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04:13: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事業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學生方面
1.1.1找工作、實習使精力、時間不足我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時間安排在大四第二學期,這一學期,學生們往往會忙于考研、考公務員、實習、找工作等等事情,從而無暇顧及畢業論文的寫作,或者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畢業論文資料的收集和寫作之中。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開題報告、論文提交給指導教師,往往在網上進行下載復制粘貼,在短時間內造論文,論文的質量就無從保證。1.1.2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筆者在論文指導環節中發現畢業學生對所選題目、論文設計、格式要求沒有準確的理解和應用。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就體現出了學生在知識儲備方面的不足。對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不知道文獻綜述、摘要部分怎么寫。在格式上,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不熟練,不知道論文格式的排版、間距等的調整。
1.2教師方面
1.2.1指導教師水平、經驗有限由于我校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也是新增專業,實行本科畢業論文僅有2年時間,青年教師和老教師都沒有論文指導經驗,大多憑借自己上大學做畢業論文的經驗去指導,因此,存在著研究手段和方法落后、指導出的畢業論文水平存在明顯差異。1.2.2重課堂教學輕論文指導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往往重課堂教學而輕論文指導。一方面,認為課堂授課直接影響到學生接收信息的效果和考試成績,評價一個教師的好壞和水平的高低,往往是從課堂教學情況、學生的反響以及科研、學術水平而進行的,因此,指導教師沒有將畢業論文指導環節放在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視;另一方面,忽視了畢業論文對畢業生的重要性,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認為畢業論文就是一次簡單的完成作業和批改作業。1.2.3遠程指導,面對面溝通減少由于學生們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剛好是他們在校外實習或是最后一學期找工作時間,因此,學生大都在校外甚至有的同學回到本省、本地實習或找工作。這就造成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少,大多采用網絡qq、郵箱、電話等方式進行遠程指導,面對面的溝通交流較少,不能及時規范學生的論文寫作,有時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
1.3制度、管理方面
1.3.1制度實施中存在缺陷學校制定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規程》,院(系、部)教學科往往將這一工作規程發給學生輔導員,而學生輔導員從qq平臺上將學校畢業論文工作規程發送至共享上要求學生自助下載查看。學生有些由于沒有上網或種種原因未能及時下載查看,或不認真對待和查看,導致制度落實不到位,學生不了解學校關于畢業論文設計要求,評想象自己拼湊和粘貼。不按照學校、院(系、部)要求寫作,造成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在指導環節中的重復修改、要求,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1.3.2時間安排緊張院系制定的畢業論文事件安排表,一般在大四第二學期開學后的4、5月份進行開題,而最終正式答辯和提交論文時間在6、7月份。這樣,學生們真正撰寫論文的時間就很有限。加上,有些學生因為開題論文題目過大或是種種原因要求從新更換題目,從新梳理思路,這樣,從新定題目開始寫文章又顯得時間很緊張,這樣的情況,學生和指導教師兩者都深有體會。
2.解決策略
2.1提高畢業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度
一方面,院(系、部)應該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條件,給予畢業生從選題、開題答辯、論文答辯到成績評定等一系列的指導和制度規范。院(系、部)加強前期的宣傳的動員,提高學生對于畢業論文撰寫的格式、寫作要求、寫作方向等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建議可以將畢業論文寫作時間進行調整,從原來的大四第二學期,調整為大三第二學期進行開題,大四第一學期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工作,這樣就可以給同學們在大四第二學期找工作、實習留出時間和精力。
2.2加強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
目前,教師普遍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畢業論文指導環節,基于這一現象,要求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該加強指導環節,提高重視程度。對于學生從開始的宣傳到論文題目的初選、終選、行文思路、開題撰寫與答辯、論文整體設計及答辯環節等各個環節給予指導。在確定選題前,可以幫助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實習單位和當前公共事業管理包括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法學方面的熱點問題選擇題目較小、較易于操作并符合本科生畢業論文要求的題目,避免由于學生論文題目選擇過大而造成內容空泛、行文受阻、開題不通過等現象出現;在確定了選題后,論文指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查閱大量的論文相關文獻,尋找創新點并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根據選題與學生加強溝通和交流,對行文思路給予梳理,并在指導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加強溝通和聯系,要求能夠面對面的指導,而不僅僅局限在網絡遠程指導或電話溝通上,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完善研究方法,保證論文質量和進度。并從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規范書寫,端正態度,幫助學生掌握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從文章結構、語言陳述、實驗數據、調查問卷設計、圖表制作、統計分析等方面加強學生的能力,從而為最終能夠提交優質的畢業論保證。
2.3完善管理制度和監督制度實施情況
長期以來,我國管理學學科一直重視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而公共管理尤其是其二級學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沒有得到重視•。目前,全國有五百多個高校都開設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但普遍的情況是各高校、各就業單位以及學生對該專業興趣越來越低,原因是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不高,而且難以對口就業,很多該專業的學生最終還是選擇了去企業,甚至是去做營銷類的工作。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國雖然緊缺公共事業管理類專業人才,但該類單位受編制的制約,能接受的新成員空間非常有限;二是現在的事業單位招人時逢進必考,這種招考面向的專業很廣,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招聘時優勢不足;三是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普遍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這也是導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最重要的原因。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之不足
