓦斯。
引風法:釘上擋板,把風流引導頂空,吹散瓦斯。
壓風法:在有壓風管道的巷道,可以在壓風管上接出支管,并在支管上開若干風嘴(不能用鐵質風嘴),用壓風吹散瓦斯。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嚴格井口檢查制度,禁止在井口房周圍20米范圍以內或井下使用明火和吸煙。
2、井下不準出現明火和灼熱的金屬板或金屬絲。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道和井口房內從事點焊、氣焊和使用噴燈接焊等工作,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3、嚴格執行放炮規章制度,瓦斯達到1%時,不準放炮,采用安全炸藥和防爆型發爆器,
4、采用防爆型或防火花型的電氣設備。防爆性能要經常檢查,不符合要求及時更換和修理。井下禁止帶電檢修和遷移任何電氣設備。
5、嚴格管理火區,要按規程規定檢查密閉火墻,嚴防火墻漏風。并定期測定火區溫度與瓦斯濃度,防止高溫和瓦斯積聚。
6、井下電動機、局扇啟動前,必須在其附近20米內檢查瓦斯,如瓦斯濃度大于1%時則不能啟動。
7、加強礦燈管理,發放的礦燈要合乎要求,嚴禁在井下拆開、敲打、撞擊。
三、防止瓦斯爆炸災害擴大的措施
在與瓦斯作斗爭的過程中,還有考慮到一旦礦井發生爆炸,就要盡量防止爆炸災害的擴大,為此應采取下列措施:
1、礦井要實行分區通風,通風系統應力求簡單,總進風道和總回風道的布置不能太近。通風巷道維修良好,風流要求穩定可靠。無用巷道和采空區及時封閉。
2、扇風機必須安裝反風裝置,并定期試驗,保證在處理事故需要緊急反風時能靈活使用。
3、編制周密的預防與處理事故計劃,加強救護組織,設置井下避難硐室。
【關鍵詞】瓦斯爆炸事故;防治
一、瓦斯爆炸的條件
瓦斯爆炸的條件是:一定濃度的瓦斯、高溫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氣。(1)濃度。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當瓦斯濃度低于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2)一定的引火溫度。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3)氧氣的濃度。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對火區應嚴加管理,在啟封火區時更應格外慎重,必須在火熄滅后才能啟封。
二、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
(1)裝備設置不足,管理存在缺陷。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原因很多,但最為直接的是工作人員的違章失職、監控系統沒有啟動,安全裝備配置不足,沒有瓦斯抽放系統或者抽放系統不能正常的運行。(2)煤礦職工素質較低、受到的教育較少,沒有經過嚴格的安全培訓,不懂通風安全管理和操作規程,安全意識淡薄。(3)瓦斯積聚的存在。瓦斯濃度達到或超過2%在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地點體積大于0.5m。另外就是種種原因包括礦井主通風機不能很好地供風或者是通風系統不合理,巷道變形、調節風門故障等原因都會造成的礦井通風不暢,導致瓦斯積聚,發生瓦斯爆炸。(4)引爆火源的現象存在。引爆火源比較多,又不易被注意,比如電氣火花、摩擦撞擊火花、靜電火花、煤炭自燃等,只能盡量的避免而不能徹底的防范。另外就是專業技術不夠的電工無意損壞或拆除了防爆密閉圈,造成失爆。最后就是明燈明火、電氣設備下井存在失爆的現象,造成瓦斯爆炸。
三、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措施
(1)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根本的技術措施是防止瓦斯積聚。井下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很多,最常用、最可靠的是加強通風,加強檢查,加強局部瓦斯積聚處理,消除微風區或無風區,構筑科學、合理、可靠的通風設施,樹立“微風作業就是事故”的觀念。(2)杜絕火源是防治瓦斯事故的重要手段。瓦斯與空氣混合氣體的最低點燃溫度,絕熱壓縮時565℃,其它情況下650℃,最小點燃能量為0.28mj。煤礦井下能引爆瓦斯的火源很多,礦井井下的明火(1000℃以上)、煤炭自燃、電弧(平均4000℃)、電火花、赤熱的金屬表面(可達1500℃)撞擊和磨擦火花,都能點燃瓦斯。(3)建立健全防治瓦斯制度并強化落實到生產中。瓦斯事故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雙巷間橫貫、角聯巷道、高冒區等薄弱地點通風和瓦斯的管理制度,消除盲區,消滅盲點。加強礦井瓦斯監測監控建設和管理,提高事故預警能力和反應能力,是很重要的防治瓦斯措施。預防瓦斯首先必須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從國家到地方,從地方到企業,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法規和制度。(4)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防治瓦斯事故。瓦斯事故的核心在生產力的三大要素中,人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躍因素。“領導不重視安全等于殺人,職工不重視安全等于自殺”。因此,人在安全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抓安全就要始終如一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們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堅決樹立“瓦斯不治,礦無寧日”等一系列先進理念;全力推行開采保護層和區域預抽等最可靠、最有效的防治瓦斯治本之策。加強實現三個轉變,即治理瓦斯由“局部治理”向“區域治理”,由“過程治理”向“超前治理”,由“管理措施型”向“技術工程型”轉變,建設高標準的瓦斯綜合治理示范礦井。而實踐證明了的有效做法是:“高投入、高素質、強技術、嚴管理、重利用”。
參考文獻
[1]李瑞新.《防治煤礦瓦斯事故的方法探討》.山西煤炭.2010(1)
瓦斯爆炸成因預防
一、礦井瓦斯的危害
(一)礦井瓦斯的威脅
(1)井下空氣中瓦斯濃度較高時,會相對地降低空氣中氧氣含量,使人窒息死亡。
(2)瓦斯爆炸后產生高溫,即爆炸產生的熱量迅速加熱周圍空氣,一般情況下溫度在1850℃以上;瓦斯爆炸后產生高壓,即周圍氣體溫度急劇升高時,就必然引起氣體壓力的突然增大,一般爆炸后的壓力可以達到爆炸前的9倍;瓦斯爆炸后產生正向及反向沖擊,直接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失。
(3)某些地區煤(巖)體內的瓦斯量較大時,瓦斯會因采掘活動的影響而以突然的、猛烈的形式被釋放出來,同時帶出大量的煤(巖),直接造成人員傷亡,設備、設施或巷道的破壞。
二、礦井瓦斯涌出及瓦斯等級
(一)瓦斯涌出的概念
礦井在生產或建設過,煤體受到破壞,貯存在煤體內的部分瓦斯就會離開煤體而涌入采掘空間,這種現象叫做瓦斯涌出。
(二)瓦斯涌出的形式
普通涌出。瓦斯沿著煤、巖體內的微細空隙緩緩地、連續地涌向采掘空間的現象,稱為礦井瓦斯的普通涌出。
特殊涌出。如果煤巖層中含有大量瓦斯,采掘工作進入這些地段時,這些瓦斯就會在極端內,突然大量地涌出,可能還伴有碎煤或巖塊,這種現象叫特殊涌出。它包括瓦斯噴出及煤與瓦斯突出。
(三)瓦斯涌出量
礦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礦井在生產過程中實際涌進巷道的瓦斯量。表示礦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有兩種。絕對瓦斯涌出量,單位時間內涌進采掘巷道的瓦斯量,稱為絕對瓦斯涌出量,用m3/min或m3/d表示;相對瓦斯涌出量,礦井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平均日產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用m3/t表示。
(四)影響瓦斯涌出的因素
開采規模,開采范圍越大,瓦斯涌出量越大;開采深度,開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越大;煤層瓦斯含量,瓦斯含量越高,其涌出量就越大;地面大氣壓力增大,礦井瓦斯涌出量減少,相反,則瓦斯涌出量增大;生產工藝,打眼、放炮、落煤時,瓦斯涌出量增加,其余時間瓦斯涌出量減少;礦井通風壓力,抽出式通風的礦井,瓦斯涌出量大,壓入式通風的礦井,瓦斯涌出量少;開采順序、采煤方法、頂板管理、采空區管理以及開采層的地質構造都對瓦斯涌出量的影響較大。因此,可根據礦井的具體條件,找出主要影響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五)礦井瓦斯等級的確定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礦井瓦斯等級,根據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劃分。劃分的類型有:低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小于40m3/min;高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煤與瓦斯突出礦井。
