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3 05:59: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安全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活生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交通條件的不斷完善,外出旅游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旅游業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然而,旅游活動的增多也使旅游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大,旅游安全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各界日益關注的焦點。
一、旅游安全現狀
安全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它不僅是旅游活動順利發展的保障,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旅游業是個綜合性的產業,它涉及到很多社會部門和行業,旅游活動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方面,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旅游業由于各種社會的和自然的因素影響,潛在著許多危險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業和旅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可能存在著潛在的旅游風險。旅游安全問題產生后,會通過各種媒介影響到潛在旅游者,影響潛在旅游者對目的地決策行為。由表1我們也可以看出,旅游風險可能是來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也可能來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組織者等各個方面。因此,解決旅游安全問題,加強旅游安全研究,不僅是旅游活動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旅游業做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況下,旅游安全事件還在頻繁發生,甚至出現了增長的趨勢。據國家旅游局綜合司統計,從2009年初至9月份僅9個月中就發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長60%,整體比2008年同期增長10.8%。由此可見,旅游安全問題越來越尖銳,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時刻關注的問題。
二、旅游安全的表現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現形式在實際生活中是各種各樣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現。按照旅游研究對象劃分,旅游安全表現為旅游主體安全、旅游客體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體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體安全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為各種旅游接待設施和人員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進行劃分,旅游安全表現為飲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覽安全、購物安全和休閑娛樂安全。按照最終的表現形式劃分,旅游安全表現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災、食物中毒、旅游設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規
旅游安全法規是從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為旅游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法律依據,依靠其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和約束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增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約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動過程中的各種不當行為。目前,雖然旅游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國家和地方也相繼出臺了各種相關法規,但是我國的旅游法體制還不完善,對安全問題只是做出了原則性的指導和規定,在處理旅游安全的相關問題上還存在著很多空白處。旅游安全法規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礎,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規是旅游業順利、平穩發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預警系統
旅游安全不僅僅考慮與人們生命財產直接相關的安全問題,還應涵蓋旅游資源安全、旅游環境安全等內容,準確、及時的預警信息能有效減少國家經濟損失,確保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危險事故的預警也是一種安全。旅游安全預警就是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通過科學指標,對未來特定的一段時間,一定旅游區域內的旅游動向進行預測和引導,使旅游效果達到最佳。旅游安全預警系統是個復雜的系統,它是為了預防旅游活動過程中發生危險而建立的報警和排警系統,它擔負著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對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國家旅游安全信息、進行安全預控的組織機構,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業、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與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業預見問題并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著極大的作用。
我國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預警系統,屬于旅游團體協作機構,依靠其成員單位的廣泛性和權威性已經在假日旅游活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預警系統的基礎上,集成和調配相應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預警系統。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統
我國現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統還不成體系,相互之間的協調合作程度比較低,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張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統應包括:(1)救援指揮中心。對整個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進行開展、協調、整體統籌。(2)安全救援機構。涉及到很多部門,如醫院,消防部門,及其他與救援工作有關系的其它部門。(3)安全救援的直接機構。包括可能發生旅游安全問題的旅游景區(點)、旅游企業、旅游管理部門和社區。(4)安全救援的間接機構。包括旅游地、保險機構、新聞媒體和通訊部門。這些部門雖然不參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卻對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一個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統要能夠這四個部分組織起來,以救援指揮中心為核心統一策劃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發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夠快速、有序的開展工作,發揮集體的力量,順利解決問題。
(四)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
旅游業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相對于其他產品,旅游產品有無形性、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不可儲存性、異質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旅游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從業人員的即時表現來決定的。如果旅游從業人員沒有掌握足夠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動過程中不按有關規定行事,就會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業和旅游有關部門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強化他們在旅游活動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將安全事故的發生扼殺在萌芽階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傳教育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業及旅游有關部門應加大旅游安全的宣傳教育,增加人們對旅游活動過程中潛在危險的了解,提高社會大眾的自我保護意志。
參考文獻:
[1]鄭向敏,盧昌崇.論我國旅游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11(6).
[摘 要]通過對國內有關旅游研究博士論文(包括博士后研究報告)與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論文的對比分析發現,國內和北關參與高層次旅
>> 旅游學學科樹構建及旅游學研究的時空特征分析 以學術研究引領旅游學科發展 從體驗視角看旅游的本質及旅游學科體系的構建 從2000~2009年《旅游學刊》載文統計探究旅游學術研究的發展 解構與重構:旅游學學科發展的新思維 試論旅游學的學科基礎 淺議高等旅游教育發展與旅游學科體系構建 旅游學科發展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基于旅游業發展變遷的旅游學科知識體系建設 社會學框架下的旅游學學科屬性定位分析 評《旅游學學科體系框架與前沿領域》 旅游學科視角下的旅游文化概念研究 從混沌理論哲學觀對旅游學混沌態及學科體系探討 我國旅游學研究現狀與學科體系建構研究 旅游學科研究進展及當前研究熱點領域 中國旅游發展筆談――旅游學術研究的前沿關注(二) 旅游學的邏輯:在有關旅游學科問題的紛紜爭論背后 關于旅游學科發展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 旅游學研究方法論體系研究 近五年國外旅游學研究趨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藝術 > 從旅游研究博士論文看旅游學學科發展 從旅游研究博士論文看旅游學學科發展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通過對國內有關旅游研究博士論文(包括博士后研究報告)與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論文的對比分析發現,國內和北關參與高層次旅游研究的學科類別、學科參與度及選題背景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同時學科參與總體上分散但又相對集中的趨勢都比較明顯。文章最后就中國旅游學學科發展問題提出了建議。[關鍵詞]旅游研究;博士論文;旅游學學科;中國國內;北美[中圖分類號]P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006(2004)06―0009―06
【關鍵詞】教學模式;實習;創新;途徑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3+1”教學模式就是按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四年的時間劃分,3年在校學習,1年在校外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撰寫.這種教學模式無疑調整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增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下面對“3+1”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3+1”教學模式的緣由
就專業個性而言,旅游管理專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主要為旅行社、旅游景區以及旅游行政單位和外事接待單位培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適應面較廣的專業管理人才。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一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踐環節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服務技能和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是為了學生今后能真正勝任旅游行業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加強。
然而長期以來,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的實踐教學頻遭狹隘理解乃至認識誤區,不少教學管理者和從教者在觀念上將實踐教學僅僅視為依附于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普遍呈現出瑣碎化和零散化傾向,嚴重阻滯了本專業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和學生專業能力的深化提高。之所以造成這種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不良局面,根本原因在于,眾多地方性高校所設旅游管理專業都是作為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還有部分是在歷史學,地理學基礎上派生和發展的。無論那類地方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均存在不切實際地搬用普通高校以理論教學為主、而輔以實踐教學的發展模式,有的實踐教學環節猶如蜻蜓點水,嚴重背離了旅游學科發展的特點,不利于專業的發展。現行各高校專業課課程門類與學時數也在壓縮,所以我校作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首先采用了“3+1”教學模式。
二、確保“3+1”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課群建設
課程群(Curricula Group)來源于國外針對現行教育中學科門類過細,過多問題而提出,,它符合是世界范圍內學科、科學和教育的發展之要求,也滿足我國高校專業課課程門類與學時數壓縮的改革之需。 何謂課程群,國內高教界至今沒有權威的確切定義。高校普遍傾向認為: “課程群”是由內容上密切相關、相承和滲透,具有互補性的幾門系列課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并配備相應的教學大綱,按大課程框架進行課程建設,進而獲得整體優化,是具有學科優勢的連環式的課程群體。
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課群建設,確保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并與旅游行業實踐相結合。根據這一原則設置課程,進行課程群組建。由于我校旅游管理是大工商管理專業下分離的。充分利用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教學基礎平臺,突出管理特色,促使基礎課程中管理類和經濟類與旅游科學相結合。為此構建了六大旅游管理專業課群,即:旅游管理課群、旅游經濟課群、旅游文化專業基礎課群、酒店管理與服務課群、旅行社與導游實務課群、旅游資源與規劃課群。例如:旅游管理課群中“管理學、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作為課程群建設,從內容上看,相互之間的內容縱向有傳承運用關系,通過集體備課,教師在授課時避免內容上的重復,發揮整體效益,達到最佳效果。再如,酒店管理與服務課群,把酒店管理與服務結合起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前臺管理與服務,餐飲管理與服務,客房管理與服務,都是理論與實驗室實訓課結合,讓實驗指導教師也參加大綱編繪,輔助完成課程教學。此外在旅行社與導游實務課群、旅游資源與規劃課程群中大為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增設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實踐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課程群”的建設,打破課程間壁壘,優化課程體系,達到了整合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即保證了學生理論學習的完整性,避免了重復內容的學習,又達到縮短學時數的要求,使學生順利完成3年在校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學習。
(二)因材施教,加強實習環節的不斷創新
1.原有旅游專業實習操作模式的利弊
我校原來的專業實習操作模式是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時間在12周,都集中在一兩家酒店實習。實習后回學校再進行大四的理論學習和畢業論文撰寫,第八學期還有4周-6周畢業實習。有利的是:專業實習集中統一,大四學生基本在校,雖然畢業實習在外,但也短暫,所以學生日常管理方便容易。弊端是:對于實習的酒店而言,由于實習時間在三個月,酒店一般采用的是頂崗實習,前期的入職培訓在一個月左右,頂崗2個月,工作技能剛熟悉時,就面臨實習結束,這樣就加大了人力資源培訓成本,不利于校企合作。對于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而言,一般要求學生最好能結合專業實習工作,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寫出學以致用的論文。而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時間放在第六期,還有部分理論知識學習要在第七學期完成,就降低了學生發現問題,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對于學生而言,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有學生愿意到旅行社、景區實習,但在這種“一刀切”的模式下就不可能。
本著“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原則,教育要因材施教,必須對原有實習模式進行改造,對專業實習時間和方式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
2.“3+1”教學模式中,“1”的突破
基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3+1”教學模式中,“1”即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在校外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撰寫。對于旅游管理專業而言,就是采用專業實習與畢業時間相結合,校外做論文與校內做論文相結合。
具體而言,專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全期,第八學期前4周畢業實習,后12周畢業論文寫作。如果學生集體實習,可以將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連續進行,也有利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同時提高了學生畢業就業率。有的學生在企業簽約后,可以申請在校外請指導教師,并與校內論文指導老師聯系,在校外完成畢業論文撰寫。
3.專業實習的實施和有效管理
專業實踐環節中,遵循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實習方向,必須是旅游管理相關部門與經濟實體,酒店、旅行社、景區景點、旅游行政部門等。實習方式采用集中實習和自主分散實習相結合,自主實習學生管理由家長和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進行管理;集中實習由用人單位和學院專任教師協調共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避免出現實習缺位的情況,學院建立了一套實習管理信息系統,學生與指導教師聯系有一套長效機制。通過幾年實施后,監督管理到位,學生、家長、單位都比較滿意。
4.拓寬專業實習平臺,搭建旅行社集中實習橋梁
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學校在最后專業實習學期,要保證學生都要順利完成實習工作,除了提供吸收人力資源較多的酒店供學生選擇外,要盡量拓寬實習平臺,增設旅行社行業,提供學生導游、計調、外聯等實習崗位,使部分愛好旅行社和導游工作的學生,自己又沒有能力聯系到旅行社的學生能自主選擇,由學校聯系多家旅行社,旅行社對實習學生進行一定的選拔后,進入旅行社行業實習。以前學校只提供1-2家酒店實習,主要是酒店對人力資源需求量大,做基層工作員工素質要求不高。旅行社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高,大多是中小型旅行社,能容納學生實習的數量較少。因為旅行社行業屬于知識、人才密集型企業,作為旅游業的龍頭企業,旅行社擔負著開發旅游產品、引導旅游消費潮流的責任。如果沒有極好的綜合素質,這個作用就無從體現。因此,旅行社的從業人員的文化含金量比旅游業其他部門的從業人員要高。從某種意義上講,旅行社經營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員工的素質。每一家旅行社需要的員工數量雖然較少,但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行社也意識到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要進行人力資本長效投入,注重從企業內部挖掘人才,把實習學生作為人才儲備,畢業后大部分學生都會成為該企業的核心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較高。與此同時,學校也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在2、3年級時做好一些職業準入資格考試。如導游和海外領隊資格考試,搭建好旅行社集中實習的橋梁,省內一批旅行社也成為學校實訓實習的基地.此外隨著旅游業向縱深發展,近幾年各景點景區(特別是主題公園)對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劇,專業實習平臺還能進一步拓展。
參考文獻:
[1] 張金霞.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外教育.理論,2008,(4).