2.1實踐教學設計欠科學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大二見習一周,大三兩至三周見習,大四三周畢業實習。而且實習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末,很多高校將認識實習安排在第三學期的期末,見習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的期末,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的期末。這種分散式的實踐安排,使得很多實習單位不愿意接收,認為學生還沒完全熟悉實習內容就離開了,給實習單位帶來的只有麻煩而不是互利,很多實習單位希望招收能長期在某個崗位見習的學生,這樣實習生也可以幫單位處理一些日常工作。因為事業管理崗位和企業管理類實習有很大的不同,企業管理類學生可以去生產一線直接感受,參與一線生產,而公共事業管理類崗位不經過長時間的體驗無法獲得真正的認知。再有現有的實習時間安排也不夠合理,很多實習單位表示,到了接近年尾很難接受學生來實習,因為這個時候很多事業單位都在做年終總結工作,一年最主要的工作已基本做完,建議可以將實習時間改為學期的開始。
2.2實踐與教學脫節很多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環節與教學基本脫節,分成兩個獨立的模塊,這樣教學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反之實踐也不能很好地鞏固與提升教學效果。由于該專業開設時間不長,教師一方面缺少深厚的專業理論素養,另一方面更加缺乏對中國公共事業管理現實的了解,缺少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生動講解。導致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感覺所學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2.3實習基地建設困難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每次實習類似于打游擊,實習老師臨時到處聯系實習單位,很多實習老師表示能找到個單位接收實習,勉強完成了實習任務就非常不錯,而且很多時候聯系實習單位還得靠自己的人脈關系,對于那些人脈資源不充裕的老師指導實習非常困難。目前,對于非專業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大多都聯系到社區進行實習,因為社區相比其他單位較容易接收。其他事業單位或自治組織一般最多只能接受個別學生實習,因此更需要建立多個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
2.4專業實踐指導老師嚴重缺乏現有該專業的實踐老師大多是專業課老師來兼任,由于這些專業課程老師教學任務重,再加上其自身缺少一線實踐經歷,往往熟于理論教學卻不懂實踐指導,導致很多實踐環節淪為走過場,學生普遍反映沒有多大收獲。而有的高校則是一些負責實驗部門的老師來指導學生實踐,管理大類的專業都是由這些老師來進行指導,結果導致這樣的實踐與他們所學的專業理論有所脫節,實習沒有體現專業特色。
3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研習型”實踐教學設計
根據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實踐的現狀、問題及特點,可通過構建“研習型”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來解決公共事業管理目前所面臨的困難。“研習型”實踐教學是指在大學四年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秉承“研究性”理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以大大提高實習的效果。“研習型”特色實踐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案、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
3.1樹立“研習型”實踐教學理念“研習型”實踐教學理念關鍵在于徹底改變現有被動式的實踐教學,通過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專業問題的探討,激發學生對專業問題的思考,然后帶著問題到相應實習單位進行調研或見習。而實踐指導老師的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現實問題進行研究性的探討,提煉出有研究價值的主題,并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性的解決。
3.2制定“研習型”實踐教學方案針對現有實踐培養方案中實踐類型安排的不科學問題,重新制定符合這一理念的實踐培養方案。建議大一不開設實踐課程,因為大一學生還沒有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對專業理論問題認識不夠深刻。而在大二開設的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對相關感興趣的專業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例如可以開設學年論文或是專題調研等類型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學會如何查找專業資料,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并對專業問題研究有初步的認識。從大三開始則可以讓學生進行至少為期一個月以上的專業實習,具體的實踐時間可安排在大三第二學期的期初或期末(即三月份或是六月份),這樣可避免現有實習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期末(即十二月份)而導致實習單位難以接收的局面,而且學生具體的實習崗位應與大二時的前期研究匹配。大四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也應是大三專業實習的延續,由于前期同一主題的專業實踐,為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資料,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3.3采用“研習型”實踐教學手段在“研習型”實踐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要全方位對現有的實踐教學手段進行改革。目前,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一般是實習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去某個事業單位、社區或社團進行參觀學習,有的甚至是帶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或見習,還有的高校則是由學生進行分散實習,把實習經費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其結果大多是學生編造實習內容和實習報告,并沒有真正參與實踐,其實踐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在“研習型”實踐教學理念指導下,讓學生由被動實踐轉變為主動實踐,由任務型實踐轉變為問題型實踐。其關鍵在于要有能力強且具備新理念的實踐指導老師,具體可以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兩種方式來解決。在提升現有實踐教學師資的基礎上,則給各位實踐指導老師分配三至四個學生實習小組,負責大學四年所有的實踐環節,這樣可保證大學四年所有實踐環節的前后延續性,讓各組學生圍繞同一主題,不斷深化研究,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最終提交一份具有一定深度和水平的畢業論文,為大學四年的學習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