礦井按照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和瓦斯涌出的不同形式,劃分成不同類型的瓦斯礦井,以便于礦井開采設計、便于礦井的安全管理、便于礦井設備的選擇和資金投入。
三、瓦斯爆炸的條件及其影響因素
(一)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在把空氣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5%為爆炸下限,16%為爆炸上限。瓦斯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可燃氣體的混入,使瓦斯爆炸界限擴大;惰性氣體的混入,降低了氧濃度,使瓦斯爆炸的危險性和爆炸界限降低;煤塵摻入可降低瓦斯爆炸下限;瓦斯與空氣混合氣體的初始壓力越大,爆炸界限范圍越大;瓦斯與空氣混合氣體的初始溫度越高,爆炸界限范圍越大。
(二)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是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火溫度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三)氧氣濃度
當氧濃度低于12%時,混合氣體中的瓦斯失去爆炸性。正確認識氧含量對瓦斯爆炸的作用,對密閉或啟封火區及對封閉火區滅火時,判斷火區內有無瓦斯爆炸性均有指導意義。
四、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一)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
(1)加強通風。使瓦斯濃度降低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濃度以下,即采掘工作面的進風風流中不超過0.5%,回風風流不超過1%,礦井總回風流中不超過0.75%。
(2)加強檢查工作。及時檢查各用風地點的通風狀況和瓦斯濃度,查明隱患進行處理,是日常進行瓦斯管理的重要內容。我國20世紀80年代所用的甲烷檢查儀器有:光學甲烷檢定器、熱放式甲烷檢定器、甲烷警報器和甲烷遙測警報儀等。90年代以后使用比較先進的TX系列智能便攜式氣體監測儀和遙測儀器等。
(3)對瓦斯含量大的煤層,進行瓦斯抽放,降低煤層及采空區的瓦斯涌出量。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主要通風機房周圍20m內禁止使用明火;瓦斯礦井要使用安全照明燈,井下禁止打開礦燈,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下井;嚴格管理井下火區;嚴格執行放炮制度;嚴格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管理工作,局部通風機要設有風電閉鎖裝置;瓦斯礦井的電氣設備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關于防爆性能的規定;隨采礦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防止機械摩擦火花引燃瓦斯顯得日益重要。煤礦井下由于摩擦火花而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有相當的比例,因此不少國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摩擦部件的金屬表面溶敷一層活性小的金屬(如鉻),使形成的摩擦火花不能引燃瓦斯;在鋁合金的表面涂各種涂料,以防止摩擦火花的發生和金屬中加入少量的鈹,降低摩擦火花的點燃性等。
參考文獻:
[1]賀勇.截止品位與入選品位智能優化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9.
[2 楊應迪.瓦斯爆炸對礦井通風網絡的動力效應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1
[3]王曉川.射流割縫導向軟弱圍巖光面爆破機理及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1.
【關鍵詞】礦井安全;煤礦生產;瓦斯治理;措施
1 影響煤層瓦斯含量的因素
煤的瓦斯含量是指單位體積或重量的煤在自然狀態下所含有的瓦斯量(標準狀態下的瓦斯體積),是計算瓦斯蘊藏量、預測瓦斯涌出量的重要依據。影響煤層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有煤層的埋藏深度、煤層與圍巖的透氣性、煤層傾角和露頭、地質構造、煤的吸附特性、水文地質條件等。
2 礦井瓦斯的抽放與涌出量
礦井瓦斯涌出是指在礦井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從煤與巖石內涌出的瓦斯,其涌出的嚴重與否,則由瓦斯涌出量來表示。在研究瓦斯來源和瓦斯涌出量時,既要考慮礦井地質條件,也要分析采礦技術條件。當用通風方法不能使工作地點涌出的瓦斯稀釋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最高允許濃度時,就必須預先抽放瓦斯。瓦斯抽放已成為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和防止突出的主要措施。
3 煤礦瓦斯事故原因分析
3.1瓦斯爆炸的三要素
瓦斯爆炸的條件是一定濃度的瓦斯、高溫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氣,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當一定體積的空氣中瓦斯濃度達到5%~16%時,就可以產生爆炸,而當濃度高于5%時,瓦斯的爆炸可能性逐漸增加,當濃度介于9.0%~9.5%時,瓦斯和氧氣充分混合,會產生最強的爆炸威力。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氣的濃度低,并不會發生爆炸。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濃度在7%~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3.2安全裝備配備不足
部分礦井雖安裝了瓦斯監控系統,但因傳感器數量不足、安裝位置不正確、線路存在故障、顯示器不顯示數據等問題,不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某些礦井為了提高產量,調高瓦斯探頭下限,甚至使用損壞的瓦斯監測設備等,類似的違規操作就容易造成嚴重的瓦斯事故。
3.3通風效果不好
通風系統不合理,存在風流短路、多次串聯和循環風,造成供風地點風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積聚; 局部通風機安裝位置不當,風筒未延伸到供風地點或脫落,引起供風地點有效風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積聚;掘進工作面擅自停電停風而引起瓦斯積聚; 盲巷的瓦斯積聚等; 都容易引起瓦斯事故。
4 瓦斯爆炸事故的危害
瓦斯爆炸產生高溫高壓火源、沖擊波,造成人員傷亡,破壞礦井設施及設備,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在密閉的空間里,甲烷爆炸時溫度可達2150~2650℃,這樣高的溫度會產生很高的壓力,如果產生二次爆炸,爆炸將會更猛。甲烷爆炸后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空氣中的氧含量大大減少,倘若有煤塵參與爆炸,則生成的一氧化碳更多。在瓦斯爆炸所造成的傷亡事故中,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
5 防治瓦斯事故的技術措施
5.1建立合理的通風系統
通風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風管理工作是防治煤礦瓦斯事故的關鍵。因此,所有礦井都必須建立安全可靠的、獨立的通風系統。建立合理的通風系統,能夠保證井下所有工作地點有足夠多的風量將涌出的瓦斯及時沖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積聚。使用局部通風機要做到選型合理、安裝到位、配置完好,使掘進工作面保持足夠、穩定的風量,嚴防風筒破損、斷開等原因產生漏風和循環風。控制風流的風門、風橋、風墻、風窗等通風設施質量必須可靠,出現漏風、損壞時要及時修復。對采區工作面必須保證生產所需風量,并有一定備用系數。因檢修、停電等原因造成主要通風機或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行,在恢復通風前,要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檢查瓦斯并采取安全措施。建立合理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事故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