會議交流內容
1、設施園藝工程裝備與技術,包括:設施結構優化與配套裝備開發,溫室覆蓋材料(保溫、耐寒)開發、溫室節能新技術與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實用型設施專用設備等;
2、設施園藝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術,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溫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調控技術等;
3、溫室環境控制與數字化管理技術,設施作物與設施環境模擬模型;
4、非耕地日光溫室建造技術、非耕地設施作物專用新品種及其安全、優質、高效產業化生產技術;
5、工廠化育苗技術與植物補光燈節能技術。
參加人員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設施園藝分會理事、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以及論文代表和從事與設施園藝有關的科研、教學、生產、企業、管理、技術推廣等有關人員。
有關事項
(一)會議時間與地點
1、會議時間:2014年7月(具體日期見第二輪通知)
2、會議地點:新疆烏魯木齊市翼龍大酒店
(二)會議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參會代表報到。
第二天: 上午:大會開幕式及大會報告;
下午:論文(專題)報告及分組學術交流;
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
第三天: 上午:論文(專題)報告及分組學術交流;
下午: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考察。
第四天: 吐魯番規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論文征集
本次會議將征集與設施園藝相關的創新性學術研究論文與專題綜述,主要內容為我國設施農業溫室工程及高效生產技術、工廠化育苗技術、設施環境工程調控等方面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產品。稿件經專家評審后,優秀論文將在《中國蔬菜》、《新疆農業科學》正刊刊發,其余合格論文將由《新疆農業科學》(增刊)刊發。來稿注意事項如下:
1、“專題綜述”和“研究論文”撰寫格式及注意事項參見《中國蔬菜》、《新疆農業科學》投稿指南的相關要求(附件1);
2、被《中國蔬菜》、《新疆農業科學》錄用稿件按編輯部規定收取版面費;
3、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管理者、生產者、研究生等踴躍投稿,稿件請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發送至會務組電子郵箱(不接受紙質版論文)。
(四)報名及參會方式
1、因7月份為新疆旅游旺季,為保證會議與住宿安排,請與會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將會議回執表(附件2)、會議交流材料以及準備在會議上進行推廣的新技術、新產品等有關材料以傳真或Email方式發至會務組。
2、會務費待定,住宿由會務組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3、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展示。會務組聯系方式:
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張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針(18935922981,)
傳真:0991-4500174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
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化學農藥原藥(折百)34.2萬噸,同比增長9.97 %。2012年1-12月,全國的產量達35
>> 2014年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情況 統計局:2013年11月我國化學農藥產量同比增長2.79% 2012―2015年我國煤礦瓦斯事故統計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國高校檔案學研究生統計分析 2000—2012年:我國教育技術相關著作統計分析 1998年-2008年我國網球碩博論文統計分析 我國媒介融合研究統計分析 我國能源結構的統計分析 近30年我國綜合檔案館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2002年~2011年我國“棄檔”現象研究論文的統計分析 2005年~2015年我國檔案安全應急預案研究文獻統計分析 《檔案管理》2012年載文統計分析 2012年我中心門診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統計分析 1985~2007年我國國際競爭力論文的統計分析 19877―20166年我國檔案法規研究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2013年10月中國化學農藥產量同比下調6.08% 基于多元統計分析的我國各省級區域經濟分析 USPTO中我國專利引用狀況的統計分析 FDI與我國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統計分析 我國入境旅游人數統計分析與模型預測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科技 > 2012年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統計分析 2012年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統計分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編輯部")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化學農藥原藥(折百)34.2萬噸,同比增長9.97 %。2012年1-12月,全國的產量達354.9萬噸,同比增長19%。 從各省市的產量來看,2012年1-12月,江蘇省化學農藥原藥(折百)的產量達105.5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9.75 %。緊隨其后的是山東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別占總產量的23.25 %、8.47 %和8.34 %。 殺蟲劑原藥產量同比下降11.96% 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殺蟲劑原藥7.92萬噸,同比下降29.36 %。2012年1-12月,全國的產量達81.34萬噸,同比下降11.96 %。 從各省市的產量來看,2012年1-12月,湖南省殺蟲劑原藥的產量達24.9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0.65 %。緊隨其后的是江蘇省、山東省和湖北省,分別占總產量的29.53 %、9.22 %和8.94 %。 殺菌劑原藥產量同比下降7.08 % 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殺菌劑原藥14383.11 噸,同比增長1.86 %。2012年1-12月,全國的產量達143893 噸,同比下降7.08 %。 從各省市的產量來看,2012年1-12月,江蘇省殺菌劑原藥的產量達60458.42 噸,占全國總產量的42.02 %。緊隨其后的是浙江省、安徽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別占總產量的13.92 %、9.39 %和8.74 %。除草劑原藥產量同比增長42.55% 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除草劑原藥16.27萬噸,同比增長40.74%。2012年1-12月,全國除草劑原藥的產量達164.79萬噸,同比增長42.55%。 從各省市的產量來看,2012年1-12月,山東省除草劑原藥的產量達67.13萬噸,同比增長88.65%,占全國總產量的40.74%。緊隨其后的是江蘇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別占總產量的20.41%、10.27%和9.18%。(摘編自《中商情報網》)
相比國內旅游,國際旅游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構建涉外旅游人才崗位勝任力模型對培養高素質的涉外旅游從業人員有著重要作用。論文選取代表性涉外旅游崗位―涉外導游進行深入工作分析,找出勝任涉外導游工作所需的關鍵素質點,并予以梳理概括,從職業素養(態度)、職業知識(知識)、職業能力(技能)三個層面提出涉外導游崗位勝任力模型:
一、職業素養(態度層面)
職業素養屬于思想意識范疇,是涉外導游人才勝任力態度層面的要求,居核心地位,它決定涉外導游人才道德水平及思想境界,統領整個崗位勝任力模型,制約其他勝任素質的形成,從而影響涉外導游人才最終的素質水平。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國家形象意識、安全保護意識、旅游資源保護意識、開放多元的思想、創新思維,外向性格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它們是涉外導游人才職業素養中必備的幾個素質,只有有強烈的國家形象意識和旅游資源保護意識,才能在從業過程中打造文明團隊,防止損壞旅游資源等不文明行為發生,為國家、為中華民族樹立良好形象;只有秉持開放多元的思想,才能接納世界各地奇風異俗;只有具備創新思維,才能不斷開發新的旅游產品,提升個性化服務能力;只有具有強烈的安全保護意識,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及不確定的治安環境中保證團隊安全、順利完成行程;而克己奉公、誠實無欺、熱情好客、樂于服務的高尚職業道德是旅游服務質量的基本保證,是擔當國家形象窗口的基本條件,是樹立中國旅游業品牌的基本保證。
二、職業知識(知識層面)
職業知識指與旅游行業緊密相關的基本知識,包括掌握旅游基礎知識、旅游法規、通曉我國旅游資源、掌握國際通用禮儀、掌握各國概況、各國民俗等。其中掌握各國民俗是在掌握國際通用禮儀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因為國際禮儀不是萬能的,在有些國家并不通行。職業知識是形成旅游職業技能的基礎,只有基礎牢靠,技能才會嫻熟。而旅游職業技能是旅游職業知識的應用轉化和外在體現。
三、職業能力(技能層面)
涉外導游人才所需核心職業技能主要有外語技能,導游服務技能,跨文化交際技能、臨場應變能力,現場組織協調能力,個性化服務技能以及強健的體能。其中應至少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運用二外;應比中文導游人才具備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即跨文化交際技能,以及個性化服務技能,因為涉外導游接觸的是世界各地的人們,語言、民俗禁忌、國民性格各不相同,所面臨的人際交往情景遠比國內游復雜,所面對的游客需求也更加多元;現場組織協調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臨場應變能力亦格外重要,在出境游過程中,語言、習俗、制度規范等障礙,偷盜財物、恐怖襲擊、劫持人質等治安問題,以及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隱患的存在,使得突發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個時候,涉外導游就地處理問題的臨場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四、構建涉外導游人才崗位勝任力模型(同心圓模型)
模型共內外三層,形成一個同心圓,其內涵如下:
1、囊括了涉外導游人才三個層面21個關鍵勝任素質,且每個部分均為7個。
2、職業素養在模型中居核心地位,制約其他勝任素質的形成,統領整個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水平。
3、模型從內至外展現的是態度、知識、技能由內在到外顯的遞進關系,職業素養是掌握職業知識的基礎,職業知識是職業技能的基礎,職業技能是職業素養和知識的應用轉化和外在體現。
4、整個模型用雙向箭頭使三層互相連接,代表三個部分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關系。
5、職業素養中居于模型下方的安全意識與高尚的職業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居于上方的國家
形象與旅游資源保護意識是較高的要求;兩邊是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一雙思想的翅膀。
1論文主題內容分析
經過對658篇研究論文的篩選,分析且歸納出地方文獻工作、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地方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地方文獻資源整合研究、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及其數據庫建設等七類主要主題。
1.1地方文獻工作地方文獻工作開展情況好壞,重視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文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次研究論文中,共有62篇文章以地方文獻工作為主題,占發文總量9.4%。該主題研究包含的內容有:1)以本館地方文獻工作具體實踐為研究對象,如何江濤《創造性思維與地方文獻業務創新———深圳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為例》、樓晶《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策略研究———蘇州、寧波、汕頭、佛山圖書館比較》;2)對地方文獻工作的總體思考與探究,如鄒華享《地方文獻工作若干問題的再認識》、鮑志華和王效良《漫談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兩個問題》、梁燕《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3)對省、市、縣等各級館地方文獻工作的研究,如劉嫦娥《江西省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研究》、陳金菊《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思考》、岳巖《論基層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此外,民族地區地方文獻工作的研究略有涉及。縱觀地方文獻工作的研究論文,大多數都是在具體實踐基礎上得出的經驗與成果的總結,著重將本館地方文獻工作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研究,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推廣性,促進了地方文獻工作的良性發展。