5.2井下火源防治
火源是引起礦井瓦斯爆炸的一個基本條件,對煤礦井下的爆破火花、電氣火花、摩擦撞擊火花、靜電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要有相應的防治措施。除炸藥安全性檢驗、電器防爆檢驗、摩擦火花檢驗外還需防止火源與瓦斯積聚在同時同地點出現。如放炮時必須進行“一炮三檢”,掘進工作面采用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等措施。另外要加強明火的管理,嚴格動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5.3建立瓦斯監控系統,加強瓦斯日常管理
建立瓦斯監控系統,對有效控制瓦斯的濃度具有重要作用。瓦斯監控系統能夠實現全天24h連續監測瓦斯,及時掌握瓦斯濃度的變化。在井下安裝瓦斯監控儀器,對井下主要巷道瓦斯的異常情況實行連續監控,能夠預防瓦斯事故。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瓦斯巡回檢查制度,瓦檢員要跟班檢查通風情況和測量瓦斯濃度,當發現局部瓦斯積聚時,要采取措施及時處理,嚴禁空班漏檢情況發生。對于突出礦井,還應做好瓦斯突出預測工作。
5.4開展瓦斯事故應急演習
演練對預防瓦斯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煤礦企業應當在“防救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指導下,認真編制瓦斯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習。通過預案的演習,不但能夠使礦工掌握各種應急技能,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應變能力,而且還能夠在演習的過程中發現瓦斯事故防治措施的不足,并完善措施,杜絕瓦斯事故的發生。
結束語
瓦斯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有強的責任心、精益求精的業務知識和一支過硬的團隊,才能做好瓦斯治理工作。嚴格執行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十二字方針,了解瓦斯的涌出規律,采取積極的安全措施治理瓦斯,為礦井安全生產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彭成.我國煤礦瓦斯抽采與利用的現狀及問題[J].中國煤炭,2007
Abstract: Taking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Xishan tunnel through the poor coal gas-rich seam for example,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gas explosion disaster in gas tunnel boring are discussed, and view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gas, excavation, support technology and other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關鍵詞: 瓦斯隧道;瓦斯爆炸;預防措施
Key words: gas tunnel;gas explosion;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105-01
0引言
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全長為20.557公里,西山隧道(分離式)長15.034公里,是太古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號稱三晉第一長隧。西山富含煤炭資源,同時瓦斯含量大,隧道主體工程距離上部含煤地層的距離在155~243m,隧道與采空區之間巖層風化破碎,節理發育、孔隙發達。
在西山隧道開工不久,七個工作面即出入口各兩個,兩個斜井,一個豎井,巖層都屬于Ⅳ、Ⅴ級弱圍巖時,其中一斜井掌子面經檢測有瓦斯涌出,瓦斯是無色、無味、無臭的一種混合氣體,其主要成分為甲烷(CH4)。瓦斯極易燃燒,但不能自燃,當與空氣混合到一定濃度時,遇火源能燃燒或爆炸。當坑道中的瓦斯濃度小于5%或大于16%r,遇到火焰只是在火源附近燃燒而不會爆炸;瓦斯濃度在5%/6%到14%/16%時,遇到火源便會爆炸,9.5%左右時爆炸威力最大,但瓦斯濃度大于43%r,一般遇火也不能燃燒,瓦斯濃度爆炸界限見表1。
1西山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考慮西山隧道所處位置的特殊性,為安全施工,防止瓦斯爆炸,隧道施工采取“加強通風、勤測瓦斯、嚴禁火源”三條基本強制原則。
加通風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的方法。瓦斯隧道施工前,要參考勘測設計文件提供的隧道瓦斯最大涌出量、里程段落長度、投入機械設備及人員數量等因素,考慮一定富裕系數,提前做好通風設計計算,確定施工通風風量、風速(不小于1m/s),科學選配隧道施工通風所需風機、風管(防爆型風機、阻燃型防靜電風管)的性能和規格。確保隧道空氣中的瓦斯濃度稀釋到允許濃度以下,并將其排除洞外。通風設備必須配備備用的通風機,一旦工作中的通風機生故障時,備用機械能立即供風。當通風機發生故障或停止運轉時,洞裙ぷ魅嗽庇α⒓闖防氳叫孿士掌地區,直至通風恢復正常,才允許進入工作面繼續作業。
勤監測:掌子面一般有十幾個風槍作業,噪音大,人員交流困難,采用“雙保險”監測措施:即建立遙控自動化監測系統與人工現場監測相結合。遙控自動化系統由洞口監測中心(配置主控計算機)和兩個隧道內的控制分站以及在隧道內各工作面,人行、車行通道等處設瓦斯濃度探頭,風速探頭,自動報警器,遠程斷電儀。通過各探頭,洞口和監測中心隨時了解洞內各處瓦斯濃度和風速情況,如有超標立即報警并通過斷電器關閉洞內電器電源。各工作面和瓦斯情況可及時地被監控人員掌握,提高對事故的應變能力,特別是巖層出現褶皺、斷層、甚至遇到煤層揭煤放炮期間,監測人員能立即觀察到炮后瓦斯濃度變化曲線和涌出量,節省施工間隙。但設置自動監測系統的探頭須離開挖面有一定的距離,必須指派專職瓦斯檢測員,配置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實行跟班作業巡查檢測,實行裝藥前,放炮前,爆破后人工進行瓦斯檢查(即一炮三檢查)。使得開挖過程中監測瓦斯濃度做到不間斷。測定瓦斯濃度點,設在隧道風流的上部進行,距離煤壁200mm處。
炮孔的堵塞質量對提高爆破效率,減少有害氣體和防止炸藥爆炸時火花包泄起很大作用,因此,裝藥完畢必須充填符合安全要求長度的泡泥,并搗實。實際用1:3的泥沙混合泡泥,濕度為18~20%。這種泡泥既有良好的可塑性,又具有較大的摩擦系數,炮孔深度超過1m時,要求堵塞長度不小于0.3m。
起爆電源在含瓦斯的隧道環境中爆破,通電時間必須小于6ms,使用線路電源放炮,由于無法控制通電時間,電路被炸斷時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爆瓦斯。因此只能采用MFBB型煤礦發爆器作為起爆電源。
由于爆破激起的空氣沖擊波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但作用時間較短,不能將瓦斯加熱到爆發溫度,可是空氣沖擊波經過反復迭加,則有引起瓦斯爆炸的危險。因此,掘進掌子面不得有阻塞斷面三分之一以上的物體,隧道中的鑿巖臺車、裝載機、運輸機等大型機械在爆破前應退離到距掌子面后20m以外。
鏟裝石渣前必須將石渣澆濕,防止金屬器械摩擦和撞擊發生火花;出碴運輸車輛要安裝尾氣排放凈化器,防止排放尾氣帶有火花。
風槍開鉆采用套鉆技術和濕式作業方式:先用短的鉆桿鉆孔打眼,再用長的鉆桿在打好的鉆眼繼續鉆孔作業,以避免風槍的長鉆桿在巖層表面打滑產生火花;鉆孔與噴射砼作業要做到先開水后開風,以密閉粉塵,避免產生火花。
Ⅳ、Ⅴ級弱圍巖拱部開挖一次成形并采用型鋼拱架支撐,Ⅲ級圍巖及以上全斷面開挖,及時噴砼(厚度>15cm,也稱初襯)封閉圍巖減少瓦斯溢出。型鋼拱架的連接鋼筋一律采用機械連接,不得焊接連接,即采用圓鋼代替:每根圓鋼的兩頭絲扣長度不低于100mm,用4個螺母及墊片和型鋼固定;鋼筋網片之間的連接以及和型鋼、連接鋼筋的固接采用鐵絲扭結。縱向連接鋼筋的預留孔和超前小導管一樣,即型鋼在洞外分節加工拼裝時預留。
初襯結束后,分離式隧道之間的人行、車輛通道可以開挖成型,以作應急通道。
2結束語
采取以上措施后,西山隧道的施工基本上順利進行,沒有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但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工作人員必須經過正規安全培訓,懂得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知識。
參考文獻:
[1]張鐵崗.礦井瓦斯綜合治理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1,(3).