1.2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以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多達170篇,占發文總量25.8%,是七類主題中發文量最多的。該主題論文以探討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與利用、實踐與思考、工作研究三個方面為主,以及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的研究,如鄔衛華《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張亞《芻議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區域性是地方文獻資源的特點,該主題論文不僅包括對省、市、縣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研究,少數民族地區和鄉鎮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研究均有呈現,如劉培麗《內蒙古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構想》、何文娟《鄉鎮圖書館地域特色文獻建設之我見》,這些研究充分說明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研究已深入基層,逐漸受到當地政府和圖書館館員的重視。
1.3地方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地方文獻資源因其固有的特征,在區域性經濟、文化、旅游等事業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睞,使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熱點。在163篇論文中,內容涵蓋地方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在經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研究,還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的研究,宋曉莉《淺談發揮館員專業特長、提升地方文獻資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一文從館員的角度來談提升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給我們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地方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范圍廣,內容多樣,是熱門研究主題。
1.4地方文獻資源整合研究據統計數據顯示,該主題研究論文共有17篇,數量較少。內容大多是針對某館的具體整合研究,如李春晶《基于共享與參與視角的地方文獻資源整合———以黑龍江省圖書館為例》,從黑龍江省圖書館“共享與參與”的視角對地方文獻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倡導建立“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基金會”和建設“地方文獻信息資源整合平臺”[2]。還有總結性的論文,主要有曹亞黎《地方文獻資源整合的基礎建設摭談》、趙波和焦慧敏《省級公共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研究》、李艷萍《整合地方文獻資源為知識經濟時代服務》,分別從地方文獻資源的搜集整合,網絡信息資源的分析整合,理念、法制和實踐運行的整合等方面來研究地方文獻資源整合,以期通過整合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地方文獻資源的再生效益。
1.5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近幾年以來,由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加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經費嚴重不足和管理人員匱乏等因素,共建共享的方式逐步成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趨勢,它既解決了經費和人員的問題,又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且利用率低的尷尬局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法。雖然只有66篇研究論文,但從的時間、分布范圍、質量層次來看,共建共享的主題研究將成為未來地方文獻資源研究的主流。
1.6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良好的保障體系建設是保證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礎,只有建立一套強有力的體系制度,才能保障地方文獻資源正常建設。但對該主題的研究論文遠遠不夠,僅17篇,雖然也有高屋建瓴的文章,如謝水順《論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和肖群《政府公開信息———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中的新元素》等,也有以本館案例為研究的文章,如陳穎《構建縣級地方文獻資源體系的思考———以溧水縣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為例》,但總體論文研究范圍和深度較淺,研究內容較為單一,還沒有形成系統性、權威性的研究成果。
1.7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及其數據庫建設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字化和數據庫的建設成為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核心工作。在68篇研究論文中,不僅有公共圖書館參與,高校圖書館這類主題內容的研究也較多,尤其是對建立“地方文獻信息中心”的研究論文頗多,而“地方文獻信息中心”的建設基礎和前提是地方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和數據庫。沈新軍在《芻議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一文中以“以地方文獻工作為切入點的數字化建設應是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重要課題”為研究內容,“闡明了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的意義、選題原則、建設構想、整合的途徑及技術”[3]。陸鳳紅在《以特色數據庫的建設與共享展示西部少數民族文獻的價值》一文中通過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特色及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西部地區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以特色數據庫的建設與共享,展示西部少數民族文獻的價值,建立地方文獻信息中心[4],發掘各館優質特色文獻資源,避免重復建設而造成的浪費。總之,數據庫建設是圖書館實現網絡化和文獻資源共享的基礎,也是圖書館實現現代化管理與利用的重要環節[5]。
2地方文獻資源專題研究特點
在近30年發展過程中,地方文獻資源專題研究逐步被學術界認同,從最初的幾篇文章到現在研究學者眾多。地方政府對區域地方文獻資源重視程度也逐漸加強,使地方文獻資源的研究得以可持續發展。回顧以往,地方文獻資源專題研究主要有以下特點:(1)從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發展為以實踐研究為主。研究論文多以本館或本地區地方文獻資源為研究對象,總結實施過程的經驗,找出問題及不足,提出今后解決對策,并再升華為理念依據可供他人研究及借鑒。(2)主題研究熱點向數字化數據庫和共建共享方式發展,順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趨勢,使館藏地方文獻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避免重復建設的浪費,緩解了經費和人員不足的困境。(3)具有區域性互聯特點的“地方文獻信息中心”,打造了地方文獻資源共享平臺,極大地提高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了特色資源數據庫的建設。(4)在政府重視程度高、規章制度健全地區,地方文獻資源研究者多,研究深度和廣度均較好。(5)在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兩大研究陣營中,公共圖書館研究注重與本館本地區的具體工作相結合,而高校圖書館以概括性理論研究為主,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但仍然以公共圖書館研究為主體。
3地方文獻資源研究存在問題及對策
(1)針對公共圖書館研究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要進行政策扶持。在研究論文中,對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圖書館的研究較多,區(縣)級圖書館的研究較少。而區(縣)級圖書館作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石,一定要加強政策扶持,積極鼓勵基層管理員在做好地方文獻工作的同時,進行深入研究,認真總結,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和獎懲之中,以激發館員的研究熱情,將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加以提煉,轉化為理論依據以供交流和借鑒。(2)針對研究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核心研究隊伍尚未形成的狀況,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另一方面要鼓勵和補充相關專業人員到地方圖書館進行指導和督促,特別是高校和專門機構的人員。(3)深度挖掘地方文獻資源,發揮其在各項事業發展中的作用。不僅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研究,還要重視對灰色文獻的研究;不僅要從經濟、文化、旅游的發展方面進行開發和利用,還要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進行開發和利用。不僅要對人文社會地方文獻資源進行研究,還要對自然科學地方文獻資源加強研究。(4)加強地方文獻資源數字數據化研究,形成有效的“地方文獻信息中心”,優化地方文獻資源的配置機制,特別是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的作用,達到共建共享之目的。(5)加強地方文獻資源法規和制度建設,以評促改促建。目前,全國范圍內,只有浙江省于2010年正式公布了《浙江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規范(試行)》,用以制定全省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業務規范與考核標準[6],并在全省進行考評,以評促建起到良好的效果,使全省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上一個新臺階,達到預期目的。這種方式值得推廣和借鑒。要使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走入常態化,進行法規和制度建設才能有保障。
4結語
[關鍵詞]旅游企業;動態合作;協調;價值鏈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7)09―0058―06
1 引言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產業規模,旅游企業也迅速實現了數量型擴張。截至2002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旅游企事業單位29.38萬個,其中旅游住宿設施27.61萬個,旅行社11652個,主要旅游景點和旅游車船公司等其他旅游企業6122個。然而,由于受市場化水平和企業制度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旅游企業的多數還處于小、散、弱、雜等狀態,與國外旅游發達國家相比,旅游企業的購并整合能力、集聚化和集團化水平都還很低,如在2000年,美國運通公司已在世界130多個國家設立了1700個辦事處,年營業收入在221億美元;日本JTB在國內擁有338家辦事處,2500家分支機構,66家國際分支機構,年營業收入在116億美元;2001年德國的TUI公司擁有797家分支機構,3700個處,同時擁有285家旅館,年營業收入22億歐元等等。而我國一些規模較大旅游企業,如中國中旅集團也僅擁有(收購)國內十幾家地方中旅;國旅集團擁有不足百家(實際82家)全資及控股企業,而且它們多數是在政府的行政干預和幫助下實現的集團化過程。可以看出,我國旅游企業從自身發展實力和具有的規模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同時,從目前我國旅游企業的發展經營環境來看,多數還處于小規模、分散化和無序的競爭狀態。雖然一些企業間也存在一定的短期合作,但是它們的合作往往是一種被動的、臨時性的行為,甚至其中還包含著欺詐、串謀等不友好、不符合市場規則的內容。這樣的經營狀況,一方面加劇了旅游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影響了企業間合作效益的實現;另一方面不利于旅游企業資源的整合優化,也很難參與國際化的競爭與合作。
針對我國旅游企業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應從企業間動態合作發展的研究視角出發,進一步探尋實現企業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本文通過對企業間動態合作的內在動力機制分析,提出構建協調機制的重要性,并分別從理論模式分析和實施策略探討兩個方面,對構建企業間動態合作的協調機制進行了研究,從而對實現我國旅游企業集團化、產業集聚化的協調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也一直關注著旅游企業的發展與演變,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近年來,隨著旅游企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學者們的研究方向、方法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為此,筆者選擇旅游類國際核心期刊《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和國內核心期刊《旅游學刊》作為研究參考樣本,通過對2000~2005年這6年來兩大期刊所發表的旅游企業類研究論文的回顧,探尋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進展與側重變化。
從國外學者的研究來看,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旅游飯店與餐飲類企業的研究較為豐富,其中直接相關的研究論文多達28篇,研究主要體現在這兩類企業的規模經濟、創新發展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如洛佩茲?弗爾南德茲(López Femández),康塞普森(M.Concepción)等(2004)以西班牙為例,探討了飯店的分級系統能否作為衡量飯店服務質量的一個標準的問題;弗蘭斯那?奧菲拉?森提斯等(Francina Orfila-sintes,et al,2005)以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島為例,研究了飯店產業發展中的創新活動問題。二是對旅游景區或目的地管理類企業的研究,其中直接相關的研究論文有30篇,主要是對一些具體景區的運營狀況進行分析,且多數都是進行實地調研類研究;如塞迪等(H.R.Seddighi,et al.2002)對旅游目的地選擇的模型系統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麥克爾?恩萊特等人(Michael Enright,etal,2004)通過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旅游目的地之間的競爭問題。而其他有關旅游購物、交通和娛樂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就較少,一般研究論文都少于10篇,且多數研究是從旅游者的感知、體驗角度出發,如阿提拉?尤可善(Atila Yuksel,2004)以本國和國際游客為例,對旅游購物的經歷評價進行了研究。另外,關于旅行社的研究就更少且較為分散,如鮑勃。麥克科徹等(Bob McKercher,et al.2003)討論了旅行社在殘疾人旅行中的促進和阻礙作用;安琪爾?米蘭等(Angel Millān,et al,2004)研究了在旅行社服務中,如何運用一個多項目標準來測量游客的滿意度問題。
從國內學者的研究來看,主要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旅游飯店類企業的研究較多,直接相關的論文有40篇,主要研究涉及飯店的內部經營與管理,還有少數關于飯店聯合體、集團化發展問題的研究。如戴維奇(2002)對飯店企業聯合發展的研究;戴斌(2003)對中國飯店業市場的發展過程研究。二是對旅行社發展問題的研究較多,相關論文有32篇。這類研究所涉及內容較為廣泛,包括服務質量、產品開發、網絡使用、導游管理、行業分工和組織結構等,并有一些關于旅行社的聯盟、規模化經營、無障礙管理等具有合作特性的研究論文。如杜江(2003)對中國旅行社的發展進行了回顧與前瞻性研究;張輝等(2004)對中國旅行社的定位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張凌云(2005)對旅行社產權改革、規模化經營和市場制度進行了研究。三是對旅游景區類企業發展問題的研究,相關論文有24篇,主要研究涉及景區開發、保護、經營等方面。如劉益(2004)對大型風景旅游區旅游環境容量測算方法研究;劉嘯(2005)對旅游景點門票價格的確定模式進行了探討。而對其他類型的旅游企業研究卻普遍偏少,如對旅游商品發展的研究,近兩年來才有一些學者開始關注,如苗學玲(2004)對旅游商品概念性定義與紀念品的地方特色進行研究;梁學成(2005)對國內旅游商品的需求問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旅游交通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少,主要是對索道問題的研究,如謝凝高(2000)研究了索道對世界遺產的威脅。對于旅游餐飲方面,近年來也有一些相關研究,如蔡萬坤(2004)對中國餐飲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策研究。關于旅游娛樂方面的研究目前基本還是空白。
通過以上的研究回顧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多數還只是涉及單個企業或行業的發展,而較 少從產業整體發展的角度進行設計與研究。近年來,已有少數學者在企業合作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如胡春林(2005)對我國旅游企業并購混合路徑偏好進行了實證研究;魯明勇(2006)通過博弈論分析了兩鄰近區域旅游企業在服務定價與收益方面進行合作與不合作的條件;張文喜(2006)從市場、產品、財務和品牌風險等四個方面,對旅游企業合作營銷的風險及其防范策略進行了探索。為此,筆者試圖通過對旅游企業間合作的內在動力機理揭示與分析,探索一種有利于實現企業間動態合作發展的協調機制。
3 旅游企業問動態合作的內在機理
對旅游企業間動態合作關系的發展與演變,筆者認為可以從企業價值鏈的生成和產業群體進化的生態理性兩個視角進行分析研究。
3.1從價值鏈管理的理念來看,旅游企業間的動態合作具有內在的動力基礎
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1985)從單個企業的發展來分析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包括企業與供應商和顧客的連接,以及企業從中獲得的競爭優勢。而目前學者將價值鏈看作為一些群體共同工作的一系列工藝過程,并以某一方不斷地創新而為顧客創造價值。彼得?海因斯(Peter Hines.1993)則進一步認為:價值鏈就是一個集成物料價值的運輸線,即把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作為生產過程的重點,而把利潤作為滿足這一目標的副產品。由于服務環節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卡普林斯基(Kaplinsky,1995)對價值鏈的基本模型也進行了擴展,即把企業間聯系也考慮進去,而形成所謂的企業之間價值鏈和企業內部價值鏈;他同時指出:“不同產業的價值鏈也各不相同,其創造價值的環節也不相同”。旅游企業的價值實現過程實際就是一種服務產品鏈的創造過程。由于價值鏈的思想本質不僅是了解這一價值產生的機理或過程,而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其價值的增值與實現。旅游企業的價值鏈實際上是從旅游者訂購產品開始,價值鏈或服務活動也就隨之產生了,它是一條服務鏈和供應鏈。為此,每個旅游企業必須能夠識別自身在價值鏈中所處的環節、邊界及與外部價值鏈的關系,并充分考慮品牌、成本、服務質量以及整個產業的發展。
基于旅游產業的發展特點以及企業價值鏈的運營實踐,旅游企業服務產品的價值具有共創性和共享性,企業間的相互聯系與動態合作發展也就具有一種必然趨勢。
3.2依據群體進化論的生態理性觀點,旅游企業間的合作具有內在的趨勢要求
由于人類行為的相當一部分帶有利他傾向,無法用親緣理論和互惠理論解釋(Edwards,1962;Wilson.1975);而所謂利他是指為了給別人帶來利益而自己付出很大代價的一種行為能力。阿克斯羅得(Axelred)與漢密爾頓(Hamilton,1981)以及特利弗爾(Trivers,1971)的研究顯示在缺乏親屬血緣關系中的利他主義已經解釋為重復交互作用將導致合作。法爾(Fehr)和費斯巴赫(Fischbacher,2003)也指出合作與利他是相互關聯的。同時,利他行為可能包含著一種群體的成功進化(Edwards,1962;Wilson.1975)。利他不是如以前定義的那樣必然減少個體的適應性(Becker,1976)。因此,旅游企業間的合作也必然包含利他的觀點和行為。從旅游企業間的合作基礎與最終利益的分享來看,合作也是一種雙方或多方共同得益的行為。這些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與支持將促進旅游者消費行為的發生,即在利他中可得到互惠。當然,旅游者的消費行為是自愿的、愉快的,而不是企業間的合謀與欺客。另外,企業間合作后的收益并不一定都是直接收益,還有間接收益的發生,如獲得聲譽等(Leimar andHammerstein.2001;Milinski et a1.,2002;Nowak andSigmund.1998)。進入21世紀以來,已有許多學者通過實驗方法來驗證互惠合作行為的存在。
當然,若某一企業不履行協議、不繼續進行合作,那么就要受到一定的懲罰。據研究,個體將會懲罰那些不合作者(利他懲罰)而去獎賞合作者(利他獎賞),即使這樣對他們自身與合作者并沒有什么好處。而更充分的有助于強互惠存在的證據是來自最后通牒實驗(Gnth et al.,1982)和基于模型(Bowles et al .,2003b;Bowles and Gintis,2004;Boya et al..2003)。因為通過強互惠可能抑制團體中的背叛、逃避責任和搭便車行為,從而有效提高團體成員的福利水平。從這一點看,強互惠是一種明顯具有正外部性的利他行為。而這里還需要指出:互惠建立的基礎是信任,而后才能有助于企業長期合作關系的建立。針對旅游企業間相互關系的緊密性、經常性和依賴性,從互惠利他的基礎和條件來看,旅游企業已具有良好的合作發展前提,而關鍵是建立一種有效的合作機制。如特利弗爾(Tfivers,1971)指出最明顯的機制就是個體會選擇與誰互動合作,或者說是否延伸他們對特定個體的利他行為(Axelrod,1984)。因此,旅游企業間的動態合作需要建立和發展一種互信、協調機制。
4 一種協調機制的構建
盡管旅游企業間的動態合作行為具有內在的動力基礎,但由于多數企業間的合作是在不完全信息狀態之下進行,并且缺乏一種有效的溝通機制,它們必然都會采取對自己有利且風險最小的策略。因而,為了規避風險且獲得各自的短期效益,多數旅游企業會選擇風險占優策略,而這又往往容易造成合作中的協調失敗(coordination failure),進而引致非效率。可見,風險占優是協調問題的來源。為此,筆者將依據協調博弈的基本理論方法,對旅游企業間的動態合作行為進行博弈過程的分析,并期望得到一種有效的實現機制。
4.1動態重復博弈與最優策略的選擇
假設在一個兩方企業的博弈行為中(參見表1),博弈者1代表企業A,博弈者2代表企業B,且A是B的上游企業。假設A、B雙方合作進行協調博弈的策略空間為Si|Sa,Sb|Sa=Sb=(1,2),雙方合作各自的得益可分別表示為u=|U1,U2|,且U1=U2={0,40,60,100}。這樣,它們的博弈過程中就存在兩個嚴格的占優策略是{Ua1,Ub2}和{Ua2,Ub2}以及一個混合策略均衡。雖然{Ua2,Ub2}= {100,100}是帕累托占優策略,也是一個風險占優策略,但是雙方博弈者都將選擇策略{Ua1,Ub1}={60,60}作為均衡策略,即出現協調失敗。庫珀等人(cooper,et al,1992)通過實驗研究表明:如果雙方在合作之前沒有進行充分有效地溝通,可能最后的選擇依然是風險占優型,而不能實現得益占優的均衡,即出現帕累托最優策略。
企業雙方在最初不完全信息條件下進行的屬于協調博弈,即可獲得貝葉斯一納什均衡。由于博弈雙方的基本類型沒有揭示,在風險占優或完全理性人的假設之下,這種協調博弈也必然是失敗的。但是由于旅游企業A和B進行協調博弈的雙方都是有限理性,不可能通過一次博弈就進入最優狀態,可能需要反復或重復多次后的博弈才能實現最優。換句話,它們可能需要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
4.2學習進化與簽協議博弈成功
企業間的最終博弈結果還與雙方理性層次的差異有關,有的模仿學習能力快,有的則慢。如果旅游企業A和B雙方通過簽協議博弈,最優均衡將通過學習、進化博弈而容易實現。這里再假設兩個旅游企業A和B進行簽協議博弈(參見表2),它們的得益表示為:u={U1,U2}和U1=U2={0,100};策略空間表示為:S={s1,s2};Sa=Sb=(Y,N);而企業的類型選擇為{y=贊成,Ⅳ=不贊成},并且假設旅游企業A和B在進行隨機博弈合作時,博弈方出現類型{Y=贊成}的概率為X,那么出現類型{N=不贊成}的概率就是1-X。于是,旅游企業A和B進行簽協議的比例是X;而不簽協議的比例就是1-x。
這里博弈方出現{Y=贊成}時的期望得益是YY=100×x+(1-x)×0=100x>0,而出現{N=不贊成}時的期望得益就是:NN=X×0+(1-X)×0=0。于是,旅游企業問博弈的平均得益就是:U=x×UY+(1-x)×UN= 100x2>0。根據這一結果可以看出:“Y”類型博弈方的得益高于“N”類型,也高于平均得益。因0<x<1,100x>100x2>0。于是,從演化的角度可以得出:得益差的類型即不贊成合作的博弈方,遲早會改變策略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即通過學習而模仿另一博弈方的行為。由于兩博弈方顯示的類型比例x和1-x并不是固定的,而可記為隨時間而變化的函數x(t)和1-x(t)。當然,簽協議博弈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同時,企業間的合作將會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維持,并引發企業間的學習和演化。
4.3溝通自信與減少博弈者數量
庫珀等人的研究發現:如果對局雙方都發出聲明,那么博弈前的溝通對于克服協調問題是十分有效的,并且廉價商議(cheap talk)有助于協調博弈的實現。而協調博弈中的關鍵要素是自信心而不是沖突,對于博弈雙方或多方如何增加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獲得一種自信非常重要,尤其在雙方利益并不存在矛盾的情形下。同時,為了便于博弈雙方或多方收斂于最優策略均衡,可以減少博弈者數量,從而降低博弈方選擇最低行動的概率,進而使有保證的最優均衡出現的概率增加。可見,旅游企業的自信與溝通能力強弱以及企業總體數量的規模大小,都對企業間動態合作的協調機制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
5 一種協調機制的實現策略
基于對旅游企業間建立協調機制的分析,結合我國旅游企業發展的實際,筆者認為可以從政府、企業和市場三個層面來討論實現這一協調機制的相應策略。
5.1從政府層面來看,政府可以在提供旅游政策信息、控制企業數量規模等方面發揮作用
構建信息平臺。由于旅游信息的復雜、多變,而極易造成企業問信息的不對稱,致使它們缺少合作發展的機會。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大量旅游信息資源,結合地區旅游業發展的現狀,構建不同層次的旅游信息平臺,如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媒體建立固定的旅游信息板塊,及時更新和旅游招商引資、合作發展及旅游需求導向等方面信息,促進旅游企業間有效的信息溝通,加快實現企業合作發展的步伐。
合理調控企業的數量和規模。我國旅游業的市場化水平不高,政府在監督旅游市場規范化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的作用,引導企業在規模、數量及結構上進行合理化發展,包括采取一些激勵措施來鼓勵企業間的有效合并、重組和集團化發展,促使旅游企業從數量規模向質量規模方向轉變,確保旅游企業規模與產業規模的協調發展。