[關鍵詞]礦井 地質災害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TD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126-01
1.引言
煤礦企業只有科學地認識各種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在開采過程中采取綜合有效地預防措施,才能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提高煤炭資源的開采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2.礦井地質災害的種類
礦井的地質構造是影響地質災害的關鍵性因素,在礦井的開發和建設過程中會打破地下原有的封閉環境,改變地質構造,造成安全隱患。地質構造受外界環境改變的刺激所產生的變化種類復雜,后果也不盡相同。以往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地表移動、瓦斯泄漏和巖層滲水等是較為常見的礦井地質災害。
2.1 地表移動及覆巖破壞
較為常見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裂縫和開采沉降均歸因于地下開采面積過大,在礦區范圍內,尤其是煤層淺埋區,大面積的煤層開采形成采場空間,會引起圍巖的原始應力變化,當圍巖所承受的應力超過它的極限強度時,就會發生位移、開裂甚至斷裂,造成覆巖破壞、產生地表裂縫等。雖然煤礦企業會對裂縫地區采取回填、土地復墾等措施,但很難恢復到地質構造變化前的效果,這不僅涉及到生態環境的破壞,更為地表水滲透提供了通道,埋下了安全隱患。
2.2 瓦斯與煤塵爆炸
礦井瓦斯是煤的生成和變質過程中伴隨產生的氣體,由以甲烷為主的各種有害氣體構成。瓦斯爆炸是一定濃度的瓦斯在引火源的作用下與一定濃度的氧氣發生的劇烈氧化反應。瓦斯濃度、氧氣的濃度以及引火溫度是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但三者的臨界值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受壓力及煤塵、混合氣體濃度和惰性氣體混入等影響,情況通常較為復雜。更為重要的是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會促使附近的氣體產生極大的沖擊力,造成人員傷亡和巷道、器材破壞,其揚起的煤塵使之參與爆炸,形成連續爆炸,破壞力驟然提升。
煤塵爆炸是指煤礦生產中的各種礦物細微顆粒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燃燒或爆炸反應,在此過程中產生的CO等有毒氣體能導致人員窒息身亡。
2.3 礦井水害
透水事故在近期發生的礦井災害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以礦井涌水和老空透水為主的水害事故不容忽視。大多數地方的煤礦均在煤層淺部開采,將井筒建在老空區或周圍有老空區的現象普遍存在,古老煤礦形成的老空區積水量很難預測,開采范圍也難以確定,極易引發透水事故。
3.礦井地質災害的特點
充分地掌握礦井地質災害的特點對有效預防事故發生、及時減小災害損失起到關鍵性作用。綜合來看,礦井地質災害主要有連發、區域性強、可預測性等特征。
3.1 連發性
生態系統具有明顯的聯動性,牽一發而動全身,某一方面出現變動必然會引發其他自然因素的改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當礦井的地下構造因開采而發生改變時,就會引發其他地質要素發生某種程度上的改變或破壞,這種連鎖式的改變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引發地質災害,且災害的種類極可能具有非唯一性,產生復雜的、連發性的地質災害。
3.2 區域性
幾乎每個不同的區域都具有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征,其耐受性和受破壞程度通常具有較大的差別,因此,不同區域的礦井面臨的地質災害威脅不盡相同,由地區特性決定。
3.3 可預測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我國科研能力的提高,相關部門關于地質災害的認知程度不斷加深,煤礦企業也從多種渠道獲得了有關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地質災害的預兆、形式等有了進一步的把握,不再單純憑借以往的經驗教訓,先進的科學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地質災害的可預測性表現突出。然而,由于地質結構復雜多樣,現階段仍難以實現全面的地質災害預防工作。
4.礦井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
4.1 減輕地下開采對地面影響的措施
為了降低地下開采對地面造成的不良影響,應對開采可能影響到的地質結構及其應力能力進行透徹的分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預防。當地下開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時會對地面建筑及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也可能造成地下水疏干和耕地、坡地裂縫。
對于薄煤層和中厚煤層而言,雖然隨著上覆巖的成分、膨脹系數等變化其塌陷帶波及上部巖層所造成的裂隙高度會不盡相同,但其裂隙高度仍然是有限的。對于厚煤層來講,由于采取與薄煤層不同的開采方式,開采過程對巖層的破壞程度也明顯加強,基本上為開采厚度的2-8倍。裂隙沉降帶高度能達到不規則塌陷帶的2倍多,若覆巖層的厚度超過了以上數據計算的破壞影響高度,則地面可以免受波及,幾乎不會產生破壞跡象,否則,要充分考慮應對地面破壞的預防措施。然而,從煤礦企業的角度出發,即便是沒有影響,也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性預防措施。
4.2 預防瓦斯與煤塵爆炸的措施
4.2.1 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預防瓦斯爆炸可以從控制爆炸條件入手,防止礦井瓦斯集聚、避免接觸高溫火源。
對于預防瓦斯氣體聚積可以從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要加強礦井的通風管理,使瓦斯濃度保持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濃度以下,在各工作面設置獨立的進回風系統,使瓦斯濃度在進風風流中不超過0.5%,回風風流中不超過1%,礦井總回風流中低于0.75%。其次,要建立健全瓦斯檢查制度,保證檢查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利用先進的甲烷檢查儀器對各用風地點的瓦斯濃度進行精準測量,發現隱患并及時處理,嚴禁超限作業。最后,從降低煤層及采空區瓦斯產生量的角度減低瓦斯濃度,采取瓦斯抽放的方式對含量大的煤層進行事先處理。
4.2.2 防止煤塵爆炸的措施
根據煤塵爆炸發生的特征,要從防塵和隔絕火源兩方面防止事故的l生。一是采用靜壓灑水的方式減少礦井中煤塵的懸浮量和產生量;二是采取全方位的火源隔絕措施,堅決禁止因摩擦等產生高溫火源。
4.3 礦井水害的預防措施
礦井水害不僅關系到煤礦企業的利益和員工安全,更關系著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預防礦井水害,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摒除工作人員的保守思想,充分調動其工作熱情,灌輸礦井水害的相關知識,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礦井水害的危害,提高警惕。其次,要加強預先探測,明確分工和工作職責,對于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保證探測工作及時進行,同時也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探測設備,確保獲得全面、準確的高質量探測結果,爭取將礦井水害扼殺在搖籃中。最后,要注意礦井選址和合理改造,在礦井選址的過程中要事先對水害的風險進行評估,結合工程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考量,充分降低水害發生的概率。
5.結語
礦井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危害等級高、防治較為困難,短時期內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危害的發生。因此,煤礦企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和設備做好全面的預防工作,為辛勤的員工負責,為企業的發展負責。
瓦斯災害是煤礦安全生產的五大自然災害之一。瓦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爆炸和燃燒;當瓦斯大量積聚,濃度達到或超過40%時,能使人窒息,造成死亡。井下一旦發生瓦斯爆炸,不但會造成財產損失,更重要的是會造成礦毀人亡的嚴重后果。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采取下措施,以有效地控制瓦斯爆炸。