加強旅游統計和審計工作。對旅游企業的經營規模與效益以及旅游消費者的花費項目等進行科學的度量,必須加快旅游衛星賬戶(TSA)系統的實施和推廣,努力完善國際國內旅游統計的相關信息,為旅游企業有效的合作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加強旅游審計工作,建立規范的旅游企業進退資質審查、考核制度,確保旅游企業的規范經營與發展。
5.2從旅游企業的層面來看,需要從自信心、溝通渠道、合作方式和模式等四個方面進行改善和提高
加強企業自信心培育。旅游企業自信心是生存發展的保證,也是企業實現合作發展的重要前提。企業自信心的培養源自企業核心能力的確定,而這種核心能力就是旅游企業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品牌、質量和信譽。因此,旅游企業必須以信譽為基礎,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強化品牌意識,樹立品牌效益。這樣,企業的自信心與合作能力也就自然得到提高。
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旅游企業是一個需要信息開放的組織,信息共享是合作發展的重要前提,而溝通是獲取信息和共享信息的重要途徑。為此,企業應積極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包括加入行業協會、參與旅游電子商務活動等。只有企業間不斷地相互溝通和增進了解,才能促成相互間的合作發展。
積極采用簽協議合作模式。目前我國許多旅游企業間的合作還不規范,多數是通過熟人、朋友的介紹而建立起來的客戶關系,它們之間的合作大多采用口頭協議或默許的態度,而一旦出現矛盾或糾紛,又往往因礙于情面或缺乏依據而無法訴諸法律,只能反目為仇或相互伺機報復,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進而破壞整個行業的經營環境。簽協議合作不僅能強化雙方的合作關系,減少人情關系的干擾,而且也能使雙方的合作有規可循,有法可依,即使出現矛盾也能夠妥善解決。這種簽協議合作往往能夠實現雙方的最大效益。通過企業間的相互學習模仿,它會很快進入良性循環,促進旅游企業的合作與協調發展。
選擇合作模式與確定伙伴的數量。旅游企業的運營過程是以產品線和價值鏈共享為特點,企業間的合作行為必須明確自身產品的特點以及在行業中的地位,然后選擇縱向或橫向合作模式,確保企業的合作行為有助于雙方或多方共贏;同時,在合作過程中選擇合適的企業伙伴,合理控制合作的數量,而不要盲目追求規模而忽視旅游企業價值生成與運行的基本規律。
5.3從旅游市場的層面分析來看,需要從提高市場化水平、強化市場規范、監督與管理等兩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
提高旅游市場化水平。由于許多旅游企業長期在政府或國有大企業的庇護下生存,造成依賴思想過重,缺乏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動力。造成許多企業處于維持現狀、不思進取的狀態。為改變這種現狀,政府和一些企業組織必須從制度上根本解決這種保護的狀態,讓更多的旅游企業接受市場的檢驗和挑戰。
加強旅游市場的規范、監督與管理。應該充分認識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對于市場中企業的違規行為,如企業合謀行為、壟斷行為等,應發揮企業聯合體或協會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懲罰措施,而不是過分依靠政府;同時,還可以建立相應的民間旅游保護組織或類似的機構,對市場上存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講信譽和提供低劣服務等行為進行監督舉報;確保旅游企業擁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經營環境,也確保旅游消費者擁有一個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
環境論文參考文獻:
[1]馬玲.中國石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風險[J].消費導刊.2008(11)
[2]孫洪波.中國與拉美油氣合作的機遇、障礙和對策[J].國際石油經濟.2009(03)
[3]孫賢勝,裴國平.海外石油作業公司建立國際化管理機制初探[J].國際石油經濟.2008(09)
[4]馮保華.中國石油企業的發展環境和策略分析[J].消費導刊.2008(15)
[5]余立.應對世界石油石化工業新格局提高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水平[J].當代石油石化.2008(07)
[6]付曉東,文余源編著.投資環境優化與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張漢亞,張長春主編.投資環境研究[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8]盧進勇,杜奇華編著.國際投資理論與實務[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9]趙振智,胡婧瀟.我國石油公司跨國經營中的戰略控制力研究[J].化工管理.2009(04)
[10]郭鵬,韓文杰,陳振貴.海外項目投資管理探索[J].中國石油企業.2008(10)
[11]趙鵬大等編著.非傳統礦產資源概論[M].地質出版社,2003
[12]何曉群編著.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3]張敦富主編.中國投資環境[M].化學工業出版社,1993
[14]KatsuakiKoike,SetsuroMatsuda,ToruSuzuki,MichitoOhmi.NeuralNetwork-BasedEstimationofPrincipalMetalContentsintheHokurokuDistrict,NorthernJapan,forExploringKuroko-TypeDeposits[J].NaturalResourcesResearch.2002(2)
[15]劉鴻斌.中國石油公司國際化經營淺議[J].消費導刊.2008(18)
[16]MargarethaScott,RoussosDimitrakopoulos.QuantitativeAnalysisofMineralResourcesforStrategicPlanning:ImplicationsforAustralianGeologicalSurveys[J].NaturalResourcesResearch.2001(3)
[17]唐金鴿,邵萬欽.石油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探討[J].國際經濟合作.2008(05)
環境論文參考文獻:
[1]晏波.礦業權交易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2]宋喜斌.基于系統動力學的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3]彭京宜.三亞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4]盧國懿.資源型產業轉型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5]呂賓.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調整及征收細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6]史曉明.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礦地協同利用與管理[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7]王全明.我國銅礦勘查程度及資源潛力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
[8]王翠香.模糊數學在個舊東區錫礦資源預測中的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9]韓玥.基于能源消費、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關系研究的能源政策探討[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10]唐宇.新疆烏恰地區Pb-Zn資源成礦預測與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11]呂國范.中原經濟區資源產業扶貧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12]趙子銘.特色園區與阜陽煤基產業經濟發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3]湯軍.含油氣盆地油氣地質異常定量預測與評價研究--以山東臨清坳陷東部德南洼陷綜合研究為例[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
[14]張慶.保險資金投資海外礦產資源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
[15]馮宇.資源約束效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
[16]吳飛.個舊錫礦區地質數據的極值分布和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17]黃靜寧.深層次致礦異常信息提取及其找礦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
[18]王波.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問題的探索與實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9]Yamakawa,TomodaS.AFuzzyNeuronandItsApplicationtoPatternRecognition.ProctheThirdFuzzysystemAssociatCongress.1989
[20]KuemmerleW.Thedriver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oresearchanddevelopmen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9
[21]HLin,QWan,XLi,etal.GIS-basedmulticriteriaevaluationforinvestmentenvironment.EnvironmentPlanningBPlanningandDesign.1997
環境論文參考文獻:
[1]林闖,蘇文博,孟坤,劉渠,劉衛東.云計算安全:架構、機制與模型評價[J].計算機學報.2013(09)
[2]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05)
[3]王鵬翩,馮登國,張立武.一種支持完全細粒度屬性撤銷的CP-ABE方案[J].軟件學報.2012(10)
[4]杜春來.無線移動自組網密鑰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5]王錦曉,張旻,陳勤.一種高效屬性可撤銷的屬性基加密方案[J].計算機應用.2012(S1)
[6]羅軍舟,金嘉暉,宋愛波,東方.云計算:體系架構與關鍵技術[J].通信學報.2011(07)
[7]劉志宏.無線傳感器網絡密鑰管理[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
[8]袁珽.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密鑰管理和虛假數據過濾機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
[9]麻浩,王曉明.外包數據庫的安全訪問控制機制[J].計算機工程.2011(09)
[10]馮登國,張敏,張妍,徐震.云計算安全研究[J].軟件學報.2011(01)
[11]田勝利.基于l-多樣性的隱私保護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
[12]付戈.數據庫動態恢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13]汪志鵬.私有信息檢索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14]時杰.關系數據庫細粒度訪問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15]彭清泉.無線網絡中密鑰管理與認證方法及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
[16]鄭健,劉廣亮,李兆國.基于橢圓曲線的等級密鑰管理方案[J].福建電腦.2010(03)
[17]黃志宏,巫莉莉,張波.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安全威脅及防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2(08)
[18]DENGRobert.CCA-secureunidirectionalproxyre-encryptionintheadaptivecorruptionmodelwithoutrandomoracles[J].ScienceChina(InformationSciences).2010(03)
關鍵詞 研究型教學 歷史學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evelopment Path of History Graduat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Research Teaching Perspective
SHAO K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 Under continuous deepening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background, many universities research teaching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and goal-oriented reform, professional history is no excep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is innovative model,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Histo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it is often a mere formality rather difficult to produce utility. Only the same time force from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ee levels,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benign interaction, can only reflec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will become possibl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history; practice teaching
1 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在研究型教學中的地位
歷史學是典型文科專業,在其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文科共性問題,如: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知識性課程較多,方法論的課程很少;教學手段單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多重科研而輕教學,教學內容陳舊等。這些包括歷史學在內的文科專業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來常常為學界所攻詰。毋庸置疑,在這種僵化陳舊的教學模式下,人才培養質量很難保證,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也極為堪憂。許多高校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不斷通過推動教學改革來扭轉這種局面,力圖將研究型教學落到實處。總體看來,業已形成的規范性認識將“研究型教學”定位為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要有課題(專題、問題),師生共同研究、共同討論;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引導而學生自主鉆研;三是實現知識的“內化”,通過體驗,提升素質和能力。①
基于上述特點,很多高校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個層面展開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課堂教學改革是主要發力點。從教學氛圍的培育到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教學主體的互動到課堂效果的評價;從教學過程的優化到教學手段的更新,探討不可謂不全面,不可謂不細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關研究學者,考古鑒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極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相較而言,對于課外實踐這一環節卻長期疏于關照。古語有“紙上得來終須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之說,特別是對于歷史這門偏于理論和知識的學科,更是需要注重實踐,否則所謂研究型教學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精神,自主鉆研、自主創新,這種能力的培養只通過課堂是很難實現的,實踐環節不可或缺。人的能力總是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方能實現“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于聽到的信息能記住25%,對于聽且看到的信息能記住45%,而對于聽到、看到且做過的事情則能記住70%。也就是說,雖然課堂有內外之分,但卻不應割裂開來,唯有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教學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方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對于學生來講,課外實踐活動的實現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參加甚至主持課題研究,或者自發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即便是做一些兼職也可視為實踐活動的一種。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課題研究從目前來看對于本科生而言機會還是比較有限,而自發參與社會活動或者兼職目的性不強且隨意性很大,這都難以收到實效。在這種情況下,體現在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見習、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2 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事實上,歷史學專業的管理者和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確的認知的。但是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這種認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沒有落到實處,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按照培養大綱要求,歷史學本科專業在課堂教學之余,還設置有固定時間安排的實習活動,包括課程見習和綜合實習兩個方面。課程見習,顧名思義是針對于特定課程所安排的實習,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考古學通論、史學論文寫作等課程,一般要安排至少兩天的單科實習。綜合實習,又稱為綜合認識實習,即提供給學生一個較長時間(一般為7天)去校外開展實踐活動。無論是課程見習還是綜合實習,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過重返歷史現場、開展田野調查,將文本知識與現場實況互為映證,使枯燥乏味的文字變為立體形象的鮮活材料,從情感上和學理上更為深刻地感受歷史背景、認知歷史事件,進而將所學知識與身處的社會、自然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內化的體驗。這樣一種設置和安排,無疑是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一個平臺。這樣一個平臺如若搭建規范完備,就能夠將合作性、問題性、實踐性三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實習環節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幾無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統教學理念的慣性作用,“重理論而輕實踐”,高校管理層面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和支持,比如實習經費安排比較低難以有效開展活動;二是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課題、論文”至上的傾向依然比較嚴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實踐教學;三是院系在運作中對于師生安全顧慮過重,往往簡化甚至改變實習形式,當下一種常見的做法就是將實習活動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從而規避責任,但實踐活動卻變成了旅游觀光。
實踐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畢業論文寫作,其設置的目的在于檢驗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知識、思維能力等各種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將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學習的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③但是近年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聲討之聲不絕于耳,有部分學者甚至提出廢止這一規定,其原因就在于東拼西湊、粗制濫造的論文嚴重浪費了教育資源,傷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達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強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各高校也紛紛采取舉措,力圖改變這一現狀,如進一步規范論文寫作流程和制作要求,嚴格論文的考核和評估,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等。但從效果來看,似乎難盡如人意。就歷史專業而言,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較低是有客觀原因存在的。一方面專業課程設置偏重于知識體系掌握和理論觀點介紹,而方法論課程設置較少,加之大學期間又鮮有機會參與科研活動、接觸乃至寫作科研論文,以致到大四階段畢業論文寫作時有手足無措之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嚴重不足,也就很難形成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另一方面,大四階段正是學生面臨擇業的關鍵時刻,考研、找工作成為核心內容,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很多學生在重重壓力下沒有心思、也沒有精力投入過多時間在畢業論文寫作上,往往只是抽出幾天時間就草草完成,其質量也就可見一斑了。
3 研究型教學導向下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展望
研究型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教學與研究、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勇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④這就要求在課內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搭建一座橋梁,以問題為導向,在師生平等而又積極互動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而又自由的探索空間。
正如前文所述,課外實踐的全面開展和落實,主體環境尚不成熟和完善,目前有效的著力點就是抓好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活動。若要做好這一方面,需要來自三個方面的合力。其一,高校層面。高等院校要自上而下重視實踐教學活動,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扶持和激勵機制。在目前實習補貼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高校可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免除師生后顧之憂;面對指導教師主動性不強的現狀,高校可以將實踐教學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或者可以通過課題等方式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物質獎勵。針對于歷史學的專業特點,高校應該積極引導具有豐富考古經驗或者田野調查經驗的高水平教師充實到指導教師隊伍中來,以優化師資結構。在畢業論文工作方面,高校要采取有效舉措嚴把質量關,還可以結合實際進行適當變通,如將時間安排至學生在校的大四第一學期全部完成。其二,教師層面。無論是校外實習活動還是畢業論文寫作,都需要指導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互動,可以說實踐教學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的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負責的敬業精神。以田野調查為例,一次大規模的田野調查活動往往需要極為耐心和周全的準備工作。事先要有具體的運作方案,包括確定調查主題、遴選合適田野點、制定詳細調查計劃、準備充足經費、培訓人員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調查期間,要結合實際情況把握好計劃進展的節奏,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保護好師生的安全,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調查結束后,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資料的匯總和整理,完成調查報告的撰寫及后續的收尾工作。所以作為指導教師而言,既然承擔了這樣的角色,就要認真履行職責,不辱使命。其三,學生層面。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歸根結底還是要由學生自主來完成,即使是方案和計劃制定得非常完美,如果學生不積極參與進來,一切都只能是零。作為學生來說,應該珍惜每一次實踐教學活動,積極走向田野與社會,確保教學“情境化”的生成。⑤在經費相對有限、實習環境相對艱苦的條件下,學生要“吃得苦、耐得煩”,配合實習方案組織實施,積極參與互動,更要在這其中樹立主體意識,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培養才干,增長見識,提升綜合素質。
基金項目:湖南吉首大學教改項目(重點)“《中國古代史》研究型教學研究”(2011JSUJGA08)的成果
注釋
① 董宇艷.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海導航(2001-2005督學撰寫材料選編)[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6:310.
② 劉凡豐.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透視[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00-104.
③ 王文舉,王傳生,趙慧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509.