一、改善礦井通風系統,提高礦井抗災能力
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優化選擇礦井合理的通風系統和改造方案。采用降阻、堵漏、改造通風機性能等技術措施,提高礦井通風能力和抗災能力。煤礦掘進工作面必須實現“三專兩閉鎖”(專用開關、專用線路、專用變壓器、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和雙風機雙電源并能自動切換,局部通風機應有一定的備用系數,消滅串聯通風、老塘風。局部通風機必須指定人員負責管理,并實行掛牌制度,任何人不準隨意停開,建立停電停風臺賬以及停電停風管理制度。嚴禁使用3臺以上局部通風機同時向1個掘進工作面供風,嚴禁使用1臺局部通風機同時向2個掘進工作面供風,同時必須實現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
二、加強通風管理,防止瓦斯積聚
掘進工作面采用全壓式局部通風機通風,瓦斯噴出與煤塵爆炸的區域采用全壓式通風。局部通風機由專人負責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安設在進風巷道中,實行“三專兩閉鎖”。風筒必須使用抗靜電、阻燃風筒,且吊掛平直,接頭嚴密,不漏風,不脫節,破了洞要及時修補,拐角用彎頭轉彎,嚴禁轉死彎或直角彎。風筒出風口要符合有關規定,距掘進迎頭不得超過5米。
三、加強掘進通風裝置管理
加強掘進通風裝置管理是防止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重中之重。做好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工作,必須抓好以下幾點:
1.煤礦必須按規定配備足夠的專職瓦斯檢查工。瓦斯檢查工必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責任心強,有煤礦井下工作經驗,熟悉通風瓦斯管理的基本知識和要求,能熟練使用瓦斯檢定器(光學甲烷檢測儀),并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資格證。強化現場管理,杜絕空檢、漏檢、假檢。
2.加強技術管理,合理布置巷道,最大限度合理配備采掘比例,同時,在作業規程中要提出安全管理。兩巷的貫通相距2O米時,只準從一頭向對方接通,不得對接,對方工作面必須保持正常通風。每次爆破前,班組長和瓦斯檢查工要到對面工作面(或巷道)檢查瓦斯情況,只有當對方工作面各處瓦斯濃度均在1%以下時,設好警戒,方可裝藥爆破。貫通時,必須有通風部門的負責人在現場指揮貫通,巷道貫通后嚴格按照編制的礦井通風系統調整措施進行通風系統調整,并對相關區域的風量、瓦斯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大力推廣采掘機械化工藝,盡量減少打眼、裝藥、放炮。炮掘工作面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的爆破制度,只有當爆破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小于1%時,方可裝藥爆破。
4.加強掘進工作面瓦斯以及煤層掘進巷道或掘進工作面高頂處的瓦斯管理工作。可采用充填法排放高頂處瓦斯積聚,也可利用導風風障、壓風管、水力引射器等安全設施把風流引到高頂處,從而有效地控制高頂處的瓦斯濃度。
四、加強井下電氣設備管理,嚴防電氣火花產生
煤礦井下發生瓦斯爆炸的三大要素(氧氣濃度、瓦斯濃度、火源)中,氧氣濃度雖然不能有效控制,但瓦斯濃度和火源是可以控制的。井下電氣火花是引爆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須嚴格執行電氣入井防爆檢查制度,入井后采用機電運輸設備的各類保護裝置,同時大力推廣使用不延燃高低壓動力電纜、煤電鉆電纜及阻燃膠帶、無火花信號裝置、真空開關等新技術新裝備。全面加強設備檢修、維修,嚴禁帶電作業,特別是地方小煤礦井下煤電鉆的綜合保護必須投用。嚴格按相關規程作業,堅決杜絕“雞爪子”、“羊尾巴”和“明接頭”。堅持掘進工作面使用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和專用線路,嚴禁電工違章作業和帶電檢修和搬遷電器設備,不完好的礦燈和非防爆的電氣檢測裝置嚴禁入井,杜絕電氣火花的產生。
五、加強井下掘進工作的爆破管理
井下爆破工作也是點燃瓦斯與煤塵爆炸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防止爆破引起瓦斯爆炸,煤礦應使用合格的炸藥與雷管。在有瓦斯、煤塵爆炸的掘進工作面,嚴禁使用非煤礦許用的炸藥和雷管。雷管和炸藥必須分開搬運,分別送往掘進工作面。在打眼放炮時,應設防塵措施,放炮前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與“三人連鎖放炮制”。按規定裝藥聯線放炮,炮眼封泥必須使用水炮泥,嚴禁用爆粉、煤狀及可燃材料做封泥,嚴禁放空心炮。放炮必須采用煤礦許用的放炮器材,禁止使用明接頭或的放炮母線,堅決使用放炮器,放炮后加強通風,認真檢查瓦斯后方可作業。
六、加強掘進“一通三防”工作,搞好安全培訓
關鍵詞:瓦斯管理;事故分析;預防
中圖分類號:TD7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17(C)-0187-01
引言:中平能化集團本部目前有30多對礦井,隨著產能的擴大和采深的下延,目前已有10多對高瓦斯礦井,生產條件日益復雜,安全隱患逐年增加。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為提高安全系數,集團公司制定了建設現代化礦井的規劃,提出用兩年時間消滅炮采的發展目標。同時在今年成立了能源化工研究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重點開展煤礦安全生產、瓦斯防治等領域的攻關,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就集團公司如何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做一具體闡述,以供同行探討。
一、瓦斯事故的源頭――瓦斯積聚
眾所周知,引起瓦斯爆炸的三要素是足夠量的瓦斯、足夠量的空氣和引爆火源。三要素中足夠量的瓦斯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素。井下作業場所瓦斯達不到爆炸濃度,再有足夠的空氣和引爆火源也不會引起爆炸。所以,討論煤礦井下作業場所的瓦斯爆炸,首先應該討論作業場所瓦斯的積聚。統計表明,瓦斯積聚主要原因是無風、無循環風造成。掘進工作面、盲巷、留煤眼和采空區等為主要積聚區。
二、瓦斯事故預防
(一)防止礦井瓦斯積聚
1、加強通風管理,要求礦井擁有安全可靠,獨立,且風向合理、風量穩定的通風系統。2、及時處理積聚的瓦斯,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1)封閉長期不用的盲巷、盲硐;(2)未封閉的盲硐區安設風板及風簡分叉;(3)臨時停工的工作面,不得停風;(4)機采工作面及機組應配水力引射和環隙壓風引射送風設備。3、積聚大量瓦斯的巷道,不要瞬間啟動風機,應制定安全疏排方法。4、嚴格執行規程,必要時,積極建立瓦斯監控檢測系統。5、分源瓦斯治理及抽放,掘進工作面瓦斯超過3m3/min、回采工作面超過5m3/min,應采取抽放瓦斯辦法。
(二)對“三違”行為造成的事故認真總結分析
造成“三違”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來自思想認識上的錯誤、生產與技術管理失誤及職工素質不高3個方面。
1、對瓦斯涌出及積聚規律缺乏辯證認識。機械認為,瓦斯涌出量大才有可能引起爆炸,甚至個別領導認為自己的礦是低沼氣礦井,不會發生瓦斯事故。要避免瓦斯事故,根本問題是要預防瓦斯積聚。只要保持正常通風,強化通風管理才能防止發生。堅持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電器防爆等制度,堅決執行煤礦“一通三防”齊抓共管責任制,從根本上杜絕瓦斯事故。2、生產與技術管理上失誤,直接威脅通風安全。礦井設計低劣,開拓布局不合理,生產安排不當,給通風、防瓦斯、防塵、防滅火帶來先天性困難或隱患。3、防治瓦斯燃燒。(1)井下用安全、合格材質的錘打沖擊工具;(2)礦燈應保證完好,嚴禁井下拆、開敲打礦燈;(3)防止機械摩擦起火,安裝過熱保護、溫度檢測報警裝置;(4)井下使用安全設備和材料,并嚴格管理。4、不斷提高職工素質,適應由低瓦斯向高瓦斯礦的過渡。一些干部、工人安全觀念淡薄,安全責任感差。干部表現為違章指揮、決策失當,工人為違章操作,一味蠻干。這里又以采掘區班長最為典型。
三、加強現場管理是防止事故的根本
在井下,加強防止瓦斯積聚措施的施工、工藝管理。加強采掘工作管理,施工時間、瓦斯涌出狀況和動力征兆相適應。加強放炮管理,要有專門放炮措施、爆破說明書、炮眼布置:孔數、孔徑、孔距、孔深及角度。
1、存在瓦斯積聚(濃度達2%,體積達0.5m3)。其存在的地點主要有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盲巷、盲硐、采空區、溜煤眼及采空區等。2、超通風能力生產,采掘面風量分配不足。3、局部通風管理不善。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通風設備虧欠。通風設施質量差,如風門漏風、永久密閉漏風、采空區漏風等,風流短路,無風、微風、循環風等以及一臺局扇向多頭供風,無計劃停風,局扇“三專兩閉鎖”不執行,風筒管理不善等。