關鍵詞:競爭環境;服務策略;服務價格;營銷渠道
一、緒言
伴隨著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和商旅人群數量的增加,中國經濟型賓館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中國的經濟型賓館品牌已形成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一是專注一線城市的擴張道路,這一方面的代表有錦江之星,如家酒店等等;另一種是經濟型的價位和連鎖服務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郊區地帶,這一方面的代表有99連鎖,百元旅館等等。而國外的知名品牌大酒店往往以四五星級酒店為主要表現形態,集中在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主要商業區。隨著國內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經濟型酒店受到了越來越多出行人群的青睞,各品牌競相發力攻城略地,也促使中國酒店行業開始出現變局。
中國賓館市場特別是經濟型賓館的市場營銷戰略選擇應該具有特殊性,這更加適合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的選擇。如何做好經濟型賓館的市場戰略分析對中國賓館行業市場效果會有重要的影響。
消費者對經濟型賓館的感知不僅僅來自十消費者在賓館停留期間的感受,同樣也來自服務過程中的其他接觸點。只有使顧客全過程的、持續的保持良好的感知,才能獲得較高的顧客滿意。
濟型賓館日益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休憩場所,主要是因為連鎖品牌,價格低廉,服務周到,設施安全衛生。這種趨勢還會逐漸強化和持續下去,在大眾旅行者和中小商務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經濟型賓館的市場營銷中,其客戶的滿意度成了一個獨特的課題。
本文基于經濟型賓館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更能有效而直接的提高入住率和客戶回頭率,提高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同時給中國賓館行業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些思路和幫助。
二、文獻概覽
徐曉芳(2008)經濟型酒店的概念產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最近幾年才開始在中國出現。經濟型快捷酒店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其功能比較簡化,它把酒店的服務功能集中在住宿之上,力求在該種核心服務上不斷的精益求精,然后把餐飲、購物、娛樂等功能大大的壓縮、簡化、甚至于說不設,然后其投入的運營成本就可以大幅的降低。
經濟型的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對于傳統的全服務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種酒店業態。經濟型酒店在全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萌芽與發展初期;蓬勃發展時期;品牌調整時期;重新發展時期。
我國的經濟型酒店其最初的發展是開始于1996年,上海的錦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錦江之星”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經濟型快捷酒店品牌騰空出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后,各種類型的經濟型酒店品牌就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的并且迅速的發展起來。除了其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錦江之星酒店之外,首旅酒店集團以及攜程網在2002年進行共同投資然后設立的如家快捷酒店也得到了進一步并且迅速的成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區域性比較強的經濟型酒店品牌也在短短的幾年內在大陸地區的部分城市得到迅速的發展,并且正在積極的向全國性的品牌方向不斷的努力。
王浩樂(2010)指出“所謂服務,是指一種特殊的無形活動,它向顧客和用戶提供所需的滿足感。”。
企業要將服務戰略定位好,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將服務戰略和企業的營銷戰略結合起來
(二)在客戶細分的基礎上制定服務戰略
(三)建立服務文化,倡導全員服務理念
(四)服務戰略需要制定完善的服務體系來保障實施
游云飛(2008)服務策略包括服務組合決策,新服務開發決策,服務品牌策略,服務包裝策略,服務,服務策略往往是賓館市場策略中最照樣的一環,這也是本文研究中最多的一個環節。
張啟良(2009)“服務價格通稱收費,是服務或勞務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指不出售實物,然后以一定的設備、工具以及服務性的勞動,為消費者或者是經營者提供了某種服務所收取的有關的費用。”
項麗晶(2011)營銷渠道(Marketing Channels)是促使其產品或者服務的順利地被使用或者是消費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有關的組織。姚啟靜(2010)認為營銷渠道也是可以被稱之為貿易渠道(Trade Channels)或者說是分銷渠道的(Distribution Channels)。這是在菲利普?科特勒的最新的著作當中提出來的。肯迪夫以及斯蒂爾給各個分銷渠道所下的主要的定義是:分銷渠道就是指“當產品從生產者向最后一組消費者或者是產業的用戶進行移動的時候,直接或者說是間接的轉移其所有權所經過的一種途徑”。菲利普?科特勒通過研究之后則認為:“一條分銷的渠道是指某種貨物或者是勞務從生產者向其消費者移動的過程中取得的這種貨物或者是勞務的所有權亦或是幫助轉移其所有權的所有的企業以及個人。所以說,一條分銷的渠道其主要包括了商人、中間商(因為他們取得所有權)以及中間商(因為他們幫助轉移所有權)。除此以外,它還包括了作為分銷渠道的起點以及終點的生產者以及消費者,由此說來,它不包括任何的供應商、輔助商等等。”
三、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論文以北京市的99連鎖旅館為樣本抽取。本論文的抽樣方法如下:隨機從北京市的99連鎖旅館都分別抽取一家作為研究對象,在抽取的旅館里分別隨機抽取50人發放50份問卷,按照住宿名單共發出400份。
問卷的發放:2013年3月1日前以紙張形式將問卷發給某99連鎖旅館正在住宿的400名房客,問卷發放的實行為不記名形式并確保在研究活動中沒有人受到負面的影響。
問卷的回收:2013年3月1日當天將問卷收回。由于問卷的數量不大,問卷的回收率確保為100%,并不斷提醒接受問卷調查的房客,請求他們給以充分的配合,并發放紀念品以示感謝。
本論文應用描述分析對研究數據的分布特征進行描述,一般常描述的數據分布特征有:中心位置、擴散度、形狀的對稱性、形狀的相對平坦性。其中中心位置、擴散度、形狀的對稱性、形狀的相對平坦性的測量分別采用的方法是平均值、標準差、偏度、峰度。對于調查對象的個人資料采用頻率表、條形圖、餅狀圖的方式進行描述
在尺度測量上,信度是用于檢驗關于變數的題目是否能夠對于變數的意思進行正確地和精確地表達。如果測量量表的題目可以在不同時間與地點均能夠得出關于變數意思的相互一致的測量結果。則說明具有信度。本論文的研究問題及研究假設重點在于各個不同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故此采用衡量變量內在一致性的信度測量方法。為避免因為不同分發造成不應該的相關關系的出現,所以采用更為全面的“克羅巴奇――阿法”技術(Cronbach-Alpha)。本論文的測試題目均為五等分的里克特量表的測試尺度,并按照Cronbach α系數大于或等于0.6的標準作為判斷測量量表是否滿足信度要求的測量數據指標。
效度是用來檢驗測量工具是否能夠對被檢驗的實際差異程度進行精確的反映。如果所反映的差異與實際差異一致,則稱為具有效度。本論文的各變量和相關度量題目大都是從已有研究文獻中摘取,并且都已經對它們做了表面效度和內容效度的測量,都達到測量標準要求。從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設出發,本論文重點在于結構效度測量分析,即輻合效度和判別效度測量。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競爭環境、服務策略、服務價格、營銷渠道”與因變量“顧客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其含義是一個變量受到了另一個變量的影響而變化,屬于關系型假設研究。
由于自變量和因變量都是用定距型數據來進行測量的,因此本論文將采用參數相關分析方法來確定變數的關系,具體就是相關分析。
皮爾遜(積矩)相關系數用來度量定距型的變量間的相關關系的,故本論文采用皮爾遜(積矩)系數的方法來考量研究假設的變量關系。
四、數據分析與結果
通過對所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后,信度分析結果如下:賓館環境,服務策略、服務價格、營銷渠道和賓館客戶滿意度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668,0.720,0.663,0.670,0.662。均大于參照指標0.6,且處于很好的力度區間,因此得出結論此變量的屬性具有很好的穩定性、等價性和內部一致性。” 說明圍繞這些變量的幾個題目能夠很好的在不同時間、不同的情況來穩定的測量這些變量。“短暫性因素和環境因素不會對測量過程產生
干擾”。
Kaiser-Meyer-Olkin度量為0.735(大于0.5,小于1.0),根據KMO度量標準:0.9以上為非常適合;0.8為適合;0.7為一般;0.6為不太適合;0.5以下為極不適合,可以得出本研究結果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同時Bartlett球度檢驗的觀察值比較大(3191.256),而且對應的概率P值為0.000(小于0.05),這表明:相關系數矩陣不太可能是單位陣,原有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
通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因子載荷值為0.695-0.785,超過0.5,這表明變量中的各個題目與其相應變量均有較大的相關關系。
通過問卷調查,對所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后,其結果如下:
“服務策略、服務價格、營銷渠道、競爭環境”和因變量“”之間都存在與“客戶滿意度”中等強度的正相關(顯著性P值都小于0.05)。在表4-19具有顯著性正相關的變量中,Pearson相關性系數絕對值的最小值為0.512(“競爭環境”和“客戶滿意度”之間的顯著性),最大值為0.598(“服務策略”和“員工滿意度”之間的顯著性)。
在顯著性水平為0.01(雙側)時,自變量“服務策略、服務價格、營銷渠道、競爭環境、”和因變量“客戶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分別為0.598、0.575、0.522,介于0.40-0.60之間,說明這四個變量和因變量之間存在中等強度的正相關性。所有自變量相互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29~0.185之間,均小于0.4,表示自變量相互之間具有獨立性。
五、結論及建議
由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各個變量的Cronbach α系數均大于0.6,這 表明且處于很好的力度區間,因此得出結論此變量的屬性具有很好的穩定性、等價性和內部一致性。” 說明圍繞五個變量的題目能夠很好的在不同時間、不同的情況來穩定的測量各自的變量。即:“短暫性因素和環境因素不會對測量過程產生干擾”。
Kaiser-Meyer-Olkin度量為0.735(大于0.5,小于1.0),根據KMO度量標準,可以得出本研究結果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通過皮爾遜相關分析,自變量“服務策略、服務價格、營銷渠道、競爭環境”和因變量“”之間都存在與“客戶滿意度”中等強度的正相關,這就驗證本論文的原假設是成立的。
根據本論文研究結論的限制,對后續研究方向的建議:
1)本論文是以北京某些99賓館某晚房客為研究對象,樣本量較少,今后要擴大研究的覆蓋面,增加不同的確、不同層次的人群類似情況的研究,使這方面的研究結論更具代表性、普遍性和適用性。
2)本論文使用演繹法進行推理,使用問卷法進行調查研究。今后可嘗試使用歸納法進行推理,使用訪談法進行調查研究,使研研究的結論更具獨特性與創新性。
參考文獻:
[1]孫靜.淺談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J].商業研究,2005,(9):9-10.
[2]范向麗,鄭向敏.經濟型酒店的“經濟型”理解與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5-6.
[3]何建民.我國酒店營銷管理的黃金規則[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7,(1):6.
[4]王強.經濟型酒店的現狀分析和發展機會、策略[N].中國旅游報,2005-04-21.
[5]宗文.色彩營銷理論運用基礎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3):12.
[6]張洪德.色彩設計搭配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1-52.
[7]趙小蕓.基于SCP范式的中國經濟型酒店產業組織演進研究[J].旅游學刊,2007,(9):19.
[8]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18.