四、經驗與建議
1、加強礦井通風管理工作,完善通風系統,完備通風設施。2、加強礦井瓦斯管理工作,重點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掘進工作面瓦斯管理。高瓦斯礦井做到“應抽盡抽”。3、加強安全監督檢查,杜絕“三違”。4、加大“一通三防”工作力度,層層落實各級各部門“一通三防”責任制,確保礦井“一通三防”的裝備設施投入。5、井下各用風地點,要合理配風。特別是加強局部通風管理。局扇要有專人管理。禁止局扇無計劃停風,長距離掘進巷道風量不足。杜絕局扇多頭供風,掘進工作面循環風、無風、微風作業。杜絕不合理的串連通風、擴散通風、老塘通風。6、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制度。采取使用水炮泥、水電鉆、放炮噴霧等措施。7、處理電器失爆及高溫點,消滅井下任何火源。8、盲巷、盲硐、廢巷、采空區等容易引起瓦斯積聚的地方,要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關鍵詞 煤礦;井下通風;災害預防
中圖分類號:TD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7-0165-01
通過保證煤礦井下的通風系統的正常運行,可以有效的預防以及避免安全事故以及災害的發生,確保煤礦井下工作的安全以及正常運行。井下通風與災害的發生具有相輔相成且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實際的生活中,做好井下通風工作,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及預防災害的發生,從另一方面確保煤礦井下通風的順利進行。據相關專家的有效統計表明,煤礦事故的發生主要由于井下通風的不良而造成的,所以,良好的通風措施可以預防礦井事故發生,保證煤礦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
1 煤礦井下通風的重要性
井下通風是指將新鮮的空氣引進煤礦中,增加煤礦井下的氧氣濃度,降低井下有毒、有害氣體的含量。煤礦井下通風的主要作用是:給井下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滿足井下工作人員對氧氣的需求;沖淡井下的有毒、有害氣體,確保施工的安全進行;調節井下的氣候,為井下的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等。經相關實踐經驗表明,對煤礦礦井進行通風是非常必要,且是安全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井下工作人員在沒有氧氣的支持下,隨時可能會喪失生命,同時,煤礦進行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有害氣體,如CO、CO2、NO2、HS、CH4等,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體征,如不及時的排除,不僅會影響正常的生產,而且還危機到人們的生命健康。但煤礦井下受地溫等因素的影響,其氣候環境非常惡劣,及時的對其進行通風調節,可以進一步確保井下作業人員的工作環境以及生命健康,進而確保煤礦井下作業的安全,如不進行通風就不能保證正常的生產以及生命的安全,所以,煤礦井下進行通風處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環節。
2 煤礦井下通風災害預防原理分析
有害氣體中毒以及瓦斯爆炸是煤礦井下最為常見的生產事故,而有效的礦井通風就可以避免這兩種事故的發生,同時,由于井下通風設備以及系統可以通過對井下的風流進行有效的控制,使煤礦井下的風向按照指定的路線流動,有效的將有害氣體引進采空區內,隨著空氣的排除,進而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
煤礦井下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風別是: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大于12%;瓦斯濃度在5%-16%之間;存在可能引發的火源,氣溫大于650℃。在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前提下才能夠發生爆炸,所以在實際生產中,只要控制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就能有效的預防并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由于氧氣濃度過低會對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帶來危險,所以在控制以及預防瓦斯爆炸的過程中主要以控制瓦斯濃度以及杜絕火源為主,避免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在井下作業時,如果通風情況不好,就會造成瓦斯濃度上升,如果通風情況良好,瓦斯濃度就會隨著風流而降低濃度,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時刻做好井下通風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瓦斯濃度升高而發生爆炸。同時,煤礦井下存在有很多的火源,但是對主要的火源加以控制后,就能夠有效的避免瓦斯事故的發生。此外,在煤礦井下進行施工作業時,應該盡量避免金屬與金屬間的摩擦,避免其摩擦產生的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除此之外,還應該做好火源的預防以及監測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瓦斯爆炸發生的幾率,確保煤礦的正常生產以及正常運營。
3 煤礦井下通風系統的優化措施
近年來,為了能夠很好的適應機械化采煤的要求,煤炭企業管理部門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頒布關于煤礦發展的相關技術要求的標準,并嚴格執行,將其作為建設新井、改造礦井技術以及開拓深延為基礎依據。為了能夠有效的避免煤礦生產集約化、開采深度增加、瓦斯大量涌出等問題,遵循節能減風、綜合治療、對癥下藥的指導方針,對傳統的煤礦通風設備以及系統進行優化設置以及改造,大力配合煤礦進行改進工作,其具體的實施優化方案可以總結概括為以下內容。
3.1 引進新的通風設備
1)為了適應煤礦井下通風系統的優化以及生產集約化的相關要求,1980年末,我國相繼引進2K60和GAF系列的軸流式風機、G4-73和K4-73系列的離心式等風機。20世紀90年代初,依據國家的八五關項目,研發出FD型的對旋式風機。該系列的通風機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等優點,被廣泛的應用在我國各大煤礦企業中。
2)研制出離心式風機的調速裝置,引進可控硅調速、液力、液力偶合器和變頻調速裝置。
3)加強通風機以及其相關的附屬裝置的管理工作,減少風硐、風機內部以及擴散塔的阻力損失和漏風,提高通風機運行效率。在對煤礦中老舊機進行優化改造中,應該查明通風機特性與通風網絡風阻特性匹配差,使風機長期處于低效區運行等問題,提出一整套風機經濟運行的辦法,對老、舊風機進行多種方法的技術改造,如采取更換機芯、改造葉輪和葉片等辦法提高風機運行效率。
3.2 采區通風系統優化布置
優化采區和工作面的通風布置,有效提高通風能力和排出瓦斯的效果。隨著集約化生產和礦井向深部發展,采區和采煤工作面的絕對瓦斯涌出量劇增,要求采區和采煤工作面的通風能力迅速增大。在采區的通風系統布置方面,出現3條上山的布置方式,采區內有了獨立的進風和回風上山,利于采區內采煤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的獨立通風,提高采區的通風能力和風流的穩定性,也為保證采區的局部反風和作業人員的安全脫險提供有利條件。在采煤工作面的通風布置方面,在常規的U型通風布置的基礎上,提出了U+L型方式,改變了采空區的流場分布,有效地防止采煤工作面隅角瓦斯積聚,促進采空區瓦斯的排放。為了防止專用瓦斯排放巷瓦斯超限,又提出和采用了Y型的通風布置方式,單獨供應新鮮風流直接稀釋采空區涌出的瓦斯。此外,還采用了W型和Z型等布置方式,在適宜條件下均取得較理想的通風效果,改善采煤工作面的通風條件,保證安全回采。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煤礦通風系統的提升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彰顯,給煤礦的正常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應該注意文中提到的幾點內容,如引進新的通風設備、采區通風系統優化布置等措施,提高煤礦井下通風效率,避免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的保證煤礦企業的安全運作,減少井下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何國強.論煤礦井下通風對災害發生起到的預防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6(16):255-256.
【關鍵詞】瓦斯;地質;礦井
前言
在所有的煤礦安全事故當中最主要的一種類型就是事故,也是煤礦五種災害中的一種。近年來,煤礦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頻率在不斷地遞增。如:在2009年的時候,我焦煤集團屯蘭煤礦就發生了一起事故,貴州黔西南州興仁縣振興煤礦事故、在黑龍江的龍煤鶴崗公司發生了新興煤礦事故等都是典型的瓦斯爆炸事故。所以加強瓦斯事故的安全管理及防治措施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1.對礦井瓦斯地質影響的因素
瓦斯大部份是煤在形成的過程中會產生的,根據瓦斯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三種形成方式,那就是生物化學作用形成、油氣田的瓦斯侵入和煤變質形成。日常所說的瓦斯含量指的就是巖體或是煤體在自然環境的條件下所含的瓦斯量,總共包括兩種瓦斯,即吸附瓦斯和游離態瓦斯。對礦井瓦斯含量的影響原因有很多,全部概括起來的話有兩大類:一是瓦斯放散和保存條件;二是影響瓦斯生成量多少的因素。實際中的瓦斯生成量和礦井中煤巖體內的瓦斯含量差別是比較大的,不同煤田、同一煤田不同礦井和同一礦井不同采區的瓦斯含量也是大有不同。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那就是來自于地質因素,其大致表現在以下方面:
(1)煤層賦存的條件。處在煤層中的瓦斯會受到來自地層的壓力,瓦斯將在煤層中不斷地運動,而運動的速度與圍巖和煤層的滲透性密切相關。圍巖和煤層滲透性越大,那樣瓦斯就越容易逸散,反言之,瓦斯則越容易儲存在煤層當中;如果煤層的圍巖致密而完整,那么煤層中的瓦斯就會很容易地被儲存下來,反之,瓦斯就越容易逸散。同時瓦斯是可以在水中溶解的,因此地下水活動的越劇烈,煤層中所含的瓦斯量就相對較少,反之,地下水活動不劇烈,煤層中瓦斯的含量就相對比較多。另外,水分子也會對瓦斯的含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它是可以占據吸附表面和煤體的裂隙,減弱煤對瓦斯的吸附能力。所以,煤層含水量越大,瓦斯就相應的越少。瓦斯還與煤層傾角和煤層的埋藏深度有關系。通常,瓦斯的含量會與煤層埋藏深度成正比例的關系,而煤層的傾角越小,瓦斯的含量就越大。對于那些埋藏的不深的煤層,尤其是露頭存在時,那樣煤體中的瓦斯就更容易通過露頭的方式逸散到大氣中去,瓦斯的含量相對較小。
(2)地質的構造。影響同一礦區內瓦斯含量存在比較大的差別的主要因素就是地質的構造,瓦斯涌出量往往減少或增加是在地質構造的附近。一般說來,有利于瓦斯的排放,瓦斯含量就相對會減少;壓性斷層是可以封閉和儲存瓦斯,所以稱其為封閉性斷層,這會使得瓦斯含量不斷增大。在影響瓦斯存儲因素中當,地質構造是占首位的,則封閉型地質構造是有利于封閉瓦斯,開放性地質構造則是有利于排放瓦斯。瓦斯的噴出大多數是發生在溶洞裂縫區、地質構造破壞帶、向斜和背斜軸部儲瓦斯區和其他儲瓦斯構造與原始洞縫相通的區域,是發生瓦斯噴出的良好通道,這對礦井的安全生產是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3)煤體自身的性質。一般煤質和煤體的孔隙率就取決了煤體對瓦斯的吸附能力,煤的孔隙大小不同,變質程度不同,它含的瓦斯量也是大不相同的。在成煤的初期,煤的孔隙率大,結構疏松,儲存游離瓦斯的空間比較大,那時瓦斯的吸附能力也是很強的。但那時的煤質主要是以褐煤為主,在成煤物化的作用下還未生成大量的瓦斯,所以煤體中所含的瓦斯量相對是比較少的。在煤化地質的作用下,煤質孔隙率減少,逐漸致密,吸附瓦斯的能力相對降低不少。隨著煤的不斷變質,煤體內部將會產生許多細微的孔隙,這樣煤的表面積就會不斷的擴大,至無煙煤達到最大,因此無煙煤對瓦斯的吸附能力是最強。
2.礦井瓦斯事故發生的防治措施
2.1建立瓦斯安全管理機制
為了盡量減少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預防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搞好瓦斯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減少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提。除去瓦斯爆炸物質的危險源。盡可能地去抽放瓦斯,抽出開采的鄰近煤層、采空區和煤層等瓦斯源中的瓦斯,減少井下瓦斯的涌出量,是提前控制和預防瓦斯事故的最基本措施。對于部分地區聚集的瓦斯,可分支通風法、采用隔離法、引風法等措施來隔離或者吹散巷道內聚集的瓦斯,保障生產安全。
2.2建立火源安全管理機制
(1)加強礦井用火的安全管理。嚴禁在井下生火取暖和吸煙。瓦斯泵房和附近20m以內不許存在明火。在井下也不準進行氣焊和電焊等焊接作業,如確實是需要那么就必須嚴格執行報批手續。
(2)加強礦井用電的安全管理。礦工長期在低電壓供電線路中所養成的帶電搭火、接線、換燈泡等習慣,如果在井下高壓電力作業中還是如此,那么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用于井下的電氣設備必須進行防爆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井下電纜接頭不準留有明接頭,對電纜經常檢查,防止漏電,設置漏電保護器;礦燈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如在井下發生損壞,嚴禁在井下打開電池盒或自行修理。
(3)加強井下放炮的安全管理。井下作業時要對火藥和雷管進行嚴格管理,實行審批使用程序。嚴禁簡放明炮及明電放炮、化放炮程序、多母線放炮、反向爆破、次裝藥多次爆破、違規填充炮泥、一使用巖石炸藥爆破等。
2.3礦工不安全行為控制
導致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種因素交合的,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一些主觀上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同時也有間接的原因。安全教育目的是為了防止礦工的不安全行為,防止人為失誤的重要途徑。它的重要性第一就是在于通過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企業領導和廣大礦工做好預防事故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第二,安全技能的提高與安全技術知識的普及,可以使廣大礦工們掌握事故發生發展的一般客觀規律,同時可以提高安全操作水平。第三,礦工們還可通過安全教育來提高安全控制技術與掌握安全檢測技術水平,做好相應的事故預防措施,可以起到保護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作用。安全教育可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
(1)安全的態度教育。操作者可以通過安全態度教育盡可能自覺地掌握安全技能,盡量克服不利于安全生產的觀念和思想,從而樹立科學的法制觀念和安全觀念,端正安全的態度,自覺地遵章守紀,提高安全的意識,搞好安全的生產。教育內容應該包括學習安全生產法規、法律、企業規章制度與方針政策,安全形勢教育和結合典型事故案例開展的安全教育等。
(2)安全的知識教育。使礦工們能夠掌握事故預防的基本知識,提高礦工們的安全素質,從而提高煤炭企業整體事故預防水平。教育內容包括安全法規知識、生產法律、安全管理知識和安全技術知識。各種知識教育的深度可結合礦工所在崗位進行安排。
(3)安全的技能教育。通過對教育者進行培訓與反復的實際操作訓練,可以讓他們逐漸掌握安全的技能。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中,使作業人員能熟練掌握并完成本崗位安全作業技巧,具備一定的安全操作能力與緊急應變能力。
關鍵詞: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防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demand, tunnel engineering quantity increased, tunnel construc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general construction, risk factor is higher, especially the gas tunnel situation is more outstanding.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my years in gas preventio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he gas tunnel construction of gas tunne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gas preven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safety measures.
Key words: gas;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U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瓦斯
特征 瓦斯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CH4)與乙烯(C2H2),比重為0.554,具有能燃燒,能爆炸,能使人窒息的多種危害性,但它的最主要的危害是燃燒爆炸。
放出類型
瓦斯放出是地層中的瓦斯氣體在地應力作用下沿巖體構造裂隙外漏的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瓦斯的滲出:它是緩慢的、均勻的、不停的從煤層或巖層的暴露面的空隙中滲出,延續時間很久,有時帶有一種“嘶嘶”的聲音。(2)瓦斯的噴出:比上述滲出強烈,從煤層或巖層裂隙或孔洞中放出,噴出的時間有長有短,通常由較大的響聲和壓力。(3)瓦斯的突出:在短時間內,從煤層或巖層中突然猛烈地噴出大量的瓦斯,噴出的時間,可能從幾分鐘到幾小時,噴出時常有巨大的轟響,并夾有煤塊或巖塊。 以上三種瓦斯放出形式,以第一種放出的瓦斯量為最大。
3、瓦斯爆炸影響因素
(1)溫度
實驗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甲烷爆炸下限下降、上限上升,即爆炸范圍擴大。
氣壓
隨著環境壓力的升高,甲烷爆炸下限變動很小而上限上升很大,這個規律對烴類氣體都適用。
氧氣濃度
瓦斯爆炸界限隨混合氣體中氧含量的降低而縮小。當氧含量降低到12%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
煤塵
飛揚在烷空氣體中的煤塵,會降低甲烷的爆炸下限。因為不僅煤塵本身有爆炸性,而且煤塵遇熱時可能會干餾出可燃氣體,這些都可使甲烷爆炸下限下降。
二、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特點
凡隧道通過的地層中預計含有瓦斯或檢測出瓦斯,即屬于瓦斯隧道(與瓦斯地段長度占全隧道比例大小無關)。
1、瓦斯隧道施工時,可能發生6種災害:瓦斯爆炸、瓦斯燃燒、瓦斯窒息、煤(巖)與瓦斯突出、煤塵爆炸、巷道坍塌。
2、低瓦斯隧道在鐵路和公路的瓦斯隧道中,數量最多,比例最大。
3、瓦斯隧道中瓦斯涌出量小,洞內瓦斯濃度低,有時甚至測量不出來。不論設計方還是施工方,都容易忽視。
4、鐵路規范規定,低瓦斯隧道不要求使用防爆的機具和電氣設備,很多人以為與普通隧道沒有區別。
5、低瓦斯隧道一般不會出事故(在南昆線以后),內昆、水柏、渝懷等很多鐵路的低瓦斯隧道都正常施工,沒有出事故,已經產生了麻痹思想,但低瓦斯隧道一樣會出事故,有必要強調它的安全生產重要性,有必要針對低瓦斯隧道的特點研究其安全生產技術。
三、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防治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隧道瓦斯管理制度