關鍵詞: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吸引力;缺失;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7-0154-03
一、導游職業吸引力研究綜述
(一)職業吸引力的內涵
職業吸引力是指某種職業產生并保持的,受應聘者關注或被從業者熱愛,同時能引導從業者沿著一定方向前進的力量。職業吸引力的大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優秀分子是否愿意到該職業中來,另一方面表現在崗從業人員是否安心本職工作并且積極謀求發展和提高自身能力。
(二)導游職業吸引力研究現狀
在對中國知網(CNKI)2010―2016年的文獻搜索中,用“職業吸引力”做篇名獲取的論文有45篇,其中來自期刊的論文有42篇,碩士論文3篇。主要分析的職業和對應的篇數分別為:教師職業29篇、公務員職業兩篇,高校輔導員職業2篇,涉及養老服務、醫生、護理、保險、海員等其他職業的共12篇。目前,尚沒有對“導游職業吸業力”方面進行研究的文獻發表。
導游職業的吸引力與導游對職業的倦怠程度、滿意度、忠誠度具有很強的關聯度。程紹文、胡靜等的《中國旅游從業者職業忠誠度研究》(2012)立足于全國各行業旅游從業者的問卷調研數據,得出了旅社(導游)職業忠誠度偏低的結論,但并沒有探析原因,也沒有提出解決總是的對策。張圓、于英的《基于滿意度調查的導游職業忠誠度研究》(2012)針對青島市導游工作滿意度較低、職業忠誠度不高、三年內普遍打算轉行的現狀,提出了提高導游工作滿意度及職業忠誠度的策略。關于“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吸引力”相似課題的研究,尚沒有開展系統研究。
二、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吸引力缺失的原因
(一)職業薪酬不具有吸引力
2013年實施的《旅游法》規定,非經旅游者要求或雙方協商一致,旅行社組織、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游項目。這一規定的出臺,使得導游獲取購物傭金和加點提成幾乎成為不可能。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薪酬基本現狀是:專職導游的職業收入由1 000~1 500元/月的基本工資和100~200元/天的出團補貼構成,兼職導游的職業收入由200~300元/天的出團補貼構成,沒有“五險一金”,沒有額外的電話費、餐費、住宿費補貼等,大部分蘇錫常地區導游的出團頻率為120―180天/年。如此職業薪酬現狀使得導游倍感生存壓力,薪酬吸引力更無從談起。
(二)職業安全缺乏保障
近幾年來,地震、海嘯、泥石流、車禍、空難、火災等天災人禍時有發生,觸目驚心的旅游安全事故頻發,在對旅游者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同時,導游也難以幸免。2013年8月,青島某酒店發生火災,入住旅行團導游牛亞遇難;2015年6月,“東方之星”客輪翻沉,多名導游遇難,等等類似案例不勝枚舉。旅游活動是游客日常工作生活之余的偶然行為,而帶團外出則是導游工作的必須,相對于游客而言,導游遭遇旅游安全事故的風險非常高。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者隊伍規模急劇擴大,個性偏激、行為挑剔、過度維權的游客大有人在,部分游客往往因旅游中的糾紛對導游進行語言辱罵,甚至動以武力,導游人格尊嚴得不到尊重,人身安全受到攻擊。
(三)職業壓力過大
蘇錫常地區導游的職業壓力主要表現在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等方面。
工作壓力方面,導游帶團經常會遇到突發狀況,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游客突發疾病、住宿餐飲出現問題、行李丟失、游客走失等,導游的神經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部分旅行社仍存在以不合理低價組團,誘導、欺騙旅游者消費的情況,導游執行旅行社要求,會受到游客的抵觸和排斥,不執行旅行社要求,則會令旅行社不滿,執行與不執行之間,導游處于兩難境地;此外,導游還要面對游客隨時發生的有理或無理的投訴。
家庭壓力方面,導游工作大多需起早貪黑,帶長線團更是要長時間出差,疏忽對家庭的照顧,這在主要以出長線團為主的常州地區導游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導游較低的職業收入在經濟發達的蘇錫常地區顯得對家庭財政的幫助實在太小;女導游婚后懷孕生子也會與導游工作產生沖突,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都會令導游從事該職業時面臨來自諸多的家庭壓力。
社會壓力方面,導游職業屬于服務性行業,社會上認為“導游是侍候人的職業、吃青春飯”的人大有人在;長期以來,因不合理薪酬結構和旅行社違規組團行為使“導游”變相為“導購”,使得導游職業的社會評價不高;部分不良導游和無證導游的違法違規行為敗壞了導游的形象和聲譽,使得社會對導游的接納度和認可度降低。
三、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吸引力缺失帶來的不良后果
(一)導游職業隊伍精英化程度不足
社會公眾普遍對導游有著較高的職業期待:有淵博的知識、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旺盛的精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一定的文藝修養。在帶團中,要組織好旅游團旅途氣氛的活躍,既有導演的組織能力,又要有演員的表演水平。這樣的人才在經濟發達的蘇錫常地區是絕對的稀缺資源,要獲取一個工作環境相對較好、職業薪酬相對滿意、有一定職位的工作崗位還是比較容易實現,除非個人對導游職業有特別的熱愛,否則根本不會考慮導游職業。可以說,優秀的更適合做導游的一流精英很少會加入導游隊伍,導游職業隊伍精英化程度不足。
(二)導游職業隊伍穩定性差,員工流失率高
職業薪酬低、職業風險高、職業壓力大,多重原因導致導游人員找不到自身價值、個人成就感降低,從而產生職業倦怠,最終導致導游人員不得不放棄導游職業。據不完全統計,蘇錫常地區大部分旅行社在職導游離職率達30%~40%,部分旅行社這個比率甚至更高。而正常情況下,企業員工流動率在10%~15%是比較合適的。相形之下,導游職業隊伍離職率高、穩定性差。
(三)導游服務質量下降,地區旅游形象受損
導游是旅游服務中最具價值的核心部分,導游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社會公眾對地區旅游業的滿意度評價。課題組曾對蘇錫常地區227位專兼職導游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0%以上的導游認為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導游工作的高強度和低收入使得導游對游客的熱情度不足,隨時都會離職的想法使得導游在業務鉆研上積極性不高。在此情形下,導游服務質量很難達到游客的期望值水平,也影響到旅游地的品牌形象。
(四)職業院校學生選擇導游職業就業的意愿性不強
導游職業有著免費游山玩水看世界的優越性,對年輕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所以,職業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在校學生報考導游證的愿望特別強烈,但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專業學生在畢業時選擇導游職業就業的意愿性并不強。以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旅游管理類專業每年選擇旅行社導游崗位實習的學生不到20%,選擇導游崗位就業的更不到10%。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隊伍后備力量不足,影響到地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旅游法》背景下蘇錫常地區導游職業吸引力提升路徑
(一)推進機制創設進程,構筑導游職業尊嚴,提升導游職業幸福感
職業尊嚴是從事某種職業所擁有的權利,這些權利應該被其他人和其他行業所尊重。導游職業無尊嚴,職業幸福感就無從談起;導游職業無尊嚴,也難保游客出游的尊嚴。保護導游職業尊嚴,提升導游職業幸福感,增強導游職業吸引力,應推進各項機制的創設。
職業薪酬保障機制的創設。讓導游擁有一份體面的收入是構筑導游職業尊嚴的基礎。《旅游法》規定,旅行社應當與其聘用的導游依法訂立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臨時聘用導游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應當全額支付包價旅游合同中載明的導游服務費用。根據這一法律規定,結合蘇錫常地區旅游業發展實際及地區經濟發展現狀,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指導旅行社設計科學合理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導游職業薪酬體系,并會同當地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對旅行社的執行情況進行共同監控,保障導游應有的職業收入。
職業生涯激勵機制的創設。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用人企業應重視導游人員職業成長問題,為導游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改變導游職業是吃青春飯的思維定式,創造導游職業終身化的良好環境。通過將導游職業納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稱評審體系、建立導游員績效考核機制和導游職業前途激勵機制,讓社會和導游員自身都能看到導游職業的可持續發展。
導游信用約束機制的創設。目前,開放導游自由執業已成為一種趨勢,蘇錫常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導游市場需求旺盛,地區注冊導游近2萬人,但一線帶團導游僅占10%左右。要讓導游隊伍的聘用和使用呈有序狀態,必須建立導游信用約束機制,嚴格導游自由執業門檻,建立導游信用信息公開制度,嚴格旅游執法,凈化導游隊伍,讓害群之馬不能在導游行業生存,讓講誠信、有素質、有修養、業務水平高的優秀導游吃得好、掙得多、受尊重。
(二)多層次全方位培育導游職業能力,塑造高素質高技能導游形象
目前,導游職業能力現狀與游客期待存在明顯差距,這也是社會公眾對導游職業認可度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導游職業吸引力,應多層次全方位培育導游職業能力,塑造高素質高技能導游職業形象,以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可和尊重。
國家層面。由國務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建立對全國在職導游均可開放的導游培訓專門網站,提供適合全國在職導游的通用性培訓資料;同時,網站應設置各地區培訓板塊,由各地區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提供有關地區特色文化講解和地區旅游業發展動態的培訓資料。
地方層面。由地市級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牽頭,通過組織地區在職導游技能競賽、在職導游知識面測試、旅游院校專家專題講座、優秀導游主題講座、優秀導游經典旅游線路帶團示范等方式對本地區導游進行普及性和擇優型培訓。
當地行業協會和旅行社層面。主要采用導游人員相互跟團學習、導游帶團實例主題討論、導游崗位技術能手主題講座、新老導游幫帶等形式進行。同時,根據不同時期導游存在的普遍性薄弱環節,不定期邀請院校專家或優秀導游進行專題講座。
(三)注重導游正能量行為宣傳,重塑導游“民間外交大使”職業形象
我國自1954年中國國際旅行社成立后導游開始出現,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導游身份一直是國家干部,工作性質以政治接待為主,想成為一名導游實非易事,從政審、學歷到長相、身材,可謂層層篩選,導游被譽為“民間外交大使”,職業地位非常高。曾幾何時,導游職業風光不再,導游與游客之間不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成為一場“博弈”。要改變這種現狀,提升導游職業吸引力,應重塑導游“民間外交大使”職業形象。
目前,社會上對導游的宣傳中負能量新聞較多,不是“變相導購”“坑蒙拐騙”,就是“惡語傷人”“暴力傷人”,不多的幾則對導游的正面宣傳無非是“導游為救游客身負重傷或者不幸死亡”的主題,這樣的宣傳只會更加降低導游職業吸引力。隨著《旅游法》的實施和有效執行,導游不必再為維持生存的收入而變相為“導購”;隨著導游自由執業制度的推進,導游工作出發點將會“讓旅行社滿意”轉向“讓游客滿意”。各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旅行社、網約導游平臺應從細微之處著手,挖掘導游工作中的閃光點進行正面宣傳,在社會公眾面前重塑服務熱情、知識淵博、業務嫻熟、多才多藝的“民間外交大使”的良好職業形象。
參考文獻:
[1] 劉威,陳艷君.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職業吸引力芻議[J].文教資料,2013,(21).
[2] 程紹文,胡靜,等.中國旅游從業者職業忠誠度研究[J].旅游科學,2012,(8).
[3] 張圓,于英.基于滿意度調查的導游職業忠誠度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旅游經濟,2012,(6).