隧道瓦斯管理制度是隧道瓦斯管理不可缺少的內容,是保證隧道安全生產的基本措施制度,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措施,沒有制度就沒有統一的行為標準。隧道施工生產是在極其復雜和惡劣的環境中進行作業,如果出現某一個人的行為不規范,就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為使通風與瓦斯管理工作能夠得到正常的開展,杜絕瓦斯事故的發生。必須結合隧道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隧道瓦斯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制度。 隧道瓦斯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健全專業機構,配足檢查人員,定期培訓和不斷提高專業人員技術素質的規定,安全檢查人員(包括瓦斯檢查員)區域分工巡回檢查匯報制度、交接班制度,項目負責人抽檢瓦斯日報的規定;塌方區和密閉啟封等有關瓦斯管理的規定;爆破與隧道貫通時的瓦斯管理規定;隧道瓦斯排放的有關規定及瓦斯監控裝備的使用、管理的有關規定;隧道瓦斯抽放、防止煤與瓦斯突出的規定。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同時,還應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以保證有關規定、制度的貫徹落實。
(二)加強施工人員培訓
對進洞施工人員及管理干部進行瓦斯隧道安全技術培訓。工人必須學習安全基礎知識,了解有關事故發生的預兆,掌握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熟悉本工種操作規程及有關設備的操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干部必須學習安全技術理論,掌握瓦斯災害事故發生的規律、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特別重視要加強特種工種培訓,如:瓦檢員、電工、開挖工、爆破工等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培訓,取得合格證后,方準上崗作業。
控制火源
控制火源主要采用如下幾種方式:
1、控制火源進入瓦斯隧道,要求采用嚴格的管理方式,檢查施工人員隨身攜帶的可引起燃燒的物品如打火機、香煙等易燃易爆物品,并進行嚴格的登記。
對用電系統進行改造,采用礦用防爆物品,如防爆低壓燈、防爆接線盒、防爆開關等。
對施工機械進行改造,洞內所有的施工機械都要進行防爆改裝,以防止機械作業過程中產生火花。
對洞內有可能產生火花的作業行為要采用嚴格的審批制度,施工部位20米區域內要進行嚴格的瓦斯檢查,檢查人員跟蹤作業,并配備滅火器、救生設施等。
爆破作業必須采用煤礦許可的礦用炸藥,裝藥量、雷管、炮泥及放炮點附近的瓦斯濃度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
(四)爆破作業防治重點
爆破作業應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嚴格執行“三人連鎖爆破制”(指放炮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班組長派人警戒準備下達放炮命令,然后將自己的放炮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經檢查瓦斯濃度符合要求后,再將放炮牌交給放炮員)。
瓦斯作業面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嚴禁使用半秒、秒級電雷管。
瓦斯作業面爆破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
2016年11月30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召開全國煤礦事故警示教育視頻會議,此次會議是為了貫徹落實2016年11月27日國務院安委會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吸取重慶金山溝煤礦“10?31”特別重大瓦斯爆炸等事故教訓,研究部署深化煤礦安全大檢查,切實加強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12月4日下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又在赤峰市召開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緊急視頻會議,認真學習、總理近期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重點分析近期3起煤礦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暴露出來的問題,部署各地安全監管監察系統切實吸取血的教訓,進一步明確要求、強化措施,深入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大檢查,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煥寧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黃玉治主持會議。
吸取事故教訓
11月30日會上,各產煤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有關涉煤中央企業的相關人員觀看了事故警示教育片。事故警示教育片主要介紹了吉林省吉煤集團通化礦業(集團)公司(簡稱“通礦公司”)松樹鎮煤礦“3?6”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及教訓。2016年3月6日,通礦公司松樹鎮煤礦+100m東一采區41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發生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2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 286萬元。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41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位于復雜地質構造帶,第一單元45個區域防突底板穿層抽采瓦斯鉆孔中,有個別鉆孔控制巷道兩幫距離不符合規定,采取的順層鉆孔補充防突措施未能消除工作面突出危險;未執行該礦班班都要進行工作面突出危險性預測要求,事故前連續3個小班未進行工作面突出危險性預測;工作面出現煤層變軟、片幫、瓦斯忽大忽小等突出預兆后,沒有認真分析并及時采取措施;掘進工作面片幫、漏頂誘導煤與瓦斯突出。
造成事故的間接原因是:礦井沒有認真落實煤礦防突規定和企業內部防突要求;礦井防突安全技術管理存在漏洞;礦井防突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通礦公司對松樹鎮煤礦日常防治煤與瓦斯突出工作重視不夠,要求不嚴,隱患排查與安全管理不力,未能及時糾正該礦存在的沒有落實防突規定和要求、防突安全技術管理有漏洞、防突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等問題;吉煤集團對通礦公司和松樹鎮煤礦區域防突措施落實、局部防突管理、消除地質構造威脅等工作監督指導不力等。
事故及暴露的問題
近期煤礦較大以上事故多發。截至2016年12月15日,2016年已經發生11起重特大事故,分別是:1月6日,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乾安煤礦發生重大煤塵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3月6日吉林白山市江源縣吉煤集團通礦公司松樹鎮煤礦發生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2人死亡;3月23日,山西省大同煤礦集團同生安平煤業有限公司發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4月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天利煤礦發生重大頂板事故,造成10人死亡;4月25日,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礦業有限公司發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7月4日,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彩北村一小煤礦(非法)因非法盜采發生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2人死亡; 9月2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林利煤業有限公司發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10月31日,重慶市永川區金山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發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11月29日,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景有煤礦發生重大事故,造成22人死亡;12月3日,赤峰寶馬礦業有限公司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12月5日,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茶店子鎮辛家煤礦發生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1人死亡。
11月30日會上,通報了重慶市永川區金山溝煤礦“10?31”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經初步查明,直接原因是該礦違法超層越界盜采煤炭資源,違規采用國家明令淘汰的巷道式采煤法,以掘代采,串聯通風造成瓦斯積聚,違章裸眼放炮引發瓦斯爆炸,煤層參與爆炸。這是繼2013年吉林八寶煤礦“8?29”事故以來,時隔3年7個月,發生的又一起特別重大煤礦事故,影響非常惡劣,教訓極為慘痛。
12月4日下午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上,重點分析了重慶永川區金山溝煤礦“10?31”特別重大事故、黑龍江七臺河市景有煤礦“11?29”重大事故、內蒙古赤峰市寶馬煤礦“12?03”特別重大事故等3起煤礦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暴露出的問題:均為瓦斯爆炸事故,均存在嚴重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均屬關閉退出和落后產能的煤礦,均為被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查處的煤礦。這些共性問題反映出當前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突出問題,也反映了安全監管不力,工作不扎實、不落實等問題。
近一段時間,煤礦重特大事故多發。同類事故反復發生,教訓沒有認真吸取,值得深思。從事故原因分析,以及近期安全檢查的情況看,煤礦超層越界開采、超能力生產、擅自復產復工、重大災害治理措施不落實、安全投入嚴重不足、安全基礎管理滑坡、監管監察執法力度不夠、小煤礦淘汰退出不堅決等問題突出,必須清醒認識當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深刻汲取事故教訓,警鐘長鳴、舉一反三,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防范事故發生
12月4日會議上,楊煥寧強調,年末歲尾歷來是生產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各地區、各單位要按照11月27日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的部署,努力把安全生產大檢查推向深入,防止走過場、走形式,確保取得實效。進一步加強組織動員,增強安全生產大檢查的嚴密程度,特別對易造成群死群傷的重點企業、部位、場所,嚴格落實檢查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